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高管做草根创业会遇到什么坑?

我创业到现在距离成功和失败都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谈不上什么成功感悟,也谈不上什么失败总结。只是过程中的一点小积累。

以前总以为自己本事很大,只差一个舞台。感谢投资人和兄弟们的支持,让我拥有了一个自由的舞台。

以前总以为经过大公司中高层的历练,可以出来披荆斩棘了。

结果却接连掉入一个又一个的坑。执行力比预期差了很多。而问题恰恰出在自己的身上。

关于草根创业的定义

草根与高大尚是相对的,但无明显界限。为了让下面的字能码下去,我暂时做个简单的草根创业定义:

*500万rmb以下的天使投资。

*租用低档办公场所,甚至民宅,办公条件简陋。

*人数不超过20,平均工资不高。

*产皮未成形,市场认可度未知。

初看起来大公司高管做草根创业,似乎有点杀鸡用牛刀,大炮打飞鸟的意思。但实际并没那么轻松。接下来我晒以下自己大半年趟过的几个坑。

一个自说自话的故事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阿里工作过6年,走技术路线,P9,相当于管理层的总监级,但比较不上进,很多年没再升级了。以前主要做些技术架构工作。顺手带过几年小团队,都是20人左右的规模。本来算不得什么高管,更没带过千军万马。但体检单上写着:高管1级。那把自己往上提一提,硬算个高管吧。

接下来说的,全是我个人经历和体会。如果觉得有共鸣,那么我很欣慰。如果觉得图样图森破,那么you can you up。

刷简历就是为了再创业

07年第二次创业败得很惨。选题失败,融资失败,合伙人不睦,转型失败,似乎就没有什么成功的地方。那次打击很大,在家休养了大半年。

合伙人建议我去大公司历练一下,当几年的中高层。然后再出来可能很多事情会更从容。我觉得很有道理。再加上年轻力壮的,总不能老在家猫着吧。后来机缘巧合,去了阿里。

阿里实在太养人了,一不小心呆了6年。再不出来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出来了吧。于是一狠心,一年前出来继续占山为王。做了一个叫萝卜兔的产品,免费为猎头和企业HR提供简历。

再创业反而遇到新问题

在阿里修炼了6年,这次创业确实有很大不同。

上一次产品做出来之后也拿不到投资,甚至都见不到投资人。除了闷头做事真的什么都没考虑过。

这一次视野开阔了不少,开始明白什么叫市场,什么叫生意。早期的融资有点小波折,但基本上仅凭刷脸就拿到了天使。纠结了高大尚的合伙人。租2万块的办公室,员工人数更是比过去扩大了2,3倍。鸟枪换炮的感觉,一切都如预期般美好。

但紧接着问题来了:公司的执行力却连当年都不如。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才趟过一个又一个坑。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认识到一切问题都是我的问题之后。现在公司的执行力逐渐走上正轨了。尽管还有一些小问题,但近期应该不会做大的调整。

执行力差的几个坑

1.草根也豪华

我对自己最自信的是带团队的能力,于是先搞搞管理呗。先搞个组织架构,技术部,产品部,运营部,行政部五脏俱全。恨不得一下子奠定公司未来10年的基础。

带个十几二十人小轻松吧,于是玩命找人,一个月内填满办公室。但带来的问题是:部门之间界限分明,衔接的地方一定出问题。然后是演变成互相之间的指责,抱怨。

如果有时空机穿梭回去,我会只成立一个部门。You create it,you own it, you run it。责任心和对市场的感觉想不来都难。先用4,5个月把6,7个人的团队打磨成熟然后再考虑扩展。

2.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在大公司当过管理层的都是人精,都有过所谓的成功经验。我们会认为当年的成功是因为方法对了,而方法用的时间长了会固化为习惯。到后来会有一种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感觉。

远啦我们讲究团队合作,讲究各司其责,讲究流程规范。做网站得有产品经理吧,得有美工吧,得有前端工程师吧,得有后端工程师吧,得有算法工程师吧,每个角色各自需要一个人吧,还好我没有把QA,运维,DBA加进来。

然后生产的流程变成CEOà产品合伙人à产品经理àUI工程师à技术合伙人à前端工程师à后端工程师。这似乎没什么不对的,大公司里不都是这么做的吗?甚至有合伙人认为分工还是粗糙,没有专职的QA来控制质量是无法接受的。

然后的现象是每一层都有信息的损失,最后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却跟最初的想法谬以千里。

这个流程冗长还不算什么,更严重的现象出现了。产品经理不了解市场。工程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产品好坏的检验。运营人员不了解产品设计,根本玩不转。大家职责太细,具体工作堆积如山。然后出现了很多创业公司很搞笑的共同现象:

*太忙了,没人有空用自家的产品。

*我又不是用户,我怎么知道用户怎么想的?

如果重来一遍,我会取消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自己来做产品设计,让前端工程师跟UI合并成一个人,或者让前端跟后端合并成一个人。让UI设计与产品研发并行,先做出来个不好看的版本。产品细节之处只抄袭,不创造。注重产品迭代的频率,而不是单次产出的惊艳。

3.兵不是原来的兵

很多将军打败仗都会想到一个问题:现在的兵不行啊。过去带特种部队的时候,老子如何如何攻城拔寨;而现在,哎!

过去在百度阿里的时候,带得都是最牛学校中的最好学生,任务说清楚了,等着好收成就行了。而现定盯不紧的地方一定出问题。优秀的团队谁都能带,平庸的教练带美国男篮梦之队一样夺冠。也许先前我们高估了自己的领导力。

接下来的解法无非两条路:第一、换回原来的兵。第二、改变我们自己。

第一种解法对于草根创业几乎不可能。我原来的下属多数可以去A轮B轮的公司做CTO了。没有任何道理来我这里当创始员工。市场上优秀的人才有多抢手,创业公司用高于大公司50%的薪水一样挖不到。何况草根创业者更掏不起这份钱。

第二种解法改变自己更加可行,但年龄越大,职位越高,改变起来就约痛苦。

4.事儿不是原来的事儿

无论原来的在大公司地位多么显赫,位置多么重要,对于整个商业体系而言,我们的作用不过是颗螺丝钉。而现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生意。

以前是专业上的大牛,靠着专业能力让员工折服,让所有事情尽在掌控之中。现在至少有50%的事情自己不是很懂,一样的摸石头过河,经常犯错误。

原来事情是清晰的,定下半年度KPI就沿着这条路做下去好了,一个大部门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调整方向和打法的。但创业之后情况完全不同,大方向不会变,但打法确要经常的调整。变化就是成本,变化需要解释,变化就有风险。

事情是不可能再回到大公司那个样子,那么需要变化的只能是船长自己。

5.缺少中层

我原来是个团长,师长。现在让我直接带兵干排长的工作,很多不适应。跟员工缺乏共同语言,而且我要谋划更大的局,不要因小失大。只要找到几个好的连长,排长,问题不就解了吗?

这么想没错,但天使阶段就是招不到好的连长,排长。想从现有员工中提拔起来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好使的。

中层很重要,但雇不到,提不起。怎么破?自己和合伙人向下走几个台阶,成为中层呗。小小的创业公司需要那么多高层做什么?

6.阶段性错位

网上有很多鸡汤,教大家如何做创业供公司的CEO。平心而论,这些理论都没错。错的是他没告诉你做创业公司什么阶段的CEO。天使,A轮,B轮,C轮,上市应该是有不同的做法的。CEO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于是早期的时候,我们学着鸡汤。合伙人只需要搞定:人、钱、事就够了。于是我们都浮在上面吹牛逼。举个例子,我们之中一个合伙人认为,他的所有工作就是只需要找到下面的3个总监。然后把团队交给这三个人来带,自己看这这三个人就够了。而我自己也曾经表示赞同。

草根创业的选择合伙人就是因为各自在专业领域擅长。放着会做事的人玩口活,监督不会做事的人做事是不是很搞笑。但我当初就是这么搞笑。

一心学习着怎么当老板,却不知道老板在不同阶段工作内容不同。草根阶段的时候,老板无异于个体户。或者工地上的大工——砌墙的。员工是小工,在为你和灰搬砖。主要的活还得自己来干。

7.合伙人进入哲学争执

合伙人都是高大尚的身份。但大家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解法。

有很多时候,大家找到的问题和解法实际上是相同的。但表述出来很容易上升到理论哲学的环节,这是所谓“高管”的狗屁通病吧。

本来大家说的内容是一致的,却彼此不服气,非要在哲学理论上分个高下。

幸亏我的合伙人都是知根知底,有原始的信任。情商又远远超过我,关键时候总能刹得住闸,并给我适当的提醒。

8.CEO抓小放大

当缺乏中层,员工又不给力的时候。CEO总是忍不住自己冲上去,恨不得自己去消灭很多细节。做着做着,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然后就出现了你们都是错的,只有我是光荣伟大正确的这种气氛。员工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加。

然后CEO陷入到UI等小细节里面不能自拔,而生意的本质却很少关注。最后市场不买账,自己还是坚定的认为原因是未能把那些小细节做好。

9.是教训也是建议

1)位置越高的高管,越不建议做草根创业。可以学学雷军等人直接从A轮,B轮的状态开始。在大公司位置越高,改变自己越难。开会的时候我曾经对合伙人发脾气:如果我做投资,坚决不投你们这种年纪的。而实际上,他们年纪还都比我小一点。

2)找合伙人的时候,不要在乎对方有多大的名头。主要看接下来能不能成为公司中挑大梁干活的人。搞战略有CEO一个人够了,其他合伙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参谋、建议、提醒,但不建议合伙人主要职责是搞战略。也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未来的扩展性,集中所有火力活到下一轮再说。

3)不要搞什么组织架构,一个部门承担所有事儿吧。早期合伙人是主力干活的,不要非得给他们带团队。

4)人员前5个月的时候不要超过10人。最好是合伙人当师傅一个带一个,最多一个人不能带超过3个。

5)招聘很重要,但招来的人都是锦上添花的。靠合伙人团队杀出一条血路吧。

6)天使阶段,CEO花一半的精力抬头看路。确保方向的正确性。

7)学习心态,不断反思,承认不足。如果觉得自己连续两个月没犯傻逼,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没在做事。第二没在进步。

老板的真心话:应届生不适合去创业团队

应届毕业生适合去创业团队吗?这是应界毕业生选择去向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以前看到时我是不屑一顾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路要走。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呆的这些团队还过得都还不错,收获了很多想要的东西: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有充分个人发挥空间,做出了一些受人认可的成绩,甚至工资涨过得过房价。

有时候也会自问,这样就够好了吗?我是不是真的还不错?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都没有人能够回答。直到最近,出于各种原因,想换份大厂工作稳定一下的时候,吃了很多哑巴亏,心中也就渐渐有了答案。

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履历给大家参考:2014年研究生毕业,到2018年历经三家创业团队,前两家已经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消失于互联网的大潮中,期间在第二家公司由iOS开发转岗成了产品经理,目前(2018年)已经从第三家辞职。

备注:第三家公司目前发展得很好,但和个人发展规划有冲突。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我想我是有资格来谈一谈的。根据过往的经历,这里总结了7不要去的理由,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没有成绩

创业团队九死一生,能够活到IPO堪比中彩票,给大家看一下我从创业邦截取的公司融资情况:

数据显示的是当前正处于各轮的公司数量页数,来代替公司数量。然后轮次之间虽然没有前后关联的特点,但相应的比例,也能说明能够支撑到各轮次的公司大致比例。

其中除了天使到A轮这种,之后每轮都会直接筛选掉三分之二的团队。很不辛的是我之前的两家公司在都A、B轮死掉的。

一但之前的公司团队倒闭,结果就是你所有的工作成绩都会淹没在茫茫多的互联网产品中。甚至因为是早期产品,不是行业相关都不会有人注意到。可能刚毕业和刚工作一两年的同学在找工作时主要是看技能和能力,越往后则会开始逐渐偏向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和面试官交流的时候只能单方面的解说,却无力自证。这种工作成果的消失会逐渐开始否定你之前的所有努力,甚至上升到能力的否定。

这种结果你能承受吗?

二、团队缺乏有经验的人

创业团队的规模不大,所以在一些业务上可能只有你一个人,甚至是一个人要负责多个业务,出现问题的时候连一个合适、能够讨论的人都没有;大家都没有经验,讨论起来只能凭借大家各自的直觉反馈,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之前经验,很多别的团队已经踩过的坑,你很可能又得花时间自己踩一遍。

最后等你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将得到一个在时间成本面前毫无意义的结果

肯定会有团队吹嘘自己有一堆前BATTMD的大厂员工,又或者是某个领域内的大牛。那简单分析一下,这些人为什么好好的大厂不呆,要来创业团队呢?除了钱没给够,政治斗争,P6升不上P7,当然还有赌徒希望来能创业团队搏一搏。以上这几种都跟真正安心做事的大牛相距甚远。而公司自己的各种大牛,反正之前的老板和同事向新员工介绍我的时候肯定是开发大牛、产品大牛。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

其实相比于大公司,创业团队更需经验丰富的伙伴,这点大家都懂。但无论是出于早期团队缺钱,还是团队的低知名度,创业团队都会有些无奈地招收大量没有经验的新人加入。在做新业务时,本来在很多方面都是抓瞎,派个大头兵就往前面顶,这个对于团队和个人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大家都是新人,或者是转行来过的,经验交流和给出有价值的建议就不要想了。

最后成长的问题就全靠自己,本来很潜力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持续的自我激励,很可能在这种曲折成长中夭折

三、泛而不精

创业团队在JD中描述,常常会承诺新人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参与整个团队产品的设计和打磨,有权限参与到整个团队中的任意一个工作环节。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诚实的描述,之所以给你这么大的权限,要么没有人做,要么其它做的人也不一定专业,所以大家都水平差不多,谁也别嫌弃谁。

  • 因为缺人,所以你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做
  • 因为缺人,所以无论你什么时候都会很忙
  • 因为缺人,所以新业务出来的时候你总得顶上

其实很多技能、业务从0分完全不会到60分及格过得去,所需要花的时间并不长。但再往上每提升1分都需要时间、平台、环境的支持。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创业团队也能够像你的个人能力提升一样迅速发展。但参考一下第一条中的创业团队死亡率、及公司的融资速度,相信一般人是没这种好运气的。

当然做为早期实习生,不了解自己要做什么方向,或者兴趣爱好时,可以都试试。再之后继续呆在中小型创业团队的结果只能是泛而不精,表面上顶替了很人,但你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可被替代的理由。如果公司真的发展了,之后只要多招几个新人分别把你引以为傲的全面发展都快速的从0做到60,就能把你替换掉。

再说一下大厂对普通员工的要求就是:你要有一个普通人比不了的长板,然后大厂会把这些有长板的员工箍在一起,做成为最高的那个桶,而员工的短板不用就好了。相比之下既没有短板又没长板的人,不就是个废物?

四、野蛮生长

承接上一点的泛而不精,创业团队的很多业务都需要大家从0到1的搭建,而为了这种有无到有的突破,很多原本正常应该有的环节都可以省略,比如:

  • 多方面的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
  • 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和数据分析
  • 讨论的内容归档整理及确认
  • 产品具体的运营计划和相应配套的活动安排
  • 产品上线前的QA环节

还有更多。做为TeamLeader很多我都试过,但流程化的东西,是需要积累和耐心。因此很多也只是推行一段时间,大家不爽快就又会退回去,一切照旧。久而久之,也就习惯这种比较随便的工作流程,大家按照自己想的来就好了。

这种不规范的成长会让你让把本来很重要的过程忽略,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头衔效应

之前也说了自己在过去几年里还算不错,但在跟家里亲戚和朋友介绍自己的工作时,总是会羞涩于说自己是什么公司,毕竟团队太小或者业务很垂直,说出来大家也搞不清,就只好说说自己做的什么,并且表示对未来发展前景很看好。

嘴上虽然不在乎,但心里还是有些芥蒂

然后最近找工作,顺便装了脉脉,除了时不时能看看大家匿名区吐槽一下工作,还能看到很多当年的同学现在已经为了蚂蚁金服的技术专家,京东的产品总监等等。再回头看看此时的自己,对比起来说不羡慕是不可能。这种头衔就算是在投稿时,根据我之前的数据分析,读者和订阅量也高一些。

更为现实的是,现在去一些大厂面试,有些面试官的脸上也会不时有些得意和轻蔑神情划过

头衔这个东西是绝大多数的创业团队所不能给予的。

六、适合创业团队的人

创业团队因为招不到人,所以招了大量不合适的人。很多人又因为能力不足以进大厂,选择进入了创业团队。这样的公司团队建立起来,都极不稳定。很多新人只把这种选择当做了进入大厂的一个跳板,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做个一年半载就走,造成很多中小团队的人员流动极快。

这不仅稀释了原本团队骨干成员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还让公司的发展极度不稳定。

当然,团队成员的不合适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公司的老板并不适合创业。有不少大厂的高管,在做到一定位置后,或继续升职无望,或自信心膨胀,拉着几个兄弟带着一些关系就出来创业了。但很抱歉的说,这种人可能只适合在大厂呆着:

  • 首先他之前的大厂经验未必能够很好的从0到1启动一个项目,请不要把大厂所提供的环境和舞台当成他的能力;
  • 其次管理好一个团队和经营好一家公司是两个概念,思维高度、目标定制、权力的应用、甚至是成员的管理都是完全的不同;
  • 最后就是这种创业者内心多半是有退路的,很多事情他会狠不下心来,瞻前顾后,难有大将风度,做出及时的决断。

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续创业者最受投资人喜欢的原因。

七、如果公司倒闭了

这一点指的是最后创业团队倒闭的结果你能不能接受?

当初我加入的那些创业团队,很多时候给了我一些愿景,对比于按部就班的大厂,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一些期待,发的工资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还是有余的。有钱的时候大家开开心心,称兄道弟,吃饭,团建,Loft风格办公室,免费零食等等一个都不会少。

但这种不心痛钱的公司多半是花的投资人的钱,并不是公司赚回来的。所以如果有一天投资人撤资,公司也就会突然暴毙。那一切就都回归路人,甚至是仇人。发不出工资就卖公司资产,搬走电脑,甚至是走劳动仲裁。之前一起的努力大部分也被认为是傻X举动。

我相信有些老板人其实并不坏,有钱的时候也是真心对一起同甘同苦的兄弟们好,但是真当公司倒闭的时候,会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丧失判断能力,做出一些之前完全不同的举动。

恨谈不上,喜欢也没有了。

最后

以上就是本人几年创业团队的一点工作心得。

就目前国内的环境来说,如果不是家里有矿,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真的不要选择困难的路了,毕竟普通人的生存已经如此艰难。之前一直愿意在创业团队也是总觉得自己是天选之人,以小博大,这次不成下次一定成。心态上已然是个赌徒,那十赌几输,现在我已经输光了。

By 核桃壳二宝真好记

餐厅的暴利菜品有哪些?

最暴利的刺身 / 水产类菜品

1.北极贝、八爪鱼、海螺片等熟冻产品* 北极贝经常会出现在日料店菜单中的刺身一栏。

不过被叫成『刺身』的北极贝, 其实是熟的。

这种浑红彤彤的北极贝,在水产行业里被称为『*熟冻*产品』。 熟冻的意思是,经简单处理后,漂烫或煮熟后再冷冻。 同为熟冻确被当刺身的还有八爪鱼、海螺、鸟贝等。

看看北极贝上 餐桌之前的模样:

绝大多数国内日料店餐桌上的北极贝,真的来自北极,并由加拿大的 Clearwater(清水公司)捕捞加工。 为什么要强调是这个公司呢?因为它就是中国北极贝市场的开创者,同时拥有全球 最大的北极贝捕捞配额。 中码(M码)是货源供应最多的规格,该规格1kg含50-60个北极贝,批发价约为155 元/kg。

讲批发价可能大家没有概念。 熟冻北极贝食用前仅需解冻后对半切开,再清洗掉残余内脏即可。意思是:日料店 通常按片卖的『北极贝』其实只是1/2个。 所以可算出,售价为8元/片起步的北极贝,规格和个头取中位数,*食材成本仅需 要155÷55÷2=1.41元/片,毛利率82%。加拿大北极贝利润空间已经足够大了,但市面上仍旧有被俗称为『朝鲜马贝』或 『丹东北极贝』的李鬼。

『朝鲜马贝』捕捞自朝鲜海域,由国内的丹东港工厂加工,熟冻处理后与加拿大 北极贝高度近似。

朝鲜马贝的包装,有明显山寨Clearwater的意味,区别是正面无Clearwater的logo。 由于人工、捕捞、加工成本均降低的缘故,『朝鲜马贝』批发价仅为80元/kg,甚至更低。

若是日料店使用『朝鲜马贝』当北极贝卖,则食材成本仅需0.8元/片,瞬间毛利 率高达90%!

加拿大贝和『朝鲜马贝』本质上同为马珂蛤科的亲戚,但口感和颜色上稍有差异。 只是国内加工厂可能为了让『朝鲜马贝』颜色更像消费者认知中的北极贝一点,可能会进行一些泡药、染色等特殊处理。

2.甜虾、红牡丹虾等生冻虾类

北极贝经常被人误认是生的,而甜虾由于虾肉为淡红色,也经常被人误认为是熟的。 商超等零售渠道的甜虾确实多为熟冻,但日料店用的甜虾均为生冻,即捕捞后没 有煮熟就直接冻起来。 生冻甜虾在食用前解冻剥壳就行,处理难度可比中餐厅里的河虾、小龙虾低多了。

国内九成九日料店售卖的甜虾都是来自俄罗斯,即便是在日本吃日料,也有机会 碰上从俄罗斯来的甜虾。毕竟,甜虾每年在日本渔获量仅为两千吨左右,本土的产量都赶不上销量,哪里有 余量用来出口呢。

常见俄罗斯供应生冻甜虾的水产公司,被俗称为冰山,蓝晶。盒子侧面的2L/LA/L /LM等代表按大小的分级 。 日料店里最常用的规格是LA号(中等大小),1kg规格60-70只,批发价 为110-125元/kg。 继续来算价格。一只在日料店可以卖12元/只的LA号甜虾,其实食材成本约为2元 /只。

3.帆立贝

『帆立貝』是日文里的汉字,罗马音为hotategai,并非是fān lì bèi。 它真正的中文名是『虾夷盘扇贝』,诗情画意的感觉瞬间没了有没有…

日本售卖的帆立貝柱及包装如下:

帆立贝原产于日本、朝鲜、俄罗斯等水域,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之后,现已 成为北方海域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 让国人更容易吃上帆立贝本来是个好事情,但是一些不良商家,将国产帆立贝装进个山寨日本水产的包装里面,就假装是可刺身的帆立贝来卖。

日本北腾水产 VS 国产山寨的包装,国产帆立贝通常以包冰衣的方式保鲜:

然而,国内并未出台贝类相关的生食标准,且国产帆立贝并无杀菌处理的保证和 溯源渠道,个人并不建议过多生食。要怎么判断日料店里的帆立贝刺身是不是国产货?可以先来算一下成本。 在国内自产自销省了不少中间成本,中码的国产帆立贝批发价仅为100/kg,折算到单颗成本为3.6元/颗。

一大波山寨包装~供应商在售卖时标注是『刺身带子』。 可以反推出,那些售价低廉、约为20元左右的帆立贝刺身,就是用的这些便宜的 国产货源当原料。一些日料店里会卖『北海道帆立贝』或『北海道带子』,售价50元/颗起跳。 不过这并非一定是什么高价货。品质较好的超低温北海道帆立贝,进口价300元 /kg,M规格的单颗成本价约为11.1元/颗。

超低温,指的是-40-60°C环境下极速冷冻,这种冷冻方式不光能杀菌,还可以将肉 质折损降到最低。 不是对比食用过超低温冻品和冰鲜品的人,很难吃出区别。 所以这让一些商家有利可图,悄咪咪在一些高人均的omakase里面,使用这些并不贵的超低温帆立贝。顺带一提,不少饭店(尤其是放题)做贝柱类的熟食菜品,原料会使用由小贝柱 压碎再合成的合成贝柱。合成贝柱成本极低,约为60元/kg。

合成贝柱 判断是否为合成肉的标准为看是否有明显肌肉纤维,以及贝柱形状。 如果形状特别规整的,一定经过机器压制,这种规整的大圆柱体,天然贝柱可长不出来。

4.海胆

决定海胆的价格因素那可更多了,比如品种、产地、规格、处理方式、捕捞方式、 加工商等。

a)国产大连海胆

自产自销,性价比之选,国内日料店餐桌上的常客。 做小卷类寿司和热菜比如海胆炒饭等会用最便宜的海胆碎,由于品种不同,价 格39-70/200g不等。这种胆卖相最差:

海胆碎 用来做寿司的海胆至少得死有全尸,常用的是塑料盒装国产漂烫海胆,价格在 35-100块/100g这个区间,价格和海胆个头强相关:

做1个至少卖24r的海胆军舰,在海胆这一块的原料成本仅为1-2块左右。 有些日料店喜欢摆一些看起来逼格很高的木盒装海胆,木盒比塑料盒保温更好, 一般用木盒装的海胆品质更好一些。不过其实价格也没有很贵,国产的价格 100-165块/100g:

活海胆、原只海胆,无论在什么档次的日料店,都是宠儿。1-1.5两的大连拖网捕 捞活海胆,在日料店至少能卖到58元/只,其实食材成本仅为13.75元/只。 不过开海胆是个技术活,理所应该被加收一点人工费用。原只海胆开壳之后,还需 流水处理掉黑色肠道,若是下手没轻重,海胆黄会全部碎掉。 所以日料店用的还是盒装海胆居多,解冻就能拿出来吃,省人工、省时间、还省储藏成本。

b)进口海胆

老有韭菜收割机以进口为噱头抬高价。

加拿大海胆,个头大,摆出来倍儿有逼格。找批发商单买一排(5个装)下来仅需140元。

加拿大海胆 这一排海胆,直接端塑料盒上桌,加几份海苔,连摆盘都不需要,在日料店里的身 价就到了268元/份。

即便是海胆中的优等生——日本海胆,由于不同的海胆品种、等级和加工商,价格也有高低之分。 比如秋山水产的低等级、色泽较不均匀的海胆,找国内供应商拿货价需850元 /300g,折算下来比国产海胆只是贵了3倍左右。

左侧为滨中小川海胆,右侧为秋山水产海胆300g装:

日本海胆加工商中最出名的,当属羽立水产。 羽立倒也不是金字招牌,普通羽立海胆一盒约2500元/300g,而拍卖级羽立海胆, 价格翻个两三倍吧。下图为拍卖级羽立海胆

不少高端店欺负消费者不会分辨,拿个普通羽立海胆出来显摆、收高价。* *更有甚者,收购二手海胆盒子,自己往里面填国产海胆。* 这不,曾经某家日料店用普通羽立打肿脸充胖子,割韭菜割到过王思聪头上去了吗?

5.希鲮鱼

希鲮鱼是使用青花鱼+多春鱼鱼籽的合成产品。1688上查到的价格是45-70/1kg,在日料店里吃 一份的价格直接就可以买个1kg了。这种合成肉价格比猪牛肉还低。

6.「白金枪鱼」

B级日料店对刺身食材选品标准就是价格低、人工处理成本低、储藏便利。但是这 样的食材种类也不算特别多,所以有些无良店家会拿仅28/斤的油鱼冒充白金枪鱼充数。一般有卖白金枪鱼的日料店我直接拉黑。

7. 金枪鱼

金枪鱼的价格和品种强相关:

黄鳍金枪鱼<大目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野生蓝鳍金 枪鱼。长腰和长鳍金枪鱼也是低价品种,但是比较少见(这货才是真·白金枪鱼)

处理方式和价格的关系是:CO金枪鱼<超低温冷冻金枪鱼<生鲜/冰鲜金枪鱼。

a)CO金枪鱼* CO金枪鱼在市场上的俗称是『红金枪鱼』,价格十分便宜,约40元/斤(500g)

CO三文鱼鲜艳的玫红色,有的还会带一点透明,吃起来却口感绵软,淡而无味,摸起来也没有弹性。

由于CO可以将无论好的坏的三文鱼一概化妆成鲜红的颜色,所以符合上述特征的产 品里,原料可能会用到并不新鲜的金枪鱼。 我国虽禁止CO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并未严查,导致在市场上CO金枪鱼制品依旧存在不少。 尤其是回转寿司、日式放题、洋快餐店餐饮品类,非常青睐这种廉价且易储存的货源。

b)冷冻金枪鱼块(砖)

由于金枪鱼原鱼体重较大,小则20kg,大的可以上百公斤。加工厂商经常把金枪鱼 超低温冷冻后,再分切好的小板块方便销售。 在B级日料店里没有标注是『蓝鳍金枪鱼』的菜品一般用的是用超低温的黄鳍 / 大目金枪鱼块,黄鳍的价格在50元/斤,大目的价格是80-100元/斤。

蓝鳍金枪鱼即使是冷冻货的价格也比黄鳍和大目贵了不少,产地和等级(油花多少,类似牛肉分级)是决定价格的主因,欧洲、澳洲产的便宜,日产最贵。比较差 一点的西班牙赤身已经要170/斤了,大腹瘦一点的也要280/斤。

下图为蓝鳍金枪鱼冻品:

c)横切 / 冰鲜 / 整鱼

冰鲜黄鳍和大目价格其实也并不高,由于肉质含水量高、难储存,商用主要流通的 依旧是超低温金枪鱼。 下图为整条鱼的拿货价:

如果是整鱼购买的话,要附加不少人工处理和储藏成本。在不是以金枪鱼为主打菜 品的B级日料店基本不会购买整鱼。 A级日料店常用的是高级金枪鱼横切,毕竟整条鱼买太贵了,看看那些拍卖出天价的金枪鱼就知道。如果是家庭购买金枪鱼可以从大目金枪鱼块开始玩起,这个在网上比较好买到,且有些商家会做去筋的货,意思是解冻完了自己随便切切就能吃了。对金枪鱼兴趣很大的可以去当地冷冻市场逛一逛,运气好说不定能碰上供应商自己搞的开鱼秀,还能免费试吃。

8. 三文鱼

终于讲到B级日料店的明星刺身菜品了。 三文鱼的价格决定主因是产地,智利<挪威≈丹麦法罗<新西兰。 其中新西兰的帝王鲑是单价最贵的品种,不少日料店会打着帝王鲑的旗号充高价好 货割韭菜,广州就有些标榜『烹割』的店把4-5块(约80g)帝王鲑卖出180天价。 但其实帝王鲑的价格天花板还不及蓝鳍金枪鱼的一半,价格基本都在80-90/斤这 个区间内。 三文鱼个头小,通常按整鱼卖。去头去皮后的出肉率60-70%,所以可以估算出*那 份卖180元的帝王鲑,成本约15.7元。

最贵的三文鱼——帝王鲑

常见的智利三文鱼,35元/斤左右,挪威和法罗三文鱼也只需要40元/斤左右。 菜市场里的猪肉都上50元/斤了,对比一下是不是觉得三文鱼还是挺便宜的。

智利 / 挪威 / 法罗三文鱼,整条拿货价:

三文鱼的口感除了油脂感较为出众之外,再无优点。尤其是生食时,明显缺乏鱼 味。所以这种平平无奇的鱼生,称不上高级,也不太能上得了台面。在低价位的居酒屋、回转寿司店买来吃吃是不错的。但如果在高价位的omakase中吃到了三文鱼*(特指サーモン,不是さけ),那一 定是店家有心割韭菜。

以上提到的品类除了三文鱼外几乎都是解冻即食,并不需要什么太多人工处理成本。自行购买时需优先选择同城的供应商,或者自己跑冷冻市场提货。 顺带一提我在外吃饭的时候会点什么刺身:白身鱼类,真鲷、河豚等;粉身鱼类, 金目鲷、大竹荚鱼等;光皮鱼,秋刀鱼、小肌等;以及蓝鳍金枪鱼、北寄贝、赤贝、海胆等。以上品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能刺身吃的我没有渠道小批量的买到

家庭冰箱难以满足储存条件

刀工要技术,自家没法按照最适合的方式切片处理

本文的价格数据收集于2020年底-2021年初,商品价格会因市场情况产生波 动,2021年下半年的三文鱼已经拿不到原文里提及的价格了。 原文的意图只是想让和我一样的消费者明白自己吃的日料是什么东西、哪里来的,价格数据就图个乐吧。

02.半成品菜+酱 / 粉状汤料 均价200以下的日料店最喜欢用的三大酱:沙拉酱、芝麻烘焙酱、美乃滋(蛋黄 酱)。行业标配品牌是丘比。 美奶滋、沙拉酱约23块/1kg,芝麻烘焙酱稍微贵一点,45块/1.5L

单道菜用量20-30g酱就已经接近多得有些腻了,这个用量的成本撑破天也就5毛。 高热量酱料好吃是好吃,但是买回家里吨吨吨岂不是更爽,何必花大价钱跑出去吃。 这些酱通常和便宜食材,比如蔬菜和半成品食材一起出现。毕竟如果是有好的新鲜食材,大可卖高价且不需用味道太重的酱料掩盖本味。 列举一些常见菜:

1. 和风沙拉

火山沙拉=卷心菜丝拌沙拉酱堆起来+外表涂满飞鱼籽。

这道菜的成本构成占比较大的是经常被误称为蟹籽的飞鱼籽,1kg的拿均价 130/kg。即使一盆火山沙拉需要用到100g飞鱼籽,成本也仅需约13块。顺带一 提,这种飞鱼籽几乎都有染色处理,橙色是比较常见的,还可能被染成绿色、黑色、黄色。

飞鱼籽 土豆沙拉=杂菜(脆青瓜+玉米粒+胡萝卜粒)+飞鱼籽+土豆泥+美奶滋

秋葵沙拉=飞鱼籽+秋葵+芝麻烘焙酱

蔬菜类菜品本来在什么店都是暴利。在B级日料店里,蔬菜混了一点酱之后身价又 上涨了不少。 不难发现这个财富密码:“和风沙拉”=蔬菜+酱+飞鱼籽。

2.火炙 / 炙烤的菜品

赤焰帝皇蟹脚盖饭=饭+两片青瓜+成品泡姜和黄萝卜+飞鱼籽+合成肉蟹脚+美奶滋, 然后拿喷枪炙烤一下。

判断图上这个“帝皇蟹脚”是合成肉很容易,一是以45块钱根本吃不到这么多真帝皇蟹脚,人工剥壳费都不止;二是帝皇蟹脚的形状和纹理都不长这样。大概率就是 用的做成蟹脚肉形状的v形蟹柳:

亲子蟹脚饭=饭+更便宜的蟹柳撕碎+飞鱼籽+炙烤美乃滋。花45块钱可以买到3斤多 的蟹柳了

再来总结财富密码:“赤焰米饭料理”(或者取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米饭+一点肉 /合成肉+炙烤美乃滋+飞鱼籽。

3.汤菜:味增汤、关东煮等

这些菜品都是基于「出汁」,即用昆布、鲣节(刨了就叫木鱼花)制成的高汤。国内的昆布、木鱼花这些原料的产业链成熟,国产货与日本的工艺有差异,不过价格低很多,味道也在合格线上。 虽然说出汁的制作原料成本不会太高,但制作出汁需要大量时间成本,所以在B级日料店里通常直接用出汁粉(高汤粉)/ 木鱼精 / 味之素代替真出汁:

均价在35-40块/1kg,推荐用量是4g/600-800cc:

即一碗600-800cc的汤,不算用水的成本,也就只有*0.14-0.16块*。记住这个价 格,再来看看这些用出汁粉且毫无技术难度的菜品和其售价。 海鲜味增汤=出汁粉+味增+葱+几坨蛤蜊肉。一丢丢蛤蜊肉泡在粉冲出来的汤里,身价直接升到逼近20。

下图关东煮=出汁粉+冷冻丸子+鸡蛋。身价更不得了了,敢卖65也是店家的本事。

用粉冲出来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汤会偏浊,而真·出汁本来是淡黄 / 金黄(视昆布和鲣节品质而定)、澄清的颜色。以下是真出汁做的关东煮:

ps:其实日本传统的关东风关东煮的汤就是浊的,因为有加牛筋入底汤。一般来说 国内日料店卖的关东煮几乎都是流传度更广的关西风,底汤主料就是出汁或出汁粉。

4.汤拉面

在拉面不是主推产品的日料店,带汤的面类产品=成品骨汤料兑水+成品叉烧+面+海苔等配菜。 截图选取的产品已经偏贵了,一般日料店用的都是大包装:

日式叉烧做起来比广式叉烧麻烦多了,而且猪肉价格也不便宜,所以即便是拉面专 门店也可能使用成品叉烧,39/斤的成品料比买原料自己折腾香太多。

在餐饮行业中,食材成本占售价的20-30%是常态,毕竟开个饭店还有人工、水电、 房租等其他成本。 中餐的炒菜再怎么高利润,也得需要个会炒菜的师傅炒;西餐半成品炸鸡、薯条买回家了,要是不懂高低油温复炸,做出来还是不好吃。 反观日料,尤其是文中点名的这些刺身,几乎都是解冻即食,人工处理的技术难 度无限接近于0,自己买也能做好。加之普通消费者对刺身了解少,利用信息差以次充好、以普通食材装高级卖等现象 在日料店里频频发生。 我不是做餐饮行的,本回答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望指正。

By 六一食事

俄罗斯与蒙古的爱恨情仇

俄罗斯曾经有200多年被蒙古国占领历史,即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200多年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

  因而,可以肯定:蒙古对俄罗斯这段占领史,对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和性格,打上了深深烙印——前苏联科学院院士阿·勒·奥克帕拉德尼科夫就曾指出:”蒙古征服者入侵俄罗斯后,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各公国联合起来同入侵者进行斗争。客观上蒙古的入侵促进了俄罗斯的统一,同时为俄罗斯境内的蒙古汗国灭亡后建立统一的、强大的俄罗斯国创造了条件。从这一点来讲,蒙古人对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俄罗斯联邦版图是一个最大的贡献。”因而,对这段历史进行必要的梳理,也就成了我们了解今天的俄罗斯的一个窗口和路径。

  钦察汗国

  先看看这段历史。

  1235年,蒙古大汉命术赤之子拔都与诸王长子在老将速不台的辅佐下统军西征。蒙古远征军先后征服了钦察、俄罗斯,直入欧洲腹地。大汉蒙哥根据当年成吉思汗分封的旨意,将”拔都征服的所有疆域”,包括钦察、阿兰、阿速、斡罗斯等的土地,以及诸如不里阿耳,蔑怯思等其他国土”都授予拔都。这就是蒙元王朝分封的三大汗国中疆域最广,持续最久的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拔都一直遵循着只有大汗才能代表蒙古王朝,钦察汗国只是蒙古王朝藩属的信念。(拔都大汗事蒙古民族的骄傲!)拔都在贵由、蒙哥时期都接受了大汗派来检括俄罗斯户口的官吏,并同意蒙哥任命驸马刺真之子乞解担任驻俄罗斯的达鲁花赤。而且,拔都还进一步完善了从钦察汗国到蒙古王朝都城哈拉和林的驿站设施,以保证蒙古王朝的政令传达和欧亚之路的安全便利畅通。 1302年,脱脱和术赤长子斡鲁答的后王伯颜一起出兵,与元朝军队联合夹击反叛的海都、都哇。1303年,海都之子察八儿和都哇向元朝政府请和,于是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又都共同归属于北京的大元王朝(这个有点虚哈,蒙古民族全体承认的共同首都是圣主定都的哈拉和林)。这也是至今为止蒙古族带给中华帝国最大的版图。 1308年,元武宗遣使册钦察汗国封脱脱汗为”宁肃王”。脱脱汗之后,其子月即伯登位。1314年,元仁宗按例遣使册封,予以承认。元朝还应月即伯之请,设立总管府,掌管术赤后王在平阳、晋州、永州三处分地的岁赐。

  钦察汗国统治俄罗斯长达二百二十五年,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9世纪开始形成的基辅罗斯并不是一个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一体。蒙元王朝征服俄罗斯,并将其分封为钦察汗国后,俄罗斯的土地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钦察汗国允许俄罗斯各公侯国保留自治政权,但必须向钦察汗国称臣,接受册封和诏令,缴纳贡赋,承担军役。钦察汗国前期还在俄罗斯建立了”八思哈”制度,即由部分居民组成十户、百户、千户等军事组织,由蒙古人任指挥,八思哈遍布俄罗斯各地。”八思哈及其队伍实质上代替了蒙古的军队。八思哈组织的主要作用,就是要使俄罗斯处于俯首听命的状态。”同时,钦察汗国还在所有的俄罗斯城市里设置了总督与长官,并从俄罗斯诸公国的王公中选取一人,册封为全俄罗斯大公,受封者负责征缴全俄罗斯对钦察汗国的贡赋。钦察汗王可以随意任免俄罗斯的大公,而大公则须到汉王面前叩首。钦察汗国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来加强对整个俄罗斯的严密统治。

  俄罗斯史学界通常把这两百多年的时间,称为”鞑靼——蒙古人的桎梏”,但对这一时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大多数人对蒙古的统治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蒙古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一页,使东北罗斯脱离了欧洲大家庭,阻碍与遏制了俄罗斯的正常发展”。但是,也有少数人看法例外,如18—19世纪的历史学家卡拉姆津,就主张蒙古的统治有好处,认为它加速了俄罗斯的统一,特别是”莫斯科的强大应该归功于蒙古”。在当代学者中,还有人从其他角度,对蒙古的统治进行分析。这些人以古米廖夫为代表,认为所谓的”蒙古人的桎梏”并不存在。相反,”基辅罗斯与金帐汗国的联合,使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俄罗斯人的蒙古血统

北欧与北亚,自古就是一个整体。自公元前3世纪匈奴时代起,蒙古人的祖先匈奴人便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以及满洲等地 区,蒙古的游牧民族不断与中亚、西亚、欧洲民族通婚融合。13世纪到至16世纪的蒙古金帐汗国控制着俄罗斯,以及后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西 伯利亚汗国、阿斯特拉汗国、诺盖汗国、蓝帐汗国、白帐汗国等等这些蒙古汗国在现在的俄罗斯境内一直延续至18世纪末。而之后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当时的蒙 古就在沙俄的势力范围,一直到苏联解体的100多年的时间里,蒙古一直都是俄罗斯势力的一部分。

[图]曆史上匈奴人的活动范围

[图]13世纪蒙古帝国版图

[图]19世纪沙皇俄国版图与势力范围

13 世纪前,日耳曼人的种族侵略波及欧洲各地,男性日耳曼人到处奸淫妇女,使得现代欧洲大陆上法、西、葡、意、巴尔干半岛以及英国的80%以上人的父系是日耳 曼人,莫斯科也没有幸免。考古基因研究发现,11世纪的莫斯科居民与8世纪的莫斯科居民,母系基因完全联系,就是东斯拉夫人,而父系基因有近半数改变。到 了13世纪,莫斯科及周边地区迎来了更强大的生殖侵略者,那就是蒙古人,蒙古人与日耳曼人、高加索人种之内的溷血,是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真正意义上的溷 血,强盛的蒙古可汗甚至娶了拜占庭的公主。更致命的是,蒙古人还要当地妇女生下带有他们血统的孩子。

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在攻占某一地区后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屠城,但凡身高超过轮轴的男性都会被无情宰杀,对女性则是成批成批地掠夺。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避免腹背受敌;二来是进行生物殖民,蒙古人当时人口非常稀少,而那些被掠夺的女性所生育的后代,将来会成爲自己的一部分。

当蒙古人攻占基辅罗斯,基辅大公逃到波兰,当地男性几乎被屠尽。欧洲人不待见俄罗斯人的主要原因,恰恰与俄罗斯人的血统有关。西欧各国几乎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至少父系都是日耳曼人。而俄罗斯人的父系几乎完全是蒙古人。由于当地蒙古人掠夺的欧洲女性多,后代呈现的白种特征也较爲明显。而后世俄罗斯人扩张好战的性格也恰恰来源于他们体内的游牧基因。

120 年后,一个庞大的、父系是蒙古人,母系是欧洲各族人的新民族完全成熟,这就是有着部分高加索人外貌的鞑靼人。鞑靼人遍布东欧、南欧、中欧、西亚、中亚和北 亚,人数甚至超过了自认爲是“纯种蒙古”的卫拉特人。13世纪后的俄罗斯族曆史,实际就是一部分鞑靼族与另一部分鞑靼族溷战的曆史。

[图]蒙古人的入侵直接导致新民族鞑靼人的诞生,鞑靼族已成爲今日俄罗斯联邦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蒙古控制了俄罗斯两个半世纪,在蒙古人统治期间,俄罗斯宫廷的王侯们渴望通过成爲成吉思汗家族的一员来得到政治上的提拔。莫斯科也在蒙古人的控制下崛起并扩 张。俄罗斯着名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圣亚曆山大·涅夫斯基被蒙古拔都汗当作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因此涅夫斯基的孙子,也就是莫斯科大公尤里·达尼洛维奇被许配给 了蒙古乌兹别克汗的妹妹。

费德尔·罗斯提斯拉维奇(斯摩棱斯克与雅罗斯拉夫尔的统治者)与蒙哥帖木儿汗的女儿联姻。费德尔与蒙古大汗的 关系是极其融洽的,他在蒙古汗国所花的时间甚至超过在他自己的领地。费德尔·罗斯提斯拉维奇的后裔们也世代与蒙古联姻,包括后来雅罗斯拉夫尔的曆代统治者 们,如沙科夫斯科椰、利沃夫、普所洛夫斯基等等。他们将蒙古人的基因世代流传在俄国贵族中。

莫斯科大公空斯坦丁的孙子格雷布王子与蒙古萨尔塔汗的独生女的婚姻,他们生育了别洛焦尔斯克家族。而最有问题的婚姻莫过于格底米纳斯次子纳里曼塔斯与蒙古脱脱汗的女儿。

蒙古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诺盖汗国、蓝帐汗国、白帐汗国的蒙古贵族们后来供职于俄罗斯公国,成爲很多大公、王公贵族的姓氏起源。俄罗斯曾有蒙古血缘的大公92个,50个王,13个公侯、300多个贵族姓氏。

[图]世代与蒙古通婚的斯摩棱斯克与雅罗斯拉夫尔大公 – 费德尔·罗斯提斯拉维奇

[图]伊凡雷帝,其母亲是俄罗斯着名女政治家耶琳娜·格林斯卡娅,耶琳娜是蒙古拔都汗的后裔,成吉思汗直系

[图]赛-布拉特 (俄语名:谢苗·别克布拉托维奇)。俄国沙皇,成吉思汗直系后裔

[图]蒙古鞑靼贵族出身的俄国沙皇鲍里思

[图]一直到彼得大帝脸上都有明显的蒙古特征

[图]当年的俄军总司令,击败拿破仑的蒙古佬库图佐夫

[图]瓦里汗诺夫,俄罗斯帝国军队的军官,成吉思汗术赤系的直系后裔,爲沙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图]苏维埃太祖,1/4卡尔梅克蒙古血统的列宁

[图]战神布琼尼

[图]铁木辛哥元帅

[图]二战一路打到德国首都的格罗德维科夫将军

[图]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形成有明显的当年蒙古的因素。1920年代,俄罗斯的欧亚主义就说:“俄罗斯族人与西方不相干,与斯拉夫(Slavdom)也无关。”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学生认为俄罗斯的统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劳。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着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政府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服饰也受蒙古影响,军法制度也是从蒙古学的。

蒙古血统对俄罗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俄罗斯人是西方的东方人,是东方的西方人。着名的尤里·梅谢尔斯基汗将军、安德烈·谢尔基佐 夫、叶尔莫洛夫、多赫图洛夫、马秋什金、莫尔德维诺夫、叶潘钦、比里列夫、日林斯基、谢尔巴切夫等将军们;以及科学 巨匠们如门捷列夫、梅奇尼科夫、巴甫洛夫、季米里亚泽夫;曆史学家坎捷米尔;卡拉姆津以及极地学家切柳斯金、奇里科夫等人都有蒙古血统。

此外蒙古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俄罗斯文学方面三位最伟大的小说家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就有蒙古血统,也只有蒙古血统的屠格涅夫才能写下《白淨草原》这 样举世无双的对草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的小说。舞蹈家有乌兰诺娃;安娜·巴浦洛娃都拥有蒙古血统。

俄罗斯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农奴制度、军事上的扩张好战、宗教上的服从世俗等等,都是传承自蒙古的道统。

[图]近现代一些拥有蒙古血统的俄罗斯名人,其中包括文学巨匠屠格涅夫、科学巨匠巴甫洛夫、巨人拳王瓦鲁耶夫、踢拳王卡斯克夫、Mega Battle Tournament 王者沃克汗、歌坛巨星阿布拉莫娃等

到 了苏联时期,蒙古高层领导成员中,娶苏联女子爲妻的大有人在,其中着名的有蒙古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迈达尔;政治局候补委员、乌兰巴托市委第一 书记阿勒坦格尔勒;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蒙苏友协主席贡布扎布;中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索德诺姆;中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朝克上将;中 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云登。而蒙古中层干部夫人是苏联人的更是数不胜数。

[图]近现代最着名的俄蒙联姻,莫过于蒙古最高主席团主席尤睦佳·泽登巴尔与莫斯科卫戍司令里奥尼德·费拉托夫中将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蒙古第一夫人安娜斯塔西娅·费拉托娃

[图]现任蒙古公民意志党领袖、蒙古前外交部长S.奥云。父亲蒙古人,母亲俄罗斯人

[图]现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父亲是俄罗斯图瓦蒙古人,母亲为俄罗斯人。

[图]末代沙皇时期的着名阴谋家巴德马耶夫与夫人瓦西尔椰夫娜

[图]民间的俄蒙通婚更是多如繁星

北亚游牧民族自古就是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的溷合体,匈奴帝国如此,蒙古帝国如此、俄罗斯也是如此。游牧帝国的特点:国土大、人口少、军力强、中央集权、扩张好战、欧亚人种溷合。

曆史上,瑞典、法国、德国,这些虎狼之师最终无不败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俄罗斯的强大,在于其自身的游牧民族基因—胜则毁灭一切,败则–飘然而去,游牧民族不需要携带所有给养,抢掠是其主要供养方式,当他们失败时,因爲游牧民族不存在”固定资産”,所以也没有必须要坚守的地盘,游牧民族可以凭借其广袤的-草-原和沙漠拖死对手。

19世纪法军远征与20世纪二战德军东侵,与俄罗斯人令人恐怖的一路狂奔,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即使这场战斗,也是蒙古佬库图佐夫公爵实行的。当那些鞑靼人(欧洲人对俄–罗斯人的称呼)烧毁自己的家园与首都时,法国人反倒成爲不远万里的消防队。从莫斯科到达波兰,一路上全是被冻死饿死的法军尸体。

二战德苏战争,出现与法俄战争类似情况。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死亡达150万,大部分是被活活冻死与饿死的。四年时间里,数十次巨大的会战,与法军同样强大的德军被吞噬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

俄罗斯国土的大纵深让敌人犹如掉进泥沼,补给和兵力永远不足,俄罗斯人在面临最终失败时便实行焦土政策,这些正是游牧民族的抗敌方式,俄罗斯的广袤国土犹如游牧民族的大草–原和沙漠,对手陷进去之后根本处在处处占领处处兵力不足处处四面楚歌的窘境,俄罗斯无边的国土和焦土政策让对手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而焦土政策正是游牧民族战略大迁徙的-行-爲。任何一个农业民族,或者后来的工业化国家都不能真正实行”焦土抗战”,只有俄罗斯能够做到这一点,俄罗斯的游牧基因让其始终处于不败境地,这一点其他任何帝国都做不到-。

[图]拿破仑兵败俄罗斯

而农耕民族天生的劣势就是其”固定资産”,农业民族必须保住其家园才能生存,往往是”全线防守,全线崩溃”,即使农业民族进攻游牧民族,面对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和无边的草–原和沙漠,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去和游牧民族周旋到底。因此西汉倾全国力量仍无法击败匈奴,匈奴在此后仍然长期威胁着中国。明初朱元璋朱棣征伐北元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图-个面子风光,根本就不能击败对手,反而大明朝皇帝朱祁镇在不久之后被蒙古人捉走了。

俄罗斯的征服史中完全继承了游牧民族彪悍的基因,凡是和俄罗斯交界的国家和民族无不受到严厉惩罚。欧洲殖民主义者是用野蛮的方式征服世界 的,但是没有一个最–终与俄罗斯人相似,因爲欧洲殖民者尤其是英国人的行爲属于资本主义商业诱惑的贪婪,其行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道德和价值观的 影响和鞭策。而俄罗斯根本不受任何约束-,-对俄罗斯来说,征服和掠夺才是普世价值,而这正是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理念。俄罗斯在扩张过程中也遭受过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摧毁俄罗斯,俄罗斯人-正是-因爲其游牧民族的基因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俄罗斯能够侵略邻国,而别国侵略俄国注定自取灭亡。

装备现代科技的游牧民族继承者几乎横行天下,各大帝国绞尽脑汁试图制服俄罗斯这个游牧民族遗传下来的妖孽,拿破仑战败了,希特勒灭亡了,日本人失败了,英国的战略围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实施,将俄国围困在波罗的海、黑海、波斯湾、阿富汗、远东这一条防卫圈之内,美国也老老实实地实行英国的围堵政策,在经曆了无数的挫折后总算没让俄罗斯冲出包围圈,这也是全-人类-的幸事。但是,这些成功是建立在防守的前提下,假如英国人或美国人实行进攻政策的话,他们即使再强大也注定要失败,因爲被火器武装的游牧民族是真正的不败”金刚”,你根本无法打败它。

[图]截自日本NHK曆史纪录片《大蒙古·文明之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还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的统治使俄罗斯酒鬼众多。在蒙古人到来之前,俄罗斯人与其他欧洲人一样,用葡萄或粮食酿酒,酒的度数较高。他们的体内酒精代谢速度较快。到了蒙古统治时期,由于许多蒙古人与俄罗斯人通婚,他们的后代就成了携带蒙古人基因的鞑靼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用马奶酿酒,酒的度数较低。人体在饮用这些奶酒后,会产生一种酶,用以分解酒精。因此,蒙古人的体内酒精代谢速度较慢。所以,有蒙古基因的鞑靼人,尽管在外貌上没有蒙古人的特征,却在酒精代谢方式上与蒙古人接近。当喝完同样多的烈酒后,他们会更容易醉。由于体内的酒精分解速度较慢,他们会醉得更厉害,表现为站不直、易激动、思维混乱,甚至情绪突然低落。

俄罗斯气候严寒,人们被迫喝酒取暖。由于苏联解体后,一度发生政治经济危机,不少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不得不通过大量饮酒来麻痹神经。再加上俄罗斯盛产伏特加烈酒,因而,携带蒙古人基因的俄罗斯酒鬼越来越多,举世闻名。今天,俄罗斯人的酒精消耗量已位居全世界榜首。一个俄罗斯人平均一年喝掉的酒中起码含有15升纯酒精,每7个俄罗斯人中就有1个是酒鬼。也就是说,在俄罗斯,至少有200万酗酒者。如果仅对俄罗斯男子而言,这个比例则会加倍。过量饮酒曾经一度造成俄罗斯的健康危机。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曾掀起一场禁酒运动,但成效甚微,以失败告终。目前,俄罗斯男子的平均寿命,仍然比女子低好几岁。究其缘由,蒙古帝国统治时期的民族通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一些俄罗斯人,在年轻的时候,和欧洲白人几乎毫无差异,到了晚年,长相明显带有蒙古人的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勃列日涅夫,叶利钦,朱可夫,铁木辛哥这些人,面部特征和蒙古人非常接近,和欧洲白人差距很大。俄罗斯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蒙古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那么,蒙古对俄罗斯这200多年的征服史,究竟给俄罗斯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在蒙古人的长期统治下,俄罗斯人能够生存、发展并重新独立,这说明他们是一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民族,确实令人们敬佩。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两百多年的统治没有让俄罗斯人屈服,他们却不可能不受到蒙古人的影响。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统治不仅产生了影响,而且是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习俗等诸多方面,大致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蒙古的统治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蒙古征服俄罗斯后,俄罗斯人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反省。他们逐渐意识到,分裂和分权是自己犯的最大错误。正是基辅罗斯后期近两个世纪的分裂和分权,俄罗斯便一蹶不振,无法制敌。蒙古人的到来就是上帝对俄罗斯人的惩罚。因此,只有进行统一和中央集权,才能使自己壮大起来,赶跑蒙古人,重新获得独立。于是,独立、统一和实现中央集权,逐渐成为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三方面是同时进行的。作为这些伟大事业的领导者,莫斯科公国虽然不择手段,却依然顺应了俄罗斯的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

  经过不懈奋斗,俄罗斯于1480年重新独立,于1521年实现完全统一,并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些任务基本是在蒙古统治的外部压力下完成的。因此,蒙古人的统治在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不完全是一件坏事。除了给予外部压力外,蒙古人的统治方式也是令俄罗斯成为中央集权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蒙古统治时期,俄罗斯各公国原有的市民代表会议——”谓彻”被解散。由于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谓彻”当然无法继续生存。再加上与西方的交往被割断,俄罗斯无法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它的民主进程只能中断。

  在与民主擦肩而过的同时,俄罗斯不得不接受来自东方的影响。由于蒙古帝国西征打开了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俄罗斯开始睁眼看亚洲,注意力由西转向东,受到亚洲的吸引。由于蒙古人实行中央集权统治,承袭了中国的政权模式,这就为后来俄罗斯国家的政治体制打下了深深的东方烙印。莫斯科集权国家的形成就是其直接影响下的产物。另外,蒙古人在治国安邦等方面的经验使俄罗斯统治者受到极大启示。蒙古人管理国家的许多办法在俄罗斯一直沿用下来。这对于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在经济上,蒙古的统治促进了采邑制和农奴制的发展。蒙古统治时期,蒙古人对土地的极度渴望和对俄罗斯人民的奴役剥削,同样深深地刺激了俄罗斯统治者,激发了他们对土地的占有欲和对农民的控制欲。于是,采邑制和农奴制便形成和发展起来。

  15、16世纪之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俄罗斯大公开始依靠分封贵族,对抗旧的波雅尔世袭贵族。分封贵族也叫封地贵族或服役贵族,他们通过为大公服役的方式,获得大公赐予的采邑和农民。分封贵族不能终生享有这些采邑和农民,更不能进行转让和买卖。一旦丢官弃职,他们便失去土地和农民。这样,以服役为条件而分封的采邑制逐渐兴起,旧的世袭领地制日趋衰落。在采邑制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权与占有权发生分离。分封贵族只有对土地的占有权,而大公则对全国土地拥有最高所有权和最终支配权。这是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的反映。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壮大,农民的自由程度也在下降。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尤利节法令》,规定农民在每年的尤利节前后一周内,在完成主人分配的农活后,可以选择在其他主人的土地上劳动。1581年,沙皇伊凡四世颁布《禁年令》,禁止农民在尤利节前后逃走和转移。1597年,沙皇费多尔颁布《追捕令》,规定逃跑的农民如果在5年内被找回,则仍归原主。1649年,沙皇阿列克赛]颁布《无限期找回令》,规定逃跑的农民只要被找回,就仍归原主。同年,缙绅会议通过《法律大全》,在法律上承认了农奴制度。至此,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俄国农民被完全剥夺了自由,束缚在土地上,农奴制最终确立。

  再次,蒙古的统治割断了俄罗斯与西欧的往来,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差异,使俄罗斯在各方面落后于西方。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割断了俄罗斯于欧洲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剩下的联系。这种隔绝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直到伊凡三世时,俄罗斯才恢复了与欧洲国家的往来。而13—15世纪正是西方经历深刻变革的时代,文艺复兴如火如荼,宗教改革和商业革命也将接踵而至。西欧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相比之下,俄罗斯显然落伍了。它没有受到这些运动的影响。东正教的俄罗斯没有与伊拉斯谟或文奇酷似的学者,没有与富格尔家族或梅迪契家族相类似的家族,也没有与里斯本或安特卫普一模一样的城市。这样,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因为忙于生存,俄罗斯错过了两个多世纪的黄金时间。它没有与西方同步发展,而是自成一体,在各方面都比西方差了一大截。尽管俄罗斯努力地追赶,差距却一直存在,以至于在数个世纪里,被西欧列强视为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国家。

  再其次,蒙古的统治与征战使俄罗斯吸收了蒙古的特务制度、作战技术和扩张主义,这些东西至今仍在俄罗斯发生作用。

  蒙古人是第一个把间谍提升到国家利益高度的民族。每逢战前,他们都会派出间谍,尽量收集有关敌人的道路、河流、防御工事、政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报。他们还派间谍散布关于蒙古势力强大、任何抵抗都无济于事的谣言,使敌人士气低落。13世纪的蒙古人之所以会战无不胜,间谍在其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在蒙古统治期间。俄罗斯人以蒙古人为老师,接受了特务制度,并把间谍作为服务君主的工具。伊凡四世在位后期,曾一度实行特务恐怖统治。他组成了一支人数为1000人的”特辖军”。他们身穿黑色服装,在马鞍上挂着扫帚和狗头,是沙皇的鹰犬。特辖军负责抓捕和处决沙皇的反对者。后来,由于打击面过大和积怨太多,伊凡四世不得不解散特辖军。彼得一世在位时,为了加强对教会的控制,规定实行”忠诚审查”。如果神职人员发现有人正在进行违背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立即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如果教徒在忏悔时,说出自己有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他就会被隔离审查。彼得一世设立了”秘密办公厅”,负责抓捕和审查政治犯,从而开始了秘密侦探和特务制度。”秘密办公厅”与之前的蒙古间谍和之后的苏联时期的”克格勃”是一脉相承的。

  在扩张主义的方面,俄罗斯也青出于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就可以看作是莫斯科公国在俄罗斯进行内部扩张的过程。在摆脱蒙古统治后,俄罗斯立即展开对外扩张。扩张从15世纪末开始,持续了数世纪,自西向东,最终建成世界上的面积第一大国。这一过程是蒙古西征的重演,不过方向相反了,时间也较慢长。结果,蒙古人不仅被赶回蒙古高原的老家,还一度被沙皇俄国和苏联控制。原来的征服者变成被征服者,原来的被征服者则成了征服者。

  最后,在宗教上,蒙古的统治促进了俄罗斯的教俗合一。蒙古人的统治是野蛮的。但是,他们却对东正教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和保护的政策。蒙古人同样接受上帝,没有强迫俄罗斯人改变宗教信仰。为了借助东正教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蒙古人支持东正教会,保留了教会的一些特权,免收其贡赋。

  然而,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蒙古人的预期。14世纪初,在伊凡一世的动员下,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的驻节地迁往莫斯科,使莫斯科逐渐代替基辅,成为俄罗斯的新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地位大大提升。王权与教权的结合不仅加强了他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也建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此后,总主教和大公之间保持了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公底米特里即位时年仅9岁,由总主教阿列克赛摄政。大公亲政后,总主教依然精心辅佐,使莫斯科发展顺利。底米特里推行的一系列比较明智的政策,都与总主教不无联系。在东正教会的帮助下,莫斯科公国承担起领导俄罗斯人民反抗蒙古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重任。

  随着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东正教总主教进入国家最高决策机构——近臣会议,与大公等政府要员共商国事、共同决策。直到1917年帝俄时代结束,教俗关系基本保持和谐。东正教会始终是君主的忠实奴仆。

  总之,由于蒙古的统治,俄罗斯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俄罗斯这个大帝国的很多制度,都可以在蒙古统治时期找到源头。例如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农奴制度、军事上的扩张好战、宗教上的服从世俗等等,都与蒙古人的统治不无联系。可见,近世俄国的种子是在蒙古统治时期播种的。无论蒙古人的统治造成的利多还是弊多,有一点应该是能获得公认的,那就是:蒙古的统治使俄罗斯人发展起了一种既不同于东方、又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文明。蒙古的统治对俄罗斯造成了深远影响,使俄罗斯人有了蒙古人的影子,更导致了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际关系方面敌对大于友好的关系。

By Ψmglwsg卡夫扎克

乌克兰大饥荒的真相

如果说河南大饥荒(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是解放前中国最严重的一次饥荒,那么乌克兰大饥荒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大饥荒,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500万。乌克兰大饥荒,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80多年,但是对于乌克兰群众来说,依旧是一场恍如昨天的恶梦。乌克兰大饥荒饿死无数人,它的饥荒食谱也堪称“变态”。让我们一起看看乌克兰大饥荒是什么模样的。

乌克兰大饥荒(拉丁字转写:Holodomor,意为“以饥饿灭绝”,出自“морити голодом”,意为“以饥饿杀死”),是指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大饥荒。据估计,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于这一事件。虽然同一时期在苏联各地都发生了饥荒,但“Голодомор”一词通常用来特指在乌克兰民族聚居区内发生的饥荒。

在很多民众看来,80年前乌克兰大饥荒一幕幕人间惨剧,都是一场有意而为之的“种族灭绝”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决策失误。俄罗斯方面则始终对此嗤之以鼻。仿佛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口水仗中,曾经亲历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们渐渐老去。被时光的河流带走之前,他们愈发迫切地想要分享各自的故事,作为对世人长久的警示。现年87岁而依然精神矍铄的妮娜卡朋克,讲述了自己在乌克兰大饥荒中的生存之道。彼时,卡朋克一家生活在乌克兰中部的一个小村庄,乌克兰大饥荒乍起没多久,她的父亲便咽了气。卡朋克清楚地记得,双腿浮肿的他,好不容易弄来一点食物,吃着吃着,忽然没了气息——饥荒肆虐之时,如此骇人的景象在乌克兰乡间司空见惯。为了让卡朋克和她的弟弟妹妹活下来,母亲步行15公里,到附近的镇子上找吃的。最终,她用一对耳饰和一个整日挂在脖子上的金十字架换回了两公斤面粉。

说着,这位老妇人把“面包”放入平底锅,再倒入一点油,在炉子上煎了一会儿,一顿饭就算做好了。采访她的记者试着尝了一口——“这‘面包’很硬,吃起来有青草的味道”。需要指出的是,80年前,卡朋克的母亲做“面包”时,根本没有一点油星。为了不糊锅,她加入的是蜡,这也是乡邻的普遍做法。1932年严冬乌克兰大饥荒,全家老小整日以这种饲料般的东西度日,母亲还把马皮切成小块煮汤。尽管既没什么营养又难以下咽,卡朋克一家靠着这么一点食物,捱到了来年开春,待草绿苗青,他们就可以到附近的森林里找吃的了,以上,就是他们的饥荒食谱。然而,好运气不会平均分配到所有人头上。“村里死一般寂静,人们饿得意识模糊,不想、也没力气说话或抬头观察周围。”卡朋克说,“头脑中盘旋的只有‘死亡’二字——今天死的是别人,明天可能就轮到我。”

乌克兰大饥荒的起因

80年前的乌克兰大饥荒,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皆饿殍遍野,大多数死者是离开家乡外出觅食的农民,最终饿毙于路旁。虽然饥荒肆虐,直到1933年秋天,卡朋克就读的学校依然没有关门,只不过,“三分之二的座位都空着”。“征粮队拿走了所有小麦。家里可吃的东西几乎都被拿光了,包括平时不怎么吃,只是用来以防万一的豆子。”卡朋克说,“很多人家里被搜得一点食物都没有,只能坐以待毙。”卡朋克所说的征粮队,是受当时的苏联政府派遣,并且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认为,“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苏维埃建政后,为了控制粮食资源,国家便派出征粮队下乡,将农民的储备粮,包括种子和赖以为生的口粮征收走。可想而知,这种“军事共产主义”引发了剧烈的社会矛盾,对刚刚夺取政权不久的布尔什维克造成了威胁,为稳定局势,渡过危机,列宁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有条件地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

事后观之,“新经济政策”只是苏维埃政权遭遇严重危机时的无奈之举。1929年,全国局势刚刚稳定下来,斯大林便宣布“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同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推行集体农庄制度(编者按:我国始于1958年终于1983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即是模仿苏联集体农庄制度)乌克兰向来有“东欧粮仓”的美誉,这里有肥沃的黑土地,无须施用化肥,粮食便可获得高产。对于抑制个体积极性的集体农庄,农民普遍持抵制态度。斯大林则相信,反对集体农庄者是“和共产主义的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于是,从1932年秋天起,乌克兰地区的农民几乎都被划为“富农”,成为“阶级敌人”,他们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随之被“收归国有”。全副武装的征粮队闯入民宅后,把墙角、床底、屋顶等可能藏匿粮食的地方搜遍,甚至挖地三尺找出农民事先藏好的粮食。土豆、甜菜、卷心菜……凡是可吃的都会被运走。于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乌克兰大饥荒,如瘟疫般降临到乌克兰大地上。

乌克兰大饥荒:牢记真相比争论重要 

乌克兰大饥荒初起时,饿毙的人还能得到一座坟茔,到了后来,连活着的人都没力气掩埋尸体了。于是,政府组建了收尸队,规定每处置一具尸体,可得200克面包。在乌克兰大饥荒的背景下,这是非常大的诱惑,促使收尸队队员们异常积极地搜寻死者。很多时候,那些被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人也被当作尸体,活生生地掩埋。残酷的现实让乌克兰人意识到,留在家中必死无疑。可是,想要外出逃荒亦困难重重——大部分道路被封锁,政府还规定,凡是试图逃到国外的,被发现后可当场处决。

1932年秋,8岁的玛利亚·维瓦查里克生活在兹布鲁奇河西岸的一个无名小村。当时,此地尚属波兰控制。“人们偷偷从苏联那边泅水过来,只为吃顿饱饭。很多人身体虚弱,还没游到西岸就淹死了。我跟着祖母在河边搭救游过来的饥民,给他们干衣服,还给他们食物。”有一次,村民们捐赠了一批粮食给游过来的乌克兰人,让他们带回去给正在挨饿的家人吃,竟被一口回绝。“村里的人你三斤他五斤地凑了一些粮食,让游过来的乌克兰人拿回家,这批布尔什维克分子却说:‘我们那里根本没有饥荒!’”维瓦查里克等人可能无法想到,对岸的乌克兰人宁可让同胞饿死也不接受援助,是因为苏联政府严禁任何人向外界透露关于乌克兰大饥荒的任何情况。此后,不管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还是在赫鲁晓夫或勃列日涅夫任内,这场乌克兰大饥荒始终是敏感话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开始自由化运动,有关大饥荒的部分历史档案才首先在乌克兰重见天日,并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乌克兰、俄罗斯,乃至西方学界、政界经常探讨和争论的话题。

乌克兰大饥荒的原因只有一小部分是自然灾害,更多的是前苏联的错误政策这种人为因素,至今还有许多乌克兰人宁愿相信,那次大饥荒是当初前苏政府针对乌克兰人的刻意报复。

饥荒的时代发生在农业集体化之际,饥荒之前,大量乌克兰人被以成分名义驱赶到了西伯利亚等地,留下来的乌克兰人也战战兢兢,生怕粮食产多了就被划到西伯利亚阵营,粮食产量一路暴跌。而苏联政府面对锐减的产量也采取了反其道而行的措施,加强征收工作,严禁民间私藏一粒粮食,为此不惜抓走并审判了近8万乌克兰人,很多人因此被枪决。即便是在形势最严峻的时刻,也绝不允许外来的粮食进入乌克兰地区,封锁道路,确保人口不向外流动。

悲惨历史的见证者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就是静静的顿河作者,他在北高加索干农业工作。以下是他与斯大林的往来书信。

下面几张才是重点

回信

又一封

回信

最后一篇

从以上书信可以看出,饿死人不是政治错误。提出饿死人这件事才是犯了政治错误。

1990年后,对大饥荒历史的认定

1998 年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 (Leonid Kuchma) 颂布法令,乌克兰在 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纪念大饥荒受害者。自 2000 年以来,这一天被定为大饥荒和政治镇压受害者纪念日。

2003年,在联合国大会第 58 届会议上,联合国承认 1932-1933 年的饥荒是乌克兰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的悲剧。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大多数独联体成员国通过了一项联合声明,对苏联饥荒的受害者,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和其他民族的代表表示同情。

2006 年 11 月 28 日,乌克兰议会( Verkhovna Rada ) 投票承认1930 年代初发生在前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毁灭性饥荒大饥荒是对乌克兰人民的蓄意种族灭绝行为。该法案由总统维克多·尤先科签署。他设想举办纪念和研究活动,以及建造纪念碑以纪念遇难者,并为子孙后代保留大饥荒悲剧的记忆。

乌克兰的这一立场遭到俄罗斯的坚决反对。2008 年 11 月 14 日,克里姆林宫新闻处发布了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给乌克兰总统维克多·尤先科的信息,其中梅德韦杰夫批评基辅在大饥荒问题上的立场,称其旨在分裂各国人民,并敦促乌克兰开始就大饥荒开展工作。形成联合方法。

2009 年 5 月 22 日,乌克兰安全局就1932 年至 1933 年在乌克兰犯下的种族灭绝事实立案了刑事案件。基辅称布尔什维克政权犯有种族灭绝罪

1932 年至 1933 年在乌克兰犯下的种族灭绝由以下证据证实:
1. 发现并解密了 3456 份当局和共产党的文件,包括 J.V. 斯大林签署的文件;
2. 3186 份 1932-1933 年死亡行为登记簿,证实了人为造成的饥荒导致人口大规模死亡;
3. 1730个极权政权犯罪行为受害者的记忆;
4. 埋葬种族灭绝受害者的 857 个乱葬坑;
5. 乌克兰的 735 个定居点、集体农场、村委会和地区,当局在其中引入了“黑板”制度;
6. 400份发现并解密的SBU国家档案文件,证实当局组织了人为饥饿;
7. 外国驻外使馆档案;
8. 证明俄罗斯族人大规模重新安置到乌克兰的档案文件;
9. 记录大饥荒悲惨事件的大量照片文件。

某些历史背景使计算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确定受害者的名字。苏联当局尽其所能掩盖其罪行的后果。现场禁止记录实际死亡人数。今天,一些村庄的秘密名单被公布,列出了1932年和1933年的死亡人数。这些列表是官方数据的两倍。这种情况并非孤立无援。有一项禁令禁止记录“饥饿”的死亡原因,因为死亡记录上写着“斑疹伤寒“、“疲惫”、“衰老”。1934年,所有登记死亡的登记册都被移交给了特别部门。乌克兰人死于家庭、村庄,并不总是被记录在案。未登记的死亡率尚不清楚,但数百万人死亡已经不是秘密。

苏联说服国际公众不要通过宣传、贿赂个别记者来“观看”乌克兰人的大屠杀。但也有报道真相的公关人员,大使和外交官的报告仍然存在。该政权希望抹去700多万乌克兰人被谋杀的记忆。但人民的记忆是牢不可破的,随着乌克兰独立的开始,禁止谈论大饥荒的禁令被打破。由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因素,乌克兰经常处于战争的边缘。如果不吸取教训,历史的悲剧必将一再重演。

By 滨湖读书会路上有惊慌

中国精子库的发展历程

一份合格的捐精者的精液,“生产周期”需要6-10个月。

当市场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时,地下市场就会形成。有捐精者的目的就是“上床”。

我国规定一份精液最多只能供5个妇女使用。一个捐精者只能固定在一个精子库捐精。

在美国,精子库的主要买家一半是想要孩子的单身女性和同性恋伙伴,购买方式以电子商务为主。在中国,精子的采购者,必须身份证、结婚证和准生证三证齐全。

对着日本AV女优小泽玛利亚的照片自慰,你可以得到大约三千元人民币的“补贴”。

位于北京大慧寺路12号的北京人类精子库规定,年龄22到45岁的健康男子、中国公民,若无传染病、遗传病以及重大疾病,没有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均可自愿捐精,获得“补贴”。

北京人类精子库有四个“取精室”,里面的布置相似。房间都在5平方米左右,一个粉色沙发,三面墙壁和房门后面都贴着一些没有露点的女明星或者男女亲密照片。沙发旁边的小桌子上放着一卷卫生纸,墙壁上还有一个电源插槽,这是方便捐精者自慰时观看自己电脑里的视频内容。

按照中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捐精者不用担心依靠自己精液出生的孩子以后向他要抚养费,孩子对他也没有赡养义务,孩子只对使用捐精者精液的夫妻具备赡养义务和财产继承权。精子库会为捐精志愿者及人工授精的后代提供婚前咨询,尽可能避免近亲结婚的伦理灾难。

像北京人类精子库这样获得过卫生部门正式审批的人类精子库,目前在中国大陆有15家。

2012年9月初,一则关于“广东精子库告急”的消息广为传播,同时一条关于“捐精能买房”的微博也引发了大众对捐精的关注。

中国各地的精子库现在到底处于怎样的情形?

真假告急

陈振文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现任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2012年3月从北京人类精子库主任位置上退休。按照他的说法,目前我国精子库的精液生产量“基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存在告急一说”。

而且,按照我国对精子库和生殖中心的相关法律法规,一个捐精者一生只能在一家精子库进行精液捐赠,并且当一个捐精者的精液让5名妇女受孕,或者精液在精子库的储存量超过40支的时候,就不允许再捐精。

这也意味着,“捐精能买房”在中国没法实现。

“不是社会对精液的需求多了,而是采集有一些困难。捐精有一定的标准,而整个社会的精液质量有所下降。”湖南卫生厅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份合格的捐精者的精液,“生产周期”需要6-10个月。捐精者先是需要到人类精子库进行精液采集,确定精液合格之后,进行全面体检,确认身体健康,才开始进入捐精周期。大概每周捐一次,每次捐赠都能获得一定的“误工费”和交通补贴等。

大约十次捐精之后,精液采集工作完成。半年之后,捐精者需要再进行一次艾滋病等传染病检测和筛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捐精者的精液才正式成为一份可供使用的合格产品。

国外的精子银行也是差不多的捐赠周期。

整个捐赠过程下来,一位中国捐精者大概能拿到总共3000元人民币左右的补贴。

这些精液产品只能销售给卫生部或省级卫生部门批准成立的生殖中心。生殖中心再将精液用做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到广东省人类精子库捐精者当中95%以上是大学生。3年前《河南商报》的一则报道援引河南省精子库主任李玉山的话称,河南省人类精子库“捐精主力”是大学生,但“遗憾的是,精子的合格率不足20%”。

当市场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时,地下市场就会形成。用QQ搜索捐精,会出现很多“自助捐精”和“求精”的群号。这是一个不受监管的领域。有捐精者的目的就是“上床”——通过性交方式使求精女性受孕,且多是免费为主。有的则是去宾馆开个房间,捐精者通过自慰取出精液,交给求精女性的丈夫。

2012年8月,精子库和生殖中心的主管部门,由卫生部科教司转移到了妇社司。随后妇社司召开“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座谈会”并表示,有少数地区监管不力,某些辅助生殖技术机构违规开展辅助生殖活动;一些未取得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非法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也存在促排卵药等特殊药物网上随意销售及滥用问题等”。

卫生部科教司原副司长于修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卫生部针对全国范围内出现的精子库和生殖中心系列问题,已经开始了一轮整治。!

由乱到治

1981年,我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卢惠霖接到一个自称“无精之人”的患者来信,信中问到为什么有牛和猪的精子库,却没有人的精子库,“如果有,我愿意让我的妻子通过接受捐精者的精液来受精。”

如今是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的卢光琇,当时正在学习老鼠胚胎的培养。拿到父亲转来的这封患者的信之后,决定投身试管婴儿领域。她先是到北京郊区参观了一个牛的精子库。

“那时候牛的精子库已经很规范了,卫生标准很严格,进去都要消毒。那里主要通过做一个假的母牛让公牛骑跨来取精液。”卢光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回到长沙后,她成立了试管婴儿实验室,开始介入精液冷冻技术领域。

卢光琇回忆称,跟现在一样,当时的捐精者也主要是高校老师和学生。体检也就是根据入学检测,合格者的精子就会被采纳。

1981年底,卢光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精子库,她约来那个给她父亲写信的患者。最终,患者妻子通过人工授精成功在1983年初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当时很多人肯定我们的成绩,但也有人骂我‘把人当牲口’。”卢光琇说,“那时候全国很多地方建设了精子库,也确实造成了各种问题。比如,有个中医院,连精子库都没有,患者需要精液,门口一个修皮鞋的进去捐精,中医院便将热乎乎的新鲜精液直接输入给患者。”

1988年,卢光琇去法国学习冷冻胚胎技术。当时卫生部的一个司长让她顺便考察法国的精子库建设和管理情况以备为中国所借鉴。回国后,卢光琇拟定了精子库的管理草案,包括伦理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中央精子库”等。

就在这一年,卢光琇组织了一场关于精子库法律道德的伦理原则研讨会,提出希望卫生部对全国精子库做监管。但当时正好赶上中国人口剧增,搞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遭遇到巨大的舆论压力。

当时她建设的精子库是国内第一家,也只让他们每个月做少量几起案例。

1990年代是生殖中心“野蛮生长”的年代,一些机构和医生为争取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方法大胆,结果出生缺陷等问题大量爆发。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

2001年,中国科学院的一次“香山科学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包括卢光琇在内的一些与会者,纷纷呼吁国家加强对辅助生殖中心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技术滥用的监管。与此同时,卢光琇利用其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严格管理辅助生殖技术的提案。

不久后,卫生部在上海组织讨论辅助生殖技术是否要管理、怎么管理等问题。当时的一个共识是,精子库也要进行管理。精子库不管理便可能会成为继输血之后的第二个艾滋病的重要来源。“而卫生部觉得管理的时机到了,于是就派了于修成来主抓这个事情。”卢光琇说。

权力下放

二十年磨一剑。2001年8月1日,《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正式施行。

“两个办法”规定,申请开展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医疗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对申请开展供精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试管婴儿)的医疗机构,由卫生部审批。

而人类精子库的成立皆由卫生部审批。人类精子库的精液只能给生殖中心使用,不允许进口和出口精液。另外,一份精液最多只能供5个妇女使用。一个捐精者只能固定在一个精子库捐精。每个省最多设立一个精子库,生殖中心的数量也要严格控制。

“两个办法”颁布前,经批准的辅助生育技术中心数量有200多家,而在颁布后,这一数字下降到100家以内。

一年后,全国精子库重新洗牌,一些医院的人工授精资质被撤销,变成了提供生殖保险业务的机构,比如精子保存:有些患有恶性肿瘤需化疗,或是工作环境受到强辐射,于是提前保存高质量的精子,待生育时取出使用。一年保存费一般在千元左右。

2002年10月,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以下简称中信湘雅)在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的“亲自策划”下成立。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信湘雅是国有与民营资本的结合体。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信湘雅58.04%的股份,湖南湘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7.46%。卢光琇个人持股24.5%。

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是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湖南湘雅集团则由中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控股6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各占股16%。

卢光琇透露,中信湘雅的精液库存量在25万份左右,其中有10万份冷冻的精液。目前正向全国23个省市45家生殖中心提供精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试管婴儿中心,2011年诞生了18000个试管婴儿。

截至2007年6月30日,卫生部共审核批准了95家机构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10家机构(湖南、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重庆)设置人类精子库。

其中,重庆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精子库于2001年11月获得卫生部批准,后由于其在精子采集、存储和对外提供等方面存在严重技术和管理问题,于2003年6月被卫生部责令停止对外供精并进行整改。2003年11月和2006年2月,经卫生部先后复查仍未达到整改标准,目前仍在停业整顿中。

也就是在2007年,卫生部将精子库和生殖中心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卫生部门。权力下放后,生殖中心的数量再次回升,陈振文的数据是,2011年年底生殖中心已经达到了205家。精子库的数量随之增加了5家,变成了15家。

“权力下放,主要是管不过来。两三百家,每两年检查一次,很麻烦。”陈振文这样解释权力下放的原因。!

模式之别

中国的捐精采取双盲原则,即捐精者和接受捐赠者彼此不知道对方信息。

英国的法律部分借鉴了美国的做法,规定以捐献的精子或卵子培育出的孩子在18岁后,有权了解自己“血缘父母”的真实身份。在英国,从2005年4月1日起,精子和卵子的捐献者不再受匿名保护,这主要是保护其“血缘子女”了解父母身份的权利。

在美国,美国组织库协会已经认证了一百多家精子银行,精子银行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具体的监管条例在美国各州有区别。

西雅图一家国际精子库一位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相比中国对于一名捐赠者的精液最多只能让5个女性受孕的严格规定,美国并没有任何限制,但精子银行一般都会控制在最多25位女性受孕为宜。

美国人每捐一次精,会得到100到130美元的“补助”。如果献精者是医生、律师等,补助会更高一些。因为患者对这类人群的精子需求比较大。

上述人士还表示,每份试管精子的出售价格是根据他们的成本和同行竞争价格所制定的。他们的精子卖到世界40个国家,时常供不应求。

世界五大精子库有四个设在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精子出口国。大多是采取公司化运作的营利性机构。而中国的精子库和生殖中心大都设立在医院和科研院所。比如,北京人类精子库,属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是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

在美国,精子库的主要买家一半是想要孩子的单身女性和同性恋伙伴,购买方式以电子商务为主。想购买精子的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根据自己想要的标准,检索出特定捐精人群的精液。比如血型、种族、身高、头发颜色和教育程度等。一旦选中某个捐精者,买主就可以和精子库签署一份协议,明确表示同意放弃追究捐精者作为父亲的责任。签完协议,买精的客户付款,精子库会把精液快递给买精人的医生,由私人医生给买精人做人工授精。

如果买精人愿意多花一点钱,还可以看到捐精人的个人简历和详细个人信息。

在中国,精子的采购者,必须身份证、结婚证和准生证三证齐全。不允许单身女性和同性恋人工授精和做试管婴儿。

产业化更是明令禁止。“两个办法”明确规定,严禁精子库的商业化。

商业化争议

“我们卖给生殖中心的精液每份价格大概在800-1000元,现在要涨价了,因为精液的采集成本高,而捐精者减少了。”陈振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很多人是打着(捐精前)免费体检的目的来的,体检结束后就不再捐精了。

陈振文透露,北京人类精子库基本不盈利,处于盈亏平衡期,前几年是亏损,“每个捐赠者的获取成本是一万元左右”。

作为精子库下游的生殖中心则基本是赚钱的,主要是利用生殖医学技术进行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培育。因为手术费用比较高,比如人工授精,便宜的也要3万元以上。

“重庆精子库的问题就是商业化造成的。外面的公司帮他们操作,带来很多问题。不合格的精液也被卖出去了。连艾滋病都不查。”陈振文说。

卫生部妇社司一位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虽然有中信湘雅的模式在先,但是私人资金和社会资金要进入精子库和生殖中心,很难行得通。

而湖南省卫生厅科教处的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资金来源不会影响审批,湖南省卫生厅只认标准、条件和人员资质。不过他又透露,除了中信湘雅,目前湖南的生殖中心里,只有一家有民间资金。

探访中国西南地区首家人类精子库,完成捐精后可免费冷冻自体精液30年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储存精子的液氮罐。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储存精子的液氮罐。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储存精子的液氮罐。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正在检测精子标本。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正在检测精子标本。

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取精子标本。

媒体记者探访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取精室 

2020年6月9日,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对媒体开放。四川省人类精子库是中国西南地区首家人类精子库,截至2019年底,该精子库累计捐精志愿者筛查人数为5370人,合格纳入的志愿者捐精人数为957人,合格率不到20%。四川省人类精子库为鼓励更多人“爱心捐精”,除缩短捐精流程外,捐精志愿者完成捐献后,还可享有终“生”生育力保存服务(免费冷冻自体精液30年)。

据国内精子库检测权威报告,正常成年男性精子合格率不足30%。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人类精子库2015年供精者1000人,合格者仅100人,但用精者有1400人。专家说,精子一年不如一年,但精子需求量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精子质量不断下降?怎样才能提高精子质量?

  5月14日,西安的天气有点凉,秦岭山里下起了雪。“心跟下了雪一样冷”,小青说。因为结婚七年一直没生育,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近期她和丈夫再次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丈夫精子质量无法达到怀孕标准。在西安高新区一茶馆接受采访时,大学老师小青说,自己40岁了,“做不了妈妈可怎么办啊”。

  小杨夫妻是80后,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大女儿已经7岁了。三年前,他们开始要二胎,却一直没成功,为此双方家人都比较着急。专门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的是,男方精子质量比较差。为何第一胎怀孕非常顺利,到现在精子却出现质量问题?小杨夫妻俩有点不明白。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些70后夫妻也想要二孩。43岁的西安市民李子经过近一年努力,还是没有成功,没办法的情况下,李子跟妻子商量,采取人工受精或做试管怀孕。

  精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人类精子库(以下简称省妇幼精子库)主任医师、副主任张洲介绍,男科不育症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学科,男性不孕疾病逐年增加,精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张洲说,目前常规精液质量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精子形态(畸形)、炎症感染(病原体感染)等。

  公开数据报道称,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全球成年男性的精液质量在不同年代呈现出下降趋势。国外学者等用专业分析法研究显示,50年来全球性的精子计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次射精量由1940年的3.4ml下降到1990年的2.7ml,精子密度由1940年的113×10/ml下降到1990年的66×10/ml。我国学者研究显示,近25年来中国正常男性精子计数、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率均存在下降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精液检查中,将1999年制定的精子密度达标的标准,从每毫升2000万个精子算正常,降低到了如今的1500万个精子算正常。而1990年这一达标数值是6600万。

  据中国精子库的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不孕不育患者都在增加。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试管婴儿出生,目前,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不孕夫妇呈年轻化趋势。在我国,需要辅助生殖助孕的育龄妇女大约有300万,其中男性不育达到40%,而“无精症”约占15%—20%。男性不育多是因为弱精症、无精症。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每年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采取试管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有6000例左右,其中男性不育占三分之一。我省成规模的精子库除了省妇幼精子库外,还有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等。目前,我省每年不孕不育夫妇采取试管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约有1.5万人,其中男性不育因素大概占到了三分之一。

  捐精成功获约3000元补助

  精子合格率下降,需要精子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一困局只能通过捐精来打破。国内到精子库供精检查的正常成年男性,精子合格率不足30%。

  以省妇幼精子库为例,2011年精子库成立至今,共有1万多市民捐献精子,捐精人数逐年上涨,但是经过筛查体检后的合格率却逐年下降。每位前来捐献精子的市民都会得到免费体检,看是否达到捐献标准。最初还能达到近30%的合格率,到2014年已降到不足15%,2015年捐精者1000人左右,合格人数仅100人。据了解,目前捐精者以20岁到30岁居多,其中20多岁的在校大学生占了近一半,即便是这个最佳年龄段,精子质量都在下降。

  对于捐精者,会有一定的补助。张洲介绍,捐精者一般需要来10次,才能完成捐精事项。一般来3次时,进行体检和取精,进行一系列检测,在第6次时完成取精,随后再进行检查。之所以要10次,就是为了严格筛查,保证质量。半年后还要进行复查身体(这次不用捐精)。捐精成功会得到3000元左右的补助。

  2015年,省妇幼精子库捐精合格者仅100人,用精者在1400人,使用的多是往年储藏的精子,现在库存约有2万份。

  “地下捐精”QQ群很多

  随着精子需求者的不断增加,加之一些患者对信息不了解,将简单事情复杂化,催生了地下捐精。据了解,地下捐精已经在网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夫妇觉得去精子库寻找合适的精子手续麻烦,经济负担重,便选择了这种快速的地下捐精方式,殊不知地下捐精者的捐精目的各不相同,求精者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目的不纯的捐精者。

  华商报记者经过多日调查了解到,地下捐精的运作方式一般是这样的:求精者或者捐精者通过QQ或微信联系,他们在群里相互认识后,通过私聊的方式加强联系。每个地下自助捐精者都称自己仪表堂堂、身体健康,不存在传染病或生殖疾病,也表示愿意配合各项检查,然而他们又称为了保护隐私,拒不提供自己的具体信息,包括QQ号和电话也都是临时所用,且要求求精者成功后永不联系。

  专家介绍,“地下捐精”暗藏着子嗣合法性、疾病传播、社会伦理、道德风险等多种隐患。

  记者在网上搜索“西安地下捐精”,立刻出现多个相同名称的“西安捐精志愿者”QQ群。记者以急需求精子为由成功加入后,发现各个捐精群里不时地会弹出一些宣传信息,一般是标注自己的年龄、血型以及身体状况。为让女方相信自己的生育能力,捐精者会主动提到自己的孩子。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有个别人还把自己的相片放在QQ相册里。

  “地下捐精”或导致伦理问题

  一位知情者介绍,“地下捐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的,即男方捐精液,然后用注射器注入女方体内;另一种就是直接发生性关系。地下捐精更像一揽子交易,双方以合约的方式承诺,为保证成功率,会一直“配合”直到买方怀孕。若买方无法受孕,只收取一半的定金。

  专家介绍,第一种方式存在很多健康隐患。首先拿容器来说,注射器和存放精子的一次性杯子如果被细菌污染,可能导致宫腔感染,如果对方还有一些传染病比如梅毒、艾滋病等,通过女性生殖道时肯定会被感染。而正规的人工受精对精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捐献精子的人有染色体或者遗传疾病,对于受捐者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第二种“地下捐精”方式从技术层面消除了通过注射器取精的污染,但捐精者自身携带的疾病或遗传疾病无法检测,更重要的是从伦理学角度讲,有些人捐出的精子不知有多少人受孕,他们居住地域在哪里,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未来很可能导致伦理问题。如果真是这样,涉及的家庭将痛苦不堪。据了解,在正规精子库,一个人的精子最多供5个人使用,这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能有效预防将来发生伦理问题。

  对于地下自助捐精,专家表示出很大的担忧。按正规程序,精子存放在精子库,女方如果需要,就要去精子库调取,这种情况属于双盲(意思就是男方的精子捐助给了谁,男方并不知情;而女方受到谁的捐助,自己也不知道)。只要丈夫检测无精,女性可以根据排卵日期进行人工受精,程序根本不复杂。

  从正规渠道获取精子不复杂

  连续多日的采访中,记者联系了一些“地下捐精者”或受捐者,在交流中,有人表示,因为丈夫多年不能生育,在各种压力之下,他们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孩子。交流者小花(化名)说,她是西安一城中村的村民,村子里早就补偿了不少拆迁款,大家的条件还不错,自己年近四十了却一直没孩子,跑了很多地方治病,花了好多钱,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通过检查,发现丈夫是无精患者,这种事情在村里让人实在抬不起头来,夫妻俩商量后,通过网络联系到一名自愿捐精者,小花就和对方发生了性关系,但还是没有怀上孩子,这个事实让夫妻俩都无法接受。一年多后,他们去正规大医院检查,发现小花有一个输卵管堵塞。在医院咨询,才知道直接从医院接受捐来的精子,程序并不复杂,费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只是以前不知道而已。在医生的建议下,女方最终选择了试管婴儿。

  华商报记者通过“地下捐精者”网上报价了解到,捐精者大多会直言着急用钱,每次的捐精费用多在1000元至8000元不等。

  正规精子库收费真的如一些人说的那么贵吗?记者专门到省妇幼精子库了解到相关的价位:

  人工受精(总计费用):夫妻间,使用丈夫精液,3000元/次;使用精液标本者6500元/次;

  试管婴儿(总计费用):夫妻间,使用丈夫精液2.5万元/次;使用精液标本者3万元/次。

  记者通过“地下捐精”群联系到一对夫妻打听接受捐精情况,在谈到为何选择“地下捐精”而不到正规医院时,他们介绍,考虑到自己的私密情况,想通过“地下捐精”来悄悄要孩子,担心医院里登记会泄露自己的秘密。对想要孩子的人来说,成功怀孕真的不容易。

By 南方周末西部网

可穿戴设备的尴尬处境与唯一亮点

可穿戴设备叫好不叫座

尽管可穿戴设备在全球快速升温,但由于其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等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客户体验差、售价昂贵、服务领域有限、缺乏“杀手级”应用等原因,让众多消费者仍在隔岸看花。可穿戴设备仍处于宣传炒作过多、实用性有限的尴尬境地,产品成熟尚早。

产品实用性有限

首先,缺乏精确的产品界定。可穿戴设备领域尚无完全被认可,并吸引消费者的理念。比如说,谷歌眼镜的许多功能如打电话、拍照、收发邮件等与智能手机如出一辙,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解决需求。Power Welties充电靴穿12小时,才能给手机充1小时电,着实考验耐心。更有甚者,Argus 2作为世界首款仿生眼球,需植入人体,令人寒噤。

其次,设计美观是硬伤。试想戴着一副样式古怪的眼镜或是一块屏幕过大的手表,如同科幻电影里的人物,怎么也难以让人提起兴趣。一款外观精巧别致的产品才会让消费者购买并使用。目前可穿戴产品总体外表不够时尚,缺乏工艺设计美感。

再次,解决问题有限。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集中在健康管理等方面。以果壳发布的智能手表GEAK Watch为例,其内置多种传感器,主要实现对睡眠、心跳、体温和血压等的检测,功能简单。而映趣inWatch也只有查看时间、拍照和运动计量等功能。很多智能手表还无法独立使用,需通过蓝牙或无线连接到智能手机上,只是智能手机的第二块屏幕。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应用及其缺乏。当前,可穿戴设备没有固定的操作系统和统一的应用开发平台,应用服务局限于健康管理和智能手机服务,缺乏独立的功能。尽管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数据采集的入口,但能够分析数据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应用才是王道。从软件角度来看,没有专属的“杀手级”应用和差异化的应用服务等决定了消费者将其束之高阁。此外,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目前海量级的移动应用无法直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而应用的匮乏又反过来制约硬件的发展。

缺乏产业链整合

首先,市场需求不足。消费者目前仍沉迷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带来的极大乐趣之中,对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和实用性认知相当少。而可穿戴设备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体育运动和医疗健康领域,也只占市场的很小一部分,属于智能手机无法独立完成的领域。消费者需求量极为有限,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

其次,市场售价昂贵。作为配件或装饰品,可穿戴设备要具有体积小巧、方便佩戴、坚固耐用等特性,因此其硬件结构要大大区别于其他智能终端——芯片集成度要更高,计算响应速度要更快;电池容量要更大,续航能力要更强,目前小尺寸锂电池难以满足需求;显示屏需要可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诸如此类的硬件结构,决定其高成本、高售价。

最后,缺乏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芯片、电池、传感器、软件程序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目前上游的设计研发、中游的生产制造和下游的市场销售等环节,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就国内来说,缺乏一个能引导市场、让用户惊艳的产品,缺乏一个带动整合的标志性大企业。很多企业还处于概念炒作及盲目跟风的状态,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离散化的产业链,无闭合的产业链条,都将导致其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商业化。

可穿戴要培养哪些与移动医疗契合的气质?

1、便捷性。未来,智能终端要更方便地采集数据、更方便地提供医疗服务。在将来,更多的测量仪器会向小型化、移动化发展,不仅仅是血压、心率的测量,还会有白细胞、B超、脑电波等。针对主要的“老、幼、病、孕”用户群体,设备的设计理念、应用手段、操作方法都应做到“傻瓜式”便捷,以达到可穿戴设备的最高境界——“人机合一”。

2、交互性。从上世纪60年代可穿戴技术提出后,该创新技术所倡导的人机交互历史经历了很多伟大的节点。但自从乔帮主将触摸引入苹果的人机交互之后,这六七年来技术并没有太多质的飞跃。

对于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与身体交互,可以让人们活得更健康。与眼球的交互、与鼻子、耳朵的交互……当然,在健康医疗方面更高级的交互绝远不止现在如此:比如同样是“医疗”类设备,既然能实现人体指标的西医式检测,为什么不能尝试下“把脉问诊”的中医式看病?

3、专业性。不可否认,目前从事健康医疗类的可穿戴设备大多是国内的科技类公司。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产品是按照理工科的工程师思维开发的,很少有医生或医学专业出身的科班人士参与开发。纯粹按照工程师思维设计的产品会带有浓重的技术色彩,这样的智能终端到了用户手中,更多地还是在玩可穿戴方面的科技元素和炫酷概念,在性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漏洞,缺乏了健康医疗类应具备的专业性。

另外一些觊觎该领域的健康服务公司或医院,在互联网思维又相对弱势一些。所以,未来如何打通相关行业,做到资源共享,或是保证设备专业性的万全之策。

总之,建设移动医疗需要从传统的医院线下模式过渡到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模式,终端、平台、医患双方太多的东西需要改变,更无法抛开一个更上层的问题——现行的医疗体制与制度。

就像有业者此前低调地“唱衰”自己行业的节奏一样,现在移动健康及医疗行业已经很混乱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重点注意这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那么未来,移动医疗的发展是否会像现在的健康应用一样被政府政策步步紧盯?

现象:瑞表出口数据下滑, 部分品牌减产裁员

瑞士钟表业在腕表业的地位有目共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也成为其重要的出口市场。而自2012年开始,瑞士钟表对华出口的增速开始出现下滑态势,部分腕表品牌也频频出现业绩预警。在此背景下,不少瑞士手表品牌开始诉诸于消极措施以求自保。

据无时尚中文网报道,隶属于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的Cartier 卡地亚日前表示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品牌将会减产,具体措施为从11月开始减少其位于瑞士Villars-sur-Glane的一间制表工场中230名职工的工作时间至每周四天。品牌发言人称减产决定“旨在保护就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是“必要的”措施,而且品牌尚未决定减产的限期。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手表部门总监Jean-Claude Biver 也对外透露Tag Heuer 豪雅也将减产,同时会裁减46个管理和生产职位以及置49个员工于部分失业状态。

据称,瑞士腕表近一两年出口增长轻微,2014年至今整体增幅仅2.7%,远差过Jean-Claude Biver 预期的4%-6%,8月份出口额更因香港告急下跌0.2%至14.934亿瑞士法郎。对于瑞士腕表来说,未来的日子或许更难熬。瑞士宝盛银行分析师Patrik Lang 接受彭博社访问时称,瑞表当前的出口形势“显然比2009年更差”,在瑞士拥有6个制表工场约1600名职工的Cartier卡地亚亦曾于2009年连续减产几个月,当时涉及500名职工。他认为行业未来数月内将难以复苏,因此品牌需采取措施控制库存。

观点:智能腕表与高端腕表的竞争不在一个维度

“现在的市场的确存在一些挑战,”谈及腕表市场的一些变化,伯爵中国行政总裁 Thomas Bouillonnec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但其对未来市场持非常乐观的态度。“长期来说,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伯爵同时也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始终提供好的产品,在质量和设计方面都走在前列。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对未来市场还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现在的市场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是我们注重质量,我们有好的产品。基于此,我们整体还是比较乐观的。”

对于Apple Watch是否会对传统腕表行业产生强烈冲击的问题,Thomas Bouillonnec则表示,“智能手表市场会变大,但是智能手表和我们传统手表是两种不同的表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智能手表市场的变大也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市场,不过我也很好奇将来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目前我们还是坚持自己传统机芯的制造和生产。”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坦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设备的发达,对于大众群体的腕表消费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颠覆了人们的时间习惯。这也让很多品牌不得不改变其产品的研发策略,包括产品定价和品牌定位等。但要说,Apple Watch将颠覆传统腕表市场,也没有那么夸张。

“因为其实这种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Apple Watch的出现,我觉得是一个阶段下的这种移动终端设备经历的升级和过渡。这种产品我觉得会回归一个本质,Pad、笔记本、手机,最后它会回归成单一设备。所以现在智能市场出现的一切设备我觉得都是为了未来的极致单品在做准备。因此我觉得它会短期内对一些石英表、电子表产生较大冲击。而对于一些高端腕表,特别是机械表,它们不是从一个维度来竞争的。”

预测:腕表市场将走向两极

对于卡地亚、豪雅的产能收缩,周婷认为这只是单个品牌的问题。“这跟品牌当前的经营状况是有关系的,可能短期内需要通过裁员减产来降低成本。这是单一品牌的问题,不具备代表性。”她还表示,对于一些腕表品牌的增速下滑,其实是跟品牌自身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有直接关系的。特别是走礼品路线为主的腕表,其受的打击是最严重的。对于腕表市场的前景,周婷还是充满信心。其告诉本报记者,“这个高端腕表市场其实还是在扩容的,而且从消费需求上讲也没有减弱,只是消费外流还是比较严重的。”

她分析,整个腕表市场整体来讲是走向两极的:一极是时尚化大众化。这类腕表的佩戴不是为了计时,而是为了装饰,把它当珠宝配饰一样去佩戴。这意味着大价格在3千到3万之间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时尚型手表,是整个市场的大众型消费者的需求主流;另外一极则走向超高端,就是真正的高端腕表和顶级腕表。高资产人群还有专业的手表消费者欢迎。

“未来腕表市场是走向这两极,和现在很多各种品牌杂乱在一起的这种发展状况是不一样了。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腕表品牌一直是靠市场需求把品牌的销售推动起来的,并不是很多腕表品牌真正自己做出来的一个市场,营销出来的一个市场。所以当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出现升级的这种情况下,很多腕表品牌的反应速度是比较慢的,它不能很有效地在短期内快速检验市场调研市场策略,又相应地没有有效地一个市场应对。所以它们现在受到影响是特别特别大。不过从消费的角度来讲,我依然看好整个腕表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高端腕表这一块。”

可穿戴生存论:刚需是王道

中国市场上目前主流的可穿戴或者智能硬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种类: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血压仪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等等。在笔者看来,任何不以实用为目的的可穿戴产品都是耍流氓,而现在看来医疗服务领域的穿戴设备是最符合“实用”二字,最能满足用户刚性需求的。这个领域的相关产品,只要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刚性需求,就会持续火爆下去,这类型产品可以是测量身体血压的工具、可以是戒严滤嘴产品、可以是母婴胎仪、可以是辅助走路的假肢、可以是按摩器,总之实用又好用就会有市场。除此之外,防止儿童走丢或者丈夫出轨的定位仪器也是刚性需求。

就此我看可以预见,大部分的智能手环、眼镜这种产品由于自身的使用局限性,最终会逐步被淘汰(当然,作为一个精美的装饰品和装逼神器还是有存在价值),而且这种产品主打小众路线,自身的功能完全可以被一步手机所取代,真正有价值的就是前文我提过的能和家庭健康相结合的产品,尤其是和健康智能检测想结合的穿戴式产品。

可穿戴设备唯一的增长点:医疗市场

这两年来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异军突起,而可穿戴设备能真正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医疗市场的需求广阔,并且这种需求正在和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全面链接。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组数据,在2012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30万部,2013年暴涨到765万部,2014年的数据虽然没有出来,但我们预测能够突破2000万台。我在2014年8月底采访康康血压CEO曾明发的时候探讨过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健康的关系,曾明发也认同二者相互促进的观点。在曾明发看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所以康康血压应市场需求而推出,能够让原本需要去医院做的事情,在家里面自己就可以搞定。

IDC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报告指出,华为在腕上穿戴设备细分领域,2021年Q3的出货量与苹果并列全球第一。该季度全球此类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9.9%,达1.384亿台,维持了强劲增长的走势。近几年,可穿戴设备炙手可热,而在其中可穿戴医疗设备更是备受关注。

200亿市场,可穿戴医疗设备赛道正成为香饽饽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戴于身体上,具有体征监测、疾病治疗或给药等医学功能的电子设备。

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医疗产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消费级的健康硬件,如移动耳镜、健康手环、智能睡眠系统、皮肤传感器等;另一类是专业级的医疗硬件,如智能检测器、无创血糖监测、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等。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高,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此外,慢性病患者群体庞大,都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创造了市场机会。

据统计,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122亿元,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到2023年该数值将超过200亿元。2015-2023年(预计)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200亿市场,可穿戴医疗设备赛道正成为香饽饽

来源:综合各市场调研机构及公司官网信息 传统械企、科技巨头争相竞逐
增长潜力巨大,诸多医疗器械企业,乃至科技巨头,都将目光瞄准这一新兴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0年,中国共新增超2800家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赛道可谓是百家争鸣。


医疗器械企业
国际上,巨头美敦力、飞利浦等企业在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已有较深的布局,其中美敦力的可穿戴医疗设备“美预安”在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上完成中国首秀,2020年完成中国上市。“美预安”尺寸仅相当于一枚贝壳大小,通过植入腹部或上臂的微型传感器,系统每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葡萄糖值,24小时共记录288个葡萄糖值,再经过内置芯片搭载的算法对这些数据的实时分析,可就未来60分钟内会发生的高、低血糖风险提前做出预判,并通过专属智能手机app发出警报。
国内企业九安医疗已有可穿戴产品获批上市,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可穿戴医疗设备创新企业,如乐普智芯、质子科技、智柔科技等企业均有相关产品已获批上市。


科技巨头
科技巨头公司动作也频频加码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且成绩表现不俗。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报告显示,华为在腕上穿戴设备细分领域在2021年Q3的出货量与苹果并列全球第一。
2018年,苹果公司的AppleWatchSeries4上就推出了ECG心电图检测功能并获得FDA批准;2021年6月和8月,AppleInc.的移动脉率房颤提示软件和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在中国相继获批,意味着Apple公司的AppleWatchSeries产品在中国具备了“心电图”和“脉率”监测功能。
今年8月,华为公司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心电分析系统、心率失常分析系统、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4个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了优先审批程序公示,将进一步丰富其智能医疗手表监测功能。
除了苹果和华为,目前,包括Garmin、谷歌、索尼、小米、三星电子和华为技术等公司都在激烈竞逐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


血压测量、无创血糖或成新风口
从医疗健康角度出发,血压、血糖、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都是衡量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中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指标监测已经成为当下可穿戴设备的基础功能,已实现成熟应用。而血压、血糖测量尚未有优势产品出现,率先取得技术突破的企业,或将建立起竞争壁垒。


血压测量
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测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难点主要在于测量的精度要求上。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测血压设备中,并不是直接测量血压,而是测量血压变化,并没有办法像袖带测量一样得到血压的绝对值。
加入精确血压监测功能,毫无疑问将在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中脱颖而出。2021年以来,三星、华米、华为等头部品牌陆续将血压监测功能引入到可穿戴设备中。其中华为WatchD将在今年12月23日推出,除了现代智能手表提供的常见功能外,新的WatchD还具有精确的血压监测功能。


无创血糖
糖尿病患者每日必备的数次血糖检测需要通过采集血液获取,用户体验不佳且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因此,业界一直在努力通过无创方式实现血糖监测,但难度较大,在这一领域进展并不明显。
此前华为发布的HUAWEIWATCH3虽然新增了微创血糖检测管理,但仍需要搭载专业健康机构血糖监测软件并连接微创式传感器(单独购买)才能查看血糖数据。另一巨头苹果则有望率先拿下这一技术。据了解,苹果主要的传感器供应商之一——硅光子芯片和模块供应商罗克利光子(RockleyPhotonics)在2021年7月宣布即将研发出无创血糖监测传感。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微型传感器、无线低功耗传输等技术的迭代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已实现产品形态、准确度等多方面的突破。因此在行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探索更为丰富的功能,也成差异化竞争的焦点。

使用人越多,数据采集越多样化,结果就越准确。未来中国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群如果使用可穿戴设备人群足够多,而且数据都能通过第三方的平台进行交换,那么这会是一场改变中国健康史的革命。

By 物联网圈子Eshare医械汇

解读《官场现形记》,清朝真的亡了吗

李伯元(1867—1906),字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生于同治六年,死于光绪三十二年,年仅40 岁。他为20 世纪初期的小说界留下了重要遗产,当时毁誉参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发现以前对他重视不够。

李伯元的祖父、伯父都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家里有一点官场的背景。他虽然少年有才,但只考上秀才没有中举。仕途失意进不了官场,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897 年,30岁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后来改办成《游戏报》。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其实有点像杂志的形式,之后又改为《繁华报》,还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杂志《绣像小说》。1903—1905 年,《官场现形记》六十回开始连载发表于《世界繁华报》。20 世纪中国小说的早期阵地,依靠的就是租界的环境和现代印刷工业的兴起。李伯元小说对官本位的中国社会的全面嘲讽与批判,在文学史上,既少有前人,亦罕见来者。《游戏报》上的嬉笑怒骂文章虽然都是让租界市民出出气,但鲁迅说“命意在于匡世”,动机还是疗救社会。写《官场现形记》时,李伯元住上海六合路,当时叫劳合路。附近很多妓院,作家就在门口挂一副对联:老骥伏枥,流莺比邻——形象概括了一个都会职业文人的笔耕生态,李伯元产量很多,因劳累过度,40 岁就去世了。“官场”这个名词从何而来?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就有所谓“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的说法。不过这里的“官职场”是个中性概念,有点像今天讲的职场。到《辞海》查“官场”,会直接引《官场现形记》说:“京城上中下三等人都认识,外省官场也很同他拉拢。”“百度”解释说,“官场”旧时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贬义,强调其中的虚伪、欺诈、逢迎、倾轧等特点)。这是否意味着“官场”作为现代的社会学和文学概念,带有贬义,一定程度上就和李伯元的小说有关?《宋史·食货下八》对“官场”另外有个定义,说:“贾物至者,先入官场,官以船运至京。”意思是政府或者国企的仓库,和李伯元小说要现形的官场,不是一回事。当然想深一层,在象征意义上,官员是不是朝廷、政府的所有物?官员在特定场域里,是否也有流通、交易、升迁、下降的必然性?《官场现形记》讲了几十个故事,故事之间不一定都有联系,有联系也很牵强,看上去纷乱烦琐,甚至有些琐碎重复,但说到底都是在分析官场里的流通规律。官场作为市场,流通货币到底是什么?流通的规则又是什么?即使百年之后,甚至将来,有志于官场的人们,或有心于阅读中国社会的人们,都可能从李伯元小说当中找到一些重要的游戏规则。

《官场现形记》两大艺术特点

李伯元这个长篇小说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第一就是无中心人物,全书六十回,几十万字,其实由几十个独立的官场故事构成。有的故事可能是从登报征集而来,并非全部虚构。通常是在一回或者几回当中有一两个主要人物,比方说A 是主角,A的故事中有B、C、D 等人物;然后D 去了某处吃饭见到了E,E 的儿子转去了某省做官,于是故事就转到某省,E 或F 成了主角……又过了几回,F 的一个亲戚到了京城,故事又以H、I 为主角展开了。读者如果忘了之前的人物也没关系,因为几十回中,之前出现过的A也好,F也好,完全可能不会再出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都有情节主线,主要人物前后有呼应。《官场现形记》却是“跑题跑不停”,准确说故事不离题,“跑人跑不停”。这个写法也是受《儒林外史》的影响。《官场现形记》可以说是一系列中短篇,读者追看的不是某一两个中心人物,而是一个不变的场景——官场。

第二个艺术特点,作家对故事里的种种人物,都持一种无差别的描写态度,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嘲讽也好,理解也好,批判也好,总之,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没完全的好人,也没绝对的坏人。小说里边有各种不同的官员,知县、臬司、藩台、巡抚,直至军机处的中堂,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县级、地委、省部级,甚至到中央。各种不一样的计谋、策略、胸怀、韬略,无数不同的风度、举止、对话、神态,但就是没有明显的“好人”“坏人”之分,没有明确的道德批判或同情。好像人人都在做坏事,但人人又都有做坏事的理由。既有做坏事的合理性,是否就不算是绝对邪恶?明明描写很荒谬的事情,人们又会觉得“否则怎么办呢?”“假如是你,你又能怎么样呢?”作家好像无差别地对待他笔下所有的人物,大官或小官、官员或仆人、跟班或百姓、男人或女人,都一视同仁。后来100 年中国小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直到21 世纪初,在比如《第七天》等作品里,好像又有些李伯元式的“无差别批判”。

官场的“一国两制”:科举和捐官

小说第一回讲一个科举的故事,赵家与方家都是小镇上有地位、有财产的士绅,类似《白鹿原》里白、鹿两家,一直较劲。突然赵家的儿子赵温中举了,方家就觉得受了重大打击。这个故事只是个引子,后来也没下文,却很唯物主义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参加科举并做官。刚刚中举的赵温少爷进京会考,考之前拜见老师吴赞善。不想老师不见。为什么呢?“这些当穷京官的人……原指望多收几个财主门生,好把旧欠还清,再拖新账。”吴老师早就打听清楚,赵温家里是朝邑县的土财主、暴发户,所以他想学生来,礼物至少二三百两。不料赵温少爷不懂事,“贽见”只拿了二两。大概以为见老师送重礼,岂不是侮辱了师生关系?但这个吴老师是不再帮忙了,于是赵温的进士就考得不好。一面考得不好,另一面自己的仆人还找人假装报喜来骗赵家的钱。赵温的处境说明,即使通过考试,官场未进,也要货币先行。此时,他父亲和爷爷就来信,汇上两千两银子:“倘若联捷,固为可喜,如其报罢,即赶紧捐一中书,在京供职……所以东拼西凑,好容易弄成这个数目。望你好好在京做官,你在外面做官,家里便免得人来欺负。千万不可荒唐,把银子白白用掉。”

这封家信有点重要。第一说明家里有人在京做官,地方士绅在乡镇就比较安稳。这就是官场为什么热闹的经济基础原因。第二说明官场“一国两制”,要么科举,要么捐官。中国从秦代商鞅开始就有捐官现象,但都是特殊情况。朝廷有严重经济困难,蝗灾瘟疫或者和外族打仗,这时卖一些官筹款,唐宪宗也曾经说“入粟助边,古今通制”。南宋是“岁收谷交五百石免本户差役一次,至四千石补进武校尉”。明代“贱商”,不准商人科举,商人怎么办?就通过纳捐可以成为监生、贡生,也是一种弥补。中国历史悠久的捐官文化,只有到了清代,才变得跟科举一样重要,变成了一种合法的常规的官员升迁制度。乾隆刚刚即位的时候,曾经一度要停捐,可是到了1774 年,为了打仗,为了开运河,又开放捐官,且明码标价,一个郎中是9600 两银子,那是五品。知府13300 两,四品。知县七品,官低一点,4620 两。所以很公平,多大的官卖多大的钱。有统计说地方官员用钱捐的,乾隆二十九年占22.4%,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达到50%左右。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曾经借一个官员之口总结捐官有三类:

“头一等是大员子弟。世受国恩,自己又有才干,不肯暴弃,总想着出来报效国家,而又屡试不售,不得正途。于是走了捐官一路,这是头一等。”“第二等是生意卖买人,或是当商,或是盐商,平时报效国家已经不少;奖叙得个把功名,出来阅历阅历,一来显亲扬名,二来也免受人家欺负,这种人也还可恕。”“第三等最是不堪的了,是自己一无本事,仗着老人家手里有几个臭钱,书既不读,文章亦不会做;写起字来,白字连篇。在老子任上当少爷的时候,一派的绔袴习气;老子死了,渐渐的把家业败完,没有事干了,然后出来做官,不是府,就是道。你们列位想想看,这种人出来做了官,这吏治怎么会有起色呢?”

严重的制度问题还不仅在捐官。捐官得到的只是一个名义,府、道、台等,等于一个级别,处级、局级、副部级等,名义上的官很多,实际上的职位少。很多人捐官以后,还要去争取实际的官位——叫“实缺”。“有油水”的实缺就是“肥缺”。这个“缺”怎么来的呢?——这才是官场,或者说《官场现形记》里边最关键的地方。

第三十八回瞿耐庵为了做官求太太走门路,瞿太太没有其他办法只得放下卑尊,去伺候比自己小近二十岁的湍制台干女儿宝小姐,捶背装烟,连宝小姐老妈的气都肯受,最后不惜违背人伦,认其做干娘。

宝小姐道:“别的都可以,倒是你是上了岁数的人,我只有这一点点年纪,那有你做我的女儿的道理。”瞿太太道:“姑奶奶说那里话来!常言说的好:‘有志不在年高。’我那一桩赶得上姑奶奶?只要姑奶奶肯收留我,我就情愿拜在膝下,常常伺候你老人家。”想想一脸起皱纹的老婆婆,为了丈夫获缺去喊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娘亲’,画面感极尽讽刺。

最关键的是,正式捐官的钱归朝廷归国家,谋求实缺的钱却大部分入了官员私人口袋。所以捐官或对国家有益,谋缺却对社会有弊。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这就是“贪腐”的现代定义。小说里没有这个定义,但是整部长篇都是这个定义的注释与例证。

贪腐是一种“刚需”?

小说第三回,赵温少爷为了买官转托徐都老爷写推荐信,徐本不愿意,但“家里正愁没钱买米,跟班的又要付工钱,太太还闹着赎当头,正在那里发急,没有法子想,可巧有了此事。心下一想,不如且拿他来应应急”。第二天,答应的钱迟迟没送来,徐都老爷心下发急:“不要不成功!为什么这时候还不来呢?……原来昨日晚上,他已经把这话告诉了太太和跟班的了。大家知道他就有钱付,太太也不闹着赎当,跟班的也不催着付工钱了。谁知第二天左等不到,右等不到,真正把他急的要死。”这段文字说明,在某种意义上,受贿已经成为官员的一种“刚需”。当一个官员的正常收入不能应付他的生活方式时,贪腐就成为“刚需”了。因为不论哪个时代,官员都需要收支平衡。晚清官员的“支出”至少有三项。第一是生活开销,做了官,花销会增加。第二是捐官的成本,官如是买来,买来多少钱,之后必须赚回来。第三,还有日后的保险。赵温少爷身边的钱典史调任江西,故事就转到江西黄知府。初见黄知府趾高气扬,钱在椅子上只敢坐半个屁股。但不久黄知府受“军装案”调查,惊恐万状。此时谁也不理他,最后靠输送银子,得以解脱。这个例子说明为官的有事没事,总得保持一些向上送钱的渠道。按现在经济学的概念,叫政治生命的保险金。平常好像没用,紧要关头要靠它。

所以官员的支出有三项,是铁项。A.生活开销,B.捐官本钱,C.政治保险。应付这样三项支出,官俸常常不够。这时就要靠或明或暗的受贿。面包总要贵过面粉,楼价总要高于地价。既然捐官投资这么多(有时还不只是金钱投资,还有才能、技术、人格、情感效忠方面的投资),为官之日怎能虚度?小说一至七回,把“贪腐成为刚需”的经济学理由讲得十分清楚。第四回有两位卖官的官员,不仅要算收入和官位之间的关系,而且把时间因素也考虑进去。说这个官我给他,过两年我要走掉了,所以这个官大概只能做一年多,如果一年多可以卖多少钱?做两年又值多少钱?不仅考虑可能收益,也计算有效期。所以有效期在官场游戏规则中极其重要。

小说虽由一连串不大相关的故事串接,却从官场角度展现了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对外经贸,有军事行动,有官府整顿,有救灾抢险,还有慈善事业、文化建设、外交问题,等等,可以读成晚清政治的“清明上河图”。

第七到第十一回,主角是山东官员陶子尧,因为抄了一段要兴学要改革的文章,获得了当时山东抚院的赏识,拿了两万银子被派到上海买外国机器。这是个美差。陶子尧一到了花花世界的上海,地方官员又老土又有钱,马上就被两个中介,一个姓魏,一个姓仇,带到四马路花天酒地。叫局来了个女人叫新嫂嫂,外带一个十几岁的女生陆兰芬。很快陶先生坠入情网,要娶新嫂嫂,买机器的钱就在四马路用掉很多。他只好通过经纪跟外国人签了一份带水分的合约,“两万银子”买便宜次货。不料这时山东方面突然改了指令,说不要买机器,此款转给另一官员出洋考察,并且该官员马上就到上海。可想而知陶子尧顿时便慌了手脚。这时他浙江老家的原配夫人又打闹到上海来。折腾了好几回,最后还是经纪给他建议伪造合同,让洋人请山东洋总督出面。结果真的洋人一出面,山东官方就认账,还追加了钱款。这么一个花心糊涂的贪官陶子尧从事外贸经济活动,居然安全解脱有惊无险。陶子尧之后就消失了。作家解释:“做书的人到了此时,不能不将他这一段公案先行结束,免得阅者生厌。” 原来“跑人跑不停”还是为了照顾读者趣味(租界期刊连载文化制约)。接着陶的助手周果甫转到杭州做官。周果甫和浙江刘中丞,还有胡统领,便成为后面一系列“军事行动”故事的主角。

小说里写官场人事斗争非常微妙。周果甫与刘中丞的助手戴大理面和心不和。刘中丞本来想给戴大理一个肥缺,说“他辛苦了多年,意思想给他一个缺,等他出去捞两个”。一旁周果甫不悦,怎么办?便夸戴大理非常能干,省里少他不得。表面上是抬,实际坏了戴大理一个肥缺。戴也知道被姓周的坑了,不久,严州地区有匪患,戴就向刘中丞建议:“姓周的厉害,办事妥当,让他去协助胡统领去剿匪。”(官场之中的“好话”“称赞”,不一定就是好话和称赞。)接下来第十二到十七回,是全书(也是晚清小说)中罕见的描述军队的场面。之前第六回就铺垫过:“中国绿营的兵,只要有两件本事就可以当得:第一件是会跑。大人看操的时候,所有摆的阵势,不过是一个跟一个的跑……第二件是会喊。瞧着大人轿子老远的来了,一齐跪在田里……要一齐张嘴,不得参差。”跑步要整齐,喊口号要整齐,都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给上司检阅,能检阅的部队就是好部队。军队从杭州出发,两天的水路,在钱塘江上居然走了六天。因为军官们都上了“江山船”。“江山船”上有歌伎,有宴会,等于浮动的夜总会。还没有打仗,胡统领和众将官已在船上花天酒地。作者描写这支剿匪部队的出征,笔调并无嘲讽,好像非常正常。或者是嘲讽得不露痕迹,或者是小说也写出军官上“江山船”的合理性:想想不少军官也是捐来的,此时不乐更待何时?

军队开到严州,才知匪情乃虚报,根本没有土匪。胡总正想向上级汇报,周果甫说没土匪,我们就没有战功,钱也报不了。只有夸大匪情才算凯旋,夸大敌情是很多官员的政治技巧。结果小说描写的“军事行动”,就是这些军官在船上丢失财物,追查时错怪了一个江山船女,妓女投河自尽。士兵也不闲着,没有土匪,士兵就自己去扰民,抢劫强奸,等等。地方官员,再想办法来平息民愤。最后胡总回省城时,十二江山船一字排开庆功。但因庆功领赏分配不均,周果甫不满意,暗地里找人写揭发信去北京。最后省官和首领都受处罚,周果甫自己请假回乡。这算是全书中少有的不完全是负面的角色,但后来也就不见了。(小说的主线是“事”,不是“人”。)

因为有人检举揭发,上面派了钦差来调查,第十八至二十二回,就写清廷内部审查机制如何维系王朝和官场的继续运作。来了两个钦差,查了200多个人。先写钦差的来历,一个地位很高的太监,说此人做官苦了很多年,就派他去,也好叫他捞回几个。于是在佛爷面前把差事求了下来。钦差非常感激,问:“我这个案该怎么办呢?”回答说佛爷有话:“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太监解释:“我教给你一个好法子,叫作‘只拉弓,不放箭’。”原来,买机器、剿匪是肥缺,调查贪腐也是肥缺。

这时小说已经写到慈禧,奇怪怎么还能发表?原因等一会再讨论。

钦差“只拉弓,不放箭”,抓了很多官员,然后就谈银码。开口两百万,刘中丞他们不服,这样的事情就来敲两百万,那以后敲两千万怎么办?结果就真的给判了。佩服李伯元写这些事情,这么奇怪荒诞,写得非常平淡。好像不论职位高低,佛爷也好,公公也好,知县、师爷、店主、仆人……人与人之间的主奴关系、金钱关系结构是相同的。对官员的教育规劝,“法”不管用,那么强调“德”呢?傅钦差以身作则。他不喜欢穿好衣服,看到别人穿好衣服他也反感。刘中丞罚掉了,钦差就接替做杭州省官。很快他的属下官员全都流行穿破衣服。有的一时来不及换,来不及买,就把衣服反穿。反穿以后受表扬,还被人模仿。一时间内,杭州城里旧衣比新衣贵。(一定要跟上司、同僚穿一样的衣服,这和动物长出类似于丛林颜色的皮毛是不是一个道理?)傅钦差觉得官场风气不好,要求所有捐官的都要重新考试,不及格的就刷。有个官员衣着太好,眼看要倒霉,最后找到了一个外地的裕记票号。原来那个票号就是帮傅抚院(傅钦差)存钱的。 小说里有个二掌柜说:“你看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中丞自己坚决不收钱,要送就要送他姨太太,送他儿子。

还有一位贾臬司,负责一省的司法长官,也讲究道德,每次办案都要当着众人的面,跪在老母面前听指示,甚至断案过程中的事情决定不了,也让母亲来决定犯人的生死。他的儿子,不愿只做官二代,主动要求去黄河决堤的地方任地方官。原来救灾又是官场的一个热门肥缺,谁都知道黄河决堤以后,其实自己会合拢,所以谁合拢,谁就会升官。从第二十五回到三十回,主角就是那个黄河救灾立功的贾大少爷。但故事情节不是治水患,而是他如何进京巴结更高的官员。这里学问可深了。

黄胖姑是层次比较高的财经人士,办事有技术含量,打通了军机处的几位中堂,华中堂、徐中堂,还有一位黑大叔,反正都是高官要员。小说偶然还写官员被今上(光绪)接见,轻轻一笔,没有贬义。《官场现形记》《世界繁华报》初版本一共两卷,各30回。上卷讲官场、科举、经贸、军事、吏治整顿,下卷写赈灾、捐款、慈善、官员交接制度,还有外交问题。第三十三回,小说里出现了一个书局。总算有知识分子了,推销劝善书,还搜集了几百种应该禁止的淫书。“申义甫立刻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孔。显然对于“忧国忧民的面孔”,李伯元也是用了嘲讽的语气。果不其然,书局找山西省官支持,目的是以官方的名义卖书。捐款、行善,照样是官场规则。当然写到这里,作家比较客气:“若无此辈更不知要死掉多少人……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但是办捐的人能够清白乃心,实事求是,不于此中想好处的虽然也有;至于像这回书上所说的各节,却亦不能全免。”这是全书里笔下最留情的一段了,是无差别批判中的一个小小例外。

小说在租界写,在租界发表,上卷写到洋人比较客气。下卷第三十三回,写一个省官到上海汇丰查账,出洋相的是那个老土省官。洋人和中国职员都很公事公办。到第三十九回,讲官员瞿耐庵摔坏腿,看病也是外国大夫比较灵。但是,下卷越往下连载,外国人形象越差。不知是因为当时的读者反映,还是作家自己的态度变化。第五十二回,写徐中堂的女婿,伪造丈人签名,将安徽所有的矿产卖给洋人。显然是洋人在利用官员贪腐而掠夺中国财产。五十五回,有不明国籍的外国军舰停泊在海边,军纪倒是严明,抓了强盗交还给地方官。但是到第五十七回,有个洋人在湖南街上无理打死一个小孩,激起民愤。当地判了他五年,外国领事还不服,告到北京。公使找王爷,找到了几位中堂,书里描写中堂大人们都支支吾吾不敢表态:“张大人看了摇摇头,王大人看了不则声,李大人看了不赞一辞,赵大人看了仍旧交回给司员。”这样写朝廷大臣,虽然有点漫画化,但当时官场“不怕百姓,只惧洋人”,大概也是真有其事。

小说最后一回,作家正面表述为什么写这本书:“上帝可怜中国贫弱到这步田地,一心想救救中国。……中国一向是专制政体,普天下的百姓都是怕官的,只要官怎么,百姓就怎么,所谓上行下效……中国的官,大大小小,何止几千百个。至于他们的坏处,很像是一个先生教出来的。因此……编几本教科书教导他们……等到了高等卒业之后,然后再放他们出去做官,自然都是好官。”李伯元的意思,此书就是教他们怎么做官。现在发表的两卷,只是前半部分,批评官员,后半部分才是正面教育。可是他后半部分也没写出来,过几年就去世了。这段话的重要之处,在于认为中国的问题主要就是官的问题,官本位是种种社会矛盾的症结。“官怎样,百姓就怎样,上行下效。”李伯元理解的官,既是士农工商之外的一个特权阶级,又应该从士农工商之中产生,如果“士废其读,农废其耕,工废其技,商废其业,皆注意于官之一字。盖官者,有士农工商之利,无士农工商之劳者也”。就是说,士农工商各个行业的“精英”,都想做官;可是一旦做官,其业便废。作者以无差别的冷酷笔触,从官场角度观看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活动、军事行动、内部整顿、慈善事业、外交动态,等等。按学者袁进的统计,《官场现形记》写了30 多个官场故事,涉及11 个省市,大小官吏百余人,上至太后、皇帝,下至佐杂、小吏。期间军机大臣、太监总管、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统领、管带应有尽有。就官场题材而言,历代文学写官场面之广、层次之多,确实空前。

官场的规则与货币

李伯元写官场,不仅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且有一些常用流通货币。第四十六回,钦差童子良,讨厌洋货,银元不收。本来鸦片是进口的也要抵制,但下面的人改称为云南土熬,他就开始享用了。银元不收,但银票可用,家里有一个黑房间专贴银票。出门随身带一盒银票,每天晚上点数多少张。后来他儿子发现他只点张数,便以小额换大额的。之后每天点数,钱却大部分被偷走了。

古董文物也是官场流通货币。第二十四回,贾大少爷买了一个珍贵的鼻烟壶,送军机处华中堂。买烟壶的文物店,也是华家的背景。(“什么店或公司是什么人的什么人开的背景”,这是很重要的官场入门知识)。送礼以后,中堂回话说烟壶非常好,很喜欢,要是再有一个凑成对就好了。怎么办呢?贾少爷又到了那家文物店,果然还有一模一样的,但是价钱贵了好几倍。贾少爷奇怪了,怎么回事?旁边中介黄胖姑说“马上买,好机会”。其实是同一个文物,多次买卖,循环流通,促进内需。

另一种流通货币是艺术。贾制台喜欢画梅。他热爱艺术,不求卖画,只要有人欣赏。下面官员知道了,来了以后不用送礼,只求他画画。某候补知县跑来,说您上次送我的画,有个东洋人一定要我卖给他。制台一听特别兴奋,接着帮知县再画,公事也停了,外边的人都等着,而且事后特别提拔了这位知音。

信息也是流通货币。第四十一回瞿耐庵老婆认了一个干妈,比自己年轻20 岁,因为她是上峰喜欢的丫头。如此委曲终于换来官位,但瞿耐庵新上任,不知原来旧官有个账簿记下各种潜规则:什么人来送礼要收多少,什么官什么时候要送多少,等等。信息本是要另花钱买的,少了这个先遣图、密电码,结果就闹出很多麻烦。

除了艺术品、货币、账簿以外,还有一种流通货币就是女人。山东官员到上海买外国机器,一来就被拉到四马路叫局,“叫局”还可能发生感情,演变成姨太太。兵营统领出兵,“兵马未动,粮草(女人)先行”。得宠的妓女忙着替自己家人求个官位,不幸的妓女就被冤枉成小偷投河自尽。女人被当作礼物或者货币是普遍桥段,但也有比较特殊的例子。第三十回冒得官犯了一点过失,为求上司杨统领包涵,就设计把自己年轻的女儿作为礼物。这事还不能明说、明做,怎么办?冒得官当着太太、女儿的面,假装吃了鸦片寻死。家人一看他吃鸦片,马上拿粪给他吃,好让他吐出来(“狗血”情节样板)。这时冒得官说他现在处于绝境,办法是只有把女儿给统领做小。一番折腾以后小姐说:“罢罢罢!你们既不容我死,一定要我做人家的小老婆,只要你老人家的脸搁得下,不要说是送给统领做姨太太,就是拿我给叫化子,我敢说得一个不字吗?现在我再不答应,这明明是我逼死你老人家,这个罪名我却担不起!横竖苦着我的身子去干!但愿从今以后,你老人家升官发财就是了!”这是一个典型范例,李伯元可以把再荒唐的事也写出其合理性。之后统领果然接受了这份礼物,也提拔了他的丈人。

更好笑的一个例子也和女人有关,第三十七回十二姨太半夜打蚊子。湖广总督是旗人湍多欢,已有十个姨太太,还有人拍马屁,替老爷在上海欢场买了两个新人,送过去就成了十一、十二姨太太。某晚湍制台正批公文,刚要写上某新官名字,突然十二姨太打了他一下,笔都掉了。怎么回事?十二姨太说有个蚊子——其实是十二姨太受人之托,想制台把此“缺”给另一官员。制台发火:“搞什么搞,我给人家做官,你们那插什么主意啊!”但是这个女人,因为受宠,一番胡搅蛮缠,最后制台也没办法,“好吧,那我就换了他吧”。所以女人不仅是流通货币,货币可以异化,倒过来管制主人。《官场现形记》中有官员与女人的两段精彩对话,值得转述。

一是山东陶子尧,睡着四马路新嫂嫂,说:“我们做官的人,说不定今天在这里,明天就在那里,自己是不能作主的。”新嫂嫂道:“那末,大人做官格身体,搭子讨人身体差勿多哉。”意思是,你们大人做官的身体,跟我们讨人的身体差不多啊。陶子尧问了半天才知“讨人”就是欢场女子,也叫小姐,也叫“先生”。新嫂嫂说:“耐勿要管俚先生、小姐,卖拨勒人家,或者是押账,有仔管头,自家做勿动主,才叫做讨人身体格。耐朵做官人,自家做勿动主,阿是一样格?”翻译一下:“你不要管她叫先生、小姐,卖给了人家,押了账,自己的身体就做不了主了,这就是讨人的身体了。你们做官人说身体也做不了主,那不就是一样的吗?”不料这个陶子尧没有幽默感:“你这人真是瞎来!我们的官是拿银子捐来的,又不是卖身,同你们堂子里一个买进,一个卖出,真正天悬地隔,怎么好拿你们堂子里来比?”说着,那面色很不快活。

另一处精彩对话在第十五回。有个周老爷问起了有个在船上的小妹凤珠是不是“清”的。她姐姐龙珠回答:“我们吃了这碗饭,老实说,哪里有什么清的!……我想我们的清倌人也同你们老爷们一样。”周老爷听了诧异说:“怎么说我们做官的同你们清倌人一样?”清倌人,是指一些比较“新鲜的”性工作者。他说:“你也太糟蹋我们做官的了!”那龙珠便详细叙述她们认识的一个官员,从杭州来,他的行李只有几个箱子,但是回杭州去的时候带的东西拿都拿不动,民众还要送伞,拼命说他是清官,不要钱。“做官的人得了钱,自己还要说是清官,同我们吃了这碗饭,一定要说清倌人,岂不是一样的吗?”周老爷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倒反朝女人笑了。

清官,清倌人,这就是《官场现形记》。对比一下今天的官场,清朝真的亡了吗?

By 许子东

什么是脑控?

脑控(Mind Control)是一个非常沉重、可悲且敏感的话题,它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称之为精神控制、思维控制、洗脑、意志剥夺等等,但根本上都有一个意思:利用各种方法控制他人的大脑以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常见的受害者反馈有:人格侮辱、精神打击、教唆自残自杀、使其暴力、窃取记忆、使其疼痛、使其抑郁……

而基于脑控目的的脑控武器则是最早始于二战时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几近完美。从最初的毒品/化学药剂(吐真剂)/催眠,到用无辜的人们做脑控实验(美杜莎计划/滥用LSD),再到微波或超频武器以及现在的脑机对接(脑控芯片),人类似乎已经在控制人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令人咋舌的是,9029年的今天,竟然还有人把脑控当成天方夜谭一样来嘲笑。有人言辞凿凿地讥讽那些自述为脑控受害者的人,完全否定脑控的存在,最为猖狂的理由便是:认定普通人毫无脑控价值,纯属精神失常的妄想症。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回答,充满了傲慢。

要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可以质疑每一个“脑控受害者”的真实性,因为主观陈述总是难以取证,但这并不能作为否定脑控或脑控武器真实存在的理由。其实在文章开头的《影子揭秘》节目已经对脑控技术的发展和目的介绍的非常清晰,不过节目中没有呈现有说服力的证据,例如关键性的知更鸟计划(Bluebird Project)、美杜莎计划(MK-Ultra Project)CIA人体脑控实验等等,这些有着堆积如山的调查报告的脑控项目,就是铁一样的证据。今天九品作册就为大家带来这些早就被公诸于众的罪恶资料,你可能会对脑控产生不一样对看法。

一个笑话:脑控始于反脑控

解禁于2004年的29页Project Bluebird的汇报文档。来源:CIA电子阅读室

上个世界40年代,苏联发布了他们在“真相剂”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报告,再结合随后朝鲜战争中不少美国大兵的叛逃现象,美国军方认为国际共产主义已经实现了采用某种秘密方法来控制自己的间谍情报人员及战俘。对此美国军方宣称为了国家安全必须要找到反制的方法,并于1947年启动了知更鸟计划(Project Bluebird),1951年8月该计划升级并更名为ARTICHOKE。上述事实得益于《信息自由法》,使得两项计划的文档于2004年对公众解禁了一部分,并收录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及CIA电子阅读室。

解禁于2004年的29页Project Bluebird的汇报文档。来源:CIA电子阅读室

要明白脑控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技术发展至今,并非一蹴而就。在二战及随后的冷战背景之下,它最初的主要目的正如知更鸟计划中记载的一样:利用测谎仪、毒品及催眠的方法来提高审讯技术并通过培训使得情报人员拥有抵抗敌对势力脑控的能力。美国情报部门在匈牙利间谍培训中,便进行了以催眠为手段的审讯及个人控制的教学。[2]

在随后的升级版ARTICHOKE计划中,项目的主要目标则为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可以使实验对象在非自愿的情况下执行暗杀行动。[3]除此以外该项目继续研究了催眠,以及强制吗啡成瘾(以及随后再强制戒断),也使用包括LSD致幻剂在内的其他化学物品来测试受试者是否会产生健忘症和其他易感状态。ARTICHOKE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项心理控制项目,在该项目1952年1月的备忘录中曾有概述:“ 我们能否控制一个人,使他违背自己的意愿,甚至违反自然的基本定律,例如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果一个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那意味着什么?)

他们最初选用可卡因,大麻,海洛因,佩奥特碱和墨斯卡灵等毒品来对受试者进行生理骚扰虐待的实验,根据最后效果来看,项目组认定LSD致幻剂是这一领域最有前途的药物。项目试图建立对他们认为是社会中“ 较弱 ”和“ 较不聪明 ”的群体的控制,或对潜在的特工,叛逃者,难民,战俘及其他人建立控制。[3]项目的受试者甚至包括CIA自己的特工,一项记录表明:有一名特工曾连续77天服用LSD致幻剂。

在大量的公开文档中,记录了受试者的遭遇,以及这个原本出于军事目的的项目的真实目标,在实验室与管委会之间往来信息的备忘录中,阐述得不能比任何旁观者更清晰。ARTICHOKE计划包含了很多分支,被人们熟知的只是其中关于脑控的技术实验,例如ARTICHOKE还研究了登革热和其他疾病的潜力,一份解密后的ARTICHOKE备忘录显示:“并非所有病毒都必须具有致命性……目标包括那些能短期和长期使人瘫痪的病毒。”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过于惊讶,因为上述的一切才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最疯狂的人体精神控制实验

前面所述的Project BluebirdProject Artichoke,严格来说仅属于与毒品有关的实验计划。而真正让CIA脑控计划曝光于众的是美杜莎计划(Project MKUltra)。

该项目在1953年得到正式批准,在1964年被缩小范围,在1967年进一步缩减,并在1973年被下令停止。该计划从事许多非法活动,包括使用美国和加拿大公民作为其不知情的测试对象,这引发了关于其合法性的争议。MKUltra使用了许多方法来操纵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改变大脑功能,包括秘密服用大剂量的精神活性药物(尤其是LSD)和其他化学药品,电击,催眠,感觉剥夺,孤立,言语和性虐待以及其他形式的酷刑。

MKUltra项目的范围很广,在包括大学,医院,监狱和制药公司等机构的各项研究。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在1985年对相关案件的裁决中所写的[4]那样:MKUltra不是一个项目,而是由CIA间接资助的162个不同的秘密项目,“外包给各种大学,研究基金会和类似的机构。”期间总共有至少80个机构和185名研究人员参加了该项目,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是在与CIA打交道,他们并不知情。[4]

美杜莎计划因为1975年国会教会委员会和洛克菲勒委员会发起了对CIA在国内活动的调查而第一次引起公众的注意。不过可惜的是CIA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Richard Helms)早在1973年就下令销毁了所有MKUltra计划的文件,从而阻止调查工作。但幸运的是,MKUltra计划中有大约20000个文档因被误作财务文件而得以幸存。1977年,根据《信息自由法》要求披露与MKUltra项目有关的全部文档,这些文档披露出的内容则最终导致随后的参议院听证会。

关于MKUltra的一些尚存的信息已于2001年7月被逐一解禁,向公众开放查阅。我们从一份1955年的文件中可以看到美杜莎计划的工作规模和范围,它明确指出是对各种可以改变人类意识或心理状态的物质研究,文件描述如下:

1.那些会导致不合逻辑的思维及冲动的药品,使受试者在公共场合失态失智并被抹黑;

2.可以让人对思维和感知效力被夸大的药品;

3.可以导致受害者在成长过程中衰老得更快或更慢的物质;

4.能促进酒精中毒作用的物质;

5.会以可逆的方式产生已被人类识别的疾病的症状和体征的物质,因此可用于制造疾病等;

6.会造成暂时或永久性脑损伤及记忆丧失的物质;

7.在审讯和所谓的“洗脑”过程中,可以增强个人抵抗思维剥夺,酷刑和胁迫的能力的物质;

8.可以导致失忆症的物质和物理方法;

9.长时间产生冲击和混乱并能够秘密使用的物理方法;

10.导致身体残疾的物质,例如腿麻痹,急性贫血等;

11.会让人产生水泡的化学物质;

12.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并增强受害人依赖他人的倾向的一种物质及方法;

13.会造成精神上的混乱的一种物质,在其影响下的个人很难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质疑;

14.当以不可检测的量给药时,会降低男性的野心和总体工作效率的药品;

15.可以促进视觉或听觉衰弱/扭曲的药品;

16.可在饮料、食品、香烟中作为气雾剂偷偷使用的一种致昏丸,使用起来很安全,可提供最大程度的健忘症症状,并适合特需类型的制剂使用;

17.上述物质药品,在使用很小剂量时,可以降低一个人的体力及活力。

当然还有更多的文档显示出美杜莎计划的更多目标:

1953年4月,MKUltra项目开始实施后,实验对象包括对精神病患者、囚犯、吸毒者和性工作者(大多是无法发起反击的人)实施LSD致幻剂实验。在一个案例中,他们让肯塔基州的精神病患者连续174天服用LSD 。他们还偷偷对中央情报局的雇员,军人,医生,其他政府人员和普通民众下药(LSD),以研究他们的反应。在这些实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午夜高潮行动”

乔治·亨特·怀特(George Hunter White),CIA“午夜高潮行动”负责人。(图片来源:Evelyn Straus /纽约每日新闻)

CIA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的一间安全屋内设立了妓院,并雇佣了妓女来引诱那些毫不知情的男人走进卧室,让他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服食LSD致幻剂。卧室内装配了双向镜和窃听器,该行动的负责人乔治·亨特·怀特(George Hunter White)则坐在镜子的另一面观察这些男人在药物作用下的反应并拍摄记录。这一实验还引向另一研究目的,即在性接触过程中何时才是套取信息的最佳时间。

在其他实验中,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了LSD,他们在刺眼的灯光下被审讯,医生则在后台做实验笔记。他们还告诉受试者,如果拒绝透露自己的秘密,他们将延长他们的“LSD旅行”。除此以外,他们还会在公共场所测试受害者服用LSD后的反应,例如他们将LSD滑入美国副陆军元帅Wayne Ritchie(韦恩里奇)的威士忌中,这导致他在公众场合持枪,因此韦恩里奇被解雇了。直到几十年后的1999年,韦恩里奇才得知自己也是秘密药物测试的众多对象之一(这可能就是抹黑受试人的最佳体现)。

还有太多受害者发起了申述,但无奈的是很难证明他们的遭遇都是真的。而更多无辜的受试人则根本没有机会发现自己曾被当成人体实验对象,他们可能终生都陷入毒品中或干脆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当然,由于美杜莎计划的绝大部分资料都在1973年被下令摧毁了,我们只能在残存的信息中找到蛛丝马迹。精神控制只是美杜莎计划其中一个目的,绝不是全部。

脑物植入和非致命武器

在美杜莎计划的资料里,有一份备忘录描述了通过刺激脑电极来控制动物。但脑电极实验同时也在人体中进行。我没有在CIA档案馆中找到原始资料,里面仅收录了一些媒体转载,如何判断,取决于你自己。

“Jose Delgado博士是耶鲁大学的神经外科医师和教授,获得了用于儿童和成人脑电极研究的资金。他可以通过按下远程发射器盒上的按钮来控制动物和人类对象的运动。德尔加多博士在一篇论文中曾将猫描述为机械玩具。”

一个11岁男孩在远程刺激他的脑电极后发生了部分身份变化:电刺激上颞颞卷积引起女性身份认同感并混淆自己的性别。这名11岁的男孩对一个大男孩说:“我在想我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我想成为女孩。” 在持续刺激后,患者突然开始谈论自己与负责实验的男性员工的结婚愿望。

“对另一位患者进行颞叶刺激则产生了愉悦的表现,伴随着咯咯的笑声与治疗师开玩笑。在对两名成年女性的相同区域进行刺激之后,她们讨论了婚姻并表达了与治疗师结婚的愿望。”

德尔加多博士的合作者还在哈佛大学进行了脑电极研究。“马克和埃文描述了在哈佛医院里有大量患者被植入脑电极。一位名叫珍妮(Jennie)的病人在她大脑中插入电极时才14岁。在Mark and Ervin的《暴力与大脑》 中的照片显示18岁的茱莉亚在微笑,生气或重击墙壁,这些行为取决于在发射器上按下哪个按钮向她的大脑电极发送信号。

……

类似的记录还有很多,事实上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你可以通过《信息自由法》向美国国家档案馆申请(通常需要几百到上千美金)调取更详尽的资料,甚至包括实验室录像。

除了脑物植入外,还包括非致命武器的实验,其中就包括用于向人类目标发射各种能量的装置。通过实验发现这些装置可以使人短暂丧失控制身体及行为的能力,可以造成轻微脑震荡,也可以对神经系统造成可逆的变化,又或者促成虚假记忆等。关于此类实验的资料甚少,本文暂不做过多描述,毕竟大部分资料已经在1973年就被下令摧毁了。

陈述事实总是异常枯燥的,不过美国多位作家根据知更鸟计划、美杜莎计划的仅存资料撰写了大量文学作品,例如《搜寻满洲候选人》、《心灵操纵者》、《中情局对美国的阴谋》以及《偷心者,心理外科和心理控制》等,相信通过这些作品你能更生动地体会到发生在上个世纪的脑控实验的可怕之处。

公开的人类脑计划与脑机接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杜莎计划是否真的被终止了,我不知道。但人类关于人脑的研究是绝对从未止步的。特别是随着神经元科技、神经信息、电脑科技、人工智能等科学领域的长足进步,让人脑的终极秘密似乎随时可以被打开。

世界上第一个面向全球的人类大脑计划是美国于1993年发布的,意在收集和分享有关脑科学的所有数据,不过该计划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里,全球范围陆续推出了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瑞士的蓝脑计划、欧盟的人脑计划等等,其终极目的都是治愈疾病或复制人脑!

“在计算机上创造一个人类的全脑”是很多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们的奋斗目标。但事情显然不会如此简单,直到现在,仍没有太多令全人类震惊的实际成果。不过也确实有科学家在实验里成功通过电脑控制一条蠕虫的行动方向。

在众多人脑研究中,被控诉为脑控手段最多的是脑机接口。想要弄清这一问题,必须简短地介绍一下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即通过采集信号,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的手段和方式。最初人们开发脑机接口是为了修复失去的人体功能。例如人造耳蜗就是一种脑机接口:通过向体内植入电极,对耳蜗内尚且完好的听觉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就能提升甚至重建听觉。

而脑机接口分为三类:非入侵式(在头骨外检测信号的设备)、半入侵式(即安置在大脑皮层表面接收信号的设备)及侵入式(通过开颅手术等方式,向脑组织内植入传感器以获取信号的设备)。目前侵入式脑机接口仍处在动物实验阶段。

看完上述简介,我想你应该明白通过脑机接口制造幻听尚属可能,窃取和上传意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诞生。

美国媒体2004年披露,美国五角大楼的“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DARPA)已投入首批2400万巨资,在全美各地6个实验室中进行“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而其“终极目标”,就是希望能造出可用大脑思维控制的“机器战士”!

  猴子用思维控制机器人

  这项试验正在杜克大学的神经工程中心的一间实验室里悄悄地进行着。不久前,美国一家权威科学杂志的记者卡尔·季默来到该实验室,目睹了一次惊人试验的全过程。

  记者看到,实验室中央的一个机器人手臂从一边挥舞到另一边,仿佛正试图抓住空气中一只看不见的苍蝇一样。只见机器人手臂绕着枢轴转动一周后,然后又猛地伸直。接着,它并拢自己的手掌又握紧拳头,持续了几秒钟之后又伸向一个新的方向。其动作栩栩如生,却又有些怪诞。为了弄明白控制这个机器人的指令从何而来,记者在另一间小屋子里看见,一只一动不动的恒河猴被绑在一张椅子上,眼睛盯着电脑屏幕。这一切是猴子用它的思维在指挥机器人的!

  人脑机器人5年内诞生?

  据报道,几十年来,科学家已经对大脑和机器之间建立直接界面的可能性进行了思考、推测,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科学家才积累了关于大脑和信号处理方面足够的知识,获得了几分希望,使得上面那幕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场景能够变成现实。

  杜克大学研究恒河猴和机器人手臂的联合工作人员正处于这一技术的前沿。该大学神经工程中心的主任、神经科学家米格尔·尼科雷斯说:“这已经超越了以往所取得的成就。”

  事实上,这个研究中心的猴子的出色表现说明,思想和机器的交融可能很快就会在人身上变成现实。s尼科雷斯和他的研究小组相信,在5年之内,他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由脑内植入电极的人所操控的机器人手臂。

  美军巨资赞助6大实验室

  据报道,尼科雷斯和其他一些科学家在思维控制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功,已经引起了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DARPA)的高度兴趣。据报道,目前后者已经投资2400万美元,展开一项“大脑-机器交互界面计划”(BMI),用于在全美各地的6个不同实验室中进行各种“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尼科雷斯实验小组的大部分研究资金就是来源于此。

  据报道,此番“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开展“大脑-机器交互界面计划”的“终极目标”——是制造一种能完全用思维控制的“机器战士”或者新型无人驾驶飞机。“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的主管托尼·特泽说:“想像一下,在未来的战场上,一名士兵仅仅用他的思想就可以远距离控制‘机器战士’作战,这将是极为有益和重要的。此外,同样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指挥机器人进入坍塌的建筑进行救援工作,甚至到遥远的星球上进行探险。”

  雄心计划存在诸多障碍

  许多神经学家也忧心忡忡地认为,“国防远景研究计划署”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存在极大障碍。

  首先,为了读取士兵们的脑电波用于控制机器人,必须将电极植入健康士兵们的大脑,但这绝对是残忍而不道德的行为。如果采用现今常用的脑电图扫描技术,虽只需将电极放在士兵的头皮上即可,但所读取到的脑电波信号,非常模糊微弱,根本不足以控制“机器战士”做复杂的动作。研究人员称,如果用这种“劣质”脑电波来控制“机器人”动作,哪怕是“每分钟在键盘上敲几个字母”这样最最简单的动作,也必须艰苦训练数月才能勉强做到,想要用其控制机器人手臂的行动简直是痴心妄想。

  但是,一些乐观的科学家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控制”技术必将更加成熟。而且科学家预言,届时先进的技术不光可以用脑电波指挥机器人的手臂或者腿部动作,甚至还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喉咙、舌头和嘴部肌肉做更多复杂运动,从而将人的思维转换成可以被听懂的语言。

我们对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脑控这一事实也应有基础认知了:药物、催眠、虐待、脑物植入,脑机接口以及在将来可能出现的意识窃取与上传,都可以是对人类进行脑控的手段。

至于这些方法与手段,有没有,或会不会用于当今世界的普通人身上,你说呢?

注:脑控早在若干年前就引起了全球不同媒体的关注。为了方便大家快速理解“什么是脑控”,特意译出今日俄罗斯( Russia Today)电视台旗下的《影子揭秘》栏目所制作的一期揭秘脑控的内容。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初步了解“什么是脑控”。点击观看

By Feiyu麦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