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重返6万美元

比特币终于在2月底突破六万美元,创了 2021 年 12 月以来新高。比特币兑人民币、日元、韩元等一系列法币均已新高,可以说,只有美元人民仍等待“解套”。

OKX 行情显示,BTC 短时突破 60000 USDT,截止本文发布时报价 60500 USDT, 24 H 涨幅 6.4% ,突破了 2021 年 12 月最高点 59048 USDT,距离 21 年 11 月的最高点 69000 USDT 仅剩一段小跑。ETH 则突破 3300 USDT,现报 3345 USDT, 24 H 涨幅 2.4% 。

但除了 BTC 之外,山寨币势头不足,行情分化较为明显,BTC 总市值占比最高触及 51.85% 。今日领涨的主要为 Meme 板块和铭文板块,PEPE 今日上涨 50% 、FLOKI 上涨 22% 、ORDI 上涨 14.5% 、sats 上涨 11.5% 。

受整体行情上行影响,加密货币总市值也迅猛增长。CoinGecko 数据显示,目前加密总市值突破 2.34 万亿美元, 24 小时上涨 2.7% 。Alternative 数据显示,加密用户交易热情亦明显上升,今日恐慌与贪婪指数已达 82 ,昨日为 79 ,而上个月仅为 55 ,等级为“极度贪婪”。

衍生品交易方面,Coinglass 数据显示,过去 24 小时全网爆仓 3 亿美元,其中空单爆仓 1.67 亿美元,多单爆仓 1.33 亿美元;BTC 爆仓 1.04 亿美元,ETH 爆仓 4815 万美元。

美国用户仍在买买买

比特币现货 ETF 仍在持续流入

据 Farside Investors 数据,自 1 月 11 日推出以来,比特币现货 ETF 历史累计净流入超 67 亿美元,其中:

  • IBIT 累计净流入 64.41 亿美元;
  • FBTC 累计净流入 44.76 亿美元;
  • GBTC 累计净流出 75.91 亿美元。

Dune 数据显示,截至发文时 10 支现货比特币 ETF(包括 GBTC)合计持仓的 BTC 数量已达到 746, 571 枚,对应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增长至 442.5 亿美元。富达(Fidelity)在其官网的投资组合建议中指出,建议用户在资产配置中加入 1% -3% 的比特币,流入趋势仍在持续,暂无减缓迹象。

另一方面,交易活跃度也爆炸上涨,凸显投资者热情,据 CoinShares 一份研报显示,比特币 ETP 的日均交易额已从 2023 年的 3400 万美元增至 2024 年的 20 亿美元。

MicroStrategy 浮盈 55 亿美元

2 月 26 日,据 Tree News 披露数据显示, 2024 年 2 月 15 日至 2024 年 2 月 25 日期间,MicroStrategy 及其子公司以约 1.554 亿美元现金购入约 3, 000 个比特币。也是在这一天,BTC 结束横盘开启上涨模式,当日从 51731 USDT 上涨至 54471 USDT,单日涨幅 7.77% 。

2 月 13 日,MicroStrategy 首席执行官 Michael Saylor 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比特币现货 ETF 的购买需求远大于矿企的供应量,将购入更多比特币。

TD Cowen 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 MicroStrategy 的比特币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被证明能够为股东带来增值,MicroStrategy 代表了一种新型公司,它通过企业软件和云服务产生以美元为基础的现金流,然后在有效杠杆的基础上将其多余现金流转换为比特币。最初是为了保护储备资产价值的防御性战略,现已成为旨在加速创造股东价值的机会主义战略”。

截止发文时,MicroStrategy 共持有 193, 000 枚 BTC,平均购入价格为每枚 31, 544 USDT,按照 6 万美元计算,浮盈约 55 亿美元。

仍有矿企继续加码

2 月 28 日,比特币矿企 Riot Platforms 以 9740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31, 500 台神马矿机,此次购买将使该公司的罗克代尔矿场自挖矿算力在 7 月底前从 12.4 EH/s 提高到 15.1 EH/s。

Riot 去年 12 月透露,该公司已斥资 2.905 亿美元购买了 66, 000 台矿机,并表示可能选择以相同的条件再购买 265, 000 台 MicroBT 矿机,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其算力提高至超过 100 EH/s。

据 CryptoQuant 分析,大型实体继续增持,而比特币矿企的抛售活动仍然低迷,过去几周日均抛售的比特币数量不足 100 枚 BTC,与 2022 年 11 月至 12 月 1, 000 枚 BTC 及以上的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Michael Saylor 曾指出,减半后矿企的抛售能力将从 120 亿美元减为 60 亿美元,将有助于比特币的上涨。而 Riot Platforms 持续加码矿机的计划,展现了其对比特币价格的长期乐观预期。

69000美元不再遥远

除了来自比特币现货 ETF 持续的购买力之外。各链生态的发展也将为上涨注入动力。近两个月内,比特币生态项目数量和 TVL 爆发增长,例如 Merlin Chain 主网 TVL 已超 20 亿美元,比特币质押L1项目 BounceBit TVL 突破 5 亿美元,BRC-20 代币的代表 ORDI 也一度触及 83.1 USDT,即将突破前高。而以太坊生态方面也有许多值得预期的事件,以太坊将于 3 月 13 日以来坎昆升级,L2方面 Starknet 打响 24 年空投的第一枪,Restaking 赛道也预期在今年落地,将为以太坊带来全新的增长路径。

4 月 21 日比特币将迎来减半, 69000 美元已不再遥远,美国人也即将解套,或许新一轮牛市的刚刚启航。

By 星球日报

比特币生态全系列盘点

2023年是比特币生态迈向新巅峰的重要一年,在数字资产和传统市场均面临着巨大挑战的背景下,临近年尾,比特币相关生态沉睡后迎来了复兴。铭文的爆火虽让部分人保持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热情也同样为比特币带来了“构建者文化”的回归,这一发展势头推动了比特币的创新浪潮,最为出圈的是将市场对铭文高涨的热情叙事牵引至其他公链间传递。本文将探讨当前比特币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只对比特币当前生态概述,不含任何投资建议。

BTC市场热点协议

2023年Q1季度比特币资产发行协议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历经一年至Q4季度市场呈现出了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特别是在Ordinals协议生态,以BRC20为代表的多种代币引发了明显的财富效应,激发了市场的FOMO情绪,即使它仅为添加到比特币区块链中的JSON脚本文件,但仍得到了市场的以涨服人。随着时间的演进,更多引人瞩目的协议出现了,其中包括Ordinals、Atomicals、Taproot Assets、Runes、PIPE。这一趋势清晰地显示出比特币生态系统正朝着更为多元化和创新的方向去发展,各类资产发行协议为市场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和更加丰富的发展机会。

Ordinals 协议(BRC-20)

图源:Hiro

2023年1月,比特币开发者Casey Rodarmor发布了Ordinals协议,这是一项基于比特币的资产发行协议,包含两个核心组成部分:Ordinals序数理论和Inscription铭刻。Ordinals 协议作者 Casey 通过铭刻的方式将内容携带在 UTXO 上,序数为比特币最小单位——2100万亿个Satoshi分配独特的标识符。而铭刻则是将内容与未花费交易输出(UTXO)相关联的过程。Ordinals协议的资产发行过程就像是将信息写入见证数据中,并用BRC20的形式以JSON格式记录将代币信息写入。

BRC-20 代币

BRC-20是由Domo于2023年3月8日创造的比特币实验性代币标准,其核心概念是利用Ordinal Inscriptions中的JSON数据。通过BRC-20标准,用户能够轻松实现Token合约的创建(Deploy)、Token的铸造(Mint)以及Token的转移(Transfer)等关键功能。截至2023年12月18日的统计数据显示,BRC-20赛道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6.4亿美元,突显了这一代币标准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为数字资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BRC-20 交易量数据来源: GeniiData

BRC-100

BRC-100 是基于 Ordinals 构建的比特币DeFi协议,除了本身的代币属性以外,BRC-100 还是一种应用协议,开发者也能基于 BRC-100 协议去设计 DeFi 等应用类的产品。据开发者MikaelBTC介绍,BRC-100引入了协议继承、应用嵌套、状态机模型和去中心化治理,为比特币区块链带来了计算能力,使构建 AMM DEX、借贷等比特币原生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可能。

Ordinals NFT

软件工程师Casey Rodarmor 在比特币区块链上推出了 Ordinals NFT 协议,该协议已正式上线。现在,用户可在比特币的最小单位 Satoshi(Sat)上创作和拥有自己的 NFT,它们使用一个随机但符合逻辑的排序系统,使每个聪都变得独一无二。据介绍 Ordinals NFT 与以太坊NFT相比主要有以下三点不同:

● 相关数据均存储在比特币网络中,不依赖IPFS、AWS S3等外部存储;

● Permissionless:交易可以通过PSBT以分散的方式完成,而不需要“授权”;

● 其造币的成本与交易量成正比。

BRC-420

根据RCSV 官方 Gitbook 的介绍,BRC-420 专注将链上铭文模块化,包含元宇宙标准和即版税标准这两个关键部分,分别为元宇宙中的资产定义了开放且灵活的格式和为创作者经济设定了具体的链上协议。与 Ordinals 的其他协议都是单铭文不同的是BRC-420 协议采用多铭文递归组合。

Atomicals 协议(ARC-20)

图源:Atomicals Guidebook

Atomicals,又称原子协议,涵盖多种资产类型,包括同质化代币ARC20标准、NFT、Realm和Collection Containers。作为一种基于UTXO类型的区块链资产发行协议,Atomicals提供两种铸造方式,即去中心化铸造和直接铸造。去中心化铸造方式引入了Bitwork Mining,这是一种基于PoW(工作量证明)模式的铸造方式。该协议将比特币最小单位Satoshi作为发行资产的最小单元,当前ATOM的最小可拆分单位为546,并最小可将546个ATOM进行出售或转移。

Atomicals协议与Ordinals在资产交易排序方面不同的是,它不依赖于第三方排序器,可用于创建(铸造)、转移及升级各种数字物品,包括原生NFT、游戏、数字身份、域名和社交网络。此外,该协议还支持创建可互换的代币,其代币名称为ATOM(与Cosmos的ATOM不同,仅是名称相同)。

近期,创始人Arthur在12月13日的采访中分享了他对于元协议(Meta-Protocols)的看法。他认为元协议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允许开发人员创造自己的数据结构和规则,而不受限于使用已存在的严格结构。代表元协议的协议,如Atomicals Protocol,不断涌现,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利用智能合约创建全新结构的机会。这一趋势使创作者能够更专注地倾注精力于Atomicals虚拟机(AVM)。该虚拟机的推出使开发人员能够在比特币网络上构建智能合约程序,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创造方式。这意味着创作者们可以更专注地在比特币生态中实现智能合约,推动数字创新的进程。

Atomicals 资产类型:

● ARC20:是与Ordinals 上的 BRC20 类似的代币格式标准;

● Realm:Atomicals 提出的新概念,旨在颠覆传统域名,将作为前缀来使用;

● Collection Containers:这是一个用于定义NFT Collections 的数据类型,主要用于存储可读取的 NFT 和相关的元数据。据12月20日数据显示,目前市值体量处于第一位的TOOTHY总市值为46.12枚BTC,7日交易量为25.74枚BTC。

图源:Atomical Market

ARC-20 AVM

12月13日Atomicals创始人Arthu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元协议是开发人员创造自己的数据结构和规则的新方法,而不受现有严格结构的限制。诸如Atomicals Protocol之类的元协议不断涌现,使开发人员能够利用智能合约创建全新的结构。这让创作者能够专注于Atomicals虚拟机(AVM),该虚拟机使开发人员能够在比特币网络上构建智能合约程序。

Runes 协议(符文)

Runes由Ordinals协议创建者Casey Rodarmor提出,旨在解决BRC-20存在的效率问题。与某些协议的复杂性不同,Runes的设计简洁而优雅。通过在交易中使用OP_RETURN,Runes促使代币分配到特定的UTXO,具有输出索引、代币数量和代币ID。

Runes协议是一种基于比特币UTXO模型的同质化代币(Fungible Token)协议,通过简单的元组(ID、OUTPUT、AMOUNT)和OP_RETURN操作来管理和转移。其主要特点是协议简洁,无需额外的链下数据或原生代币即可支持部分操作,优化了链上数据使用。

Runes协议的提出是源于Ordinals协议开发者Casey对BRC20使用Ordinals协议创造大量UTXO的不满,因此他提出了基于比特币UTXO模型的同质化代币协议。目前,Runes Protocol仍然是Casey的一个构想,尚未具备完整的客户端和开发工具,尽管它在某些领域存在争议。

PIPE 协议

图源:Trac 官方

PIPE 协议是由开发者Benny在受到Casey设计的Runes协议和Domo提出的基于Ordinals的BRC-20标准启发后开发的资产发行协议。PIPE 协议巧妙地融合了Runes协议和这两个协议标准的特点,并在BTC生态中推出了三个协议:Trac Core、Tap、Pipe(简称TTP,合称Trac Systems)。

PIPE 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部署(Deploy)、铸造(Mint)和转移(Transfer),简称DMT。这些功能使得PIPE协议资产可以在比特币网络内轻松创建、分发和转移。除了支持同质化代币,PIPE 协议还提供了完整的非同质化代币数据结构和标准。

● Trac Core:比特币铭文的预言机和去中心化索引器;

● Tap:是对Ordinals协议的拓展而不是分叉,因此能够无缝兼容BRC20;

● Pipe:是Ordinals分叉的新协议,但实际过程需重铸流动性;

● Trac代币:部署于Ordinals-BRC20协议,后期做为Tap协议的治理代币;

● TAP代币:部署在Ordinals-Tap协议。

Stamps(SRC-20)

12月6日,比特币核心开发者Luke Dashjr在社交平台上透露,铭文(Inscriptions)正在利用比特币核心客户端Bitcoin Core的一个漏洞向区块链发送垃圾信息。这一漏洞允许用户在转发或挖矿时设置交易时的额外数据大小限制,而铭文通过将其数据伪装为程序代码,绕过了这一限制。Dashjr表示将于明年的v27版本发布时修复这一漏洞。然而,后来他在回应Ordinals相关问题时称,铭文本身并不存在,是一场骗局。

此言论给Ordinals生态泼了一盆“冷水”,导致BRC-20代币价格剧烈波动,ORDI价格单日下跌超过25%。Dashjr的批评者认为比特币网络属于社区,开发者无权按照个人偏好决定Ordinals协议的命运。即便Dashjr完成了对比特币程序的更新,只要矿工不采用更新后的程序,整个比特币网络就无法完成升级。

尽管有关铭文的争议尚未有最终定论,但这场风波引发了人们对Ordinals和区块链本质的反思,同时让人们关注到另一种代币标准SRC-20与Bitcoin Stamps协议。Ordinals协议是一个使用比特币UTXO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衍生协议,通过比特币的OP_RETURN函数存储任意数据。该协议导致比特币区块更大,带来中心化风险和导致网络运行成本提高。而Bitcoin Stamps协议则由Mike In Space创建,基于Counterparty(XCP)协议,是比特币链上的第一个NFT代币协议标准。Stamps将图像数据编码为Base64字符串,存储在比特币UTXO中,相比Ordinals,Stamps更注重数据的可靠性,无法被从比特币公共账本中永久移除。

这场争议推动人们对于Ordinals和区块链本质的思考,并引发了对SRC-20标准和Bitcoin Stamps协议的关注。SRC-20类似于BRC-20,但避免了Ordinals带来的争议。Bitcoin Stamps采用直接将图像数据写入比特币UTXO的方式,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无法被移除的特性。

图灵完备性的扩展:

阿兰·图灵

图机是由阿兰·图灵在1936年提出的抽象计算模型,用于定义可计算性的概念。图灵完备性是与计算理论相关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计算系统是否能够模拟任何图灵机的计算过程,重点在于如果一个计算系统是图灵完备的,那么它具备执行任何图灵机计算过程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区块链本身并不具备图灵完备性,在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中,通过完全舍弃可扩展性来达到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性质。所以这种设计选择有助于防止在比特币网络上运行恶意代码,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性。

BitVM

10 月 9 日,ZeroSync 项目负责人 Robin Linus 发表了一篇名为《BitVM:Compute Anything On Bitcoin》的白皮书,引发了大家对于提升比特币可编程性的思考,BitVM 是「比特币虚拟机 Bitcoin Virtual Machine」的缩写。它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比特币网络共识的情况下可实现图灵完备的比特币合约解决方案,使任何可计算的函数都可以在比特币上进行验证,允许开发者在比特币上运行复杂的合约,而无需改变比特币基本规则。

BitVM是一种新的Optimistic Rollup + Fraudproof+ Taproot Leaf + Bitcoin Script计算范式。它是“比特币虚拟机 Bitcoin Virtual Machine “的缩写。在允许开发者模拟程序行为的同时,无需对实际的比特币网络施加任何负载或更改。 BitVM 用它独特的方案来做此扩展,其主要包含的角色有:

证明者和验证者:前者会利用某一系统输入的信息来创建证明,后者需验证这个证明的计算结果,但却无法得知信息的具体内容,以此确保计算结果准确;

● 链下计算和链上证明:在不改变比特币共识的情况下,BitVM 毋庸置疑需要将大量的计算和扩展转移到链下完成,以此提升灵活度。

RGB

RGB 是 LNP/BP 标准协会(Lightning Network Protocol / Bitcoin Protocol:比特币协议/闪电网络协议),该协会是一个监督比特币各层开发的非营利组织,覆盖了比特币协议、闪电网络协议和 RGB 等智能合约。RGB 协议适用于可扩展且具备隐私性的比特币和闪电网络智能合约系统,其目的是在 UTXO 上运行复杂的智能合约以此引入比特币生态中。官方说明是:用于比特币和闪电网络的可扩展和保密智能合约协议套件,可用于发行和转移资产以及更广义的权利。

Layer2扩展方案:

图源:Bitcoin Layer 2: Your Complete Guide

Stacks

Stacks 是可使用智能合约的比特币 Layer 2,旨在通过其独特的「转账证明」共识机制 Proof of Transfer(PoX)将其自身与比特币链相链接,从而实现高度去中心化与可扩展性并且无需增加额外的环境影响。Stacks 是一个开源的比特币二层区块链,将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引入比特币,Stacks 最初名为 Blockstack,其基础工作早在 2013 年就已开始。Stacks 的技术架构包括核心层和子网,开发人员和用户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其区别在于主网高度去中心化但吞吐量低,而子网去中心化程度较低但吞吐量较高。Stacks进行的Nakamoto升级将全面提升网络性能,并引入了一项重要产品——SBTC。

● Stacks 更新了名为 Nakamoto的 版本,可让Stacks不仅可以结算比特币交易,还可以升级到100%的比特币重组阻力,且提升堆栈的速度,让出块时间预估为5秒;

● SBTC引入了去中心化和原生的锚定方式以此提升Stacks网络的总锁定价值(TVL)和用户数量,通过发行以SBTC为基础的稳定币。

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是比特币网络的一个第二层扩展解决方案,旨在解决比特币网络的可扩展性和交易速度问题。它是一个基于智能合约的支付协议,允许参与者在不必将每一笔交易都记录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情况下进行快速、低成本的微小额支付。

在闪电网络中,参与者可以打开一个多重签名的支付通道,通过在通道内部直接进行交易,可以实现几乎即时的支付,并避免了在比特币主链上进行每笔交易的需要。只有在通道开启和关闭时才会与比特币主链发生实际结算。这使得闪电网络可以大大提高比特币网络的处理能力,降低交易费用,并加速交易确认速度。

闪电网络采用类似于网络中的传递方式,通过多个支付通道将支付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从而形成一个覆盖整个网络的支付网络。这种设计使得参与者可以通过链路进行跨节点、跨通道的支付,从而实现了高度的互联互通性。其核心功能包括:

● 发行稳定币:借助比特币自身价值在无国界的金融世界中为用户提供稳定币,好比可以使用它创建一个新的稳定币taUSD,并且可以使用单个 Bitcoin 交易将 BTC 和 taUSD 转入 Lightning Network 通道,从而进行 DeFi 操作;

● 多重Universe 模式:Universes 是存储库,保存了 Taproot Asset 钱包初始化和同步特定 Taproot Asset 状态所需的所有信息;

● 资产发行和赎回API:用户在比特币上交易各类资产就像在现实世界中投资股票、债券一样容易,以此映射到现实世界资产的发行;

● 异步接收功能:为开发者提供向链上地址添加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工具;

● 可扩展性:新功能build-loadtest 命令,以允许开发者对软件进行压力测试。

MVC

MVC是一条融合多项创新的革命性公有链,12月8日比特币侧链MVC的首席运营官Jason.Kwok公布了MVC明年第一季度的路线图并称将完成比特币跨链桥开发。MVC基于UTXO和PoW模型,突破性地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和强大的去中心化特性。借助Layer1 DID和智能合约技术,提供比特币虚拟机MVC,其目标是成为引领80亿用户迈入Web3时代的顶尖区块链。

MVC于明年第一季度路线图中更新了9大板块:搭建去信任化资产桥;发布两个比特币兼容钱包;上线全新区块浏览器;内置支持Ordinals及BRC-20;Metacontract集成开发环境;MetaID比特币版本;MVC/BTC兼容DEX Orders.Exchange;开启第一期Proof of Buiding;以及上线MVC节点V0.2。

BEVM

BEVM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Layer2项目,通过Musig2聚合多签技术和比特币轻节点实现BTC去中心化跨链到BTC Layer2。通过兼容EVM来拓展比特币的智能合约场景,使BTC摆脱比特币区块链的非图灵完备和不支持智能合约的限制,可以构建以BTC为原生Gas的去中心化应用。

BEVM基于Taproot升级带来的Schnorr签名和Mast合约,以1000+比特币轻节点实现了去中心化的BTC跨链。在其网络中BTC可以无需信任地在L1和L2之间自由流通,同时以BTC为Gas,且兼容EVM,迅速得到比特币社区支持,最大程度地吸引开发者和用户的参与,从而迅速实现BTC L2的商业闭环。

由于BEVM是兼容EVM的Layer2,ETH EVM上可以部署的各类去中心化应用也可以在BEVM上部署,唯一的区别是BTC Layer2以BTC为Gas。每一笔BTC Layer2上的交易都将按照10:1的比例以定序器的形式打包到BTC Layer1,以实现BTC Layer2共享BTC Layer1的安全性。长期来看,BEVM的BTC Layer2解决方案将增强比特币的可扩展性、降低费用,并培育更安全和去中心化的金融生态系统,对比特币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侧链扩展方案:

图源:DCX Learn:What is a Sidechain

RSK

RSK是比特币网络上第一条兼容EVM的侧链,由比特币挖掘者担保的有状态智能合约平台。矿工通过联合挖矿获得奖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智能合约大革命中。RSK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合约、即时支付及更高的可扩展性,为比特币生态系统增强价值和实用性。RSK智能合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用了比特币的挖矿机制来维护其网络和安全性。这意味着RSK智能合约区块链具有比以太坊更高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同时可以避免以太坊网络中的一些可扩展性和性能问题。

RIF是基于RSK智能合约的网络,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服务( DeFi、存储、域名服务、支付解决方案)来解决二层网络所面临的技术复杂度,用户体验不足,安全性不够,及缺乏统一标准的生态系统等诸多问题。

Spiderchains

Spacechain是比特币侧链设计的最新提议,它合并了挖矿,需要矿工同时运行比特币节点和他们想要挖掘的侧链节点。交易链条从一个UTXO开始,每次交易都创建两个输出。第一个输出是记号UTXO,表示这个交易链条与某个Spacechain相关;而第二个输出是一个小面额的UTXO,任何人都可以花费它,尽管由于其小面额,需要额外的输入和输出。从链条的第二笔交易开始,任何人都可以从Spacechain交易链条花费第二个输出,并用它来承诺自己的侧链区块头。与此同时,Spiderchain位于主链基础层之上,由Botanix Labs于今年9月创建,旨在将以太坊虚拟机移植到锚定到比特币网络的平台上。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直接涉及矿工在共识中的角色,也不使用任何合并挖矿的形式。Spiderchain采用多签和托管保证金,在比特币之上创建第二层权益证明系统,而且无需对比特币进行任何更改即可部署。

Softchains

Ruben Somsen于2021年1月提出了一种名为 Softchain 的侧链机制。这个概念起源于 Somsen 更早时候提出的 “PoW 欺诈证明” 提议,其初衷是提高简易支付验证(SPV)的安全性。在 Softchain 中,主链节点需要下载和验证每个 Softchain 侧链的区块头。当链分裂发生时,主链节点必须下载相关区块并利用UTXO集合承诺验证这些区块,以此构成双向锚定机制的基础。

其他协议:

图源:What is a Network Protocol and How Does it Work

Omni (稳定币)

JR Willett在2012年1月提出Omni协议,是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和通信协议,它使用比特币区块链实现智能合约、用户资产和分散式点对点交换等功能。2014年,USDT是首先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基于Omni Layer协议发行的。从此获得先发优势一局夺得大半个加密货币的稳定币市场,是基于比特币网络的Omni-USDT,充币地址是BTC地址,充提币走BTC网络;

Colored coins(资产发行)

Chia 是一个由 Bram Cohen — 同时也是BitTorrent 协议的创始人提供的更加高效、更加环保的加密货币平台。Chia 引入了一种新的共识机制,称为证明空间和时间(Proof of Space and Time, PoST) ,这是对传统的证明工作共识机制 (Proofof Work,PoW) 的一个替代。最近市场火热的脚本协议早于2012年就已存在利用比特币进行资产发行的概念。

DLCs(可扩展智能合约)

11 月4 日,据官方消息,DLC.Link 宣布推出dlcBTC,一个旨在在以太坊上安全启用比特币进行 DeFi 操作的创新解决方案。据悉,dIcBTC 预定于 2024 年 2 月发布,它将赋予比特币持有者无缝参与像 Curve 和 AAVE 这样的DeFi 协议,无需托管人或第三方。

Ethscriptions(用于以太坊的创建转移内容的铭文协议)

最早的Ethscriptions 协议是在2016年创建的,但 Tom Lehman 是在今年的6月17日才为该协议开发了相关的产品,Ethscriptions是一种使用交易调用数据(Call Data)在以太坊上创建和转移数字内容的铭文协议,它绕过了使用智能合约存储和执行来实现将确定性协议规则应用于以太坊调用数据来计算状态,实现在不告知预言机和信任第三方的情况下信任彼此确定合约的结果。

Multibit (跨链桥)

旨在通过Multibit跨链桥完成比特币网络和以太坊虚拟机 (EVM) 网络之间的桥接,目前用于在 ETH 、BNB 和 BTC 三者网络之间,其主要目的是为BRC-20的资产提供DeFi服务。

结语:

2023年可谓是比特币生态的开荒之年,虽受自身天然不具备图灵完备性原因的影响其生态开发可谓是举步维艰,但随着铭文的出圈不仅让市场的视线转移到了比特币生态也同时吸引了不少开发者们的加入。或许我们正处于生态爆发的前夜,如同上轮21年牛初的公链之争一样也会爆发出一片“百花齐放”的事态。

当前局势下能够脱颖而出的协议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和探讨的,数字黄金的流通和传递仍未完待续。

By Techflow深潮

比特币2024年走势

加密货币行业的高管们称新一轮牛市即将开始,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比特币将在2024年突破10万美金,创下历史新高。

比特币今年以来已累涨120%以上,对这一增长势头能否延续至2024年,许多人持乐观态度。Ledger首席执行官Pascal Gauthier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是为即将到来的牛市做好准备的一年。但人们对2024年和2025年充满希望。

比特币上一次的历史新高还停留在2021年11月,接近69000美元。

行业监管危机

从那时起,加密货币行业就遭遇了一系列问题,从代币和项目崩溃、破产和刑事审判。FTX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后来倒闭,其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因七项刑事欺诈罪被判有罪,面临长达100多年的监禁。

与此同时,交易平台币安CEO赵长鹏也在上月底承认了刑事指控,作为与美国司法部达成的43亿美元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他宣布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两起案件的结果是对困扰加密市场的问题划定了“界限”。加密货币公司Lightspark创始人David Marcus表示,

我认为,一旦摆脱了投机阶段,我们几乎已经完成了,可能没有完全完成……但可以让真正的建设者专注于技术和解决问题,而非仅仅提供一个巨大的数字赌场来供人们交易。

David Marcus创办Lightspark之前,曾担任Meta Platforms(META.O)的加密货币项目负责人,负责Libra区块链专案。

市场普遍认为,币安被处罚的消息解决了该行业长期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靴子落地”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长期利好,他们可以更加放心数字资产市场的安全性和稳健性。现货比特币ETF可能很快获得批准,这可能会吸引以前不想接触加密货币的传统投资者入局。Pascal Gauthier说,我认为,ETF的真正含义是比特币正在成为主流,这正是人们所等待的。

比特币减半

另一个潜在利好应该是四年一次的比特币减半,计划将于2024年4月进行。这将限制比特币的供应量——比特币供应量永远只能保持在2100万枚,这往往是新一轮上涨的驱动因素。

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DCX国际市场副总裁Vijay Ayyar说,许多市场参与者预计,减半后一段时间会出现牛市,但考虑到ETF的消息,市场可能提前进入牛市,大多数投资者在场外观望,这可能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比特币10万美元?

市场已经有人大胆呼吁比特币在2024年将迎来大幅上涨。

渣打银行上周重申了4月的价格预测,即比特币价格到2024年底将达到10万美元。该银行表示,这将受到诸多ETF获批的推动。

根据CoinDesk的数据,这意味着比上周五38,413美元左右的价格上涨约160%。

自称为加密金融服务公司的Matrixport上周发布了一份报告,预计比特币价格到2024年4月将达到63,140美元,到明年年底将达到125,000美元。Matrixport在报告中表示,“根据我们的通胀模型,宏观环境预计仍将是加密货币的强劲推动力。预计通胀将再次下降,促使美联储可能启动降息……结合地缘政治的逆流,应该会在2024年推动比特币创下新高。”

比特币减半详细分析

下一次比特币 (BTC) 减半应该在 2024 年 4 月,可能会对加密货币的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比特币减半你了解多少呢?一起来看看。

1、什么是比特币减半?

比特币减半(有时是“减半”)是指挖掘新区块的奖励减半的事件,这意味着矿工收到的用于验证交易的比特币减少了 50%。比特币减半计划每 210,000 个区块(大约每四年)发生一次,直到网络产生 2100 万个比特币的最大供应量。

比特币减半对交易者来说是重要事件,因为它们减少了网络生成的新比特币数量。这限制了新硬币的供应,因此如果需求保持强劲,价格可能会上涨。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在之前减半之前和之后的几个月(导致比特币价格迅速升值),但每次减半的情况都不同,对比特币的需求可能会大幅波动。

2、比特币下一次减半是什么时候?

下一次比特币减半预计发生在 2024 年 4 月,届时区块数量将达到 74 万个。比特币区块奖励将从 6.25 比特币降至 3.125 比特币。减半的确切日期尚不清楚,因为生成新区块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网络平均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

比特币减半:关键事件

事件日期区块编号区块奖励事件之间的新比特币总数
比特币推出2009 年 1 月 3 日0(创世块)50 个新比特币10,500,000 比特币
第一次减半2012 年 11 月 28 日210,00025 个新比特币5,250,000 比特币
第二次减半2016 年 7 月 9 日420,00012.5 新比特币2,625,000 比特币
第三次减半2020 年 5 月 11 日630,0006.25 新比特币1,312,500 比特币
第四次减半预计2024年4月740,0003.125 新比特币656,250 比特币
第五次减半预计2028年850,0001.5625 新比特币328,125 比特币

此列表并不详尽。比特币每 210,000 个区块就会减半一次,直到 2140 年左右,届时所有 2100 万枚比特币将被开采完毕。

3、上次比特币减半发生了什么?

比特币上次减半是在 2020 年 5 月 11 日,挖矿奖励下降了 50%,从每个区块 12.5 个比特币降至 6.25 个比特币。供应紧缩为该资产提供了看涨的前景,Token的价格从 4 月 11 日(减半前一个月)的 6877.62 美元飙升至事件发生时的 8821 美元。尽管波动很大,但价格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继续上涨,于 2021 年 5 月 11 日达到 49504 美元。

2012 年和 2016 年的前两次减半也出现了类似的模式,其中最强劲的上涨时期出现在减半后,尽管价格在 12-17 个月左右大幅下跌,但价格仍远高于减半前。

EvJTV93VjD9seaEYAEAjkZPIBR5JNV2dzjFDSQ2u.png

4、比特币减半对比特币价格有何影响?

目前尚不清楚下一次减半将如何影响比特币的价格。许多评论员认为,价格将遵循与前三次减半类似的模式,在事件本身之后由于新Token的供应受到限制而上涨。

然而,任何价格上涨都将取决于减半过程中对比特币的需求如何变化。需求不一定会增加,甚至保持不变,因为自 2020 年上次减半以来,市场已显着成熟,而且现在有更多成熟的加密货币在争夺用户。

5、比特币减半是如何进行的?

比特币减半内置于网络的底层区块链软件中,该软件决定了新比特币的创建速度。该软件要求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称为“挖矿”的过程竞争验证交易,并在它们能够证明所选择的交易有效时奖励它们一些新的比特币。交易在称为“区块”的组中进行验证,网络经过编码后每 210,000 个区块将矿工收到的奖励减半。

当比特币奖励减半时,矿工会怎样?

当区块奖励减半时,一些用户可能会计算出,由于电力和硬件等成本,他们的挖矿活动将不再有利可图。如果比特币的价格没有上涨来补偿,一些用户可能会完全停止挖矿,从而减少网络的处理能力。无论发生什么,开采区块的速度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软件会自动调整验证交易的难度以保持稳定的速度。

当 2100 万个比特币全部被开采完后会发生什么?

当最大供应量 2100 万个比特币被开采完毕后,用户将不再收到新的比特币用于验证区块。然而,他们将继续收取由付款人贡献的交易费,作为验证交易的激励。据估计,最后一个新比特币将在 2140 年被开采。此时,加密货币将变得通货紧缩,因为一些可能会因用户错误而“丢失”——例如,通过将比特币发送到无效地址。

6、比特币为何减半?

比特币减半的原因在于其软件的设计,该软件是由一个神秘的人或团体使用假定的笔名“中本聪”创建的。

虽然中本聪没有明确解释减半背后的原因,但许多人猜测该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一开始就更快地分配硬币,以激励人们加入网络并挖掘新的区块。根据这一理论,区块奖励被编程为定期减半,因为奖励的每种Token的价值被认为可能会随着网络的扩展而增加。

另一种理论是,减半是为了在Token中引入通货紧缩措施,因此每个区块奖励的新Token数量是预先确定的。与法定货币体系不同,中央银行的过度印刷可能会导致货币价值持续下降,可用比特币的固定总供应量和预先确定的新比特币印刷率可以对冲这种风险。

对比特币设计(包括减半和 2100 万枚硬币的有限供应)的一项批评是,它鼓励用户储蓄而不是消费,希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这可能在过去加剧了繁荣和萧条周期,用户囤积Token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候兑现。

出于类似的原因,一些人还将比特币与金字塔(庞氏)骗局进行比较,认为该系统的设计对早期参与的用户给予了不成比例的奖励。

2024年将是人类历史关键的一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By 金色财经金融界

加密支付卡值得办吗

加密支付卡,正在变成一种席卷全行业的业务。

打开推特等社交媒体,时常可以看到 KOL 们在推荐各种费用不同的卡种;

而从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 和 Bitget ,再到像 Onekey 钱包这样的加密基础设施,都早已加入这个赛道,希望通过发行自家品牌的卡,打通加密资产与实体经济的通道。


最近,DeFi 应用们也开始谋划着发卡的生意。
8 月,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 Hope.money 宣布发行 HopeCard,可在全球支持 VISA 的商户进行支付;
而最近几天,Uniswap DAO 也发起了提案,投票讨论是否同意发行带有 Uniswap 标志的 VISA 卡 …
为什么在加密圈子里,发卡业务突然变得流行起来?
交易所、钱包、基建、应用甚至是专注于发卡的创业团队,当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的时候,加密支付卡的背后,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出金和 GPT,引爆需求的导火索
实际上,加密支付卡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 2015 年, Coinbase 就发行过基于比特币的加密支付卡。而前两年的牛市浪潮中,虽然也有行业相关组织在探索发卡业务,但其流行程度和讨论热度也远远不及今天。

为什么加密支付卡在今年变得特别流行?
关键的导火索,或许在于出金和 ChatGPT 所带来的需求激增
前者代表着加密圈对渠道安全的渴望,后者则激活了新的支付场景
首先,出金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当 C2C 出金模式成为主流,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洗钱以及发展黑灰产业务也在走这条渠道,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下一笔交易,是否会因上述原因“躺枪”而被冻卡。
以至于我们经常能看到网上流行着各式各样的“完美出金”攻略,出入金服务商以“不冻卡”做卖点,这些都表明市场对于安全出金存在着迫切需求。
于是加密支付卡有了其生存的空间:与其自己花精力研究出金,不如使用这种卡片绑定常用的支付方式,直接将加密货币用于日常消费

此外,ChatGPT 等订阅服务的出现,也对带动加密支付卡的需求功不可没。
对于科技圈的弄潮儿来说,GPT 无疑是全场的焦点。
但想要体验 GPT-4 更新更强大的功能,需要按月支付 Plus 会员的订阅费,而 OpenAI 并不接受国内主流的信用卡与借记卡。
在这种情况下,加密支付卡成功化解了地域限制的尴尬。
大部分加密支付卡的卡号以 4 或 5 开头,隶属于美国的卡组织(VISA / Master / 运通等),完美满足 OpenAI 对于卡种的要求,可以将加密货币转换成美金完成充值。


同时,这类卡也大多支持国外电商平台的海淘购物(亚马逊、ebay、Shopee等)以及其他软件的订阅(Midjourney、Netflix等);而随着疫情的结束,对于有跨国消费场景的用户来说,加密支付卡也不失为一个便利的选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相当多的报道都在混用“加密 VISA 卡”、“加密信用卡”或“加密卡”等概念,以至于在铺天盖地的社媒推广和宣传中,相当一部分小白并不知道自己在用的,到底是一张怎样的卡。
想要用卡支付,与传统金融中的银行卡相同,主要有信用卡(Credit Card) 和借记卡 (Debit Card)两种形式。
前者允许你进行透支,即先消费,后还款;而后者则需要先存款后消费。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际上较为流行的大多是加密预付费借记卡:无需绑定已有的银行账户,但需要预先将加密货币转换成法币充入卡中
发卡即服务,复制流行的背后推手
交易所在发卡,钱包在发卡,支付创业团队也在发卡…一张加密支付卡谁都能发吗?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发行信用卡和借记卡似乎是银行的专利,开展这门业务拥有较高的技术和资质门槛;但在加密支付卡这个赛道中,情况并不如此。
当用户看到一张带有某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品牌,且打着 VISA 标志的卡片时,背后不为人知的,实际上是发卡方与技术提供商的合作模式。

例如 Coinbase 的 VISA 卡,背后实际上是由技术提供商 Marqeta 进行支持,使其能够发行加密借记卡,并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交易授权和资金转换服务;类似的提供商还有 Immersve、Reap、Striga 和国内读者更加熟悉的 Alchemy Pay 等。
更进一步说,由于“技术提供商”这一角色的存在,加密支付卡的发行流程变得更为简单。
从支付发起到结束的完整链条上,用户、商家和卡组织(Visa/MasterCard)等传统角色自然不用多提;而技术提供商,提供着一种类似“发卡即服务”的能力


通过向需要发卡的组织提供必要的安全技术、支付处理系统和用户接口等,以支持加密卡发行、货币转换和支付

而发卡需求方仅需要调用技术提供商的 API 或 SaaS 解决方案,即可发行和管理加密信用卡/借记卡。
同时,技术提供商的“发卡即服务”还包括了交易授权、资金转换、交易监控和风险管理等在内的多种功能,帮助发卡方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因此,理论上受到合规监管或者持有牌照的机构,在技术提供商的支持下都可以发行加密支付卡,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能够看到多种来自不同发行方加密支付卡的原因。
以海外较为知名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Galileo 为例,其 API 已经与 Visa 和 MasterCard 等支付网络集成,同时也与发卡行等行业上下游建立了合作关系,需求方去调用它的服务即可完成发卡。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有发卡需求的加密应用可能只是需要提供钱包地址和管理账目(紫色),消费者的开卡、交易、授权、清算等行为全由 Galileo 完成(蓝色)。
而 Galileo 的这种技术方案也并非孤例。
今年 7月,知名多签钱包 Gnosis Safe 推出了一个专门用于加密支付的网络 Gnosis Pay,同样支持发行Visa卡。
该技术方案一端绑定加密钱包,另一端打通银行系统、Visa、MasterCard和第三方支付,中间则专门构建一条基于 Polygon 的L2, 用于处理加密货币到传统金融之间的转换和支付。


同样,Gnosis 也扮演着技术提供商的角色:对外提供一套开发者集成工具,开放 API 的调用,允许其他加密应用定制自己的支付卡。
总体上看,技术提供商更像一个桥梁建造者,弥合加密世界和传统金融之间的鸿沟,让更多支付应用能够跑在这座桥上。
雁过拔毛,支付链条上的生意经
话说回来,为何大家都齐刷刷盯上了加密支付卡这门生意?
加密支付卡作为一种多方参与的业务形态,链条上的每一方都有盈利的诉求,也有各自的生意经。
对大型交易所而言:做加密支付卡并不仅仅是盯着一点点开卡费和手续费,往往与自家其他业务形成组合拳:

  • 赋能自家 Token :使用加密支付卡消费可以获得token返现,如币安卡的BNB,以及Crypto.com的CRO等,这对于提高自家 token 的影响力和认知大有帮助;同时,根据质押BNB或CRO数量的不同,支付卡的权益等级也会有变化,可能也会吸引用户来购买或者质押自家代币;
  • 扩展交易业务:交易所手握巨大流量和用户,发卡还是试图跳出数字货币交易这个业务本身,扩展更多C端支付场景。虽然受到合规问题的影响,但发展逻辑是清晰的——参考微信在积累了大量流量和粘性后,基于社交再去做支付。

对加密应用/技术提供商而言:如果本身就是做硬/软件钱包,那么做支付卡业务显得顺理成章,既然能够为用户提供加密资产的储存服务,打通下一个消费环节成为必然;
另一种技术服务提供商,如 AlchemyPay 或是前文提到的 Galileo 和 Gnosis ,加密支付卡就变成了卖 SaaS 服务的生意,按照B端客户的调用或定制化服务来收钱;
对其他发卡方而言:发卡之后的收入在于开卡费、年/月费以及交易手续费等,同时据笔者了解,一些发卡组织还会将用户存入卡内的金额拿去做美国政府债券投资,从而在RWA的收益上分一杯羹。
对卡组织而言:VISA 和 Mastercard 做的是来者不拒,越多越好的生意。无论是加密支付卡,还是传统银行卡,用户消费金额、交易笔数以及海外交易越多,它们从清算结算中收到的手续费就越多,金额越大,营收也越高。


雁过拔毛,用户在加密支付链条上的每一环都有利可图。在法规和大经济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一门多方共赢的生意。
大市场里的蛋糕
加密世界里的叙事日新月异,但归根结底大部分始终还是在圈内卷。
而加密支付卡从业务属性上就是一个要“向外走”的赛道:
无论是短期的出金和 GPT 订阅服务需求,还是长期在满足合规的前提下,利用加密货币在跨国跨境支付上的便利性去打通更多线上下支付场景,加密支付卡想要做的,是“出入口”的生意,蛋糕无疑是巨大的。


相关研究报告也显示,全球加密支付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8%,加密支付很有可能会形成 10 亿级的市场规模。
而在这样的大市场中切一块小蛋糕,其回报显然也是丰厚的。这或许也是行业各方积极布局加密支付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着眼现实,任何一种产品也有当前的风险和局限。
加密支付卡可能因为与银行合作不畅的原因而停止服务,用户如果不定期查阅邮件或者用卡,则可能会错过提现时间而造成损失;同时,随着监管的收紧和卡组织态度的转变,即使是强如币安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有可能因此而暂停卡片发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们期待着蛋糕的做大,最终用户也能在加密支付卡的餐桌上尝到甜头。

By David

赵长鹏认罪事件详细解读

赵长鹏是加拿大籍华人,在加密货币领域有很高的影响力,被人称之「CZ」。他出生于1977年,幼年生活在江苏,后来随家人移居加拿大温哥华,接受当地的基础教育。

从十几岁时候开始,赵长鹏就开始承担家庭开支,他在麦当劳当过店员,也曾在加油站熬夜工作。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之后,赵长鹏曾前往东京和纽约。他最初为东京股票交易所开发了用于匹配交易订单的系统,随后又在彭博Tradebook开发期货交易软件。

27岁时,这名计算机程式奇才就已经在不到2年内获得了3次晋升,负责管理位于新泽西、伦敦和东京的庞大团队。2005年,他辞职搬到上海,成立Fusion Systems(富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券商开发速度最快的高频交易系统。

2013年,赵长鹏从一名牌友,同时也是风险投资人那里了解到比特币,于是开始涉足多个不同的加密货币项目,于2014年卖掉在上海的房产,以600美元的价格全仓购买比特币。2017年7月,赵长鹏携团队创建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某安,开启暴富之路。半年后,某安用户达到600万,成为世界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然而就在昨天,Binance ,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赵长鹏(CZ)辞去了首席执行官职务,并且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Binance 还需支付43亿美元的天价和解费!

Binance是否会恐慌性挤兑?会不会和 FTX 一样崩盘?BNB 还能否持有?

CZ 钦点的接班人Richard Teng 是谁?此次加密交易平台大洗盘又有什么机遇在等着我们?

赵长鹏认罪下台

作为针对美国司法部刑事调查之和解协议的一部分,赵长鹏昨晚做出下台与认罪的决定。此外,某安也同意支付43 亿美元的和解金其中包含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的34 亿美元以及来自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9.68 亿美元。(与SEC 的诉讼属于民事,仍要继续打官司,目前仍未解决。)

另一方面,赵长鹏本人昨晚已在西雅图法院出庭,根据其认罪条款:

CZ 需罚款5,000 万美元。

三年内不得参与某安运营。

禁止CZ 发表任何与其认罪或案件事实相矛盾的公开言论。

而某安实体方面将被允许继续运营,但除了需支付43 亿美元和解金以外,还必须聘雇独立合规监察员(任期至少三年)并完全退出美国市场。同时,财政部将在五年内保留对某安账簿、记录和系统的访问权限,未能履行这些义务可能会使某安面临巨额的额外处罚

缴交1.75 亿美元保释金

此外,彭博社报导称,虽然赵长鹏的罪行可能面临最高10 年的监禁,但按照认罪协议,预计刑期不会超过18 个月

现阶段,美国司法部尚未对他的监禁时长做出最终决定,判决结果将推迟至明年2 月宣判,这段期间赵长鹏将被允许缴纳1.75 亿美元保释金后居住在阿联酋,但赵长鹏必须在宣判前14 天返回美国。

币安方面发声

美国司法部的指控中,未提及某安有挪用用户资金、操纵市场等行为。

赵长鹏也在推特上提到,我很自豪地指出,在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的和解中,他们没有指控某安挪用任何用户资金,也没有指控某安参与任何市场操纵。资金仍然安全。

某安联合创始人何一在推特表示,美国监管机构并未指控某安挪用用户资金或参与市场操纵。某安将进一步加强合规并继续构建。    

某安官方也发布报告称,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我们已经与美国司法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和金融犯罪执行网络就他们对历史注册、合规和制裁问题的调查达成了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承认了我们公司在历史上违反刑事合规的责任,并允许我们公司翻开充满挑战但又极具转型意义的学习和成长新篇章。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与美国机构的解决方案中,他们没有指控某安挪用任何用户资金,以及没有指控币安参与任何市场操纵。”

Binance 是否会恐慌性挤兑?

根据DeFillama 的数据显示,某安交易所过去24 小时的资金流出量约8 亿美金,虽然这个数字是所有交易所里面最大的,但事实上,以670 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来看,8 亿美金对于某安而言并不构成风险。且事件发生首日若没有出现严重的资金外流,后续发生恐慌性挤兑的概率自然不会太高。

Binance 会不会和 FTX 一样崩盘?
漂亮国政府对于 Binance 指控有以下3条:

1、阴谋

2、未经允许给美国人提供服务(没营业执照开张)

3、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我们从以上信息可以得知,Binance 并没有挪用用户的资金和操作市场。

不管 Binance 做没做,至少漂亮国现在是没有实际的证据。

Binance 和 FTX 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SBF 是挪用了用户的资产,违背了用户的利益。

而 Binance 被罚主要还是因为触碰到了漂亮国的…

1、未经漂亮国允许给漂亮国用户提供了服务
2、给某中东国家相关人员提供服务

总结一下:
Binance 没有触碰原则性问题,不会和 FTX 一样崩盘,不用恐慌的转走你的 token 。

43亿美元的天价罚款赔得起吗?

Binance 的罚款分为三部分:

其中刑事罚款为18.05亿美元,需在15个月内付清;违规为美国用户提供服务罚款为16.12亿美元,需在6个月内付清;为伊朗相关人员提供服务罚款为8.98亿美元,需在30天内付清。

加密货币量化交易公司Capriole Investments 的执行长Charles Edwards 引用《财富》杂志的报导指出,某安过去三年的营收大约为300 亿美元,利润率大约落在30% 左右,换句话说某安过去三年净赚大约90 亿美金,有充足的能力支付这笔天价和解金。

另一方面,X 用户@jconorgrogan 也对某安资产储备证明(Proof of Reserves, PoR)中的公司资产持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某安公司的链上总资产为63.5 亿美元,其中31.9 亿美元为稳定币(仅统计链上资产,不包括PoR 以外的链下资产),@jconorgrogan 推测,某安可能有充足的能力在不出售加密货币资产的情况下支付这笔43 亿美元和解金。

虽然钱是赔得起的,但是43亿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致命打击!
查理芒格目前个人净值也才20多亿美金,这一波“可以让两个查理芒格破产”!

CZ的继任者Richard Teng有何来头?

11 月 22 日,某安创始人赵长鹏宣布辞去 CEO 一职,“我犯了错误,我必须承担责任”,与此同时,Richard Teng 将接棒出任币安 CEO。

这并不让人意外。

今年 6 月,彭博社曾发布一篇名为《某安的监管困境为 CZ 的继任者铺平了道路》的文章,预测若 CZ 因监管困境请辞,Richard Teng 将很成为下一任某安 CEO。

市场往往领先一步,早在 11 月 22 日凌晨 1 点,美国司法部还未正式公布消息之前,在  Uniswap  上就出现了名为 Richard Teng 的 MEME 代币。

Richard Teng 表示:

我非常荣幸并保有谦卑的心担任币安新任执行长。

我们经营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1.5 亿的用户和数千名员工对我们的信任,是我认真对待且珍惜的责任。

在CZ 和我们的领导团队支持下,我接受了这个角色,以便我们可以继续满足并超越股东对我们的期望,同时实现我们的的核心使命:金钱自由。

为确保光明的未来,我会运用我过去30 年在金融服务和监管经验中学到的一切来带领我们卓越、创新且忠诚的团队。

我们会留下来。请给我你的支持。对未来的日子感到期待!

在推文中Richard Teng 也说明对领导币安的三项重点:

让使用者对于某安的财务实力、安全及保障维持信心。

与监管机关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维持高标准、促进创新,并保护消费者。

与合作伙伴推动Web3 的接纳与成长。

Richard Teng 个人生平

对于大多人来说,Richard Teng 这个名字相当陌生,事实上,他并不算是某安老人,根据 Linkedin 上的个人资料,Richard Teng 2021 年加入  Binance ,至今仅 2 年 4 个月,经历了 5 连跳。

在加入某安前Richard Teng 根据LinkedIn 资料曾担任过哪些职位:

Richard Teng 一开始担任某安新加坡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随后 2021 年 12 月被晋升为某安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负责人,

并在 2022 年 11 月被任命兼管欧洲事务(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负责人),

随后又在 2023 年 4 月再度加码,被任命兼管负责亚洲事务(亚洲、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负责人), 

2023 年 5 月又负责美国以外所有区域的市场。

Richard Teng 是CZ 钦定接班人?

在今年6 月时就曾传出Richard Teng 可能成为某安的下任CEO。

由于某安已面临监管困境一阵子,当时就曾传出分析若CZ 因监管困境请辞,并钦点Richard Teng 成为下一任某安执行长,但是当时某安官方曾回应无此事,为媒体虚假猜测,而如今证实当时所言可能不虚,或有几分巧合之处。

而从Richard Teng 的经历就可找出一些蛛丝马迹,Richard Teng 的经历无疑是一位监管专家。他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中工作13 年的经验,加上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中担任监察长,拥有对于全球监管机关的丰富交手经验;而对传统金融的监管理解,当局比起相信技术安全性,可能更相信熟面孔与老朋友,这些经历都有助于某安度过监管方面的挑战。

某安联合人何一此前也在采访中对 Richard Teng 表示认可,“我认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自从他加入某安以来,他的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我们都很喜欢和认可 Richard。”

Binance 未来展望
Binance 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合规的道路上。然而,龙头大哥的地位不会变,对比其他交易所,Binance 仍然保持着相对强大的地位。罚款的支付将有助于缓解市场对Binance 爆雷的担忧,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间。BNB短期利空,但是长线还是看好,不要在恐慌中抛售你的 token !

其他机会
某安的困境对于其他交易所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利好,如OKB和FTT的反弹。此外,中长期内可能会对链上衍生品板块和 DeFi 产生利好影响。可以关注 Defi 板块中的预言机 token ,同时留意其他平台币,如OKB,因为某安事件可能将中长线带来利好。

CZ的时代落幕

2023 年 11 月 22 日这一天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为了达成和解,CZ 放下了自己创业六年来的成果,换一个某安未来稳定的道路,该和解方案也意味着着某安对过去刑事合规违规行为的承认,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铺设未来 50 年的发展基石。

同时,CZ 也完成了「壮士断臂」,让自己正式成为了某安历史的一部分,承认犯有反洗钱和违反美国制裁的罪行并卸任某安 CEO,量刑听证会定于明年 2 月举行。

无论做事对错,CZ 的确是行业内对比特币最忠实的信仰者之一,这份信仰也让我们见证了一家企业从零到全球第一的夸张速度。

尽管某安的罚款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区块链和加密行业的发展仍将继续,黑暗之前的黎明愈发清晰。去中心化个人财富主权的黎明终将到来,只是我们不知道黎明之前的黑暗到底有多长。

作为加密货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CZ 完成了他的使命,但某安还没有。

By 加密神探长Jane

加密货币也搞制裁

2 月 24 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正式爆发,在过去的一周里,俄罗斯除了要面对现实世界中军事和金融上的压力,还有来自互联网世界的「炮火」。

往日将彼此视如寇仇的 Meta 和 Google 步调突然一致,宣布禁止俄罗斯官媒在其平台投放广告。

网传莫斯科因为 Apple Pay 停用导致人们出行不便,然而有俄罗斯网友称这只是莫斯科早高峰的日常
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在线支付服务相继宣布在俄罗斯停用,试图打击俄罗斯人上班的热情。

认为自己不能对局势坐视不管的 EA 也紧随国际足联除名俄罗斯的步伐,将俄罗斯国家队和俄罗斯所有俱乐部从包括 FIFA 22、FIFA Online 等 FIFA 系列游戏中移除。
对大部分无辜民众实行制裁,会对战争结果造成实际性的影响吗?没人知道答案,但在掌握数据生杀大权的 Web 2 世界看来,扼住数据的咽喉本就是件名正言顺的事。
按理说,标榜去中心化的 Web 3 在这时候应该比 Web 2 世界更能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但从虚拟交易市场 Dmarket 最近宣布的制裁公告来看,一切只会更糟糕。

「这就是一场抢劫」

也许担心俄罗斯会借助加密货币绕开金融制裁,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化部长 Mykhailo 在 Twitter 上发推,呼吁各大主流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封锁俄罗斯用户的账号。
Mykhailo 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包括 Binance、Coinbase 等大型交易平台的支持。

Binance 发言人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他们会冻结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个人账号,但不会单方面封锁数百万无辜用户的账户。

如果单方面禁止人们访问他们的加密数据库,那将是对加密技术存在意义的公然挑战。
然而,诞生于乌克兰的 Dmarket 并不这么认为。

在 Mykhailo 的求救请求发出不久,Dmarket 很快就在 Twitter 上发布公告,称将会冻结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用户的数字资产,暂停这些地区的新用户注册,并将俄罗斯卢布从平台上移除。
这意味着,一些俄罗斯用户原本价格不菲的无聊猿 NFT 将变成一张暂时失去交易价值的 JPG 图片,就像被击沉的海盗宝藏,被封印在无形的数字牢笼里。


Mykhailo 很快在 Twitter 上大力赞扬 Dmarket 的举措,并称这些资金将有可能用于军事支出上,Mykhailo 将 Dmarket 形容为「现代鲁宾汉」。

然而,这条推收到了大量网友的批评与指责,有不少网友认为 Dmarket 冻结的资金是从许多无力参与政治的无辜群众中偷来的,这是对 Web 3 去中心化精神的公然违背。
很快 Dmarket 发布了新的公告澄清,称被冻结的账户的所有资产与皮肤仍然会得到保留,Dmarket 不会侵害任何人的财产。
尽管如此,这还是没能扭转人们对 Dmarket 的愤怒与失望。

Dmarket 主要提供游戏饰品交易和 NFT 交易服务,目前总共完成了超过 1000 万笔交易,从体量来看,Dmarket 并不算是一家特别大的交易平台。
但 Dmarket 的行动却为憧憬去中心化的 Web 3 追随者提了个醒——你可以永久持有的虚拟资产,真的属于你吗?

去中心化,还是只把中心化藏起来?
加密通讯应用 Signal 的创始人 Moxie Marlinspike 认为,尽管加密技术过去了上十年的发展,目前所谓的 Web 3 依然处于早期阶段,现在并不能将人们从中心化的平台解救出来。


在 Moxie 看来,如今我们赖以生活的中心化平台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人们都不想自己负担服务器,并且一个端对端的协议运行速度比一个平台要慢的多。
Web 3 会给现状带来改变吗?Moxie 发现,致力于去中心化的 Web 3 并没有摆脱对服务器的依赖。
虽然区块链在设计中是一个点对点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参与 Web 3 的每台设备都是其中一个节点,Web 3 的运作仍然需要建立在数十亿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反而可能存在中心化的危机。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Moxie 做了一个 NFT 项目,和传统印象中「NFT 就是一张图片/视频/音频」不同,Moxie 的 NFT 会根据你在不同平台显示不同的图案。

例如在 A 平台上,它是个指针时钟,B 平台上却是一道波纹,再在加密钱包里看时,其实是个「便便」emoji。
三个图片虽然不同,但确实是同一个 NFT,因为 NFT 其实只是一个有指向数据的 URL,其本身并不在区块链上储存数据,只要能调整指向服务器的数据,NFT 可以显示任何东西。

这么听起来 NFT 其实并不安全,但 Moxie 无意于讨论安全性问题,他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他上传的其中一个交易平台 OpenSea 在几天后把这个 NFT 删除了,接着这个 NFT 便在他的加密钱包 MetaMask 中消失了,而这两者本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在 Web 3 构想的去中心化世界,不像可以被游戏公司肆意删除的游戏装备,NFT 等铸造于区块链的虚拟物体应该是不可磨灭般的存在,就像在车管所注销了汽车的牌照,这辆车依旧是真实存在的。

Moxie 的 NFT 之所以会在加密钱包 MetaMask 消失,其实是因为 MetaMask 并不是直接与区块链发生关联,而是通过调用不同公司的 API 接口间接显示数据。
由于 MetaMask 的 NFT 展示调用了 OpenSea 的 API 接口,当这个 NFT 被 OpenSea 删除,自然也就会在 MetaMask 上「消失」,即便它被记录在了区块链上。

因此 Moxie 认为,Web 3 技术面前还存在许多陷阱,稍不注意便会跌入中心化的框架里面,成为「Web 2×2」——只是一个比较注重隐私的 Web 2,仍不能摆脱中心化的结局。
对此,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有着不同看法。
Vitalik 表示在 Web 3 发展的初期,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加密技术,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采用一些中心化的建造方式来开展项目。
但目前已经有很多先进的认证加密技术出现,一个能够适当认证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世界将很快到来,因此应该对 Web 3 的未来抱有信心。
只是目前来看,这个「未来」还依然遥遥无期。

去年人们对元宇宙的狂热引爆了 NFT 等市场,大量投资者涌入的热潮掩盖了 Web 3 的潜在危机。俄乌冲突的爆发是 Dmarket 转向中心化的催化剂,当下一个「催化剂」出现时,谁能保证 OpenSea 等平台不会像 Dmarket 效仿呢?

By 黄智健

你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数据去了哪儿

CoinDesk审查了24家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借贷服务的隐私政策和通知,以了解他们对用户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透明度。这二十几家公司代表了面向消费者的主流平台的大致面貌。事实证明,加密平台收集了大量用户的个人数据 — 考虑到这种资产类别是在倡导隐私的赛博朋克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最初被设想为匿名的数字现金,这很有讽刺意味。如今,所有主要的加密服务都受到法律和法规的约束,要求他们对任何新客户进行KYC。加密货币平台本质上是线上的,所以为了确保客户与提交身份证文件的人是同一个人,在过去几年里,他们采用了生物识别验证,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证照片、包含人像的简短视频或两者兼具。鉴于许多这类平台接受其客户银行账户的法币支付,让他们用当地货币购买加密货币(充当所谓的法币通道),他们也会处理用户的银行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处理税号。这类平台收集其用户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就业信息、银行信息、身份证照片以及他们的照片和/或脸部视频。此外,平台可以看到其用户的整个交易历史,他们用来存入和提取资金的加密货币地址,以及在公共区块链上与他们有关的任何交易。平台还经常收集关于用户登录的设备的技术信息,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细节、IP地址以及客户用于交易的电脑和手机的位置和时区设置。这是一套非常典型的数据,或多或少任何受监管的加密货币服务都会处理和存储。然而,它们在存储的数据量、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以及对这种做法的披露程度上有所不同。这些公司在其隐私政策中解释说,他们使用这些数据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防止欺诈,并让客户了解相关新闻和更新。然而,这种大量的个人信息使这些平台成为巨大的数据库 — 在发生安全漏洞的情况下,它们可能成为大规模泄漏的来源。很难核实公司究竟是如何处理其用户的数据的。但通过阅读这些公司在其网站上公布的隐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这方面有多么明确和坦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金融数据的使用和存储对于他们接收和存储的与用户财务状况有关的数据,加密货币平台提供不同程度的披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看平台收集的企业用户的财务信息,只看个人的信息)。CoinDesk审查的大多数隐私政策都提到了银行账户号码和(正如人们所期望的)平台上的交易历史。加密货币借贷提供商BlockFi以其收集的银行数据类型的最长清单而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易所币安、BitMEX、Poloniex和OKEx在其隐私政策中根本没有提到他们收集了哪些银行数据。Paxful提到,如果用户通过平台上的聊天功能向他们的交易对手发送金融信息,信息可能会被储存,因为Paxful会保留聊天记录。

“BitMEX不为用户操作任何法币支付网关,因此不接收用户的信用卡或其他银行信息,” BitMEX通信和内容经理Jessica Lindeman解释说。“相反,用户能够通过Banxa(一家支付公司)购买XBT或USDT。”

Poloniex通过发言人Gabriel Wang表示,它也“不直接处理法币业务,所以我们的系统中没有储存信用卡/银行信息。”OKEx在英国和欧洲的高级公共关系经理表示,该交易所也不存储其用户的银行信息。他说,这是由第三方支付供应商负责的,包括Coinify、MoonPay、Okcoin、Banxa、Mercuryo、Simplex和Itez。币安通过发言人告诉CoinDesk,实际上该交易所确实处理银行信息。该公司补充说:“我们只会在用户决定与币安分享这些信息时处理信用卡或银行信息,用于交易目的,因为这不是开立账户的必要信息。”

能够接触数据的第三方加密货币服务通常需要多个合作伙伴来维护其网站和处理交易,因此他们必须与这些合作伙伴分享用户的数据。各种服务对他们与哪些公司分享用户数据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公开性。一些公司只是提到他们可能与第三方分享数据,而其他公司则提供名称和解释,并有不同程度的细节。Bitfinex和BitMEX提供了与他们共享数据的最长的交易方名单。Bitfinex在其隐私政策的末尾列出了第三方,BitMEX有一个专门的页面来列出其数据合作伙伴。位于欧洲的平台通常会提到,除其他事项外,他们是否将用户的数据转移到欧盟以外的任何地方,以及他们如何确保这种转移是安全的。不同平台的隐私政策的这些部分看起来相当相似。许多公司分别描述了他们对欧盟公民的处理方法,这些公民的个人数据自2018年以来一直受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保护,或根据《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对加利福尼亚人进行保护。一些平台还说明了他们对佛蒙特州居民的处理方法,该州有自己的地方隐私法。我们不会在本文中深入研究这些部分,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只与这些特定地区的居民有关,但如果你是其中之一,请检查你的加密服务商是否向你明确了这些重要政策。

从第三方收集到的数据为了确保他们对用户有足够的了解,平台从外部来源收集关于他们的信息,这意味着他们对你的了解可能比你自己告诉他们的多得多。这可能包括通过共同所有者与平台有关联的公司;身份验证和其他技术的第三方供应商;银行;政府组织;社交网络和其他来源。在我们列表中的24个平台中,Gemini交易所似乎拥有最详尽的外部信息来源清单,它正在收集用户的信息。许多公司提到他们可能会在反欺诈数据库、公共法庭文件、制裁名单中查找你,也会向信用局和各种政府机构询问你的情况。

与政府机构分享数据的原因如今,主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受到世界各地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当当局怀疑其用户有从逃税到洗钱的不法行为时,经常被要求披露其信息。加密货币和公民自由律师Marta Belcher表示:“收集这些信息的公司可以 — 而且经常 — 与政府分享这些个人信息,即使政府没有获得收集这些信息的授权。”一线希望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披露他们收到的当局要求的数量。Belcher表示:“真正的问题是,公司是否要为他们的用户站出来,他们是否要对他们从政府收到的请求保持透明,以及他们是否自愿交出这些信息。”政府机构伸手获取加密货币交易所用户数据的最著名(或臭名昭著)的先例是美国国际税务局(IRS)在2018年获取了Coinbase约13000名美国用户的信息。此举之前,该交易所和国税局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法庭斗争,国税局最初希望获得50万用户的数据。行业智囊团Coin Center的研究主任Peter Van Valkenburg说,一家公司描述其回答政府问题的理由的方式很重要。

“他们是需要搜查令或传票,还是即使没有法官的搜查令他们也乐意回答?”

在CoinDesk调查的24家公司中,有13家公司在其隐私政策中提到了传票和法院命令,属于配合政府机构和执法部门的要求的理由。然而,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声称在交出客户信息之前需要这样的正式请求。交易所和加密货币钱包供应商Blockchain.com表示,它将坚持要求当局出示“法院命令,或同等证据,证明他们在法律上被授权访问您的数据”。相比之下,eToro表示,它将提供信息“以协助监管、网络犯罪、数据和信息保护机构和警察的查询和执法,即使没有被强制这样做”。Bitfinex在其网站上专门设立了一个单独的页面,解释它如何对待执法机构的请求。归根结底,很难预测在现实生活中,当监管机构敲门时,某个特定的平台会如何行动,或者世界各地不断发展的加密货币监管会如何改变未来几年的游戏规则。但平台描述其做法的方式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说明一些基本情况。

数据留存另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在你注销账户之后,你的数据在交易所的服务器上会被保存多久。这种披露往往被放在隐私政策中的“数据留存”标题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你们分道扬镳后,平台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删除你的数据,但大多数人也指出,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如正在进行的调查,他们可以保留你的数据更长时间。在这24家公司中,Bittrex和Bistamp保留用户数据的时间最长,每家公司都说在账户被注销后可能会将信息储存长达10年。Bitstamp似乎是24家公司中唯一一家表示会在账户验证完成后立即销毁生物识别数据的公司。Coinbase和LocalBitcoins对他们保存各类数据的时间提供了最详细的描述。LocalBitcoins还明确指出,从未实际使用该平台进行交易的用户的信息保存时间将比活跃用户的信息保存时间短得多:最多13个月而不是5年。

数据保护在加密货币服务中,披露数据安全措施没有普遍标准。其中一些只是说他们采取了技术和组织措施,以确保你的信息是安全的,而另一些则提到了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进入其数据中心的规则和其他步骤。数据安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为了防止攻击,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避免完全披露其数据安全系统的细节和具体情况,以避免向潜在的攻击者透露。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披露与其说是证明平台的实际安全水平,不如说是证明他们在与用户谈论隐私和安全方面是多么的直接和勤奋。美国比特币挖矿公司Compass Mining的高级挖矿分析师Lili Rhodes说:“如果该公司没有概述他们如何保护用户数据,那就是一个预警。用户不知道这家公司在发生漏洞时将如何保护他们的数据。”

数据泄露如果安全措施失效,你正在交易的平台被攻陷了怎么办?我们检查了隐私政策,以了解这些公司是否承诺向其用户披露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情况。在纳斯达克上市的Coinbase的发言人指出,许多司法管辖区都有关于向客户披露违规行为的规定,该加密货币交易所也遵循这些规定,披露该公司为遵守法律所做的一切将使隐私政策成为一种不方便的阅读。正如人们常说的:不要相信,去验证。

By Anna、Cointelegraph中文 

萨尔瓦多的比特币实验失败了吗

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布克勒 (Nayib Bukele) 试图让比特币与美元一起成为国家官方货币——美元自 2001 年以来一直是该国的法定货币——但进展并不顺利。超过 91% 的萨尔瓦多人想要美元,而非比特币

官方 Chivo 支付系统在 9 月份推出时并不可靠——这对新系统来说是一个死亡之吻。用户注册时获得了 30 美元的奖金,然后立刻花掉或兑现,并卸载 Chivo。系统完全无法检查新用户的照片,仅依靠其国民身份证号码和出生日期;随后发生了大规模的身份欺诈以窃取注册奖金。

只有有抱负的日间交易者才能欣赏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反对强制实施比特币的大规模街头抗议一直持续到 10 月。现在,政府停止在广播、电视和社交媒体上宣传 Chivo。可以看到 巴士和货车的Chivo 广告上现在已被塑料胶带覆盖。

布克尔的财务问题依然存在。萨尔瓦多无法印制美元,因此总统迫切需要为他的巨额赤字支出提供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向该国提供布克勒要求的 10 亿美元贷款,并已表示对比特币计划的强烈担忧。因此,Bukele 再次从舞台上宣布了国家政策:在 11 月 20 日的拉丁美洲比特币和区块链会议上,Bukele展示了比特币城的计划。

一个从头开始建造的新特许城市,以比特币采矿为中心,并由火山提供动力。从 2022 年年中开始,比特币城将通过发行 10 亿美元的“火山债券”来支付账单。 10 年期火山债券将支付 6.5% 的年利息。 5 亿美元的债券收入将用于购买比特币。比特币将被锁定五年,然后出售以收回 5 亿美元的购买价格;出售的任何利润都将作为额外股息支付。

持有 100000 美元的火山债券五年将使投资者有资格获得萨尔瓦多公民身份。美国比特币服务公司 Blockstream 于 7 月首次向 Bukele 提出火山债券。这些债券将作为 Blockstream 专有的 Liquid 区块链上的代币化证券发行。

但萨尔瓦多现有主权债务的持有人并不为所动。与购买该国现有债券并用比特币对冲它们相比,火山债券将是一项更糟糕的投资。在火山债券公告发布后,现有债券从面值 75 美分跌至 63.4 美分的历史低点。

Bukele 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宣布了几个大型项目,但最终都推迟到数月或数年后,并且大大减少宣传频次;比特币城将是灾难性的。火山债券最终可能会落入比特币持有者手中,他们将其作为参与性“模因股票”而非正常投资购买。

日常生活中的萨尔瓦多人很少使用比特币;因此火山债券是 Bukele 将比特币持有者的资金投入萨尔瓦多经济的方式。 Bukele 会尽可能地把这一切都公之于众,定期将新计划摆在桌面上以分散注意力。如果他能保持权力,那么比特币用户就会发现他拿走了他们的钱。如果他不能维持权力,那么他的继任者将不会喜欢他失败的比特币计划。这两种情况都以很多比特币持有者的失望而告终——因为国民经济真的无法依靠波动性和被操纵的投机性商品来运行。

老百姓不喜欢比特币,理由很简单,在他们看来,这玩意儿不靠谱。对于根本没有余钱、谈不上有投资需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流经手头的钱无非是用来购买食物以及应付基本生计的开支,这点有限的钱能买到多少东西必须大体有个准数,持有一个价格忽而上天忽而入地的玩意儿,除非是得了怪病。该国引进比特币动机之一就是人人使用比特币,这样国外亲友汇款过来就可以避开那些高昂的交易成本,既然老百姓大多数都排斥比特币,那这个目标也就无法达成了。

第二,搞比特币挖矿产业,带动经济,是当时比特币法币化的另一个动机,这个目标也落空了。为了搞这个业务,该国发行关联债券为之融资,而这个债券暴跌,说明搞挖矿产业也是一厢情愿的。

第三,该国官方持有的比特币出现亏损。萨尔瓦多准备试水比特币的时机其实挺不错,2021年年中比特币行情曾出现了一个“大坑”,但该国官方投资还是失手了,据说在比特币上已经损失了2000万美元,这好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考虑到该国只有600来万人口,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且经济严重依赖外界输血,这个损失就有点让人心痛了,这件事还让人怀疑该国根本不具备在投机市场冲浪的人才。

其实,比特币不可能充当货币发挥交易媒介功能,这应该是任何正常人都能看得出来的简单道理,金融基础设施不发达、民众手中甚少储蓄的萨尔瓦多不可能,在设施完善的富国也同样不可能,希望接下来有富裕国家愿意再来一场类似的实验,验证一下这个判断是否准确。当然,比特币作为一项“资产”可以凭着信仰吸引人们继续交易,继续上涨和下跌。

在近日比特币大跌时,这位“币粉”总统又斥巨资1500万美元买入了410枚,有人开玩笑说,此举会让萨尔瓦多从“第三世界”国家沦为世界上第一个“第四世界”国家。过去一两百年,一些拉美国家政治人物各出奇招、怪招以搞垮货币、搞垮经济,故事一箩筐也装不下。当然,我们不能断言这位“币粉”一定会以这种新奇的方式把萨尔瓦多搞垮,说不定哪天比特币再次冲高,该国持有的财富随之水涨船高呢,但一个国家将大宝押在这样一种变幻风险资产上面,终归不是谋发展的正道。

当人类的货币在20世纪后半期进入完全以信用支撑阶段后,政府行为就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在经历货币数不清多少次的崩溃后,不少拉美国家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即外币(主要是美元)不仅成为该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价值贮藏手段,而且成为交易媒体,本币接近于消失,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它给普通民众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也让经济能勉强运行下去。经济发展必须踏踏实实,解决问题必须一步一步地来,将比特币法币化,真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曾经的预言:2021年6月26日发表的“萨尔瓦多接纳比特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核心观点

萨尔瓦多打响比特币法币化第一枪,国际社会看法褒贬不一,市场后续走向难以预测;

萨尔瓦多比特币法币化行动由内外因素共同驱动,国内经济社会现状及总统推动可能更为关键;

当前比特币普遍受到各国谨慎监管,萨尔瓦多的政策势差或将给予比特币发挥空间,该国有望吸引加密货币产业聚集;

比特币法币化行动难以改变美元在萨尔瓦多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成功实现去美元化不应是判断此次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

交易效率低、黑客威胁大、能源消耗严重,比特币作为“货币”的缺点依旧明显,高波动率与黑市交易也频频引发国际组织担忧,或将影响萨尔瓦多比特币法币化的后续进展;

拉美国家对加密货币热情高涨,比特币合规的下一站可能还将出现在拉丁美州。

事件回顾

萨尔瓦多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币的国家。2021年6月9日,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布克勒(Nayib Bukele)将比特币作为萨尔瓦多法币的提案送交国会表决,并于当天下午发布推文称,比特币作为法币的题案在国会上以62票比总数84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表决。该法案写道“本法的目的是将比特币设为具有自由权力的不受限制的法定货币,在任何交易中不受限制,任何公共或私人、自然人或法人都可以执行。”这项立法将在90天后生效。比特币将在萨尔瓦多作为法币,不再缴纳资本利得税;交易、纳税、工资等商业活动将可以使用比特币完成。此外,持有三枚及以上比特币的用户可以在萨尔瓦多获得移民永久居住权。

图1纳伊布·布克勒的推文

政府成立信托基金赋予比特币更多流动性。为了此次比特币法币化行动的成功,萨尔瓦多政府建立了专门团队以提供支持。为防止波动率风险,政府设立了持有1.5亿美元比特币的信托基金,赋予比特币更多的流动性,以实现“比特币对美元的及时兑换”,从而对冲比特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依靠闪电网络提升比特币可用性。在技术层面,萨尔瓦多政府与数字钱包公司Strike合作,比特币的交易流通依靠“闪电网络”运行。闪电网络能够支持点对点之间快速转账。Strike的用户可以将比特币用作电子现金进行付款,这减少了比特币结算耗时、链上手续费贵及波动性大等“传统”缺点。

国际社会褒贬不一,比特币市场走向难以预测。事件一经报道,刹时众说纷纭。一方面,法案公布当天,比特币价格上涨5%,达34239.17美元;拉美多国政客通过更换激光眼头像表达有意跟进这一法案;巴拿马国会议员表示正在制定法币比特币的法案。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比特币作为法币货币有法律经济问题;世界银行因环境和透明度方面的缺陷,拒绝萨尔瓦多的法币比特币的技术援助请求;萨尔瓦多国债全线遭遇抛售。

一、萨尔瓦多比特币法币化的数点原因

萨尔瓦多,中美洲面积最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在全球排名第83个百分点。该国一直因贫困问题、犯罪暴力及频发的自然灾害为人所知。萨尔瓦多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GDP增长率近年来还徘徊在2019年早已实现的2.3%。据萨尔瓦多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今年该国贫困率将从31%上升至41%,预估约有22.5万人找不到工作。此外,萨尔瓦多黑帮人数一度高达5万人,该国频频因黑帮暴力事件而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贫困现象普遍和黑帮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家宣布将比特币作为法币让人猝不及防。尽管此消息在意料之外,但深究背后的原因,却是在情理之中:该国不成熟的金融体系及依赖美元的货币体系使得该国尝试比特币法币化的“包袱”更轻;而引入加密货币有望成为该国后疫情时代寻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此外,萨尔瓦多标新立异的领导层也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一步剖析萨尔瓦多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的原因。

薄弱的金融服务体系使萨尔瓦多对加密货币有更大包容性。萨尔瓦多99%的商业银行服务由12家私人银行和2家国有银行提供。据世界银行调查,萨尔瓦多金融系统存款占GDP的百分比为46.6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07%。持有银行账户、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人数百分比为29.34%、5.66%和18.95%,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薄弱的金融体系下,此次引入比特币是构建该国微型金融体系的大胆尝试。贫乏的金融业使得萨尔瓦多没有其他金融业发达大国“保本”的压力。成熟的金融体系会使得加密货币难以轻松融入,稍有不慎就会对一国已有的金融体系造成极大的冲击。而往往是萨尔瓦多这样“光脚”的小国对加密货币有更大的包容性。

表1萨尔瓦多金融及银行账户占GDP百分比

资料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世界银行

表2萨尔瓦多居民接受金融服务人数百分比

资料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世界银行

比特币跨境支付将使该国每年增收数十亿美元。萨尔瓦多总人口达640万,但常住人口不足490万,绝大多数的萨尔瓦多移民生活在美国。这让海外汇款成为该国经济的一大来源。据世界银行统计,萨尔瓦多2019年的海外汇款共5625.9百万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3%。然而对于这些国际转账,现有国际转账服务会收取10%或更高的费用,过程可能需要数天,有时还需要现场接收。使用比特币可以避免汇款过程造成的数百万美元损失,并且可以让超过100万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到的资金增加数十亿美元。

表3萨尔瓦多国外汇款(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世界银行

表4萨尔瓦多国外汇款占GDP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世界银行

美元主导货币体系的限制。1892年,科隆成为萨尔瓦多的官方货币,而后该国经历1980-1992年的毁灭性内战,战后政府放宽经济限制的措施使得科隆面临恶性通货膨胀。为应对这一局面,2001年1月1日,萨尔瓦多宣布美元为其法定货币,此后科隆被逐步淘汰。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下,萨尔瓦多的经济受美元走势牵动,国内也难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此次法币行动将比特币纳入法币体系,规定比特币将与美元自由兑换,汇率将由市场自由决定。萨尔瓦多有望通过此次开放比特币来探索缓解美元限制货币体系与经济发展的方法。

图2萨尔瓦多货币发展历史

资料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对萨尔瓦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冲击。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萨尔瓦多经济出现最大收缩幅度。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仅为5305百万美元,经济同比收缩19.8%。目前,虽然该国经济逐渐从全球性危机中复苏,但GDP年化增强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且预计旅游业和服务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深受疫情影响。由于严重依赖对外进口燃料、消费品和工业设备,此次疫情也让萨尔瓦多迎来了十年内最低贸易逆差。因此,依赖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恐难以让该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恢复和增长。该国目前依赖服务业的经济模式急需向其他赛道转变,而金融业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次比特币法币化有望为疫情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表5萨尔瓦多实际GDP总量与GDP年化增长率

数据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tradingeconomic

“网红”总统的推动是比特币法币化的直接动因。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布克勒今年40岁,于2019年6月1日宣誓上台。布克勒以其“特朗普”式的执政风格而走红:作为一位高产的社交媒体用户,布克勒频频用推特“办公”,并在推特上拥有274.8万粉丝;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期间,他在台上咧嘴自拍并发布照片在推特上;为筹备军警款项,布克勒曾带领军队进入国会示威。这样新潮、博眼球和任性的总统还是比特币爱好者,比特币法币化的法案也是布克勒提出并支持的。有这样一位总统在背后“推波助澜”,萨尔瓦多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顺利许多。

二、法币化比特币是“蜜糖”还是“利刃”

作为第一个比特币法币化的国家,萨尔瓦多此举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时刻的第一步。对萨尔瓦多而言,此举有利于带动其国内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并探索优化的相对独立自由的货币体系;同时加密货币风潮也会因此被推上一个新高度,给呼声以久的超主权货币体系更多可能性思考。

与Strike共建现代金融基础设施。比特币以其去中介化、低交易费用和及时快速等特点迅速在金融服务缺乏的萨尔瓦多走红。strike于2021年3月份就在萨尔瓦多推出了移动支付应用,并成为该国下载率最高的应用之一。据报告《数字2021:萨尔瓦多》(Datareportal)调查,截至2021年1月,萨尔瓦多有328万名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普及率为50.5%。移动连接数为947万,相当于总人口的145.6%。由此可见,strike在萨尔瓦多有大量潜在服务对象。此次比特币法币化有望为萨尔瓦多搭建起微型金融体系,为萨尔瓦多人民带来支付上的极大便利。Galoy Money的创始人兼CEO Nicolas Burtey近期发推表示,2021年6月19号过去一周,有2万名萨尔瓦多人使用比特币钱包,通过闪电网络支付总计13879个sat(约4.98美元)。Nicolas Burtey同时提到自己因为银行账户透支损失25美元,并表示“比特币赢定了”。

图3 Nicolas Burtey的推文

比特币成为萨瓦多尔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比特币本身固有的多元化功能能够完善该国的金融服务体系,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比特币不仅能够提高支付清算、证券交易等现有的金融服务的效率,还能为未来金融科技探索打下底层基础。发达的金融领域同时能够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仍然严格监管和限制比特币的局面下,萨尔瓦多的政策势差给了比特币发挥的空间,这有望吸引海外加密货币企业和机构的大量投资。据纳伊布·布克勒表示,比特币的市值为6800亿美元。如果在萨尔瓦多投资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25%。此外,比特币将拥有1000万新的潜在用户,以及实现每年60亿美元汇款增长的能力。

比特币法币化是萨尔瓦多摆脱美元主导、寻找独立货币发展路径的第一步。此次法币行动并不能改变美元在该国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成功实现去美元化不应该成为判断此次法币行动成功与否的标准。这是因为:一方面,萨尔瓦多的经济与美国有紧密的联系,美国是萨尔瓦多出口的第一目的地和侨汇的主要来源地;另一方面,美元目前仍然是国际上最具话语权的货币,而作为经济外向型国家,萨尔瓦多也依赖美元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因此,完全摆脱美元体系对萨尔瓦多来说是短期内不现实也不可能的想法。但此次法币行动却是探索发展更加自由货币体系的大胆尝试,也是摆脱美元主导经济的关键一步。

此次法币化过程有望促进加密货币市场体量的增长与受众的进一步普及。加密货币吸收流动性的效果有望被进一步放大,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美元的价值和需求,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此次比特币法币化响应了由来已久的超主权货币体系改革呼声。超主权储备货币即与任何国家主权脱钩的“具有稳定的定制基准且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并以此作为国际储备和贸易的结算工具。比特币天然具有脱钩国家主权的特性,但目前技术方面仍有待突破,大众接受度还远远不够,目前还不具备成为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但萨尔瓦多将比特币法币化的行动,将给构建超主权货币体系更多的可能性思考和珍贵的实验机会。

三、萨尔瓦多比特币法币化面临的挑战

一个金融行业不够成熟的国家引入了一个不够成熟的“货币”,萨尔瓦多此次法币化比特币也引起来不少的质疑。

交易效率低、黑客威胁大与能源消耗严重:比特币作为货币存在明显的内在缺陷。作为支付手段,比特币的可拓展性仅支持全网每秒7笔的交易,这使得比特币网络开放后越来越拥堵,交易时间变长,交易费用和交易失败率也变高。虽然此次法币化有数字钱包公司strike和闪电网络的技术支持,允许用户在主区块链之外进行大量交易,但需要分散安全性的大笔交易仍需要在原始层上进行。“时间扩散攻击”(通过遮盖结点2小时可以窃取所有通道资金)和“洪水与掠夺”(同时关闭大量闪电网络通道造成网络拥堵至无法关闭通道)等安全漏洞限制了比特币作为货币的进一步使用。此外,比特币开采和交易中耗费大量能源。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截止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这一数字直逼年耗电量排名第25的越南。比特币由此受到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限制。虽然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收到各国的追捧,但其诸多缺陷的存在还是使得比特币作为货币的功能不被大多数国家认可,而更多被视为一种虚拟资产和商品。

比特币波动率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隐患。比特币自出圈以来就有浓厚的“炒作”氛围,而货币价格剧烈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很可能蔓延至整个经济体系,甚至带来金融危机。相当一部分比特币投资者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投资比特币,使得“庞氏骗局”、“比特币泡沫”等谴责声层出不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萨尔瓦多政府通过运营信托基金以减少其价格波动。尽管如此,比特币一泻千里和扶摇直上的波动率也将对该信托基金的运营提出巨大挑战。比特币在炒作的热潮中很容易堆起泡沫,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贸然为比特币打开大门,比特币泡沫的破灭可能会带来颠覆萨尔瓦多经济的金融危机。萨尔瓦多当局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来应对未来这类体量可能日益庞大的高风险流动资产所带来的风险也尚未可知。

比特币法币化可能使萨尔瓦多成为洗钱和黑市的温床。某些专家认为,比特币法币化有利于萨尔瓦多逐步建立加密货币“离岸金融中心”,但建立起规范的加密货币“离岸金融市场”对萨尔瓦多来说难度不小。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良好的金融设施基础是建立国际离岸市场的竞争力要素。但萨尔瓦多在硬件和软件上都缺乏竞争力要素。据CNE(2020)统计,2018年萨尔瓦多总净发电量为5426GWh,用电人口比例达到97%。但由于萨尔瓦多没有石油、天然气或煤炭供应,该国69%的能源供应量完全依赖进口化石燃料。萨尔瓦多地热能仅占2019年能源供应总量的3.4%,丰富的地热能源还有待开发。萨尔瓦多大学电气工程学教授卡洛斯·马丁内斯表示,该国装机容量无法满足支持比特币的电力需求。此外,萨尔瓦多缺乏金融人才和金融工具,难以实现集聚和链接众多金融机构的网络效应。相反,依托于比特币的非法活动却有机可趁,这对萨尔瓦多的监管和国际金融秩序发出了挑战。在比特币出现初期,大量依托比特币的金融活动都发生在暗网。去中介化,开放性和匿名等特性使得比特币成为洗钱,黑市交易和逃避监管的温床。该国开放比特币的同时也间接引入了非法交易的隐患。一方面,该国黑帮问题仍未解决,加密货币的出现无疑加大了该国“扫黑”的难度。另一方面,依托于比特币的非法活动能够逃到萨尔瓦多这个加密货币离岸金融区,以此摆脱各国法律的制裁,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也受到了挑战。

表6 2019年萨尔瓦多能源供应总量来源

数据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CNE(2020)

国际社会的态度将影响萨尔瓦多比特币法币化的成败。此次法币行动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剧烈讨论,虽然不乏有国家响应甚至宣称加入此次行动,但比特币法币行动带来了国际能源环境问题、全球洗钱和逃税忧患以及可能影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泡沫危机,使得更多的国家及国际社会组织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世界银行以比特币的环境影响和透明度问题为由,拒绝支持萨尔瓦多采用比特币作为官方接受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来警告,称比特币会引发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和法律问题,可能会带来重大风险。这些信号使得比特币价格频频下跌,萨尔瓦多国债也遭遇大规模抛售。国际社会的反对态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萨尔瓦多人民及众多海外投资者对比特币的信心,也影响着此次行动的成败。

四、比特币会迎来下一个“伯乐”吗?

前车之鉴:委内瑞拉失败的“石油币”实验。2018年1月,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计划发行1亿个数字加密货币”石油币”,并于2018年2月21日正式发行。“石油币”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发行,具有石油储备资产支持,并基于以太坊ERC20标准的加密数字货币。2015年以来,委内瑞拉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据委内瑞拉央行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GDP同比萎缩19.2%,通货膨胀飙升至1300倍。委内瑞拉已经连续四年登上“全球痛苦指数”排名表第一。面临困境,委内瑞拉试图通过“石油币”进行翻盘,对内平息高物价,对外增强经济主权。但政治动荡、美国的禁止及受众基础不足等原因,石油币波动剧烈,价格远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即“每一个石油币都有委内瑞拉的一通原油挂钩”,“国家级”骗局的谴责声也层出不穷。

后来者谁?比特币的下一站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在拉丁美州的土地上。继萨尔瓦多首个承认比特币法币地位之后,有巴拿马官方随即宣布,正在制定将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一同作为法定货币的新提案。巴拉圭一位国会议员也表示,将在国会提交比特币立法,旨在使巴拉圭成为全球加密货币投资者的中心。这些拉丁美洲国家与萨尔瓦多在政治、经济、地理上具有几乎相同的“基因”:殖民烙印,经济结构单一,社会不平等及政局不稳等问题普遍存在。在疫情后经济恢复、完善金融体系和实现经济转型等利益诉求下,加密货币有望成为打破瓶颈的突破口。比特币的下一个“伯乐”仍有可能就在这些国家之中。

五、萨尔瓦多掀起的这场比特币法币化浪潮会迎来怎样的结局?

未来预期一:萨尔瓦多实验失败,经验教训依然可贵。目前萨尔瓦多成功实行比特币法币化有太多的阻碍:比特币作为货币的缺陷、萨尔瓦多综合实力不足与国际组织的反对等。即使比特币在萨尔瓦多的法币地位最终重蹈“石油币”的覆辙,其结果也在预料之中。但失败的教训依然可贵,中小国家能在试错中不断寻求经济发展的道路,比特币暴露的缺陷能促使加密货币不断调整发展方向。

未来预期二:比特币浪潮不断,或催生出“比特币区”。拉美国家对比特币及加密货币的热情高涨,有望推动比特币作为货币的进一步扩张。若多个国家,哪怕都是如同萨尔瓦多这样的小国之间就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达成共识,比特币则有望在更大范围和更多场景内流通使用,届时或出现“比特币区”。“比特币区”有望吸引大量加密产业的投资、开拓基于加密算法的金融业务,集聚加密货币企业。届时加密货币将被重新定义,将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By 王晓梅秦鑫

美国加密货币税详解

如果你要在美国以比特币矿工的身份报税,则需要了解IRS关于挖矿收入的指南。

美国国税局将挖矿奖励视为收入

美国国税局(IRS) 于2019年首次发布了其对加密货币征税的指南,并阐明了应如何报告挖矿行业的税收。美国国税局(IRS)将挖矿利润视为出于税收目的的收入,并且与任何收入一样,要求矿工缴纳税款。

比特币矿工最好注意其运营的税收影响,因为不遵守规定可能会导致国税局采取行动。

需要注意的关键一点是,比特币挖矿奖励应在其收款时征税,而不是在出售时征税。每次比特币矿工在其钱包中收到挖矿所得比特币时,都将市场价格用作报告总收入的成本基础。矿工将在1040表格中报告毛收入,该表格是美国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正式表格。

美国国税局表示:“当纳税人成功开采虚拟货币时,虚拟货币自收到之日起的公允市场价值就包括在总收入中。”

根据加密税软件TaxBit的统计,商业化运作的矿工占美国挖矿人群的很大部分。

商业矿工与散户矿工

以商业规模从事挖矿活动的人将需要在附表C (表格1040)中报告其收入和支出 。挖矿税收将被允许要求扣除。

根据IRS,矿工可以从挖矿收入中扣除硬件,设备, 电力,互联网和其他业务成本之类的费用。

根据CoinTracker的说法,要记住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个体户必须通过在附表1040上 附加附表SE来缴纳15.3%的自雇税 。

还有一些矿工的主要收入不依赖于挖矿。纳税人必须在附表1(表格1040 )上将这种“非商业性”的挖矿收入报告为额外收入 。非商业矿工在纳税时不能扣除税费。

挖矿税和资本利得

如果矿工立即出售并清算其新获得的数字货币,则其利润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但是,如果他们出售自己的加密货币是为了获利,则需要考虑资本利得税和所得税。

虽然比特币矿利润被分类为收入,但国税局将加密货币本身视为财产。因此,每次以现金出售它们或将其交换为其他加密货币时,都会产生资本税事件。

为了计算和报告出售加密货币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税人将需要提交 IRS表格8949 ,并将小计结转到表D(表格1040)。每次出售开采的加密货币都必须在税单上报告,以确定正确的资本收益和资本损失。

记录所有交易

考虑到上述所有因素,计算最终税款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矿工可以使用TaxBit等税收软件来计算税收季节来临时的欠款。

为了能够计算税金,保持可靠的记录是一个好习惯。矿工应正确记录交易数据,包括时间,市场价格和所售加密货币数量。当要准确申报税款以要求扣除时,这种做法也很重要。

加密货币产业链哪些人要交税?

首先遭殃的,就是矿工和钱包商。

加密货币业内的抗议声异常凶猛,FTX、Coinbase的CEO纷纷站出来发声,认为这会阻碍美国的金融创新。

为什么美国加密货币社区的反映那么激烈?

一 参议院风波:税收成焦点

看懂这场风波,关键是看懂他们在争什么,为什么大家的意见都这么大。

首先,这个法案是拜登政府提出来的,全名“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目的就是通过向富人征税,满足未来美国庞大的基建资金需求,从而使美国的公路、交通、宽带网络现代化。

加密货币投资回报丰厚,自然成为征税目标。

据福布斯报道,白宫计划要花1万亿美元,所以会在未来十年向加密社区征收280亿美元税收。那么,谁需要交这笔钱呢?就是各派别争论的核心——“经纪人”(broker)。

大家都同意,应该只有经纪人有纳税义务。那么问题来了:谁是经纪人?挖矿的算吗?写代码的算吗?做钱包的算吗?做DEX的算吗?

与其说是担心收不收税,不如说是担心将来到底会对加密货币投资者带来多大负担。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

法案原文只说了经纪人,模糊不清,需要修正。于是,针对经纪人的范围,参议院分成了两大派:

一派是Warner-Sinema-Portman修改意见,由Mark Warner、Krysten Sinema和Rob Portman提出,代表财政部,主张不对从事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验证的矿工提出报税要求,但是软件开发者和DeFi平台需要报税。

另一派是Wyden-Toomey-Lummis修改意见,由Pat Toomey、Cynthia Lummis和Ron Wyden提出,和Warner版的区别是,认为软件开发者、硬件制造商和矿工都需要豁免。

所以,这两派其实都是在为加密社区发声,只不过Wyden版本豁免范围更广,对技术开发者更为友好。

由于8月10日就是对法案本身进行投票的最后时刻,为了尽快讨论加密货币之外的其它内容,最后参议院在8月8日以68票对29票的压倒性优势投票通过了Warner-Sinema-Portman版本修改意见。

另一派自然不甘心,Lummis就表示,“我理解同事们的立场。但如果不改变法案条文,人们会很伤心。明天我还会继续加油,争取说服他们,尤其是Schumer,我们的这个版本其实值得再投一次。”

而曾为拜登竞选总统捐款520万美元的FTX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 认为,如果这项法案通过,许多与加密相关的实体不得不离开美国,甚至会被迫“关门”。

不过,由于两派有核心共同利益,因此他们在8月9日达成了妥协,提交了民主党、共和党和财政部共同支持的一份修改意见。

参议员Toomey在8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没有提过于激进的内容。这次妥协澄清了:经纪人,指的只是实施购买、销售或兑换数字资产行为的法人。”

换句话说,负责验证交易的矿工,没有提供其他服务;销售硬软件钱包的,也只是生成私钥交给用户,他们不用交税了。

这次妥协,也得到了财政部长耶伦的支持,“这些进程很有意义,有助于打击加密货币市场的逃税行为。”

但是,会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87岁的参议员Richard Shelby突然提出要增加500亿美元军费开支。当然,这个提议被否决了。于是,Shelby非常生气,表示今后其他人的所有提议,他都会投反对票。

于是,加密社区最后的妥协和游说,也宣告失败。

不管结果如何,美国加密货币从业者和投资者对税收的关心是一致的。而不同于中国投资者的一点是,美国对投资的税收要求更为繁杂,甚至会直接改变交易策略,如果没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是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的。

另外,在讨论监管政策时,我们往往过度关注货币当局和证券当局,忘记了税务当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在所有监管机构里,税务部门对投资者的了解是最透彻的,每笔盈亏都逃不掉追查,这是美联储和SEC望尘莫及的。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担心加密税?

二 哪些情况会被收税?

美国国税局(IRS)是财政部的一部分。其实它早就盯上了加密货币,而且有系统完整的要求。

只要发生了应税事件(taxable event),你就要报税。报完税,就该交税了。

所谓“应税事件”,就是指引来或实现了利润的情形。IRS在2014年第21号通告中提出,以下是加密货币的“应税事件”:

1. 法币交易中,将加密货币换成法币

艾玛用1200美元从Coinbase买了2个以太坊。几个月后,她把这2个以太坊卖出去了,成交价1000美元。

因为换回了法币,这个卖的过程就是“应税事件”。她需要在IRS的表格里申报200美元的资本损失。由于不是增益,这笔交易可以免税。

2. 币币交易

约翰用250美元买了5个莱特币。持币几个月后,他用这5个莱特币买了0.5个以太坊。当时,5个莱特币的市值已经涨到了400美元。

这笔币币交易也是应税事件,IRS会将其视为“资产处置”,处置完后有150美元的资本增值,也需要报税。

3. 用加密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

泰勒有5个比特币,全都是在2014年前以每个100美元的价格买入的。后来,泰勒用其中的3个比特币买了辆特斯拉新车,价值51000美元。

对IRS来说,这也算是应税事件,因为泰勒“处置”了比特币,才换来了特斯拉新车。整个过程产生了50700美元的资本增益。

4. 其它方式“获得”加密货币

杰克是名矿工。每天他都可以挖出0.5个比特币。他必须承认,每天获得的这0.5个比特币是笔“收入”,一旦卖出去,就实现了资本利得。

此外,如果是通过质押、硬分叉、奖励、工资收入等其他方式获得了加密货币,都算是这一类“应税事件”。不过,IRS只对其中一小部分做了清晰的界定,大部分都还是灰色地带。

这次基础设施法案中的加密税收条款,争议最大的就是矿工等加密生态里不以交易为主的成员,到底有没有义务交税?

如果一定要收,这类“获得”的币怎么收税、收多少?显然,匆忙通过的法案,争议太多,必然会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都算“应税事件”。哪些情况下不用交呢?

1. 买币和持币

如果你只是买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然后一直存在钱包里,那你就不需要报税,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实现任何资本利得或损失。只有在卖的时候,才算得上“处置”,实现资本增益。

2. 在自己的钱包间转账

假如你有两个钱包,在它们间转账也不算是“处置”加密资产。转完账,你依然持有这些加密货币,因此这不算是“应税事件”。但是,硬分叉不算“转账”,只算另类的“获得”。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新兴的金融形态,比如NFT、DeFi需不需要交税、怎么交税。由于美国的税收算法十分复杂,我们将在下文介绍完收税原理后再作介绍。

另外,大家可能会好奇美国的税法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如果你在美国的身份是“居民外国人”(Resident Alien),也必须向美国交税。

一个外国人即使未持有“绿卡”,只要于本年度在美国居留达183天;或者本年度在美国居留至少31天,且在本年及上溯两年的时间里在美国累计居留达183天,也将被认定为居民外国人。

即使不是“居民外国人”,我们也应关注税务监管政策,因为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明确相关税收政策,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将来中国参考出台类似措施,也是有可能的。

三 怎么算要交多少税?

由于各国税收体系不同,因此直接对比各国税率的办法,对投资人而言不太科学。

要算清在美国炒币交多少税,只需两步。看完你就懂为什么美国投资者这么痛恨税法了。

第一步:算资本利得

这里有个很简单的公式,虽然会计术语看上去有点复杂:

公允市场价值 – 成本基础 = 资本利得或损失

公允市场价值(fair market value)就是一项资产在公开市场上的价格。成本基础(cost basis)代表购买财产所耗费用,包括交易费。

说白了,就是用卖价减去买价。比如用250美元买了一个莱特币,成本基础就是250美元。成功卖出这个莱特币时收入400美元,这个成交价就是公允市场价值。代入公式,得:400 – 250 = 150(美元),最后的正数代表资本收益。

当然,实际交易记录会比这个例子复杂得多,但核心都是这个公式。

打个比方:小明人在美国,刚进币圈,在Coinbase上留下了这样的交易记录:

2020年1月1日,买入1个比特币,成交价12000美元。

2020年2月2日,买入1个比特币,成交价10000美元。

2020年3月3日,买入1个比特币,成交价8000美元。

2020年4月4日,用0.5个比特币买入8个以太坊。此时0.5个比特币值4000美元。

由于买入持币不算应税事件,实际上我们只用考虑4月这笔交易的资本收益。

问题是:用0.5个比特币买8个以太坊,成本基础怎么算?

首先,由于这0.5个比特币不是刚买的,所以不能直接用4月4日的市价来算卖比特币的成本,这样得出的资本增益会始终为0。按IRS规定,应当回到此前分别用不同价格买入的3个比特币里,去找这0.5个比特币的成本。

这种情况下,关键就在于判断你是在处置这3个里面的“哪个”比特币。

会计税务界有专门的决定资产售卖顺序的方法,比如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一般采用的都是先进先出法,假设最先买入的资产是最先卖出的。

回到例子,卖出的0.5个比特币其实来自第一次购买的那1个比特币,这笔交易的成本基础就是0.5个比特币*12000美元/个=6000美元。

由于这0.5个比特币的市值在4月4日已经跌到了4000美元,算下来我们反而要记成2000美元的资本损失(4000-6000=-2000)。

所以,这份报税表交上去后,小明不用为2020年的这些交易交任何税。 但即便这样,这份表也必须交上去,里面的数据也必须清清楚楚地列举出来。

当然,如果是用后进先出法报税,这笔交易资本利得(损失)就是0。美国的通用会计记账准则(GAAP)允许公司任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之中的一种记账法,最后在报税时必然会有差异。

第二步:查适用税率

那么,算出资本利得后,具体交多高的税呢?这就看你持有多久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税级的基础都是本报税年度的全部交易的利得(损失)总和,而不是分别对某个币或某笔交易,甚至也不是仅针对加密货币计算。

短期税率:持有不足一年

“短期”指的是持有时长小于12个月。

举个例子:如果你用400美元买了1个以太坊,5个月后以600美元价格卖出去了,那么这200美元的资本收益就归入“短期资本利得”门类。

短期资本利得不会得到任何特殊性税务处理(Special Tax Treatment),直接按现有办法征收累进税率。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美国短期资本利得税率,按单身、已婚和户主分为三列,表中的数字是税级关口。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投资者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是累进税率。

举个例子:通过短线投资,你获得了25000美元的净收益,也就是税收公式里的“资本利得(损失)”。假设你只适用单身青年这一列税率。查表可知,2.5万美元的利得对应12%的累进税率。

这并不是说直接用12%去乘以2.5万美元;而是说,从第0美元开始,到第一级的9875美元关口,这9875美元全部适用第一级税率10%;从第9876美元开始,到利得最高值2.5万美元,全部适用第二级税率12%。所以,如图所示,应交税 = 10%*9875 + 12% *(25000-9875)=2802.5美元。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累进税率计算方法。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长期税率:持有超过一年

相应地,持币时间超过12个月,就算是“长期资本利得”了。政府为了鼓励人们长期持有资产、而不是短期投机套利,就在税收上推出了优惠政策。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美国长期资本利得税率,按单身、已婚和户主分为三列。表中 的数字是税级关口。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即使你属于最高税级,长期的资本利得税也仅为20%,短期的就要交37%。

这就带来了节税的思路。第一,既然是以公式右侧的资本利得(损失)为基础收税,那就尽量降低利得金额,甚至是有意制造损失,谁让“损失”不用交税呢?这就叫税收损失收割(tax loss harvesting)。

表面上是亏了,实际上是降低了税收成本,总体上的投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国内的加密货币投资者习惯了看交易所给出的、不带税收的收益公式,可能还不太容易理解。

举个例子:两个美国人——山姆和雷切尔是好朋友,相约在某年某月某日比特币市价3000美元时,各买入0.25个比特币。山姆信比特币和去中心化理念,一直HODL不动;雷切尔是个聪明的女孩子,知道税收损失收割的策略,所以在比特币跌到2000美元的时候,先把0.25个比特币全部卖出去了,然后又用收到的2000美元以同样价格买回来了0.25个比特币。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这就很有意思了:两个人都不用为持有比特币交税,但雷切尔给自己争取了1000美元的资本损失,这1000美元可以在最后汇总不同币种收益的时候起关键作用。

假如两个人都通过卖以太坊挣了10000美元,山姆因为没有“损失”,需要为短线操作交9875*10%+(10000-9875)*12%=1002.5美元的税,而雷切尔已经锁定了最低税级,只用为9000美元利得交税,即9000*10%=900美元。节下来的税,可以用来买更多的币。

即使没有其他币,只是在后来卖出了比特币,雷切尔也能因为自卖自买的迷之操作提高自己的税后投资收益。

第二种策略,就是长期资本利得,把短期利率转为长期利率。在出售资产前,投资者需要仔细检查投资组合,确定哪些适合长期持有,哪些适合现在卖出去。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了。

有些专业的加密税收软件可以自动评估,从而帮用户获取最高税后利润,长期可节省上万美元。

总之,美国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和中国很不一样。

四 IRS:我知道你的一切秘密

美国的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写了游戏规则——不管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金融,都要老老实实交代自己干了啥,都要把数据交给中心化的税务机关和税务、会计公司。

1. IRS怎么知道我交易过加密货币?

IRS有很多办法知道你在投资加密货币,而且看得出哪些收入没有报税。最有力的就是1099报告系统。

主流交易所如Coinbase、Gemini、Kraken会把某些类型的交易活动报告给IRS,体现在1099-K等表格中。

1099系列表格的目的就是了解纳税人的“非雇佣性收入”。 年底,纳税人和IRS各有一份1099系列表格的副本。 如果交易所把1099表格交上去了,但IRS发现你没有在报税时提到加密货币收入,你的交易所账户就会被暂停,并收到一封自动发出的CP2000邮件,警告你还有应税收入没有申报,请尽快履行纳税义务。

除了1099系列表格,IRS还会携手专业的区块链分析公司,如Chainalysis,直接查链上交易记录。

所以,查逃税和洗钱,IRS还是很有办法的。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IRS的首席刑事调查官在某次会议上披露了他们是如何借力数据科学进行加密税收调查的。来源:Cointracker税务公司

当然,IRS权力太大了,必然引发争议。参议员Wyden之所以坚持不懈既要改法案原文,又不同意另一派的文本,就是因为如果对钱包服务商和矿工也要求报税的话,所有用户就毫无隐私可言,整个去中心化的金融科技就直接变成空谈。

所以,8月9日,他还在推特上期待妥协通过:

“我并不认为现有的对加密货币条款的修改意见真的有那么好,足以保护隐私安全。但显然,通过的版本也比原来的法案好多了。多数党领袖Chuck Schumer已经说了,他不会阻止全体一致的动议。”

2. 如果不报税,会发生什么?

虽然报税和交税是分开的,但如果你故意不申报,就会被IRS认定为税务欺诈。

惩罚措施包括对你提起刑事诉讼、监禁五年、罚款最高25万美元等。

近两年来,IRS打击加密税收非法行为的力度很大。IRS已经送出了几万份警告函给Coinbase用户,告诉他们已涉嫌“不正确”报税。IRS还更新了美国所得税表格1040,其中包含一个所有美国纳税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不正确回答,将涉嫌犯伪证罪:

“在2021年期间,你有没有收到、卖出、交换,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某种虚拟货币,获得利得?”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2021年的1040样表和2020年相比,红框内文字略有差异,以前是“收到、卖出、发送、交换,或获得任何加密货币的利得”,现在更聚焦应税收入。来源:Today UK News

这种严格审查加密资产的举措透露出,有可能将来相关审计和刑事诉讼数量会持续上升,因为加密货币越来越融入主流,监管会更严。

3. 如果“忘记”交税了,怎么办?

可能你和周围很多人一样,有时候会“忘记”加密货币相关收入是要上税的。 这时候也别紧张。只需要填一张1040X修正表格就可以了。主动诚实交代,总比到时候让IRS找上门好。

4. IRS要收几张表?

90%的投资者都是通过购买、出售的方式参与的,这类加密收入算作“资本利得”,对应前三种应税事件。

如果是第四种应税事件,就是“获得”加密货币,例如收到工资、挖矿、质押或获得贷款利息,这类收入就算做“普通收入”(ordinary income),有单独的报税要求,当然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

a. 资本利得税

首先,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要填在8949表格里。这张表用来申报加密资产的销售、处置情况。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也需要填在这张表里。

填的时候,纳税人需要列举所有交易、出售、处置加密货币的情况,包括获得日期、交易日期、公允市场价值、成本基础、资本收益(损失)。 最后,计算总收入和净收益,在表格最下方填好。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IRS的表格收集了纳税人的全部交易细节。图为表格8949,适用于前三类应税事件。来源:Cryptotrader.Tax税务公司

b. 普通收入税

如果是炒币,只需要填上面的8949表格。如果是“获得”加密货币, 需要根据情况填1040系列中不同的表。

附表C – 如果你以商业实体的名义获得加密货币,例如获得劳务报酬或挖矿,将视为自由职业收入,需要填附表C。

附表B – 如果在借贷平台获得了存贷款利息,就需要填附表B。

附表1 – 如果你获得的币来自空投、硬分叉、工资等渠道,就需要填附表1,将其报为“其他类型收入”。

当然,对于不同的投资人,IRS需要收几张表,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IRS仅支持部分表格在线填写,大部分还需要纳税人手动填写并邮寄过去。

五 被粉碎的去中心化梦想

可能还有人记得,今年7月底的时候,币安加强了合规建设,而且还专门上线了报税的API。

官方公告表示,通过报税工具API,币安用户可以生成只读的用户交易历史、资本收益及损失记录,并发送至第三方报税工具;还可以实时查看本地税务要求。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IRS就不能直接找交易所要数据,自动导入呢?为什么还要投资者自己去填表交税呢?

1. 为什么交易所无法提供准确的税务报表?

还记得计算应税利得的公式吗?不管用哪种方法算,前提是有完整的交易记录,可以支撑我们去算出每次“处置”加密货币资产时的成本基础、公允市场价值和资本利得(损失)。没有完整的交易记录,这些都无从谈起。

但是,追踪所有交易所、钱包和协议的交易情况及资本变动是很复杂的任务。

币安、Coinbase等交易所都很难直接提供准确的用户税务报告,这不是它们刻意逃避,而是由于加密货币有可转移性。

用户转入转出加密货币非常频繁,所以交易所无法知道你最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通过什么方式,以多高成本基础获得的加密货币。它们只能追踪资产进入交易所之后的去向。

一旦你把币转进或转出交易所,它们就无法准确给出公允市场价值和成本基础这两个变量的值,而这些都是报税的时候必需的。

下图来自Coinbase,它们自己也承认,生成的用户税务报告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特别精准,比如:

· 用户有在其他交易所买卖加密货币;

· 从一个非Coinbase的钱包里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

· 从包括Coinbase Pro在内的其他交易所发送或接收加密货币;

· 保存数字资产到外部存储设备中;

· 参加ICO;

· 曾经用过先进先出法之外的加密货币资本利得(损失)计算方法。

这就意味着至少三分之二的Coinbase用户,也就是几百万人的税务报告都不准确。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Coinbase承认计算的资本利得并不一定准确,来源:Coinbase官网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整合所有数据,包括买入、卖出、空投、分叉、铸币、互换、获赠等,把它们放到同一个地方,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交易历史记录。这样算出来的公允市场价值、成本基础和资本利得(损失)才是可靠的。

要这么做,用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手工整理每次的交易记录,复制粘贴交易所和钱包数据;二是自动化这一过程,把工作交给加密税收软件。

这其实就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第三方报税工具。

显然,IRS的报税机制,就决定了无论多么去中心化的梦想,都会在税务部门面前被粉碎。

2. 怎么用API把交易记录导入第三方平台?

这类软件一般都可以通过用户的API授权,直接读取头部交易所、钱包、区块链和DeFi协议的数据,从而生成基于多平台交易历史记录的税务报告。

加密税务平台的操作大体相似:

a. 在添加数据源时,选择近几年自己用过的所有交易所、钱包和相关平台。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b. 上传交易记录。通过交易所API授权,或者上传本地CSV数据,都可以获取到自己的交易所账户信息。但是连接的时间会比较长,币安最新推出的税务API也需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完成数据对接。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c. 再点下鼠标,就生成税务报告了。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API仅帮你完成了报税的第一步。有了报告,还需要联系税务专家,或者用TurboTax、TaxAct之类的报税软件辅助完成填表。填完纸质表,再邮寄给IRS。

当然,报税和交税的分离,是美国国情下的特殊体制。交税就很简单了,可以用借记卡、信用卡、手机交税软件、线下柜台办理等不同手段。

3.新金融业态怎么收税?

回到文章开头大家关心的问题:NFT、DeFi、空投等,现在要交税吗?

答:最好交,但也不一定必须交。因为美国国会现在还在争论,IRS也没办法一次兼顾这么多业态。

注:下文会提到“确认”(recognize)收入和“实现”(realize)收入两个词,概念不同。在美国税法中,确认收入就是确认“获得”了一笔财富,对应应税事件的第四类。如果没有卖出资产,“确认”的收入只算是成本基础,不算是公允市场价值或资本利得。

a. 挖矿

这部分是目前参议院争议的焦点,未来不排除进一步修改的可能。目前IRS采用的策略是:1.对业余挖矿和专职挖矿区别处理;2.既收个人所得税,又收资本利得税。

如果是专业挖矿,就需要填1040系列的附表C,登记为商业实体。即使只有一个人,也算是“自由职业”,需要填表。

如果是业余挖矿,需要填1040系列的附表1,在第21行将挖矿收益申请为“其他收入”。挖矿中的成本,例如电费、矿机费,要登记在同一系列的附表A上。

理论上讲,矿工需要付双重税。举个例子:查理在8月1日挖了一枚比特币,当时价格40000美元;后来以42000美元的价格卖出,就实现了2000美元利得,这部分应收资本利得税;但也有人主张还要对最初的40000美元征收普通收入税。

何必悲观?万字长文说透美国加密货币税

挖矿毕竟不同于交易,因此目前还有很多灰色空间,矿工的税收办法在将来也势必成为美国国会、行政机构和业内人士的讨论焦点。

b. NFT

从税务角度来看,NFT和加密货币一样,属于财产。因此,如果买了NFT,不久之后又卖出去,产生了资本增益或损失,也应该在IRS的8949表格中申明。

c. 空投

IRS在2019年第24号修订文件中专门讨论了空投和硬分叉问题。就空投而言,由于获得了新币,因此从计入纳税人钱包的那一刻起,就算是“获得”了这些币,但只算成本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不卖空投的币,就不用交税。

举个例子:

乔治在2020年9月收到了Uniswap空投的400个UNI代币。当时UNI的价格是每个3.5美元,所以获得这些代币的时候,就相当于收到了1400美元。这1400美元就是他的成本基础。

如果两个月后,乔治卖掉这400个UNI并获得了2000美元,就变成了应税事件,实现了600美元的资本利得。

d. 硬分叉

发生硬分叉的时候,如果你通过兑换获得了新的分叉币,就要计入新的成本基础。如果没有收到新的币,就不用管。

举个例子:

梅根在2017年7月持有2.5个比特币,在BCH硬分叉后收到了2.5个BCH。这时候需要确认收入,以当时的公允市场价值(每个500美元)算,就确认了1250美元收入。这1250美元就是BCH的成本基础。如果卖出去了,就要交税。

e. 贷款利息

米切尔靠贷出加密货币获利。9月份,通过出借ETH,他挣了0.2 ETH的利息。假设当时0.2 ETH值120美元,那他就算是确认了120美元的普通收入。

d.保证金交易

BitMEX之类的交易所极大推广了保证金交易。IRS并没有对保证金交易征税提出明确的指导文件,只能大致推测如下:

保证金交易就是从交易所融资交易,一段时候后还本付息。保险起见,税务公司建议将拆借来的资金视为自己的投资,然后根据保证金交易的收益或损失报资本利得税。

e. 赠送加密货币

赠送不用交税,但有额度。每个朋友或家人收到的加密货币价值在1.5万美元内,就不用交税。这也是一种节税的方法。

f. 捐赠加密货币

捐赠加密货币不用交税,只要受捐者是美国注册慈善机构就可以。捐赠金额超过500美元,就必须填写8283表格。捐出去的币可以减多少税,取决于你持有资产的时长。持有超过1年,就可以对应减少应税年总收入(AIG),但最高也只能减少30%。持有不足1年,可以减少最多50%的应税年总收入。

总之,由于加密货币的生态远比股票、债券市场丰富,涉及了分叉、挖矿、钱包等全新技术,传统资产税收方法是否适用,甚至该不该交税,就自然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

By 深链财经

为什么元宇宙很有可能发展不起来

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8日,在一年一度的 Facebook Connect 开发者大会上,马克·扎克伯格正式宣布,创立于 2004 年的 Facebook 正式更名为“Meta”——也就是“元宇宙(Metaverse)”的那个“元”。

靴子落下来了。不要面子的小扎,笃定要玩一把新概念给 SNS 续一波命了。

Facebook 的更名似乎对元宇宙概念来说并不是好事,它甚至是某种象征,它给了火热近一年但至今仍然没人能解释清楚的元宇宙概念浇了一盆冷水。

随着更名事件在中英文世界刷屏,除了极端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人们普遍对元宇宙的批判大过了期待。在微博和 Twitter 上元宇宙成了许多段子嘲讽的对象。但正如没人能说清楚什么是元宇宙一样,就连批判元宇宙似乎也无的放矢。

毕竟,你似乎是永远打不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新东西。

本文共 19572 字,大约需要阅读 35~50 分钟。先上结论,我们认为:

元宇宙=2010 年代的过时技术风口+1990 年代的复古科幻概念+08 年次贷危机般的金融创新。

元宇宙中无创新

扶不上墙的 VR

去网上搜一下,你会发现不同机构画的行业图谱差异巨大,但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囊括了过去 5 年吞噬了大量融资,但市场化失败的技术。

VR 几乎是这一特征的代表性技术,其次是去中心互联网,其它的后面我们也会稍稍谈到。

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元宇宙”新贵,纷纷把 VR 视作 metaverse 的入口。尽管在演讲和 PPT 中留下了“其它设备也可以接入”的后手,但有“沉浸感”这个大前提摆在前面, VR 对元宇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如今提起 VR,许多人的直观印象不外乎就是“昂贵”和“眩晕”,以及“复杂”衍生的“吃灰”。自从 2016“VR元年”的泡沫破灭之后,整个 VR 行业马上陷入了缓步增长苟且偷生的过冬状态;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撑过五年苟活至今的主流VR产品,真能撑起画饼大过天的“元宇宙”吗?

答案并不乐观。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 VR 由热转冷的五年时间里,诸如“VR 眩晕”以及“VR成本高昂”的唱衰论调,都属于典型的以讹传讹: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抱怨 VR 让自己天旋地转,原因不外乎就是一上来接触了粗制滥造的 VR 手机盒子、连接 VR 设备的 PC 配置不足导致画面卡顿掉帧、用站姿而非坐姿进行体验以及早期 VR 设备确实存在的舒适度缺陷(后文详述);

至于硬件成本,在过去 5 年更是随着 VR 一体机的普及不断下跌,如今的主流 VR设备,入手价格已经和非旗舰的主流中端手机相差无几,且无需高配 PC 也可以独立运行,使用与沉没成本大大降低。

但即便如此,凭借现如今的主流 VR 硬件水平,想要胜任“元宇宙入口”的重任,依旧是力有不逮的:想象一下,一个 500 克左右的塑料盒子紧紧箍在眼前、几乎所有的重量都压在颧骨上方、密不透风的盒子散发的所有热量都被厚厚的海绵聚拢在双眼周围的感觉吧——无处排遣的闷热让人头晕脑胀,汗水淋漓的朦胧视野更是让所有提升分辨率的努力付诸东流。

从五年前开始,这种丝毫谈不上惬意的体验就彻底败坏了 VR 产业的声誉,诸如“显示分辨率不足制约 VR 发展”以及“VR 必晕”一类以讹传讹的论调,就此流行起来。

不仅如此,在最基本的产品设计方面,现如今的主流 VR 设备,和 5 年前的主流 VR 产品相比,基本形态几乎可以用“原地踏步”甚至开倒车来形容:

这是 2021“元宇宙元年”的代表性 VR 设备——Facebook(现在应该叫 Meta 了)出品的 Oculus Quest 2;

这是开启 2016“VR元年”的主流VR设备——Facebook 收购并出品的第一代消费级VR头显套装,Oculus Rift。

暂且不论外接配件,单从我们能接触到的部分来看,一个密不透风的塑料盒子+两个环形外轮廓的无线手柄,这就是从五年前到现在,主流 VR 厂商带给我们的一切——至于实际体验,基本就是用遥控电视机的姿势悬腕操作两个鼠标,灵活度尚可,准确度需要适应,便捷性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自如,疲劳值倒是涨得飞快。

没错,2021 年的新一代产品确实包含了手势追踪机能,但如果这种解放双手的操作真有那么好用,为何还要标配两个无线控制器?答案不言而喻。

这还远远不是重点,更大的问题在于,尽管连接 PC 的 VR 设备作为演示机在 2016 年成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但在意识到 2016 年的主流 PC 配置很难兼顾 VR 体验的画质与流畅度、C 端用户想要玩得爽必须砸钱升级 PC 硬件的事实之后,相当一部分 VR 厂商放弃了 PC,选择了除去便宜一无是处的手机 VR 盒子路线,创造出了“直接把移动平台芯片封进 VR 外壳”的所谓“VR 一体机”——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了今天,2021 年标榜“元宇宙入口”的主流 VR 设备,基本都是这个调调。

显而易见,哪怕是和同时期的主流 PC 平台相比,主流移动芯片的运算和图形性能都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尽管从最基础的画面帧率到攸关互动体验的空间定位性能全面劣化,凭借便宜的优势以及卖力的宣发推动,VR 一体机依旧占据了消费端市场,成为了 VR 行业的新主流。

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大趋势下,“尽快追平 2016VR 元年树立的产品标杆”变成了这些主流 VR 厂商的最高任务;时隔五年之后,这些尚未被淘汰的 VR 一体机厂商,终于用捉襟见肘的预算和各种取舍,在一个全面缩水的硬件平台上,勉强实现了五年前 PC 平台 VR 设备的基础功能:

五年前的 Oculus Rift,拥有 1080 x 1200 的单眼分辨率、90Hz 的标准屏幕刷新率外加精度不错的 Outside-in 六自由度空间定位系统;

五年后现如今的 Oculus Quest 2,拥有 1832 x 1920 的单眼分辨率、90Hz的常规屏幕刷新率,外加只要不超出摄像头范围那效果就还可以的 Inside-out 六自由度空间定位系统;

与此同时,五年的时间并没有让 Oculus Quset 2 实现理想中的轻量化,超过 500 克的机身重量甚至比470克出头的初代产品表现更糟;

而在瞳间距调节这种攸关舒适度的细节上,Oculus Quest 2 的表现同样比不过五年前的初代主流VR设备,至于发热这种只有体验过才会叫苦不迭的头号难题,只能说,和 Oculus Quest 2 短暂的续航时间算是绝配。

然而,即便做出了这么多的取舍,最终成功实现“成本控制”单一目标的主流 VR 一体机,依旧远远算不上能让业界满意的硬件平台——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对于那些不得不转投 VR 一体机的内容开发者来说,他们不得不降低自己作品的视觉效果甚至压缩删减内容来满足这个瘸腿平台的性能需求。最终,这种削足适履的局面,导致了两个十足黑色幽默的结果:

一方面,尽管收买过不止一家内容团队砸下过大笔资金,时至今日,Oculus Quest 2真正有资格做为招牌吹嘘一下的VR游戏,只有《Beat Saber》一款而已;为了彰显自家 VR 平台前景远大,Facebook 甚至还收买了一批经典但上市至少也有十年的游戏IP,计划用不止一份 VR 冷饭壮大声势——Meta “元宇宙”的始发平台要靠这种陈年把戏来撑场面,真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

另一方面,即便凭借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一批萌新,但作为 VR 一体机,Oculus Quest 2 孱弱的性能外加并不丰厚的游戏阵容,并没有让热度维持在理想的高度上——最终,玩家手中的 Oculus Quest 2 要么吃灰遇冷,要么就是被用户彻底抛弃“移动VR”的无用噱头,连上 PC 去玩 SteamVR 的游戏。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了五年前的起点,也算是一种轮回。

总之,整整重复造了 5 年轮子,且 5 年后的主流轮子,还真不一定比 5 年前的主流轮子更出色更好用,这就是承载“元宇宙”入口重任的 VR 产业面临的现状——而对于“元宇宙”来说,这还远远不是麻烦的全部。

掩耳盗铃的去中心互联网

五年的发展换来寥寥无几的迭代进步,作为独立终端,VR 一体机显然跟不上“元宇宙”新贵们的画饼力度;为了避免作茧自缚的歧路技术拖自己野心的后腿,新贵们高调打出了“分布式”的底牌,仿佛只要把“元宇宙”化整为零,一切麻烦都可以自动解决。

由于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火热,去中心网络几乎成为元宇宙行业图谱中第二重要的一项应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如今已更名为 meta 的 Facebook 公司曾在 2019 年宣布了其去中心数字加密货币项目 Libra。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商业公司在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的尝试。

与去中心的加密数字货币不同,去中心互联网给了人们另一个许诺:用户将获得对自己网络行为和财产的完全控制权,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真正属于自己而非被算法、平台和资本操控的互联网世界。

哦,听上去真是太棒了。

幻想类作品当中有个叫 Phlebotinum 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不管逻辑原理,遇上问题找它就能通通解决——《沙丘》的美琅脂(香料)和《星球大战》的原力都是这种东西。那么,这种虚构作品里的便宜事,在真实世界当中能不能成立呢?

很遗憾,2021 虽然是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年份,但它的基调依旧是冷冰冰的现实: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货币短期内也许不会死,但摆脱传统资本+主权控制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短期内也实现不了。

比特币网络从 2008 年开始,已经稳定运行了13年。尽管有许多主权国家先后尝试过摧毁比特币网络,但从未成功。

然而这种分布式金融网络的成功,基于金融应用本身对网络资源的低消耗。众所周知,用最最简化的逻辑来描述:去中心意味着冗余,冗余意味着成倍的消耗资源和成本,而成倍的成本意味着对资本更大的依赖而不是更少。

说的详细一点,目前,普通的,可民用的非金融性分布式网络分为两个路径,一部分是纯粹的分布式网络,比如 ZeroNet、I2P 和 IPFS 等。这种模式下,构建一个网络应用的全部技术都需要分布式,包括存储、计算与传输。在另一种模式下,比如使用以太坊构建的一系列 Web 应用,这些应用仅对关键技术进行分布式以试图解决一些中心化网络的问题。

ZeroNet 是一个 2015 年上线的泛用型去中心网络,它能够实现去中心的微博、Youtube 和 Facebook。但时至今日,甚至没有什么人乐意用它搞黄色
ZeroNet 是一个 2015 年上线的泛用型去中心网络,它能够实现去中心的微博、Youtube 和 Facebook。但时至今日,甚至没有什么人乐意用它搞黄色

这两种模式分别面临两种不同的发展困境,我们先来否定第二种,第二种的本质就是掩耳盗铃。在中国 Web 3 圈有一个非常恶毒的鲁棒性测试,就是一个 Web 3 应用不管吹的多么天花乱坠,唯一检测它是否靠谱的方法,就是把它举报到网信办,看看它是否会因为涉黄涉政被封掉。

在这种测试,或类似的监管情况下,第二种模式是不堪一击的。

因为传统主权国家和商业机构对互联网应用的控制,遍及互联网技术的每一个链条。除非你将应用的构建、数据的存储、云计算、分发以及用户的每日触达的每个环节都分布式,那么你的分布式应用就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使用以太坊似乎可以逃避主权国家关于支付和金融监管的各项规定,但是上如果你的交易量足够大,你的域名、服务器等非中心化的部分就会被查封,你的公司实体就会被关闭,你自身甚至会因为违反证监会或 SEC 的相关规则而锒铛入狱。

以上例子并不针对中国,在美国和任何监管完备的国家同样适用。

相比之下,第一种似乎更能实现分布式网络本来的诉求——创造真正由每个用户个体自己所控制的互联网。

然而,这种模式的难点是,既然它完全被用户所控制,意味着它完全依赖用户的资源来构建,因此易用性极低。

我们以微博为例,知乎上曾有人推算微博在 2011 年全年生产的数据为 370T(知乎问题:新浪微博每天几亿用户产生上万G信息是怎么储存的?),这一数字在进入视频时代之后有爆炸性增长,但我没能找到更新的数字,因此我们就以 2011 年的数字来计算。

尽管看起来这个数字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算大,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我们要以纯粹分布式的技术构建一个微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用户端存储这 370T 的数据。并且是以复数的形式存储,因为我们不能保证用户是实时在线的。

为了保证这 370T 的数据随时可被任何地理位置、任何时区的用户访问,每条数据可能要至少在 100 个 用户那里被存储,因为与 24 小时高质量在线的中心化数据中心不同,用户可能随时离线。这意味着,即便这份数据被 100 个用户存储,任何一个时间点可访问到的数据源可能也只有其中的 10 个。

那么,存储需求会迅速膨胀到 100 倍,也就是 37000T。

考虑到根本不可能有普通用户会贡献出 370T 的存储空间,因此实际的情况是每份完整数据,大概需要被存储在 740 个愿意贡献出 512G 空间的用户那里。这意味着想要稳健的以分布式存储这一年份的微博数据(100 倍容错),需要至少 74,000 十分慷慨的做种用户。

而实际上,这还只考虑了存储的问题。还记得经典版微博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什么嘛?是明星出轨时的扩容问题,也就是带宽与计算性能问题。

由于目前主流的民用宽带均为不对等带宽,实际上 74,000 个普通用户所提供的上传带宽,根本不可能满足微博用户日常的浏览需求,也就是说这些数据虽然被安全的存储了,却不能被实时预览。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就是这个分布式微博的“卡顿”和“炸”将成为日常。

事实上,分布式的微博一直存在于上文举例的 ZeroNet、I2P 和 IPFS 中。但由于易用性问题,即便是在 Tumblr 扫黄和川普卸任时引发的百万人卸载 Twitter 这种大规模的“数字迁徙”中,普通用户也绝不会选择这些易用性差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应用。

他们只会从一个中心化的坑,跳进另一个中心化的坑。

因为实践证明,互联网应用的易用性才是互联网普及的真正原因,如果互联网为了某种哲学或意识形态上的执着而降低易用性,那么大多数人的选择只会是“不用”。

回到去中心互联网与元宇宙的关系上,去中心互联网自己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在元宇宙中可以被解决吗?

不可以。

甚至恰恰相反,元宇宙中精致的模型,海量的数据和庞大的计算量都会要求更加集中化成本更低的云形态,这一点与 Web 3 所能解决的完全相反。

推出的 Libra 在经历了几次白皮书修改和更名后,至今也处于难产状态。与它的 VR 业务一样,属于“你做的很好,但不要算进估值哦”的业务。

元宇宙是找不到出路的技术合集

元宇宙技术之坑,何止是 VR 与分布式网络。

要估测这个坑究竟有多深,首先,我们要找一张元宇宙行业图谱出来,看看除了上文提到的两个节点之外,还有哪些技术被包进了元宇宙概念里。

因为各家差异较大,直接从 Google 搜索选取了第一张的结果
因为各家差异较大,直接从 Google 搜索选取了第一张的结果

除了 VR 和分布式网络这两个产品形态最明确,槽点也最详细的概念技术之外,在目前的元宇宙技术图谱上,其它相对没那么清晰的技术和概念节点,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一是类似 Phlebotinum 的画饼,其二是根本不能自洽的忽悠。

首先是 Phlebotinum 类。正如前文介绍,这个概念基本可以理解为“万金油”,也就是不必纠结细节,一经启用立刻解决一切麻烦的技术玄学——除了前面提过的分布式网络,“元宇宙”技术图谱上的 Phlebotinum 节点,还包括这些:

“有 AR 就好了,AR 好了,元宇宙就好了”;

“有 5G 就好了,5G 好了,元宇宙就好了”;

“有物联网就好了,物联网好了,元宇宙就好了”。

一条一条来。首先是 AR,不可否认,这项技术确实是目前所有移动终端厂商的必争之地,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全球所有能够影响市场的手机厂商,都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布局,不仅仅是开发套件和应用环境,产品原型同样屡见不鲜——然而,时至今日,真正投放市场且产生过实际影响力的穿戴式民用 AR 设备有多少?

答案是 0。

直到今天,提起穿戴式 AR 设备,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依旧是起步崩殂的 Google Glass,偶尔还能想起挂羊头卖狗肉结果沦为笑柄的 Snapchat Spectacles,真正能够被 C 端用户——哪怕仅仅是小众市场——接受的穿戴式 AR 设备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谁都不清楚。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过去不止五年的时间里,“苹果即将推出 AR 眼镜”属于年年必有年年落空的谣言,“所有厂商都在等待苹果打响第一枪”同样是心照不宣的传说,至于什么时候落地,大概是“下次一定”吧。

而这种落空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你打开几年前吹 AR 的报告看一下,那里面的行业图谱会涉及不止一个现阶段消费技术领域难以突破的关键节点。这些技术的演进,可能会以 10 年为单位缓慢进步,而按照产业树的演进思路,那些基础技术即便是有了突破,也会在几十年后才会影响到元宇宙。

然后是 5G。相比于画饼多年的 AR,5G 的落地效率明显要高得多,但时至今日,在 C 端市场 5G 网络究竟能有什么价值,争议依旧没有停止——“5G 拯救 VR 行业”乃至“5G 开启 AR 时代”的论调之所以会甚嚣尘上,显而易见,这些属于未来的愿景最适合用 Phlebotinum 买单。

但必须指出,暂且不提八字还没一撇的穿戴式 AR 设备,即便已经实现了理想中的 5G 网络覆盖率,现阶段的 VR 终端能有多大进步,依旧存疑——就在今年年初,Google 宣布关闭 Stadia 第一方内容工作室,曾经被创投圈寄予厚望、认为有潜力开启“云游戏”新时代的 Google Stadia,沦落为平台方自己都不看好前途的第三方线上商店。

和之前的消费级 AR 眼镜一样,Google的努力再次浅尝辄止,至于下一位寄希望于云端的选手能不能用 5G 和 AR 以及 VR 在“元宇宙”创造奇迹,不妨拭目以待。

最后让我们看看物联网。和元宇宙已知的 Phlebotinum 画饼相比,物联网在这个技术图谱上的形象几乎是最模糊的,翻来覆去就是“虚实共生”“链接万物”之类的片儿汤话,但问题在于,以“元宇宙”新贵的标准来看,将现实世界屏蔽在外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才是元宇宙的“meta”真正的价值所在;

所以说,强调“现实连接”的物联网,对于强调数字化沉浸的“元宇宙”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最符合逻辑的答案,恐怕得等到“元宇宙”的疆域扩展到 AR 领域才能揭晓——这样一来,等于是又回到了最开始的“AR 好了,元宇宙就好了”,又轮到 Phlebotinum 买单了。

除了这些乍看前途无量实则净是空谈的 Phlebotinum 技术节点,在现阶段的“元宇宙”蓝图上,不符合逻辑甚至自相矛盾的愿景丝毫不鲜见,例如沉浸:一方面,沉浸感是元宇宙的核心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达到预期的沉浸感,导致沉迷怎么办?

时至 2021 年,对互联网沉迷,或者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包裹”的反抗与管制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特色。在西方社会关于降低屏幕时间、降低社交产品成瘾性和对数字公司免费产品征收额外税费的讨论,并不比中国家长要去关停游戏的呼声低。

不允许沉迷,所以要降低沉浸感?那还要元宇宙干什么,互联网不香吗?

不允许缩水沉浸感,所以放松对沉迷的监管?那按照“元宇宙”新贵的逻辑,某位国产科幻大户已经写好了咱们的未来:

“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在那里面每个人确实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苦逼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不能共存的节日》,刘慈欣

当然,肯定也有人想到了《头号玩家》电影的结尾,用“定时断网”的强制手段来避免沉迷——但是,既然我们投入了这么多,最终造出的是一个极有可能让全人类万劫不复的数字敌托邦,干嘛不在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闹剧?互联网还有现实宇宙真的不够香吗?

最后的最后,如果一定要挑出现阶段“元宇宙”技术蓝图最大的逻辑问题,那么显而易见——真正的“元宇宙”,根本就不该让Faceook这种寡头来创造。

无论是《雪崩》还是《玩家一号》,这些为“元宇宙”新贵的愿景PPT提供了展现素材的科幻作品,都包含着一个相同的内核:

和崩溃边缘的糟糕现实相比,流光溢彩的虚拟世界才是躲避一切苦难的归宿;至于这片乐土的创造者,则是一群偏执到近乎鲁莽、相比于盈利更重视内容素质的怪胎,再加上无数认同这些怪胎的Geek。

正是凭借这些不认钱的开拓者付出的不懈努力,门槛极低但沉浸感史无前例的Metaverse(来自《雪崩》)和绿洲(来自《玩家一号》) 才得以正式上线,进而彻底改变了整个互联网和人类社会的形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创造“元宇宙”的不再是一群不看重利润只重视用户体验的技术怪胎,最终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他们要“绿洲”玩家按月缴费,在每个角落设置广告,让用户的隐私和言论自由成为过去式。一旦IOI接手这个游戏,那么“绿洲”将不再是我童年的乌托邦。它会成为垄断企业运营的反乌托邦世界,阔佬们才玩得起的主题公园。——《头号玩家》,恩斯特·克莱恩

IOI 的原型是什么,所有人心知肚明。结果到头来,这些反派背后的原型托拉斯跳出来,彻底无视了技术层面的困难与短板,号称要在现实世界中创造原本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元宇宙”——实话实说,放在 2021 这个魔幻现实主义大年,倒也不是什么预料之外的展开。

好了,让我们总结一下吧:

元宇宙的终端入口——主流VR产品难堪大用,主流AR设备八字没一撇,两条腿都是瘸的。

元宇宙的网络架构——分布式网络撑不起这种规模的数据交换量,退而求其次放弃去中心化,等同于剥除了元宇宙的自由本质这个核心卖点。

元宇宙的网络基建——5G更适合AR主场,对VR的意义相对有限,物联网也是一个道理。另外,云技术不是元宇宙的救世主,看看云游戏就懂。

元宇宙的基本逻辑——沉浸感和沉迷互斥,目前无解。

元宇宙的基本立场——目前炒作这个概念的“元宇宙”新贵,在 PPT 上呈现的产品,和他们展示理念所引用的科幻作品原型从根本上就是两个概念;确实存在符合元宇宙开拓者身份立场的游戏公司,但他们对目前的“元宇宙”潮流没兴趣,唯一沾点边的实际行动,就是在自家平台上封掉了包含 NFT 和区块链内容的游戏。

只会比基底宇宙更差的元宇宙

好了,关于“元宇宙”的技术探讨,到这里先暂时告一段落;那么,从逻辑和伦理的角度出发,由虚拟现实技术编织出的“元宇宙”,真会是比现实世界更美好的数字化应许之地吗?

简单来说,与一个上帝并不存在或已经许久不发挥神迹的基底宇宙相比,存在上帝的元宇宙更令人感到可怕。

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资本还是政治还是你相信的任何影响世界的神秘力量,在其发力的时候都受到熵的制约。

也就是任何限制、治理、管制,或者你不管叫它好的还是坏的强制力,都存在执行效率的问题。

比特币之所以能在全球主要国家联合剿杀的情况下运行这么多年,是基于一种灰度治理平衡,即现代主权国家无论如何真的很难管控所有曾经下载过比特币钱包的用户。因此,它实际上不能管控一个自然人使用比特币,只能管控一个经济人或法律人使用比特币。也就是各国会不断推出基于比特币与法币之间的交易监管政策,这本质是在管理自己国家的法币而不是在监管比特币。

现实世界中的现代社会虽然一直被法律与规则所拘束,但由于执法效率的问题我们始终处于一种灰度的治理平衡状态。

立法者无论如何也要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法律和规则都能被严格的精确执行,这既为犯罪者带来了侥幸心理,也为普通人留有人性的空间。

但这个灰度治理平衡,在元宇宙中是另一番景象。

在由企业或国家或任何单一组织控制的元宇宙中,“上帝”同时存在于元宇宙中和我们的基底宇宙中。这意味着,立法者与执法者将透过在基底宇宙中的“有限权利”获得元宇宙中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利它,无论他是谁,将拥有控制一个“宇宙”物理常数与规则的能力。

以最最简单的一则网络礼仪来举例。

现实世界中的法律无法规定“骂人者死刑”其实并不是因为骂人不值得死刑,而是因为以人类当今的技术,是无法实时监控到谁在骂人并进行取证的。但这件事在赛博空间里早有实现,屡次骂人者被禁言或删号从 BBS 时代就是网络通行规则。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的账号视为一个人的数字孪生, 将元宇宙视为如 Shaan Puri 所说的“元宇宙是一个活得更有价值的虚拟世界”,这是不是意味着,“屡次骂人者封号”实际是一项“骂人者死刑”的严酷且可执行的法律?

这样的剧本,其实在过去已经上演过一遍——没错,远在 2021“元宇宙”潮流到来之前,那些早早吞下 VR 技术果实的新贵,垄断统治虚拟世界的野心,早已经暴露无遗。

2014年,时年 24 岁的 Palmer Luckey,接受了 20 亿美元的报价(后来扎克伯格确认,成本实际为 30 亿美元),将自己创立的 VR 品牌 Oculus 打包卖给了 Facebook。考虑到这宗收购的时间点以及交易金额,从那一刻开始,一直到 2016 年,Oculus 以及背后的 Facebook,都被创投媒体普遍认为“抓住了通向未来的钥匙”。

——直到 2016“VR 元年”正式到来,舆论形势急转直下。

整整拖延了半年的发货,高昂到离谱的定价,直接让 Oculus Rift 这个“VR 元年”的开启者,变成了2016年最大的输家;

随后,Oculus 的创始人 Palmer Luckey 被 Facebook 扫地出门,John D. Carmack,以及 Michael Abrash,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用 VR 再次改变世界的计算机图形学泰斗人物,逐渐被 Facebook 边缘化,Oculus Rift 代表的高性能 PCVR 路线,逐渐被 Oculus Quest 系列代表的中低端廉价“移动VR”产品路线取而代之。

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在被 Facebook 收购之前,Palmer Luckey 明确表示,Oculus 的产品路线图不能偏离“开放”和“包容”的原则,正因如此,早在 Oculus DK2 开发者套件流行的时候,就有民间 Geek 实现了“手机+移动电源+DK2 头显”的 DIY 模式——换句话来说,正是这种拓展性极强的开放形态,才创造出了“VR 一体机”最初的产品原型。

然而,在 Facebook 接手 Oculus 之后,开放包容的仪态荡然无存——沿用手机产品思路创造的“VR 一体机”自然不用多提,软件方面,从 2016 年开始 Facebook 就给 Oculus Rift 筑起了独占软件的垄断墙,即便同为必须连接 PC 的 VR 设备,即便和其它厂商的同期产品相比并无优势,甚至连内容本身也毫无亮点,想要体验这些鸡肋独占内容,额外的预算投入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事实上,由于 Facebook 实在是做得太绝,早在 2016 年的时候,VR 玩家社区就出现了一家名叫 Revive 的组织,旨在用技术手段打破 Facebook 的内容垄断墙,让其它 PCVR 玩家也能正常体验这些徒有其表的 Oculus 平台独占 VR 游戏(当然游戏本身还是必须由玩家购买的,Revive 并不是破解组织)。这种罗宾汉式的义举得到了 VR 玩家和媒体的广泛认同,甚至连 Oculus 的创始人 Palmer Luckey 在 2017 年被 Facebook 扫地出门之后,都对 Revive 表示了明确的支持。

但无论如何,这些明确的反对意见和行为,并没有改变 Facebook 的 VR 产品路线。从软件到硬件,利用垄断封闭的产品构筑的 VR 囚笼,依旧是扎克伯格理想中的 VR 美丽新世界:

然而,事实证明,抛弃了“开放性”的沃土,单凭垄断企业的一己之力想要主宰全人类的 VR 未来世界,显然没那么容易——太远的不提,早在 2017 年的 Oculus Connect 大会上,扎克伯格就亲自站台宣传过自家的 VR 社交平台,Oculus Venues:

顺带一提,这是本款 Facebook 第一方VR社交应用在官方商店的人气,以及产品现状:

当然,扎克伯格的 VR 社交野心铁定不会浅尝辄止。除了 Venues,Facebook 还推出过 Spaces 这种尬聊式VR应用,同样是扎克伯格本扎亲自站台宣传:

然后这款应用被喷上了天——媒体舆论纷纷表示,套着没有下半截躯干、形似手指布偶的卡通化身,身临其境地钻进全景拍摄的飓风灾害现场,用事不关己的轻佻语气点评灾情并把这一切录下来发到网上炫耀,简直彻底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自知理亏的扎克伯格乖乖道歉。

总之,Spaces 这款一上线就丢人现眼的 Facebook 第一方 VR 社交应用,现状如下:

已于 2019 年 10 月 25 日下线
已于 2019 年 10 月 25 日下线

什么?你说这就是元宇宙概念要拉上分布式网络,避免落入任何单一实体控制的原因?那请你回到上两节,去看看泥菩萨过江的 Web 3。

尾声:元宇宙何以成为风口?

是的,经历过了漫长的论证,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一轮元宇宙浪潮的核心环节,也就是元宇宙为什么会成为媒体和投资的“风口”。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通过分析证明,这一轮作为风口的“元宇宙”中,所有的技术和概念都是陈旧的。

——但其实,甚至连这一轮风口的制作手法和金融操作,同样是陈旧的。

元宇宙中的每一项技术,在过去 5 年各自的垂类媒体里都已经是陈词滥调,我们甚至找不到一些这些技术的新“黑点”,因为他们实际上在过去5 年里毫无可以拿出来说的进步。

当这些技术被打包成了一个名为元宇宙的新概念,就立刻成了风投、企业和媒体界的宠儿。这恰似是引发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本质是一堆必然暴雷的债权合集,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 AAA 级理财产品。

一级市场投资和证券市场投资的逻辑不尽相同,风险投资的逻辑写在它的名字里,同时承担风险和追求回报是它的宿命。也正因如此,一级市场中的投资组合筛选才显得尤为重要。

但“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清晰的赛道,它本身就是一个投资组合,投资元宇宙在某种程度上是投资机构的一种消极怠工。元宇宙能够获得如此大规模的资本关注,本质上是资本对寻找真正有长期成长价值的投资标的已没有兴趣,只想把钱扔进一个稳健的理财组合里,而这个理财组合甚至不是由他们自己建立的。

反过来说,被包括在“元宇宙”行业图谱中的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的单点突破带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如果投资机构对这些技术有信心,那完全不必将这些技术包装为元宇宙的一环。比如在元宇宙概念技术中的多项涉及硬件的技术都与便携性相关,那么数码设备便携性的基础障碍之一是电池。如果人类的电池技术没有奇点临近式的突破,很难想象能够真的制造出一种比智能手机在便携与功能体验上更平衡的设备。

按照这个逻辑,电池也是元宇宙概念技术了,难怪新能源涨得这么疯。

然而,之所以资本不再关注单点技术,是因为处于元宇宙行业图谱中的这些单点技术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被证明了具有不可逾越的应用障碍或技术缺陷。但已经投进去的钱,又不能收回来。

所以,就只能打包成光鲜亮丽的“衍生概念”卖给 new money 了。

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助推的因素,即传统金融市场在疫情大背景下的失能。

自疫情开始不久之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开始出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繁荣景象。但这一轮的繁荣有其关键特征,即资金迅速向公众认为不会因疫情倒闭的头部高科技公司集中。

这种资金抱团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它类别、其它量级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变得困难。对于传统 VC 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投资退出通道变得更加狭窄了——“如果我投资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没能上市,或是上市价格较低怎么办?”

答案就是抱团。

既然二级市场中资金抱团了,那么不如让投资标的也抱团。

与 new money 联手打造全新概念,并借此机会推动自己手中无缘上市也无缘市场化的陈旧项目和技术专利被 FANNG 和 BAT 溢价收购。前者退出套现,后者拉高股价,最终再由二级市场中的投资人埋单。

这一路径,也许从 Oculus 被收购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是注定的,唯一的因素是疫情加速了这一过程。

尽管本文全文以 Facebook 为例批判了元宇宙热炒的虚火,但希望读者能够认清,元宇宙赛道中的资本玩家远不止 Facebook 一个。

他们甚至不远在大洋彼岸。

By 司马徒林 使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