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贸企业一片哀嚎。
在温州,一位外贸鞋企老板为了补充现金流,把杭州房子卖了,估摸着可以撑半年以上;在绍兴,一位纺织企业国际贸易部经理说,和英国客户一再确认无误的订单,在查尔斯王子被查出新冠肺炎阳性之后,订单没了;上海一家不锈钢公司外贸员说同事之间有了一个新的笑话:疫情发生前,要考虑客户的信用问题,但疫情发生后,发货后客户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2019年,中国全年出口17.23万亿元,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个国家采取了封锁国境等防疫措施,中国外贸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外贸企业正遭遇危机。
不过,外贸人也在尽己所能开展自救:一方面开源,鼓励业务员开拓内销市场,另一方面节流,缩减开支,停工减产。他们相信,渡过难关之后,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温州鞋企老板:把杭州房子卖了400万,可以撑半年以上
浙江温州,素有“中国鞋都”之称,截至2019年底,这里有外贸出口鞋企800多家,年出口量8.21亿双。
2020年疫情之下,温州鞋企面临巨大的困难。特别是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贸出口企业的订单断崖式下滑,一批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刘建业是温州一家外贸出口鞋企的老板,在温州开鞋厂已有十年。4月2日,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202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将会有一批企业熬不下去,他的企业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为此,刘建业已经把在杭州的一套房子卖掉,用于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他说,只有活下来,才能等到春暖花开。
温州鞋都三期,每一栋厂房都有很多鞋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温州外贸出口鞋企老板刘建业的自述:
我是江西上饶人,2020年是我在温州开鞋厂的第十年。十年打拼,如今我在温州鞋都三期租了一层厂房,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有员工近一百人。厂子有一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女鞋,每年生产鞋子四十多万双,主要出口到南非。
在去温州开鞋厂之前,我在杭州做了五年的服装外贸生意,客户主要在非洲。那个时候是单纯做贸易,相对轻资产,只是在中间环节赚一些差价。当手上有了客户资源和出口渠道之后,我就开始进入生产制造端。
经过近半年的市场考察,2011年,我带着在杭州赚到的200万元来到温州,租厂房、买设备、招工人,开始进入制鞋领域。前三年,也遇到过不少坎坷,稍有不慎,工厂就可能面临关停的危险。
2014年之后,公司的发展就比较顺利了,每年都可以实现一百多万元的利润。我在温州成了家,也买了房。2018年,因为对杭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我还想着有一天,可能会把事业发展到杭州,因此就在杭州又买了一套房。
现在回头看,我到温州开鞋厂后,正是温州鞋业发展最好的时段,鞋都三期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厂房一栋一栋建起来。在这里,投资建厂比在任何地方都方便,相对来说投入也更低,大部分小型鞋厂的厂房都是租的,有的租两层,有的租一层,视自己的需要决定。所有的原材料都可以在当地采购到,综合成本是最低的。
来温州务工的人也比较多,招工相对容易。有很多工厂的员工都是亲戚或者老乡关系,我厂里有很多工人就是江西的老乡,有来自上饶的,也有来自抚州的,他们到我的厂里来打工,也有对老乡的信任在里面。
我厂里有很多员工是从我一开厂就在这里上班的,还有几对夫妻职工,因为在一起工作相爱结婚,他们的婚礼我都会去参加。看着他们幸福的笑脸,我想到的是,我和他们不止是雇佣关系,还有兄弟姐妹一样的情分。我希望自己的鞋厂可以一直开下去,让他们在这儿干到退休。
谁都想不到,危机来得这么突然。
2020年1月18日,我们厂上完最后一天班放春节假期。实际上,这在温州已经算比较晚放假的了。我对员工们说,今年的订单任务比较紧张,春节放假半个月,2月3日,我们就正式上班。
就在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温州又是除湖北各市之外,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也是复工最晚的城市之一。整个2月,我们的员工全部放假。而这个时候,国外的客商不断地催促我们,询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恢复生产,但是我也一直没法回复对方。
鞋企订单减少,生产线减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3月3日,员工开始陆续返厂,复工复产。我有一个客户还派人到了温州,在现场催促我们加班加点完成订单。
但是有一天,客户派出的人员撤回去了。这个时候,国外的疫情开始愈发严重,全球有近百个国家开始实行各种管控,疫情严重的国家甚至实行了封锁国境的政策。我手上接到的近半年的订单几乎都被取消了。
3月份生产出来的一批1万多双鞋子,准备发给客户,但是客户不要了,连订金也不要了。对方告诉我,这些鞋子即使收到了,也卖不出去了。现在人们的出行已经开始被限制,违约是损失最小的选择。
当然,这只是一个违约的订单,现在我手上还有少量的订单没有取消,但是我现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有一些订单,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正常进行生产。我很怕如果非洲疫情无法控制,我的客户宁愿违约不要鞋子也是有可能的,那我的损失将会更大。
有一些亲友在知道我的情况后主动找到我,说想找我买一些鞋子,帮我消化一些库存。但是他们不知道,卖到国外的鞋子无论是从工艺设计上,还是从尺寸上,都和国内的鞋子有太大的区别,那些鞋子没法在国内销售。
受疫情影响,国外一些客户自身也出现了问题。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一部分货款收不回来,还有一批鞋子积压在仓库,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相当于断了资金流。而我还要支付员工的工资和供应商的货款。
3月下旬以来,我整晚整晚睡不着。我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现在该怎么办?咬牙坚持下去,又该如何坚持?还是放弃现在的企业,解散工人,卖掉机器,及时止损?
2020年春节一过,我就40岁了。在这个本该不惑的年纪,我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困惑。 我也有一些开鞋厂的朋友,我也会去找他们交流,看看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有一个做外贸出口克罗地亚的朋友。他的工厂有八十多个工人,订单已经全部没有了,他已经关停了工厂。他说,一个月六七十万的开支,没有销售根本就撑不下去。转内销也不容易,相当于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何况现在内销的鞋企本身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堆积在楼道里已装盒的鞋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在和朋友们的交流中,我自己明白,现在的困难是所有人都困难,只有在这个时候活下去,等到疫情结束才有翻身的机会。
我决定,再怎么样也要先活下来。第一就是控制成本,减少支出。我让员工从原来的每个月休息一天,到现在实行一周双休,员工工资相应减少,如果有员工觉得工资减少想要离开,我也不强求。但是留下来的员工,等到以后效益好转,工厂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第二是加强研发适合内销的鞋子,鼓励员工利用各自的渠道带动销售,全员上岗卖鞋。
这是我自己的工厂,现在厂里的资金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我和家里商量之后,决定把杭州的房子卖了,大概能筹到四百多万元,可以支撑我们工厂半年以上。
疫情之下,这是所有企业的困难,并且也是我开厂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想要趟过去没有那么容易,也并不是去开个网店、搞个直播带货就可以把货卖出去。毕竟老罗、李佳琦这样的人,在全国只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房子卖了,这本身也是我的投资资产,现在把这部分资产投到我的企业,是因为我要在这个领域里活下来。并且我相信,能渡过难关的企业,一定可以迎来春暖花开。
绍兴纺织外贸经理:查尔斯王子确诊后,谈得好好的英国客户直接取消了订单
绍兴市柯桥区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柯桥有4656家外贸企业,其中89.3%主营纺织面料产品,年产值50万美元以下有2000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撤单潮、订单荒接踵而至,出口额锐减。作为世界纺织面料的集散中心,柯桥中国轻纺城的外贸商户们成了直接的“受害者”。
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沈溦 摄
绍兴柯桥某纺织企业国际贸易部经理的自述:
我从事纺织外贸行业快三十年,在现在这家公司就职也快二十年了。尽管外贸形势也有过大大小小的波动,但不得不说,像这样全行业的危机还是头一次见。
我们公司属于柯桥区规模比较大的几家印染企业,在全国印染企业里,也是排名靠前的,每年营收超过8亿元,员工超过千人。
印染处于纺织面料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上游是坯布生产企业,下游是服装企业。我们一方面自营纺织面料外贸,另一方面也承接大量的生产加工。
由于印染产业升级的需求,从2018年开始,我们印染板块直接关停了老厂,在划定的聚集区域内建造新厂,建设周期近一年,投资超过5亿元,直到2019年11月开始试生产,至今不过5个月。原本信心十足准备加快生产,但疫情造成的危机可以说一而再、再而三给我们造成打击。
2019年,我们自营的外贸出口额达到2800万美元,创下新高。2020年1~3月,我们自营外贸出口额分别是272万美元、364万美元和20万美元,而且按照手中现有的订单量估计,接下来至少三个月内,这块的收入不会超过3月份。
绍兴柯桥轻纺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赵炜 摄
事实上,2019年整个轻纺城的外贸增长乐观,从我们的订单量来看形势也喜人。2020年前两个月出口环比增长,一方面是正逢国外春季订单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自备原料的完善。可以说,国内新冠疫情暴发后,我们还是比较淡定,生产一直没有停,前期订单也比较充足。2月急着恢复印染生产,我们也通过从外地包车接回员工,恢复了70%的产能。
但3月以后,国外疫情蔓延,各国几乎是一天一变,从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开始,美国也率先大量关店,面料订单出现大面积撤单,后续欧洲国家也全面升级防疫措施。可以说,3月中下旬开始,欧美地区的订单几乎停滞。
我记得很清楚,就在英国查尔斯王子被查出新冠病毒阳性之前,我跟英国客户在邮件往来中一再确认订单生产的问题,对方也一再确认不会取消。结果第二天查尔斯王子被查出新冠病毒阳性之后,对方直接告知,由于英国防疫措施升级,公司需要关闭所有门店和生产工厂,所有员工将居家隔离办公,即使产品发货也无人接收和生产,导致订单不得不取消。
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
图片来源:赵炜 摄
类似的遭遇在以出口欧美市场为主的轻纺城外贸商户中非常普遍。许多客户即使已经付了25%的定金,仍然要求中止交易,大规模关店对客户也是难以负担的重压。比如我们在西班牙的重要客户中就有全球知名的快消品牌ZARA,眼下他们已经暂关三千多家门店。
“幸运”的厂家,是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大规模生产就确认了订单取消的,没有出现大规模存货,损失还算小一些。到目前为止,我们情况还算好,但也有了价值两三百万美元的库存积压。因为面料产品的特殊性,很多商家都是独家订制,一旦过季,这些库存即使能够处理,减值率也超过七成。
我们了解到,一家原本是柯桥区多年出口冠军的纺织面料企业,由于最大的出口市场在美国,在订单临时撤销前已生产完毕,大批量的订单取消直接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了影响。现在暂时不清楚它是否已经停产,但这家公司的库存积压严重导致资金流困难已经在业内传开。
随后的打击来自非洲市场,除了欧美,我们在多哥、贝宁、尼日利亚等非洲市场的男装面料出口也占了很大的份额。原本欧洲市场出现问题后,只要非洲市场能继续正常运转,我们还能勉强维持,但外汇管制导致现在这条路也严重受阻。
在全球疫情蔓延后,非洲国家由于外汇储备少,为防止外汇危机,现在实行的政策是,每次交易外汇流出单笔不超过1万美元。而我们出口非洲,一个集装箱(的产品)价值就超过十万美元。货物交易无法收回现金,这样的生意不敢做,因此非洲订单也不得不取消。
事实上,现在对我们外贸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扰并不是没有订单,而是有订单也不敢接。现在疫情是一天一变,比如,现在部分海路货运还是畅通的,而最新的消息说,有的货运船发现有船员出现新冠病毒阳性,如果这样的现象蔓延,那后续即使外贸出口仍有需求,物流无法运输,产品加工完毕就成了库存砸在手里,反而加重企业负担。
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
图片来源:赵炜 摄
目前我们印染工厂专营外贸的生产线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内销板块也仅剩“一口气”的状态,资金流开始枯竭。最新管理层决定,后续停工、裁员将陆续实施,优秀员工发放1800元的最低标准月工资,部分员工则只能安排下岗。
我们负责对接客户的外贸经理现在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客户“联络感情”,每天发给客户的不是订单而是口罩,每天和客户视频聊天,关注一下对方的情况,聊聊生活,加深交流。
事实上,纺织面料行业以产定销的特性较为普遍,单纯的外贸企业甚至只要订单并未正式生产,那么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更多可能是蛰伏等待回暖,而类似我们这样目前还兼顾生产的企业,资金压力则会越来越大,后续如果疫情持续时间长,那么出现行业洗牌难以避免。
现在对我们来说,好消息是客户并未流失,甚至可能因为深入交流,双方关系更加牢固,一些原有的市场份额可能因为有企业退出,我们可以去争取。在全球疫情蔓延导致需求端停滞的情况下,我国及时控制疫情,使我们的生产端能够随时做好准备。一旦需求回暖,相信我们的供应链恢复得最快,而且各类原料成本也在降低。对企业来说,抓准时机很重要。
但困难就在于,谁也无法确切把握疫情何时过去,需求端能否迅速恢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方面鼓励业务员增加内销业务的市场开拓,另一方面则是节流,也就是缩减开支,停工减产。
上海不锈钢公司外贸员:发货后,客户还在不在都是问题
上海是国内重要的外贸出口中心,海外疫情的发展,给很多普通外贸员的收入带来了巨大影响。
小王是上海一位从事不锈钢出口业务的外贸员。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海外疫情影响,阿里巴巴国际站上,询单数量下降了五成,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客户,下降幅度很明显。但企业还在勉强维持。
堆放在仓库的不锈钢卷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上海某不锈钢公司外贸员小王的自述:
我做了四、五年外贸员。个人感觉,当下没有哪个行业比做外贸更难的了。
开单难,客户收货难,公司收款难。我们外贸员是底薪加提成,不开单基本上没有提成收入。但是现在欧洲、美国疫情这么严重,开拓市场困难,老客户的需求也下降或者延迟了。
前段时间,公司的几个大客户收货、付款出现问题了,老板焦头烂额,甚至都在向亲戚借钱周转了。
我们是做不锈钢生意的,这个行业跟镍金属价格走势息息相关,现在镍价节节走低,很多有意向的老客户都在等待时机,开单就更难了。
特别是节前镍价创下新低,很多外贸公司都囤了一大笔货。没想到,疫情发生后需求更少,镍价进一步降低,公司产品价格也跟着下降。比如304不锈钢,年前基价是1.36万/吨,现在大约是1.18万/吨,1000吨就相差180万元。何况我们还不止1000吨。
外贸公司主要使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以及参加各种展会宣传。虽说展会一般不会直接成交,但可以扩大公司知名度和客户信任度。现在受疫情影响,展会基本都停了。客户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的询盘倒是还有,就是比之前少了很多。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客户,降幅很明显。
客户询盘后,公司会自动给各外贸员分配。欧洲和美国客户少了,现在询盘的主要是一些非洲和印度客户,但我们也怕碰到骗子,需要自己筛选判断。与欧美客户相比,印度客户基本上“钱不多”,总是要求最低价,即使做成了利润也不高。
除了公司分配的资源,我们也会自己在谷歌、康帕斯等平台搜索客户资源。美国公司公开信息比较全,一般都能找到联系方式。其他地区的,想找联系方式就比较难了。
总之,疫情期间,拓展新客户无比困难。如果没有老客户资源,都不敢想象怎么开单。现在的工作核心,还是维护好老客户。比如我们给老客户送样品的时候,都会夹送口罩等防疫产品。
即使这样,老客户的需求也仅为平时三成。正常情况下会订10万美元的货,现在就订3万美元,还一直不肯下单。为了催老客户下单,邮件催,越洋电话催,电话交流完,不清楚的地方再通过邮件确认,“赶紧下单,现在是最低价,等我们内销做起来就没这个价格了”。
但是需求下降,客户那边也困难。疫情之下,欧洲人、北美人都宅在家里,消费、生产都是问题。
现在海外疫情蔓延,即使开单了,也怕客户不能收货。
前几天有位刚付款的俄罗斯客户,他的货2月初就到港口了,但是一直没有提货。船舶停在港口,每天的堆存费都是不小的支出。可没办法呀,催了好多遍,客户资金实在周转不开。要不然,干嘛每天多付那么多堆存费。直到3月底,船公司那边要退运了,俄罗斯客户才把货款结清了。幸亏早点结清,要不然俄罗斯3月底开始放假,货款拖到什么时候就无法预估了。
所以我们外贸员有时候相互之间开玩笑说,疫情发生前,要考虑客户的信用问题。疫情发生后,信用问题都是次要的,发货后客户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国外疫情这么严重,很多因素也是客户自身不能控制的。
前几天,有位客户有了下单意向。可是,这位客户要的不锈钢卷板规模并不大,本身实力似乎也并不强。而公司要求我们,现在下单要付定金、发货前付完尾款,对合作不多的小客户还要提高利润。条件更苛刻,客户能同意吗?
或许公司老板也有自己的难处。3月份以来,就遇到各种客户拒付、毁单、不提货的事情。几个大客户都出现问题了,搞得老板焦头烂额。不锈钢行业,产品都是国企大厂,公司只是负责海外销售,一旦客户毁单,那损失就大了。昨天就有客户说要取消订单,还好没有排产,也就答应了。
在我看来,我们老板的资金实力还是有的,不过很多同行怕是要濒临破产。现在新单难做,今年的收入肯定是要大幅缩水。目前最核心的,还是守住老客户。
记者手记 | 他们选择穷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
温州鞋都三期工业园内,一家外贸出口鞋企的总经理办公室,老板一手抽着烟,一手拿着笔在桌上敲敲划划。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订单没了,普遍陷入困境,他也感觉前路迷茫。
另一位老板说,这次疫情中有可能会倒掉四分之一的企业。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外贸企业在裁员,甚至直接关停工厂、处理机器、解散员工。
不过,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既看到了有裁员关停的企业,也看到了不少企业借债甚至变卖房产进行自救。
在困难面前,更多的企业选择坚守,选择穷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让员工有生存的倚靠,对社会尽最大的责任。
一名普通的外贸业务员告诉记者,早上,他刚刚给自己的大客户们寄去了几百只口罩。“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客户,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也表示理解,一再宽容期限。现在疫情蔓延,正是抱团取暖的时候。”
柯桥轻纺城经营者们并没有“清闲”,外贸有难度,就瞧瞧内销市场,市场人少了,就试试网上直播,还有人多做些研发,问一问原料进价,囤一些货,有条件的改一改生产线,加码口罩订单。对于这些从“路边摊”一路走来的专业市场,迎难开拓不是一朝之事,但也并非日暮途远。
2021年,订单暴涨但航运费用也暴涨
“我们以前一个货柜到印尼是300美金,现在涨到了2000多美金,涨了六七倍。”
义乌市天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磊最近有点苦恼。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严重缺集装箱和舱位,海运的费用在过去一个月里“水涨船高”。面对着旺盛的出口市场,不少出口商不得不选择等待和观望。
“有的货柜总价值可能就5万~6万元人民币,运费都涨到数万元了,让成本直接增加了3成!”楼磊坦言,最近海外市场需求确实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反弹,但由于成本高、订舱位和集装箱难找,提前订了一个月了,都还没有船公司过来,导致他们公司的业务量被压制着——本以为会随市场增加的生意,实际却同比下降了三成左右。
因为圣诞节,以往的此时都是每年的出口旺季,但用楼磊的话来说,订舱量是比以前更多了,但更多的是无效的电话沟通,出口量并没有相应增加。
订单暴涨、供应紧缺
2021年11月19日与20日,上海凤凰等自行车概念股连续两天涨停。
与之对应的,是在6月迎来海外需求复苏的自行车行业于近期迎来了又一次高潮。
根据国际电商平台ebay后台的数据,今年11月以来,不管是美国站还是英国或德国站,自行车继续保持该平台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事实上,早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卖家的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的销量就在eBay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站增长了近30%;而在eBay的前述三站和澳大利亚站,电动踏板车的销量增幅更是分别高达140%和120%。
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则显示,自行车行业连续6个月实收GMV(成交总额)超过100%增长,10月份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20%。据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骆掠称,目前公司在手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7月。
苏州猛狮智能车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猛狮”)总经理曾宪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早在3月,全球电商平台就呈现出了自行车需求上涨的迹象——“环比翻了一倍”,到了5月,海外线下门店陆续开张、港口开放,出口量一下子释放,形成了爆发式增长。
定位中高端电动自行车的苏州猛狮,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为欧美市场。按照曾宪胜的说法,电动自行车市场近年来本身的出口额就在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电动自行车替代公共交通出行。他认为,不管疫情是否缓和,市场的认知已经提高了,因此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全球综合数据资料库Statista最近的调查称,因为疫情,8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使用自行车通勤比人群密集的公共交通更安全。越来越多家长购置儿童自行车,帮助小孩消磨时间;爱好者也趁居家隔离时进行自行车维修和保养。
然而,虽然苏州猛狮收获了“超过去年3倍”的下单量,但上游供应链的挤兑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配件要到明年8~9月才能有货,有些连交期都没有”。
“6月那会儿供应链还没有疯狂,现在已经传递到了上游。”曾宪胜对第一财经表示,“铝合金的焊接、车篮、车架等零部件的短缺都很严重,整车厂都在催料的路上。”
除了自行车市场持续火热,小家电、笔记本电脑、手机、健身器材等与“宅经济”相关的产品也在圣诞季保持旺盛需求。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而言,市场的突然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正如曾宪胜所说,上游也缺材料,而供给整车厂的原材料可能只有70%,这会让最终的成品产出增幅,不如上游供应链增长的那么大。
在疫情的多重因素叠加下,出口型制造商们面临的难题远不只是上游的供应不足。
“我们都算老客户了,但运往美国的航运费也涨了三成以上,对英国的还要涨更多,因为大家担心英国脱欧后可能会收双层关税,所以也在抢出订单。”曾宪胜表示,订船也变得很难,周期明显拉长。
货代忙着找箱
在出口“爆单”下承受压力的,还有国内大大小小的货物代理公司。
上海一家大型货物代理公司的宋晴迎来了旺季中的最忙季。
“我们今年特别忙,要帮客户找舱位,还要找箱子,有时候好不容易有舱位了,却找不到集装箱。”一直到下班才有空聊两句的宋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受疫情影响,船东为了削减成本在上半年停掉了部分船只,没想到最近海外市场一下子恢复了,特别是从中国出去的货物量显著上涨,而船只及人工的恢复未能及时跟上,于是便出现了如今供不应求的局面。
加剧供不应求局面的,还有疫情背景下各地港口的防疫流程和用工紧缩,比如到港后要观察14天或者做相应的核酸检测等,都让清关速度放缓,也直接导致了集装箱比以往更长时间地“堵”在了海外。
另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亚欧大陆桥与国际班列服务中心国际事务高级协调员杨杰认为,疫情导致欧美的货源无法及时拓展,致使我国出口增加,集装箱随出口货物到达国外后却无法及时返回,也是引发国内缺箱、国外大量空箱在港口和场站堆积的原因。
供不应求之下,涨价显得顺理成章。
“跳价特别厉害,运到北非的运费已经涨到上万美元了,每个礼拜都在涨,现在基本是要多少就给多少。”宋晴表示,有的船运公司甚至用起了摇号的方式。
在这种供应短缺和涨价的影响下,宋晴他们和楼磊一样,实际的货代业务量也没有出现往年的增幅,和激增的市场需求相比,出口量并未同步释放。
海运费依然在上涨
最近,周小鹏背在身上的贷款从200万元加到了300万元,这位货代行业的“老人”应该也没想到过,从业来第一次与贷款搭上边后,会越贷越多。
年初,银柿财经记者曾到访过位于杭州湖州街的开瑞国际物流,并对行业情况进行过报道,在那里认识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周小鹏,彼时他坦言:“从没想过这个行业会因为暴涨的海运价格被外界所关注。”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外界对于这个行业的关注从行情的猛抬头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且更加聚焦了。
当全国外贸行业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时,一箱难求、订舱难、运费高、垫付资金成倍增长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货代链条上的从业者们。
“别问,问就是惨。”记者近日再次联系上了周小鹏,他告诉记者,上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集装箱货物到欧洲的海运费在1.3万美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1.5万美元到2万美元。而在疫情发生前,运费不过才2000美元至3000美元,几乎涨了5倍~10倍。
“到意大利的海运费目前比起去年已经上涨了2倍到3倍,还一直在上涨,没看到停下来的趋势。”因为需要在疫情期间下订单,从事纺织外贸的卖家汪永钊有喜有悲。由于印度疫情的反复,工厂停工,很多订单都流到了中国。原本以为能有个好利润,可在运货环节,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海运费用的上涨似乎也是无奈之举。“以前一船货运到国外,能够再运货回来,但现在疫情反复,出去的船都是空船或者空箱回来。外贸公司就得支付往返的费用,自然运费就高了。”
集装箱运价暴涨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从2020年10月起,集装箱运价迅速突破20多年来的高点,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那集装箱还是一箱难求吗?周小鹏的回答是“略有好转”。
汪永钊给出的答案也是类似,现在缺柜问题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回到正常状态。“疫情之前,周末一般都是不装柜的。现在不一样,不管是不是周末,什么时候柜来了就会马上装,柜不等人。”
在之前采访周小鹏时,他曾告诉记者,出口货物“一箱难求”,是因为“很多集装箱无法正常流转”。不过,据最新数据显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集装箱生产线被重新激活,经过多方努力,我国主要港口空集装箱短缺量下降为1.4%,比年初下降了12.2个百分点,空箱短缺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与此同时 ,集装箱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产品供不应求等原因,让新箱造价不断攀升,这也持续影响着运费价格。
拥堵的港口和拖延的船期
周小鹏认为,事实上,海运费暴涨是综合原因,集装箱供应增加影响不了大局。
“港口拥堵严重、船期紊乱影响更大些。”周小鹏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海运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港口、堆场、运输等的操作效率都显著降低,集装箱船舶在港口靠卸时间长,码头运转效率低下。
知名航运咨询机构Drewry表示,港口拥堵预计将成为全球普遍性问题,船期可靠性也随之降低。根据另一业界知名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美西航线2021年6月份准班率从5月份的23.5%下降至21.4%,美东航线的准班率则从5月份的28.6%降至26.5%。
除了疫情原因,特殊情况也在影响着港口的效率。据悉,2021年8月6日起,加拿大所有机场、陆路边境以及港口开始大规模罢工活动,北美货物拥堵和船期延进一步加剧。
周小鹏表示:“在船舶周转率下降的情况下,船舶公司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提高了单船运价,集装箱运价随之上浮。”
“以前正常情况下船从中国到意大利,大概需要30天左右,现在得40天~45天,因为疫情原因船每到一个站点都要延长时间。现在船期都不确定,一般都要延长10天到半个月。”汪永钊告诉记者。
“现在船期都乱了,有的时候说好船周一到港,却三四天都见不来。”汪永钊表示,船期延误还会使公司产生额外费用,如堆场落箱费和二次进港费等。
“谁没做过几单亏本买卖”
连锁反应正在显现。货代公司和外贸公司利润越来越少,用一名从业者的话说,“最近谁没做过几单‘亏本生意’呢?”
“运费天天涨,垫付资金越来越高,出口舱位越来越紧张,比今年年初更过分了。”高额的垫付费用正在成为货代的“软肋”和风险点。
如今,周小鹏每周垫付资金超过200万元。货代公司延用上半年按单结算的方式以转移资金压力,每单的垫资成本随时间持续上升,而每单收益的增加幅度却远小于垫资上涨的幅度,这就造成了利润率的大幅下降。
对于与货代行业同处产业链中下游的货主们,周小鹏表示:“外贸公司更惨,很多都在做亏本生意。”
“外贸合同都是早就签好的,等到发货的时候,运费早就涨得飞起了,一单的收益全填进去还不够,亏损就出现了。”周小鹏表示,现在外贸公司的情况和年初比并没有好的变化,运费涨得太快,签好的合同常常跟不上运费的涨势,导致外贸公司亏本的事常有发生。
汪永钊表示,今年纺织品外贸生意较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的外贸 定单 ,特别是纺织行业的订单都回流到了中国。”
但是同时他也表示,由于运费负担增大,利润率降低了,“以前2元成本能赚0.1元、0.2元,现在成本上升,4元成本才能赚到同样的利润。”
周小鹏也表示,纺织行业外贸生意不错,业务量大,但是收益下降了。汪永钊直言虽然他所在的公司资金实力比较强,不存在贷款增加等问题,但是有的小公司很有可能承受不了这个成本压力。
不过,日子虽然难,他们都还在坚持着。
航运公司的“躺赚”
无论是周小鹏还是汪永钊,面对海运费的居高不下,更多的是无奈。周小鹏还告诉记者,在这一市场供求关系上,航运公司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在这个卖方市场上航运公司上半年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已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尚未发布中报,但中远海控、渤海轮渡等航运上市公司均已发布2021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其中中远海控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0.93亿元。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中远海控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7亿元,今年预计同比上涨高达3162.36%。
渤海轮渡的公告显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8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11755万元左右,同比增长高达9439%。
Rewry的集装箱研究高级经理Simon Heaney此前曾表示:“目前没有任何障碍会阻止运价继续上升。需求仍在飙升,港口生产力和设备可用性都在下降,除非这些情况发生变化,否则价格就会不断上涨。我们认为最早要也到今年的第四季度才会有转变”。
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外贸企业的挣扎还将继续。能活下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幸运儿。
By 银柿财经 、于垚峰 、沈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