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利己与何不食肉糜

为什么网上各种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越来越多了?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究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各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

这些都是讲优秀的人,应该多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民生。

但是在现实和网络中我发现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如此。

越是打扮的漂亮,好看,收入高,学历高,取得的成就高的人,他们往往越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

而且越是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的人,越容易变得好看,漂亮,收入高。

二者相辅相成。

他们生活的所有内容和唯一重心,就是feel good about myself

说好听点,就自信乐观。

说负面点,就是优越感极强,狂热的想装B,眼睛里容不下任何除了自己以外的话题,思想和兴趣都极为狭窄,只能放得下自己,放不下任何第三方的事情,甚至就连他们宣称所热爱的伴侣,家庭,也放不下,除非在这段互动关系中,他们能够找到可以炫耀,感觉到自我优越,可以拿来吹嘘装B的点。

这些人并不是坏人哈,大部分也都心地善良,彬彬有礼,为人特别好。

只是他们的行为模式,语言习惯,思维认知程序,都太过单调单一,用英文讲就是predictable,老套乏味,极端的可预测可看见,所以和这种人相处会很无聊,和累,很消耗精力,非常枯燥没意思。

因为他们特别擅长在所有一切的语言交流中,找到「自我」。

也就是所谓的无时无刻不在装B

如果话题和他们自己无关,找不到自我,那么他们会强行插入进去。

比如对方主动提出来,说最近某个项目不太顺利。

你随口回应最近生意难做啊,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就业率低啊。

你的本意可能只是单纯的讨论下社会经济和对民生的关心而已,并且顺带表示下对他的安慰。

结果对方立刻来一句:没有啊,我刚毕业就工资就过万了,在XX大企业里上班,这些主要看你自己是不是优秀,现在大学生的质量越来越差了,而且我也只是说单独一个项目而已,我们今年生意可好了,那个荣智健你认不认识,啊这么有名的大佬你都没听说过啊(大段科普省略5分钟),我去过他家吃过家宴诶,他是我很好的朋友。

你还能说啥,你只能说,哇,真厉害啊,简直天方夜谭,这种只能在杂志里看到的人物居然是你好朋友,也是你特别优秀才有这样的朋友啊,厉害。

再举个例子,你无意间说起成年后很难交上朋友,对方立刻接话我感觉我的朋友都挺好的诶,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爸爸身价400亿呢,经常叫我出去玩,我们都一个圈子的,可好玩的,完全没有你说的这种烦恼。

这个时候你能说什么呢?你说哦是嘛你居然能跟身价400亿的人交朋友?这么说显然就不礼貌了,你只能说:

那肯定是你优秀,才有这么优秀的朋友啊,羡慕你的朋友圈这么高端,社交质量这么优质,厉害。

再举个例子,偶尔聊到高考,你表示对高考不公平的不满,教育资源太落后了,小镇做题家基本考不上清北,因为语文英语老师根本不会教,也不懂完全不知道怎么教,所以只能做题理科拉分,语文英语拖后腿。

你期望听到的对制度不公的探讨,甚至对方表示反对,认为高考很公平,提出观点都可以。

然而对方立刻回复:

其实语文一门不好也不是什么大事啦,我当年语文就不及格,靠着其他四门拉成全前0.1%,考进的是全国顶级985

你眯了眯眼,心里知道他压根也没考得上清华北大,但是你能说什么,你只能说哇哦,你太厉害了,语文不及格还能考这么高分,简直传奇啊。

你必须把话题从对第三方社会制度的探讨,迅速转移到对方身上,围绕着他来说话,才能够把这段对话进行下去。

如果你直接无视他,继续说下去,或者反驳他,他也不会生气,脾气很好。

但是你说任何话题,他全部都能够转移到自己身上。

你说大学生躺平,他说自己毕业名企,1年就升迁,3年就总监,
你说大学生日子难过,他说自己刚毕业也很艰苦,还是挺过来了,
你说我们要多做好事,他说自己认识XX慈善协会的主席,并且把合影拿给你看。

哪怕你不称赞,不夸奖,无视他,他也会自顾自的永远把所有精力,注意力,焦点,全部都放在自己身上。

以上这种交流方式,我个人称之为 active aggressive

即对方特别喜欢积极主动的话痨,但是表达的内容非常无聊枯燥乃至油腻,只有我多么厉害,我的朋友多么厉害,没有任何可探讨的话题和任何独立观点。

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很善良很nice甚至很厉害很优秀。

但就是太过无聊了,没有办法去和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深入探讨。

哪怕你把他们所吹嘘的事情当真,谦虚请教,这么大的项目怎么做,这么大的人物怎么结识的。

他们也讲不出什么干货出来,讲的很笼统,或者说,依旧抓住所有机会来显示自己多么的优秀。

你问他是怎么语文不及格还考入top985的,他会回答很容易啊,就刷刷题自动就会了——学习方法是不可能详细告诉你的。

你问他是怎么认识荣智健的,回答是要与人为善,积极主动,多链接啦,总是可以的,你自己优秀,你的朋友才能优秀啊——具体细节是不可能详细告诉你的。

你还能说什么?

你只能说,哇那你真的太聪明了,智商真的很高,羡慕不来。

或者你说的没错,你这么智慧又美丽,而且还这么nice亲和力这么好,人又这么优秀,认识些大佬肯定手拿把掐的。

again,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就是聊起天来真的太枯燥,太无聊,太累了。

不动脑子,抓住他们说的最后一句,然后夸两句,提问一下接下来呢,

他们就能和你滔滔不绝聊两三个小时并且意犹未尽。

更可怕的是,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极致的敷衍了,但是这些人好像很喜欢你,没事就找你玩,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自己身边越来越多这种人。

这简直就是无尽的自恋地狱。

By 恶魔奶爸

返乡种地让我亏了一千万

坐在四川阆中的一间餐厅里,1990年出生的当地人龚莘文,撩起袖子给我看他的左臂内侧。那是一排牙印,被村里一位六十多岁的农妇咬的。

这是龚莘文返乡创业的第11年。他承包土地,重新分包给村民,他负责出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农资和科学种植技术,村民负责出力:种植、维护、采摘,农作物卖出后,龚莘文把收入和村民分成。

可是一些村民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这位咬人的农妇。她把龚莘文提供的农资拿到市场上卖了,钱放进自己兜里;她也不高兴按龚莘文的标准化操作来采摘瓜蒌(一种种子可供食用、根系可供药用的葫芦科植物),导致瓜蒌损失。龚莘文与她理论时被咬。

提到这件事,龚莘文声音很响,有些急躁。他瘦得像豆芽菜似的,巴掌大的尖脸上挂着一副大眼镜。23岁时,他拿着在中关村创业挣到的第一桶金,140万元,回老家承包土地种瓜蒌,是四川第一个引进瓜蒌、参与扶贫项目的年轻人。从23岁到34岁,他种植的土地规模从百亩扩张到了千亩,而他的资产从140万到了0,又到了负980万。去年他离了婚,独居在阆中一座荒山开辟农场,因债务过多,2岁的儿子被判给前妻抚养。

“千万不要以为回村种地很简单。”这句在他的视频号里常用调侃语气讲出来的开头,此刻以一种低气压的方式吐露。在他自己盖的、被网友吐槽为“坟头长草”的无窗棚屋旁,龚莘文逐一向我讲述务农以来上过的当、掉过的坑,竟连续讲了十几个小时——桩桩件件,数量之多,变化之无穷,损失之惨痛,让我想到一个多年前的手机小游戏“是男人就下100层”。

◎ 被网友吐槽为“坟头长草”的自建无窗棚屋

◎ 被网友吐槽为“坟头长草”的自建无窗棚屋

农民往往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验少,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农资需求量大、标准化程度低,为线上线下的花式骗术提供了完美作案环境。货不对板的种苗、套路无穷的保险、“高价回收中药材”骗局、假扮技术助农团队的“杀猪盘”、免费送新品种附带天价农资骗局、声称能帮助牵线领导的“职业组局人”、劣质农机……可谓致广大,尽精微。

从套娃式骗局中脱身已经是“地狱难度”,还要面对极端天气、虫灾、逐年上涨的成本、申请成功率低于1%的补贴和“互联网经济”——电商平台恶性竞争带来的“击穿地板价”击穿了农民本就薄如霜雪的利润。

龚莘文提到火爆的英国农业真人秀《克拉克森农场》。克拉克森的农场属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灌溉、排水系统完善,可供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和采收。龚莘文说,咱们国家也在推广这种农田,让大机器人耕种,钱也拨下来了,但实际到了地方,改造农田的款项大头被挪作他用。过去两年,龚莘文多次听相关领导在农业会上说,阆中过亿元的农业财政补助资金只有不到一半用于农业。“几千万无法完成过亿的高标准农田。(有些地方)只是把每一块土地搞得方方正正,依然有高度差,土地连不起来,大规模生产要用的机械,比如克拉克森农场能开的拖拉机,根本进不来”。这些不标准的“高标准农田”许多处于半荒废状态。

“所以说农业领域创业就像掷骰子,骰子六个面,只有一个赢面,其余五个都是满盘皆输。”龚莘文对我说。

11年前,得知儿子从北京回家种地时,龚莘文的父母说过很像的话——他们都是农民出身——原话是,“种地是一件看不见出路的事”。明明进了城,赚了钱,怎么又倒退回了土地上。老两口很生气,一再让“别干了,去干其他的”,虽然住得近,前九年他们一次没去过龚莘文的瓜蒌地。倒是负债后,他们来农场帮忙了,把自己的房子也拿给儿子抵押贷款。

我问龚莘文,如果有个年轻人像11年前的你一样,此刻想回乡创业,你会怎么跟这个年轻人说?

他想了想,“我会说,挺好的——但不是现在”。

以下是龚莘文的讲述:

15岁,我跟家里要了2000块钱,坐K1364绿皮火车,49个小时,去北京闯荡了。从北京西站一下车,我包里的钱就不见了。一个骑三轮车的老头说,一看你就是离家出走的,小伙子我给你找个包吃包住的地方干活儿吧?然后我上了他的车,被拉到了富士康。下车后他把我兜里还剩的三百块也拿走了。

后来我在北京待了很多年,从做流水线工人,到中关村学修电脑,在城中村淘洋垃圾,摆弄硬盘、主板、显卡,和六个小伙伴合伙开了一家公司,靠帮企业维修办公室电脑和做外包网管起家,最后我们把公司卖给了金山,挣了人生第一桶金,我分到了140万。这是2013年,我出来闯荡的第八年。

那时我想,有钱了,是时候去完成小时候的梦想了,我要把中国所有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都走一遍。而且我还要在路上,找一找下一件我能做的事。然后我从北往南,坐火车、住青旅。在福建泉州,超强台风“苏力”登陆,我住的镇上,一眼望去农田里大片作物都被刮倒了,一问,是成百上千亩瓜蒌和架子。这是一种爬藤植物,结出来的瓜里的种子可以做成吊瓜子零食,根系可以做药。

地的主人是个老大爷,满脸写着心酸,台风一来,瓜蒌倒了,用来爬藤的水泥柱子也倒了,损失了百万。但我忽略掉了他的心酸,因为他告诉我,种瓜蒌很赚钱,过去一亩能卖四五千,100亩一年有40万收入。福建一带人都喜欢吃吊瓜子,镇上种了3000亩,种了好多年了。

我在泉州待了十多天,全在研究瓜蒌,打听清楚当时只有安徽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绍兴市农科院三个地方卖种苗,我就顺着电话找到安徽去了。像着了魔一样,我边看种苗边学习种植知识。

卖掉公司,是因为维修办公电脑是比较简单的服务,很容易被大公司吃掉,像我这样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接下来想选一个自己能钻研,并且一辈子为之去拼搏的事做下去——种地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事。

那些年,电视里到处都在提“三农”,我隐隐觉得,发展农业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特别大,电视里说日本农民就特别挣钱。总有一天我们国家的农民也会那样吧?我抱着期待,觉得学习差不多了,就回到家乡,在裕华镇城皇崖村租了100亩地,拉着三个发小,一起投了50万,开始种地创业。

◎ 瓜架上面有网子,所以经常会在地里发现惊喜

◎ 瓜架上面有网子,所以经常会在地里发现惊喜

回村种地,确实像打怪升级一样,一关又一关,关关难过。

第一关,就是“摆平”老百姓。

我那时只有23岁,村子里留下来的老百姓都六十多岁了。老农民们上下打量我:一个小屁孩,根本不会种地,还把这么多土地给承包了,真不自量力,竟然还想指导我们做事。我马上成为村里人的饭后谈资,他们心里很不服气。

农民家一般只有几亩地,都是些豇豆、辣椒、韭菜之类,再种点粮食,能满足一户人家的口粮,多余的就赶集卖掉。农民自己吃的东西并不太在乎产量,也不特别在意卖相或口感。虽然他们干了一辈子农活,但更多是凭经验种,谈不上种植技术。逻辑和承包土地的农业生意不一样。我在乎产量和质量,大规模种植要求每一种农作物、每一块地、每一道步骤、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科学、标准化的操作管理。我从农科院学到的种瓜蒌技术,有很多细枝末节的规矩,比如苗上架后要掐断侧芽,施肥要距离根茎1.5米等等。

可是老农民根本不听“小屁孩”教,觉得你班门弄斧。他们开始“为你好”,前脚我说完,后脚他们就施肥在离根茎20多厘米处,觉得有利于吸收,结果根茎被肥料腐蚀掉了;除草剂喷在叶片上,直接灼伤;收获时不能采收掉在地上的瓜蒌,因为瓜蒌干枯导致瓜子果衣扒在壳上,不好吃了,厂家会判定不合格,但是老农民很珍惜每一个种出来的东西,觉得不能浪费,把掉地上的捡回来混进去,导致收货人觉得我的残次品含量很高……

这些事都在创业开头循环往复发生,很无奈。说理没有用,我只能“威胁”说,造成损失了、种死了,都要罚钱。可我心里知道,农民很不容易,一整年除了种自己的口粮,剩下拿去卖掉也不过两三千块钱收入,我雇佣他们按市场价日结,每天每人也不过赚七八十块钱,一年也只能多挣一万块钱。所以我从没真罚过钱。一来二去,他们亲眼看见给我造成损失,而我却没要求赔偿,这才开始愧疚,服气我说的种植方法。

村民大多数是质朴的,但每个村也会碰到个别不讲道理的“强行挣钱”,这些人成了回乡创业青年的“必碰钉子”。

我承包的100亩地,正中心一块属于一个贫困户。他告诉我,要拿到他的地,就要雇佣他儿子开农用车,一般农用车一趟200块,他收250块。他还卖水泥、化肥、农药,价格比经销商贵不少。我实在下不去手买,但为了显示客气和尊重,我还是雇佣了他儿子,象征性地从他那里买了一点农资。

可我做这些他都不领情,对我没在他那花够钱很不开心,还是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并且不断“找茬”,比如不让过路干农活。

因为瓜蒌采摘后要洗剥,我在土地中央修了间小平房处理瓜蒌。结果他说,我的房子遮住了他菜地的阳光,要我每年赔他菜钱。这够离谱的。我辩驳说,你的房子也遮住了我的作物。我不赔,他就躺在我门口,堵门耍赖。

我们的“矛盾”一直到大爷去世都没解决,他到死都不肯把那块土地流转给我。

◎ 村民们从摘下的瓜蒌中洗出瓜子

◎ 村民们从摘下的瓜蒌中洗出瓜子

还有一些村民喜欢贪小便宜。承包土地后,要种自己的,就要把原来地里的苗先拔干净,拔苗要按市价赔给农民。可我刚赔完,把苗清干净,还没来得及种自己的,睡一觉功夫农民又连夜插上了别的苗。我就又要拔他苗、赔他钱,他看起来很无辜,说“我看你还没种,所以我先种了”。

类似的事层出不穷,为了搞好和村民的人际关系,我愿意花“小恩小惠”的钱去摆平。

不得不说,一开始种地,我真是撞大运,风调雨顺,从2013年一直到2018年,每一年都是挣钱的,第一年,中国其他地区由于天气原因瓜蒌产量不高,瓜子收购价达到了23块一斤,我光靠把瓜子卖给“三只松鼠”“徽记”这样的零食企业,就收回来70万,现在看,第一年回本简直是奇迹。但当时我没意识到只是运气,还很得意认为“果然没选错农业”,于是拿着赚来的钱继续承包新土地,第二年再次卖出高价,收回160万。我的地越租越多,种地第四年,我已经承包了600亩。

◎ 洗完晾晒好的吊瓜子,卖给“徽记”时的样子

◎ 洗完晾晒好的吊瓜子,卖给“徽记”时的样子

农民面朝土地,没什么好运气是老天爷毁不了的。

种地前四年,阆中风和日丽。但第五年,我回乡种地的路开始断崖式坠入深渊。这一切都要从天气说起。

2018年,五年生的老瓜蒌面临“退役”,一批新苗在清明节前后种下,两个月后,苗已长到一米多高,眼看过段时间就可以爬藤。突然间天气开始不对劲,7月没到,气温就直逼三十八九度,连日高温让幼苗水份不足。

给600亩瓜蒌地浇一次水花费的人工成本很高。本来这个时间节点不需要浇太多水,但不正常的高温让我计划在6月21日浇次水,当我掏出手机看到6月23日会有大雨时,心里窃喜,靠下雨节约出来的成本都是利润,“老天爷赏饭吃了”。

眼看日子到了,依旧烈日当空。我又掏出手机看天气预报,没错啊,显示马上要下雨,而且25号还有大雨,局部暴雨。

我抱着再等等的心态,枯坐在地里,26日,土壤开始干裂,我的头和苗子一样耷拉下来。实在没办法了,只能从上游水库放水大面积灌溉,我请了七八十个村民加班到半夜才把地里的苗全浇完,花费近两万元。

苗总算有活路了,我松一口气。没成想第二天天一亮,瓢泼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

我惯性调整了心态,想也好,苗子多喝一点水。可你猜怎么?暴雨从那天起一连下了近一个月。对农作物来说,极端天气是连续高温、连续暴雨、突然大风,没给农作物一个喘息机会,旱涝调节不过来,或受到毁灭性突然袭击,苗的活路就断了。

地里汪洋一片,雨太大了,排水沟压根排不出去,可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没办法。那一年这片600亩瓜蒌地全军覆没,产量为零,连本计算,总共亏损了300万。

◎ 暴雨淹没后全军覆没的瓜蒌地

◎ 暴雨淹没后全军覆没的瓜蒌地

天气是不可抗力,农民抵挡不了,完全有可能绝收。我记得后来有一年在阆中天宫院五龙山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也因为极端天气,一整年作物绝收。

天灾可怕,虫祸亦然。水淹瓜蒌地第二年,我的一千多亩地遭了虫灾。那是一种绿色的鼻涕虫,站在地里听得非常清楚,唰唰,像蚕宝宝吃桑叶,比蚕桑基地声音还大。用带马达的喷雾器打农药,一边打一边看见虫子像下雨一样掉下来。

所有村民都被我请出来打药,一天也只能打完200亩。没打到的地里,一晚上过去瓜蒌叶片全是孔洞。几天时间,虫子把叶子啃完了,瓜蒌10月才成熟,叶片没了,影响光合作用,果子很难成熟。后来我问农科院专家说是瓜绢螟,灾难性的。大面积虫灾直接导致我70%的瓜蒌损失掉了,那一年继续亏损。

很多人问我,天灾虫祸买保险不就可以分担风险吗?你以为大风大雨要赔、虫灾要赔、大棚破了也要赔,但实际情况是,农民买保险通常是买了个寂寞。农业保险里藏着各种各样的局。

暴雨绝收那年,我找过保险公司,想给瓜蒌地买保险。保险公司很委婉地告诉我:现在四川小品种种植保险业务还没开发,只能把保险卖给稻谷、小麦、玉米,此外还可以花少量钱给大棚买个保障。

恰巧那年我种了300亩玉米,也有了大棚。我花了8000多元买了玉米地保险和大棚损毁险。没多久就遇上大风,玉米被大面积吹倒,但当我找保险公司赔付时,他们却告诉我,玉米倒了不能怪大风,是我管理不到位,是玉米品种抗风能力不行。而且他们说被刮倒的玉米马上要成熟,倒了也能收获。总结就是两个字:不赔。

玉米还没争论完,我的大棚又被风吹坏了。我气急败坏再次拿着合同和监控视频找保险公司,义正言辞表示,大棚膜被吹破肯定是不可抗力引起的损失,这次他们二话不说,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来地里查看。

现场评估看起来细致又专业,七八个人风风火火一顿测量,坏掉部位被拍了又拍,照片打印出来让我签字。我很欣慰,以为总算能拿到赔付了。没想到第二天我被叫去保险公司办公室,他们通知我赔偿金额是130块钱。

我还阴阳怪气地问,这130块钱是让我买个补丁补上去吗?对方说对,因为其他的膜没坏,主体结构也没受损。他们拿出合同,指了指,是按损毁部分的米数乘以膜的单价赔付。我内心深处朝他们嘶吼,但还是转身就走了,还是我们农民天真了。

暴雨淹了瓜蒌地,成了我人生一个重大转折点。本来我觉得赚钱挺容易,连续绝收后,我的心态开始崩塌。再加上五年生老瓜蒌退役,我要购买新种苗了。那时我承包了一千多亩地,别人和我说种青菜能做四川榨菜用,我大手一挥马上用200亩种青菜,说种辣椒好,我又马上试种辣椒。我想分开压宝,种植不一样的作物。

有朋友建议我把荒着的地改成亲子农场。我寻思这想法不错,也没多大风险,就开始查阅资料,选了个可以长成树的番茄品种,在网上找种子商家。我选了销量最好的一家,他们介绍,有一款“欧洲进口七色小番茄”种子,看着高大上,价格也比普通小番茄贵不了多少。

我火速下单,收货后迫不及待育苗,恨不得三天就让它们结果。三个月后,这些苗开始结果,可我越看越不对劲,果子越长越大,颜色从绿中带紫,变成紫中带彩,第一感觉是吃了会中毒。凭这卖相要开亲子农场,除非妈妈都是笨蛋。

我赶紧联系经销商抒发愤怒。对方答复:亲,可以无理由退货退款,可是需要拿出种子作为证据,您有证据吗?

种子已经种下去,怎么作为证据?长成现在这个模样不是最好的证据吗?对方又不紧不慢回答:亲,那是你个人觉得现在结出的番茄不对,并不能代表我们卖给你的种子不对,我们也不能确定你认为不对的番茄就是我们卖给你的种子种出来的,所以你还是得先证明我们卖给你的种子有问题才行,如果证明不了,那这边只能送你一张20元优惠券。

我怒火中烧的同时,竟也觉得对方的回答严丝合缝、合情合理,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驳。更让我气急败坏的是,想给商品一个差评,结果发现因为购买时间太长,评论权限已关闭。

后来我又接连经历相似骗局,才知道种苗市场往往隐藏“巨坑”。从种苗到结果要经过很多环节,他们会和你说,“今年大暴雨有多大,(种苗)肯定是受了伤”,你怎么反驳?“土壤结构、酸碱不对,你没发现”,你怎么反驳?

种苗巨坑,不单农民会踩,连地方农业局也会被骗。过去南充要做水果城,引进了一种叫“濑户见”的柑橘种苗,希望通过高品质柑橘为贫困村创收。农业局跟我说,这品种好,皮薄多汁无核,日本的。于是,2017年我投入8万租金精心建设200亩柑橘产业园,请农民施肥、除草、打药、梳花梳果。到了收获季节,树上却结出了像橙子一样皮厚的果子,果肉外衣也很厚,口感糟糕,果型也丑。我断定这卖不了价钱,最后只能让水果贩子用一块钱一斤的价格拉走了。

◎ “濑户见”柑橘实际种出来的果子,皮非常厚,口感不佳

◎ “濑户见”柑橘实际种出来的果子,皮非常厚,口感不佳

种苗货不对板实在太普遍。农民遇到骗局都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没种出来就没种出来,找谁说理去呢?

另一种种苗骗局是“高价收购中药材”。当时朋友告诉我,黄精回收价格很高,这是一种像生姜一样的中药材,一亩地种苗买下来要四万块,三年多后每亩黄精可以卖到十多万。我当时上网浅查了一下,都是高价回收黄精的信息。于是我买了三亩地的苗,总共十多万,想试试。

三年精心呵护,黄精终于长成,我以为要发大财了,没想到挖出来后,原先向我兜售种苗、叫嚣种出来高价回收的买家人间蒸发了。我只能到处找药材市场,跑了好几个,我发现,黄精价格和卖种苗的人宣传的简直差之千里,掐指一算,卖掉所有黄精只能收回种苗钱的一半。

卖得便宜总比丢了强。我试着用自己高价买苗的痛苦经历博取买家同情,希望他能出于人道主义给我每斤多赚几毛钱。结果他听了说,加钱不行,但能给我出个主意——他建议我把地里剩下的黄精分成小种苗,再去骗别的农民。我连连摇头,坑人的事我做不出来,又无意间透露工人们修建桑树枝条时把剩下的黄精都踩坏了,拿去烘干了。他听到这话两眼放光,再次确认我有桑树和烘干房后,他说,那你买黄精种苗的钱可以马上赚回来,因为今年桑枝价格暴涨,从一两毛钱涨到一块多。

我立刻掉头回地里,连夜找工人用两天时间捡了几大车烘干桑枝给他拉过去,卖回了黄精种苗亏掉的钱。

当晚,为了感谢他,我请他去酒吧。酒过三旬,他对我说,中药材行业就是这样充满惊喜,西洋参短缺的时候秸梗(外形相似)涨价,当归缺货的时候收独活(外形相似)能赚钱,元胡没货的时候山药豆(外形相似)爆火,最搞笑的是酸枣仁收不到的时候扁豆加点色就能卖个好价钱。

再后来我才知道,黄精价格从没那么高过,是种苗商家炒作,他们每隔一段就会找一个陌生的多年生作物,然后集体在互联网或用地推方式找到农民,告诉他们现在要以10万块一亩地收某种中药材,问他们有没有。这些人知道农民没种,假意抬高种苗价格。等第一批受骗农民种出来到市场上问,才发现根本不值钱,那时卖种苗的早已骗够了钱。

这些年除了黄精骗局,还有石菖蒲骗局。过去是地推,现在抖音上到处都是。我就举报过一个,那个博主说每亩地种苗两万,种好了不用怎么管,一年就可以赚五万。我问了实际种石菖蒲的朋友,市场上一亩只卖得到两千块。

认识中药材骗局后,一个号称服务过全国500家农场、有13年种植经验的人找到我,我怕又是骗子,没等他开口就直接表示闭嘴吧你。他急忙解释,自己是兜售种苗的,语气十分真诚。他接着介绍自己是一家上市公司所属的农业科技公司,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寻找像我这样实打实做农业的人,免费发放他们公司价值10块钱一株的种苗。

他说,等我种好后,再从产品效益里扣除种苗成本,但要签订合同,必须把农作物卖给他们,而且不能把种苗大面积种死。后来,他真真切切给我拿来了带营养杯的组培苗,一分钱没收,还派了技术人员专程免费指导。

◎ 带营养杯的组培苗

◎ 带营养杯的组培苗

等苗长到3个月,我发现它不再继续生长,也没有死亡。技术人员告诉我,他刚做完土壤酸碱性和微量元素检测,我的地碱性太重,需要调节土壤。我抓耳挠腮,上哪去找调节剂呢?他告诉我公司还有一点,他可以去协调。我带着万分感谢的态度,抱着8万块钱向他换来了调节剂。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他用同样方式,把公司“剩余不多的”专用肥料、微生物菌剂等各种我没听过的东西往我地里搬,我说一时半会儿付不出这些钱,他还很贴心地帮我去银行贷款,告诉我这一年种了之后,后面就不需要这么多费用改良土壤。我感恩戴德,以为致富之路就此奠定。

到年底,他们按约定全部收购了所有农产品,并扣除了刚开始的种苗钱,可我掐指一算,自己一分钱没赚到,还倒欠了银行50万。但我还不死心,决定第二年继续种。可等我什么都准备好,他们又说,公司已经不推这个产品,要种需要购买他们的新品种。

这时我大梦初醒、恍然大悟,就差没为这个拥有完美闭环的骗局鼓掌。

在农业这条链路里,出现了一件魔性的事:卖苗的、卖肥料的、二道贩子、下游做品牌的全部都挣到钱了,只有种地的农民赚不到钱。原因除了风险和骗局都让农民承担了之外,还有一本始终算不过来的帐——无法预知的农作物价格和连年升高的成本。

现在经济作物价格总是不稳,尤其是水果,品种越来越多,价格连年下降。对农民而言,互联网经济是一个畸形生态,平台让大家竞价,你永远能在上面找到更便宜的东西。

当年我选择种瓜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种的人少,不容易恶性竞争。但小品种也有坏处,就是销售端几乎都被大企业握在手里,瓜蒌就被三只松鼠和徽记等拿捏了超过九成市场

2023年,其中一家企业老大给我发消息,说兄弟我们十年了,从此你要自力更生了。他还说,现在两家大厂已把瓜蒌籽市场价控下来了,收购价从23块钱一斤断崖式下跌到10块钱一斤。

那天我意识到,所有种植户都将血本无归。我算了笔帐,收入骤降后,连成本都赚不回来了。

那年恰逢暴雨糟蹋了瓜蒌地,我听说辣椒价格当年是一块一斤,算了有利润,就种了500亩,收获时,每天50来个工人在地里帮我从早摘到晚,每摘出一斤我给2毛钱,一天能摘25000斤。收购辣椒的人来了,只给一斤4毛钱。我问为什么这么低,他告诉我,那几天云南辣椒大面积采摘,那里产量高,人工成本低,收购价只要3毛,给你4毛一斤都算是人情了,云南运到四川后的价格还不到4毛。

◎ 那一年的辣椒龚莘文最后全给了亲戚,大家吃了几年

◎ 那一年的辣椒龚莘文最后全给了亲戚,大家吃了几年

可是四毛一斤的辣椒对我来说就是血本无归。朋友帮我出主意叫我卖给超市。可是从种出来到超市销售需要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过一道中间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跳过中间商,直接卖给县城超市,又发现,500亩地产的200万斤辣椒只能销售出一个零头,县城超市卖几千斤都很困难。

日常蔬菜水果都面临这种情况。普通种植者的风险在于,没办法提前知道全国2843个县到底有多少同品种种植者。只有等作物成熟,农产品大规模涌入市场,才能体会到苦涩。

在农作物收购价格不稳定的同时,所有农资都在连年涨价。最典型的是农民用得最多的肥料“硫酸钾型复合肥”,十一年前,一吨大约1900块,今年已涨到一吨4300块。肥料是刚需,农民种地必须用,肥料厂握有绝对定价权。

可我后来发现,除了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健全了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外,其他作物是得不到保障的。也就是说,即使卖到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涨了,但从农民手里收的价格仍会出现普遍下跌的情况。最终,又是种地的农民承担了所有。

农民走过最长的路,是套路。这些套路可能不是来自骗子,也来自“我有一个朋友”。

在我连续经历了极端天气、虫害、收货价格暴跌后,我尝试自建食品加工厂,希望能把自己种的瓜蒌做成阆中吊瓜子品牌。

食品加工厂建造手续批复完毕了,修在一条路边。当时阆中市委书记路过,问施工队厂房是做什么用的,工人不知道,回答说可能是养鸡、养猪用。书记很生气,没检查我的材料,回到办公室就责问下属,怎么可以在路边修养殖场呢?没有一个下属敢在他气头上解释,于是镇上书记跑来下命令,“你把它拆了”。

我感到莫名其妙,解释这是一家有合法手续的食品加工厂,生产吊瓜子的,为什么不和市委书记解释一下呢?镇书记劝我,让你拆就拆了嘛,实在不行把你的房子往后移一点,乡镇这边再想办法给你点补贴。“大家都知道你冤枉,但谁敢去跟书记说呢?那不是对着干吗?”

我想自己去见市委书记解释,却一直没方法联络到。最后经一个通讯录好友推荐,找到了一个号称能帮忙牵线领导的“职业组局人”。组局人告诉我,领导喜欢喝酒,于是我用几万块买了3箱总共18瓶飞天茅台,希望他转交领导。

我送出去的茅台就此消失。没过几天,组局人告诉我找到一个和书记关系很好的人,和书记说过了,书记也了解了实际情况,说当时也没人跟自己解释清楚,让我继续把工厂建设好,继续创业就行。

我就把这些话告诉了镇书记。镇书记还让我手写了一张保证书,内容是关于市委书记要求拆迁龚莘文厂房的事,龚莘文已经与书记协商完成,如后续发现书记仍怪罪厂房的事,龚莘文自愿无条件把厂房拆除。保证书上盖了章,按了我的手印。

这太荒谬了。更可笑的是,我后来才知道,这个职业组局人是骗子。他虚构了自己是某军区领导的亲戚,不断攀关系、组饭局,对外宣称“能带人认识领导”,骗了很多人的钱后,离开阆中生活了。他收了我的酒,却没给我办事,市委书记根本不知道我的事,而我竟然还用他忽悠我的话术把这件事摆平了。

◎ 被领导要求拆除的吊瓜子加工厂

◎ 被领导要求拆除的吊瓜子加工厂

实际上,从各式各样骗局中脱身后,我的兜里已经没钱了,银行债务近1000万。

创业十年,我从没欠过农民工资。那些帮我干活的老人们都是农村留守老人。我还记得以前一位七十多岁老大爷,儿子早年夭折,女儿远嫁,妻子瘫痪在家,他做事依然很勤奋,从来不争什么补贴,有一回还对我说:“小龚,有事记得叫我,我来做,没问题的。”想到这我就想尽快搞点钱回来,保住自己的地。

◎ 发钱的日子

◎ 发钱的日子

赚钱无非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两种方法。我把目光再次放在了申请项目拿补贴上。种地十年,我看见过的最高补贴是20万。补贴项目分两种,一种是“面子工程”,帮地方政府建示范性区域,应对上面各类检查和参观学习,另一种是帮当地贫困村建农业产业园,参与“脱贫攻坚”。

拿补贴难度是“地狱级”的。首先“僧多粥少”,比如有些种类的项目,一年当中县级、市级、省级项目总共加起来大约10个,一个省申请的有上千家。这样算下来,成功率连1%都不到,985大学的录取率都有1.5%。其次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参照标准、不公开透明、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很多时候成功与否全凭领导一句话拍板,说给谁就给谁。

过去我就是被领导拍板,指定要合作的企业家。但后来因为被柑橘事件伤到,也不想成天用作物卖不出去的“高标准建设大棚”应付检查(注:项目建设的高标准大棚的建设、维护、人工成本远高出其生产的作物售价,这些作物无法回本,主要功能是应付领导检查),我主动和领导们断了联系,没再接受补贴。可我现在为了自己的地,又不得不在这个讲究人际关系的家乡跑人际关系,希望重新找到能把我介绍给领导的线人。

通讯录里有个人告诉我,“有一个朋友”在申请项目、拿农业补贴方面神通广大。听完他一顿介绍,垂死之我眼睛都亮了。我约了三人在县城最贵的饭店见,一顿我买单的吃吃喝喝活动结束,“朋友”同意先帮我去省城“想想办法”,说“不会收你的钱”。

第二个月某天,我收到他的消息说补贴有希望了,但我需要包装一下自己,去省城一家公司准备申请知识产权的材料,给项目申请加分。

我很疑惑,我一个种地的能知道什么专利技术呢。这家公司告诉我不会没关系,只需要知道我种的是什么,其他不用管。紧接着给我写好了知识产权申报材料和围绕知识产权的可研性报告,我那一千多亩的瓜蒌地突然变成了几万亩良田的项目规划书。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材料,直到我交了八万块申请费。

材料交齐,我又开始坐等补贴。三个月后,我接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失败通知,以及项目申请失败通知。我脑袋“嗡”地一下,跌坐在了地里,八万块钱又没了,换来了一堆废纸。

◎ 部分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 部分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农业机械和配套农田规划建设又是大规模种植的一个坑。

我看过英国那个很火的真人秀《克拉克森农场》,欧洲汽车厂牌会做农业机械和专业的农用车。可是我们国家现在只有大拖拉机。在我们国家,生产农用机械的几乎都是小厂,和汽车或家用电器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特别大的“鲶鱼”在里面。这导致农民随便用一个割草机都得买国外品牌,因为真的比国内制造的耐用、好用很多。追求耐用,原因是中国制造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没售后服务。

但售后是个很复杂的事吗?不是。我每天都在自己修,无非就是链条、发动机、换齿轮。

◎ 坏了修、修了坏的农业机械

◎ 坏了修、修了坏的农业机械

这是农民们普遍的感受。现在小型农业机械目标客户像是城市里有院子的人,一年可能只用一次,等第二年用发现坏了,过保修时间了。但我们真正种地的农民使用频率很高,一年用几十次,特别容易坏,商家卖给我们是在自找麻烦。

我地里喷雾机用得最多。现在我们国家喷药的设备我基本都用过。我花3万块买无人机时,大疆还没出植保无人机,那时无人机用起来有个问题:西南农田地势起伏,地里还竖着很多杂乱的电线杆——因为没好好规划过基础设施,电线怎么拉更近就怎么排布。无人机飞时很容易撞到电线杆炸机(坠毁),但如果飞得比电线杆高,农药喷头力很小(和喷花露水差不多),根本喷不到作物头上。再加上无人机只能带20斤液体,续航又实在太短,喷几十亩地了不起了,飞出去几分钟不到就要飞回来重新装药、换电池。我当时还去考了一个飞行证书,但现在无人机已经坏了,修一下太贵,在库房吃灰。

◎ 现在在库房吃灰的喷药无人机

◎ 现在在库房吃灰的喷药无人机

实际用的还是背在身上的人推喷雾机车,一次装800升水,整个西南地区都只适合用这个。这种车一次可以喷出几十米远,一台价格几千块。机车也有喷不到的地方,所以还是要人背着喷雾机喷,但喷雾机又最容易坏,而且管子、水箱、喷头连接处非常粗糙,漏水太常见了,农民们打一个防治病虫害的药,打完后所有工人背上皮肤都被农药浸湿,导致灼伤。

可这些情况,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商是绝对不会在乎的,连机器保修都做不到,就更别说对农民造成的后续伤害了。

◎ 国产农药喷雾机做工粗糙,连接处漏液,经常灼伤农民后背

◎ 国产农药喷雾机做工粗糙,连接处漏液,经常灼伤农民后背

承包山里土地种作物,首先要解决地的问题。《克拉克森农场》里,拥有灌溉、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完备的那种成片土地就是高标准农田。前几年,在四川,几乎每个县市都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但有些地方闹成了笑话——花了很多钱建,又都空下来了。因为没人来投资使用。有些地方没把地推平,只把每一块土地搞得方方正正,依然有高度差,土地连不起来,那么大规模生产要用到的机械,比如克拉克森农场能开的拖拉机,根本进不来。

投资农业也要计算效率和成本,机械上不去,那些专门承包高标准农田的人知道自己那些设备和人都用不上,自然就不想投资了。

这又牵扯出一个问题:国家想要的高标准农田是克拉克森农场那种,让大机器人能耕种的农田;但拨款到了地方,比如原本1个亿是给你改造农田的,地方财政将6000万作为其他用途。不把资金用到位,改建好的并不高标准的农田能干什么呢?

就像去年、前年,我几次听相关领导在农业会上说,阆中过亿元的农业财政补助资金只有不到一半用于农业。

2020年,我引荐一个浙江朋友来投资,他申报了3000亩高标准农田种水稻,租金每年一百多万。他带来了机械手、大规模机械和自己的超级水稻品种,据说每亩能产1500斤。但最后产量据他自己说刚刚及格(达标),大约每亩900斤,拿了几十万块政府补贴,但他还是亏了——大机械设备进不去高标准农田,只能靠更多人操作小机器耕作,人工成本太高。

亏本还和自己带的种苗品种不一定适应其他地区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有关,或许在浙江产量能达到,但不见得四川可以。

所以说农业领域创业就像掷骰子,骰子六个面,只有一个赢面,其余五个都是满盘皆输。

◎ 龚莘文为自己的瓜子品牌在高速路边打过一年广告

◎ 龚莘文为自己的瓜子品牌在高速路边打过一年广告

第11年,我已踩过了比上述种种更多的坑。奋斗这么久,又回到原点,甚至比我闯荡北京时起点更低。

我经常会想,十年我做农业给自己剩了些什么?

23岁那年,我把人生所有激情投入土地里,为了种瓜蒌,和三个合伙人买水泥、钢筋、模具,天天在地里做瓜蒌爬藤用的水泥柱子。积累到今天已经五十万根了。一根柱子成本十多块。后来贷款我才知道,原来我所有的设施都不算资产,不管大棚还是瓜蒌,还是所有建好的管网、水泥柱,在金融机构看来,资产价值为零。

抵押贷款用的是我个人住房、爸爸和我手里的几间店铺门面,总共算下来几家银行给我了1000万左右。每个月光利息要还4万块。据说回村创业从事农业,贷款利息可以补贴,是一项贴息政策,但我从没拿到过,我身边也没一个人拿到过。

在安徽看种苗时,我遇见过“扶贫教授”何家庆,五年后,他再次在我瓜蒌地里出现考察。我一度感觉种植是自己冥冥之中的宿命。但不知什么时候,我搞钱重心成了接项目、做品牌、找销售渠道,每周有数不清的饭局,一年下来,要到的钱还没花出去请客的钱多。妻子不理解,我也压力太大做错很多事,最后她起诉离婚,判决书写得很简单,双方感情破裂。因为我负债过多,2岁多的孩子也判给了妈妈。

◎ 有一年阆中大雪,大雪后的瓜蒌地

◎ 有一年阆中大雪,大雪后的瓜蒌地

就像现在城市里遇到裁员、失业的35岁中年一样,我回乡创业、负债、离婚,最终还是走向了闹哄哄的自媒体行业,这有点搞笑。

现在我又重新承包了一片山上的土地,想做体验式农场。但过程依然坎坷,甚至有点轮回的感觉——这个月,我的农场被一个村民举报了,说用来耕种的土地不能经营体验式农场。前一天我儿子来看我,问我明天是不是还能来农场玩,第二天帐篷就因为举报被拆了。说到这里,我又想提醒广大返乡创业青年一句话,一定要看清承包土地的性质。

虽然国家鼓励“三农创新”,鼓励“一二三产融合”,鼓励“文旅结合寻找农村新出路”,但通往创新的这条路似乎还没修得很好不然,我也不会有一天坐在瓜蒌地里,看着五十万根水泥柱子想,我的钱都去哪儿了?

我没想过放弃种地。其实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都挺难的,选了一种事业,就算是鸡蛋碰石头也想走到底,鸡蛋虽碰不赢石头,但鸡蛋和石头一起落下去,都是同时落地的。

By 在人间

揭秘中国特色情感咨询行业

在找对象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使用过互联网,有没有搜索过恋爱技巧?被对方提出分手之后有没有偷偷地搜索过如何挽回?

如果没有谈过恋爱,那你有没有看过情感专家的书籍,或是在网上不小心刷到过一些情感专家的视频?我想可能在座的各位都不能完全幸免,我也一样。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期,亲密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总是跟痛苦、焦虑、矛盾、纠结捆绑在一起,婚恋焦虑成了大部分人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个烦恼,而这个烦恼也孕育了商机。

2015年我开始读博时,反复地注意到一个词,剩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剩女指的是那些已经过了社会一般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还没有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我发现最爱谈论剩女,也最想帮她们脱单的,是一群自诩为专家的情感咨询师或婚恋指导者。他们活跃于各类电视节目、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还开设了情感咨询公司,贩卖的咨询服务动辄上万元。

我对他们如此受追捧感到很困惑,于是决定开始研究这个群体。

进化心理学作为婚恋指南?

在面向女性的情感专家中,当时粉丝量最庞大的就是Ayawawa。在2009到2017年之间,她一共出版了9本书,每一本都很畅销。她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跟粉丝进行问答,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10万+的阅读量。

▲ 图源网络

这位拥有300万粉丝的情感专家在书里写道:根据美国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人类所谓的爱情就是一场精心计算的价值匹配,本质上跟动物间的繁殖行为并无区别。

所有动物或人类都想繁育出健康貌美的后代,所以女性要提高自己的Mate Value(伴侣价值,简称MV);同时因为所有雄性都本能地想延续自己的基因,恐惧后代并非亲生,所以女性要降低Paternal Uncertainty(亲子不确定性,简称PU),具体表现为要温柔、嘴甜、善于崇拜、衣着不能太暴露、事业心不能太强等等,这样男性才会信任你的忠贞,进而对你投资、满足你的要求。

后来有记者写邮件给进化心理学的创始人,也就是Ayawawa在书中反复引用的心理学家David M. Buss,问他怎么看Ayawawa对他的理论的解读。

Buss教授回信说,Ayawawa对进化心理学理论的解读是没错的,在长期择偶时,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外表,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地位资源,这一点已经被反复证实,没什么可怀疑的,这就是事实。

但是我的问题是,事实,尤其是过去的事实,就应当或者说可以成为指导当下和未来的婚恋指南吗?即使是这样一个覆盖了37种文化一万多人的实证性研究,也没有考虑到在父权社会下,女性难以获得资源这个因素对于女性偶择策略的影响。

如果女性本来就能平等地获得地位和资源,那么她们在择偶时是不是就不会把男性的地位和资源排在第一位了呢?换言之,这里真正的自变量并不是性别,而是不同的性别处境。

但是很显然,情感专家们并不想去质问社会环境与文化对人们择偶策略的影响,他们只是把所谓的描述性科学研究成果,拿过来转化包装成一个指导性的婚恋指南,并高价贩卖给那些渴望恋爱和婚姻的女性。万能模型:亲密关系咨询产业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情感咨询行业,我在2016年找到了一家婚恋咨询公司开始进行田野调查,以下简称它为F公司。

进入这家公司,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的一句巨大的标语“爱,是一种可被学习的能力”。尽管公司里的情感咨询师看起来脸上还带着稚气,但他们在F公司的网站上都被标榜为“资深专家”,在每一通见不到面的电话咨询中,他们都被来访者称为“老师”。

F公司的创始人C先生在与我的访谈中坦白说,几年前他开始创业时,本来想做的是面向男性的婚恋指导,但即使公司的营销完全是针对男性客户时,来寻求服务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女性。

于是C先生果断地转向了女性市场,把公司重新定位包装成了一个女性婚恋咨询与培训机构。短短的几年间,他发现最赚钱的业务就是挽回前任和击退小三,而且市场需求极大。

为了在短期内迅速地扩大公司的规模,F公司推出了一个21天速成情感咨询师的培训项目。在田野中,我参加的就是这个项目,我想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情感专家,图中坐在右边的穿白色衣服的人就是我。

这个培训项目包含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与国家家庭与婚姻咨询师证书相关的两本教科书,第二部分是F公司真实客户的咨询案例分析和总结,最后所有学员都要进行电话咨询的实操。

在培训中我发现,第一部分内容在整个培训里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我问这些导师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说,教科书是好的,但是对实际的咨询没什么用,你只需要看书去考个证,让你的简历好看一点。真正重要的是公司根据几千个真实咨询案例总结出来的万能模型。

这个万能模型是什么呢?他们要求所有咨询师在了解了客户的情况之后,把她们的诉求归进脱离单身、自我提升、婚姻维系、挽回前任这四大类之一,每一类后面都对应着一套非常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流程。

C先生把这称为“亲密关系咨询产业化”。他颇为骄傲地跟我说:“在我们公司一切都是流水线,客户咨询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咨询师的培训也有一套流程。你只需要对着电脑,把这个标准流程念给来访者听就行了。”谁痛苦,谁付费,谁改变:教女性挽回前任的情感咨询

在大量地观摩了这种咨询之后,我发现情感挽回与我想象中的,一个咨询师面对一对亲密伴侣,三个人坐下来面对面交谈的伴侣治疗完全不一样。

在国内的情感挽回咨询中,往往是一方在遭遇婚恋挫折之后,也就是被提出分手或被提出离婚之后,才情绪崩溃、焦急万分去寻找情感专家的帮助。这些来访者大部分是女性,且这种咨询通常都是发生在线上或者是电话里。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总是女性去寻求情感专家的帮助呢?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父权制系统对两性情感规训的不同。男性从来都不被期待去承担情感劳动,他们甚至被要求去压抑和掩饰自己的情感。而女性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要重视家庭,且被期待在亲密关系中去确认自我的价值。所以一旦关系出现问题,女性很天然地就觉得修复和挽回这段关系是她的责任。

第二点更为实际的原因是,离婚对于女性来说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和代价。F公司有一位咨询师,他处理了大量的全职主妇来访者,他跟我分享说,我的来访者通常在发现丈夫出轨之后都感到进退两难。

一方面她们想离婚,因为她确实被背叛和伤害了。但另一方面,她们又不能离婚,因为她们放不下孩子,以及因为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也离不开这个关系。

女性在婚育过程中付出的家务、育儿劳动几乎都是无偿的,而对于那些在婚育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成为家庭主妇的女性来说,在离婚后想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或者再婚,难度都比男性要高很多。

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在情感挽回咨询中,似乎另一半被完全免责了,哪怕是出轨了的丈夫。

我问这些咨询师,你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伴侣治疗呢?他们告诉我说,在中国你怎么可能让男性去付费学习这个内容?当下的情感咨询是非常合逻辑的,这个逻辑就是“谁痛苦,谁付费,谁改变”。

所以我看到大量的女性来访者跟着咨询师,按照模板的这一套流程,去分析自己的依恋类型和原生家庭,把自己的情感模式问题化,然后开始情绪管理和自我提升,训练自己成为一个“低需求”的伴侣。

在整个过程中,她们具体要做哪些功课呢?

首先是一个非常彻底的自我优缺点分析,咨询师会带着来访者回顾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种种苦难,得出一个结论,你的依恋型不是安全型,而是痴迷型。

痴迷型被认为是一种有问题的依恋类型,它通常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照顾者足够且及时的回应与爱,或者是由之前的不愉快的亲密关系的创伤所导致的。

这些情感咨询师会向来访者承诺,只要你跟着我们做功课,就可以转变你的依恋类型。

她们要写情绪日记,每天至少记录5件具体的事,量化自己在其中的情感分数;还要列幸福清单记录生活中的快乐,记录对方曾经对自己的好,提醒自己要继续挽回;健身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爱的五种语言》《非暴力沟通》这一类书籍,然后还要记笔记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在情感专家和情感咨询师的眼里,婚恋就像是一场人生必须要进行的考试,一场必须要赢的游戏或战争,所以我们经常从他们的口中听到战术、心法、套路、技巧这样的词汇。

进化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原生家庭,所有的理论在他们看来都是一个工具,拿来用就好。他们希望人们相信亲密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风险是可控的,问题都是可以付费给专家来解决的。

当这些情感专家一边贩卖婚恋焦虑,一边贩卖情感咨询的时候,其实是在教人们去量化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得与失,且在这种量化和算计的过程中物化自己和对方。这就是工具理性指导下的恋爱和婚姻,执行任务、解决问题,别的无需多想。PUA魅力课程:面向男性的情感培训服务

当我发现情感咨询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和购买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女性的时候,我感到有些悲哀和难过。

因为我研究的是与异性恋关系相关的情感咨询,但显然这里面缺少了一些人,所以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那些针对男性的情感咨询服务。于是我发现了一片新的领域,PUA,全称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

PUA起源于美国的夜店文化,原本是为了快速吸引女性发生一夜情的搭讪技巧。很神奇的是当这个东西进入中国之后,成了网络上很多男青年,尤其是那些青涩的不善交往的男青年,学习如何找到女朋友的“泡妞圣经”。

近几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PUA的案例,大多都涉及到精神操控、自杀鼓励和教唆等。我们也要注意,在这些极端案例之外,PUA学习者中也不乏没有带着“实现百人斩”或“快速推倒女生”等恶意目标的普通男性,他们只是想学习如何跟女性相处,想要找到一个女朋友。

我想探究,在中国的PUA大流行背后,是否也存在着普通男性的男性气质焦虑,以及他们在婚恋中面临的困境。一开始我在一家叫作“坏男孩”的App上学习了很多PUA课程,但这是不够的,因为我需要接触到真实的学习PUA的男孩。

于是我找到了一家进行线下培训的初创小公司,简称W公司,他们的口号是“做你的情感管家,帮你实现情感自由”。当我到W公司的时候,他们正在给二十几位男青年线下授课,这个课程长达10个周末,收费近8000元。

W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来上课的这些男孩中有几个富二代,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男青年,他们的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不擅长打扮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女生交谈。

W公司为他们打造的“魅力课程”究竟有什么内容呢?第一步是外貌大改造,从发型到穿衣、健身,打造一个理想化的男性身体。还有很多细节的内容,甚至包括如何修剪鼻毛和指甲、如何选择袖扣、如何佩戴领带领结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男孩要学习如何从头到脚地做一个精致的都市男子,他们在培训中需要提交自己在改造前后的照片对比来交作业。

第二步是在朋友圈进行展示面的建设,用PUA的术语来讲叫作DHV,demonstration of higher value,高价值展示。

W公司的培训导师会提供给付费学员5个G的“干货”,其实就是培训导师自己的朋友圈截屏,以及他们和各种“妹子”的聊天记录。他们还会手把手地教这些男学员,如何拍摄出有品味的照片,以及如何修图等等。

最后一步就到了实操环节。W公司要求这些学员必须在各大婚恋交友平台上,以及使用微信摇一摇寻找附近的陌生人,去操练他们所学到的搭讪技巧,每周至少要跟7到10个女性进行线上聊天和线下邀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课程中,W公司的培训导师从来都不标榜自己在教PUA。他们强调的是在给青年男性赋能,教会他们如何展示自己的高价值,从而能够轻松地“狙击女神”。

在研究期间,我加了二十几位PUA导师和学员,所以我的朋友圈变得异常的丰富多彩。

他们强调一定要真实拍摄,不能用别人的图片,在观摩了大量很雷同但又不完全一样的照片后,我发现其实光有光鲜亮丽的图片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图文不符、声东击西,才能显得不low,避免太刻意。

比如有一个很典型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其实也是在从侧面展示他们的手镯、腰带、鞋子、眼镜等奢侈品。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看了太多这样的图片,我总结了一个十四字箴言:咖啡书店小情调,红酒旅行高尔夫。

这些男孩其实都是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一种深度美化之后的自我包装与呈现。因为W公司的培训导师告诉他们,不论是探探、陌陌、世纪佳缘,还是珍爱,你在任何一个平台上约到的妹子,都必须把它引流到微信上,否则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妹子加了你的微信之后,第一步就是翻看你的朋友圈,如果你的朋友圈毫无价值和亮点,妹子自然不会对你感兴趣。这些PUA男孩对此深信不疑。

再给大家展示一些精彩的内容,这三张图片放在一起显得非常有冲击力,但它们出现在我朋友圈时,其实时间跨度上已经有八个月之久,以至于我经常会产生一种既视感,我为什么总是看到似曾相识的图片和内容?但它们的确是来自三个不同的人。

后来在整理田野资料时,我才发现其实这背后有许多公式,很多学员就是按照这个公式去套用。显然在泳池边搔首弄姿,从背后进行拍摄,是一个典型的高价值展示公式。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有一些PUA男孩质问我说,你这么朴素,连妆都不化,怎么可能是研究PUA的呢?我才意识到,在他们那里,“研究”是另外一种含义。

曾经一度我也想尝试实践一下高价值展示。当我去到了相同的景点,决定拍一张照片时,我才发现很显然,遇见了谁不决定我走到哪,遇见了谁决定了我被拍成什么样。

当然这个比较除了幽默好玩、调皮一下以外,我是想要告诉大家,高价值展示往往需要苦心经营的设计,在这背后,这些男孩往往也会经历一种无止境的焦虑。比如在发完朋友圈之后,他们会反复地查看有多少人点赞、多少人留言。

这些PUA男孩相信,只要在朋友圈里活得有钱有闲、光鲜亮丽,就能够吸引到潜在的女朋友。他们似乎想要构建出一种更加理想化的男性气质,这种男性气质显然是围绕着消费主义展开的,基于一种通过消费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抱负。

消费主义是什么时候进入到男性气质以及亲密关系中的呢?

自20世纪以来,爱情就已经与各种社会区隔相关的消遣型消费以及中上阶层的行为礼仪捆绑在一起,人们几乎是必须通过以金钱为基础的追逐享乐的个人主义消费行为,才能体会到“真爱”和“浪漫”的感觉。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女性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浪漫”,但这个浪漫已经变成了有钱有闲且能够游刃有余地消费玩乐的代名词。

对于这些年轻男性,在初入社会、毫无经济资本的情况下,他们在消费主义的婚恋场域内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于是他们只能转而寻求PUA所教授的“逼格”和“套路”,假装自己好像有某种资本。

学习PUA有用吗?

如果我们用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来理解PUA的逼格的话,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要把本应该缓慢习得、潜移默化的文化资本,压缩到短短的几个月当中去速成。那这种学习对于PUA学员来讲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曾经问过PUA男孩,你们会不会把这个课程推荐给其他男性,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犹豫。有一个建筑师男孩跟我说,他觉得很有用,因为这提升了他的个人社交技巧和品味,增强了他的自信。

但是有钱有闲的速成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自我规训。有男孩表示,他不想让别人,尤其是未来的女朋友知道自己曾经学过PUA。更有一个男孩向我感慨道,有再多的套路、再多的逼格,但在大城市买不起一套房,一切都是白费。

显然,PUA培训尽管帮助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女性,但也加剧了他们自身的男性气质焦虑。

在我的田野中,有一个男孩William让我印象非常深刻。William在跟我访谈的那次见面中,我们点了咖啡和甜品,但他拒绝吃任何甜食,咖啡也不能加糖。他说因为最近他在跟着私教进行增肌,只能吃白煮鸡胸肉和蔬菜。我当时夸他太自律了,William苦笑了一下自嘲说,如果连努力都没有,我还有什么呢?

当时我问William,学会了这些套路之后,你有没有在约会当中实践一下呢?William的答案还蛮出乎我的意料。

他说,是的,我学会了所有的套路、逼格,但是我根本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使用这些套路,自我提升已经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我每周要看两本书,还要健身,一想到这周末要约一个女生出来,我要至少花两小时提前计划和安排,我就已经不想约会了。

从William的表述中可以看出,PUA所教授的逼格和套路背后,其实是一个更为宏大的现代自助产业(Self Help),而自我提升其实是资本主义体系误导下的自我奴役,将自我引导进一个不断提升的幻象,进行无止境的苦力。

当我问William说,除了对于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精力的顾虑,你个人对PUA的套路怎么看?

William说,有时候我觉得我都快精神分裂了,因为我怕自己没法分辨女孩爱我是因为我的套路,还是只是因为我,我更怕的是套路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以至于到了我自己都不自觉的程度。

在《残酷的乐观主义》这本书中,劳伦·贝兰特曾经写道:在新自由主义下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没法实现它所允诺的繁荣、向上的流动,以及稳定的亲密关系了。

在当下的中国,其实我们也进入了某种相似的困境,婚恋承载着人们向上流动或是稳固阶级的渴望,但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讲,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尤其是男青年,为了勉强在这个游戏里玩下去,他们只能转而寻求暂时的甚至是虚假的文化资本。他们乐观地相信只要学会了如何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高价值,只要学会跟女生交往的技巧和套路,就能在未来找到一个亲密伴侣,过上美好的生活。

但是很显然,这种乐观主义是极其残忍的,因为朋友圈里的高价值展示,并不能给这些男青年带来PUA培训所允诺的情感自由或是美好未来,带给他们的也许只有无尽的自我提升和无法言说的痛苦。

在去年夏天我尝试联系曾经的一些PUA被访男孩,想跟他们做一个跟进访谈,很可惜,有些男孩已经离开了这个城市,也有一些人不太愿意跟我再见面了。最后真的约出来见面的,只有这个说自己对套路感到精神分裂的William。

图片中是2017年我们第一次访谈当天他发的一条朋友圈,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女博士,从人类学聊到社会学,再到哲学,受益匪浅。当然这条朋友圈完全可以解读成,我变成了他高价值展示的工具人。

但是讲实话,我那天下午也聊得蛮开心的。五年后再见,William的肌肉更发达了,但是我发现他整个人更加悲观了。当我问到他未来有什么打算时,他说35岁就回老家,目前还在这座城市是想多挣点钱,等挣够钱之后就回老家买套房,然后再考虑娶妻生子的事情。

情感资本主义时代的亲密关系

我在田野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把进化心理学当成婚恋指南的女孩、有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寻求击退小三的家庭主妇、有因为找不到女朋友而去学习PUA的男孩,还有在流水线上速成的情感专家。

在与他们的访谈和交往当中,我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叙述口吻,也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情感架构:我改变不了规则,所以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规则,努力成为规则里的赢家。

在面对结构性的困境时,他们积极地寻求个体的行动,期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境况。他们对亲密关系里的问题感到无可奈何,又对自己采取的行动充满乐观的憧憬。

其实,哪怕是在伴侣治疗较为成熟的西方世界,人们也一样在经历某种程度的“爱情的终结”。当我这样批判速成的情感专家,以及当情感专家自己在向往西方的伴侣治疗时,它真的是一个更好或者更有用的选择吗?

对此,社会学家易洛斯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她认为在西方,伴侣治疗师把沟通建构成了一个仿佛能解决所有婚姻问题的手段,而且这种沟通必须在伴侣治疗师的协助之下完成。

然而易洛斯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社会和性别的不平等。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女性说丈夫不帮她做家务时,伴侣治疗师可能会建议她,“我需要你帮我一起分担家务”是比“你应当跟我一起分担做家务”更好的表达。

但这种所谓的沟通技巧的提升,所遮蔽的其实是家务劳动背后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就算这些伴侣治疗师说服了人们,相信提升情商、爱商、沟通技巧后就能获得更好的亲密关系,但对于人们所遭受的爱情生活的集体性困扰,他们并没有得出什么洞见。

其实我的田野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今年夏天一席找到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情感专家已经是过去时。

以Ayawawa为代表的婚恋专家已经风头不再,多家PUA公司被整顿关停,像“坏男孩”这样的App也都被下架。2021年12月《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已经明确增加了禁止通过精神控制残害妇女,也就是说PUA是一个违法行为。

同时,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在与年轻人的交往中,我也时常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变化。我从我的00后学生那里学到了一首打油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智者不入爱河,

冤种重蹈覆辙。

寡王一路硕博,

我们终成富婆。

作为一个80后,我能从00后那里感受到,他们虽然还渴望恋爱,但是已经非常明确地恐婚恐育。

六七年过去了,我们的整体性情感架构已经从“婚育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必选项”走到了如今的一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不婚不育保平安”。曾经在奔三的年纪,我一度因为还没有结婚被嘲笑为“剩女”,如今我又因为已婚已育被嘲笑为“婚驴”。

好像年轻人对于家庭和婚姻已经不再憧憬,残酷的乐观主义在他们身上也不起作用,相应的他们反倒生出了某种乐观的躺平主义或摆烂主义。

现在说出这些话,使我听起来好像对于过去的纯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怀念,但很显然我们所有人都回不去了。

中国的离婚率在2019年已经飙升到千分之三点四,离结比到达了43.86%。换言之,在2019年那一年,每100对新人注册结婚的同时,就有44对夫妻选择了离婚。

随着离婚率的激增以及不婚不育倾向的上升,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情感资本主义时代,情感成为了一种可被评估、检查、协商、计算以及交易的实体。脆弱的亲密关系在情感咨询当中找到了一个临时停泊点,但也使它发展得异常商业化。

在商业化的情感咨询中,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变成了一个痛苦的自我,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改变、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才能重新被纳入市场中。

我们显然已经处在了鲍曼笔下的咨询和广告的天堂,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绩效,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剥削,哪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亲密关系,我们可能也想要更高的情感浓度和更多的情绪价值。

只是,你想要这样的生活吗?

By 一席

大龄润日是条好出路吗

面对日益低迷的经济环境,不少三十岁以上的“大龄青年”把目光瞄准了“润”这个赛道,其中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生活便利以及文化相近因素,成为了不少人的首选。但大龄润日真的是个明智的选择吗?

大龄润日者的主要诉求还是通过留学这个跳板,最终可以实现长期定居日本。大龄的情况相比应届生和刚毕业几年的学生,情况要复杂很多,每个人的背景和赴日期望值也大不相同。跟很多大龄聊过后,我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对于赴日后的生活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在渴求换一个环境后能彻底解决当前国内生活中面临的困扰,甚至也可以说是面临的困难。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奔赴日本后,大龄可能会面临着社会地位和家庭收入的“双降级”。


不是所有人的所有生活要素,到了日本都会变好的。有些人在国内不仅收入不错,社会地位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也算高,比如一些公司中上层、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或者一些不错的近体制内工作,比如电力系统,大学教授之类的。


有的人在国内收入可能不算很高,但是社会地位不错,或者说社会地位虽然也没那么高,但是社会活动参与度高,处于较为中心的枢纽位置,人脉等社会资源较丰富。这类人主要集中在体制内(或无限接近),比如公务员、教师、医生和银行人员等。


这类人在30岁之后还要来日本定居生活的,就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要么社会地位会变低,要么收入会缩水,最惨的可能会被double kill,社会地位和收入统统下降。并且这类人一般会高估自己对这种“失落感”的忍受程度,认为自己只要润出去换个环境,这些都值得了。但往往这种情绪,只是因为长期在一个环境里呆着(工作环境or社会环境),自我不断放大其中的缺点,渐渐看不到其中的“好”,并幻想着另一个国度里,不存在这种缺点。当脱离开原来的环境,并在另一个国度待久后发现也存在同类问题的时候,原来自己认为的不在乎,就会变成加倍的怀念,甚至是时不时会袭来的后悔,甚至自责。

所以,我一再强调,这类大龄要打算来日本的,一定要三思而行,谨慎谨慎再谨慎。特别是那种其实小日子过着挺舒服,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换个活法的人,一定不要冲动。自己想好,跟家人商量好,全方位评估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评估润后的得与失后,再做决定。要知道,大龄到了日本,无论是否继续在日升学,在就职上都有劣势。虽然整体上找工作不算难,但绝大部分人都很难再进入到日本的大手企业和知名企业。中小企业、中国人企业才是大部分人的归宿。有的人,甚至会变成蓝领,进入工厂和车间;有的人,会到温泉酒店当服务生,到免税店等各类柜台当贩卖员,接待中国游客。
不是大厂,收入上整体也是贴着最低标准的占大多数,刚开始月收入到手1万人民币上下,然后再慢慢增长爬坡。1万人民币看着好像也不算少,但是考虑到日本整体物价水平,想养家庭孩子,还是很难受的。


要我说,适合在30岁后还来日本定居生活的,大概只有3类人:
第一类最简单,那就是在国内已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工作生活状态已经有点烂了,到了日本,无论怎么活,都是走上坡路。毕竟,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中下层最低收入、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还是要强于国内。
第二类就是非高收入或者大厂的IT相关人员。国内IT行业薪资高的人确实比日本要高不少,但是整体上比较卷,还有35岁危机。如果是国内混的一般的,或者没那么想卷的IT从业人员,至少目前来看,来日本从业收入还不错,混的好的也能爬很快,最主要的是还没那么卷。第三类就是在国内日子虽然过得还不错,但是就是不喜欢国内的个别环境和状态,无论如何都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甚至已经到了影响自己情绪和心态的程度。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换个活法,愿意牺牲收入和社会地位来日本追求xx,xx和xxx。并且已经自问自答过N遍,确信自己可以接受,而并非一时的冲动。当然,那种已经财富自由级别的人,或者自己的产业规模已经比较大,base换到日本也一样可以赚很多钱的人,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这类人,在哪都活着舒服,无论去哪,也不需要考虑太多。

在咨询过程中,我遇到了甚至有个别大龄都要跟父母爱人闹翻了,还想着来日本的情况,我认为这种极端情绪是极其不可取的。我们千里迢迢地来到异国他乡,追求的是让自己更快乐地活着,更能感受到确确实实的幸福。如果润这件事本身都要把自己搞的要跟家人断绝联系,要妻离子散的,完全得不到家人的任何理解和支持,搞得家里鸡犬不宁的,我认为真的就没啥太大必要了。最后,贴2个某乎上我回答的具体事例,就结束本文吧。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往下看,不感兴趣的就略过吧。

就说下你这种情况,现在32岁,想要通过先申请研究生预科来读个修士,目的是凑高度人才的分数?然后再在日本就业,就业还希望金属材料相关。你这哪怕现在开始着手,一切都顺利到极致,在日本修士毕业的时候都已经35-36岁了。你感觉这个年龄,就业会有优势么?

并且你还打算带着妻子孩子一起过来,研究生加修士最短小3年,一般是考上修士才可以把妻子孩子办过来,这期间你无法正式工作,家庭支出怎么办呢?靠吃存款和打工?

即使修士毕业了,这么大年龄在日本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不高的,你也得考虑万一就业不顺利的问题。让你去干免税店贩卖员,让你去温泉酒店接待中国人游客,你能接受么?

保证一家人在日本开销活着不难,但是想过好,想过得比一般人好,还是有难度的。

所以,这事情建议你还是要谨慎三思,考虑下万一出现了社会地位和收入的双杀后,自己是否能接受。万一很多事情不顺利,自己又是否会后悔。你现在不是一个人,还背负着家庭,建议还是认真详细对比你现在在国内的情况和到日本后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后,再做决定。

这东西得看你要什么,愿意舍弃什么。单看你现在的描述,感觉不太适合来日本,因为你想要的,日本可能给不了你。

在上海一年到手25万,虽然比很多牛人肯定比不上,但是比大部分一般人也是很可以了。但是你嫌弃收入性价比太低,但是现实是,除了房价,其他跟上海相比,你所谓的收入性价比也高不了多少啊,甚至可能更低。

因为,毕竟,你这个年龄,到了日本,大概率是要社会地位和收入双降级的。到手25万人民币在日本得年收至少600万日元了,你这年龄到了日本,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年收600万基本不可能。

有几个公司愿意雇佣一个36岁(走个语言学校后可能找到工作都得38了),没有日本学历,女性,还是外国人的员工呢?人家雇佣个日本刚毕业的年轻人不香么?年龄大的不仅不好调教,自我主张还强,事还多,并且还是女性,还有结婚生育的可能性。企业很现实的,人家不是做慈善。

而你说的要找日本男结婚的第二条,说实话,可能会更让你失望。如果你就是个单纯的花痴,干净,整洁,有颜值,哪怕你养他都可以,那还有的说;如果是既要又要,要把对中国男性的结婚要求都放在日本男身上,那真的超级无敌难。如果你甚至还多少还带点国内女性独立,女性自由,女性万岁的想法,那在日本,基本不可能找到合适的。

日本女性地位普遍低,日本男性多为从小被女性哄起来的,整个日本社会也是多宣扬男性为主女性为辅的价值观,女拳在日本没有任何市场。

相对应的,日本男性在责任感,担当,为家庭牺牲,为女性忍让等方面都比中国男性整体上要差一些,他们对女性要求的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是更愿意索取。你如果连中国男都感觉这个不行,那个不可,那跟日本男性能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概率只会更低。

当然,我不是说日本男性不好,只是文化和价值观不一样而已。你要按照中国女性的价值观在日本找所谓的好男人,那概率就很低了。有肯定有,但是真的少,要干净好看,还要收入棒棒,还得哄着让着你,还要下班就要回家,这种日本男,那真的要看你命里有没有了。

综上,我认为你想要的,日本很难给你。要么改变想法,接受现实,换个姿态来日本;要么就继续在上海过现在的生活,其实也不错。上海在各方面,真的已经很接近东京了。

By 小早川君

500亿独角兽为何破产

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终于有了新动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并指定管理人。就在两个多月以前,柔宇科技还在辟谣,“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仍在运营。”如今看来,柔宇科技破产,板上钉钉。 

值得一提的是,柔宇科技破产还牵连了两位大佬,刘姝威、华为。自从柔宇科技陷入麻烦,曾在该公司担任独董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多次号召“拯救柔宇科技”。她说,“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 刘姝威透露,“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刘自鸿希望柔宇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柔宇科技拒绝华为投资”一石击起千层浪。华为急忙辟谣称,“我们注意到,网上出现有关华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实际情况是,我们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过投资要求。” “不知刘姝威提华为是何用意?”作为中国较早一波柔性屏玩家,柔宇科技“光环”加身。它们是少见融到F轮、吸引超20家知名VC/PE、产业资本追捧的明星公司,刘自鸿很“了不起”,他是“清华天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按理说,这么牛的公司应该早就成行业龙头了。可柔宇科技却“离奇”破产。 

1 天时地利人和,放在柔宇科技身上,失效了。 

关于柔宇科技的“离奇”破产,创投圈有过多次讨论,“理论上,它们应该做大做强。”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符合创投圈“投资即投人”的特点。他的背景及履历堪称“天花板级创业者”,是VC/PE、产业资本“梦寐以求的投资对象”。他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3岁获硕士学位,被誉为“清华天才”。此后,他远赴美国求学,考入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又成了“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单学历,刘自鸿估计就超越了99.9%的创业者。离开学校,刘自鸿仍在“开挂”,他用一己之力斩获多个权威奖项,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向刘自鸿递来橄榄枝,希望留住“华人大牛”。其中,IBM开出的条件格外诱人,直接让刚毕业的刘自鸿做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 莘莘学子毕业实习,能进全球科技巨头,实乃天大机遇,刘自鸿跨越鸿沟,一步登天。 IBM总部待了3年,刘自鸿感觉工作乏味无趣,“以他清华天才、斯坦福学霸的能力,不创业太可惜。”在几位美国同学劝说下,刘自鸿一跺脚,辞职跑硅谷创业,成立柔宇科技。 话句话说,柔宇科技的底蕴是美国硅谷研发团队,怎么又去深圳了?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2012年,中国柔性屏尚处“蓝海”,仅三星风生水起;二是,资本看重“国外镀金”的创业者,刘自鸿自带融资“光环”,中国比美国更有资本空间;三是,IBM期待中国市场。 彼时,IBM是刘自鸿资源“底牌”,而IBM在专利申请上一直跟三星较劲。创始人牛,公司有资源兜底以及广阔的商业前景,柔宇科技一落户深圳,备受地方关注,占尽了古代兵法中的制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资本闻讯袭来,深圳科技界诞生了,“天之骄子”。 深圳本土两大VC深创投、松禾资本率先出手,它们毫不犹豫的在柔宇科技落户当年投了A轮融资。嫌不过瘾,次年,深创投、松禾资本拉着IDG资本投了美元B轮。本土、美元VC合力参投,给柔宇科技带来了融资背书及发力中国柔性屏行业的未来商业、资本空间。 “在美国讲中国市场,在中国谈美国客户。”一个满足“成功学”逻辑的故事形成。 故事的主角是刘自鸿,配角是柔宇科技。为何如此说?因为全球半导体显示器A股龙头京东方也向柔性屏切入,普通创业公司,哪怕独角兽均无法与京东方抗衡。那么,在这场国产替代的较量之下,创始人发挥着关键作用,资本青睐柔宇科技,重视的必然是刘自鸿。 看他,能否带领中国柔性屏行业迈向新高度。           

2 “先练出一个讲故事的高度。” 

清华、斯坦福,国内外“顶流”学霸身份,毕业就做了IBM总部顾问级工程师,美国硅谷创业,中国寻蓝海,本土两大VC加持,美元VC押注。这阵仗,即便讲故事的PPT阶段,也很有高度。2015-2020年,柔宇科技再狂拿超8轮融资,几年估值暴涨到约500亿元。 其实,早期柔宇科技强调自身是“技术公司”、“中美两地共同研发”,并造出最薄达0.1毫米的柔性显示器背板技术。刘自鸿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聚集地,可以接触最前沿信息。深圳是电子产业链发达,可以把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刘自鸿的研发思路,受IBM影响很深,不是扩充学霸级团队,就是“拼命”搞专利。据他介绍,公司多位核心管理与技术人员毕业于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国际知名学府,核心成员曾在IBM、高通、安捷伦、微软、英特尔、富士康、飞利浦、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任职。 柔宇科技在2015年之前就申请了300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它们还将千万个晶体管的收缩卷曲半径做到小于1毫米,比圆珠笔芯更细,该技术刷新了全球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 前面提到,IBM是“专利狂”。它们跟三星为专利经常较劲。2022年,美国专利授权量降至5年内低点,三星以6248项专利授权位居榜首,IBM以4398项专利授权排在第二。一门心思提升专利数量的刘自鸿,似乎忘记了他是干公司的,不是在大学实验室搞研究。这就比较合理的解释了,柔宇科技长期空有一群拿高薪的学霸研发团队,却缺少像样的产品及市占率。资本投入大量资金,想看到,“公司的商业潜力,不想看实验室刷纪录。” 2020年,顶着压力的柔宇科技意图科创板IPO,募资144亿元。这是公司第一次向外界展示真实经营情况,正是谋求IPO,招来了外界对“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的质疑。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亏掉31.95亿元。论造血能力,市面上估值500亿元规模的公司,恐怕很难找出一样差的了。 一些科技公司虽然亏损,可营收规模还是有的,柔宇科技亏出了收入大几倍,它们这几年除了烧掉融资、就是烧掉融资。给公司找独董方面,刘自鸿花了些心思,他请来刘姝威。 

3 刘自鸿干嘛请刘姝威? “难道是,二人都姓刘?” 

刘姝威一战成名,靠的是“蓝田事件”。2001年,她在《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对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刘姝威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 于是,她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缔造了轰动中国的“蓝田事件”,刘姝威被媒体称作“真英雄”,获评“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先不说,刘自鸿请刘姝威的价值究竟在哪?柔宇科技琢磨科创板IPO,找股民寻求144亿元募资接盘计划半年后落空,它们主动撤回了IPO申请。有传言说,“A股要求太高”,柔宇科技大概率转战港交所。“反正只要能IPO,公司有钱,刘自鸿的故事就能讲下去了。” 别看该公司获20家知名VC/PE、产业资本融资,刘自鸿团队牢牢掌控柔宇科技话语权。股权结构中,刘自鸿持股38.6%为实际控制人,最大外部机构中信资本持股6%,WEI PENG(美国)持股4.9%,柔宇科技CTO余晓军持股4.4%,其它创始团队、机构持股0.07%-4.6%。 当时,外界还有种说法,“是资本驱动柔宇科技IPO”。这显然不对,资本根本没能力驱动柔宇科技IPO,公司如何走,基本看刘自鸿心情,资本才是“越套越深的弱势群体”。刘自鸿自然不会觉得,“他套了资本”。梦碎IPO次年,柔宇科技向外界发出信号,“签署总计6亿元的大额订单合同。”这份合同被看作是,“柔宇科技的救赎”。它们三年半的营收不如大额订单合同钱多,仿佛告知外界,“我们的努力没白费,可以造血了。” 大额订单合同没等来结局,公司曝出了资金链紧张、大规模欠薪。刘自鸿打起感情牌,模仿刘姝威的“文笔”。他说,“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此刻开始,决定“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柔宇科技萎靡不振了。公司最困难时,网友喊出,“刘自鸿骗子、大忽悠”。刘姝威的价值呼之欲出。他多次发文力挺柔宇科技、刘自鸿,“号召广大资本、企业去帮助公司”,帮“刘自鸿救赎”。 

4 实际上,柔宇科技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创始人的问题,“成也刘自鸿,败也刘自鸿。” 

第一,刘自鸿创业参考了IBM的打法,攻坚专利。IBM有百年历史,商业模式成熟。柔宇科技地基未稳,初出茅庐。一味追求技术,忽视了技术落地,产品为上,用户为先。第二,柔宇科技是少有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公司,刘自鸿看不清形势,理想化,且权力集中。第三,公司经营不妙,刘自鸿不专精突围,自乱阵脚,忙活杂七杂八业务支线,分化了资金链。 比如2019年,公司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片,销量仅5.27万片。柔宇科技不找友商合作,扩充全柔性显示屏销售渠道,而是杀入消费电子,布局智能折叠手机,“自供自销,去库存”。“把全柔性显示屏搞成C端产品,间接卖给消费者。”刘自鸿以为他是王传福?比亚迪是产品卖得好,支持自供自销。柔宇科技呢?压根卖不动,强行去库存。 本来,柔宇科技不进军智能折叠手机,知道它们“麻烦”的还不多。“挑战华为、小米,闹出了笑话。”柔宇科技跟客户关系也不融洽。招股书显示,三年半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竟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意味着,它们方方面面不过硬,擅长“一锤子买卖”。 2024年愚人节,外界传来,“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执行金额超30亿元”的消息,紧接着,柔宇科技“打肿脸充胖子”否认“主动申请破产,强调公司仍在运营。”毕竟,这对“清华天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来说,不光彩。 刘自鸿留下倔强,刘姝威则不遗余力的为他辩解。 她说,“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她在最近的发言中指出,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刘自鸿希望柔宇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 这句话,一石击起千层浪。言外之意,“与华为有关?”随后,华为急忙辟谣,“我们注意到,网上出现有关华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实际情况是,我们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过投资要求。”为了救刘自鸿,“擅长打击财务造假”的刘姝威豁出去了,先来个谣言? 刘自鸿心太大了,像三星一样?他的老东家IBM追着三星屁股跑。有梦想是好事,前提是真正去努力,梦过于虚幻,脱离真实,就不是好事了。

“好消息”是,刘自鸿终于快解脱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正式受理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500亿元独角兽轰然倒下。 天眼查APP上,柔宇科技已戴上“被执行人”、“限高”标签,公司涉及超200条重要风险,超100条司法诉讼。其中,刘自鸿个人“限高”,涉及司法案件78个。说明,刘自鸿想“真·解脱”不容易,但愿,他把欠下的各种债务还清后,好好思考“下半场路在何方?” “自己适合实验室里搞研究,还是适合商业迷途发财?”此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里,手握110亿元财富的刘自鸿最后一次排在榜单2000多名。 希望,美国有公司的刘自鸿不要学习贾跃亭。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By 投资家

基层公务员还有出路吗

人人都想要铁饭碗,但当铁饭碗要你付出代价的时候你愿意吗?偏远小城的基层公务员究竟还是不是好工作?

最近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公开文章里,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不是很满意。虽然没能留在家乡兰州,历经导师的劝说、父母的鼓励、一度放弃之后,顾某还是不情不愿地前往嘉峪关就职选调生,随之流露出懊悔、不甘的情绪,乃至于对嘉峪关“恶语相向”。“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等表述也引发网友热议。

原文: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

坐在不知道第多少次开往河西的高铁上,漫长的隧道和漆黑吞没,网络断断续续几乎没有,以前总是不知道该如何打发这种仿佛与世隔绝的时间而万般苦恼,后来在每次往返的列车上开始写文章,一篇一篇的短篇,或者是心情的记录,旁边不时伴随着邻座人的呼噜声,也有人使劲摇手机玩可恨的永远抓不到的“抓大鹅”,以及“中欧班列-雪花膏,青草膏,德国马膏”的推销声,竟然也觉得时间没那么难熬,脑海里像走马灯一般开始回忆过往,便觉得要给自己一个记录。

文学出身,也总是不好让文字伤心。看过有文章写,文字是浮在水面上的,脑海里开始有了画面,在漫长的隧道中列车的窗户变成水波纹那般,一碰泛出一圈圈涟漪,我伸手去抓,摊开手掌,是金色的字在闪烁。时间就一下子开了倍速,难怪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像是红楼梦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实这种直白到没有境界的古诗词有时候反倒灵光乍现之时铺成画卷,不必过多考虑,平铺直叙到不费精气神,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失禁一样的快乐。本来还在思索要怎么给自己的经历每段写一个文艺又诗意的小标题,刚才想,既然平铺直叙反倒是高境界,那朴素说话也是一种起名艺术。

不由得想起来去年毕业时我导师曾经修改我的论文:不要东拉西扯。当时坐在图书馆里摊开导师给我论文里夹的白纸上大大写着这一行字,没忍住在图书馆和朋友放声大笑。无他,觉得导师实在是锐评且直中要害、不加掩饰的评价带着学术人的风骨,实在是可爱。(还是东拉西扯了好多,改不了的臭毛病)

1.2022年12月–2023年3月

疫情刚放开的寒冬,工作并不好找,虽然自己在彼时已经拿到了9个offer,但是内心的不安和不甘让我的危机感与日俱增,应届生身份就像一块敲门砖,一切能用应届生身份的我都去试,包括考选调,考公务员。我自己在多年来的读书生涯中其实一直并未把公务员这份工作列入职业规划中,常常觉得自己有时候自由放浪不羁,不顾后果,敢说敢做,实在是要给自己和别人添麻烦。但是中国古时便说“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好吧,我也来当秋招春招皇帝。再者便是当时也见识了一些企业的丑恶嘴脸和对女性不加掩饰的鄙视,那就试试吧,复习吧,动起来吧。这段日子实在是辛苦,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没苦硬吃”,可恨人生信条一直是“从不轻易放弃”,只是之后我想,其实这个人生信条里应该加上一句“别总掉眼泪,又不是国王的小女儿”。硬着头皮倒也坚持下来。

妈妈陪着我在吹着寒风的冬天去考甘肃选调的考试,爸爸给我交了价格不菲的选调面试班费用,十天集训天不亮起床,凌晨一两点堪堪睡下,竟然还有精力掏出手机摇人timi,谁说我不坚强。我自知笔试成绩不占优,甘肃选调只考一门申论,我的拿手项一直是行测,逻辑、速算、分析,样样都是我的强项,可恨强项无施展之地。只能靠面试翻盘。面试时恨不得把自己嘴角黏天上,好让我灿烂的笑闪烁到考官睁不开眼。上讲诗文,下讲理论,中间穿插自己的见解,面试分也算对得起自己。回家颜着走,按照这个分数,再加上还算拿得出手的学校,就算省上再盲分,也能留在兰州留在家了吧。翻车了。哈哈。

2.2023年3月

颤抖的手,哆哆嗦嗦在朋友的陪伴下点开分配查询,“嘉峪关市市直单位”,我感觉自己瞎了,这什么玩意儿啊我请问?没分到兰州就算了,还给我分到省内差不多最远的一个地级市。给非甘肃的大家解释一下,甘肃长条的地形,省内最远的两个地级市之间的距离可能差不多有1500公里到1700公里左右,往往省内距离比去省外还要远。朋友和我大骂一些美丽的中国话,花香鸟语,香气扑鼻,优美动听,我们俩不愧是文学方向大拿(这是自己夸自己)词汇丰富,花样多变,一派祥和之景,莺莺拜月的bgm显得比较配这个美丽的场景。就差旗袍上身手抱琵琶扫弦后再微微张口:“我有一段情呀唱给那诸公听。”旗袍倒是常在身。唱个鬼。放弃。这谁去谁脑子有病。烫个头冷静一下。

3.2023年4月

觉得我武汉的tony老师有种魔力,只要在那烫了头,立刻清醒,大脑的思考能力翻几倍,头上架着烫头机子,大脑清醒思考了放弃的充分理由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老师店里是不是打氧了。这比澳门赌场里还让人清醒,现在想想,头上的热气根本不是机子的蒸汽,是我cpu运转的水蒸气。放弃的理由简单形容就是“钱少事多离家远”,孔乙已脱不下来长衫,我也脱不下来,我并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但是实在也是不想愧对武大对我的培养,不想愧对导师对我的培养,最后去一个小城市,离家800多公里远,大概率一辈子定居在那。我心向自由,更爱繁华迷人眼,我不能对不起自己。

这种时候多希望家里人和亲戚们也去tony老师那烫个头。兰州还是海拔太高,氧气不足。老师店里打氧了,吸点氧气精神一下。也能理解家里入往往住在时代遗物中,公务员听起来就是顶顶好的工作,父母这辈人的执念是稳定,是地位,是体面。这并没有错,只是他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只是现在想起来时不时还是会怨,那时候每天精疲力尽,应付亲戚、应付妈妈每天几十个电话,几十条语音长条,到后期演变成了阴阳怪气,歇斯底里。我只觉得要不是技术受限,那时候的我妈可能恨不得让我故去的姥爷给我托梦。我实在是累。“公务员多好啊!工资高地位高,你一个姑娘家家的找个稳定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在嘉峪关那边找个当地人嫁了,把家安那边不是也挺好的吗。”之前面对亲戚朋友们这样的措辞我会生气,会反驳,会崩溃。可是我也实在是累了。

食堂碰见我导师,我眼泪往盘子里掉。我导师背着她的大挎包,她已经不年轻了。但是她坚强,坚定,强大。她说“不要去。”她说“你家是省会的,又在武汉接受高等教育,你怎么甘心去那边偏远落后地区。”她说“那边能有什么好的男人能配得上我的学生,你嫁过去我都不同意,什么当地成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我落泪。她说“不要哭,哭最没用了,你要坚强。”她跟我说她自己的经历,说她也放弃过所谓的稳定工作,自己跑出去闯荡。没什么可怕的,要听自己的内心。老师,我还是跟您相像,我在无数的日子里告诉自己绝不放弃,后来变成了“绝不放弃,绝不轻易掉眼泪。”可是我还是累了。我还是妥协了。我开始抱着幻想,说不定以后也能调动或者考试回兰州呢,人类进化学会的本事不就是撒谎吗。骗自己骗别人,骗万物,骗灵魂。还是我错了。

4.2023年5月

政审的人还是来了,导师还是比较震惊于我最后的选择,但是她说“我跟他们谈话,我不能把你的后路堵死,哪怕我不愿意让你去。”导师第一个进去和人谈话。事后我才知道,导师不关心别的,她最关心的是“你们不会让我的学生一天到晚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吧,我学生也有文人风骨,有学术骄傲,一天到晚干这种工作的话那我觉得还是算了。”她不愿意我受委屈受气,她还是明白武大学生的骄傲和自由。未来的日子,每每想起这里总是落下泪来。是因为事与愿违。

5.2023年6月

那时候的高铁甚至还没有通,沿途常发的地震震断了高铁线,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能开车一整天去往河西走廊的深处。爸爸也不年轻了,五十多岁的年龄开着车,带我去嘉峪关体检。沿途越来越少的植被,沙土往车身上扑,零星的几座小房子时不时在视野里出现又很快消失。我想起霍去病,想起少年将军平匈奴,定河西,扬武威,张臂膀。诗意和现实往往脱节,真实掩盖了辉煌历史,沙土让我看不清前路,是真实,也是梦境。体检完还是哭了。爸爸也还是心疼我了。黄沙大风,没有娱乐,甚至找个吃饭的地方都没什么可找的地方。爸爸说,没关系,实在不行之后就辞掉吧。爸爸抱我,还是哭的爸爸衣服湿掉。沙子太大,迷了眼睛才哭。

6.2023年7月

去西安看了黄诗扶的演唱会,歌中唱“山花寻海树”“偏偏过江寒”“你是我年少求剑时刻的舟”。演唱会现场还是哭了,哭未卜的前程,哭“诗中有,诗中有,诗中有。”

7.2023年 8-12月

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点恍惚了,有种已经过去了的坦然,也有心疼自己付出的不甘。这五个月并不好过,我想我其实是抑郁了,我的人生信条崩塌了,我开始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恶劣的环境,刮不完的沙尘,每天呼啸的大风,如果我是红衣侠客,那么我一定翻身上马,手扬马鞭,意气风发大喊“驾”,然后逐尘而去,白马照银鞍,飒沓如流星。可是我睁开眼睛,就是无尽的加班,不适应的饮食和气候,时刻思念的家人和朋友。因为加班和刚接触完全陌生的工作,我极少回家。想起王昭君,想起固伦公主,史书人物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苦痛和思念穿越千年,人类的情感悲欢如何不相通呢?冬天很快就来了,偏远戈壁城市的冬天来的极早,极寒的天气,戴着手套都感觉手痛到没有知觉,冷的头发和睫毛结冰。几乎没有公共交通的城市冬天一下雪出行都困难,有时走在雪地里边走边哭,眼泪很快结冰,朋友们心疼我,说多吃点好吃的,你还有我们。

偶尔回家,常常坐上周天晚上21:58的T6601次车,在火车上晃悠一整晚才能从兰州到嘉峪关。有时是爸爸拉着箱子送我,我在进站电梯那里频频回头,带着哭腔说爸爸再见。有时是妈妈开着车送我,到站门口停车的时候,其实她也会在车里哭。她心里也是后悔的,后悔当时没有信我的话,后悔我没有骗她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铟,动弹不得。火车上总是睡不着,然后觉得自己像黑奴,一车车拉着黑奴去往不同的地方。想着想着又笑出声,我又不黑,我是美女。然后觉得自己像妓女,只不过是出卖自由和灵魂。脑海中轻声哼昆曲《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追,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摇晃一整晚,早上在寒冷的清展到达,困倦康挟,想哭,总是哭不出来。有时候想冻死在雪地里。我觉得在遥远的戈壁滩上,雪掩盖了这座城市,它和雪山融为一体,于是被人们遗忘。我于是也被遗忘。被遗忘的恐惧是巨大的。半夜猛然惊醒,又觉得绝不能轻易放弃,我绝不轻易放弃。绝不轻易放弃

8.2023年12月

又去了西安,听银临的演唱会。银临唱《琉璃》;你要燃烧不欲又丰盈的爱意,偏这人间要爱欲屏息,一生奔赴一场大无畏梦境。在金碧枷锁,在无垠天地,诉尽这爱意。唱采摄花月,逃奔风月。不如就春风。从西安准备回家的路上,我提着我的箱子,12月的西安天气晴朗,树叶飘落那一瞬间,阳光照的我一下睁不开眼。在那一瞬间。我决定不能再这样活着了。我不愿意这样活着。我绝不轻易放弃。

9.2024年

这段经历到这里也差不多结束了,之后就是漫长的取录过程,苦难已经变得容易接受,我想我是有勇气和魄力的,我不愿意辜负自己的内心,也不愿意就这么将就下去,在一个不度春风的城市妄想寻找春风和山花,是缘木求鱼,是南辕北辙,是滋生妄想。前两周的晚上做梦,梦里面是无尽的大火,我在火里被烧死,皮肉溶解,梦里竟然会感觉到疼痛,骨头脱落,皮肉往下掉,但是竟然还算平静。快要死在熊熊大火中的时候发现点火的人们是我想要逃离的地方人们的脸。但我不会再怕了。但是我想我也成长了,我不会再抱着一些可笑的希翼和完美主义的约束。存在主义说过,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间就是荒诞的地狱。但是萨特却说,如果世界没有意义,那就自己赋予它意义,真实的活,这就是生命和存在。我也在朋友圈写:终极答案在于心而不在于形。那么这个命题我找到了终极答案。

网友热评1:基层公务员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嘉峪关选调生的事件能够得到的报导,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是这次事件是个很好的机会,把选调生的“大饼”往回收一收。是之前把选调生的道路描绘的太好了,饼画的太大,大家彼此都会耽误。

这次事件中很多人觉得放弃嘉峪关选调的女孩子错了,是因为他们还活在过去的宣传里面,觉得选调生应该前途很好。一个985本硕毕业的女孩子,去了基层好好干,“应该”会有很迅速的提升。这也是一个著名的大饼。在描述中选调生“应该”是预备的领导,先去基层磨练几年,未来“必有重用”。

但是现实中不是这样的。选调生整体数量太多,而领导岗位又太少。大多数普通的选调生就是到基层去干活的,没有位置给他们升迁。而且我们讲的再直白一点,你可以先想想他们的同事是什么人?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一辈的公务员多数能力都一般,比较混日子。你选调生去基层还有个升迁的大饼,他们是完全没有什么机会的。就是不犯错就不开除,待遇看当地卖地或者转移支付。你一个不是干部的人,怎么指挥得动他们呢?而且这几年真正能被指挥干活的编外人员又因为财政紧缩,编外人员还在大幅度的缩减。你作为选调生,有学历还有上升的预期,活肯定都是你干啊。

你能干出业绩吗?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出业绩?

有资源,或者说有能力跑到资源的人。

真正要在基层出业绩,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要资源的。你知道怎么把企业资源跑过来,帮助当地增加就业吗?知道怎么跑项目提升当地民众的基础建设水平吗?哪怕你知道了路怎么走,你有能力跑下来吗?

就像这个案例中的女生,她在两所985大学里面学了七年的德国文学,请问她学的东西和嘉峪关的基层工作有一毛钱关系吗?她自己真到了基层,扎根进去,要多少年才能搞清楚路怎么走呢?

讲的直白点,选调生的大饼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技巧。没钱发,就要谈前途。但是真能给出的,大家认为有前途的岗位其实特别少,一般人根本就没能力去竞争。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条件差一些,或者对生活质量要求不太高,并且有理想愿意长期扎根基层的人,才适合去做选调生。

工作岗位和人都是彼此选择,彼此成就的。不合适,就别去了。

网友热评2:考公热潮时代的7种错配

嘉峪关选调生那篇,非常值得大学生找工作前通读一遍,狠狠借鉴,特别是名校的/想考公的毕业生引以为戒。
我不同意把原因完全归因成个人的功利择业观,但也无意为她本人开脱。我理解,是考公热潮时代的7种错配。
可以说是任何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是对的。

1、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错配。
一直以来高校(尤其是头部985高校)被描述成为往圣继绝学的场所,追寻学术真理是第一要义。985和纯文科专业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淡薄到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可问题是,最后从事学术职业的学生只会占据这个学校不到一成的人数,剩下九成呢?“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学生成群结队地出现在985里,就是这个原因。

2、师长教育和就业形势的错配。
长期在象牙塔的老师对现在的就业形势想象是脱节的、对除学术之外的许多职业也是基本不清楚的。你无法想象一个老师对基层公务员的想象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动辄在职场谈“人文风骨”,以为高学历就能转化成好工作。我无法将其苛责为“天真型导师”,天真确实是一种特权。

3、名校生的观念错配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两点,普通家庭对未来没什么规划的名校小孩会过着一种“想当然”的生活,以为可以躺在学历上换来一份不错的工作,甚至幻想以后可能会从嘉峪关调动回兰州。想没问题,先搞懂公务员的调动规则,对于没有天线的人,副处以上谈调动,中央遴选看机缘,一切只在“想当然”中滑过去,合适的职业和好的机会不是喂到嘴边的。

4、个人迷茫和虚假努力的错配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三点,大家对自己负责的职业规划普遍是没有的,所以才出现了“从未把公务员列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但还是努力卷选调”的事情出现。主人公手握9个offer,看似很努力对吗?看似是秋招的胜者对吗?不对,她依然是迷茫的,她的努力是虚假的,战术勤奋掩盖不了战略的懒惰。

5、家庭教育和职业印象的错配
稳定、地位,体面。这是绝大多数家庭对公务员职业的想象。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考公基本魔怔了,文中妈妈陪考+爸爸给考公面试培训费还算是轻的。
我这里先不阐述不同省市地区,不同委办局,不同条线的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如何千差万别,我只能加现实的描述:穷得稳定,地位看命,先做牛马。过去喝茶读书看报+高退休金的公务员时代过去了,那是父母的时代。

6、刻板印象中对公务员理解的顶级错配
这里我必须单列一下。因为当下的经济语境考公成了很多人的出路乃至唯一出路,但很多人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公务员叙事真的很割裂,一方面大家说发财不当官当官不发财,一方面觉得掌握政治资源就是掌握了社会资本,提到时会露出心照不宣的隐秘笑容。我在这里不展开这个危险的话题,只想说一句,对于普通家庭的小孩,除非是对当官非常有热情有体力、自己性格沉静的同时会来事、机缘非常好非常合适才有可能走上“从政”的道路。其他人叫从政?别梦了,叫有个班上。

7、旷野论和升级论的错配
整篇文章的调性是“我本楚狂人误落尘网中”,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怎么可以接受枯燥刻板的体制工作呢?受“人生是旷野”的社会思潮影响,很多人对人生打怪升级论不屑一顾。我在这里无意争论两种观念的优劣,我只是可惜大部分人成为一种半解不解的状态。解放到一半的人最空虚,一方面没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一方面还有一颗旷野飞驰的心,对什么都不满对什么都不顺眼,但又无法改变现状。

我说了这么多,是在为她开脱吗。不,不是。因为她不是一个孤例,不是一个偶然性事件。在每一步都行差踏错的情况下,怎么能苛求每个人解出一个正确答案。

网友热评3:别人家的公务员

公务员只适合我的一个朋友,他爸目前在省某个厅,他本科北京211文科,保研保进了北大和公务员高度对口的专业,那个专业保研名额只有一个,他在保研前夕九月份发表了一篇C刊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和他爸某方向没关系是不可能的,他是第二作者,没有别的作者,研究生毕业选调进入某直辖市发改委

对于我的其他朋友,特别是家境非常普通的朋友,我都非常反对他们去考公务员,他们能考上的就是345线城市偏远乡镇,我不知道那种非要去干嘛,我有一个男性朋友就是进了这样的单位,去年在职考研考川大全日制,考上了,家长没准去,不准辞职,然后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这种真的也算是时代创痛了。

知道了这些,你还想去考公务员吗?

By Sven-shi折枝做梦甘露寺重生版腾讯

中产在美国正在被剥夺教育权

4月9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宣布了一项新政策:

规定父母受过大学教育,非低收入家庭学生,可能被排除在计算机科学或其他热门专业之外,除非在第一代大学生或低收入学生入学后,还有空位。

这一消息一出,全网炸了!尤其对于收入普遍较高的的在没华人家庭,更是“全军覆没”了??

01

官网新规到底说了啥?

UCSD官网对这项新政的具体规定如下:

1.如果你在入学申请中选择了一个热门专业,我们强烈建议你也选择一个非热门专业作为备用。

2.在校生可能无法转到热门专业。从2025年夏季开始,目前在校的学生如果想转到热门专业,每年可以申请一次。

进入该专业的选择标准将考虑在指定筛选课程中的学术成绩,并优先考虑加州居民、第一代大学生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然后,他们将根据一个积分系统进行评估,新的积分系统“对以上每项条件赋予一分:

在专业筛选课程中获得3.0或更高的GPA;

加州居民身份;

佩尔助学金资格[即父母收入];

以及第一代大学生身份

获得最高积分的学生将被录取,直到该专业的所有空位都被填满。若出现平分情况,将通过随机选择决定。

截图自uscd官网

https://students.ucsd.edu/academics/advising/majors-minors/selective.html

而由于大多数UC学生来自加州,且3.0的GPA相对容易达到,这实际上意味着主要决定因素将是学生父母的身份。

新政策的原因显而易见:它将有利于黑人和拉丁裔学生,不利于白人和亚裔学生。

后来又有不少媒体曝出,这一低收入门槛的标准是:一年家庭年收入45000美元,但小编并没有查到权威的出处,仅供参考。

截图自twitter,非官方来源,仅供参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项政策似乎仅适用于当前已注册的学生尝试转入这些专业,而不是在录取时。或许意识到该政策将产生歧视性效果并因此受到挑战,UCSD将其限制为不拒绝任何人接受教育,只是限制选择的专业。但考虑到优质教育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学校和专业,这种辩护可能不会成立。

如果你不能获得工程学学位,你就不能成为工程师,而生物学学位是进入医学院的自然途径……..

美国某大学一堂计算机课上,几乎爆满

热门专业包括:

生物科学学院

数据科学

公共卫生

生物工程

化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

截图自uscd官网

根据chatgpt的数据,在美国,有5大专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年薪最高:

计算机科学:约 $85,000

电气工程:约 $80,000

化学工程:约 $78,000

机械工程:约 $75,000

统计学:约 $72,000

也就是说UCSD直接把收入最高的5大专业中,其中4个,都对想要入学后转专业的中产家庭学生关上了大门……….

02

通过针对中产,来变相“多元化”?!

我们再来捋一捋,怎么会出这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政策。

目前美国大学校园里对哈马斯的公开支持吸引了大部分关注,但这只是高等教育整体激进化的一部分。

最高法院打击通过平权行动进行的种族歧视,并且对种族主义DEI措施(高校中的多元、公平与共融项目)的反对声越来越大,这迫使大学系统通过针对中产阶级制定新政策,来实现同样的目标。

cs专业近年来在美国异常火爆,上面的图表展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那条蓝线——看起来像曲棍球棒的那条线——显示了自2010年以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科学兴趣的急剧增长,相比之下,其他工程领域的兴趣显得平淡无奇。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正是通过增加中产阶级学生攻读热门专业的难度,来应对平权行动的禁令。

反对平权行动的人建议使用阶级和收入标准来取代种族标准。当然,这比直接的种族歧视要好。

但这仍然是一种丑陋的做法,其核心问题在于它关注的是歧视而非赋权。系统不是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机会,而是在一个零和博弈游戏中提供特权。(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它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有没有想过,像中国和印度裔背景的移民家庭,正是因为父辈自身的努力,先有了较高的学历和经济背景,才有让孩子来到美国就读加州大学的机会。

而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压制他们,这再次违反了最高法院对平权行动中对亚裔歧视的打击。

其实UCSD的政策,并不是加州大学系统UC第一次基于父母收入攻击学生。他们用同样的理由废除了SAT考试。

他们认为考试有利于那些能够负担SAT预备课程的富裕家庭的孩子。现在,他们完全依靠高中GPA来确定学术能力。这使他们能够轻松地实现他们想要的种族平衡。

他们对所有高中一视同仁,无论是最好的私立高中还是最差的公立学校。我们知道,在公立学校中进入前10%要比在私立学校中容易得多,但这对UC来说无关紧要。实现所需的种族构成,似乎对他们来说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网友热评:

#换个角度,也可能是“深思熟虑”的提醒有钱人家孩子不要成为将来的牛马,在过剩的这类劳动力情况下,有足够多底层的牛马就行了。

#意思是计算机专业很香呗,应报尽报!

#这么做是为了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均贫富吗?

#反正外州双职工的娃肯定是最低优先权了吧。

你觉得是变相歧视吗?

这会是加州大学未来录取的一个趋势吗?

悲催的美国中产生活

一年5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30万元左右,好像是一个不错的中产收入,但在美国绝大多数地区却意味着“刚过贫困线“。

5万美元的收入,光是租房养车就会花掉绝大部份钱,更别提超市自由和娱乐活动了。他们应该被归于中产一类吗?很明显,不应该。
甚至连小康这一阶层都有点牵强。
在美国二三线城市,5万美元的收入都已经远远覆盖不了最简单的生活,更别提大城市了。在纽约和加州,10万美金的年收入都捉襟见肘,除去房贷车贷没有任何结余。

一个典型的二三线美国城市本地家庭(美国本地人,没有身份问题),年收入刚好5万,老公上班,老婆在家带一个孩子。
交了401k(每月放50刀),联邦税,社安税,保险后,到手工资只有2400刀一个月(每半个月是1200刀)。
他们家的支出是:租的两室两厅的公寓,一个月租金960刀;水电费一起110刀;网费80刀;手机费85刀,车贷300刀,车险120刀,油费150刀,超市采购600刀,最基本的家庭必要花销一共是2405刀。
没有结余,入不敷出,更别提生病车保养之类的意外支出。

女主人告诉我,他们家每个月都是月光,并且因为买家具还有额外的一些孩子的东西,背上了消费贷,就是亚马逊购买商品可以分期付款的那种贷款。
日子还是越过越拮据,捉襟见肘,只能靠每年退税的4千美金来缓解经济压力。
现在女主人又怀了二胎,大孩子刚3岁,要等5周岁后才能上公立免费的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又很贵,他们承担不起。
所以大孩子还在家里呆着,女主人给他做家庭教学,就教26个英文字母。

今年男主人的工资有了10%的涨幅,也就是年收入5万5,但其实均摊到每一个工资单,税后只多了20多刀。因为马上有一个新宝宝降临,经济压力很大,男主人决定工作之余去跑外卖,多赚点钱。
看看他们家的收入和支出,这能算在中产里面吗?显然不能,连小康都很勉强。


女主人每天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省钱

  • 平时她只去沃尔玛(美国最便宜的超市)买菜和日用品;
  • 孩子的衣服鞋子玩具什么的都尽量淘二手,她也给洗得干干净净,还准备给二宝穿和用;
  • 她会做美味的饭菜,避免在外就餐;
  • 两个大人尽量不买衣服鞋子,穿旧的;
  • 也没啥娱乐旅游花销,就是在免费公园和海滩野餐,带上自己准备的三明治和水果等。

在中国,这样的生活也很难算得上一个体面的中产,只能算刚过了温饱线,买得起拼多多罢了。

美国的年轻中产正在消亡

倦怠不仅是一种上班族遭受的暂时的折磨,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底色,“一种深沉的精疲力竭感,即使借助睡眠和假期,这种感觉也不会真正离散。你仅仅是把头伸出水面,即便是最轻微的变故,如一场疾病、一辆破损的汽车、一个坏掉的热水器,都可能使你和家人沉沦。无论我们如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或是尽力勒紧自己本已经很紧的裤腰带,那曾被承诺的、安全有保障的成年时期,似乎永远不会到来。”

《做自己万岁》剧照

美国的千禧一代,出生于1981到1996年之间的人,如今快三十或者四十岁出头,在他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黄金工作时期,经济向上流动的总体趋势开始逆转,以致月收入能存下来的少得可怜,绝大部分月收入用于支付儿童看护、房租,或是如果幸运到付得起首付的话,用于支付房贷。他们中最穷的那部分人越来越穷,而那些中产阶层则艰难打拼,以勉力维持现状。

职业倦怠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不会被子弹笔记、面膜皮肤护理这样的东西治愈,它们统统只是像创可贴一样,只能暂时止血。”然后追溯了人们如此操劳的社会结构上的原因。

《not died yet》剧照

“大学被当成通往中产阶层的门票”,一些人在高中时身心经受煎熬,失眠,焦虑,但对于那些来着较低阶层背景的人,大学并不能值回票价,上了本科,对求职者的需求又升级到了研究生学位。有许多高薪工作,不需要上大学,如装空调、管道装配工、电工,但许多年轻人认为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

许多雇主劝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大多数时候,所谓的热爱,不过是让你接受极低报酬的借口。用热爱这样的词语来掩盖劳动的本质,其实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绝非我们生命的全部。”可爱的工作如此令人神往,那么多人蜂拥而至,去竞争稀缺的职位,以至于报酬标准可以不断降低。“工作本身越是不堪,就越有可能被赋予一个酷的头衔。许多雇主一直在努力将工作重塑为热爱,将职场重塑为家庭。和家人谈钱,这事连上帝都不允许。”

如今找工作都需要实习经历,实习需要人脉,以及能够承担实习时的生活成本,那些可以住在家中、省了房租的人就有了优势。“每个实习机会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申请人,获得实习机会比进入常春藤盟校还要难。”“当人们追随某种使命感时,金钱和报酬就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使命感往往成为一份欢迎剥削的邀请函。”

《How I met your mother》剧照

美国精英乐于加班、过度工作的习气是那些咨询公司和初创公司开的头,一刻不停的工作被认为是精英的标志,“投行几乎只从常春藤盟校中招聘入门级分析师,而常春藤盟校只录取顶尖人才,这表明投行的从业人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此无论他们形成何种工作日程表,都必定是胜人一筹的,即便要每天工作18个小时。”而对这些人来说,过度工作确实是值得的,能拿到巨额奖金。

很多公司员工另一个压力的来源是工作受到的全面监控,除了考勤,办公室里笼罩着不信任的阴云,在在线表格上记录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在微软,管理人员可以访问员工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和日历安排。

许多公司雇用多名自由职业者,来做一份原本由全职员工完成的工作。“从事自由职业时,会感觉自己永远做得不够,当从事一份常规的办公室工作时,为自己泡一杯茶所耗去的五分钟时间,你仍能获得报酬,而当你是自由职业者时,不工作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亏钱。”

《Emily in Paris》剧照

随着经济开始动荡,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只会持续增加。随着整个商业部门的缩减和裁员,每名员工都要证明自身价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即使生产效率不断在提高,公司却仍然在继续缩减带薪休假,因为公司会雇用更少的人手,期望员工完成更多工作。

在追逐利润的压力下,仍有些公司能够提供薪资优越、福利体面、工时稳定的工作,他们明白,当员工感到快乐、安全和受尊重时,他们必定会更好地工作。只有把员工当作有血有肉的人类,而非用完即弃的机器人时,他们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作者认为,父权制使千禧一代中的母亲们的处境变得尤为糟糕。时间管理研究发现,母亲们,尤其是外工作赚钱的母亲,是地球上时间最紧张的群体之一,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不断转换。“女性可以进入职场,但前提是必须满足社会对她们的所有期待,可以有权有势,但还得性格撩人;勤奋工作之余,也得是个好厨子;就算是领导者,也得依然保留女性的温婉。她貌似自由,实则被迫在任何时候都要配合所有人的一切需求,除了她自己的。

《美国真女子》剧照

也许不仅“跨越阶级”是一场梦,连“保持阶级”也是一场梦。名校梦,大厂梦,中产梦,美国梦,每一个梦都在发出破碎的声音。在时代的浪潮面前,每个人都是那么渺小。也许我们该去和上一代取取经,听听他们在经历战争、萧条、百废待兴的时候,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冬天里等待春天的到来。

By 旧金山华人资讯三联生活周刊Abby

畸形的捞女产业链

笑贫不笑娼,捞女我要当。在自媒体时代,产生了一大批自称“捞女”的博主,传授“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十八万”的独门技巧。即便是最低端的,从男性手里获取些名牌奢侈品的捞女,其消费水平就已经让普通女孩咋舌。她们信奉只要狠狠拿捏男人的软肋,就能轻松得到想要的生活。

不用辛苦上班拼命工作,也不用灰头土脸做家务、带孩子。啥也不做就能得到爱慕者的转账,打扮美美陪吃一顿饭就能换来奢侈品,靠说甜言蜜语就能出入豪车豪宅。

运气好能被明媒正娶,运气不好也不过是要被迫更换金主,没什么实质损失。这么一看,她们才是真正活出了普通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这些讲捞女的账号不仅讲故事,还会进行解析和规律总结。梳理捞女们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回答大家的提问,还在评论区进行答疑;按照各种标准给男人分类,并给出攻略方式,而且非常详细具体,让人觉得可操作性极强……

这些文章和视频热度高、受众广,随便一篇的阅读量都能上万,10万+的也比比皆是。标题带上“捞女”相关字样,几乎就相当于拿捏了流量密码。可见,捞女故事的确很受欢迎。

这些年,文学和影视作品里也常有捞女形象出现。她们比小三、拜金女更有远见;比独立女性、知识女性更擅长走捷径;比富家女、白富美更有手段。

比起一般的纯白纯黑的人物,捞女的形象往往是灰色的,更有深度和层次,还经常能输出金句。比如亦舒笔下的喜宝。她就是个活得很清醒的捞女。她说:“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最终,她选择了金钱,成为了一名情妇。

还有我们熟悉的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也是想要靠“捞”,在大城市获取一席之地。不仅捞女本人能获得钱财,讲捞女故事的人也能借此牟利。

博主们一般会提供付费咨询服务,给有此需求的人答疑,一对一传授“捞艺”,10分钟咨询费一般为几百元。如果不想知识付费,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故事作为案例公开,就能得到免费回应。但如果日后要求删除,就需要付费更多。

也有一些人,将自己和其他捞女的毕生所学打包出售,价格高达上千元。尽管如此,愿意为此付费的人也不少。当然,大多数博主还会通过流量变现。帮美妆产品、女性用品、医美产品、交友软件、塔罗星座卜算等打广告。

“捞女教主”其中的佼佼者,非“曲曲大女人”莫属

如何和身价几个小目标的大佬谈分手费?如何和体制内大苹果进围城?这是“曲曲大女人”直播间的经典话题。

2023年8月,她的直播间中“金融圈2000万大瓜”平地惊雷。

一时间,《金融妲己收金主2000万,竟到直播间显摆》的标题在各个平台满天飞。

金主和捞女的故事大家并不稀奇,但令人咂舌的是,大家本以为“全靠剧本”的情感直播间,真教出了一位功力十足的实战学员,可见背后的导师“曲曲大女人”有点东西。

来龙去脉恐怕大家已经听说了。一名91年的金融女销售,毕业于全国top3大学硕士,年收入在100万左右,连麦情感主播“曲曲大女人”,咨询该如何在前男友和现男友二者之间做选择。

前男友大她15岁,赠予女主2000万用于购买上海大平层,期间还花费了40多万,但“现在已经对她没有什么价值”。前男友如今来挽回她,女主打算“他如果来找就提条件”,前男友提出每个月给3万的生活费,并且感恩女主给出了如此优惠的条件。

另一边的现男友身价3000-4000万,在一起两年多,总共在女主身上花了250万,并承诺一年给女主100万的生活费,还提出了结婚的想法。但女主提出了400万彩礼的要求,现男友有点磨叽,不够痛快。

如此优秀的学员,让导师曲曲也忍不住击掌称赞,并调侃前金主被女主搞得突发脑疾:“脑干缺失,脑干离家出走了”。弹幕一片溢美之词:姐妹太牛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网友们听罢立刻扒出了主角们的身份牌:女主疑是某国际投行的基金销售,“前金主”疑是某养老保险投资管理部的总经理,现男友是某家办的CEO。

原来童话里不是骗人的,你们来真的啊?

经此一役,“曲曲大女人”成功出圈,坐稳了情感主播届一姐,被网友尊称为“捞女届张雪峰”。

曲曲本人也乐于接受调侃。在后续的直播中,她自豪地表示,女主的身价日后很可能不跌反涨,黑红也是红,就像卡戴珊一样。

老天赏来的金融圈大瓜,成功把曲曲的直播间送上青云:“很多人说我们直播间编故事,现在信我们的案例真实了吧?”

如果是初看八卦的群众,一定会大为震撼——世风日下,现在都开始明着捞了是吗?

没那么简单。

打开抖音和小红书,搜索“曲曲”,映入眼帘的是壮阔的“曲家门矩阵”,气势如虹犹如十字军东征。

矩阵账号包括且不限于:曲曲大女人、曲曲麦肯锡、曲曲金贵关系、乐传曲(即曲曲本名)、女人情感手册、情感科学家、曲曲的智慧锦囊,等等。

账号们像铁道游击队一样,把曲曲直播间录屏的金句内容分发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你是女性用户,大概率在不经意间刷到过这个奇女子,她在直播间里声音洪亮,笑声尖锐,眉飞色舞。虽然看上去微商气息浓厚,但每条视频点赞的数量都不低。

在曲曲的直播间,为了降低账号被封禁的风险,有一套运行成熟的黑话系统。

爹爹/大佬=金主,YC=夜场,米=钱,十点半=性生活,围城=结婚/已婚,快乐证=离婚证,苹果=体制内,带球=怀孕,DIY=代孕,达不溜=万。

成熟运用黑话后,就能解码许多直播间的案例:男嘉宾是大苹果、围城内、还没扯快乐证,在我身上3年花了300个w,现在我带球了,怎么能要到米?

长时间浸泡在曲曲的录屏课件中,一个人会逐渐丧失对人民币的正确认知。

进入曲曲的“闺蜜圈”门槛是10万元;夜场女生一个月的收入,可能是工薪阶层两三年的工资;连麦的女性可以从“男嘉宾”身上拿到100~500万元的零花钱,或是价格不菲的车房。

曲曲的直播间就像是普通人进入异次元的通道,是窥探有钱人世界的一个小洞口。

单次连麦的收费价格为几百至上千元,时间一到,曲曲的手机闹钟就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提醒咨询时间结束了。千八百块钱对于动辄收入百万的女孩们,已经算是非常便宜的挂号费了。

和上一个著名情感教母ayawawa最本质的不同,在于曲曲不屑于瞄准下沉市场——她好就好在不割穷人韭菜。

什么是“曲式理论”

曲式理论,Q’s Theory,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心理念是“升级打怪”,两个基本点是“借力打力”和“绝对理性”。如果把Q’s Theory用一句话,总结精神要义,那就是:

“关系的本质是交换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有感情。”

曲老师认为,女性在恋爱中很容易恋爱脑,瓦特了,容易看不清形势,使得自己掉入漩涡难以自拔。

为了实现这一中心,曲老师强调:女性要利用极致的利己思维在婚恋博弈中规避风险。

首先,是要时刻警惕自己被白嫖。

曲氏理论要求男性在感情中先付出,这样可以筛选掉80%想白嫖的低端追求者,让自己的磁场和能量保持清洁度。

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要降低苦情的付出感,用强者心态谈恋爱:把付出视作投资,所以要及时止损。并在思维层面抓住主要问题,认清男人在恋爱的两种欲望:一是当爸的权威感,二是当儿子的少年感。只有适当让男性做英雄解救弱者,他才会感到被需要。

单说理论,不说实操就是耍流氓,古之贤者之所以称贤,就是他们在提出理论架构的同时,提出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在这一层面,曲老师建议女性,不要被精英男的光环所蛊惑,他们都是被惯坏的小孩,每个人都想捡“分币不花,主打陪伴”的便宜,遇到这种人赶紧打车跑,因为所有被光环所迷惑的人,最后宿命都是韭菜。

其次,曲老师在为女性划好恋爱底线的同时,也提出了曲氏恋爱法的要义:

为我所用。

所谓为我所用,指的就是女性唯一要专注的事是“向上生长”,爱情和男人只是了解自我的一个途径;女性要懂得投资自己,进行“自我价值提升”;不要过度美化男性和爱情,因为“反人性的爱是不存在的”;一个男性的价值,就是如何“为我赋能”;不对任何男人抱有期待,但要永远相信爱情本身。

她在视频中不断强调,女性永远不要下嫁。

如果高攀的对象对自己不够好,但仍在心理承受范围内的,还是可以观察。而下层的男性,一旦情感价值出问题,那整个世界就会崩塌。一个对女人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无法带来任何能量的男人,就没有价值。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

曲曲的“金句”挑不出任何事实性错误,甚至都是极度正确的正能量的“大女主名言”,听两个小时,感觉自己快要得甲亢了。

残酷,黑暗,但确实挑不出错来,因为人际关系确实如此运转。

在对曲曲口诛笔伐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她到底都传授了什么样的《葵花宝典》,能让万千女性心悦诚服,曲不离口。

在曲曲的招牌课程《金贵的关系》(售价3580元)中,曲曲将市场中的男人分为四个象限:

伯乐男:愿意给钱给资源,乐于成全你的事业和才华,喜欢投资才华横溢的女性,为她们置办事业,关心你未来的人生规划。

皇帝男:占有大量财富和资源,思想传统给钱大方,多偶重灾区,后宫非常热闹,喜爱圈养金丝雀,代表人物何鸿燊。

生意男:不付出只画饼,一旦付出就会索要回报,考虑投入产出比。

鸡肋男:腰缠万贯却一毛不拔,不愿意付出,爱白嫖,比一次性杯子还没用,经典台词:你难道就是因为我的钱和我在一起的吗?

并且每个男人的打法都不同。

针对伯乐男,要增值自我,表现上进,适合事业型女性。满足他们当伯乐的情绪价值,为你的事业和学业投资,他们需要看到你的思考和认知。

针对皇帝男,要表达忠诚,懂得取悦,把自己当成妃子,适合花瓶。缺点是会经济制裁女方,所以应对方法一是存钱,二是多生孩子,母凭子贵。

针对生意男,注重利益交换,养鱼,不要认真,无聊了可以拿出来逗逗闷子。

针对鸡肋男,注意寻找弱点,拿捏他的软肋和把柄,不行就放弃。

其中,伯乐男和皇帝男被归为高价值男人,会在追你的时候明确付出,给资源给礼物给钱。生意男和鸡肋男太吝啬,不值得长期持有,不要试图感化和改变他们,性价比极低。

曲曲主张,要将低价值的男性作为跳板,通过他们链接到高价值男性,最后拿下顶级男性。

在建构出一套完整的理论推演之后,曲老师为不同诉求的女性恋爱者,提供了不同的恋爱方法论。

不管是恋爱还是职场,任何人际关系,都必须满足各自的需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那么具体要交换什么价值?

从女性角度出发,可以给高位的男性提供情绪价值、生育价值、陪伴价值、观赏价值(性价值)。

提供价值,是为了换取真金白银——要么是很多的钱,要么是很硬的资源。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曲曲打醒了许多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秉持的“义务论”,即“男的有义务对我好”“男人为我花钱是应该的”。

世上从来没有理所应当,只有交换利益。

当然,大佬们也不傻,所以“如何索取”“如何提要求”也是一门艺术。

曲曲将其归纳为几个步骤:

确立目标-设置时长-培养付费习惯-植入需求-软硬兼施

男人在进化,对付男人的招数也要进化。曲式理论比前几代捞女培训班都要高几个level,毕竟低级的索取是一开口就要钱,高级的索取是诱导对付主动付出。

在曲曲看来,人可以相信爱情,但不能相信“反人性的爱情”。任何爱情都是权衡利弊的,你们互相都图的是对方身上具体的某一个价值优势,不管是钱、长相、还是情绪。

一个聪明的女性,会把能够给大佬提供的所有价值在能力范围内修炼到最好。健身、医美、学习——不能让自己变成以色侍人的空心傻子。

在修炼价值之后,女人还要学会展示价值。

朋友圈就是最好利用的免费广告位,就算以假乱真也未尝不可。

如果你的长相在6分,就一定要把自己p成7-8分;如果能买下更贵的车,就买一个能凸显身份的车。不要期待王子爱上灰姑娘,要学会把自己包装成奢侈品,随时随地打造自己“高价值女性”的人设,毕竟一块再亮的金子,盖上臭抹布就无法发光。

根据曲式理论,低调会增加对方筛选对象的成本,一定要学会适当开屏,要展示你能为对方带来价值的“可能性”。

她的理论和课程几乎很难在短时间内穷尽,但可以快速梳理出她的理论核心:把婚恋当作一种高度市场化的人际关系处理。

在研究曲曲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评论区下面很少出现反驳的声音,甚至大多数都是感激的溢美之词,每个人都在努力帮曲曲洗脱“捞女教主”的罪名:她是被误解的女性主义良师,救人于水火。

看着她的留言板,你会发现很多发自肺腑的感谢,这些声音汇成一句话就是——

“你看不懂曲曲,说明你还没被社会毒打;只要有几年社会阅历,就知道曲曲说的全是真理。”

你当然可以认为这些评论是水军,是托儿。我一开始也这么想。

直到我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找到了一位曲曲的信徒。

“曲门信徒“门槛不低

成为一位“曲门信徒”,最基础的门槛,是购买了价值3580元的曲曲独家课程《金贵的关系》。

coco去年买课的时候,金融圈2000万大瓜还没出世,所以价格略低一些。

坐标上海的coco今年28岁,在投行工作,211大学毕业,单身未婚,是一名“曲曲的好学生”。

在系统性学习曲曲理论之前,她对婚恋的认知一片混沌。直到买了课看了直播,才顿觉豁然开朗:“以前谈恋爱就是凭直觉来,非常任性,像亚马逊人钻木取双氧水,而现在就像是在丛林里捡到了一部智能手机”。

曲曲的出现,用coco的话来说,就是情感咨询界的一次启蒙运动,甚至在劝勉女性独立自强方面,“本质上和波伏娃没啥区别”。

coco告诉我,身边不只是她,许多女孩都是“一开始不屑一顾,后来逐帧学习”,她们的毕业院校、长相、工作薪酬都是相当不错的水平,哪怕单身也可以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

在这里,没有人是智商不够被骗进“曲门”的,反而是大家主动地、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传播曲曲理论,在群聊里“开研讨会”,像学霸一样背诵曲曲的金句。

coco遇到的优质男们,学历高,工作好,家庭好。但越是条件优秀的男性,越不好攻克。他们极度聪明、极度算计、极度理性,coco感叹:高考就被人家甩几条街,怎么斗啊?

而这种所谓优质男,根本不会放下身段去“追”任何人,他们只会展示光环,然后下套白嫖女性。这是coco认真学习了曲曲的课程之后总结的经验。

得益于曲曲,coco学会了把男性归类为四象限,然后针对不同的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论。

“前三个月不能上头,因为没有优质男会一上来就爱你,所以前期只能用技能和演技,不能走心,至少不能比对方先动心。同时还得多找几个备胎平衡注意力,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降低风险。”

但coco并不认为自己是捞女。

她并不指望找到大佬就此躺平,和直播间的许多学员比起来,coco的最终的目标甚至显得朴素而接地气。

“我的目标只是不被短择,有一段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可以在上海settle down,仅此而已”,找到一个和自己收入相当的男性,一人赚50万,小家100万的收入,日子就勉强能在上海过下去(前提是不买房不生孩子)。

曲曲之于coco的意义,并不是教她“捞”,而是传授给她关于爱情的方法论。

对男性的分类画像,也能让coco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配偶。如果想结婚,就找能结婚的人;如果要快乐,就找嘴甜活儿好的;如果要钱,就找有钱大方的。一个人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曲曲教会了她先设定目标,再用目标倒推行为:“对方能给什么,我就拿什么,不要找错目标对象。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皇帝男专情,又要他的钱又要他的忠诚,这不现实。”

说到这里,coco甚至有一丝激动——

“真实的爱情是丑陋的、自私的、令人不舒适的,所以我们更喜欢的是套路,这是渣男渣女们熟能生巧后的妥帖。曲曲的理论横空出世,从此爱情和亲密关系这种东西,不再是抽象的、虚无飘渺的、测不准的,而是被全部归纳到理性的框架范畴里。”

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具体的试卷最后一道大题,让coco和她的朋友们兴奋而激动:终于,婚恋有了可以实操的完整的方法论。

“给男人稀缺的东西,让男人感受到被崇拜,被偏爱,被追捧,像吸毒一样,他们就会上瘾。”

在众多曲曲的拥簇者之间,流传最广的口号是“人间清醒”和“打醒恋爱脑”。

迎合了这几年大众对恋爱脑诛九族的舆论风潮,曲曲自然成为了站在潮头上的教母。女孩们对她的千恩万谢,对语录的逐字背诵,背后其实都是对“沦为恋爱脑,被渣男白嫖”的焦虑。

明面上的是向上攀爬的激昂,暗面的驱动力仍然是恐惧。

在一次直播录屏中,曲曲少见的哽咽了。那一次她说的是“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

穷人家的孩子,一边被原生家庭拖后腿,一边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被已经成功的上位者投喂“你待在原地就很好”的糖果麻痹你,再把你一脚踹下去。

“凭什么穷人就要信命,凭什么出身不好的人不能赢,凭什么我不能爬到中产阶级的顶部?只要不下牌桌,我就一定能等来翻身的机会。”

越说越有感染力,配着煽情的音乐,评论区的人似乎都跟着她一起哭了。这是她主张的“强者大女人心态”的一次真情流露,很明显触动了许多同类人。

这确实是她自己的经历。在B站还能搜索到她早期唱歌的视频,没什么流量,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个参加过超级女声的武汉大学毕业的女生,在未来会成为争议巨大的情感区一姐。

戏假情真,但钱确实在一次次直播中,流向了她的口袋里。

社达是不是婚恋最终的归宿

曲老师的讲义听上去有些刺耳、残忍,但它背后的“向上择偶”观,自古以来都存在。

慕强择偶(英语:Hypergamy),或称高嫁,是父权社会中常见的婚姻传统,女方嫁给社会地位以及经济能力较自己高的男性,有时还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文化程度的男高于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说,近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固化,上升渠道被堵塞,在国家提供的制度性安全网络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人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家庭,这导致家庭的重要性正日益上升,人们的择偶标准也发生改变。

当家庭成为个体抵御风险的最小单位时,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就变成了潜移默化的社会标准。

婚恋择偶也只是社会的一个切面,和千军万马考公考编的浪潮没有区别。

coco告诉我,之所以曲曲能在众多层次的女性中得到最大范围的共鸣,就是替她们在起伏不定的社会里,找到了最容易获得的“确定性”。

“这是一个不能承受‘不确定性’的年代,但爱情本身就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她其实通过一些精准操作,来帮你提高成功概率。即使不成功,拿到了钱,分手后也不会过得太差。”

而这样的导师、教母、引路人,在coco们的成长道路上是缺位的。

不能指望母亲。“亲妈不会跟我讲这些,亲妈只会催我结婚生孩子”。相反,在coco看来,屏幕里的曲曲,才是那个自己素未谋面的娘家人。

“外人都说她是教人做捞女,其实她的话全是正能量语录”,coco告诉我,曲曲提出过“无视社会时钟的理论”,她在直播间里安慰女性不要着急,不要求结果,每个人上升的速度有快有慢。这让马上30岁的coco感到宽慰不少,她宁愿听10遍曲曲的课,也不想听亲妈严重缺乏女性主义的唠叨。

这恐怕也是那么多女性,甚至是高收入女性,肝脑涂地追随曲曲的原因——她填补了空缺,作为新型娘家人出现,手把手教她们如何“挣到自己的利益”。

但曲曲的存在仍然是矛盾的。

当“一切为我所用”进化到极致会是什么样的?

在会员课上,曲曲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男嘉宾有两位女友,她们和平共处,姐妹相称。好景不常,一号女友患癌将不久于人世,并且向男人抱怨,都是因为男人花心多偶,才导致自己抑郁成疾,男人非常愧疚。此时二号女友求助曲曲: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把男人的心留在自己这边?

曲曲给出的指导意见是这样的:一号女友的癌症让男人产生的情绪波动,对你而言反而是有利的。我们要利用好男人现在的愧疚心态,让一切都为我所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示弱,表达自己和一号女友都是可怜的女人,“你已经害得一个女人患癌症了,所以现在一定要珍惜眼前人(我)”。

在这里,不要讲道德,只谈利益——这是曲曲在直播中反复提及的名言。

当人与人之间进行极致物化后,那就谁也别把谁当人。我们都是一般等价物,都是可以放在牌桌上的一块筹码。

萧红在《黄金时代》里写道:“电灯照耀着满城市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穿过电车道,穿过扰嚷着的那条破街……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

而coco们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样的,或许只有曲曲们能描绘出来。

“男人是渠道,情感是技能。”

“一切为我所用,一切为我赋能。”

“关系的本质是交换。”

这些关于现代婚恋的讲义,久久回荡在深夜的直播间里。

捞女之道真的可以学会吗

人们为何爱看捞女故事?

捞女故事的受众,其实跟大女主故事是同一批人,大多都是普通女孩。外表大多算不上格外出彩,过着平淡的生活,为生计奔波也偶尔会心存幻想。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收获高浏览量,主要是满足了大家寻求刺激的心理诉求。

对于普通人来说,内心深处觉得最有吸引力的无非两件事:金钱和性。因此,很多故事都喜欢跟这两件事扯上关系,以此来吸引眼球。而捞女大多是靠性换金钱,刚好在两方面都有涉猎。看她们的故事,就像看电影、玩游戏一样,大家通过脑补,得到新奇的体验和心理满足感。

除了追求故事内容的刺激性,大家还会好奇捞女们的成长路径。捞女们呈现的人生途径实在太与众不同、太令人羡慕嫉妒了。可她们最初也都是普通女孩,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这些捞女故事中,不乏有山村出身的女孩在豪门捞得巨款的传奇故事。

尽管大多数人并不认同捞女们的做法,但还是想知道她们是怎么“捞”的,“捞”到了什么,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而且,捞女故事的内核,其实跟大女主故事是一样的:通过努力,获得财富,实现阶层跃升,走上人生巅峰。“赢”“成功”“胜利”,这无疑是大家都在渴望的东西。

但大多数人都很难获得巨大的成功,所以看看别人的故事,也是对自我理想的一种投射。大女主们在人生的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最后站上山巅。而捞女们善用巧劲,通过借别人的力,实现了自己的阶级跃升、财富自由。且二者成功的道路都同样跌宕起伏,惊险与惊喜并存。

那么,在众多看客中,真有人能吸取捞女们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成功的捞女吗?

几乎没有人可以靠听故事成为捞女。

我们从小都是听名人故事长大的,但真正成为名人的,能有几个?

所以捞女并不好当,其成本和风险都极高。人生不是游戏,每个人的境遇各不相同,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关攻略?

捞女故事中描述的女性们,是对男人、对情感绝望的一群人。她们把自己当做诱饵,把男性当做猎物,眼里只有欲望和利益,觉得追逐这些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其中许多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已经抛弃了追求快乐,而单纯以变成有钱人喜欢的样子为目标。物化自己和男性,是对自身人格的不尊重,也容易导致男女对立的问题。

做捞女的风险也实在太高了。想做能赚钱的捞女,颜值只是敲门砖,才艺、情商、应变能力、言谈举止……也都得拿得出手。捞女们很多都是从小培养有钱人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从思想观念上培养认同“能捞则捞”的观点。

普通人把给老板卖命当成一份工作,捞女则把搞定男人当成一份工作。可惜这份工作是没有保障的,就像一场豪赌,能快速攫取财富,也能一夜间一无所获乃至身败名裂。赢了还好,顶多是承担骂名;若是赌输了,人生就难再有翻盘的机会。

而且,人非工具。

先自爱、爱人,才能被爱。

获得真心的前提,是付出真心。

不管是男是女,都不应该存有靠虚情假意获取他人感情和钱财的观念,而是应该找到正确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

生活中没有真正的不劳而获。

自己拯救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出路。

By 来士普虎嗅

有机食品是不是智商税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原生态、无污染成为很多家庭新的消费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放在有机食品上。

在各大超市,有各种带有机字样的产品,比如有机蔬菜、有机牛奶、有机大米等,即使价格高出普通食品数倍甚至十倍以上,仍有市民选择购买有机产品。他们认为,只要有机就是健康,只要有机就营养。

什么是有机?贵阳市场上的有机食品销售情况怎么样?市民究竟如何看待有机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

“有机蔬菜”价格高出5至8倍

云岩区未来方舟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蔬果销售区,文阿姨拿着贴上“有机”标签的西芹和黄瓜看了又看。仔细对比后,她转向蔬菜惠民区,挑选新鲜的散装黄瓜和蔬菜,排队称重购买。

“那些摆在架子上的蔬菜,就是多了一个包装,价格却高很多。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文阿姨告诉记者,包装上没有详细标明有机蔬菜和非有机蔬菜的区别,对有机不了解的她,果断选择了普通的散装蔬菜。

市民选购有机蔬菜。

记者注意到,这些五花八门的有机蔬菜被整齐罗列在货架上,它们与普通蔬菜散装堆放不同,大多以小包装为主,像吮指胡萝卜、土豆、洋葱类蔬菜还连盒一起包装。

包装上都贴有“中国有机产品”标签,打着“食有机滋味”字样,附带着“水源区域”“农场直供”“有机种植”“冷链保鲜”图标,价格更是高出普通蔬菜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售价显示,散装黄瓜一斤只要2.68元,而包装好的盒装有机黄瓜两根就要10.9元;散装洋葱一斤只要1.98元,而盒装的有机洋葱两个就要8.9元;散装菠菜3.68元500克,包装好的有机菠菜标注250克要9.9元……

散装黄瓜一斤仅2.68元。

货架上的有机蔬菜均以“份”为计价单位。记者从几种蔬菜、土豆、玉米等价格进行了对比,将它们换算成统一的重量,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要高出5至8倍多。

2个有机土豆8.9元。

“有机就是无公害嘛,肯定要好吃一点。”当记者问超市一销售员有机蔬菜与其他蔬菜的区别时,该销售员表示“肯定不一样”。

至于哪里不一样? 这些有机蔬菜产自哪儿? 无公害就等于有机吗? 面对这些问题,该销售员未能解释。

究竟什么是“有机食品”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有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1939年,英国农业学者诺斯伯纳勋爵(Lord Northbourne)第一次提出“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的概念,这里所谓的“有机”,指的是“像有机生物体一样进行活动”的农业。其实是希望农场可以不用依赖外部肥料的输入,而是“像有机生命体一样”实现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自给自足。

生物课本上经常提到的桑基鱼塘,用桑叶养蚕,用蚕沙、蚕蛹作鱼饲料,再用充满鱼粪的塘泥种桑树,其实就非常符合“有机农业”最初的概念。

实际上,在今天的认证标准中,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机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或基本禁止使用转基因技术及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农民卖的有虫眼的自种菜可能确实没喷农药,但并不一定遵循了所有要求。

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机概念又有了新的扩展。有机的概念扩大到了“环境友好、无公害”的层次,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

在有机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进入到分子层面的生物技术,人们已经认同并且接受“有机=天然”。

因此,有机食品中的“有机”不同于化学中的“有机”,它突出的是环保、循环、生态和谐的特性,除了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激素、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普通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没有这些要求,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有机食品营养成分无明显优势

据了解,有机食品其包装上都有一个有机认证标志、一个有机码。这是认证机构赋予有机产品的唯一身份代码,可供消费者追溯查询产品的具体生产信息。

记者通过扫描一袋有机娃娃菜包装上的二维码进行查询,弹出的“食品安全追溯查询平台”显示:这袋娃娃菜的获证生产企业为云南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认证机构为南京一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扫描娃娃菜包装二维码,可查询有机认证信息。

但具体的种植基地、种植方式、口感差异等,有机蔬菜的包装上都没有显示。

“大概知道有机就是不使用农药吧,我们也买来吃过,但感觉口味没什么区别,所以看到这边的普通蔬菜更新鲜,还是习惯在这边买。”正在选购小白菜的代先生认为,有机蔬菜更贵,不代表更有营养,所以他和家人不会太执着于“有机食品”。

从瓶身上看,有机酱油瓶身上印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码及查询网址。记者用手机扫描一旁的二维码,弹出显示“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

记者点击系统中“有机码”查询按钮,输入酱油瓶上的有机码后,同样可看到该产品的认证证书编号、认证类型、认证机构名称等信息。

在配料表上显示,有机酱油使用的配料是有机黄豆、有机小麦;而同品牌的零添加酱油使用的配料为非转基因黄豆、小麦。

营养成分表上,有机酱油的蛋白质含量1.1克、碳水化合物0.7克、钠含量679毫克。零添加酱油的蛋白质含量则为1.0克、碳水化合物1.3克、钠含量612毫克。

“看过很多宣传,都说有机食品营养更高、更健康,那进入娃娃嘴里的肯定要最安全的。”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曦曦(化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饮食上。为了让孩子减少农药残留的侵害、吃得更有营养,她一直坚持给孩子选择有机食品。

普通绿豆,一斤4.98元。

选不选择“有机”看个人需求

“说实话,看这些成分表差别并不大。你说零点几克的物质,我们从入口或者身体上能感觉出来吗? 我还是习惯买熟悉的品牌、熟悉的口味。”刚选走两袋酱油的付先生说,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一样吃得放心。

记者在超市内对比了有机牛奶、有机奶粉、有机酱油、有机米等部分有机产品与相对应的非有机产品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信息,从整体数据看,这些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在营养成分上没有显著的差别。

同品牌同规格牛奶,有机牛奶要比纯牛奶售价高出不少。

虽然有研究发现,对于有机动物产品,肉类和牛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更高的%u3B1-亚麻酸、共轭亚油酸、EPA 和DHA。然而,这些差异不足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既然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为什么有市民仍愿意选择它呢?

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市民的看法,总结来看,他们大概从三个方面给出自己的选择理由。“营养价值派”:想从有机食品中获取更有差距的营养价值,那么和普通食品来比相差无几,有机食品并没有那么牛;“安全性派”:对于孩子来说,有机食品的安全性肯定要比常规种植的农产品大,虽然在成年人身上所体现的价值甚微,但是对于未发育完善的孩子来说,多一份安全保障自然是好的;“食物口感派”:常吃有机食品不仅可以保障饮食安全、减少农残摄入,还可以充分享受到食物的原汁原味。

“我们超市售卖的有机产品系列其实占比不到全产品的十分之一,买的市民也不多。”该超市的一名金姓经理告诉记者,“买不买有机食品,主要还是看市民自己的需求,因为有机产品的价格确实贵一些。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自然可以选择,如果觉得有压力,也完全不必选有机产品。”

有机蔬果贵在哪里?全天然蔬果算有机吗?听听有关专家解疑释惑

有机,一个集绿色、品质、健康、中产于一身的词,听上去就很高级。

在越来越多人崇尚精致健康的生活中,人们普遍喜欢天然性,尤其是天然食品。大多数人都愿意为标有“全天然”和“有机”标签的食品支付更多的费用。带有这类标签的食品不仅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越来越盛行。

自有机食品被人熟知以来,关于它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吃有机食品更健康、更营养;反之,有的人觉得“有机食品跟普通食品没什么两样”“有机食品就是浪费钱,交智商税”……

那么,超市里包装精美的有机蔬果到底贵在哪里?它们真的更健康更营养吗?全天然蔬果算有机吗?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两位专家。

全天然≠有机

随着化学农业的发展,有机食品已经凤毛麟角,并晋升为食品中的“贵族产品”。有市民认为,“有机”就是纯手工传统耕种方式,这种说法靠谱吗?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室主任林茂介绍,所谓有机,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得到国家认证机构认定和监督的农产品。

“有机种植的基本要求包括种子必须使用非基因工程产物,种植基地必须无重金属和农残等有害物质污染,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包括竹子、木材、棉麻等非食用农产品,蔬菜、水果等可食用农产品。”林茂博士强调。

“一些市民喜欢购买农民挑到路边售卖的全天然蔬菜,他们认为,‘只用农家肥而非农药化肥种植出来的蔬菜,才是真正的有机’,‘乡下种的,有虫眼的蔬菜才是没农药的有机蔬菜’,这算有机吗?”记者问道。

“全天然指的是依靠大自然的气候环境生产的方式,有虫眼的果蔬并不能代表它就是有机,要是它被种植在一个有镉、铅等重金属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土壤环境中,它就不符合有机农产品要求。”林茂告诉记者,有虫眼只能代表它没有施用农药或是施用农药量小,没有起到防虫效果。“除非农民自种的地块符合国家有机种植要求,种植过程中仅用了有机肥,没有施用化学肥料、农药、激素等管理生产,能够通过有机检测的农产品也可以说是有机产品。”

有机食品位于食品安全的“金字塔”顶端

记者在超市看到,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售价高出5至8倍,甚至更多。

有机产品为什么这么贵? 林茂介绍,这跟有机种植方式密切相关。首先,有机地块的检测、监测成本高;其次,种植过程中只能施用生产成产较高的有机肥、矿物元素,生产过程中也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让农产品长得好、品质好,整个过程繁琐程度,决定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格。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市面上的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傻傻分不清楚。”

有机食品与近年同样热门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何区别?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贵州博益健康营养管理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王伟说:“在中国食品安全体系中,无公害食品是食品安全的底线标准。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而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介于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之间。”

王伟介绍,绿色食品分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优于A级。AA级绿色食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等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环境方面的要求,没有有机食品严格。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

有机食品要求种植的土地有两到三年的转换期,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类产品的区别,主要就是化学物质使用情况的不同。这三类都有高于普通食品的生产标准,从生产、认证的难易程度衡量,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有机食品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识。

有机食品营养更高吗

有市民提出疑问,有机食品是否比传统食品更营养? 是否真的健康又好吃呢? 我们有必要购买吗?

“有机食品生产有着严格的体系与标准,并不能说购买它就是交了智商税。”王伟从口味、健康、营养等角度做了分析,“有机食品生产成本会很高,价格高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消费者购买到假的、非正规的有机产品,那肯定就是商家的渠道出了问题。”

另外,有机食品强调的是安全优势,口味则是相对主观的评判,影响食物口味的因素,与品种、产地、生长环境、生产周期、喂养饲料,甚至日照温差、成熟度都有关,并不能确定和有机种植有关。

“就好像土鸡蛋和洋鸡蛋的区别,越贵的不一定就好。其实土壤营养成分足,生产出来的食品营养价值就不一定有很大差别。”王伟说。

英国食品标准局(FSA)曾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有机生产的水果、蔬菜、肉类、鸡蛋和奶制品等与非有机生产的同类食品,营养水平差异不明显。

“家长们购买有机食品的初心无非是觉得有机食品更健康。与关心蔬菜如何生产相比,多吃蔬菜对身体健康更重要。”王伟分析道,选择对的,而不是选择贵的。“你应该买什么食物,取决于你对它的期望。如果你想吃得健康,那应该多买各式各样的蔬果,有机不是必须。”

如何辨别“有机食品”

那么如何选购有机产品? 林茂提醒:“有机食品种类繁多,并且存在专业认证模糊、认证环节随意性大、监管困难,有机食品市场混乱。”

选择有机食品,要记住两点。到有机食品店或者正规超市购买,选购正规品牌。如果对有机蔬菜了解不多,建议去有信誉的有机食品店购买。另外,大型超市也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大型超市的信誉比较有保障,采购流程会更严格,并且有时超市会因为大宗采购,价格比有机食品专卖店便宜。选择有实力的正规品牌也是确保食品品质的有效途径;要注意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志和溯源码。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有机食品的包装上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标识,一是有机食品标识,另一个则是有机认证机构标识。正规的有机蔬菜生产厂家会在每一份蔬菜上粘贴产品追溯码及产品相关信息(生产者单位名称、地址、电话)等,可以依据这些资料到相关网站或者相关部门查询。

有机农业的秘密

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农场,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害虫早就把农作物吃光了。更有意思的是,有机农场不但用农药,而且用量往往比非有机的还要多,原因就在于有机种植所使用的“天然”农药的药效,往往比人工合成的农药低,必须加大剂量才管用。

文中还提到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机构从来不敢统计有机行业农药的使用量,就是怕有机爱好者们接受不了真相。

也有一部分有机人士承认自己用农药,但坚称天然农药比人工合成的农药更安全,可惜这个说法同样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很多自然界现成的杀虫剂毒性很强,比如提取自某些亚热带植物根部的鱼藤酮(Rotenone)就是一种很厉害的毒药,它能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链,不但有很强的生理毒性,还能诱发帕金森氏症。

再比如,有机行业经常夸自己的产品比非有机的更健康,可惜事实并不支持这个说法。

英国科学家曾经系统地研究了半个世纪以来,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的162篇论文,涵盖了3558项相关研究,发现有机食品在15种重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方面,与非有机食品没有区别,用有机方式喂养的家禽家畜也和非有机喂养的没有差别。

文中还提到口感方面,有机与非有机差别不大。曾经有两位美国科学家分别做过双盲对照实验,在不告诉烹饪者和受试者所用食材来源的情况下,让他们试做试吃,结果受试者根本分不出他吃的东西到底是有机的还是非有机的。

纵观全文,作者对有机行业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5点:

1.有机农药也可能会有毒。

2.近5成有机测试样品含有违禁农药残留。

3.有机产品的价格是基于“信仰”而非科学。

4.有机农业误导和敲诈了消费者。

5.有机产业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补贴。

02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面,我们以问答的方式一一解答。

有机农药 ≠ 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

:

在大家的印象中,有机农业指农民在耕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虫害和杂草。

农药有“有机农药”和“化学农药”之分吗?“有机农药”的运用广泛吗?它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

:

这篇《有机农业骗局》混淆了一些概念,夸大了目前有机农业面临的问题。

其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将有机农业的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农药”的概念混为一谈。

有机农业是一套依靠“生态系统”的农业管理方法,它强调的是利用自然规律增加作物的生产力和抗病能力,而不是利用化学合成物。

作物轮作、套种等各种农业、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才是有机农业控制病虫草害的主要手段。有机农业的种植者只在必要时,而非第一时间就采用有机农药。

:

可是文中说,“有机农药也可能会有毒。”

:

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部分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虫作用,大多属于植物的次生代谢物,例如烟碱、苦参碱等。这类成分后来被制成了有机农药。

例如常用的Bt,就是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除非误食,否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既然有机农药本身是相对安全的,而且并没有滥用,为什么美国农业部的检测结果让人那么不安,“近5成有机测试样品含有违禁农药残留”?

:

姑且不论译文引述的报告只是针对美国的有机产业,其结果存在局限性,更大的问题是,它缺乏常规农业的农残抽检率和检出率作为参照。

我这里也有一份研究报告,年份更新、也更全面:英国的New Castle大学在2014年针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进行研究。

研究综述了343份有机种植农产品和常规种植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对比。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期刊》上。

该项研究的其中一个结论是:普通农产品含有农药残留的概率是有机农产品的4倍。

同一个地球,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

你所引用的报告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从英国的这份研究报告来看,坚持购买有机农产品是对的,忧的则是,为什么部分有机农产品依然会有农药残留?

:

60年代以来工业化农业大肆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肆无忌惮地往环境中喷洒化学农药,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病虫害变本加厉,农人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化学肥料和农药来维持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生产即便在耕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但会因为已经被污染的土壤、水、空气,以及周围化学污染物的漂移而无法做到100%零农残。

人类对自然所做的一切,影响的不只是眼下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会遗留在环境中,最终危害的是自己和后代的生命安全。

:

照你的说法,大环境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压力短期内也很难改变,我们到底还能相信什么,才能吃上一口安全的食物?

文中所说美国“逾6成有机认证机构失职”,中国的情况会有乐观的可能吗?

:

我知道你想说“信任危机”。那么我们来讲一讲有机农业是怎么运作的。

有机认证行业通过完整的对生产过程的记录、认证、核查,让食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得以明明白白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另外一种参与式认证体系(PGS)以及社区支持农业体系(CSA),将消费者的参与、生产过程的透明和风险共担等放在首位。

现在在各大城市周边郊区兴起,城市消费者在周末或假期到农田,参与农耕,分享收获。这些农场也成为很多家长对小朋友进行食物和农业教育的基地。

社区支持农业和参与式认证体系都在“信任重建”方面展现出了特有的价值,让很多城市消费者理解到了农民种植的辛苦,农民的生计有了保障,城乡之间不再被生硬地割裂。

有机农业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消弥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是为了修补常规化学农业所带来的“信任危机”。

有机产品何以价高?

:

必须要承认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更高。《骗局一文更是用了“敲诈”这个词。为什么有机产品这么贵?

:

对有机产品价格的质疑一直存在。我们来算一笔账,以大白菜为例,隆冬时市场价大概一块多一斤,但种植它们的河北菜农每斤只能获得5分钱。

有统计表明,农民实际赚取的,往往不到商品最后价格的6%。在大白菜这个极端案例中,菜农赚得的更仅有2%左右。

这样的投入产出比,让更多农民选择了从短期来看更方便、更高产的化学耕种方式。然而这样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民自己并不会吃,消费者购买时也疑云重重。

相对而言,生态有机种植者通过投入更多的物资、人力来替代化学品的使用,例如人工除草、用驱虫灯、粘虫板等。

值得一提的是,常规化学农业的低价格,是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补贴才得以实现的。

以化肥为例,中国对化肥行业的生产用电、用气、铁路运输均进行补贴,近期为了减少化肥的使用,才刚刚取消增值税上的优惠政策。

生态有机的种植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养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消费者支付相应的价钱。

但随着生态有机农业技术和运营的成熟,消费市场的扩大,再加上如果有政府政策、资金的投入,价格也会相应降低。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

:

提到政府拨款,我必须引用《骗局文章中的观点,有机农业是“严重依赖补贴的营销把戏”吗?

:

文中对美国有机农业收到的“巨额补贴“满腔愤怒,中国的有机生态农业又获得了多少补贴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对生态有机农业的研发投入还不到转基因研发经费的4%(转基因研发投入200亿元,生态农业研发投入7亿元),比起巨额的总体农业投入而言,更可谓是凤毛麟角。

中国的有机农场要想获取这部分有限的经费,需要先达到规定的规模。也就是说,从事有机农业的小规模农场,多数得不到公共资金的支持。

我们见过富得流油的大型食品企业获得补贴,同时压低生产成本,却从未见过生态有机生产者成为富豪。

03

借着这篇文章,源味君还想解答一些关于有机农业的疑惑。

平日里和朋友聊起有机农业,他们往往会问我这些问题:大棚种植的是有机蔬菜吗?有机标签可靠吗?有机肥健康吗?有机菜为何这么昂贵?化学农业会回归至有机农业吗?

我想在这里做一些粗浅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用大棚种植的算有机菜吗?

在源味君采访过的农场里,大棚里生长的有机菜不占少数。露天还是大棚种植并不能成为判断是否有机农场的标准。

与露天菜相比,大棚菜不会受雨水与日照的影响,口感更嫩,菜也漂亮点。而露天种植的蔬菜生长速度慢,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更容易变老,同时叶绿素更聚集,更有生命力。

大棚菜可能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反季节,这会导致激素与农药的大量使用。

此外,最生态的方法,是同一块地换着面孔种不同的菜,而且要套种、间种。因为土壤也会沾染“病毒”,好比南瓜会得一种白粉病,这种真菌疾病会通过土壤传播,但对其他作物可能就不起作用。

有机标签可信吗?

对寻求产业化的有机农产品供货商而言,有机认证是避不开的门槛。

这一行业曾经乱象丛生,买标签、假有机等问题层出不穷。有机蔬菜的认证费用高昂,动辄上万;认证过程漫长,两三个月是常有的事。

即使通过有机认证,认证机构还需对认证公司的产品进行长期追踪和复查。

市场上真正的有机食品就两种,一种是真正坚持有机理念的农场,纯粹靠农户的良心和消费者自己鉴别;而另一种是有机食品店里规范的有机蔬菜,贴有机认证标签,并标示了认证单位、有机证书编码的。

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仅为一年,每过一年要重新认证,但市场上出售的有机产品却很少标注认证时间和有效期限。

此外,只有初级农产品诸如大米、茶叶、杂粮、水果,才有可能是有机的,加工过的产品声称是有机需要存疑。

不认证的有机菜靠谱吗?

每个月,梦田生态农庄张律都会至少进一次城,参加一个名为“农好农夫市集”的活动。包括张律在内的十余家中小规模的农户,会带着自己的新鲜蔬菜到上海市杨浦区大学路的小广场上摆摊。

这个活动的加入者必须承诺不在生产中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和转基因种子。为取得消费者信任,他们常常撕下一片菜叶子就直接扔嘴里。

参加市集的农户多是像张律这样的都市农夫,没有所谓的有机认证。他们普遍主张自然农耕,相对抵触大棚,常采取的销售模式叫CSA(社区支持农业)。

对参与的农夫,农夫市集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会亲自至产地拜访,直接了解产地环境与耕种方法,有的再加上验证单位的无农药残留抽验证明。

这些都市农夫也鼓励消费者直接去产地考察。“小农庄没钱认证,有些也不屑于认证。消费者也不相信标签,他们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

不过,也有庄主认为,小农场联盟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基于经营者之间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注定其规模无法扩大,也难以解决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任缺失的问题。

有机农业能大面积推广吗?

有机农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高昂的成本和稀有的产量。

业界普遍认为有机农业的产量不如化学农业。尤其是在土地由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的前几年,产量明显降低。但近来有研究表明,在过渡期之后,有机农业的产量能和普通化学农业的产量保持相当。

美国威斯康星州整合作物系统试验表明当转换期结束,在好年景时有机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可达普通种植产量的90%~98%。

不过,即便能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有机农业还必须面对目前农业链条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包括化肥生产商、经销商、农药研发机构以及生产和销售商,还有转基因技术的鼓吹者。

有机农业究竟意义何在?

有机在国内更多被当作“商标”使用,以便提高标价。国内仅仅从健康角度考虑发展有机农业,而国际上已经认识到,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流失的碳返还给土地。

大蔬无界总经理宋渊博认为,有机农业是在拯救土地,“东北黑土地原本二三十厘米的有机质,现在许多地方成了‘破皮黄’,黑下面就看到黄。大多土地黑土层不到10cm,有些只有5cm,是否能长期供应下去?”

化学农业是“掠夺式经营”,只索取不反哺,像抽水机一样把营养都抽出来,营养靠化肥,弄得土地越来越板结。

为寻找安全的食材,大蔬无界走遍八方,最终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新庄村找到一群用心耕作的农民,并以此为基地筹备了“安心米”项目。

当年化肥运到新庄村时,村民们都不敢使,把化肥全埋在了树根下。半个月左右,树叶全落光,树死了。身为队长的方永江往树下一站,对村民说:“我多有远见。这么大的树都死了,使庄稼上,庄稼不全得死掉吗?”尽管后来新庄村也开始使用化肥,但因为量少,所以土地净化也快。

但在污染更严重的地区,土壤的肥力恢复起来就不乐观了。因为图省事、想不花钱,许多地方的土壤修复只是“挖土机一挖,找个地填埋”了事而已。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20年余年来,可谓路途曲折。能始终坚持有机之道的生产者并不多,个中艰辛也很难向外人道出。当然,我们也欢迎《有机农业骗局》这类质疑,因为真理是愈辩愈明的。

不可否认的是,有机农业最大的好处是环保,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我们做有机农业,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一口饭吃,留一点好的资源。

By 贵州日报农场主

身价2000亿的超级富豪是如何破产的

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的信威集团,终于走向了破产。

近日,信威集团的主办券商海通证券发出风险提示公告。公告显示,信威集团管理人已于今年4月11日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法院于4月9日裁定宣告公司破产。

另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信息显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一中院)于4月9日裁定宣告北京信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经评估,截至2021年12月31日,信威集团总资产的清算价值约为5亿元。经审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信威集团资产5.63亿元,负债总额95.3亿元,净资产为-89.67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由于无人对信威集团提出重整或和解申请,信威集团管理人申请法院宣告信威集团破产。北京一中院认为,信威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无人提出重整或和解申请,已具备宣告破产的法定条件,依法裁定公司破产。2023年12月,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信威集团连续多年财务造假。其中,2014年虚增收入7855.97万元;2015年虚增收入21.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不少于18.3亿元;2016年虚增收入27亿元,虚增利润总额不少于22亿元;2017年虚增收入7143万元。2018年、2019年,信威集团分别多计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14.4亿元,15.4亿元。

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信威集团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900万元的罚款;对信威集团实控人王靖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的罚款;对时任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余睿,时任副总裁刘昀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0万元的罚款。

因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等情形,信威集团于2021年6月1日被终止上市。

有意思的是,曾经评价他为中国最神秘商人的《金融时报》也撤回了他的排名。

一场闹剧,满地鸡毛。

信威集团的发家史

王靖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北京人。

  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学习普通,本科读的是江西中医药大学,还是肄业。

  1993年,21岁的王靖成了北京“昌平养生学校校长”,一干就是5年。

  这只是官方说法。这个“昌平养生学校校长”其实就是个洗浴中心,王靖是老板。

  几乎与此同时,1995年,大唐电信成立了信威集团,欲“在电信领域扬我国威”。

  公司首任董事长李世鹤,被誉为“中国3G之父”。在他的带领下,信威在3G时代,拥有TD-SCDMA技术标准下14项核心专利中的6项,是高通一般的存在。

  一个是洗浴中心小老板,一个是风光无限的国企。

  谁也想不到,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角色”,却奇迹般地联系在了一起。

  2011年,王靖摇身一变成了信威集团董事长。

  两年后,凭借号称投资500亿美元、全球瞩目的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王靖的声望达到顶点。

  他被外媒称作“最神秘的中国商人”。

  英国《金融时报》将其评为“25位最值得关注的中国人”,与马化腾、雷军同列,形容他“横空出世”,是中国企业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位。

  2015年,王靖的财富达到顶点,一手掌控着市值近2000亿的上市公司,个人资产达到102亿美元,成为全球前200名的超级富豪。

  从普通人到超级富豪,王靖的“横空出世”离不开一家神秘的投资机构——博纳德投资公司。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投资机构背景深厚,当年就成为信威的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0%。其创始团队中既有红色通缉令上的外逃贪官,又有大型央企的高管。

  原始股东之一的陈兴铭,曾任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北京检察院立案,2002年6月外逃美国。2015年的红色通缉令上,陈兴铭榜上有名。

  其它自然人股东,也大多担任过黑龙江电力开发集团、鲁能集团和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几家国企的高管。

  2006年开始,由于内乱等原因,信威连年亏损,上市失败,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大唐电信决定甩掉这个烂包袱。

  接盘侠正是博纳德投资。

  从2010年开始密集增持,到2011年8月,其持有信威股份达到90.4%。信威彻底改制成为一家民营企业。

  这时,博纳德投资突然对外宣称,其中有8800万股是帮王靖代持的,占总股本的41%。

  就这样,王靖以信威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的身份被推到了台前。

  至于王靖2010年以前做什么?注资信威的1.3亿从哪来?至今都是个谜。

  照王靖的说法,90年代后期,他去香港学习金融投资,后来跑到柬埔寨采矿淘金。

  “我们在东南亚两个国家做矿业投资,目前拥有金矿、钾盐矿、宝石矿,其中金矿估值就在50亿美元。”王靖曾信誓旦旦地说。

  但这个价值50亿美元的金矿只停留在他的叙述中。位置在哪儿?经营状况如何?无从考证。

  在信威后来的经营过程中,出现过37个类似王靖的神秘自然人。

  比如,2016年套现41亿的68岁上海老人杨全玉、78岁的北京退休教师汪安琳、81岁的四川农民蔡常富……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自己怎么就成了亿万富翁。

  信威的经营也显现异常。

  王靖上任后,给公司规划了特种行业通信市场、行业专网市场、海外市场三大方向。

  其中,特种行业通信涉及国防、军事、公共安全等国家保密领域,利润丰厚。

  坊间有云“特种市场入场难,一踏进去吃十年”。

  这样一个高壁垒的领域,信威却很吃得开。2010年,信威迅速获得了武器装备承制资格、国家二级保密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具备了向特种行业销售产品的资质。

  同时,国家工信部还为信威McWill技术专门分配了1785MHz-1805MHz总共20M的应用频谱。

  这显然不是一个普通民营企业家具备的“能量”。

【点石成金】

  王靖入主时,信威的资产和经营状况相当糟糕。

  据他回忆,第一天到信威上班就遇到了麻烦,门口聚集了一群愤怒的讨债者,他们吵嚷道:“房租和水电费都交不起了,信威还是早点关门走人吧。”

  但王靖上任当年就点石成金,帮助这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扭亏为盈,豪赚5.69亿。

  奇迹般的业绩增长,得益于柬埔寨的一笔30亿的大订单。

  这笔订单依靠的是买方信贷模式。

  这在电信行业并不陌生,华为、中兴早期到亚非拉开拓市场时,大多都用这种模式。

  信威与客户柬埔寨信威先签订一份30亿的设备订单,然后信威用现金等做抵押,向国开行申请一笔30亿的贷款,柬埔寨信威用这笔钱来向信威支付货款。

  相当于用担保换营收。

  依靠这种模式,柬埔寨信威在2011年、2012年分别为信威贡献了9.92亿和8.28亿营收,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84.70%和90.47%,同时毛利率超过80%。

  一个客户就养活了整个信威集团。

  高风险的买方信贷模式,通常建立在企业对客户未来的经营和盈利状况高度信任的大前提下。

  但柬埔寨信威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美元。2012-2015年,其累计营收为1.02亿元,同期累计亏损达11.4亿元,严重资不抵债。

  只有傻子才会愿意为这样一个客户提供30亿的贷款担保吧?

  ▲据网易财经报道,柬埔寨信威一共只有8间营业厅,且生意惨淡

  不仅如此,柬埔寨信威的这笔贷款明显有“借旧还新”的嫌疑。

  2011年,北京信威确认了柬埔寨信威9.92亿元收入,但销售回款却只有367万元。

  后来的回款,很多都是用信威从其它银行贷来的钱。

  比如,2016年4月27日,信威从招商银行离岸部获得1.3亿美元贷款,用于归还柬埔寨信威在国开行的贷款本息;2016年11月30日,信威又从宁波银行北京分行申请了3000万美元贷款,同样用于偿还柬埔寨信威在国开行香港分行的贷款本息。

  如果信威不是冤大头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信威和客户存在关联。

  据网易财经报道,柬埔寨信威原本是信威子公司重庆信威2010年在柬埔寨设立的分公司。

  2011年8月,柬埔寨信威获得了柬埔寨4G全业务牌照。随后,重庆信威把它转让给了柬埔寨的一家公司和3个自然人。然后双方就发生了这笔30亿的大订单。

  而接盘柬埔寨信威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只是越南的一个皮包公司代理商。

  网易财经质疑,柬埔寨信威这个所谓客户,很可能是信威在海外的子公司。

  在柬埔寨信威之后,信威又如法炮制。

  2013年,信威扛起乌克兰项目9.4亿美元担保,换来了18.87亿营收,占其同期总营收的88%。

  2014年,信威为俄罗斯项目提供了9亿美元担保。这家俄罗斯客户,同样成为其2014年、2015年第一大客户。

  2016年,信威又为非洲无线提供了8.35亿美元贷款。

  这些客户,无一例外经营惨淡。比如,俄罗斯客户至今营收不足10万美元,严重资不抵债;非洲无线2016年净资产只有111万,营收为0。

  通过这种模式,信威在2011年至2016年9月末,累计实现营收140.03亿元,净利润81.86亿元,平均毛利率高达88.42%。

  ▲信威2011年至2016年9月的财务数据

  而华为同期毛利率只有40%上下,中兴大约30%。

  但信威的这份成绩单只是表面光鲜。账上有88亿银行存款是质押保证金不能动,且累计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9.24亿元。

  利润率惊人,且存贷双高的信威,确有虚增交易之嫌。

  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按6%的贷款利率计算,信威每支付1元利息,就能换来15元营收。

  这样的生意实在是诱人。

  值得一提的是,国开行在信威的这些生意里扮演着关键角色。

  柬埔寨30亿订单的款项就是从国开行贷的。而当时,信威总资产才6.8亿,还欠着7.96亿的外债。

  后来,信威收购乌克兰的一个项目,也是国开行给了50亿贷款。据《财新》报道,一位国开行重庆分行人士透露,该项目有骗贷嫌疑,“项目资金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

  甚至在信威信用崩塌之后,国开行仍在给它放贷。2017年底,国开行为信威柬埔寨项目提供了2600万美元贷款,且不开保函。

  王靖的10亿股股份同样是质押给了国开行,套现约200亿。

  也就是说,国开行至少为信威提供了280亿资金。

  没有国开行的钱,这场游戏根本进行不下去。

  国开行一直是著名的“冤大头”。华信债务违约、江西赛维破产、海航遭遇接管,背后都有国开行的身影。

  2019年7月31日,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经被中纪委监察调查。

【炒作之王】

  业绩问题解决以后,“故事大王”王靖上线。

  2013年6月14日,王靖与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双方已签署尼加拉瓜运河发展项目独家商业协议。

  按照规划,该项目投资总额高达500亿美元,将建成一条全长276公里的跨海运河、两个深水港口、一条输油管道、一个世界级自由贸易区、一个机场。

  作为回报,王靖将获得尼加拉瓜运河100年的特许经营权。

  项目一旦建成,将直接挑战500英里外的巴拿马运河的地位,改变现有国际航运格局。而王靖将直接掌握全球8%物流定价权。

  消息一出,全世界为之震惊。

  修建这条运河的想法已有100多年。但工程浩大,阻力重重,连美国都不敢出手。

  这绝非一家民营企业所能承担的。

  外媒纷纷质疑,王靖代表的是中国政府的意志,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

  最后,连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都亲自站出来辟谣:该项目“与中国政府无关”,为“民营企业自主行为”。

  此时,媒体曝出,王靖的管理呈现高度军事化色彩:公司广播早上放《解放军进行曲》,下午播《打靶归来》;大厅挂着“八荣八耻”宣传语录;展厅里挂满多位国家领导人视察的照片。公司高管中,还有人曾任北京军区某基地副司令员。

  关于王靖背景的猜测甚嚣尘上。有说是政府的前台,也有说是某某高官的孙子。

  为此,王靖多次澄清:“我是个非常普通的中国公民,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我背景极其平凡,1972年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目前与母亲、弟弟、女儿一起生活。”

  但相信者寥寥。

  最顶级的骗术可能就是,你说真话都没人相信了。

  2013年前后,正值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60号文件”: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空间领域,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王靖和他的信威马上又冲向了太空。

  2014年,信威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卫星成功发射,被誉为“中国民企第一星”。

  紧接着,王靖开始规划他的“空天信息网络”战略:3年内,发射“一箭四星”;2019年,发射32颗或更多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系统。

  2016年,他还募集资金投资建设尼加拉瓜通信卫星系统,拟拓展以拉丁美洲为主、覆盖美洲地区的卫星通信市场。

  按照他的规划:信威集团运营的卫星将覆盖全世界95%的人口分布区域,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乎覆盖全球的卫星运营商。

  那几年,王靖和信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挖运河、放卫星,还要引进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

  虽然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夭折了:尼加拉瓜运河开工一拖再拖,现在已经没人提了,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儿子,甚至还跑到信威集团总部追债;都2020年了,也没见信威的第二颗卫星上天,更别说卫星通信系统了;注册资本达70亿的天骄航空厂,也早已烂尾……

  但王靖造势的目的已经达到。

  就在签约尼加拉瓜运河项目后不久,信威开始借壳上市。

  2013年9月27日,信威宣布以268.88亿的总对价借壳“中创信测”。当时,“中创信测”的股价只有8.45元。

  在交易预案披露后的短短12个交易日里,其股价就上涨到26.53元。

  2014年9月,信威集团借壳上市成功,以1119.50亿元的市值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民营科技公司。

  上市后,信威股价一路狂奔,到2015年6月30日达到67.95元,市值接近2000亿,还被纳入上证50指数。

  从交易预案披露算起,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信威的股价上涨了接近600%。

  王靖炒概念和讲故事的手段,足以让所有同行“相形见绌”。

  他把公司发展与国家战略绑定在了一起,炒的是“一带一路”和“国家安全”。

  企业的发展理念就是“报效国家”。

  据《财新》报道,2013年,一位受访信威高管称,“在王靖看来,单独的一笔订单可以让企业活过来,却不能让企业变得足够大。他觉得一家公司必须要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得更远,于是提出了‘报效国家’的理念。”

  魔幻的是,2015年胡润IT富豪榜上,王靖曾与贾跃亭以395亿身家并列第7名。

  几年后,两个炒作大王,一个远走美国,一个销声匿迹。

【“得道者多助”】

  王靖和信威也曾受到过质疑,比如McWill技术商业价值不大,公司利润率高到不像一家电信企业。

  但是,“得道者多助”。只要你够成功,声势够大,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帮你。

  面对质疑,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司先秀站出来力挺信威,McWill虽不是主流的4G技术,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独家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

  频段低,覆盖范围广,整体性价比较高;

  有成熟的应用案例,比如大庆油田的专网运营良好。

  信威马上“顺坡下驴”:由于公司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不用交专利费,且业务重点是软件和核心网,类似于软件公司,利润自然高。

  加之不断飞涨的股价,满足了各方赚钱的朴素愿望,券商、信托、基金齐上台为信威鼓吹。

  2013年,信威借壳上市消息公布后,宏源证券连发四篇研报,力推信威股票,助推第一波股价飞涨。

  2014年,信威成功上市后,东吴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国泰君安等更是极尽溢美之词。

  比如,2014年8月,国泰君安在《信威通信:彰显国家意志,中国通信标准输出第一股》中写道:

  信威不可复制,信威提前占领了空天通信的寡头地位,国内没有任何公司可与其比肩。

  东吴证券就更夸张了。

  在其研报《大国的崛起(二)人中龙凤》中,不但宣称:买信威集团就是买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信念,更直夸王靖为“人中龙凤”。

  在一众券商的实力包装下,信威成了“一带一路的信息先锋”“军工通信第一股”,更是与中国的国运绑定在一起。

  这正是王靖想要的——

  买信威集团就是买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信念,唱多信威就是唱多中国。

  在“沉默螺旋”作用下,疯涨的信威成了“皇帝的新装”,没有人敢“唱反调”。

  不只是卖方券商鼓吹,机构投资者也都拿出了真金白银,抢着上车捞金。

  2013年第三季度,“信威”的十大流通股东中,除了社保基金604组合,没有其它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但2014年末,信威的基金持股比例高达32.4%。工银瑞信、招商证券、华商基金、安信证券、嘉实基金、广发基金等69只公募基金和3家券商抱团扫货。

  机构投资者还算嗅觉敏锐,大都在2015年股灾中大幅减持或清仓。2015年第二季度末,信威的基金持股比例锐减至6.4%。

  而那些反应慢或者抱有侥幸心理的,最后都交了智商税。

  2015年第三季度,连证金公司和全国社保基金,都成了信威的前十大股东。

  以证金公司为例,平均持仓成本约30元每股,投入近16亿元。如今,股价不足1.5元,血本无归。

  踩雷信威债券的也不少。比如东吴鼎利、东吴鼎元和信达澳银纯债。尤其是东吴鼎利,一度持仓16信威01高达88%。

  反应最激烈的,是曾踩雷乐视网的西部证券。王靖将其持有的7000万股股票质押给它,融资5亿,而后爆仓。

  2019年9月,西部证券将王靖告上法庭,要求强制执行,至今没有音讯。

【大厦崩塌】

  2016年12月23日,网易财经《信威集团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的长篇报道,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篇15000字的长文,罗列了信威虚增交易、隐瞒债务等种种罪状。

  当天午后开盘,信威股价立马跌停。

  面对质疑,信威的回应只有苍白无力的“胡编乱造”四个字,没有给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或解释。

  第二天,信威宣布停牌,而且一停就是两年半,一举摘下A股历史第三钉子户的宝座。

  停牌并没能帮它逃过暴跌的命运。

  2019年7月,信威复牌后喜提42个跌停,创造了A股的连续跌停纪录。

  可怜15万股民,人均亏损近23万元,相当于一辆奥迪A3。

  对于曾经的质疑,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2017年开始,信威连续三年业绩暴雷,分别亏损17.5亿元、29亿元、18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230亿。

  业绩暴雷的主因,正是过去几年100多亿的对外担保收不回来了。

  截至2016年6月30日,柬埔寨信威负债19.57亿,乌干达项目运营商负债3.7亿,俄罗斯项目运营商负债24.115亿……

  没有银行敢借钱给信威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自然进行不下去了。

  2018、2019年,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通俗讲,就是怀疑公司财务造假。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ST信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5亿。

  王靖本人已经销声匿迹。他没有出席2019年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也是拟通过通讯方式参加。

  借不到钱,没法搞买方信贷,于是券商清一色下调预期,没人帮信威鼓吹了……王靖和信威曾经赖以为生的手段,几乎都失灵了。

  但信威依然尝试用讲故事、炒概念的手段最后挣扎了一下。

  2019年11月7日晚间,*ST信威公告称,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在开曼群岛发起设立5G基金。

  蹭上5G概念,公司股价在43个交易日飙涨272.38%,股价从1.05元涨到了3.91元。

  但上交所要求其披露5G基金相关资金来源、出资安排、海外运营商的资信、经营和财务状况、本次交易实质和财务影响等事项的一纸问询,马上把它打回原形。

  从1月9日到4月20日停牌,*ST信威股价又从3.91元跌到1.39元,市值较巅峰时蒸发了98%。

  5月8日晚间,*ST信威发公告称,上交所决定自5月15日起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同时有终止上市风险。

  一场持续了快6年的闹剧,终于落幕。

  不过,对王靖来说,这可能未必是件坏事。

  他持有的信威股票已经全部质押套现。

  当初信威的那些对外担保,王靖也不是无限责任。

  比如,在柬埔寨信威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中,王靖承诺若北京信威因为买方信贷模式下买方不能如期偿还借款,导致北京信威需承担担保责任的,王靖将代北京信威承担相应担保责任。

  这份协议的有效期是2013年到2016年。

  这意味着,过了有效期,即使柬埔寨信威破产,王靖也不需要承担任何担保责任。一旦信威彻底退市,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忘了江湖上曾有过王靖这号角色。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当他的普通人了。这位“A股第一骗”,也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

By IT桔子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