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算法?

如今,算法已经成为许多数字平台的核心资产。许多数字平台会追踪用户的喜好和点击的内容,将这些用户偏好集中起来之后,向同样具有这类偏好特征的用户做出所谓的“个性化定制”推送。

例如,淘宝、头条、抖音背后其实都有智能推荐算法,这些算法不断分析计算我们的购物偏好、浏览习惯,然后为我们推荐可能喜欢的商品、文章、短视频等等。

今天小亿就来带着大家彻底的了解什么是算法?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除了应用在智能推荐当中,还可以应用在哪些其他领域?

一、什么是算法?

这里的算法指的是机器学习算法,即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过程。当然,算法需要以数据结构为基础。

换句话说,机器学习算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确立算法,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提升处理数据的能力。而算法优化的过程,则是不断犯有益的错误的过程,即以明确、简单又有效的新算法淘汰和过滤旧算法。

与此同时,算法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的固定化计算方法与步骤,具体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为了解决某个/某类问题,需要在这之前了解到背后的业务背景、关联场景;

(2)方法:通过计算来实现,也就意味着需要具备具体的、可量化的信息输入,且可计算、而非不可执行的概念体;

(3)结论: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如何,最终必须得有一个产出物。在算法之外,还有几层扩展;

(4)决策:根据一个或者多个结论进行判断,这个过程是不是符合预期,如何调整优化,是否可直接应用于业务;

(5)应用拓展:除了解决最初的那个问题外,还有哪些同质类型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也就是场景的拓展。

二、机器学习的分类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

前面我们提到了机器学习,机器学习主要分为: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而要掌握机器学习,主要就是学习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是以下三步:

①把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知道在这个抽象过程中,数据模型有怎样的假设;

②利用数据工具,对相应的数学模型参数进行求解;

③根据实际问题出评估方案,对应用的教学模型进行评估,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三步就是我们学习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乃至所有的机器学习算法核心思路。机器学习中不同模型、不同算法都是围绕这三步来展开的。

1.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指通过外部的响应变量来指导模型学习我们关心的任务,并达到我们需要的目的。这也就是“监督学习”中“监督”两字的由来。也就是说,监督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对我们所需要的响应变量建模

比如,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特征来预测某个地区的房屋销售价格,希望预测电影的票房,或者希望预测用户可能购买的商品。这里的“销售价格”、“电影票房”以及“可能购买的商品”都是监督学习中的响应变量。

2.无监督学习

而通常情况下,无监督学习并没有明显的响应变量。无监督学习的核心,往往是希望发现数据内部的潜在结构和规律,为我们进行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

典型的无监督学习就是希望能够利用数据特征来把数据分组,机器学习语境下叫做“聚类”。不同的应用场景,聚类又有很多变种,比如认为某个数据点属于一个类别,或者认为某个数据点同时属于好几个类型,只是属于每个类型的概率不同等等。


除此以外,无监督学习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为监督学习提供更加有力的特征。通常情况下,无监督学习能够挖掘出数据内部的结构,而这些结构可能会比我们提供的数据特征更能抓住数据的本质联系,因为监督学习中往往也需要无监督学习来进行辅助,这时会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半监督学习”

三、算法背后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1.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监督学习的基础是三类模型:线性模型、决策树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掌握这三类模型就掌握了监督学习的主干,利用监督学习来解决的问题,占所有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任务的绝大多数。这些监督学习模型又可以细分为主要处理两类问题: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

分类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利用模型来判别一个数据点的类别,这个类别一般是离散的,比如两类或者多类。回归问题的核心则是利用模型来输出一个预测的数值,这个数值一般是一个实数,是连续的。这里我们以线性回归模型为例来进行说明,线索回归模型是所有回归模型中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一个模型。


(1)第一步:把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例如,线索回归认为现实场景中的响应变量(比如房价、票房等)和数据特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线性回归的数学假设有两个部分:

①响应变量的预测值是数据特征的线性变换。这里的参数是一组系数。而预测值是系数和数据特征的线性组合;

②响应变量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有一个误差。这个误差服从一个正态(高斯)分布,分布的期望值是 0,方差是σ的平方。

(2)第二步:对相应的数学模型参数进行求解

对于同一个模型而言,可以用不同的算法来求解模型的参数,这是机器学习的一个核心特点。比如在教科书中一般会介绍线性回归的解析解。线性回归的解析解虽然简单优美,但是在现实计算中一般不直接采用,因为需要对矩阵进行逆运算,而矩阵求逆运算量很大。解析解主要用于各种理论分析中。

线性回归的参数还可以用数值计算的办法,比如梯度下降的方法求得近似结果。然而梯度下降需要对所有的数据点进行扫描。当数据量很多的时候,梯度下降会变得很慢。于是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就应运而生。随机梯度下降并不需要对所有的数据点扫描后才对参数进行更新,而可以对一部分数据,有时甚至是一个数据点进行更新。

(3)第三步:评估线性回归模型

由于线性回归是对问题的响应变量进行一个实数预测。那么,最简单的评估方式就是看这个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如果对于每一个数据点我们都可以计算这么一个误差,那么对于所有的数据点而言,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个平均误差。

2.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无监督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出数据内在的联系。但这里需要注意,不同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对数据内部的结构有不同的假设,因此无监督学习不同模型之间常常有很大的差别。在众多无监督学习模型中,聚类模型无疑是重要的代表,而聚类模型中也有很多种类,这里我们以最常见的K均值算法(K-means)来进行说明:

(1)第一步:把现实场景中的问题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K均值算法认为数据由K个类别组成。每个类别内部的数据相距比较近,而距离所有其他类别中的数据都比较遥远。因此在K均值算法中,数据到一个类别的距离被定义为到这个类别的平均点的距离。这也是K均值名字的由来。而距离函数则采用了欧几里得距离,来衡量两个数据点之间的远近。

(2)第二步:对相应的数学模型参数进行求解

直接求解K均值的目标函数是一个NP难的问题。于是大多数现有的方法都是用迭代的贪心算法来求解。

(3)第三步:评估线性回归模型

一直以来,对聚类问题、对无监督学习任务的评估都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难点。无监督学习没有一个真正的目标,或者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响应变量,因此无法真正客观地衡量模型或者算法的好坏。

对于K均值算法而言,比较简单的衡量指标就是,看所有类别内部的数据点的平均距离和类别两两之间的所有点的平均距离的大小。如果聚类成功,则类别内部的数据点会相距较近,而类别两两之间的所有点的平均距离则比较远。

四、哪些场景下需要用到机器学习算法?

1.供需匹配的问

在过去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无论是B2C、B2B还是其他,我们去建立用户画像做精准营销、做好推荐系统实现千人千面、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类打标签、给用户的评价信息分情绪好坏等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去做供需管理,例如网约车就是双边的供需管理。

供需管理,即谁可以找谁消费到一件相对比较合适的东西(内容、物品、信息、线索、商机),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需要通过哪几个谁才能打通彼此之间的联系。早期数据不大,通过人工的方式能解决,但如今数据量巨大的供需平台就需要利用算法来进行更高效的匹配。供需匹配过程中涉及的算法,基本都是有监督算法,不论是人群分类、商品召回、需求匹配,都可以通过过去的经验进行一个初步标签建立,然后逐步去对划分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和优化。

与此同时,在供需的某些场景过程中会并存很多涉及物联网的知识,譬如物流调度、配送匹配、路线优化、仓库建设等等供应链优化方面的事情,这些场景下除了算法外,还需要去了解下运筹学的内容。

2.异常识别和诊断

异常检测在金融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的场景就是风控。如图所示:

金融领域涉及的风控几乎都是GBDT / XGBT+LR,因为在金融行业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属性:监管。对于算法结果必须有非常好的模型解释,对于LR逻辑回归模型来说,这是天然的优势,特征可解释,特征工程清晰,每个特征的贡献度、相关程度也可以被统计出来。换了其他深度学习的模型,从最终的模型效果上来看,roc/auc/ks的表现没差,但是解释性极差,也就造成了很多应用上的壁垒。

3.排序

排序之所以单拎出来,它的应用场景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怎么做好排序,客观、合理,却是一个值得去考究的事情。常见的排序应用场景有热点榜单、搜索排序、推荐排序等。

知乎的问题回答排序是一个经典的排序应用场景,既要保证优质高赞内容可以排在前面被用户浏览,又要保证新增内容有一定曝光量,同时需要综合考虑话题热度及社区调性等多重因素。故需要将回答赞/踩数量、回答用户该领域权威性、赞/踩用户领域权威性、回答时间、回答争议性、回答用户的历史画像特征等综合权重进行算法排序。

4.预测

数值预测与分类预测都属于预测场景。销售预测、股票预测、流量预测,这些都是常见的预测场景。

5.知识图谱

2012年的时候Google推出了一个叫Knowledge Graph的产品,能够直观的看到词和其背后知识的关系。 很多大公司都已经在知识图谱的建设上进行布局了,知识图谱最早的应用是提升搜索引擎的能力,随后在辅助智能问答、自然语言理解、大数据分析、推荐计算、物联网设备互联、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丰富的应用价值,如图所示,这几年推广比较成功的应该是AI辅助司法进行案件判决。

五、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业务的案例

我们最近常听到的一个词叫“大数据杀熟”,应该是算法在业务上非常常用的一种应用场景。通常来说,算法的产出物有两种,第一种是算法产出的结果(分群、分类、预测值),第二种是算法产出的规则。

1.产出结果(分群、分类、预测值)

比如亿信华辰为某监狱搭建的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以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服刑人员的相关主要属性信息进行归纳,识别并构建罪犯所关联的标签系统,对每个服刑人员个体行为、心理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关联罪犯的心理评测信息、基本信息、成长经历信息、狱内表现信息、案情信息、触发诱因信息等,训练出识别罪犯异常的机器学习模型,自动甄别罪犯是否存在自杀、自伤、自残或脱逃风险,提前预警。

最终结合大数据技术对罪犯进行预警监控,降低警力成本,减轻监狱民警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技防的科学性、精准性,让整个安防系统更加完善。

2.产出规则

比如亿信华辰为某地级政府搭建的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以其监管对象为核心辐射多业务系统进行跨系统跨部门数据融合,形成综合信息特征数据集,并基于该数据全集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找到监管对象爆发问题和其他综合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形成多维度监督预测模型,为政务决策提供预测预警依据。

最终为各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的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智能筛选可能有问题的监管对象,为各类监管工作提供预测预警数据依据,在有限的人力下覆盖更大的监管范围,深度挖掘数据特征,提高政府监管效率。

六、小结

如今,我们常常一打开淘宝就买个不停,一打开抖音就刷个不停。正如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所言,在传播过程中,公众会偏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但久而久之,便会将自身置于“茧房”之中。在这样的“信息茧房”中,全部都是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致瘾,让人停不下来。

但正如前文所说,算法也不仅仅只应用在个性化推荐中,如今工业制造,农业生产,无人驾驶等领域也都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对待。技术为人类服务,人类在使用这项服务时,也要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By 亿信华辰

24个常见的认知偏见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个人世界观。

但不幸的是,在解释信息和试图客观地理解现实时,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会犯各种可能影响我们做出理性判断能力的心理错误。

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绕过这些基本的人类本能,但我们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我们犯的具体错误以及原因。

1、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会影响你对接下来的一切的判断。人的心灵本质上是有联想性的,所以我们接受信息的顺序有助于决定我们判断和感知的过程。

在诸如住房、汽车和薪水等财务谈判中,要特别注意这种偏见。最初提供的价格被证明有显著的影响。

2、不忍割舍

你非理性地执着于那些已经让你付出代价的东西。当我们投入了时间和金钱。或者把情感转化成某种东西,放手会伤害我们。这种对痛苦的厌恶会扭曲我们更好的判断,导致我们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比如点了一道菜,虽然很难吃,甚至不利于身体健康,但还是继续吃。或者买了一本书,其实没怎么知识价值,还是浪费时间去阅读。

为了恢复客观,问问你自己:如果我没有已经投资了一些东西,我现在还会这么做吗?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会建议他们怎么做?

3、固执己见

你在寻找方法来证明你固有的执念。我们习惯于看到和同意符合我们先入之见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和信念想成是你正在积极地寻找问题的软件,而不是你需要为之辩护的东西。

“首要原则是你不能欺骗自己——而你自己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理查德·费曼

4、知道越多越不自信

你知道的越多,你可能就越不自信。

因为专家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有多少。他们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

但当你对事物只有一个简单的概念时,就很容易过度自信。

“这个世界的全部问题在于,傻瓜和狂热者对自己如此确信,而智者却充满怀疑。”—伯特兰·罗素

5、事与愿违

淹死的往往都是会游泳的,当你的核心理念受到挑战时,它会让你的信念更加坚定。

“让你陷入麻烦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东西。”—马克吐温

6、错误联想

你可以通过填补空白在模糊的陈述中看到个人细节。

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善于建立联系,所以我们很容易接受模糊的陈述,并找到解释它们的方法,使它们看起来更具体、更个人化。

通灵者、占星家和其他人利用这种偏见,让你觉得他们在告诉你一些相关的事情。考虑一下事情如何被解释为适用于任何人,而不仅仅是你。

7、一代不如一代

你对过去的印象比它本来的要好,而对未来的预期却比它可能的更糟。

尽管生活在历史上最和平繁荣的时期。许多人认为情况正在变得更糟。24小时的新闻循环报道公开的负面和暴力事件,可能是造成这种影响的部分原因。

不要依赖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旧印象,而是使用可衡量的指标,如预期寿命、犯罪和暴力水平以及繁荣统计数据。

8、框架效应

你允许自己过度地被上下文和表达方式所影响。

我们都喜欢认为我们是独立思考的,但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受到传递、培养和微妙暗示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广告业是一个行业,尽管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们不会受广告信息的影响。

只有当我们理性地谦逊地接受我们可以被操纵的事实,我们才能有希望改变我们被操纵的程度。试着去注意事情是如何摆在你面前的。

9、公正世界假说

你对公正世界的偏爱使你认为它是存在的。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并不总是得到他们应得的,努力工作并不总是有回报,不公正的事情随时发生,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世界,威胁着我们所偏爱的叙事。然而,这就是现实。

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需要理解而不是指责。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都会犯错。坏事总是发生在好人身上。

10、群体内偏见

你不公平地偏袒那些属于你的人。

我们以为自己是公平公正的,但事实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偏爱那些与我们最相似或属于我们群体的人。

试着把你自己想象成群体外的人;同时在评判那些和你同群体的人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持冷静。

11、基本归因错误

你判断别人是根据他们的性格,而判断自己是根据你所处的环境。

如果你没有睡好觉,你知道为什么自己有点慢,但如果你观察别人慢你没有这样的知识,所以可能认为他们只是一种缓慢的人。

不仅要善良思考把他人的情况,还需更客观。也要注意,犯错误时要承担个人责任,而不是辩解和指责。

12、爱屋及乌

你有多喜欢一个人,或者他们有多迷人,会影响你对他们的其他判断。

我们的判断是联想和自动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客观,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控制无关的影响,这在专业场合尤其重要。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分数总是高或低,那么就应该考虑到你的判断可能受到了光环效应的影响。

13、安慰剂效应

如果你相信你正在吃的药,那么它就会“有效”,即使它是假的。

安慰剂效应对受我们思想影响的东西(如疼痛)有效,但对病毒或骨折等物质作用不大。

使用合格医生的循证医学,保持健康的身体和银行余额才是关键。

14、旁观者效应

你假定别人会在紧急情况下做某事。

当一些可怕的事情在公共场合发生时,我们会经历一种震惊和精神麻痹,分散我们对个人责任的意识。

每个人都可以在人群中体验这种去个性化的感觉。如果有紧急情况,假设自己是那个愿意帮助或寻求帮助的人。欲变世界,先变自己。

15、潜意识

你的判断会受到最容易浮现在脑海中的东西的影响。

你的记忆是最近的、情感强大的还是不寻常的,这些都会让它们看起来更相关。

反过来,这又会导致你过于轻易地应用它们尝试获得不同的观点和相关的统计信息,而不是单纯依靠第一判断和情绪影响。

16、常识偏见

一旦你理解了某件事,你就假定它对每个人都是显而易见的。

知识一旦有了就很难记住为什么没有。我们建立了复杂的理解网络,却忘记了获取知识的道路是多么复杂。

教别人新东西的时候,慢慢来,像他们才十岁一样解释(但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口吻)。重复重点,促进积极的实践,以帮助获取知识。

17、信仰偏见

如果一个结论支持你现有的信念,你就会把支持它的一切合理化。

我们很难把现有的信念放在一边,去考虑一个论点的真正优点。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不受批评的影响,并不断得到强化。

一个很有用的问题是:“我是何时、如何得到这个信念的?”我们倾向于自动地捍卫自己的想法,而从不真正地质疑它们。

18、自我认知偏见

你认为你的失败是由于外部因素,而成功则是在于自己。

我们中的许多人享受着别人所没有的不劳而获的特权、运气和优势。

我们很容易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是我们应得的,但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时,我们却责怪环境。

当评判他人时,要注意这种偏见是如何与公正世界假说、基本归因错误和群体内偏见相互作用的。

19、群体意志

你让一个群体的集体意志压倒了最好的结果。

不同意见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也会造成危险,所以通常最自信或第一个声音将决定团队的决定。而不是公开反驳别人,寻求促进客观的评价手段和批判性思维实践作为一个群体的行动。

20、消极偏见

你让消极的事情不成比例地影响你的思想。

失去和伤害的痛苦比快乐事物的短暂满足更强烈、更持久。

我们已经为生存做好了准备,我们对痛苦的厌恶会扭曲我们对现代世界的判断。

列出赞成和反对的清单,以及从可能性的角度思考,可以帮助你更客观地评估事情,而不是依赖于认知印象。

21、乐观偏见

你高估了积极结果的可能性。

积极的态度是有好处的,但让这种态度对我们做出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理性判断的能力是不明智的(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

如果你做出理性、现实的判断,你就会有更多积极的感觉。

22、悲观偏见

你高估了消极结果的可能性。

悲观通常是对失望的一种防御机制,也可能是抑郁和焦虑障碍的结果。

也许悲观最糟糕的方面是,即使有好事发生,你可能还是会感到悲观。

23、逆反心理

你宁愿做别人试图让你做的相反的事。

当我们感到我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我们倾向于反抗,然而这样做我们可以过度补偿。

当有人强迫/操纵你或试图强迫你做某事时,要小心不要失去客观性。智慧源于思考,愚蠢源于反应。

24、聚光灯效应

你高估了人们对你的外表和行为的关注程度。你在别人的世界里并不那么重要。不要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想走的路。

By 思想学院

什么是“流量灰产”

一部影视剧火不火,收视率和播放量似乎成为最直观的指标,太多无论热门与否的在线视频,播放量都能够轻松过亿,影视团队动辄过亿甚至百亿的宣传通稿,似乎彰显着在线影视剧播放量进入百亿时代。

在线视频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值得深思的是漂亮的数据背后到底孰真孰假,假数据到底又能带来怎样的恶劣影响?

  • 对于视频平台,刷量所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内容版权分销和付费增值服务资金的损失。其次,如今在线视频行业由传统免费模式逐渐转变为用户付费模式,通过引进优质内容,打造品牌口碑,才能抢占付费会员阵地,而虚假数据的背后,直接干扰了平台对优质内容的引进,影响用户体验导致平台付费用户流失。
  • 对于广告主,播放量的造假会造成IP估值与实际背离,广告商、投资商的项目评估被掺水,不仅广告资金损失没有达到预期的转化效果,长此以往必将会导致商业模式的扭曲和市场的不健康。
  • 对于制片方,表面上作为其中的受益者,其实不然。即便一时获得了炫目耀眼的业绩,也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和麻醉罢了,当制片方不知道哪一类内容是真正受用户喜欢,会对整个影视业带来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在线视频虚假播放俨然成为整个行业的痛点。

报告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在线视频(长视频)刷量黑灰产业,短视频、直播等其他视频形式相关的黑灰产不在本报告的重点研究范围内。

本报告基于威胁猎人的黑产大数据,期望以客观和详实的数据反映当前在线视频流量欺诈的现状,并深入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从分工内容与模式、刷量成本与收益、刷量方式与方法、团伙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报告要点:

  • 刷量主要活跃在头部在线视频平台,从刷量流量占比来看,前三分别为腾讯视频(34.11%)、爱奇艺(27.41%)和优酷(18.55%)。
  • 从被刷量的视频类型数据来看,电视剧因剧集多,刷量总数大,因而刷量占比最大,达到72.69%;对于电影而言,更侧重于在上映前后通过刷预告片、宣传片或片花的播放量来提高电影的曝光量,而不是直接刷电影的播放量。
  • 从刷量流量源IP角度分析,超过99.95%的流量源于国内IP,覆盖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但有明显的地域聚集倾向,归属于江苏省和北京市的IP数量超过了50%。约有1/4的视频刷量流量源IP归属于各地的IDC机房,且绝大部分为腾讯云主机和百度云主机。
  • 研究推测,目前从事在线视频刷量的黑灰产从业人员数十万人,年产值数十亿元。刷量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90后,比例超过60%,且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刷量人员多以工作室形式存在,业务种类多,技术更新快,且视频刷量方式多样,特征不一,各有优缺点。数据造假热度由早期的电视收视率造假,转为在线视频播放量造假,而目前在线视频刷量的热度也正在向短视频、直播行业转移。
  • 已经有在线视频平台率先并持续性地与视频刷量黑灰产进行着积极地对抗,并且效果显著,但是少数平台的积极对抗并不能给整个视频刷量黑灰产予以重创,需要整个行业通力合作,协同打击。

二、在线视频流量欺诈黑灰产行业现状

  1. 刷量黑灰产业现状概述

艾瑞咨询预测,我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0年达到2129.7亿元,预计2016年到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98%。巨大的行业市场产值,除了吸引众多视频内容创作者投身其中,也引起了刷量黑灰产人员的注意。加之法律、监管制度尚待完善,刷量的犯罪成本低、短时间内回报高,吸引大量人员投入到视频刷量的黑灰产业当中。研究推测,目前从事视频刷量的黑灰产从业人员数十万,年产值数十亿元。

虽然少数视频平台针对虚假播放量做出积极对抗,如爱奇艺加强了反刷措施,并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展示,向“唯播放量”论发起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播放量欺诈行为,但是并没有对整个视频刷量黑灰产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通过威胁猎人TH-Karma业务情报监测平台长期捕获的视频刷量数据来看,被刷量平台主要集中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搜狐视频、bilibili等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头部平台,如下图所示:

究其原因,这些头部平台视频分成机制更加完善,刷量不仅可以牟取更多的视频分成,也可以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从被刷量的视频类型数据来看,电视剧因剧集多,刷量总数大,因而刷量占比最大,达到72.69%;对于电影而言,更侧重于在上映前后通过刷预告片、宣传片或片花的播放量来提高电影的曝光量,而不是直接刷电影的播放量,详情见下图:

黑灰产的攻击行为会模仿真实用户的行为,以增加厂商对异常流量识别的难度。不论是视频刷量黑灰产,还是广告点击欺诈、文章阅读量造假等,刷量流量会尽可能地符合大众真实用户的访问习惯。下图展示了视频刷量流量24小时内的时间分布情况,刷量高峰时间段为夜间19至23点,并在黄金时间20点达到最高值:

从视频刷量流量源IP角度分析,超过99.95%的流量源于国内IP,广度覆盖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但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情况,视频刷量的源IP中,归属于江苏省和北京市的IP数量超过了50%。约有1/4的视频刷量源IP归属于各地的IDC机房,并且绝大部分为腾讯云主机和百度云主机。视频刷量源IP归属地前十省市统计如下图所示:

另外,威胁猎人近期监测到,于2018年12月27日在某视频平台开播的由多个当红流量小生参演的电视剧《*风刀》,开播起一个月内存在上亿次虚假刷量;泰国电影《降服**的手段》于2019年1月16日上映,某泰语翻译字幕组作为幕后推手,欲通过制造每日上千万的宣传片虚假播放量,提高该电影的曝光度。

2. 刷量黑灰产业存在原因

2.1 市场急功近利,需求远大于供给

在线视频虚假播放量背后牵扯着多方利益,远大于供给的刷量需求,是视频播放量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线视频行业主要涉及三大角色,视频平台、广告投资商、制片方。

制片方是对视频播放量需求最大的一方。最直观的目的,是可以获得视频网站更多的流量和视频分成。高播放量可以提升排名,吸引更多用户观看,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对于视频分成,主要包括广告期分成、内容分成、会员付费期分成,而有效的播放量是结算的重要指标。

其次,某些片方与广告主签订了对赌协议,刷量不仅可以避免承担对赌失败的风险,同时虚高的数据也是后续招商的重要资本。

在IP为王的如今,刷量不仅可以辅助片方打造出一部“爆款”影视剧,或者力捧导演与明星,随之高热度IP流量也可带来巨大的附加价值与资源。

刷量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最立见功效的贴金手段。对于没有大牌明星,没有过硬班底,很多时候网络影视的制作方甚至没有宣传的人力物力,相比其他昂贵的营销推广方案,几元至几十元包一万的访问量可以说是简单高效,但换来的点击分成或贴片广告的价值,却远远溢价。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刷量现象屡禁不止。


2.2 高回报与低风险

在我们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某P2P挂机刷量平台用户A。用户A向我们介绍了他如何通过挂机刷量的方式日入千元。用户A告诉我们,他在大量机器上部署了超过3000个挂机客户端,平均每日挂机收益百万以上积分。虽然该平台不支持挂机积分直接提现,但是他可通过转赠给其他用户积分的方式间接变现。按照平台充值10元钱=10000积分的规则估算,用户A确实可以轻松日入千元。下图为用户A向我们展示的近期挂机积分收益:

用户A只是庞大的刷量大军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对于刷量从业者来讲,敢于铤而走险大肆刷量,一方面是可以快速获取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则是违法成本低。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基本都是暴利,上游卡商月入超十万甚至百万,刷量工作室都号称每天至少可刷千万级播放量,非法获利也十分可观。但是目前针对视频刷量的法律并不完善,国内首例针对刷量的起诉案件中,某刷量公司对爱奇艺网站至少造成了9.5亿次虚假访问,该公司也承接其他主流视频平台的刷量业务,保守估计非法获利百万以上,但最后仅判赔50万。

3. 刷量黑灰产业链概述

3.1会员模式与访客模式

目前主流的视频播放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会员登录播放,二是访客模式。两种播放模式下也滋生了两条不同但都分工明确的刷量产业链。

对于会员模式刷量产业链,整个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下图所示的上中下游三大模块:

会员模式要完成视频刷量,首先要注册大量的平台账号,对上游账号注册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1)角色与资源

a) 卡商:多以正常业务为幌子,通过各种渠道从运营商或代理商处获取手机卡资源,然后加价出售给下游卡商、接码平台、下游号商赚取差价。其提供的手机卡按类型可分为:虚拟卡/实卡、语音卡/短信卡、海外卡/国内卡、流量卡/注册卡。

b) 接码平台:负责连接卡商和有手机验证码需求的群体,提供软件支持、业务结算等平台服务,通过业务分成获利。

c) 打码平台:主要用来识别图片验证码的平台。在注册视频网站账号的时候,一般会用各种形式验证码来防止机器批量注册,打码平台可以破解这个限制。打码平台可以用软件机器打码,也可以招聘“码工”人工打码。

d) 代理IP:代理IP平台提供大量代理IP资源,使用代理IP作为跳板,可以隐藏自己真实的IP。通过不断切换IP,可以绕过视频平台在IP维度的风控策略。

e) 秒拨机:秒拨机可以理解为拨号VPS,即动态拨号虚拟机,可以通过宽带拨号来切换IP。相对于代理IP,秒拨机拨出的IP为真实宽带拨号IP,对于视频平台来说更难检测和防控。

(2)成本及利润分析

a) 卡商:根据手机卡类型不同,每张手机卡价格不同,部分卡类型平均价格如下:

卡商将黑卡接入接码平台,提供接受手机验证码的服务,根据注册项目不同,每个手机验证码可以获得0.01元至3元不等的收入。

b) 接码平台:除了平台本身的手机卡接码获利以外,另一部分收入为接入卡商收发验证码的收入分成,一般为30%左右。

c) 打码平台:打码价格根据验证码类型及其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以下为某打码平台价格示例:

刷量工作室会从软件开发商购买批量注册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的注册机工具,结合接码平台与打码平台,快速批量注册平台账号,部分工作室也会直接向号商购买大量平台会员账号。最后通过协议破解类刷量工具、群控或者人工刷量等方式,对视频进行播放、点赞、评论等操作。

对于访客模式刷量产业链,与会员模式产业链最大的区别就是,完成视频刷量无需登录账号。访客模式下,对于黑灰产团伙来说,减少了的刷量过程中的账号成本,但对于视频平台来说,缺少用户ID这一检测维度,提升了刷量行为的检测难度。通过对刷量团伙的调研分析,访客模式为目前的主流刷量模式,具体刷量手段详见前面相关内容。


3.2 刷量价格

刷量价格与平台大小和平台风控规则相关,我们综合不同刷量团伙的报价,统计出各大视频平台的刷量平均价格,如下所示:

刷量业务与刷量价格都会随着平台的风控对抗强度和有效性的变化而调整,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例如在2018年7月间,爱奇艺加强了反刷措施,部分刷量团伙一度暂停相关业务,直至有卖家宣称有独家不掉量技术,但刷量价格大幅上涨至100元/万次。而在2018年9月3日,爱奇艺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展示后,许多工作室表示不再承接相关业务。

4. 刷量方式详解

4.1 协议破解:上量高效迅速

协议破解,即黑灰产通过破解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中的通讯协议与算法,伪造相应的请求及参数直接访问通信接口达到刷量目的。

以2018年4月我们捕获到的一款名为“天龙刷视频软件”的最新版工具为例,支持包括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乐视视频等多个视频平台的刷量,如下图,软件内部针对芒果TV构造的URL和HTTP请求头:

为了避免单个IP多次访问,这类工具还内置了拨号功能和代理IP网站接口。如下图,该工具可以通过内置的讯代理接口批量获取代理IP,因此单从IP维度无法识别这种刷量行为:

这类工具主要通过用户购买卡密进行充值的方式进行获利,不过由于工具能被外部获取,可以通过逆向调试的方式分析出其核心逻辑,同时也有人对其进行破解放出了免费版,导致目前这类工具基本不再对外售卖,像“天龙刷视频软件”这款工具,目前已经被刷量工作室收购作为内部工具来使用。

4.2 群控:群控升级,黑灰产运营成本降低

现在不少黑灰产工作室正在使用一种新型群控,我们称之为箱式群控。箱式群控是传统群控的升级变种,相较于传统群控,箱式群控不再需要外接的手机设备,而是直接将多个手机芯片封装在一个机箱中,通过网络将手机屏幕显示在控制电脑上安装的客户端内,削减了手机电池、屏幕等硬件成本,节约了占地空间,箱式群控大小仅为普通台式电脑机箱的四分之一。下图为箱式群控的内部结构:

箱式群控软硬件成套销售,箱式群控软件在稳定性、软硬件兼容性、功能完善性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群控软件。通过虚拟分割手机芯片内存可实现多开,每个手机芯片可裂变为十部“手机”,可以为每个“多开手机”伪造不同的设备信息,如IMEI、手机定位、本机号码、网络信息等。也可通过电脑客户端操作批量安装App、设置代理IP、修改手机设备信息。箱式群控和传统群控优缺点对比如下:

总之,箱式群控大大降低了黑灰产工作室的人工运营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群控配置复杂、操作繁琐、手机电池损耗等问题。

利用群控刷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协议破解难度大及人工刷量速度慢的问题,利用自动化脚本批量注册和刷量的大致操作流程如下:

(1)多台手机同时注册账号:

  • 利用改机软件伪造设备指纹后打开App点击注册;
  • 调用接码平台API,收到并输入手机号,点击收取验证码,等待接码平台返回验证码后输入,完成注册;
  • 将账号、密码及改机工具的设备信息记录到文本文件中,返回第一步进行下一轮注册。

(2)多台手机同时刷量:

  • 伪造设备指纹,打开视频App(如有需要,还需登录账号);
  • 搜索需要刷量的视频,打开视频,按播放设置开始刷量,完成后返回第一步进行下一轮刷量。视频播放设置包括设置播放时长、设置音量、是否连续播放、选择清晰度、自动刷新与自动清除缓存等。

4.3 流量挂机:流量来自全国各地真实用户IP

流量挂机是根据P2P原理来实现流量优化、视频刷量、刷排名等功能的一种数据造假模式,由两部分角色互相配合完成,挂机用户与流量需求用户。

首先由大量挂机用户下载并运行挂机软件,填入账号或挂机编号,保持在线状态,根据挂机时间和完成的任务数,可以赚取平台的积分,最后变现。而流量用户则是对推广有需求的用户,可以在流量平台上发布任务,服务器将收到的任务请求分配给挂机用户,自动完成刷量任务,且流量数据来自全国各地的真实电脑用户。

(1)挂机用户挂机赚分:

某款挂机软件界面如下,下载并登录挂机软件后,选择赚分模式并点击开始赚分,即可自动开始获取任务并自动执行任务,任务执行成功后会获得相应的积分:

(2)流量需求用户发布任务:

以某款流量工具为例,介绍任务发布基础设置:

  • 视频链接:填写需要优化播放量的视频链接地址;
  • 视频名称:填写视频链接以后会自动识别,不需要手动填写;
  • 计划播放量:填写视频预刷的日播放量;
  • 流量时间控制:有两种方式,分别平滑模式和高速模式:
  • 平滑模式:系统0至23点之间自动分配预刷量,一般建议默认,适合不是短时间内急需大量播放量的客户;
  • 高速模式:最短时间内完成用户设置的预刷量,一般预计1至6小时以内完成。适合急需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播放量的用户。
  • 设定好各项设置后,保存任务,点击开始可立刻优化任务。

下图为视频刷量任务设置界面:

(3)成本及价格

对于挂机用户来说,一般单个客户端挂机24小时可以赚到几毛至几元不等的收益。挂机赚的收益多少跟很多因素相关,包括但不限于电脑配置、网络情况、电脑系统空闲率、服务器下发的任务数、服务器下发的任务类型、软件上的优化速度设置、软件在线时间等等。

对于流量需求用户来说,视频刷量成本根据所刷视频平台而有所不同,除了播放量基础费用外,根据设置的IP数量、刷量模式等,会在基础流量费用的基础上加收额外费用。以下为某流量挂机平台针对部分视频平台的收费标准:

4.4 多开模式:技术门槛最低

多开模式刷量主要为通过视频窗口多开,达到刷量目的。此模式相对来说,技术难度及成本较低,主要有两种方式:浏览器多开和模拟器多开。

浏览器观看视频,需要清理浏览记录及历史数据,然后开启无痕窗口,使用Flash播放器观看。目前以UC浏览器和360浏览器刷量较为稳定有效,具体刷量流程如下:

  1. 打开浏览器,下载自动刷新插件;
  2. 打开视频网站,搜索需要刷量的视频;
  3. 设置自动刷新时间,必须大于广告时间,一般以2至3分钟为宜;
  4. 自动刷新插件必须勾选【自动清除缓存】,设置成功后点击开始即可;
  5. 浏览器可以根据电脑性能多开窗口同时刷量,需要将窗口拖出为独立窗口,且窗口不能最小化;
  6. 视频播放不能静音。

通过浏览器多开刷量,对于无需登录视频平台会员账号和利用其他工具辅助即可完成的刷量,刷量可以说是零成本。按照每3分钟刷新一次,浏览器多开25个窗口来估算,每台电脑每小时可完成500次刷量。

模拟器多开是浏览器多开的优化版,通过伪造模拟器参数、结合代理IP等,可以实现在多个模拟器上同时刷量。

为解决单IP封禁问题,某代理客户端内置了老版本Chrome浏览器,可以多开浏览器,并且可以给每个浏览器分配不同的代理IP,如下图所示:

4.5 人工刷量:流量真实有效,难以检测

当遇到有特定要求的视频刷量任务或刷量难度很大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工刷量的方式来完成,人工刷量分为有偿任务派单和免费平台互刷。

刷量任务派单是指,通过QQ群、贴吧等各种渠道召集真实用户,使用自己的账号对特定视频进行观看、点赞、评论等,一个会员一个链接算一个播放量,按照链接数结算,就可以拿到每个链接0.1至0.5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平台互刷是在刷量互助群内分享需要刷量的视频链接,群成员按照要求互相点击,一般要求看完完整视频。

人工刷量模式完全是真实用户的真实操作,技术上是完全无法检测出来,方法简单且不存在技术壁垒,但是刷量成本相对较高,通过目前监控到的情报来看,此类模式在视频刷量上应用并不广泛。也有工作室号称其刷量方式为纯人工刷量,但是给出的报价远低于成本,这可能仅是工作室的一种宣传手段,最终还是会通过其他低成本的方式来完成刷量。

5. 刷量模式优缺点对比

以上五种刷量模式各有优缺点,我们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6. 刷量特征与反欺诈策略

根据主流视频平台与刷量团伙的攻防对抗,我们总结出以下刷量特征:

视频平台与刷量黑灰产的攻防对抗一直存在,以下为威胁猎人建议的反欺诈策略:

三、在线视频流量欺诈黑灰产团伙分析

  1. 刷量黑灰产人员群体数据

1.1 规模大小

威胁猎人通过长期监测视频刷量黑灰产业务,接触视频刷量相关群体,并主动接洽了多个大型的刷量团伙和工作室,了解到某大型工作室每月维护服务器和囤买账号的费用高达百万以上,但很快可以回本,推测目前从事视频刷量的黑灰产从业人员数十万人,年产值数十亿元。

1.2 年龄层次

从年龄分布来看,刷量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90后,占据从业人员比例超过60%。90后不仅作为当代消费的主力军,同样成为当代黑灰产业的主力军。作为较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80后,在黑灰产中也占据了将近20%的比例。详情如下图所示:

1.3 地域分布

下图展示了刷量从业人员的地域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刷量从业人员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其中北京、广东、河北、浙江、山西占据了地域分布榜单前五名,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集度分布。由此可见,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互联网犯罪越是多发,相对而言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利用互联网犯罪还未形成规模。详情如下图所示:

2. 多为工作室形式

刷量从业人员多数以工作室形式存在,工作室成员分工明确,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运营团队、销售团队等,工作室成员人数根据公司业务范畴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不等。

我们以某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详细展示了自身的团队成员结构:

3. 业务种类多样化

从事在线视频刷量的工作室团伙,往往并不只进行单一的业务,涉及的业务领域众多,比如微博、新闻网站、公众号、客户端、小红书、抖音等其他推广业务,甚至可以承接国外市场推广。业务范围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如今大热的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美妆类App等,是黑灰产工作室重点推广的业务线。以下为某工作室团伙可以承接的业务举例:

某P2P流量挂机平台可承接的业务举例:

4. 技术更新快

专业的刷量从业者可以说对视频网站的风控细节了如指掌,比如某视频平台一周内会调整几次参数、多久重置数据等,除了平台安全团队本身,刷量团伙可能是最为关注平台风控策略的群体。刷量黑灰产人员通常是团队作战,并且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平台,可以及时应对平台更新的风控策略,研究出新的刷量算法。

以针对某视频平台的一款注册机工具来看,该工具一直有版本迭代更新,更新频率最高可以达到一天5个版本,每一次更新就意味着黑灰产与平台之间的一次对抗博弈:

5. 游走在灰色地带

与电信诈骗、非法贩卖公民信息等具有明确违法犯罪的性质不同的是,刷量一直游走在法律的灰色边缘地带。部分从事广告推广、市场营销、公关活动等正常业务的工作室,也会承接刷量业务,并且刷量业务被包装为所谓的视频数据维护业务,并且工作室有正规的注册信息和网站,部分工作室还能提供合同与正规发票。例如,下图为某视频刷量工作室官网展示的业务范围及介绍:

其中的数字营销业务,就涉及到视频刷量等灰色业务:

四、写在最后

流量战争中,视频刷量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是对视频平台,广告主,还是制片方,从长远角度看,都是受害者。整场视频流量的博弈中,刷量黑灰产从业者或许是唯一的受益方。然而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群体想与刷量黑灰产对抗,但受限于资源、能力的限制,“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有的群体却为了短期私利,破坏市场竞争环境,对刷量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在幕后推波助澜,助长黑灰产的气焰。

可喜的是,已经有在线视频平台率先并持续性与视频刷量黑灰产进行着积极地对抗,并且效果显著。下图为爱奇艺2018年下半年遭受的视频刷量攻击走势图,随着该平台在2018年9月份上线包括关闭前台播放量展示的新策略,刷量攻击曾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

但是,少数平台的积极对抗并不能给视频刷量黑灰产予以重创,还需整个行业联手,共同净化市场环境。

什么是流量欺诈产业

当今流量欺诈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刷量行为可以高度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使得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广告联盟、搜索引擎、电商等甲方无法有效应对。本文旨在呈现流量欺诈灰产的现状,本文中分析的数据取自威胁猎人威胁情报中心于2017年6月至12月期间捕获的流量。

正文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刷流量的工具和服务,不仅可以提供PC端流量,还可以提供移动端流量,几元钱就可以购买数千IP的访问,可谓是物美价廉,有的是用大量代理IP进行刷量,有的是基于P2P互刷的原理(即用户挂机使用这类软件访问别人的网站,得到的点数又可以用来发布任务,让别的用户刷自己的网站)。流量宝、流量刷、流量精灵和365流量点击专家是当前国内比较火的几款基于P2P的流量互刷软件,也有类似柠檬挂机这种纯挂机网赚软件。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刷流量的情景:

  • 刷视频播放量
  • 刷广告展示量和点击量
  • 刷搜索引擎关键词排名
  • 刷电商店铺人气和商品浏览量
  • 刷网站访问量

通过分析捕获的流量数据,得出这几种刷量情景对比如下:

相应的刷量利害关系图如下:

下面猎人君就将上述情景一一展开:

刷视频播放量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有些视频的播放量极高,但是点赞人数却与播放量不成比例,比如下图显示的情况:

以上截图中的视频地址来自于猎人君捕获的刷视频播放量的流量。刷播放量的目的很简单,观看人数越多,人气越高,就越能吸引别人点开这个视频,甚至上热门视频列表。视频网站会根据视频的人气付给视频作者酬劳,这么一来,对视频网站而言,刷走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除了视频网站给的酬劳,视频播放量还可以给视频作者带来广告分成,如下图所示:

视频网站的推荐算法会根据用户的观看记录推荐人气较高又符合用户口味的视频,刷量的做法也会严重影响推荐结果的准确度。想刷播放量很简单,只需要在如下某刷流量软件的界面中输入相关信息:

3000IP/天需要消耗24000积分,后者折合人民币约24元。从猎人君捕获到的流量中可以看到很多存在刷量的视频网站和直播平台,部分列表如下:

  • 优酷
  • 搜狐视频
  • 触手直播
  • 龙珠直播
  • 爱奇艺
  • 风行网
  • 腾讯视频
  • 六间房
  • 网易直播/网易CC直播
  • 淘宝直播
  • bilibili
  • 芒果TV

针对上述列表,猎人君捕获到的刷量比例如下:

此处猎人君多动了下手指,发现优酷上这段时间刷量比较活跃的频道有:

视频播放量和粉丝数也极为不成比例。国内的刷流量软件甚至声名远扬至国外,我也在捕获的流量中看到了刷韩国直播平台AfreecaTV的行为。当然,如果有刷顶或者赞的需求,刷流量软件也可以满足,下图取自某刷流量软件的官网,详细展示了一些“战果”:

刷广告展示量和点击量

不知道各位曾经有没有误打误撞访问过类似下面这个网站:

这个网站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几乎全是广告联盟的广告,难道是该站长好心,故意部署一个页面给别人打广告?错!事实是该站长利用非正当手段牟利。这个利益链条中涉及三个角色:站长、广告主和广告联盟:

  • 广告主为展示自己的广告,付费给广告联盟
  • 广告联盟与站长合作,在站长的网站上展示广告主的广告,并付费给站长。

还有一种模式是,广告主会和站长直接合作,将广告投放在站长的网站上。不论哪种模式,广告的展示(CPM)和点击(CPC)可以给站长带来收益,但是无良站长会使用软件或购买服务恶意去刷CPM和CPC,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通过分析流量,看到某刷流量软件在点击上图展示的网站的广告,打开该页面发现,该页面上所有广告都来自于同一个广告联盟。刷流量软件可通过点击网页特定区域(或坐标)实现广告点击,也可以精准点击提前设置好的广告的URL。同时还看到刷百度、搜狗、Google的DoubleClick等较大的广告联盟的广告的流量,被刷的小型广告联盟也有不少。猎人君比较了一下国内外几家广告联盟被刷的情况:

广告联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广告反欺诈的机制,因此刷广告联盟的广告会有被封号的风险,但是依旧有不少站长顶风作案。不过,猎人君自己瞎琢磨,刷广告的过程中,站长获利了,广告联盟也收取了中介费,只有广告主一方蒙受损失,会不会有广告联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江湖险恶,点到为止。

刷搜索引擎关键词排名

根据美国数字营销公司Ignite Visibility在2017年提供的数据,在Google的搜索结果页面,排名第一到第十的网站点击率如下图所示:

可见搜索引擎排名对网站流量的影响十分巨大。市面上有提供提高搜索引擎关键词排名的服务,原理是利用大量IP在搜索引擎搜索指定的关键词,然后在搜索结果页面找到指定的网站并点击进入,甚至还会进一步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比如浏览网页、点击链接等,欺骗搜索引擎认为该网站与该关键词有很高的关联度,因此会相应地提高该网站的关键词排名。

例如,猎人君通过分析流量,看到某刷流量软件在刷某时时彩网站的百度关键词排名。该软件首先在百度上搜索“重庆时时彩最新开奖号码“,然后在搜索结果页面内点击该时时彩网站,并且可以看到当时该网站排在搜索结果首页的第六位:

其他搜索引擎,比如360搜索,以及电商的搜索功能(比如淘宝搜索)和视频网站的搜索功能(比如优酷搜索),都存在被刷关键词排名的情况。猎人君比较了一下国内三大搜索引擎被刷关键词排名的情况,百度依旧“树大招风”:

刷电商店铺人气和商品浏览量

电商网站中,店铺和商品的排名越高,就会有越多的客户光顾。店铺和商品的排名算法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店铺和商品的浏览量和收藏量。以下是某刷量服务提供商给出的刷淘宝浏览量和收藏量的价格列表:

上图中的搜索流量是指在淘宝搜索指定关键词后点击进入指定页面的流量。收藏商铺或者商品还需要刷量服务提供商手握大量的淘宝账号,至于这些淘宝账号怎么来的,那又是另外一条产业链,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内。

除了淘宝之外,猎人君从捕获的流量中还看到别的国内大的电商平台的身影,包括天猫、京东、苏宁易购、1688等。猎人君通过分析捕获的流量,得出各大电商被刷的情况对比如下:

刷网站访问量

网站站长需要有好看的后台数据,才能吸引投资商、广告商等金主。刷网站访问量是一种最基本的服务,打开指定网页即可完成一次刷量。当然刷流量工具可以提供更加“拟人化”的服务,通过设置IP/PV比例、PV停留时间、流量来路等选项,可以让一次点击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用户的点击。尤其是基于P2P的刷流量软件,在真实用户的电脑上后台执行所有操作,以假乱真,大大增加了区分真实用户和机器的难度。以下是某刷流量软件刷网站访问量的界面,在该界面可以设置24小时内访问量的分布:

从捕获的流量中可以看到,刷网站访问量的情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列表:

  • 个人网站访问量
  • 企业网站访问量
  • 门户网站访问量
  • 休闲娱乐网站访问量
  • 论坛访问量
  • 今日头条文章阅读量
  • 新浪博客访问量
  • 微博主页访问量
  • 微博文章阅读量
  • 搜狐号主页访问量
  • 搜狐号文章阅读量
  • 百度贴吧访问量

猎人君对比了以上列表中部分平台被刷的情况,新浪博客被刷的情况十分严重:

结语

流量刷量其实是范围很大的一个话题,猎人君在此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挑了一些情景与大家分享。当然,除了以上介绍的成本较低的刷量方式,也有其他更为高级、更为精准的方式,比如运营商流量、网站劫持流量(一个IP价格可高达几元)等,在此猎人君就不便多言了,而且这些方式也不太适用于大多数的互联网人。总而言之,你看到的数据很可能不是真实的数据,如果你的工作是用这些数据做决策,请务必看清其中的套路,以防造成重大损失。

By 永安在线反欺诈

揭秘“网络黑产”新动向

烟台人张佩(化名)没有意识到,每天在家操作手机App就能赚钱的她,通过上传个人收款码收来、抽成后又转走的钱,其实就是赌客们在赌博网站充值的赌资。

像张佩这样的还有上万人,他们通过注册会员,聚集在罗某某团队的App平台上,为三十余家境外赌博网站走账。

与罗某某团队的“人海战术”不同,另一边,有着技术背景的丘某某,创立了深圳爱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爱贝公司),他的团队通过注册空壳公司申请支付账户,并开发将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个支付通道聚合一起的软件工具,为近两千家商户提供资金代收、结算,涉案金额92亿元。这使得这些商户既可免于行业合规监管的审查,又能绕过支付平台的开户审查,完成营收。这些商户中,近8成开发运营的是非法棋牌类游戏。

“一站式”支付结算

对爱贝公司的侦查线索,源于对一家名为“趣网”公司的查处。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范延群介绍,该公司开发了一个色情视频App, App通过截取上传色情视频引诱用户,充值成为会员可以观看全片。

一个色情App是无法通过审查开通接入诸如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此类合法第三方支付通道的,范延群说,公安机关在办案时发现,是爱贝公司在其中扮演了代收而后进行资金结算的角色。

爱贝公司多名高管在接受警方讯问时讲述了爱贝公司的运营模式:注册数个空壳公司,然后用壳体公司向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申请开通支付通道。技术部门把多种支付方式加工包装成一个软件工具包,这个工具包的作用就是,安装之后,在用户选择支付的时候能跳转含有多种支付方式的通道。这样用户支付的资金实际就进入了爱贝公司囊中。爱贝公司与商户签订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资金结算给商户。而爱贝公司的盈利,就是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这一比例一般在1%左右。

范延群介绍,爱贝公司的做大,以至后来号称中国最大的“聚合支付”平台,游戏行业市场的开发是一个契机。

在深圳拥有一家游戏开发运营公司的柏先生说,一款游戏,通过玩家充值获利,要申请一个支付通道,首先公司的资质必须要全,同时游戏本身也要通过审查获得版号。市场上一款游戏大多寿命只有一两年时间,而一个公司往往同时开发多款游戏去抢占市场。柏先生称,如果每款游戏都资质齐全再去申请支付通道,很不划算。

“一站式”便利的支付结算通道,最初良好的信用,以及更重要的,爱贝公司的这些客户,不再需要一个完备的资质来保证这是一个“健康”的客户,甚至可以完全“裸奔”。凭借这些“特质”,爱贝公司迅速占领市场。在柏先生看来,爱贝的知名度已经到了“行业里面的人都知道。”

爱贝公司的商务经理蒋某某坦陈,后来,爱贝公司承接了一些灰色地带的棋牌类游戏业务,也有一些网络赌博和网络色情的业务。

深圳爱贝公司 本文图片均由警方供图

失控的资金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资金结算业务必须取得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介绍说,支付牌照不仅仅是一张牌照,它意味着接受监管、提供备付金、核查下游商户等全方位的风险防控制度。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从事资金结算业务,行为本身已经违法,也将会导致一系列资金安全风险。

王宇介绍,案例中的这种支付结算方式,实际上虚构了一种商户交易的场景,进入监测视线的不再是玩家或者用户与商户之间的交易。这违反国家反洗钱相关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影响对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的判断。

与此同时,资金的实际路径也被隐匿了,客观上帮助非法资金转移,给追缴非法资金带来障碍。

再有,商户结算资金面临被平台非法截留、挪用的风险。爱贝公司与下游商户进行结算都设定的有一个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这就意味着,在爱贝公司这里,形成了一个资金池。当交易量巨大的时候,这个资金池就更加庞大。案件信息显示,高峰时期,爱贝公司一天的代收资金多达四五千万。而这些资金,全凭爱贝公司自己支配,游离在监管之外。

事实证明这种挪用的风险并不仅仅是潜在的。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常务副局长刘汉存介绍,在今年8月份办理案件时,已有超过3000万元资金被丘某某挪用,并且被投入的爱贝公司境外业务再度出现亏损。“如果没及时查处,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

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处长朱焱认为,由于这种网络平台具有涉众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打击这些非法网络平台,一旦出现风险,不仅是人民的财产会受到损失,更会对社会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抓蛋”非法经营案缴获的作案工具

万名“收款员”

相比爱贝的空壳公司支付账户通道走账,罗某某团队的走账模式更加隐秘。

2018年,罗某某经一位朋友介绍了解到,可以开发一款App,通过发展大量一般正常用户利用支付宝、微信账号成为“收款员”,为赌博类网站提供结算服务抽成获利,而这名朋友负责介绍业务。

随后罗某某找自己同学开发了一款名为“抓蛋”的App。烟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大队长梁洪超介绍,“抓蛋”App通过技术手段,一端实现与赌博网站连接,另一端连接“收款员”,当赌客在赌博网站点击充值或者购买筹码时,这一支付指令就会跳转至“抓蛋”App。另一端的“收款员”们在线排队等到接单。接到派单之后,App就会显示该单的应收款金额,同时在金额的下面会生成一个黑框,收款员根据收款金额用自己手头的微信账号生成一个收款码,并把收款码截图发送到黑框上。最后这一收款码会显示在赌博网站的支付页面上,需要充值的赌客会扫描这个收款码付款。

这样,钱就由赌客到了“收款员”的手中,“收款员”扣除每笔1%的佣金后,将钱提到自己的银行卡中,而后转到发展自己的“团长”卡中。“团长”可以从每个手下“收款员”收款金额中抽成0.5%,然后根据平台的指令再将相应数额钱转到包括罗某某等核心成员以及赌博网站自己的银行账户中。每个账户应该转去多少钱,平台会根据既定的利益分配计算好,“团长”只需要按指令操作就好。

为了防止“收款员”、“团长”等人把钱卷走,他们往往会被要求交纳万元左右的保证金。而保证金的数额,也决定着他们每天的接单数额大小。

因为只需要躺在家里操作手机就能赚钱,并且发展“收款员”意味着更多的抽成,“收款员”的数量发展迅速,起步的时候发展自己的亲戚朋友,然后一传十传百。最后经警方查明,“抓蛋” App自2018年底上线运营,发展“收款员”超过万人,涉及全国十余省市,非法结算资金数额超过15亿元。

随着业务的增长,罗某某团队又相继开发了“打字练习”、“趣跑”两个平台,除了名字不同,功能等方面与“抓蛋”完全相同。

借用亲朋账号

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太太张佩,就是在亲戚的介绍下,2018年底下载了 “抓蛋”App,并注册成为一名“收款员”。

“抓蛋”平台就是将赌资交易隐藏在正常的用户收付款行为中,也隐匿在海量数据之中,这增加了风控模型识别的难度,更易逃避监管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监测。

当然,“收款员”手中的微信号不时还是会被风控监测到,因涉嫌赌博而被封号。一方面接单越多,提成越大,另一方面也为了使得交易更像用户日常的收付款行为,每个“收款员”手中往往掌握着数个包括自己和家人名义注册的微信号,然后同时操作几部手机排队接单。算上被封的账号,张佩前后4个月时间里,用了十几个账号,包括以自己丈夫、母亲等人名义注册的,她每天在家里操作着三四部手机排队接单,张佩平均每月可赚取佣金在一万元左右。作为高层,罗某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获利高达三四百万元。

今年4月,在公安部经侦局和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指挥下,烟台市公安局出动200余名警力,对涉及全国10余个省市的重要涉案犯罪嫌疑人收网。截至目前,对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其中24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经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网络摄像头“偷窥”产业链

你知道偷窥是个非常大的产业链吗?理论上说,所有摄像头都可以被用来偷窥。

有一种情况是别人给你安的摄像头,比如租房碰见无良房东,出差或情侣开房住到某些酒店,甚至商场试衣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照顾老人小孩或者宠物,给家里安了摄像头。不管以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让你的生活变成不法分子的直播平台。

解读:

  • 有哪些场景会让你被摄像头“监视”
  • 黑产里,家庭摄像头的犯罪产业链是怎么运作的
  • 如何防范:查找隐藏摄像头,设置家用摄像头

有哪些场景会让你被摄像头“监视”

最常见的是酒店,试衣间,这些都是重灾区

下一个重灾区,才是最让人细思极恐的,那就是自己家安装的摄像头。很多人会因为家里有老人小孩或宠物,而安装摄像头,以便不在家的时候查看是否有意外发生,但这恰恰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


黑产里,家庭摄像头的犯罪产业链是怎么运作的

1,破解模式

定位某城市或某IP段,如126.62.0.0至126.62.255.255,目的是扫描摄像头设备。把获取到的摄像头的IP信息,进行密码的暴力破解,大部分的密码都可以被破解出来。

当密码破解出来后,就可以直接登陆查看摄像头。当然,犯罪分子的目的是批量出售这些摄像头的权限,以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所以当遇到强密码,需要破解很久的时候,犯罪分子会直接放弃掉,不会浪费时间。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是你家人,你会怎样?会不会害怕。这还只是厨房的监控,如果是卧室呢?后果不堪设想。而入侵成功的摄像头,用户是根本没有一丝察觉的。

2,售卖模式

售卖模式分为三种,一般来讲都是出售给“有偷窥欲望”的人

  • 售卖A:摄像头播放软件+批量IP地址=50元
  • 售卖B:单个精品IP位置(床头、浴室)=10元

所以看到了吗?对着床的直播,算是精品!在黑产里才10块钱!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出售,因为买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除了家庭摄像头,还有文章最开始提到的试衣间/酒店摄像头,更有入侵到电脑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接下来会逐一讲解如何防范。这些一部分会用于出售,一部分会当做免费资源放到境外的论坛上。

如何防范:查找隐藏摄像头,和安全设置家用摄像头

1,如何查找公共区域的隐藏摄像头

–A,手机摄像头检测:在房间中,可以把灯关掉,然后打开手机照相,不开闪光灯,拿着手机在房间转一圈,发现有红点就代表有摄像头,而这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摄像头是否有红外补光器。

–B,智能手机硬件来检测电磁场。关于专业监测设备,可以检测无线传输视频摄像机,某宝上很全,有需要可以自行查找。

–C,手机下载APP查找,比如:探眼-针孔摄像头探测器

–D,酒店等地方,隐藏摄像头最常被放置的地方:房顶、灯座、电源面板、烟雾探测器、火灾淋水喷头、电视机后面、桌椅下沿、墙上的电器、床头、半透明的塑料等。

2,如何安全设置家用摄像头

–A,购买大厂家、品牌商家的监控设备!

–B,按照说明书,周期性改密码!!!强密码方式详见之前的文章

–C,没有特殊需求,摄像头不要对着床头、卫生间、浴室等地方

–D,使用WPA2加密无线网络,或者本地局域网

在信息时代,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依赖政府和商业机构,因为作恶的成本太低,作恶的利益很大。学会如何在网络世界保护自己,对每一个人都是一项必备技能。

By Huichanquan , 狐小雅

心灵感应的科学解释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一个人想起另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却能同时感觉到;突然感觉到有人要给自己打电话,结果电话很快就响了……

我们通常称之为“心灵感应”,两个人之间瞬间的信息传递就是如此微妙,只是长期以来,我们要么认为纯属巧合,要么干脆斥之为迷信、伪科学。

心灵感应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1882年英国“心灵调查协会”的专家弗雷德里克迈雅斯提出的,它被认为是一种不通过感官,而以某种不可见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是一种超感官知觉,又称心电感应。心灵感应常和透视,预知,意念力,转世等类似现象被归为一类, 统称为超心理学。

三十年代的甘兹菲尔德实验很经典。“接受者”躺在睡椅或床垫上,两眼分别罩上半个乒乓球,并通过耳机播放白噪声,以此蒙蔽其感官知觉,放松身心。“传递者”在其他房间试图用意念来将其观察的一幅图片发送给“接受者”。接着,“接受者”被要求从四幅图片中选择一张他们脑中所感应到的。评估者预测会有25%的精确率,但事实上精确率达到了令人讶异的35%。这个比例虽然不比统计学上的理论数据高出很多,但是它或许揭示了心灵感应的确存在。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奥秘,人类暂时还无法解释。好在,科学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并不轻易否定。

最新的量子物理学研究揭示了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相关性。比如两个一起创造出来的电子,假如你将其中一个送到宇宙的另一端,不管距离多远,另外一个电子都会马上与这个电子有相同反应。这是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如何连结在一起的其中一种解释法。爱因斯坦称之为“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s at adistance)”,现在我们称它为量子纠缠。

对于梦境心灵感应,科学家弗洛伊德(Freud)曾经观察心灵感应对精神分析思想的影响,研究各种场合的梦境心灵感应,相信心电感应的存在。尼古拉特斯拉也表示:“科学家开始研究非物理现象的那一天起,科学会在十年间进步的比之前几个世纪都多。”

梦境心灵感应的研究

据加州塞布鲁克大学(Saybrook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Stanley Krippner所说:“大量的传闻和临床资料的存在支持心灵感应影响梦境的可能性。

Montague Ulman博士1960年,开始在纽约布鲁克林迈蒙尼德医疗中心(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进行一些实验,用来测试人们可以被引导做出随机题材梦境的这个假设。他们在睡觉之前可以选择要做哪种梦,内容不设限,从艺术品、电影、照片或其他东西。实验开始不久,心理学教授Stanley Krippner也加入了Ullman的实验,他的背景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梦境科学研究、心理学与超心理学。他们进行了超过十年的这项实验,并收集了大量的统计结果。

实验中通常有一个“心灵感应传送者”与“心灵感应接收者”。在他们被分配到完全隔离的房间,开始睡眠之前会在实验室先认识一下。心电感应传送者要睡觉的房间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照片或图画之类的东西。接收者在快速动眼期(REM)开始没多久就会被刻意叫醒,让研究人员可以记录梦境报告。

梦境心电感应的实验

有一个梦境心灵感应实验成果非常卓越且让人难以忘记,传送者信封里的目标主题是Edgar Degas的画作“舞蹈学院(School of Dance)”,里面描述几个年轻女性在一间舞蹈教室中。根据Kripper所说,接收者们的梦境报告里包括“我在一间有几个人的教室里,有点像学校”或是“有个小女孩试着要找我跳舞”类似这种内容,这些结果很有趣,某人可以影响另外一个人梦境的这种说法开启了很多可能性之门。虽然我们不知道资讯传送的过程,也无法看到发生在脑与脑之间的传输,我们只能证明这件事的确存在。这在我们进行超自然现象相关科学研究的时候常常发生:我们知道有什么东西正在发生,但不知道如何发生。

另一个由Krippner与Ullman进行的精彩实验是在1970年3月15日。在这个实验中,Holy Modal Rounders摇滚演唱会中的一大群听众被选来送出心灵感应。一个叫做Jean Millay的当地媒体艺术家负责让这些心灵感应传送者做好“目标准备”,由负责该演唱会舞台灯光秀的Lidd Light公司协助她进行这项工作。在大萤幕打出主题影像给这群传送者看之前,她将一份有关方向的简短言语集交给听众。用六台幻灯机打出彩色胶片,内容关于老鹰与他们的筑巢习惯,以及世界上各式各样的鸟类资讯(包括神话中的鸟,如凤凰)。这项工作是在Holy Modal Rounders演唱“如果你想成为一只鸟(If you want to be abird)”时进行的。

自愿参与实验的心灵感应接收者有五个,他们分布在距离传送者半径100英哩内的地方。这些接收者都知道演唱会的位置,并且被告知要在半夜记录他们看到的影像(正是心电感应送给他们的时间)。

根据Kippner所说:“其中一个心灵感应接收者Helen Andrews回报说:好像是神话中的东西,像是狮鹫还是凤凰,第二、三、四个参与者报告‘蛇’、‘葡萄’和‘在火焰中的胚胎’影像,第五个参与者是知名的美国唱片歌手Richie Havens,他回报说,他在半夜闭上双眼,看到‘许多海鸥飞过水面’。Havens和Andrew回报的都与目标材料有直接关系。”

不说话的自闭症患儿更具心灵感应能力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我们所说的自闭症范围广泛。一个自闭症孩子可能能够完美沟通,执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任务,而其他的孩子几乎不能移动,还有一些人根本不能沟通。而有些这样的孩子被称为自闭症「奇才(savants)」显示非凡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它更常被称为自闭症障碍儿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一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日记中,日记中记录着孩子不到两岁时就能认识26个字母,但平时不说话、爱哭、而且拒绝与他人对视。有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在孩子3岁将其诊断为弱智,但家长很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古怪些怎么可能是弱智呢?到了孩子3岁时,可以认识3000~4000字,爱开玩笑,但更加固执,还常攻击人。更令家长担忧的是,孩子还出现了一些“怪癖”:时常自言自语,喜欢重复公交车报站的声音,还能将站名背得清清楚楚;每天晚上将袜子固定地放在床下;爱看欧洲的言情片,还爱听天气预报。

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黛安·鲍威尔(Diane Powell)医生一直对人类的意识感兴趣,特别是对这些有天赋的孩子的特殊能力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增进对意识奥秘的理解。

鲍威尔博士一直致力于自闭症研究,与重度自闭症患儿“交流”长达数十年,她的工作本身已经显示出有说服力的心灵感应能力证据。以下的视频是她与多名不说话自闭症儿童进行的测试例子。有个特殊的孩子达到了100%的命中率,而全部的孩子的总和命中率达到了90%。鲍威尔在视频中解释说,她想进一步研究这些孩子,去详细记录他们心灵感应的细节。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超感官知觉不是伪科学

2004年《自然神经科学》发表过一篇加拿大科学家的论文,该研究清楚地证实了有些视觉信息并没有进入知觉处理,却直接进入了包括杏仁体在内的其他脑区。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学家罗纳德·任辛科。他找到40名志愿者,将他们分成两组。这些志愿者被要求观看在计算机屏幕上闪现的一系列图像,每个图像在屏幕上停留大约1/4秒,接着被短暂的空白灰屏所取代。第一组志愿者观看到的图像之间存在细微差别,而第二组志愿者前后看到的图像则是完全相同的。

  结果显示,第一组志愿者中有12人在504次测试中,有82次报告说,在他们能确认图像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之前,就已感觉到图像发生了变化,这有点类似于平时我们所说的凭直觉。

  实验数据显示了这样一种现象,对于这些快速呈现的细微区别,志愿者虽然无法明确指出,但是相当多的人凭借直觉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此外,2005年,美国休斯顿莱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对志愿者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脑区进行刺激,使他们人为地短暂失明。虽然志愿者一时看不到图像,但当让他们判断眼前屏幕上的线条是垂直还是水平时,准确率达到了75%。这些实验表明,我们所意识到的信息,只是大脑接受并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只是他们“到达”了意识层面,能够被我们用语言描述而已。

  有时候的第六感就是“直通车”式的信息处理方式在起作用,让我们能够凭直觉察觉到一些异常。例如,在与人交谈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对方紧张或忧伤的情形,而你无法说出判断的理由,只是“觉得”。虽然对方极力掩饰,但你的感觉系统还是注意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成为了你的直觉。

  预知危险 为生存进化的“适应力”?

  能够预知危险也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冥冥中有超自然的“第六感”存在。人类有可以预知危险的能力。比较知名的是,交流电之父尼古拉斯·特斯拉,在泰坦尼克号首航前就预感到危险,而让银行家皮尔庞特·摩根放弃了登船。

  英国生物化学家罗伯特·谢尔德认为,这种预知现象并不是超自然的能力,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它是正常的动物行为,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些对事物直接因果关系的感知能力深深地镌刻在人类的潜意识中,这被生物学家称为“适应力”。通过这种适应力,人们能够做到某种程度的“未卜先知”,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前扣带皮质,它位于大脑额叶的上半部,沿着区分左右脑的隔膜分布。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线索,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解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还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在训练人类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脑皮质在“应该什么时候发送预警信号”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By xinji

自私的基因揭示人类的本质

现代进化论认为:生命的种族、繁衍、生长、死亡等过程都是基因决定的。基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自己的存在和延续,基因最关心的是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有一些表面的利他行为,比如父母花费很大的代价养育子女等等,我们常常误解为这是个体为了群体利益牺牲自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父母养育子女是为了基因能够延续下去,获得进化的机会。

这个真相很残酷,人活着似乎跟其他动物没什么区别,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陷入了迷茫。当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就遭到很多人的攻击。即使是现在,也依然有很多人不认同进化论。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类是进化的产物,但正是由于进化,人类才产生了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可以让人类摆脱基因的控制,帮助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

一、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复制基因与自然选择

1、复制基因。最初地球上只有岩石和一些气体,后来出现了水,这些水汇集起来,形成了海洋。 在火山、闪电以及阳光的作用下,有机物出现了。一些科学机构做过实验,他们模拟地球最开始的条件,结果获得了组成DNA的有机物质。美国宇航局前几年也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物质,说明只要满足一定条件,有机物质就会出现。

这些有机物在海洋中自由漂浮,受到太阳紫外线之类的能量影响后,会进一步结合,形成大一些的有机分子。这种结合是很偶然的,也是随机的。在某个时刻,一个能够复制自己的大分子出现了。这个过程当然是很漫长的,就像我们买彩票一样,如果时间足够长,比如说连续买两亿年的彩票,总有几次能中奖的。

对于复制基因来说,只要出现一次就够了,因为复制出来的基因都会继续复制自己。 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一定会出错的,当然了什么时间出错也是偶然发生的。就像人抄写书本一样,总会出现几个错误的地方。于是,时间一长,原始海洋中就会出现不同种类的复制基因。这些复制基因是地球上生命的祖先,也是人类的缔造者。

2、自然选择。原始海洋中有不同种类的复制基因,这些基因会一直复制下去,数量越来越多。基因在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资源,但海洋中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复制基因为了生 存,不可避免的会争夺资源。在争夺的过程中,复制基因会互相搏斗,当然了它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进行生存斗争,也不会动感情。

在竞争的过程中,那些更长寿、复制速度更快或者精确性更高的基因才有机会存 活。一些品种的基因可能会灭绝。而有些基因复制出错之后,反而变得更强,这些更强的基因会自动的延续下来,并且在数量上成倍的增长。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些基因可能会采用消灭对手的方式来加强自己,将对手直接变成自己的资源。而另外一些基因可能会把自己裹在蛋白质外壳中来保护自己。

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这些改良过的品种会被积累下来,第一批生命细胞就这样产 生了。生命细胞只是基因为了生存创造出来的容器和运载工具,也就是说生命体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 最原始的生存机器只是一层保护膜,但是竞争并不会停下来,更有效的生存机器会 陆续出现,生存斗争会逐渐激化。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数 量越来越多,海洋中的原始资源被消耗完。 这时,一部分生存机器进化出了利用光合作用获取资源的能力,地球上便出现了植 物。另外一些生存机器可以直接吃掉植物来保证自己的生存,这些就是动物。

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生存的技能会越来越熟练。除此以外,还有新的生存方式出现,比如细菌、病毒。 地球上的生物越来越丰富,复制基因分子之间的竞争变成了生存机器之间的竞争。 为了争夺稀有的资源,吞食其他生存机器,避免被其他生存机器吃掉,基因之间产生了合作,于是就出现了大型生物,最终诞生出了人类。

二、基因是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 在竞争中,为了生存和繁殖,这些合作的基因需要为生存机器制定策略。动物会一直寻找并捕获食物,避免自己被抓住或者吃掉;气候发生变化时,它们会想办法保 护自己;它们会寻找异性伴侣繁衍后代。

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的生老病死,都只是 基因制定的生存策略。基因为什么要事先制定策略,而不是随时指挥生存机器的行为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一直在变化,基因的反应在时间上是滞后的,它做不到随时指挥生存机器。 比如说树是不能移动的,如果突然有一颗石头砸过来,那么这棵树只能被砸死,基因也就死了。

对基因来说,要在这种情况下生存,生存机器就必须能够抵挡石头的 撞击,但是被撞击的那一刻这个功能是不存在的。 我们遇到的危险和问题都是未知的。你从一棵树下走过的时候,树上可能有一条蛇会攻击你,这种情况基因是不可能事先预知的,它无法知道哪棵树上藏着蛇,也不 知道蛇会不会发起攻击。蛇突然袭击的时候,基因也来不及反应。基因只能预先为动物准备一套神经系统,让神经系统执行基因的策略,让大脑进行判断,下达指令。也就是说,动物的行为只是在执行基因的策略。 基因设置的策略就类似程序员预先写的一段程序,这段程序只是预设了一些目标和 规则,就比如电子游戏,游戏中的人物动作只能按照程序设定运行。经历了漫长的 进化历程,基因为了生存机器会不断提升和改进策略。

人类的生物行为,都是在执行基因的策略。以衰老为例,人体内有很多基因,每一种基因都想要让自己复制,从而得以保存。自然选择会清除掉那些不成功的基因,只留下成功的。 人体中有一种衰老基因,如果衰老基因让人在两三岁时衰老,人还没有生育,它是没有机会复制并遗传给后代的,也就是说它是不成功的。如果它让人在五十岁开始衰老,在这个时间人已经生育过后代,那它就有机会遗传下来,它就是成功的基因。

经过漫长的进化岁月,这种会让我们年老体衰的基因不断积累,越来越多,我们就都得面临衰老和死亡。也就是说,人类的衰老和死亡只是某种基因活动积累下来的副产品。你会发现,人类其实只是基因的临时工具,只要人死在生育了足够的孩子 之后,基因就成功了,而这个人怎么样,基因其实是不管的。

再看养育后代。孩子分别从父母那里继承了50%的基因,也就是说孩子身上有一半的基因跟父母是 一样的。对于基因来说,当然会尽可能让自己的后代存活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血浓于水”的原因。

你身上的某个基因,出现在你同胞兄弟或者儿女身上的几率是1/2,它出现在你第一代堂兄弟身上的几率是1/8,出现在第二代堂兄弟身上的几率是1/32,出现在第三代堂兄弟身上的几率已经降低到1/128。这个比例,已经和同一个基因出现在随意两个陌生人身上的几率接近了。在现实中,亲戚关系越远,感情就会越淡薄,和基因的相似比例是一致的。

人类社会中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一个家庭中如果有几个孩子,有一个孩子,一般是小儿子常常会得到偏爱。这也是基因选择的结果。父母所获取的资源总量是相对有限的,在远古的时候甚至还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风险。基因的原则是尽可能多的 让自己的后代存活,最小的孩子是最弱小的,大一点的孩子一般很快就可以自己寻找食物,有限的食物就会优先用来喂养最弱小的孩子。这种策略形成之后,如果母 亲已经确定自己正在哺育最后一个幼儿,它就可以尽情倾注全部的资源,偏心就是这样形成的。

除了偏心,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女性的生育能力会突然消失,而男性的生育能力是随着年龄逐渐降低的。从自私的基因理论来说,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不再生育,而是把资源投注在孙子辈身上,可以让基因更加成功。毕竟年轻女性生下的 后代比年老女性的后代会更加健康,更有利于基因的存活。 还有被女性诟病的男人出轨现象,也是男人的基因中存在“尽可能多地播种”这个原始设定导致的。既然人类的衰老死亡、甚至亲情都是基因保存和复制自己的需要,我们是不是只能生活在基因的安排中,任由基因来决定生活方式呢?

三、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类这个生存机器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拥有自我意识。我们可以思考和做出决定,这些决定可以违背基因的策略,我们也因此可以去定义自己的人生。自我意识产生后,生存机器就从基因那里获得了解放,变成有判断能力的决策者, 人类也就可以拒不服从基因的命令,比如,基因希望我们生孩子,但是人类可以采取避孕措施来对抗基因的命令。

在自我意识的作用下,人类产生了一种新的复制基因,这种复制基因就是我们的文化(本书中叫meme迷因)。文化通过我们的自我意识进行传播,它通过模仿进行复制,比如说一首歌、一 本书的内容或者一个信仰。 这种文化基因的复制传播跟基因的复制很类似。对人类来说,文化的复制比基因复 制更加重要,比如说孔子的基因传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孔子的思想却能够一 直保存到现在。

基因在复制自己的时候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完全按照进化机制进行,只关注眼前 利益。但是人类有预见能力,能看到长远的利益。我们可以控制那些由基因控制的自私行为,表现出真诚无私的利他行为。 比如人类可以控制对野生动物的猎杀行为,保持生态环境。而自我意识薄弱的动物常常会在无节制繁殖之后摧毁整个生态。

纳粹种族理论

纳粹党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制定并阐明了后来称为纳粹主义的思想。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思想家,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理解极其复杂世界的关键。他相信一个人的特征、态度、能力和行为是由其所谓种族构成决定的。在希特勒看来,所有种群、种族或民族(他互换使用这些术语)都有其内在特征,这些特征一成不变,代代相传。没有人能够克服种族的先天特质。所有人类历史都可以从种族斗争的角度来解释。

在构建他们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时,希特勒和纳粹借鉴了 19 世纪晚期德国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思想。和他们之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一样,纳粹认为人类可以分成不同“种族”,每个种族都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从人类在史前时期首次出现就已存在并且通过基因遗传。这些遗传特征不仅涉及外表和生理结构,还会影响内在的精神生活、思维方式、创造和组织能力、智慧、文化品味和鉴赏能力、体力和军事才能。

纳粹还采纳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关于“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对纳粹而言,种族的生存依赖于繁衍能力,积累土地以支持和养活增长的人口,以及维持基因库纯度的警惕性,从而保存“自然”赐予该种族以供其在生存斗争中获得成功的独特“种族”特征。由于每个“种族”都寻求扩张,而地球上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生存斗争就“自然而然地”导致暴力征服和军事对抗。因此,战争 — 甚至是持续战争 — 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条件的一部分。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通过种种对民族外表行为和文化、积极和消极的刻板印象来定义种族,宣称它们根植于生物遗传,不可改变,与时间、环境变化、智力开发或社会化无关。对于纳粹而言,一个种族的成员不可能同化到另一种文化或种族群体中,因为原有的遗传性状无法改变:他们只会通过所谓的种族混合发生退化。

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2020年的新冠疫情应对中,针对一些国家的医学专家提出的“群体免疫”的概念,有人将它评价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死灰复燃”。这个概念也常出现于中文语境下其他的公共事务讨论中。对许多人而言,字面上的它看似熟悉,却又难以让人给出详细的定义。究竟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它与提出进化论的大科学家达尔文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渊源?

最早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系统分析和梳理来自美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1916-1970)所著的《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一书。此书由霍氏的博士论文扩展而成,在1955年甫一出版即引得洛阳纸贵,并获得第二年(1956)的普利策奖。虽然该书的影响力被认为稍逊于他的另一部获奖作品《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但它仍是了解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话题最重要的必读书目。本文以这本书的内容为主线,试图寻找这一思潮的历史脉络、发展和没落的过程。或许这将有助于在今天了解这一历史久远但又常被提起的概念。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图片来源:Library of America)

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泛指在十九世末期在西欧和北美一度流行的,一种将英国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的进化论思想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同流派在谁是“适者”、社会如何实现“适者”的支配机制等理论细节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通常认为在人类社会中,“适者”占有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不适者(被淘汰者,弱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符合进化论的思想,有其合理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被用来做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威权和极权主义、人种优化理论、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阶级矛盾等存在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其形象是非常负面的。

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是所谓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在他1861年所撰写的书评中提出,用以代指脱胎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思想的、关于进化或发展的一系列被泛化的概念。赫胥黎积极维护他所理解的达尔文学说,被戏称为“达尔文的斗牛犬(Darwin’s Bulldog)”。但同时,赫胥黎提出的这个概念又不严格遵循达尔文的科学思想,将其拓展到自然科学以外的领域。这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后来得以出现的原因。

Social Darwinism(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崭新的达尔文国度——美国

社会达尔文主义早期在美国得到发展并迅速地壮大。霍夫施塔特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在某种程度上,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可以说是一个“达尔文国度”。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来自英国,但美国给了达尔文不寻常地迅速又富有同情心的接纳。查尔斯·达尔文的皇皇巨著《物种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于1859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后第二年,它就来到了新生的美利坚。但美国人此时正关注着一次重要的总统选举,国家也处在内战的边缘,因而这本书的出版起先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仅仅在科学界被阅读和讨论。但内战后的短短几年之间,这本书在阅读非常普遍的美国国民中就变得十分流行。到了1870年代,美国科学界和不少公众已然将进化论的思想作为一种事实接受。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在1869年授予达尔文荣誉会员的称号。而他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十年后才授予他荣誉学位。美国科学家不仅迅速接受了这一科学理论,而且对它贡献颇多。接受过启蒙、并且阅读量巨大的美国民众对部分基于达尔文主义建立起来的哲学和政治理论,给与了热情的欢迎。第一个将进化论的思想系统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斯宾塞,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远大于他的祖国。霍氏在书中提到一个细节:美国社会改良家亨利·毕彻(Henry Ward Beecher,1813-1887)曾在给斯宾塞的信中写道,“美国的独特国情,让您的作品在美国比在欧洲结出了更丰硕的成果。”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几位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及其在美国的成型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的三位主流知识分子:赫伯特·斯宾塞、威廉姆·萨姆纳和莱斯特·沃德。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ser,1820-1903)是英国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整个西方世界十九世纪末期最为知名的知识分子。“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说法,就是斯宾塞在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在他的作品《生物学原理(Principles of Biology)》中首先提出的。

《社会静力学》

斯宾塞的思想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他本身是一个土木工程师,出身一个低等中产阶级家庭。他曾经在鼓吹自由市场的杂志《经济学人》工作。英国发达的科学与活跃的思想让他发展出“综合哲学(synthetic philosophy)”的概念,试图整合人类在具体领域内——比如物理和生物学——的知识而产生出一套有机和谐的、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解释世界的宏大理论。除了“自然选择”的概念产生自达尔文,斯宾塞还广泛地阅读了热动力学的有关科学家,包括焦耳,开尔文,亥姆霍兹等人的科学论著,也将“能量守恒”的理论介绍到解释社会的工作中。

斯宾塞发展出一整套极具包容性的“进化”观点,认为物理世界、生物机制、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都处于一种前进的发展——“进化”之中。他认为所有伦理的基础,是人类对于自身所生存的环境的适应(adaptation),而邪恶的根源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性”。最终,会发展出一种适应文明生活的道德体系。因而人类的完美性不仅可能,而且不可避免。在晚期的作品中,斯宾塞呈现出一个极端保守的思想家的论调:他反对国家对于“自然”的干预,反对一切国家对于穷人的救助。斯宾塞认为他们“不适应”社会,应该被淘汰掉。也许令今天的读者无法接受的是,斯宾塞还反对国家邮政系统,国家支持的教育和卫生系统。

斯宾塞的思想最先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流行起来。在这里,美国文艺复兴和一位神论的兴起已经开始了打破旧有思想,包容新思想的风潮。到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三十年,想不与斯宾塞的思想打交道而立足于任何知识领域几无可能。所有第一、二流的哲学家都会在某个时间段与斯宾塞有交集。流行杂志中刊载他的作品或者介绍他的文章的那些页,通常会被读到有许多褶皱。当时那一代人,视格兰特将军为他们的英雄,而斯宾塞就是他们的思想家。一时间,斯宾塞对于普通美国人的影响,难以用语言描述。斯宾塞的书,从最早1860年代介绍到美国的,直到1903年,卖出了近三十七万卷。对于一个哲学和社会学的作者来说,这个数字恐怕无出其右者。1901年,美国人口仅为七千六百万。

赫伯特·斯宾塞(图片来源:Wikipedia)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年 )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也是一位对美国保守主义阵营有长久影响的古典自由主义者。他在耶鲁大学担任教职长达三十八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也是当时主流学术界最有名望的知识分子。1881年萨姆纳写了一篇名为《社会学》的文章。在文中,他着重解释了自己所理解的生物学与社会学的联系。萨姆纳在文中认为人类为生存进行的挣扎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生物 “为生存而挣扎” ;第二个层面是 “为生活而竞争” ,主要是人与人的竞争。人必须为生存与自然对抗,获得必要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反过来,专业催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而人类无法摆脱达尔文所描述的 “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规律。人类只能遵循这一规律,从而产生一些“被淘汰者(unfit)”。

美国植物学家、考古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莱斯特·弗兰克·沃德(Lester Frank Ward,1841-1913)是一个与斯宾塞及其门徒的许多理念有分歧的“异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曾担任布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第一任主席。沃德出身贫寒,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就的典型。沃德撰写了一列写重要的社会学书籍。虽然在学术界声誉卓著,沃德从未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沃德接受了斯宾塞思想中自由开放的激进成分。由于曾经担任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沃德是一个信仰科学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一直试图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包括实验的实证方法带入社会科学中。沃德则认为人类社会和纯粹自然世界里的进化不完全相同。他相信,在萨姆纳和斯宾塞提到的人类社会的“进化”中,人并不是只能毫无办法的顺从它。因为人有意志,因此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进而引导社会的演进。由具有“科学思维”的社会学不断地、科学地指导的社会和经济,可以设计出一个以机会均等为基础的人人互助的环境,从而促进人类的幸福和自由。沃德提出,“竞争实际上阻碍“‘适者‘生存”。比如人工培育的果树要比自然界中通过竞争生存下来的品质质量要好。他还对自由市场多有批评、对福利国家的概念、妇女平权、废除奴隶制等进步议题则表现出强烈支持。

进化论、道德和社会

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直存在一个道德上的争议。达尔文的学说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他本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关于道德和同理心的讨论,但他的理论也似乎证明了强权的重要性。达尔文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毕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浸透着马尔萨斯(The Reverend 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政治哲学家)式的思想。他本人曾经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中曾写道:“我们文明人……为智障、残废和病人建立避难所;我们为穷人立法;我们的医疗人士竭尽所能救助他人直到他们生命最后的一刻……所以文明社会中的弱者也可以繁衍。不会有豢养过动物的人质疑,这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是有害的。”他也表达过与马尔萨斯的理论类似的观点,比如无法养活自己孩子的人,不应该结婚。达尔文把群体的观念、家庭的道德影响和智慧的利己,作为道德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必须面临他们的传统信仰遭遇的挑战:达尔文主义是否真的使对弱者和穷人的忽视、对慈善机构的抛弃具有合理性?进步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对于“不适者”的淘汰?对一个坚持传统基督教伦理、建立了一个民主和人道主义系统的国家来说,这些问题非常棘手。在十九世纪末期,这方面的讨论在美国十分活跃。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人的观点。在“适者生存”的观念流行的时代,费斯克、亨利·德拉蒙德(Henry Drummond,苏格兰生物学家、作家、宗教人士,1851-1897)和克鲁泡特金(Pyotr Alexeyevich Kropotkin,俄国活动家、作家、革命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等,1842-1921)都强调了社会团结的重要性,将家庭、部落等群体作为生存的单元,而不过度强调个人层面上地竞争。他们认为社会的互助,是自然现象,是进化的一部分。这似乎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最终从主流思潮的神坛上走下来,拉开了序幕。

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何衰落

社会达尔文主义最终还是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发展,逐渐从“正统”的理论走向了式微。这个转变开始于近一百年前。作者专门在书中辟出一章,讨论了美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社会及文化运动,如社会福音运动(The Social Gospel Movement)、国家主义者运动(The Nationalist Movement)、以及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与达尔文主义的关系。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美国的社会问题逐渐变得严重起来:比如市政建设落后、政治腐败等。其中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了社会福音运动。神职人员开始从过往专注于抽象的神学理论,转向关注社会议题,开始批评工业化社会。这场社会运动又深刻地被自然科学家对社会思想的影响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神职人员接受了进化理论的观点,认为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发展的目标还是基督教特有的:神的天国。随着这个运动的发展,它越来越多的推动了市政的社会主义倾向,以及对于工业的管控。

国家主义者运动开始于记者和小说家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1850-1898)出版其乌托邦小说作品《回顾》之后。书中描写了主人公沉睡了百年之后,于2000年在同一地点——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醒来,发现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作家贝拉米本人提倡工业的国家化。对将人类社会于生物类比持批评态度。此部作品之后出现了一些列文章和相关的思想者成为贝拉米同道。霍夫施塔特也写道,美国的社会主义者一直都认为进化生物学并不能作为竞争个人主义的理论依据。

二十世纪早期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诸多思想与达尔文主义不谋而合。1860年,马克思在阅读了《物种起源》之后,就对恩格斯表示“达尔文的书很重要,为我提供了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基础。”有趣的是,社会主义者秉持了“实用主义”的原则,使用这一理论作为阶级斗争的基础,但不用它来解释个人竞争。

上述的种种改革者都没有看到他们的努力变成完全的现实。自由竞争的次序最终被另一种担忧所取代。民粹主义者,黑幕揭发记者(Muckeracker),基督教布莱恩派(Bryanites)、激进主义者,新自由(the New Freedom,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1912年总统选举的主张)的拥趸的影响逐渐成为强音。即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度,十九世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也逐渐被二十世纪的福利资本主义所取代。中产积极的沮丧和穷人的需要加速了这种变化。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人们开始讨论新民族主义者,公平交易(the Square Deal,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国内政策项目,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限制企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新自由,新竞争(New competition)和新民主(New Democracy),还有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中产积极开始面临着特大型企业的剥削。而社会上,为工薪阶层福祉而设立的法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知识分子,人道主义者,社会工作者开始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对抗工业的压榨。那时候,各州出现了大量限制童工、有关薪酬等议题的立法。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至此,沃德所期待的,而萨姆纳所反对的人为干预自由竞争的社会形态终于出现了。霍夫施塔特在书中把它叫做,“斯宾塞这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个人主义者最坏的噩梦”。

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社会理论的影响

作者还详细分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美国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它对于经济学的影响十分有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所发端的学术领域——社会学,也逐渐放弃了这一学说。富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评。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Edward Alsworth Ross,1866-1951)就评价说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主义的讽刺画,是商人们无情的所作所为的借口。”

当然,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在尤金运动中找到了众多的支持者。然而我们今天知道,到了二十世纪后半页,尤金运动本身也被永远地钉在了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否该为种族主义与军国主义负责?

人们容易把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出现与达尔文联系起来。欧洲与北美的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者也确实曾经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论证自己观点正当性的“科学”论据。但霍夫史塔特认为事实上,达尔文对此所负的责任恐怕小得多。不需要他的出现,为上述二者寻找理论借口的论述早就出现了。在美国历史上,种族主义最好的例子是十九世纪在英美知识分子、医生及学术界流行的所谓“盎格鲁-撒克逊主义(Anglo-Saxonism)”。它主要的内容是认为英语国家的民族要优于其他任何种族,而美国在文化上由于继承了它先前的宗主国英国的衣钵,因此也具有优越性。这种观点在当时美国知识分子对北美原住民、墨西哥人的的论述中非常常见。但盎格鲁-撒克逊主义最早期的有关文献的作者,都没有受到任何生物学的启发。霍夫施塔特认为它与许多种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一样,是现代“民族主义和浪漫的运动”的产物。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这是十九世纪美国一个响亮的口号和信念。它的有拥趸相信美国被赋予了扩张领土的合理缘由,是天意而不可违背,应该横贯北美洲——这也是美国发动与加拿大的1812年战争的思想基础。它的论点虽然后来借用达尔文的理论以强化自身,但其鼓吹者的一些观点如“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要么生长要么凋亡”等,都在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与其说社会达尔文主义要为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负责,不如说它强化了这两种观点的“正当性”。需要强调的是,在上升时期的美国,持有这些观点的思想者非常普遍。比如美国第26任总统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 1858-1919)就曾深受种族扩张思想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作品《西部的胜利(The Winning of the West)》中曾提到早期拓荒者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并将英语人口向 “世界上被浪费的空间”的扩张描述为种族发展的最终的壮举。

受斯宾塞影响很深的哲学家约翰·费斯克在他的《(Outlines of Cosmic Philosophy)》中,接受在野蛮社会中,冲突永恒存在的观点;他也相信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途径。但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的社会,会通过自然选择凌驾于落后的社会之上。而发起战争的主动权,一般会掌握在弱肉强食的争夺最小化、工业化活动最大化的社会手中。费斯克也相信“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接受所谓的“条顿民主理论(Teutonic theory of democracy)”。这一理论也称为“条顿原始理论(Teutonic Germ Theory)”,其内容是宣称民主机制产生于古德国的条顿森林部落之中,后来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到英国,进而带到美国。只有操英语语言的人群才能将民主体制和自由的思想带到全世界。他将十八世纪英法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的胜利、美国击败西班牙获得菲律宾的历史事件解读为英语世界的胜利。

有趣的是反对扩张的和平爱好者,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论证工具。十九世纪末,美国民主党人曾经在众议院反对吞并海外领地。而这种观点并不是出于人道主义或者正义的考量,而是认为将海外领地,比如菲律宾这样无法同化的、也许不可能在地方自治方面达到盎格鲁·撒克逊人水平的异邦接纳入美国的政治系统,存在巨大的问题。弗吉尼亚的参议员约翰·丹尼尔在1899年曾经宣称:“有一件事情是无法通过时间或者教育解决的……你永远无法解决种族的不同质量差异问题——这是神创造的,他们在世界上由不同的使命、不同的开化和文明程度。”

霍夫施塔特的隐忧

霍夫施塔特的基本判断是,美国社会曾经在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无情、毫无节制的商业竞争,没有原则的政治斗争似乎符合生存的哲学。这个版本的达尔文主义所流行的基础,是对于没有限制的竞争被广泛的接受。当达尔文个人主义衰落的时候,民族或种族主义者的集体达尔文主义登上了舞台。达尔文主义恰好可以嵌进国际冲突的意识形态中——而这一现象在欧洲以及有很久的历史了。这种理论也为在国际上的扩张提供理论依据。

这种理论一直流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然后,讽刺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国际上被排斥,他们转而用一个声音批评敌人的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行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一战后的美国基本消失。从1914年开始,美国的达尔文个人主义的声音与十九世纪后叶相比明显减小了许多。当然,民间依然有人笃信威廉·格莱姆·萨姆纳的文章是经济学的箴言。但在正式的讨论中,这种论调非常少见且被边缘化。当然,作者也谨慎地指出,只要竞争还存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现就存在着可能性。

作者在书中写道,不论将来的社会哲学是什么样的形态,大多数人文学者都接受这样的结论:

生物学意义上的“适者生存”,不论其在自然科学上有什么样的价值,在理解社会中都毫无价值——偏离了适用环境的生搬硬套没有道理。

人们实际的福祉是他们的社会组织所决定的,反之则不然。

社会的进步是技术和社会组织的产物,而不是生育或者选择性的清除(如人种优化)造成的。

对于人、企业(组织)、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价值判断必须基于社会,而不是生物学的后果。

在自然界,关于生命的自然哲学中,不存在以共同利益为借口、实施本不该存在的道德制裁的情况。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中国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的缘起、演变和现状已有诸多讨论。普遍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行,始于清末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战争和外交中屡战屡败的国人忽然发现这个理论足以解释祖国惨遭列强蹂躏的原因:优胜劣汰,落后的就一定挨打。这一理论的引进源自于严复所译《天演论》。它译自赫胥黎的书,讲述的却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此后,举国上下,都信奉强权和实力就是公理的逻辑,认为只有在国力竞争中居于上游者,才能实现复兴,站在“食物链”的顶层。

《中国与达尔文》

在当时革命者、思想家的论述中这种思潮十分常见,梁启超是其中一例。他的《现今世界大势论》中就认为十八世纪卢梭所论的天赋人权学说必然让位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只有强者才有生存的权利。如文中所述“……谓天下惟有强权,更为平权。权也者由人自求之自得之,非天赋也。”

这些革命者的思想,显然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以“德行”为核心的教导相背离——这与当时知识界接纳新学、反对传统的风潮颇为贴合。在这种崭新的价值观下,德行的微弱作用全面让位于竞争力。对于国人这种认识,也有反思的声音。美国巴克纳尔大学教授、汉学家浦嘉珉(James Pusey,1941-2019)的《中国与达尔文(China and Charles Darwin)》一书中录有如下一段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的言论:“二十世纪以前,欧洲诸国,发明一种生存竞争之新学说……此种学说,在欧洲文明进化指出,固适于用。由今视之,殆是一种野蛮之学问……诚以强权虽合于天演之进化,而公理实难泯于天赋之良知。”然而身为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评价限于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也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否定。这种理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安徽的一个年轻人为自己取名“胡适”,取“适者生存”之意(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近几十年来,丛林社会的思维再度被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物质追求的风气加持,使得功利、或者实用主义的风尚日益浓厚。霍夫史塔特也专门在书中用一章的篇幅讨论了“实用主义”在二十世纪以前的美国的思想界和民间盛行的情况。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判断,抑或是对国际政治事件的评价,国人重“权力”,轻“权利”,信奉“大国博弈”中“零和游戏”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这种观念的体现。有趣的是,不少人对于西方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思想史和社会发展状况知之甚少。在物质层面上,改变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腐朽”的教条认识,却对西方社会依然处在二十世纪以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形态的认识,深信不疑。

道金斯说:人类完全没有必要绝望,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我们虽然生来是自私的, 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把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我们通过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理解基因的内在动机,这样我们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不可能做到的。 比如说同卵双胞胎如果放在不同的家庭抚养,性格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为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同样的基因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塑造出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从自私的基因角度来说,人生没有意义。但是人类的自我意识,让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人生。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你可以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那样,将关注他人,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力量作为人生的意义。你也可以像陶渊明那样享受 生活,或者把抚养孩子当做自己人生的意义。 总之,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人类的进步就在于不仅认识到基因的强大作用,还能通过自我意识改变基因对我们的奴役。

By 逐魂枭邵鹏

美国雏妓暴露出的执法弊病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夏夜,闷热的空气中,数个年轻女孩站在人行道边,冲着路过的汽车挥手。

其中一辆车摇下车窗,于是很快就有一个穿着粉红色紧身连衣裙的年轻女孩走上前,和男性司机开始熟练讨价还价,告诉这个司机,她卖身的价格是80美元。

她看上去很年轻,身材娇小幼嫩,黑棕色的眼睛在超长假睫毛的映衬下显得更无辜了一些,而男人很快就与她“谈妥了交易”。

这是在拉斯维加斯很常见的场景,但事实上,并不合法。

内华达州是美国唯一一个卖淫合法的州,但仅限于有政府颁发执照的妓院。

除此之外,一切卖淫活动都是非法的,包括拉斯维加斯常见的、和这个女孩一样的妓女。

所以,当这辆车径直驶入警察局时,女孩立刻明白——她被逮捕了。

司机撒谎了,他不是嫖客,而是便衣警察。

在拉斯维加斯,卧底警察每天晚上都会巡逻,在赌场、脱衣舞俱乐部和街角,用各种变装来钓鱼执法。

警察冲过来,给她带上了手铐,开始搜身、翻找她镶着廉价水钻的钱包,试图寻找到身份证明。

但这个钱包里只有汽车旅馆的宾馆卡和避孕套,并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东西。

这个女孩告诉警察,她的名字以K开头,而后想了一会儿又为自己辩解道:

“你们不能因为卖淫而逮捕我,我是未成年人。”

而警察只是平静地告诉她:我们可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拉斯维加斯就设立了专门打击贩卖儿童卖淫的部门,宣布将严厉打击“转卖童妓”的罪行。

然而直到现在,儿童卖淫依然困扰着这个地方。

K只有16岁,但逮捕她的警察并不意外——他们甚至逮捕过11岁的童妓。

她们并不是自愿卖身,在她们上面,还有一个皮条客控制着这些孩子。

比如K:在警察查询她房间费用的支付者时,找到了一名有前科的29岁男性,曾经因为持枪抢劫而被逮捕,并在假释后消失。

这个男人对外宣称K是他16岁的妹妹,但实际上在两人独处的时候,K会管他叫“老爹Daddy”。

很多在这里卖身的童妓,故事都和K是类似的。

“一个来自内华达州或者附近州的少女,有着破碎的生活,渴望有人关心她。而后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男人,给予了她一直缺乏的爱和温暖。

他告诉她她很漂亮,他们可以一起发财,他会永远保护她。”

警察说,这也是在他们处理童妓问题时最困难的事情:她们并不像是电影中描述的一样,被暴力威胁、被扣为人质。

她们被胁迫者用畸形的恋情精心洗脑,让受害者认为“当下才是最好的境遇”,是为了两个人的未来共同努力。

像是家暴受害者一样,她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甚至会主动维护那些控制她们的人。

这些童妓,即使每天都有独自上街、接客的时间,却从未想过朝警察求助。

警察说:“我很少碰到这些童妓说自己是‘性贩卖受害者’。她们只会说,这是我自己的错。”

一个13岁的童妓对警察说:“我知道他对我做这样的事情,我应该离开,应该报警,但我爱他,我是自己选择留下的。”

K也是一样。

在警察试图向她证明,他们想要帮助她、想要逮捕她的“老爹”,把她送回到已经分离了一年多的父母身边……

“明天就是你的17岁生日,如果你不现在摆脱这样的生活,你的余生都将是一个妓女、被一次次逮捕。一旦你年满18岁,你再被发现卖淫,即使是被迫的,也会面临6个月的监禁,记录将跟随你一生。”

但K拒绝合作。

K拒绝回答警察的问题,不会看警察,甚至会用尖叫来回应问题。

不少童妓并不愿意配合调查,所以根据美国法律,警察并不能把人贩子皮条客逮捕。

即使受害者是未成年人,也必须证明卖淫过程存在暴力胁迫或者欺诈手段,才能以“人口贩卖”罪名起诉。

当受害者因为卖淫蹲在监狱里,真正的剥削者、皮条客、人贩子“老爹”却逍遥法外,还能大摇大摆地去警察局保释她们。

有的时候,在受害者出狱后,还会因为没有发现她们的顾客实际上是警察,而继续受到严厉惩罚。

但更糟糕的是,即使这些童妓愿意配合,即使她们拿出了证据,即使她们是十足的受害者,她们也仍然会被逮捕

根据华盛顿时报报道,曾经有一名19岁、还戴着牙套的女孩找到警察。

她的皮条客用上膛的枪随时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她泪流满面地向警察提供了逮捕她的“老爹”所需要的所有证据。

然后警察也把这个女孩关进了监狱,并且把犯罪记录永远地留在了她的档案之中。

从2011年到2019年期间,拉斯维加斯警方逮捕了922名被贩卖的童妓。

警察坚持认为,这是为了她们好。

“如果让她们回家,或是带到没有被看管的儿童福利设施,她们只会主动跑回那些剥削者的身边。”

“把她们关进监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远离人贩子皮条客,得到医疗照顾,和心理咨询师交谈,意识到她们真正在被利用、被虐待。”

但对于这些女孩来说,如果她们是在成年之后才被‘解救’,这份记录甚至有可能会永远跟随着她。

在她之后寻找其他工作、去租房、去面试的时候,都会被一次次提起,永远地打上“罪犯”的标签。

对于这些受害者来说这是一种终身的二次伤害。

移民问题使雏妓的命运更加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普通人的眼中,她们只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由于刚移民不久英语还不甚流利。然而,她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堕入一个本不该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阴暗世界。脸上还透着稚嫩的她们,遭遇怀孕、性暴力,甚至被残忍杀害,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悲惨生活。这里是3位美国雏妓的故事,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她们,如何让那些像她们一样误入歧途的女孩子们不再回到街头,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强烈关注的问题。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最近,美国加州的一个17岁女孩埃米莉被杀害了,她离开的这个她曾经令她欢喜也令她惊恐的世界。据当地新闻报导说,她是被开枪打死,至今也没有找到凶手。因为她的特殊雏妓经历和案件的离奇,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极大震动。一位常年关注雏妓问题的社会工作者也由此披露了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今年17岁埃米莉在加州长大,父母是非法偷渡到美国的,最终成为公民。母亲做家政工作,父亲在一家工厂整理门锁,生活非常拮据。埃米莉最后的出现,是在当地一家汽车旅馆的停车场,穿著小背心,短裤,高跟鞋。她的背包里,有一张假的驾驶执照、8个避孕套还有一瓶伏特加。

  
埃米莉因为涉嫌卖淫而被拘留了。她很害怕,她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姓名。她不是害怕法庭的审决,而是恐惧她的皮条客将要对她的惩罚。最终,由于她的未成年,法院将她送回加州父母的家。两周后,埃米莉就被杀害了。人们一直在议论“把埃米莉送回家,难道是一个错误吗?她的死,与皮条客有关吗?”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玛丽亚今年16岁在青少年拘留中心的访问室,玛丽亚讲诉了自己的故事。从小,她生于一个虐待家庭,也许由于父母忙工作的原因,她经常被忽略。12岁时,她曾经被家人的朋友强奸,她向妈妈哭诉事情的整个过程,“当时,我妈妈说我在撒谎”,她默默地说“现在都无所谓了。”后来,玛丽亚认识了一个皮条客,同时她也就开始步入堕落的人生。皮条客给了她大麻和几百美元的钞票,同时也带来毒品药物和召妓的男人。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玛丽亚在青少年拘留中心呆了一个星期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了。现在,她的个人网上资料中有展示身体的大量照片,还有她虚假年龄:24岁。以此判断,她依旧继续靠卖淫来维持她的生活。玛丽亚遇到了另外一个皮条客,她视他为男朋友,却时常遭到男友的拳殴和性暴力。玛丽亚厌倦了与皮条客男友的生活,她想过自杀。她说“我相信他爱我,然而他这样对待我,我想这是该终止的时候了,我要回到我的天堂。”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据一位关注雏妓问题的社会工作者披露,一些人操纵和诱惑未成年的少女,以甜言蜜语掳走女孩,给她们毒品药物,给她们渴望的金钱和物质。当这些女孩被诱惑去卖淫时,经常被恐吓、鞭打,甚至生命要挟。两年来,在拉斯维加斯有224名女孩和两名男孩被少年法院控以卖淫有关的罪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成年男女,是来自加州,五分之一是未满16岁。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安妮今年13岁,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不善监督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安妮经常逃学,后来接触了毒品和皮条客。13岁的安妮进入拘留中心的时候,被发现怀孕了。调查人员希望她能作证,指控一个皮条客可能是腹中胎儿的父亲。但是,她并不理解。安妮和其他被拘留的女孩说,如果出庭作证,意味著她在背叛。她说:“我不会说的。”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审判室内,安妮站在证人席上,检控官查问她和男子发生性关系时,她几乎以耳语回复。“最初,我坐著,然后我就开始躺著,他想和我发生性关系。”她一手遮挡自己的脸说,“这是一种浪漫的奉献行为,酒店的门侍为他进行监视,所以他劝我不要逃跑。”很快,安妮就被放置在一个怀孕少女的设施中心,有卧室,卫生间和婴儿床。但是,数个星期后,她跑回到母亲的家。她说,她要租一间公寓,她的理想是做一名舞蹈演员。但这真的能实现吗?

警察对她们的悲惨遭遇毫无共情

警察对我的态度就像是……“你们这些年轻女孩们是自愿来到拉斯维加斯卖身,你们是贪图享乐才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可我不是——我是受害者。”

一个16岁就被贩卖的女孩说。

“即使我告诉警察,我身后有皮条客,我很害怕,我想回家……

警察也不会问我:‘你想出去吗?你想要我现在去逮捕这个人吗?我们会把你安置在安全的庇护所,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会带你离开’

他们只会逮捕我,把我关进监狱。”

一个15岁起就被贩卖的女孩说。

“警察告诉我,他们监视了我们三个月。

……我知道的时候就在想,三个月前,你们为什么不来帮我呢?”

一个13岁时起就被贩卖的女孩说。

由于这些未成年少女势单力薄,在不公正的法律面前毫无反抗能力,所以哪怕被虐待地遍体鳞伤也会被当成“违法者”通通逮捕,而罪魁祸首的皮条客却总是因为证据不足逍遥法外,只要有律师,付得起保释费就可以让更多的未成年少女受害。如果法律本身就是恶法,保护的是懂法的坏人,那么守法又有何用?

By baojie

731部队去了哪里

自新冠爆发以来,对于历史上细菌战的关注也持续上升。三份关于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报告引发极大关注。他们分别为《炭疽菌实验报告》《鼻疽菌实验报告》《鼠疫菌实验报告》的人体实验报告。△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炭疽菌实验报告》封面图△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炭疽菌实验报告》封面图,封面印着“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基地生物战实验室”的字样

  “我用手术刀把他从胸部到腹部切开,他尖叫得很厉害,他的脸因为痛苦而扭曲了。他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叫声,后来他停了下来。”(原731部队军医)

  “我们将致病菌注射到西瓜和麦片里,然后带回研究室。在确认细菌完全增殖之后,让中国人吃下这些东西。”(原731部队卫生兵古都证人)

  “一对母女被留在毒气室里,医生们透过厚厚的玻璃,为她们的抽搐计时,看着母亲匍匐在孩子身上,试图从毒气中存活。”(原731部队军医)

  “一九四五年一月,由我亲身参加传染坏疽病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查明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天气下可否用坏疽病进行传染。”(原731部队军医西俊英)

  “我亲眼看到3个人的手指已经全部黑掉了,剩下2人的手指只剩下骨头了。”(原731部队宪兵班仓员证人)

  二战结束的第4年(1949年),苏联在伯力设立了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公开审判了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731细菌部队部长川岛清等12名罪大恶极的战犯。审判庭上,这些731部队成员,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秘密中的秘密

  2017年至2018年,日本NHK电视台陆续播出《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实验》《731部队——人体实验是这样展开的》两部纪录片,揭露了日本731部队在中国进行秘密人体实验、研发细菌武器的丑行,并首次公布了731部队成员长达20个小时的认罪录音。

  NHK披露的录音说:“731部队秘密中的秘密是,我们进行了细菌战攻击的研究,然后进行了人体实验。”川岛清的证言称,二战期间,他们在中国对中国军队使用了细菌武器。为了将感染范围扩散至普通老百姓,731部队还将鼠疫菌、霍乱菌和伤寒杆菌投放在村里的水井、水库。

  NHK还从收集的数百份资料中发现,从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地招募的高校医学家主导了人体实验的进展。他们在731部队以“技术援助”为名,进行各类人体实验。

  《纽约时报》在1995年的报道中称,一位匿名的原731部队军医在采访时承认,他们确实将一名中国人分尸,也曾在河流和水井中投毒。

  给麦克阿瑟的备忘录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滔天罪行在二战结束后被“封存”,主导这些研究的罪魁祸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平静地“享受生活”,直到1959年去世。有些731部队成员甚至摇身一变,成为日本医学界、教育界的骨干。

  美媒指出,部分原因是战后美日达成的一项秘密交易。美国陆军为换取731部队的研究数据,给予石井四郎等人战争罪起诉豁免权,美国帮助他们掩盖了事实,还给这些战争头目发放津贴。

  1988年,《洛杉矶时报》在报道中指出,二战结束后,美国急于增强自己的生物武器研制能力,当局曾在1947年的一份备忘录中否认了各界对“美国掩盖日本731部队罪行”的指控,宣称其为“道听途说和谣言”“没有充足证据”“据称的受害者身份不明”。

  1947年7月1日,美国国家战争海军协调委员会(二战后成立的高级政府官僚机构)在给麦克阿瑟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日本的人体实验信息是唯一已知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来自科学控制的实验,显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直接影响。过去,我们依靠动物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但这种评估是不准确的,远不如从人体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完整。”

  备忘录还声称,“任何一场对战争罪行的审判都会将这些数据展现在世人眼前,这可能会破坏美国国防和安全利益,我们觉得必须避免审判出现。日本的生物武器数据对美国国家安全非常重要,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对石井四郎等人进行战争罪起诉所带来的价值。”

  《洛杉矶时报》援引时任美国德特里克堡陆军发言人诺曼·科弗特的话称,“事实是,我们做出了不起诉的联合决定。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想完好地保留这些实验信息,不让它们落入苏联之手。”

  在接过731部队的罪恶黑料后,美国开始了大量的生物武器研究。

  731与德特里克堡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德特里克堡与731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拿到731部队的实验数据,美国共花费了25万日元;731部队的头目石井四郎后来还当过德特里克堡的生物武器顾问。

  1956年,德特里克堡被美国联邦政府指定为进行生物研究的永久性研发基地,目的是使美国的生物战水平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军在德特里克堡开展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实验。

  美国记者约翰·鲍威尔在《日本细菌战:美国掩盖战争罪》一文中写道,“显然,德特里克堡的研究者从日本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美国后来研发的生物武器与日本已开发的武器极为相似,例如用羽毛感染孢子病毒就是石井的想法之一。后来,羽毛炸弹成为美国生物武器库中的基本配置。”

  鲍威尔称,多年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直将进攻性生物制剂保存在德特里克堡的生物实验室里,以备不时之需。围绕德特里克堡,马里兰州还有诸多生物研究实验室,为CIA非法储备生物制剂,比如位于巴尔的摩市的亨廷顿研究中心(The Huntingdon Research Center)。

  美媒的相关报道印证了鲍威尔的说法。

  《纽约时报》1975年披露称,美国国防部一位名叫查尔斯·森尼的工程师表示,自己曾参加过德特里克堡陆军实验室对纽约进行的“脆弱性研究”,该研究旨在测试生物战的危险性。他们还在华盛顿一幢大楼的供水系统中秘密放置了一种有色染料,目的是测试在供水系统加入生物制剂后,大楼里的人们能多快被杀死或丧失行为能力。

  此外,《华盛顿邮报》1977年报道称,CIA在其它国家进行了生物武器实验,比如将猪瘟引入古巴。此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销毁所有的生物毒素供应,但据相关证词,贝类毒素和眼镜蛇毒液等仍然存在,有些生物制剂甚至还储存在德特里克堡。

  美国国家档案馆数据库的资料显示,从1946年到1949年,近60份731部队相关采访和研究都是在德特里克堡进行的。

  2019年7月到8月,德特里克堡内部报告了两次泄漏事故,美国疾控中心(CDC)在现场检查和评估之后,停止了该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但关停不久,德特里克堡便“复活开工”。

美国的“秘密武器”并不只是核武器

在讲述二战的各种历史资料里,日本对中国和苏联使用生物武器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页。多年以来,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成功地封禁了对这段历史的讨论。日本政府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发动的细菌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犯罪行为,可能导致大范围疫病的流行,危及无数人的生命安全。美国政府为何也要参与进来,非法地掩盖日本战争罪行的证据呢?如今公开资料显示,华盛顿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们想确保美国能够独自占有某种“极具价值”的军事资料。

美国从未如此不加掩饰地执行双重标准。作为敌人手中一种具有潜在威力的武器,生物武器在进入美国的武器库之后能够成为一种可被接受的、有价值的军事工具。我们的一些军方领导人在对生物武器进行描述时甚至变得情绪激昂起来。在他们的价值观里,生物武器是符合“人道主义”的,因为这种武器提供了取得胜利的捷径,它可以拯救生命,尤其是可以拯救美国人的生命。此外,与那些传统武器相比,生物武器成本低廉,而且还不会对物质财产造成破坏

如今我们回首往事,就不难明白为何这段历史多年以来一直被尘封了。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关于这段历史,偶尔会有一些零散的碎片浮出水面,不过每一次都会遭到美国官方的否认,而且通常都伴随着看起来颇为权威的驳斥。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曾指责美国使用了日本早期生物武器的升级版本。美国不仅否认了中国人的指控,而且还声称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日本曾使用过生物武器。1952年11月的美国《空军》(Air Force)杂志上刊登了约翰·J·德里斯科尔(John J. Driscoll)上校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体现了当时很典型的美国立场:事情最初源于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军事法庭1949年12月对12名前日本军人的指控,那些日本人受到指控是因为他们曾在二战期间“制备和使用过生物武器”。其实,早在1946年8月,日本生物武器实验项目就已经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排除在审理工作之外”,而苏联人当时也是那个法庭的成员。可是即便如此,在北朝鲜对南朝鲜进行6个月的入侵之后,这些又被旧事重提了。

石井四郎/资料图

事情的真相与上述文字所讲的情况完全不同。事实上,日本生物武器实验项目并没有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排除在审理工作之外”,它只是被“压了下来”。在30年代末,日本的生物武器已经在实验室里发展到了相当先进的程度,那些武器在日本对中国军队和平民的攻击中获得了非常成功的应用。不过,对俄国人进行攻击时取得怎样的效果,目前尚缺乏资料证实。到了1945年,日本已经拥有了一个十分庞大的生物武器库,日本所拥有的细菌、细菌载体和投射载具的数量达到了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匹敌的程度。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生物武器方面获得毫无争议的领先地位,主要是因为日本科学家在动物和人体上进行了致命的病菌实验。充当人体实验对象的大多是中国人,也有部分俄国人,如一个日本参与者所说,另外还有一些“混血人种”。据估计,至少有3000人在实验中死亡,其中一些是被病菌感染而死,另一些在身体条件恶化后由于不适宜继续参与实验而被杀害。此类传闻多年来从未消失,不过均遭到了日本与美国的否认。

此外,直到最近才获得披露的一些信息显示,在那些人体实验对象中,还有数量不明的被俘美国士兵,他们是在战争爆发初期被日本俘虏的,一直被关在中国东北地区距离日本细菌武器实验室不远的战俘营里。不久前,我们刚刚获得证据:其实美国政府早就知道日本人所犯下的那些战争罪行,美国之所以掩盖证据,其目的在于确保美国能够独占日本的生物武器技术。那些美军士兵在日本实验室里受尽折磨最后死亡,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美国政府并没有为他们伸张正义。

在根据《信息自由法》(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被解密的包含“顶级机密”的政府文件中,我发现了许多细节,我对当时大量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道德水平产生了质疑。甚至美国的一些医疗专家也参与了证据的掩盖工作,这种对不人道罪行进行掩盖的行为是对他们从医誓言的极大讽刺。

这一切要从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说起。当时,一名叫石井四郎(Ishii Shiro)的日本军医向上级长官提议,日本可以通过成本低廉的生物武器对敌军造成大量伤亡。这位石井四郎后来官至陆军中将,正是这个人,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可独立运转的、先进复杂的大型细菌和昆虫培养设施,建立起了可供进行人体实验的监狱、实验室和制造细菌炸弹的生物武器库,此外他们还有自己的机场、特种飞机和一个可供处理人体实验对象尸体的焚尸房。

石井四郎中将主导的细菌战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注意,有可能因为那些生物武器攻击行动本身未获得预期效果,也有可能因为中国或苏联受害者把疫病的爆发归于自然原因。不过,还是有一些此类攻击行为被中国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资料显示,受到日本生物武器攻击的中国城市有11个,在1940-1944年期间受到日本人为传播疫病而死亡的中国受害者有700人。苏联方面并未提供任何细节,他们只是说自己是日本生物武器攻击的受害者。

当时有两起事件被报道了出来。中国国民党当局声称,1940年10月27日,日本人向华东地区上海附近的宁波市投掷了生物武器。虽然这起事件并未经科学手段证实,但人们当时观察到的情况是高度可疑的。有人看到盘旋在宁波上空的日本飞机上掉落了一个物体。随后不久,大量跳蚤出现在该地区,有99人感染了病菌,除了一人其他全部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宁波的老鼠并未感染疫病。在当地,人类瘟疫爆发往往是由鼠疫流行所导致的。

1941年11月4日清晨,人们发现一架日本飞机在中国湖南省常德市上空盘旋。那架飞机并未投掷炸弹,而是向下抛洒了小麦和水稻颗粒以及纸张和棉絮,那些东西大多散落在常德市东门区的两条街道上。在接下来的三周里,住在两条街上的6人相继死亡,死者的症状非常像感染了瘟疫。在第六个人死亡后不久,曾受到国联邀请赴印度担任瘟疫专家的陈文贵医生领导一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到达了常德。经过尸检后,他发现那些感染人体的病菌是经过人工培养和动物实验后才能产生的。这一次,人们还是没有发现鼠疫的流行。

1945年8月8日午夜,苏军坦克正在跨越中苏边境时,距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就在那一段宽限期里,日军毁掉了他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发生产设施,杀害了剩余的还未使用过的人体实验对象(据说仅处理尸体就花费了30个小时),并把大部分工作人员和宝贵的实验设备运往了南朝鲜。据报告,其中一些设备最终被偷偷运回了日本。

1949年12月,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军事法庭上,日军大量恶行被揭发出来,法庭收到的证据显示,中国国民党当局对日本提出的细菌战指控是成立的。军令和铁路运输单据都证实日军曾运输过生物武器物资;此外,其他大量能够证明日军罪行的日本文件也出现在了法庭上。

石井四郎所领导的负责生物武器生产的主要工厂名为“731部队”,关于这家工厂,一些资料是这样描述的:据专家计算……该工厂在一个为期数天的生产周期内可以培养3万万亿个病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从培养基表面刮下来的那层粘稠的、奶油一样的病菌的数量是用公斤来计算的。

据计算,仅仅这个工厂每月的病菌产量就有8吨之多。

此外,石井四郎所领导的机构还从事其他一些与生物武器无关的医疗项目,其中一个被委婉地称为“净水部队”(他的确是研发过有效的净水设备的)。在被日军入侵的亚洲国家,日军强征当地女性“款待”日本军人。在“慰安所”门外往往会排起长队,这就导致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军事医疗人员让那些被关在“慰安所”附属监狱里的女性“感染上梅毒,以便研究预防梅毒的有效办法”。

近期出版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等3部5册档案文献集。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封面图

在哈巴罗夫斯克军事法庭上,另一项被揭发的日军罪行是“冷冻实验”:那些中国人被带到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的户外,他们手臂裸露在外,然后用鼓风机吹向他们的手臂,直到他们的手臂被完全冻住。冻住的标准是,用铁棒敲击手臂发出的声音与铁棒敲击木板发出的声音相似即可。

然后那些中国人便会被带回室内,各种各样的解冻实验便开始了。据“731部队”监狱人员的描述,那些中国男人和女人,也就是冷冻实验的受害者,他们的骨头会从腐烂的皮肤里穿出来。一些纪录片对此类实验的描述更加触目惊心。

行文至此,能够证明日军上述罪行的证据大多来自中国国民党当局、北京和莫斯科,其中一些日本战俘可能是在压力之下开口的。不过,一些后来逃回日本的细菌战参与者还是打破了保守秘密的承诺。在数百本由日本退伍老兵撰写的回忆录中,仅有几本出自前“731部队”成员之手。秋山浩(Hiroshi Akiyama)在两篇杂志文章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曾做过陆军上尉的木村文平(Bumpei Kimura)也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前少校榊亮平(Ryohei Sakaki)在回忆录中描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空投老鼠和田鼠(一种与老鼠相似的啮齿类动物)将病菌扩散的,此外他还介绍了石井四郎研发的能够快速繁殖跳蚤的“育婴房”,在那里可以快速生产出数百万只跳蚤。

不过,关于石井四郎的部队所扮演的角色最具戏剧性的证言还是来自吉永晴子(Yoshinaga Haruko)拍摄的曾在东京广播公司播出过的一部一小时长的纪录片。1976年11月19日,《华盛顿邮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在这部影响力并不大的关于日本细菌部队的纪录片中,吉永晴子导演揭开了日本在战时和战后严格保守了多年的秘密。她走遍日本各地,面见了20名曾在“731部队”服役过的老兵……其中有4名老兵同意接受她的采访。吉永晴子发现,那些老兵的证言与苏联军事法庭上对日军提出的战争罪行控告是完全吻合的。

吉永晴子采访过的一些老兵表示,他们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报告给了驻在日本的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一名叫江口的老兵说自己是“第二个被叫去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报告情况的人”,他们为他的证言“做了记录”;高桥曾是一名军医和陆军少校,他说:“我1947年去过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两次,调查员让我写一份报告,他们说只要我写下来,他们就会保护我免遭苏联人的报复”;曾当过飞行工程师的熊本说,战争结束后,石井四郎去了美国,他是“带着他的研究数据去的,他为我们大家求了情,希望能得到美国的赦免”。

《华盛顿邮报》曾尝试就上述日本老兵的证言进行求证,该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国防部和司法部的媒体事务官员们说,他们不掌握相关信息,不过他们会进行调查”。两年后,我给这两个部门写了信,询问他们的调查是否已经结束。司法部回复说,这件事不属于他们的职权范围,因此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国防部最初回复说他们找不到《华盛顿邮报》曾有这样一篇报道。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他们让我去国防部下属的影音资料馆查询那部纪录片的情况,而影音资料馆的人对我说他们的馆藏里没有这样一部纪录片。

根据《信息自由法》查询重要资料需要人们具备很大的耐心,而且经常需要运气的配合才能有所收获。我曾就吉永晴子拍摄的日本细菌战纪录片向国防部进行过多次查询,结果一无所获。不过,最后有一位颇有责任感的陆军中尉对我说,他自己也找不到关于那部纪录片的任何资料,不过他发现一份档案与日本细菌战有关。那份档案里有东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大部分电报往来记录,其中还有一些与日本细菌战有关的报告(本文稍后会加以引用)。

在这些查询工作中,我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收获,那就是我发现很多尚未正式解密的文件曾在50年代美国法律乱局中在由诸多美国政府机构代表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及过,因此那些文件本身或对文件所包含内容的描述可根据《隐私法》(Privacy Act)通过对那些私人档案的调取来获得。

一旦石井四郎把中国人用作生物武器实验对象的情况获得证实,那么我们便可以确信,他同样也用过美国战俘,也许还用过英国战俘,他甚至还可能用日本犯人也做过实验。也许由于不同种族对某一特定病菌的接触史不同,在某种情况下,不同种族对同一种病原体所产生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直到最近,我才在1949年苏联军事法庭的审判记录中发现了两条线索,其中一条指出:“早在1943年,作为‘731部队’研究人员的皆田就被派往战俘营,以测定美国士兵血液的一些数据以及那些美国士兵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由于某些无法说明的原因,那些苏联检察官忽略了这条以及其他几条非常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线索。不过,美国检察官在参加东京审判时的表现也是如此,他们也曾频繁遗漏某些有价值的东西。美国检察官们不但看起来不愿意追查有关美国战俘的报告,而且他们很明显地对与日本细菌战有关的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

当中国的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回到首都南京时,他们发现南京还有另一支被称为“多摩部队”(TAMA Detachment)的生物武器研究机构。这支“多摩部队”成立于1939年,最初是作为“731部队”的分支机构而存在,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有12个部门、1500名工作人员的独立的生物武器研究机构。与“731部队”一样,“多摩部队”也使用在押犯人进行人体实验。南京派出的中国检察官向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交了关于“多摩部队”的报告,中国检察官要求必须将“多摩部队”纳入对日本战争罪行的起诉范围。由于中国人的一再坚持,法庭最终答应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在1946年8月29日的庭审记录中,我发现法官和美国诉讼律师戴维·萨顿(David N. Sutton)之间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戴维·萨顿:敌人的“多摩部队”使用平民进行医学实验,他们用平民来测试人体对有毒血清的反应。这支“多摩部队”是日军最神秘的机构之一,被他们屠杀的人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无法确定。

庭长:关于用平民来测试人体对有毒血清的反应这件事,你能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吗?这是一个新情况,我们从未听说过。你就只提供这一点情况吗?没有其他信息了吗?

戴维·萨顿:目前我们还无法提供更多证据。

日方的一位辩护律师提出反对,他说“戴维·萨顿并没有为自己的指控拿出足够证据,那也许只是一个从事疫苗接种的机构,是为中国平民提供服务的机构”。法庭采信了辩护律师的说法,判定南京方面提出的日本进行细菌战的证据不能被法庭接受,随后法官说中国国民党当局没有对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

这种情况显然是不正常的,如此牵动人们神经的事情法庭竟然没有追究下去,法庭竟然没有亲自安排人员进行调查。而且当时法官本人也是非常吃惊的,他说过“这是一个新情况”这样的话,他还问戴维·萨顿“你就只提供这一点情况吗?没有其他信息了吗?”当时的戴维·萨顿完全可以点燃导火索把事情引爆,虽然法官催促他多说一些,可他很显然不能(或者说不愿意)那样做。

如果说美国政府下辖的某些机构不能或不愿对日本细菌战的情况进行调查的话,其他一些机构却一直在对日军的生物武器项目进行暗中调查,而且这种调查在二战结束之前就已经在进行了。目前已经解密的档案是1944年1月28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写给联合情报参谋部(Joint Intelligence Staff )的一份备忘录:“据1943年12月21日一个可靠的情报来源报告,日军在日本京都有一个细菌战实验室……”,这份备忘录还提到中国此前在这方面发表过的一些报告,而且提到一份未经证实的文件也曾指出“1941年初,日本北海道西南部港口城市小樽附近的捕鱼活动曾一度暂停,因为在小樽大学实验室被洪水冲毁后,一些人工培养的鼠疫病菌已经随着洪水流入大海”。

在最近解密的美国情报部门档案中,我发现了一份在华美军G-2部门撰写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一名日本战俘交待的情况:1942年浙江战役期间,日军占领了一片曾遭到生物武器攻击的地区,日军的伤亡人数在很短的一个时间段内急剧增加,疾病以霍乱、痢疾和鼠疫为主。被感染的士兵大量涌入医院……那些被霍乱感染的日本士兵往往由于接受治疗太晚,大多死掉了。这名日本战俘看到,南京水供应与净化部门(也就是“多摩部队”总部——原注)的数据显示,死亡数字在1700人以上……日本战俘认为,实际的死亡数字可能会更高,因为“压低那些令人不快的数字是日军很通常的做法”。

这份在华美军G-2部门的报告在结尾处对那名日本战俘做了一些描述,说他曾在南京和九江日本细菌部队服役,是个“非常聪明、诚实的人……他提供的信息是可靠的”。

美国陆军防化兵部队的威廉·克雷西(William Creasy)少校在二战结束10年之后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陆军早就注意到日本的细菌战动向了。克雷西少校认为,日军对美国使用的纸气球炸弹(二战中日军在日本本土释放携带炸弹的气球,利用高空气流飘到美国本土后落地爆炸)很可能就是一种生物武器。“据美军掌握的情况,日本早在1932年就开始对生物武器表现出兴趣了。1937年,他们已经建立起了生物武器研究和实验机构”,他写道。

我在杜鲁门图书馆查阅到的档案显示,战争刚刚结束,美国政府就开始对日本发动细菌战的情况展开了调查。在日本投降后不久,杜鲁门总统就派遣了一个科学调查组前往日本,担任组长的是卡尔·康普顿(Karl Compton)博士,他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担任校长。1945年10月3日,日本投降后还不到两个月,康普顿博士回到华盛顿,当面向杜鲁门总统报告了调查的初步结果。第二天,康普顿博士向杜鲁门总统提交了一篇长达6页的调查报告。整篇报告信息量很大,其中对日本生物武器情况的分析很吸引人:如果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日本在细菌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对我们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技术进步有所助益的话……我们的医学专家和细菌学专家们通过与军方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正在持续不断地在这方面加紧研究工作。看起来,日本对细菌战已经做了很积极的准备。截至目前,他们一直否认自己有任何发动细菌战或为发动细菌战进行准备的意图,不过我们对他们的否认态度是存疑的,我们正在这个问题上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工作。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调查工作进展缓慢,持续了数月之久。他们最终确定了日本细菌部队中一些高级军官的名字。石井四郎一直声称,他们所有的工作都是防御性的,他从事的是水源净化工作,因为中国人,尤其中共方面的人,一直在污染日军的饮用水水源,而且他也相信苏联人打算对日本发动细菌战。

在面对美国调查人员时,石井四郎最初给人留下了一种很狡猾的印象。他利用了美国调查人员对共产党的恐惧心理,他把一切都归咎于中国和俄国的共产党人,说他们十分残忍、对人命毫不在意,这些描述其实正适合他自己。在他的细菌战行为无法掩饰时,他又开始为自己寻找借口,希望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合理化。石井四郎坚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共产党的反击,“他们”那样做,所以日本不得不做些事情防止自己在战场上处于弱势。

在最初的几次谈话里,日本人一直想掩盖真相。北野政次(Masaji Kitano)是石井四郎离开“731部队”期间该细菌部队的代理领导者,他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另一个从事细菌战的“100部队”的领导者若松雄二郎(Wakamatsu Yujiro)也是如此,“100部队”主要从事动物疾病的研究(其实他们也用人体进行实验,以便研究家畜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这些接受询问的日本军官都说,所有记录都已被销毁,所有人员也都已被遣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不是苏联和中国国民党当局,美国的调查工作也许真地会无果而终。苏联和中国国民党当局都拿出了足以给日本人定罪的证据。苏联发表了对两名被俘的日本细菌部队人员川岛和唐泽的审讯记录。这份记录描述了日本细菌战研究机构是如何运转的,他们是如何培养病菌宿主的,两名日本俘虏承认自己做过人体实验,他们还描述了石井四郎是如何通过制造特殊炸弹解决生物武器载具的问题的。关于这些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目前仍无法确定。美国方面的档案显示,上述信息先是被送往驻日本的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不久后其下辖的国际起诉科(International Prosecution Section)才获悉。不过,苏联人对事实给出了另一个版本。根据苏联方面的说法,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拒绝接受中国在“多摩部队”问题上提供的证据之后,苏联诉讼团队把川岛和唐泽提供的书面证据交给了美国首席检察官约瑟夫·凯南(Joseph B. Keenan)。

如果苏联方面的说法是符合事实的,那么很难理解为何约瑟夫·凯南和他的诉讼团队没有立即就日本的生物武器问题展开全面调查。无论哪种情况是真的,很显然上述信息很快就通过高级别情报管道送达了美国高层,而且美国很快就决定对所有与日本细菌战有关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

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的鼻疽菌实验报告、炭疽菌实验报告、鼠疫菌实验报告的封面。

在掌握了苏联提供的对川岛和唐泽的审讯记录之后,麦克阿瑟手下的调查人员重新对石井四郎以及其他几个有名的细菌战参与者进行了询问,他们的否认态度很快就瓦解了。于是,在东京和华盛顿之间开始出现多封紧急密电。1947年2月10日,美军远东司令部总司令(CINCFE)对美国陆军部(War Department)说,苏联人正在为获得审问石井四郎等人的许可施加压力。这位总司令说,他不认为苏联人能问出什么新东西,不过他觉得如果对苏联人的审问过程加以分析,也许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线索。

华盛顿回复说,苏联提出提审石井四郎的要求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日本是对中国使用的生物武器,而不是对苏联,整件事情跟苏联毫无关系。不过,如果能够采取某些预防措施的话,美国也许可以借给予苏联提审许可展现出一种“善意姿态”。需要做的是:首先,让最有能力的美国审讯专家对日本人进行重新审问,如果这一过程中美国能发现任何新的或重要的信息,那么就应要求日本人绝不能将这一信息透露给苏联;最后,一定要告诉日本人,绝不能向苏联人提起自己曾被美国调查人员审问一事。

三个月之后(也就是在美国生物武器专家从华盛顿前往日本对重新审问进行指导之后),美国的调查工作出现了重大突破。1947年5月6日,从东京发往华盛顿的一封电报写道:东京这边日本人的表态内容能够证实苏联监狱里日本人的话是真实的……三个日本人都知道人体实验的事,他们对实验进行了描述,石井四郎也默认了这一事实;日本人曾在中国进行过实地试验……报告显示试验项目的规模……1945年8月,他们的“731部队”销毁了400公斤(880磅)干燥处理过的炭疽病菌……石井四郎很不情愿地承认,他上面还有更高级别的领导(也许是将军级别的人),石井四郎主持生物武器研究,那个领导是知晓的,而且是那个领导授权石井四郎这样做的。石井四郎说,如果美国方面能提供书面保证,让自己、自己的领导和下属免遭“战争罪”起诉,那么他愿意对整个项目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石井四郎说,关于如何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使用生物武器进行防御和进攻,他掌握大量重要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在远东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实地使用最先进的生物武器之后获得的。

美国国会图书馆科学技术部档案室保存的人体实验报告书复印件。来源:新华社

美国国会图书馆科学技术部档案室保存的《炭疽菌实验报告》封面及部分内容。

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一种三方博弈的紧张局面。苏联方面要求,要么在战争罪法庭上把细菌战正式确立为一个问题,让石井四郎等人坐到被告席上去;要么把那些日本人送往苏联受审。麦克阿瑟手下的工作人员一方面与苏联代表周旋、拖延时间,另一方面要求石井四郎把一切都说出来。而石井四郎要求为自己在中国的战争罪行先获得豁免,他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非核心的东西,他很聪明地暗示,自己知道该如何在寒冷气候中使用生物武器(也许是在西伯利亚地区?)从那时开始,没有人再提起过中国国民党当局,中国人要求对石井四郎进行严惩的诉求也无人再关心。如果美国认为整件事与苏联无关,那么显然它认为整件事也与中国无关,而是只与美国有关。

美国对麦克阿瑟上面那封报告重要进展的电报进行了回复,这封回电采用了最高保密级别。华盛顿在密电中问石井四郎或其他日本细菌战相关人员是否已经被确定为战犯或已经被纳入即将被确定为战犯的范围。在东京方面,驻日盟军总司令法律事务部的阿尔瓦·卡朋特(Alva C. Carpenter)上校对华盛顿进行了回复,他在回复前与负责战犯起诉工作的国际起诉科(International Prosecution Section)进行了“协调”。鉴于东京的麦克阿瑟和华盛顿都对日本的细菌战行为有了掌握,卡朋特上校于1947年6月7日向华盛顿发出的电报如下:

“法律事务部关于石井四郎等人的报告和文件都是以匿名信为基础写成的,据说里面包含许多流言和口头证言。截至目前,法律事务部通过对大量与日本在华细菌战有关人员的审问,并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支持对他们提起战争罪指控。那些所谓的受害者的身份是无法确定的。服刑者、农民、女性和儿童都被日本人用来进行生物武器实验的说法是无法证实的。日本共产党声称,“石井细菌战部队”在奉天(即中国沈阳)用被俘美军人员做人体实验,而且还说与此同时日本人在东京和京都也在从事此类研究。石井四郎的部下无一人受到指控或被认为是犯下战争罪的嫌疑人,也不存在足够的证据支持这样的指控。”

三周以后的6月27日,卡朋特上校再次向华盛顿发去电报,他在电报中说已有“强有力的详细证据”证明日本使用过生物武器。然后,他又写道:“从国际起诉科的上述观点的确可以得出日军在石井四郎的领导下违反陆战规则的结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起诉科建议对他们提起诉讼”。卡朋特上校解释说还需要更多证据,通过彻底调查让事情水落石出。他用律师的口吻最后写道,提起诉讼是困难的,这是国际法庭在提供证据方面的规则所导致的一个难题。

华盛顿很显然从卡朋特上校那里听到了自己想听的东西。“匿名信”、“据说”、“流言”、“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无法证实”、“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起诉科建议对他们提起诉讼”……所有这些用词后来都出现在了给予石井四郎豁免待遇的正式文件中。

限于篇幅,我无法在本文展示更多文件和电报的内容,读者可能会在那些文件和电报中发现更多的细节。有证据显示,日本生物武器项目比当时美国调查人员想象的要庞大得多。美国太平洋战区医疗情报官员发现,日军在频繁使用一种非常先进的“净水设施”,其中包括很小的便携式实验装置。当时美军医生们不理解隔离服等日本装备的用途。40年代中国华中战场上爆发的不同寻常的疫病如今看起来已经不像当时那么难以理解了。

1947年7月1日,爱德华·怀特尔(Edward Wetter)和H.I.斯塔布菲尔德(H.I. Stubblefield)在为少数军方和国务院高级官员撰写的一篇备忘录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坦诚态度。

他们报告说,石井四郎等人非常配合,他们正在撰写大量报告,而且他们已经同意提供“8000多张经过生物武器实验后人类和动物尸体组织的照片”。他们指出,人体实验的效果要比动物实验好得多。他们指出,据判断苏联仅仅掌握“一小部分技术方面的信息”,由于“那些日本人受到战争罪行指控会导致数据被所有国家获取,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必须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还强调,日本人所掌握的实验数据“对美国自己的生物武器研究项目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日本实验数据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价值极大,其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战争罪行诉讼本身”。

1947年7月15日,“国家战争海军协调委员会”(SWNCC)的塞西尔·胡伯特(Cecil F. Hubbert)对爱德华·怀特尔和H.I.斯塔布菲尔德的备忘录进行了回复,他同意二人的观点,但也提出警告,那样做未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因为“在德国的‘国际军事法庭’已经把石井四郎等人所做的那种人体实验判定为战争罪”。他接着指出,美国“目前正在德国纽伦堡对一些德国一流科学家和医生提起诉讼,因为他们曾在人体上进行实验,对实验对象造成了很多痛苦,并导致了实验对象的死亡”。胡伯特还警告称,如果苏联方面要求对日本战犯进行交叉审查的话,整件事可能会被暴露,届时局面将无法收拾:要知道,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即苏联人在奉天地区进行独立调查可能会发现美国战俘曾被用来充当以生物武器研究为目的的人体实验对象,而且那些美国实验对象已经因此死亡……

虽然存在上述风险,不过胡伯特还是同意怀特尔和斯塔布菲尔德的观点,他主张采取保密措施并给予那些日本细菌战参与者战争罪行的豁免权。他写道:“目前手中的数据……并不足以证明石井四郎等人犯下了战争罪”。

美国安排了大量医疗人员对日本人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评估。华盛顿派往日本进行实地评估的第一批专家之一就是诺伯特·费尔(Norbert H. Fell),他于1947年4月初启程前往日本。6月底,诺伯特·费尔医生回到华盛顿。来自东京方面的说法是,应该向费尔医生开放所有的相关电报记录,因为“他是掌握最新第一手资料的调查专家”。

埃德温·希尔(Edwin V. Hill)医生是位于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一位医学博士、基础科学带头人,他在报告中提到了石井四郎等人保留的一部分技术数据。他写道,此行赴日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资料,以便对日本人已经提供的材料进行证实,“我们对他们从中国转移到日本的那些病理资料进行了检查,并获取了对理解病理数据有价值的记录等说明性材料”。

埃德温·希尔等人与19名日本生物武器专家进行了谈话,证实了许多以人类和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独立实验结果,此外还涉及一些与植物疾病有关的工作。他们还对石井四郎的净化流程以及通过飞机喷洒病菌气溶胶的系统进行了调查。石井四郎等人向美国专家们描述了炭疽杆菌、肉毒杆菌、布鲁氏菌的人体实验细节,包括被感染的人数和最终死亡的人数。

埃德温·希尔在报告的结尾指出,日本人所提供的材料是极为珍贵的,是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他甚至代表石井四郎等人求情:此次调查收集到的证据极大地弥补和扩充了我们此前在这一领域的知识。日本科学家向我们提供的数据需要我们自己耗费无数美元和多年时间才能取得。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人体对病菌易感性方面的数据。我们在自己的实验室中是无法取得那些数据的,因为这需要进行人体实验,而进行人体实验会在良心上对我们造成不安。获取那些数据仅需25万美元,与其研究成本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所获得的病理数据是那些实验的价值所在,我们希望对自愿提供这些数据的人给予方便,使其免遭麻烦,我们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数据落入他国之手。

1947年10月,德特里克堡基地派出调查日本细菌战的希尔博士在调查报告中,对花25万日元的记载。来源:新华社

埃德温·希尔在报告中提出“应给予方便,使其免遭麻烦”的那些日本生物武器研究人员不仅让人体实验对象感染上病菌以研究死亡的比例,而且有时候为了获得更详细的科学数据,他们还有意杀害实验对象。在一群人体实验对象被感染之后,随着感染情况的发展,日本人会在感染的不同阶段挑选出一些直接杀死然后进行解剖,这样他们就可以对不同感染阶段的情况进行研究。

很显然,我们在德特里克堡的生物武器专家们从日本同行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不过我们还不知道日本人提供的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相关研究项目的进展,美国专家们只是说那些数据是“无价的”。据说美国后来使用的生物武器与此前日本人研发的生物武器至少是非常相似的。让羽毛沾染病菌是石井四郎的发明,而此后羽毛炸弹就成了美国生物武器库中的标准配备。已故的西奥多·罗斯伯里((Theodor Rosebury)医生指出,“如果要了解生物武器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效果,我们就必须从人体上直接获得数据”。他还进一步指出,那些偶然被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研究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现有的档案中,我们无从得知是否有人知道那些被当作人体实验对象的中国人、俄国人、“混血人种”以及美国人的名字,他们的生命因大剂量的病菌感染、长时间的X光照射或活体解剖而残忍地结束了。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为了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石井四郎以及许多其他“731部队”的高级官员都完整地活过了自己的一生,只是在老年时期患了一些自然产生的疾病。其中有一些,比如一位叫北野的将军甚至在写作本文时仍然非常健康,他目前正在日本的家里安享自己的退休生活。

1969年11月2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将放弃使用生物武器,他说:生物武器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无法预测的、潜在的、无法控制的恶劣影响。它能够造成疫病流行,且危及未来世代的人类健康。因此,我决定美国放弃使用致命的生物武器以及其他所有生物战手段。

几个小时之后,华盛顿的官员们就开始对总统声明的适用范围加以限定。就在当天,时任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Melvin Laird)就对参议员小查尔斯·马迪亚斯(Charles Mathias, Jr.)说:“这不会对国防部的基础研究项目造成重大影响”。

一年后,《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军方想要继续进行的一些国防研究项目涉及“研发和制造致命的生物制剂以及反制这种制剂的手段。‘这听起来与我们曾做的那些事情已经非常相似了’,一位官员私下说道。

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迹象显示五角大楼对生物武器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科学》杂志的一篇报道中,萨缪尔·古尔德哈勃(Samuel Goldhaber)指出,美国打算保留一定规模的“防御性”的生物武器研究项目,虽然白宫已经声明此类项目将完全公开透明,但军方随后却说该项目属于军事机密。为完成该项目,需要把240名平民和190名军方人员从德特里克堡的生物武器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陆军位于犹他州的达格威试验场(Dugway Proving Grounds),在那里可以对防御性的生物武器研究活动进行集中保密管理。

美国陆军最初宣布,德特里克堡要么被关闭,要么被改建为普通医疗研究机构。虽然人们提出许多建议,如改建为癌症研究中心,但美国陆军方面显然找不到愿意承担维持该机构运转庞大资金的机构。

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是因为美国陆军方面改变了想法,他们决定继续在德特里克堡维持一个小规模的“防御性”生物武器研究机构,并把其他设施租给政府部门。美国农业部已同意在德特里克堡设立一个专门研究植物疾病的部门。不过当时有人指出,美国农业部并未设立什么“新”的部门,他们只是接手了原来美国陆军早已在进行中的植物病原体研究项目。

1972年8月初,苏联卫生部长鲍里斯·彼得罗夫斯基(Boris V. Petrovsky)访问德特里克堡,并被允许参观原来被用于进行最机密的生物武器研究工作的区域。工作人员对随行记者说“入口处的警卫如今已经撤掉了”。1977年11月,我本人亲自造访了德特里克堡,发现警卫仍在。

在阅读了两天与该机构早期历史有关的解密档案之后,工作人员要求我与该机构一位负责人见面,那位负责人很详细地询问了我为何会对生物武器感兴趣。对德特里克堡的参观的确是允许的,不过他们对我本人以及两位同行研究者开放范围进行的限制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在一间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了使用该设施的机构名单,大多数都是军事医疗研究单位,其中一些隶属于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USAMRIID),这家研究机构是在尼克松总统宣布生物武器禁令后该设施的官方管理机构。当时,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领导官员是丹·克罗齐耶(Dan Crozier)。

1978年,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由于坚持保留一种天花病毒培养体而卷入了一场争端。由于预计天花将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根除,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仍保留天花病毒的实验室都应彻底销毁该病毒或把该病毒转移至联合国指定的四个地点进行保存: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位于莫斯科的天花病毒预防实验室、位于伦敦的圣玛丽医院以及位于东京的日本国家医学研究所。

美国军方的医学研究人员表示,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希望能继续保留天花病毒培养体的理由十分充分。由于疫苗非常有效,如今很难再使用天花病毒制造生物武器。不过,一旦天花根除,疫苗将不复存在,未来人类将对这种病毒失去免疫力。到那时,天花病毒将有可能重新成为生物武器的制造原料,恐怖分子或外国势力将可能用它对美国进行攻击。

因此,美国陆军方面因诊断需要不得不保留天花病毒培养体。据一位军方知情人士说,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不愿意依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把病毒培养体送到那里保存后,随着时间流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许会无意间损毁那些培养体。陆军方面其实是过虑了,因为天花病毒培养体对于血清学检测或疫苗生产来说都不是必须的。

除了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美国还有一家机构拒绝配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那就是位于马里兰州罗克韦尔的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该机构称,希望自己保留天花病毒培养体,而且仅出于存档目的,以防样本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丢失。

奇怪的是,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和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都认为,在其他国家自愿放弃天花病毒样本的时候,美国却需要三份天花病毒样本。我们有一天会看到,也许在美国某处还秘密保存着一份天花病毒样本。

如今已曝光的资料显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多年来一直保存着有毒物质、细菌和病毒,不过大多都是少量的处于即时可用的状态。70年代初,在尼克松总统宣布生物武器禁令之后,中央情报局为自己所有的“可供支持行动”的库存编制了目录。可是在1975年8月23日的一篇备忘录中,我们看到在接到销毁令6年之后那些库存仍然存在,就在中央情报局设于德特里克堡的特别行动小组那里。

在天花病毒样品的问题上,很显然情况是不正常的。军方人士认为,天花病毒目前不是生物武器的原料,但未来也许会成为生物武器的原料。他们错误地主张,为了避免美国未来受到该病毒的攻击,美国有必要保留天花病毒的培养体。与此同时,中央情报局似乎已经把天花病毒视为生物武器的一个选项,而且显然正因为他们认为天花病毒具有这一价值,他们才非法地保存该病毒达6年之久。值得指出的是,在德特里克堡扮演攻击性武器研究机构的角色终结之后,中央情报局在1975年仍然在德特里克堡存储天花病毒以及其他可用于攻击目的的生物样本。如果中央情报局关于天花病毒知道一些我们普通人(包括非军方医疗人员)都不知道的东西,那么上述奇怪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我们的生物武器专家们已经发现了或制造出了天花病毒的一种变体;他们认为,即便当今人类已经对天花病毒存在广泛的免疫力,但这种天花病毒变体仍然具备成为生物武器制造原料的潜在价值。

在德特里克堡表面看起来即将关闭时,其非军方工作人员开始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一名记者对进入新的民间机构或联邦政府机构的昔日生物武器研究人员进行了追踪,这名记者问他们在做什么。一些人在接到他的电话时非常不悦,拒绝回答。其中一个人竟然发起火来,声称什么也不会告诉他,即便自己桌子上的铅笔是什么颜色也不会告诉他,甚至桌子上有没有铅笔也不会让他知道。从那些人的表现来看,这名记者猜测,他们仍然在从事生物武器研究工作。

对于反对生物武器的人们来说,一个很大的困难在于,生物武器研究是很容易打着普通医学研究活动的幌子获得合法身份的。石井四郎用“净水部队”和“疫苗生产机构”来遮掩自己的行动。即便生物武器攻击已经完成,有时也会被认为是瘟疫的自然爆发而被忽略过去(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了)。一些人否认日本的细菌战暴行,为其进行遮掩已经50年了。更可怕的是30多年来,美国正在做同样的事情,美国一直掩盖日本发动细菌战的证据而且还掩盖自己也在从事生物武器研究的事实。我们还需要多久才能知晓美国研发和使用生物武器的全部真相呢?这世界上还有多少国家正在做着同样毁灭人类的罪恶呢?

By John W. Powell,马力(译)

闲鱼APP里的“暗网”

什么是暗网?

如果互联网是一座冰山,那么我们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只是作为冰山一角的表层网络。而隐藏在水下的,标准搜索引擎无法进入的部分,被称为深网和暗网。

据一些非正式数据统计,暗网的数量是明网的 400-500 倍,占全部网络信息的 90% 以上。

「深网」与「暗网」和互联网冰山

传说,作为互联网的阴暗面,在暗网上可以买到想买的一切。色情片、开房信息、人肉搜索、违禁药品等等,这些都在暗网公开售卖。你甚至可以买到枪支,更有极端传言,暗网可以雇凶杀人。

总之,暗网就像互联网的黑市一般,只要通过特殊的浏览器就能进入其中只要你付得起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一切。

枪支在暗网上明码标价

这几年暗网的概念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全球都在严厉打击暗网。

但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网络上的黑市离自己颇为遥远的时候,恐怕怎么也没想到,原来有一个微缩「暗网」就躺在自己的手机里,藏在自己常用的一个 App 中。

这个 App 的名字叫做 —— 闲鱼。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

日活超过 500 万(2017 年公开数据)

很难相信对不对?

但是当你掌握闲鱼名为关键词的「钥匙」后,你会发现,平时你在上面浏览到的数码产品、闲置衣物等等,也只不过是其表层网络。

越是深入闲鱼,摸清它的机制,就越是发现这个平台出售的商品,触目惊心。

01

第一层:假货与诈骗

这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闲鱼最浅显的阴暗面,你甚至用不到什么特殊的关键词。因为闲鱼的假货,可以公开叫卖。

最简单的就是球鞋。因为《蜘蛛侠:平行宇宙》大火的 AJ1 芝加哥在毒 App 上被炒到高达两千多元的价格。

毒APP是一款全球限量高端球鞋交易社区

但是如果你在闲鱼搜索「AJ1 蜘蛛侠」,就会发现整个商品页面最高的价格也不过 500,甚至许多低至两三百,只有毒平台十分之一的价格。

闲鱼上的同款球鞋

这些鞋大部分来自莆田 —— 中国最大的假鞋市场 —— 商家会直接说明采用原厂材料与工艺,大部分会声称自己的产品是「公司级」,意味着与正版相差无几。

这些商家的服务可谓无微不至,为了照顾到客户,寄出时甚至会带「毒三件套」,也就是自制的毒平台的防伪扣、鉴别书和加固盒。

当然,如果你在底下问一句「是否是正版」,商家就会回复你「私聊」——这是通行于整个闲鱼的暗语,一旦有什么不便公开说的话,就从评论区进入私聊,甚至互相留微信交流。

同时你还会被其他人骂作「憨憨」,毕竟正常人不应该相信这个价格还能买到正品。

卖家公开回复为 A 货

这类 A 货交易其实算得上非常良心,因为卖家起码没有骗人,一分钱一分货,大喇喇告诉你是 fake,买家毕竟有知情权,买假货也是个人意愿。

但是在数码领域,水就深了不少。一个超低售价的数码产品,很有可能只是钓鱼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公开报道过的「中关村套路」。

比如你在闲鱼搜索 iPad Pro 10.5,地点筛选为北京,就会有某些商品以年会、生日礼物等为由用超低价格进行售卖,成色要么全新要么 99 新。256G 的 iPad Pro 10.5 仅售 2600 元,只有市场价的一半,不免让一些学生党心动。

一个典型骗子卖家的描述

这款数码产品的全新价格约 6000 元

这些商品通常只接受面交,看似更加令人放心。等到交易时,就会把你带到中关村的某个小店,先让你签下一个合约。

接下来,卖家会告诉你机器需要解锁,你不得不再付一笔解锁费。紧接着,又会告诉你这是个合约机,需要你每月再支付一笔费用。算下来,最后得用市场价甚至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一个二手物品。

等意识到这是个骗局时已经来不及了。商家会以已经签了合约为由,不买不让出门。因为上当者多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最后只能以就范告终。由于是面交,增加的费用不走闲鱼,追诉无门,只能吃个闷亏。

百度贴吧里网友受骗的真实案例

如今在百度搜索「闲鱼+中关村」就有无数此类新闻弹出,甚至连《中国消费者报》也报道过。

虽然见诸报端以后闲鱼对此类诈骗进行了打击,情况好了不少,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生。好在经常混迹闲鱼数码圈的用户早就对这类骗局了然于胸,一旦出现,就会在评论区抵制,并举报。

这类骗局在闲鱼老玩家眼里已经不再新鲜

闲鱼本身只是一个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并非捡漏宝地。天上不会掉馅饼,低到离谱的价格背后必然暗藏玄机。

只要不贪小便宜,就不会上当。但如果认为能识破骗局就算玩透了闲鱼,可就大错特错了。

02

第二层:软色情

关于闲鱼涉嫌软色情服务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

就在去年,《现代快报》的微信公众号就披露过闲鱼上的「原味」交易。

原味交易其实在互联网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同为阿里系的淘宝。原味一般是指女性使用过的贴身衣物,主要以内衣、丝袜和高跟鞋为主,主要是用来满足一些「恋物癖」的特殊嗜好。

在平台整顿前,只要在闲鱼上搜索「内衣」、「丝袜」等关键词,就会出现许多以性感美女为封面的商品条目。这些看似是二手交易的物品,点进去的留言却清一色是男性,并且对商品统一的要求是「使用过」、「没有清洗」、「贴身穿着」等等。

甚至在最初,直接搜索「原味」二字就能出现这些售卖信息。

在意识到用户的行为已经游走在法律边缘以后,闲鱼立即做出了整改,一旦查实就封店、封号处理。如今再在闲鱼搜索原味或者丝袜,已经显示属于违规词汇:

但是这种封禁并没有真正杜绝这类交易的发生。商家们与平台斗智斗勇,开发了许多新的词汇用来规避。这就是进入闲鱼暗网所需要使用的「关键词」。

比如,搜索「私物」这个关键词,算法就会亲自为你补全一堆暧昧的词汇:

然后曾经消失不见的、暗含「色情交易」的商品页面,就又出现在了眼前:

虽然相比过去更加隐蔽,但顺着商品点进去,依然可以发现许多猫腻。文案中还会特别提到「喜欢的小哥哥们下手」、「你懂的」这些隐晦信息,来暗示这就是「原味」交易,与之前并无本质区别:

更隐晦的闲鱼卖家

一条「你懂的」宝贝描述页

而这个卖家的主页上显示,她通过了闲鱼的实名认证,已经拥有 177 粉丝,65 个超赞,41 个商品,这些商品多数以「贴身衣物」为主。

除此之外,在其 36 个评价中,不难看出都是男性主顾:

点开这位卖家的评价页面

随机看了两条评价详情

算法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一旦你点进了这个商品链接,下面就会给你推送无数个类似的商品条目,而有些条目之隐晦,关键词之独特,不禁令人称奇。

这类在违法边缘的交易行为虽然在道德上站不住脚,毕竟还属于个人行为。但接下来的关键词,则直接指向了在线招嫖。

03

第三层:视频和性交易

最近 91 大神夯先生偷拍 100 名女性并上传视频获利被判刑的新闻引起不小轰动,这类违法行为对广大女性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类似视频的售卖可谓屡禁不止,只是没想到就连闲鱼上也有类似交易。

当你点开几个原味售卖的链接以后,算法就会推荐到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商品。在有些商品中,标题美其名曰美女学习资料,同样配以诱惑性的图片,实则赤裸裸售卖黄色资源,公然违法:

而在这些推送中,「新茶」、「喝茶」这两个词汇频繁出现,尤为引人注目。

一开始还搞不明白,喝茶怎么会跟这类交易联系在一起,还以为这是「茶叶骗局」的一种。直到看到搭配的封面,才隐约了解到这两个关键词背后的含义。

赃密显然是「脏蜜」的谐音,在百度百科中是「外围女」的别称。配合富有「性暗示」的图片,答案不言而喻。

有不少媒体曾爆料,「喝茶」是一种暗语,实际上是「嫖娼」,而「新茶」就是发布招嫖信息。

诸多媒体曾曝光违法服务中的相关暗语

在点进其中一个页面后,不出所料,算法就会推荐更多类似的信息。有的封面直接放上「美女」,有的则更加隐蔽。但无一例外,都会标上一个昂贵的售价做出区分,怎么看都和真正的喝茶不相干。

在佩服这些人造词能力的同时,不禁感叹,茶文化到底得罪谁了,诈骗犯用卖茶叶骗人,现在又有人用喝茶、新茶来招嫖?

不难看出,虽然有诸多关于闲鱼暗含疑似色情交易的新闻,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次,且闲鱼确实有加大力度封堵(一举报一个准)。但因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官方似乎永远难以将其根除。

被封号者往往只需要换一个马甲,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编造出新的暗语,平台方的封堵就永远是滞后的。尤其是像「喝茶」这类大众词汇,也难以封禁。

当然,这些信息或许也只是虚假消息,就跟数码产品一样,都是「仙人跳」。但无论怎么说,这类信息也不该在平台上出现。

04

第四层:违禁药品

如果说第三层还有仙人跳的可能性,第四层就开始变得危险起来。一些我国明令禁止售卖的药物,也能在闲鱼上架。

在闲鱼上搜索「xbqm」,就会在页面上看到一大堆白色粉末状的药物。

xbqm 这个关键词甚至算不上暗语,只不过是「西布曲明」的拼音首字母缩写。

多数人对西布曲明这个名字不太了解,但一定知道曾经一款大热的减肥药 —— 曲美。在 2010 年之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减肥药都含有这种成分。根据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闻杰介绍,这是一种神经中枢的食欲抑制剂,对心脏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会有一些影响。

西布曲明 97 年在国外上市,2000 年获准在我国上市。

在《药监局叫停 15 种减肥药 因含西布曲明》的报道中,根据国家药监局曾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 2004 年到 2010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报告 298 例。2010 年欧洲药品管理局发现大约 17 例死亡案例,疑似与西布曲明有关,其中 6 例死于心脏问题,另外 1100 多例报告说,服药后呈现不良反应。

早在 2010 年 10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便发布通知,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以上销售的药品由企业负责召回销毁,产品涉及曲美、奥曲星、曲婷、诺美婷等十几个品牌。

也就是说,这个早已被国家禁止销售,并且已经验明对心脏具有隐患的药物,还可以在闲鱼上搜索到。

除了这类对身体有隐患的减肥药物之外,闲鱼上甚至还可以看到三唑仑——也就是传说中的「迷魂药」。

三唑仑原本是一种用来治疗失眠的药物,但是却被一些人利用在「迷奸」女性上。震惊亚洲的韩国胜利案件中,李胜利的夜店里就是将这类迷魂药偷偷放入女性的饮品中。

而在闲鱼上,有些产品页面商家还会非常露骨地描写出使用方法。

像三唑仑等具有迷幻作用的精神类药物,各种形式的关键词太多,并无法在闲鱼上直接搜索到。但是,通过搜索某些可以令人「上头」的药物链接,根据算法推送,就经常能刷到这类药物了。

而最令人胆寒的是,这类可以轻易被搜索到的,能令人「上头」的药物,已经一只脚迈入了毒品的范畴。

05

第五层:Kush

闲鱼上公开售卖大麻,你敢相信吗?

如果你在闲鱼搜索「Kush」,将会出现许多提到「og」、「ak」等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商品条目。点进链接,清一色是「上头」、「机长」等奇怪的暗语。

实际上,kush 就是美国俚语里「大麻」的意思。

OG Kush,又叫 OG 库什,是当今大麻世界最流行的品种之一。一种说法是 Chemdawg 和印度库什大麻杂交的品种,但可以确定的是自 1995 年从佛罗里达州的早期大麻店帝国基因科技引入加州洛杉矶后,迅速成为大麻网红。

AK,也称 AK-47,也是大麻的品种之一,是一款杂交品种,混合了哥伦比亚、墨西哥、泰国、阿富汗的大麻基因,室内培育花期非常短,只有 53-63 天。自 1992 年被创造出来以后,AK-47 已经是世界上非常流行的大麻品种之一。

据统计,美国大麻品种多达 1700 多种,无论是 OG 还是 AK,都是这些瘾君子中相当受欢迎的产品。

那么飞行员和机长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网络上,大麻还有个称呼是「燃料」,而「飞行员」、「机长」则是吸食大麻者之间的称呼。吸食者称为飞行员,贩卖者则称为机长。含义也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吸食这些药品以后,可以「上头」,犹如坐飞机一般。

虽然大麻具备一定药用价值,但是在我国规定大麻属于毒品,吸食大麻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进行售卖,则是妥妥地犯罪。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大麻的打击都是相当严格,未曾想到居然有人在闲鱼公开售卖。

总之,越是深入探索闲鱼、了解其使用机制,越是触目惊心,让人觉得平台深不可测。本来是好奇发现了其中某个不起眼的链接,却随着不断地深入,发现更多令人胆战心惊的世界。

闲鱼是最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社交电商平台。

作为一个已经拥有超过 3 亿用户的庞大社区,在二手平台的表面下,实际上暗流涌动。一切你能想象得到的交易,都可能在闲鱼上发生。

前些日子,一篇名为《闲鱼的转让理由是一门人类学》爆红网络,大家开始注意到闲鱼上那些精彩的故事文案——这是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和小红书上永远见不到的东西。

因为基于算法推荐,使用闲鱼的人往往只会看到自己需要的一些商品。大部分人可能只热衷于淘一些二手的数码产品,却不知道在算法的幕布之下,这个平台所售卖的商品远超想象。

每个人使用的闲鱼就像一座孤岛。

在上面交易二手数码、图书、化妆品的人,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暗地里,闲鱼还隐藏着一些疑似非法的交易。

这些违禁品出售的背后,折射出二手交易平台野蛮生长的缩影。闲鱼等二手平台也曾数次曝出有非法信息,但这样的屡禁不止,是运营者的纵容、还是监管的缺失?无论如何,闲鱼本应成为大家互相置换闲置物品的良性平台,而非灰产的聚集地。

By IC实验室

从女佣的故事看美国福利制度的真相

自2019年新冠爆发以来,人们很难理解美国怎么会连几个月的隔离都坚持不住,底层白人的生活如此会如此窘迫。也许看了《女佣的故事》这本书(已改编为Netflix美剧《女佣》),就能理解美国每年福利支出高达5000亿的情况下,底层穷人的生活为何还是这么挣扎。为什么一个努力的人无法凭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女佣的故事》这本书是美国人底层白人女性斯蒂芬妮·兰德所著。这本书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真实反映了美国底层白人如何在福利制度中挣扎着讨生活的情形。一出版就成了《纽约时报》2019年的年度畅销书,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大力推荐。

我想大部分看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一边庆幸,一边深刻体会到贫穷带来的那种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感觉。

庆幸自己拥有相对安定的生活感受时时刻刻绞尽脑汁计算开支,没有一分钱盈余,举目四望,无人能对自己伸出援手,还要带着个孩子四处找一个栖身之所的巨大压力。

斯蒂芬妮是一个单身母亲。27岁那年,她邂逅了甜品师杰米,在对方没有准备好做父亲的时候就冒失地怀了孕,并且打定主意要把孩子生下来。

杰米反复要求斯蒂芬妮打胎无果后,开始对她拳打脚踢,恶语相向。孩子出生后又扬言要抢走孩子的抚养权,让斯蒂芬妮再也见不到孩子。

在斯蒂芬妮的据理力争下,她取得了女儿米娅的抚养权,并成功地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团糟。

不得不说,即便在怀孕前,斯蒂芬妮对自己的生活也十分缺乏规划。她和杰米都出身于底层的白人家庭。斯蒂芬妮高中毕业,曾想着申请副学士学位(类似国内大专)然而直至27岁,她一没有付诸行动,二没有存下一分钱学费。

在单身的岁月里,斯蒂芬妮在各个咖啡馆当零工,有钱就在下班后去酒吧喝一杯,跟男人约会。

及时行乐,没有存款,这就是许多美国底层穷人的现状。

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非常容易打破,比方说生一场病,或者生一个孩子。

因为没有存款,按月付房租的斯蒂芬妮成了流浪汉大军中的一员。她的所有亲人都和她有着几乎同样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帮她一把。

她的父母早就分开了。她在父亲那里只住了几个星期,父亲就大呼负担不起,让她带着孩子搬走。

她的母亲和一个只比她大7岁的年轻英国男子结婚了,平时住在伦敦。

斯蒂芬妮的母亲只在女儿搬到救济所的时候来看过她一次。那天中午他们去快餐店吃饭。斯蒂芬妮点了一个平时吃不起的汉堡,母亲竟然要跟她AA。女儿的账户里一共只有10美元,母亲竟然接受了生活窘迫的女儿用全部存款来支付一个汉堡的钱。

为了生活,斯蒂芬妮申请了政府的临时救济住房,这种房子的居住时长只有90天,时间一到,她就必须立刻搬离。刚生完孩子的一年,是斯蒂芬妮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年,她和一个只会哇哇大哭的宝宝在各个救济住房、临时收容所中颠沛流离。

这种房屋虽然是免费的,但房子既小又破,又没有尊严。

住在里面的人不可以邀请访客,晚上实行宵禁,不能饮酒。政府会随时派人来抽查看看家务情况,检查住户有没有按时洗衣服,有没有把房子弄得一团糟,还会随机对租客进行尿检,看看他们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嗑药。

这种地方,不能被称为家。

斯蒂芬妮一直都有在工作,她把米娅送到政府补助的日托之后,就去为别人打扫房子,收拾庭院,赚钱支付各种日常开销。从一开始到处给人打工到找到家政服务公司,根据公司指派任务上门做清洁,斯蒂芬妮从没停止过劳作。

有时她不得不当一个狠心的母亲,无视生着病的女儿,将其送到日托,自己再出门工作。

钟点工的工作强度很大(比国内强度大,因为房子普遍很大),非常肮脏又没有尊严,有时要清理粪水四溅的马桶,有时要清理用过的安全套,但斯蒂芬妮没得选。

公司向客户收取20-23美元每小时,却只给她8-10美元一小时。通常她第一个小时的收入都要花在油钱上。

没错,美国再穷的人也大多有车,车是他们唯一可选择的代步工具。除了大都市,美国大部分住房分散得很开,可能在一个街区走上10分钟,只有10户人家。公共交通也不发达,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公车可以达到1小时一班,有时还延迟。同时几乎没有人用自行车或者电瓶车代步。

没有车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穷人为了工作,哪怕是很便宜的二手车也必须搞一辆才行。但有了车,油钱和汽车养护又是一大开销。身心疲惫出了事故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很多时候斯蒂芬妮辛苦工作,都只够支付油钱和有线电视费、电话费这些必须的开支。为了活下去,她申请了7项政府补助。包括育儿补助、最基本的医疗补助、社会保障补贴和食品补贴券等。

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这些福利对穷人,尤其是还有自尊心的穷人并不友好。

首先,每一样申请都要穷人花时间去政府机构排队递交申请材料和表格,来证明他们到底有多贫穷。很多福利项目,比如政府补贴的租房项目,需要排上几年的队,根本无法及时帮到真正需要的人。

作为一名单身母亲,斯蒂芬妮要花很多时间为此奔走。而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在工作上。

其次,她和女儿的食物主要通过使用政府发放的食品券来支付。结账的时候常常要因此遭受收银员和周围的人的白眼。

美国每年花在社会福利上的支出高达5000亿美元,纳税群体早就对此怨声载道。

每当看到穷人用食品券买了稍微奢侈一点的食物,比如披萨之类的,人们就会怒目而视,仿佛自己的钱被人浪费了。

在中产阶级的抗议下,一些食物被取消了用食品券购买的资格。比如斯蒂芬妮给女儿米娅喝的全脂牛奶,就不能再用食品券购买了。她要么选择自掏腰包,要么就只能买淡如白水的脱脂奶。

第三,基本的医疗计划覆盖面很小,斯蒂芬妮几乎不敢生病。因为长期做清洁工作,斯蒂芬妮的身体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她常常因为疼痛在凌晨三四点醒来。她很羡慕雇主家随处摆放的止痛药,而她的医疗计划只允许她服用止不了痛的布洛芬。(可能产生了耐药性)

第四,福利计划也成了穷人头顶的天花板。这大概是美国福利制度最悲哀的地方。斯蒂芬妮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她努力打几份工,争取改善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可是她发现但凡她的收入增加一些,政府就会收回一些补贴。比方说穷人赚1000美元,政府补贴700,则一个月有1700美元可供开销,但是当穷人通过工作收入达到1200美元后,政府会相应地收回一些补贴,可能一个月反而就只有1500美元可以花了。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努力和不努力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努力了还更糟。

三代贫穷的原生家庭,每个人都疲于奔命,艰难自保

作者兰德并非孤儿,她有祖父,还有父母,只是父母各自组建了家庭,并且祖孙三代都过得不宽裕。母亲为了梦想去了欧洲,跟只比女儿大九岁的男友威廉在一起,无暇顾及她。久久没回来的母亲,回来时还带着自己的男友威廉,为了表明自己要“划清界限”,甚至连女儿想单独跟她相处片刻,说几句知心话都成为一种奢望。

她的父亲也另外组建了一个家庭,她的继母有三个儿子,不希望她去打扰他们的生活,因此某天在父亲家附近的丹尼斯餐厅吃完饭后,她的父亲就对她说“自己照顾自己吧。”

她外公曾经是个房地产经纪,在经纪衰退后过得很艰难,在她和米娅遭遇车祸后,他开着车去接她们回家,甚至连付加油费的钱都不够。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她还有过一个叫特拉维斯的男朋友,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家的马场,靠给人养马,照顾马匹为生。她搬去跟特拉维斯住之后,终于暂时摘掉了“单身妈妈”的耻辱头衔,而特拉维斯和女儿米娅的快乐相处,也让她感到欣慰,只是虽然特拉维斯需要兰德给他帮忙,但很少给她钱,她就连给汽车加油的钱都没有,每次跟他讨点钱,都会招致一场争吵。为了不问他讨钱用,她去清洁公司找了份兼职,但这引发了特拉维斯的不满——因为要出去兼职,她在马场干的活就少了。

在她在清洁公司的工作步入正轨,有了点自己的收入之后,她与特拉维斯的关系却破碎了。起因仅仅是她在劳作了一天后下班回到家,做完晚饭,打扫、给孩子洗澡之后,跟在看电视的特拉维斯说“能不能请你把垃圾给倒了?”他的回答竟然是一句冷冷的“我觉得你该搬走了。”

在她伤心欲绝之时,特拉维斯竟然又接着神采奕奕地看电视,还跟着电视节目“笑了起来”,可见这个男人并没有真正的爱过她,或许他跟她有过短暂的激情,但最终,他只是享受她的照顾和不用付钱的帮工,在她没有办法顾及那么多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就把她推了出去,哪怕此举让她不得不偶一次面临深渊。

穿梭在贫困、中产、豪富等各阶层之间的作者,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成功者背后的悲欢和无奈

作为一个具有超强战斗力,工作能力和态度一流的清洁工,作者得到了公司和客户的认可,因而获得机会去为各类难缠以及要求苛刻的客户家里做清洁工作,她像一个隐形的幽灵一样穿梭在格式各样的房间里,有寸土寸金,洗手间比她的居所还大的超级豪宅,也有普通中产的公寓,跟她一样的单身妈妈的普通住所。

她通过清理房间以及跟房主人打交道的机会,看到表面风光背后的悲欢与无奈,并根据主人的特征给住所悄悄地起了名字:色情之家的男女主人长期分居,貌合神离,通过自慰满足自己,梦想着各自的理想伴侣。悲伤之家的男主人是个老鳏夫,独自居住在靠海的小别墅里,又老又病地等待死亡,浴室的柜子里存放着他爱妻以及大儿子的骨灰盒。大厨之家的厨房里堆满了各种美味高级的食物,这让兰德十分羡慕,然而主人身体也有问题,经常大剂量地吃镇痛药;她的大多数客户都需要上班,为了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通勤1-2小时也很正常;她的大部分客户,虽然过着比她富裕的生活,但身体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们大部分也都需要靠镇痛药、抗抑郁和助眠药支撑自己,没有人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来自不同阶层的他们,都被生活透支了,在黑暗和病痛中挣扎着,艰难前行。

美国不仅阶级固化,还阶层跌落

虽然美国的社会阶层之说一直颇受争议,甚至有人否认美国存在社会阶层之分。但,绝大美国民众所认为的社会阶层,大致可分成三个阶层,分别是上层、中层和底层。社会学家丹尼斯·盖伯特、威廉·汤玛森、乔瑟夫·希吉和詹姆士·汉斯林又将美国的社会阶层细分为六个,分别是:上层阶级,由富裕且有权势的人组成;上层中产阶级,由受过高等教育且薪资优渥的专业人士组成;下层中产阶级,由受过大学教育的专业业务员以及办公室助理组成;劳动阶级,由工作内容大多是重复规律的蓝领阶级职员组成;最后是较低的阶层,再分为劳动贫穷阶级和下层阶级。

判断阶层固化的标准,就是看阶级的社会流动性,也就是父母的经济水平和子女的经济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为1,就是彻底固化,没有人能离开父母的经济阶层。最低为0,也就是没有社会阶层固化,子女和父母的经济阶层没有任何相关性。

这张图,统计的是“子女一代和父母处在同一个阶层的可能性”,系数越高,表明社会流动性越差,一个人要脱离自己的家庭出身向上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国的系数是0.47,看上去似乎还好。但是实际情况确是,从1976年以来,美国顶端1%的人的财富仅占全国财富的9%,到2012年时则超过了40%。美国的智库皮尤中心也做过一个社会流动性研究项目,他们的发现是: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真正实现了收入增长和阶层跨越,跳出父母阶层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16%的人,收入和财富比父母在同样年龄时要少,也就是向下坠落,掉到了下一个阶层。如果是出身底层,要连升几级进入中上阶层,这样的跨越,英语里叫rags to riches,大致意思是“白手起家”,也可以说是“寒门出贵子”,更贴切一些的翻译,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屌丝逆袭”。只有4%的人,能够实现这样的逆袭。

这种阶层固化就像一个魔圈,出生的家庭意味着你未来的成长高度。这种阶层固化就像泾渭分明,清与浊之间被划分的格外鲜明,并且很难超越。

《女佣的故事中》兰德出生的家庭,严格来算,甚至够不到下层中产阶级,顶多也只能算是劳动阶级,在父母离婚后,隐隐有向再下层滑落的趋势,兰德生下女儿后,在父亲家暂住,突然多出的两个人,父亲最终忍不住痛哭,可想而知兰德与女儿的出现,让父亲承受了非常大的,甚至是他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

书中也提到过,兰德出生的家庭中,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也仍然负担不起子女高昂的教育费用,超高的大学费用更是无法支付,所以兰德从11岁就开始了自力更生,那时刻的她就觉得金钱能够给予人安全感。

这一点,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帕特南所著的《我们的孩子:处于危机中的美国梦》提到过:今天美国最重要的鸿沟是阶级而非种族,最要紧的地方是家里。

在过去的25年中,美国一直努力营造的接受教育、努力工作、购房置业、事业成功的“美国梦”,真的成为了一种梦。实际情况是,比起富人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穷人家的孩子,父母很难给予思维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更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投入。这一情况就直接导致了穷人家的孩子一起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阶级固化导致的是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平衡,再有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而身为女佣的兰德,做着非常非常多的工作,目的却是去证明自己是个穷人。

美国单亲妈妈越来越多

在美国1200万单亲家庭中,孩子80%由母亲照顾,单亲妈妈家庭的贫困率(两口之家年收入14570美元以下)高达42%,是总体家庭平均贫困率的将近3倍,极端贫困率(两口之家年收入7800美元以下)亦达22%。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家政工作者基本上都是女性,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单亲妈妈。兰德也曾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家政工作的时间很灵活,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孩子上学的时间,回家后你还可以照顾孩子。而这个工作一般人也不愿意做,只要你愿意跪下来擦马桶,你就永远可以找到工作。何况,没有人比单身妈妈更绝望。”

极低的收入意味着兰德需要社会福利资助,所以,她的生活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检查:收容所有宵禁,要进行尿检;福利工作人员需要证据来证明她的车不是什么好车;随时接受工作人员不定时地住所检查。

用食物兑换券去超市买东西,对于兰德来说,更像是一场劫难。她需要迎接纳税人的责难,认为他们交税的钱都用来养了一群好吃懒做的穷人,她还要接受收银员的沉默打量评判。

兰德在书中写道:社会上似乎总有些人寻找机会去批判,斥责穷人,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配接受救济。

没人关心这些生活在对底层的人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接受施舍就意味着,他们不仅需要面对经济的无力,还要接受社会各个阶层的苛责,毕竟,在纳税人的眼里,他们国家的乞食者。

在美国,每一个在贫困线挣扎的单亲妈妈,拼命工作,找不到爱和理解的生活,重重压力和疲惫掏空了她们。

以前是谈恋爱男人给钱,现在谈恋爱男人不给钱

曾经有人埋怨过《女佣的故事》中的兰德。被第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抛弃,应该自强不息,而不是急着去找寻下一个男人。

放在美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兰德的做法,其实并不难理解。她需要一个家,更加需要一个比起收容所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很现实,同样也是兰德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女儿米娅有妈妈兰德的爱护,我想兰德也需要有一个男人的爱护,好让正在经历着没有收入,没有居住地的母女得以有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

就在父亲无力承担她们母女的生活之后,兰德自己也知道以她此时的状况,在婚恋网站上找男人,显得太操之过急。事实就是如此,特拉维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

很显然,特拉维斯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在他生理需求时,能够满足他,并且可以义务帮助他完成马场繁忙工作的劳动力。

导致两个人走向分手,也因为兰德开始女佣工作,不再当免费的劳动力。

繁重的劳动开始,兰德打扫的诸多中产阶级家庭状况,也让她真正思考努力工作背后的现实,政府压根不希望穷人太过努力工作,安于现状远比改变现状要安乐得多。

高阶层普遍抑郁,活成行尸走肉

兰德的女佣工作,让她领略了美国上层阶级的“脏衣服篮”,她擦洗过呕吐物、霉菌和血迹,在一个被她称为“色情之家”的房子里,丈夫的卧室里永远放着色情杂志和润滑剂,妻子的卧室里放着一大堆爱情小说。“悲伤之家”中失去妻子和儿子的垂暮老人,躲在偌大的房间里,独自煎熬。这些人的家里尽管有着两三个超大的卫生间和豪车,但他们的生活依然有着各种隐晦和辛酸。

在经历了富人的生活后,兰德说:“我希望能还清欠款,我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但我仍然希望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如果我有钱把孩子们送进大学,不用再担心金钱的问题就好了。”

同时,兰德的收入,曾几次差点越线,每个月多挣几美元意味着她会失去上百美元的福利收入:“我工作得越多越努力,反而要接受惩罚。比如,为什么州政府要求你的存款少于1000美元?他们并不鼓励人们存款。有些人尽管工作非常辛苦,但却无法给冰箱里填满食物,而富人却越来越富,同时宣称穷人抢走了他们口袋里的钱。我们却以为富人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我去给他们的房子打扫卫生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这就是美国社会的另一个问题,拒绝努力。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理查德·里夫斯的著作《囤梦者》阐述过这个问题。美国正在成为一个以阶级为基础的社会,美国富有阶层收获了经济发展中的实惠,而大多数美国人的收入却停滞不前。

里夫斯表示,上层中产阶层与低阶层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体现在家庭结构、居住社区、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等各个层面。处于收入阶梯顶端的人们越来越有效地将自己的地位传承给子女,从而降低整体社会流动性。结果不仅造成不同阶层的经济鸿沟,还迫使美国社会成为一个阶级越来越明显的社会,跨越阶层显得越来越难。

这其实从两个方面也能看出这一阶层之间的差距。

1)美国城市的富人区和贫民窟

美国很多城市,贫民窟、平民区和富人区有严格的区分。

富人区的治安状况很好,犯罪率极低,基本是零概率,当然房价也会很高;贫民窟则几乎每到夜晚就变成战场。中上阶层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去贫民窟;从小在贫民窟长大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去富人区,甚至连接触另一个阶层人的机会都没有。

居住在不同区域,人们所接触到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连超市里,水果蔬菜的摆放都完全不一样。

2)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美国的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公立为各个州政府提供教育经费,私立的则完全属于自主盈亏,教育水平完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这种差距,从名校的分配上就可以看出来,八所常青藤名校,只有伯克利一所是公立大学,其他七所全部是私立。

《女佣的故事》中,兰德为了工作,只能将女儿送进接受政府补助的公立日托所,那里的环境正如兰德自己形容的那样:那里的环境冷冰冰的,人员拥挤,而且工作人员永远都表现出对自己的工作厌恶无比。

到了大学,美国大学的学费普遍都很高,这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未来步入社会后参加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还有美国大学的录取制度,不看考分,只看综合素质,所谓的综合素质,就是各种社会参与活动,而这些活动,比如我们常说的兴趣班,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很显然,这些并不是一个普通家庭收入能够支付得起的。

比起高收入家庭对孩子投入的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努力好好学习、熬夜通宵做作业、或者凭借自己聪明才智所能够改变的。一点点弥补差距的机会都没有。

《女佣的故事》表面上叙述了一个美国单亲妈妈在社会底层的挣扎和奋斗,实际上,它囊括了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女性贫困、家庭暴力、住房危机、医疗制度、贫富差距、不稳定就业、昂贵的教育、社会福利制度等等。

它真实反映了美国将近三千万人倚靠政府救济补助的生活,不被社会阶层所理解,一度被认为是寄生虫,吸血虫的低收入阶层,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即使拼尽全力地奋斗,也依旧无法跳出安在自己身上的贫穷二字。美国梦对穷人来说已经成了美国噩梦。

By 浮生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