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辅助生殖产业链

2020年中国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已经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

  器皿里的卵子

  辅助生殖——没有万全的技术手段

  被誉为国内辅助生育殿堂的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症诊治的综合性医疗中心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北医三院的生殖中心年门诊量近60万人次,每年完成不孕症检查及治疗手术超过万例。

  声名在外,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以至于北医三院总是人满为患,挂号台前的工作人员不断重复“没号了,今天已经没号了”,却依然阻挡不住一拥而上的患者。

  对于大部分来到北医三院的患者来说,采取“试管婴儿”来解决不孕不育的困境是他们最重要的需求。但是在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姜辉看来,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有90%的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或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的手段,达到怀孕的目的。只有当女性输卵管梗阻、男方精液很差、梗阻性无精子症和(或)排卵障碍经门诊药物促排卵不成功等情形下,才需要考虑做试管婴儿。

  所谓“试管婴儿”,指的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包括从妇女体内取出卵子,放入试管内培养后,再加入处理过的精子,使卵子受精,经过继续培养后,受精卵发育成几个细胞而成为早期胚胎,再将这早期胚胎移植到妇女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由于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是在试管内进行的,故名“试管婴儿”。

  公开资料显示,40年来,试管婴儿技术历经3次变革: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ET)针对女性不孕,解决了卵子问题;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SCI)针对男性不育,解决了精子问题;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S/PGD)是在一代、二代基础上真正实现了胚胎的择优选择,可以筛选出一个没有染色体疾病和遗传病的胚胎进行植入。

  “现在是快餐时代,很多人图省事,上来就说我们要做试管。”姜辉指出,试管婴儿并不是应对不孕不育的不二法宝,从综合妊娠率统计来看,常规药物治疗、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技术的整体妊娠率分别为15%、20%、40%~60%。

  对于那些迫切想生孩子的不孕不育夫妇来说,试管婴儿的过程常常是痛苦与风险并存。

  通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才能排出一到两颗卵子。但为了达到做试管婴儿的卵子数量要求,只能通过药物刺激卵巢尽可能排出8到15颗卵子。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患者往往会因药物刺激患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引起腹胀、腹水甚至卵巢增大、阴道出血等问题。即使取出的卵子成功受精,移植到子宫内是否能着床仍然是一个概率问题。不少经历了三到四次的夫妻表示,每一次移植都是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的轮回,等待结果的两周堪称人生中最漫长的14天。

  有统计数据显示,自然怀孕中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发生率约为1%~2%,辅助生殖周期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期增高2倍以上,其中试管婴儿周期异位妊娠发生率高达2%~11%。

  胚胎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实,现在医学对于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机制没有全面认识。即便是试管婴儿,也只是将受精卵放入宫腔内,受精卵着床的过程是现有技术水平无法干预的。

  由于和丈夫的染色体中存在突变基因,王楠楠的第一个孩子患有科凯恩氏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全身器官会过早衰竭,医生判断活不过15岁。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要二胎。第二次怀孕后,产前基因检测显示胎儿同样患有免疫缺陷,不得不采取了人工停止妊娠的方法。为了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医生建议他们采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第一次取卵后共成功培育了6个胚胎,但前两次移植都失败了。为了提高着床率,王楠楠从胚胎移植前期就开始打黄体酮,每次要打大约50~80针。黄体酮里面的油脂打多了屁股上的脂肪不吸收,形成了一个个“硬块”,王楠楠的妈妈每天用偏方给她敷土豆片。3次移植之后,王楠楠“屁股都打硬了”,终于成功怀上了孩子。对于她来说,之前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一些精子质量有问题的男性来说,做试管的过程同样艰辛。刘少杰是一名患有克氏综合征的患者,这是一种先天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罕见病,发病率只有1/1000。克氏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睾丸小、无精子等。为了要孩子,刘少杰跑遍了空军总医院、西什库一带的医院以及大大小小的中医院。在尝试了每周打两次促进血管膨胀的针和连续每天吃药等种种办法,都以失败告终后,刘少杰几乎决定放弃治疗,甚至萌生了离婚不再拖累妻子的想法。最终,通过显微镜取精,北医三院的医生在他的睾丸里找到了存活的精子。在听到医生说“还不少”的时候,刘少杰终于松了一口气。从今往后,他再也不需要一进诊室就被医生要求脱裤子看一眼,也不需要再面对诸如“性生活怎么样”“把控能力如何”“坚持多长时间”等等让他难堪的问题。 医院厕所的门板上,也被各种代孕机构打上了非法广告医院厕所的门板上,也被各种代孕机构打上了非法广告

  潜入生殖中心的“供卵、代孕”广告

  “不是所有夫妇都肯定能有孩子的,这虽然有些残酷,但却是事实。”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与内分泌生殖中心主任郁琦在一次采访中说,不育只是怀不上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不育并不影响人的健康,而某些治疗不育的措施,特别是手术,包括试管婴儿等,却可以给个人带来伤害。

  对于刘少杰来说,如果显微镜取精也失败了,他只剩下要不要选择用别人的捐精来做试管婴儿一条路了。对于男性来说,这意味着这个孩子与他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是一件很难做抉择的事情。但对于很多患有卵巢早衰的女性来说,借用别人的卵子却是求而不得的一条路。

  24岁的陈敏今年刚结婚,就被医生判断为卵巢早衰,AMH(卵巢储备功能)还不到1,几乎没有怀孕的可能。想要怀孕,只能采用别人的卵子,但是国内却没有像精子库一样的卵子库。由于买卖卵子是犯法的,陈敏只能等待捐卵,而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万分之一。她所在的医院去年一年只有两例捐卵的病例。

  “我们见过的一些捐卵的案例,其实也不是完全自发地捐卵。很多时候是同一个病房里,一个人促出来十几颗,而另一个人一颗也没有,于心不忍的情况下,我们医生也会去劝劝那个排卵多的,收一点钱,给另一个人几颗。其实这种情况下的捐卵,未来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是没办法啊,没有卵子的女人太可怜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生殖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2003年,原国家卫生部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同期出台的精子库规范,允许男性出于“生殖保险”目的保存精子。

  姜辉同时担任着北医三院人类精子库主任。他对记者表示,国家对于精子库的建立以及精子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人类精子库有三大功能:一是对正常人捐献的精子进行筛查,合格的储存起来,未来外供给生殖中心那些因无精子症等不孕不育患者使用;二是生殖保险,也就是俗称的“精子银行”,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放化疗患者、从事高风险工作的男性以及暂时无生育计划的晚婚晚育男性,把他们的精子暂时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使用;三是科学研究。目前,北医三院人类精子库的现存量大约在25000管左右,每年外供5000~6000管给不孕不育患者使用。

  “和取卵比起来,取精更方便,对男性身体也没有多少损伤。但是取卵不一样,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供卵者的生育能力,或造成其他的身体损伤。和捐精相比,放开卵子捐赠确实问题多多、难度很大。”姜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事实上,正因为通过技术手段很难解决没有卵子或者无法着床等技术难题,一些非法的地下生殖机构应运而生。在北京的多个生殖中心,记者都见到了一些打着“供卵、代孕”旗号的小广告。这些广告有些被印在小卡片里,在排队的时候被人偷偷塞到患者手里,有的则公然印在诊室候诊的椅子上,甚至厕所的门板上。

  据记者了解,在地下的生殖产业链中,供卵的价格大约在1万~2万元一颗,代孕的费用则在40万~50万元间,最高可达上百万元。由于法律明令禁止,参与代孕的各方都承受着人身健康、财务损失、伦理纠纷以及法律身份认定等带来的风险。尽管如此,巨大的需求使得这个非法市场一直活跃在公众的视线之外。据一家声称在全国各地拥有几十个机构的代孕“经理人”称,他所在的机构一年内至少要接上百单代孕生意。

  “要孩子的钱,都够盖一座楼房了”

  对于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妻来说,在面临“养不起”这个问题之前,首当其冲的是“生不生得起”。

  记者了解到,以几个常见的辅助生殖方式为例:促排卵每个周期的药物费用和检查费用在2000元左右;人工授精每周期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试管婴儿的价格则从2万元到8万元不等,第一代最便宜,第三代最贵,如果第一个周期未受孕成功,费用则会相应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现有生育支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生育保险已经覆盖了从产前检查到产后康复的全流程。但像试管婴儿、冻卵等辅助生殖技术,则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对于那些面对不孕不育困境的家庭来说,治疗费用只是花销中的一部分。不少受访的家庭表示,为了能够成功受孕,多年来他们求医问药,辗转了全国各地,漫长过程中花费的路费、住宿费不计其数。一对从四川往返长沙进行试管婴儿的夫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两年内4次移植,他们已经花费了近60万元,在当地县城,都可以建一座楼房了。

  “不管是促排,还是试管,都需要做很多项检查,有的看着不多,几百几百加起来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李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除了一些特定的治疗,前期的一些检查项目普通妇科也可以开。她的主治医生同时在妇科和生殖中心出诊,有些检查医生也会建议她到妇科做,这样可以走医保报销,“能省一点是一点”。

  李悦的疑问在于:“现在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都面临不孕不育的困境,很多都是因为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这难道不算疾病吗?为什么不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针对辅助生殖费用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一事,近年来,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在建议中屡屡提及。2020年,国家医保局在答复这一问题时表示,目前尚不具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条件。答复的依据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制定的《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意见的通知》。该通知采用排除法确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这份通知规定,“各种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项目”被列为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这无疑对家庭来说是巨大的负担,对辅助生殖机构是巨大的摇钱树。

代孕是中国富人的专利

  对于需要辅助生育的家庭来说,代孕是个福音。所谓代孕,就是指将男女双方精子和卵子配成的胚胎,移植到代理孕母(代母)的子宫,且代母不遗传任何物质给新生儿。

  不过,代孕是辅助生育中最具争议的一种,因为牵扯到法律和伦理问题,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而在中国,因为受法律限制,通常需要通过“代孕黑产链”来解决,所以代孕基本上是富人的专利。

  例如,中国最引人注目的代孕事件包括2010年香港富商李兆基长子李家杰在美国代孕三子、2010年广州富商代孕8胞胎以及今年1月曝出的90后女星郑爽代孕弃养事件。

  香港富豪李兆基家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据传其身家高达2000亿港币(约合260亿美元)。李兆基长子李家杰从未结过婚,却在2010年以47岁的年龄通过美国代孕机构获得3个儿子,从而得以和拥有2女2儿的弟弟李家诚一起平分李兆基的家产。

  第二例是广东富商喜得8胞胎事件。2010年初,久婚不孕的广州富商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孕育了8个胚胎。于是夫妻二人决定将其中3个胚胎植入妻子母体内,另外5个胚胎分别植入两名代孕者体内。同年9~10月间,三人先后产下4男4女8胞胎。

  第三例是当红女星郑爽代孕弃养事件。郑爽因2009年出演校园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而一炮走红。2018年,她与张恒因一档综艺节目相识而相恋,并于2019年下半年分手。但今年1月传出郑爽在美国通过代孕生下两个孩子,并在与张恒分手后抛弃了孩子。

  郑爽代孕弃养事件在中国引起强烈轰动,一方面广大网民谴责郑爽道德败坏、泯灭人性;另一方面中共官媒严厉批评代孕行为,强调中共法律禁止代孕。

中国代孕市场泛滥

  根据中共现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但据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解读,违法代孕主要处罚医疗机构,对于要求实施代孕的人没有具体的责任规定。

  另据调查,中国民众普遍不接受代孕行为。根据中共官媒《人民日报》2017年2月所做的“应否支持代孕合法化”民意调查,81.5%的民众表示不支持,只有13%的人表示支持,另有5.5%的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不过,中国很多有钱人选择代孕。据从事代孕研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刘长秋在接受澎湃新闻国际版“第六声”(Sixth Tone)采访时披露,中国人在国外寻求代孕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名人等经济条件优越的群体。

  刘长秋在其编写的《代孕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一书中说,从1978年英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到2010年广东富商通过代孕养育8胞胎,再到2014年武汉“中美泰非法代孕事件”,以及2015年中国首例因代孕引发的监护权纠纷案,三十多年来,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以及高达15%~20%的不孕不育率,使中国代孕市场发展壮大。

  书中披露,代孕在中国已经极为泛滥,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在代孕中介安排下,花数十万人民币(相当于数万美元)绕开中国的相关规定,享受一条龙式的代孕服务,从选择代孕母亲、体检、医院到出生证明,甚至到出生国绿卡等一切环节,全部明码标价。

  据媒体暗访,基本代孕流程是夫妻双方取精取卵制成胚胎,再移植到代孕母亲体内生产,费用是45万元;包生男孩要对染色体进行筛选,费用是120万元;生美国籍孩子需顾客飞国外取精取卵,然后找美籍代孕母亲生产,费用是180万元;包生美国籍男孩则需要185万元。

2021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报告

1、中国辅助生殖产业链概览

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上游领域包括辅助生殖药物、检验试剂、器械供应商;中游则为相关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下游则有辅助生殖服务机构。

辅助生殖产业链方面,上游厂商为生物医药基因检测、干细胞技术等领域,中游为各类经销代理商,下游包括综合性医院、生殖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生殖中心。辅助生殖行业医疗属性强,技术壁垒越高的细分领域分配到的价值更高,这类细分领域包括上游的辅助生殖药物领域、下游的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领域,而中游的经销代理商仅起到药物周转作用、分配价值少。

然而,下游辅助生殖的服务机构在整个产业链的结构中,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由于辅助生殖技术涉及生育国策、伦理道德等方面,严监管一向是主基调,目前国内的辅助生殖采取审批制度,整体上审批仍然较为严格。

图表1: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

2、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上游现状分析

——中国辅助生殖药物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国产份额有望提升

近年来,受到不孕不育症多发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辅助生殖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这也带动了辅助生殖药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2019年辅助生殖药物市场规模约63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进一步达到68亿元左右,增速约为8%左右,未来随着辅助生殖市场的扩容,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图表2:2014-2020年我国辅助生殖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从主要企业的市占率来看,默克雪兰诺是行业龙头,是全球唯一一家在不孕不育治疗领域提供全系列产品的公司,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企业中市场占有率最高在20%左右,随着丽珠集团药品产线的不断优化以及价格优势的展现,进口替代仍有提升空间。

此外长春金赛药业及浙江仙琚制药等药企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我国药企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辅助生殖药物市场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

图表3:中国辅助生殖药物市场份额(单位:%)

注:上述数据为2018年数据,仅供参考。

3、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中游现状分析

——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除了影响全球不孕症的其他因素外,环境污染、工作与生活平衡不良以及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也持续导致不孕不育率增加,且政府出台生育激励政策(例如2015年的二胎政策),进一步刺激了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增长。2020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约为33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3.40%。

2014-2020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2)中国辅助生殖行业投融资降温

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辅助生殖行业的投融资全面活跃,近年来逐渐降低。根据IT桔子统计,以“辅助生殖”为关键词搜索,从2015年开始,辅助生殖行业投融资开始爆发,辅助生殖风口正式确立,资本迅速涌入。

2016年之后,经历短暂的爆发,行业投融资情况活跃度迅速下降,截至2021年4月,2020年辅助生殖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数量为7起,投融资金额超过4.94亿元;2021年投融资事件2起,涉及金额1.15亿元。较上年均有所减少。

图表5:2014-2021年我国辅助生殖行业融资事件及金额情况(单位:起,亿元)

根据IT桔子统计,2021年截至4月,全年共发生2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1.1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2月4日,好孕帮完成在辅助生殖领域的C+轮融资,由松禾资本领投,融资完成后,好孕帮的估值达到人民币2.5亿元人民币。

图表6:2020年以来辅助生殖行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3)中国辅助生殖技术与国外依然存在差距:海外成功率远远高于中国

国内正规批准的生殖中心与不孕不育医院试管婴儿成功率平均在50%左右,年纪轻的成功率略高。而在美国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居于世界之首,泰国、德国的仅次于美国。

图表7:主要国家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单位:%)

4)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区域市场发展不均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每300万人设立一家辅助生殖中心的规划,2020年全国31个省市生殖中心的规划数量为550家。目前我国辅助生殖中心机构数量已经达到523家,尚有缺口27家。此外,大量辅助生殖中心仅获得了夫精人工授精牌照,未来IVF-ET的覆盖仍有约121家的空间。

具体到各省市来看,江苏省、湖南省、安徽省等地尚有配置缺口,其中,江苏省尚有缺口7家,湖南省尚有配置缺口5家,安徽省尚有缺口6家;而广东省、上海、江西省等地生殖中心已经超配。

图表8:2020年下半年我国各省市生殖中心缺口数量(单位:个)

4、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下游现状分析

——中国辅助生殖市场供不应求,辅助生殖盈利明显高于其它医疗服务行业

高毛利、市场空间广阔是个巨大的诱惑,但是牌照稀缺和审批难度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等因素使得该行业的进入壁垒高,现有持牌机构呈现数量少,集中度高的特点。国内现有的辅助生殖技术和机构不能满足增长迅猛的市场需求,辅助生殖机构属于稀缺资源。

截止至2020年6月底,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23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共27家,其中获试管婴儿牌照的医院仅有396家,23.40%的生殖中心达不到试管婴儿技术要求。相对于5000万不孕不育患者的数量而言,辅助生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图表9:2007-2020年中国获批辅助生殖中心及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数量情况(单位:家)

医疗服务行业主要包括辅助生殖、医疗美容、商业体检、口腔医疗、眼科医疗等子行业,辅助生殖行业靠技术+口碑,不依赖外中介导流、销售费用率较低,行业毛利润率在70%以上,同样明显高于其它医疗服务行业。

对比医疗美容行业,其行业毛利率可达60%~70%,但需投入大量销售费用进行导流,其行业净利润率在10%~20%之间,明显低于辅助生殖行业。

图表10:医疗服务行业各子行业基本情况对比

5、中国辅助生殖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辅助生殖市场集中度较高

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由于政策严控,牌照稀缺,行业基本被国有医院、跨国药企寡头把控,行业集中度较高。

从辅助生殖服务市场来看,由于成功率是辅助生殖机构竞争的核心指标,我国国有医院由于普遍开展历史早,获得医疗资源较多,因而无论从市场口碑、专家水平、设备条件各方面都具备天然优势。

目前,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上的龙头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锦欣生殖(中国地区)和山东大学附属三级生殖医院。

从声誉和科研两个方面对各大辅助生殖机构进行打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位居全国榜首,其次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表11:2020年中国辅助生殖机构竞争格局

2)国外垄断辅助生殖药物市场

从辅助生殖药物市场来看,辅助生殖药物以女性激素类药物为主,包括降调节药物(协助刺激周期,有助于预防早熟排卵)、促排卵药物(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触发排卵药物(可促进卵泡生成和成熟并可模拟生理性的LH高峰而促发排卵)、黄体支持药物(使子宫内膜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此外,还包括口服避孕药、二甲双胍、多巴胺、溴隐亭等辅助性用药。

总体来看,辅助生殖类药物基本是寡头市场,国外厂家默克雪兰诺、默沙东、辉凌把持了大部分市场。而国内药企丽珠集团、金赛药业等攻城略地,旨在进口替代。仙琚制药、翰宇药业、新和成、南京新百、东诚药业等企业也快速成长,有望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打开突破口,从而攻占辅助生殖用药和性激素高端市场。

图表12:国内常用辅助生殖药物市场竞争格局

3)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各地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

全国范围内,仍有许多省份的辅助生殖中心数量不足,在地市层级还有很多空白市场,私立医院能够凭借区位优势获得病人,截留中心城市大医院的病人。

在中心城市,高端私立医院的品牌正在建立中,结合近期大力发展的医疗园区建设,能够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共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523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共有124家,占据23.71%左右的份额,其次为华中、华南及华北地区,分别有102家、100家、81家。可见,当前我国人类辅助生殖行业的竞争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图表13:2020年上半年中国辅助生殖中心区域分布情况(单位:%)

6、中国辅助生殖行业需求趋势分析

——高品质医疗需求扩大

相对于中国内地的医疗情况来看,超高净值人群更加倾向于海外医疗。主要原因包括海外医疗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而且海外医疗还不用面临在中国一定会面临的人均医疗水平低下的情况,尽管从整体来看,海外医疗的费用较国内的医疗高出了不止一线,但是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这个问题不造成障碍。

改革开发以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涌现的几次风口,使得我国的以60后、70后为核心的高净值人士数量增长迅速。根据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拥有超高净值人士达6.16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2.81%。

图表14:2019年全球超高净值人士拥有量排名前五国家(单位:万人)

7、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政策逐渐放开

私立机构,但是我国辅助生殖的市场需求缺口大。针对该问题,我国辅助生殖政策在保持整体严格的基调上,近年采取了适当放松的做法。辅助生殖技术许可审批权限早在2007年已经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委,因此,在强调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同时,各省先后迎来放行辅助生殖技术中心的高峰,由省级卫生计生委批准的辅助生殖中心占比已经接近70%。

随着IVF牌照的放开,民营辅助生殖中心正逐渐成长起来。随着IVF牌照的放开,民营辅助生殖中心有望成为后起之秀。

图表15: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宽松政策

2)中国辅助生殖跨境医疗市场蓬勃发展

相较于国内,海外辅助生殖技术整体具备领先优势,且政策更为完善,此外,发展辅助生殖跨境医疗还有利于环节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的需求紧张问题。根据前瞻测算,2014-2020年,我国辅助生殖跨境医疗市场规模逐年加速增长,2020年,我国辅助生殖跨境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0%。

2014-2020年中国辅助生殖跨境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By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可怕的“黄色”大数据

2019 年 12 月 11 日,全球最大的“学习”网站 Pornhub 发布来第七个年度报告,这份报告给大家解读了2019年全球的用户都在 Pornhub 上搜索什么,都有哪些热门的事件。接下来就具体带大家看看这份报告的内容。

01 Pornhub 2019 全球流量趋势

国内的用户对于 Pornhub 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这是全球最大的不可描述社区,但很多人不知道 Pornhub 网站的流量是排名全球第八。而在它前面的都是些非常著名的公司,比如 Google、Youtube、Baidu等等。

2019 年全球十大网站流量排名

在今年的报告中,2019 年有超过 420 亿人次访问 Pornhub,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 1.15 亿人次访问。1.15亿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和荷兰的人口在一天之内全部的访问。并且 Pornhub 的流量还在增长,没有停止的迹象。

今年搜索量也达到 390 亿,比去年增加来 87 亿。各种你能想到的名人、热门话题和人物,它都可能在 Pornhub 上被人搜索过。

而且在 2019 年 P 站上的视频上传量也创下新高,一共超过 683 万个新视频被上传到 P 站上。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每天连续不断的看,也需要花费170年才能看完。

并且今年越来越多人把 P 站作为社交媒体,P 站上的用户之间发送了超过 7000 万条信息,在视频中留下了超过 1150 万条评论。这些评论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 good、love、like、sexy、pretty 和 nice。有趣的是这些热门词汇和 2018 年的报告是一样,似乎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一样。

02 Pornhub 年度 TOP 十大关键词

在 2019 年 P 站上被搜索最多的词是 Amateur,翻译过来就是业余/自拍,追求真实性的意思。据性健康中心的劳里 · 贝蒂托博士说,“人们似乎在寻找更真实的性描述。“真实的”人与演员似乎是吸引力。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当成业余爱好者。性已经不再是禁忌),以至于那些喜欢裸露癖的人可以在没有什么经验或设备的情况下做这件事。传达的信息是: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色情明星! ”

除了 Amateur 是搜索排行榜第一次的词之外,排名第二的是 Alien(外星人)、第三 POV(第一人称)。

而第四是国外卖洗澡水的 YouTube 网红,年度最成功的炒作人物。说Instagram的照片点赞超过100万就去开Pornhub帐号,然后真的开了,还亲自上传各种标题党视频,比如「Belle Delphine和两个大鸡鸡一起玩」,视频真的就是她抱着两只公鸡在床上玩…

Pornhub在2019年最大的市场扩张成绩,在于发展了内生性本土文化极其封闭的日本市场,来自日本的流量破纪录的攀升到了第二名,仅次于美国;

日本用户的涌入,也改变了Pornhub的热门标签结构,被搜索次数最多的标签前两名——Japanese(日本)、Hentai(工口动画)——都和日本有关;最有意思的,来自中国的流量,搜索最多的标签也是 Japanese。

03 Pornhub TOP 十最受欢迎 Pornstar

今年,Lana Rhoades 成为 Pornhub 搜索次数最多的 Pornstar (色情明星),她在路上的视频数量达到了3.45亿。Riley Reid 仍然是搜索次数第三多的网站,但视频浏览量更高,达到5.85亿次。其他的几位看下方排名图,是否有大家熟悉的面孔呢。

04 Pornhub TOP 20 流量地区

美国仍然是每天前往 Pornhub 的人数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日本,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升了2个位置。来自日本的流量增长是今年许多搜索引擎排名上升的原因之一,比如日本搜索引擎排名上升到了第一位。

随着日本的上升,英国下降到第三位,而印度从2018年的第三位下降了12位,部分原因是印度政府封锁了一些不可描述的站。

今年新进入前20名的国家是泰国,比2018年增加了6个位置。这些国家加起来占 Pornhub 日流量的79% 。

05 Porbhub 各地区访问时长

2019 年 Pornhub 的平均访问时间增长了 15 秒,达到 10 分 28 秒。虽然有些访客可能会花更多时间观看视频和利用 Pornhub 的社区特色,但实地时间可以反映许多因素,包括不同地区的宽带速度和移动互联网带宽。

今年,泰国以 11 分 21 秒的持续时间位居持续时间最长国家榜首,比 2018 年下降了 12 秒。荷兰今年的访问时间减少了 30 秒,但是仍然保持着 10 分 38 秒的长平均访问时间,仅领先美国 10 分 36 秒,加拿大 10 分 23 秒。

2019 年,来自日本的游客访问时间增加了39 秒,尽管仍然有点短,只有 9 分 23 秒。

女性参观者通常比男性参观者多停留 23 秒,年龄在 18 到 24 岁之间的参观者,往往比男性参观者快 64 秒完成工作(大雾)。55 岁以上的游客不慌不忙,每次访问 Pornhub 都会多花两分钟时间。

在世界范围内,实际上在 Pornhub 研究过的大多数国家,星期天是游览 Pornhub 最受欢迎的日子,而星期五的流量往往是最低的。这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喜欢看不可描述片的时间有关。观看的高峰时间通常是从晚上10点到午夜,但是在周末(因为人们倾向于熬夜、外出和睡得更久) ,观看的时间转移到早上。

06 Pornhub 用户性别统计

2019 年,Pornhub 的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32%,这也是历年以来最高的,贡献女性用户占比最多的前五个国家以此是菲律宾、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

男性和女性观看的色情类型往往不同,女性最喜欢的类别是“女同性恋” ,而男性最喜欢观看“日本人”的视频。男女双方都同意某些类别,比如“三人行” ,女性排在第四位,而男性只排在第十位。“成熟”在男性中排名第三,但在女性中仅排名第八。

Lana Rhoades 是女性搜索次数最多的 Pornstar,其次是 Jordi El Nino Polla、 Mia Khalifa 和 Riley Reid 。

与男性相比,女性搜索 Zilv Gudel 的可能性高出 487% ,搜索 Owen Grey 的可能性高出 249% ,搜索 James Deen 的可能性高出 174% 。

根据 Laurie 博士的说法,“这个数据清楚地表明色情作品不仅仅是男人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女性观看色情片,这意味着她们正在进行一些自我愉悦。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女性正在掌控自己的性欲,发现自己的身体,并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减少羞耻感,减少对女性性行为的禁忌,等同于更多的探索。”

约炮软件大数据

Facebook的约会软件数据揭示了人们在网络约炮行为中的“种族歧视”。

数据来源自 The uncomfortable racial preferences revealed by online dating

这是 Facebook 约会应用,Are You Interested(AYI)。这款应用使用简单,将大量的饥渴男女聚集起来,寻找可以帮助你舒缓寂寞的人。如果喜欢,就在其个人页面点击“Yes”,对方会得到通知并作出回应,不喜欢就“Skip”,换下一个。

AYI 截图

AYI 分析了两百四十万异性恋的性趣偏好。每当一个用户点击“Yes”或“Skip”后都会贡献给这份统计数据。其三分之二的用户超过 35 岁。

这个数据图示基于约会双方的性别和人种信息(仅限异性恋数据),显示了人们对收到“Yes”后作出回应的百分比。不幸的是,大多数“Yes”都没有回应,但这其中仍有模式可寻:亚裔女性回应对其“yessed”的白人男性的机率有 7.8%,超过她们对其它人种的回应率。另外,白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回应率为 8.5%,低于对其它人种的回应。通常,男性对女性的回应是女性对男性的回应的三倍。

这个数据图也悲惨的揭示了约会游戏中的赢家和输家。除了亚裔男性外,所有的男性都倾慕于亚裔女性,而除了黑人女性,其余的女性都倾向白人男性。此外,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都是各自性别中收到回应机率最低的。

更惊讶的是,所有的男性都偏好异域风情,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族裔

个人隐私在约炮软件里荡然无存

法国记者Judith Duportail在经历了数月与Tinder公司的交战后,终于拿到了自己长达800页的隐私报告。

Judith说:“我在应用上发起了920次配对请求,和870个不同的用户达成了配对。我对其中一些人印象深刻:要么成为了恋人,要么成为了朋友,还有初次约会糟糕收尾的情况。但剩余的所有人,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Tinder却还帮我记着所有的人。”

我在完整阅读了从2013年开始我发送的1700条Tinder信息之后,我仿佛深刻了解到了自己的希望、恐惧、性偏好以及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Tinder太了解我了。它了解那个真实而又不光彩的自己——我曾将同一个笑话复制粘贴给了第567、568以及569号配对对象。我还在新年那一天同时与16个不同的人搭讪。“

“Judith所描述的情况被称作是次级隐式披露信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信息科技教授Alessandro Acquisti解释道,“通过研究用户使用app的行为,Tinder能够愈加了解用户。它会知道你联系别人的频率和次数、和你配对的人种比例,什么类型的人会对你感兴趣、你最常使用的词汇、在滑过你之前其他用户看你照片的时间等信息。个人数据其实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因,消费者的数据会被拿来交易,以作广告之用。”

Tinder的隐私政策清楚表明了,你的数据也许会被用来传递“有针对性的广告”。

Tinder:“你不能抱有这样的预期,即你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或是其他通讯信息永远都是安全的。”

如果这个数据宝库被人入侵、公之于众或是被另外一家公司购买了呢?那会发生什么情况?我几乎已经感受到这种情况发生之后自己那种羞愧的心情了。也许在Tinder将这800页信息发给我之前就有人阅读了这些内容,一想到这种可能性,我就感觉分外难堪。

Tinder的隐私政策清楚地表明:“你不能抱有这样的预期,即你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或是其他通讯信息永远都是安全的。”GitHub上一个叫做Tinder Scraper的教程就是关于收集用户信息的,旨在深入获得一些信息用来服务大众。Tinder在这一点上确实非常坦诚。

五月,Tinder设计的一个算法在平台上抓取了4万张图片,旨在打造一个人工智能来区分脸孔的性别。再之前几个月,一个丹麦研究人员公开了约会网站OkCupid(隶属于Tinder母公司Match Group)的7万份文件,一些评论家将该网站称之为“白人至上主义者”。网站利用获取到的数据,试图在智商和宗教信仰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目前,你还可以看到这些数据。

那么为什么Tinder需要关于用户如此多的信息呢?Tinder发言人回应道:这是为了让全球各地每一个用户都能拥有定制化的个人体验。“我们的配对工具是不断变化的,在显示潜在配对用户时它会考虑各式各样的因素,从而根据每一个用户的情况提供不同的体验。”

不幸的是,当问及网站是如何利用我的个人信息来定制化配对对象以及最终呈现关于我的文件信息时,Tinder显得就不是那么乐于解答了。

“我们的配对工具是企业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我们无法和大家分享专利工具相关的信息。”发言人这样说道。

问题在于,这800页关于我的私密信息数据还不过只是冰山一角。“你的个人数据会影响你在Tinder上看到的第一个配对对象是谁。”Dehaye说到,“它还会影响你在LinkedIn上收到的工作offer、汽车保险需要支付的金额、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广告以及你是否能申请贷款等。”

“我们身处的社会透明度正逐渐降低,以至于慢慢成为了一个不可触及的世界。在那里,关于你的一切数据将决定你生活的很多方面。最终,你的存在也会受到影响。”

”Tinder经常被比作是一个全都是单身人士的酒吧,但它实际上更像是为我准备的单身酒吧,与此同时这个酒吧还会研究我的行为、阅读我的日记,基于我的实际反应时常挑选一些新的人,甚至还影响我的工作与家人。这让我非常不寒而栗。“

By 痴海Judith Duportail

为什么有些癌症“传男不传女”

根据Dana-Farber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的一生中,约有1/2的人具有患癌的可能性,而同样的数字在女性群体中只有1/3。为什么男性患癌的风险会更高呢?

这或许和一系列因素有关。从历史上看,男性吸烟的情况比女性要严重,从而导致男性出现更多肺癌(lung cancer)、头颈癌症(head and neck cancer)、食道癌(esophageal cancer)以及膀胱癌(bladder cancer)的病例。此外,大量男性都被发现患有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尽管大多数病例都不具有危险性。在过去的75年里(自2018年算起),卵巢癌(ovarian cancer)病例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多种趋势有关,包括:巴氏宫颈涂片测试(Pap tests)的改善和更频繁的筛查,这是一项可以在癌症进一步演化前就检查出子宫颈变化的技术。

一项由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旗下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以及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科学家们带领的研究解开了这种差异性背后的一个遗传学谜题。

研究表明,女性体内细胞里的某种保护性基因(certain protective genes)携带了一份额外的副本,后者是防止细胞无序生长的另外一条防御线。尽管这些复制的副本不是癌症更 “青睐” 于男性的唯一原因,但它们更可能对一些不平衡性作出解释,这包括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上至80%的病例都倾向于在男性群体中产生。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Andrew Lane博士(Andrew Lane, MD, PhD)表示:“在几乎所有类型的癌症病例中,男性患癌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在某些病例中,这种男女间的差异或许很小,也许只有很小的百分比差异,但是在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中,男性患癌的可能性要高出2-3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得出这样一组数据:与女性相比,男性患癌的风险要高出20%。也就是说,在美国,每年男性有15万额外的新增癌症病例”。Lane博士是本研究的联合作者之一,另外一位作者是来自麻省总医院和博德研究所的Gad Getz博士(Gad Getz, PhD, of MGH and the Broad Institute)。

X染色体是关键

此前的研究发现:在一种白血病(leukemia)中,癌细胞往往携带一种名为KDM6A的基因突变,它位于X染色体上(X chromosome)。X染色体是一个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而性染色体是在生理上决定一个人为男性或女性的关键因素。女性细胞里含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则含有一个X染色体,一个较短较小的Y染色体(Y chromosome)。倘若KDM6A是一种抑制肿瘤的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暨防止细胞无序分裂的基因——那么突变会因为损害了这种抑制系统而引发癌症。

按照这种逻辑,我们或许会认为女性体内的细胞也对这种基因突变呈同等程度的敏感性。在胚胎形成的过程中,女性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会被关闭,学界称之为X去活化作用(X inactivation),并且这种作用会持续终生。因此,存在于那条活跃的X染色体上的KDM6A基因里,将会出现与男性体内同样的细胞分裂损害。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员发现KDM6A基因突变更常见于男性癌症病例中。原来,在女性细胞里,那些X去活化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不仅 “逃脱” 了所谓的休眠状态(dormant state),还发挥着正常的功能。在没有被去活化的基因中,其中一个基因恰好是KDM6A基因中一个发挥功能的副本。该基因中“好” 的那个副本足以防止细胞具有致癌性。

本研究的联合首席作者是博德研究所的Andrew Dunford博士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及博德研究所的David M. Weinstock博士(David M. Weinstock, MD)。他们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暨另外一个惰化的X染色体上存在的全面发挥功能的抑制肿瘤基因的现象——是否能从广义上强调癌症更倾向于出现在男性细胞中。研究人员把这类基因称为 “EXITS基因”,暨“逃脱X染色体去活化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Escape from X-Inactivation Tumor Suppressors)。

Lane博士解释道: “在这种理论下,癌症更常见于男性的原因之一是在男性的EXITS基因中,仅需要一个副本上携带一个有害的突变,就可以使细胞呈现致癌性。相反地,在女性体内的细胞中,若要使细胞具有致癌性,则需要两个副本上都出现基因突变” 。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超过4000份肿瘤样本进行基因组测试,这些肿瘤样本代表了21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它们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不同类型的异常性,包括突变在内。随后,研究人员深入探索了他们在这些样本中发现的任何一种不规律性是否更常见于男性细胞里,或是女性细胞中。

研究的结果是令人惊异的。仅仅在X染色体上发现的近800种基因里,就有6个基因在男性群体中更频繁地产生了突变,而且它们都丧失了(抑制肿瘤的)功能。在其它逾1.8万个的基因中,没有任何一个基因展现出突变率方面的性别差异。在男性群体中更容易出现突变的6种基因里,有5种基因被证实躲避了X染色体的去活化作用,这就让它们成为EXITS基因的强劲备选。

Lane博士表示: “我们发现:那些更常见于男性群体中的突变基因仅存在于X染色体上,并且其中若干基因都不仅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它们还能够逃脱X染色体的去活化作用,这是证明我们的理论的有力证据之一。在女性细胞中,同样基因中那个能发挥作用的副本具有保护性作用,这一点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癌症少见于女性与女童群体的现象。”

尽管这项研究有助于探索癌症为何更常见于男性的现象,科学家们仍然在了解其它癌症里出现的悬殊的作用机制,例如人种因素。

癌症为何“重男轻女”?

男性不仅癌症发病率高,患癌后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男性201.67/10万,女性124.06/10万。《报告》也指出,男性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的5年观察生存率低于女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不只中国,国外也是男性比女性患癌多、治愈率低,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最为突出。美国2017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相较女性,男性癌症发病率高20%,癌症死亡率高40%。英国一项统计学研究发现,男性罹患癌症的几率比女性高16%,死亡率高40%。排除一些男性或女性特有的癌症(如前列腺癌和宫颈癌),以及某一性别中更为常见的癌症(如乳腺癌),在两性都会罹患的癌症中,男女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更为明显,男性比女性分别高出60%和70%。

恶习是罪魁祸首

近日,美国癌症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联合研究发现,2013年中国男性癌症死亡者中,一半以上可归因于吸烟、喝酒、营养失衡、超重、缺乏体育锻炼和感染,而女性这一数据只有1/3。英国专家指出,男性患者癌症死亡率高,并不是因为他们身体更脆弱,而是男性不愿意向医生诉说自己的病症,导致癌症被发现时已经无法医治。相比女性,男性更不愿放弃恶习,也是导致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长期吸烟。肺癌是我国男性最高发的癌症,与长期吸烟脱不了干系。我国是吸烟大国,“烟民”已超过3亿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女性仅为2.7%。长期吸烟会损伤肺部,甚至诱发癌症。此外,环境污染、长期疲劳也是增加男性肺癌发病率的危险因素。

感染乙肝。乙肝是导致男性患癌的第二大原因。我国乙肝感染者多达1亿,其中仅1%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尤长宣表示,乙肝多为母婴传播,但因其是传染性疾病,男性在外就餐频率较高,被传染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而且男性得知自己感染乙肝后,很少或很难在生活上做出改变,一旦控制不好,乙肝易转变为肝癌。有研究指出,雌激素对乙肝有抑制作用,女性的这一“天然护体”降低了患肝癌的几率。

过量饮酒。在我国,男性喝酒人数比女性多,醉酒情况也较常见。尤长宣告诉记者,酒精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病变,增加患癌风险。

不爱蔬果。果蔬中富含膳食纤维,有益身体健康,但男性普遍吃得较少。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膳食纤维可阻止致癌毒素从小肠进入肾脏。与膳食纤维摄入量较大的人群相比,摄入量较小的参试者肾癌发病率增高19%。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表明,男性多吃蔬菜能减少癌症发病率,尤其是胃癌。

不常体检。与女性相比,男性大多不注意自身变化,遇到轻微不适也不放在心上。一项调查显示,女性体检和就医频率远高于男性,一些早期的重疾更易被察觉。尤长宣指出,相比之下,男性查出癌症大多已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死亡风险高。

除了以上几个原因,男性压力大、心态差也导致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长宣指出,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男性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危机感较强。压力过大会降低免疫力,使癌细胞更容易在体内“扎根”。“从临床经验看,男性在知晓自己患癌后的接受能力一般不如女性,”尤长宣说,心态差往往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男女之间、城乡之间,最该提防的癌症是否有区别?

各个年龄段面临的癌症威胁有何不同?

2019中国最新癌症报告——《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为2015年的数据)出炉!让我们带着以上疑问,从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来一探究竟。

患癌概率:男性近1/4 女性近1/5

根据报告,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约392.9万例,发病率为285.83/10万,死亡例数约为233.8万例,占全部死因的23.91%。

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发病的累积率(0到74岁),男性一生有23.36%的概率会罹患恶性肿瘤,女性稍好但数字也不容乐观,是18.6%!

整体来讲,中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在全球居中等偏上水平。中国癌症发病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部分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

此外,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近10年来呈缓慢下降趋势,每年平均下降约1.5%。相比之下,我国的癌症负担在呈持续上升态势,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肺癌稳居发病率和死亡率“双料冠军”

按人数顺位排序,肺癌稳居发病率(78.7万)和死亡率(63.1万)的“双料冠军”。

对于高发病率癌症,仅次于肺癌的是胃癌(40.3万),其余依次为结直肠癌(38.8万)、肝癌(37.0万)、乳腺癌(30.4万)、食管癌(24.6万)、甲状腺癌(20.1万)、宫颈癌(11.1万)、脑瘤(10.6万)和胰腺癌(9.5万)。

对于高死亡率癌症,仅次于肺癌的是肝癌(32.6万),其余依次为胃癌(32.6万)、食管癌(18.8万)、结直肠癌(18.7万)、胰腺癌(8.5万)、乳腺癌(7.0万)、脑瘤(5.6万)、白血病(5.4万)和淋巴瘤(5.0万)。

男性最应提防肺癌 女性最应提防乳腺癌

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它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

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其它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

市民最应提防肺癌结直肠癌 乡民最应提防肺癌胃癌

城市地区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农村地区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

总体来讲,城市地区发病率(304.96/10万)略高于农村地区(261.40/10万),而死亡率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城乡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差异逐渐减小。

研究者分析,城乡差异减小的原因是由于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在缩小,如吸烟、慢性感染、饮食习惯以及空气污染等。

各年龄段最该提防的癌症

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逐渐上升,80岁达到发病高峰,80岁以上略有下降。且各年龄段最该提防的癌症,男女之间有一定差别,具体如下:

男性:

0~14岁,白血病、脑瘤;
15~44岁,肺癌,肝癌;
45~59岁,肺癌,肝癌;
60~79岁,肺癌,胃癌;
≥80岁,肺癌,胃癌。

女性:
0~14岁,白血病、脑瘤;
15~44岁,乳腺癌,甲状腺癌;
45~59岁,乳腺癌,肺癌;
60~79岁,肺癌,结直肠癌;
≥80岁,肺癌,结直肠癌。

By 尤长宣

科赫家族与美国政治

如果科氏工业上市,科氏兄弟必将超越贝索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当洛克菲勒、卡内基豪门望族渐行渐远,美国新一代“家族王朝”已经崛起。

根据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美国智库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统计出了当代美国15大“家族王朝”。

排名第二的科赫家族,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听过,在美国却有极大影响力。

这个家族,不仅富可敌国,拥有超千亿美元的财富,还怒怼特朗普、死磕奥巴马,被认为操作白宫的政策走向。

科赫家族,到底有多彪悍?

1. 富可敌国,坐拥千亿财富

当代美国15大“家族王朝”的总财富超过618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第22大经济体瑞典的GDP,相当于10个保加利亚的经济总和。

每一个家族王朝,背后都有一个商业帝国。

排名第一的沃尔顿家族,创办了沃尔玛。排名第三的玛氏家族,拥有士力架以及德芙巧克力品牌。

排名第二的科赫家族及其背后的科氏工业,大部分中国人很陌生。

科氏工业到底有多牛?

先看两个榜单。

一是财富世界500强。

翻开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找不到科氏工业的名字。

这不是因为科氏工业规模太小,上不了榜,而是因为科氏工业不提供财务报表,导致《财富》杂志无法获得数据编排榜单。

早在2006年,科氏工业曾公布过一次经营数据,当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12年间,科氏工业快速发展,保守估计,现在的营业收入高达数千亿美元。

这个数字,足以让科氏工业跻身10强之列。

二是福布斯富豪榜。

福布斯2018年美国400富豪榜,亚马逊CEO贝索斯排名榜首,身家1600亿美元。

科赫家族的两兄弟,分别以535亿美元的身家,双双位列第7位。也就是说,科氏工业为科氏两兄弟创造的财富,超过了1000亿美元。

这个数字,足以让科赫家族的身家超过比尔·盖茨。

2. 能源巨头,业务遍及全球

科氏工业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简单地说,科氏工业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巨头之一。

1940年,科氏工业由弗雷德·科赫创办,以炼油起家,几经兼并扩张,如今已经渗透全美乃至全球各个工业角落,业务涵盖了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

它是——

全球最大的石油焦炭贸易商
全球最大的沥青供应商
全球最大的饲料生产集团
全球最大的炼厂设备生产商之一,生产各类化工生产设备
全球最大的原油贸易商之一,年原油贸易量超过七亿吨

它还是——

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
北美最大的管道运输商,拥有北美最长的石化产品管道
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

1999年,科氏工业进入中国,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生产商。

最牛逼的是,在近80年的发展中,科氏工业从来没有利用过融资,运营资金全部来自自有资金。

3. 怒怼特朗普,死磕奥巴马

与其他富豪不同,科氏兄弟热衷政治,在美国政坛极具影响力,被认为操作白宫的政策走向。

受父亲影响,科氏兄弟信奉自由意志论,对政治抱有极大的兴趣。

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也为了借助政治力量保护和推广家族实业,科氏兄弟商而优则仕。

先是参加大选。1979年,弟弟大卫·科赫出任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埃德・克拉克的副总统候选人。科氏兄弟主张废除联邦调查局、能源部,终止社会保障和个人所得税,政府只需保留一个职能——保护公民个人权利。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结果却很惨淡,最终赢得的选票还不到1%。

大卫·科赫

后是间接“干政”。直接参与政治失败,科氏兄弟决定曲线救国。他们斥资成立美国第一个奉行自由主义主张的智库——卡托研究所,一出手就投了1.5亿美元。

科氏兄弟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死磕奥巴马。

2008年,奥巴马发表演说,表示必须对全球变暖采取措施。卡托研究所的学者立马跳出来反对。同时,科氏兄弟还向近40个政治和政策组织提供经济资助,联合起来对抗奥巴马政府。

2012年,奥巴马获得连任,科氏兄弟筹集1亿美元,誓将奥巴马赶下台。

奥巴马除了生气,对科氏兄弟也无可奈何。

2017年,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引起巨大争议。有评论指出,特朗普退出协定的幕后黑手即科氏企业。

民主党参议员怀特豪斯批评:“特朗普在为科氏工业服务。”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更称:“他们(科氏兄弟)买通共和党的高层,特朗普只是工具。”

科氏兄弟之所以对全球变暖、巴黎气候协定如此上心,是因为否认气候变暖、退出巴黎协定,可让科氏工业不受严格的环境条例管制,有利其事业发展。

根据民权组织Checks and Balances Project调查,特朗普最初的内阁中,有16人拿过科氏的钱。

说科氏兄弟能操纵特朗普,并非夸张。

但是,科氏兄弟与特朗普,也不是铁板一块。

2018年7月,查尔斯·科赫怒怼特朗普,批评贸易大棒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科氏兄弟出资成立的NGO“自由伙伴组织(Freedom Partners)”还拍了个“特朗普贸易战损害美国农民”的视频,在各大平台上推送播放。

科氏兄弟甚至宣布,如果民主党支持自由市场经济,那么将与民主党合作。也就是说,大金主准备抛弃特朗普了。

特朗普也不甘示弱,在推特上反击,称科氏兄弟“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的笑话”,并表示,自己“不需要他们的钱或坏主意”。

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由此也可以看出,科氏兄弟的影响力之大。

4. 绝不上市,科氏兄弟的经营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科氏兄弟愿意,就可以成为世界首富。

先看科氏工业的成长性和评级——

成长性:1960年到2012年,科氏工业的资产增长了超过2200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线上跑赢标普500,还是超过了30多倍。
评级:穆迪给出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

可以说,科氏工业实力强、成长性高、评级好,一旦上市,无疑将会受到资本追捧。

华尔街人士评论,如果科氏工业上市,科氏兄弟必将超越贝索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奇怪的是,关于上市,查尔斯·科赫却说:“只有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

放着世界首富不做,科氏兄弟是怎么想的?

这是因为,上市有好处,也有代价。

企业上市,必须定期公开运营数据,接受公众监督。企业的资金、话语权也将受制于人。这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企业的科氏兄弟不能接受的。

此外,上市公司的股价很容易受到管理层的影响。科氏兄弟有很大的政治野心,总是或明或暗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甚至不惜与总统做对。这种行为,对于个人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的领导者,是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在科氏兄弟看来,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尤其是金流去向的隐私)才是正道。

科赫家族的发家史

8月23日,美国企业家和富豪大卫·科赫去世,享年79岁。他是美国“科氏工业”的老板之一,曾任科氏工业集团副董事长。这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私人公司,业务包括石油、能源、化工、木材等。2019年,大卫·科赫个人资产达到505亿美元,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第11位。

大卫·科赫和查尔斯·科赫凭借着其庞大的财富规模,在美国政界发挥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他们是著名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兄弟二人都希望政府对他们少征税,在环保方面少监督他们公司。

他们也曾试图跻身政坛。大卫·科赫曾在1979年当过副总统的候选人。在参政失败后,科赫兄弟决定从学术机构和智库下手,成立了卡托研究所等表面是学术研究的政策型智库,意图从政策制定的源头上去影响美国政治。此外,在特朗普上台前,他们一直是共和党的长期捐赠人。

在美国争议颇大的环保政策、枪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能源政策,背后都有科赫兄弟的影子。许多美国媒体更是称他们为“科赫章鱼”——他们在美国政府的触角网络几乎无所不在,几乎将美国的许多重要机构都收入囊中。作为美国向右转的幕后操盘手,科赫兄弟长期不太为人所知,中文世界里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美国调查记者简·迈耶曾冒着危险为此进行深入调查,写出了《Dark Money 金钱暗流》,揭露了美国寡头政治背后的隐秘人物的生动形象,也对其政治触角进行剥洋葱式的分析。

平时,我们总能听到类似的批判,“美国总统竞选是靠钱堆出来的”,“美国的政客不过是财团寡头的代理人”,但是,像科赫兄弟这样的大财团,又是具体通过什么渠道来影响现实的政治呢?科赫兄弟为何会如此执著于影响政治?这些隐蔽的“暗钱”,又是如何腐蚀着美国的政治体制?

科赫兄弟为何如此执著于影响政治?

科赫兄弟的父亲弗雷德·科赫出生于1900年,他在麻省理工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专业。在1927年,弗雷德·科赫改良了一种从原油中提取汽油的方法。当时美国主要的石油公司视他为威胁,并起诉他侵权,将他排挤出石油行业。弗雷德·科赫认为,石油公司垄断专利是不公平行为,他视自己为与腐败制度斗争的局外人,他在法庭上的回击前后超过十五年。

在弗雷德·科赫打官司这些日子里,他在美国举步维艰。于是,他开始帮助斯大林在苏联建造了15座现代炼油厂,这建立起了苏联石油工业的基础,并为苏联带来至关重要的硬通货。弗雷德·科赫因此获得了50万美元的报偿。在大萧条期间的美国,这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收入。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弗雷德·科赫亲眼见证了苏联的“大清洗”。斯大林清洗了许多工程师,其中包括弗雷德·科赫的几位苏联朋友,这令弗雷德·科赫不寒而栗。弗雷德·科赫因此也遭人监视。于是,他选择离开苏联。与安·兰德这样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和小政府主义者类似,他们最初的政治思想观念都来源于苏联对他们的“创伤”。

调查记者简·迈耶揭露了弗雷德·科赫在离开苏联后,他们家族中难以启齿的一项秘密:弗雷德·科赫投向了纳粹帝国的怀抱。他曾帮助纳粹德国营建大型炼油厂,从而成为纳粹战争机器的一个关键部分。

弗雷德·科赫本人当时还十分钦佩法西斯主义,他还在给朋友的信件中写道,“我认为世界上的健全国家,只有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因为他们全都在工作,并且努力地工作。”他抨击罗斯福新政使得穷人闲散失业、依赖政府。

在苏联和纳粹德国手里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弗雷德·科赫回到美国再度创业,并在石油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他迎娶了密苏里一位医生的女儿,两人共有四个孩子。弗雷德教育孩子的方式极其严厉,要求孩子从小在农场干活。

弗雷德·科赫热衷于德国式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为此还聘请了德国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是纳粹的狂热支持者,其严苛的铁律把孩子们都吓坏了。弗雷德·科赫也会暴力地体罚孩子。不过,四个儿子在长大后都公开表达对父亲的钦佩和感动,而忽略了其童年黑暗的部分。

与此同时,据大卫·科赫回忆,弗雷德·科赫还孜孜不倦地向孩子们灌输他的政治观点。由于苏联给他造成的“创伤”,他对曾与苏联合作有着一定的负罪感,他转向了极右翼。

1958年,弗雷德·科赫成为极端保守的约翰伯奇会最早的十一名成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到处散布共产主义渗透进美国的传言,并极端到怀疑许多美国著名人物是共产主义的代理人,其中甚至包括艾森豪威尔总统。

此后,弗雷德·科赫一直都为极右翼鼓吹呐喊。他反对民权运动,支持共和党中的极右翼势力,宣扬种族隔离和废除所得税。大卫·科赫和查尔斯·科赫吸收了他们父亲的保守主义政治观念,也加入了约翰伯奇会。但是,他们的政治观念与他们父亲稍有不同。他们不接受这个组织宣传的阴谋论,他们反对越战。相比于他们的父亲,他们更强调自由放任的经济学。

弗雷德·科赫也抨击美国的收税制度,他甚至精心设计了财产继承计划,通过办慈善来避继承税。因此,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不得不搞慈善。查尔斯·科赫还参加了激进思想家罗伯特·勒费夫尔办的自由学校,罗伯特·勒费夫尔十分推崇小政府。在自由学校里,查尔斯·科赫迷上了经济学家米塞斯和哈耶克。在20世纪90年代,查尔斯·科赫在一次演讲中还肯定了自由学校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1967年,弗雷德·科赫去世,查尔斯·科赫和大卫·科赫在与其他两个兄弟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查尔斯·科赫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而大卫·科赫担任副董事长。“科氏工业”迅速扩张。

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科赫兄弟成为了美国强硬自由至上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查尔斯·科赫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已经很清楚,他自己不会满足于成为自由至上主义革命中的恩格斯或马克思,他要成为列宁。1976年,查尔斯·科赫成立了自由至上主义研究中心,他主张要影响美国政治。

1976年,查尔斯·科赫还投入了自由意志党的政治活动。在1979年,他们支持自由意志党的总统候选人埃德·克拉克,跟里根在右派中进行较量。大卫·科赫还成为了克拉克的副总统搭档。不过,这次选举他们花了超过两百万美元,却仅收获了1%的选票。

从此,科赫兄弟意识到,要改变美国的方向,靠自己参选是很难的。他们必须要转向影响政策思想生产的领域:学术界和智库。科赫兄弟吸收了纳粹党的经验,要创造成功的青年运动。他们开始向大学渗透,资助名牌大学里的私人机构,并希望让他们的经济思想占据学术界的权威,并吸引更多青年学生。

自那次败选之后,科赫兄弟远离了公众视野。1984年,他们成了共和党人,科赫兄弟为共和党慷慨解囊。他们出资推动一些宣扬自由至上主义理念的组织,比如卡托研究所、乔治·梅森大学的莫卡特斯中心、联邦主义者协会、传统基金会、伦敦的经济事务研究所等,建立起触手颇多的意识形态机器,因此被美国媒体称为“科赫章鱼”。

科赫兄弟是如何影响美国政治的?

科赫兄弟的思想立场无比坚定,他们联合了一群极富裕和保守的家族小团体,动用巨量的私人基金来改变美国政治的方向。他们的许多行动,会伪装成慈善活动,巧立名目。

许多人会很好奇,为何美国会有相当一批人否认气候变暖理论?美国的枪击问题为何屡屡得不到解决?为何美国前百分之一的富豪比中产阶级缴的税还要低?为何许多人呼吁要废除“奥巴马医保”?在这些问题上,提出许多保守建议的专家学者机构的背后,都有着科赫兄弟的影子。

在理查德·芬克为科赫兄弟设计的“涉政”方案当中,科赫兄弟的第一步要投资给知识分子,让他们的思想成为原料产品;第二步要投资给智库,让他们将原料产品加工为可以市场化的政策;第三步他们要为各种民间组织提供补贴,让他们给民选官员施加压力,使得政策能尽快实施。这几步经过数十年的布局,已成效显著。

“科赫章鱼”网络,图片来自全球化国际论坛网站

据《卫报》报道,美国企业研究所是科赫家族和其盟友的新智库之一。它是一个准学术机构,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企业的排污权利合法化而出谋划策,并为这些企业向政府提供更多的减税建议。从2005年到2008年,在对抗气候变暖的组织上,科赫兄弟就花费了2500万美元。而在2009年到2016年,140个保守的基金会就为此花费了5.58亿美元。

对于竞选活动,他们的花费也是颇为惊人。从总统到市议员每一层的选举,他们都有数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在2016年的选举中,科赫兄弟的花费目标是8.89亿美元,这是他们2012年花费的两倍多。

2008年,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阻止全球变暖。卡托研究所第二天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质疑这一观点。他们还通过科赫兄弟“重赏”那些批评政府为气候变化立法,支持给企业减税的非营利组织。他们还曾帮助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夺得参议院的控制权,使奥巴马一度陷入“跛脚鸭”的局面。此外,科赫兄弟还帮助茶党崛起。

在特朗普时代里,科赫兄弟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终结了吗?

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上台。这位毫无政治经验的总统被视为反建制派的民粹主义总统,他的上台动摇了两党建制。特朗普在竞选时大肆抨击美国的金钱政治,他痛骂那些腐败的大捐赠者、企业游说者。他的上台代表着许多美国人对竞选被金钱腐蚀的厌恶,以及日益严重不平等的愤慨。他凭借着自己的金钱竞选,战胜了与华尔街联系密切的民主党。在选民心里,特朗普并非是某些财团的傀儡。

作为另类右翼的“偶像”,特朗普也曾经在推特上对传统极右翼科赫兄弟表示过厌恶,并称他们是“全球主义者”、“共和党内彻头彻尾的笑话”。在特朗普竞选的过程中,科赫兄弟也表达了对他的反感。科赫兄弟支持移民和自由贸易,因为这都利于他的跨国企业,他们还抨击过特朗普反穆斯林的理念。

不过,特朗普和科赫兄弟的分歧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大。在特朗普选上总统后,特朗普过渡团队的主持者,副总统迈克·彭斯就曾是查尔斯·科赫2012年总统位置的第一人选,也是科赫竞选捐款的主要接受者。在2016年的选举中,科赫兄弟为彭斯捐赠了30万美元。

在能源部的政策和人才方面,特朗普还选择了游说公司MWR策略的总裁迈克尔·麦克纳(Michael McKenna)来领导过渡团队,这家公司的客户就包括了科氏集团。他们倡导对这些企业友好的能源政策。

此外,特朗普还选择了气候变化怀疑论者麦伦·埃贝尔(Myron Ebell)来领导他为环保局准备的过渡团队。埃贝尔在华盛顿的竞争企业学会工作,一直接受着化石燃料利益方的资助,其中就包括了科赫兄弟。现在,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也跟科赫兄弟有着密切关系。

迈克·蓬佩奥则出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并在2018年4月出任了美国第70任国务卿,这意味着科赫兄弟的影响力在特朗普时代下达到高峰。蓬佩奥是科赫兄弟竞选资金的最大接受者。白宫前首席战略师史蒂芬·班农曾表示,蓬佩奥是“科赫兄弟的议员”,而副总统彭斯是“科赫兄弟的总统”。

在乘民粹汹涌胜选之后,特朗普也开始满足许多特殊利益者,比如放松对科赫兄弟的监管,以及减税。而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有许多人就认为科赫兄弟操纵的政治组织“美国繁荣”(Americans for Prosperity)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足以见得,在2016年大选后,科赫兄弟的政治影响并没有结束,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支持总统候选人,但“科赫章鱼”的政治触手早把特朗普团团围住。

此外,科赫兄弟更关注总统层级以下的选举。科赫兄弟在2016年动用了大笔资金,支持了至少19名参议员、42名众议员、4名州长的竞选,以及全国各地不可胜数的层级更小的选举。

根据哈佛大学学者西达·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和亚历山大·赫特尔-费尔南德兹(Alexander Hertel-Fernandez)在2016年所作的一项研究,2016年科赫兄弟的私人政治组织网络所发的工资,比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还多。科赫兄弟的“美国繁荣”拥有1600名领薪员工,遍及35个州,而在2012年时,科赫兄弟的主要政治组织“美国繁荣”拥有的付薪员工还仅为450名。因此,有人说,美国现在有三个党派:民主党、共和党和“暗钱党”。

美国调查记者简•迈耶在《金钱暗流:美国激进右翼崛起背后的隐秘富豪》一书中指出,理查德•芬克(Richard H. Fink)是科赫政治理念转变背后最重要的人物,他是“科赫章鱼”的神经中枢。芬克基于哈耶克的理论,为科赫帝国设计了一整套输出政策产品、影响公共政策的方案。第一步要投资给知识分子,让他们的思想成为原料产品;第二步要投资给智库,让他们将原料产品加工为可以市场化的政策;第三步他们要为各种民间组织提供补贴,让他们给民选官员施加压力,使得政策能尽快实施。经过数十年的运筹布局,这条纵横一体的产业链收效颇丰。而且这样一条产业链稳固又灵活,既可以影响国内政策,也可以影响外交政策。不得不说这种“让知识分子洗脑,让民间组织闹事”的做法非常行之有效。

By 徐悦东 

乔布斯遗孀的神秘家族基金会

提到劳伦·鲍威尔·乔布斯,人们似乎首先记住的是她是史蒂夫·乔布斯的遗孀。然而,她并未拘泥于乔布斯的遗愿和生前事业,而是正在利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涉足不同领域,并真正发展自己的事业。

2004年,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创立了艾默生(Emerson Collective),该公司并非一个典型的家族办公室,而是一个社会革新组织,在前十年并不活跃,只零星参与过教育类慈善项目。根据研究公司PitchBook的数据,2014年以来,艾默生已投资30多家初创公司,经常与红杉等风投联合出手,从虚拟现实到超音速飞机无所不包,知名被投包括大西洋杂志和Pinterest。鲍威尔·乔布斯还购买了Monumental Sports & Entertainment 20%的股份,该公司控制着华盛顿特区运动队NBA奇才队、NHL首都队以及国会大厦一号球馆。

通过投资,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已将乔布斯生前遗产总额增加了数倍。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其当前身家为185亿美元,全球排名110名。

1 新闻业的“白衣骑士”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的大部分财富来自乔布斯之前持有的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迪斯尼和苹果。根据 2017年1月13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劳伦·鲍威尔·乔布斯通过家族信托控制了迪士尼 4% 的股份。 

严格来说,乔布斯夫妇名下并没有家族办公室,但劳伦·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创立的Emerson Collective属于一个非典型家族办公室,一方面活跃在慈善事业,一方面又活跃在风险投资领域。其参与的早期投资Pinterest在2019年以127亿 美元的价格上市,投资的播客 Gimlet Media 和电话维修公司 iCracked也成功被大公司并购。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在2004 年创立艾默生,以她所喜爱的超验主义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的名字命名。目前在该团队中,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的兄弟布拉德鲍威尔担任投资董事总经理,儿子里德·乔布斯负责健康投资。2016 年,艾默生聘请了《纽约时报》前媒体编辑兼商业副主编彼得·拉特曼担任媒体董事总经理,还请来了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的前助理能源部长安迪·卡斯纳担任管理合伙人。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

艾默生热衷的方向不同于典型的风险投资公司,一头扎进了旧世界的媒体行业。艾默生投资了 Anonymous Content,这是奥斯卡获奖电影《聚光灯》背后的制作公司。艾默生在美国还有“新闻业的白衣骑士”之称,2017年收购了美国老牌媒体《大西洋杂志》 ,还支持了 Axios 和 Ozy Media 等其他媒体。另外,艾默生还收购了以现场巡回演出而闻名的 Pop-Up Magazine 和以专题报道和摄影而闻名的 California Sunday Magazine 的出版商。

对媒体的偏好来自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的个人兴趣。她曾表示,本地新闻的消亡令人不安。除了直接投资之外,她还向新闻相关的非营利组织捐款。

在收购《大西洋杂志》之后,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在编辑招聘上投入巨资,迅速壮大了内容团队。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曾经承诺,不会把杂志视为慈善项目,而是真正对《大西洋杂志》进行商业化运作。2020年5月,随着冠状病毒导致广告和活动收入放缓,该公司解雇了 68 名员工。 

2 争议:慈善or盈利?

美国媒体称艾默生为“硅谷最奇怪的实体”,一半是VC,另一半是慈善基金会。

乔布斯本人对慈善并不太热衷,他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曾透露,在采访中乔布斯可谓无话不谈,但唯独拒绝就慈善发表看法。另外,乔布斯还拒绝参加由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发起的“裸捐宣言(The Giving Pledge)”活动,这项活动号召富豪捐赠大部分财产。与之相反,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已通过艾默生和高盛捐赠者顾问基金进行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慈善捐赠,与艾默生有关联的中学教育顾问 XQ Institute 和暴力预防项目 CRED都是非营利组织。

艾默生本身是一家有限责任制公司( LLC ), 这为其在美国带来诸多争议。在美国,慈善基金会只能向“非盈利机构”捐款,不能向盈利项目投资,且需要披露资金流向。LLC 模式则不受与非营利组织相同的报告规则约束,可以更轻松地投资营利性公司,譬如扎克伯格夫妻名下的基金会便采用了该模式。但这种模式被认为缺乏透明度,且将盈利动机引入慈善事业。

因为乔布斯逝于癌症,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的儿子里德·乔布斯正在艾默生关注癌症研究。里德·乔布斯说,艾默生是一家与众不同的机构:“虽然大多数该领域的参与者都专注于慈善事业或投资,但我们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 

虽然目前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尚未加入“裸捐宣言(The Giving Pledge)”,但她在2013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无意将财富传给下一代。“如果我活得够久的话,它就在我死前终结。” 她说,她和乔布斯二人都不是关注财富传承的人。这也符合当下新一代富豪的潮流,截至2020年8月,“裸捐宣言(The Giving Pledge)”收到来自23个国家211个签名,其中有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苹果CEO库克、《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酒店巨头希尔顿以及airbnb的创始人布莱恩等等,大润发创始人尹衍梁、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海云天集团董事长游忠惠也在其中。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认为大规模的财富积累对社会有危险,并以19和20世纪的大家族洛克菲勒、卡内基和梅隆举例说, 个体拥有其他几百万人财富总和的做法不公平。在“裸捐宣言”出现前,富豪一般以慈善基金会的形式保护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果简单由下一代继承需要缴纳高达40%的遗产税,基金会每年捐出资产总额的5%,这基本也约等于基金会当年通过投资等途径获得的财富增量。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明确反对这种富豪家族通过慈善基金会长期延续社会影响力的做法。与此同时,她还解释过,之所以选择LLC结构是因为她相信除了支持非营利组织外,扶持企业家同样重要,企业家可能对社会问题拥有一些传统非营利组织永远不会想到的独特解决方案。

从20世纪90年代起,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就对推动教育公平饱含兴趣。1997年,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组织College Track,通过辅导帮助低收入学生进入大学做准备。2015年,她创立了 XQ Institute,这是一家由艾默生支持的独立非营利组织,另一位联合创始人Ali在谈到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时说:“教育曾是我们俩的唯一出路。” 

3 强大的能量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的父亲是一个飞行员,在她三岁时逝于一场空难,后来她母亲再婚。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获得政治学和经济学双学位,毕业后曾在华尔街效力于美林集团和高盛。1989年,从高盛离职的她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在斯坦福,她遇到了未来的丈夫乔布斯。 

彼时乔布斯还在NEXT工作,到斯坦福做演讲。劳伦·鲍威尔·乔布斯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的,甚至还把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脸记混了,但还是陪朋友去了会场。因为当天到的晚没有空位,她和朋友就溜到了第一排预留席位,而坐在她左边的是正等待上台的乔布斯,两个人便聊起天来。结束后,乔布斯追到停车场约她周六共进晚餐,于是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但是,乔布斯等不及,尽管当晚有工作聚会,他还是改变主意和她在附近餐厅呆了4个小时。1991年,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拿到MBA学位,同年两人结婚。

在乔布斯离世前,她一直隐藏在丈夫身后,只参与少量教育相关的慈善项目。在这10年间,人们才注意到她身上的能量。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不甘于只做开支票的人,也深入参与到项目的筛选和管理当中。艾默生投资的 3D 打印初创公司 Carbon的联合创始人Philip DeSimone 曾透露,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在他们的第二次会议上细致检查了 Carbon 打印的国际象棋棋盘,她还穿着该公司专门为她印制的运动鞋出席了一场活动。另一家被投公司Neighborly创始人 Jase Wilson 在会见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时曾汗流浃背,因为她对业务提出了尖锐且直戳要害的问题。“她非常非常聪明。”Jase Wilson说。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也是一个有野心的投资者。“一位同事提出了一个十年后大西洋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大西洋媒体董事长大卫布拉德利回忆,“她问:“为什么不是五年?十年太长了,世界变化太大了。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尝试吗?” 

当然,她也有信任企业家并果断放权的一面。“她完全不干涉,”AxiosCEO Jim VandeHei透露,“她非常认真地倾听并提出了很好的问题。”Pop 联合创始人兼主编Doug McGray说,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对媒体业务进行了深入的战略性思考。

如今,劳伦·鲍威尔·乔布斯的朋友圈已扩散至美国各个圈子的名人、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的领袖,包括前美国参议员Joe Kennedy、前美国教育部部长Arne Duncan和前新奥尔良市长Mitch Landrieu等,鲍威尔乔布斯经常与知名人士一起出现。

劳伦·鲍威尔·乔布斯没有乔布斯的棱角,以谦虚、耐心和干练而著称。据接近她的人描述,她具有极强的好奇心,问的多,评价的少。不同于乔布斯活跃于舞台和媒体并成为苹果品牌的一部分,劳伦·鲍威尔·乔布斯低调而克制,鲜少接受采访,即便有公开发言的机会,她谈的最多还是慈善事业。虽然经常出差,但她很少休息,也不喜欢助手用“假期”这个词回复别人对她去向的询问。

即便对于慈善本身,她依然保持低调作风,很多工作都是匿名完成的,甚至在艾默生内部,对捐款去向和数额也没有公开的清单,除了开支票的员工之外的所有人都被隔离在外。

By 家办新智点

AI监控员工,你还敢摸鱼吗?

“叫你们看看,什么叫全世界资本家联合起来。”

2010年6月,《中国不高兴》作者王小东写了篇博客,抛出了这句话。

他针对的,是乔布斯的那番说法——“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

2019年4月,亚马逊被曝用AI监控员工,“AI监工”可以跟踪每个人的工作进度,精确计算工人消极懈怠的摸鱼时间(Time Off Task)。

更牛掰的是,这套AI系统能根据实时数据生成在线解雇指令,直接绕过主管开除工人。

一时间,这引发轩然大波。

评论员史派西·米切尔痛批亚马逊:“这些机器人将员工视为冷冰冰的数字,而非活生生的人。”

消息传到国内后,在某网站跟帖区,点赞最多的评论跟王小东的那句话如出一辙:

全世界资本家已经快联合起来了。

从整个留言区看,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被cue了很多遍。还有人援引列宁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意味着榨取血汗艺术的进步。

不知道王小东和这些网民看到国美通报批评员工上班摸鱼的消息,会不会搬出杨紫在《欢乐颂》里的台词——

“果然天下乌鸦一般黑,资本家都是吸人血的。”

01

11月16日,国美一份通报在网上热传。

通报内容大致就是,公司部分员工在办公区域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如玩游戏、聊天、听歌、购物等。

通报就通报吧,带薪摸鱼,没几个公司能忍。

“公司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是很多leader的通用语录。

可国美这份通报格外细致:

非但点出员工姓名、所属部门、楼层工位,还将员工“非工作流量信息”全抖露了出来——谁用了什么APP、用了多少流量,都标出了。

▲网传的国美通报。

说真的,老婆查岗,都不会查得这么细。

我猜想,国美的黄老板大概是想玩一出杀鸡儆猴:给员工打一千次鸡血,说一万次“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效果可能都比不上这么一次通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大不努力,通报一顿锤。

现在看,此举唬住的,不只是国美员工。其震慑力余波正在外扩。

很多打工人瑟瑟发抖。他们这才意识到,在公司的网管监控系统面前,自己可能时刻处在被扒光的裸奔状态。

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蹭公司网“云游”日本风情町的“日语学习爱好者”,这会儿没准慌得一批。

本来吧,摸鱼是员工对996、007、715的软抵制,是对无意义工作与“卷”字诀的隐性反叛。

如今看来,得多谢公司不点破之恩。

02

国美不是孤例。它只不过是来得比较中二。

这些年来,“企业监控系统is watching you”的故事,在大厂中并不罕见。

打卡考勤,已经满足不了部分企业防员工摸鱼的需要了。

他们的防摸鱼招数,正越来越精准:

你想没事打个盹、有事抽个烟?

那就在员工座位下方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你有多少时候不在岗,HR一清二楚。

之前就有杭州某公司员工被人力问话:你为什么每天上午10:00到10:30都不在工位上?她这才得知,原来公司“监测员工健康状况”的智能坐垫,“出卖”了自己。

你想用如厕来进行“分时摸鱼”?

那就在卫生间安装计时器,或是信号干扰器。

“每天去公司20分钟上厕所=休11天带薪年假”的小心思,直接被阻断。

▲某公司厕所安装的计时器。

何止是大厂员工。南京某区的环卫工之前都曾享受过“AI监视”的待遇——他们被配发智能手表,除了定位功能外,若环卫工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提醒。

这让人想起亚马逊被曝出的“压榨图鉴”里的场景:

亚马逊的AI监工系统能实现深度自动化的跟踪过程。如果员工工作速度变慢,系统会将它视作偷懒。

很多亚马逊员工坦言,由于害怕“摸鱼”时间超过限制,他们都不敢在工作时间上厕所。有些英国仓库工人怕厕所距离太远、来回时间太长,只好在过道或者车间格子里用塑料瓶解决排泄问题。

可不就是“一般黑”嘛。

张博洋曾在《脱口秀大会》上讨论: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我们还这么累?

他最后的结论是:我们这么累,就是因为科技这么发达。

现实一再对此做了注解。

在网上随便一搜,很多用于网络行为追溯的ITSM服务管理软件,一拎一大堆。

它们的一大用途,就是监控员工。

03

员工上班该摸鱼吗?

理论上讲,当然不该。

公司有公司的规定。

可理论上归理论上。

理论上讲,企业也不该动不动996。

国家有国家的法规。

可这些年来,在让员工加班时,许多企业才不讲那么多“理论”。

这两天备受争议的浪潮集团(国内头部云服务商)办公室挂加班标语一事,就是个硕大的靶子。

“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这不叫PUA,这叫硬上式洗脑。

▲浪潮集团被曝在办公室悬挂的加班标语

连兜售理想、贩卖情怀的前置环节,都给省了。

新闻中讲到,有浪潮员工说,自己一年加班超600个小时,排名还是倒数。

这跟最近网上流传的那道梗相映成趣——

近现代有四大名画,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张大千画的虎,你老板画的饼。

画饼干什么?让员工从被PUA到自我PUA,继而心甘情愿地加班。

如果说,员工带薪摸鱼是占用公司资源,那让员工“被自愿加班”,无疑是公司占用员工私人时间。

现实中,这二者通常是联袂出现:你占用我本该有的非上班时间,我就占用你规定的上班时间。

进一步讲,两者往往是“一报还一报”——太多时候,摸鱼就是对加班文化的迂回反抗。

更何况,单从管理层面讲,监控员工也反映了管理上的无能。

当下,BSC、KPI、OKR、KSF之类的绩效考核工具一堆,效益导向下的MBO(目标管理)理念越来越受推崇。

放着这些工具不用,却把员工绑在椅子上,把工时人为拉长,不就是引诱高效率员工摸鱼吗?

04

理都懂,然并卵。

冰川思享号文章说:

白岩松有句名言,“一个单位到了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当大公司完成开疆辟土的桃园三结义,紧接着就走了“内卷”的麦城。

不少企业不是不懂这道理。

许多BOSS对“刺猬法则”之类的管理学理论也信手拈来。

可很多企业对“监控员工”上瘾——一时监控一时爽,爽在那种掌控感。

此处的“企业”,不单指国内企业。英国数十家企业利用Isaak人工智能程序监测员工工作状态,日本企业用AI空调防止员工打瞌睡,也差堪仿佛。

对部分企业而言,MBO模式当然好,可对应的细粒度管理挺麻烦。

相形之下,监控员工来得简单多了——尽管简单的另一面是粗暴。

再说了,许多企业管理者服下了稻盛和夫端上的一剂名叫“单位时间核算”的药。

把员工产值最大化,同时将用人成本最小化,才是他们想要的。

05

企业有企业的利益计算公式。

可时至今日,这些公式必须得掺入更多“价值观”维度的参数了。

那句话必须再抛出了:

今时不同往日。

早在前几年,浪潮集团就曾让员工提交《奋进者申请书(讨论篇)》,要求员工申请自愿放弃休假及实行6*12小时工作制,春节、国庆随叫随到。

▲2016年,浪潮集团就被曝出让员工申请自愿放弃休假

可在当时996盛行、加班成了所谓“企业文化”的背景下,这激不起太大的水花。

现在不一样了。浪潮集团在办公室挂加班标语,直接撞在了“反内卷”枪口上,被怼成了筛子,显然是误判了形势。

国美也是。对员工的细密监控,完全是给反资本情绪的火苗提供燃料。

在互联网大厂纷纷取消大小周,摆出“反内卷”姿态的情景下,国美此举无异于“逆行”——“打工人,打工人,打的就是工人”。

到头来,昔日落在亚马逊头上的“AI周扒皮”名号,势必也会落在国美身上。

国美想不成靶子都难。

06

说真的,我对言必称“资本家”的论调向来不感冒,也反对将这事变成煽动“阶级对立”的引子。

不必扯那些宏大理论。就企业的问题谈企业的问题就行。

但从“把人当成人”的角度出发,我很难不对企业监控员工的行为批上一通。

它让我想到的,是边沁说的“圆形监狱”。

圆形监狱内,一切尽在掌控之内。毕竟,可以“全景敞视”。

福柯曾表示,全景敞视主义会把“传统的、仪式的、昂贵的、暴力的形式权力”换成了“一种微妙的、有计算的服从技术”。

结果就是,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摸鱼的机会,更是基本的隐私。

试想一下,当脑电波监控头戴设备、微芯片将我们置于一切皆可被监控的处境,那时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元宇宙”般的刺激感,而是恐惧。

谁都不想被戴上“电子枷锁”,掉进“数字桎梏”。

再怎么防员工摸鱼,都不该逾越这道底线。

上点价值观,这其实就是要求企业做到一点——

人是目的。

就算不扯虚妄的“以人为本”,也请把人当人。

07

现代企业,绝不能堕落成圆形监狱。

值得一说的是,在此前亚马逊“AI监工”的新闻下,除了“资本家”外,另一个被频频提及的词是——

摩登时代。

按这标准,国美的这份通报,无疑勾绘了“新摩登时代”的图景。

但这注定要被骂。

“全网打工人联合起来”形成的舆论共同体,会用口水淹没那些“资本家”,并扔下一句:

去你的新摩登时代。

By 佘宗明

元宇宙拆台第一人,Oculus的首席技术官John Carmack

就在小扎在Connect大会描述元宇宙美好蓝图演讲的同一天,Oculus 的顾问CTO约翰卡马克就在同一个会议上硬生生地拆了小扎的台,直接了当地和老板唱起了反调。

在了解卡马克具体讲了哪些话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他的话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一下这位传奇大神——他可能是这个星球在技术层面最懂元宇宙的人,甚至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在游戏界神一样的男人:

如何有理有据地给元宇宙泼一盆冷水?

他年仅22岁就以一己之力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3D游戏——《德军总部》,之后又几乎单枪匹马带领仅仅13人的ID Software公司开发了《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

而开发这些游戏的引擎就是业界3D游戏引擎的鼻祖,是他引领游戏进入3D时代,很多年英伟达都用《毁灭战士》的游戏表现来测试新一代显卡的性能。

而大神最让业界称道的举动就是将这一引擎全部开源,很多玩家耳熟能详的热门游戏诸如《半条命》等都是用这个引擎开发的。

2013年,大神卡马克加入了Oculus团队,任CTO,过去8年,他作为Oculus的技术领袖带领团队开发了多个VR头盔项目。

可以说,在Oculus公司,没有人会比卡马克更懂元宇宙需要的技术。

那么他是如何说的呢?

以下是他演讲中的一些原话——

1.“我认为Metaverse是“太空人架构师的产品”,“太空人架构师”只想从最高层面夸夸其谈,并不关心GPU、微观架构、网络、流媒体等具体执行细节。”

2.“我的担忧是,我们可能会投入数年的时间和数千人,可最终得到的是一些对今天的人们实际使用设备和硬件的方式没有多大贡献的东西。”

3.“人们很容易做一些有趣的概念型技术,但如果不能被大量的人使用很长时间,或许这些所谓的新技术并没有那么重要。”

4.“《Horizon World》(Facebook旗下的一款VR社交产品)是一款产品,一个可以明确判断的产品,比如有多少人在用、用户在里面做什么、商业表现如何等,现在《Horizon》与我们希望看到的Metaverse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们现在仅仅只能做到14人实时聊天,甚至离50-60人的“走廊式聊天”都还很远。”

5.“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便VR设备0元白送可能也没什么帮助,我们的数据显示,有不少Quest设备实际上已被用户束之高阁,他们是流失用户,但手机用户就不会,每个人都要用手机。”

这些话翻译一下就是——“小扎你快别TM吹牛了,都被你吹到天上去了,咱们现阶段做的这玩儿到底怎么样你心里没点B数吗?少TM废话,咱们脚踏实地拿出硬核的表现数据才是真的!”

没错,一线听得见炮声的技术大神卡马克认为——元宇宙,我们还没准备好!

而更残酷的事实是——卡马克所在的Oculus是公认在消费级VR头显领域技术最为领先的公司,没有之一。

02

关于元宇宙的硬件,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过程中,是因为手机足够便捷因而显著地提升了移动在线时长。

即移动互联网繁荣的前提是足够的用户时长。

而元宇宙要进一步提升在线时长为数不多的路径就是随时随地在线,而要做到随时随地在线,设备必须做到和正常的眼镜一样轻(至少不能比现在的日常眼镜重太多)。

那么现在普通眼镜的重量是多少呢?

答案是20-50克不等。

那么现在最出色的VR眼镜Oculus Quest2是多重呢?

答案是503克。

而现在最出色的AR眼镜微软的HoloLens2是多重呢?

答案是566克。

如何有理有据地给元宇宙泼一盆冷水?

我去年买的在吃灰的OculusQuest2

所以,这个巨大的差异就决定了元宇宙在硬件层面是一条极为漫长的道路。

有人说,你之前说过,技术会指数级进步啊!

注意:指数级进步发生的前提是信息世界而非原子世界:

电池行业可并不存在摩尔定理,不然特斯拉早就是白菜价了;

透镜领域也不存在跨越式发展,不然今天的手机早就把摄像头做平了。

没错,突破物理的极限比突破算力的极限难度要高一个数量级。

而更为困难的是,我们可远不止让设备变轻这一个目标,而是在重量、算力、视场角、分辩率、刷新率、续航等多个领域都需要同步大幅度提升,这个叠加难度是指数级的。

所以甭扯那些没用的!

先把现阶段头显的90赫兹变成到120赫兹,把视场角从100度增加到150度,把价格降到千元内,把重量降到200克,把分辨率提升到单眼4K,把续航从2小时提升到5小时,把用户时长从现在的几分钟提升到1小时,行不行?

到底行不行?

不行就甭TM吹牛逼了!

03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由于现在通往元宇宙的XR技术还在初级阶段,因此硬件需要多维度、大幅度、快速更新(注意这三个词)才能适应实际需求。

这对硬件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极难的挑战,而多维度、大幅度、快速更新对于软件开发者而言同样是一场灾难。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手机能做到一年发布一个新版本?

原因就是因为手机的硬件更新是单维度、小幅度更新,相应的应用软件在适配层简单,用户的硬件iPhone12到iPhone13,微信、微博这些应用可能只要花几天就适配完了。

然而VR设备则不是这样的,它的每一次更新在算力、视场角、分辨率、刷新率、控制方式、输入输出方式等多个维度通常都会更新。

一旦有新硬件,软件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的更新在某种意义上就必须推倒重来,无论如何没办法做到几天就适配完。

我们看到过去6年,光Oculus旗下就先后发布了Oculus rift、Gear VR、Oculus Go、Oculus Quest四种硬件。

他们都是VR头盔,但却从头到脚、里里外外完全不同,甚至应用商店都是分开的,于是给软件开发商折腾的够惨。

可怜的软件开发者们,吭哧吭哧好不容易开发上线一款作品还没开始赚钱,就被告知——

“我们又有新硬件了,快来开发吧,不然跟不上我们的速度噢!”

这就是Oculus平台过去6年的现状。

为什么今年Oculus开发者大会没有发布大家呼声很高的Oculus Quest Pro?

就是因为它知道也开发者需要休养生息不能继续这样被折腾了。

而讽刺的是,扎克伯格今年在大会上对没有推出新硬件的解释是——“我们认为Oculus Quest2已经足够优秀”

呵呵,你能想象库克对苹果的粉丝说——

“我们认为iPhone13已经足够优秀,因此明年不会有iPhone14了”吗?

所以,VR硬件现阶段一个很难调和的矛盾就是急需升级的硬件和难以快速迭代的软件之间的矛盾。

04

咱们继续,我最想吐槽的点就是区块链在元宇宙里的应用了。

媒体们把区块链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大吹特吹,认为它必须成为元宇宙经济系统的基石。

然而,很遗憾,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从底层来逐一论证,请将以下六个表述划一个重点——

第一,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解决的是信任问题、公正问题,它本身不涉及生产力,只涉及生产关系;

第二,区块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结果上是完美的,但在过程上是有成本的,比如冗余、效率和能耗;

第三,现实中人类社会的信任问题、公正问题已经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第四,从目前看区块链解决方案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比现实中已有解决方案表现的更优越;

第五,区块链并没有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技术问题、效率问题、共识问题、协作问题;

第六,区块链在当今世界面临的这些应用问题在元宇宙里目前没有理由会自然消失,即这些问题依然会存在;

没错,我们就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不用NFT而是用古典的原创标识来解决文章的版权问题呢?

为什么支付宝不用智能合约来而是用古典的方式来解决确认收货再付款的问题呢?

因为没必要嘛!

那为什么到了元宇宙里,区块链就是必不可少的经济运行的基石技术呢?

这TM说不通嘛!

事实上,信任问题、公正问题并非是人类面临的唯一问题,甚至也不是最大问题,它只是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的一个小的子集。

我们就问这些元宇宙砖家,被你们吹捧上天的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它的所有游戏玩法都基于NFT技术来保护原创吗?它的经济系统是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吗?

根本不是嘛!

所以,别TM嘴硬!

今天距2008年11月中本聪发布《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论文已经13年了。

没错,区块链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在一些领域的确它有它的用武之地。

但它绝不是万能的,也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它不存在看得见的手”。

事实上,我们长久历史已经证明:

人类确实需要看得见的手,人类只是不需要闲不住的手而已。

05

无论哪一个元宇宙砖家都一致地宣称称未来元宇宙不可能一家独大,而是多家共存。

好,基于这一个前提我们稍微做一下逻辑推演——多家共存是不是意味着多个元宇宙?

Meta有Meta的元宇宙、微软有微软的元宇宙、腾讯有以社交为核心的元宇宙、阿里有以商业为核心的元宇宙……..

每一个元宇宙必然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则,那这时候请问各位砖家——去中性化到底如何实现?我怎么样才能无缝地从这个元宇宙切换到另一个元宇宙。

这时候砖家又会跳出来说——各大元宇宙平台之间会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接口和协议互联互通。

你做梦吧,我就问你——今天各大平台各自为战构建围墙花园的问题即便在行政手段强制的情况下都没办法解决。

凭什么到元宇宙时代互联互通就能自动实现了呢?

请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不管了,先TM吹一番再说!”

还有,3D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性其实也被砖家们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

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很多成果其实都是2D的,人类的社交活动在很多时候也并非一定需要3D。

举一个例子,我们最重要的社交APP微信,它其实有四种沟通媒介——文字、语音、图片、视频。

然而我们使用最多的还是文字,没错,很多时候人类其实并不需要在媒介上进行升维。

到了元宇宙里,你极大可能还是要带着头盔继续写PPT。

不要笑,微软的元宇宙宣传里就是这么展示的。

06

然后咱们来说一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很多人把Roblox的意义无限放大。

我是反对这种论调的,相对于游戏公司,它的模式当然是独特而成功的。

但我们不应该拔高这种成功,更不必将它奉为未来虚拟世界的样版,因为换一个角度理解Roblox结论就会不一样。

Roblox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像素游戏的AppStore,它其实是一个发行平台,只是开发游戏的语言用的是它像素风的编辑器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就会发现Roblox并没有新鲜的东西。

是滴,它是去中心化的、UGC的,游戏内容并不由官方设计,而是交给开发者朋友们,App Store、微信小游戏甚至TapTap做的也是同样的事啊,无非是自己搭台别人唱戏嘛!

Roblox无非是以一个游戏的面具做了一个游戏操作系统的事,它的确是一种创新的游戏类型,它成功但并不颠覆,更不意味着它会是未来的标准。

事实上,UGC这个概念也被过分夸大了。

现代世界能够正常运转的本质是PGC,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因为PGC需要人类大规模的合作。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

“我们的祖先区别于大猩猩的一个关键就在于人类能组织大规模复杂的合作。”

07

在有理有据的吐槽之后,接下来分享一段我曾经的伤心往事——

2015年,VR的风已经从大洋彼岸的刮到了中国科技界。

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无限向往的青年,我在媒体的疯狂报道中对VR非常着迷,隐隐地感觉它将改变这个世界的一切,它一定是未来科技的方向。

当年,高盛出了一份报告《虚拟现实:走向下一个计算平台》,表达了对VR坚定的看好。

当年,易凯资本的王冉热情洋溢地写了一篇《一个“奥酷拉思”的未来–为什么我相信VR会改变娱乐业以及这个世界》的长文。

在这篇长文中王冉系统地描述了VR无限美好的未来。

如何有理有据地给元宇宙泼一盆冷水?

当年我激动的朋友圈

Oculus Rift上市,HTC宣布全面转型VR,谷歌宣布Daydream VR操作系统……彼时的科技圈VR的热度绝不亚于今天对于元宇宙的追捧没错,澎湃的大潮在呼唤,我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不能等了,我必须要拥抱VR。

然而,2016年我还是一名广告产品经理,而很显然当时VR还没发展到需要广告变现的阶段,我的业务技能暂时没有用武之地。

我非常焦虑,感觉自己要错过一个时代。

不行,暂时的挫折浇灭不了热血青年拥抱科技大潮的决心。

办法总比困难多,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发挥我的特长,我要写一本书,我要为虚拟现实布道,我让更多人认识VR的力量。

于是,我切实行动起来了——采访、查阅、体验、写作……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挑灯夜战、反复打磨再打磨。

2016年11月,《VR革命:虚拟现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书出版了。

如何有理有据地给元宇宙泼一盆冷水?

书中我和腾飞非常详细地从多个角度介绍了VR这项伟大的技术以及它为什么即将改变世界(PS:书稿中关于VR与色情的章节在审查时无情地弊掉了,略遗憾彼时的我,感觉自己随着科技的节拍在舞动,而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无比辉煌的VR时代。

后来,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

我至今不好意思和朋友们提起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本书。

不说了,脸疼。

然而,我并不后悔,这段经历让我学会如何更加理性、冷静地看待科技行业的客观发展路径。

我依然相信VR的未来,只是不再相信今天那些元宇宙砖家吹破天际的炒作。

08

说到底,元宇宙之所以被热炒,归根结底还是今天的科技圈走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末端,元宇宙是科技圈前途焦虑的一次集体释放。

它让内卷到只能去和菜贩抢生意的迷茫巨头们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无限畅想的遥远方向。

然而,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科技的发展有它客观的路径和速度,每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都不会自动到来。

事实上,有一些在悄然布局的中国公司其实都没有对外大肆宣传自己的元宇宙蓝图,因为他们深刻地理解: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靠不住的,这个市场终究要靠产品说话。

腾讯引入了罗布乐思,投资了Epic,收购了多家相关公司;

还有字节,收购了国内领先的VR制造商Pico、投资代码乾坤推出类Roblex的《重启世界》、投资数字孪生云服务公司众趣科技……..

但这两家无一例外从不大宣扬自己元宇宙的宏大叙事,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无论如何元宇宙在今天还是一个科幻概念。

方向隐约是对滴,但路径大概率是错的。

面对一个概念期的模糊方向,唯一能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过河,而不是直接去造一座宏伟的大桥。

09

今天吹捧元宇宙的人,大部分其实是像我当年一样年幼无知的“新科技茫然症”人群,不愿承认自己跟不上时代,生怕自己错过任何一个新风口。

然而还有一部分纯粹就是坏,对于这帮坏人而言,任何一个新概念都是他们合法割韭菜的工具,炒作手段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我们以为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与明天、看到了科技的星辰大海。

事实上,他们看到的是一茬茬绿油油的待割韭菜。

你以为是馅饼,其实是陷阱。

这件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人韭菜们其实心知肚明,但依然忍不住诱惑进场。

毕竟在泡沫破裂之前,他们认为自己是割到了其他人的韭菜。

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在泡沫膨胀到最高点之前全身而退,美其名曰——与泡沫共舞。

每当想到这里,我会郑重地提醒想去割韭菜的韭菜们,请认真回忆当年的虚拟现实第一股——暴风科技。

韭菜们,镰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快跑啊!

如何有理有据地给元宇宙泼一盆冷水?

10

好,说到这里,元宇宙的砖家们一定会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你根本不懂元宇宙!”

是滴,我的确不懂元宇宙,但我懂逻辑。

作为一个理性的行业从业者,这时候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洗洗睡,该干嘛干嘛去,默默做好自己手中的事,不要认为你会错过什么,未来一定会来,但绝不会提前到来。

我赌五毛钱——十年之后,我们今天绘声绘色描述的的元宇宙宏伟蓝图,一定会像1967苏联时代埋下的时光胶囊写的那样“50年之后,你们一定已经在银河系建功立业”一样可笑;

而一年之后,我们也一定会为自己曾经追捧过如此虚无缥缈华而不实的概念而感到羞愧难当。

因为,这个词实在是太TM扯了!

最后,作为一个骨子里的科技乐观主义者,我其实多么希望——我说的这些槽点其实都不存在啊。

By 卫夕

什么是独立董事?为什么他们频频辞职?

11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广州中院”)宣判,康美药业(即*ST康美,600518.SH)案5.2037万名投资者共判赔约24.59亿元。

广州中院一审判决认定,本案实施日2017年4月20日,揭露日2018年10月16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受广州中院委托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损失,以“个体相对比例法”测算投资者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扣除比例,损失测算后受损投资者52037名,损失约24.59亿元。判决认定该损失由*ST康美向投资者予以赔偿。

此外,判决特别明确了各被告尤其是实控人、时任董监高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承担100%连带责任的有:实际控制人马兴田、许冬瑾,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邱锡伟,财务总监庄义清,职工监事、副总经理温少生,监事、独立董事马焕洲和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下称“正中珠江”),正中珠江合伙人、签字会计师杨文蔚。

在这一判决案件中,最引发关注的,无疑是在这起集体诉讼案的一审判决中,包括5名曾任或在职的独立董事,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合计赔偿金额最高约3.69亿元。

根据判决书,江镇平、李定安、张弘为兼职的独立董事,不参与康美药业日常经营管理,相对过失较小,法院酌情判令其在投资者损失的10%范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折合2.459亿元),郭崇慧、张平为兼职的独立董事,过失相对较小,且仅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中签字,法院酌情判令其在投资者损失的5%范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折合1.2295亿元)。

这五位独立董事中,除江镇平外,其余4人均为大学教授。每年在康美药业担任独董所获的酬劳仅十万元左右。却因为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件,每人被判上亿元的连带赔偿,由此也被部分业内人士笑称为“最惨独立董事”。

“本来独立董事可谓‘躺着赚钱的金饭碗’,而随着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不断成熟,客观上加大了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任职风险。”一名专注于资本市场的律师对第一财经表示。

A股惊现独董”辞职潮”

第一财经注意到,随着康美药业判决结果的出炉,多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出辞职。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今,已有17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出辞职。

Image

和去年同期对比来看,2020年11月12日~2020年11月19日,共有11名独立董事宣布辞职。

而2021年10月12日~10月19日,共有15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宣布辞职。

2021年9月12日~9月19日,共有14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宣布辞职。

2021年8月12日~8月19日,共有14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宣布辞职。

2021年7月12日~7月19日,共有9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宣布辞职。

独董理当发挥专业能力

在A股实施二十余年的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没能发挥曾经寄予希望的作用。有人说,独立董事既不独立,也不懂企业内部情况,这一说法虽有些偏激,但独立董事沦为摆设、花瓶乃至酬庸,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应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可以看出,担任上市公司独董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一般聘请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大学教师、知名律师等群体为主。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考虑,聘请权威专家或者知名人士担任独立董事,有利于为企业背书。从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士的角度出发,担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有利于提升个人的身价,且能获得一笔还算不错的报酬,很多人乐此不彼,不少人还同时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董。

可惜在过去二十年的实践中,独立董事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确保独立性和有效监督。从2001年实施至今,众多上市公司被爆违规,绝大多数独董未起到监督并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

这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独董的聘请和报酬主要由大股东说了算,虽然独董与大股东没有证监会规定的利益关系,但受大股东或管理层驱使,“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问题,大股东往往脱不了干系,要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就得站到大股东或管理层的对立面,似乎并不那么容易。而且,独董制度源自美国,不过美国上市公司一般不设监事会,且股权较为分散,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采用二元制结构,监事会是传统的监督机关,这一背景下独董如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也是个难题。

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过程

2018年,华尔街有几个大新闻都和一个概念有关——独立董事。

苹果的CEO库克要交棒了,但是他还有几份工作要做,他要做耐克公司的首席独立董事,Uber的独立董事。星巴克的灵魂人物霍华德·舒尔茨也决定要退休了,即将掌管这个咖啡帝国的是星巴克原来的首席独立董事麦伦·乌尔曼。

这么看下来,独立董事其实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是一个重要的存在。美国证监会(SEC)、交易所还有各种相关的法案,都要求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要占到绝对多数。绝对多数就是说11个人的董事会,独立董事的下限是6个。另外,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都必须全部是独立董事构成。在监管层的眼里,独立董事的数量和质量被认为是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元素

第一,独立董事到底对公司治理有什么影响?好处和局限在什么地方?第二,我们要怎么看待中国公司的独立董事?我们要把这两个问题给弄清楚。

#1

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这个名称,我想你肯定听说过。它具体就是说和公司没有利益关联的董事,所谓利益关联就是担任过公司职务,和公司有关联交易,甚至和公司高管有亲属关系等等,这都叫关联。

这个制度是怎么来的呢?最开始是30年代的时候,美国金融市场搞严监管,要防止管理层或者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所以就要求公司的董事会里要有40%以上的外来人员,即和公司毫无关系的人士作为独立的外部监督。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董事会就分成两拨,一拨是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执行董事;另外一拨就是外部的独立董事。

我们说过,到70年代以后,美国公司的股权越来越分散。这些管理层,也就是执行董事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这样就越来越需要对内部控制人的权力加以制衡。这个时候,独立董事的制度就作为一个解决方案,受到了市场的一致推崇。大家就开始逐渐地把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希望这些外部的独立董事能够站在中小股东的立场上,替他们监督管理层的活动,包括投资决策、报表披露等等。这个政策在美国推行得特别地快,而且推行面特别广。比如说到2000年的时候,美国一家企业里面,董事会的平均规模大概是11个人,独立董事的数目是多少呢?占到了80%以上。

那这个独立董事到底有没有起到监督管理层的效果呢?美国有很多研究,认为由于声誉机制的影响,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

什么叫“声誉机制”呢?最开始请的这些独董大多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而且美国的法律诉讼又多如牛毛,你稍不小心就可能被控诉,说你和受雇企业合谋坑害中小投资者。那这些有头有脸的独董们爱惜“羽毛”,所以他们经常还是会在重大问题上对管理层进行约束的。最重要的就是两条:

1.警示作用

第一个是警示作用。一个独董如果对公司的公告提出了否决或者有保留的负面意见,甚至独董辞职,投资者就能够从这些信息中知道公司内部出了比较大的麻烦。

很多研究都发现,一个公司如果独立董事越多,财务造假的比例就越低,而且CEO的薪酬也相对会发放得比较温和。

你想想这也合理,比如说一个CEO要谋点私利,那就必须把它提交到董事会去决策。一个两个独董好说服,但是你要搞定很多,比如说11个人里面你要搞定7、8、9个人,这个成功的概率就很小了。如果外来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人作弊的成本会比较高。

2.监督作用

另外,美国的很多独立董事都是很勇敢发表意见的,他们经常会对公司的决策提出否决或者有保留等负面意见。这样从一定的程度上,对公司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制度在美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

独立董事的局限

另外一方面,你也要看到,任何一个制度都有自己很大的缺陷。实际上独董也很难说是一个很完美的解决方案,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像巴菲特就质疑很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他说如果一个人收入的20%、30%或者50%,是来源于作为独董的报酬,那么这会影响很多人的独立性,尤其是当他们的总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时候。

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独董是谁选出来的呢?是董事会。所以你从人性的角度就能知道,董事会一般会去找那些自己熟悉的,或者说得上话的人,所以独立董事不独立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第二,独董最开始是各大公司的CEO、著名的商科教授、律师等人。后来上市公司的数目越来越多,多到独董候选人都不够用了,就开始出现一个人身兼好几个独董,有名望的人都不愿意到小公司当独董,所以小公司的独董质量就下降。这又出现了其他的代理问题。

比如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你怎么可能花费那么多时间在监督管理层上?再比如,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个职位的时候,这么大的利益关系,人怎么独立起来?所以巴菲特说,必须是当独董这个职位的收入占一个人收入的极低比率,比如说是3%的时候,才可能保持没有利益关系。而且也应该对独董的职业操守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要求他们对公司的决策负起更大的责任,要作出一定的承诺。

整体上从这两方面看下来以后你会发现,美国是全球对独董制度抓得最紧的市场。所以,作为一种对董事会权力制衡的安排,它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这些年随着独董数目的增多,利益纠葛变大,这个制度对董事会的约束力有多少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3

中国独立董事的尴尬

好了,说完了美国的情况,可能很多同学更关心,中国独董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子呢?有特殊性吗?我们能不能通过独董这个制度来判断企业公司治理的好坏呢?

中国大概是2000年以后开始推行独董制度的,当时的目标也是希望加强公司治理。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中国市场的特征导致这个情况很复杂。

市场上有个笑话,说中国的独立董事有两个诀窍:一是要“懂事”,就是识趣的意思;二是要不独立,什么叫不独立呢?就是现实中很多独董从来都没有发表过任何负面的意见,基本上沦为一个摆设的花瓶。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是一个股权高度集中的市场,所以控股大股东都是强势控制人,一般都倾向于找和自己声音一致的独立董事。所以这种情况下,独董就沦为了花瓶的角色。

第二,咱们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它缺乏声誉机制。你看,街上碰到男人打女人经常有人说:哎哟,人家家事,别管了。更何况独董是这个公司的外人,从根本上缺乏监督企业的动力。再说了,因为没有一个公开的独董市场,所以即使没有行使监管责任,也不会对自己的名誉有什么损失。

第三,就是利益牵扯大。中国的独董中高校教授占主流,所以很多独董自己个人的薪水是比较有限的,而上市公司独董的薪酬平均是8、9万一年,所以很多人会把它当作副业。在市场上你还会发现一个教授身兼数家独董,几家给的薪酬加起来可能比自己的正式薪水还要多。当依靠独董收入作为自己主要收入来源的时候,你就很难希望这样的独董,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监督效果了。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从独董制度来看公司治理的好坏,我觉得不是特别靠谱。

那独董制度是不是在中国市场就没有好处了呢?当然也不是,我觉得它的好处就是在于防止“黑天鹅事件”,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来说独董们在公司的小问题上,可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毕竟因为给的利益,也还是小利益罢了,碰到大问题,独董们还是会害怕,是要撇清责任的。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报表或者公告出来,有独董发表了反对意见或者是独董辞职,这个企业的麻烦应该是很严重了,要抓紧离场。

另外,作为散户,你可以稍微关注一下独董的构成,那些财富状况更好、社会地位更高,而且不是到处兼职的独董一般会比较靠谱。在商界有很丰富任职经历的人,也会更容易发现公司的问题,真正地对公司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By 唐涯

字节跳动为何陷入困境

过去半年,字节跳动的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
这是自2013年开启商业化以来,该公司首次出现此种情况。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和今日头条两大核心产品,均亦停止增长,其中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跳不动”的,不仅只有字节。
放眼当下,“商业化变现”已成为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快手和B站自上市以来也在“商业化变现”问题上不断遭遇挑战。

增长全面放缓
记者了解到,11月18日,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召开全员大会,会上正式确认,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
广告收入是字节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公开消息,2020年,字节跳动广告占实际收入的77%。这意味着,该公司整体收入增长乏力。
上述内部人士还透露,来自抖音的收入已经停止增长,而另一核心产品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第三方数据显示,字节旗下这两款最核心产品,抖音、今日头条的DAU都增长乏力。
记者获悉,字节跳动内部在进行组织和战略复盘,认为确实存在业务和组织臃肿问题,强调业务创新和提升管理,淡化短期目标,争取长期突破。

IPO进程或受影响
巧合的是,字节跳动11月初刚刚完成CEO交接,梁汝波正式接任张一鸣成为字节跳动第二任CEO。
如何化解公司增长乏力问题?这是对梁汝波的一大考验。
梁汝波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向了组织架构调整。据了解,梁汝波将字节跳动分为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六大板块。
本次调整的最大看点是,将头条、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国内垂直服务业务并入抖音。
记者注意到,抖音电商成为字节跳动新的发力点。前不久,抖音电商发布的“抖音双11好物节”数据报告显示,10月27日至11月11日,抖音电商直播间累计时长达2546万小时,直播间累计观看395亿次。
根据抖音电商的三大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将帮助1000个商家实现年销破亿元,其中100个新锐品牌年销破亿元;帮助10万个优质达人实现年销10万元,其中1万个达人年销破千万元;帮助100款优质商品年销破亿元。
“其实早在今年春节时,抖音做的那波投放就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今年以来,抖音等相关业务增长明显放缓便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主要是短视频目前国内用户数量的天花板已经在这了,依靠强营销打造起来的抖音,肯定存在边际效益递减。”
不过,令字节跳动忧心的事情还不止于此。由于迟迟无法上市,公司在今年承受了来自投资人的巨大压力。
“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来,字节跳动整体的估值已经大大缩水,此前的教育、游戏等板块均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位市场人士透露称,目前在外部股权市场上,公司估值已较前期高值接近腰斩。

何时再“接着舞”?
“商业化变现”的困难,不仅只在字节跳动身上。作为短视频赛道的另一大玩家,快手自上市以来也在“商业化”问题上不断遭遇挑战。
“总的来说,快手最早的增长基于一个自然流量,所以拥有较强的社交氛围,这让它在寻求以电商为支撑的商业化变现路上,相对来说困难小一些。”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眼下行业变现无外乎广告和电商两大渠道,前者抖音占优,而后者快手占优,“不过,随着整体行业增速放缓,广告收入也会见顶,这就需要在电商方面有所作为。”
记者注意到,今年早些时候,抖音电商官方曾宣布今年GMV目标为1万亿元,力争年内超越快手。而在前不久,以电商见长的快手低调地将今年GMV目标做了下调。
“核心还是成本问题,想让商家过来做直播电商,不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抖音还需要开出更加优厚的扶持政策,这些都是烧钱的地方。”上述人士认为,伴随这些视频平台扩张影响力需求的增长,营销费用高企,成为了行业的通病。
此外,去年一度引发市场热捧的B站也在走上“破圈”之后,财报开始出现大幅亏损。
据B站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61%。但净亏损却高达2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亿元亏损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B站累计亏损已达47.1亿元。
“内容平台最终都会面临一个内容成本的问题,短视频和中视频早前依靠大量用户UGC可以一定程度上压低成本,但是随着竞争激烈和用户增长放缓,这块成本最终会涨起来。”该人士表示,眼下,整个行业都步入了商业化困局的深水区,需要转变以前高举高打的模式,寻找一种精耕细作的运营方式,实现开源节流,才是长久之计。

字节跳动的潮起潮落

字节跳动堪称成长最快速的互联网企业之一。10月20日,据福布斯的实时富豪榜显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身价达到594亿美元,一举超过马化腾,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仅次于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首富。

然而,以扩张凶猛著称的字节跳动近日接连传出裁员的消息。10月19日,#字节裁员#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字节跳动员工在多个社交媒体上称,字节跳动旗下Ohayoo团队全部门应届生被裁。同时,属于字节跳动旗下商业化部门的温州本地直营中心也有撤城裁员的动作。

此前在今年8月,字节跳动旗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也有裁员消息传出。

就在字节跳动一部分业务进行裁员的同时,字节跳动另一边却在不断拓展其版图布局。

边裁员边扩张,字节跳动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

字节跳动旗下Ohayoo被曝裁员

近日,字节跳动旗下曾推出《我功夫特牛》、《我的小家》、《我也是大侠》等多款下载量破千万游戏的Ohayoo团队传出裁员的消息。

图片

10月19日,知乎某网友发帖称,自己是字节跳动旗下Ohayoo团队的2021届新入职的应届生,就职于字节跳动位于北京的办公地,在技术研发岗位任职。该网友表示,自己刚刚收到被裁的消息,并且此次被裁的并非他一个人,而是他所在的全部门的应届生,二三十个人全军覆没。

网友称,公司对于裁员员工给出的方案为N+1倍赔偿。虽然HR表示可以内部转岗,但时间仅一个月来不及准备,且推荐的技术岗位可选范围只有一个,十分有限。该网友还感慨,入职三个月就遇上公司裁员,目前自己十分迷茫,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力争取转岗。

图片

据接近字节跳动游戏业务的人员透露,此次裁员涉及Ohayoo团队的79人,其中包括30名校招生,并将优先安排转岗。受此次裁员影响较大的为Ohayoo的研发中心。据悉,Ohayoo的研发中心下设轻舟、长河、白鹭三个研发部门,以及技术中台,约有50 人受到此次裁员影响。

雷达财经就此次裁员向字节跳动方相关人员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应。

而在此之前的8月,字节跳动曾发布一封邮件,宣布Ohayoo团队的负责人徐培翔因个人原因将于10月离职。邮件还透露Ohayoo团队原商务、市场、发行运营、产品合并到发行部门。

彼时,随着Ohayoo团队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传出,外界便有字节跳动游戏相关业务将裁员的猜测。

图片

截至目前,字节跳动在游戏板块已手握Ohayoo、朝夕光年、Aoligame、Pixmain四张牌,而Ohayoo更是字节跳动当初打入游戏市场的重要一环,一度帮字节跳动在休闲游戏发行领域站稳脚跟。

据Ohayoo官网显示,目前已累计服务超1000个开发者,其中63%的团队小于10人,86%的项目研发成本在100万以内;累计游戏下载量超过5亿以上,每月活跃用户数突破8000万,单款游戏的累计下载量达6000万以上,已发行150多款游戏,单款游戏最高的流水达6亿以上,流水过千万的游戏超40款。

随着字节跳动裁员的消息一出,便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诸多网友参与讨论。有网友表示,“裁员一出,应届生的身份没了,工作经历又不够,还得和社招的人再去争offer。”也有网友称,“千万不要为了大厂光环,去大厂的边缘项目。”

据脉脉数据研究院今年10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从27岁到33岁不等。其中,字节跳动员工平均年龄相对最低,仅27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公司在裁员时通常选择应届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应届生还未接触到公司项目的核心,对于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业务的具体内容还处于熟悉、了解的阶段;其二,相比老员工,应届生的工作年限较短,公司裁应届生的成本相对会较低,即使按法律规定的赔偿措施赔偿,公司也能节省一定的裁员成本。

商业化部门、大力教育也难逃裁员命运

然而,近来字节跳动传出裁员消息的并不止于此,与Ohayoo团队几乎同时传出裁员消息的,还有Ohayoo所属的字节跳动商业化部门。

据媒体报道,国庆节前后,字节跳动位于河南洛阳的直营中心便已有撤裁动作。

10月11日,字节跳动商业化团队的相关领导和HR向位于温州的员工传达了一则消息,温州本地的直营中心将在10月22日之前完成撤城,公司给出的员工赔偿方案为N+1倍赔偿,法定年假按双倍工资结算。

同时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字节跳动的员工称,各大直营中心和呼叫都要裁30%至70%。

字节跳动对此回应称,裁员信息属实,系公司的正常业务调整。

据了解,字节跳动旗下的本地直营中心主要负责当地抖音、头条等热门字节系App的广告销售业务,同时也承担一些字节商业化创新业务先行先试的职能。

自去年年底起,字节跳动就对商业化销售体系的业务线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的KA(全国大客户)、LA(本地大客户)和 SMB(中小客户)三条业务线进行合并,划分出7条新的业务线。其中,本地直营业务中心将围绕生活服务、文化旅游和餐饮等服务展开工作。

据员工透露,近来字节跳动本地直营业务的业绩表现已大不如前,因为把本地直营中心最赚钱的电商业务拿掉,交给大众消费业务线,这也导致了温州本地直营中心的业绩愈发颓软,温州本地直营中心的业绩更是在全国多城排名中名列尾部位置,这也是温州被率先撤城的原因之一。

而将时间线再往前推,今年8月,字节跳动旗下教育板块的大力教育,也有裁员的消息传出。彼时,距字节跳动大力教育正式启用还不到一年时间。

图片

而大力教育大规模裁员的背后,则与今年落地的“双减”政策不无关系。据字节跳动内部员工表示,大力教育在裁员时给员工的赔偿,达到了同行业较为少见的N+2倍。

彼时大力教育裁员的消息传出之时,字节跳动回应称,存在部分裁员的情况,但教育板块全部裁掉的消息不实。有员工称,字节部分管理团队和基地会保留,部分员工会转岗去新的业务。

图片

雷达财经注意到,就在传出裁员的几个月前,大力教育还曾多次进行招聘宣传。

年初1月,字节跳动招聘表示,旗下瓜瓜龙业务将招聘9000人;两月之后,字节跳动宣布再度扩充旗下教育业务板块的队伍,大力教育将在未来四个月招聘1万名员工。5月时,字节跳动招聘发布的微博显示,大力教育旗下的员工数目已经突破1万人,并将持续开展招聘工作。

然而,字节跳动舍弃的业务不止于此。今年1月,字节跳动旗下知识付费平台好好学习宣布将停止运营;1月13日,字节跳动旗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也表示将正式停止运营,关闭服务;紧接着,字节跳动此前收购的坚果(锤子)手机业务团队宣布,坚果手机、TNT显示器等产品将不再投入研发和生产。

与裁员消息同样引发外界关注的,还有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的消息。

今年7月,字节跳动宣布将于8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并表示有需求的团队、个人可以按系统提交加班申请。

据字节跳动的员工透露,取消“大小周”其中一个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到手的薪资遭到“缩水”。据字节跳动公司的内部调查显示,有1/3的员工对取消“大小周”持反对态度,另有各1/3的员工分别持支持和中立态度。

随着裁员、撤城、“变相减薪”等一系列动作传出,外界便有了“字节跳动不像以前香了”的声音。

一手裁员,一手扩张

不过,目前字节跳动的扩张并没有结束。在对一部分业务进行裁员的同时,另一边字节跳动却“野心”不小,不断拓展其在多个行业的版图布局。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字节跳动集团272家成员企业对外投资381起,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公开的投资事件达183起,未公开的投资事件达10起,涉及文娱传媒、企业服务、游戏、餐饮业、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生产制造、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图片

近年,除了在原本的资讯、社交、短视频、直播等成熟板块的持续加码外,以内容和短视频起家的字节跳动,也时常有其“广撒网”的消息对外披露。

自今年1月起,字节跳动分别对盈合机器人、迦智科技、未来机器人进行投资,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发力。

8月,字节跳动斥资90亿收购国内VR厂商Pico的消息引发业界大量关注,此举意味着字节跳动将在新兴起的元宇宙“大战”中强势出击。

9月,字节跳动对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进行投资,而后又通过全资子公司小荷健康投资美中宜和、宏达爱瑞两家医疗企业,在互联网医疗的赛道上再下一城。

10月,有媒体披露字节跳动投资了云脉芯联、光舟半导体两家半导体公司,字节跳动通过前述的投资,补齐其在半导体领域的不足。

而在房地产业务方面,字节跳动9月末通过全资控股的北京好房有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麦田旗下子公司北京福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在旗下已有房地产信息平台幸福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码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布局。

此外,字节跳动还不忘在新消费赛道分一杯羹,对鲨鱼菲特、懒熊火锅、厚雪酒业、柠季、Manner咖啡等多个新消费项目进行了投资。

为何字节跳动不断扩张自己的版图布局?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字节跳动的体量越来越大,字节跳动面临着流量见顶的困境,为此,字节跳动需像老牌互联网“前辈”腾讯、阿里一样寻找新的增长点,谋划全领域的布局。

同时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字节跳动在发展新业务时,会投入大量的资源予以扶持,但如若该业务的后续发展未到到预期,字节跳动便会迅速“去肥增瘦”对团队进行调整,如将团队迁至别的项目,或直接“砍”掉部分或整个团队,用较高的效率来降低自身的容错成本,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随着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失,年仅9岁的字节跳动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啃下多少块不好啃的“骨头”?在国内经济全面放缓的大背景下,前景不容乐观。

By 孟帅

为什么美国枪支问题如此复杂

2021年7月4日,美国迎来历史上最血腥的独立日,3日到5日短短3天,美国国内竟然爆发了超过540起枪击案件,造成至少189人死亡、516人受伤,社会矛盾之激烈可见一斑。

作为GDP排第一的国家,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2018年,瑞士一个研究小组对全球小型武器拥有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美国民间至少拥有3.93亿支枪,以仅占世界百分之四的人口拥有了全球40%以上的民用枪支

如果算上那些无法追溯源头的“幽灵枪”,总数还会更多。

不仅如此,2020年疫情期间,弗洛伊德被美警跪压致死,游行示威运动风起云涌,特朗普不甘下台,鼓动支持者MAGA冲击国会大厦,街头氛围肃杀,民众不安感急剧上升。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5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前四个月全美枪支销售量达到近1600万支,比去年同期猛增31%,创下自1998年有枪支销售纪录以来的新高。

上千万支新枪被恐慌的民众疯狂抢购,枪店门口大排长龙,老板声称生意比平常暴增十倍。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四十年前的美国,枪支问题还是另一番景象。

短短四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还要从七十年代的一场的悲剧说起。

上世纪七十年代,两名年轻女性沃伦和琼租下了华盛顿特区一间公寓三楼的一个房间,她们楼下是道格拉斯女士和她四岁的女儿。

像激荡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她们渴望在首都打拼实现美国梦,没想到,迎来的却是一场噩梦。

1975年3月16日清晨,两名壮汉踢开了二楼公寓房门,闯入屋内,当着小女孩面轮奸了她的母亲,沃伦和琼听到楼下传来的尖叫声后,立刻拨打911,向调度员报案,请求警方立刻提供援助。

调度员似乎觉得问题不大,只给了巡警二级优先权,照理来说应该是一级优先权,但毕竟是首都,还是有四辆警车响应命令。此时沃伦和琼已经爬上了屋顶,危机暂时解除。

但是她们绝望地看到,第一名警察直接开车略过,看都没看一眼;第二名警察停下来敲了敲门,没有听到回应后就离开了;第三名警察停在房门前看了看,也离开了。

无奈之下,沃伦和琼再次爬回屋内报警,一名警官向她们保证立刻救援。但事实上这次报警被记录为“随便查查”,一名警察也没有派出。

天真的沃伦和琼轻信了警察,认为救援已经到达了,于是打电话告诉道格拉斯女士。没想到警察根本没来,通信反而暴露了自己,两名罪犯持刀将三名女性掳走,进行了长达十四个小时的奸淫和殴打。

幸运的是,她们最终逃了出来,并愤怒地向当地警方提起诉讼。

但是下级法庭宣布此案不予受理,给出的解释很绕,用人话说就是“警察保护大众没错,但是警察并没有义务保护特定的人—比如你

三名女性不服,再次上诉,上级法院七名大法官以4-3的票数维持原判,最高法院宣布对此案上诉不予受理,彻底堵死了上诉之路,而且由于首都法院级别很高,它的判例全美国有效。

判决一出,震动全美,舆论一片哗然,开创了警方与普通公民不存在任何具体法律义务的先河。

在此之后的大量法律案件,又逐渐确定了:美国警察有基于自身判断剥夺公民生命的权力,但没有保护公民生命的义务。自此以后美国警察一方面权力剧增,暴力执法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尸位素餐,你死了不关我事。

从此,美国公民失去了对警察的信任,决心自己保护自己,自卫权和公民持枪权开始全面放开。美国的枪支问题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纸牌屋的高手 – 美国步枪协会

惨绝人寰的案件虽然能够提升人们对拥枪的支持,但并不足以使枪支暴力如此泛滥。一个隐藏更深的庞然大物功不可没,它就是全美步枪协会-简称NRA。

1871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第6年,为了改善内战中士兵射击水平普遍太烂的问题,全美步枪协会在纽约州特许成立。

一个半世纪后,NRA已经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游说集团、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权组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反枪支管制政治团体,历史上有八位美国总统曾是NRA的成员,分别是格兰特、老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里根、尼克松、老布什、小布什,全部忠诚地为其站台。特朗普虽不是正式成员,但也是NRA的忠实死党。

自NRA成立以来美国共换了29位总统,其中9个是他们的人,约占三分之一。

1934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枪支管制法《国家枪支法》, NRA敏锐地意识到政策是它未来不可避免的对手,迅速着手建立立法事务司(NRA-ILA),专门研究国家政策对NRA的影响,对政府进行游说,政治胜利基金 (PVF)专门进行政治利益输送。

NRA开始向成员邮寄关于枪支法案的文章,逐渐将魔手伸向政治、甚至瞄上了总统。

协会按照总统竞选人对枪支管制的立场从A+到F进行评级,被评定为A+和A的政客,将获得丰厚的政治献金和竞选支持,相反,被评定为D级以下的控枪派,会遭到无情的打压。

是不是觉得很离谱,很夸张?故事才需要逻辑,现实从来不需要。

1980年,NRA第一次公开支持总统候选人,他选择了里根。

而里根也没有辜负它的支持,上任总统不过两个月,遭遇刺杀,抢手连开6枪,举世震惊。所有人都以为死里逃生会改变这个死硬拥枪派,没想到,他说出了一句名言。枪不会杀人,是人杀人。

没错,确实是人杀人,但是如果没有枪,枪手们也无法造成如此大的破坏,里根和NRA却用春秋笔法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199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赞助的研究,报告指出,持枪会增加凶杀案的风险。

NRA反应迅速,立刻指责其毫无根据,并游说政府呼吁取消研究枪支暴力的项目。

你觉得美国政府会怎么做呢?没错,他们通过了《迪基修正案》

该法律规定联邦基金不得支持或促进控枪的研究,同时宣布所有对枪支和暴力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涉嫌支持或促进控枪,而没有政府支持的独立研究者无法获得翔实的数据支持和资金援助。所以现在美国甚至没有一篇官方的对于枪击暴力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

奥巴马曾经无奈地说:

你们知不知道,国会是不允许疾控中心去研究枪支暴力的?

2000年总统大选,当时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宣称要禁枪,NRA主席强硬地放下狠话:

“如果戈尔想要夺走第二修正案赋予的权力,那就从我的尸体手中拿走吧!”

隶属于共和党的小布什上台后,便再也没提过禁枪一事!

NRA势力越来越大,行事也越来越激进。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接任退休的苏特大法官的空缺时,NRA认为她是反对持枪的,因此公开号召参议院否决她的提名。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NRA直接不演了,在初选及提名阶段就公开支持刚胜出共和党提名的特朗普,这为历史首次。过去NRA都是在选举后期才公开表态。

NRA报告中称其花费超过3000万美元“支持”特朗普,川普投桃报李,当选后即宣称“他是全国步枪协会的忠实粉丝”。

如今,NRA拥有550万忠实会员,每年运营经费高达2.5亿美元,触手伸到美国上下方方面面。国会参众两院535名议员,有307人与NRA有利益牵扯。

三权分立无能为力

共和党是强硬的拥枪派,民主党是坚决的控枪派,但是两边势均力敌,相互掣肘,有争议性的法案无法一致通过,一拖再拖。为了争夺权力,民主党、共和党不顾一切拉拢选民,导致政策被选民绑架。

NRA拥有550万忠实会员,不仅数量多,而且参政意愿浓厚,高达普通选民的四倍,他们成为政坛上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裹挟政客的决定。

美国人的拥枪热情高涨

美国人可以不吃汉堡包,绝不可能不拿枪。

枪击带给美国巨大的伤痛,为什么美国人仍然支持拥枪?

这就要追溯到1791年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

即:“训练有素之民兵乃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

原文: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这条法案的确立有其历史缘由,美国建国时靠民兵击败了大英帝国的统治,建国者们吸取教训,为了限制强势的专制政府,防止政府权力膨胀进而侵犯公民权力,赋予公民反抗的武器,俗谓“枪权天授”。

但是时代变了,200年前500个民兵拥枪和现在几千万人拥有3亿支枪不可同日而语。

利益集团更是通过电影将枪支逐渐演变成代表美国的文化符号和男人的标志,有枪就有面子、有男子气概,这种观念深入人心。NRA的广告宣称AR-15才是保护你和你的家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成功地将自由和拥枪紧密联系在一起,禁枪就是禁自由。呼吁大众不要相信政府,暗示除你的家人之外的所有美国人都是敌人,加剧了社会割裂。

为什么政府不作为?

每次枪击案发生时,总统都表示痛心疾首,降半旗默哀,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敢于修改美国大宪章,剥夺掉美国人“持枪”的权力。

在美国,修宪难度很大,但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两院议员三分之二的选票或者三分之二的州议会通过,随后只要四分之三的州议会或者制宪议会通过就可以了。

历史上美国曾经顺应时代要求,共修订宪法修正案27条,但是从1992年之后再也没有修过宪。自从新冠以来美国枪击案尤其严重,拜登多次怒斥这是枪支瘟疫,并倡议禁止高攻击性武器和高容量弹夹,加强对枪支销售和转让的背景调查,要求司法部出台严控“幽灵枪”的规定。

现实版大逃杀

1981年12月21日,沃伦诉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案正式结案。自此以后警察保护公民这个契约正式被打破,治安不能靠警察,想活只能靠自己。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20个枪击大案,几乎都发生在1982年之后,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对社会治安的破坏可见一斑。

美国人放开枪支的初衷,是希望好人有枪,好人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坏人和政府威胁。但结果却变成坏人全副武装,好人却被层层限制,更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美国著名英雄漫画蝙蝠侠父母被罪犯枪杀,而他生活的城市,犯罪之都哥谭的原型,就是衰落的空心化城市芝加哥。

芝加哥是美国控枪最严格的城市,犯罪率反而最高,不少拥枪人士借此抨击控枪政策。事实却是,坏人可以轻松地从其他管控不严的城市买枪,再到芝加哥作案,更印证了控枪应该全国一盘棋,不能留下一丁点漏洞。

美国人民不让政府有权禁止恐怖分子买枪,是因为他们害怕有一天自己也被政府认定为“恐怖分子”(这种恐惧源于对美国政府的不信任),拥枪是美国民众对政府权力无序扩大的最后一条防线。但只要政府对暴力犯罪不作为,拥有再多的枪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

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数据,2020年,美国爆发611起大规模枪击案,21起大屠杀,全年总共造成43565人死亡,美国人被枪杀的可能性是其他发达国家的25倍。现在甚至出现这么一种思潮-你屯粮我屯枪,你家就是我粮仓!这就是现实版《人类清除计划》,美国版大逃杀。

如果只看利益,大逃杀模式政府是最后赢家

美国2021年已发生232起大规模枪击,让人不禁想到《人类清除计划》这部电影是否已经成为现实。

电影中成功人士詹姆斯一家为了预防在“大逃杀日”受到攻击,用了各种防护措施来保证房子的安全,但讽刺的是,他家房子安装的正是自己公司的伪劣安保产品,依然逃不过追杀。贫民窟里的穷人根本没有能力自保,只能为人鱼肉,成为了国家最想“清除”的人。当国家不愿意脏了自己手的时候,“群众斗群众”就是消化多余人口最快的方式。

回到现实,如果抛弃所有道德考量,只看政府的经济指标(比如收到高额保释金,缩减监狱开支让罪犯少关甚至不关),那么让美国百姓与罪犯正面对垒确实会让政府本身的收益更高,而那些中枪死亡的冤魂成了无关紧要的“副作用”,甚至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代价”。这是不是阴谋论呢?枪击案凶手越来越轻的量刑让事实胜于雄辩。

By 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