什么是“学术缅北”

人人都知道缅北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诈骗地狱,但什么是“学术缅北”却只有苦命的博士才知道。“安家费”、“编制到岗”这些词听起来不错,但你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陷阱吗?

要知道自己究竟进了什么坑,就要知道高校编制分为哪几种:

1.正式编制

正式编制也称实名编制,教师医疗类单位也属于事业单位,所以一般公告会写明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编制内招聘等等

2 员额制

员额制招聘比较常见,可以理解为等同编制内。员额制教职工和在编教职工享受同等工资待遇、年度一次性绩效奖励,由当地财政预算列支。其转正定级、岗位管理、职称评聘等按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办理。

在有空编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一定空编,通过考核,将纳入员额制管理的优秀教职工按程序入编。

3 备案制

备案制属于编制外,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三年为一个聘期。备案制教师及医生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考核奖励等方面与编内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按规定流动,调剂余缺,定岗不定人。

4 教师控制数

一般出现在教师招聘中,与员额制相似。用人单位与聘用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竞争上岗等方面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但不办理入编手续。名单需报县编制、财政、人社部门备案。在有空编的情况下,可通过考核直接办理入编手续。

5 人事代理人员

人事代理人员也非正式编制,新进人员以人事代理方式聘用,与学校医院等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实行试用期。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招聘时,以上五种都可以称作是“正式编制”,很多青椒(青年教师)不懂这五种编制的区别,尤其是海归更是傻傻以为不会遇到骗子。

什么是编制+非升即走?这种“到岗不到人”的编制就是以上的第2、3、4种,各种叫法不一样罢了。总体的意思就是学校有人事权,想让你走就可以让你走,不需要教育局的批准,教育局只批各个高校的总编制数量,各个高校只要控制总数量不超就行了。

以前的编制都是实名的,在教育局挂号的,要裁人相当麻烦,不但要惊动教育局,还需要正式除编文件,基本上不犯法是裁不掉的。而如果一旦变成控制编制数量,即编制到岗,而不是编制到人,其实就跟合同制没有太大区别。

这种编制最早是18年上面下的文件,最开始是医院,后来蔓延到高校,两大知识分子群体被集体开刀,18年也是大规模非升即走的元年。

安家费原来是要退的

安家费多,套路也多,坑也多。

比如说:博士刚入职不久,安家费没拿到多少,税已经被扣得差不多了……

△知乎热门问题

当你没有通过考核,学校除了让你退还安家费外,离职赔偿金甚至比安家费还高……

△山西某高校一女博士辞职,被高校索赔51万

所以,每次被问起如何看待“高校安家费”问题时,我都会回答——

你别看高校怎么说,你要看高校怎么做。

一、“安家费的金额和发放方式,提前商量有用吗?”

明明是才签好的合同,安家费也事先和高校谈好了「给多少,怎么发」……

为什么还会发生“新博士入职半年后,被扣税将近十万”的问题呢?

安家费的事情可以提前商量好;

但商量,不一定管用。

△高校的“翻脸”案例

当高校对人才十分渴求的时候,对于安家费的说法可能是非常积极的。

“安家费一次性发放”、“考核不过不用退安家费”、“安家费免税”……诸如此类,都表现出了高校对人才的渴求。

可是,在真正的合同当中,只写了“见参考,按照……标准”的字样,当求职者问起“这些参考文件在哪里”的时候,高校又回答:“以前的过期了,新的暂时还没出来”。

于是谁也不清楚,参考和规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得到一些口头承诺,再被高校催着入职,稀里糊涂签下合同,这不就被狠狠“拿捏”了吗?

除了和人才签的合同,有些高校还另外发布了《教职工离职管理暂行办法》(提前看过也没用,高校还会更新的)。

而文件里的内容,对想要离职的大学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离职退还,还要补偿;职称越高,交得越多;

二、“安家费交不交税,高校说了算吗?”

入职前,高校说“安家费免税”;

入职以后,高校的安家费换了发放方式,结果还是要交税

这是因为,高校只可以决定安家费的发放方式,而《税法》里资金的发放方式不同,都有不同的纳税规定。

说白了,高校决定了怎么交,《税法》才知道你要交多少。

有的高校会简化成一句话——

“公对公不纳税,自己拿要纳税。”

这话有问题吗?

这些具体的场景,来帮助你理解↓

01安家费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安家费个税计算方法,仅供参考

  • 第一种:完全按照工资收入,直接算作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最高可以按照45%的最高累进税率,计算个税;

注意:需要结合老师个人的工资收入、专项扣除等因素综合考虑,否则容易出现税率跨档、缴纳个税大幅增加的情况。

  • 第二种:把安家费比照全年一次性年终奖金收入的算法(可以选择并入或者不并入),不并入,分摊到12个月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个税;

注意:实发数和应发数差距会较大。

  • 第三种:这也是相对公平的一种,由于安家费具有递延性质,所以将收入按照合同期内的服务年限,分摊到每年,再分摊到每个月,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个税;

注意: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钱拿得越晚 ,其购买力就越低。所以对于老师来说,早一点发完其实更好。

02安家费的一部分转入科研启动经费

许多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提供的科研经费有限,这也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

所以,一些高校就会和人才协商好,调整安家费与科研经费的金额,安家费的一部分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据实报销,最终达到提高科研预算与减少个税的作用。

注意:属于【部分高校】的税务行为,并不普遍。

03完成个人购房后凭发票进行安家费领取

注意:①一般来说,个人账户收款,无论你是基础人才购房补贴,还是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在拨付时,都是未扣税全额拨付;在收到购房补贴后,同样应当依法缴纳税款。

(有些人说,“我有同事收到了补贴没扣钱!”,可能……人家只是还没来得及扣。)

②有些高校把「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完全区分开,购房补贴专门用来买房,不交一分税,作为购房款直接打到开发商账户。

最重要的:看当地的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有的是限额免征个税,有的则是符合条件全免。

04把安家费当做按照一次性偶然所得,按照20%的税率,计算个税;(有这种说法,但不太可行)

注意:①2017年,钟南山院士建议的是:对科研奖励(划重点!)可以按照20%的偶然所得税率一次性扣税;

②而安家费的金额较大,按照“工资薪金”算,税率一般都会超过20%;若是强行适用偶然所得的规定,可能会涉嫌违规。

三、其他高校安家费相关税务政策参考

1、广州市《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穗地税发【2004】64号):对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而发放的一次性安家费,不超过5万元的,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5万元的,其超出部分可按签约期限平均分摊计算。

2、财税字〔1994〕20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3号: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如果你还有疑问——

“高校安家费为何不能免税?”

“安家费的扣税比例,为什么每所高校都不一样?”

……

可以见《“150万安家费扣税五十万,我的首付没了。”》一文,本文主要对「安家费」的纳税问题,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补充。

有人觉得:高校招聘信息里的“安家费一次性发放”,很好?

等到入职后才发现,原来是和当月工资一起一次性给完,结果税率高达45%

海归去高校?还是劝退吧

一个海归博士,特别是本硕要是在外面念的,回国之前我劝你三思。

如果以下这些你都可以忍受,你就可以回来。

1 全国统一要求新入职的大学老师需要兼职或全职一年辅导员、班主任、其他行政责任,具体执行程度看各个高校。总之你一定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甚至可能要端茶送水

2 国家基金这个东西几乎是所有高校的必争之地,很多海龟面试就发现不顺利,就是因为人家用人单位在面试的时候就在筛选有可能申请下国基的人,再背调你后面是谁,你一个海归的性价比不如某院士直系

3 科研理想喂狗。这里没有理想,只有业绩。因为你三年要完成四篇甚至更多Paper,还要申请一个概率很小的基金。而且很多学校对这个的要求是不能用Paper抵的,所以你只能不断地水论文求得自保,可能还要参加酒局来为基金护航(这还是基于领导看得上你肯帮你,你还得感恩戴德)。另外,国内工科博士人均酒量一斤。

4. 行政地位比你高。他们不像国外没有假期,他们不但有假期,而且如果在一般高校工资比你还高,不是国外薪资只有你三分之一的那种情况,所以他们可以全方位地碾压你,会让你觉得书都白读了。你不可以直呼Sarah Amy,你得叫这群人领导,否则一个章要你跑十次。

5 基金申请下来了,报销是你最大的眉头,结题也会把你磨平。可以说,从头到尾你的科研生活,60%是在做无用的形式,40%在做科研

6 你不会有work life balance,你的精神永远处于高压状态。即使你想通了,见到一个焦虑卷王同事,你马上一夜回到解放前

7 一些审基金的老头是连英文都看不懂的人,你的reference里面一定要有中文文献。即使你知道他是抄别人的,而original你已经refer了

8 一群人为了一个7000字只批二十万人民币的基金本子可以斟酌三个月,重点不是内容,而是形式和如何吸引“专家”的目光

9 上课必须要牢记“主旋律”,否则你会连累整个学校,如同一个罪人

10 你的工资连你业界Offer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基金连企业R&D投入的零头都没有

11 你不再是精英,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臭老九。你加入的是一个焦虑的秃头群体,没有美丽的Fiona,也没有帅气的Felix了。

看到这里,你还能接受吗?

By Aler阿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