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泛指在十九世末期在西欧和北美一度流行的,一种将英国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的进化论思想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同流派在谁是“适者”、社会如何实现“适者”的支配机制等理论细节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通常认为在人类社会中,“适者”占有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不适者(被淘汰者,弱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符合进化论的思想,有其合理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被用来做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威权和极权主义、人种优化理论、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阶级矛盾等存在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其形象是非常负面的。
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是所谓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在他1861年所撰写的书评中提出,用以代指脱胎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思想的、关于进化或发展的一系列被泛化的概念。赫胥黎积极维护他所理解的达尔文学说,被戏称为“达尔文的斗牛犬(Darwin’s Bulldog)”。但同时,赫胥黎提出的这个概念又不严格遵循达尔文的科学思想,将其拓展到自然科学以外的领域。这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后来得以出现的原因。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来自英国,但美国给了达尔文不寻常地迅速又富有同情心的接纳。查尔斯·达尔文的皇皇巨著《物种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于1859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后第二年,它就来到了新生的美利坚。但美国人此时正关注着一次重要的总统选举,国家也处在内战的边缘,因而这本书的出版起先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仅仅在科学界被阅读和讨论。但内战后的短短几年之间,这本书在阅读非常普遍的美国国民中就变得十分流行。到了1870年代,美国科学界和不少公众已然将进化论的思想作为一种事实接受。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在1869年授予达尔文荣誉会员的称号。而他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十年后才授予他荣誉学位。美国科学家不仅迅速接受了这一科学理论,而且对它贡献颇多。接受过启蒙、并且阅读量巨大的美国民众对部分基于达尔文主义建立起来的哲学和政治理论,给与了热情的欢迎。第一个将进化论的思想系统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斯宾塞,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远大于他的祖国。霍氏在书中提到一个细节:美国社会改良家亨利·毕彻(Henry Ward Beecher,1813-1887)曾在给斯宾塞的信中写道,“美国的独特国情,让您的作品在美国比在欧洲结出了更丰硕的成果。”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ser,1820-1903)是英国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整个西方世界十九世纪末期最为知名的知识分子。“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说法,就是斯宾塞在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在他的作品《生物学原理(Principles of Biology)》中首先提出的。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年 )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也是一位对美国保守主义阵营有长久影响的古典自由主义者。他在耶鲁大学担任教职长达三十八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也是当时主流学术界最有名望的知识分子。1881年萨姆纳写了一篇名为《社会学》的文章。在文中,他着重解释了自己所理解的生物学与社会学的联系。萨姆纳在文中认为人类为生存进行的挣扎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生物 “为生存而挣扎” ;第二个层面是 “为生活而竞争” ,主要是人与人的竞争。人必须为生存与自然对抗,获得必要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反过来,专业催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而人类无法摆脱达尔文所描述的 “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规律。人类只能遵循这一规律,从而产生一些“被淘汰者(unfit)”。
美国植物学家、考古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莱斯特·弗兰克·沃德(Lester Frank Ward,1841-1913)是一个与斯宾塞及其门徒的许多理念有分歧的“异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曾担任布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第一任主席。沃德出身贫寒,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就的典型。沃德撰写了一列写重要的社会学书籍。虽然在学术界声誉卓著,沃德从未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直存在一个道德上的争议。达尔文的学说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他本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关于道德和同理心的讨论,但他的理论也似乎证明了强权的重要性。达尔文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毕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浸透着马尔萨斯(The Reverend 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政治哲学家)式的思想。他本人曾经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中曾写道:“我们文明人……为智障、残废和病人建立避难所;我们为穷人立法;我们的医疗人士竭尽所能救助他人直到他们生命最后的一刻……所以文明社会中的弱者也可以繁衍。不会有豢养过动物的人质疑,这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是有害的。”他也表达过与马尔萨斯的理论类似的观点,比如无法养活自己孩子的人,不应该结婚。达尔文把群体的观念、家庭的道德影响和智慧的利己,作为道德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上述的种种改革者都没有看到他们的努力变成完全的现实。自由竞争的次序最终被另一种担忧所取代。民粹主义者,黑幕揭发记者(Muckeracker),基督教布莱恩派(Bryanites)、激进主义者,新自由(the New Freedom,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1912年总统选举的主张)的拥趸的影响逐渐成为强音。即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度,十九世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也逐渐被二十世纪的福利资本主义所取代。中产积极的沮丧和穷人的需要加速了这种变化。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人们开始讨论新民族主义者,公平交易(the Square Deal,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国内政策项目,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限制企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新自由,新竞争(New competition)和新民主(New Democracy),还有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中产积极开始面临着特大型企业的剥削。而社会上,为工薪阶层福祉而设立的法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知识分子,人道主义者,社会工作者开始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对抗工业的压榨。那时候,各州出现了大量限制童工、有关薪酬等议题的立法。
与其说社会达尔文主义要为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负责,不如说它强化了这两种观点的“正当性”。需要强调的是,在上升时期的美国,持有这些观点的思想者非常普遍。比如美国第26任总统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 1858-1919)就曾深受种族扩张思想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作品《西部的胜利(The Winning of the West)》中曾提到早期拓荒者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并将英语人口向 “世界上被浪费的空间”的扩张描述为种族发展的最终的壮举。
受斯宾塞影响很深的哲学家约翰·费斯克在他的《(Outlines of Cosmic Philosophy)》中,接受在野蛮社会中,冲突永恒存在的观点;他也相信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途径。但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的社会,会通过自然选择凌驾于落后的社会之上。而发起战争的主动权,一般会掌握在弱肉强食的争夺最小化、工业化活动最大化的社会手中。费斯克也相信“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接受所谓的“条顿民主理论(Teutonic theory of democracy)”。这一理论也称为“条顿原始理论(Teutonic Germ Theory)”,其内容是宣称民主机制产生于古德国的条顿森林部落之中,后来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到英国,进而带到美国。只有操英语语言的人群才能将民主体制和自由的思想带到全世界。他将十八世纪英法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的胜利、美国击败西班牙获得菲律宾的历史事件解读为英语世界的胜利。
这些革命者的思想,显然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以“德行”为核心的教导相背离——这与当时知识界接纳新学、反对传统的风潮颇为贴合。在这种崭新的价值观下,德行的微弱作用全面让位于竞争力。对于国人这种认识,也有反思的声音。美国巴克纳尔大学教授、汉学家浦嘉珉(James Pusey,1941-2019)的《中国与达尔文(China and Charles Darwin)》一书中录有如下一段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的言论:“二十世纪以前,欧洲诸国,发明一种生存竞争之新学说……此种学说,在欧洲文明进化指出,固适于用。由今视之,殆是一种野蛮之学问……诚以强权虽合于天演之进化,而公理实难泯于天赋之良知。”然而身为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评价限于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也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否定。这种理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安徽的一个年轻人为自己取名“胡适”,取“适者生存”之意(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彭博科技频道的记者,Emily Chang 曾《名利场》网络版上发布了一篇名为《天哪,这太操蛋了:起底硅谷神秘乱交的黑暗面》(“Oh My God, This Is So F—ed Up”: Inside Silicon Valley’s Secretive, Orgiastic Dark Side) 的文章。
1947年,John B. Calhoun,大学教授,负责以人口密度为课题进行实验。他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小小的老鼠居住地。在为期28个月的观察期内,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本应繁衍到50000只老鼠的居住场,老鼠的总量却未能突破过200只。由于没有充分的贯彻和研究,这个现象一直在他头脑中围绕着。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老鼠数量的增长,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