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密货币税详解

如果你要在美国以比特币矿工的身份报税,则需要了解IRS关于挖矿收入的指南。

美国国税局将挖矿奖励视为收入

美国国税局(IRS) 于2019年首次发布了其对加密货币征税的指南,并阐明了应如何报告挖矿行业的税收。美国国税局(IRS)将挖矿利润视为出于税收目的的收入,并且与任何收入一样,要求矿工缴纳税款。

比特币矿工最好注意其运营的税收影响,因为不遵守规定可能会导致国税局采取行动。

需要注意的关键一点是,比特币挖矿奖励应在其收款时征税,而不是在出售时征税。每次比特币矿工在其钱包中收到挖矿所得比特币时,都将市场价格用作报告总收入的成本基础。矿工将在1040表格中报告毛收入,该表格是美国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正式表格。

美国国税局表示:“当纳税人成功开采虚拟货币时,虚拟货币自收到之日起的公允市场价值就包括在总收入中。”

根据加密税软件TaxBit的统计,商业化运作的矿工占美国挖矿人群的很大部分。

商业矿工与散户矿工

以商业规模从事挖矿活动的人将需要在附表C (表格1040)中报告其收入和支出 。挖矿税收将被允许要求扣除。

根据IRS,矿工可以从挖矿收入中扣除硬件,设备, 电力,互联网和其他业务成本之类的费用。

根据CoinTracker的说法,要记住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个体户必须通过在附表1040上 附加附表SE来缴纳15.3%的自雇税 。

还有一些矿工的主要收入不依赖于挖矿。纳税人必须在附表1(表格1040 )上将这种“非商业性”的挖矿收入报告为额外收入 。非商业矿工在纳税时不能扣除税费。

挖矿税和资本利得

如果矿工立即出售并清算其新获得的数字货币,则其利润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但是,如果他们出售自己的加密货币是为了获利,则需要考虑资本利得税和所得税。

虽然比特币矿利润被分类为收入,但国税局将加密货币本身视为财产。因此,每次以现金出售它们或将其交换为其他加密货币时,都会产生资本税事件。

为了计算和报告出售加密货币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税人将需要提交 IRS表格8949 ,并将小计结转到表D(表格1040)。每次出售开采的加密货币都必须在税单上报告,以确定正确的资本收益和资本损失。

记录所有交易

考虑到上述所有因素,计算最终税款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矿工可以使用TaxBit等税收软件来计算税收季节来临时的欠款。

为了能够计算税金,保持可靠的记录是一个好习惯。矿工应正确记录交易数据,包括时间,市场价格和所售加密货币数量。当要准确申报税款以要求扣除时,这种做法也很重要。

加密货币产业链哪些人要交税?

首先遭殃的,就是矿工和钱包商。

加密货币业内的抗议声异常凶猛,FTX、Coinbase的CEO纷纷站出来发声,认为这会阻碍美国的金融创新。

为什么美国加密货币社区的反映那么激烈?

一 参议院风波:税收成焦点

看懂这场风波,关键是看懂他们在争什么,为什么大家的意见都这么大。

首先,这个法案是拜登政府提出来的,全名“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目的就是通过向富人征税,满足未来美国庞大的基建资金需求,从而使美国的公路、交通、宽带网络现代化。

加密货币投资回报丰厚,自然成为征税目标。

据福布斯报道,白宫计划要花1万亿美元,所以会在未来十年向加密社区征收280亿美元税收。那么,谁需要交这笔钱呢?就是各派别争论的核心——“经纪人”(broker)。

大家都同意,应该只有经纪人有纳税义务。那么问题来了:谁是经纪人?挖矿的算吗?写代码的算吗?做钱包的算吗?做DEX的算吗?

与其说是担心收不收税,不如说是担心将来到底会对加密货币投资者带来多大负担。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

法案原文只说了经纪人,模糊不清,需要修正。于是,针对经纪人的范围,参议院分成了两大派:

一派是Warner-Sinema-Portman修改意见,由Mark Warner、Krysten Sinema和Rob Portman提出,代表财政部,主张不对从事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验证的矿工提出报税要求,但是软件开发者和DeFi平台需要报税。

另一派是Wyden-Toomey-Lummis修改意见,由Pat Toomey、Cynthia Lummis和Ron Wyden提出,和Warner版的区别是,认为软件开发者、硬件制造商和矿工都需要豁免。

所以,这两派其实都是在为加密社区发声,只不过Wyden版本豁免范围更广,对技术开发者更为友好。

由于8月10日就是对法案本身进行投票的最后时刻,为了尽快讨论加密货币之外的其它内容,最后参议院在8月8日以68票对29票的压倒性优势投票通过了Warner-Sinema-Portman版本修改意见。

另一派自然不甘心,Lummis就表示,“我理解同事们的立场。但如果不改变法案条文,人们会很伤心。明天我还会继续加油,争取说服他们,尤其是Schumer,我们的这个版本其实值得再投一次。”

而曾为拜登竞选总统捐款520万美元的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 认为,如果这项法案通过,许多与加密相关的实体不得不离开美国,甚至会被迫“关门”。

不过,由于两派有核心共同利益,因此他们在8月9日达成了妥协,提交了民主党、共和党和财政部共同支持的一份修改意见。

参议员Toomey在8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没有提过于激进的内容。这次妥协澄清了:经纪人,指的只是实施购买、销售或兑换数字资产行为的法人。”

换句话说,负责验证交易的矿工,没有提供其他服务;销售硬软件钱包的,也只是生成私钥交给用户,他们不用交税了。

这次妥协,也得到了财政部长耶伦的支持,“这些进程很有意义,有助于打击加密货币市场的逃税行为。”

但是,会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87岁的参议员Richard Shelby突然提出要增加500亿美元军费开支。当然,这个提议被否决了。于是,Shelby非常生气,表示今后其他人的所有提议,他都会投反对票。

于是,加密社区最后的妥协和游说,也宣告失败。

不管结果如何,美国加密货币从业者和投资者对税收的关心是一致的。而不同于中国投资者的一点是,美国对投资的税收要求更为繁杂,甚至会直接改变交易策略,如果没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是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的。

另外,在讨论监管政策时,我们往往过度关注货币当局和证券当局,忘记了税务当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在所有监管机构里,税务部门对投资者的了解是最透彻的,每笔盈亏都逃不掉追查,这是美联储和SEC望尘莫及的。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担心加密税?

二 哪些情况会被收税?

美国国税局(IRS)是财政部的一部分。其实它早就盯上了加密货币,而且有系统完整的要求。

只要发生了应税事件(taxable event),你就要报税。报完税,就该交税了。

所谓“应税事件”,就是指引来或实现了利润的情形。IRS在2014年第21号通告中提出,以下是加密货币的“应税事件”:

1. 法币交易中,将加密货币换成法币

艾玛用1200美元从Coinbase买了2个以太坊。几个月后,她把这2个以太坊卖出去了,成交价1000美元。

因为换回了法币,这个卖的过程就是“应税事件”。她需要在IRS的表格里申报200美元的资本损失。由于不是增益,这笔交易可以免税。

2. 币币交易

约翰用250美元买了5个莱特币。持币几个月后,他用这5个莱特币买了0.5个以太坊。当时,5个莱特币的市值已经涨到了400美元。

这笔币币交易也是应税事件,IRS会将其视为“资产处置”,处置完后有150美元的资本增值,也需要报税。

3. 用加密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

泰勒有5个比特币,全都是在2014年前以每个100美元的价格买入的。后来,泰勒用其中的3个比特币买了辆特斯拉新车,价值51000美元。

对IRS来说,这也算是应税事件,因为泰勒“处置”了比特币,才换来了特斯拉新车。整个过程产生了50700美元的资本增益。

4. 其它方式“获得”加密货币

杰克是名矿工。每天他都可以挖出0.5个比特币。他必须承认,每天获得的这0.5个比特币是笔“收入”,一旦卖出去,就实现了资本利得。

此外,如果是通过质押、硬分叉、奖励、工资收入等其他方式获得了加密货币,都算是这一类“应税事件”。不过,IRS只对其中一小部分做了清晰的界定,大部分都还是灰色地带。

这次基础设施法案中的加密税收条款,争议最大的就是矿工等加密生态里不以交易为主的成员,到底有没有义务交税?

如果一定要收,这类“获得”的币怎么收税、收多少?显然,匆忙通过的法案,争议太多,必然会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都算“应税事件”。哪些情况下不用交呢?

1. 买币和持币

如果你只是买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然后一直存在钱包里,那你就不需要报税,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实现任何资本利得或损失。只有在卖的时候,才算得上“处置”,实现资本增益。

2. 在自己的钱包间转账

假如你有两个钱包,在它们间转账也不算是“处置”加密资产。转完账,你依然持有这些加密货币,因此这不算是“应税事件”。但是,硬分叉不算“转账”,只算另类的“获得”。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新兴的金融形态,比如NFT、DeFi需不需要交税、怎么交税。由于美国的税收算法十分复杂,我们将在下文介绍完收税原理后再作介绍。

另外,大家可能会好奇美国的税法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如果你在美国的身份是“居民外国人”(Resident Alien),也必须向美国交税。

一个外国人即使未持有“绿卡”,只要于本年度在美国居留达183天;或者本年度在美国居留至少31天,且在本年及上溯两年的时间里在美国累计居留达183天,也将被认定为居民外国人。

即使不是“居民外国人”,我们也应关注税务监管政策,因为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明确相关税收政策,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将来中国参考出台类似措施,也是有可能的。

三 怎么算要交多少税?

由于各国税收体系不同,因此直接对比各国税率的办法,对投资人而言不太科学。

要算清在美国炒币交多少税,只需两步。看完你就懂为什么美国投资者这么痛恨税法了。

第一步:算资本利得

这里有个很简单的公式,虽然会计术语看上去有点复杂:

公允市场价值 – 成本基础 = 资本利得或损失

公允市场价值(fair market value)就是一项资产在公开市场上的价格。成本基础(cost basis)代表购买财产所耗费用,包括交易费。

说白了,就是用卖价减去买价。比如用250美元买了一个莱特币,成本基础就是250美元。成功卖出这个莱特币时收入400美元,这个成交价就是公允市场价值。代入公式,得:400 – 250 = 150(美元),最后的正数代表资本收益。

当然,实际交易记录会比这个例子复杂得多,但核心都是这个公式。

打个比方:小明人在美国,刚进币圈,在Coinbase上留下了这样的交易记录:

2020年1月1日,买入1个比特币,成交价12000美元。

2020年2月2日,买入1个比特币,成交价10000美元。

2020年3月3日,买入1个比特币,成交价8000美元。

2020年4月4日,用0.5个比特币买入8个以太坊。此时0.5个比特币值4000美元。

由于买入持币不算应税事件,实际上我们只用考虑4月这笔交易的资本收益。

问题是:用0.5个比特币买8个以太坊,成本基础怎么算?

首先,由于这0.5个比特币不是刚买的,所以不能直接用4月4日的市价来算卖比特币的成本,这样得出的资本增益会始终为0。按IRS规定,应当回到此前分别用不同价格买入的3个比特币里,去找这0.5个比特币的成本。

这种情况下,关键就在于判断你是在处置这3个里面的“哪个”比特币。

会计税务界有专门的决定资产售卖顺序的方法,比如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一般采用的都是先进先出法,假设最先买入的资产是最先卖出的。

回到例子,卖出的0.5个比特币其实来自第一次购买的那1个比特币,这笔交易的成本基础就是0.5个比特币*12000美元/个=6000美元。

由于这0.5个比特币的市值在4月4日已经跌到了4000美元,算下来我们反而要记成2000美元的资本损失(4000-6000=-2000)。

所以,这份报税表交上去后,小明不用为2020年的这些交易交任何税。 但即便这样,这份表也必须交上去,里面的数据也必须清清楚楚地列举出来。

当然,如果是用后进先出法报税,这笔交易资本利得(损失)就是0。美国的通用会计记账准则(GAAP)允许公司任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之中的一种记账法,最后在报税时必然会有差异。

第二步:查适用税率

那么,算出资本利得后,具体交多高的税呢?这就看你持有多久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税级的基础都是本报税年度的全部交易的利得(损失)总和,而不是分别对某个币或某笔交易,甚至也不是仅针对加密货币计算。

短期税率:持有不足一年

“短期”指的是持有时长小于12个月。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400美元买了1个以太坊,5个月后以600美元价格卖出去了,那么这200美元的资本收益就归入“短期资本利得”门类。

短期资本利得不会得到任何特殊性税务处理(Special Tax Treatment),直接按现有办法征收累进税率。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美国短期资本利得税率,按单身、已婚和户主分为三列,表中的数字是税级关口。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投资者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是累进税率。

举个例子:通过短线投资,你获得了25000美元的净收益,也就是税收公式里的“资本利得(损失)”。假设你只适用单身青年这一列税率。查表可知,2.5万美元的利得对应12%的累进税率。

这并不是说直接用12%去乘以2.5万美元;而是说,从第0美元开始,到第一级的9875美元关口,这9875美元全部适用第一级税率10%;从第9876美元开始,到利得最高值2.5万美元,全部适用第二级税率12%。所以,如图所示,应交税 = 10%*9875 + 12% *(25000-9875)=2802.5美元。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累进税率计算方法。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长期税率:持有超过一年

相应地,持币时间超过12个月,就算是“长期资本利得”了。政府为了鼓励人们长期持有资产、而不是短期投机套利,就在税收上推出了优惠政策。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美国长期资本利得税率,按单身、已婚和户主分为三列。表中 的数字是税级关口。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即使你属于最高税级,长期的资本利得税也仅为20%,短期的就要交37%。

这就带来了节税的思路。第一,既然是以公式右侧的资本利得(损失)为基础收税,那就尽量降低利得金额,甚至是有意制造损失,谁让“损失”不用交税呢?这就叫税收损失收割(tax loss harvesting)。

表面上是亏了,实际上是降低了税收成本,总体上的投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国内的加密货币投资者习惯了看交易所给出的、不带税收的收益公式,可能还不太容易理解。

举个例子:两个美国人——山姆和雷切尔是好朋友,相约在某年某月某日比特币市价3000美元时,各买入0.25个比特币。山姆信比特币和去中心化理念,一直HODL不动;雷切尔是个聪明的女孩子,知道税收损失收割的策略,所以在比特币跌到2000美元的时候,先把0.25个比特币全部卖出去了,然后又用收到的2000美元以同样价格买回来了0.25个比特币。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这就很有意思了:两个人都不用为持有比特币交税,但雷切尔给自己争取了1000美元的资本损失,这1000美元可以在最后汇总不同币种收益的时候起关键作用。

假如两个人都通过卖以太坊挣了10000美元,山姆因为没有“损失”,需要为短线操作交9875*10%+(10000-9875)*12%=1002.5美元的税,而雷切尔已经锁定了最低税级,只用为9000美元利得交税,即9000*10%=900美元。节下来的税,可以用来买更多的币。

即使没有其他币,只是在后来卖出了比特币,雷切尔也能因为自卖自买的迷之操作提高自己的税后投资收益。

第二种策略,就是长期资本利得,把短期利率转为长期利率。在出售资产前,投资者需要仔细检查投资组合,确定哪些适合长期持有,哪些适合现在卖出去。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了。

有些专业的加密税收软件可以自动评估,从而帮用户获取最高税后利润,长期可节省上万美元。

总之,美国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和中国很不一样。

四 IRS:我知道你的一切秘密

美国的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写了游戏规则——不管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金融,都要老老实实交代自己干了啥,都要把数据交给中心化的税务机关和税务、会计公司。

1. IRS怎么知道我交易过加密货币?

IRS有很多办法知道你在投资加密货币,而且看得出哪些收入没有报税。最有力的就是1099报告系统。

主流交易所如Coinbase、Gemini、Kraken会把某些类型的交易活动报告给IRS,体现在1099-K等表格中。

1099系列表格的目的就是了解纳税人的“非雇佣性收入”。 年底,纳税人和IRS各有一份1099系列表格的副本。 如果交易所把1099表格交上去了,但IRS发现你没有在报税时提到加密货币收入,你的交易所账户就会被暂停,并收到一封自动发出的CP2000邮件,警告你还有应税收入没有申报,请尽快履行纳税义务。

除了1099系列表格,IRS还会携手专业的区块链分析公司,如Chainalysis,直接查链上交易记录。

所以,查逃税和洗钱,IRS还是很有办法的。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IRS的首席刑事调查官在某次会议上披露了他们是如何借力数据科学进行加密税收调查的。来源:Cointracker税务公司

当然,IRS权力太大了,必然引发争议。参议员Wyden之所以坚持不懈既要改法案原文,又不同意另一派的文本,就是因为如果对钱包服务商和矿工也要求报税的话,所有用户就毫无隐私可言,整个去中心化的金融科技就直接变成空谈。

所以,8月9日,他还在推特上期待妥协通过:

“我并不认为现有的对加密货币条款的修改意见真的有那么好,足以保护隐私安全。但显然,通过的版本也比原来的法案好多了。多数党领袖Chuck Schumer已经说了,他不会阻止全体一致的动议。”

2. 如果不报税,会发生什么?

虽然报税和交税是分开的,但如果你故意不申报,就会被IRS认定为税务欺诈。

惩罚措施包括对你提起刑事诉讼、监禁五年、罚款最高25万美元等。

近两年来,IRS打击加密税收非法行为的力度很大。IRS已经送出了几万份警告函给Coinbase用户,告诉他们已涉嫌“不正确”报税。IRS还更新了美国所得税表格1040,其中包含一个所有美国纳税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正确回答,将涉嫌犯伪证罪:

“在2021年期间,你有没有收到、卖出、交换,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某种虚拟货币,获得利得?”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2021年的1040样表和2020年相比,红框内文字略有差异,以前是“收到、卖出、发送、交换,或获得任何加密货币的利得”,现在更聚焦应税收入。来源:Today UK News

这种严格审查加密资产的举措透露出,有可能将来相关审计和刑事诉讼数量会持续上升,因为加密货币越来越融入主流,监管会更严。

3. 如果“忘记”交税了,怎么办?

可能你和周围很多人一样,有时候会“忘记”加密货币相关收入是要上税的。 这时候也别紧张。只需要填一张1040X修正表格就可以了。主动诚实交代,总比到时候让IRS找上门好。

4. IRS要收几张表?

90%的投资者都是通过购买、出售的方式参与的,这类加密收入算作“资本利得”,对应前三种应税事件。

如果是第四种应税事件,就是“获得”加密货币,例如收到工资、挖矿、质押或获得贷款利息,这类收入就算做“普通收入”(ordinary income),有单独的报税要求,当然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

a. 资本利得税

首先,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要填在8949表格里。这张表用来申报加密资产的销售、处置情况。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也需要填在这张表里。

填的时候,纳税人需要列举所有交易、出售、处置加密货币的情况,包括获得日期、交易日期、公允市场价值、成本基础、资本收益(损失)。 最后,计算总收入和净收益,在表格最下方填好。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IRS的表格收集了纳税人的全部交易细节。图为表格8949,适用于前三类应税事件。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b. 普通收入税

如果是炒币,只需要填上面的8949表格。如果是“获得”加密货币, 需要根据情况填1040系列中不同的表。

附表C – 如果你以商业实体的名义获得加密货币,例如获得劳务报酬或挖矿,将视为自由职业收入,需要填附表C。

附表B – 如果在借贷平台获得了存贷款利息,就需要填附表B。

附表1 – 如果你获得的币来自空投、硬分叉、工资等渠道,就需要填附表1,将其报为“其他类型收入”。

当然,对于不同的投资人,IRS需要收几张表,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IRS仅支持部分表格在线填写,大部分还需要纳税人手动填写并邮寄过去。

五 被粉碎的去中心化梦想

可能还有人记得,今年7月底的时候,币安加强了合规建设,而且还专门上线了报税的API。

官方公告表示,通过报税工具API,币安用户可以生成只读的用户交易历史、资本收益及损失记录,并发送至第三方报税工具;还可以实时查看本地税务要求。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IRS就不能直接找交易所要数据,自动导入呢?为什么还要投资者自己去填表交税呢?

1. 为什么交易所无法提供准确的税务报表?

还记得计算应税利得的公式吗?不管用哪种方法算,前提是有完整的交易记录,可以支撑我们去算出每次“处置”加密货币资产时的成本基础、公允市场价值和资本利得(损失)。没有完整的交易记录,这些都无从谈起。

但是,追踪所有交易所、钱包和协议的交易情况及资本变动是很复杂的任务。

币安、Coinbase等交易所都很难直接提供准确的用户税务报告,这不是它们刻意逃避,而是由于加密货币有可转移性。

用户转入转出加密货币非常频繁,所以交易所无法知道你最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通过什么方式,以多高成本基础获得的加密货币。它们只能追踪资产进入交易所之后的去向。

一旦你把币转进或转出交易所,它们就无法准确给出公允市场价值和成本基础这两个变量的值,而这些都是报税的时候必需的。

下图来自Coinbase,它们自己也承认,生成的用户税务报告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特别精准,比如:

· 用户有在其他交易所买卖加密货币;

· 从一个非Coinbase的钱包里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

· 从包括Coinbase Pro在内的其他交易所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

· 保存数字资产到外部存储设备中;

· 参加ICO;

· 曾经用过先进先出法之外的加密货币资本利得(损失)计算方法。

这就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二的Coinbase用户,也就是几百万人的税务报告都不准确。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Coinbase承认计算的资本利得并不一定准确,来源:Coinbase官网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整合所有数据,包括买入、卖出、空投、分叉、铸币、互换、获赠等,把它们放到同一个地方,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交易历史记录。这样算出来的公允市场价值、成本基础和资本利得(损失)才是可靠的。

要这么做,用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手工整理每次的交易记录,复制粘贴交易所和钱包数据;二是自动化这一过程,把工作交给加密税收软件。

这其实就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第三方报税工具。

显然,IRS的报税机制,就决定了无论多么去中心化的梦想,都会在税务部门面前被粉碎。

2. 怎么用API把交易记录导入第三方平台?

这类软件一般都可以通过用户的API授权,直接读取头部交易所、钱包、区块链和DeFi协议的数据,从而生成基于多平台交易历史记录的税务报告。

加密税务平台的操作大体相似:

a. 在添加数据源时,选择近几年自己用过的所有交易所、钱包和相关平台。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b. 上传交易记录。通过交易所API授权,或者上传本地CSV数据,都可以获取到自己的交易所账户信息。但是连接的时间会比较长,币安最新推出的税务API也需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完成数据对接。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c. 再点下鼠标,就生成税务报告了。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API仅帮你完成了报税的第一步。有了报告,还需要联系税务专家,或者用TurboTax、TaxAct之类的报税软件辅助完成填表。填完纸质表,再邮寄给IRS。

当然,报税和交税的分离,是美国国情下的特殊体制。交税就很简单了,可以用借记卡、信用卡、手机交税软件、线下柜台办理等不同手段。

3.新金融业态怎么收税?

回到文章开头大家关心的问题:NFT、DeFi、空投等,现在要交税吗?

答:最好交,但也不一定必须交。因为美国国会现在还在争论,IRS也没办法一次兼顾这么多业态。

注:下文会提到“确认”(recognize)收入和“实现”(realize)收入两个词,概念不同。在美国税法中,确认收入就是确认“获得”了一笔财富,对应应税事件的第四类。如果没有卖出资产,“确认”的收入只算是成本基础,不算是公允市场价值或资本利得。

a. 挖矿

这部分是目前参议院争议的焦点,未来不排除进一步修改的可能。目前IRS采用的策略是:1.对业余挖矿和专职挖矿区别处理;2.既收个人所得税,又收资本利得税。

如果是专业挖矿,就需要填1040系列的附表C,登记为商业实体。即使只有一个人,也算是“自由职业”,需要填表。

如果是业余挖矿,需要填1040系列的附表1,在第21行将挖矿收益申请为“其他收入”。挖矿中的成本,例如电费、矿机费,要登记在同一系列的附表A上。

理论上讲,矿工需要付双重税。举个例子:查理在8月1日挖了一枚比特币,当时价格40000美元;后来以42000美元的价格卖出,就实现了2000美元利得,这部分应收资本利得税;但也有人主张还要对最初的40000美元征收普通收入税。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挖矿毕竟不同于交易,因此目前还有很多灰色空间,矿工的税收办法在将来也势必成为美国国会、行政机构和业内人士的讨论焦点。

b. NFT

从税务角度来看,NFT和加密货币一样,属于财产。因此,如果买了NFT,不久之后又卖出去,产生了资本增益或损失,也应该在IRS的8949表格中申明。

c. 空投

IRS在2019年第24号修订文件中专门讨论了空投和硬分叉问题。就空投而言,由于获得了新币,因此从计入纳税人钱包的那一刻起,就算是“获得”了这些币,但只算成本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不卖空投的币,就不用交税。

举个例子:

乔治在2020年9月收到了Uniswap空投的400个UNI代币。当时UNI的价格是每个3.5美元,所以获得这些代币的时候,就相当于收到了1400美元。这1400美元就是他的成本基础。

如果两个月后,乔治卖掉这400个UNI并获得了2000美元,就变成了应税事件,实现了600美元的资本利得。

d. 硬分叉

发生硬分叉的时候,如果你通过兑换获得了新的分叉币,就要计入新的成本基础。如果没有收到新的币,就不用管。

举个例子:

梅根在2017年7月持有2.5个比特币,在BCH硬分叉后收到了2.5个BCH。这时候需要确认收入,以当时的公允市场价值(每个500美元)算,就确认了1250美元收入。这1250美元就是BCH的成本基础。如果卖出去了,就要交税。

e. 贷款利息

米切尔靠贷出加密货币获利。9月份,通过出借ETH,他挣了0.2 ETH的利息。假设当时0.2 ETH值120美元,那他就算是确认了120美元的普通收入。

d.保证金交易

BitMEX之类的交易所极大推广了保证金交易。IRS并没有对保证金交易征税提出明确的指导文件,只能大致推测如下:

保证金交易就是从交易所融资交易,一段时候后还本付息。保险起见,税务公司建议将拆借来的资金视为自己的投资,然后根据保证金交易的收益或损失报资本利得税。

e. 赠送加密货币

赠送不用交税,但有额度。每个朋友或家人收到的加密货币价值在1.5万美元内,就不用交税。这也是一种节税的方法。

f. 捐赠加密货币

捐赠加密货币不用交税,只要受捐者是美国注册慈善机构就可以。捐赠金额超过500美元,就必须填写8283表格。捐出去的币可以减多少税,取决于你持有资产的时长。持有超过1年,就可以对应减少应税年总收入(AIG),但最高也只能减少30%。持有不足1年,可以减少最多50%的应税年总收入。

总之,由于加密货币的生态远比股票、债券市场丰富,涉及了分叉、挖矿、钱包等全新技术,传统资产税收方法是否适用,甚至该不该交税,就自然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By 深链财经

为什么元宇宙很有可能发展不起来

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8日,在一年一度的 Facebook Connect 开发者大会上,马克·扎克伯格正式宣布,创立于 2004 年的 Facebook 正式更名为“Meta”——也就是“元宇宙(Metaverse)”的那个“元”。

靴子落下来了。不要面子的小扎,笃定要玩一把新概念给 SNS 续一波命了。

Facebook 的更名似乎对元宇宙概念来说并不是好事,它甚至是某种象征,它给了火热近一年但至今仍然没人能解释清楚的元宇宙概念浇了一盆冷水。

随着更名事件在中英文世界刷屏,除了极端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人们普遍对元宇宙的批判大过了期待。在微博和 Twitter 上元宇宙成了许多段子嘲讽的对象。但正如没人能说清楚什么是元宇宙一样,就连批判元宇宙似乎也无的放矢。

毕竟,你似乎是永远打不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新东西。

本文共 19572 字,大约需要阅读 35~50 分钟。先上结论,我们认为:

元宇宙=2010 年代的过时技术风口+1990 年代的复古科幻概念+08 年次贷危机般的金融创新。

元宇宙中无创新

扶不上墙的 VR

去网上搜一下,你会发现不同机构画的行业图谱差异巨大,但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囊括了过去 5 年吞噬了大量融资,但市场化失败的技术。

VR 几乎是这一特征的代表性技术,其次是去中心互联网,其它的后面我们也会稍稍谈到。

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元宇宙”新贵,纷纷把 VR 视作 metaverse 的入口。尽管在演讲和 PPT 中留下了“其它设备也可以接入”的后手,但有“沉浸感”这个大前提摆在前面, VR 对元宇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如今提起 VR,许多人的直观印象不外乎就是“昂贵”和“眩晕”,以及“复杂”衍生的“吃灰”。自从 2016“VR元年”的泡沫破灭之后,整个 VR 行业马上陷入了缓步增长苟且偷生的过冬状态;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撑过五年苟活至今的主流VR产品,真能撑起画饼大过天的“元宇宙”吗?

答案并不乐观。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 VR 由热转冷的五年时间里,诸如“VR 眩晕”以及“VR成本高昂”的唱衰论调,都属于典型的以讹传讹: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抱怨 VR 让自己天旋地转,原因不外乎就是一上来接触了粗制滥造的 VR 手机盒子、连接 VR 设备的 PC 配置不足导致画面卡顿掉帧、用站姿而非坐姿进行体验以及早期 VR 设备确实存在的舒适度缺陷(后文详述);

至于硬件成本,在过去 5 年更是随着 VR 一体机的普及不断下跌,如今的主流 VR设备,入手价格已经和非旗舰的主流中端手机相差无几,且无需高配 PC 也可以独立运行,使用与沉没成本大大降低。

但即便如此,凭借现如今的主流 VR 硬件水平,想要胜任“元宇宙入口”的重任,依旧是力有不逮的:想象一下,一个 500 克左右的塑料盒子紧紧箍在眼前、几乎所有的重量都压在颧骨上方、密不透风的盒子散发的所有热量都被厚厚的海绵聚拢在双眼周围的感觉吧——无处排遣的闷热让人头晕脑胀,汗水淋漓的朦胧视野更是让所有提升分辨率的努力付诸东流。

从五年前开始,这种丝毫谈不上惬意的体验就彻底败坏了 VR 产业的声誉,诸如“显示分辨率不足制约 VR 发展”以及“VR 必晕”一类以讹传讹的论调,就此流行起来。

不仅如此,在最基本的产品设计方面,现如今的主流 VR 设备,和 5 年前的主流 VR 产品相比,基本形态几乎可以用“原地踏步”甚至开倒车来形容:

这是 2021“元宇宙元年”的代表性 VR 设备——Facebook(现在应该叫 Meta 了)出品的 Oculus Quest 2;

这是开启 2016“VR元年”的主流VR设备——Facebook 收购并出品的第一代消费级VR头显套装,Oculus Rift。

暂且不论外接配件,单从我们能接触到的部分来看,一个密不透风的塑料盒子+两个环形外轮廓的无线手柄,这就是从五年前到现在,主流 VR 厂商带给我们的一切——至于实际体验,基本就是用遥控电视机的姿势悬腕操作两个鼠标,灵活度尚可,准确度需要适应,便捷性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自如,疲劳值倒是涨得飞快。

没错,2021 年的新一代产品确实包含了手势追踪机能,但如果这种解放双手的操作真有那么好用,为何还要标配两个无线控制器?答案不言而喻。

这还远远不是重点,更大的问题在于,尽管连接 PC 的 VR 设备作为演示机在 2016 年成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但在意识到 2016 年的主流 PC 配置很难兼顾 VR 体验的画质与流畅度、C 端用户想要玩得爽必须砸钱升级 PC 硬件的事实之后,相当一部分 VR 厂商放弃了 PC,选择了除去便宜一无是处的手机 VR 盒子路线,创造出了“直接把移动平台芯片封进 VR 外壳”的所谓“VR 一体机”——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了今天,2021 年标榜“元宇宙入口”的主流 VR 设备,基本都是这个调调。

显而易见,哪怕是和同时期的主流 PC 平台相比,主流移动芯片的运算和图形性能都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尽管从最基础的画面帧率到攸关互动体验的空间定位性能全面劣化,凭借便宜的优势以及卖力的宣发推动,VR 一体机依旧占据了消费端市场,成为了 VR 行业的新主流。

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大趋势下,“尽快追平 2016VR 元年树立的产品标杆”变成了这些主流 VR 厂商的最高任务;时隔五年之后,这些尚未被淘汰的 VR 一体机厂商,终于用捉襟见肘的预算和各种取舍,在一个全面缩水的硬件平台上,勉强实现了五年前 PC 平台 VR 设备的基础功能:

五年前的 Oculus Rift,拥有 1080 x 1200 的单眼分辨率、90Hz 的标准屏幕刷新率外加精度不错的 Outside-in 六自由度空间定位系统;

五年后现如今的 Oculus Quest 2,拥有 1832 x 1920 的单眼分辨率、90Hz的常规屏幕刷新率,外加只要不超出摄像头范围那效果就还可以的 Inside-out 六自由度空间定位系统;

与此同时,五年的时间并没有让 Oculus Quset 2 实现理想中的轻量化,超过 500 克的机身重量甚至比470克出头的初代产品表现更糟;

而在瞳间距调节这种攸关舒适度的细节上,Oculus Quest 2 的表现同样比不过五年前的初代主流VR设备,至于发热这种只有体验过才会叫苦不迭的头号难题,只能说,和 Oculus Quest 2 短暂的续航时间算是绝配。

然而,即便做出了这么多的取舍,最终成功实现“成本控制”单一目标的主流 VR 一体机,依旧远远算不上能让业界满意的硬件平台——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对于那些不得不转投 VR 一体机的内容开发者来说,他们不得不降低自己作品的视觉效果甚至压缩删减内容来满足这个瘸腿平台的性能需求。最终,这种削足适履的局面,导致了两个十足黑色幽默的结果:

一方面,尽管收买过不止一家内容团队砸下过大笔资金,时至今日,Oculus Quest 2真正有资格做为招牌吹嘘一下的VR游戏,只有《Beat Saber》一款而已;为了彰显自家 VR 平台前景远大,Facebook 甚至还收买了一批经典但上市至少也有十年的游戏IP,计划用不止一份 VR 冷饭壮大声势——Meta “元宇宙”的始发平台要靠这种陈年把戏来撑场面,真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

另一方面,即便凭借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一批萌新,但作为 VR 一体机,Oculus Quest 2 孱弱的性能外加并不丰厚的游戏阵容,并没有让热度维持在理想的高度上——最终,玩家手中的 Oculus Quest 2 要么吃灰遇冷,要么就是被用户彻底抛弃“移动VR”的无用噱头,连上 PC 去玩 SteamVR 的游戏。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了五年前的起点,也算是一种轮回。

总之,整整重复造了 5 年轮子,且 5 年后的主流轮子,还真不一定比 5 年前的主流轮子更出色更好用,这就是承载“元宇宙”入口重任的 VR 产业面临的现状——而对于“元宇宙”来说,这还远远不是麻烦的全部。

掩耳盗铃的去中心互联网

五年的发展换来寥寥无几的迭代进步,作为独立终端,VR 一体机显然跟不上“元宇宙”新贵们的画饼力度;为了避免作茧自缚的歧路技术拖自己野心的后腿,新贵们高调打出了“分布式”的底牌,仿佛只要把“元宇宙”化整为零,一切麻烦都可以自动解决。

由于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火热,去中心网络几乎成为元宇宙行业图谱中第二重要的一项应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如今已更名为 meta 的 Facebook 公司曾在 2019 年宣布了其去中心数字加密货币项目 Libra。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商业公司在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的尝试。

与去中心的加密数字货币不同,去中心互联网给了人们另一个许诺:用户将获得对自己网络行为和财产的完全控制权,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真正属于自己而非被算法、平台和资本操控的互联网世界。

哦,听上去真是太棒了。

幻想类作品当中有个叫 Phlebotinum 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不管逻辑原理,遇上问题找它就能通通解决——《沙丘》的美琅脂(香料)和《星球大战》的原力都是这种东西。那么,这种虚构作品里的便宜事,在真实世界当中能不能成立呢?

很遗憾,2021 虽然是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年份,但它的基调依旧是冷冰冰的现实: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货币短期内也许不会死,但摆脱传统资本+主权控制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短期内也实现不了。

比特币网络从 2008 年开始,已经稳定运行了13年。尽管有许多主权国家先后尝试过摧毁比特币网络,但从未成功。

然而这种分布式金融网络的成功,基于金融应用本身对网络资源的低消耗。众所周知,用最最简化的逻辑来描述:去中心意味着冗余,冗余意味着成倍的消耗资源和成本,而成倍的成本意味着对资本更大的依赖而不是更少。

说的详细一点,目前,普通的,可民用的非金融性分布式网络分为两个路径,一部分是纯粹的分布式网络,比如 ZeroNet、I2P 和 IPFS 等。这种模式下,构建一个网络应用的全部技术都需要分布式,包括存储、计算与传输。在另一种模式下,比如使用以太坊构建的一系列 Web 应用,这些应用仅对关键技术进行分布式以试图解决一些中心化网络的问题。

ZeroNet 是一个 2015 年上线的泛用型去中心网络,它能够实现去中心的微博、Youtube 和 Facebook。但时至今日,甚至没有什么人乐意用它搞黄色
ZeroNet 是一个 2015 年上线的泛用型去中心网络,它能够实现去中心的微博、Youtube 和 Facebook。但时至今日,甚至没有什么人乐意用它搞黄色

这两种模式分别面临两种不同的发展困境,我们先来否定第二种,第二种的本质就是掩耳盗铃。在中国 Web 3 圈有一个非常恶毒的鲁棒性测试,就是一个 Web 3 应用不管吹的多么天花乱坠,唯一检测它是否靠谱的方法,就是把它举报到网信办,看看它是否会因为涉黄涉政被封掉。

在这种测试,或类似的监管情况下,第二种模式是不堪一击的。

因为传统主权国家和商业机构对互联网应用的控制,遍及互联网技术的每一个链条。除非你将应用的构建、数据的存储、云计算、分发以及用户的每日触达的每个环节都分布式,那么你的分布式应用就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使用以太坊似乎可以逃避主权国家关于支付和金融监管的各项规定,但是上如果你的交易量足够大,你的域名、服务器等非中心化的部分就会被查封,你的公司实体就会被关闭,你自身甚至会因为违反证监会或 SEC 的相关规则而锒铛入狱。

以上例子并不针对中国,在美国和任何监管完备的国家同样适用。

相比之下,第一种似乎更能实现分布式网络本来的诉求——创造真正由每个用户个体自己所控制的互联网。

然而,这种模式的难点是,既然它完全被用户所控制,意味着它完全依赖用户的资源来构建,因此易用性极低。

我们以微博为例,知乎上曾有人推算微博在 2011 年全年生产的数据为 370T(知乎问题:新浪微博每天几亿用户产生上万G信息是怎么储存的?),这一数字在进入视频时代之后有爆炸性增长,但我没能找到更新的数字,因此我们就以 2011 年的数字来计算。

尽管看起来这个数字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算大,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我们要以纯粹分布式的技术构建一个微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用户端存储这 370T 的数据。并且是以复数的形式存储,因为我们不能保证用户是实时在线的。

为了保证这 370T 的数据随时可被任何地理位置、任何时区的用户访问,每条数据可能要至少在 100 个 用户那里被存储,因为与 24 小时高质量在线的中心化数据中心不同,用户可能随时离线。这意味着,即便这份数据被 100 个用户存储,任何一个时间点可访问到的数据源可能也只有其中的 10 个。

那么,存储需求会迅速膨胀到 100 倍,也就是 37000T。

考虑到根本不可能有普通用户会贡献出 370T 的存储空间,因此实际的情况是每份完整数据,大概需要被存储在 740 个愿意贡献出 512G 空间的用户那里。这意味着想要稳健的以分布式存储这一年份的微博数据(100 倍容错),需要至少 74,000 十分慷慨的做种用户。

而实际上,这还只考虑了存储的问题。还记得经典版微博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什么嘛?是明星出轨时的扩容问题,也就是带宽与计算性能问题。

由于目前主流的民用宽带均为不对等带宽,实际上 74,000 个普通用户所提供的上传带宽,根本不可能满足微博用户日常的浏览需求,也就是说这些数据虽然被安全的存储了,却不能被实时预览。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就是这个分布式微博的“卡顿”和“炸”将成为日常。

事实上,分布式的微博一直存在于上文举例的 ZeroNet、I2P 和 IPFS 中。但由于易用性问题,即便是在 Tumblr 扫黄和川普卸任时引发的百万人卸载 Twitter 这种大规模的“数字迁徙”中,普通用户也绝不会选择这些易用性差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应用。

他们只会从一个中心化的坑,跳进另一个中心化的坑。

因为实践证明,互联网应用的易用性才是互联网普及的真正原因,如果互联网为了某种哲学或意识形态上的执着而降低易用性,那么大多数人的选择只会是“不用”。

回到去中心互联网与元宇宙的关系上,去中心互联网自己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在元宇宙中可以被解决吗?

不可以。

甚至恰恰相反,元宇宙中精致的模型,海量的数据和庞大的计算量都会要求更加集中化成本更低的云形态,这一点与 Web 3 所能解决的完全相反。

推出的 Libra 在经历了几次白皮书修改和更名后,至今也处于难产状态。与它的 VR 业务一样,属于“你做的很好,但不要算进估值哦”的业务。

元宇宙是找不到出路的技术合集

元宇宙技术之坑,何止是 VR 与分布式网络。

要估测这个坑究竟有多深,首先,我们要找一张元宇宙行业图谱出来,看看除了上文提到的两个节点之外,还有哪些技术被包进了元宇宙概念里。

因为各家差异较大,直接从 Google 搜索选取了第一张的结果
因为各家差异较大,直接从 Google 搜索选取了第一张的结果

除了 VR 和分布式网络这两个产品形态最明确,槽点也最详细的概念技术之外,在目前的元宇宙技术图谱上,其它相对没那么清晰的技术和概念节点,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一是类似 Phlebotinum 的画饼,其二是根本不能自洽的忽悠。

首先是 Phlebotinum 类。正如前文介绍,这个概念基本可以理解为“万金油”,也就是不必纠结细节,一经启用立刻解决一切麻烦的技术玄学——除了前面提过的分布式网络,“元宇宙”技术图谱上的 Phlebotinum 节点,还包括这些:

“有 AR 就好了,AR 好了,元宇宙就好了”;

“有 5G 就好了,5G 好了,元宇宙就好了”;

“有物联网就好了,物联网好了,元宇宙就好了”。

一条一条来。首先是 AR,不可否认,这项技术确实是目前所有移动终端厂商的必争之地,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全球所有能够影响市场的手机厂商,都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布局,不仅仅是开发套件和应用环境,产品原型同样屡见不鲜——然而,时至今日,真正投放市场且产生过实际影响力的穿戴式民用 AR 设备有多少?

答案是 0。

直到今天,提起穿戴式 AR 设备,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依旧是起步崩殂的 Google Glass,偶尔还能想起挂羊头卖狗肉结果沦为笑柄的 Snapchat Spectacles,真正能够被 C 端用户——哪怕仅仅是小众市场——接受的穿戴式 AR 设备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谁都不清楚。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过去不止五年的时间里,“苹果即将推出 AR 眼镜”属于年年必有年年落空的谣言,“所有厂商都在等待苹果打响第一枪”同样是心照不宣的传说,至于什么时候落地,大概是“下次一定”吧。

而这种落空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你打开几年前吹 AR 的报告看一下,那里面的行业图谱会涉及不止一个现阶段消费技术领域难以突破的关键节点。这些技术的演进,可能会以 10 年为单位缓慢进步,而按照产业树的演进思路,那些基础技术即便是有了突破,也会在几十年后才会影响到元宇宙。

然后是 5G。相比于画饼多年的 AR,5G 的落地效率明显要高得多,但时至今日,在 C 端市场 5G 网络究竟能有什么价值,争议依旧没有停止——“5G 拯救 VR 行业”乃至“5G 开启 AR 时代”的论调之所以会甚嚣尘上,显而易见,这些属于未来的愿景最适合用 Phlebotinum 买单。

但必须指出,暂且不提八字还没一撇的穿戴式 AR 设备,即便已经实现了理想中的 5G 网络覆盖率,现阶段的 VR 终端能有多大进步,依旧存疑——就在今年年初,Google 宣布关闭 Stadia 第一方内容工作室,曾经被创投圈寄予厚望、认为有潜力开启“云游戏”新时代的 Google Stadia,沦落为平台方自己都不看好前途的第三方线上商店。

和之前的消费级 AR 眼镜一样,Google的努力再次浅尝辄止,至于下一位寄希望于云端的选手能不能用 5G 和 AR 以及 VR 在“元宇宙”创造奇迹,不妨拭目以待。

最后让我们看看物联网。和元宇宙已知的 Phlebotinum 画饼相比,物联网在这个技术图谱上的形象几乎是最模糊的,翻来覆去就是“虚实共生”“链接万物”之类的片儿汤话,但问题在于,以“元宇宙”新贵的标准来看,将现实世界屏蔽在外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才是元宇宙的“meta”真正的价值所在;

所以说,强调“现实连接”的物联网,对于强调数字化沉浸的“元宇宙”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最符合逻辑的答案,恐怕得等到“元宇宙”的疆域扩展到 AR 领域才能揭晓——这样一来,等于是又回到了最开始的“AR 好了,元宇宙就好了”,又轮到 Phlebotinum 买单了。

除了这些乍看前途无量实则净是空谈的 Phlebotinum 技术节点,在现阶段的“元宇宙”蓝图上,不符合逻辑甚至自相矛盾的愿景丝毫不鲜见,例如沉浸:一方面,沉浸感是元宇宙的核心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达到预期的沉浸感,导致沉迷怎么办?

时至 2021 年,对互联网沉迷,或者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包裹”的反抗与管制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特色。在西方社会关于降低屏幕时间、降低社交产品成瘾性和对数字公司免费产品征收额外税费的讨论,并不比中国家长要去关停游戏的呼声低。

不允许沉迷,所以要降低沉浸感?那还要元宇宙干什么,互联网不香吗?

不允许缩水沉浸感,所以放松对沉迷的监管?那按照“元宇宙”新贵的逻辑,某位国产科幻大户已经写好了咱们的未来:

“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在那里面每个人确实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苦逼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不能共存的节日》,刘慈欣

当然,肯定也有人想到了《头号玩家》电影的结尾,用“定时断网”的强制手段来避免沉迷——但是,既然我们投入了这么多,最终造出的是一个极有可能让全人类万劫不复的数字敌托邦,干嘛不在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闹剧?互联网还有现实宇宙真的不够香吗?

最后的最后,如果一定要挑出现阶段“元宇宙”技术蓝图最大的逻辑问题,那么显而易见——真正的“元宇宙”,根本就不该让Faceook这种寡头来创造。

无论是《雪崩》还是《玩家一号》,这些为“元宇宙”新贵的愿景PPT提供了展现素材的科幻作品,都包含着一个相同的内核:

和崩溃边缘的糟糕现实相比,流光溢彩的虚拟世界才是躲避一切苦难的归宿;至于这片乐土的创造者,则是一群偏执到近乎鲁莽、相比于盈利更重视内容素质的怪胎,再加上无数认同这些怪胎的Geek。

正是凭借这些不认钱的开拓者付出的不懈努力,门槛极低但沉浸感史无前例的Metaverse(来自《雪崩》)和绿洲(来自《玩家一号》) 才得以正式上线,进而彻底改变了整个互联网和人类社会的形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创造“元宇宙”的不再是一群不看重利润只重视用户体验的技术怪胎,最终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他们要“绿洲”玩家按月缴费,在每个角落设置广告,让用户的隐私和言论自由成为过去式。一旦IOI接手这个游戏,那么“绿洲”将不再是我童年的乌托邦。它会成为垄断企业运营的反乌托邦世界,阔佬们才玩得起的主题公园。——《头号玩家》,恩斯特·克莱恩

IOI 的原型是什么,所有人心知肚明。结果到头来,这些反派背后的原型托拉斯跳出来,彻底无视了技术层面的困难与短板,号称要在现实世界中创造原本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元宇宙”——实话实说,放在 2021 这个魔幻现实主义大年,倒也不是什么预料之外的展开。

好了,让我们总结一下吧:

元宇宙的终端入口——主流VR产品难堪大用,主流AR设备八字没一撇,两条腿都是瘸的。

元宇宙的网络架构——分布式网络撑不起这种规模的数据交换量,退而求其次放弃去中心化,等同于剥除了元宇宙的自由本质这个核心卖点。

元宇宙的网络基建——5G更适合AR主场,对VR的意义相对有限,物联网也是一个道理。另外,云技术不是元宇宙的救世主,看看云游戏就懂。

元宇宙的基本逻辑——沉浸感和沉迷互斥,目前无解。

元宇宙的基本立场——目前炒作这个概念的“元宇宙”新贵,在 PPT 上呈现的产品,和他们展示理念所引用的科幻作品原型从根本上就是两个概念;确实存在符合元宇宙开拓者身份立场的游戏公司,但他们对目前的“元宇宙”潮流没兴趣,唯一沾点边的实际行动,就是在自家平台上封掉了包含 NFT 和区块链内容的游戏。

只会比基底宇宙更差的元宇宙

好了,关于“元宇宙”的技术探讨,到这里先暂时告一段落;那么,从逻辑和伦理的角度出发,由虚拟现实技术编织出的“元宇宙”,真会是比现实世界更美好的数字化应许之地吗?

简单来说,与一个上帝并不存在或已经许久不发挥神迹的基底宇宙相比,存在上帝的元宇宙更令人感到可怕。

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资本还是政治还是你相信的任何影响世界的神秘力量,在其发力的时候都受到熵的制约。

也就是任何限制、治理、管制,或者你不管叫它好的还是坏的强制力,都存在执行效率的问题。

比特币之所以能在全球主要国家联合剿杀的情况下运行这么多年,是基于一种灰度治理平衡,即现代主权国家无论如何真的很难管控所有曾经下载过比特币钱包的用户。因此,它实际上不能管控一个自然人使用比特币,只能管控一个经济人或法律人使用比特币。也就是各国会不断推出基于比特币与法币之间的交易监管政策,这本质是在管理自己国家的法币而不是在监管比特币。

现实世界中的现代社会虽然一直被法律与规则所拘束,但由于执法效率的问题我们始终处于一种灰度的治理平衡状态。

立法者无论如何也要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法律和规则都能被严格的精确执行,这既为犯罪者带来了侥幸心理,也为普通人留有人性的空间。

但这个灰度治理平衡,在元宇宙中是另一番景象。

在由企业或国家或任何单一组织控制的元宇宙中,“上帝”同时存在于元宇宙中和我们的基底宇宙中。这意味着,立法者与执法者将透过在基底宇宙中的“有限权利”获得元宇宙中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利它,无论他是谁,将拥有控制一个“宇宙”物理常数与规则的能力。

以最最简单的一则网络礼仪来举例。

现实世界中的法律无法规定“骂人者死刑”其实并不是因为骂人不值得死刑,而是因为以人类当今的技术,是无法实时监控到谁在骂人并进行取证的。但这件事在赛博空间里早有实现,屡次骂人者被禁言或删号从 BBS 时代就是网络通行规则。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的账号视为一个人的数字孪生, 将元宇宙视为如 Shaan Puri 所说的“元宇宙是一个活得更有价值的虚拟世界”,这是不是意味着,“屡次骂人者封号”实际是一项“骂人者死刑”的严酷且可执行的法律?

这样的剧本,其实在过去已经上演过一遍——没错,远在 2021“元宇宙”潮流到来之前,那些早早吞下 VR 技术果实的新贵,垄断统治虚拟世界的野心,早已经暴露无遗。

2014年,时年 24 岁的 Palmer Luckey,接受了 20 亿美元的报价(后来扎克伯格确认,成本实际为 30 亿美元),将自己创立的 VR 品牌 Oculus 打包卖给了 Facebook。考虑到这宗收购的时间点以及交易金额,从那一刻开始,一直到 2016 年,Oculus 以及背后的 Facebook,都被创投媒体普遍认为“抓住了通向未来的钥匙”。

——直到 2016“VR 元年”正式到来,舆论形势急转直下。

整整拖延了半年的发货,高昂到离谱的定价,直接让 Oculus Rift 这个“VR 元年”的开启者,变成了2016年最大的输家;

随后,Oculus 的创始人 Palmer Luckey 被 Facebook 扫地出门,John D. Carmack,以及 Michael Abrash,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用 VR 再次改变世界的计算机图形学泰斗人物,逐渐被 Facebook 边缘化,Oculus Rift 代表的高性能 PCVR 路线,逐渐被 Oculus Quest 系列代表的中低端廉价“移动VR”产品路线取而代之。

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在被 Facebook 收购之前,Palmer Luckey 明确表示,Oculus 的产品路线图不能偏离“开放”和“包容”的原则,正因如此,早在 Oculus DK2 开发者套件流行的时候,就有民间 Geek 实现了“手机+移动电源+DK2 头显”的 DIY 模式——换句话来说,正是这种拓展性极强的开放形态,才创造出了“VR 一体机”最初的产品原型。

然而,在 Facebook 接手 Oculus 之后,开放包容的仪态荡然无存——沿用手机产品思路创造的“VR 一体机”自然不用多提,软件方面,从 2016 年开始 Facebook 就给 Oculus Rift 筑起了独占软件的垄断墙,即便同为必须连接 PC 的 VR 设备,即便和其它厂商的同期产品相比并无优势,甚至连内容本身也毫无亮点,想要体验这些鸡肋独占内容,额外的预算投入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事实上,由于 Facebook 实在是做得太绝,早在 2016 年的时候,VR 玩家社区就出现了一家名叫 Revive 的组织,旨在用技术手段打破 Facebook 的内容垄断墙,让其它 PCVR 玩家也能正常体验这些徒有其表的 Oculus 平台独占 VR 游戏(当然游戏本身还是必须由玩家购买的,Revive 并不是破解组织)。这种罗宾汉式的义举得到了 VR 玩家和媒体的广泛认同,甚至连 Oculus 的创始人 Palmer Luckey 在 2017 年被 Facebook 扫地出门之后,都对 Revive 表示了明确的支持。

但无论如何,这些明确的反对意见和行为,并没有改变 Facebook 的 VR 产品路线。从软件到硬件,利用垄断封闭的产品构筑的 VR 囚笼,依旧是扎克伯格理想中的 VR 美丽新世界:

然而,事实证明,抛弃了“开放性”的沃土,单凭垄断企业的一己之力想要主宰全人类的 VR 未来世界,显然没那么容易——太远的不提,早在 2017 年的 Oculus Connect 大会上,扎克伯格就亲自站台宣传过自家的 VR 社交平台,Oculus Venues:

顺带一提,这是本款 Facebook 第一方VR社交应用在官方商店的人气,以及产品现状:

当然,扎克伯格的 VR 社交野心铁定不会浅尝辄止。除了 Venues,Facebook 还推出过 Spaces 这种尬聊式VR应用,同样是扎克伯格本扎亲自站台宣传:

然后这款应用被喷上了天——媒体舆论纷纷表示,套着没有下半截躯干、形似手指布偶的卡通化身,身临其境地钻进全景拍摄的飓风灾害现场,用事不关己的轻佻语气点评灾情并把这一切录下来发到网上炫耀,简直彻底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自知理亏的扎克伯格乖乖道歉。

总之,Spaces 这款一上线就丢人现眼的 Facebook 第一方 VR 社交应用,现状如下:

已于 2019 年 10 月 25 日下线
已于 2019 年 10 月 25 日下线

什么?你说这就是元宇宙概念要拉上分布式网络,避免落入任何单一实体控制的原因?那请你回到上两节,去看看泥菩萨过江的 Web 3。

尾声:元宇宙何以成为风口?

是的,经历过了漫长的论证,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轮元宇宙浪潮的核心环节,也就是元宇宙为什么会成为媒体和投资的“风口”。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通过分析证明,这一轮作为风口的“元宇宙”中,所有的技术和概念都是陈旧的。

——但其实,甚至连这一轮风口的制作手法和金融操作,同样是陈旧的。

元宇宙中的每一项技术,在过去 5 年各自的垂类媒体里都已经是陈词滥调,我们甚至找不到一些这些技术的新“黑点”,因为他们实际上在过去5 年里毫无可以拿出来说的进步。

当这些技术被打包成了一个名为元宇宙的新概念,就立刻成了风投、企业和媒体界的宠儿。这恰似是引发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本质是一堆必然暴雷的债权合集,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 AAA 级理财产品。

一级市场投资和证券市场投资的逻辑不尽相同,风险投资的逻辑写在它的名字里,同时承担风险和追求回报是它的宿命。也正因如此,一级市场中的投资组合筛选才显得尤为重要。

但“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清晰的赛道,它本身就是一个投资组合,投资元宇宙在某种程度上是投资机构的一种消极怠工。元宇宙能够获得如此大规模的资本关注,本质上是资本对寻找真正有长期成长价值的投资标的已没有兴趣,只想把钱扔进一个稳健的理财组合里,而这个理财组合甚至不是由他们自己建立的。

反过来说,被包括在“元宇宙”行业图谱中的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的单点突破带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如果投资机构对这些技术有信心,那完全不必将这些技术包装为元宇宙的一环。比如在元宇宙概念技术中的多项涉及硬件的技术都与便携性相关,那么数码设备便携性的基础障碍之一是电池。如果人类的电池技术没有奇点临近式的突破,很难想象能够真的制造出一种比智能手机在便携与功能体验上更平衡的设备。

按照这个逻辑,电池也是元宇宙概念技术了,难怪新能源涨得这么疯。

然而,之所以资本不再关注单点技术,是因为处于元宇宙行业图谱中的这些单点技术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被证明了具有不可逾越的应用障碍或技术缺陷。但已经投进去的钱,又不能收回来。

所以,就只能打包成光鲜亮丽的“衍生概念”卖给 new money 了。

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助推的因素,即传统金融市场在疫情大背景下的失能。

自疫情开始不久之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开始出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繁荣景象。但这一轮的繁荣有其关键特征,即资金迅速向公众认为不会因疫情倒闭的头部高科技公司集中。

这种资金抱团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它类别、其它量级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变得困难。对于传统 VC 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投资退出通道变得更加狭窄了——“如果我投资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没能上市,或是上市价格较低怎么办?”

答案就是抱团。

既然二级市场中资金抱团了,那么不如让投资标的也抱团。

与 new money 联手打造全新概念,并借此机会推动自己手中无缘上市也无缘市场化的陈旧项目和技术专利被 FANNG 和 BAT 溢价收购。前者退出套现,后者拉高股价,最终再由二级市场中的投资人埋单。

这一路径,也许从 Oculus 被收购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是注定的,唯一的因素是疫情加速了这一过程。

尽管本文全文以 Facebook 为例批判了元宇宙热炒的虚火,但希望读者能够认清,元宇宙赛道中的资本玩家远不止 Facebook 一个。

他们甚至不远在大洋彼岸。

By 司马徒林 使马之人

稳定币为什么是个万亿美元市场

稳定币是与主权货币(通常是美元)价值挂钩锚定的加密代币,在过去的一年 [图 1] 中,稳定币的采用率迅速上升,已发行稳定币的价值从约 200 亿美元增长到约 1300 亿美元。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加密交易量的增加,但也表明,几个新用例开始受到关注和推动。

Jump Capital:我们为什么相信稳定币是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如今,稳定币主要用作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基础代币对。随着加密货币采用和稳定币对流动性的增加,导致交易所遍地开花,使得多数国际市场的人们能够轻松获得稳定币。我们相信,随着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获取稳定币,以及与其互动的增加,为各种用例打开了闸门,这将推动稳定币市场一路飙升至数万亿美元的市值。这种信念部分基于与欧洲美元市场的对标,该市场代表了美国银行系统以外所持有的美元存款价值,目前估计其规模约为 20 万亿美元。在某些情况中,蓬勃增长的稳定币将取代传统的欧洲美元市场,但也会显著增加美国银行系统之外与美元价值所挂钩资产的可用性,从而扩大整个市场的规模。

应用周期

Jump Capital:我们为什么相信稳定币是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交易

迄今为止,稳定币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它们被用作加密货币交易以美元计价的交易和结算单位。稳定币使得世界各地的交易者和交易所能够使用美元作为基础交易对,而无需这些交易者和交易所拥有美国银行账户。稳定币还使得交易者可以 24/7 全天候在交易场所之间快速转移资金。因此,基于稳定币的交易对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加密市场——大约 75% 的加密现货交易量使用稳定币作为基础货币。

最早期对稳定币的使用,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用户友好型资金入口的激增,只需从本地货币兑换成美元稳定币。交易者使用稳定币现在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用例,为更主流的用例铺平了道路。

跨境交易

汇款 & B2B 支付

汇款和 B2B 支付一直是稳定币最早的用例之一。随着企业和工人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个人汇款流量继续增长,而很多中小型公司现在拥有国际供应商和客户。由于资本管制、监管障碍和垄断的支付渠道,这些跨境和跨货币交易可能难以完成,常常需要数天时间,并且可能会产生高额费用或货币兑换中的巨大差价。现在,使用稳定币和本地法定货币的资金进出通道,个人和企业可以在几秒钟内发送国际转账。

稳定币在这些交易的跨境分支得到越来越多地使用,其中一种法定货币转换为稳定币,发送到另一个国家,然后转换为第二种法定货币。重点主打跨境 / 汇款产品的市场新生力量也在不断涌现,他们抽象了加密在后端的使用,以服务于主流受众。在本报告讨论的非交易用例中,我们认为这一用例是最为成熟的。

示例企业:

Jump Capital:我们为什么相信稳定币是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跨境薪酬发放

随着劳动力变得更加分散,企业越来越希望以不受地域限制的方式聘用最优秀的人才。对于没有海外办公地点的中小型企业,使用稳定币向分布于各个地域的人才支付酬劳,使得这一原本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更加简单便利。

这一领域当前的空白是一个前端平台,可让企业更轻松地完成流程,同时帮助他们遵守当地法律和预扣税要求。尽管一些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建设,但这一细分市场的渗透率仍然相对不足。

示例企业:

Jump Capital:我们为什么相信稳定币是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无国界资本市场

除了促进跨境支付,稳定币还实现了无国界参与资本市场。稳定币现在支撑着几个去中心化信贷市场,包括通过 Compound 和 Maker 提供的超额抵押贷款,以及通过 TrueFi 和 Maple Finance 提供的无抵押贷款。全球受众还可以(通过计息存款)向 BlockFi 等中心化交易对手借贷。通过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平台,稳定币使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立即接入最好的资本市场。

示例企业:

Jump Capital:我们为什么相信稳定币是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数字经济

随着稳定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我们预计它们将推动纯数字线上经济的增长。从支付购买 NFT,到 Twitter 中的打赏和在线内容订阅业务,随着稳定币使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线上服务和商品的变现将出现爆炸式增长。无论具体采取何种形式,这意味着稳定币将成为元宇宙事实上的货币。

本地经济

最终,随着稳定币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且上述用例推动了了个人持有稳定币的增加,企业和个人将开始接受稳定币进行本地交易。对于当地货币疲软的国家来说,这尤其有价值,因为随着稳定币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我们预计这些国家将出现加密美元化。

我们还预计,随着用户意识到 24/7 实时支付(相比银行电汇等其他支付方式)的好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和支付企业将稳定币整合为底层资金流动轨道,稳定币在发达市场的使用量业会激增。

哪些 稳定币会成为赢家?

稳定币有多种结构,主要包括:

  • 法币支持型,其中稳定币充当中心化实体(例如 USDT、USDC)所持有的法定货币的借据
  • 加密资产抵押型,或者采用加密资产(例如 DAI)进行超额抵押,或者使用加密衍生品(例如 UXD),以加密资产 delta 中性头寸为后盾
  • 算法稳定币, 采用算法货币政策,通常搭配另外一种价值浮动的代币,以保持稳定币价值稳定。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 Terra,它利用一个系统,其中稳定币(例如,Terra USD / UST)可以按照浮动利率代币 (LUNA) 原生代币价值赎回,然后可以卖出以换取原生代币。

我们相信稳定币领域不会是一枝独秀,因为存在类型多种多样的用户,对去中心化、稳定性、资本效率和与监管制度整合等要素各有侧重取舍。我们对 Terra 及其美元稳定币 UST 感到特别兴奋,我们认为这是创建高度可扩容和更去中心化的稳定币的最优雅解决方案。

稳定币赋能了一个开放的网络货币系统,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美元(或放在区块链上的任何其他法定货币)并进行交易,并且可以 24/7 近乎即时地对这些交易进行最终结算,这是史上头一遭。随着加密领域法币进出通道的激增,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稳定币的用例将远远超出交易范围。除了具备快速、费用低和容易获取等好处之外,稳定币也不需要加密原生前端来运行。这意味着,构建者可以在这些轨道上创建易于使用并支持主流采用的应用。随着稳定币轨道用于从汇款、跨境工资支付到为国内经济提供动力的方方面面,我们相信稳定币的总价值将增长扩大为数以万亿美元的市场。

By Peter Johnson,Shanav Mehta

区块链项目如何选择VC

加密货币创始人应该如何从不断增长的基金和天使投资人名单中进行选择?什么才是好的基金呢?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Darren Lau:区块链项目该如何选择 VC?这有考量框架供参考

2/ 这是我在评估风险投资基金(VC)时想到的示范框架。 分为五个考量因素:

  1. 增值
  2. 资金支持
  3. 以往投资记录
  4. 分配规模
  5. 人力

3/ 1. 增值 – 明确代币经济学中你需要得到帮助的领域

他们能帮忙解决吗? (例如 @Delphi_Digital 与 @AxieInfinity 的合作)

4/ 治理:

他们是否投票或提出任何治理建议? (例如 @anjan_vinod 提议在 @AaveAave 上添加 @barn_bridge)

他们甚至对任何项目发表过意见吗?支持过任何项目吗?

一些匿名者在治理论坛参与方面比 VC 更活跃。 (例如 @MonetSupply):

5/ 分配:

VC 的影响范围有多大?

他们与机构有联系吗? 做市商? 交易所?

营销人员? 播客? newsletter? youtube up 主? Tiktok 网红?

(例如,@mrjasonchoi 与 @theBlockcrunch ,以及 @spencernoon 与 @OurNetwork__)

6/ 技术实力 :

他们有技术人员可以帮助进行代码审查吗? 他们可以运行验证器节点吗?

他们是否有实验室部门——构建支持你项目的产品? (例如,@hiFramework 和 @Delphi_Digital)

他们可以使用 @DuneAnalytics 或 @nansen_ai 制作自定义数据仪表盘吗?

7/ 人员招聘

他们有工作委员会吗? (例如 @DeFianceCapital 和 @MechanismCap)

他们是否有专职的招聘经理(例如 @dragonfly_cap)可以帮助你寻找适合你的项目的人选?

8/ 人脉网络:

看看他们现有的投资对象公司:

会有协同作用吗?是否会有冲突?

如果是这样,既然 VC 已经支持我们的竞争对手,为什么还要投资我们?

9/ 将他们与募资轮中的其他机构 / 以前的投资者进行比较:

他们是否提供相同的附加值?

将他们视为同一个团队的一部分 / 希望他们能够互补。一些 VC 认为,规模较大的 VC 会大包大揽完成所有工作——最终所增加的价值较少。

10/ 2. 资本支持:向协议引导流动性

吸引规模相当大而绑定期较长的资金流入,以引导平台!

大多数散户流动性纯粹是逐利的:

像 @goldfinch_fi 这样的项目筹集了流动资金。 例如,一年期存款,换取固定份额的代币

11/ 几个 Polkadot (DOT) 和 Kusama (KSM) 项目也要求 VC 投入其 DOT/KSM,以竞拍赢得平行链插槽。
你希望你的 VC 成为自家协议最大和最活跃的用户。

12/ 3. 以往投资记录

这个 VC 一般投资什么行业?

他们可以为你的项目提供哪些专业知识?

索要他们所投资对象公司名单,以便你参考检查!

也可以去 @dovemetrics 获取公开公布的投资对象列表。

14/ 你想从以往记录中寻找任何雷区:

  • VC 试图改变条款
  • 试图在融资轮中多吃多占
  • 未兑现的承诺
  • 隐藏的定时炸弹

询问本轮其他投资者的想法。 加密 VC 领域内每个人都相互认识。

15/ 4. 分配规模

你将向该基金出售了网络的多少百分比?

你如何调整预期?

相对于他们以往的投资组合,这是一个很高的百分比吗?

VC 并不总是提供相同水平的支持: -> 500 万美元的头寸,比 5 万美元的投资更受欢迎。

16/ 一些 VC 将投资视为看涨期权。

不是特别看好,只是承诺少量投资,作为「支持支票」。如果对他们有好处,就兑现收益,并大肆宣传自己慧眼如炬。如果项目要失败,投资了一笔小钱而已。

17/ 5. 人力

首先,谁在管理基金? 你能对他们有哪些了解?

多看看他们的推特账号,看看他们在推特上发什么。听听他们的播客,阅读他们的博客,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DeFi 中最好的投资者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钱!

18/ 从整体上审视基金时,请考虑他们的团队规模。

作为创始人,你的项目会被配备专职人员吗? 你会获得公司其他成员的支持吗?

值得考虑这个人在你的项目中的专长 / 关注重点。

19/VC 的企业文化也很重要。

在那家 VC 工作体验如何? 调查或询问他们是否花更多时间寻找交易,或支持他们所投资的公司。

如果你能找到 VC 的前员工,值得与他们联系并询问他们的原始意见。

20/ 你是因为与你交谈过的分析师 / 合伙人而愿意获得该 VC 的资金,还是想要其整个团队和品牌?

如果真的是因为促成交易的人,请让他们开一张天使投资人支票。

无论如何,当前大多数基金的激励机制都被打破了,未来某一天可能成为威胁。

21/ 最后思考一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

因为你的协议中有问题,他们会愿意在凌晨 3 点接听电话吗?

如果他们来到你的地方,你会和他们一起喝酒吗?

22/ 归根结底,通过融资,你正在出售你公司的股权,也可以说卖掉你的孩子。

你真的愿意有人从你付出的努力中不劳而获吗?

还是你想要一个和你在战壕里并肩作战的人?

By Darren Lau

NFT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0 年,超过 2 亿美元的 NFT 易手。今年 2 月的销量超过了去年全年,销售额为 3.4 亿美元。然后 8 月打破了所有记录,顶级市场 Opensea 的 NFT 总交易量超过 40 亿美元。当您将以太坊以外的平台考虑在内时,仅第三季度的二级销售额可能就超过 了 100 亿美元。

简而言之,NFT 市场的指数级增长代表了加密领域多年来最大的转变。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都熟悉不可替代的代币(「NFT」):这是一种独特的数字资产,可以代表不同的形式,可在跨越艺术、游戏、体育纪念品、音乐等的互联网市场上进行交易。

下面我们将广泛概述似乎正在推动 NFT 领域增长的因素以及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NFT 艺术

尽管 NFT 远远超出了艺术世界,但艺术仍然是定义类别的 NFT 市场,占上图所示的大部分交易量。在许多方面,加密艺术市场反映了传统艺术的市场。在需求方面,有小型和大型收藏家。在供应方面,有像 Beeple 这样的著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售价数百万美元,还有成千上万的新兴艺术家,如 Metsa (Maxwell Prendergast),他们的作品(如下图)售价在 100 到 10,000 美元之间。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图片:辐射深度- Maxwell Prendergast

数以千计的像 Maxwell 这样的艺术家被 NFT 艺术所吸引,因为事实证明,它对创作者来说比传统市场更公平。多亏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数字艺术家只需点击几下,他们的作品价值就可以达到数百万。现在,由于基于 NFT 的智能合约更加完善,艺术家每次转售他们的作品时都可以自动获得补偿。与传统艺术市场相比,艺术家往往要在其去世后很久才被欣赏,而且大部分价值通过二手交易归于富有的收藏家,相比之下,数字艺术市场对创作者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为什么要花钱买一件数字艺术,尤其是它基于数字的本质允许它被无限复制时?事实上,我们通过简单地剪切和粘贴文件来展示上面 Maxwell 的作品,甚至没有付钱给他。答案归结为实际所有权。当有人购买 NFT 艺术品时,他们不是为数字图像付费,而是为在以太坊等区块链上注册的社会认可的图像所有权记录付费。因此,虽然我们可以在本文中粘贴 Maxwell 的工作,但我们不拥有与工作相关的 NFT,因此没有什么可出售的。

事实证明,许多人重视拥有稀缺的作品,就像其他人重视拥有实体作品一样。虽然数字所有权没有任何独特的法律保护,但它可以通过程序验证,允许平台执行规则,只有所有者才能将图像用于某些目的(例如在 Twitter 的个人资料中)。这种对所有权的程序化识别是 NFT 背后的基准效用和价值的关键。

生成艺术

NFT 艺术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被称为生成艺术的部门推动的,对它的需求主要来自加密投资者。生成艺术被定义为通过使用自治系统创造的艺术。生成艺术的一个主要例子是 CryptoPunks,它也可以说是第一个重要的 NFT 艺术收藏。

CryptoPunk 是通过一个名为 Larva Labs 的工作室创建的计算机代码算法生成的 10,000 个唯一的字符。他们构建了自己的程序,随机生成每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像素化角色——不同的头发、帽子等。该程序还生成了三种特殊类型:88 个僵尸、24 个猿和 9 个外星人。运行该算法后,这种随机生成的各种字符与以太坊智能合约相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其稀有性进行交易和估价。9 位拥有独特面具和无檐小便帽的外星人朋克之一,被称为「Covid Alien」,最近在拍卖会上以 1175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Art Blocks 是一个流行的生成艺术平台。Art Blocks 不是创建和销售单个作品,而是允许艺术家在允许收藏家「铸造」有限数量的作品之前创建产生艺术作品的算法。这是一种创作和分发艺术品的新颖过程,买家和艺术家甚至都不知道在作品被铸造之前算法会产生什么。

在 ArtBlocks 上,艺术家泰勒·霍布斯 (Tyler Hobbs) 的名为「Fidenza」的作品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收藏之一。霍布斯使用流场算法生成随机着色的不可预测的非重叠曲线。这种方法产生的数字艺术作品售价高达 350 万美元。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加密文化和 NFT 艺术

但为什么一些像素化的字符或彩色的非重叠波浪售价数百万美元,而其他类似的 NFT 艺术作品售价要低得多?答案与围绕加密货币和 NFT 市场发展起来的独特文化有关。

例如,CryptoPunks 和 Fidenzas 对加密社区都具有历史意义。CryptoPunks 因帮助创建 ERC-721 令牌标准而受到赞誉,该标准是整个 NFT 市场的基础。Fidenzas 是第一个执行良好且具有视觉吸引力的链上生成 NFT 集合。

有鉴于此,考虑到这些作品对加密货币投资者的文化意义,这些作品的要价更有意义,加密资产一直是过去十年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对于越来越多的加密原生用户文化来说,这些稀有的 NFT 是身份的象征,类似于拥有毕加索或伦勃朗的传统收藏家。它们不是在家里展示,而是在在线社区和 Twitter、Discord 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显眼地展示。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图片:DC Investor — 加密 /NFT 投资者

随着加密文化进一步融入主流,加密艺术也是如此,Jay-Z 和 Odell Beckham Jr. 等名人现在在社交媒体上突出展示他们的 CryptoPunk。Snoop Dogg 最近还声称自己是一位名叫 @CozomoMedici 的前匿名 NFT 收藏家,拥有价值 1700 万美元的 NFT 艺术收藏。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回顾一下,NFT 艺术的兴起是通过可证明的所有权,通过以太坊等区块链上的代币记录的。NFT 艺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导致艺术作品种类激增。在加密社区中具有文化意义的作品往往会获得更高的价格标签,但我们已经看到加密和主流文化在各种影响者的带领下融合。

NFT 游戏

然而,尽管 NFT 艺术市场有所增长,但 NFT 最高的收藏完全来自不同的类别:游戏。正如 NFT 让人们拥有独特的数字艺术作品一样,它们也让游戏玩家真正拥有游戏内的物品。这让玩家在他们玩的游戏中拥有真正的经济利益。

当您购买典型的游戏物品时,您真正获得的只是使用它的体验。当您购买的是基于 NFT 的游戏内物品时,您将获得具有转售价值的资产,可以将其带到其他游戏和体验中。添加接收加密货币以获胜的能力,您将获得一种全新的游戏模式,称为「Play2Earn」(边玩边赚)。

Axie Infinity 及其 180 万用户目前是 NFT 游戏世界的皇冠上的明珠。在 Axie Infinity 中,玩游戏所需的类似口袋妖怪的角色本身就是 NFT。玩家在赢得战斗时会收到加密货币,这导致新兴市场的许多人将玩游戏变成了一份全职工作。Axie NFTs 的早期收藏家已经看到他们的角色从最初的 5 美元涨到了 8 月份的近 500 美元。这些游戏内 NFT 的总销售额最近超过了 $2B,使其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 NFT 系列。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然而,基于 NFT 的游戏的真正承诺来自所有权和可组合性的结合。可组合性是一个重要的加密概念,指的是一个协议如何与另一个协议本地互操作——即从 MakerDAO 生成的代币可以在像 Uniswap 这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应用于游戏,这个概念意味着在一个游戏中创建的游戏内物品可以在由不同开发者创建的游戏中使用——例如,您可以将您的 Axie 角色带到完全不同的游戏中。

像 Decentraland,Sandbox,Somnium,CryptoVoxels 和 TCG World 都在创建虚拟世界里不同的游戏体验,可以发生碰撞。这些虚拟世界具有 NFT「情节」,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购买和开发游戏。由于组合性,例如,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人在 Decentraland 中建立了一个竞技场,在那里你可以用 Axie NFT 与其他人进行对抗,以获得装备战利品。

DeFi 和 NFT 的交集

由于可组合性,NFT 也已经可以与某些现有的加密基础设施进行互操作。这为 NFT 与现有 DeFi 之间的碰撞奠定了基础,这可以为该领域带来更大的实用性和流动性。

正如富有的收藏家将他们的艺术品作为抵押品以换取贷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样,NFT 艺术和游戏资产也正在成为可能。NFTFi 是一个项目示例,该项目允许用户发布他们的 NFT 作为贷款的抵押品,或者向其他人提供贷款以使用他们的 NFT。这意味着 NFT 收集者可以支付少量费用,将 NFT 暂时转化为流动资金,可用于产量农业。另一方面,有人可以发布一些资金来借入 Axie NFT,然后可以将其用于游戏中的收益收益。

NFT 抵押贷款只是将 NFT 和 DeFi 结合起来可能实现的一个例子。随着 NFT 的成熟,这个领域将快速增长。

加密的社交层

除了艺术和游戏之外,NFT 还可以形成新型在线社区和加密驱动的消费者应用程序。例如,在无聊猿俱乐部(Bored Ape),拥有 10,000 个 Ape 角色中的 1 个,就可以访问专属社区,其中包括进入 Discord 频道以及获得新 NFT 空投和商品的权利。这意味着购买 Bored Ape 可以解锁一个特殊的俱乐部——一个甚至吸引了 NBA 全明星斯蒂芬库里的俱乐部。Bored Apes 帮助开创了这种模式,但现在有许多 NFT 项目正在使用它。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NFT 也有望在艺人和粉丝之间建立新型关系,尤其是在音乐领域。例如,Catalog 允许艺术家以 Wav NFT 的形式直接向粉丝出售独特的曲目。这让粉丝可以通过直接从来源购买他们的音乐来直接支持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家。想象一下在泰勒·斯威夫特成名之前购买限量版的歌曲。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NFT 还可以通过传达独家体验的权利,在粉丝和创作者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例如,购买 The Disclosure Face 的粉丝会自动获得 4 张全球任何 Disclosure 节目的门票。最重要的是,购买者与这位艺术家成为了朋友,Disclosure 现在定期在他们的活动中演出。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就像音乐一样,体育和 NFT 的世界也在发生交汇。NBA TopShots 将 NBA 时刻(即勒布朗詹姆斯的扣篮)变成了数字交易卡,它已经是 NFT 最畅销的收藏之一。TopShots 背后的公司也刚刚宣布了扩展到 NFL (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计划。Sorare 刚刚筹集了 6.8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同样与国际足球俱乐部合作,生成代表球员的 NFT。这些 NFT 构成了梦幻体育比赛的基础,当玩家表现出色时,用户就会得到奖励。

Coinbase:解析 NFT 市场指数级增长原因及未来发展方向

社交通证

社交通证可以被视为 NFT 的表亲。类似于某些音乐家铸造的 Bored Apes 或 NFT 传达对某些社区或体验的访问权限,社交通证也有同样的作用。

社交通证正受到寻求围绕其个人品牌创建社区的创作者和影响者的追捧。最近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运动员杰伦克拉克使用 Rally 平台发行通证 $JROCK。这些通证的持有者将获得篮球比赛的门票以及杰伦克拉克的独特内容。

社交通证的采用曲线甚至比 NFT 更早,但与 NFT 一起,正在帮助形成加密社交层的支柱。

条条大路通 Web3

加密世界向世界介绍了几项新颖的创新:首先是比特币和数字现金;然后是以太坊、智能合约形成革命;最近是 DeFi 和对金融体系的重新构想。现在,加密社区成员认为 NFT 将是数字所有权和社会协调的革命。将所有这些技术放在一起,您就拥有了 Web3 的基础——一个由用户拥有的互联网。

鉴于最近 NFT 价值的快速上涨,这个市场很可能会经历繁荣和萧条的周期,类似于以前的加密创新。无论如何,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些创新泡沫的持续爆炸,从辉煌到无法想象。

By Justin Mart、Connor Dempsey 与 Ejaaz Ahamadeen

NFT在国内能卖吗

作为NFT观察者和法律服务商,我们在国内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有卖家售卖本系统或友商的NFT产品。经过与店主交流,有的店家回复:几天内交货;有的店家回复:180天后交货。大约一天后,我们发现NFT产品被二手网站下架,NFT出售信息和被平台删除,此起彼伏……

这里有两个法律问题:1.明知不能交货而欺骗消费者可交付NFT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2. 网络平台目前禁售二手NFT的理由如何。还将延伸出一个更深的法律问题,3.二手NFT能通过哪些合法的渠道交易?

NFT合规性与二手交易

圈里有真假NFT之争,老币圈的朋友对于联盟链上的NFT颇有微词,认定其为假NFT,但是就目前国内法律框架而言,无疑联盟链上限制买卖的NFT合规性最高。将文化周边产品进行NFT化,大厂做的不错,飒姐和团队律师也收藏了一些其铸造、售卖的NFT(号称数字艺术品)。

但是,总是有人太着急,想将自己9.9元或99元购买的图片类、音乐类NFT在某鱼等二手商品寄卖网站进行变现。

鉴于现在NFT多限制在180天之后才能转让,且该事项卖方应当明知。因此,若卖方与买方约定,几天后交付该NFT作品,显然,此时卖方无法履行其与买方之间达成的买卖合同。那么,根据《民法典》第57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卖方首先承担的是民事违约责任,且由于该NFT作品实际上无法履行,因此,依据《民法典》第580条的规定,买方可以请求解除该合同,但不影响其继续请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

此外,若卖方隐瞒其NFT作品无法转让之事实,使买方误以为其可以在几天后通过交易取得该NFT作品的所有权,那么,卖方的行为事实上属于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据《民法典》第148条的规定,构成民事欺诈,买方作为被欺诈方享有撤销权,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其与卖方之间的合同。此时,对方应当返还已经取得的财产,且需赔偿买方可能的损失。

同时,卖方的行为还可能涉嫌犯罪。如果卖方所言NFT根本不存在,或在未告知卖方不可交付的情况下,收到买方交付的钱款后拒不履行相应义务,那么,若所涉款项大小符合《刑法》第266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则卖方的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在原本承担的民事责任的基础上,还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手寄卖网站拒绝NFT的理由

网络平台禁售NFT的理由,经过多方查询印证,并没有找到现成的法律法规。但在《某平台违禁信息管理规则》中,我们发现对于“涉嫌欺诈、盗窃、作弊、骚扰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禁售,其中对于欺诈工具类商品和服务里载明:“不可查询或无法在72小时内到账的虚拟类商品”,列举了三大运营商官方不可查询的花费类商品、返还期限不可查询确定的商品、实际上无法在72小时内到账的慢充卡类虚拟商品等。

飒姐回忆了自己第一次购买NFT的场景,明明是购买了一件虚拟商品(要求48小时付款),店家给我邮寄了纸质版证书,同时要求我点击收货,并在点击收货同时将NFT打到了我的收藏品钱包。几乎是在点击收货的同时,NFT到账,这显然不属于“慢充”。

如果是二手NFT,囿于铸造时智能合约就已经要求180天或更长时间内不得交易,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平台禁售NFT商品有其内部企业规则要求。

但,飒姐认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还是NFT的金融可能性让平台望而却步。

二手寄卖网站的义务

二手寄卖网站属于网络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受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电子商务法》的规制,两部法律都规定了平台的连带责任问题

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发现平台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有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平台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鉴于NFT还有知识产权(IP)的权利让渡问题,《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五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的,应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二手寄卖平台对于NFT产品的寄卖,十分谨慎,担心承担连带责任。

国内是否有合规二手NFT交易场所

这个问题取决于:未来监管机关如何对NFT定性,是否认定其有金融属性。

倘若将NFT当做普通的虚拟商品,自身不带有金融属性,则其二手交易将被容许,起码不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偶有炒作行为,可以用规制“得某”炒鞋平台的监管方案进行处理。

倘若将NFT当做特殊的虚拟商品,自带金融属性,则二手交易需要获得国家级的金融牌照,否则将涉嫌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读者可能对飒姐的保守观点是非不解,甚至有圈友指着鼻子骂过我,但是法律法规就在那里,我们法律人只能实话实说,遵纪守法。

我们团队也都是青年人,对创新充满理想。我们试图用法律的网,给市场主体一个行为边界,到底哪些义务遵守了就可以“法无禁止即可为”。然而,鉴于NFT的出身,特别是其与token\coin之间的基因关系,监管机关和大众对于NFT金融化的倾向是有担心的。

尤其是我们发现各地批准的金融类交易所、交易中心,对于NFT二手交易跃跃欲试,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体系解释,很难用地方金融牌照挡住非法经营罪的法律风险。

By 肖飒lawyer

美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前景

关键要点

  • 鲍威尔表示,CBDC 的开发是美联储的一项高度优先计划,因为他们考虑的是不会损害银行的框架体系
  • 美联储很可能通过推出 CBDC来实现端到端的监管,从而加强对美国货币体系的控制
  • 当数字美元最终推出时,它将不得不与其他与美元挂钩的私人数字货币竞争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上周向国会发表声明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以慎之又慎的态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 (CBDC) 及其原生数字美元的课题。在数字美元的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错综复杂、宛如迷宫,这一直是这项巨大工程中的研究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最关注的焦点。

对数字美元项目的彻底研究正在顺利进行;美联储已将其列为优先事项之首,但由于“重大的技术和政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在向世界其他国家宣布数字美元推出的确认消息之前,还需要一段漫长的等待期。

鲍威尔最近发表的声明与之前更新的讲话态度类似;他的发言并没有透露美联储目前处于数字美元开发的哪个阶段。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美联储对 CBDC 的看法是什么?该机构将如何规划数字美元发布的进程?

美联储眼中的数字美元

自 2019 年下半年以来,发展 CBDC 的各种优势和目的已被广泛传播,从改善现有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到提高或保持一国货币的实力,不一而足。

到目前为止,关于数字美元的用途和体系结构的细节寥寥无几。据国际清算银行 (BIS) 称,美国只是在探索其 CBDC “未来可能的能力”。然而,根据美联储提供的一个简明框架,通过比较假设的数字美元与国际公认的数字人民币,我们可以了解美联储应用数字美元的方式。

在鲍威尔发表声明后,美联储于 2 月 24 日发布了关于 CBDC 开发目标的联邦储备券 (FEDS Notes) 深度研究报告,从这一报告开始,数字美元将遵守美联储制定的现有相关规定:

“对美国来说,无论 CBDC 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它们都应该符合美联储的长期目标,即保证国家支付系统的安全和效率,以及货币和金融稳定。CBDC 的安排必须与这些目标保持一致,自 1913 年中央银行成立以来,这些目标一直指导着中央银行。”

有说法称,数字美元被定位为替代美国 M0 货币供应量,这包括目前经济中流通的所有实物货币。简而言之,它将以实物纸币或硬币的形式,以独特方式创造、发行和向公众分发,并且通常遵循现行的现金管理法律。来自 Trading Economics 的数据显示,2021 年 1 月美国不同货币供应类别的数据如下:

美国货币最近先前最高最低单位
货币供应量 M05247900.005206600.005247900.0048362.00百万美元
货币供应量 M16750.906619.406750.90138.90十亿美元
货币供应量 M219395.3019186.9019395.30286.60十亿美元

自 2020 年 7 月以来,由于美联储实行了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注入更多的美元,M0 货币供应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从宏观视角来看 M2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其 2021 年 1 月的同比增长率创下了超过25% 以上的新高,这是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震撼记录。对比 M0/M2 比率,流通现金占比为 27.06%,占美国总货币供应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美元的数字化可以让美联储对货币体系进行端到端的控制,取代印刷和销毁货币的方式,这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大的金融稳定性。这表明美联储对从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向公众分发的数字美元进行了全面监管,尤其是在美联储考虑结合当前和新型技术来促进这一金融机制的时候。

在这个层面上,数字美元与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有相似之处。中国人民银行 (PBoC) 一直将数字人民币宣传为中国 M0 货币供应量的替代品。中国还面临着 M2 货币供应量不断膨胀的挑战。2020 年M2货币供应量超过 33.79 万亿美元 (约合 218 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 年增长了增长了 156.79%。这主要源于商业银行贷款的激增。预计数字人民币将有助于管理中国的债务市场,并在不久的将来促进更多美国国债的出售。

针对中国未来可能试图削弱和超越美元的行为,按理说,美国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方式开发自己的 CBDC以进行报复。

尽管如此,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是会面临障碍,包括与全面的 CBDC 替代品相关联的可扩展性、隐私性和互操性。抛开技术问题不谈,缺乏基础设施和全球接受度是数字美元取代美元成为卓越的全球储备货币的关键问题。

同中有异

在数字货币的世界,即将面世的数字美元与现有市场上大量的盯住美元的稳定货币相比有何特点?

将技术设计、用例、易用性和可获得性等因素排除在外,法定数字美元当然可以被视为比其他不受监管的替代数字货币高出一个档次。这些替代币包括 Tether 发行的 USDT 稳定币,甚至 Facebook 即将发行的 Diem 稳定币 (一年多来,由于监管机构的反对,Diem 进展缓慢)。

数字美元属于由国家中央货币当局发行的合法货币,不存在合法性确认问题。对比 USDT 和数字美元,陷入困境的 Tether花了 22 个月时间与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斗争。调查于 2021 年 2 月结束,Tether 公司被勒令支付 1850 万美元的罚款,并被禁止在纽约开展业务。

耐人寻味的是,鲍威尔关于重新审视 CBDC 的言论恰好是在 USDT 成功和解的消息之后发表的。一方面,作为全球基准稳定货币,USDT 的市值超过 349 亿美元,可能是数字美元最终发行后最大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如果说 USDT 的和解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监管方面存在妥协的空间,以确保稳定币和 CBDC之间的共存。

然而,当我们将受监管的数字货币 (如Circle 公司的USDC稳定币) 纳入考虑中时,这两种货币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不清了。那么,美联储将如何为采用 CBDC 提供理由呢?在这一点上,一切可归结为:

声誉与供应

由于熟悉和方便,个人对美联储和银行的信任可能超过对稳定币的信任,即使他们受到监管。稳定币的批评者经常强调供应问题,即私营公司无法保证其盯住美元的稳定币有实际的美元储备作为支持。关于这一点,Circle 公司在 2020 年 10 月的声明显示,USDC 的发行数量并没有超过该公司保管的美元数量,这就消除了人们对 USDC 稳定币实际价值的怀疑。因此,受监管的稳定币与美联储发行的 CBDC 处于同等地位。

偏好与功能

稳定币构成了纯加密货币世界和纯法币世界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对于希望涉足加密市场的交易老手和有抱负的交易新手来说,稳定币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因如此,持有 USDC 可能比持有数字美元更有价值,因为 USDC 可以很容易地兑换成加密货币。

现在预测美联储将如何决定加密货币的命运、及发行的数字美元的命运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CBDC 和其他私人货币之间的争斗并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赌博。在不同的时间点,两者会获得轮流采用,在此之前,我们只能等待美联储采取决定性的举措。

By Bybit Insight

为什么以太坊会成为元宇宙的货币

这些天来,元宇宙(metaverse)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我们最近的播客中,Raoul Pal 将其定义为“数字流动性”。

那它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元宇宙会如何出现?它与现实世界以及我们的身份有何关联?

而以太坊在这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喝上一杯,系上安全带,让David来给大家解释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出现

以太坊

随着 NFT 狂热能量的增长,围绕“元宇宙”的对话也在增长,大家都在谈论“元宇宙”,但没有人试图对它进行有意义的定义。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元宇宙实际是什么的可操作提议。

“元宇宙”将是由许多不同层和技术的组合,但元宇宙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将遵守单一共享真相来源。

元宇宙将由对象组成,所有这些对象必须知道所有其他对象都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创建已知元宇宙中所有对象的一个账本,以及它们共享的交互和故事历史。

理解元宇宙需要将其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然后将其重新组合成一个关于“它”是什么的叙述。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

自下而上构建元宇宙

元宇宙是数字时代的新组织结构,但我们以前见过它!在我们定义元宇宙之前,我们需要定义它之前的迭代。

从民族国家的角度

我最近阅读了《Seeing like a State》这本书籍,它说明了从一个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是什么样的。

一个民族国家是一个由激励和愿望组成的统一体,其利用内部的人来实现这些愿望。

以太坊

民族国家是其领域内所有值得注册的事物的中央注册中心。民族国家喜欢秩序,因此使用秩序系统来解释它拥有权力的所有事物。

我们有许多秩序现象通过民族国家的愿望来定义我们的生活:

社会保障号码:123-45-6789

实际地址:1234 Taylor Ave N, Unit #56

电话号码:(123) 456-7890

企业 EIN 号码:123-45-6789

民族国家内部人员和实体的序列化有助于国家了解它的组成部分。一旦一个民族国家对其控制的一切进行核算,它也可以开始对一切征税。

它不仅仅是序列化人和他们的业务。

根据《Seeing like a State》这本书的说法,我们目前拥有的有序的国家结构,是建立在以前试图计算税务人员管理的土地价值的基础上的。传统上,土地将根据其作物的产量进行评估和衡量,民族国家将雇佣测量员根据土地可能产出的作物价值正确评估土地价值。好的肥沃土地,将比干旱土地征收更多的税,因为中央会计机构希望看到公平。

早期的农业会计系统会绘制出土地和在其上生长的作物类型。土豆每6英寸种植一次,这意味着一英亩可以种植12万个土豆,每年将为州政府带来 50,000 美元的税收。

民族国家通过艰苦的努力来确保它对其所统治的所有价值进行核算,因为这将为国家带来高税收。

这就是野生的、多样化的森林如何变成一种特定类型植物的生态,森林变成了适合种植木材的树木网格,荒野变成了只有一种作物的有序牧场。混乱、不稳定的土地变成了街道的网格,所有的街道都有数字。

民族国家需要让事物有条不紊、有据可查,以优化其协调资源的能力。一个民族国家的中央登记处需要了解其控制范围内的所有有价值的资源,以便能够适当地提取税收和发展这个国家。

民族国家希望对一切负责,这对定义的系统健康有益,但它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民族国家出于税收目的,将所有人及其财产减少到一个序列号,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反对政府过度扩张的原因。

那是因为如果民族国家如愿以偿,民族国家欲望的长期结论可能是这样的:

以太坊

艺术总是领先于人类的意识

民族国家建立在关于自身状态及其周围世界的中央情报之上。

它正在寻求“了解”周围的世界,并提取其资源。

这一概念解释了民族国家经常压迫土著文化的原因。游牧民很难纳税,因为你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找不到他们,他们生产和消费的资源是模糊的,难以追踪,因为他们是无序生产的。民族国家不知道如何衡量“野外”生产或消费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下落不明者”。

土著文化天生就不能与民族国家很好地融合。土著人与自然更为和谐,而民族国家则希望消耗自然的无序混乱和输出有序的文明。我们看到民族国家将土著文化限制在越来越小的土地上,因为民族国家的愿望开始围绕着非民族国家的文化占领和统治世界。

这已成为当前世界社会结构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全球社会压力和不平等的主要根源之一。

如果要出现更大、更公正的人类组织结构,就必须消除对其领域下身份或对象合法性的文化偏见。

从一个协议的角度

加密经济系统能够管理以前由民族国家承担的大量责任,同时保留个人对周围世界最大限度表达其愿望的权利。

以太坊是一个新的国度,一个存在于云端的国度,它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强制的。

虽然参与机制不同,但我们看到以太坊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类似功能。

以太坊也喜欢有序和序列化的东西,事实上,如果你想在以太坊上存放任何东西,你必须遵守 EVM 的法律。

想在以太坊上结算一笔交易吗?你需要一个以太坊地址。

想要以太坊上的身份?你需要一个ENS域名。

想要部署一个token?你需要一个代币合约地址。

想要购买 NFT?你的特定以太坊地址将需要与特定合约地址进行交互,因此以太坊可以知道要更新账本的哪个部分。

以太坊是一种将对象序列化到元宇宙中的协议。你可以通过将智能合约信息部署到以太坊来初始化NFT的状态。

以太坊不需要雇佣土地测量师或财政部。它不需要人工来理解其领域内资源的价值。

以太坊

以太坊知道:地址位置、ETH数量、拥有的代币数量以及拥有的代币价值

由于以太坊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它永远不会为了征税而敲门。以太坊作为一个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改进,是在保持账本的活跃度方面的成本效益。以太坊通过消除自身对最大税收提取的物质需求,它只收取维护系统所需的最低税收(如交易费)。

税款由那些实际为以太坊新国家成员支付公共费用的人支付:那些保护和更新全球账本的人。

元宇宙中的对象持久性

无论元宇宙是什么,它都需要对象拥有永久性。

在元宇宙中找到的对象,必须表现出类似真实宇宙中对象的特征。元宇宙中的对象必须与元宇宙中的其他对象碰撞。如果它们无法碰撞,那它们还是对象吗?

元宇宙对象必须知道彼此的存在,在数字世界中,只有当所有对象都被元宇宙中所有已知项的单一真相来源所知时,才能实现这一点。

民族国家为其在其域内发现的对象分配编号,而个人则为他们在以太坊上创建的对象分配编号。“代币化”过程将对象显化到元宇宙中,并使同一存在平面中的所有其他对象“知道”该对象。

一个宇宙诞生了。

这就是以太坊作为一个新国家的角色。注册所有对象,并使它们相互作用。

在DeFi中,我们称之为“金钱乐高”,但在NFT中,我们称之为“元宇宙”。

当人类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记录物体所有权时,就发明了“书写”,而这项发明开始了记录历史的过程。

“元宇宙”将通过类似的过程抵达。首先,我们将其中存在的项目记录在一个通用账本上,然后我们将围绕这个单一的真相来源(我们称之为元宇宙)建立一个数字文明。

一个通用账本是元宇宙的基础框架。

身份是对象

像之前的所有组织系统(宗教、民族国家等)一样,以太坊是由人组成的。但到目前为止,以太坊很难真正知道组成它的人是谁。

我们的人类灵魂和人类身份不是可以序列化并添加到区块链中的东西。这是现实空间层独有的东西,并且将永远如此。

民族国家不关心人类精神,他们会给你一个8 位数的社会保险号码,然后继续前进,你的身份是民族国家赋予你的。此外,它每 6 年到期一次,如果你不去离你最近的许可部门进行更新,你会面临后果。

在元宇宙中,你选择自己的身份。

以太坊地址对每个人都是免费的,并且不能单独将地址链接到一个人。我个人使用了 50 多个以太坊地址,其中许多是与其他人共享的。

虽然我的个人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几个地址,但通过这些地址的所有可互换ERC20代币,都没有将特定身份实际链接到该地址。

货币和其他可互换资产旨在消除所有者和单位之间的关联。货币应该是一种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公共事业,它不持有偏见,也不接受使用它的实体的任何信息。

ERC20代币从钱包中流畅地进出,因为它们是可互换的,一旦它们与其他代币混合,它们就失去了任何形式的可追溯性。

我的以太坊地址持有ETH、UNI、AAVE、MKR或任何其他ERC20代币……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以太坊地址一样。非差异化,非唯一性。事实上,我可以从一个钱包出售所有代币,然后从另一个钱包重新购买,两个钱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随着像 Aztec 这样的隐私工具上线,我甚至可以将 ERC20 代币从地址 A 发送到地址 B,而无需关联这两个地址,从而使这些地址对于建立身份而言毫无用处。

ERC20代币固有的中立性是一个奇妙的属性,它是建立一个公平和开放的全球金融体系所必需的,但它还不能建立一个云端数字国家所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非同质化代币(NFT)的用武之地。

我的以太坊地址保存着Cryptopunk #1118,它是唯一的,由于只有1个Cryptopunk #1118,NFT作为一个链上对象,在其接触的所有以太坊地址之间建立一个身份链。

以太坊关心的不是地址本身,而是地址中的对象。

ERC20 不会将身份与以太坊地址相关联,但 ERC721 会为此做任何事情。作为一个真正的形而上学的存在,人们可以穿越元领域,与他们在旅行中遇到的物体进行互动。

NFT是特定的,因此对NFT的所有权说明了特定的口味。

这是我在 OpenSea 上的 NFT 钱包:

以太坊

网络中有很多钱包,但这一个是属于我的。没有其他钱包托管这种特定的人工生成对象集合。NFT 开始在控制它们的私钥后面形成身份阴影。

NFT PFP头像运动

当人们将 NFT 添加到他们的社交媒体个人资料图片时,了解地址背后的人会变得非常容易。

以太坊

ENS域名具有相同的作用,事实上,ENS 在向 ENS 域名本身添加身份层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在以太坊地址中添加一个人类可读的名称。我希望ENS在使身份与以太坊保持一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ENS 地址也是 NFT,它们在以太坊上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身份层。

在以太坊上序列化人类

以太坊不会像一个民族国家那样在你出生时给你分配一个号码,将你的身份赋予你。

相反,是由你自己选择在以太坊上的身份。

以太坊不知道你是一个特定的人,它也不在乎。但是,当你购买 NFT 时,尤其是你将其作为你的Web2头像的时候,你是在从现有的数百万个 NFT 中选择一个特定的 NFT,以作为你数字自我的数字表示。

我从合约地址 0xb47e3……3BBB 中选择了 Cryptopunk #1118,作为我人类品味和人类精神的代表,我选择将 Cryptopunk #1118 的属性赋予一个随机的以太坊地址。

我选择了以太坊的地址,并确定了它的身份。反过来,以太坊意识到存在一个特定的身份,它通过在一个以太坊地址内实例化特定身份属性来塑造以太坊。

由于以太坊元宇宙中特定对象的关联,该以太坊地址是与众不同的。它与一组特定的独特 NFT 接触,并且那些非同质的交互将它与存在于元宇宙中的所有其他以太坊地址区分开来。它有自己的可追溯路径,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要讲。

只有它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这才使一切变得不同。

以太坊

此时,我需要在文章中添加植物图片。

NFT是人类如何成为以太坊状态的可识别对象。不是以太坊的国家,而是以太坊虚拟机的存储状态。

奇怪,它们用的是同一个词!

身份的复兴

以太坊身份颠覆了我们在民族-国家模型下的认知方式。在以太坊上,我们选择我们的身份。以太坊并没有以八位数字的形式赋予我们身份,而是问我们:是什么识别了我们?

在文艺复兴时期,个体从自上而下的压迫性宗教暴政中崛起,我们看到了艺术从二维轮廓和原始视角向三维表现和照片写实风格的转变。

以太坊

我相信元宇宙在身份属性方面提供了类似的范式转变,我们正处于身份从 2D 到 3D 转换的浪尖。

在物理世界中,我们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物理形式有关。事实上,民族国家使用肤色、眼睛颜色、头发颜色、性别和身高,将你的财产注册到其中央数据库,以便跟踪你。

检查你的ID,一切都在那里。

你人类形态的物理特性与以太坊无关,以太坊无法知道你的肤色,也不会在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些具有某些特定物理特性的人去选择与他们出生时赋予的 DNA 完全不同的数字表示。

正念的实践教会个人如何将他们的思想与身体分开,并更加意识到他们的内部过程独立于他们身体的过程。你的人类形态是覆盖在你人类精神上的。虽然这些东西相互作用,但它们也是不同的

如果有机会,理论上你的人类精神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容器。

数字元宇宙表示

在 pppleasr 的《财富》杂志封面首次亮相后,我因为FOMO而参与了CryptoPunk。

以太坊

这个封面引用了很多加密推特人物,其中有Crypto Dog、Loomdart、Banteg、Tetranode、Santiago Santos、Cobie 等。

作为一个加密推特人物,我对自己没有出现在封面上感到非常失望。每一个加密人都有机会成为crypto历史的一部分,但很明显我永远不会被纳入这件艺术品中,我的Twitter/社交媒体头像是我的人形照片。

而pppleasr的图像中没有人类……只有数字表示。

这就是重点。

纳入这一历史性艺术品的标准,需要数字化、非人类的身份表征。

以太坊元宇宙的其他部分(Loot??)

身份是第一个抵达元宇宙的东西,但是一旦我们建立了自己,接下来就是我们要的东西。当人类从游牧狩猎采集者演变为农业定居者时,我们就开始收集东西。

同样,一旦我们能够创造元宇宙,就该收集物品了!

元宇宙战利品(Loot)

就在本周,在以太坊上,我们看到一些全新的东西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

Loot 于8月28日创建,共有8000个Loot bag被铸造了出来,其中每个有8种不同的物品,每个都具有不同的稀有程度。

在OpenSea 上,这些Loot是这样的:

以太坊

以往,NFT都是关于特定JPEG的,NFT生成艺术或NFT PFP运动一直围绕着购买与以太坊文化相关的特定JPEG。

JPEG标准只是对象上的一个特定外观层,实际上并不包含任何关于自身的外观信息。

因此,当你购买一个loot时,你是否购买了一个列有物品清单的JPEG?

不是的。

OpenSea 上的 JPEG只是这个token的说明,而不是token本身。这些 Loot token具有创建一组对象的属性,并赋予这些对象以独特的属性。

OpenSea尚未更新以呈现这些对象的属性,但是像0xInventory.com这样的网站能够表达出Loot的相关属性。

以太坊

0xInventory.app 网站使用嵌入在token中的属性对其前端进行外观更改。这些变化是原始而简单的,标识对象的文本已根据稀有程度更改了颜色。

0xInventory.apps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只是表面层的变化,它只是说明了代币本身的属性,无论它们是稀有的、史诗的、传奇的还是普通的。但这是token在将其属性表达到围绕它们呈现的元宇宙中时必须采取的第一步。

今天,你的token会更改网站上自己的本文颜色。

明天?元宇宙将特定的数字对象显示到你的手中,并更改可用的选项。

Loot的分叉

Loot 项目解锁的究竟是什么?

可能什么都没有。这是全新的,没有人知道,任何存在4天的东西(在撰写本文时),都有无法估量的风险。

但自从Loot项目诞生以来,衍生项目就一直在启动,它们为Loot的元宇宙 角落“附加”价值。

虽然这个元宇宙的角度是完全不稳定的,但这种确定元宇宙如何发展的模型已经有了先例。这种新模型将表达推向了表面,而价值和效用则更深地嵌入到以太坊协议中。

一些人已经注意到这种模式背后的潜力。通过将代币化的属性嵌入到技术堆栈的更深层次中,你可以优化最大的外观选择,同时在元宇宙内建立对象属性的单一真实来源。

这有助于降低开发人员的复杂性和开发成本,同时为用户提供自由、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Ability Scores

有人制定了一个“能力分数”合约,并创建了可以授予这些Loot持有者的“统计数据”,它们基本上是RPG属性,这在传统游戏中很常见。

以太坊

Characters

这个项目与最初的 Loot 团队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由想要在 Loot 生态系统中添加附加功能的志同道合的参与者发起的。

以太坊

Realms

Loot持有者可以铸造‘Realms’,它们是某种理论上可以围绕Loot想象宇宙的生成地图。目前尚不清楚它将如何与上述对象进行交互。

以太坊

生成元宇宙

元宇宙将在外围渲染。

以太坊无法决定元宇宙的样子,它只能容纳它所托管的有价值的对象。

“元宇宙”不能由单一的事实来源决定,这从根本上是不可扩展的。相反,元宇宙将基于一组本地规则和属性在本地呈现。但是,虽然元宇宙将在本地呈现,但该元宇宙中的有价值的对象将是通用且可互操作的。

以太坊
以太坊
以太坊

组成元宇宙

无论元宇宙是什么,它都将作为一个涌现的结构而自我组合。

不会有一个特定的创世时刻或地点,而是元宇宙将在我们周围慢慢显现。元宇宙将是一个可组合的宇宙,其对象是共享和交互的。

为了变得更具沉浸感,元宇宙将不得不表现得更具装饰性。而在元宇宙上生成装饰层所需的计算,不会来自“区块链”,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更现实的是,元宇宙将由相关元宇宙的本地规则确定的参数呈现。Fortnite元宇宙将按照Fortnite 规则、Axie 按照Axie 的规则,而Decentraland 由 Decentraland的规则来体现。

使所有这些部分成为“元宇宙”的,是元宇宙对象的共享注册表。就像 SMS 和 TCIP 一样,元宇宙将建立在用于识别对象的协议上。

如果它在现实世界中很重要,它可以由元宇宙中的序列化对象表示。

元宇宙可能以许多不同且不兼容的孤岛开始。这些独立的孤岛只会确认与这个角落相关的某些特定对象,而与元宇宙其余部分的唯一联系将是通过 Uniswap 或 OpenSea 等深层连接结构。许多项目仅与元宇宙的特定区域相关,它们将通过ETH、Uniswap 和 OpenSea 的底层流动性层连接。

但正如 DeFi 从不同的应用慢慢迁移到单一的通用金融结构一样,元宇宙将通过类似的货币乐高机制将自己缝合在一起。

元宇宙将通过在资产和对象识别的中心基础上附加更大和更无缝的组件来增长。它将慢慢体现为数字存在的一个组合的替代维度。

以太坊是元宇宙的经济基础

关于元宇宙如何表现的细节,将取决于特定角落或壁龛的独特规则。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元宇宙要求:

  1. 一个中心资产登记处;
  2. 一层金融应用;
  3. 一个经济引擎;

这就是以太坊。

它是代币注册表,它是DeFi 应用的组合,它是一个原生货币和经济系统。

我们在这篇文章的开头阐述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欲望,并暗示了它的物理性质如何在它所控制的土地上建立物质欲望。

像以太坊这样的加密经济系统,是个人与以太坊提供的社会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阶梯式改进。以太坊并没有将人类变成一个收获的农场,而是一个公共产品系统,它优化了最小价值提取。

以太坊不是为了寻租而进行优化,而是根据对象的大小(数据方面)及其与周围对象交互的复杂性来收费。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所有经济体系都有某种税收制度,所有的系统都需要保持自我保护,经济越能为自身的保护提供资金,文明就越好。

EIP 1559 征收与使用以太坊成正比的税收,你放到链上的数据越多,你支付的费用就越多。以太坊不是对财富或收入征税,而是根据你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征税:区块空间。

随着元宇宙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对象将抵达以太坊的区块空间内,并且这些对象的一部分将与其他对象继续进行链上交互,这需要以太坊进行状态更新,以更新周围元宇宙的状态。

元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对象交互将通过rollup(在敌对环境中)执行,或者通过可信数据库(在友好环境中)执行。但即使第 1 层交易变得更便宜、更高效,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元数据对象和对象与对象交互的寒武纪爆炸所抵消。

由于以太坊的货币政策,元宇宙将不再是廉价gas价格的朋友,这在生态系统周围产生了安全飞轮。随着元宇宙变得更大,以太坊会变得更安全,从而使元宇宙本身变得更加安全。

ETH是元宇宙货币

模因“艺术以ETH 定价”是在 2020 年冬季 NFT 热潮期间创建的,当时每个人都注意到所有 NFT 都是以 ETH 计价。

以太坊

当然,加密艺术只是一个开始。自然而然,元宇宙将从价值极高的投机性艺术作品开始,然后发展成为一个功能更强大、相互交织的生态系统。

虽然元宇宙处于早期阶段,但它将被孤立和分离。元宇宙唯一统一的将是底层金融化层,即DeFi,它在元宇宙的所有子区域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经济基础。

元宇宙的第一个共享方面将是 ETH,它是一种普通货币,它将元宇宙中所有分离的孤岛联合在一个单一的流动资产上。虽然Axie Infinity内部的对象还不能与Gods Unchained内部的对象进行交互,但它们都可以通过ETH进行买卖,从而允许Axie Infinity的价值传递给Gods Unchained或元宇宙的任何其他部分。

货币是将元宇宙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件东西,而ETH就是货币。

以太坊

总结

下面这张图最近很火,从表面上看,它说明了“元宇宙”这个词被过度炒作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非描述性的,以至于实际上没有说明任何内容。

这只是一个被大肆宣传的词,而每个人都想与之保持一致。

以太坊

我认为这表面上是一个meme,但实际上比它所揭示的要深刻得多。

所有的技术都朝着一个统一的主体发展。元宇宙将自行构建,它会向那些最接近帮助它实现这一目标的人招手。元宇宙是一个向周围发出召唤的对象。它想要被建造,它只需要人类为它建造。

NFT 热潮始于 JPEG,但在元宇宙建立之前,我们还必须通过更多的文件格式。当谈到这一切将如何展开时,你的猜测和我的一样好。

我只能给你们留下我们在crypto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学到的教训:

  1. 公平开展工作;
  2. 领导者很重要;
  3. 在我们弄明白之前,我们会盲目冲入某个事物;

我期待着和你们一起探索元宇宙。似乎我们最近才发现了大量未开发的新领域。

让我们建立一些很酷的东西。

By David Hoffman

深度解析跨链技术与应用

前言

跨链技术被认为是区块链领域的圣杯,是实现万链互通的关键技术。人们往往将其重要性和互联网的 TCP/IP 进行类比。正是因为 TCP/IP 协议簇 提供了点对点链接的机制,将资料应该如何封装、寻址、传输、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标准化,才使得全球的终端连成了一张网,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称的互联网。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公链,许可链不断涌现,百花齐放。然而,绝大多数链与链之间由于技术、生态、竞争等原因无法连接互通,这带来了用户、资产、应用、数据的割裂,形成了「孤岛效应」。从根本上讲,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区块链扩展性的限制。

为了将孤岛连成大陆,业界对跨链技术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将对当前跨链的主要技术形态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当前致力于解决跨链问题的典型区块链项目进行举例。关于跨链的研究报告已经有很多,但本文会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力求做到深入技术本质,辨析易混淆概念,把握脉络框架,囊括最新进展。

跨链究竟要跨什么?

通证交换

每条区块链上都有自己的原生通证。通证因其封装了某种权益,而成为价值的载体。链内的通证可以进行可信的交换,然而链间的通证交换却「隔链如隔山」。只有实现链间通证的可信交换,才能实现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目前通过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实现跨链通证交换,例如将 BTC 充值到交易所,换成 ETH 之后,再提现到 ETH 钱包。但人们不满足于中心化的方案,希望能够直接在链上进行可信交换,例如用户 A 想要用 BTC,交换用户 B 持有的 ETH,这个过程会有个问题,如果两人约定了交易,但 A 进行了转账后,B 食言而肥怎么办?这就需要用到跨链技术,通过系统的撮合,让两笔转账能够同步进行。基于哈希时间锁的原子交换,是实现这一场景的典型技术。

通证传递

通证传递是指,一条链上的原生资产,流通到另外的链上。这是无法直接实现的,任何通证都只能依附于其宿主链。一般而言,通证传递是靠在源链上锁定原生资产,同时在目标链上发行等量模拟原生资产的锚定资产来实现的。如何保证这一过程的安全可靠,是跨链技术的一大挑战。

通证传递和通证交换,都可以解决链间价值交换的问题,但这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 A 想用 1 个 BTC 交换 B 的 10 个 ETH,这个过程只需实现通证交换,但如果 A 想要将这 1 个 BTC 拿到以太坊上使用,则需要通证传递。通证传递除了解决价值交换的问题,还有额外的效用。我们可以通过通证传递,实现链 A 上的资产参与链 B 上的 DeFi 应用,构建一个更普惠的开放金融,也可以将通证从一个昂贵的链,转移到一个经济链,节省交易费用,或者从一个缓慢的链转移到快速的链,实现扩容,亦或者,从一个非隐私链,转移到一个隐私链,实现交易隐私。可以说,通证传递能解决的问题,是通证交换所能解决的问题的超集。

信息传递

完全意义上的跨链其实应该能让链间的任何消息进行可靠的传递。任何跨链事务本质上都是一连串跨链消息传递组合而成的,例如,通证传递作为一类跨链事务,是由两次跨链消息传递组成的,先后是:

  • 源链锁仓通证,并将锁仓的消息及其证明,传递给目标链
  • 目标链接收到信息,验证其真实性之后铸造映射通证,并将回执发送回源链。

因此,我们可以说,跨链信息传递包含了跨链通证传递。跨链信息传递所解决的问题是跨链通证传递的超集。

交易

通过跨链信息传递,一条链可以读取和验证另外一条链的状态和信息,一条链的智能合约可以将其他链的某个状态和信息作为执行的触发条件。因此,通过跨链信息传递,可以实现丰富的跨链功能,例如跨链借贷,跨链众筹,跨链支付,跨链衍生品,跨链 DAO 等。如果区块链间能够灵活调用彼此功能,使用彼此的服务,那么链与链将组合成一个巨大的服务协同网络,实现我们预期的万链互联的状态。

跨链技术概览

现在的跨链技术形态,有些只是实现了通证交换,例如哈希时间锁和跨链 DEX;有些则通过建立一组链上角色来转发消息,验证状态,有些是提出了一套通信协议 , 实现区块链间的通信;有些是提出了新的系统架构和造链协议, 支持更多区块链的接入。

由于链和链之间互相独立,无法建立直接连接,链之间无法直接感知对方状态变更。因此需要搭建通信桥梁。在通信桥梁选择上,通常来说分为五大类技术形态,分别是基于哈希时间锁的原子交换,见证人,轻节点侧链,中继链,共享验证人,在 3.1-3.5 小节将展开叙述:

基于哈希时间锁的原子交换

哈希时间锁是一套密码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去信任的跨链资产交易。比如我用的 1 个 BTC 和你的 10 个 ETH 交易,就可以通过哈希锁来实现交易的原子性。其原理大致如下:

① 用户 A 生成随机密码 r , 并计算出 r 的哈希值 m=hash(r) ,将 m 值发给用户 B;

② 与此同时,用户 A 发起一笔交易,向用户 B 转 1 BTC,该交易的成功是有条件的,须用户 B 出示密码 r 才能成功,否则超过预设的时间,交易将自动失败;

③ 用户 B 看到 A 发起的交易之后,也发起一笔交易,向用户 A 转移 10 个 ETH, 该交易的成功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用户 A 出示 r 才能成功,超过预设时间,交易也将自动失败。这里的关键是,用户 B 创建这样一个以出示 r 值 为成功条件的交易,并不需要拿到密码 r 的值,只需要知道 m 值即可创建,而我们知道,哈希运算是不可逆的,知道 m 无法推算出 r ;

④ 用户 A 看到 B 发起的交易之后,出示 r 值,使得 B 发起的交易成功,获得 B 转账的 10 个 ETH,r 值被披露;

⑤ 用户 B 在上个步骤中也拿到了 A 出示的 r 值,使得 A 发起的交易成功,获得 A 转账的 1 个 BTC。

通过以上机制,在两条不同链上的交易,被耦合为一个事件,只能整体成功,或者整体失败,不会出现 A 给 B 的转账成功,而 B 给 A 的转账失败的情况,反之亦然。

交易

这种机制的实现,依赖于两个技术,那就是 「条件成功交易」和「条件失败交易」,在以上案例中,交易成功的触发条件是出示哈希原像 r,交易失败的条件则是超过预设时间未出示哈希原像 r ,我们也可以分别称为哈希锁和时间锁。

在 BTC 中,可以通过 CLTV 操作码或 CSV 操作码来实现哈希时间锁,在以太坊等图灵完备的链上,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哈希时间锁。事实上,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远比哈希时间锁更多元、更复杂的条件成功交易和条件失败交易。

我们可以看到,哈希时间锁实现了跨链双方去中介的原子交易,无需任何信任假设。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种交易方式在用户体验上并不友好,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 交易双方必须同时在线,严格执行参与流程,因此,交易发起方,如果无法找到一个在线的交易对手方,则必须等待。
  • 对于 BTC,创建带有哈希时间锁的交易,在底层是通过创建两笔交易完成的,由于底层机制比较复杂,在前文所述的交易过程中被简化表述为了一笔交易。如果交易成功,两笔交易都要上链,需要多付手续费。
  • 实际交易中,会存在汇率问题,交易对手方可以根据汇率是否有利于自己来选择是否完成交易。尤其在金额较大时,交易对手方有很强的动力这么做,这导致原子交易可能不适用于大额交易。

另外,在跨链的实现程度上,哈希时间锁有其局限性,只能实现跨链的通证原子交换,无法实现通证传递及更广泛的跨链信息传递,因此在实际跨链应用中,往往和其他跨链技术组合使用。

见证人

见证人,英文为 Notary,有时也被译为公证人,是为传递跨链信息,托管跨链资产而设置的一个特殊角色。2012 年 Ripple 发布了 InterLedge Protocol (ILP),首次通过第三方见证人的方式实现了跨链转账,在此之后,见证人机制陆续被应用在以 BTC 锚定资产为主的诸多跨链项目中。

不同的跨链项目对见证人有不同的设定:见证人可能是单个主体,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多个主体;见证人的产生方式可能是许可式的,也可能是自由准入的;为了实现资产跨链,见证人将不得不管理一个托管账户,管理托管账户的方法可能是独立控制或是多方控制;用户对见证人的信任基础,可能来源于见证人自身的信用,也可能来源于见证人做了超额抵押。

见证人产生方式

最简单的方式是组建一个许可式的见证人组,成员基本固定,成员的加入与退出,则由当前成员审核表决。这种方式是相对中心化的,比较去中心化的方式是自由准入的方式,任何主体,只需符合既定的条件,例如抵押相应资产,即可成为见证人。自由准入带来了额外的风险敞口,可能带来恶意见证人,产生串通作恶的风险。因此,有的跨链协议选择加入一个随机抽取机制:每次的操作,不是由所有见证人签名,而是从符合条件的见证人集中随机抽取一组见证人,如此一来,可以增加见证人串通作恶的成本。

用户对见证人的信任基础

见证人可以通过超额抵押来获取信任,这意味着见证人抵押的价值,必须大于托管的账户资产价值,如果托管的资产发生损失,用户将从抵押金中获得赔偿。超额抵押使得用户托管的资产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是超额抵押给见证人带来了资金成本,见证人的资金成本将转化为高昂的跨链手续费用。

见证人也可以靠自己的商誉来背书,尽管含有信任假设,但其优势是跨链费用低廉,甚至可以做到免费,因此还是吸引了大批用户。

资产托管方式:独立控制地址与多方控制地址

见证人可能各自控制一个独立控制地址,形成托管地址矩阵,来承接用户的托管委托。需要注意的是独立控制地址不一定是单签名地址,见证人出于安全考虑,可能会采用多签和私钥分片技术来管理独立控制地址,例如,某个见证人在链下是一家人数众多的公司,该见证人的地址有可能会由公司的多名高管或股东通过多签和私钥分片共同管理。然而,不管使用什么技术来管理地址,只要是由单个主体控制的地址,我们都称为独立控制地址。

更多的情况下,托管地址是由多方共同控制的地址。有可能是所有见证人共同管理一个地址,也有可能是将见证人分组,每个组共同管理一个地址。这种情况则必须用到多签或者私钥分片这样的多方控制技术。

多签

多签,或称多重签名,英文为 Muti-Sig,是由多个私钥共同控制一个账户的技术,多签技术可以实现一个地址必须由 M-of-N 个签名人签名才能转账,1≤M≤N。

在 BTC 中,多签地址是 P2SH 类型的地址,普通 BTC 地址是由公钥哈希后得到的,而多签地址则是基于脚本哈希。该类地址对 N 值有一个限制,N≤15;在以太坊等具有图灵完备性的区块链中,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多签地址,N 值也可以无限大。

私钥分片

私钥分片技术,也称分布式密钥技术,是一个具有更高理论安全度的多方控制技术,该技术脱胎于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提出的安全多方计算(sMPC,Secure Muti-Party Computation),结合门限技术(TSS),也可以实现 M-of-N 签名管理。该技术支持将一个账户的私钥拆分成若干个碎片,分配给多个签名人,当已签名的碎片私钥数达到阈值时,即可对账户资产进行操作。具体实现上,私钥分片有多种技术实现方式,涉及到复杂的密码学知识,本文不展开。

私钥分片之所以更加安全,是因为分片是不断刷新的,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分片会重新进行,给到每个人的碎片会产生变化。恶意者如果想要通过获取所有人的分片来盗取资产,必须获取到不同签名人在同一个时间单元里的私钥,否则驴唇不对马嘴,无法合成完整私钥。

签名人组成员管理

无论是多签还是私钥分片,签名人组都不可能是一个成员始终固定的群组,所以会涉及到签名人组的成员增减。在私钥分片技术中,只需要重新分片,把碎片分发给增减后产生的新签名人组即可。在多签技术中,则分为两种情况:

在以太坊等图灵完备的区块链上,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编程来设置签名人组成员管理规则,例如超过 2/3 的现有签名人签名同意,即可批准新的签名人的加入,或者批准剔除某个老的签名人。

在 BTC 上,则无法对一个 P2SH 多签地址的签名人组成员进行编辑,如果某个签名人的私钥泄露或者需要退出,只能重新创建一个新的 P2SH 多签地址,将资产转到新的地址里。

向去中心化方向改进

整体上,见证人模式是一种相对容易实现,且通用性强,适配成本低的跨链方式。见证人模式的最初版本是相对中心化的,但人们不满足于此,于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使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例如使用更加去中心化的见证人准入机制和分组机制,使用更加分布式的资产托管地址等。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方案。这些改进方案在实现去中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轻节点式侧链

侧链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于 BTC 扩容的努力。2014 年 10 月,BlockStream 团队发布了《侧链白皮书》,首次提出了「锚定」式跨链方案。锚定(Pegged),有时被翻译为「楔入」,表达的是被锚定链对锚定链的可读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锚定链是被锚定链的侧链」。

人们最早希望通过将 BTC 的交易从 BTC 主链,转移到侧链上,来降低 BTC 主链的压力,2016 年由 RootStock 团队开发的 RSK 被认为是 BTC 最早的侧链。侧链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在侧链上融合主链轻节点来实现主链对侧链可读。该技术稍加转化,即可被应用于跨链,我们只需在目标链上部署源链的轻节点合约,即可将目标链改造为源链的侧链,实现由源链到目标链的单向跨链。

所谓轻节点,是指一个体积较小的,只存储区块头信息的节点。轻节点并不存储链上的全部交易,但是可以通过区块头信息,验证某个交易是否存在于链上。轻节点合约则是包含了轻节点的智能合约。通过在目标链部署源链的轻节点合约,即可实现对源链来的消息进行真实性验证。其过程大致如下:

① 当源链 A 有请求传递一笔跨链交易信息给目标链 B 时,交易发起者将该交易的明细内容、区块高度、以及该交易 SPV 证明(指该交易的 Mekre 路径)一并提交到 B 链;

② 部署在 B 链上的 A 链轻节点合约,通过 SPV 证明,重新计算该交易所在区块的区块头哈希值;

③ 得到的哈希值与轻节点中对应的区块头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表明该交易确实发生在该区块中,若不一致,则说明该交易并不存在于该区块。

尽管任何人都可以向目标链提交交易明细及其 SPV 证明,但实际跨链应用中,往往会有专门的角色来做这件事,而不是交易发起者来做。我们在本文中,我们称该角色为 Relayer (中继者)。Relayer 除了要负责帮助用户传递跨链消息,还需要负责将源链的区块头传递到目标链,以建立轻节点合约。

Relayer 和见证人一样,都是为传递跨链消息而设的一个特定角色,但 Relayer 和见证人有两点不同:

  • Relayer 不负责托管资产,如果采用侧链机制来实现跨链,跨链过程中锁仓的通证会被托管到一个特定的托管合约中。
  • 对于 Relayer 的信任假设,相比见证人而言更为宽松。我们必须相信大多数的见证人都是诚实的,但众多的 Relayers 只要至少有一个是诚实的,我们就可以相信跨链消息传递是可靠的。这点我们将在 3.3.3 小节进一步论述。

不同跨链项目中对 Relayer 的称呼不同。有些项目中,Realyer 的角色被拆分,负责传递区块头的 Relayer (Head Relayer)和负责传递交易消息的 Relayer(Message Relayer) 被定义为两种角色。有些项目中不存在一个专门的 Relayer 角色,Relayer 的职能被合并入了其他角色,例如由源链的验证人直接承担 Relayer 的角色。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轻节点式侧链方案的技术本质始终是:Relayer 将源链的区块头传输到目标链,建立轻节点,然后 Relayer 从源链搬运交易信息到目标链时,用轻节点上的区块头信息验证交易信息的正确性。

双向锚定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主链和侧链的关系是相对的,两条链可以互为侧链。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源链」和「目标链」也是相对概念,在一个跨链消息传递事件中,消息的源起方往往被称为源链,消息的接收方则被称为目标链。

跨链双方通过互埋对方轻节点,即可实现互相读取对方链上的信息,互联互通,这种形态被称为双向锚定(Two-Way-Pegging),这种形态下,两条链成为了彼此的侧链。两个方向都有 Relayer 组负责向对方传递信息,当然,两组 Relayer (B→A Relayer & A→B Reayer)也有可能是同一批人,被合并为同一个角色,兼负责双向的信息传递。

侧链与子链

谈到侧链,有必要和另外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一下辨析,那就是子链。子链没有自己的共识机制和原生通证,其安全性完全依托于主链,具有单向性。而侧链本身是一条独立运行的区块链,侧链与主链的关系,是相对概念,具有双向性。

以太坊的扩容链,有些是侧链形态,有些则是子链形态。采用 Plasma 方法和侧链方法的扩容链是以太坊的侧链(Plasma 侧链是另一种侧链形式,不是轻节点式侧链),而采用状态通道和 Rollup 方法的扩容链,则是以太坊的子链。

子链通过将交易从主链挪到子链进行,并定期向主链同步最终状态来实现对主链性能的扩容,所以,子链也被称为「提交链」,提交链的叫法比子链的叫法更贴近其技术本质。

子链的目的是为了扩容,扩容的本质是节省主链的资源,因此主链不会花费计算资源对子链提交的交易进行验证。子链自身需要一个机制在提交时证明其所提交内容的真实性。其中,状态通道,Optimistic Rollup,Arbitrum Rollup 采用欺诈证明的方式来证明,而 Zk Rollup,Validium 则采用零知识证明的方式生成有效性证明。

子链和主链之间,这种单向的信息提交式互动,在有些文献中,也被认为是跨链技术的一种形态,但 Paka Labs 认为,尽管侧链和子链都诞生于对区块链扩容的努力,但子链相关的技术只能用于创建扩容链,无法应用于两条独立区块链之间的跨链,不应归类为跨链技术。

轻节点侧链的优越性

如果说见证人机制重在 Trust (信任),那么轻节点侧链技术则重在 Verify (验证) 。通过区块头验证交易信息,其可靠性是在密码学上被保障的,交易是否存在,一验即知,确定无疑。

Relayers 传递的区块头也不可能造假,因为轻节点合约可以像全节点一样,对区块进行严格的验证,虚假的区块头无法通过验证。轻节点的验证程序和源链网络中的矿工节点验证程序是完全相同的,以 BTC 为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验证:

区块的数据结构语法上有效;

验证工作量证明,区块头的哈希值小于目标难度(确认包含足够的工作量证明);

区块时间戳早于验证时刻未来两个小时(允许时间错误);

验证区块大小在长度限制之内,即看区块大小是否在设定范围之内;

第一个交易(且只有第一个)是 coinbase 交易,即一个区块,矿工只能给自己奖励一次;

验证区块内的交易并确保它们的有效性:验证 MerkleRoot 是否是由区块体中的交易得到的,即重构区块 Merkle 树得到的树根,看是否和区块头中的 hashMerkleRoot 值相等。

恶意的 Relayers 如果串通作恶,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传递一个分叉链上的区块的区块头,但对于一个健康的网络,分叉链最终不会成为最长链,轻节点合约只需等待足够多个区块的确认即可(对于 BTC 轻节点,等待 6 个区块即可)。对于 BFT 类的链,轻节点合约只需验证区块的签名数即可知区块是否具备最终性。

只有源链或者目标链的本身出现重组,才会影响到轻节点合约的安全性。Relayer 能够给网络造成的危害最多止于集体罢工,让网络停止服务。

此外,Relayer 不负责管理托管资产,恶意的 Relayer 无法像恶意的见证人那样,有盗取托管资产的可能。因跨链而锁定的资产托管在合约中,合约中托管的资产,如果合约代码没有问题,其安全性就是合约所在链级别的。

由于 Relayer 作恶的条件苛刻,且危害性较小,轻节点式侧链中的 Relayer 并不需要像见证人那样做超额抵押。可以用更小的代价实现更多的跨链锚定资产发行。

由此可见,轻节点侧链方案,在跨链的成本上和安全性上,比见证人方案更有优势,是实现两条链之间跨链优先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但是有的链不支持智能合约,无法部署轻节点合约和托管合约,这种情况,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见证人方案。

轻节点技术的发展:「瘦身」与「减负」

我们知道 BTC 的区块大小为 1M,其区块头只有 80byte,直到本文发布的时间,BTC 的历史区块头大小也尚未超过 60M (高度约 69 万),但诞生较晚的以太坊的历史区块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 5 个 G(高度约 1300 万),随着区块链的多元化发展,部分新兴区块链更侧重于高 TPS,出块速度极快,其历史区块头的体积将可能很快超过以太坊。

这样的趋势,给轻节点式侧链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较大的区块头,将使得轻节点合约变得笨重,占用目标链的巨大存储空间
  • 源链较快的出块速度,将导致轻节点合约需要频繁的同步和验证新区块。

这两者,都将造成轻节点合约在目标链上巨大的 Gas 消耗,严重时会使得采用轻节点侧链技术实现跨链变得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怎么办?回到见证人方案吗?但轻节点式侧链技术的优越性如此诱人,我们还是希望继续使用它。有没有办法让轻节点合约在不丧失其 SPV 验证能力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和扩容?

区块链行业的研究者们在两个方向上对轻节点侧链技术做了改进。首先是对轻节点合约进行「瘦身」,使其体积变得更小,且不随区块增加而线性增长,其次是对轻节点合约进行「减负」,将区块验证环节挪到链下,让轻节点合约只做交易的 SPV 验证。

轻节点合约的「瘦身」

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新的协议,名为「FlyClient」,该协议由斯坦福大学的 Benedikt Bunz 等人在论文《FlyClient: Super-Light Clients for Cryptocurrencies》中提出的一种新型轻节点协议。Flyclient 轻节点不需要存储所有的区块头,而是只需存储最新的区块头。通过最新的区块头,即可随时「恢复」所有的历史区块头。该功能是通过一种叫「默克尔山脉」的密码学算法实现的。

默克尔山脉(Merkle Mountain Range)简称 MMR,是默克尔树(Merke Tree)的一种变体,我们将一条区块链的所有历史区块的哈希值作为叶子节点,通过 MMR 算法,生成一个 MMR 根值,并将该值写入最新的区块头,即可用该值去验证所有的历史区块头。

FlyClient 轻节点可以不断删除历史区块头,只保留最新的区块头,保持「轻盈」。当需要恢复某个区块头时,可以通过 Relayer 重新从全节点获取,并用最新区块头里的 MMR 根值,去验证恢复过来的区块头是否正确。

如果源链是概率最终性链,Flyclient 轻节点在接收 Relayer 传递的最新区块头时,会多一个验证步骤,那就是要求 Relayer 随机提供某个历史区块头,以供抽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一种针对 Flyclient 轻节点的特有的新形式的欺诈。具体的欺诈方式和抽查算法比较复杂,本节先不做展开,在后续的案例介绍章节,将结合具体的跨链项目进行介绍。

Flyclient 轻节点真正实现了「把大象压缩成饼干」,让部署在目标链的源链轻节点合约可以轻装简行,让轻节点侧链式的跨链具有更好的经济可行性。但对于目前大部分的区块链而言,MMR 根值并不是区块头的固定部分,因此,Relayer 必须自己运行全节点,计算 MMR 根值,将 MMR 值加入区块头一并传递到轻节点中。一些较新的区块链已经将 MMR 根值作为区块头的固定部分了,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公链,也在有人提案软分叉升级,将 MMR 根值加入区块头固定结构中。区块头中固有 MMR 值的区块链,将对跨链开发更加友好。

轻节点合约的「减负」

对于轻节点合约,对最新区块头的验证是消耗 Gas 最多的环节,该环节的消耗和用户的跨链请求次数没有关系,只与源链的出块速度有关系。如果源链出块速度快,该环节的 Gas 消耗量将可能大到不可接受。

研究者们想到了通过将 Gas 消耗最多的新区块验证环节挪到链下进行。参考以太坊 layer2 的扩容方案,zkRelayer 和欺诈证明两种方案先后被提出来。zkRelayer 采用零知识证明的方法在链下生成区块验证证明,并提交到链上,欺诈证明则是通过一套经济激励机制来激励 Relayer 提交正确的区块:挑战者时刻监督 Relayer 提交的区块,如果发现有恶意 Relayer 提交了不正确的区块,经轻节点验证后,挑战者可以获得恶意 Relayer 的押金,如果 Relayer 提交的区块没有被挑战,则默认为是正确的区块,轻节点合约直接收录,不再做验证。

中继链

为了建立更广泛的跨链网络,我们更多时候,需要连接的不止是两条链,而是很多链,如果在每两条链之间建立上述这种双向楔入,互为侧链的关系,其连接数和适配成本随着链的数量的增加,将会呈指数级增加,因此中继的思路被提出来:建立一条中继链,其他所有链都与中继链建立连接,就像家里的终端设备都和路由器连接一样。如此一来,成本立即从 n(n-1)/2 下降到了 n (n 为链的数量)。

交易

中继方案是侧链方案的变体,和侧链归为一类技术方案,也是合理的。中继方案具有很高的扩展性,是当前最被广泛应用的跨链方案,本文为了将中继方案充分展开阐述,将其单独列了出来。

有时候,在双链跨链模型中,Relayers 会作为一条独立区块链的验证者而运行,该独立链被视为一个整体承担区块头搬运和跨链消息搬运的职能,Relayers 则在其内部对搬运的信息达成共识。这类独立区块链往往被称为桥接链,但它不是中继链。例 Polygon 的 PoS 桥,Near 的 PoA 彩虹桥,都只是桥接链,不是中继链。

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其跨链通信路径的不同:

交易

可以把桥接链理解为只是 Relayers 的容器,其职能依旧是搬运区块头和跨链消息,而中继链则是与各接入链都建立互为侧链关系的消息中转站。很多文献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做严格的区分,但这两者的实质是完全不同的。

连接现有区块链

中继模式中,往往由中继链的验证人,负责承担 Relayer 职能,转发链间消息。相比双向锚定,中继链模式具有更多的扩展性,与中继链相连接的链,我们称为接入链。

为了连接既已存在的区块链,需要用中继链去分别适配接入链。尽管中继链模式已经大大节约了连接成本,但依旧面临以下挑战:

  • 要根据不同的接入链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适配方案,做主动兼容,工作量较大
  • 不同的链安全性有差异,会涉及到不同接入链的跨链授信问题,以保护整个跨链网络的安全
  • 新的区块链层出不穷,如果出现新特性的接入链,则需要开发新的适配方案。

通信协议簇 + 造链协议

与主动兼容相比,有更省事的办法,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区块链造链标准,依据该标准开发的区块链,具有相同的密码原语(Cryptographic Primitives)、共识机制和通信架构,可以很轻易的接入中继链,实现被动兼容。跨链双雄 Polkdot 和 Cosmos 便实践了这样的思路,两者都创建了一套造链标准,Polkadot 创造了 Substrate,Cosmos 则创造了 Cosmos SDK。尽管如此,对于已存在的重要区块链,还是需要主动兼容。Polkadot 和 Cosmos 中都设计了异构跨链模块,用来连接以太坊链和 BTC 链。

通信协议簇+造链协议类的跨链项目被看好,关键原因在于有望一劳永逸的解决跨链问题。或许我们所期待的万链互联愿景,最终不是一个网状结构,而是树状结构,那就是让某个中继链成为区块链世界的 Layer 0,其他的链,包括占多数的同构链,和占少数的异构链,以 Layer 1,Layer 2…的形式接入。

在以中继链+接入链的多链架构中,中继链已经不再只是一座桥梁,而是一个中枢,我们可以称之为「链枢」。链枢在承担跨链消息传递的任务的同时,还需处理好链间消息路由,消息时序等问题。

共享验证人

同样作为通信协议簇+造链协议的 Cosmos 和波卡,都蕴含了中继的思想,但稍加留意我们便发现,两者区别十分巨大。

Cosmos 的 Hub 和 Zone 之间建立的是典型的「双向锚定」关系,Cosmos 的跨链消息传递协议 IBC,依旧是靠内置在接收链上的轻节点合约来对跨链消息做 SPV 验证,但波卡的跨链消息传递协议 XCMP 中,并没有采取轻节点式的技术来验证跨链消息的合法性,而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Paka Labs 将其提炼出来,称之为「共享验证人」,列为跨链技术的一个单独分类。(关于 XCMP 和 IBC 的更多辨析,将在后续的举例章节展开。)

共享验证人方案是指多个链共享同一组验证人,并由这些共同的验证人负责验证跨链消息的方案。波卡将区块的搜集和验证解耦为两个职能,由两组角色负责,分别是收集者(Collator)和验证人(Validator),每条平行链都有自己的收集者,但平行链没有自己的验证者,区块验证由中继链的验证者负责。这相当于每条平行链都让渡了共识过程的一部分给中继链。因此,波卡的平行链间可以像同一个区块链的不同分区一样交互,不再需要额外的信任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波卡并没有让所有的验证人验证所有的链,而是采取了一个更经济的做法。在一个具体的时刻,每条平行链的验证人组是不一样的,每条平行链的验证人组由中继链随机分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新分配,通过这样随机分配的机制,让恶意的验证人集难以联合作恶。这种机制,可以拿中国古代宋朝的军事制度来类比:兵无常将,将无常兵。

波卡的共享验证人本质上是一种分片机制,与以太坊 2.0,Harmony,Near 等采用分片机制提高可扩展性的区块链是类似的。但不同的是,分片链与信标链是终身一体的,而波卡的平行链可以和中继链随时解耦,随时耦合,当解耦时,平行链是一条可独立运行的区块链。

跨链技术的认识框架

现今活跃的跨链项目有近百个,不同的跨链桥采用不同的跨链技术方案,采用相同类型技术方案的项目对系统角色有着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叫法,有对角色职能进行拆分,创造更多角色的,也有对角色职能进行合并,省略部分角色的,还有些项目综合使用了多个跨链技术,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如果认识清楚了跨链技术的本质,则可以做到去伪存真,透彻理解。为此,我们需要一个理解跨链技术的认知框架。

我们可以从跨链要解决的难题说起:

如何保证跨链事务的原子性

这个问题指的是,一个完整的跨链事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执行成功,或者执行失败,不能存在部分成功,部分失败的情况,否则使用跨链功能的用户将有可能面临资产损失。有两个思路可以实现这一点:一种就是通过密码学手段对一个跨链事务中的多个子交易进行耦合,例如基于哈希时间锁的原子交换方案;还有一种方法是让跨链事务的多个子交易具有严格的时序性,时序性包含三层含义:

  • 只有子交易 1 完全成功(完全成功意味着交易被打包进区块,并形成最终确定性),才能进行子交易 2,以此类推,只有子交易 2 完全成功,才能进行子交易 3;
  • 如果子交易 3 失败,则保留子交易 2 的成功状态,让用户可以反复重试子交易 3
  • 如果子交易 3 始终失败,用户可以先后撤回子交易 2 和子交易 1。

除了哈希时间锁,其他跨链方案大多情况下都是靠后一种方法,来保障跨链事务的原子性的。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一笔交易,已经形成最终确定性呢?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有很多种,但依据其最终确定性形成机制,可以分为可证明最终性和概率最终性两种,BFT 类的区块链,通过验证人投票来确定区块,被确定的区块具有最终性,无法被逆转。但非 BFT 类的区块链,则认为最长链即最终链,但最长链有可能因为分叉而改变,因此,已经打包的交易可能被逆转,面对这种情况,普遍采取的方法是等待更多的区块确认,直到该交易所在区块被逆转的可能性降到极低。

由此可见,具有可证明最终性的 BFT 类区块链,对跨链是更加友好的,因此,无论是 Cosmos 的还是 Polkadot,其造链标准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 BFT 类共识机制。需要说明的是,BFT 只是最终性确认的一种方式,是共识机制的一部分,尽管 BFT 类区块链一般都是 PoS 共识,而非 BFT 类区块链则一般是 PoW 共识,但并没有绝对的相关关系。

如何感知另一条链

一个区块链系统,对于另外一个区块链系统来说,是封闭的,独立的,每条链都是一个「Walled Garden」,无法直接感知另外一条链中的交易及其状态。一条链对于另外一条链而言,是一个链外系统,因此一条链对另外一条链的感知,其实是个预言机问题。

因此,任何跨链技术,无论如何演变,都绕不开一个「中间人」的角色,系统与系统间相互独立,那发起跨链交易时,目标链在发行映射资产之前,如何才能确认源链的锁仓交易已完成呢?两条链之间会由可信的「中间人」来承担跨链消息的传递和验证的职能。这个中间人,在见证人方案中,体现为单主体或多主体组成的见证者集,在侧链 / 中继方案中,则体现为 Relayer 集,在共享验证人方案中则是共享验证人集,只有哈希时间锁技术在原理上是无中介的,但需要交易发起方和交易对手方同时在线,为了提高体验,我们需要有一个中间人充当一个公共的交易对手方,或者我们称之为流动性提供商。

在交易验证这个环节,见证人方案中,由见证人通过运行节点或者连接其他节点来验证交易,侧链 / 中继方案中,则通过在目标链上部署源链轻节点,来实现对源链消息真实性的验证,在共享验证人方案中,则由共享的验证人在源链共识过程中完成验证,目标链可以无条件信任。

如何安全的托管留置资产

留置资产托管问题,存在于跨链资产传递的场景中。如前文所述,跨链资产传递的本质是,让资产在源链锁仓留置,并在目标链上生成模拟资产。那么留置资产的托管安全性就是跨链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四种类型的托管地址,分别是独立控制账户,多方多签账户,多方私钥分片账户,合约账户,前三者和见证人机制组合使用,形成了不同子类型的见证人机制;侧链 / 中继式的跨链方案中,则采取合约账户来托管留置资产。事实上,侧链 / 中继方案,也可以和非合约账户的托管方案组合,但几乎不会有项目这么设计,因为合约账户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即便有项目实际这么运行,更有可能是作为托管合约开发完成之前过渡方案。

实际上,跨链资产传递的场景中,还有一种方案是不需要托管资产的,即销毁-铸造(Burn-Mint)方案,源链上的资产不再锁定,而是直接销毁,进而在目标链上发行锚定资产。这种方案仅适用于耦合度很高的链,否则燃烧的资产,无法再反向铸造出来,资产跨链后再也回不去了,这显然是无法被接受的。波卡的平行链间进行通证跨链,用的便是 Burn-Mint 机制。

如何进行多链适配

侧链方案进行多链适配的解决方案,便是中继方案,通过中继链,与接入链一一建立互为侧链的关系,比接入链之间建立这种关系,其适配成本要低很多。尽管如此,中继链主动兼容多个异构的接入链,还是很麻烦,需要分别去适配,不如一劳永逸,自上而下建立一套通信标准和造链标准,让更多的新链成为可直接被动兼容的同构链。

见证人方案和哈希时间锁方案,相比侧链 / 中继链方案更通用,前者只要在新的接入链上设立一个托管账户,即可完成对新接入链的兼容,后者则只需接入链支持哈希锁和时间锁功能即可兼容。

共享验证人方案则仅适用于同构跨链,无法对已存在的异构链进行主动兼容,如果需要兼容,还需采用其他跨链方案。

小结

通过上述跨链技术概览 5 个分类:

  • 基于哈希时间锁的原子交换
  • 见证人机制
  • 轻节点式侧链
  • 中继链
  • 共享验证人

以及跨链技术的认识的 4 个维度:

  • 跨链事务原子性
  • 跨链消息验证
  • 资产托管
  • 多链适配

我们基本可以准确把握一个跨链方案的脉络,形成框架性认识。

By Middle.X , Shawn Lin

CARDANO成为世界第三大加密货币

据CoinGecko称,昨天与CARDANO区块链相关联的ADA币成为世界第三大虚拟货币,“因为卡尔达诺开发人员寻求在去中心化金融获得一席地位,”

由于ADA币仅在过去一周就上涨了约 50%,人们越来越乐观地认为,新技术的进步将允许在CARDANO上使用智能合约,符合 9 月 12 日宣布的目标。这将使其网络能够提供去中心化服务,尤其是目前由以太坊主导的 DeFi 领域。

根据CoinGecko追踪器的数据,在一次遭到业内一些主要公司怀疑的集会上,ADA 代币现在的市值超过 650 亿美元——比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外的任何其他竞争对手都多。

加密货币贷方 Nexo 的管理合伙人兼联合创始人安东尼特伦切夫说“卡尔达诺的粉丝们一直在等待——有些人急切地——等待一些似乎是永恒的智能合约消息,”但是卡尔达诺正在与排名第二的加密货币以太坊竞争,以成为杰出的智能合约区块链。”

ADA币在过去一年中的涨幅超过1400%,超过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回报。

尽管一些知名的加密货币评论员对其有用性持怀疑态度,但该代币仍在飙升。例如,Galaxy Digital LP 首席执行官 Mike Novogratz 周日在 Twitter 上发推文称,“我已经与该领域我认识的 20 位最聪明的人进行了交谈,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看到Cardano得到了开发人员的支持”。

“加密货币以外的大多数人甚至从未听说过卡尔达诺——但它的市值超过了许多标准普尔 500 指数,”

去中心化金融 – 或 DeFi – 正在为数字分类账带来金融功能,允许人们做诸如贷款或借入资金之类的事情,并在不需要银行等传统中介的情况下从储蓄账户中赚取利息。该行业的日益普及是增加使用区块链的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

最近比特币、以太坊、ADA和其他代币的上涨帮助加密货币市场再次达到 2 万亿美元的市值——这是自5月份以来首次,当时一个以波动性着称的行业出现大幅缩水。

By 小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