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仅退款是不是杀鸡取卵

白用商品不付钱,这种“霸王餐”行为正在成为电商的标配。在经济下行的时代,有谁能忍住不薅白不薅的羊毛呢?但是谁又能站在商家的角度,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呢?

“小区有没有人认识曹某某?他在我的店铺买了东西,但却没有付钱,人现在也跑了。”刘晓平手持一个大喇叭,在曹某某所住的小区来回转悠。

这番喊话,引得不少居民好奇地围了过来,刘晓平停下脚步,向众人讲述起他的遭遇。“前几天,你们小区有人从我那买了副变色眼镜,可他收了货十几天后却说货有问题”,刘晓平有些无奈,“我让他退货退款,他却只退了款,没把货退给我”。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夸张的场景,但却真实地发生了。一些买家利用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政策,频繁薅羊毛,已经把商家逼到绝境。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商家们甚至建立一个互助组织,为所有会员商家提供免费的“催货款”服务。而为了惩罚白党,这些困在不平等规则已久的商家不得不自讨腰包,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讨要一个“公正”的电商环境。

一、“仅退款”,快把商家逼疯了

39岁的刘晓平被商家们尊称为电商界的“一道光”。面容略显憔悴的他站在一堵高墙面前说,“正是因为有你们,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商家团结的力量,你们就是希望的光照耀在我身上。”

后面的高墙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的是亚里士多德一句名言: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没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这则视频点赞量超过1.6万,许多商家纷纷留言:“谢谢你这样的人,让我们还能看到希望”、“别难过,电商时代的人都要谢谢你”。这些看起来有些过誉的表达,是因为他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对电商平台不合理的规则说不。

刘晓平因为和电商规则对抗,成了商家里的名人。由于对“仅退款”等不平等规则不满,他与一家电商巨头展开漫长诉讼,虽然最后输了官司,该平台还起诉其侵犯名誉权,最终法院判定其需支付17.5万元的赔偿金。但刘晓平的举动却赢得了成百上千名商家的支持,商家们还帮助他筹集了10万元的官司败诉费用。

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政策,成了商家和平台之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在这个鸿沟里,躺着各种各样奇葩的“仅退款不退货”的案例,这些无奇不有的“仅退款理由”几乎快把商家逼疯了。

“米粒麦子妈妈”在某电商平台上出售袜子,有消费者买了两盒袜子14双袜子后申请退款退货,但却只给她退回了两双。刘明出售的一件旗袍,买家收到货调换成旧衣服,再以商家发错货为由申请仅退款。但这还只是商家卖货中的常见案例。

有售卖狗狗香波的商家称,客户买了产品三个月后,使用了近十五次几乎耗尽,却以不喜欢其气味为由申请退款,而平台竟然即刻同意了。

另一售卖服装的商家遭遇的退款理由更是匪夷所思,客户声称“衣物释放出有毒气体,在公司当场致使三名同事中毒倒地”。还有买家以“我不知道网购需要支付费用”为理由申请退款,但电商平台都同意了。

而“白嫖”群体愈发年轻化,“曾有一个仅9岁的小学生,偷偷用父母的手机下单购买了4把水枪,待商品送达后却立即申请了仅退款,并迅速删除了订单记录,”刘晓平无奈地提及。

不分青红皂白的迁就用户,牺牲了大部分商家的利益。曾因为仅退款政策以及相关罚款,刘晓平开了10个月的网店后发现,亏损了十多万。

电商平台,不仅没有任何损失,在所有的“退款”订单中,所有的费用都照扣不误。这也意味着“仅退款”政策背后,最终所有的成本都由商家承担了。

而商家如果想在电商平台追回货款,只能起诉买家,但诉讼费时费力,普通人未必耗得起,有时调档费、材料打印费等加起来有几百块钱,比货值还要高,还无法保证百分之百胜诉。

提起诉讼还很可能会招致平台的反制,在某电商平台卖衣服的刘明就在对仅退款客户提起诉讼不久后,就被某电商平台关闭了店铺。理由是店铺“违反平台合作协议及平台相关规则的行为,极大增加了消费者的交易风险,严重损害了平台的利益”。刘明至今也想不明白,到底违反了哪些规定。

受益于对抗平台规则诉讼,刘晓平萌生了一个有点乌托邦的想法,创办商家互助会。他要在规则不平等电商系统之外,建立一个公平的社区,所有的商家都能讨回“应得”的公平。

当遇到仅退款等“白嫖订单”时,商家互助会网站所有的商家,都可以在上面发布求助订单,也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具体来说,商家可以寻找“仅退款买家”所在地的商家,委托这些本地商家出面与买家沟通,以协商退货或退款事宜。

刘晓平希望通过商家互助会,能帮助商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白嫖订单”。

二、搭建一个新的系统:没人有特权

为了对抗电商系统里对用户的过度保护和偏袒,刘晓平格外强调新社群的精神——平等,没人有特权。他希望商家互助会不掺杂任何功利性因素。为此,还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规则。

商家要加入商业互助会很简单,只需在官网提交实名认证、自家店铺的基本资料,以及可提供的服务范围,经过审核后,可以成为商家互助会大家庭的一员。

倔强的刘晓平痛恨“白嫖”的行为。他在做电商时,被人“白嫖”时,心情会非常差,甚至因此砸坏了好几个键盘。即便是闭店之后,有时看到商家发来的仅退款订单聊天记录,他也会痛苦到整晚睡不着觉。

为了约束每位商家和建立平等关系,他引入了积分制度。每个新加入的商家都会获得两个初始积分,作为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启动的“燃料”。每当商家发起求助,也就是下单时,他们会消耗一个积分。没有谁可以凭借金钱或地位获得特权,要想获得积分,就必须主动去接单,帮其他商家要回货款。

也曾有人建议刘晓平设置悬赏制度,以激励更多的商家参与互助。比如,当某个商家需要找本地商家协助时,可以设置一定金额的奖励来吸引接单者,但刘晓平拒绝了。

在他看来,悬赏制度虽然能短期内激发商家的积极性,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功利性行为的滋生。一些商家可能会为了悬赏而故意在其他商家处下单,然后迅速申请仅退款,紧接着去接悬赏订单,“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刘晓平叹息道。

曾有商家图省事,直接在互助会的聊天群,私下找到了一位仅退款买家所在地的商家,并发出了求助信息,希望能得到快速的帮助。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被求助的商家却借机索要红包,以此作为提供帮助的条件。

刘晓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没有任何迟疑,迅速将该商家从群聊中移出。他对此事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毛钱都不能要”。

而作为操盘者的刘晓平也不靠此盈利,团队目前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回收“冻结店铺”。具体来说,当某个商家的店铺资金在电商平台上被不公正地冻结时,刘晓平会以一定的折扣购买这些被冻结的店铺。一旦完成购买,刘晓平就会着手与电商平台展开法律斗争,如果成功解冻店铺,那他将获得店铺资金。但这项起步没多久的业务,大约要在一年后才能拿到可观的收入。

这种平等和纯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尽管平台才于5月14日崭新上线,但它已经迅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网店卖家。除了东北三省、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区域外,大部分地区覆盖已经延伸至区县一级。

三、每天三四百求助单背后:最怕线下起冲突

商家数量的急剧增加,让刘晓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审核压力。他的团队,包括他自己,总共只有三个人。其中一人负责寻找那些有意向出售的被冻结店铺,另一人则专注于审核工作,刘晓平则负责推广。

但面对每天如潮水般涌来的商家注册信息,他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6月份以后频繁在短视频平台上宣传,多的时候每天新增注册量高达700多个,但即便是加班加点,一个人每天能完成二三百单审核已是极限。

而随着商家数量一起上涨的,还有下单的数量,“才开始的可能只有个位数,现在一天已经有三四百单,”刘晓平偶尔也会被原始卖家选中,去和买家沟通,而他也早已摸索出了一套严格的规则和话术来确保合法性的同时,又能够对“白嫖买家”形成威慑力。

在这套规则下,本地商家接到求助单子后,首先会与求助方签订一份债权转让协议,确保原始卖家将本单债权正式转让给本地商家。

接下来,本地商家就可以与买家进行电话沟通。刘晓平特别强调,要用本地方言沟通,语气必须轻松、友好,避免使用过激或侮辱性语言,他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电话沟通开场白:“你好,晚上有时间吗?想邀请你出来喝两杯,顺便聊聊你之前在我们店铺购买的产品”。

在解释来意时,刘晓平也设计了一套话术,“你可能不认识我,但前两天你在我们的店铺里购买了一个产品又退了,我知道你误操作,钱的事情都好说。要不我们晚上见个面,吃个饭、顺便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既能让买家了解事情的原委,又能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台阶,大部分买家在明白事情真相后,都会愿意顺水推舟,承认误操作并主动退款。

事实也如他所料,98%以上的订单都可以通过电话解决,“当听到本地商家用方言打来的电话时,他们知道对方很可能是当地人,为了避免被找上门来,大多数都会选择直接退款”。

当然,线下寻找买家是他们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刘晓平最担心的也是这:当地卖家在线下沟通时,会不会情绪激动,跟买家产生正面冲突,导致恶劣影响?

所以,每次线下处理前,刘晓平都会千叮咛万嘱托,还会组织好几个人对商家“培训”。比如,商家到买家所在小区或快递驿站附近后,要再次进行电话沟通尝试挽救。若对方仍拒绝协商,那用大喇叭喊话。

喊话的内容也有技巧,不提具体的单元号,也不提姓名,而是称呼对方为某女士或者某先生,以避免侵犯对方隐私,也不要使用任何侮辱性语言。“当然,最好是开着直播,在附近5公里内投流,进一步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刘晓平表示,很多人还是要面子的,他们害怕村里人或者小区里的人议论。

在经过多种方式沟通后,如果对方还不退款,那就直接报警。

在某电商平台卖零食的吴博就曾接到过一个棘手的订单,有人从深圳的一位卖家购买了一块手机屏幕,但收到货后却直接选择了“仅退款”。在电话沟通无效后,吴博亲自跑到买家所在的小区。但是因为快递留下的地址信息模糊不清,仅有一个小区驿站的名称,缺乏更详细的位置信息。更糟糕的是,由于快递驿站监控视频的画质问题,买家的真实身份难以确认。

吴博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毫无进展。最终,经过警方的反复协调和沟通,他还是迫使买家退回了货款。

网站上线一个月以来,刘晓平对网站的成果感到很满意,他向凤凰网《风暴眼》透露,目前商家互助协会已经完成了三千多单,只有一单没有解决,因为找不到人。“对方的房子是租的,联系到对方房东的时候,房东说还欠着一个月房租人就跑了”。

四、当孤岛连成大陆

在电商平台这个看似冷酷、高效的现代社会产物中,卖家们曾长期被束缚在压榨性的规则里,每当遇到那些选择“仅退款”的买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深感被规则所限制。

刘晓平的商家互助组织,给商家们提供了一个情绪的释放口。卖家们在此找到了共鸣和支持。

在刘晓平的那期视频下面,仍然有很多商家纷纷留言,“申请加入互助会”、“加油,干翻所有的不公平”、“谁能再起一个新平台,公平的”、“希望商家互助会强大起来”。

刘晓平的做法在社交网站上迅速发酵,不少商家纷纷发视频支持他。有商家称“商家互助会是拯救电商环境的一大步”,米粒麦子妈妈则称“他是用光照亮后人的先行者”。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商家能像刘晓平那样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对不合理的规则说不。

而对加入协会的商家来说,一个最直接的改变,就是那些原本看似无法追回的货款有了被追回的可能性。自加入协会以来,吴博已成功追回了八九个“仅退款”订单,累计挽回了100多元的损失。

尽管从金额上看这并不算多,但那种正义终于得到伸张的感觉,却让他们重新找回了作为卖家的尊严和价值。

特别是当有了线下直面“白嫖买家”的机会时,能够当面指出对方的不当行为,这种经历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

刘明的感受非常深。他自己帮人处理完一个订单——一位买家从合作商家的店铺购买了一款价值759元的夜吊灯,之后却以电池性能虚标为借口,申请了仅退款。

他为此奔波100公里,考虑到油费和过路费,总成本至少要100多元,还特意花50元买了个喇叭,但过程还算顺利,最后成功帮助商家要回了货。

刘明兴奋地一遍又一遍向商家朋友讲述维权的过程和结果,在他看来,自己又挽救了一个走向歧途的人。

刘明在社交媒体账号上给自己起了一个昵称“白嫖帝消消乐”,他会更新和“白嫖党”沟通的视频,最高的一条视频点赞量超过7000多,这种原生的现场素材,非常吸引人,有不少商家在下面评论“太解气了“。

从刘晓平到刘明、吴博,再到其他商家,正在形成的一个个支点,迅速往外扩增,逐渐变得多而稠密。

只有这时候,刘晓平才越发意识到这个商家互助会存在的意义,它把分散在电商系统底层的商家们连接了起来,因为基于共同的情绪和价值,商家之间建立的真诚和平等关系,帮助其他商家一起,共同重塑电商的秩序。

只是,当这些孤岛渐渐连接起来,积攒已久的愤怒的情绪在电商系统外滔滔流淌时,是否会对电商既有规则产生一丝丝影响?在电商平台竞争高度白热化的大浪潮里,旱涝保收的平台们若想基业长青,该如何平衡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利益?

资深卖家评论:

电商平台的卖家,真的别太把自己当老板了,我们都是平台的打工人。以前淘宝时代,我们确实是老板,但是以后在各大平台,商家就是给平台打工。不是说赚不到钱、而是算法会把我们的利润算死,他吃最大的一块,管你是什么英雄豪杰,十八般武艺,你就给我连轴转,让我榨干,放心,你只要听话,我会给你一点蝇头小利,确保你不饿死,什么?你不服,那我有一百种办法对付你。比如我找更便宜的来搞你,比如我自营你的产品。

你们知道为什么互联网大厂入职门槛那么高吗?全是985、211的精英?并且给他极好的福利,因为他们要集中全国最聪明的脑子,来精确算计商家,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电商平台玩人性是最厉害的,大家不知不觉就被玩了。先给你一点甜头,爆几单,让你产生幻觉,之后长期做牛做马,直到累垮,再换匹新马继续。这个比以前的房东模式更狠。

我这么说不是反对电商平台,平台帮助消费者更方便的购物和售后保障,商家也离不开平台,毕竟可以快速获客,至于能不能留住回头客,除了自身产品过硬之外,还要对平台长个心眼,平台永远会制造内卷,鼓励新卖家进入你的赛道。我之前接触到比较高层的小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非常重要,适当搞一些会员制,实在不行引一些私域,也是需要的。

实力强的企业做护城河,实力弱的商家做小而美个性化,不要追求销量了,小商家追求销量结果一般不会太好。其实我们在平台经营,并不求大富大贵,天天爆单啥的,那都是忽悠傻子呢?我只希望平台算法不要太卷。人性化一点,希望让商家时间能自由一些,其实很多人做生意不就图个自由么,不然跟滴司机滴外卖小哥有什么区别?

不要从早到晚睁眼闭眼全是数据后台。我希望平时可以早点回家,发现好吃的可以带全家去吃,周末一家人去户外玩玩,孩子想去赶海,想看大山,想去沙漠,带他们去感受这个世界。可以多花时间陪伴家人。我爷爷走之前那几年,他很想见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说见一次少一次了,我都没当回事,因为自己实在太忙了,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希望未来的电商,可以像其他生意一样,正常打烊,细水长流,而不是困在算法的牢笼里做牛做马永不停歇,稍有放松就被对手卷死。

By 凤凰网财经风中的厂长

返乡种地让我亏了一千万

坐在四川阆中的一间餐厅里,1990年出生的当地人龚莘文,撩起袖子给我看他的左臂内侧。那是一排牙印,被村里一位六十多岁的农妇咬的。

这是龚莘文返乡创业的第11年。他承包土地,重新分包给村民,他负责出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农资和科学种植技术,村民负责出力:种植、维护、采摘,农作物卖出后,龚莘文把收入和村民分成。

可是一些村民有自己的“小九九”。比如这位咬人的农妇。她把龚莘文提供的农资拿到市场上卖了,钱放进自己兜里;她也不高兴按龚莘文的标准化操作来采摘瓜蒌(一种种子可供食用、根系可供药用的葫芦科植物),导致瓜蒌损失。龚莘文与她理论时被咬。

提到这件事,龚莘文声音很响,有些急躁。他瘦得像豆芽菜似的,巴掌大的尖脸上挂着一副大眼镜。23岁时,他拿着在中关村创业挣到的第一桶金,140万元,回老家承包土地种瓜蒌,是四川第一个引进瓜蒌、参与扶贫项目的年轻人。从23岁到34岁,他种植的土地规模从百亩扩张到了千亩,而他的资产从140万到了0,又到了负980万。去年他离了婚,独居在阆中一座荒山开辟农场,因债务过多,2岁的儿子被判给前妻抚养。

“千万不要以为回村种地很简单。”这句在他的视频号里常用调侃语气讲出来的开头,此刻以一种低气压的方式吐露。在他自己盖的、被网友吐槽为“坟头长草”的无窗棚屋旁,龚莘文逐一向我讲述务农以来上过的当、掉过的坑,竟连续讲了十几个小时——桩桩件件,数量之多,变化之无穷,损失之惨痛,让我想到一个多年前的手机小游戏“是男人就下100层”。

◎ 被网友吐槽为“坟头长草”的自建无窗棚屋

◎ 被网友吐槽为“坟头长草”的自建无窗棚屋

农民往往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验少,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农资需求量大、标准化程度低,为线上线下的花式骗术提供了完美作案环境。货不对板的种苗、套路无穷的保险、“高价回收中药材”骗局、假扮技术助农团队的“杀猪盘”、免费送新品种附带天价农资骗局、声称能帮助牵线领导的“职业组局人”、劣质农机……可谓致广大,尽精微。

从套娃式骗局中脱身已经是“地狱难度”,还要面对极端天气、虫灾、逐年上涨的成本、申请成功率低于1%的补贴和“互联网经济”——电商平台恶性竞争带来的“击穿地板价”击穿了农民本就薄如霜雪的利润。

龚莘文提到火爆的英国农业真人秀《克拉克森农场》。克拉克森的农场属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灌溉、排水系统完善,可供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和采收。龚莘文说,咱们国家也在推广这种农田,让大机器人耕种,钱也拨下来了,但实际到了地方,改造农田的款项大头被挪作他用。过去两年,龚莘文多次听相关领导在农业会上说,阆中过亿元的农业财政补助资金只有不到一半用于农业。“几千万无法完成过亿的高标准农田。(有些地方)只是把每一块土地搞得方方正正,依然有高度差,土地连不起来,大规模生产要用的机械,比如克拉克森农场能开的拖拉机,根本进不来”。这些不标准的“高标准农田”许多处于半荒废状态。

“所以说农业领域创业就像掷骰子,骰子六个面,只有一个赢面,其余五个都是满盘皆输。”龚莘文对我说。

11年前,得知儿子从北京回家种地时,龚莘文的父母说过很像的话——他们都是农民出身——原话是,“种地是一件看不见出路的事”。明明进了城,赚了钱,怎么又倒退回了土地上。老两口很生气,一再让“别干了,去干其他的”,虽然住得近,前九年他们一次没去过龚莘文的瓜蒌地。倒是负债后,他们来农场帮忙了,把自己的房子也拿给儿子抵押贷款。

我问龚莘文,如果有个年轻人像11年前的你一样,此刻想回乡创业,你会怎么跟这个年轻人说?

他想了想,“我会说,挺好的——但不是现在”。

以下是龚莘文的讲述:

15岁,我跟家里要了2000块钱,坐K1364绿皮火车,49个小时,去北京闯荡了。从北京西站一下车,我包里的钱就不见了。一个骑三轮车的老头说,一看你就是离家出走的,小伙子我给你找个包吃包住的地方干活儿吧?然后我上了他的车,被拉到了富士康。下车后他把我兜里还剩的三百块也拿走了。

后来我在北京待了很多年,从做流水线工人,到中关村学修电脑,在城中村淘洋垃圾,摆弄硬盘、主板、显卡,和六个小伙伴合伙开了一家公司,靠帮企业维修办公室电脑和做外包网管起家,最后我们把公司卖给了金山,挣了人生第一桶金,我分到了140万。这是2013年,我出来闯荡的第八年。

那时我想,有钱了,是时候去完成小时候的梦想了,我要把中国所有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都走一遍。而且我还要在路上,找一找下一件我能做的事。然后我从北往南,坐火车、住青旅。在福建泉州,超强台风“苏力”登陆,我住的镇上,一眼望去农田里大片作物都被刮倒了,一问,是成百上千亩瓜蒌和架子。这是一种爬藤植物,结出来的瓜里的种子可以做成吊瓜子零食,根系可以做药。

地的主人是个老大爷,满脸写着心酸,台风一来,瓜蒌倒了,用来爬藤的水泥柱子也倒了,损失了百万。但我忽略掉了他的心酸,因为他告诉我,种瓜蒌很赚钱,过去一亩能卖四五千,100亩一年有40万收入。福建一带人都喜欢吃吊瓜子,镇上种了3000亩,种了好多年了。

我在泉州待了十多天,全在研究瓜蒌,打听清楚当时只有安徽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绍兴市农科院三个地方卖种苗,我就顺着电话找到安徽去了。像着了魔一样,我边看种苗边学习种植知识。

卖掉公司,是因为维修办公电脑是比较简单的服务,很容易被大公司吃掉,像我这样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接下来想选一个自己能钻研,并且一辈子为之去拼搏的事做下去——种地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事。

那些年,电视里到处都在提“三农”,我隐隐觉得,发展农业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特别大,电视里说日本农民就特别挣钱。总有一天我们国家的农民也会那样吧?我抱着期待,觉得学习差不多了,就回到家乡,在裕华镇城皇崖村租了100亩地,拉着三个发小,一起投了50万,开始种地创业。

◎ 瓜架上面有网子,所以经常会在地里发现惊喜

◎ 瓜架上面有网子,所以经常会在地里发现惊喜

回村种地,确实像打怪升级一样,一关又一关,关关难过。

第一关,就是“摆平”老百姓。

我那时只有23岁,村子里留下来的老百姓都六十多岁了。老农民们上下打量我:一个小屁孩,根本不会种地,还把这么多土地给承包了,真不自量力,竟然还想指导我们做事。我马上成为村里人的饭后谈资,他们心里很不服气。

农民家一般只有几亩地,都是些豇豆、辣椒、韭菜之类,再种点粮食,能满足一户人家的口粮,多余的就赶集卖掉。农民自己吃的东西并不太在乎产量,也不特别在意卖相或口感。虽然他们干了一辈子农活,但更多是凭经验种,谈不上种植技术。逻辑和承包土地的农业生意不一样。我在乎产量和质量,大规模种植要求每一种农作物、每一块地、每一道步骤、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科学、标准化的操作管理。我从农科院学到的种瓜蒌技术,有很多细枝末节的规矩,比如苗上架后要掐断侧芽,施肥要距离根茎1.5米等等。

可是老农民根本不听“小屁孩”教,觉得你班门弄斧。他们开始“为你好”,前脚我说完,后脚他们就施肥在离根茎20多厘米处,觉得有利于吸收,结果根茎被肥料腐蚀掉了;除草剂喷在叶片上,直接灼伤;收获时不能采收掉在地上的瓜蒌,因为瓜蒌干枯导致瓜子果衣扒在壳上,不好吃了,厂家会判定不合格,但是老农民很珍惜每一个种出来的东西,觉得不能浪费,把掉地上的捡回来混进去,导致收货人觉得我的残次品含量很高……

这些事都在创业开头循环往复发生,很无奈。说理没有用,我只能“威胁”说,造成损失了、种死了,都要罚钱。可我心里知道,农民很不容易,一整年除了种自己的口粮,剩下拿去卖掉也不过两三千块钱收入,我雇佣他们按市场价日结,每天每人也不过赚七八十块钱,一年也只能多挣一万块钱。所以我从没真罚过钱。一来二去,他们亲眼看见给我造成损失,而我却没要求赔偿,这才开始愧疚,服气我说的种植方法。

村民大多数是质朴的,但每个村也会碰到个别不讲道理的“强行挣钱”,这些人成了回乡创业青年的“必碰钉子”。

我承包的100亩地,正中心一块属于一个贫困户。他告诉我,要拿到他的地,就要雇佣他儿子开农用车,一般农用车一趟200块,他收250块。他还卖水泥、化肥、农药,价格比经销商贵不少。我实在下不去手买,但为了显示客气和尊重,我还是雇佣了他儿子,象征性地从他那里买了一点农资。

可我做这些他都不领情,对我没在他那花够钱很不开心,还是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并且不断“找茬”,比如不让过路干农活。

因为瓜蒌采摘后要洗剥,我在土地中央修了间小平房处理瓜蒌。结果他说,我的房子遮住了他菜地的阳光,要我每年赔他菜钱。这够离谱的。我辩驳说,你的房子也遮住了我的作物。我不赔,他就躺在我门口,堵门耍赖。

我们的“矛盾”一直到大爷去世都没解决,他到死都不肯把那块土地流转给我。

◎ 村民们从摘下的瓜蒌中洗出瓜子

◎ 村民们从摘下的瓜蒌中洗出瓜子

还有一些村民喜欢贪小便宜。承包土地后,要种自己的,就要把原来地里的苗先拔干净,拔苗要按市价赔给农民。可我刚赔完,把苗清干净,还没来得及种自己的,睡一觉功夫农民又连夜插上了别的苗。我就又要拔他苗、赔他钱,他看起来很无辜,说“我看你还没种,所以我先种了”。

类似的事层出不穷,为了搞好和村民的人际关系,我愿意花“小恩小惠”的钱去摆平。

不得不说,一开始种地,我真是撞大运,风调雨顺,从2013年一直到2018年,每一年都是挣钱的,第一年,中国其他地区由于天气原因瓜蒌产量不高,瓜子收购价达到了23块一斤,我光靠把瓜子卖给“三只松鼠”“徽记”这样的零食企业,就收回来70万,现在看,第一年回本简直是奇迹。但当时我没意识到只是运气,还很得意认为“果然没选错农业”,于是拿着赚来的钱继续承包新土地,第二年再次卖出高价,收回160万。我的地越租越多,种地第四年,我已经承包了600亩。

◎ 洗完晾晒好的吊瓜子,卖给“徽记”时的样子

◎ 洗完晾晒好的吊瓜子,卖给“徽记”时的样子

农民面朝土地,没什么好运气是老天爷毁不了的。

种地前四年,阆中风和日丽。但第五年,我回乡种地的路开始断崖式坠入深渊。这一切都要从天气说起。

2018年,五年生的老瓜蒌面临“退役”,一批新苗在清明节前后种下,两个月后,苗已长到一米多高,眼看过段时间就可以爬藤。突然间天气开始不对劲,7月没到,气温就直逼三十八九度,连日高温让幼苗水份不足。

给600亩瓜蒌地浇一次水花费的人工成本很高。本来这个时间节点不需要浇太多水,但不正常的高温让我计划在6月21日浇次水,当我掏出手机看到6月23日会有大雨时,心里窃喜,靠下雨节约出来的成本都是利润,“老天爷赏饭吃了”。

眼看日子到了,依旧烈日当空。我又掏出手机看天气预报,没错啊,显示马上要下雨,而且25号还有大雨,局部暴雨。

我抱着再等等的心态,枯坐在地里,26日,土壤开始干裂,我的头和苗子一样耷拉下来。实在没办法了,只能从上游水库放水大面积灌溉,我请了七八十个村民加班到半夜才把地里的苗全浇完,花费近两万元。

苗总算有活路了,我松一口气。没成想第二天天一亮,瓢泼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

我惯性调整了心态,想也好,苗子多喝一点水。可你猜怎么?暴雨从那天起一连下了近一个月。对农作物来说,极端天气是连续高温、连续暴雨、突然大风,没给农作物一个喘息机会,旱涝调节不过来,或受到毁灭性突然袭击,苗的活路就断了。

地里汪洋一片,雨太大了,排水沟压根排不出去,可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没办法。那一年这片600亩瓜蒌地全军覆没,产量为零,连本计算,总共亏损了300万。

◎ 暴雨淹没后全军覆没的瓜蒌地

◎ 暴雨淹没后全军覆没的瓜蒌地

天气是不可抗力,农民抵挡不了,完全有可能绝收。我记得后来有一年在阆中天宫院五龙山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也因为极端天气,一整年作物绝收。

天灾可怕,虫祸亦然。水淹瓜蒌地第二年,我的一千多亩地遭了虫灾。那是一种绿色的鼻涕虫,站在地里听得非常清楚,唰唰,像蚕宝宝吃桑叶,比蚕桑基地声音还大。用带马达的喷雾器打农药,一边打一边看见虫子像下雨一样掉下来。

所有村民都被我请出来打药,一天也只能打完200亩。没打到的地里,一晚上过去瓜蒌叶片全是孔洞。几天时间,虫子把叶子啃完了,瓜蒌10月才成熟,叶片没了,影响光合作用,果子很难成熟。后来我问农科院专家说是瓜绢螟,灾难性的。大面积虫灾直接导致我70%的瓜蒌损失掉了,那一年继续亏损。

很多人问我,天灾虫祸买保险不就可以分担风险吗?你以为大风大雨要赔、虫灾要赔、大棚破了也要赔,但实际情况是,农民买保险通常是买了个寂寞。农业保险里藏着各种各样的局。

暴雨绝收那年,我找过保险公司,想给瓜蒌地买保险。保险公司很委婉地告诉我:现在四川小品种种植保险业务还没开发,只能把保险卖给稻谷、小麦、玉米,此外还可以花少量钱给大棚买个保障。

恰巧那年我种了300亩玉米,也有了大棚。我花了8000多元买了玉米地保险和大棚损毁险。没多久就遇上大风,玉米被大面积吹倒,但当我找保险公司赔付时,他们却告诉我,玉米倒了不能怪大风,是我管理不到位,是玉米品种抗风能力不行。而且他们说被刮倒的玉米马上要成熟,倒了也能收获。总结就是两个字:不赔。

玉米还没争论完,我的大棚又被风吹坏了。我气急败坏再次拿着合同和监控视频找保险公司,义正言辞表示,大棚膜被吹破肯定是不可抗力引起的损失,这次他们二话不说,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来地里查看。

现场评估看起来细致又专业,七八个人风风火火一顿测量,坏掉部位被拍了又拍,照片打印出来让我签字。我很欣慰,以为总算能拿到赔付了。没想到第二天我被叫去保险公司办公室,他们通知我赔偿金额是130块钱。

我还阴阳怪气地问,这130块钱是让我买个补丁补上去吗?对方说对,因为其他的膜没坏,主体结构也没受损。他们拿出合同,指了指,是按损毁部分的米数乘以膜的单价赔付。我内心深处朝他们嘶吼,但还是转身就走了,还是我们农民天真了。

暴雨淹了瓜蒌地,成了我人生一个重大转折点。本来我觉得赚钱挺容易,连续绝收后,我的心态开始崩塌。再加上五年生老瓜蒌退役,我要购买新种苗了。那时我承包了一千多亩地,别人和我说种青菜能做四川榨菜用,我大手一挥马上用200亩种青菜,说种辣椒好,我又马上试种辣椒。我想分开压宝,种植不一样的作物。

有朋友建议我把荒着的地改成亲子农场。我寻思这想法不错,也没多大风险,就开始查阅资料,选了个可以长成树的番茄品种,在网上找种子商家。我选了销量最好的一家,他们介绍,有一款“欧洲进口七色小番茄”种子,看着高大上,价格也比普通小番茄贵不了多少。

我火速下单,收货后迫不及待育苗,恨不得三天就让它们结果。三个月后,这些苗开始结果,可我越看越不对劲,果子越长越大,颜色从绿中带紫,变成紫中带彩,第一感觉是吃了会中毒。凭这卖相要开亲子农场,除非妈妈都是笨蛋。

我赶紧联系经销商抒发愤怒。对方答复:亲,可以无理由退货退款,可是需要拿出种子作为证据,您有证据吗?

种子已经种下去,怎么作为证据?长成现在这个模样不是最好的证据吗?对方又不紧不慢回答:亲,那是你个人觉得现在结出的番茄不对,并不能代表我们卖给你的种子不对,我们也不能确定你认为不对的番茄就是我们卖给你的种子种出来的,所以你还是得先证明我们卖给你的种子有问题才行,如果证明不了,那这边只能送你一张20元优惠券。

我怒火中烧的同时,竟也觉得对方的回答严丝合缝、合情合理,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驳。更让我气急败坏的是,想给商品一个差评,结果发现因为购买时间太长,评论权限已关闭。

后来我又接连经历相似骗局,才知道种苗市场往往隐藏“巨坑”。从种苗到结果要经过很多环节,他们会和你说,“今年大暴雨有多大,(种苗)肯定是受了伤”,你怎么反驳?“土壤结构、酸碱不对,你没发现”,你怎么反驳?

种苗巨坑,不单农民会踩,连地方农业局也会被骗。过去南充要做水果城,引进了一种叫“濑户见”的柑橘种苗,希望通过高品质柑橘为贫困村创收。农业局跟我说,这品种好,皮薄多汁无核,日本的。于是,2017年我投入8万租金精心建设200亩柑橘产业园,请农民施肥、除草、打药、梳花梳果。到了收获季节,树上却结出了像橙子一样皮厚的果子,果肉外衣也很厚,口感糟糕,果型也丑。我断定这卖不了价钱,最后只能让水果贩子用一块钱一斤的价格拉走了。

◎ “濑户见”柑橘实际种出来的果子,皮非常厚,口感不佳

◎ “濑户见”柑橘实际种出来的果子,皮非常厚,口感不佳

种苗货不对板实在太普遍。农民遇到骗局都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没种出来就没种出来,找谁说理去呢?

另一种种苗骗局是“高价收购中药材”。当时朋友告诉我,黄精回收价格很高,这是一种像生姜一样的中药材,一亩地种苗买下来要四万块,三年多后每亩黄精可以卖到十多万。我当时上网浅查了一下,都是高价回收黄精的信息。于是我买了三亩地的苗,总共十多万,想试试。

三年精心呵护,黄精终于长成,我以为要发大财了,没想到挖出来后,原先向我兜售种苗、叫嚣种出来高价回收的买家人间蒸发了。我只能到处找药材市场,跑了好几个,我发现,黄精价格和卖种苗的人宣传的简直差之千里,掐指一算,卖掉所有黄精只能收回种苗钱的一半。

卖得便宜总比丢了强。我试着用自己高价买苗的痛苦经历博取买家同情,希望他能出于人道主义给我每斤多赚几毛钱。结果他听了说,加钱不行,但能给我出个主意——他建议我把地里剩下的黄精分成小种苗,再去骗别的农民。我连连摇头,坑人的事我做不出来,又无意间透露工人们修建桑树枝条时把剩下的黄精都踩坏了,拿去烘干了。他听到这话两眼放光,再次确认我有桑树和烘干房后,他说,那你买黄精种苗的钱可以马上赚回来,因为今年桑枝价格暴涨,从一两毛钱涨到一块多。

我立刻掉头回地里,连夜找工人用两天时间捡了几大车烘干桑枝给他拉过去,卖回了黄精种苗亏掉的钱。

当晚,为了感谢他,我请他去酒吧。酒过三旬,他对我说,中药材行业就是这样充满惊喜,西洋参短缺的时候秸梗(外形相似)涨价,当归缺货的时候收独活(外形相似)能赚钱,元胡没货的时候山药豆(外形相似)爆火,最搞笑的是酸枣仁收不到的时候扁豆加点色就能卖个好价钱。

再后来我才知道,黄精价格从没那么高过,是种苗商家炒作,他们每隔一段就会找一个陌生的多年生作物,然后集体在互联网或用地推方式找到农民,告诉他们现在要以10万块一亩地收某种中药材,问他们有没有。这些人知道农民没种,假意抬高种苗价格。等第一批受骗农民种出来到市场上问,才发现根本不值钱,那时卖种苗的早已骗够了钱。

这些年除了黄精骗局,还有石菖蒲骗局。过去是地推,现在抖音上到处都是。我就举报过一个,那个博主说每亩地种苗两万,种好了不用怎么管,一年就可以赚五万。我问了实际种石菖蒲的朋友,市场上一亩只卖得到两千块。

认识中药材骗局后,一个号称服务过全国500家农场、有13年种植经验的人找到我,我怕又是骗子,没等他开口就直接表示闭嘴吧你。他急忙解释,自己是兜售种苗的,语气十分真诚。他接着介绍自己是一家上市公司所属的农业科技公司,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寻找像我这样实打实做农业的人,免费发放他们公司价值10块钱一株的种苗。

他说,等我种好后,再从产品效益里扣除种苗成本,但要签订合同,必须把农作物卖给他们,而且不能把种苗大面积种死。后来,他真真切切给我拿来了带营养杯的组培苗,一分钱没收,还派了技术人员专程免费指导。

◎ 带营养杯的组培苗

◎ 带营养杯的组培苗

等苗长到3个月,我发现它不再继续生长,也没有死亡。技术人员告诉我,他刚做完土壤酸碱性和微量元素检测,我的地碱性太重,需要调节土壤。我抓耳挠腮,上哪去找调节剂呢?他告诉我公司还有一点,他可以去协调。我带着万分感谢的态度,抱着8万块钱向他换来了调节剂。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他用同样方式,把公司“剩余不多的”专用肥料、微生物菌剂等各种我没听过的东西往我地里搬,我说一时半会儿付不出这些钱,他还很贴心地帮我去银行贷款,告诉我这一年种了之后,后面就不需要这么多费用改良土壤。我感恩戴德,以为致富之路就此奠定。

到年底,他们按约定全部收购了所有农产品,并扣除了刚开始的种苗钱,可我掐指一算,自己一分钱没赚到,还倒欠了银行50万。但我还不死心,决定第二年继续种。可等我什么都准备好,他们又说,公司已经不推这个产品,要种需要购买他们的新品种。

这时我大梦初醒、恍然大悟,就差没为这个拥有完美闭环的骗局鼓掌。

在农业这条链路里,出现了一件魔性的事:卖苗的、卖肥料的、二道贩子、下游做品牌的全部都挣到钱了,只有种地的农民赚不到钱。原因除了风险和骗局都让农民承担了之外,还有一本始终算不过来的帐——无法预知的农作物价格和连年升高的成本。

现在经济作物价格总是不稳,尤其是水果,品种越来越多,价格连年下降。对农民而言,互联网经济是一个畸形生态,平台让大家竞价,你永远能在上面找到更便宜的东西。

当年我选择种瓜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种的人少,不容易恶性竞争。但小品种也有坏处,就是销售端几乎都被大企业握在手里,瓜蒌就被三只松鼠和徽记等拿捏了超过九成市场

2023年,其中一家企业老大给我发消息,说兄弟我们十年了,从此你要自力更生了。他还说,现在两家大厂已把瓜蒌籽市场价控下来了,收购价从23块钱一斤断崖式下跌到10块钱一斤。

那天我意识到,所有种植户都将血本无归。我算了笔帐,收入骤降后,连成本都赚不回来了。

那年恰逢暴雨糟蹋了瓜蒌地,我听说辣椒价格当年是一块一斤,算了有利润,就种了500亩,收获时,每天50来个工人在地里帮我从早摘到晚,每摘出一斤我给2毛钱,一天能摘25000斤。收购辣椒的人来了,只给一斤4毛钱。我问为什么这么低,他告诉我,那几天云南辣椒大面积采摘,那里产量高,人工成本低,收购价只要3毛,给你4毛一斤都算是人情了,云南运到四川后的价格还不到4毛。

◎ 那一年的辣椒龚莘文最后全给了亲戚,大家吃了几年

◎ 那一年的辣椒龚莘文最后全给了亲戚,大家吃了几年

可是四毛一斤的辣椒对我来说就是血本无归。朋友帮我出主意叫我卖给超市。可是从种出来到超市销售需要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过一道中间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跳过中间商,直接卖给县城超市,又发现,500亩地产的200万斤辣椒只能销售出一个零头,县城超市卖几千斤都很困难。

日常蔬菜水果都面临这种情况。普通种植者的风险在于,没办法提前知道全国2843个县到底有多少同品种种植者。只有等作物成熟,农产品大规模涌入市场,才能体会到苦涩。

在农作物收购价格不稳定的同时,所有农资都在连年涨价。最典型的是农民用得最多的肥料“硫酸钾型复合肥”,十一年前,一吨大约1900块,今年已涨到一吨4300块。肥料是刚需,农民种地必须用,肥料厂握有绝对定价权。

可我后来发现,除了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健全了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外,其他作物是得不到保障的。也就是说,即使卖到消费者手里的零售价涨了,但从农民手里收的价格仍会出现普遍下跌的情况。最终,又是种地的农民承担了所有。

农民走过最长的路,是套路。这些套路可能不是来自骗子,也来自“我有一个朋友”。

在我连续经历了极端天气、虫害、收货价格暴跌后,我尝试自建食品加工厂,希望能把自己种的瓜蒌做成阆中吊瓜子品牌。

食品加工厂建造手续批复完毕了,修在一条路边。当时阆中市委书记路过,问施工队厂房是做什么用的,工人不知道,回答说可能是养鸡、养猪用。书记很生气,没检查我的材料,回到办公室就责问下属,怎么可以在路边修养殖场呢?没有一个下属敢在他气头上解释,于是镇上书记跑来下命令,“你把它拆了”。

我感到莫名其妙,解释这是一家有合法手续的食品加工厂,生产吊瓜子的,为什么不和市委书记解释一下呢?镇书记劝我,让你拆就拆了嘛,实在不行把你的房子往后移一点,乡镇这边再想办法给你点补贴。“大家都知道你冤枉,但谁敢去跟书记说呢?那不是对着干吗?”

我想自己去见市委书记解释,却一直没方法联络到。最后经一个通讯录好友推荐,找到了一个号称能帮忙牵线领导的“职业组局人”。组局人告诉我,领导喜欢喝酒,于是我用几万块买了3箱总共18瓶飞天茅台,希望他转交领导。

我送出去的茅台就此消失。没过几天,组局人告诉我找到一个和书记关系很好的人,和书记说过了,书记也了解了实际情况,说当时也没人跟自己解释清楚,让我继续把工厂建设好,继续创业就行。

我就把这些话告诉了镇书记。镇书记还让我手写了一张保证书,内容是关于市委书记要求拆迁龚莘文厂房的事,龚莘文已经与书记协商完成,如后续发现书记仍怪罪厂房的事,龚莘文自愿无条件把厂房拆除。保证书上盖了章,按了我的手印。

这太荒谬了。更可笑的是,我后来才知道,这个职业组局人是骗子。他虚构了自己是某军区领导的亲戚,不断攀关系、组饭局,对外宣称“能带人认识领导”,骗了很多人的钱后,离开阆中生活了。他收了我的酒,却没给我办事,市委书记根本不知道我的事,而我竟然还用他忽悠我的话术把这件事摆平了。

◎ 被领导要求拆除的吊瓜子加工厂

◎ 被领导要求拆除的吊瓜子加工厂

实际上,从各式各样骗局中脱身后,我的兜里已经没钱了,银行债务近1000万。

创业十年,我从没欠过农民工资。那些帮我干活的老人们都是农村留守老人。我还记得以前一位七十多岁老大爷,儿子早年夭折,女儿远嫁,妻子瘫痪在家,他做事依然很勤奋,从来不争什么补贴,有一回还对我说:“小龚,有事记得叫我,我来做,没问题的。”想到这我就想尽快搞点钱回来,保住自己的地。

◎ 发钱的日子

◎ 发钱的日子

赚钱无非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两种方法。我把目光再次放在了申请项目拿补贴上。种地十年,我看见过的最高补贴是20万。补贴项目分两种,一种是“面子工程”,帮地方政府建示范性区域,应对上面各类检查和参观学习,另一种是帮当地贫困村建农业产业园,参与“脱贫攻坚”。

拿补贴难度是“地狱级”的。首先“僧多粥少”,比如有些种类的项目,一年当中县级、市级、省级项目总共加起来大约10个,一个省申请的有上千家。这样算下来,成功率连1%都不到,985大学的录取率都有1.5%。其次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参照标准、不公开透明、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很多时候成功与否全凭领导一句话拍板,说给谁就给谁。

过去我就是被领导拍板,指定要合作的企业家。但后来因为被柑橘事件伤到,也不想成天用作物卖不出去的“高标准建设大棚”应付检查(注:项目建设的高标准大棚的建设、维护、人工成本远高出其生产的作物售价,这些作物无法回本,主要功能是应付领导检查),我主动和领导们断了联系,没再接受补贴。可我现在为了自己的地,又不得不在这个讲究人际关系的家乡跑人际关系,希望重新找到能把我介绍给领导的线人。

通讯录里有个人告诉我,“有一个朋友”在申请项目、拿农业补贴方面神通广大。听完他一顿介绍,垂死之我眼睛都亮了。我约了三人在县城最贵的饭店见,一顿我买单的吃吃喝喝活动结束,“朋友”同意先帮我去省城“想想办法”,说“不会收你的钱”。

第二个月某天,我收到他的消息说补贴有希望了,但我需要包装一下自己,去省城一家公司准备申请知识产权的材料,给项目申请加分。

我很疑惑,我一个种地的能知道什么专利技术呢。这家公司告诉我不会没关系,只需要知道我种的是什么,其他不用管。紧接着给我写好了知识产权申报材料和围绕知识产权的可研性报告,我那一千多亩的瓜蒌地突然变成了几万亩良田的项目规划书。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材料,直到我交了八万块申请费。

材料交齐,我又开始坐等补贴。三个月后,我接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失败通知,以及项目申请失败通知。我脑袋“嗡”地一下,跌坐在了地里,八万块钱又没了,换来了一堆废纸。

◎ 部分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 部分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农业机械和配套农田规划建设又是大规模种植的一个坑。

我看过英国那个很火的真人秀《克拉克森农场》,欧洲汽车厂牌会做农业机械和专业的农用车。可是我们国家现在只有大拖拉机。在我们国家,生产农用机械的几乎都是小厂,和汽车或家用电器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特别大的“鲶鱼”在里面。这导致农民随便用一个割草机都得买国外品牌,因为真的比国内制造的耐用、好用很多。追求耐用,原因是中国制造的农业机械几乎都没售后服务。

但售后是个很复杂的事吗?不是。我每天都在自己修,无非就是链条、发动机、换齿轮。

◎ 坏了修、修了坏的农业机械

◎ 坏了修、修了坏的农业机械

这是农民们普遍的感受。现在小型农业机械目标客户像是城市里有院子的人,一年可能只用一次,等第二年用发现坏了,过保修时间了。但我们真正种地的农民使用频率很高,一年用几十次,特别容易坏,商家卖给我们是在自找麻烦。

我地里喷雾机用得最多。现在我们国家喷药的设备我基本都用过。我花3万块买无人机时,大疆还没出植保无人机,那时无人机用起来有个问题:西南农田地势起伏,地里还竖着很多杂乱的电线杆——因为没好好规划过基础设施,电线怎么拉更近就怎么排布。无人机飞时很容易撞到电线杆炸机(坠毁),但如果飞得比电线杆高,农药喷头力很小(和喷花露水差不多),根本喷不到作物头上。再加上无人机只能带20斤液体,续航又实在太短,喷几十亩地了不起了,飞出去几分钟不到就要飞回来重新装药、换电池。我当时还去考了一个飞行证书,但现在无人机已经坏了,修一下太贵,在库房吃灰。

◎ 现在在库房吃灰的喷药无人机

◎ 现在在库房吃灰的喷药无人机

实际用的还是背在身上的人推喷雾机车,一次装800升水,整个西南地区都只适合用这个。这种车一次可以喷出几十米远,一台价格几千块。机车也有喷不到的地方,所以还是要人背着喷雾机喷,但喷雾机又最容易坏,而且管子、水箱、喷头连接处非常粗糙,漏水太常见了,农民们打一个防治病虫害的药,打完后所有工人背上皮肤都被农药浸湿,导致灼伤。

可这些情况,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商是绝对不会在乎的,连机器保修都做不到,就更别说对农民造成的后续伤害了。

◎ 国产农药喷雾机做工粗糙,连接处漏液,经常灼伤农民后背

◎ 国产农药喷雾机做工粗糙,连接处漏液,经常灼伤农民后背

承包山里土地种作物,首先要解决地的问题。《克拉克森农场》里,拥有灌溉、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完备的那种成片土地就是高标准农田。前几年,在四川,几乎每个县市都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但有些地方闹成了笑话——花了很多钱建,又都空下来了。因为没人来投资使用。有些地方没把地推平,只把每一块土地搞得方方正正,依然有高度差,土地连不起来,那么大规模生产要用到的机械,比如克拉克森农场能开的拖拉机,根本进不来。

投资农业也要计算效率和成本,机械上不去,那些专门承包高标准农田的人知道自己那些设备和人都用不上,自然就不想投资了。

这又牵扯出一个问题:国家想要的高标准农田是克拉克森农场那种,让大机器人能耕种的农田;但拨款到了地方,比如原本1个亿是给你改造农田的,地方财政将6000万作为其他用途。不把资金用到位,改建好的并不高标准的农田能干什么呢?

就像去年、前年,我几次听相关领导在农业会上说,阆中过亿元的农业财政补助资金只有不到一半用于农业。

2020年,我引荐一个浙江朋友来投资,他申报了3000亩高标准农田种水稻,租金每年一百多万。他带来了机械手、大规模机械和自己的超级水稻品种,据说每亩能产1500斤。但最后产量据他自己说刚刚及格(达标),大约每亩900斤,拿了几十万块政府补贴,但他还是亏了——大机械设备进不去高标准农田,只能靠更多人操作小机器耕作,人工成本太高。

亏本还和自己带的种苗品种不一定适应其他地区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有关,或许在浙江产量能达到,但不见得四川可以。

所以说农业领域创业就像掷骰子,骰子六个面,只有一个赢面,其余五个都是满盘皆输。

◎ 龚莘文为自己的瓜子品牌在高速路边打过一年广告

◎ 龚莘文为自己的瓜子品牌在高速路边打过一年广告

第11年,我已踩过了比上述种种更多的坑。奋斗这么久,又回到原点,甚至比我闯荡北京时起点更低。

我经常会想,十年我做农业给自己剩了些什么?

23岁那年,我把人生所有激情投入土地里,为了种瓜蒌,和三个合伙人买水泥、钢筋、模具,天天在地里做瓜蒌爬藤用的水泥柱子。积累到今天已经五十万根了。一根柱子成本十多块。后来贷款我才知道,原来我所有的设施都不算资产,不管大棚还是瓜蒌,还是所有建好的管网、水泥柱,在金融机构看来,资产价值为零。

抵押贷款用的是我个人住房、爸爸和我手里的几间店铺门面,总共算下来几家银行给我了1000万左右。每个月光利息要还4万块。据说回村创业从事农业,贷款利息可以补贴,是一项贴息政策,但我从没拿到过,我身边也没一个人拿到过。

在安徽看种苗时,我遇见过“扶贫教授”何家庆,五年后,他再次在我瓜蒌地里出现考察。我一度感觉种植是自己冥冥之中的宿命。但不知什么时候,我搞钱重心成了接项目、做品牌、找销售渠道,每周有数不清的饭局,一年下来,要到的钱还没花出去请客的钱多。妻子不理解,我也压力太大做错很多事,最后她起诉离婚,判决书写得很简单,双方感情破裂。因为我负债过多,2岁多的孩子也判给了妈妈。

◎ 有一年阆中大雪,大雪后的瓜蒌地

◎ 有一年阆中大雪,大雪后的瓜蒌地

就像现在城市里遇到裁员、失业的35岁中年一样,我回乡创业、负债、离婚,最终还是走向了闹哄哄的自媒体行业,这有点搞笑。

现在我又重新承包了一片山上的土地,想做体验式农场。但过程依然坎坷,甚至有点轮回的感觉——这个月,我的农场被一个村民举报了,说用来耕种的土地不能经营体验式农场。前一天我儿子来看我,问我明天是不是还能来农场玩,第二天帐篷就因为举报被拆了。说到这里,我又想提醒广大返乡创业青年一句话,一定要看清承包土地的性质。

虽然国家鼓励“三农创新”,鼓励“一二三产融合”,鼓励“文旅结合寻找农村新出路”,但通往创新的这条路似乎还没修得很好不然,我也不会有一天坐在瓜蒌地里,看着五十万根水泥柱子想,我的钱都去哪儿了?

我没想过放弃种地。其实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都挺难的,选了一种事业,就算是鸡蛋碰石头也想走到底,鸡蛋虽碰不赢石头,但鸡蛋和石头一起落下去,都是同时落地的。

By 在人间

500亿独角兽为何破产

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终于有了新动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并指定管理人。就在两个多月以前,柔宇科技还在辟谣,“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仍在运营。”如今看来,柔宇科技破产,板上钉钉。 

值得一提的是,柔宇科技破产还牵连了两位大佬,刘姝威、华为。自从柔宇科技陷入麻烦,曾在该公司担任独董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多次号召“拯救柔宇科技”。她说,“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 刘姝威透露,“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刘自鸿希望柔宇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柔宇科技拒绝华为投资”一石击起千层浪。华为急忙辟谣称,“我们注意到,网上出现有关华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实际情况是,我们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过投资要求。” “不知刘姝威提华为是何用意?”作为中国较早一波柔性屏玩家,柔宇科技“光环”加身。它们是少见融到F轮、吸引超20家知名VC/PE、产业资本追捧的明星公司,刘自鸿很“了不起”,他是“清华天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按理说,这么牛的公司应该早就成行业龙头了。可柔宇科技却“离奇”破产。 

1 天时地利人和,放在柔宇科技身上,失效了。 

关于柔宇科技的“离奇”破产,创投圈有过多次讨论,“理论上,它们应该做大做强。”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符合创投圈“投资即投人”的特点。他的背景及履历堪称“天花板级创业者”,是VC/PE、产业资本“梦寐以求的投资对象”。他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3岁获硕士学位,被誉为“清华天才”。此后,他远赴美国求学,考入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又成了“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单学历,刘自鸿估计就超越了99.9%的创业者。离开学校,刘自鸿仍在“开挂”,他用一己之力斩获多个权威奖项,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向刘自鸿递来橄榄枝,希望留住“华人大牛”。其中,IBM开出的条件格外诱人,直接让刚毕业的刘自鸿做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 莘莘学子毕业实习,能进全球科技巨头,实乃天大机遇,刘自鸿跨越鸿沟,一步登天。 IBM总部待了3年,刘自鸿感觉工作乏味无趣,“以他清华天才、斯坦福学霸的能力,不创业太可惜。”在几位美国同学劝说下,刘自鸿一跺脚,辞职跑硅谷创业,成立柔宇科技。 话句话说,柔宇科技的底蕴是美国硅谷研发团队,怎么又去深圳了?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2012年,中国柔性屏尚处“蓝海”,仅三星风生水起;二是,资本看重“国外镀金”的创业者,刘自鸿自带融资“光环”,中国比美国更有资本空间;三是,IBM期待中国市场。 彼时,IBM是刘自鸿资源“底牌”,而IBM在专利申请上一直跟三星较劲。创始人牛,公司有资源兜底以及广阔的商业前景,柔宇科技一落户深圳,备受地方关注,占尽了古代兵法中的制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资本闻讯袭来,深圳科技界诞生了,“天之骄子”。 深圳本土两大VC深创投、松禾资本率先出手,它们毫不犹豫的在柔宇科技落户当年投了A轮融资。嫌不过瘾,次年,深创投、松禾资本拉着IDG资本投了美元B轮。本土、美元VC合力参投,给柔宇科技带来了融资背书及发力中国柔性屏行业的未来商业、资本空间。 “在美国讲中国市场,在中国谈美国客户。”一个满足“成功学”逻辑的故事形成。 故事的主角是刘自鸿,配角是柔宇科技。为何如此说?因为全球半导体显示器A股龙头京东方也向柔性屏切入,普通创业公司,哪怕独角兽均无法与京东方抗衡。那么,在这场国产替代的较量之下,创始人发挥着关键作用,资本青睐柔宇科技,重视的必然是刘自鸿。 看他,能否带领中国柔性屏行业迈向新高度。           

2 “先练出一个讲故事的高度。” 

清华、斯坦福,国内外“顶流”学霸身份,毕业就做了IBM总部顾问级工程师,美国硅谷创业,中国寻蓝海,本土两大VC加持,美元VC押注。这阵仗,即便讲故事的PPT阶段,也很有高度。2015-2020年,柔宇科技再狂拿超8轮融资,几年估值暴涨到约500亿元。 其实,早期柔宇科技强调自身是“技术公司”、“中美两地共同研发”,并造出最薄达0.1毫米的柔性显示器背板技术。刘自鸿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聚集地,可以接触最前沿信息。深圳是电子产业链发达,可以把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刘自鸿的研发思路,受IBM影响很深,不是扩充学霸级团队,就是“拼命”搞专利。据他介绍,公司多位核心管理与技术人员毕业于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国际知名学府,核心成员曾在IBM、高通、安捷伦、微软、英特尔、富士康、飞利浦、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任职。 柔宇科技在2015年之前就申请了300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它们还将千万个晶体管的收缩卷曲半径做到小于1毫米,比圆珠笔芯更细,该技术刷新了全球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 前面提到,IBM是“专利狂”。它们跟三星为专利经常较劲。2022年,美国专利授权量降至5年内低点,三星以6248项专利授权位居榜首,IBM以4398项专利授权排在第二。一门心思提升专利数量的刘自鸿,似乎忘记了他是干公司的,不是在大学实验室搞研究。这就比较合理的解释了,柔宇科技长期空有一群拿高薪的学霸研发团队,却缺少像样的产品及市占率。资本投入大量资金,想看到,“公司的商业潜力,不想看实验室刷纪录。” 2020年,顶着压力的柔宇科技意图科创板IPO,募资144亿元。这是公司第一次向外界展示真实经营情况,正是谋求IPO,招来了外界对“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的质疑。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三年半亏掉31.95亿元。论造血能力,市面上估值500亿元规模的公司,恐怕很难找出一样差的了。 一些科技公司虽然亏损,可营收规模还是有的,柔宇科技亏出了收入大几倍,它们这几年除了烧掉融资、就是烧掉融资。给公司找独董方面,刘自鸿花了些心思,他请来刘姝威。 

3 刘自鸿干嘛请刘姝威? “难道是,二人都姓刘?” 

刘姝威一战成名,靠的是“蓝田事件”。2001年,她在《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对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刘姝威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 于是,她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缔造了轰动中国的“蓝田事件”,刘姝威被媒体称作“真英雄”,获评“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先不说,刘自鸿请刘姝威的价值究竟在哪?柔宇科技琢磨科创板IPO,找股民寻求144亿元募资接盘计划半年后落空,它们主动撤回了IPO申请。有传言说,“A股要求太高”,柔宇科技大概率转战港交所。“反正只要能IPO,公司有钱,刘自鸿的故事就能讲下去了。” 别看该公司获20家知名VC/PE、产业资本融资,刘自鸿团队牢牢掌控柔宇科技话语权。股权结构中,刘自鸿持股38.6%为实际控制人,最大外部机构中信资本持股6%,WEI PENG(美国)持股4.9%,柔宇科技CTO余晓军持股4.4%,其它创始团队、机构持股0.07%-4.6%。 当时,外界还有种说法,“是资本驱动柔宇科技IPO”。这显然不对,资本根本没能力驱动柔宇科技IPO,公司如何走,基本看刘自鸿心情,资本才是“越套越深的弱势群体”。刘自鸿自然不会觉得,“他套了资本”。梦碎IPO次年,柔宇科技向外界发出信号,“签署总计6亿元的大额订单合同。”这份合同被看作是,“柔宇科技的救赎”。它们三年半的营收不如大额订单合同钱多,仿佛告知外界,“我们的努力没白费,可以造血了。” 大额订单合同没等来结局,公司曝出了资金链紧张、大规模欠薪。刘自鸿打起感情牌,模仿刘姝威的“文笔”。他说,“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此刻开始,决定“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的柔宇科技萎靡不振了。公司最困难时,网友喊出,“刘自鸿骗子、大忽悠”。刘姝威的价值呼之欲出。他多次发文力挺柔宇科技、刘自鸿,“号召广大资本、企业去帮助公司”,帮“刘自鸿救赎”。 

4 实际上,柔宇科技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创始人的问题,“成也刘自鸿,败也刘自鸿。” 

第一,刘自鸿创业参考了IBM的打法,攻坚专利。IBM有百年历史,商业模式成熟。柔宇科技地基未稳,初出茅庐。一味追求技术,忽视了技术落地,产品为上,用户为先。第二,柔宇科技是少有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公司,刘自鸿看不清形势,理想化,且权力集中。第三,公司经营不妙,刘自鸿不专精突围,自乱阵脚,忙活杂七杂八业务支线,分化了资金链。 比如2019年,公司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片,销量仅5.27万片。柔宇科技不找友商合作,扩充全柔性显示屏销售渠道,而是杀入消费电子,布局智能折叠手机,“自供自销,去库存”。“把全柔性显示屏搞成C端产品,间接卖给消费者。”刘自鸿以为他是王传福?比亚迪是产品卖得好,支持自供自销。柔宇科技呢?压根卖不动,强行去库存。 本来,柔宇科技不进军智能折叠手机,知道它们“麻烦”的还不多。“挑战华为、小米,闹出了笑话。”柔宇科技跟客户关系也不融洽。招股书显示,三年半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竟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意味着,它们方方面面不过硬,擅长“一锤子买卖”。 2024年愚人节,外界传来,“柔宇科技被申请破产审查、执行金额超30亿元”的消息,紧接着,柔宇科技“打肿脸充胖子”否认“主动申请破产,强调公司仍在运营。”毕竟,这对“清华天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来说,不光彩。 刘自鸿留下倔强,刘姝威则不遗余力的为他辩解。 她说,“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她在最近的发言中指出,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刘自鸿希望柔宇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 这句话,一石击起千层浪。言外之意,“与华为有关?”随后,华为急忙辟谣,“我们注意到,网上出现有关华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实际情况是,我们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过投资要求。”为了救刘自鸿,“擅长打击财务造假”的刘姝威豁出去了,先来个谣言? 刘自鸿心太大了,像三星一样?他的老东家IBM追着三星屁股跑。有梦想是好事,前提是真正去努力,梦过于虚幻,脱离真实,就不是好事了。

“好消息”是,刘自鸿终于快解脱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正式受理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500亿元独角兽轰然倒下。 天眼查APP上,柔宇科技已戴上“被执行人”、“限高”标签,公司涉及超200条重要风险,超100条司法诉讼。其中,刘自鸿个人“限高”,涉及司法案件78个。说明,刘自鸿想“真·解脱”不容易,但愿,他把欠下的各种债务还清后,好好思考“下半场路在何方?” “自己适合实验室里搞研究,还是适合商业迷途发财?”此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里,手握110亿元财富的刘自鸿最后一次排在榜单2000多名。 希望,美国有公司的刘自鸿不要学习贾跃亭。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By 投资家

跨境电商独立站的十年演变

Alan是最早一批入局独立站的玩家,从2004年起家开始就乘着时代东风一路高歌猛进。在高光时刻,他的独立站年销售额达28亿。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已是庞然大物的独立站,最终也无可避免的被“卖掉”了。

这种“命运”如今在Alan回忆起来是跟着独立站市场发展的洪流在走,这其中也有着跟第三方电商平台、独立站建站平台、流量平台的发展脱不了干系的历史因素。

到底是以贸易型赚快钱的心态做亚马逊,还是以做事业型企业的目标去做独立站?这是当时在决定自己独立站的命运归属时,Alan思考的问题。“如果继续做独立站,能不能长期跟亚马逊等平台竞争?自己的核心实力是什么?”这些对于当时的Alan和很多独立站卖家都是无法窥测的未来。

如今,跨境电商市场上,独立站似乎出现了“重新繁荣”的迹象。曾经的独立站大卖anker上市,斯达领科、澳鹏等站群大卖家融资不断,大批新卖家蜂拥入局。但是,这一次的独立站之火会不会又是一场泡沫?在最近的十多年时间里,独立站和平台谁主沉浮?曾经辉煌的独立站为何起起伏伏却始终没有迎来爆发呢?

独立站十数年沉浮

回顾过往十多年的独立站市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02—2007年,红利期

从2002年开始,跨境电商逐渐兴起,但当时平台并不多,eBay和亚马逊还并不强势,是卖家“闭眼就能赚钱”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出口卖家想要拓展业务,只有独立站可以选择,甚至市场比平台更大,但大多卖家需要自己开发系统、自己搭建后台、网站等。与此同时,Shopify等独立站建站平台正在崛起。

据Alan回忆,当时的独立站卖家以铺货模式为主,各主流市场独立站发展势头都很好。由于竞争对手少,在好货源的加持下,独立站最大成本主要来自营销推广,如果卖家会在谷歌买流量,成本一般很低,是一个真正的红利期。

2、2008—2015年,流量蚕食期

这个阶段的电商平台正处于扩张规模、大肆冲量的时期。到2012年左右,独立站开始面临来自全球各地本土电商平台的一定压力,以亚马逊为首的平台实力愈发强劲。

以美国市场为例,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大环境使得美国大的电商平台都有较为充裕的资金,主要的扩张方式就是做大业绩,用销售收入的规模来吸引投资者,而不是以利润为指标。为此,平台们大量做推广,在谷歌和Facebook等流量市场大肆烧钱。

最终的结果是,大多2-3亿美金以下规模、以盈利为主的独立站卖家引流成本愈发高昂,难以与平台抗衡,毛利开始走下坡路。在2013年-2014年,大多数独立站开始被迫转型或者死掉。比如,Alan的独立站在法国最大的竞争对手Priceminister,最终被日本乐天收购。这种并购的扩张方式也使得一些大的电商平台越做越大。

在此阶段,Shopify等独立站建站平台开始发力,针对亚马逊等大平台采取了“挖墙脚”式的策略,吸引那些还没在亚马逊做起来的卖家。其中,有抓住2010年谷歌流量红利而爆发的卖家,如兰亭集势,也有一些主打精品产品的卖家靠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媒体在2015年开始的红利期进行引流,迎来快速成长。

3、2016年-2019年,以Shopify为首的全球独立站爆发期

由于上一阶段积蓄的力量,从2016年起,以Shopify为首的独立站建站平台进入快速成长的爆发期。与此同时,第三方电商平台由于在上一阶段揽入海量卖家,导致平台卖家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毛利率开始走低,加之平台越来强势、罚款政策多变等因素,很多卖家在亚马逊出现了生存困难。

在2017年到2018年期间,Instagram、Facebook火爆,独立站卖家又迎来一波流量红利。同时,在2018到2019年期间,Shopify开始发展中国业务,很多平台卖家转而投向Shopify等SaaS服务平台做独立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跨境电商独立站迎来了一个风口,出现“百站千站大战”的现象。同时,国内外一些独立站玩家甚至拿到了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批早期入局独立站的卖家发现,这个市场其实并不如入驻第三方平台那么容易,复杂性更高,对独立站的激情大大降低。“很多玩家到目前还是在投入阶段,没有真正实现盈利。而当时铺货模式的卖家,如今基本全部死掉了。”在Alan看来,独立站做到一定的体量后,必定会面临如何继续扩大或者转型方面的问题,除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足够突出,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这一判断放到如今相对早些年更成熟的独立站市场同样适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下,独立站除了在中国卖家市场再次“激动”外,在其他国家市场并没有看到此番“盛况”。因此,不少资深玩家都一致认为:独立站能否长期成长仍是问号。

独立站市场远谈不上爆发

电商平台、建站平台、流量平台的发展,主导了独立站过去十多年的沉浮。

如果只看Anker和Shein等独立站大卖家的优秀案例,很容易让新入局的玩家兴奋起来,但纵观整个独立站市场的情况,亿邦动力也从业内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在资深大卖家苏州梦工厂副总裁张天然看来,独立站市场还谈不上爆发。“因为大多数人还是拿着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的打法去做独立站,多SKU、广铺货、砸广告。”他谈道,独立站的用户需求和亚马逊的用户群需求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出海独立站卖家大多是平台思维导向,喜欢往海量SKU的平台路线走,导致最终大多死在了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上。”叶道科技CEO Daniel也如是说道,只有那些有品质的独立站,消费者忠诚度才高,才有长期价值。而站群模式的引流费用是逐渐增高的,如果卖家无法融资,不能持续烧钱起量,很难长久生存。

以澳鹏、嘉鸿、斯达领科等为代表的铺货站群模式,如今或走向上市或融资不断,这成为激起卖家对站群模式打法趋之若鹜的一个缘由。不过,在多个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早期享受到市场红利的卖家,如今再难复制。

张天然指出,这些能上市的站群卖家,更多是靠资本推动供应链持续供给来获得能量。以最近的数据和市场反馈来看,多数是资本优势,而不一定是项目本身的优势,这可以从部分站群模式上市公司的严重亏损中窥得一二。

Alan也认为,如今一些站群测品打法虽然看上去简单、试错成本,但实则有很多隐藏费用,比如:

1、引流投放对投放者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投放者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多语言能力等,但这部分人才是很匮乏的,即便有,费用也很高。

2、独立站一旦产品有问题,被谷歌等广告平台封号的风险很大,而一旦被封号,独立站销量会骤降,而重建站又是一笔支出,并面临着用户流失的问题。

3、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客服、信用卡收款绑定、引流、风控风险、物流等都由平台配有专业人士负责,而这些东西嫁接到独立站上是非常大的工作项目,且很难招到专业度高的人来一一匹配。

在Alan看来,虽然相比平台而言,独立站前期被限制的风险低且成长快,但红利期过后,越往后,对于资金、流量的各种限制就会越来越多。

回过头看2008年-2014年的独立站市场,Alan坦言,当时自己的独立站已铺满欧洲所有成熟国家,并将触角伸至电商早期开发阶段的东南亚,但面临的一个现实是,体量越做越大(实则是在跟来自全球的电商平台竞争),但收益却越来越低。几乎所有铺货型独立站卖家都是类似的境地。

“当时,同样的产品,电商平台可以亏钱卖,但是我们不行。”Alan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于推广强,而产品力、品牌都不强,这就决定了独立站将来一定会被亚马逊等平台打败。所以,最后Alan选择将自己的独立站拆开卖掉,成为与平台合作的跨境电商卖家服务平台——ESG。

那么,独立站能否做成亚马逊这样的平台?这一想法也曾在2008到2014年间频频出现在Alan脑海里。而最后的结论是:由于自己的独立站盘子太大,向第三方平台转型,要面对的引流成本、招商等风险之大难以描述,而铺货型基因的独立站转型到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Alan表示,2012年左右,类似于环球易购这样的铺货型独立站,由于具备供应链优势发展很好,但越往后转型压力也增大了。“这些独立站如今面对的压力可能就是我在五六年前遇到过的问题。”他谈道。

今年独立站的“火”其实只是“泡沫”?

多位从业者都告诉亿邦动力一个事实,过去十几年,独立站的火,火的只是Anker、Shein、Casper这样的强供应链和强品牌模式的卖家,整个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于:

1、入局独立站成本降低,尤其是Instagram等社交媒体流量红利期,给独立站带来了发展的好时机;

2、区别于中国国内电商市场被巨头垄断的格局,在跨境出口电商市场,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尚未形成垄断,这让独立站有了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

3、亚马逊等平台政策逐渐收紧,很多卖家难以赚钱,造成一些卖家集体涌向独立站,进行长期规划;

4、想要打造品牌的平台卖家,需要独立站来做公司文化背书,加之一些线下品牌在线上化的过程中也将独立站作为品牌模式的展现;

5、更多的中国品牌以及国内电商卖家也试图在跨境电商市场找增量,同时,国家政策对于跨境电商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独立站格外受重视,疫情是一个重要原因,激发了全球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加之中国消费市场已开始趋于饱和,传统行业加速转型,拓展国际市场成为大趋势。

不过,在Alan看来,今年独立站的增长数据一定会“很好看”,但真正要看的不是独立站玩家数量的增量,而是每个卖家背后的毛利和收入情况如何,以及今年与明年的对比情况。“起码要等到明年底才能下判断说独立站市场到底是不是增长的。”

“独立站存在的问题其实和平台的问题很像:急于求成、短线作战、缺乏长期规划、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张天然认为,要做好独立站必须注意三点:一是供应链板块,一定先做好产品,拥有畅通的物流仓储;二是在好产品的基础上做好数据分析和品牌运营,包括售后服务;三是做好本土化社交媒体营销,形成闭环的生态体系。

对于接下来跨境独立站的发展态势,Alan看好精品独立站。同时,他也建议,具备品牌或生产能力的卖家,由于客单价相对较高,可以选择做电商成熟的国家市场;如果是贸易型卖家,主攻一些亚马逊等头部平台势力还未渗透到且本地平台还不强的非成熟电商市场,是更好的选择,如中东、非洲、加拿大等。

“独立站的起起伏伏始终是伴随流量红利周期的,之所以没有大爆发是因为很少有玩家借助流量红利完成了壁垒的构建。”Daniel表示,市场的红利总是短暂的,价值洼地一定会被抹平,如果红利消失之后业务也跟着消失,那说明业务本身没有什么沉淀可言。

年入上亿的独立站盘点

1,http://lightinthebox.com

兰亭集势,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第一个登陆美股的上市公司,旗下还有http://miniinthebox.com

2,http://joybuy.com

京东的跨境独立站,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京东很早就出海做跨境了。

3,http://insta360.com

岚风创视,只卖一个单品,全景相机,抖音神器。

4,http://banggood.com

棒谷,广州最大的跨境独立站,拟借壳中捷资源上市。

5,http://dx.com

帝科思(DealeXtreme),港股上市公司。

6,http://lovelywholesale.com

品腾,新入局的黑人女装独立站大佬。

7,http://xcoser.com

cosplay独立站大佬,比较神秘,一度以为是国外的,但确实是国人做的独立站。

8,http://jjshouse.com

全球最大的婚纱礼服独立站,没有之一。

9,http://fasttech.com

传闻是DX创始人陈灵健离开DX后所建,电子烟跨境独立站的龙头。

10,http://gearbest.com

环球易购,A股上市公司里的跨境电商第一股。

11,http://tidebuy.com

踏浪,婚纱礼服的另一个跨境独立站大佬。

12,http://shein.com

领添,中国的ZARA,女装跨境独立站大佬,年销售额100亿以上,上市是迟早的事情。

13,http://bellelily.com

贝拉莉莉,时尚女装跨境独立站大佬。

14,http://beddinginn.com

踏浪的另一个独立站,主营床上用品和车上用品,踏浪旗下还有Tbdress、Ericdress、doresuwe、shoespie、tidestore,wigsbuy。

15,http://dresslily.com

环球易购旗下的女装跨境独立站。

16,http://cosme-de.com

玫丽,化妆品的跨境独立站大佬。

17,http://digitalrev.com

单反相机的跨境独立站。

18,http://eglobalcentral.com

19,http://ericdress.com

踏浪的女装独立站。

20,http://fairyseason.com

21,http://gamesdeal.com

游戏独立站,99%的人都以为是国外的,其实是国人做的。

22,http://geekbuying.com

原来叫掘宝动力,现在叫际客,3C产品跨境独立站。

23,http://heavengifts.com

爱奇迹,电子烟跨境独立站。

24,http://hystou.com

海斯特,迷你电脑主机跨境独立站。

25,http://imyfone.com

苹果数据恢复,软件跨境独立站,国人做的。

26,http://anker.com

海翼,前Google工程师阳萌创办,移动电源跨境独立站,新三板上市。

27,http://aosom.com

遨森,户外居家跨境独立站,新三板上市。

28,http://annke.com

安科创新,安防设备独立站,创业板上市公司。

29,http://aukey.com

傲基,华南城四大天王之一,3C类跨境独立站,新三板上市,傲基还有efox、coolicool,antelife。

30,http://baseus.com

倍思,3C类跨境独立站。

31,http://bluedio.com

蓝弦,3C类跨境独立站。

32,http://chinavasion.com

星商,3C类跨境独立站。

33,http://clubfactory.com

嘉云,印度中东地区的跨境独立站大佬。

34,http://deconovo.com

谛我美家,家居装饰类跨境独立站。

35,http://ecovacs.com

科沃斯,扫地机器人跨境独立站。

36,http://jollychic.com

执御,主营中东市场的跨境独立站。

37,http://leagoo.com

领歌,走中低端路线的手机跨境独立站。

By 亿邦动力网Liveer

什么是职业闭店人

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很多店铺难以为继,迎来了大规模闭店潮,你知道在它们闭店之前,居然有“职业闭店人”在倒闭之前割消费者最后一波韭菜吗?

刚才孩子买了120节早教课,结果培训机构突然关门了,门口贴了张纸让加群沟通,结果沟通几个月也没用,找监管投诉和报警都没用,说这是经济纠纷,让你去法院起诉解决。

但就几千块钱而已,律师费都比这个贵的多,怎么可能上法院解决呢?

运气好的集合了几十或几百个受害者走集体诉讼,耗费巨大精力之后终于赢了官司,结果发现公司是有限责任制,账上早没钱了,最多就是把法人代表拉入诚信黑名单,仅此而已。

法院也没办法,只要这事的定性还是经济纠纷,那就只能这么处理。

健身房、理发店、美容店、蛋糕店、连锁餐厅等预付制商铺是这种情况的重灾区,很多老百姓欲哭无泪,一旦商家跑路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哪怕消耗大量的时间最后也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钱。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哪怕只用花费一两年时间陪消费者走司法程序并最终获一个诚信黑名单就可以赖掉几十万乃至于几百万的债务,很多老板也不愿意了,嫌麻烦,嫌耽误挣钱。

于是一个新职业出现了,职业闭店人,专门帮老板负责善后扫尾工作,让老板们可以快速的反复割韭菜。

在正式闭店前3个月到半年左右,职业闭店人会介入,要求老板拿出底账,对整个店铺进行“背景调查”来评估负债,然后根据总资金窟窿的10~15%收取服务佣金。

谈妥后和老板签署合同,职业闭店人接管整个店铺,更换法人代表和股权,缩减注册资本等。

做完这些其实就已经可以跑路了,但职业闭店人会很有职业道德的再把店铺继续运营3~6个月,伪装成正常换老板的样子,然后才会宣布关门闭店,确保真正的那个老板可以平安落地,走司法程序你连经济纠纷都够不着他的那种平安落地。

碰到黑心的职业闭店人,在最终关门前还会以店庆、年终回馈等为借口再割最后一笔。

碰到更黑心的职业闭店人,还会把消费者的信息卖给黑产,把消费者拉进退款群后再再割一笔。

职业闭店人行业是2019年出现的,2020年之后开始茁长成长,如今都已经成了百科词条。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罕见的偶发个例,而是已经变成了成规模的行业行为,甚至诞生了行业黑话。

职业闭店人的业内称呼是关门狗,分工非常明确,有一整个行业链来处理这件事。

其中前端称底狗,负责收项目,收背债人,把前期的工作做好。

首先底狗要负责推广,搜寻需要“帮助”的老板,把“业务”揽上门。

然后要负责和老板谈价格,审材料,把合同给签了。

一切办妥后,底狗要负责找背债人,这个行业也已经形成规模了,中介很多,可以迅捷的找老头老太和癌症病人,然后把这些人拉过去当新的法人和大股东,行业内称之为“办狗证”。

然后前端的工作就结束了,工作会交给后端的“看门狗”,任务是负责维持店铺一段时间的运转,把门给看住,进行收尾工作。

看门狗并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止是一群人,而是一群职业,只是划分没有那么细,统称为看门狗而已。

这群人有的负责运营管理,有的负责陪消费者玩法律纠纷,有的负责应付监管,还有的负责转账洗钱做假账,因为他们不止接一个项目,而是多个项目同时运作,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才是最有效率的。

请相信专业的力量,这群人把法律法规吃的透透的,确保消费者去法院打官司之后一毛钱都捞不到,账上保证干干净净,法律责任保证扯不到背债人之外的第二个人头上。

难道这不是诈骗?

是的,较真的说,这就是诈骗,职业诈骗,但问题就是你没法较真。

为规避风险,职业闭店人有三不接,那就是已经传出暴雷迹象的不接,被投诉过多的不接,上过新闻的不接,以防被定性为诈骗。

总而言之,就是接管的店铺规模不能太大,每单生意的资金窟窿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闭店人每单赚个几万到几十万就行,细水长流平安赚钱,那种动不动涉及几千几万人,可能会引发舆情及上级要求“重点关注”的绝对不碰。

只要职业闭店人把每家店坑害的消费者人数控制在几百人以内,每个人的损失金额控制在几千元以内,那就基本不会出事。

哪怕你打电话报警,那这也是经济纠纷,建议你去法院起诉。

你非说这是诈骗,那也行,但你需要提供坚实的证据,不能说你怀疑这是诈骗那就给你按诈骗立案。

但你最多也就是怀疑,哪来的坚实证据呢?职业闭店人怎么可能让普通消费者抓到证据。

能为了几千块钱较真到底的消费者百不存一,拖到最后职业闭店人需要应付的也就几个人,这几个人里冒出一个能挖出诈骗证据的大神的概率基本为零。

要想定性诈骗,基本上只能指望引发上级注意,点名要求处理,刑警出马搜查相关证据等才有可能。

只要不碰超级连锁店,不上舆论热搜,职业闭店人就没有翻车的可能性。

而且职业闭店人不是那种关门后直接消失不见的玩法,人家可是职业闭店人,关门后有全套办法来安抚顾客,什么协商解决啊,什么制定退款计划啊等话术全部都有,而且相当专业。

虽然全是拖时间的废话空话,最后是不会给钱的,但至少在态度上是非常诚恳的,对监管的态度也非常好,看起来是一个愿承担责任的良民,站在警察和监管层的角度来看,甚至比绝大多数跑路的真老板都要好得多。

每年都有大量的健身房理发店关门跑路,留下无数的窟窿和投诉,哪些是真的老板跑路哪些是职业闭店人其实根本分不清。

但优先花费精力处理的肯定是那些态度恶劣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闭店人肯定不会优先打击。

等拖个一年两年,消费者疲了倦了,刚闭门时的那股怒发冲冠的愤怒消失了,这件事慢慢的也就不了了之。

消费者不问了,监管不查了,职业闭店人付出的不过是派一个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问必答而已,而且这个人还可能同时兼着好几家店的善后工作。

相比那些第一次跑路手法生疏的老板来说,职业闭店人的善后手法要精细专业的多。

职业闭店人的做法是在钻法律漏洞,但并不算完全钻。

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的话,民法确实制裁不了职业闭店人,但刑法可以,问题是职业闭店人精准的抓住了法律条文和现实运行之间的脱节之处。

在理想状态下,人人都可以依据法律起诉,而司法系统会严格按照法律处置每一桩起诉,该按民法处理按民法处理,该转刑法处理就转刑法处理。

但在现实状态下,按照法律起诉是有成本的,且成本巨大,而司法系统按法律处置起诉也是有成本的,且成本巨大。

在一定规模的经济纠纷之下,法律系统的成本是高于收益的,此时法律会失效,职业闭店人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每一个纠纷规模都很小,但累加起来并不是一笔小钱,薄利多销之下,职业闭店人成了一个暴利行业。

消费者愿意协商那就好好协商,无穷无尽的协商,要是有质疑那就让你走法律途径维权,闭店人比你还推崇法律,你能咋办?

有律师说闭店人的行为涉嫌妨碍清算罪、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一系列罪名,但这都是理想状态下才能定罪的,实际情况还是和我上面说的一样,你得有证据才能定罪,绝不可能仅凭你的怀疑来给人定罪。

而这些证据普通消费者是肯定拿不到的,甚至普通民警都很难拿到,只有刑警出马搜查证据才有可能,但按程序让刑警出马得先刑事立案,而小规模教育机构、健身房、理发店、蛋糕店等属于绝对的小微民营企业。

仅凭几万的经济纠纷举报以及虚空怀疑就给这样的企业刑事立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此例一开后果比职业闭店人猖獗更为可怕。

如今的职业闭店人已经在大量城市蔓延,不停的换马甲,专门负责给健身房美容店等做收尾,严重破坏了行业生态。

本来这些行业老板跑路的代价就很少,如今有了职业闭店人那就更少了。

预付款收上来之后运营一段时间把钱掏空,转给职业闭店人,换个地方开店再继续收预付款,老板成了职业闭店人的前端,也职业化循环化了。

他们的暴利的来源,全是老百姓的钱,血汗钱,因为他们不敢惹大资金,不敢搞大规模,专门针对就是普通老百姓的钱袋子,每个人只割你几百几千块,积少成多慢慢发财。

一刀割的确实不多,但几千块不是钱吗?几百块也是钱啊,老百姓挣这些钱不容易。

这种专门针对老百姓血汗钱的诈骗行为,典型的钻法律漏洞,行业规模已庞大到成了单独的百科词条,难道不该管管吗?

By 观察者网

霸道总裁短剧在海外火了

二十年前,很多华人在海外的生计是开餐馆。过去十年,新一代高知华人留学生开始进入美国科技大厂赚钱。而现在,华人有了新的工种选择:拍短剧。

2023年开始,短剧出海成为影视行业新热潮,紧跟财富密码、捕捉时代潮头的人,总能在风口来临之时分取一杯羹。而中国人式的“卷”,不可避免地让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只发生在一瞬之间。

当短剧坐稳“暴利”“成瘾”“制作周期短”的标签后,资本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带着霸总、娇妻以及恶婆婆出海了。

哪怕不懂英文,你都能轻易品出欧美短剧里换汤不换药的狗血味。你也很难不怀疑,这些剧本的生成,或许只需要两步:1.中文剧本全文翻译;2.关键词替换。例如,查找“龙傲天”,替换为“Alpha”,以及查找“赘婿”,替换为“狼人”。

短剧出海,使得ReelShort——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小众圈层的粉色软件,在半年内无数次刷新下载与付费纪录。类似“短剧出海,日入百万”的行业传奇故事频频流传于社交媒体。

海外高昂的拍摄成本,是否真的能创造收益传奇?在亚洲大杀四方的“霸总情结”,为什么也能在欧美付费盛行?欧美短剧的受众究竟是谁?

我们联系到了几位在海外做短剧的华人。通过他们的讲述,或许能够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海外短剧制作方生存现状。

01 既要快,也要爽

“这东西谁看啊?”

杨唯佳和马文迪从未想到,3个月后,他们也会成为短剧创作者的一员。

在美国待了8年也干了8年影视的中国人马文迪,在2023年9月接到国内一位在互联网工作的朋友的邀约,问他“要不要一起赚钱”。

此前,马文迪一直专注院线电影。或许是对短剧行业的暴利有所耳闻,从未接触过短剧甚至短视频的他,这次决定试一试。

一个7人的小团队立马成型,成员几乎都是海外顶尖艺术类院校出身。有人参与过《流浪地球2》的摄像工作,有人曾在《我在北京等你》做执行制片,还有人担任过《寻龙诀》《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曾少年》的美方制片。

马文迪的IMDB主页,团队里几乎每个人都有院线项目的经历。(图/ IMDB截图)

但科班思维在短剧创作中时常失灵。就比如,甲方甩来一个4集的短剧剧本,让他们“拍出来看看”。马文迪按照职业习惯,一拿到本子就开始琢磨故事情节,还花了20美元把原著小说全集买了下来,写了20多页的人物小传和故事背景后,才开始着手拍摄。

马文迪的发小兼合伙人杨唯佳知道这件事后,把它当成段子讲了很久。“哪有这么拍短剧的?短剧是产品,他非要当成作品去搞。”

杨唯佳一直在国内从事与信息流投放相关的工作,由于经手过大量爆款短剧素材,她深知学院派的那一套完全不适合短剧的节奏,“太慢、太严肃了”。

业内普遍认同的做法是:保留主干,设计爽点。短剧的前身就是网文投放的素材广告,它是流量和情绪的生意,和影视本身关系不大。“故事和逻辑,没有情节推动和‘下钩子’重要,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重点。”

拍摄剧照。(图/ 受访者提供)

在这一点上,从事海外短剧选角的肖惟宇也深有感触。

他此前接触到的剧组,找演员时更看重是否“适合”。性格、气质以及对角色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是短剧客户只要求演员“漂亮”。

高中开始就在纽约读书的肖惟宇,时常会因为和客户审美不一致而无法达到要求。后来他才意识到,客户说的“好看”,对应到女演员身上就是白、甜美;对男演员的要求则更加单一——就按克里斯·埃文斯那种款型去找,准没错。

次数多了,肖惟宇发现,如果按照模特的标准去选人,通过率反而更大一些。

“模特们”自然是不会演戏的。最夸张的一次,一位男主角把台词抄在了手上,边演边看。

“如果他在纽约的其他剧组干出手抄台词这种事情,早就被赶走了。”对肖惟宇而言,表演应该是庄严的。他多次和我强调,在纽约,不会有人夸一个好莱坞演员演戏“认真”,因为那是演员的本分。

“你看,找模特倒也不是坏事,如果真找了一个会演戏的,我还觉得有点对不起人家。”

拍摄剧照。(图/ 受访者提供)

经手过短剧项目后的马文迪也意识到,短剧很像舞台剧和消费品,它不是写实的。制作方甚至包括观众自己,可能都希望被它骗到。“大家只是去体验情感的。”

短剧的精髓在于快。写本子要快、拍摄要快、后期要快,就连剧组搭建,都要以快为主。

此前,有个较为小众的特殊项目,由于时间过于紧张,团队在社交媒体上招募制片时,只发了5张图片,图片里都是与短剧相关的内容,“短剧项目缺人,能认全的来”。事后证明,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效率。

从筹备到上线,国内一般需要一个月,海外需要45天。但这多出来的15天,一般都是留给剧本创作和前期准备的,拍摄周期反而和国内一样,都要控制在7天以内。

就在几天前的圣诞节,马文迪工作室的短剧《Mr. Santa, I Want You》终于面世,据他所言,这是整个纽约上线的第二部短剧。(图/Sereal+截图)

在国内,短剧行业有一种“拍不死就往死里拍”的氛围。纽约当地的工作人员能否接受这种强度,是国内甲方普遍担心的问题。

但在马文迪看来,“这纯属多虑了”:“影视是美国最卷的行业之一,不管是不是短剧,他们每天都能拍 12 个小时以上。”

02 霸总,谁不爱

欧美人也吃“霸总爱上我”这套?

答案是吃,很吃。“其实霸总在欧美已经火很久了。”

当初决定接下短剧,马文迪考虑到的另一个因素是,女频网文在欧美,起步并不比中国晚。“玛丽苏”这个词,甚至本身就起源于美国。几十年过去,女频已经有了很深的受众基础。

肖惟宇告诉我们,短剧的主要受众是拉丁裔的女性,年龄分布在25 — 40 岁之间,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早在短剧出来之前,她们就已经是这类爽剧的受众了。”

观众的反应一般分为2种:1.我是土狗我爱看;2.为什么还不更。(图/欧美火爆短剧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 评论YouTube截图)

虽说出海的互动小说和网文已经培养了一批受众,但要说“霸总占领世界”还差点意思。此外,相比女频短剧的火爆,男频市场显得分外冷清。“还是预算的问题,男频对特效和动作戏的要求更高,有一些还需要更宏大的场景。”

为了降低风险,目前在海外拍摄的短剧,大多都是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网文。资方会先找好小说,再找编剧改成剧本。

谢千文就是一名短剧编剧,采访谢千文时,她刚刚写完一个80集的短剧剧本。“我写了那么多(影视剧)本子,唯一被拍的居然是短剧。”

根据她的观察,海外短剧的编剧也都是留学生,核心优势是英语好,基本都是失意电影人。

相比于国内观众,谢千文认为欧美观众更“不受虐”。国内看短剧的观众,普遍可以接受先虐主角8—10集再反转,但是欧美短剧的节奏必须3232(3集受虐,2集反转,以此类推)。

当然,上面所指的都是“大反转”。与之对应的,是短剧每一集都不能少的“小反转”。如何让主角逆袭,成了谢千文最头疼的事情。“实在想不到,就用巴掌和泼水来凑。”

中国人喜欢泼水,欧美人喜欢泼咖啡。(图/Your loser ex-boyfriend left you for a rich girl!截图来自ReelShort)

马文迪还发现,目前看到的很多短剧,角色全部都是白人,很少见到其他肤色。

有一些剧本看起来就“水土不服”。他们此前看到过类似“纽约第一人民医院”的地名,“一眼就知道是国内的剧本直接翻译过来的”。此外,国内最流行的赘婿元素,美国观众也不太能买单。

在美国人的观念里,赘婿没有理由被看不起,如果不被尊重,也可以选择不结婚。除了赘婿,他们也很难共情因为学历、恶婆婆、出身等因素被歧视的可怜主角。

替代赘婿的,是一些与“狼人”“吸血鬼”“Luna”“Alpha”相关的元素。一个在海外短剧中常见的故事套路是:主角外表是一个普通人类,在狼人的世界里一直被看不起,唯有Alpha男主爱慕她,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变成Luna(与Alpha匹配的女性设定),没想到女主也是一个隐藏的狼人族。

“狼人秒杀一切。”谢千文觉得,奇幻题材和软色情或许在之后会更受欢迎。

铁打的爽剧,流水的Luna。(图/ReelShort截图)

剧本的反复修改是煎熬的,但对谢千文而言,最痛苦的回忆来自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是因为长达5个小时的《阿拉伯的劳伦斯》,而是看完了电影之后,“为了点钱,回到家之后我还得继续写短剧剧本”。

03 “赚钱?我压根没遇到盈利的”

海外短剧的流程、内容、形式、盈利模式都照搬国内,但利益分配模式似乎并未同步。对于海外短剧的制作方而言,收益情况不容乐观。

在此前的短剧项目里,马文迪的工作室只拿到了基本的制作费。据他观察,国内头部的短剧公司都是靠分红来盈利的,制作费只能抵消成本。“海外的短剧目前还处于青铜时代,各个环节的分红都不透明”,再加上海外拍摄的高成本,马文迪目前“还没有赚到钱”。

在国内拍短剧,50万人民币已是极高的预算 (此处特指小程序短剧)。而海外的制作成本则高达12—20万美元一部,这也只针对粗糙版本,如果想达到和国内一样的品质,最少也得30万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剧本的费用(剧本的成本一般不超过1万美元)。

纽约拍摄剧照。仔细看,能发现满满的中国元素。(图/ 受访者提供)

此前在国内做信息流短视频时,杨唯佳时常感叹平台的暴利。“比方说,所有的用户给这部剧的充值额度是1亿元,但内容制作方花在流量方面的费用就能达到8000万,剩下的2000万才是盈利。平台永远都是赢家。”

那时的杨唯佳经常和同事调侃,大家伙都在“给平台打工”。如今创业了,开始给自己打工时,杨唯佳也只感觉“比上班儿稍微强一点点”。

“只能说饿不死。国外的短剧就是在开荒,等北美的盘子像国内那么大,平台赚到钱了,我们才能赚到钱。”

做短剧需要规避很多因素。(图/ 受访者提供)

对于现阶段的马文迪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平衡预算与拍摄质量。比如,同样一场“烧家”戏,在国内有很多取巧的拍法。“找一个废弃仓库,给对方塞500块就可以随便造,但在美国是想都不敢想的。先不说你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就算你费大劲找到了,你还需要买保险,并且支付善后费。”

演员方面的支出也不容忽视,“国内群演可能100元一天,美国也得一百,但是是美元”。

此前有甲方提议,“找俩俄罗斯美女拍一拍得了”,做过短剧的一听,立马开始劝。因为类似的操作早就有人试过,结果这群美女的演技根本不过关。口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欧美人根本不认。

在美国,只有纽约和洛杉矶的演员是富足的。经纪公司、选角导演、制片人都会把信息公布在网上,选角的工作一般在平台上就能完成。

纽约永远都不缺怀揣明星梦的演员。成名之前,“有戏就上”是共识。肖惟宇告诉我们,尽管剧组给演员的预算低到离谱,但每个短剧角色也都能收到上千份简历。“女性角色的录取率一般是一千四百分之一,男性则是八百分之一。”

短剧在招聘演员时,分类那一栏一般填写“网剧”。(图/ 演员招募平台Breakdown Services截图)

在肖惟宇看来,欧美短剧就是“按照国内的标准,走国外的流程”。相比于“海外短剧”这个称呼,杨唯佳更愿称其为“短剧出海”。毕竟这条链路上,除了演员以外,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华人。

我们好奇,拍了几个月短剧后,剧组工作人员的审美是不是也会随之变化。马文迪一听就乐了,“怎么可能,没有人在美国是专门做这个的”。

对于马文迪而言,他最终还是希望能回归院线,“要不是为了生计,谁想糊弄观众”。业内的朋友大多都看不起做短剧的,价值观粗糙自然是原罪之一。所以马文迪在拍摄时,会尽量选择“不过于物化女性或者强调阶级地位”的剧 本。

马文迪认为,在未来,横屏和竖屏将会并存。又或者说,横与竖不是关键,“类似VR 的设备普及后,竖屏还是会变横的,短剧风靡的核心在于爽”。

最悲观的是肖惟宇,他不认为短剧在美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那不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太下沉了”。

美国观众更加认可的收费方式是subscription,即订阅制。而短剧的出现,意味着市场上又出现了陌生的分集付费的方式,而分集付费比订阅要贵很多。

拍摄剧照。(图/ 受访者提供)

谢千文倒认为,短剧不会缺少观众,毕竟高压的地方永远盛行爽剧和爽文。但她也感受到了来自短剧的“后遗症”——在长时间创作短剧剧本后,她发觉自己变得更容易暴躁,也滋生了更多虚无感。

在谢千文眼中,今后内容分层是必然的,“下沉的越下沉,高雅的越高雅”。没有人能预料,以后会不会出现比短剧更加下沉的内容产品。“我们现在摸到的不一定是下沉市场的底,这或许就是个无底洞。”

英国短剧也疯狂

2023年上半年,四五个华人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黄小鹤面前,希望能让孩子跟着黄小鹤参与短剧拍摄,为未来事业铺路。黄小鹤终于意识到,短剧在英国是真的火了。

92年出生的黄小鹤,在英国留学十年,一路读到了博士。从生物学横跨至导演专业,黄小鹤的职业方向有了阶段性的定论,在影视行业寻找一方天地,开始接拍广告、宣传片等视频内容,也运营着自己的自媒体频道。

2020年4月,国内微短剧上新数量激增,下半年“网络微短剧”正式被官方纳入重点网络影视剧类目中。同年,TikTok 全球下载量超过8.5亿次,打败Facbook 和 Instagram等,成为2020年全球下载量最大的应用程序,来自中国的短视频攻入欧美腹地。

而也是在这一年,黄小鹤迎来了一项新业务,为国内或华人开设的短剧公司,拍摄面向欧美市场的短剧。这是一串连锁反应,也能粗略解释如今短剧的出海路径:国内短视频成熟后出海,伴随短视频应运而生的短剧,被国内资本在海外复制试水。

1-10分钟的短剧,黄小鹤并不陌生。2018年他就曾尝试拍摄过类似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他在英国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本叫《留学垃圾》的书籍,以一个个揭露留学生群体乱象的短篇故事组成。“我当时大受震撼,要是能把这种短篇故事拍成视频,一个连续剧不就诞生了。”

拍了一段时间,同名《留学垃圾》的短剧还是夭折了。黄小鹤说,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容太过于反映现实,起初抱着极大热情参与进来的留学生朋友害怕“社死”,担心社会评价降低,都不愿意再做下去。

这次黄小鹤在短剧上自发性的初尝试,缘于兴趣。2020年到目前,黄小鹤又陆续承接三个短剧项目,周围的影视同行们也陆续做了起来。而现在拍摄短剧,已经从兴趣变成了一项可以流水线处理的业务。

黄小鹤说,目前他所接触到的短剧,内容上无外乎将国内网文式爽点进行本土化包装改造,题材大多是外国人之间drama的情感纠葛,沿袭国内短剧一分钟仨反转的套路。演员构成要符合国际化视野,比如一黄一黑、一白一拉丁,各国混血。

拍摄周期上,同样是一分钟一集,共50集的短剧。2020年,黄小鹤第一部短剧项目的投资方,给了他半年的时间。而到2023年,投资方的要求是,从策划、分镜、请演员、拍摄、剪辑、返修再到最终交付,一共15天时间。

至于制作费用,2020年黄小鹤每天的收入大概是100英镑,“相当于一个服务员的收入”。而现在每天大约200英镑,也就是两个服务员,但工期却缩减了十几倍,工作强度大幅增加。

“靠拍短剧,赚不了多少钱”,黄小鹤说道。

图 | 短剧拍摄现场,受访者提供

在英国当地制片同行的群里,拍摄短剧的需求越来越多。公交车上,能看到不少刷着短剧聊以消遣的英国人。近几个月,从带着孩子来找黄小鹤的华人父母口中,黄小鹤才知道原来英国大学里已经开设了新媒体表演、新媒体导演、新媒体策划等围绕短视频开设的专业。

从短视频到短剧,从生活娱乐到求学、就业,精明的中国商人们带着可以支配万物的算法,正迅速在地球村里蔓延。

短剧市场关键数据

中文在线旗下枫叶互动的短剧出海产品 ReelShort ,11月11日当天扣除支付应用商店费用后的净收入为45.9万美元,合人民币328万元,截至11月17日,其累计净收入已超过2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

这样的掘金能力,甚至让A股都为之一振。11月8日收盘,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天威视讯、欢瑞世纪等涨停;11月22日,短剧互动游戏板块大涨5.09%,中文在线涨逾10%,天威视讯、中广天择、引力传媒等多只个股涨停。截至11月24日收盘,中文在线11月市值暴涨146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网

资本市场上一路飘红的“短剧概念股”,以及内容层面“短剧出海、日入千万”的风声,让短剧出海成为年末内容行业最爆火的“分口”。无疑,这将吸引大量的资本和从业者涌入,只是,这个“风口”是否每一个进入者都能分一杯羹?

2021年底,优酷开始尝试开发并推出海外短剧,同年,快手海外版Kwai 也上线了微短剧品牌Telekwai。此外,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也逐渐增加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发行一些短剧作品。在“优爱腾”的国际版App及YouTube、TikTok账号上,都有专供短剧的频道。

然而这些先行者们,却并非如今的“弄潮儿”。

谈到当前短剧出海的头部选手,上文提到过的ReelShort会是首先被想到的一个,在2022年8月正式上线后,主攻北美市场,前一段海外十分火爆的短剧《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就出自该平台。

据SensorTower数据显示,今年7月ReelShort在GooglePlay和App Store的总下载量达190万次,月流水达600万美元,这一数据几乎与Netflix的月收益持平,11月更是一跃成为当前短剧出海赛道的头部玩家,在“双十一 ”期间甚至一度超过 TikTok,成为美国Apple Store上最热门的娱乐应用。

风头正盛的海外短剧平台还有新阅时代旗下的GoodShort,不过上线较Reelshort晚了几乎一年。GoodShort主攻的是欧美、韩国市场,其发展路径也与ReelShort相似,早期主要是翻译国内短剧并上线,之后则采用当地班底进行筹备拍摄。

网文平台安悦科技在2022年10月推出的Flex TV,则在南亚地区占据一定地位。推出一年多以来,Flex TV下载量长居泰国总榜Top50。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7月,FlexTV在Google Play和AppStore的总下载量约为16万,月总流水约为50万美元。

点众科技在今年4月上线的DramaBox和九州文化今年下半年先后推出的99TV、Short TV,还有今年7月畅读科技推出的MoboReels和与赤子城科技推出的Mini Episode,也具备一定影响力。

不难发现,这一波出海竞赛中,迅速起势的头部选手,一类出自中文在线、安悦科技、新阅时代这样的网文出海头部公司,它们在网文出海市场根基深厚,庞大的网文储备成为短剧剧本的重要来源。

比如枫叶互动,旗下有Kiss和Chapters两款小说产品,Chapters目前已经处于美国互动小说品类的第一梯队;安悦科技旗下的海外网文阅读App覆盖了10个语种,累积用户1000万;新阅时代旗下更是拥有GoodNovel、GoodFM、BueNovela、MegaNovel等多款海外小说APP。

另外一类则是出自九州文化、点众科技等短剧制作公司,这两家都是国内小程序剧赛道的头部公司。

国内短剧商业模式与海外不同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短剧也一样,出海后的受众以及商业模式都较国内发生了改变。

此前DoNews从国内小程序短剧编剧玩纸那了解到,国内小程序短剧在男频上更容易出爆款,他们主要瞄准的是保安、快递小哥以及外卖员。而不同于国内小程序剧的主要受众是下沉市场用户,在欧美市场,中产阶层才是消费短剧的主力军,且女频更加受欢迎。据深响援引海外短剧从业者Leon,25岁到45岁之间的“宝妈族”是欧美市场的核心受众。

受众的不同也影响了流行的题材。据Yeahmobi社媒营销高级运营经理June称,欧美市场短剧受众更喜欢如狼人、吸血鬼、豪门、奇幻等具有传统欧美形象的题材。而国内热门的“赘婿 ”“战神 ”等题材在海外反而“吃不开”。

商业模式方面,国内和海外的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国内小程序短剧产品就是短剧,而短剧出海后的产品其实是各大厂商推出的短剧App。

图片来源:APP Growing

在小程序这种“一次性”的平台上兜售的短剧,让用户花钱买剧即可。当产品变成App,商业化就有着更多的可能。以Reelshort为例,有看广告和付费两种方式,《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共60集,从第二集开始收费,每集66个金币(折合约人民币5元)解锁。如果不愿意花钱,还可以看广告解锁,不过观看次数有限定。此外像Goodshort还有订阅制,以及打赏和商务合作等。

产品由短剧变成App,制作者们的目标也从如何让短剧内容抓住用户,转变成如何让App留住用户。

据了解,短剧出海当前大致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将国内原有的视频进行翻译,再上传到应用或者第三方视频平台,也就是译制剧;第二种则是在当地搭建班底,邀请当地的演员,根据剧本拍摄更加贴合当地用户的短剧。

不过,现在又出现了用AI拍出海短剧,即通过AI 换脸+换语言/口型,将一部国产短剧改变成为海外“面貌”,据称一部成本立省60万,但是并未改变剧情本质,只能算是更高级一点的译制剧。

June分析,译制剧可以做到快速起量,短期内大量上新,前期投入成本较少,但由于地域、文化、喜好的不同,内容可能不被当地用户接受,不容易有爆款。搭建当地班底的定制剧就有利于快速破圈,形成一定的用户池,但是前期投入的成本较大,且拍摄、剪辑,后期调整的周期较长,导致上新速度相对较慢。

比较来看,搭建当地班底的定制剧当然更家吸引用户,但如果上新频率太慢,就会影响用户留存。可要保持住一定的上新频率,资金上的投入肯定不会少。

短剧,低端制造业

国产影视作品出海,是国内影视行业一直在做、却一直难言成功的一块心病。典型的例子如国产电影。

2018年,博纳的老板于冬对这一现象有过犀利的点评:“中美贸易的最大的逆差实际上就是中国电影。我们600亿元票房当中有接近一半是美国电影,然而我们在北美市场的票房合起来年票房还不到300万美金,国产片在北美的出口能力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和欧洲的电影。”

近来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神话倒是有失灵的态势,但出海这条路却始终走不通。近五年,在北美表现较好的国产片《流浪地球》系列,两部电影加起来,北美票房也才刚刚超过1000万美元。这么来看,2000年上映的《卧虎藏龙》取得1.28亿的北美票房,是巅峰,也是奇迹。

文化壁垒、电影工业水平差距甚至是国际形势,任何一点都可以是阻碍国产电影对外传播的阻碍。而如今大有代替国产电影和剧集横扫海外的短剧,似乎并不会受到这些限制。面对底层逆袭、豪门虐恋、霸道总裁等题材,背后所体现的权力、财富、性对全人类都彰显着十足的诱惑力。

短剧的出海经历过两个阶段。一开始,是把在中国验证成功的短剧直接搬运到国外,在原来的剧集中加上英文字幕。而后随着AI技术的成熟,通过换脸和语音技术对内容进行无缝转换。

这样的弊端在于,为国内观众量身定制的内容,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例如,国外观众对赘婿、婆媳等题材不感冒,而是钟情于狼人、吸血鬼等设定。在强行喂食给国外观众时,甚至还出现过“纽约第一人民医院”的荒诞场景。

为了提升品质,国内短剧公司开始制作针对海外观众的“细糠”,招聘海外华人担任剧本的创作,主要是一些留学生和华人影视从业者。

由此也可以看出,IP和剧本是掣肘短剧出海的一大因素。当下活跃在欧美、东南亚等地的短剧平台,如ReelShort、GoodShort、FlexTV等,其背后都有一个做网文起家或网文出海的母公司。

2023年11月,中文在线海外子公司、枫叶互动旗下的ReelShort短剧APP,曾超越TikTok登上苹果商店免费应用娱乐榜榜首,“短剧爆火论”兴起。

图 | ReelShort上的短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是为了迎合外国人,但中国短剧的出海,除了演员,整个制作和运营都是由华人来完成。《真故研究室》与多位海外短剧从业者交流,其中的原因令人唏嘘:只有中国人才够卷。

从本质上看,短剧不是内容生意,而是流量生意。

一部短剧的诞生,主要可以简化为制作和投流两个阶段。从成本上看,剧本、拍摄、演员片酬等在传统影视行业中占据大头的部分,在一部成功短剧中往往不值一提。即便行业进入激烈的红海厮杀后,开始在质量上有所追求,一部短剧的全部制作费用通常也不会超过百万。

但一旦短剧进入投流阶段,即在抖音等社交平台(海外TikTok、Facebook等)投放宣发,并取得正向的收益后,一部短剧的投流成本会高达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国内的爆款短剧投流甚至会达到亿元的规模。

一家游戏公司的负责人也向《真故研究室》透露,因担忧未来国内对游戏的管控升级,也开始考虑做短剧出海的生意。去年底,真人互动影像美少女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发行后连续登顶steam国区畅销榜,还带动A股短剧互动游戏概念股大涨。而在投流这一环节,游戏公司也深谙其道。

对于导演和演员而言,短剧不再是作品,而是产品。一部短剧的制作时间被压缩至一到两周,短剧是流量模式下企业不断上新的商品,它和直播间中卖的9块9的农产品和29块9的衬衫没有区别。商家大量上新、投流、试错,只要押宝中一个爆款,便可以获得成功。

By 真故研究室DoNews新周刊

女主播的心酸谁能知

你可以随便点进一个直播间,关注任意一位秀场女主播,但很难与她们在线下的世界里相遇。在网络的另一端,主播们像住在山洞的蝙蝠,晚上起床,开始直播。白天几乎无法见到她们。大多数时候,只有送外卖和药品的外卖员在她们的出租屋进进出出。有的主播在长达两三年时间,除了拿外卖,丢垃圾,连小区门都没出去过。

长期晒不到太阳,人都有些怕光。因为通宵、失眠,大多数主播身体都不好,有人患上心肌炎,还有的新主播,刚开播一个月,就在家里晕倒。卸下浓厚的妆容和美颜滤镜,现实中的主播气色一个比一个差。

这是王怡霖接触到的底层秀场主播的生存状况。如果不日夜颠倒,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她们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直播行业中生存。王怡霖是香港大学的博士,今年毕业后将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助理教授。2019年起,她选择中国秀场直播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田野调查。

如果单看公会的招募启事,当女主播应该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工作。不限学历,对颜值也没有多高的要求,就像一个公会的星探说的那样,“开了美颜,没有丑人”,“是个人就能播”。你不用早起挤地铁,也不用在外奔波。每天工作四个小时,月休五天。只需要化好妆,在家里坐着,陪人聊聊天,说说话,打开直播就能收钱。很多工会,管自己叫“MCN公司”。直播的基地,也叫“网红孵化基地”,很容易让素人产生变成网红明星的遐想。王怡霖看见,有些线下直播室会在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

“给我变成白富美然后在你未来老公面前抬头挺胸,理直气壮不花他一分钱想买啥买啥!!!”

图片

©王怡霖

这样的工作吸引了很多刚出社会的年轻女孩。这些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前可能会流向工厂,现在,她们更在乎能不能被看见,希望能成名快速挣钱,寻找一条更体面的道路。

但真正点进这些直播间,大部分时候,主播都在说,“求求大哥给我点个赞”、“不要走”。花一毛钱,就能获得“0.1元撩主播”的资格。直播间来了一位高等级的大哥,主播们会立马起身欢迎。有时候,突然有人刷了一个价值几千块的礼物,主播会哭得稀里哗啦,不断地说“感谢大哥”,“感谢老铁,我给你鞠躬”。

“给人感觉,就像乞讨一样”。王怡霖说。这些反差和疑惑,也是她想做这项研究的起因,直播是不是满足了这些年轻人的愿望?又对她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到底是什么人在直播,为什么非得直播?封杀平台,鼓励人勤劳奋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这是她想在研究中去展现的问题。

公会不欢迎外人报道这个行业。一个工作人员告诉王怡霖,“这里面发生的事情,如果都让你知道了,把遮羞布给扯下了,我们这个行业就完了。”

2019年3月,王怡霖给20名女主播发去了访谈邀请,但最终只有6位回复了她,都拒绝了更进一步的对话。直到后来,一位即将离职女主播答应了采访。她之所以离职,是因为她和“大哥”之间的关系。

“大哥”支持她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有在直播间里出现。她变得越来越孤独,害怕开播,整个人陷入抑郁状态,严重失眠。刚开始,王怡霖很不理解,直播间的人来来去去,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她没有透露和大哥之间的故事,只是告诉王怡霖,“如果你自己做主播,一定能体会到我的这些感受”。

为了理解女主播们的生活、工作、情感和人际关系,在2019年3月,王怡霖加入成都一家全国排名前十的公会,成为一名全职女主播。

以下是王怡霖的自述:

底层主播

成为女主播的第一步,是懂得如何使用美颜。所有新主播在签约后,都会收到几张“美颜参数调整建议表”:磨平最好不超过60%,让直播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失真的美。鼻子直接拉高,头肩比一定要调,瘦脸可以打开40%-80%,这样既上镜,又不会显得有攻击性。“学妹”、“伪素颜”是最能展现幼态、瘦弱、清纯的滤镜,公会的经纪人朵姐说,这样最符合东亚男性的审美。

我在连麦的时候,认识了来自东北的小雨,她24岁,住在一个靠近边境的小城市里。小雨认为自己长得普通,但有了美颜滤镜,“和网红没什么区别。”因为当地常住人口很少,她很难遇到有足够消费力的大哥。哪怕通宵直播,获得的收入,被平台和公会抽成,还不够付电费和饭钱。

“我播一晚上挣五十,还不够买脸上这些化妆品的。口红、粉底液、遮瑕膏、眼影、眉笔、眼线笔、腮红…… 这什么不是钱?还有化妆水、 卸妆水、 面霜……以后就开美颜了,不化了,再也不化了!”

图片

一位女主播的化妆品 ©视觉中国

对于另一位底层主播小婷来说,美颜过滤掉的是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窘迫。28岁的小婷是位单亲妈妈,前夫突然失业,家里的老人又患了重病,她刚生产不久,就必须在家开始直播。她拉高瘦身的系数,遮住自己尚未恢复的身材。

花不到50块钱,就能在网上买一件质感很差,但足够上镜的衣服。她对此很满意,“开了美颜,穿名牌衣服和便宜衣服都差不多了”。直播只需露出一小块地方,是不是大房子,观众也看不出来。小婷曾给我发来一张家里的照片,在镜头之外,角落里堆杂着奶瓶、尿布、玩具、药盒子和塑料袋。那些不能展露的,才是她的真实生活。

和小婷一样,三十岁的主播丽丽也是一位单亲妈妈。她有两个孩子,还因为欠债,被银行列为失信人员。白天,她清晨6点起床,顾不上打扮,就要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晚上,她坐在直播间里,戴上一张滤镜加持的面具,跟“大哥”们调笑、聊天。美颜开得越夸张,她越觉得安全。只有这样,她才能从容地在两个世界之间切换,不至于在孩子老师、家长面前被认出来。

图片

一位正在直播的女主播 ©视觉中国

跟踪主播两三年来,我发现很多女性坚韧得令人吃惊。最触动我的,是一个我长期关注,但没见过面的主播。在个人账号上,她会发布自己坐月子的视频,晒还没满月的孩子的照片。但在直播软件里,每晚都可以看到她画好妆,像个没事人一样直播,连休息日也没有。为了一点点生存空间,她们会特别拼。

我认识的很多女主播,没有一位是成都本地人。她们大多来自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是贫困县。毕业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女主播,已经属于高学历群体,很多人早早就辍学。她们中,有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女孩,有些是离异后带着孩子生活的单亲妈妈,或是因为投资、创业而负债的女性。

主播工作是她们能力范围的最优选,就像我的经纪人说的那样,“对一个要照顾两个孩子的离婚女人来说,做直播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她可以尽快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我在公会的线下直播间里,看到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描述着这些女性的共同愿景:“给我变成白富美然后在你未来老公面前抬头挺胸,理直气壮不花他一分钱想买啥买啥!!!”

然而,只有真正踏进这个行业,才会明白,这条所谓能过上体面生活的捷径,不过是场空洞的幻梦。

可供售卖的痛苦

一开始,我的定位是“才艺主播”。我专门学了200首歌,每个进直播间的人,我也会用笔记记下他们点过什么歌,喜欢什么。

工作人员教我在这个行业生存的法则。比如“五敢”:“敢唱”、“敢喊”、“敢调情”、“敢自黑”和 “敢连”(连麦)。

连麦PK是女主播工作的重点。如果只是坐在镜头前,不愿意连麦PK,就会收到经纪人的警告。我被告知,这是把普通观众转化成为忠实粉丝最好的方法。一个玩家也让我“豁出去”,“你以为这样坐着就会有很多人看?”

PK游戏,可以在关注列表里选一个主播,也可以由算法匹配到其他人。接受挑战的两个主播,会被切入同一个直播画面,进行三轮,总计时长三分钟的PK。谁获得的礼物多,谁就是赢家,输家则必须接受惩罚。

PK什么,如何惩罚,主播们都会提前问各自大哥的意见,看看他们想看什么。单纯的才艺比拼不够吸引人。为了刺激男粉丝送礼,有些女主播会加入一些带有性暗示的表演,比如扭腰,亲吻屏幕,晃动胸部,或是用身体摩擦椅子。

惩罚也带有很强的侮辱性质。我曾经匹配到跟一位男主播PK,输掉比赛后,他让我照着他说的去做,在镜头往下移动,做点头的动作。乍一听,好像并不过分。但有个正在看直播的朋友发微信告诉我,那个动作有性意味。直播间的人都在笑我,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个傻子。

图片

正在直播中的网络主播 ©视觉中国

有一次,我跟一位大主播PK,她说,如果我玩得起,才会考虑和我成为平台好友。“玩得起”是要求我输掉PK,拿一瓶水往衣服里倒,这个惩罚还有一个名字,叫“高山流水”。为了跟大主播建立联系,我也只能接受。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惩罚,比如在脸上画画、把垃圾袋套在头上、光着脚跳到瓶盖上、喝一口水然后吐出来、用透明胶带拔毛等等。

一名女主播曾跟我抱怨,她碰到一个有恋足癖的大哥。“大哥”是指支撑起主播大部分收入的忠实粉丝。输掉比赛时,大哥想出一个惩罚方式,要求她用脚抓起一个小球。这种奇怪的癖好让她觉得很恶心,但她找不到第二个男人,比这个大哥更能花钱。做完惩罚,大哥就会给她刷一个礼物。

看主播被羞辱,是娱乐的一部分,所以别人才会愿意花几千,甚至几万刷礼物。我采访过一个平台上的玩家,他告诉我,在直播间里,当着其他男玩家的面骂脏话、挑逗女主播,操控她们做自己想让她们做的事情,会让他觉得“很释放,很舒服”。

我发现,很多男性玩家看直播,很多时候并不会直接提太露骨的要求。有的大哥会觉得让女主播直接裸露“没意思”,“显得我特别 low”。性是被高度隐藏的,但又无处不在。什么时候释放呢?其实就是在那三分钟的PK里。欲望被藏在游戏里,玩家们才能堂而皇之获得快感。有的人在直播间里说话很文明,加上微信,就开始骂粗话,要求主播发裸露视频。他们不希望别人看到的一面,其实也是东亚人对性的一种拧巴的心理。

很多人会觉得,当秀场主播,好像就是坐在那里,跟大哥谈恋爱,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曾经在平台上刷到过一个女主播的直播间。她说自己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直播时,那位母亲穿着一套小丑的衣服,墙上贴着一个礼物表:小心心(0.1元钱)、加油鸭(1.5元)等,大部分是几块钱的小礼物。有的可以让她呱呱叫十声,有的能让她做20个下蹲。现在想起那个画面,还是会让人觉得很难过。

这种游戏甚至慢慢发展到了线下。在长沙最繁华的五一广场,有很多户外主播。他们既在网上连线,又在同一条街上找主播同行PK。我的合作者,董晨宇老师曾经跟我描述他看到过的一个画面。两个主播站在雨里,一个男的撅着屁股,另一个女的在打他的屁股,打得很响。

在这样一种游戏化的情景中,人会说服自己去做一些突破自己底线的事,甚至没意识到这件事已经对自己产生了伤害。

但这种方法的确能奏效。后来,我也是在PK游戏时遇到了我的“大哥”。那天,我输掉了一场PK比赛,被惩罚打屁股。大哥说,当他看到我脸上痛苦的表情,觉得非常内疚。在那之后,他下定决心,要给我刷礼物,帮我赢下其他PK。

平台流行着一句话,叫“主播的嘴,骗人的鬼。主播的脆弱,是鳄鱼的眼泪”。

英雄救美的爱情游戏

平台消费感情,也制造感情。你很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充满戏剧张力的情境:试想一下,当你即将面临着在地上爬、或者跳“怼椅子”热舞的羞辱时,在你面前出现的,是某位公爵,君主,甚至帝王(平台上的身份等级,这意味着他们在平台上花费几十万以上)。多少主播盼而不得的礼物从天而降,他用他的慷慨,换来你的尊严、一天的收入,和一场浪漫体验。我接触过的很多女主播,都曾在这种英雄救美的游戏里,被大哥的男子气概深深感动。

那位曾下定决心,让我不再输掉PK的大哥,花了好几万,参加平台的抽奖游戏,抽中了价值4880元的一等奖“私奔到月球”。他告诉我:“其他主播有的东西,我也希望你能拥有,成为第一个送你这份礼物的人。”

图片

直播画面 ©王怡霖

那天晚上,我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用说,看着一个个特效在面前绽放,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公会里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哪个女主播能抵挡大哥的浪漫,也没有哪个大哥能抵挡幸运抽奖的浪漫假象”。即使到最后,我只收到了这些大礼的20%,其他收入都进了平台和公会的口袋。

但这个爱情游戏残酷的地方在于,大哥们不会只喜欢一位主播,他们的新鲜感只能维系几个月,有些更快的,一两个月就没了。

刚开始,我以为女主播靠过硬才艺就能留住人。后来发现,只要胆子大,玩得开就能挣钱,但是直播越久,我越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控制得了的。

如果发现大哥热情减退,主播们常用的一招,就是用各种方式“卖惨”,包括上传自己生病的照片,在朋友圈写伤感小作文,输掉PK时做最狠的惩罚等等。我的一位大哥曾在采访中说,每次看到女主播哭,他都会感到尴尬、内疚。“我会给她送礼物,直播间每个人都知道我是大哥,我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也不想让别人觉得,我没钱在平台上玩”。但他也讨厌主播的眼泪,“她们在逼我”。

如果发现大哥关注其他人,很多主播会注册匿名小号,跟踪她们的大哥。每天截屏保存大哥主页信息的财富值,如果数字有变动,就能推测大哥在“别的女人”那里花了多少钱。

就像妻子发现丈夫的外遇证据一样,她们会和大哥闹翻,或者要求大哥送更贵的礼物作为补偿。来自上海的25岁大主播佳佳,故意一周不直播,拉黑大哥的账号,让他知道自己吃醋、生气,回来哄她。更极端的时候,她连续三天不间断地直播,用这种挑战身体极限的方式,逼她的大哥回到直播间——刷够礼物,大哥就有权让女主播休息。有的女主播,经受不住连续直播,会在镜头前晕倒,给男性玩家最强烈的情绪刺激。

图片

男粉丝给主播送花 ©视觉中国

很多主播会不知不觉陷入情感的纠葛中。瑶瑶是跟我同期入职的一位主播。她21岁,长得很可爱,以前是专门教小孩跳舞的舞蹈老师。瑶瑶开播没多久,认识不到一个月的大哥,就给她送了两万元的虚拟礼物。为了让瑶瑶登上平台的城市热搜小时榜,大哥还会设闹钟,在小时榜更新之前给她送礼物、做数据。

平时在直播间跳舞,有人会对瑶瑶说一些冒犯的话,大哥就申请成为管理员,把那些人都踢走,当瑶瑶的守护者。在大哥的支持下,瑶瑶月收入很快达到三万。

第三个月,这个没有过什么恋爱经历的女孩沦陷了。大哥到她的城市出差,两个人约在线下见了面。不知道大哥已经有家庭的瑶瑶,成了被动的第三者。

和大哥发展线下关系,大部分都不会长久。瑶瑶很快发现,失去了直播平台那些模仿贵族等级的身份再造,大哥只不过是个普通生意人。虽然有老婆孩子,但长期出差,让他非常孤独,在酒店、宾馆休息的时间,只能靠看直播来打发。

大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她。瑶瑶之所以能收到的那些大礼,是因为大哥沉溺于平台的抽盲盒、玩转盘活动。平台用游戏的形式,掩盖了它的赌博性质。抽中礼物是一重快感,送给喜欢的主播,换来她们的殷勤,这又是第二重快感。

另一方面,主播和大哥的感情是建立在直播间的环境中。大哥们都不喜欢私下转账,更愿意在直播间当众送礼,他们需要有其他男性玩家见证,被围观、被崇拜,树立一个成功男性形象。

直播间里,大哥送给瑶瑶一个200块钱的礼物。但她不会知道,大哥背后是不是花了2万才抽奖抽到的,这个礼物的价值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在现实里,瑶瑶收到一根口红,这个礼物明摆着就是两三百块钱。没有观众,快感大打折扣,送礼的人觉得没劲儿,收礼的人也没劲儿。

最后,两个人分开的主要原因,是大哥不愿意放弃他的家庭。瑶瑶一直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好看,为了挽回大哥,她尝试过整容。还曾在大哥生意做得不顺利的时候借钱给他。有一次,瑶瑶问我,是不是怀了他的孩子,就能留下大哥。趁着大哥睡着,她用他的手机,给大哥的妻子发短信,宣告主权。但这除了惹怒大哥,没有其他作用。

你会发现,彼此仅存的那些温存、浪漫,都随着直播平台环境的消失而消失了。对于年轻女孩而言,什么是好的亲密关系,这些认知都会被改变。瑶瑶就曾告诉我,她可能没办法再喜欢上现实生活中的男孩了。

公会向来不支持主播和大哥私下见面。他们最清楚,秀场直播玩的就是人性游戏。有人贪婪、有人寂寞、有人好色、有人爱面子,主播其实就是利用这些人性的弱点去变现。公会的人常告诫主播,“一旦见了面,你们的关系就完了”。

大哥是谁?

在现实中见到大哥,我才发现他们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出于调研需要,我与十多位长期在平台进行直播打赏的大哥们线下见了面。有的是我直播间的粉丝,有的是直播姐妹介绍来的。当然,他们并不都是消费金额惊人的大哥,但都在直播平台上投入巨大,特别是时间和情感上的付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个川渝地区小镇上与我见面的男性。眼前这个中年男人,正在市场流动摊位上吆喝卖橘子,卖一会儿,就要换一个地方。他身上的T恤洗得发白变薄,露出几个洞眼。

大哥结过婚,他的妻子以前因为打麻将欠钱,为了躲债,跟别人跑了。如今,他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快上中学的孩子。白天,从老家弄些货卖,有时是橘子,有时是核桃。晚上,就到当地一个厂里开车拉货。

我离开之前,大哥扯下几个袋子,一个个装满,让我拎回家吃:“你一定要拿着,我也没什么给你的”。

我总想起他给我装橘子时的样子,很难将他跟平台上那个讲粗话、刷礼物的大哥联系在一起。他有好几个号,在平台上消费过一两万。

在地铁上写田野笔记时,我非常难过,觉得生活这么困难的人,怎么还能诱导人家在直播间里消费?

后来,有很多主播都知道这位大哥不容易,也会劝他别花钱,在直播间里陪着就行了。但当厂里发工资的时候,大哥还是会在直播间里,一晚上花出去几百上千块钱,给几位喜欢的主播一人刷两辆跑车。他对此很骄傲:“你看我这个人就是‘雨露均沾’。”那个阔绰的瞬间,对他来说,就是很重要的。

对于这个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单亲爸爸来说,每天面对的不是打工挣钱,就是两个孩子,生活得很孤独。在平台上,大哥才学会,原来喜欢别人不只是挣了钱拿回家,还可以送花、刷礼物。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浪漫关系。实在没钱时,他也会待在直播间里,陪她们聊天,维持秩序。

图片

一位女主播房间里的毛绒玩偶 ©视觉中国

我接触的大部分大哥,都是从事建筑类行业。工程款一般是滞后的,突然拿到一笔钱时,钱的真实价值变得模糊,他们不会珍惜,而是立马花出去。还有人晚上在工厂里值夜班,或者跑长途,业务压力大,但也有一些空闲的时间。他们都是从周边的乡镇来到大城市,又没办法融入城市的生活。

有大哥跟我吐槽过他们的婚姻和家庭。养孩子压力大,老婆强势,丈母娘又嫌弃他挣不到什么钱。另一位大哥刚成立公司,为了拿下一个成都的项目,天天跟一位很难说话的中间人周旋,“我感觉我自己活得像狗”。

需要满足别人、讨好别人的大哥,在直播间里,从“乙方”变成了“甲方”,获得他们渴望的关注和尊重。平台会根据玩家的消费水平制定身份等级,只要花的钱多,就能脱离平民身份,进入贵族体系,成为骑士、伯爵、帝王。

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大哥们其实很脆弱,“玻璃心”,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他们。有的时候,在直播间里突然来了个高级别的玩家,主播开始转移注意力,跟新来的人寒暄,有的大哥就会吃醋,“你看,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

下播之后,我发现一个大哥把我拉黑了。他觉得自己没送礼物,受了冷落。主播得时时刻刻哄着他们,“哥哥明天再来”,“不要走,爱你哦”。

回想起在直播间疯狂刷礼物的日子,大哥们到头来都会后悔。我的一位大哥在平台上消费过几十万,因此欠下巨债。在与我最后一次见面时,他给我看了一篇控诉直播平台的小作文,将他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被诱导进行直播打赏,特别是直播抽奖。

他在作文中写,原本自己是个“阳光健康”的男性,开了两家公司。出差的时候,朋友跟他推荐了直播平台,说是可以看球赛,还有女主播唱歌。他觉得好奇,就下载了软件,点进去一看,别人都在刷礼物。主播教会他充值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没钱花的时候,为了维护在平台上的成功男士的形象,大哥还会借钱消费。软件里嵌入了微型贷款的业务,很容易就能借到钱。

后来,因为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他也欠了债,只能到处打工。每次见面,我都会请他吃饭。平时,他总舍不得在吃饭上花钱,有时候一天就只吃一碗重庆小面。冬天就两套衣服来回换,一凑近就能闻到羽绒服已经穿得带味儿了。

最开始,他还是戒不掉直播。于是跟妻子撒谎,让她给钱应酬,再拿这些钱刷礼物。直到最后跟他关系好的主播也相继停播,最后才把账号卖了。

大哥每天都在后悔,为什么不把心思放在公司运营上,如果几十万还在,现在的生活会不会不一样?

绝望劳动

田野调查结束后,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时,老师问我,是不是把这一行写得太灰暗了?在我成为女主播前,我也对那位因抑郁、痛苦而离职的同行有过类似的疑问:至于吗?

图片

王怡霖的博士论文 ©王怡霖

入职五个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起初,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以为只要多认识一些行业内的人,能不能留下大哥无所谓。哪怕一天收入就三毛钱,我也不会太过焦虑。但是,当支持者慢慢变多,我也开始收到“跑车”、“私奔到月球”的礼物,那一刻,自己就像是个明星,觉得飘飘然。这些东西都会放大人的欲望。

下播之后,我躺在床上,耳朵刚被那些低音炮网络神曲轰炸了几个小时,隐隐发痛,听力下降,大脑却变得更活跃。我也开始失眠,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淹没:明天那些人还会不会来?还能不能收到礼物?无论获得了什么,有多么开心,一觉醒来,一切都可能随时失去。

和很多主播一样,我也开始自觉延长直播时间,从开始的五个小时,延长到七个小时,不间断地唱歌、聊天,从那时起,我患上了慢性咽炎,到现在都一直影响着我。

因为直播时间够长,我还拿到了公会的月度“直播之星”。奖品不是现金,而是直播间的一个虚拟“城堡”礼物。按照分成规则,我只能拿到20%。也就是说,我拼死拼活加班,公会还要从我的奖励里分走大部分钱。

下播不意味着工作结束,我从靠背椅挪到床上,继续打开软件,和玩家维系感情:“大哥起床了没?吃饭了吗?今天有什么安排?我下午三点开播,你要不要来?”

曾经无法接受PK羞辱游戏的我,也开始教刚入行的新人,怎么能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呢?你不去做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在这个环境中,人会渐渐被异化。

那段时间,有朋友问我,做主播快半年的时间,怎么没见你搞学术,发论文?

做这行久了,人的注意力、精力,都会被平台吞噬,对真实的生活提不起兴趣。我每天都会感到巨大的空虚感,但还是不受控地打开直播平台,连看本书来充实自己也做不到。很多主播告诉我,以前还会刷剧、看综艺,做了主播后,再也没看过了。四五个月后,尽管我播得不错,但我还是意识到,这种生活不能再过下去了。

我和主播佳佳生活过一周,她是我们当中播得最好,最挣钱的明星主播。七天里,她从来没有跟我一起到房间睡觉,每天结束直播,就在地上坐着,要么呆呆看着窗外直到天亮,要么一直在刷同等级主播的直播间,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哪怕是休息日,脑子里也都在想这些。我参加女主播的聚会,发现大家都拿着手机和大哥聊天,或是看别的直播。

很多主播一天到晚待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在我跟踪她们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除了拿外卖,有人连小区也没出去过。我关注的一个主播,长期在社交软件上发到医院打点滴的照片。

大哥在主播身上花的钱多了,也会索求回报。有一位支持我的榜二大哥,一连好几天都不来我的直播间。他明明知道,那段时间我直播的数据多么惨淡。后来,我忍不住问他,到底要我做什么?他回复我:“你那么聪明,肯定知道的,哥哥就看你的表现。”他希望能来我的城市见面,或者让我飞到他的城市陪他。

前期,我在公会线下演播室直播时,有人送了我一个小礼物,发来私信:“等会儿接你下班。”平时,主播为了吸引来自附近的流量,会开启定位。玩家就能看见,双方的距离显示1000米、500米,还是100米。

图片

公会的线下直播间 ©王怡霖

有的玩家能在直播间看到主播背后的窗口,根据广告牌或者街景推断主播的位置。在我直播时,看到过一条弹幕:“我知道你在XX写字楼的第几层,那里面全是主播。”那一刻,我很害怕,我根本看不见任何人,但他们却知道我的具体信息。

如果玩家痴迷于平台的抽奖游戏,欠了钱还不上,最后都会算到主播头上。一些人会找到主播讨债,他们会觉得,“我是为了给你抽盲盒,刷礼物,才在上面花了钱”。实际上,主播只能从这里礼物中得到20%~30%,最高也不超过50%。我认识的一位主播,为了躲避大哥上门讨债,注销了账号,搬了家,一连换了六个直播平台,最后只能躲到一个国外的非法平台。

在平台卧底五个月后,为了能和访谈对象见面,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线下生活,我辞职离开了这个行业。我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主播们却退无可退。在微信朋友圈,我常常看到那些主播朋友们不断地停播又复播。她们都跟我提到过,不想再当秀场主播,又找不到其他的路可走。

这些女孩们学历不高,只能找到前台这类工作,3000块钱工资,连负担自己的生活开销都成问题。

一位女主播转行到直播带货行业,加入选品团队。她很快发现,这份工作比秀场主播还累。每天要把直播过的几千个商品输入系统,写评价,想文案,记录每种商品的优惠机制。厂家寄来的样品,都要自己先尝试,各类防脱发的洗发水,一瓶瓶往头上抹。入职后,工资从原本许诺的一万变成了五千,比她当主播时还低。一切合作都是不规范的,连份合同也没有。

每次做直播行业调研的分享,总有人批评秀场直播,认为应该取缔这些平台。但我发现,这类直播平台至少是合法的,受到监管。如果她们没办法在绿色平台上生存,就会被挤压到非法空间。

我认识的一位主播,因为播得不好,被介绍到一个赌博的灰色平台。只有通过特定的链接,摁掉提示有病毒的弹窗,才能下载那个软件。她的工作是负责直播足球比赛,玩家买球、充值,都会专人对接。没过多久,她就接到了“警局”的电话,说她从事非法活动,必须配合清查资金。她一着急,到处借钱,给对方转去了十来万。等到发现是电信诈骗,也不敢报警,不敢求助,“人家会说你自己也不干净”。

所以,在论文里,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就叫“绝望劳动”。主播们必须在各种嵌套的不确定中,不断地有策略地挑战平台规则,甚至采用自我伤害的手段来获得有限的生存空间。她们剥削自己,伤害自己,同时也获得一些受人关注和喜爱的“高光时刻”。当她们希望开始新的生活,却发现秀场直播已经是最好,收入最高的选择。我希望“绝望劳动”这个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他们所处行业以及人性、欲望的复杂性。

做这个研究,我常常有种无力感。几年过去,很多女主播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个行业。对她们来说,直播行业还能提供一种妄想。就像一位在家带孩子的主播给我展示的那样,她的大哥一月内在直播间里花了9万。她能从其中获得30%,相当于一笔巨款。

在她小时候,因为家里困难,高中还没读完就辍学了。如今她年过三十,没有什么过硬的技能,为了照顾孩子不能离家太远,生活处处受限。

对这些主播而言,想打破这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只能等待天降“神豪”,在这场赌局里开出一个大奖。

By 谷雨实验室

如何识别饭局中的骗子

北京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北京的饭局上有一类人是纯骗子,常爱冒充国家重要部委的司局级干部,以号称能帮人办事为由头骗钱。如果骗子骗术高一点,对所冒充对象的周边情况熟悉些,能哄得一些刚认识的老板上当,真给骗子送钱办事。


还有一类人你没法说人家是骗子,只能夸人家是“装家”,超级能装。“装家”不骗,而是通过演技让老板们觉得他是大人物,人脉广阔,根基深厚,值得结交,有事 肯定能办。达到这个目的是要水平的,演技要好,摆谱摆得到位,能在不动声色间征服老板,让老板拿钱来投靠,然后再拿着老板的钱运作事,一方面满老板的愿, 一方面壮大自己的根基。

02“装家”
我见过一个“装家”,其真实身份是中央顶级单位后勤部门的一个芝麻小官,估计就是管管供暖这 类的小事。这位“装家”官小谱大,在饭局上一坐,气质平静中藏霸气,风范随意中显智慧,说他是多大干部你都觉得像。我亲眼见过一个湖南老板初次和此“装 家”见面,即被征服。湖南老板问“装家”在哪儿高就。“装家”答在中央为首长服务。老板来了兴趣,接着问具体在什么部门。


“装家”没急着正面回答,反问道,你们现在的省长是谁?老板答是某某啊。“装家”想了想,从名片夹里掏出一张名片道,是这个人吧,上个月我还见过他,又请我去湖南玩,实在没时间啊。老板见“装家”很随意就拿出省长的名片秀,立刻很崇拜,背看着就驼了下去,恭敬地向“装家”要电话。


我跟湖南老板不熟,跟“装家”倒见过多次,自然不会点破玄机,再说装家真没说假话,中央工作,省长名片,都是真的啊,至于你要把他想成是大高干,那是你的问题。


后来听说,湖南老板跟“装家”跟得很紧,花钱主动积极,给“装家”送了不少钱,办了不少事。老板很热情,“装家”很欢迎,只是真实能力有限,给不了老板想要的回报,让老板无比郁闷,又无话可说。
湖南老板嫩啊,有张省长名片就了不起啊,省长去中央办事,跟煤老板去能源部办事差不多,遇到人多的场合,名片肯定是群发嘛,闲杂人等拿一张有什么稀奇。当然老板嫩是一回事,“装家”装得特到位也是真的,那谱摆得太像大领导了。


当代北京饭局,纯骗子已经很少了,“装家”是主流,“装家”的数量也大,水平有高有低,手段不尽相同,目的和骗子近似,忽悠老板拿钱找他们办事。


除了那位中央供暖处领导把省长名片当道具,我还见过教育部收发室负责人被随行的托介绍成机要处负责人。其实他们不算狠角色,毕竟还要秀演技,还要云山雾罩地自我吹嘘,对于有些功成名就的资深“装家”,根本不用秀演技,光是那范就能把老板镇住。


03“装爷”


有位资深“装家”,我认识他两年,都没搞清楚他在哪儿高就,但绝对相信他有料。因为他不管到那儿,外面永远有两辆好车等着,挂的车牌不是警卫局的,就是政协的,司机都是正儿八经的正团级以上军官,车里布置得也超有派,副驾驶拆了,供他坐后座时能舒服地搁脚。


这样的资深“装家”和那些没有底蕴,只有演技,办不了大事的“装家”不同,资深“装家”能镇住你,也能真给你办成大事,当然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如果请资深“装家”帮你跑些ZF项目,利润分成很可能是他七你三。


京城最牛的“极品装家”大概数”高老大”了,他应该称得上是“装爷”了,超级能装的大爷,能镇住超级大的老板,能办超级大的事,比如拿地,搞机场建设、隧道建设之类的超级大项目。
“装爷”聊起家史时,说父亲是村长,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小时候父亲常教育他,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别跟一般小孩们一块玩,得端着劲,记住,你是村长的儿子。


受家庭教育影响,“装爷”从小就爱装大爷,后来成为“装家界”的传奇人物。传颂甚广的一件事发生在1998年,装爷当时还是在位的领导,正和一群各省来的高级干部,在人民大会堂等着接受某领导人接见。
可能是因为南方发大水的缘故,大领导看上去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地按照惯例和大家一一握手。握到装爷这里时,出意外了,大领导伸着的手跳过装爷去握下一位的手了!装爷竟然平静地看了领导人一眼,双手背后,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大领导快七十了,当下脸就红了,说道,对不起啊,南方洪水下不去,我状态不好,怠慢大家了,向大家道歉,拜托大家也把我的歉意转达给刚才走掉的那位同志。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既为领导人的真诚感动,也折服装爷的勇气。因为这件事,装爷在党内出了名,大家都传装爷的后台比山高,比海深,从此装爷去哪个省都是警车开道,享受领导人待遇。他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名气,到处帮老板拿地盖房,或者拿一些机场建设、地铁建设之类的肥项目。


装爷有一次去某大使馆办事,在盖最后一个章的环节上,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使馆老外女领导一度有些犹豫。装爷三秒钟之内就哭了,痛编自己一生如何艰难,自己如何为了做出点有尊严的事,做出非人牺牲。装爷的眼泪在飞,女领导心软了,盖了章。
敢在人民大会堂装爷,能在小女人面前掉眼泪,装爷太强,空前绝后。


04高干家属


在北京饭局上,还有一类人比较鸡肋,就是高干形形色色的家属们。结交吧,他们未必能给你办事;不结交吧,他们又是家属,有相当的独特性。


在高干家属团中,像儿子老婆这种级别的,追捧巴结倒也值得,至于人家肯不肯给你办事当然另说了,毕竟不是买卖。像妹妹、哥哥、表妹、表哥、嫂子、小舅子、老姨、侄子、表侄子、外甥这类亲属,真拿不准是否值得结交。


常会发生这样的事,老板跟某高干的某亲戚打得火热。在某场合,老板遇到某高干了,上去热情巴结,说我跟您的亲戚某某认识,关系特好。高干保不齐回这么一句话,哦,某某啊,我们多年没跟他来往了。


当然,高干亲属能不能办事也不全在亲疏远近,还是要看个人能力。有的人虽是高干远亲,但自身活动能力强,会来事,这种人也管用。毕竟高干下头的人,哪敢随便打电话问高干,您那某亲戚,跟您远还是近啊。


骗子、装家、高干家属团都有可用之才,关键看你眼光,看你会用不会用。北京的饭局多,可实权领导参加的饭局少,想办事,很多时候还就得靠这些饭局上的骗子、装家、高干家属团。

05局长
在北京饭局上,有一类人要千万小心,这些人有点能耐,你求他们办事,他们表面上答应,也认真开始办,实际上他们爱玩阴的,爱做局,根本目的在于让你入局,脱不了身,乘机勒索你。


爱做局的阴谋家,简称“局长”。“局长”和老板认识之后,会称自己认识某高官,很高的高官,有能力帮一切人。幼稚的老板就会说,能不能引见我认识啊。“局长”的回答很爽快,能,而且很快,你等着吧。
很高的高官真的接见老板了,很热情,老板很感动。寒暄之后,高官说道,某慈善项目进展得一直很艰难,难得你这样的企业家能站出来,愿意出力支持,我代表委员会先向你表示感谢。


老板心说,我操,原来是让我捐款来了,捐就捐吧,认识这么大的领导总要付出点代价的。老板问高官这慈善项目得多少钱才能撑起来。
高官说了个数,老板听了恨得牙直疼,又不好拒绝,只好含混着答应下来。


见完高官,老板后悔了,认识这么高的高官,其实没用,他怎么可能给你办事呢?至于捐款,不捐了,这么大的数,等于白挖了一年煤,何苦啊。

你把自己说的话当放屁,别人可未必这么想,“局长”和高官可都等着你兑现承诺呢。很快,高官见到省里的领导,聊着聊着就说到某老板号称要捐款,还主动找上门来,并亲口答应捐多少钱,但一直没动静,好多失明儿童等着呢,怎么回事,你回去给我问问。


省领导别过高官,就给办公厅打电话,交代要紧急处理诈捐事宜。省、市、县三级一把手都找老板要说法,老板还能说什么,只能说前段时间一直忙着筹捐款来着,现在终于凑齐了,今天就汇过去。
直到汇款的时候,老板这才发现,“局长”竟然是慈善项目的负责人。感叹“局长”厉害,看来高干和自己都成他做局的道具了。


有一次,我做东开饭局,一个不太熟的朋友跟我打招呼,说要请几个重量级嘉宾来。我没在意,随口说好啊。饭局六点半开始,我开着车被堵在三环上,着急火燎时,负责接待客人的助手打来电话,告诉我那个不太熟的朋友带了几个纪检部门的领导来了。


我一听觉得不对劲,这事有玄机,我是一个普通煤老板,跟纪检部门的领导本来没一毛钱关系,吃顿饭可就有关系了。万一饭桌上,领导开口求我点什么事,我到底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我意识到我遇上做局的“局长”了,于是当机立断告诉司机,饭局我去不了了,急性肠炎发作,你负责把单买了,把客人招呼好。


江湖凶险啊!对于钱包鼓鼓,又有很多事要办的煤老板而言,尤其如此。

06花絮

有些没有实质目的的饭局,会请些老首长来助兴。有一场饭局,我见到了一个省里原来的老省长,快八十岁了,走路直哆嗦,话也说得含混。


我问马鹏程,这么大年纪了,看着都快糊涂了,怎么还出来参加饭局?

马鹏程告诉我,有些老首长为官时清正廉明,老了以后,既无人脉,又无钱财。而身边一直跟着的警卫或秘书,因老首长在位时没让他们捞着什么好处,现在伺候老首长,自然有怨气。厉害的就会收拾欺负这些没权的老首长,甚至逼着老首长出来参加活动帮他们捞点外快,否则就不伺候了,知道老首长也没地投诉去。


还有一次,中石油的一个副总请客,央视二台一个知名男主持也来了。男主持声音有磁性,人长得精神,当时正从耶鲁大学留学回来,气质很知性。饭局上聊起中东局势,这名男主持如此说道,“正如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的……”
听得我们胃都酸了。
干掉两瓶红酒后,男主持不那么端着劲了,嚷嚷着要和中石油的副总对赌,如果自己能再喝掉一瓶红酒,副总必须要给自己一张加油卡。

这兄弟开着三百万的车,为了一张两千块的加油卡,这么给力,真不知道是怎么发育的。

人在江湖,必知江湖险恶啊。

By 商闻

什么是创新的本质

我一直有个暴论,所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愚蠢的人类发明出来自我安慰的概念

想象力的本质,就是面对复杂度高一点的没见过的组合,觉得很新颖,自己以前没想象过,于是硬造出来一个词语形容这种能力。创造力同理,把大家觉得无关联/弱关联的事物组合出新的系统/方向,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生物角度来说,人脑是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的,人类的本质就是一个复读机,无法真正“凭空想象”出东西,不可能突破知识边界的封锁

所以想象力本质上是一种“组合各种可能性”的能力: “connecting the dots”

所以机器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来源,可能会跟人类理解的创造力完全不一样:就是看机器组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包括评估结果)什么时候复杂度能超过人类,对各个组合好坏的评估能力是不是和人类一致方便人类理解

诗云里的上帝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对各种组合结果的评估能力,而这个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完成的,Meta的Toolformer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

创新的本质是组合,想清楚这一点,是我2023年最大的收获之一

往大里一点说,人类文明发展本质上取决于复杂组合能力:通过归纳组合不停的拓展知识边界

前一阵openAI宫斗剧才爆出来的Q*算法,本质上是强化学习里Q learning和A star算法,和LLM(large language model 大预言模型)组合起来。而A* 算法又相当于是把搜索和目标函数组合起来

最近的LLM发展,其实很多效果不错的方法,都是AI/ML(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领域里的老方法新用在了LLM上,比如Tree o Thought,LLM blender这类ensemble method都是ML里古老的思想了

麦克斯韦方程(描述电磁场以及如何随时间变化/相互作用),精妙之处在于把几种数学现象和几种电磁现象组合起来,把这种微妙的看似不同现象的弱联系组合起来,就是最伟大的天才,让人的感官有无比愉悦的感受:原来电磁的关系是如此的简洁优雅

乔布斯著名的“connecting the dots”,本质上也就是在自己的人生经历dots里寻找更合理和更有价值的组合,动画/图形学+人机交互+电脑组合起来,成就了一个新王国

艺术里的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或者爆款),实际上也是某些场景和某些表现方式(叙事模式)或是某种新技术的组合,效果会非常好

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其实能推广到很多领域

应用领域的科研,如果说我们把某一个领域里最近几年100个最有启发性的idea,作为X维度和Y维度两两组合(当然不靠谱的是绝大多数),然后去归纳总结组合起来最有价值的idea组合,也许有1%的组合会很有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识别把两种组合重新归纳成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的可能性,或者用一个idea去解决另外一种方法里的特殊限制,获得更泛化能力的方法

芯片设计领域,可以借鉴一些AI/ML/操作系统/networks/SW architecture的idea和思维方式,抽出100个启发性的idea,和芯片领域里各个层面(arch/DV/perf)去寻找组合,有太多太多可以革新的地方

往更本质里说,寻找组合方式是一种更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的检索弱关联的能力,而检索弱关联的能力需要更高的智能,或者说意味着更高的智能,因为这需要的是一些比常见尺度更大尺度(时间,空间,数量)上的特征的弱matching,或者更小尺度特征(一些微妙而反常的现象)的弱matching,而这些能力需要match特征之后还能在及其有限的试错机会里去找到检索结果里最有可能成功的组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靠直觉性的灵光一现,那就是大脑里检索到了一些不易发现的弱关联之处

人类所谓的举一反三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归纳来的弱特征检索类似特征的能力,这种检索能力如果放到计算机里,体现出来就是搜索能力

那么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在AI领域,把LLM和搜索组合起来,用搜索技术去解决寻找组合(Alpha Go就是搜索剪枝,Google擅长),形成一种泛化的寻找组合和评价组合的能力(就像引文里提到的那样),AI的能力就又能上一个新台阶:“创新能力”

所谓的成熟技术,就是已经知道的或者常用(强关联)的组合方式,或者说基于当前环境变量和知识图谱,降落在可能性最大的地方。而创新能力,就是不常用(所谓弱关联)或者概率较低的组合方式,或者说是排列组合后以前认为可能性较小的地方

就像刚才说到的科研一样,AI能力也许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在找到高效的组合之后,把两种组合重新归纳成一种新的理论框架,那就是AI更进一步的高阶能力了,等到了这一步,AI能力在人类ranking(层级)又会大幅提高了(我一直认为评价AI的能力,应该按人类中的ranking来算)

By Fin

海鲜行业的黑幕

你知道活鱼运输会加麻药吗?

活鱼不贵,安全贵
想要全产业链可控的安全,成本很高
就说一个环节:运输

知道运输多少潜规则吗?
就说一项:麻药或者安眠药

有些鱼品种,是必须要麻醉的,你说麻醉安全吗?反正我不愿意吃,你认为安全也没问题,这就是灰色地带,只要一严格管控,这个产业就完蛋,因为不加麻药无法运输,你能技术解决,你就是牛逼的人。

解决不了,这个产业又不能死,老百又想吃活鱼,那就让它成为灰色地带,反正老百姓也看不到。

如果你看到鱼贩子往池子里倒大量的麻醉剂,你会吃吗?你会给你孩子吃吗?

这个是批发市场运到厦门八市的鲈鱼(请点击链接看视频),桶里加了麻醉剂,活蹦乱跳的鱼放进去就麻醉了,运输就没有应激反应了,就不会死。到了地方放清水里,一会就活了。
这都是产业里人才想出来的办法,很好用,但这就是健康为代价的。

这两年我亏了2000万

别说小白了,这两年我亏了多少钱?2000万。

做餐饮的人最希望大环境好,大环境好,别人吃肉,我们跟着也能喝点汤。

我有个几个矛盾:
1、鱼要养两年左右才能出池,鱼是提前规划养的,开店也是按计划开的,店不开鱼养了没销路,店开少了成本很高,店开多了风险高。

2、鱼的运费太高
因为是活鱼,要水车活运,我一次运500斤,和一次运5000斤,成本差别很大很大

3、鱼的暂养成本太高
因为是活鱼,我需要有个仓库暂养鱼,仓库的房租都不低,比如杭州的仓库,一年费用将近10万,我一个仓库给一家店供货,和给10家店供货,费用一样的。我现在每个城市都有仓库,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其实这两年一直很矛盾,做活鱼,要全程闭环才能保证安全,做的太累。很多人都说:老板,你这个壁垒高,别人很难模仿,可是这个壁垒对别人是壁垒,对我也是啊,我做起来也累啊,不但需要大投入,还需要坚持。

要不断的解决各种活鱼链条里的问题:
1、养殖,因为我的鱼比市场的鱼大一倍,养殖周期就很长,里面的风险就高,养殖密度一直很低,喂的饲料都是很好的

2、运输,活鱼运输太多太多问题了,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花了很多代价。比如很多潜规则:加淡水增重,海鲜运输几乎99.99999%加淡水,这样重量会增加,原海水运输就会减称,一加一减,可能差几百斤,单价这么高,就差几千上万元,这都是鱼贩子的纯利润啊。

3、暂养,我每个城市都有仓库,成本高是一方面,死亡损耗是大头,因为有的员工不规范操作,一不小心就死几千上万元的鱼。

4、不可控因素太多,冷冻品要比活鱼简单多了,活鱼整个流通产业链,不加任何药物的话,稍微哪个环节、参数没控制好,就损失惨重。比如:去年因为疫情管控,水车不让下高速,我因为这个损失超过50万。因为疫情突然封控,我仓库的鱼损失最少超过30万。
如果是冷冻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做连锁的餐饮,没一个老板敢碰活鱼,我碰了,也解决了很多问题,一直不断的升级。今年对我打击最大的事件就是:日本排污,本来生意就是微利阶段,经历了去年的疫情,亏损窟窿很大,一直在调整,虽然没有大利润,但整体上还不亏,还不断的补去年的窟窿。

日本排污之后,我的营业额下降了一半,因为我以前一直主打安全的海鱼,我的理念就是:让中国的孩子多吃优质、安全、营养、没刺的海鱼。最早的口号也是:给孩子吃的鱼。以前周末基本上都是带孩子来的家庭,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多么痛的领悟:食品安全居然是伪需求

我为啥非要卖活鱼?
1、源于2016年北京活鱼停售事件,当时北京市场下架活鱼,老百姓买不到活鱼了

2、监督局的说法是:改为销售更符合超市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冰鲜鱼类。

3、中国老百姓爱吃活鱼,你推广冰鲜鱼,消费者不答应,矛盾来了。

4、为啥要推广冰鲜鱼?和预制菜一样,冰鲜冰冻鱼好控制,好追溯,好管理。作为监管部门,肯定喜欢预制菜、喜欢冰鲜冰冻鱼。

5、活鱼链条长,养殖、运输、暂养、批发、零售环节都可能加药,检测出了问题很难追溯,你不知道哪个环节加的。

6、当时我在做食品安全的工作,水产协会的相关领导找我,问我有没有解决方案?我研究了之后说:有(冲动了)

7、我确实刚开始把活鱼想简单了,我投资不少钱搞了一个方案:检测➕追溯。
a、我开发了活鱼追溯系统,
b、研发了活鱼快检车,先进,车还是奔驰
c、设计研发了多宝鱼检测追溯码
d、一鱼一码,扫码每条鱼的检测信息都看的到

8、最早的时候,在盒马、永辉超市,卖的鱼都有我的二维码,消费者也放心。

我信心满满,投资虽然很大,但我以为我解决了问题,找对了方向,内心还有点激动,紧接着问题来了:

1、安全的鱼养殖成本高,高的成本谁愿意出?
2、我检测追溯打码也有成本,这个成本谁出?
3、我不是做公益,我也要养团队,也要利润才能持续。
4、养殖户养安全的鱼,如果不能卖个好价格,他何必呢?为啥配合我呢?
5、无法闭环,我只能保证我检测过的鱼没问题,但是活鱼在暂养中心,在超市属于混养,一个循环水养很多种鱼,其他鱼有问题,也可能污染我的鱼。所以我店里只卖一条鱼,出问题那就是我的问题,好追溯区分。

传统渠道不愿意出这个成本,传统渠道最在意的还是价格,价格低是王道,价格低你就有竞争力。

我组织了一个研讨会:水产协会和烹饪协会,我希望直接把餐饮和养殖无缝对接,找了不少连锁餐饮老板考察养殖,大家都说好,但最后没一个老板敢碰活鱼。

于是我忽悠我一个很好的朋友
1、你开活鱼专卖店,我给你供鱼,保证鱼安全

2、他也怕,非要拉着我入股,我不投钱他不敢

3、我投了钱,第一个试验店在温州乐清开的,一开就火爆了,生意很好,很多人要加盟,我们乐开了花。

4、但紧接着问题来了,我的专业是检测,养鱼我不懂,鱼到店里死亡率很高,生意好却不挣钱,有时候来了1000斤鱼,能死800,有一条死鱼你没及时发现就完蛋,整缸水质都变坏

5、鱼品质不稳定,安全不代表好吃,有的批次有腥味,有的没有,我们又是做清淡的,菜品不稳定

6、餐饮的模式设计没问题、安全我能保障,但我忽略了活鱼其他问题,我掉坑里了。

7、我的合伙人陆续都退出了,亏损我来承担,因为这是我忽悠大家开店的,我不断的开店,不断的升级,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我解决,我信心满满。

8、2019年底,我几乎解决了养殖、死鱼、腥、安全、运输、暂养的所有问题,我准备大干一场,刚投资了两个新店,疫情来了。

9、2020年中,我投资了杭州大厦,火了,也挣了不少钱,模式越来越成熟,我乐观的计划将来:养更多的鱼,开更多的店。

10、2021年,生意更好,我一口气新签了9家店铺。我在想:疫苗都出来了,2021年肯定比2020年好,2022年肯定比2021年好

11、于是来到了2022年……

12、最后来到了2023年……

我一直在反思,我太犟了
当时遇见困难就应该像我朋友那样,及时止损,我以为我解决了问题,就能成功,其实不是的。

我有个执念:老百姓喜欢吃活鱼,怎么活鱼就不可控?我想控,我不甘心,我在坑里越陷越深。

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食品安全是伪需求,老百姓要的就是便宜又好吃,只要这两条满足了,食品安全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我的方向是对的,但我带不动了。

By 渔老板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