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感应的科学解释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一个人想起另一个人的时候,对方却能同时感觉到;突然感觉到有人要给自己打电话,结果电话很快就响了……

我们通常称之为“心灵感应”,两个人之间瞬间的信息传递就是如此微妙,只是长期以来,我们要么认为纯属巧合,要么干脆斥之为迷信、伪科学。

心灵感应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1882年英国“心灵调查协会”的专家弗雷德里克迈雅斯提出的,它被认为是一种不通过感官,而以某种不可见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是一种超感官知觉,又称心电感应。心灵感应常和透视,预知,意念力,转世等类似现象被归为一类, 统称为超心理学。

三十年代的甘兹菲尔德实验很经典。“接受者”躺在睡椅或床垫上,两眼分别罩上半个乒乓球,并通过耳机播放白噪声,以此蒙蔽其感官知觉,放松身心。“传递者”在其他房间试图用意念来将其观察的一幅图片发送给“接受者”。接着,“接受者”被要求从四幅图片中选择一张他们脑中所感应到的。评估者预测会有25%的精确率,但事实上精确率达到了令人讶异的35%。这个比例虽然不比统计学上的理论数据高出很多,但是它或许揭示了心灵感应的确存在。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奥秘,人类暂时还无法解释。好在,科学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并不轻易否定。

最新的量子物理学研究揭示了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相关性。比如两个一起创造出来的电子,假如你将其中一个送到宇宙的另一端,不管距离多远,另外一个电子都会马上与这个电子有相同反应。这是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如何连结在一起的其中一种解释法。爱因斯坦称之为“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s at adistance)”,现在我们称它为量子纠缠。

对于梦境心灵感应,科学家弗洛伊德(Freud)曾经观察心灵感应对精神分析思想的影响,研究各种场合的梦境心灵感应,相信心电感应的存在。尼古拉特斯拉也表示:“科学家开始研究非物理现象的那一天起,科学会在十年间进步的比之前几个世纪都多。”

梦境心灵感应的研究

据加州塞布鲁克大学(Saybrook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Stanley Krippner所说:“大量的传闻和临床资料的存在支持心灵感应影响梦境的可能性。

Montague Ulman博士1960年,开始在纽约布鲁克林迈蒙尼德医疗中心(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进行一些实验,用来测试人们可以被引导做出随机题材梦境的这个假设。他们在睡觉之前可以选择要做哪种梦,内容不设限,从艺术品、电影、照片或其他东西。实验开始不久,心理学教授Stanley Krippner也加入了Ullman的实验,他的背景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梦境科学研究、心理学与超心理学。他们进行了超过十年的这项实验,并收集了大量的统计结果。

实验中通常有一个“心灵感应传送者”与“心灵感应接收者”。在他们被分配到完全隔离的房间,开始睡眠之前会在实验室先认识一下。心电感应传送者要睡觉的房间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照片或图画之类的东西。接收者在快速动眼期(REM)开始没多久就会被刻意叫醒,让研究人员可以记录梦境报告。

梦境心电感应的实验

有一个梦境心灵感应实验成果非常卓越且让人难以忘记,传送者信封里的目标主题是Edgar Degas的画作“舞蹈学院(School of Dance)”,里面描述几个年轻女性在一间舞蹈教室中。根据Kripper所说,接收者们的梦境报告里包括“我在一间有几个人的教室里,有点像学校”或是“有个小女孩试着要找我跳舞”类似这种内容,这些结果很有趣,某人可以影响另外一个人梦境的这种说法开启了很多可能性之门。虽然我们不知道资讯传送的过程,也无法看到发生在脑与脑之间的传输,我们只能证明这件事的确存在。这在我们进行超自然现象相关科学研究的时候常常发生:我们知道有什么东西正在发生,但不知道如何发生。

另一个由Krippner与Ullman进行的精彩实验是在1970年3月15日。在这个实验中,Holy Modal Rounders摇滚演唱会中的一大群听众被选来送出心灵感应。一个叫做Jean Millay的当地媒体艺术家负责让这些心灵感应传送者做好“目标准备”,由负责该演唱会舞台灯光秀的Lidd Light公司协助她进行这项工作。在大萤幕打出主题影像给这群传送者看之前,她将一份有关方向的简短言语集交给听众。用六台幻灯机打出彩色胶片,内容关于老鹰与他们的筑巢习惯,以及世界上各式各样的鸟类资讯(包括神话中的鸟,如凤凰)。这项工作是在Holy Modal Rounders演唱“如果你想成为一只鸟(If you want to be abird)”时进行的。

自愿参与实验的心灵感应接收者有五个,他们分布在距离传送者半径100英哩内的地方。这些接收者都知道演唱会的位置,并且被告知要在半夜记录他们看到的影像(正是心电感应送给他们的时间)。

根据Kippner所说:“其中一个心灵感应接收者Helen Andrews回报说:好像是神话中的东西,像是狮鹫还是凤凰,第二、三、四个参与者报告‘蛇’、‘葡萄’和‘在火焰中的胚胎’影像,第五个参与者是知名的美国唱片歌手Richie Havens,他回报说,他在半夜闭上双眼,看到‘许多海鸥飞过水面’。Havens和Andrew回报的都与目标材料有直接关系。”

不说话的自闭症患儿更具心灵感应能力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我们所说的自闭症范围广泛。一个自闭症孩子可能能够完美沟通,执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任务,而其他的孩子几乎不能移动,还有一些人根本不能沟通。而有些这样的孩子被称为自闭症「奇才(savants)」显示非凡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它更常被称为自闭症障碍儿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一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日记中,日记中记录着孩子不到两岁时就能认识26个字母,但平时不说话、爱哭、而且拒绝与他人对视。有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在孩子3岁将其诊断为弱智,但家长很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古怪些怎么可能是弱智呢?到了孩子3岁时,可以认识3000~4000字,爱开玩笑,但更加固执,还常攻击人。更令家长担忧的是,孩子还出现了一些“怪癖”:时常自言自语,喜欢重复公交车报站的声音,还能将站名背得清清楚楚;每天晚上将袜子固定地放在床下;爱看欧洲的言情片,还爱听天气预报。

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黛安·鲍威尔(Diane Powell)医生一直对人类的意识感兴趣,特别是对这些有天赋的孩子的特殊能力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增进对意识奥秘的理解。

鲍威尔博士一直致力于自闭症研究,与重度自闭症患儿“交流”长达数十年,她的工作本身已经显示出有说服力的心灵感应能力证据。以下的视频是她与多名不说话自闭症儿童进行的测试例子。有个特殊的孩子达到了100%的命中率,而全部的孩子的总和命中率达到了90%。鲍威尔在视频中解释说,她想进一步研究这些孩子,去详细记录他们心灵感应的细节。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超感官知觉不是伪科学

2004年《自然神经科学》发表过一篇加拿大科学家的论文,该研究清楚地证实了有些视觉信息并没有进入知觉处理,却直接进入了包括杏仁体在内的其他脑区。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学家罗纳德·任辛科。他找到40名志愿者,将他们分成两组。这些志愿者被要求观看在计算机屏幕上闪现的一系列图像,每个图像在屏幕上停留大约1/4秒,接着被短暂的空白灰屏所取代。第一组志愿者观看到的图像之间存在细微差别,而第二组志愿者前后看到的图像则是完全相同的。

  结果显示,第一组志愿者中有12人在504次测试中,有82次报告说,在他们能确认图像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之前,就已感觉到图像发生了变化,这有点类似于平时我们所说的凭直觉。

  实验数据显示了这样一种现象,对于这些快速呈现的细微区别,志愿者虽然无法明确指出,但是相当多的人凭借直觉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此外,2005年,美国休斯顿莱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对志愿者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脑区进行刺激,使他们人为地短暂失明。虽然志愿者一时看不到图像,但当让他们判断眼前屏幕上的线条是垂直还是水平时,准确率达到了75%。这些实验表明,我们所意识到的信息,只是大脑接受并处理信息的一部分,只是他们“到达”了意识层面,能够被我们用语言描述而已。

  有时候的第六感就是“直通车”式的信息处理方式在起作用,让我们能够凭直觉察觉到一些异常。例如,在与人交谈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对方紧张或忧伤的情形,而你无法说出判断的理由,只是“觉得”。虽然对方极力掩饰,但你的感觉系统还是注意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成为了你的直觉。

  预知危险 为生存进化的“适应力”?

  能够预知危险也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冥冥中有超自然的“第六感”存在。人类有可以预知危险的能力。比较知名的是,交流电之父尼古拉斯·特斯拉,在泰坦尼克号首航前就预感到危险,而让银行家皮尔庞特·摩根放弃了登船。

  英国生物化学家罗伯特·谢尔德认为,这种预知现象并不是超自然的能力,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它是正常的动物行为,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些对事物直接因果关系的感知能力深深地镌刻在人类的潜意识中,这被生物学家称为“适应力”。通过这种适应力,人们能够做到某种程度的“未卜先知”,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前扣带皮质,它位于大脑额叶的上半部,沿着区分左右脑的隔膜分布。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线索,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解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还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在训练人类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脑皮质在“应该什么时候发送预警信号”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By xinji

闲鱼APP里的“暗网”

什么是暗网?

如果互联网是一座冰山,那么我们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只是作为冰山一角的表层网络。而隐藏在水下的,标准搜索引擎无法进入的部分,被称为深网和暗网。

据一些非正式数据统计,暗网的数量是明网的 400-500 倍,占全部网络信息的 90% 以上。

「深网」与「暗网」和互联网冰山

传说,作为互联网的阴暗面,在暗网上可以买到想买的一切。色情片、开房信息、人肉搜索、违禁药品等等,这些都在暗网公开售卖。你甚至可以买到枪支,更有极端传言,暗网可以雇凶杀人。

总之,暗网就像互联网的黑市一般,只要通过特殊的浏览器就能进入其中只要你付得起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一切。

枪支在暗网上明码标价

这几年暗网的概念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全球都在严厉打击暗网。

但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网络上的黑市离自己颇为遥远的时候,恐怕怎么也没想到,原来有一个微缩「暗网」就躺在自己的手机里,藏在自己常用的一个 App 中。

这个 App 的名字叫做 —— 闲鱼。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

日活超过 500 万(2017 年公开数据)

很难相信对不对?

但是当你掌握闲鱼名为关键词的「钥匙」后,你会发现,平时你在上面浏览到的数码产品、闲置衣物等等,也只不过是其表层网络。

越是深入闲鱼,摸清它的机制,就越是发现这个平台出售的商品,触目惊心。

01

第一层:假货与诈骗

这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闲鱼最浅显的阴暗面,你甚至用不到什么特殊的关键词。因为闲鱼的假货,可以公开叫卖。

最简单的就是球鞋。因为《蜘蛛侠:平行宇宙》大火的 AJ1 芝加哥在毒 App 上被炒到高达两千多元的价格。

毒APP是一款全球限量高端球鞋交易社区

但是如果你在闲鱼搜索「AJ1 蜘蛛侠」,就会发现整个商品页面最高的价格也不过 500,甚至许多低至两三百,只有毒平台十分之一的价格。

闲鱼上的同款球鞋

这些鞋大部分来自莆田 —— 中国最大的假鞋市场 —— 商家会直接说明采用原厂材料与工艺,大部分会声称自己的产品是「公司级」,意味着与正版相差无几。

这些商家的服务可谓无微不至,为了照顾到客户,寄出时甚至会带「毒三件套」,也就是自制的毒平台的防伪扣、鉴别书和加固盒。

当然,如果你在底下问一句「是否是正版」,商家就会回复你「私聊」——这是通行于整个闲鱼的暗语,一旦有什么不便公开说的话,就从评论区进入私聊,甚至互相留微信交流。

同时你还会被其他人骂作「憨憨」,毕竟正常人不应该相信这个价格还能买到正品。

卖家公开回复为 A 货

这类 A 货交易其实算得上非常良心,因为卖家起码没有骗人,一分钱一分货,大喇喇告诉你是 fake,买家毕竟有知情权,买假货也是个人意愿。

但是在数码领域,水就深了不少。一个超低售价的数码产品,很有可能只是钓鱼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公开报道过的「中关村套路」。

比如你在闲鱼搜索 iPad Pro 10.5,地点筛选为北京,就会有某些商品以年会、生日礼物等为由用超低价格进行售卖,成色要么全新要么 99 新。256G 的 iPad Pro 10.5 仅售 2600 元,只有市场价的一半,不免让一些学生党心动。

一个典型骗子卖家的描述

这款数码产品的全新价格约 6000 元

这些商品通常只接受面交,看似更加令人放心。等到交易时,就会把你带到中关村的某个小店,先让你签下一个合约。

接下来,卖家会告诉你机器需要解锁,你不得不再付一笔解锁费。紧接着,又会告诉你这是个合约机,需要你每月再支付一笔费用。算下来,最后得用市场价甚至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一个二手物品。

等意识到这是个骗局时已经来不及了。商家会以已经签了合约为由,不买不让出门。因为上当者多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最后只能以就范告终。由于是面交,增加的费用不走闲鱼,追诉无门,只能吃个闷亏。

百度贴吧里网友受骗的真实案例

如今在百度搜索「闲鱼+中关村」就有无数此类新闻弹出,甚至连《中国消费者报》也报道过。

虽然见诸报端以后闲鱼对此类诈骗进行了打击,情况好了不少,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生。好在经常混迹闲鱼数码圈的用户早就对这类骗局了然于胸,一旦出现,就会在评论区抵制,并举报。

这类骗局在闲鱼老玩家眼里已经不再新鲜

闲鱼本身只是一个二手闲置交易平台,并非捡漏宝地。天上不会掉馅饼,低到离谱的价格背后必然暗藏玄机。

只要不贪小便宜,就不会上当。但如果认为能识破骗局就算玩透了闲鱼,可就大错特错了。

02

第二层:软色情

关于闲鱼涉嫌软色情服务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

就在去年,《现代快报》的微信公众号就披露过闲鱼上的「原味」交易。

原味交易其实在互联网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同为阿里系的淘宝。原味一般是指女性使用过的贴身衣物,主要以内衣、丝袜和高跟鞋为主,主要是用来满足一些「恋物癖」的特殊嗜好。

在平台整顿前,只要在闲鱼上搜索「内衣」、「丝袜」等关键词,就会出现许多以性感美女为封面的商品条目。这些看似是二手交易的物品,点进去的留言却清一色是男性,并且对商品统一的要求是「使用过」、「没有清洗」、「贴身穿着」等等。

甚至在最初,直接搜索「原味」二字就能出现这些售卖信息。

在意识到用户的行为已经游走在法律边缘以后,闲鱼立即做出了整改,一旦查实就封店、封号处理。如今再在闲鱼搜索原味或者丝袜,已经显示属于违规词汇:

但是这种封禁并没有真正杜绝这类交易的发生。商家们与平台斗智斗勇,开发了许多新的词汇用来规避。这就是进入闲鱼暗网所需要使用的「关键词」。

比如,搜索「私物」这个关键词,算法就会亲自为你补全一堆暧昧的词汇:

然后曾经消失不见的、暗含「色情交易」的商品页面,就又出现在了眼前:

虽然相比过去更加隐蔽,但顺着商品点进去,依然可以发现许多猫腻。文案中还会特别提到「喜欢的小哥哥们下手」、「你懂的」这些隐晦信息,来暗示这就是「原味」交易,与之前并无本质区别:

更隐晦的闲鱼卖家

一条「你懂的」宝贝描述页

而这个卖家的主页上显示,她通过了闲鱼的实名认证,已经拥有 177 粉丝,65 个超赞,41 个商品,这些商品多数以「贴身衣物」为主。

除此之外,在其 36 个评价中,不难看出都是男性主顾:

点开这位卖家的评价页面

随机看了两条评价详情

算法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一旦你点进了这个商品链接,下面就会给你推送无数个类似的商品条目,而有些条目之隐晦,关键词之独特,不禁令人称奇。

这类在违法边缘的交易行为虽然在道德上站不住脚,毕竟还属于个人行为。但接下来的关键词,则直接指向了在线招嫖。

03

第三层:视频和性交易

最近 91 大神夯先生偷拍 100 名女性并上传视频获利被判刑的新闻引起不小轰动,这类违法行为对广大女性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类似视频的售卖可谓屡禁不止,只是没想到就连闲鱼上也有类似交易。

当你点开几个原味售卖的链接以后,算法就会推荐到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商品。在有些商品中,标题美其名曰美女学习资料,同样配以诱惑性的图片,实则赤裸裸售卖黄色资源,公然违法:

而在这些推送中,「新茶」、「喝茶」这两个词汇频繁出现,尤为引人注目。

一开始还搞不明白,喝茶怎么会跟这类交易联系在一起,还以为这是「茶叶骗局」的一种。直到看到搭配的封面,才隐约了解到这两个关键词背后的含义。

赃密显然是「脏蜜」的谐音,在百度百科中是「外围女」的别称。配合富有「性暗示」的图片,答案不言而喻。

有不少媒体曾爆料,「喝茶」是一种暗语,实际上是「嫖娼」,而「新茶」就是发布招嫖信息。

诸多媒体曾曝光违法服务中的相关暗语

在点进其中一个页面后,不出所料,算法就会推荐更多类似的信息。有的封面直接放上「美女」,有的则更加隐蔽。但无一例外,都会标上一个昂贵的售价做出区分,怎么看都和真正的喝茶不相干。

在佩服这些人造词能力的同时,不禁感叹,茶文化到底得罪谁了,诈骗犯用卖茶叶骗人,现在又有人用喝茶、新茶来招嫖?

不难看出,虽然有诸多关于闲鱼暗含疑似色情交易的新闻,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次,且闲鱼确实有加大力度封堵(一举报一个准)。但因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官方似乎永远难以将其根除。

被封号者往往只需要换一个马甲,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编造出新的暗语,平台方的封堵就永远是滞后的。尤其是像「喝茶」这类大众词汇,也难以封禁。

当然,这些信息或许也只是虚假消息,就跟数码产品一样,都是「仙人跳」。但无论怎么说,这类信息也不该在平台上出现。

04

第四层:违禁药品

如果说第三层还有仙人跳的可能性,第四层就开始变得危险起来。一些我国明令禁止售卖的药物,也能在闲鱼上架。

在闲鱼上搜索「xbqm」,就会在页面上看到一大堆白色粉末状的药物。

xbqm 这个关键词甚至算不上暗语,只不过是「西布曲明」的拼音首字母缩写。

多数人对西布曲明这个名字不太了解,但一定知道曾经一款大热的减肥药 —— 曲美。在 2010 年之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减肥药都含有这种成分。根据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闻杰介绍,这是一种神经中枢的食欲抑制剂,对心脏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会有一些影响。

西布曲明 97 年在国外上市,2000 年获准在我国上市。

在《药监局叫停 15 种减肥药 因含西布曲明》的报道中,根据国家药监局曾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 2004 年到 2010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报告 298 例。2010 年欧洲药品管理局发现大约 17 例死亡案例,疑似与西布曲明有关,其中 6 例死于心脏问题,另外 1100 多例报告说,服药后呈现不良反应。

早在 2010 年 10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便发布通知,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以上销售的药品由企业负责召回销毁,产品涉及曲美、奥曲星、曲婷、诺美婷等十几个品牌。

也就是说,这个早已被国家禁止销售,并且已经验明对心脏具有隐患的药物,还可以在闲鱼上搜索到。

除了这类对身体有隐患的减肥药物之外,闲鱼上甚至还可以看到三唑仑——也就是传说中的「迷魂药」。

三唑仑原本是一种用来治疗失眠的药物,但是却被一些人利用在「迷奸」女性上。震惊亚洲的韩国胜利案件中,李胜利的夜店里就是将这类迷魂药偷偷放入女性的饮品中。

而在闲鱼上,有些产品页面商家还会非常露骨地描写出使用方法。

像三唑仑等具有迷幻作用的精神类药物,各种形式的关键词太多,并无法在闲鱼上直接搜索到。但是,通过搜索某些可以令人「上头」的药物链接,根据算法推送,就经常能刷到这类药物了。

而最令人胆寒的是,这类可以轻易被搜索到的,能令人「上头」的药物,已经一只脚迈入了毒品的范畴。

05

第五层:Kush

闲鱼上公开售卖大麻,你敢相信吗?

如果你在闲鱼搜索「Kush」,将会出现许多提到「og」、「ak」等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商品条目。点进链接,清一色是「上头」、「机长」等奇怪的暗语。

实际上,kush 就是美国俚语里「大麻」的意思。

OG Kush,又叫 OG 库什,是当今大麻世界最流行的品种之一。一种说法是 Chemdawg 和印度库什大麻杂交的品种,但可以确定的是自 1995 年从佛罗里达州的早期大麻店帝国基因科技引入加州洛杉矶后,迅速成为大麻网红。

AK,也称 AK-47,也是大麻的品种之一,是一款杂交品种,混合了哥伦比亚、墨西哥、泰国、阿富汗的大麻基因,室内培育花期非常短,只有 53-63 天。自 1992 年被创造出来以后,AK-47 已经是世界上非常流行的大麻品种之一。

据统计,美国大麻品种多达 1700 多种,无论是 OG 还是 AK,都是这些瘾君子中相当受欢迎的产品。

那么飞行员和机长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网络上,大麻还有个称呼是「燃料」,而「飞行员」、「机长」则是吸食大麻者之间的称呼。吸食者称为飞行员,贩卖者则称为机长。含义也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吸食这些药品以后,可以「上头」,犹如坐飞机一般。

虽然大麻具备一定药用价值,但是在我国规定大麻属于毒品,吸食大麻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进行售卖,则是妥妥地犯罪。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大麻的打击都是相当严格,未曾想到居然有人在闲鱼公开售卖。

总之,越是深入探索闲鱼、了解其使用机制,越是触目惊心,让人觉得平台深不可测。本来是好奇发现了其中某个不起眼的链接,却随着不断地深入,发现更多令人胆战心惊的世界。

闲鱼是最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社交电商平台。

作为一个已经拥有超过 3 亿用户的庞大社区,在二手平台的表面下,实际上暗流涌动。一切你能想象得到的交易,都可能在闲鱼上发生。

前些日子,一篇名为《闲鱼的转让理由是一门人类学》爆红网络,大家开始注意到闲鱼上那些精彩的故事文案——这是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和小红书上永远见不到的东西。

因为基于算法推荐,使用闲鱼的人往往只会看到自己需要的一些商品。大部分人可能只热衷于淘一些二手的数码产品,却不知道在算法的幕布之下,这个平台所售卖的商品远超想象。

每个人使用的闲鱼就像一座孤岛。

在上面交易二手数码、图书、化妆品的人,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暗地里,闲鱼还隐藏着一些疑似非法的交易。

这些违禁品出售的背后,折射出二手交易平台野蛮生长的缩影。闲鱼等二手平台也曾数次曝出有非法信息,但这样的屡禁不止,是运营者的纵容、还是监管的缺失?无论如何,闲鱼本应成为大家互相置换闲置物品的良性平台,而非灰产的聚集地。

By IC实验室

脑机接口的投资地图

2021年8月,马斯克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完成 C 轮融资,筹集资金 2.05 亿美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该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融资。

“科技狂人”的布局,似乎每次都踩在时代的前面,从移动支付Paypal、新能源汽车特斯拉、航天公司SpaceX,而这次是脑机接口。

众多人的目光再次投向这个看似前沿、甚至有些科幻的领域,实际上,这里的商业世界早已开启。

PitchBook 的数据显示,2021 年迄今脑机接口领域的总融资额已经是去年全年 9700 万美元的三倍。如果从脑机接口可影响到的应用领域来看,不论是医疗、教育还是消费,都将带来远超于十几亿美金的巨额市场空间。市场研究机构Valuates Reports预计,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27年有望达到38.5亿美元。

让失语者重新“开口说话”,失聪者再次听到声音,四肢瘫痪者可以自由活动…脑机接口技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让失语者用脑电波说话,不再是科幻

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这台可以进入虚拟世界的设备可是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大脑与设备进行连接,它就可以让人在现实与虚拟中穿梭。

可别以为这种“黑科技”只存在于电影里,在真实生活中类似的科技已经存在,只不过目前它还不能实现电影里那么强大的功能。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最近刊文称,一位中风男子成功利用神经义肢与脑机结合的方式,成功将脑电波转化为完整句子。

大约15年前,当时只有20多岁的患者因为大动脉破裂而中风,更为不幸的是,这条大动脉恰巧为大脑供血。自此之后,这名男子无法控制四肢,也丧失了语言功能,因为他无法控制任何与说话有关的肌肉。

不过好在他的头部还是可以活动的,在电子设备的帮助下,该男子通过头部动作控制键盘,每分钟可以拼出5个单词。

现在,研究人员为他进行了更高级的设备升级:通过将电极植入这名中风者大脑,用以接收信息,然后将接收到的信息翻译成单词,在屏幕上显示,让失语的中风患者重新开口“讲话”。也就是说,这名男子不再需要移动头部,只需要想一想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计算机就能将脑波变成单词句子。

这种技术正式名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简言之,BCI就是利用设备将脑电波翻译为“意图”或者可以执行的输出结果。

BCI设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侵入式的,用户只需要戴在头上就行;另一种是侵入式,需要通过手术植入电极,用于辅助捕捉脑波信号。

第一台脑机接口设备诞生于1973年,制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比达尔教授。当时,研究人员通过意念操纵屏幕上的光标走完了一个迷宫,虽然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但想想看,这可是1970年代,相信这样的演示即便放到今天也足够科幻与震撼。

不同于今天相对更主流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当年的实验采用的是基于脑电波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可谁都没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却正式开启了脑机接口技术时代的到来。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动物身上的实验,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人体实验,再到今天更为深入与广泛的研究,脑机接口设备从只能够识别并提取微弱脑信号的简单功能,发展到可以让实验者直接驱动机械手臂完成帮助操作的“黑科技”;如今,脑机接口甚至可以让失语者重新“讲话”。

那么,这样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前文中那个利用脑机接口,让失语者重新“讲话”的实验团队在官方视频里,用一张示意图进行了介绍:

首先,通过将电极阵列放在接受脑部手术的病人头颅内——此处需要注意,该实验的前提是,病人大脑中语言功能的部分要能够正常工作。

之后,借助一套专门设计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将记录到的皮质神经信号转化为声道咬合关节运动,然后将这些解码的运动转化为口语句子。或许有些不好理解,你可以自己这样尝试:先在脑海里想一句话,然后不张嘴,想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需要用什么样的口型、舌头会怎么运动——这样的想象产生的脑波信号会被电极记录,并通过AI建立模型,而这个模型在之前已经多次训练,学习了人在讲话调动面部肌肉时,脑部会产生什么样的信号。

最后,再经过一套模型的合成,病人想要表达的文字就出现在了屏幕上。

相比过去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去拼写,这种新方式等于直接预测了病人想要说出的每个单词,速度更快并且也不需要借助键盘,实验团队的研究员Edward Chang表示:该系统每分钟最多解码18个单词,准确率中位数为75%,有时甚至会超过90%。

不难看出,脑机接口的实用性在不断加强,这一方面有助于医疗救助,帮助中风、渐冻症、甚至意外事故的伤害;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脑机接口技术和AI技术的融合在不断加强。过去,患者只能借助设备拼出字母,但如今可以直接表达单词甚至句子,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次不小的突破。

既然有了一定的实用性,那么是否也就意味着脑机接口在当下或未来有了一定的业前景?那么,就目前来看,脑机接口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人工耳蜗开始,脑机接口向商业化探索

回看历史,早在1970年代,洛杉矶加州大学脑研究院就开始研究BCI技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用动物做研究,为BCI技术打基础。直到199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才用人类测试BCI设备。

由于脑机接口技术难度大,多数产品仍处于试验阶段,已取得的成果也大都存在于实验环境下,因此,在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中,研发人员们优先考虑的还是它的医疗与学术价值,尤其是医生们希望能用它能解决脑损伤问题。

比如在中国,已经有医疗团队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在了临床上。2020年,浙大二院张建民团队通过对一位高位截瘫志愿者脑内植入 Utah 阵列电极,从而意念控制机械手臂的三维运动完成进食、饮水和握手等一系列上肢重要功能运动。

虽然大部分研究与产品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目前在脑机接口领域,还是诞生了一项不论是技术或是商业化,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人工耳蜗。

如果要追溯人工耳蜗的历史,可以最早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Volta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电刺激听觉系统产生声音感觉的现象;到了20世纪,一次外科手术中,医生通过将电线与失聪患者的神经连通,使患者在电刺激下成功听到了微弱的声音。

直到1969年,美国医生William House与Jack Urban协力开发出了第一款可穿戴式的人工耳蜗,不过,这款人工耳蜗仅有一个电极,只能辅助患者读唇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学者Graeme Clark教授研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Erwin Hochmair教授分别研发出了可在电刺激耳蜗的多个部位的设备;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多通道人工耳蜗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植入。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社会对于人工耳蜗接受度的提升,这一产品也在发展中成功实现了商业化。

目前,在全球人工耳蜗市场上,有三大人工耳蜗设备制造厂商共占据全球人工耳蜗市场超过90%的份额,分别为澳大利亚的科利耳(55%)、美国的Advanced Bionics(20%)和奥地利的MED-EL(20%)。

其中,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科利耳是成立最早(1982年),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人工耳蜗设备生产企业。

据了解,科利耳的全球雇员超过3500人,每年投入超过总收入的12%(超过1.6亿澳元)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目前,科利耳为全球听力市场提供了超过55万种植入式设备,帮助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45万名各年龄段听障人士重获听力。

值得一提的是,科利耳公司的核心产品Nucleus系统,最早采用的正是前文中提到的Graeme Clark教授开发的技术。

凭借技术上的优势,科利耳率先完成商业化,并且在之后的发展中投资、收购了人工耳蜗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比如,科利耳曾收购植入物研发企业Entific Medical Systems、Otologics LLC,又投资了专业生产助听器的医疗器械公司EarLens;甚至在2017年,科利耳还投资了人工智能公司Otoconsult,后者提供的技术有望使耳蜗植入物更快、更一致地安装,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听力结果。

从科利耳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脑机接口若要实现商业化,有这样几个要素是必需的:

(1)成熟的核心技术

从技术上来说,人工耳蜗的成功说明了,其他脑机接口产品如果想开拓同样大的市场,至少要研发出一项或几项足够成熟的技术。至于这个“成熟”的标志,或许人工耳蜗的成功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即:至少要让接受植入者达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脑机接口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目前已经曝光的脑机接口产品,能够帮助患者实现的还只是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抓取物体、脑波打字等等,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暂时无法大规模使用。

此外,人工耳蜗对于可以接受植入的患者也已经形成了一套筛选标准,对手术可能造成的风险也已经足够清晰,这一点在其他脑机接口产品中尚不具备。

(2)成熟的产业链

人工耳蜗包含了体外与体内两套设备,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语音处理器、信号发射器;体内部分包括信号接收及解码模块、刺激电极阵列。在这些设备中,植入材料、电极材料、技术组合等都需要相应的公司来参与生产,发展至今产业链条已相对成熟。

而其他脑机接口产品目前多处在实验阶段,参与研发与设备生产的产业链尚不清晰,且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想要商业化似乎暂时无法实现。

(3)成熟的社会接受度

人工耳蜗从正式诞生到被社会大众接受,至少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期间还发生过有一定规模的抗议活动。脑机接口如果想得到发展,伦理这一关似乎也是不得不过的,好在有耳机接口的先例作为铺垫,后续其他脑机产品在大众当中的信任度,或许可以更高些。

不过,正因为目前脑机接口市场没有太高的成熟度,也就吸引了一批科研机构以外的企业参与其中开拓市场,在资本的簇拥下,或许用不了多久,脑机接口技术也能从学术走向消费市场。

企业纷纷入局,脑机接口的未来何时来?

除了前文提到的Neuralink,Facebook旗下Reality Labs实验室也曾做过类似研究。该实验室的基本设想就是开发一款头戴式设备,让设备读取“意识”,将意识变成文字,每分钟可以转化100个单词。

有观点认为,Facebook不使用侵入式设备,可能是想将BCI设备与AR/VR结合在一起使用。

7月30日,Facebook一直资助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团队,首次证明可以从大脑活动中提取人类说出某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并将提取内容迅速转换成文本。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Facebook实现几乎实时的言语意念文本键入的同时,它也宣布将放弃头戴式脑机接口研究,专注基于手腕的可穿戴设备,并表示这款设备“将在短期内进入市场”。这再度引发了业界对脑机接口能否实现商业化的热议。

另一家美国BrainGate也在脑机接口领域崭露头角。该公司声称,当用户想像自己拿着笔和纸正在书写时,BrainGate设备就会读取其“意识”,进而将意识转化为文字。BrainGate声称自己的设备在转化速度上是其它BCI设备的两倍,并且明年就会让设备正式上市。

在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在布局脑机接口。

2020年8月,阿里在淘宝造物节上公布了一项专利,名叫“淘宝意念购”,正式进军脑机接口领域。据了解,该项目是淘宝和清华大学孵化的一个专门做脑机接口的公司 NeuraMatrix 合作的,共同目的是探索脑机接口技术的软件落地。甚至,阿里巴巴还专门开发了用于“意念购”的芯片。

不同于大部分脑机接口公司将发展目标定位在医疗方向,淘宝“意念购”专注于线上购物场景,采用的也是非入侵式方案。

2019年2月25日,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讯飞云创与科大讯飞副总裁胡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一家脑机接口公司。该合资公司名称暂定为广州华南脑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176.87万元人民币。

虽然尚不清楚这项“黑科技”何时才能正式问世,但是阿里与科大讯飞等企业的布局也足以说明了,中国企业也希望在脑机技术行业的初级阶段,占有一席之地的想法。

与此同时,一些正在孵化阶段的初创公司也正在慢慢走上舞台,大有成长为明星公司之势。

前文提到的清华系的NeuraMatrix公司,已获得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而由红杉中国领投,清华系博睿康科技公司已经在2021年3月完成B轮过亿元融资。虽然这些新秀们目前尚无重大成果发布,但是仍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

Peter Thiel也进军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技术(BCI)已经在神经科学领域持续研究了几十年,很多公司也埋头深耕了多年,在技术上甚至比Neuralink更为领先。而关于这个事实,马斯克的“好兄弟”、硅谷传奇投资人Peter Thiel最近或许也意识到了。

此次,他没有像支持特斯拉和SpaceX一样早早地跟马斯克站在统一战线,而是抛弃了风生水起的Neuralink,出乎意料地投资了一家名不见经传脑机接口公司,向马斯克发起挑战。

一家神秘的脑机接口公司,比Neuralink更牛

在5月下旬该笔交易被披露之前,这家名为Blackrock Neurotech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几乎处于查无此人的状态,甚至这笔1000万美元的投资是该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的第一笔融资。

Blackrock Neurotech的融资情况,图片截自于Crunchbase
Blackrock Neurotech的融资情况,图片截自于Crunchbase

跟Neurualink一样,位于犹他州盐湖城的Blackrock Neurotech,其主要业务也是聚焦在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但两家公司的风格却是完全不同——一个抬头望天,一个埋头开路。

虽然目前Neurualink还仍然停留在动物实验的阶段,但大家对Neurualink总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觉得他们在做着一件改变人类未来命运的大事,却往往会忽略马斯克所提到的重点:Neuralink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大脑和脊柱损伤等医疗性问题。

而相较于Neuralink描绘的宏伟蓝图,Blackrock Neurotech则更接地气,从成立之初瞄准的就是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落地。

Blackrock Neurotech的两位创始人,一位是犹他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的教授,另一位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医疗科技创业者,两人带领团队在长达12年里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和商业化探索,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找过投资。

图片截自于Blackrock Neurotech官网
图片截自于Blackrock Neurotech官网

虽然鲜有人知,但Blackrock早已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脑机接口技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并且靠着向神经科学研究界销售这些产品,公司从2015年起就实现了连年盈利。

有人或许会说,Neuralink的目标并不是要为研究界提供工具,而是正在为造福全人类在不断试验努力呀。但实际上,当Neuralink还在猴子和三只小猪上做文章的时候,Blackrock已经在脑机接口的人体实验上取得成功了。

根据Blackrock官网显示,目前全球共有30例脑机接口体内植入患者,其中就有28位使用了Blackrock的技术,这些患者遍布美国、中国和欧洲,他们还与数百家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和 20 多个临床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Blackrock这些年的实验中,已经在人类的脑机接口应用中创造了多个 “第一”:比如,第一个为四肢瘫痪患者提供直接从用大脑控制机器人肢体的能力;第一个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可以通过大脑控制听觉拼写器实现再次与人交流。

它已经成功实现了让一些瘫痪的人们重新行动,重新说话,重新感知。

Blackrock脑机植入患者案例,图片截自于Blackrock官网
Blackrock脑机植入患者案例,图片截自于Blackrock官网

 
而通过对患者的长期追踪试验, Blackrock如今已经证明其小型脑内植入设备可用寿命超过7年,Blackrock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每个设备有近100个电极可植入式穿透阵列的公司,并且通过了FDA的可用于人体的认证。

之所在今年开始寻求投资,是因为公司目前接到的订单和合同已经超出了可以运转的能力,前沿领域和试验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他们正在开发的脑机接口设备也将要从实验阶段向商业化应用探索。

除了脑机接口芯片外,他们还在研发一些侵入性较低的无线设备,比如头盔、耳机之类的来帮助读取脑神经信息。Blackrock表示,他们的第一款商用设备将在明年推出,旨在帮助有严重身体和神经损伤的患者恢复部分功能。

相较于已经有明确商业落地计划和试验成果的Blackrock,还没有取得进行人体试验许可的Neuralink,就明显在实验进程和商业落地方面落后了一截。

信誓旦旦马斯克,前途未卜Neuralink

虽然在马斯克的鼎力支持下,Neuralink目前也算是硅谷众多初创公司里的“当红炸子鸡”,但由于迟迟没有落地产品再加之近期高层的变动,也给Neurallink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迷雾。

5月初,Neuralink的联合创始人Max Hodak正式宣布离职,毕业于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Max,此前一直是Neuralink技术团队的核心人物,曾经还出任过Neuralink的CEO。

而他此次突然的离职究竟是出于商业考虑,还是看不到技术的应用前景,目前还不得而知,也让Neuralink的发展现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图片截自于Max Hodak个人Twitter
图片截自于Max Hodak个人Twitter


不可否认的是,Neuralink创立的这5年来的确也发布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比如在2019发布了的首款类似缝纫机的设备,能够将宽度为4-6微米的细线植入大脑;2020年8月重磅推出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植入设备,并用三只小猪进行了直播演示;今年4月,又公布了一只植入了脑机设备的猴子用意念玩游戏的视频。

而与Blackrock相比,专家认为Neuralink 目前的脑机接口植入设备也比 Blackrock 的功能强大得多,因为它比 Blackrock 的设备拥有更多的记录站点,可以记录更多的脑细胞活动。

不过,Neuralink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也饱受业界质疑。很多神经科学研究者认为Neuralink在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还没任何革命性的东西,像猴子打游戏这样的操作很多年前就已经可以实现。而虽然他们将电极植入脑部、无线式设备的设计在工程学上足够创新,但目前还没有经过广泛论证,噱头大于实际。

有“脑机接口之父”之称的杜克大学教授Miguel Nicolelis甚至曾直接表示,马斯克对神经科学和大脑是什么完全一窍不通。

虽然面临着团队震荡和外界质疑,但马斯克依旧还是我行我素的风格,他不仅大力反击学界称他们不注重实践的想法很“不幸”,还表示要继续扩大员工规模至1000名,在发布会上广发英雄帖邀请各界研究人员加入Neuralink。

而在一周前的采访中,马斯克谈及Neuralink又再次语出惊人。他表示正在研发的创新大脑芯片,会让人类语言可能在5到10年内消亡,从此人类将不再需要使用传统语言。但这种论调,也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多年前马斯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特斯拉在2019年将会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结果呢?大家都懂。

不过,在很多Neuralink的支持者眼中,没有“科技界梦想家”马斯克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就没有特斯拉和SpaceX,所以人机共生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

马斯克 VS Peter Thiel,谁会下注成功?

其实此次Blackrock Neurotech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关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获得Peter Thiel 的支持。

Peter Thiel和马斯克,这两个硅谷的天才级的“怪咖”,在经历了从竞争对手到创业伙伴、从分道扬镳到合作伙伴的友谊长跑之后,没有想到却在脑机接口领域重新站到了竞争者的位置。

在硅谷,以Peter Thiel和马斯克为首的“PayPal黑手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PayPal前员工们创立及相关联的科技企业如今几乎占据了硅谷的半壁江山。

而之所以他们被称作为“黑手党”,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股帮派情谊,一旦有成员在资金和技术上需要帮助,彼此都会伸出援手。其中,兼具成功的科技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身份的Peter Theil更是他们之中的灵魂人物。

他不仅是PayPal和Palantir等几家重量级公司的创始人,是Facebook、Stripe、LinkedIn等明星公司的伯乐,还是著有《从0到1》著作的投资界思想家。

PayPal黑手党全景图,图片来源于low Down
PayPal黑手党全景图,图片来源于low Down

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PayPal的前员工们就表示,如果有人需要资金或者公司发展建议就会给其他成员打电话,而如果有人这两样都缺,就会给Peter Thiel打电话。

而Peter Thiel除了给Linkedin、Yelp等前同事们创立的公司提供早期投资外,对于曾经的合作伙伴马斯克, Peter Thiel也一直鼎力支持他各种“脑洞大开”的事业。他不但为特斯拉和SpaceX提供了早期投资,也从不吝啬对马斯克的夸赞,甚至公开称其为可与乔布斯比肩的伟大创新者。

但此次,不知道是真的对Neuralink的前景并不看好,还是想要挑战一下马斯克, Peter Thiel选择站在了Neuralink的竞争对手一边。

虽然在两家公司的产品大规模面世前,谁更胜一筹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脑机接口领域,除了Neuralink外,将会有更多的公司走进大众视野,也让人们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脑机接口当下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不过,即便有相当规模的群体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将会引爆下一轮科技革命,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是在医学领域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光明前景。研究人员发现,治疗多动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时,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甚至还可以用于缓解抑郁、焦虑和恐惧。

另有一些人认为,在医疗场景之外,如果能用意识控制硬件、软件,控制的速度会比手指高很多,这样就能大幅提升生产力。他们觉得,如果BCI大规模应用,用户就能通过意识在互联网交流,抛弃智能手机屏幕、键盘;一旦BCI真的普及,改变的可不只是手机——残疾人可以用大脑控制轮椅、工作人员可以用大脑控制机器人手臂、驾驶员可以用大脑控制直升飞机、脑波可以成为密码,这对于世界的改变将会是颠覆性的。

By 光锥智能张珺玥

黑客帝国不是梦,脑机接口技术揭秘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 ),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 脑机接口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的交流与控制通道, 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 该技术能够在人(或其他动物) 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沟通以达到控制设备的目的, 进而起到监测、替代、 改善/恢复、 增强、 补充的作用。

近年来, 世界各国逐渐重视脑科学研究,相继启动各自的脑科学相关科技规划, 全球范围内大量投入对脑科学研究, 这些能够极大地增进人类对大脑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治疗脑部疾病的理解。 脑机接口是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 已上升为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或力推的核心科技发展领域。 随着神经科学、 生物兼容性材料、 传感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 以及以 Neuralink 等创新技术投资公司为代表的全新研究力量的加入,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信号获取和处理、 解码算法和系统实现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白皮书》

作者: 闵栋 等

一、脑机接口,从科幻都进现实

1、脑机接口发展历程

传统或狭义的脑机接口BCI 是指利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信号, 在不依赖外周神经或肌肉的条件下, 把用户或被试的感知觉、 表象、 认知和思维等直接转化为动作, 在大脑( 含人与动物脑) 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 其目的主要是为疾病患者、 残障人士和健康个体提供可选的与外部世界通信和控制的方式, 以改善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或狭义的 BCI 系统示意图

另一类 BCI称为输入式 BCI, 主要由外部设备或机器绕过外周神经或肌肉系统直接向大脑输入电、 磁、 声和光的刺激等或神经反馈, 以调控中枢神经活动, 如深部脑刺激 、 经颅磁刺激 、 经颅直流/交流电刺激和经颅超声刺激等。

▲输入式 BCI 示意图

广义的 BCI 包含上述狭义的输出式 BCI 和输入式 BCI, 实际上, 这两类 BCI均可以由神经反馈构成交互式的闭环系统(即交互式 BCI) , 主要看是以输出式为主还是以输入式为主, 取决于所设计 BCI 的主要功效。

脑机接口的研究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经过近五十年的研究, 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科学幻想阶段、 科学论证阶段、 技术爆发阶段。目前, 脑机接口技术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技术爆发阶段。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 脑机接口技术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科学幻想阶段, 提出了“脑机接口”这一专业术语。 1977 年, Jacques J. Vidal开发了基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 通过注视同一视觉刺激的不同位置实现了对 4 种控制指令的选择; 1980 年, 德国学者提出了基于皮层慢电位脑机接口系统。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这一阶段的脑机接口研究并未取得明显进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 脑机接口技术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科学论证阶段。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少数先驱研发了首个实时且可行的脑机接口系统, 并定义了至今仍在采用的几种主要范式, 开拓了脑机接口领域。 1988年, L.A. Farwell 和 E. Donchin 提出了著名且广泛使用的脑机接口范式, 即“P300拼写器”。 尽管基于该范式的系统仅在健康受试者上进行了测试, 但研究表明该系统有望帮助严重瘫痪患者与环境进行通信和交互。

实际上, 当时脑机接口研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动力) 正是期望将其用作运动障碍患者的新型辅助技术, 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无法使用其他任何替代方案的患者。同年, Stevo Bozinovski 等人报道了利用脑电 alpha 波控制移动机器人, 这是首个利用脑电进行机器人控制的研究。 不久之后, 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者都开发出了基于感觉运动节律的脑机接口系统。 研究人员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开发了用于控制一维光标的脑机接口, 利用该方法, 通过向用户实时反馈感觉运动节律活动, 训练用户学会自我调节其感觉运动节律的幅度, 以实现向上或向下移动小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脑机接口技术处于发展的第三阶段, 即技术爆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聚焦于实现脑机接口的技术路线, 发展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法,以及推动脑机接口的应用。 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 脑机接口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 更多研究人员的加入推动了脑机接口迅速发展。 新型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相继涌现, 如听觉脑机接口、 言语脑机接口、 情感脑机接口、 以及混合脑机接口。 在算法研究方面, 先进的脑电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被应用于脑机接口, 如共空间模式算法、 xDAWN 算法等。

新型的脑信号获取技术相继应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以及功能近红外光谱测量的皮层组织血红蛋白浓度被用于构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此外, 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以及皮层脑电被用于实现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针对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临床患者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不断推进。

在此期间, 早期开发的脑机接口(如基于 P300 和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 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试验, 已证明这些系统适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脑卒中以及脊髓损伤患者。

近十年来, 脑机接口研究的规模和范围急剧扩大。 在规模上, 2018 年第七届(也是最近一次) 国际脑机接口会议聚集了来自 221 个研究团队或组织的 432名参会者。 第一份专门针对脑机接口领域的学术期刊——《脑机接口》 杂志于2013 年创刊, 并于 2014 年出版了第一期。 国际脑机接口协会也于 2015 年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研发使人们能够通过大脑信号与世界交互的技术。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 脑机接口研究始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并且早期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随着神经科学、 计算科学、 材料科学的进步, 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进展迅速, 并取得了较好的展示效果, 但风险和成本依然很高。

同时,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并朝着小型化、 便携化、 可穿戴化及简单易用化方向发展, 目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仍占主导。 脑机接口的应用仍主要集中于医学领域, 但脑机接口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 尤其是在增强正常个体感知觉和认知、娱乐游戏、 汽车和机器人行业。

目前, 脑机接口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 研究的规模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总体上, 美国在脑机接口的理论、 方法和实践方面领先优势十分明显,绝大多数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集中于美国, 其在神经界面技术方面百花齐放,并取得了成果, 已成功开发了多种外周神经电极、 三维电极、 柔性电极、 环形电极、 光遗传技术并应用于脑机接口。 相比较, 欧盟和欧洲国家重视神经疾病研究, 主要关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日本也主要关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倡导脑机接口和机器人系统的集成。

目前, 脑机接口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 研究的规模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总体上, 美国在脑机接口的理论、 方法和实践方面领先优势十分明显,绝大多数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集中于美国, 其在神经界面技术方面百花齐放,并取得了成果, 已成功开发了多种外周神经电极、 三维电极、 柔性电极、 环形电极、 光遗传技术并应用于脑机接口。

国脑机接口相关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清华大学创建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 的脑机接口新范式, 目前, 这一范式已经成为无创脑机接口三种主要范式之一。 近年来, 国内脑机接口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清华大学在高速无创脑机接口字符输入等方面, 华南理工大学在多模态无创脑机接口等方面, 天津大学在神经康复和航天应用等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在情感识别等方面。

此外,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在脑机接口及脑机协作智能方面也做了重要工作。

2、脑机接口技术背景

如前所述,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个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涉及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 心理学、 影像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科学、 电子工程、 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科研价值重大, 应用前景广泛。

脑机接口的原理基础是神经科学。 大脑中枢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会产生锋电位或动作电位, 并且神经细胞突触间传递的离移动会产生场电位。 可以利用传感器采集并放大这些神经电生理信号, 例如在不同位置和深度采集场电位, 可以收集到头皮脑电信号皮层脑电信号和局部场电位。

另一方面, 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发挥意识、 思维和记忆等大脑功能, 其功能的分区对应于人体不同器官和肢体功能, 负责感知觉、 运动、 注意、 记忆、认知、 语言、 思维、 情绪等各种功能。

以上这些脑功能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实验范式使其编码在神经电生理信号中, 脑机接口技术正是通过采集这些不同脑功能区位置与不同深度的电信号, 通过预处理、 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从而实现对大脑活动状态或意图的解码, 并可以把大脑活动状态、 解码结果、 与外界通信或控制结果反馈给用户, 进而调节其大脑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除了上述中枢神经电生理信号外, 脑组织代谢活动相关的血氧信号也可以编码大脑活动状态并可用其来识别大脑的活动状态。

脑机接口系统主要由用户(大脑) 、 脑信号采集、脑信号处理与解码、 控制接口、 机器人等外设和神经反馈构成。

用户是脑机接口系统中产生脑信号的大脑(brain) 或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脑机接口系统必不可少的最复杂、 最活跃、 高度自适应的子系统。 脑机接口的操控者就是用户, 同时用户本身也是驱动脑机接口的信号源, 因此, 脑机接口系统是最典型的人在环路的系统( 人机闭环系统) , 其设计和评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

脑信号采集是脑机接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实用化的瓶颈之一, 采集到高质量的脑信号至关重要。 采集大脑活动的方法有多种, 原则上均可为 BCI系统提供输入信号, 这些方法中包括 EEG、 ECoG、 单个神经元记录(Spikes)。

▲(a) 脑机接口所利用的电生理信号的记录位置; (b) 三种不同的检测大脑电活动方式: EEG、 ECoG和皮层内记录

脑信号中通常包含有多种噪声, 例如与要求的用户心理活动无关的神经信号、 工频干扰、 眼电和肌电伪迹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号的质量, 为此需要对脑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剔除伪迹并提高信噪比。 不同的脑信号有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主要有时域滤波和空域滤波,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信号的噪声,从而提高信噪比或改善空间分辨率。 对于空间分辨率, 也可以采用溯源分析方法来改善。

根据具体的通信或控制应用要求, 控制接口把上述解码的用户意图所表征的逻辑控制信号转换为语义控制信号, 并由语义控制信号转化为物理控制信号。

与脑机接口通信或可控制的外部设备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视具体的应用而不同, 可以是计算机系统(操作其字符输入/光标移动等) , 也可以是机器系统(如康复机器人、 神经假肢和轮椅等) 。

神经反馈是脑机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双向脑机交互的关键技术,其应用了条件反射和人脑可塑性通过神经反馈可以把用户的脑活动特征、 解码结果以及与外设通信或控制的结果以视觉、 听觉或触觉等方式可视化地反馈给用户, 以调整用户的心理活动, 从而调节用户的脑信号, 最终提升脑机交互的性能。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其分类方法也在变化, 不同的研究组或不同的研究人员以及不同的分类依据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目前尚未有完全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结果。 一种分类方法可以根据脑信号采集的方式, 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也可以根据脑机接口范式/感觉刺激/采用的信号进行分类,可分为单一范式/单一感觉刺激/单一脑信号的脑机接口和混合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分类示意图

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将采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 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 如图3 中的皮层内记录和皮层表面记录( ECoG) 。 根据是否植入皮层内或创伤的程度, 可分为完全植入式脑机接口( 创伤性较大的皮层内记录脑机接口) 和微创脑机接口( 基于 ECoG 的脑机接口) 。 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电极长期稳定放置, 直接记录神经元电活动, 信号衰减小, 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高。

但这属有创伤植入, 技术难度大, 存在继发感染可能性, 一旦发生颅脑感染、 电极故障或电极寿命结束, 需将电极取出, 会造成二次损伤。 微创脑机接口可能比皮层内记录脑机接口更易实用化, 但总的来说, 侵入式脑机接口有待深入研究, 突破相关技术瓶颈,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非侵入脑机接口通过附着在头皮上的穿戴设备( 如脑电帽、 近红外头盔或磁共振头线圈等) 测量大脑的电活动或代谢活动, 无需手术, 安全无创。 其中脑电帽是最常用的非侵入式传感器, 可以在头皮上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时间分辨率高, 但空间分辨率低, 且受大脑容积导体效应的影响, 传递至头皮表面时衰减较大, 易被噪声污染, 信噪比低。

除了最常用的从头皮采集脑电信号, 现今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脑信号采集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脑磁 (MEG)等。

▲不同脑信号采集技术的分辨率

脑机接口技术的功效可以归结为如下 5 类: 监测(使用脑机接口系统监测部分人体意识状态) 、 替代(脑机接口系统的输出可以取代由于损伤或疾病而丧失的自然输出) 、 改善/恢复(主要针对康复领域, 改善某种疾病的症状或恢复某种功能) 、 增强(主要是针对健康人而言, 实现机能的提升和扩展) 、 补充(主要针对控制领域, 增加脑控方式, 作为传统单一控制方法的补充, 实现多模态控制)

围绕上述 5 大功效,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方向主要有医疗健康、 娱乐、 智能家居、 军事等。

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最初、 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也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的应用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案例(研发和产品) 主要集中在“监测”、 “改善/恢复”、 “替代”、 和“增强”4 大功效上, 这些主要是以输出为主的狭义 BCI 的功效。

脑机接口在娱乐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补充”方向。 例如, 脑机接口为游戏玩家提供了独立于传统游戏控制方式之外的新的操作维度, 可以用意念来控制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 界面的菜单导航和选项控制, 极大的丰富了游戏内涵并提升了游戏体验。

脑机接口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补充”方向。 智能家居是脑机接口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跨领域结合的一大想象空间。 例如, 在这一应用方向, 脑机接口可类似于“遥控器”, 帮助人们用意念控制开关灯、 开关门和开关窗帘等, 进一步可以控制家庭服务机器人。

脑机接口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替代”和“增强”方向。 脑机接口系统可以协助操控各类无人装备, 代替人类战士深入危险地区或高危场合执行任务,脑控武器是军事武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利用脑控和手控相结合, 发挥士兵个体控制的最大潜能, 是武器研制和使用的智能化目标。

二、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

由于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直接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跨越常规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 因此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 随着现代医学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探索, 人类已经对运动、 视觉、 听觉、 语言等大脑功能区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那么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获取这些大脑区域的信息并分析, 在神经、 精神系统疾病的体检诊断、 筛查监护、 治疗与康复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 该领域是目前脑机接口最大的市场应用领域, 也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1、肢体运动障碍

目前, 中国残疾人总数约为 8502 万人(2010 年末数据) , 其中肢体残疾2472 万人, 约占比 29%, 是 6 种残疾类别人数最多的群体, 因此关于肢体残疾的治疗康复就显得尤其重要。 导致肢体运动障碍的疾病很多, 脑出血、 脑外伤、脑卒中等疾病都可导致患侧脑区对应的肢体控制出现障碍。

脑卒中等疾病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 现阶段常规的治疗技术, 包括常规的手法治疗, 电子生物反馈等均集中于患者的外周治疗, 而目前对患者大脑的直接干预的治疗方法较少, 对于严重损伤的患者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效果较弱。另一类, 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 也可导致患者肌肉萎缩无力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 此外, 脊髓损伤等也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脑机接口技术在肢体运动障碍诊疗的目标是通过该技术的辅助治疗, 使患者改善当前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 脑机接口技术在肢体运动障碍诊疗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辅助性脑机接口, 指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获取患者的运动意图, 实现对假肢或外骨骼等外部设备的控制。

第二种是康复性脑机接口,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备可塑性, 经过脑机接口设备直接作用于大脑进行重复性反馈剌激, 可以增强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系,实现修复。 以脑卒中患者为例, BCI 已经被证明可以诱导脑卒中患者大脑的神经可塑性, 这与传统康复治疗过程中遵循的原则相似, 通过 BCI 治疗能够重组脑卒中患者的大脑连接, 加强神经元的功能性募集以及促进残存神经通路的重塑, 从而调节患者的大脑活动。

2、 意识与认知障碍诊疗

在意识障碍方面, 每年我国有近 10 万患者因颅脑外伤、 脑卒中、 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病陷入昏迷, 继而进入长期的意识障碍状态, 即传统意义上的“ 植物人” 状态, 长期治疗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临床救治能力的提高, 神经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意识障碍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我国保守估计有 50-100 万此类患者, 目前缺乏综合系统规范的治疗方式, 尽快加速与提高意识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

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获取并分析患者的脑电信号, 可以掌握患者的意识状态,实现意识障碍诊断与评定、 预后判断, 甚至与意识障碍患者实现交流。 常采用P300 范式, 具体来说, 通常采用患者自己的名字、 照片等信息, 通过声音、 图像、 触觉等作为靶刺激, 以小概率出现, 其他无关刺激以高概率随机出现, 脑机接口设备获取患者受到靶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分析患者状态, 部分患者可能对靶刺激有特异性反应, 这种“脑电交流” 有助于医生判别患者是否有唤醒康复的可能, 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3、 精神疾病诊疗

精神疾病, 2019 年数据显示,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 2.1%, 焦虑障碍患病率为 4.98%,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接近 7%, 很多特定人群对于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的改善有着迫切的需求。 以抑郁症患者为例, 高达 30%的人属于难治性抑郁症,传统的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在这类患者身上的效果难以让人满意。 脑机接口研究的进步, 能大大提高许多疑难的精神疾病(如强迫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等) 的研究和诊疗水平。

具体来说, 相比于其他生理信号, 脑电信号可以提供更多深入、 真实的情感信息。 通过学习算法, 提取脑电信号特征, 可以实现多种情绪(诸如愉悦、悲伤、 平静、 愤怒、 害怕、 惊讶、 生气等) 的判别分析。 因此, 基于脑电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可用于辅助抑郁症、 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 此外, 在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方面, 基于脑机接口的神经反馈训练可在抑郁症、 焦虑症等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虽然神经反馈早于脑机接口出现, 但本质上是脑机接口最早的应用之一。

由于脑机接口技术在该领域的巨大潜力, 许多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都在开展相关研究, 例如 Neuralink 也正在探索通过该技术解决精神分裂症和记忆力丧失等相关精神疾病。Alphabet 实验性研发实验室 的 Amber 项目旨在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获取并分析脑电波, 开发针对抑郁和焦虑的客观测量方法, 帮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容易和客观地诊断抑郁症。

在我国, 2020 年 12 月 11 日, 上海瑞金医院成立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 同时启动中心的第一个临床脑机接口研究项目“难治性抑郁症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临床研究” , 通过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和脑深部电刺激方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改变传统药物治疗由于药物分布在全身, 很难集中到脑内的现状。

此外,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也计划发起“基于 5G 通讯网络的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试点项目” , 其中提到, 计划搭建覆盖国家中心、 试点地区中心医院及区域医院的高采样率神经生理信号的高精度采集、 大容量数据传输、 精准判别平台, 建立基于中国人群的采集标准、 范式和指标标准和大数据库。

4、 感觉缺陷诊疗

在感觉缺陷诊疗中,人类具备听觉、 视觉、 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经初级加工后传至大脑皮层的相应功能区, 例如现代医学已经探明颞叶负责声学的加工, 枕叶负责视觉的加工, 额叶即包括了体触觉的加工, 也负责高级认知功能。 世界上有较大比例人群存在先天或后天导致的感觉缺陷, 以我国为例, 我国视觉障碍群体将近 1800万, 占世界总数的 1/5,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 有听力残疾人数达 2780 万人。 因此, 对这一庞大人群的治疗和关注刻不容缓。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患者自身的感觉信息被脑机接口设备解码, 实现感觉恢复,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听觉、 视觉、 触觉等感觉缺陷诊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可期。

5、 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诊疗

癫痫与皮层神经发育缺陷关系十分密切, 据国际抗癫痫运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癫痫患病率为 7%, 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 4.6%, 此外我国癫痫的治疗缺口较大, 约为 63%, 据此估算我国目前现有癫痫患者约为 900 多万人, 其中活动性癫痫患者为 640 多万人。 癫痫领域是脑机接口系统最早应用的领域, 其发作具有典型的电生理异常, 呈现状态性特点, 癫痫的诊断中, 脑电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随着采集设备与方法等技术的突破, 对脑功能和疾病的研究越发深入, 脑机接口在癫痫领域已经有很多相对成熟的应用。 癫痫的诊疗中, 通过脑电输出和判断大脑的功能和疾病的信号, 通过对颅内电极的电刺激输出“指令” , 以诱发患者功能区的响应, 通过手术切除、 热凝、 激光损毁等技术实现改变和治疗大脑的癫痫网络, 已经在临床成熟应用。

三、 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近年来, 在我国, 随着“中国脑计划” 政策的宣布和推广, 我国掀起了一股研究脑、 利用脑、 增强脑的脑科学研究的热潮。 在政策层面, 如第 2 章节所介绍, 脑科学和类脑科学已被列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脑机接口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与支持。 脑机融合智能技术是中国脑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产业化方向, 是保障中国脑计划顺利实施并实现预定目标的关键技术保障。 北京、 上海、 杭州等城市也推出相应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 支持脑机接口企业在当地生根发芽。

社会环境方面, 我国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数目庞大。 例如脑性瘫痪发病率为 1.84%, 老年脑病患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10%。 对这类数量庞大人群的治疗和改善是医学界迫切需求, 而脑机接口技术正在这一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脑机接口系统在医疗诊断、 医疗康复领域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其在脑疾病诊断、 残疾人康复辅助、 义肢控制、 中风康复、 视神经修复等方面已有应用实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在当今生活中, 信息智能化、机器自动化、 人机融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脑机接口技术在现代智能生活和教育娱乐的应用需求与日剧增。 以教育为例, 教育产业目前是我国最重要、 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根据德勤的数据显示, 2015 年, 我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为1.6 亿元, 在 2020 年上升至 2.9 万亿元。 其中 5%左右的市场是属于教育辅助、习惯培养、 个性养成等领域。 脑机智能系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产业规模约占教育总产业规模的 1%达到约 290 亿元的市场规模。

此外, 随着国防信息化、 国防智能化建设目标的提出,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控武器、 脑控外骨骼、 动物侦察兵方面的研究也在展开, 能够起到提高武器控制效率、 提升单兵作战能力等作用。

近年来, 脑机接口研究机构和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从专利角度看, 截至 2020 年, 在全球范围内共检索到脑机接口相关专利两千余件。 从专利申请来源国家看, 相关专利申请量排名前 4 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 美国、 韩国、 德国。中国和美国申请人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分别占该领域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 39.4%和 34.7%。

随着关注度的步步升温, 脑机接口技术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目前, 脑机接口产业现状有如下三大特点:

1、 科研院所为主, 侧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

脑机接口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 目前研究者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国内外很多知名大学都已经开展了脑机接口方向的前瞻性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因受到技术、 伦理等多重限制, 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投入小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研究机构和企业数量远少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 脑机接口技术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

2、 市场潜力大, 已成为新投资热点, 未来发展可期

从公司的角度, 因其研发成本高、 专业人才缺乏、 盈利模式不明等诸多原因, 相比其它人工智能产品, 涉足这一领域相对较少。 近两年来, 随着脑科学和类脑科学、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脑机接口也受到了更多的瞩目, 不论是2019年Facebook计划以约10亿美元收购脑机接口创企CTRL-Labs, 还是2020年 8 月份 Elon Musk 旗下的脑机接口初创企业 Neuralink 高调举办发布活动公开最新研究成果, 都使得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被推向了公众视野, 并成为当下投资热点。 在国内, 脑机接口领域专业技术企业博睿康科技日前也完成了过亿元 B轮融资。 阿里达摩院发布《2021 十大科技趋势》 预测指出脑机接口将迎来重大进展, 脑机接口帮助人类超越生物学极限。

QYResearch 的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12 亿元, 预计 2026 年将达到 27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 12.4%, 其中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市场, 占总市场份额超过 6 成。 联合市场研究公司( Allied MarketResearch) 的数据同样显示, 2020 年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达到 14.6 亿美元; 如果从脑机接口可影响到的应用领域来看, 不论是医疗、 教育还是消费, 都将带来远超于十几亿美金的巨额市场空间。

国内对于脑机接口的研发处于初期阶段, 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起步都比国外要晚。 目前企业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 非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教育和智能家居。

▲脑机接口主要芯片厂商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要应用产品

3、 产品认证和监管尚处于初级阶段, 临床应用有限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应用中, 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 而科研成果产品化获得临床应用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作为新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审评认证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新型产业, 医疗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在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性、 功能性的同时, 各国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以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快速落地与应用。 2017 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发布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Digital Health Innovation Action Plan) , 对医疗器械软件提出新的审批标准,以避免传统繁琐的审核流程。 FDA 于 2018 年 12 月 18 日正式发布了《突破性器械项目指南》 (Breakthrough Devices Program, BDP) , 鼓励治疗或诊断危害生命或不可逆衰老疾病的医疗器械快速上市。

2019 年 2 月 22 日, FDA 发布了一项针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指南草案, 主要包括关于该技术的非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细节的建议。 该指导文件草案提供用于瘫痪或截肢患者的脑机接口装置的Q-Submissions 和试验装置豁免(IDEs)。 我国国家药监局开辟“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 , 并颁布多项措施, 成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 以加强监管, 加快审批流程, 不断完善行业标准, 加速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上市进度。

作为新型产业, 医疗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在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性、 功能性的同时, 各国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以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快速落地与应用。 2017 年,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发布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 对医疗器械软件提出新的审批标准,以避免传统繁琐的审核流程。 FDA 于 2018 年 12 月 18 日正式发布了《突破性器械项目指南》 (Breakthrough Devices Program, BDP) , 鼓励治疗或诊断危害生命或不可逆衰老疾病的医疗器械快速上市。

2019 年 2 月 22 日, FDA 发布了一项针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指南草案, 主要包括关于该技术的非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细节的建议。 该指导文件草案提供用于瘫痪或截肢患者的脑机接口装置的Q-Submissions 和试验装置豁免(IDEs)。 我国国家药监局开辟“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 , 并颁布多项措施, 成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 以加强监管, 加快审批流程, 不断完善行业标准, 加速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上市进度。 手腕和手部功能的新型设备。2021年3月, NeuroPace, Inc.宣布该公司已获得 FDA授予的突破性设备指(Breakthrough Device Designation) , 可用于治疗特发性全身性癫痫 (IGE)。 此外 Neuralink 已获得 FDA 的“Breakthrough DevicesProgram(突破性设备计划) ” 认证, 即将在人类身上进行植入实验, 未来产品可治疗重度抑郁、 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

在我国, 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设计的新型卒中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 、 “神工二号” 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 其中的脑电图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该产品在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山东省烟台市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临床测试成功, 受益患者三千余例, 有力推动了新兴的脑—机交互技术在临床康复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此外, 博睿康科技也取得包括高频高导联数字脑电图机、 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在内的脑机接口相关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但是还缺乏类似 IpsiHand 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批准的脑机接口设备。

从产品的成熟度来看, 脑机接口技术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尚需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产品上市进程, 对产品的安全性、 有效性进行合理全面的认证。

脑机接口与元宇宙

元宇宙的终极是什么样子?脑机接口会成为许多科幻爱好者们众口一词的答案。

《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已经为人们展示了脑机接口元宇宙一个可能的未来。通过大脑与电脑的连接,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地获取信息、开展社交,甚至获取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体验。

相比只能提供视听的PC、手机等”传统”介质,甚至是目前还尚在探索中的VR和AR,脑机接口能带给元宇宙的体验将是革命性的。

目前环境下的游戏中,玩家角色的大多数动作都是预设的(比如攻击、跳跃、抓取物品等等)。玩家通过按键触发这些预设动作,达到与游戏交互。而无论玩家怎么操作,预设动作都只能一成不变。

而脑机接口用意念控制游戏,可能实现更自由的操作。玩家在元宇宙中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自由地活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软件也不再需要死板的预设动作,玩家可以随心所欲的开展与虚拟世界的交互。

交互方面,不仅可以摆脱掉预设动作的”枷锁”,多种感官的反馈也将通过脑信号的双向传输成为可能。

在《元宇宙·十日谈》前面的文章谈到过,VR游戏会给玩家带来晕眩感。这主要是由于在与游戏内物品交互时,虚拟物品缺乏实体导致的视觉和触觉产生割裂。

而在脑机接口的信号双向传输,也让元宇宙能够跨越这个难题。在脑机接口的元宇宙中,你触摸一块石头,你能感受到石头的纹路、温度;当你把它拾起来,你甚至能感受到它的重量。

这样,脑机接口将彻底打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壁垒,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在那天,人类真正地居住在虚拟世界也将成为可能。

听起来有些科幻?确实,但有一些人正在把大众眼中的”科幻”变成实实在在的”科学”。

一、脑机接口+元宇宙 最难在”读心”

时至今日,人脑仍然是人类科学难以攻克的高地之一。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取得的一个显著进步。通过对大脑活动过程中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脑机接口可以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通讯和控制通道,从而起到恢复和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

利用脑机接口,使用者用意识进行操作(比如玩游戏、打字),靠的就是大脑发出的信号。所以只有通过精准地识别大脑的信号,并对其解析,玩家在元宇宙内进行的一切行为才能成为可能。

识别脑信号,并对大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对大脑的”读心术”,可以说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基础。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的何晖光教授对雷锋网说,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将这项技术简单归纳为 “减法”的过程:

“人在静息状态下,他的大脑里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信号A。如果看到了东西,大脑接受了视觉刺激,它就会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做出直观的反应,产生了信号B。用信号B减去信号A,我们就能发现对应视觉工作的是区域是什么。”

通过分析使用者在接受不同种类刺激时大脑发出的信号,我们就可对功能区进行定位,再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脑机接口解码算法,设备就能设法读取出大脑的”想法”,使用者便可以借由”意念”在”元宇宙”中完成操作,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提高解码效率是脑机研究的重大难点

如此说来,脑机接口照进”元宇宙”就面临这一个非常”硬”的门槛:解码速度。

在单位时间内,设备能够正确解析出的脑信号越多,使用者对电脑的控制也就能够越精密。在今年,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放出了一段视频,一只猴子已经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控制鼠标。小猴佩格只要将光标移到发光的区域,就能获得一点香蕉奶昔作为奖励。

在脑机接口的领域,这可以说是很大的前沿进展;但对于元宇宙来说,马斯克的尝试只能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如果要成为元宇宙的终极入口,脑机接口需要做的可不能只是这些。使用者们想要的绝不是在脑机接口的元宇宙里玩”吃豆人”或”打乒乓”,而是体验射击、创造、甚至编程等等更高级、更精密的操作体验。

而这些元宇宙的体验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脑机接口的解码效率。何教授说,按照实验范式划分,脑机接口包括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基于P300电位的脑机接口和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其中视觉诱发电位的解码效率更高,它通过人脑对不同频率闪烁产生的不同反应来达到识别命令的效果。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是由清华大学首创,其进展目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何晖光教授说,其近期与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和半导体所王毅军教授共同承担了北京市科技计划脑机接口课题:”亚秒级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及通用系统研发”。这项最新的技术能够控制100个目标,且同时解码效率还有所提升,效率达到亚秒级,在脑机接口解码的学术前沿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相较前者通过分析被诱发的脑信号达到脑机连接,”运动想象”分析的则是大脑主动发出的脑信号。简单来说,即使没有实际活动身体的部位,人类单凭想象肢体活动也能主动促使大脑发出独特的脑信号。利用这个原理,机器可以通过识别大脑在想象不同运动时发出的脑信号,来做到对大脑的”读心”。

脑机”读心”之路困难重重

脑信号解码距离元宇宙的路仍然很远。目前设备对脑信号的解码速度仅有每分钟200个比特,其中解码效率较高的用户与我们单手使用手机打字的速度基本一致,而这种速度对于实现元宇宙的体验还远不达标。

何晖光对雷锋网说:”老百姓对这方面期待很高。一说脑机接口,人们总觉得很简单,想到的都是插个电极,信号自然就出来了。但这里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AI能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让脑机设备”更懂人心”吗?何晖光认为机器学习对脑机解码人脑信号的作用只停留在记忆容量层面,但距离元宇宙的真正实用还有很长的距离:”机器学习只能被限定在一个有限规则的有限空间,在归纳推理能力上还比较差。而人脑学习方式则不同,人是通过小样本学习过程来获得知识与经验的。”

同时谈论到大脑,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当接触到同一种视觉刺激(比如看到一个杯子),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个体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对同一个客体的反应方式也可能大相径庭。”它的个体差异性,高度动态性等等都是脑机接口元宇宙应用的重大挑战。”

二、资本仍在观望,但国家战略已经倾斜

科研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持久战。要让脑机接口成为元宇宙的终极入口,科研资本是一个不得不纳入考虑的变量。

“如果我有十亿,投一两千万是可以的。当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在讨论到为脑机接口项目投资时,春泥资本合伙人周文静是这么说的。

周文静在最近”元宇宙”概念大火的环境下已经做过了四个元宇宙的案子。对元宇宙投融资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她也深有感触:”太多投机者乱加元宇宙概念了,”她说,”因为少数劣币会驱逐市场上的良币,那我就必须喷那些劣币。”

硬核创新融资遇冷

脑机接口+元宇宙相关的投资还处于一个相对真空的状态。”太硬核”、”太前沿”、”看不懂”是许多投资人的一致说辞。同时,脑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等科研机构中,参与的私企力量寥若晨星,创投也无从下手。

同时,令投资人对脑机接口+元宇宙望而却步的还有制度和监管的尚不明确。作为医疗器材,和脑机接口配套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政策目前还在制定当中。作为资本贸然入局,对投资人来说也需要冒很大风险。

相比来看,用户端的元宇宙应用产品的投资风险更小、理解门槛更低、投资回报也更快。如此,硬核科研在资本市场遇冷也就并不奇怪了。

尽管如此,国内许多有远见的投资人已经开始关注和学习关于脑机接口+元宇宙方面的内容。”硬核内容其实还具有很多机会”,周文静说,”硬核的内容相对壁垒也更高。但中国敢做硬核创新的人其实很少。”

国外巨头仍在挣扎,中国力量正在加入

即使亲自站台,Neuralink的融资也大多由马斯克自掏腰包。经过2017和2019的独自领投1.5亿美元后,Neuralink终于在C轮获得了2.05亿美元的融资,而距离其创业中间整整过去了5年。

今年公开表明了入局”元宇宙”的Facebook也早在2017年开始了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作为旗下”元宇宙”部门的”Reality labs”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合作的脑机项目,”Project Steno”被外界寄予了许多厚望。这是一个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意念打字的头戴式脑机连接设备。

在项目开始之初,Facebook的目标是让使用者可以以每分钟100个单次的速度打字,但在实验的结束期,”Project Steno”的解码速度却只有每分钟12.5个单词。

今年7月,Facebook正式宣布将停止研发头戴式光学脑机接口技术,并将目光转向了手腕式输入设备。在对外资料中,Facebook提出手腕式输入设备更容易快速进入市场。这被认为是Facebook将视野从脑机接口技术转向其他元宇宙入口的信号之一。

在国外巨头的挣扎之下,同样对脑机接口+元宇宙的未来抱有极大期待的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今年3月,米哈游宣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立”瑞金医院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内部由米哈游的”逆熵”工作室主要负责。其中后者则主攻AI和虚拟人研究,被外界普遍看作是米哈游布局元宇宙的重要支点之一。

创造”十亿人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在未来将会成为米哈游的重要战略目标,而脑机接口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块拼图。

米哈游入局脑机接口恐怕不会只是个开始。中国力量加入元宇宙,脑机接口将有可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纵深领域。

国家中远期战略倾斜

尽管缺乏民间资本支持,但脑机接口已经被国家所关注,并已经被作为国家在未来将要着重培养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我国的”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中,脑与认知科学以及脑机接口都是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在科技创新2030的重大项目中,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赫然在列。这也就意味着,在面向2030年的国家科技远期战略中,脑机接口相关的研究将获得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脑机接口+元宇宙,伦理必须得过关

“不止元宇宙,我坚决反对脑机接口应用在非临床的领域。”某省级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关晓莹说道。”这个东西就和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打开以后,人类将来要被自己毁灭的。”

关主任说的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观点,而确实地说出了社会上一大部分人的隐忧。

令人望而却步的”脑后插管”

脑机接口这项前沿科技本就距离公众很远。再加上”植入芯片”、”脑内插管”等等听起来”凶险可怖”的手段,让社会对脑机接口这项技术充满了抗拒。

将大量心血投入脑机研究的何晖光教授,也承认脑机接口+元宇宙的推广面临着很多的伦理压力:”民众的担心是正常的,而我们做研究的人最终还是要回答老百姓的问题。”在这些压力面前,脑机接口则必须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目前的脑机连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前者通过外设,隔着头皮和颅骨对脑信号进行读取;后者则直接将电极植入大脑,以求更高效、更准确的脑信号读取。由于伦理压力,目前大多数以人类为对象的脑机实验都以非侵入式设备进行,侵入式实验则更多应用在动物(比如猴子、猪、小鼠等)身上。

何教授做了个比喻:”之前,我们是隔着墙听声音;而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试着把玻璃杯放在墙上听声音,这样就能听得更清楚些。但无论如何,都不如直接把墙凿开一个小洞听得清楚。”可就是这样一个小洞,中间却隔着无数安全与伦理上的争议与风险。

认知革命 是人类的进化还是潘多拉的盒子?

尽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听起来更温和些,关晓莹却认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的本质区别不大,都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滥用脑机接口技术,不仅不是人类的’进化’,这个口子放开后,后果不堪设想。”

诚然,脑机接口常常面临着许多与之相关的质疑:

使用脑机接口进入元宇宙时,使用者的大脑和互联网就连接在了一起,并且信号可以做到双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人在控制机器,还是机器在控制人?人的自由意志会被消除吗?

抛开哲学讨论,使用者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元宇宙的安全问题似乎更加紧迫:如果脑机设备被黑客侵入,使用者的隐私如何保护?使用者的人格会不会遭到影响或篡改?使用者人脑信息数据的储存由谁来负责?脑机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谁来监督?如何防止脑机服务提供者形成的数据和市场垄断?

未成年人游戏成瘾问题在近期社会各界引发了许多关注。如果脑机接口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会不会引发玩家(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过度沉迷,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未来,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接受脑机接口技术。富人通过接入元宇宙的虚拟世界先完成认知升级,而穷人则无法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一些人成为”超人类”后,会不会造成社会各层次更深的割裂?

认知革命、人类的进步并不能必然为科技的伦理性正名。贺建奎骇人听闻的故事还历历在目,足以警醒其他科研工作者。

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的原副教授贺建奎公布了其一则骇人听闻的科研成果——一对经过基因编辑、天生可以抵御艾滋病的双胞胎婴儿。消息一出,就在社会各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尽管有支持者称实验是为了人类的进步,贺建奎还是在2019年被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判为非法行医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缓解舆论和监管压力,现在大多数的脑机接口研究都称自己是面向瘫痪、自闭症等临床病人,为他们提供正常生活的解决方案。关晓莹主任觉得,为了临床目的而诊治病人的脑机接口应用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因为这是使用技术为患者恢复其作为一个人本应具备的功能。但如果是为了娱乐或元宇宙而对脑功能进行修改,不管使用的是侵入式或非侵入式,那么脑机接口就超出了一个正常人所应有的范畴,不为医学伦理所接受。

伦理危机 监管如何进行?

面对伦理的争议和社会公众的质疑,脑机接口+元宇宙继续一个合乎伦理的准则作为界线。而这个界线在今天还尚不明晰。

关晓莹透露,在新的医学技术即将被引进、或某个重大手术(通常是移植手术)将要进行时,医院都会组织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伦理委员会由院内年资较高、品行端正的高级医师组成。他们都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对委员会的决议结果直接负责,不仅要让决议经得起法律的推敲,还得让社会公众能够满意。

“近年医患关系本就紧张,国家对这方面也越来越严。伦理委员也就会把工作做得越来越细,但凡有一点问题就不可能通过的。”关晓莹主任说。

尽管脑机接口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级乃至行业内的伦理规章,何晖光教授建议我们关注一下今年9月25日由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典范》。

这份文件着重提出了在人工智能语境下,使用者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自主决策权;同时也指出人工智能行业要拥抱监管,加强自查以保障其合法性与普惠性。这对脑机接口以及元宇宙的技术发展方向都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在技术落地前,脑机接口+元宇宙相关的伦理问题必须先被解答,否则《黑客帝国》就将变成现实。

By 闵栋董子博

金字塔不止在埃及

2013年4月,有网友在 “谷歌地球 “中找到北极有错落有致的金字塔。

2012年3月,在北极附近的格陵兰海,在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德岛之间,发现了这个 “阶梯金字塔 “的异常现象。

在2012年9月南极发现的三个“古老”金字塔

其中两座大型金字塔结构被发现在内陆约10公里处,第三座在离海岸不远处,从海面上清晰可见。

在2012年6月百慕大三角发现巨型“水晶”金字塔

百慕大三角一直以来就以神秘的失踪事件著称。

数十年来,无畏的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这个地方(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内的隐藏迷宫。

IMAGE PROVIDED BY CHANNEL 5

有人推测,有时发生的异常、失踪和奇怪的现象可以用自然现象来解释。

还有人坚持认为,一个不知名的先进文化的遗迹 留下了神奇的技术… 巨大的能量机器,从字面上扭曲空间和时间 并打开门户到其他现实。

美国和法国的探险家们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一座部分半透明的水晶状金字塔从加勒比海底升起,它的起源、年代和用途完全不明。被发现的金字塔挑战了当前的考古学理论。

天斧神功:惊人的水晶金字塔

一座可能比埃切普大金字塔还要大的巨型建筑,最初由一位医生在1968年发现,已经被法国和美国的潜水队独立验证。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科学家。

一些工程师认为,金字塔最初是作为巨大的能源而产生的古代城邦亚特兰蒂斯很可能存在,甚至可以为19世纪以来发生在大西洋地区被称为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事件提供答案

这个金字塔是在1968年期间被一位自然疗法的医生,来自亚利桑那州梅萨的雷-布朗意外发现的。

从海底升起的巨大结构: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的轮廓,闪闪发光的阳光透过水过滤。 该物体的形状像金字塔。

三座金字塔的图像 布朗酒杯

当研究人员研究这块古老的水晶时,他们对它的特性感到惊讶。三角形中的现象是水晶金字塔造成的吗?

百慕大三角洲的一些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理论上认为,在大洋区域内的海底存在着一种奇怪的能量来源,影响着飞机、轮船和船只。

有研究人员推测,如果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其神话中的能量涡旋机遗迹可能还完好地保存在海底。这样的机器很可能是金字塔形的,原来的历史模型被后来的世界文化所复制。

世界各地的神秘金字塔

金字塔结构在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东欧、西伯利亚冰冻苔原、中国北部和中部以及可能在南极洲被发现。只要南极金字塔在一英里以上的冰层深处,就无法确认,而南极金字塔的图像也是有争议的。

多年前,在太平洋中部一个叫马尔登的小岛上,人们发现了神秘的废墟–一种未知文化的遗迹。据说废墟中还有一座古金字塔的遗迹。

神秘的太平洋岛屿

信仰古地勒穆里亚的人提出,这片废墟可能是那片古地的全部遗迹,而另一些人则推测,它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高级殖民地。

夏威夷檀香山主教博物馆的一位人类学家在1924年对废墟进行了探索,并声称没有发现金字塔。 然而,科学家肯尼思-埃默里发现的是一个波利尼西亚小部落曾经短暂定居的证据,也许时间已经回不到16世纪了。

尽管有这一发现,但随后的几年里,这座小岛仍有更多的启示。

探险家和研究员里奇-霍夫曼在报告威廉姆森的一些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时写道:

“马登岛上有40座石庙,据说其设计与3,400英里外的波纳佩岛南马多的建筑相似。其实,在太平洋底部有一条玄武岩道路,将这些岛屿连接在数百米的水下。

“这说明一种文化已经有5万多年的历史了,这整个陆地曾经在水面上维持着一种文明,这种文明没有任何问题,它可以移动巨大的石头来建造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社会,而我们对这些社会完全不了解,只知道有人建造了它们,而且它们比圣经故事更古老。

“然而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对人类及其起源的理解。科学家们有他们的传播理论,关于移民是如何利用白令海峡陆桥来到北美的,而且他们还在坚持。“

加勒比海地区散落的废墟也是如此,这表明一个非常庞大的文明从佛罗里达群岛的沿海水域延伸到巴哈马群岛的水域,穿过比米尼附近,向东进入大西洋。

古巴沿海也有水下遗址,可能是同一个城邦建筑群的一部分。

在大西洋中部一万英尺的水底下又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被一块巨大的水晶所覆盖。

在巴哈马盐礁前发现了一座小型金字塔。马歇尔拍摄了金字塔的水下照片,金字塔陷入100英尺的水下。金字塔周围的水是发光的白水,从金字塔的开口处发光。

尽管那个深度的水面是黑暗的(到了很深的地方就没有多少光线进来了),但金字塔周围的水面被结构的强光照亮,出现了磷光绿。

  • 冰河时代的洪水摧毁了亚特兰蒂斯吗?
  • 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吗?
  • 柏拉图留下的描述是唯一的–也许是–神话之地的历史吗?

发现传奇特洛伊城的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的故事。

“发现并挖掘了著名的特洛伊废墟(历史学家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的人,显然在著名的普里亚姆宝藏中,留下了一份关于他发现一个装有未知金属的容器的书面报告,供科学家们检查。

里面有腓尼基语的字形,说明它属于亚特兰蒂斯国王克洛诺斯。在玻利维亚的蒂亚瓦纳科也发现了相同的陶瓷”。

百慕大三角地区发现巨型 玻璃金字塔

如果亚特兰蒂斯存在的话,它可能存在于上一个冰河时代的末期。

其沉没的故事指的是当过大的北极冰板块突然退去,给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时,海洋发生了大规模且日益严重的洪水。在上一个冰河期结束时,海平面比今天的水平低了近400米。一旦开始涨水,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可以想象,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没有任何技术能够将亚特兰蒂斯从水深火热的坟墓中拯救出来。

玻璃金字塔的特性

关于亚特兰蒂斯的理论认为,该岛城市的能量金字塔是由水晶制成的,或者其上部涂有一种结晶物质。这样的东西真的可以按需产生、储存、分配能源吗?

基里安摄影 能源金字塔网

金字塔在某种程度上倾向于作为一个天然的电力电容器,收集和储存周围的能量。金字塔越大,收集和储存能量的能力越强。金字塔的构成也很重要。有一个用玻璃做的或者用玻璃做的尖顶,可以大大增加它的能量。

史前文明很可能早就知道晶体具有能源应用,并表现出天然的压电特性。过去,收音机利用锗晶体捕捉无线电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耳机处理和传输,在复制人声、音乐等声波。

能量漩涡和峰值放电

能量金字塔是金字塔形状的内在。这是一个被证明可以作为能量积累器和能量力放大器的架构。仿佛是为了证明研究人员的真实说法,世界上的一些金字塔开始向太空释放能量射线。

最后的结论是,金字塔是内在的天然发电机。

金字塔和 “结构空洞效应”

金字塔所表现出的另一个特性,即其发现者维克多-S-格雷本尼科夫博士所说的 “结构空洞效应”(SCC)。科学家利用SSC构建了一个简陋的反重力平台。

维克多·格雷本尼科夫. 显示反重力平台

格列本尼科夫说,他感觉到了从金字塔顶部散发出来的能量:’你很快就会发现一个活动区域,一个 “凝块”,埃及人在那里有他们的坟墓。

金字塔顶部的另一个活动区域(”火焰”),如果你把它的末端拖到顶部,指示器也能很好地感知到。”凝块 “和 “火焰 “的感觉很好,用手指插入金字塔,或者你的手掌在金字塔上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能感觉到。

金字塔会产生另一种致命的现象–能量漩涡

除了三角地带的时空异常,一些可怕事件的幸存者还报告说,有巨大的漩涡、漩涡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有证据表明,一些失踪的船只可能因为这种现象而消失。

对一些水下金字塔的观察显示,它们在周围流动的海水中不时产生强烈的涡流。

涡流可能是由内力放电引起的。

如果这些水下金字塔也能通过山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就可以解释海面上形成的致命漩涡,它能吸收一切像船一样的东西以及船员。

未来对这些神秘金字塔的考察会最终揭开真相,向人类揭示不可思议的古代(很可能来源于外星)技术。

By 每日学

一个物理学家的灵魂实验

眼见为实并非真理,很多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却存在世间。俄国物理学家康斯坦丁科罗特科夫(Konstantin Korotkov)研制的摄像技术,可直接拍摄人死亡时,灵魂离开身体的景象。在拍摄画面中,蓝色所代表的灵魂形象,逐渐离开了身体。灵魂最先从肚脐和头部离开(即这2个部位最先失去生命力),最后是心脏和腹股沟。而意外和暴力死亡者,有时候灵魂会在人死后回到人体,从而造成混乱。

科罗特科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教授物理,因对人类能量场开创性研究而闻名于世。他在人类灵魂和精神方面进行了25年的研究,在世界领先期刊发表了70余篇论文,拥有12项生物物理专利。

人的身体能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辉光

当你和你的恋人食指相触时,指尖发出的辉光会产生闪电般绚烂的连结;当你对着亲密的另一半说“我爱你”时,一团物质能量随即从你的胸口释出,飞向另一个人——这听起来像魔幻电影般的场景,却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现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体能量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令人惊叹的程度。

康斯坦丁‧科罗特科夫


康斯坦丁‧科罗特科夫(Konstantin Korotkov)是俄国量子物理学家,在前苏联时期,他曾致力于等离子物理、空间物理和激光物理学等研究。当时,生物能量学的社交圈很活跃,科罗特科夫在那里遇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人”,这些人能够改变人体的能量场。他亲眼看到这些人通过发送“思维讯息”,改善了他妻子和朋友的健康状况。这让钻研物理学的科罗特科夫产生了兴趣。秉着科学家的探究心和严谨态度,他开始查阅各种关于人体能量场的书籍和文献。

在深入了解后,科罗特科夫得出一个结论:“人体能量”这个论题,虽然在短时间内无法被多数人接受,但终有一天会得到科学界的承认。

于是,他开始将研究逐渐转移到人体能量的领域。那时正当苏联解体,整个俄国的科学界处于动荡期,科罗特科夫也离开了研究室,自己创业。但没过多久,他又决定回来继续做能量研究。

“克里安照相术”与人体能量

上个世纪,塞米杨·克里安(Semyon Kirlian)和他的妻子发现了一种技术,叫“克里安照相术(Kirlian Photography)”。这种照相术能够将人体发出的能量拍摄下来。

现代生物光子学的研究表明,人体能够自发地发出电子和光子,产生肉眼看不见的辉光。科学家把人体发出的电子和光子,视为人体能量的表现。这种自发的辉光很难测量,然而,当人体处于电磁场中,这种电光子的发射会被激发,并且能够被拍摄下来。这就是克里安照相术的原理。

最初发明的克里安照相术因效果“时灵时不灵”,不被讲求“效果恒定”的科学界所接受。因此,科罗特科夫决定发明一种稳定的、不受环境影响的数位克里安照相术。1995年,科罗特科夫和他的团队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发明出第一个数位克里安照相术——气体放电显像术(GDV, Gas Discharge Visualization)。

早期的GDV照相机(数位克里安照相机)


GDV照相术能观察到人体散发的光子能量,以及人的能量场在不同状态之下的变化。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科罗特科夫深刻地感受到,能量研究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益处和启迪。

正负情绪,不只影响自身的能量

如今在西方科学研究中,意识科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意识”,就是人对于外界事物和自身思维、情绪等的感知。

科罗特科夫发现,人们的精神和情感状态,能够对人体的能量场产生影响。

通过GDV照相术,可以观察到人在不同情绪下身体能量场的变化。譬如,当一个人发出积极情绪的时候,比如高兴、开玩笑,他的能量场会增强。最近,科罗特科夫在墨西哥参与了一项实验,测量看喜剧对人的能量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参与者在看完一出喜剧电影后,所有人的能量场都增强了。

而生气、妒忌、憎恨这些负面情绪,会使能量场缩小、缺损、甚至消失。更严重的是,持有负面情绪的人不仅会削减自身的能量场,还会影响其他人的能量场。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出现憎恨情绪的时候,他周边的人能量场会受到很负面的波及。

在GDV电子图像下,示爱时能量的传递(科罗特科夫提供)


“爱”能激发能量团,产生能量传递

“爱是人类最强烈的情感。”科罗特科夫说。这种感情可以对爱与被爱的两个人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科罗特科夫通过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观察两个相爱的人能量场的相互作用。

他让参与者两两一组,分别把各自的手指放在一起。他发现,当两个人是互相爱慕的关系时,在克里安照相术下,他们指尖发出的能量场是相互交融的,两人的能量场延伸出闪电一样的辉光,连在一起。而若两个人对对方没有任何情感,他们的能量场就是隔开的。

两个相爱的人,指尖能量场发出闪电一样的辉光,连结在一起(科罗特科夫提供)


“直觉”真的存在吗?

科罗特科夫发现,人们能够感应到“背后的人”。

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坐在座位上,让另一个人从他的背后靠近,在这个过程中观测座位上那个人的反应。结果显示,当从背后接近的是一名陌生人,多数情况下,座位上的人能量场没有变化。而当他们的家人、恋人从背后靠近时,他们的能量场会立即增强。

当陌生人从背后接近,受测者能量场没有变化;当家人、恋人从背后靠近,受测者的能量场立即增强(科罗特科夫提供)


科罗特科夫说,这是人和人之间能量场的相互作用,“我们散发能量场,不只是发出去就完事了,而是通过能量场来触碰并感知周围的环境。”他认为,这是人的“直觉”的一部分。

古时候的人就有感知紧张氛围的能力,能够感受到气候、环境的变化,感知到周围的人。“但现在人的这种能力已经退化了,对于环境已经不像过去人类那么敏感。”科罗特科夫说,“但我们大脑的潜意识,还是会对周围的环境作出反应。GDV照相术通过真实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摇滚乐和古典乐,能量的巨大反差

科罗特科夫还研究了外界环境和事物对于人体能量的影响,包括水、食物、不同材料,还有音乐。

“音乐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科罗特科夫说。

2014年,彼得罗夫肿瘤研究所和俄罗斯放射与外科技术研究中心做了一项大型调查研究,对比不同创意型职业人士的平均寿命。该研究调查了来自视觉艺术、音乐、文学和学术领域的4万9千名代表人物。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平均寿命最低的职业是摇滚音乐家,分别为男性43.6岁,女性37.6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科罗特科夫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音乐对于人体的影响。他发现,当人听摇滚音乐的时候,会使人的能量场短暂提升到一个高峰,然后开始不断下降,跌至低于起始的数值。科罗特科夫说,根据年龄和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不同,能量在最初提升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下降。

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人体能量场的变化(科罗特科夫提供)


相反,古典音乐会对人的能量场产生正面的影响,并能够提升人的健康。科罗特科夫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古典音乐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的脑波的频率相合,因此能够对人体起到正向作用。

能量学研究,如何带动当今的医学?

科罗特科夫把中医的理念运用到能量研究中。

他认为,中国古人发明并流传千年的中医智慧,是非常有道理的,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病症。他们从一科医生看到另一科医生,越看“病”越多,药开了一种又一种,这些不同的药之间在体内发生冲突,令体内环境不断恶化。

科罗特科夫决定以中医的理念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能量的变化,找到人体内部真正的问题所在。

他将中医的“人体经脉”理论运用到GDV照相术中,研制出人体能量的测量、分析系统。针对人体最敏感、且最容易测量的部位——手指,测十个手指发出的光。根据中医的经脉理念,不同的手指连结身体不同的脏器系统。GDV照相机将手指发出的辉光图像拍摄下来,转化为和人体物理特性有关的数据,并通过这些能量数据,来评估人体不同脏器系统的内在能量,以及整体的能量状态。

在GDV的电子图像中,健康或平静的人,能量场很强,且场的周边很圆润;情绪激动的人,能量场的周围会出现火花一样的尖峰;而当一个人身体出现问题、甚至病症时,他的能量场就会出现破洞、缺口等异常。不同的能量异常对应着不同的脏器系统,所以能够反映出问题的源头所在。

科罗特科夫认为,通过这种观察方式,可以使人们保持在健康状态中,及早发现身体的问题,甚至潜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的本质去改善。这就如同中医的理念,目的在于将身体始终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而不是像西医那样出现疾病后再治疗。科罗特科夫强调,自己并不反对西医,他的妻子和很多朋友都是医生,他认为应该“将中医和西医的理念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完善的效果。

意念能进行“远程传输”

科罗特科夫还做了很多其它的重要实验,如远程意念传输实验。他发现,人的意念可以对远处的人,甚至远处的感应器产生影响。当一个人在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甚至世界另一端的感应器发出意念,感应器都能够接收到,并做出反应。

科罗特科夫说,“这种现象或许只能从量子层面来解释,并且在现阶段只能提出假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不被科学界接受的能量研究

关于人类意识与能量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盛行,并不断有新的发现。然而,这些研究却一直未被科学界普遍认识和接受。问及原因,科罗特科夫说:“这说来话长。当科学家们已经习惯于某一种观点和理念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这种‘已知理念’上进行研究。每当有新的认识时,人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然而,科学是不断在发展的,我们应该以发展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自然。”

比如,很多医生不接受中医的理念,然而,只有当他们深入去研究的时候,他们才可能真正明白和理解。但很多西医和科学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深入研究他们眼中的“迷信”。他们深信人只有物质身体,不愿相信意识和灵魂的存在,这种观念更阻止了他们去进一步了解。

“虽然这种现象现在依然没被医学界普遍接受,但我并不担心。”科罗特科夫说,“因为这一天正在到来,虽然是一步一步地进展着,但是它正在到来。”

拍摄到灵魂离体的视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用普通摄像机偶尔也会拍摄到一些辉光的现象,也就是说眼见为实并非真理,很多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却存在于世间。下面我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视频显示,一个印度女孩的尸体在燃烧时,摄影机捕捉到一团辉光,也就是一个身影从熊熊大火中飘然而出,它时而在大火周围舞动、时而出没在大火中。据报导这就是女孩的灵魂。

我们再看另一个视频,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中部的车祸现场,当警察和消防人员在处理现场状况时,一个影子,也就是一团辉光就这么从事发的车辆缓缓飘了出来,然后升天。这两个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起热烈讨论。

虽然科学家们至今无法解释人体辉光是怎样形成的,但它是确实存在的。心灵学家认为人体的辉光是灵魂存在的证明。被公认为当今全球最权威的额外维度,也就是第五维物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丽莎•蓝道尔(Lisa Rundall)在长达9年的研究后,在2010年向媒体宣布:灵魂确实存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精神世界与灵魂的科技会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

By Weilai

三进制电脑为什么没有流行?

二进制是最好的吗?

进制,是一种人类智慧衍生的计数方式。

我们天生有十根手指,所以人类天然选择了十进制。计票时常用的写 “ 正 ” 字,也类似于五进制。而计算机的二进制是由 0 和 1 组成的,也就是逢二进一,借一当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疑问,为什么计算机没有用更常见的进制,而偏偏选择了二进制呢?毕竟计算机也是给人用的,非要转化成一串长长的 0 和 1 ,不是很反人类吗?

之前差评君也看过不少科普,大多都是用一句 “ 电脑只能看得懂 0 和 1 ” 就蒙混过关了,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出生的年代,二进制是最容易实现的。

其实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非二进制的电脑,比如 1945 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ENIAC,就是一台十进制电脑。

但,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的,而电路中通常只有两个状态 —— 开和关,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 “ 1 ” 和 “ 0 ” 表示。

而 “ 1 ” 和 “ 0 ” 又恰好与逻辑运算中的 “ 对 ”( true ) 与 “ 错 ”( false )对应,这才有了著名的冯.诺依曼结构,也让二进制在计算机上大放异彩。

此后的几十年,二进制计算机越来越先进,各方面的硬件也逐渐完善。现在你用的手机,电脑的显卡,女神的照片,爆肝的游戏,靠的全是二进制。

但其实!二进制并不是效率最高的,理论上讲,e 进制才是最高效的。

e 的大名叫自然常数,也叫欧拉数,是个大约为 2.71828 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为高中数学知识点,不懂的同学把它当成和 π 一样的东西就行。

那为啥说它的效率最高呢?先说说什么是效率,我们简单理解就是,在表达相同信息量的前提下,谁消耗的元件更少,谁的效率也就越高。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用十进制表达从 0 到 999 的一千个数字,那就要用 0-9 的十个牌子,并且需要三组,一共也就是 30 个牌子。

如果用二进制来表示这 1000 个数字,那我们需要 10 组的 0 和 1,也就是 20 个牌子

如果是三进制的话,需要 7 组的 0 、 1 、 2 ,也就是 21 个牌子,

四进制的话,需要 5 组的 0 、 1 、 2 、 3 ,即 20 个牌子。

……

我们以此类推可以算出每种进制需要用到的牌子数量。

谁用的牌子越少,也就表示谁的效率越高。

然后会发现,在表示 0-999 的问题上,二进制和四进制的效率是最高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种进制或多或少都出现了 “ 资源浪费 ”。

比如说 10 位的 2 进制,也就是 2 的 10 次方,一共能表达 1024 个数字,已经几乎用完了,但 7 位的 3 进制,一共能表达 2187 个数,也就是说在这个案例中,三进制比二进制能多表达 1163 个数。

我们在计算 “ 需要几位数 ” 的时候是这么考虑的:

log 以 2 为底 1000 的对数约等于 9.97,我们向上取整,所以是 10 位数, 10*2=20,所以二进制需要 20 个牌子。

log 以 3 为底 1000 的对数约等于 6.29,取整数是 7,7*3=21,所以三进制需要 21 个牌子。

……

由此我们发现,这种算法会浪费很多资源,所以为了更准确的计算,我们假设需要的位数可以不是整数,也就不用向上取整。

于是,为了表示 M 个数,在 x 进制下,需要 x*logx^M 个牌子。

所以效率就可以表示成这样一个公式:

E=M/x*logx^M=M/lnM*lnx/x

我们简单求导一下就知道,f`( x ) = MlnM ( 1-lnx )

当 X = e 的时候,原函数取极大值!

如果用图像表示原函数,大概就是这样,这个点就是 e。

也就是说当 x 等于 e 的时候,效率 E 是最大的。

所以得出结论,理论上,e 进制的效率最高。

以上推导过程来自于知乎大佬 “ 白云龙 ”,我们想了很多个例子,可惜都没有大佬这个 “ 倒计时 ” 的例子直观。

ok,咱们前面也提过,e 大概是 2.71828,也就是说 “ 2.71828 进制 ” 是理论上最高效的进制

但是 2.71828 进制是个什么鬼?我数数手指还得掰个 0.71828 根?

那还得是个整数,不然工程上就没法实现了,而你看这个函数图就知道,相比 2,3 的效率是更接近 e。

由此我们能得出结论,数据表达上,效率最高的是三进制,其次才是二进制。

但为什么咱们现在没用上效率更高的三进制计算机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个已经消失国家了。

平衡三进制和 Setun

苏联其实在五十多年前就发现了三进制在计算机上的优势。1958 年,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计算机研究中心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三进制电子计算机 —— Сетунь( setun )。

Сетунь 计算机用的不是一般那种逢三进一的三进制,而是平衡三进制,也叫对称三进制。

什么是平衡三进制呢,就是由 -1、0、1 构成的,对应的逻辑电路就是负电压、零电压和正电压。

平衡三进制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它所记录的数字可以表达出全部整数。而且由于 -1 的引入,对负数就不必使用额外的负号了,而二进制是无符号数,不能直接表示负数。

说回 Сетунь 这台计算机,虽然苏联早就看出了三进制的优秀,可一开始莫斯科大学并没有把这个项目当回事儿,只派了四个副博士和几个刚毕业的学生来开发。

但没想到这台计算机在不同的室温下都表现出惊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虽然我觉得以当时苏联还在电子管上狂奔的情况来看,Сетунь 应该是比不上美国同时代的二进制计算机的,但是和同期其它苏联能生产的计算机比,Сетунь 还是优势很大的。

很快,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批量生产Сетунь计算机的决议。不过工业部并不看好这台机器,他们觉得这个经济计划外的玩意儿就是个科幻产物。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订单却像雪花般飞来,10 到 15 台的年产量远远不够应付市场需求。

奇怪的是工业部并没有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相反,他们严重限制了生产进度,拒绝订单,并在 1965 年完全停产。

是不是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原因并不复杂,Сетунь 的电子元件良品率极高,而且非常耐造,同时价格还很低,它的售价只有 27.5 万卢布,创造了当时的最低记录,而同期的计算机售价基本都在它的两倍以上。

那台在莫大计算中心的样机整整运行了 17 年,除了在第一年更换了三个有缺陷的元器件之外,内部设备从来没维修过,直到它被摧毁前的一刻都还能正常使用。

而苏联官僚停产了 Сетунь 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相同性能的二进制计算机,但价格却贵出 2.5 倍。说白了,Сетунь 的生产让苏联官僚少了大笔的财政拨款。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所以这台三进制计算机就 “ 理所应当 ” 的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虽然 Сетунь 最终只生产了五十台,但从加里宁格勒到雅库茨克,从阿什哈巴德到新西伯利亚,全苏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且各地都对 Сетунь 的评价很高,大家认为它编程简单,很适合用于工程计算、工业控制、计算机教学等等。

Сетунь 的成功经验让莫大决定不放弃这台计算机,于是他们顶住压力在 1970 年推出了 Сетунь 70 型计算机,而且还对应着二进制的 byte 创建了三进制字节 tryte。每个 tryte 由 6 个 trit 构成,约等于 9.5 个二进制的 bit。

但这个项目长期得不到上级的支持,最后也不得不无限期停滞。Сетунь 70 就此成了莫斯科大学的绝唱。

再后来苏联解体,三进制计算机也跟着苏维埃混入了历史的尘埃,直到今天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复现它。

为什么现在没有三进制计算机

虽说Сетунь证明了三进制计算机的可行性,但它没能发展起来,政治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

甚至可以说,三进制计算机的失败,是一种历史必然。

因为即使我们前面在数学上论证了三进制的效率,但也只停留在理论上,从理论到具体实现,经过的步骤太复杂了,因为比如说如果要做三进制计算机的话,就要用三种稳定状态的材料,起码二极管是用不了了。

而二进制只有 “ 0 ” 和 “ 1 ”,高低电压就很好区分,就算有些误差,计算机也可以识别出来,所以在稳定性上会远远高于三进制,在工程上也更容易实现

所以三进制对效率的提升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既然它不够稳定,又不能高效提升,工程上还难以实现。为了这么一点可能的红利再从头发展这种技术就显得没必要了。

反观二进制的发展速度,早就快的没影了。

这就好比你玩了好久的养成游戏,已经花了无数个 648,就算没抽出版本之子,也很少有人从零开始玩小号吧。更别说是在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今天,抛弃已经发展完善的二进制体系。

说点看得见的,要是没了二进制,我们现有的硬件体系都要洗牌,大家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会直接变砖,这事儿听起来也不现实吧。

它是历史还是未来?

不过到了今天,随着芯片的制程越来越小,马上会碰到量子这个玄学领域,量子隧穿这样的难题,我们可能要花非常多的精力,才可能提升一点点效率,就像开了等级上限的⽹游,二进制已经快满级了,也许要开始开辟其他的路了。

三进制,现在就正在电子计算机以外的形态上复活。

比如,本身电子计算机因为只有开关两种基础状态,但是假如是光子计算机,就有光强、波长、相位、传播方向和偏振五种状态,上海大学的金翊教授团队就取了有无光态和偏振方向正交三个物理状态来尝试光子计算机。

再比如,在 2019 年,我国物理学家郭光灿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同事就成功完成了三进制 qutrit 量子信号的传输,这也是科学家们在量子领域第一次成功的三进制研究。

近两年,韩国也成功开发出三进制半导体,让三进制计算机又往前迈了一步。

如今,二进制下庞大成熟的工业体系,已经渐渐显现出强弩之末的状态,但想用其他进制来取代它,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当我们看到三进制计算机在历史上的昙花一现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畅想,会不会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人类并没有选择电子计算机,而是发展出一套完全适配于三进制的系统。

By cp君

那些年腾讯投资失败的项目

截止 2020 年 11 月 5 日,腾讯主体共投资了超过 790 家公司,其中,可能给腾讯带来直接收益的包括众多上市公司名单,如哔哩哔哩(B 站)、斗鱼、京东、拼多多、美团、58(正在私有化)等;未来将给腾讯带来受益的包括滴滴出行、车好多集团、快手知乎、喜马拉雅、猿辅导每日优鲜、喜茶等这些独角兽公司。

不过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给将近 800 家公司出资过的腾讯,也有走了眼的时候。

被腾讯投资过,目前已关闭的创业项目有 24 个(注:项目宣告关闭、项目超过一年无人运营、产品已下线,项目已完全放弃原有的主营业务转型新业务或新项目、项目被其他主体吸收合并且品牌不再独立运作等以上情况均视为该项目失败和关闭)。我们列出来的这些项目中,腾讯大多是在 A 轮及以前投入的,以领投为主,但单笔投资金额较小,总金融也不到 50 亿元,对于庞大的腾讯投资来讲,确实也是毛毛雨了。

失落的高朋:腾讯弃之,美国「爸爸」Groupon 已没落

高朋网的出身很高贵,他有两个「爸爸」,美国「爸爸」是团购鼻祖 Groupon,中国「爸爸」是社交鼻祖腾讯——2011 年 2 月 28 日中文版 Groupon 团购站「高朋网」正式宣告成立,腾讯和 Groupon 分别出资 5000 万美元(约 3.25 亿人民币),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双方各占 50% 股权」,但其实云锋基金在高朋网组建时也对外宣称过入股投资,三方对于投资占股份额均保持缄默。但无论如何这豪华背景让高朋网的诞生被认为是当时团购赛道的终结者。

回归彼时的中国团购市场——前有声势浩大的窝窝团、拉手网、融过三轮的 F 团,后有刚上线运营一年的「小兄弟」美团网,外加最佳竞对 CP「满座网」(高朋满座),高朋的这一仗也容不得疏忽。

在最初的设计中,高朋网 CEO 由腾讯方面负责担任,运营由 Groupon 团队负责。两个「爸爸」都很强势,股权相对均等、主次不明,历史上这样的合作鲜少成功,也为高朋后来发展留下隐患。

当时整个团购行业处于野蛮生长期,运营模式非常粗放。由于团购券设定的有效期较长,多数用户在线开团购买团购券后并不会及时消费,因而平台上存在着大量「预收款」现金,这其实是一笔负债。但是,许多团购平台将这笔未消费资金挪作他用,最常见的便是投入新的城市用于运营和补贴,以获取源源不断的订单,以此形成一个循环支撑着团购业的高速扩张。

当时美团网坚持不「烧钱」,不盲目追求扩张的速度,并率先推出「随时退、过期退」的政策,让用户更放心地团购消费券,这也是美团网后来在「千团大战」中存活并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2011 年 11 月 4 日,Groupon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 7 亿美元,一举成为自 2004 年 Google 上市之后最大的科技业 IPO。

在上市的欢呼掌声中,高朋网有些迷失,并没有审视周围,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没有「放下身段」,像本土团购网站那样「接地气」,运用「地毯式」地扫街推广方式,而是寄希望于腾讯的流量输送和资源整合。

可惜,Groupon 在上市后的一年股价从高位 500 美元一路下跌至 100 美元以下,宣告了团购故事在海外资本市场落下帷幕。而在国内团购网站的竞争中,高朋网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2012 年 8 月 1 日,腾讯将旗下自营 QQ 团购业务与 F 团、高朋网进行整合,成立「网罗天下集团」。合并后腾讯持股 30%,Groupon 持股 10% 多,原 F 团 CEO 林宁任新公司 CEO。2012 年 12 月 26 日,合并后的新公司获得 Groupon 和腾讯追加 4000 万美元的投资。

仅仅在半年后——2013 年 7 月,搜狐 IT 就爆出高朋网在一年内有 9 位副总裁离职,公司摇摆,业务动荡。网罗天下集团之后退出团购业。

沉寂 4 年之后,网罗天下集团在 2017 年进行了一次资产重组,腾讯、云锋基金和深圳某科技公司共同再次为其注资,腾讯依旧为其最大股东。官方公告网罗天下新设业务线为项目孵化、投资和垂直电商,但市场上再鲜有其动静。

如今,Groupon 也垂垂老矣,在走向没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目前股价不到 25 美元,市值仅有 7 亿美元。

腾讯想再拉一把当时的小高朋,也不容易啊。

寂寞的开心网:还记得你偷过的菜吗

从投资方角度而言,开心网也许并不能成为评判腾讯投资失败的一个案例;但从项目本身的角度来说,开心网确实是在被腾讯投资后走向了衰落,最后完全放弃社交业务,且被卖掉了。

开心网定位于白领社交网站,成立于 2008 年,经历过 18 个月时间用户数从 300 人增长到 6000 万的奇迹,曾经引领了全民「偷菜」热潮。如今开心网对 00 后而言是陌生的,再说起这些往事,仿佛过了几个世纪那么漫长。

2010 年是开心网鼎盛之际,也是腾讯在社交领域腹背受敌的一年,开心网(白领社交)、人人网(校园社交)、新浪微博(明星红人、粉丝经济)、QQ 空间(熟人社交)形成了 SNS 的四足鼎立格局。其中,新浪微博兼具社交和媒体属性,与其他项目的定位悬殊。

开心网凭借偷菜种菜游戏爆发,从 2010 年第二季度实现规模盈利,每个月盈利超过 1000 万元,年收入 3 亿元,广告收入占比最大。为了摆脱对广告商业模式的依赖,2011 年初开心网还尝试推出团购服务,但仅运营 9 个月就外包给 F 团运营。

2011 年 10 月,腾讯战略投资开心网,投资金额未透露,据报道约为 1 亿美元。据分析,腾讯重金投资开心网的主要原因是削弱竞争对手,抢占白领高端用户市场,弥补 QQ 人群低龄化的不足以巩固腾讯在社交领域的绝对地位。

在腾讯投资后,第三方应用、游戏开发者可以在腾讯和开心网的开放平台上同步接入和运营其应用,而过度依赖偷菜游戏的开心网在用户被分流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此后,开心网彻底转型为手机游戏研发公司,创始人程炳皓于 2016 年 7 月离职,退出了公司。2017 年,A 股上市公司「赛为智能」以 10.85 亿元收购开心网运营主体「开心人信息」。

「疯狂老师」不再疯狂:家教 O2O 狂欢下的炮灰

2014 年 O2O 模式大行其道,家教 O2O 领域也刮起了一阵热风,在这前后有一批线上预约老师上门教学的家教 O2O 平台先后成立,包括老师来了跟谁学好老师、疯狂老师、轻轻家教、请他教等。

这类项目模式十分接近,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毕竟给中小学生找家教老师的需求是长期存在过的,只不过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更高效的资源匹配方式来解决这个需求。

其中,腾讯连续投资了疯狂老师两轮——2015 年 6 月腾讯独家投资了「疯狂老师」的 B 轮,金额为两千万美元;一年后,腾讯再次跟投了疯狂老师的 1.2 亿元 C 轮融资。那么,腾讯为什么选择的是疯狂老师?

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他创立的微光创投于 2015 年 1 月领投了疯狂老师的千万元级 Pre-A 轮融资,为该项目做了很好的投资背书;在业务模式上,疯狂老师更注重老师个人 IP 的打造,不直接和培训机构合作,也没有完全放开教师的入驻;

在团队方面,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从传统 K12 课外培训白手起家,疯狂老师是其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创业项目,为了弥补自身在互联网产品方面的不足,他还邀请了 PPTV 创始人姚欣加盟,负责产品和技术。

当腾讯提出投资之意时,张浩团队已经和几家知名投资机构在接洽,为此,张浩也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融资。最后,该项目 36 小时商定 Termsheet(投资条款清单),20 天完成尽职调查、协议签署并 close 交割,实属疯狂。

对腾讯互联网基因的「仰慕」,以及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说服是促使张浩接受腾讯投资的重要原因——「腾讯能给疯狂老师带来什么?第一是品牌背书,没有老师不知道腾讯是谁;第二是技术支持,家教 O2O 如果像打车软件一样迎来用户增长爆点,腾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能处理高并发的难题;第三是用户共享,QQ 和疯狂老师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不排除腾讯未来把 2 亿用户群体的端口开放给疯狂老师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第一点和第二点都部分实现了。在获得腾讯的加持后,疯狂老师一度走上舆论的风口,成为明星项目。同时在第二次投资中,双方已经有了业务合作。彼时,疯狂老师正孵化直播事业部,并与腾讯达成排他性战略合作,运用腾讯的技术服务支持直播业务,2017 年疯狂老师转型推出「叮当课堂」在线直播课。

不过,随着家教 O2O 行业的转型倒闭潮来临,在沉寂两年后,2019 年 4 月 30 日疯狂老师也宣布停止运营,APP 页面显示:「曾经的疯狂已经谢幕,感谢过往一路的相伴。」

「安卓之父」再创业失败: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

除技术专业人士外,大概没有人知道 Essential Phone 这个智能手机品牌,但实际上项目创始人却是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安卓被谷歌收购后 Rubin 在谷歌任职,后因性丑闻辞职,同时还拿到了高达 900 万美元的遣散费。离职后,他创办了消费电子品牌 Essential。

牛人背景使得该初创公司备受瞩目,刚成立便获三千万美元 A 轮融资。2017 年 6 月,腾讯、亚马逊 Alexa 基金等参与了 Essential 的 B 轮 3 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

Essential 发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名为 PH1,无边框、大尺寸、多个颜色可选的设计正是瞄准了高端智能手机品牌苹果、三星,然而该手机在 2017 年的出货量不到 90,000 部,并在一年后(2018 年 12 月)停产。

2019 年,团队又做出了 Project Gem,像电视遥控器一样的「加长版」智能手机,可以单手握持、语音控制,但还没有到量产交付的阶段。在 2020 年 2 月,Essential 旧宣布停止运营并关闭。

随着 Essential 的关闭,2018 年底公司收购的由 CloudMagic.Inc. 开发的电子邮件管理应用程序 Newton 也将不可用,Newton 因搜索、跨平台功能而闻名,可适用于 iOS,Android,MacOS,Windows 和 Chrome OS。

Project Gem

腾讯投资失败的项目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腾讯想切入自身并不擅长的交易领域。腾讯和Groupon 合作先后投资 1.4 亿美元的团购网站高朋、和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合资公司明日微学推出的智能学习 APP「优答」、地产企业万达合作的电商网站「飞凡网」(腾讯后来退出投资)均告以失败,其中腾讯投入最多的是高朋网。

第二类,腾讯在自身擅长的游戏、社交领域,作为领投方或独家投资了国内外众多相关项目,但有的项目后期因错失移动互联网红利而发展不利:比如因「种菜偷菜」游戏风靡一时的 SNS 网站「开心网」和专注 SNS 游戏开发的「长远互动网络」;还有的项目比较小众,用户规模没有做起来,典型项目有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聊天软件「GeGe APP」、街遇社交应用「谁 APP」、韩国宠物网游开发商「GoPets」等。

第三类,在 O2O 的风口期腾讯跟进了一些投资,部分项目借助 O2O 的声势前期发展较快,但几年后 O2O 格局大变,有的项目沦为了「炮灰」,造成腾讯投资的失手。典型项目包括腾讯投资了 2 次的家教 O2O 项目「疯狂老师」、2015 年获腾讯 B 轮融资意气风发但后来在外卖预定平台大战中销声匿迹的「南京零号线」、手机打车软件「嘟嘟叫车」以及提供公交查询、商户查询服务的本地信息搜索服务商家「爱帮网」、手机点菜 APP「悠先点菜」等。

第四类,其他领域零散项目,比如智能硬件可穿戴品牌「Pacewear」、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创办的智能手机品牌及消费电子品牌「Essential Phone」。

以上的案例或许可以证明,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并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牛人再创业会失败,曾经成功过的项目会随着时代浪潮的改变而走向失败,在风口上飞起来的项目也会摔得很惨——所以说,再牛逼的投资机构和公司都有看错、失手的时候。

因为项目的成功与否是复杂因素下的综合结果,而「时、事、人」永远在发生变化,机构遵循的投资准则更多是过去的「经验主义」下的复盘总结,或许可以提高其投资成功的概率,但在投资失败这件事上是无法预见且不可避免的。

By IT桔子

可怕的“黄色”大数据

2019 年 12 月 11 日,全球最大的“学习”网站 Pornhub 发布来第七个年度报告,这份报告给大家解读了2019年全球的用户都在 Pornhub 上搜索什么,都有哪些热门的事件。接下来就具体带大家看看这份报告的内容。

01 Pornhub 2019 全球流量趋势

国内的用户对于 Pornhub 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这是全球最大的不可描述社区,但很多人不知道 Pornhub 网站的流量是排名全球第八。而在它前面的都是些非常著名的公司,比如 Google、Youtube、Baidu等等。

2019 年全球十大网站流量排名

在今年的报告中,2019 年有超过 420 亿人次访问 Pornhub,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 1.15 亿人次访问。1.15亿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和荷兰的人口在一天之内全部的访问。并且 Pornhub 的流量还在增长,没有停止的迹象。

今年搜索量也达到 390 亿,比去年增加来 87 亿。各种你能想到的名人、热门话题和人物,它都可能在 Pornhub 上被人搜索过。

而且在 2019 年 P 站上的视频上传量也创下新高,一共超过 683 万个新视频被上传到 P 站上。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每天连续不断的看,也需要花费170年才能看完。

并且今年越来越多人把 P 站作为社交媒体,P 站上的用户之间发送了超过 7000 万条信息,在视频中留下了超过 1150 万条评论。这些评论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 good、love、like、sexy、pretty 和 nice。有趣的是这些热门词汇和 2018 年的报告是一样,似乎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一样。

02 Pornhub 年度 TOP 十大关键词

在 2019 年 P 站上被搜索最多的词是 Amateur,翻译过来就是业余/自拍,追求真实性的意思。据性健康中心的劳里 · 贝蒂托博士说,“人们似乎在寻找更真实的性描述。“真实的”人与演员似乎是吸引力。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当成业余爱好者。性已经不再是禁忌),以至于那些喜欢裸露癖的人可以在没有什么经验或设备的情况下做这件事。传达的信息是: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色情明星! ”

除了 Amateur 是搜索排行榜第一次的词之外,排名第二的是 Alien(外星人)、第三 POV(第一人称)。

而第四是国外卖洗澡水的 YouTube 网红,年度最成功的炒作人物。说Instagram的照片点赞超过100万就去开Pornhub帐号,然后真的开了,还亲自上传各种标题党视频,比如「Belle Delphine和两个大鸡鸡一起玩」,视频真的就是她抱着两只公鸡在床上玩…

Pornhub在2019年最大的市场扩张成绩,在于发展了内生性本土文化极其封闭的日本市场,来自日本的流量破纪录的攀升到了第二名,仅次于美国;

日本用户的涌入,也改变了Pornhub的热门标签结构,被搜索次数最多的标签前两名——Japanese(日本)、Hentai(工口动画)——都和日本有关;最有意思的,来自中国的流量,搜索最多的标签也是 Japanese。

03 Pornhub TOP 十最受欢迎 Pornstar

今年,Lana Rhoades 成为 Pornhub 搜索次数最多的 Pornstar (色情明星),她在路上的视频数量达到了3.45亿。Riley Reid 仍然是搜索次数第三多的网站,但视频浏览量更高,达到5.85亿次。其他的几位看下方排名图,是否有大家熟悉的面孔呢。

04 Pornhub TOP 20 流量地区

美国仍然是每天前往 Pornhub 的人数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日本,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升了2个位置。来自日本的流量增长是今年许多搜索引擎排名上升的原因之一,比如日本搜索引擎排名上升到了第一位。

随着日本的上升,英国下降到第三位,而印度从2018年的第三位下降了12位,部分原因是印度政府封锁了一些不可描述的站。

今年新进入前20名的国家是泰国,比2018年增加了6个位置。这些国家加起来占 Pornhub 日流量的79% 。

05 Porbhub 各地区访问时长

2019 年 Pornhub 的平均访问时间增长了 15 秒,达到 10 分 28 秒。虽然有些访客可能会花更多时间观看视频和利用 Pornhub 的社区特色,但实地时间可以反映许多因素,包括不同地区的宽带速度和移动互联网带宽。

今年,泰国以 11 分 21 秒的持续时间位居持续时间最长国家榜首,比 2018 年下降了 12 秒。荷兰今年的访问时间减少了 30 秒,但是仍然保持着 10 分 38 秒的长平均访问时间,仅领先美国 10 分 36 秒,加拿大 10 分 23 秒。

2019 年,来自日本的游客访问时间增加了39 秒,尽管仍然有点短,只有 9 分 23 秒。

女性参观者通常比男性参观者多停留 23 秒,年龄在 18 到 24 岁之间的参观者,往往比男性参观者快 64 秒完成工作(大雾)。55 岁以上的游客不慌不忙,每次访问 Pornhub 都会多花两分钟时间。

在世界范围内,实际上在 Pornhub 研究过的大多数国家,星期天是游览 Pornhub 最受欢迎的日子,而星期五的流量往往是最低的。这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喜欢看不可描述片的时间有关。观看的高峰时间通常是从晚上10点到午夜,但是在周末(因为人们倾向于熬夜、外出和睡得更久) ,观看的时间转移到早上。

06 Pornhub 用户性别统计

2019 年,Pornhub 的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32%,这也是历年以来最高的,贡献女性用户占比最多的前五个国家以此是菲律宾、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

男性和女性观看的色情类型往往不同,女性最喜欢的类别是“女同性恋” ,而男性最喜欢观看“日本人”的视频。男女双方都同意某些类别,比如“三人行” ,女性排在第四位,而男性只排在第十位。“成熟”在男性中排名第三,但在女性中仅排名第八。

Lana Rhoades 是女性搜索次数最多的 Pornstar,其次是 Jordi El Nino Polla、 Mia Khalifa 和 Riley Reid 。

与男性相比,女性搜索 Zilv Gudel 的可能性高出 487% ,搜索 Owen Grey 的可能性高出 249% ,搜索 James Deen 的可能性高出 174% 。

根据 Laurie 博士的说法,“这个数据清楚地表明色情作品不仅仅是男人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女性观看色情片,这意味着她们正在进行一些自我愉悦。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女性正在掌控自己的性欲,发现自己的身体,并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减少羞耻感,减少对女性性行为的禁忌,等同于更多的探索。”

约炮软件大数据

Facebook的约会软件数据揭示了人们在网络约炮行为中的“种族歧视”。

数据来源自 The uncomfortable racial preferences revealed by online dating

这是 Facebook 约会应用,Are You Interested(AYI)。这款应用使用简单,将大量的饥渴男女聚集起来,寻找可以帮助你舒缓寂寞的人。如果喜欢,就在其个人页面点击“Yes”,对方会得到通知并作出回应,不喜欢就“Skip”,换下一个。

AYI 截图

AYI 分析了两百四十万异性恋的性趣偏好。每当一个用户点击“Yes”或“Skip”后都会贡献给这份统计数据。其三分之二的用户超过 35 岁。

这个数据图示基于约会双方的性别和人种信息(仅限异性恋数据),显示了人们对收到“Yes”后作出回应的百分比。不幸的是,大多数“Yes”都没有回应,但这其中仍有模式可寻:亚裔女性回应对其“yessed”的白人男性的机率有 7.8%,超过她们对其它人种的回应率。另外,白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回应率为 8.5%,低于对其它人种的回应。通常,男性对女性的回应是女性对男性的回应的三倍。

这个数据图也悲惨的揭示了约会游戏中的赢家和输家。除了亚裔男性外,所有的男性都倾慕于亚裔女性,而除了黑人女性,其余的女性都倾向白人男性。此外,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都是各自性别中收到回应机率最低的。

更惊讶的是,所有的男性都偏好异域风情,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族裔

个人隐私在约炮软件里荡然无存

法国记者Judith Duportail在经历了数月与Tinder公司的交战后,终于拿到了自己长达800页的隐私报告。

Judith说:“我在应用上发起了920次配对请求,和870个不同的用户达成了配对。我对其中一些人印象深刻:要么成为了恋人,要么成为了朋友,还有初次约会糟糕收尾的情况。但剩余的所有人,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Tinder却还帮我记着所有的人。”

我在完整阅读了从2013年开始我发送的1700条Tinder信息之后,我仿佛深刻了解到了自己的希望、恐惧、性偏好以及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Tinder太了解我了。它了解那个真实而又不光彩的自己——我曾将同一个笑话复制粘贴给了第567、568以及569号配对对象。我还在新年那一天同时与16个不同的人搭讪。“

“Judith所描述的情况被称作是次级隐式披露信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信息科技教授Alessandro Acquisti解释道,“通过研究用户使用app的行为,Tinder能够愈加了解用户。它会知道你联系别人的频率和次数、和你配对的人种比例,什么类型的人会对你感兴趣、你最常使用的词汇、在滑过你之前其他用户看你照片的时间等信息。个人数据其实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因,消费者的数据会被拿来交易,以作广告之用。”

Tinder的隐私政策清楚表明了,你的数据也许会被用来传递“有针对性的广告”。

Tinder:“你不能抱有这样的预期,即你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或是其他通讯信息永远都是安全的。”

如果这个数据宝库被人入侵、公之于众或是被另外一家公司购买了呢?那会发生什么情况?我几乎已经感受到这种情况发生之后自己那种羞愧的心情了。也许在Tinder将这800页信息发给我之前就有人阅读了这些内容,一想到这种可能性,我就感觉分外难堪。

Tinder的隐私政策清楚地表明:“你不能抱有这样的预期,即你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或是其他通讯信息永远都是安全的。”GitHub上一个叫做Tinder Scraper的教程就是关于收集用户信息的,旨在深入获得一些信息用来服务大众。Tinder在这一点上确实非常坦诚。

五月,Tinder设计的一个算法在平台上抓取了4万张图片,旨在打造一个人工智能来区分脸孔的性别。再之前几个月,一个丹麦研究人员公开了约会网站OkCupid(隶属于Tinder母公司Match Group)的7万份文件,一些评论家将该网站称之为“白人至上主义者”。网站利用获取到的数据,试图在智商和宗教信仰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目前,你还可以看到这些数据。

那么为什么Tinder需要关于用户如此多的信息呢?Tinder发言人回应道:这是为了让全球各地每一个用户都能拥有定制化的个人体验。“我们的配对工具是不断变化的,在显示潜在配对用户时它会考虑各式各样的因素,从而根据每一个用户的情况提供不同的体验。”

不幸的是,当问及网站是如何利用我的个人信息来定制化配对对象以及最终呈现关于我的文件信息时,Tinder显得就不是那么乐于解答了。

“我们的配对工具是企业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我们无法和大家分享专利工具相关的信息。”发言人这样说道。

问题在于,这800页关于我的私密信息数据还不过只是冰山一角。“你的个人数据会影响你在Tinder上看到的第一个配对对象是谁。”Dehaye说到,“它还会影响你在LinkedIn上收到的工作offer、汽车保险需要支付的金额、你在YouTube上看到的广告以及你是否能申请贷款等。”

“我们身处的社会透明度正逐渐降低,以至于慢慢成为了一个不可触及的世界。在那里,关于你的一切数据将决定你生活的很多方面。最终,你的存在也会受到影响。”

”Tinder经常被比作是一个全都是单身人士的酒吧,但它实际上更像是为我准备的单身酒吧,与此同时这个酒吧还会研究我的行为、阅读我的日记,基于我的实际反应时常挑选一些新的人,甚至还影响我的工作与家人。这让我非常不寒而栗。“

By 痴海Judith Duportail

AI监控员工,你还敢摸鱼吗?

“叫你们看看,什么叫全世界资本家联合起来。”

2010年6月,《中国不高兴》作者王小东写了篇博客,抛出了这句话。

他针对的,是乔布斯的那番说法——“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

2019年4月,亚马逊被曝用AI监控员工,“AI监工”可以跟踪每个人的工作进度,精确计算工人消极懈怠的摸鱼时间(Time Off Task)。

更牛掰的是,这套AI系统能根据实时数据生成在线解雇指令,直接绕过主管开除工人。

一时间,这引发轩然大波。

评论员史派西·米切尔痛批亚马逊:“这些机器人将员工视为冷冰冰的数字,而非活生生的人。”

消息传到国内后,在某网站跟帖区,点赞最多的评论跟王小东的那句话如出一辙:

全世界资本家已经快联合起来了。

从整个留言区看,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被cue了很多遍。还有人援引列宁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意味着榨取血汗艺术的进步。

不知道王小东和这些网民看到国美通报批评员工上班摸鱼的消息,会不会搬出杨紫在《欢乐颂》里的台词——

“果然天下乌鸦一般黑,资本家都是吸人血的。”

01

11月16日,国美一份通报在网上热传。

通报内容大致就是,公司部分员工在办公区域从事与工作无关之事,如玩游戏、聊天、听歌、购物等。

通报就通报吧,带薪摸鱼,没几个公司能忍。

“公司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是很多leader的通用语录。

可国美这份通报格外细致:

非但点出员工姓名、所属部门、楼层工位,还将员工“非工作流量信息”全抖露了出来——谁用了什么APP、用了多少流量,都标出了。

▲网传的国美通报。

说真的,老婆查岗,都不会查得这么细。

我猜想,国美的黄老板大概是想玩一出杀鸡儆猴:给员工打一千次鸡血,说一万次“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效果可能都比不上这么一次通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大不努力,通报一顿锤。

现在看,此举唬住的,不只是国美员工。其震慑力余波正在外扩。

很多打工人瑟瑟发抖。他们这才意识到,在公司的网管监控系统面前,自己可能时刻处在被扒光的裸奔状态。

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蹭公司网“云游”日本风情町的“日语学习爱好者”,这会儿没准慌得一批。

本来吧,摸鱼是员工对996、007、715的软抵制,是对无意义工作与“卷”字诀的隐性反叛。

如今看来,得多谢公司不点破之恩。

02

国美不是孤例。它只不过是来得比较中二。

这些年来,“企业监控系统is watching you”的故事,在大厂中并不罕见。

打卡考勤,已经满足不了部分企业防员工摸鱼的需要了。

他们的防摸鱼招数,正越来越精准:

你想没事打个盹、有事抽个烟?

那就在员工座位下方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你有多少时候不在岗,HR一清二楚。

之前就有杭州某公司员工被人力问话:你为什么每天上午10:00到10:30都不在工位上?她这才得知,原来公司“监测员工健康状况”的智能坐垫,“出卖”了自己。

你想用如厕来进行“分时摸鱼”?

那就在卫生间安装计时器,或是信号干扰器。

“每天去公司20分钟上厕所=休11天带薪年假”的小心思,直接被阻断。

▲某公司厕所安装的计时器。

何止是大厂员工。南京某区的环卫工之前都曾享受过“AI监视”的待遇——他们被配发智能手表,除了定位功能外,若环卫工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提醒。

这让人想起亚马逊被曝出的“压榨图鉴”里的场景:

亚马逊的AI监工系统能实现深度自动化的跟踪过程。如果员工工作速度变慢,系统会将它视作偷懒。

很多亚马逊员工坦言,由于害怕“摸鱼”时间超过限制,他们都不敢在工作时间上厕所。有些英国仓库工人怕厕所距离太远、来回时间太长,只好在过道或者车间格子里用塑料瓶解决排泄问题。

可不就是“一般黑”嘛。

张博洋曾在《脱口秀大会》上讨论: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我们还这么累?

他最后的结论是:我们这么累,就是因为科技这么发达。

现实一再对此做了注解。

在网上随便一搜,很多用于网络行为追溯的ITSM服务管理软件,一拎一大堆。

它们的一大用途,就是监控员工。

03

员工上班该摸鱼吗?

理论上讲,当然不该。

公司有公司的规定。

可理论上归理论上。

理论上讲,企业也不该动不动996。

国家有国家的法规。

可这些年来,在让员工加班时,许多企业才不讲那么多“理论”。

这两天备受争议的浪潮集团(国内头部云服务商)办公室挂加班标语一事,就是个硕大的靶子。

“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这不叫PUA,这叫硬上式洗脑。

▲浪潮集团被曝在办公室悬挂的加班标语

连兜售理想、贩卖情怀的前置环节,都给省了。

新闻中讲到,有浪潮员工说,自己一年加班超600个小时,排名还是倒数。

这跟最近网上流传的那道梗相映成趣——

近现代有四大名画,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张大千画的虎,你老板画的饼。

画饼干什么?让员工从被PUA到自我PUA,继而心甘情愿地加班。

如果说,员工带薪摸鱼是占用公司资源,那让员工“被自愿加班”,无疑是公司占用员工私人时间。

现实中,这二者通常是联袂出现:你占用我本该有的非上班时间,我就占用你规定的上班时间。

进一步讲,两者往往是“一报还一报”——太多时候,摸鱼就是对加班文化的迂回反抗。

更何况,单从管理层面讲,监控员工也反映了管理上的无能。

当下,BSC、KPI、OKR、KSF之类的绩效考核工具一堆,效益导向下的MBO(目标管理)理念越来越受推崇。

放着这些工具不用,却把员工绑在椅子上,把工时人为拉长,不就是引诱高效率员工摸鱼吗?

04

理都懂,然并卵。

冰川思享号文章说:

白岩松有句名言,“一个单位到了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当大公司完成开疆辟土的桃园三结义,紧接着就走了“内卷”的麦城。

不少企业不是不懂这道理。

许多BOSS对“刺猬法则”之类的管理学理论也信手拈来。

可很多企业对“监控员工”上瘾——一时监控一时爽,爽在那种掌控感。

此处的“企业”,不单指国内企业。英国数十家企业利用Isaak人工智能程序监测员工工作状态,日本企业用AI空调防止员工打瞌睡,也差堪仿佛。

对部分企业而言,MBO模式当然好,可对应的细粒度管理挺麻烦。

相形之下,监控员工来得简单多了——尽管简单的另一面是粗暴。

再说了,许多企业管理者服下了稻盛和夫端上的一剂名叫“单位时间核算”的药。

把员工产值最大化,同时将用人成本最小化,才是他们想要的。

05

企业有企业的利益计算公式。

可时至今日,这些公式必须得掺入更多“价值观”维度的参数了。

那句话必须再抛出了:

今时不同往日。

早在前几年,浪潮集团就曾让员工提交《奋进者申请书(讨论篇)》,要求员工申请自愿放弃休假及实行6*12小时工作制,春节、国庆随叫随到。

▲2016年,浪潮集团就被曝出让员工申请自愿放弃休假

可在当时996盛行、加班成了所谓“企业文化”的背景下,这激不起太大的水花。

现在不一样了。浪潮集团在办公室挂加班标语,直接撞在了“反内卷”枪口上,被怼成了筛子,显然是误判了形势。

国美也是。对员工的细密监控,完全是给反资本情绪的火苗提供燃料。

在互联网大厂纷纷取消大小周,摆出“反内卷”姿态的情景下,国美此举无异于“逆行”——“打工人,打工人,打的就是工人”。

到头来,昔日落在亚马逊头上的“AI周扒皮”名号,势必也会落在国美身上。

国美想不成靶子都难。

06

说真的,我对言必称“资本家”的论调向来不感冒,也反对将这事变成煽动“阶级对立”的引子。

不必扯那些宏大理论。就企业的问题谈企业的问题就行。

但从“把人当成人”的角度出发,我很难不对企业监控员工的行为批上一通。

它让我想到的,是边沁说的“圆形监狱”。

圆形监狱内,一切尽在掌控之内。毕竟,可以“全景敞视”。

福柯曾表示,全景敞视主义会把“传统的、仪式的、昂贵的、暴力的形式权力”换成了“一种微妙的、有计算的服从技术”。

结果就是,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摸鱼的机会,更是基本的隐私。

试想一下,当脑电波监控头戴设备、微芯片将我们置于一切皆可被监控的处境,那时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元宇宙”般的刺激感,而是恐惧。

谁都不想被戴上“电子枷锁”,掉进“数字桎梏”。

再怎么防员工摸鱼,都不该逾越这道底线。

上点价值观,这其实就是要求企业做到一点——

人是目的。

就算不扯虚妄的“以人为本”,也请把人当人。

07

现代企业,绝不能堕落成圆形监狱。

值得一说的是,在此前亚马逊“AI监工”的新闻下,除了“资本家”外,另一个被频频提及的词是——

摩登时代。

按这标准,国美的这份通报,无疑勾绘了“新摩登时代”的图景。

但这注定要被骂。

“全网打工人联合起来”形成的舆论共同体,会用口水淹没那些“资本家”,并扔下一句:

去你的新摩登时代。

By 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