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亚洲的能源布局

2021年9月,我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在海外能源投资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声明,以及东道国的转型意愿,对于海外能源电力投资者来说,既是机遇也充满挑战。

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煤电集中,不仅是未来全球电力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一直以来也是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热点区域。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11月2日发布报告《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风险与机遇》(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以柬埔寨、越南和巴基斯坦三个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东道国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针对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电力规划相关的建议,为新形势下中国的海外能源电力投资者提供有益参考。

《报告》研究发现,南亚、东南亚国家由于技术、政策不完备电力系统存在较大问题,通常存在装机冗余和电力缺口共存的现象;而伴随政策转向、疫后全球转型共识等多重因素,中方投资者开展海外煤电项目的风险将持续增加。

据绿色和平“绿色基础设施海外投资”项目负责人张菁介绍:“截至2021年5月,中国在柬埔寨、巴基斯坦和越南三国累计共参与了51.6GW的煤电项目,其中有超过16.8GW项目还在推进中。在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的大背景下,中方投资者需要对疫后东道国的用电需求、电力规划、政策变化、气候目标、全球行动等多种信号做更详尽的识别和综合评估,应更加谨慎地投资煤电等化石能源电力项目。”

Image

大多面临装机冗余和电力缺口并行问题

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越南作为曾经最热门的煤电投资国别,人口基数大(接近五亿),且有大量存量项目投资来自中国。华能、电建、国机集团在巴基斯坦,通用、电建在孟加拉,华电、南网在越南都有较为知名的煤电投资。
《报告》根据受/不受疫情影响以及各国的电力规划,分情景预测了柬埔寨、越南和巴基斯坦2025年的装机冗余情况,发现柬埔寨和巴基斯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力过剩情况。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东道国受电网、电力装机质量等多方面影响,电力装机的实际出力情况较差,易出现理论上装机冗余,但实际仍存在电力缺口的现象。

Image情景一(经济增长不受疫情影响)、情景二(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柬埔寨电力需求变化对比Image

越南2020-2025年不同经济增速情景下的电力系统供需情况

以巴基斯坦为例,即使在疫后经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的情景下,该国仍将在未来四个财年面临21.6%~23.1%的电力冗余。然而自2007年爆发电力系统循环债后,外加输配电损失高、回收率低、巨额容量电价、发电厂利用率低等问题,巴基斯坦一直面临严峻的电力短缺问题,这意味着仅靠新增煤电的惯性思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缺电现状

情境一(疫情前增速)、情境二(疫情后经济恢复速度快)、情境三(疫情后经济恢复速度慢)巴基斯坦电力需求情况对比

《报告》结合巴基斯坦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巴基斯坦电力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一是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二是老旧、低效火电项目将被加速淘汰,三是火电项目计划装机量减少,四是可再生能源目标难以完成。此外,通过梳理案例国家出台的电力规划,《报告》发现柬埔寨、越南和巴基斯坦均在国家电力规划中设立了较高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但执行情况距离目标实现还有很大差距。Image

煤电投资风险持续走高

在全球退煤浪潮下,加之社会、环境等多重制约因素,未来煤电项目被叫停或取消的风险正在持续增加。


以越南为例,越南是中国重要的煤电投资市场,但从政策、融资和法律方面看,越南未来退出煤电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银行退出煤电融资队列,导致越南煤电可融资性越来越差。据梳理,目前中国在越南有3630兆瓦的煤电项目处于未核准或未开工状态。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后,这些项目将面临较大的取消及搁浅风险。近年来,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煤电项目多以金融支持和股权投资的形式参与,不谨慎的投资决策所将对提供贷款和融资的银行、提供海外投资保险和出口信用险的保险公司等中国参与方带来经济损失。南亚、东南亚多国采取两部制电价支付政策,煤电项目将加大东道国的负债压力。而未来假如东道国取消照付不议条款,一旦出现产能过剩,无法发电造成的损失将由项目投资方承担。在全球低碳转型的浪潮下,对煤电投资的金融限制日益严格,加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日益凸显,煤电的未来发展将进一步受阻。煤电项目之外,受外部政策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巴基斯坦进行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不可抗力因素、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汇率和通货膨胀等。

建议尽快明确“不再新建境外煤电”的范围

“中国对于海外能源投资的新政策,释放了携手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能源转型的积极信号,未来中方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更灵活多样的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模式,助力东道国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张菁表示。
据了解,中国参与海外电力项目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股权投资、金融支持、工程总承包(EPC)和设备出口等。每个煤电项目可能涉及一种或多种参与方式,而主导参与方式将决定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该煤电项目是否具有决策权和长期经济收益。海外能源投资因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及潜在风险的多样性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过去五年,随着各国能源转型意向的增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煤电项目投资风险的增加等因素,中国的海外煤电项目投资风险愈发严峻。对此,绿色和平建议,一是中国相关政府决策和管理部门应尽快明确“不再新建境外煤电”的范围,指导和督促企业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充分考虑煤电项目长期运营的潜在风险;二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应提升对海外电力项目长期运营市场的认识和风险评估能力,对东道国的电力发展需求、政府的规划变化和疫情对电力行业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及时甄别高风险项目,同时开发更灵活的金融工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力项目的支持,调整投资方向;三是未来中方投资者应对东道国能源电力供需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除了明确中国停止建设境外煤电项目的政策方向,也应依托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把握全球低碳转型趋势,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对于存量煤电项目,投资者应尽快评估项目潜在的风险及转型的可能性,以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报告》提醒投资企业,在海外新能源投资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投资目的地,将电成本水平、建设运维风险、电价机制、双边关系、法律环境等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能力范围。

《报告》还建议金融机构加大对境外东道国绿证、碳税、碳补贴等各种政策工具的实务认可力度、抵质押处理研究、估值研究等。走出去的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东道国的能源规划、电网规划、消纳规划、招标规划,并为东道国优化此类规划提供早期资金支持,提升中国在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影响力。

能源行业2021年的冰火两重天

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赚得盆满钵满。

1月12日晚,中国石油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加710亿元到750亿元,同比增长374%到395%。公司主要油气产品销售实现量效齐增。

2020年,中国石油实现营收1.93万亿元,净利润为190.06亿元。由此计算,中国石油2021年预计将实现净利润900亿元至940亿元。

1月11日晚,华昌化工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亿元至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6.08%至830.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5亿元至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5.46%至1055.49%。

就公司2021年业绩表现,此前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主要生产氮肥,氮肥这块价格的确涨了,但相比纯碱等化工类产品,涨幅并不算大。去年应该是我们历史中业绩最好的一年。”

1月10日晚,2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盈利预增达到翻倍以上的公司有10家,化工类上市公司占据一半席位。其中,预增幅度最高的是“化工+新能源”概念股云天化,公司方面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8倍以上。

草甘膦板块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也很突出。1月10日晚,草甘膦行业上市公司江山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亿元至8.65亿元,同比增长132.88%到158.26%。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公司方面称主要是2021年化工、农药行业迎来景气周期,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草甘膦行业上市公司普遍业绩表现不错。类似‘草甘膦+有机硅’双重概念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更好,下游制剂类企业相对略弱一些。”有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中宇资讯分析师柳东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化工市场在疫情、极端天气以及国内减碳、双控等因素共同发酵下,基于供需错配矛盾突出,化工原料产品价格呈现集体爆发式上涨,尤其前三季度以上游原料产品以及中游基础材料产品等为首的化工品,迎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多年不遇的‘涨价潮’,且此轮牛市周期一直延续至10月份。其中尤其以涉及新能源行业的原材料例如硅料、锂电材料等表现更为突出。”

火电企业成巨亏重灾区

相比净利大幅增长的化工和新能源行业,火电企业却成了亏损重灾区。其中,金山股份预计2021年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8亿元到-20.38亿元,与上年0.82亿元相比,将减少金额约为18.82亿元到21.20亿元;同时,预计2021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8.2亿元到-20.58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0.46亿元相比,将减少金额约为17.74亿元到20.12亿元。金山股份表示,受外部因素影响,本报告期公司煤价同比大幅度攀升,公司发电、供热成本出现倒挂。上海电力发布的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5亿元到-17.8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盈利8.89亿元相比,将减少26.74亿元到28.74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上海电力表示,2021年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煤价大幅攀升且达到历史高位,导致公司所属燃煤电厂普遍亏损。公司全年累计煤折标煤单价约1097元/吨(不含税),较去年同比增加442元/吨(不含税),同比增幅达67%,增加公司全年燃料成本约53亿元。此外,浙能电力也预计2021年净亏损7.6亿元至11.4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60.86亿元;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燃料成本大幅增加,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021年火电企业巨亏并不意外。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电煤供应持续紧张,煤炭价格持续急剧上涨,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

与火电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跷跷板的另一端,煤炭企业在2021年赚得盆满钵满。根据数据,广汇能源、远兴能源、美锦能源预计2021年净利润最高预增278%、7316%、326%。其中,远兴能源就提到,煤炭板块对公司利润贡献较上年增长较大。对于火电亏损,易煤研究院研究员杨洁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2021年国内外煤价大幅上涨,北方港5500K平仓价格年均价1045元/吨,同比增幅79.5%,严重超过往年火电企业平均盈亏成本640元/吨上下,进口煤的涨幅也达到了124%,导致火电厂发电越多亏损越多;另一方面,2021年国内水电整体偏枯,去年1月份到11月份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了2.2%,拖累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同比下降了0.2%,导致火电的发电需求提升,2021年1月份到11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达到9.9%。在发电亏损的局面下,为了保障国内的用电,火电厂仍维持供电,造成火电厂亏损面、亏损度不断扩大。

但是,随着国家对煤价的调控,火电企业最惨的日子有望成为过去。

“火电行业2022年有业绩改善预期。”杨洁认为,从火电发电角度来看,国内煤炭产能的提升加大了供应的稳定性,“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的手里”意味着在当前清洁能源不能有效代替火电的情况下,火电的主体地位,煤炭的保供能力必须足以应对类似气候危机、国际能源危机的能力,因此预计煤炭产能的退出有限。煤炭供应的提升、长协定价机制的完善、以及价格法的多重保障下,煤价高位运行的持续性不足,并且今年要求电厂长协全覆盖,因此对于火电厂而言,无论是市场煤价格还是综合用煤成本较2021年都将有较大改善。从火电企业的综合运营来看,国内几大发电企业均加大了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也将有效改善整体效益。

By 齐琛冏、牟思南

为什么我要离开学术界

有一位博士(博后)问我问题,大概意思是说她现在很迷茫,想问我为什么离开学术界,为什么去工业界?在工业界的体验是什么。

说真的,这些问题真的是小马过河,每个人的体验不一样。我只能写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这篇文章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      为什么我离开美国学术圈?

2.      为什么我不早找工作,做了第二个博后?

3.      是谁激发我去做职业生涯的探索的?

4.      为什么我回国之后没有去高校?

5.      我在公司呆的体验如何。学术圈出身的高管与工业界的摩擦缘由是什么。

6.      其他学术圈出来的高管的体验是什么?老板怎么站位?

7.      从长期看,象牙塔与工业界的磨合应该怎么能够产生共赢?

1.      为什么我离开美国学术圈?

我从上中学开始,就立下了远大的学术理想,一直到我33岁做完第二个博后,一直没有改变过,我觉得我只要熬的年头够长,肯定能当教授(当然,这也可能是真的[允悲])。

我28岁就博士毕业了。博士毕业,自己觉得自己论文找教职不太行,就去做了第一个博后。还是后来最火的BCI(脑机接口),觉得自己眼光没问题。

出站了,第一次面试教职,拿了三个面试,一个offer都没有。

于是我回国探亲,当时顺便面试了几个外企。其中有个外企,领导是个外国人,也不知道咋回事,特别欣赏我。我还没回家,路上就给我打电话下offer了,当年(2014年)就给我50万现金(不带期权,全是现金)年薪的offer。

外国领导还专门给我妈打电话,表示招我的诚意。

那时候不是没想过留在北京买房,想想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想想我还无存款没买房,我又咬咬牙,拒了50万年薪,直接回美国,做了第二个博后。当时30岁。

干了一年多,又可以找工作了。我就又去找。教职更内卷了。当年拿了五个面试,本来有offer,又被取消了。

我博后老板说,你申请个funding,拿着钱了就肯定能找到教职了。

我真的信了,连续半年时间,早上5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

互联网公司的996我也知道。我只能说,跟我写funding的脑力劳动强度比,真的啥都不算。

互联网公司,有很长时间BB,开会,各种回信息,都不太费脑子。我写funding时候,每一秒都费脑子,而且都是solo作战,很孤独。

没想到,我居然真中funding了。2017年4月某一天,我看见自己funding的排名是18%,我竟然不敢相信是前18%,不是后18%。因为这是跟所有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学术带头人)排名,包括很多senior PI。

我背着funding找工作,又有7个面试,还有两个是五进三的。这下想应该没问题了吧?没想到赶上小年,竟然职位取消了。

我老板说,你再坚持一年,我给你跟卡梅说说,要不你明年在卡梅面试下。

我说我不呆着了。我33岁了,我父母老了,我要回国。我第一次跟老板哭了。他没有办法,说那你回吧。

至于我为什么没回学术圈?因为我在海外这么多年,不仅没有孝敬父母,也没攒下多少钱,我不可能不买房。

国内高校分房的承诺,兑现都要很多年。这些年不能喝西北风。

我就这样离开了学术圈。什么都不懂,无所畏惧,坚信自己。之后,感觉赚钱一帆风顺。

因为外面,再也找不到比学术圈更卷的地方了。

卷完之后,觉得公司里和资本市场那点事,都不是事。

今年,我的房子买完了,也快装修完了。这个房子,100%的钱,都是我赚的。

没要父母一分钱,没要老公一分钱,没有房贷。终于完成了,我今年38岁了。距离博士毕业已经10年了。

为什么说这段呢?因为我刚刚看见几个青椒(我就不说是谁了)的博主,说申请国自然的事情。

我特别希望家人们对青椒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希望给他们的待遇好一些。

为了科学,他们付出了很多个人生活。承受了别人很多白眼。他们出来学术圈,赚的钱会多几倍。在里面坚持,都是因为理想。

有时候我想想,从28岁到33岁这五年,我那么拼命,比互联网公司996还拼命那么多倍,没有爱人,没有家庭,没有生活,要是拿这个赴汤蹈火的劲头儿做生意,不知道能赚多少钱,我到底后悔不?

还是不后悔。那种严苛的训练,才为我后面的生活铺了一条路。

但是我真的是卷不动了。

我年龄大了,也离父母很远,于是在2017年决定离开美国学术圈。我自问已经算是坚持到自己的极限了。

2.      为什么我不早找工作,做了第二个博后?

我在2014年就得到过几个外企的offer,其中一个外企的领导(老外)不知道为啥,非常欣赏我,当时起薪就是50万(这是八年前,博士刚毕业两年的起薪)。

我当时很动心,因为当时北京的房价还没有涨太高,以这个薪水,三年能买房也不是啥梦想(我家里就是北京人,因此没有房租开销,省吃俭用还说可以的)。但是我思考了一下,还是认为需要更高的平台,因此拒了这个offer(但是还说感谢这个外企领导)。

我指的这个平台就是第二个博后的老板。他在我们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能量的,如果我当年不是实在卷不动了,相信现在他肯定帮我找到了好的教职。

我的理念是,捕猎的关键是要能等。不能太早窜出去。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公司是个日企,有比较强的等级制度。我相信我的性格不太合适。现在从后往前看,我的决策还说正确的,并不是因为我在学术圈混出来了,而是因为后来外企都衰落了(这是我当时没想到的)。

如果我当时去了,估计买完房就会被裁员的。

3.      是谁激发我去做职业生涯的探索的?

我2015年参加SfN(世界最大的神经生物学年会)听了一个论坛:alternative career(另外的职业规划), 其中一个女嘉宾的演讲,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个女嘉宾也是生物学博士,博士毕业后,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走学术路线。她经过思考,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很强,可以当高级期刊(比如science或者nature)的编辑。

但是进science和nature是相当难的,她需要一个平台和靠山。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大的老板招博后,她就面试去了。

这个大老板不是一般人,是个院士,并且还是诺奖获得者。实验室像工厂一样庞大。有几十个博后,带着上百个博士工作。这个一个庞大的科研组织,大老板本人是无法每天监督每个人的。

她在这个环境下,继续磨练自己的科研写作技能,并且做了几个好实验。最终被这个大老板(也是诺奖获得者)推荐去了nature编辑部。

她利用在nature当编辑的时间,结识了很多世界上的大科学家。要知道,如果有一个人,大科学家们也要讨好的话,那就是nature的编辑。

她读了很多世界上最精华的文献,知道世界上最牛的实验室的最新进展。她还可以出差去各个地区实验室,看看进度,问问大科学家们最近有啥想要投稿的。当然,她会得到最详细的解释,和最热情的款待(毕竟背着nature编辑的身份)。

由于她的人脉,后来纽约大学(NYU)要组建新的脑科学院,需要招揽很多大科学家入驻,就让她当了dean(实际上的系主任)。

我听了这个经历目瞪口呆。我这是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没有经过学术圈的阶梯(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到正教授)一步步往上爬,但是能直接做到dean的。

最后她说,我们以往认为博士就应该走学术圈路线,当教授,把不当教授的博士的职业路径叫alternative career。但我认为这样说不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其他的路径叫career,它们也是正经的职业路线,不是没有办法才选择的alternative。

她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回去想了很多。当然没有马上行动。

4.      我为什么回国以后没有去高校?

我刚回国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让我去参加各种“人才计划“,或者拿各种”科研补贴“。这些“科研补贴”看似很多,一百万人民币一类的。

但是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不能为了几百万人民币的补贴而随意做职业计划。除非有些人想骗补贴,否则其实一百万人民币要是认真做科研,是不经花的。花完了之后呢?你能建立起自己的学术地位嘛?有自己的特殊贡献嘛?

我自我评估,我去国内的顶级高校(比如清北这些),我是卷不动的。顶级高校,现在真的青年教师,是进行国际评审的。

什么叫国际评审呢?拿清华来说,如果你申请在清华当教授,清华是要把你的简历和paper发给9所世界排名比清华高的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其中至少5所回信说它们肯定会雇你,清华才会雇你。

也就是说,清华雇人的标准,tenure的标准,和升迁的标准,已经与世界一流大学匹配了。我相信北大啊,浙大啊,这些本领域顶级大学也是类似操作。

另外,我在这些顶级大学认识的青年教师(我师兄师弟还是有不少教授的),都跟我说了这样一个情况:青椒科研时间是非常少的。要填各种表,要开各种会。每天白天要在开会中渡过。只有晚上有一点点科研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好的paper(发science,nature那些),还是在做给欧美科研界打工的项目。比如说,大的数据采集,结构实验,大的连接组等等。中国人做这些数据密集型的项目,才能发好paper—-因为这样全世界就可以看到我们公布的大数据了。实际上,欧美人有时候估计把这些数据密集型项目让给我们,拿中国的科研经费,做世界共享的数据库,何乐而不为呢?

而欧美人就踩在这些数据库上去做真正的创新项目。

中国的青椒,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也不是不想改变。但是压下来的科研任务太重了,没有时间细想,如果不做就会“非升即走”。另外,受过良好科研训练的青椒,时间都被用来开各种无聊的会,很多大的实验,是让青涩的博士生去扛。

博士生还没有毕业,如何去跟世界级的科学家拼科研上的创新思想呢?除此之外,我认识的青椒能坚持下去的,多半老婆是白富美,或者老公是高富帅,还要补贴家里。青椒很多本身需要寻找经济能力比自己强的另一半才能支撑家庭、生育儿女,或者只能先选择不结婚。

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银发父母”(silvering parents)的问题都十分严重,很多学术圈的人都是接近四十才有孩子(或者四十以上)。

所以,在顶级大学,生存压力是有点大的。

那有的同学可能问,你可以去一般的985或者211,找个普通的教职啊,混着教书也可以。

这确实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感觉不能发挥我盛年时期的能量。国内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不平衡的问题,随着大学层级下降,学生的科研能力呈指数下降(没有侮辱任何人的意思,就是客观情况)。

到了普通的211,孩子们几乎自主科研能力为零吧,要从头手把手教。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会承认这一点,都会觉得自己很牛(我年轻时候也有这个阶段,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是从科研上客观叙述,这些孩子带起来就很难了。

这还说比较好的情况,更现实的问题是,根本没有那么多博士生。随着学校等级的下降,博士生越来越少,而招博士生的老板越来越多。往往一个系有20个老师有博导资格,但是只有一个博士生。当然那个博士生就被系主任薅走了。

此外,随着大学等级的下降,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在清华的师弟,哪怕不想继续做研究了,只要顶着清华博士的名号,基本都有大厂接着。

随着学校层级的下降,找工作难度也是指数级上升。孩子们没法潜心科研,因为前途渺茫。

因此,在这些大学,只有不图名利,好好做教学一条出路。但是我觉得我还没到那个岁数,不想过一成不变的日子。

我想过,等我五六十了,已经有一些财富了,我哪怕不要工资,不要编制,免费在大学里义务教书都可以(只要还有人要我),但是我才三十多,现在去混日子,不行。

有人可能说,你去混一下,拿国家工资拖个底也可以。但我这个人一向自负:我觉得一两万,两三万的工资,以我的能力,怎么都能赚回来,何必占着茅房不拉屎,抢夺机会呢。

我有幸,能考上清华,用纳税人的钱把我培养成材,我就应该学会不再吃奶,独立行走。高校是做贡献的地方。这点道理,我还懂。

5.      我在公司呆的体验如何,学术圈高管与工业界摩擦的缘由是什么。

每个人在公司高层,都会参与人事的斗争。但是这些斗争都是极其主观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我在这里,不想谈我和公司其他高管的斗争和对错,因为我不能保证我的立场就是对的,人家就没有道理。那样显得给人泼脏水,不太好。

我只谈一些各个方面大家都认可的道理。这些道理,我用一个故事举例是最为恰当的。我去年看了一本书,叫《CreativeSelection: inside Apple’s design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Steve Jobs》。这本书的作者是苹果的早期工程师,Ken Kocienda。

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Ken负责第一代苹果手机的触屏键盘代码(当时苹果手机还是一个秘密项目,对公司内的人都保密,当时项目代号为purple)。触屏键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以为你按的是“n”,但实际上你的手指头是很大的,你很可能是按的N旁边的任意一个字母,比如b(在键盘N的左边),或者m(在键盘N的上边),或者J(在键盘N的上边)等等。因此,当你想打“apple”这个词的时候,你可能实际打出来的是“sookw”(这几个字母都在正确的apple的拼写的不远。

Ken需要写一个纠错算法,让用户打了“sookw”的时候,显示出来是“apple”。但他不是算法专家,他应该怎么解决这么问题呢?

他找到领导,问我能不能去问NLP(自然语言处理专家),领导说你可以问,但是你不能明着问,现在这个项目还是保密期。

Ken只好找了个公司内的专家,拐弯抹角的问。专家给他讲了半天2-gram,3-gram的概率,以及构建电子词典等等NLP的算法。Ken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理解,一无所知。

没办法,他回家一个想了一个新的思路。能不能通过打字的路径来猜测词?虽然“sookw”跟“apple”差的很远,但是在键盘上的运动路径是很像的。如果他构建了英文大多数常用词在键盘上的运动路径,纠错算法不就有了吗?

于是他就按这个思路搞,于是很快就做完了键盘算法,实际上成了巨大成功,他在苹果也升职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生动的告诉你们:Ken这种人,是很受工业界领导喜欢的。而我们学术界的大多数人,受的训练,是NLP专家的那种训练。

也就是说,学术圈的人不是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这四个字,在学术圈的人的脑海里,是彻底解决问题,不能留下隐患,但是在工业界老板的脑海里是“你给我把这个问题迅速hack了”。 当然一般工业界老板,不会用“hack”这么精准的词,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你认为的解决是从机理上解决,他认为的解决是“能用就行”,最好能赶快品牌宣发,最好能赶快上市。这就是认识上摩擦的最根本的第一来源。

老板会认为花三年用NLP算法解决键盘纠错的人是书生,只有Ken这样能迅速花两个月hack出来的人才是可堪大用。

这是我所认识的所有从学术圈到工业界的横跳的人,都会面临的认知差异。这个差异从陆奇这样的大牛人,到达摩学院的大牛,到我们公司的技术高管,再到我自己,凡是我听过的故事,见过的人,这个认知差异上的摩擦都是主旋律。

当然除了这个摩擦,还有一个次级摩擦,就是公司技术型人才与销售型人才的互相不信任。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紧张的氛围总是在的。技术型人才,会觉得销售型领导都是土鳖。销售型领导,会觉得技术团队,都在靠我们辛辛苦苦赚钱养着,也不知道每天在搞什么,脸上带着那种“咱们也不懂,咱也不敢问”的轻蔑。

这种互不信任的气氛,在很多大公司都有。一旦领导不管,一失控,就山头林立。别说干出成绩,别说不被排挤了,哪怕想要不成为矛盾的中心,你都要小心谨慎:所有销售型领导,公司人力,公司大大小小混饭吃的人,都觉得学术圈出来的肯定好欺负:江山不是你帮老板打下来的,你就是一个象牙塔来的专家,读书多社会经验不多,一旦有矛盾,转移到你身上,是最保险的。

这就是很多学术圈大佬在企业背锅的原因:在企业上层,其他人都经历过专业的甩锅训练,只有你,没有甩锅过,只读了个PhD。

6.      其他学术圈出身的高管体验是什么?老板怎么站位?

在我所知道的半径范围内,其他学术圈出身的高管一致反应,国内的民企是不可能给你时间安心做科研,或者科研转化的项目的。

受我的专业所限,我认识的人多在教培领域,计算机领域,互联网公司,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和小部分医药公司。有一些其他领域,比如移动通讯类的公司,像华为的研发部是啥样,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能说,在我知道的事情里,在我认识的人里,民企老板能够坚持长期稳定投资一个科研或科研转化项目,坚持两年以上的为0%,能坚持一年的不足20%。

民企老板目前对人民币的站位还是“只许进,不许出“。当然这我是可以理解的,一般这一代民企老板还是过过苦日子的,哪怕家财万贯,公司财务支出良好,对于几千万研发投入,也是要晕过去的。

如果研发投入占到了公司利润的8%-10%以上,你已经能从大老板的脸上看见心疼的表情,和一种壮士断腕的决绝。

大老板曾经亲口说:“不要进行内容创新,那就是花钱做东西给别人抄。” 相信这种站位,在民企的其他老板中也是相当盛行的。

因此总结来说,公司对你的期待是这样的:

1.      以科学家的身份给公司站台(当然如果公司的产品非常好,这倒也不算尴尬。产品不好的就有点尴尬。好在我前公司的产品还都是非常好的)

2.      产出几个迅速能成型的东西。

3.      但是成型的东西不能完全靠自己创新和生产,要产出idea给业务部门做。这种在公司叫“赋能”。赋能的意思是,你不能独立产出产品,这样你影响了业务部门,而是要把你的算法和想法,无偿给业务部门用。当然,结果很可能是遭到业务部门唾弃。

满足以上要求后,你还要学会甩锅,和一些爪牙猎犬一般的HRBP打周旋,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7.      从长期看,象牙塔与工业界的磨合应该怎么能够产生共赢?

我上面的那些话,并不是想说任何人坏话,这个生态是大家共识的。我们在学术界受的训练就是1-2年做一个大的项目。如果你在公司这样搞,老板嫌你浪费时间,其他业务领导觉得你老黄牛大傻子。这是他们的角度,从他们的立场来说,没啥问题。

另外,公司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听你解释原理的。他们只有用眼睛看见demo,才能明白你要做什么,看不见demo,你说得再清楚,他们也不会花时间听的。

目前的生态就是这样,在生态没有改变之前,就要么自己跳出来学会商业思维,要么带着半熟的项目进入公司,要么赶快融入公司环境。只有这三条路。

对于比较成熟的研究者来说,带着“半熟项目“进入公司,也就是说demo已经出来了,老板已经能用眼睛看见了,这个时候要期权要福利,再进入公司。

当然,如果你的半熟项目,是前景非常好的,建议你在签期权协议的时候,找一个靠谱的律师看一下。期权协议是可以挖坑的,大笔的期权交易,雇律师不亏。

对于刚刚毕业的博士生来说,进入公司,则记住我说的下面几条:

1.      老板是视觉动物,不能讲理念,直接给demo

2.      Under promise, over deliver(尽量少承诺,尽量多产出)

3.      不要鄙视业务领导,不要鄙视销售型人才。他们不是真土鳖,是深入市场,了解市场脉络的人。你能从业务领导那里学到很多。多结交业务领导,问问门道。

4.      面对HRBP类的狗腿子,少说一个字是一个字。不论参加什么公司的团建,什么公司的拓展,什么心理课程,都不要对HR吐露真心说实话。永远提防HRBP。你基本可以认为他们就是公司的东厂。你看明朝那些大臣,怎么应付东厂,你就怎么应付HR。

就像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那位美国的女士所说,终有一天,工业界的工作,对于PhD来说,不仅仅是alternative career,就是career本身。

By Tulong

美国雏妓暴露出的执法弊病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夏夜,闷热的空气中,数个年轻女孩站在人行道边,冲着路过的汽车挥手。

其中一辆车摇下车窗,于是很快就有一个穿着粉红色紧身连衣裙的年轻女孩走上前,和男性司机开始熟练讨价还价,告诉这个司机,她卖身的价格是80美元。

她看上去很年轻,身材娇小幼嫩,黑棕色的眼睛在超长假睫毛的映衬下显得更无辜了一些,而男人很快就与她“谈妥了交易”。

这是在拉斯维加斯很常见的场景,但事实上,并不合法。

内华达州是美国唯一一个卖淫合法的州,但仅限于有政府颁发执照的妓院。

除此之外,一切卖淫活动都是非法的,包括拉斯维加斯常见的、和这个女孩一样的妓女。

所以,当这辆车径直驶入警察局时,女孩立刻明白——她被逮捕了。

司机撒谎了,他不是嫖客,而是便衣警察。

在拉斯维加斯,卧底警察每天晚上都会巡逻,在赌场、脱衣舞俱乐部和街角,用各种变装来钓鱼执法。

警察冲过来,给她带上了手铐,开始搜身、翻找她镶着廉价水钻的钱包,试图寻找到身份证明。

但这个钱包里只有汽车旅馆的宾馆卡和避孕套,并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东西。

这个女孩告诉警察,她的名字以K开头,而后想了一会儿又为自己辩解道:

“你们不能因为卖淫而逮捕我,我是未成年人。”

而警察只是平静地告诉她:我们可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拉斯维加斯就设立了专门打击贩卖儿童卖淫的部门,宣布将严厉打击“转卖童妓”的罪行。

然而直到现在,儿童卖淫依然困扰着这个地方。

K只有16岁,但逮捕她的警察并不意外——他们甚至逮捕过11岁的童妓。

她们并不是自愿卖身,在她们上面,还有一个皮条客控制着这些孩子。

比如K:在警察查询她房间费用的支付者时,找到了一名有前科的29岁男性,曾经因为持枪抢劫而被逮捕,并在假释后消失。

这个男人对外宣称K是他16岁的妹妹,但实际上在两人独处的时候,K会管他叫“老爹Daddy”。

很多在这里卖身的童妓,故事都和K是类似的。

“一个来自内华达州或者附近州的少女,有着破碎的生活,渴望有人关心她。而后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男人,给予了她一直缺乏的爱和温暖。

他告诉她她很漂亮,他们可以一起发财,他会永远保护她。”

警察说,这也是在他们处理童妓问题时最困难的事情:她们并不像是电影中描述的一样,被暴力威胁、被扣为人质。

她们被胁迫者用畸形的恋情精心洗脑,让受害者认为“当下才是最好的境遇”,是为了两个人的未来共同努力。

像是家暴受害者一样,她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甚至会主动维护那些控制她们的人。

这些童妓,即使每天都有独自上街、接客的时间,却从未想过朝警察求助。

警察说:“我很少碰到这些童妓说自己是‘性贩卖受害者’。她们只会说,这是我自己的错。”

一个13岁的童妓对警察说:“我知道他对我做这样的事情,我应该离开,应该报警,但我爱他,我是自己选择留下的。”

K也是一样。

在警察试图向她证明,他们想要帮助她、想要逮捕她的“老爹”,把她送回到已经分离了一年多的父母身边……

“明天就是你的17岁生日,如果你不现在摆脱这样的生活,你的余生都将是一个妓女、被一次次逮捕。一旦你年满18岁,你再被发现卖淫,即使是被迫的,也会面临6个月的监禁,记录将跟随你一生。”

但K拒绝合作。

K拒绝回答警察的问题,不会看警察,甚至会用尖叫来回应问题。

不少童妓并不愿意配合调查,所以根据美国法律,警察并不能把人贩子皮条客逮捕。

即使受害者是未成年人,也必须证明卖淫过程存在暴力胁迫或者欺诈手段,才能以“人口贩卖”罪名起诉。

当受害者因为卖淫蹲在监狱里,真正的剥削者、皮条客、人贩子“老爹”却逍遥法外,还能大摇大摆地去警察局保释她们。

有的时候,在受害者出狱后,还会因为没有发现她们的顾客实际上是警察,而继续受到严厉惩罚。

但更糟糕的是,即使这些童妓愿意配合,即使她们拿出了证据,即使她们是十足的受害者,她们也仍然会被逮捕

根据华盛顿时报报道,曾经有一名19岁、还戴着牙套的女孩找到警察。

她的皮条客用上膛的枪随时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她泪流满面地向警察提供了逮捕她的“老爹”所需要的所有证据。

然后警察也把这个女孩关进了监狱,并且把犯罪记录永远地留在了她的档案之中。

从2011年到2019年期间,拉斯维加斯警方逮捕了922名被贩卖的童妓。

警察坚持认为,这是为了她们好。

“如果让她们回家,或是带到没有被看管的儿童福利设施,她们只会主动跑回那些剥削者的身边。”

“把她们关进监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远离人贩子皮条客,得到医疗照顾,和心理咨询师交谈,意识到她们真正在被利用、被虐待。”

但对于这些女孩来说,如果她们是在成年之后才被‘解救’,这份记录甚至有可能会永远跟随着她。

在她之后寻找其他工作、去租房、去面试的时候,都会被一次次提起,永远地打上“罪犯”的标签。

对于这些受害者来说这是一种终身的二次伤害。

移民问题使雏妓的命运更加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在普通人的眼中,她们只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由于刚移民不久英语还不甚流利。然而,她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堕入一个本不该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阴暗世界。脸上还透着稚嫩的她们,遭遇怀孕、性暴力,甚至被残忍杀害,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悲惨生活。这里是3位美国雏妓的故事,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她们,如何让那些像她们一样误入歧途的女孩子们不再回到街头,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强烈关注的问题。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最近,美国加州的一个17岁女孩埃米莉被杀害了,她离开的这个她曾经令她欢喜也令她惊恐的世界。据当地新闻报导说,她是被开枪打死,至今也没有找到凶手。因为她的特殊雏妓经历和案件的离奇,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极大震动。一位常年关注雏妓问题的社会工作者也由此披露了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今年17岁埃米莉在加州长大,父母是非法偷渡到美国的,最终成为公民。母亲做家政工作,父亲在一家工厂整理门锁,生活非常拮据。埃米莉最后的出现,是在当地一家汽车旅馆的停车场,穿著小背心,短裤,高跟鞋。她的背包里,有一张假的驾驶执照、8个避孕套还有一瓶伏特加。

  
埃米莉因为涉嫌卖淫而被拘留了。她很害怕,她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姓名。她不是害怕法庭的审决,而是恐惧她的皮条客将要对她的惩罚。最终,由于她的未成年,法院将她送回加州父母的家。两周后,埃米莉就被杀害了。人们一直在议论“把埃米莉送回家,难道是一个错误吗?她的死,与皮条客有关吗?”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玛丽亚今年16岁在青少年拘留中心的访问室,玛丽亚讲诉了自己的故事。从小,她生于一个虐待家庭,也许由于父母忙工作的原因,她经常被忽略。12岁时,她曾经被家人的朋友强奸,她向妈妈哭诉事情的整个过程,“当时,我妈妈说我在撒谎”,她默默地说“现在都无所谓了。”后来,玛丽亚认识了一个皮条客,同时她也就开始步入堕落的人生。皮条客给了她大麻和几百美元的钞票,同时也带来毒品药物和召妓的男人。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玛丽亚在青少年拘留中心呆了一个星期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了。现在,她的个人网上资料中有展示身体的大量照片,还有她虚假年龄:24岁。以此判断,她依旧继续靠卖淫来维持她的生活。玛丽亚遇到了另外一个皮条客,她视他为男朋友,却时常遭到男友的拳殴和性暴力。玛丽亚厌倦了与皮条客男友的生活,她想过自杀。她说“我相信他爱我,然而他这样对待我,我想这是该终止的时候了,我要回到我的天堂。”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据一位关注雏妓问题的社会工作者披露,一些人操纵和诱惑未成年的少女,以甜言蜜语掳走女孩,给她们毒品药物,给她们渴望的金钱和物质。当这些女孩被诱惑去卖淫时,经常被恐吓、鞭打,甚至生命要挟。两年来,在拉斯维加斯有224名女孩和两名男孩被少年法院控以卖淫有关的罪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成年男女,是来自加州,五分之一是未满16岁。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安妮今年13岁,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不善监督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安妮经常逃学,后来接触了毒品和皮条客。13岁的安妮进入拘留中心的时候,被发现怀孕了。调查人员希望她能作证,指控一个皮条客可能是腹中胎儿的父亲。但是,她并不理解。安妮和其他被拘留的女孩说,如果出庭作证,意味著她在背叛。她说:“我不会说的。”

组图:怀孕、性暴力、被杀 聚焦美国雏妓的悲惨生活
审判室内,安妮站在证人席上,检控官查问她和男子发生性关系时,她几乎以耳语回复。“最初,我坐著,然后我就开始躺著,他想和我发生性关系。”她一手遮挡自己的脸说,“这是一种浪漫的奉献行为,酒店的门侍为他进行监视,所以他劝我不要逃跑。”很快,安妮就被放置在一个怀孕少女的设施中心,有卧室,卫生间和婴儿床。但是,数个星期后,她跑回到母亲的家。她说,她要租一间公寓,她的理想是做一名舞蹈演员。但这真的能实现吗?

警察对她们的悲惨遭遇毫无共情

警察对我的态度就像是……“你们这些年轻女孩们是自愿来到拉斯维加斯卖身,你们是贪图享乐才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可我不是——我是受害者。”

一个16岁就被贩卖的女孩说。

“即使我告诉警察,我身后有皮条客,我很害怕,我想回家……

警察也不会问我:‘你想出去吗?你想要我现在去逮捕这个人吗?我们会把你安置在安全的庇护所,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会带你离开’

他们只会逮捕我,把我关进监狱。”

一个15岁起就被贩卖的女孩说。

“警察告诉我,他们监视了我们三个月。

……我知道的时候就在想,三个月前,你们为什么不来帮我呢?”

一个13岁时起就被贩卖的女孩说。

由于这些未成年少女势单力薄,在不公正的法律面前毫无反抗能力,所以哪怕被虐待地遍体鳞伤也会被当成“违法者”通通逮捕,而罪魁祸首的皮条客却总是因为证据不足逍遥法外,只要有律师,付得起保释费就可以让更多的未成年少女受害。如果法律本身就是恶法,保护的是懂法的坏人,那么守法又有何用?

By baojie

生物博士在美国的现状

美国生物学博士毕业后有前途吗?虽然因为疫情的推波助澜,让很多人意识到生物科技的重要性,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不少美国生物学博士后就业的困难,到底美国生物学博士毕业后是否有前途呢?

在美国,十大难就业专业前四名都是生物学开头的,“生物学劝退”最早就始于麻省理工的BBS。几乎大多数读生物学的人都认为申请美国生物学博士留学就是个坑,因为就业很难,转专业里面最多的都是学生物的。

为什么美国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就业如此艰难?甚至不少人专门在相关论坛各种劝退,最关键之处在于美国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只有博士后一条出路,所有博士生或者博士后只能辗转几个博士后老板手中各种做牛做马,拿着低工资,每天十六个小时埋头实验与研究,长久不与人打交道,到最后越来越与社会脱节,出来后也无一技之长。

就算是哈佛、MIT毕业的生物学博士,导师也都非常牛,但是他们毕业后也只能在制药、生物技术公司做兼职,或者提供咨询服务,这种人脉广的也可以去学校当教授,然而大部分中国生物学博士生只能做几年博士后,辛苦为广大金发碧眼的人做牛做马。

在美国大学,你可以看到很多留学美国生物学博士的中国学生,因为没出路,所以美国人不读,但是美国生物实验或者研究又要耗费大量资金,人力,很多无菌设备或者器具都是一次性的,不少高精尖设备都是需要很多资金的,而且美国生物实验室一个老师手底下需要二三十人才能让整个工作正常进行,里面有很多大量、重复试验和数据,都需要生物学的学生来做,你会发现里面绝大多数都是黄头发黑眼睛的,而且人力成本比机械化成本要低,所以这才是美国生物学博士好录取,难就业的最根本原因。

以下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博士后的自白:

我曾经跟别人这么说,你在谷歌做某一个产品,你会JAVA,你干了两年,最后你们的产品因为种种原因不赚钱甚至压跟没有出门就流产了,你一点影响也没有。你还是IBM的一个有两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你的简历上就是IBM software engineer。相反,你是哈佛医学院里的一博士后,你会蛋白质纯化表达,你作的项目最终证明做不下去,那么你完了,你什么有没有了。你两年的努力几乎是一个零。

如此以成败论英雄,就是生物的最大问题!

我发现很多生物的博士们都有一个错误的愿望,总觉的自己不行是因为某一硬件不合格。国内来的博士觉得自己差在不是美国博士。美国的博士觉的学校牛才行。学校牛的觉的老板牛才行。老板牛的觉的老板更牛才行。老板是院士,觉得做的课题热门才行。没有绿卡的觉的熬到绿卡就有工作了。没有论文的觉的得有Nature论文才行。。。。

可是说句实话,如果你有机会看看即使是上述条件都有的人找一个Faculty有多难,你们就知道到底是谁的问题了。

评论一个专业的出路,不要老看这混的最好的人怎么样。 首先要把最好和最差的去掉,这样讨论才有意义。那么生物呢? 去掉顶尖剩下的就是一坨屎了吧

很多外行人看不懂这些个搞生物的为什么不埋头研究自己的科学理论,而是在这里成天瞎吵吵,在这里抱怨。甚至有人觉得是无病呻吟。那是外行不真正了解内行的痛苦。你们可能没有经受过如此巨大而且长期的心理落差:本来以为辉煌的产业其实还是个成长缓慢的婴儿;本来以为会很有趣的科学研究被各种人为因素搞得面目全非,或者发现根本没有趣;本来以为踏上科学岗位会获得应有的尊重,最终却发现受压榨程度比餐馆的打工仔好不了多少,工资却没多多少;本来以为凭着自己的才智可以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却发现连最简单的微积分都已经陌生。其它学科的人很难理解这种痛苦,因为其他学科和生物学太不一样。生物学的经验很难积累,证明此路不通不会生出其他活路,功亏一篑的几率太大,哪怕是外行人看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都是大起大落也能看出这个行业的风险极高。

生物相关领域的学生和博士后在美国的中国人中占了很大比例,而这个人群的收入则是处于最低的位置,除了往终身教职这条辛苦一世的路上挤,或者甘于做万年博士后,找公司的路也比别的专业艰难许多。至于转行的那部分,到目前为止还属于小部分。


为什么生物研究这条路越走越艰难,究其原因,还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金字塔结构的医学突破发现决定了美国为了发展基础医学研究,需要大数量的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力,而大多美国本国的优秀人才都会选择回报更大的工作,所以,从小重视科学教育的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中国学生们,便成为美国研究机构的首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出来就有黄金职位等待他们。

很大一部分来美国读PhD的都是中国四大生物学院世家出身,当年都是顶尖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由这群顶尖的人才支撑起来的生物研究真的需要这么多顶尖的人才,看看美国的学生就知道,大多数博士和博士后的这些都不是最聪明的学生,虽然Harvard等少数几个学校里会有不少放弃读医学院,法学院而真的对研究感兴趣而且也真正拔尖的学生,但第一,这是少数,第二,这几个学校PhD毕业转去做咨询,投行,知识产权的也比别的学校比例要高得多。有诺贝尔得奖者说过,往往最好的生物学家是大学里成绩B的学生,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多数留在这里的人都不是最顶尖的人才。

研究生物,对于抽象思维要求很低,对于数学只有少数计算,进化和结构研究方面用得到,对于逻辑思考由于不需要很敏捷的反应一般人的逻辑思考能力慢慢想绰绰有余。真正需要的是大量的时间投入,不知疲倦的反复尝试和好的运气。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能有大发现的是少数,美国的科研经费的系统更是保证让你们都去试,有一个试出来就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种系统是符合国家利益的,生物医学的发展,也许这也是最好的模式,但是问题是美国现在的大规模基础研究来支持少量有价值的发现,牺牲的并不是它自己的民众,而是让大量的外国人才来填这个巨大的坑。

如果美国用同样的资本来使用本国的劳动力来做这些研究,它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其一,为了有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必须提高报酬,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规模缩小。其二,为了维持规模,现有人员配备结构发生改变,低学历技术支持人员比例上升,高学历研究人员比例下降。这两种都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到这里,为什么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也就显而易见了,由于中美人均收入的差别,同样的低收入在未出国的中国人眼里并不那么低,于是美国就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使用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而中国的态度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一直希望科教兴国,所以也鼓励留学生到美国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生命科学的鼓吹更是在上个世纪末达
到了顶点。而美国则利用这样的心理把这些人都塞到了一个理论相对落后,需要大量人力去牺牲的学科里,其结果就是中国其实吃了个大亏,这些做基础生物研究的能够带给中国的,其实太少了。这么一堆高素质的人才,都蹉跎在了美国实验室里,等回到中国,顶着长江的名号,能为中国做什么?这里面,美国招人的学校看重中国人好用聪明勤奋听话,中国的学生看重美国学校名气好不用自己花钱读书还有奖学金受人羡慕,中国找海龟的大学要给自己学校提升形象更好骗科研金费,回国的人看重可以常回中国受人敬仰加腐败更好骗钱。当然,这个不是绝对适用,在这里做得很好希望在国内做得更好并利用国内低人力成本和人才的也有,想回国为国家做些贡献的也有,但是结果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只是没有看到自己在这一个大环境中的位置。


大的方面说完了,再说说从个人利益方面。作为一个讲钱的时代,其实大家不必为重视个人利益而羞愧,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就是大家都在不违反道德的框架下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是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是抱着对科学研究的憧憬和热情来到美国的,我们从小的教育也一直鼓励做科学家,虽然这并不是
个很合理。科学家这个职业,是在物质极大丰富,有些人开始有能力探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产生的职业,在中国这个远远没有达到富足的国家鼓励大家去做科学家,也只能是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的思想造就的人处于社会主流时对教育的要求。但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时代的留学生或多或少愿意在不算好的物质条件下投身科学研究。

许多人会说自己对生物研究也是有兴趣的,其实很多时候是自欺欺人,在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下,其实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产生一些兴趣是很正常的,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对这个职业有兴趣。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对别的职业了解很少,甚至片面的否定那些金融,经济相关的职业,认为那些不够高大上,其实完全是盲目的自大,去读一读现代的经济学,也许你会发现经济学比生物科学更像科学,而投行对数学的要求,也比大多数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们懂得要多,咨询要的逻辑思考,比很多生物领域的实验设计也要更精妙。只要走出去看一看,就会发现很多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而又能够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的。但是由于这些工作对社会创造财富有直接的贡献,这些工作带来的报酬要远远高于普通教授的工资,更不要说是博士后。

有些人会说他们无所谓收入比别人少,他们更喜欢做研究带来的乐趣跟成就感,但是到底给你成就感的是什么?是你真的有了什么跨时代的发现?真的带来了什么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对大多数做这一行的来说,成就感还是来自发了Nature的论文,拿到了大的基金,到了哪个好的学校做教授,拿到了终身教职。这些其实只是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在别的行业也一样会得到。但是想一想你真的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吗?一篇nature的论文,全世界也许有几百个和你一样的科学家会读上一读,其中可能有几十个会仔细的读,然后可能有10来个人会根据你的实验想点东西做,但是这样的成就就是你人生想要的成就吗?这个职业真的比别人崇高吗?

我并不是说没有人应该投身于科学研究,我的重点是做研究并不是一件有多么崇高意义的事,并不能给人额外的成就感,那么它的价值也应该在报酬上得到应有的体现。相对于别的博士,从事生物研究的在博士之后,还要经过漫长的博士后才有可能成为教授,而且是在淘汰率相当高的情况下。那么对于这一行没有真正热爱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值,而对于这一行真的热爱而又有才能的人来说,这一行的报酬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的水平,所以,这样的情况对生
物研究的所有人都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甘于拿低工资卖苦力,这是中国传统宣扬的所谓的美德,但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中,这并不被认为是美德。

我们高中报考的时候,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欺骗学生,抨击热门专业,鼓励学生报考基础研究的学科。那些城里人资讯发达都不上这个当,农村的学生大多乖乖地跟着老师走。现在想来,结果就是穷人去干吃力不讨好的行当,富人去干来钱快的行当。

在上海念研究生的时候,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科院的研究所设在上海,结果念研究生的又只有极少数的来自上海的。来自上海的,我们都翘拇指,表扬他们有高尚的情操。其实科研真有比其他行业更高尚吗?大概穷人对于累和苦的活忍耐力比较强吧。

我并不赞同大陆来的学生真有什么一流的水平,一流的分数也不是一流的水平。那些拿CNS文章敲门找教职的人,到头来发现肚子里的货其实很有限。正如我们的奥运金牌,直接对准目标无限猛练,出成绩快,却并不意味对体育有多热爱,国家的体育有多强。至于个人的修养,心理素质,表达能力等等,差了不是一点两点。

说到罢工,如果生物postdoc是其他行业,美国人早罢工了。这个在现在看来还是觉得有点新鲜的创意,说新鲜是因为做研究的基本上比较书呆子气,造反气比较缺。罢工还有一个好处,警醒后人。但是基本上这个行当是由很多外国人来填充的,美国人转行的转行,做老板的做老板,个中滋味他们体会不会太深。如果真罢工,美国政府可以提工资,但是提funding的钱恐怕不现实(生物研究现在的阶段更像烧钱),更可能的情况是减少职位,减少国际学生和博士后,增加绿卡申请的麻烦逼你回国,到头来损害的恐怕还是中国人印度人自己。

生物研究的确需要很多不顶尖聪明但很耐操的劳动力,那些特别聪明的老板需求量不大,所以正如我以前提倡的,增加工资待遇,极大增加staff scientist的职位(有一定的研究独立性,待遇与公司的工作相当),减少postdoc的工作年限(比如顶多两轮,6年,现在postdoc更像是工作),适当减小规模。


对生命科学的鼓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顶峰,那时候的顶尖学校的生科院,考分绝对是全校最高的三名之内,更是大量高考状元的去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生命科学的盲目崇拜,一方面是出国容易的名声。


但是随着中国大众对世界的了解在90年代末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日渐正常化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北大清华复旦所在城市的繁荣以及众多机会的出现使得出国不再是很多最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即使想出国的人,也意识到出国绝不该为了到美国而出国,很多更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同样有出国机会,而且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在这样的形势下,整体出国读生物的中国学生素质也开始滑坡。那些已经在美国的留学生中学校好,能力强的往往寻找其他的出路而离开了学术界,留下的少数是确实感兴趣,也有实力想要冲击教职之路的,更多的是需要一个过渡去找一份公司或者别的工作的。新来的这些留学生,作为90,00后的一代,更是比以前的要更自我和现实的多,加之在国内有更好的物质条件,这一代应该看清自己真正要什么,不要再重蹈万年博士后的覆辙。

By bioending

Filcoin挖矿逐步退出中国大陆

FIL 挖矿也要逐步退出大陆了。
之前很多人还对此抱有幻想,打击比特币挖矿的时候,说只是打击比特币,没说打击所有虚拟币,所以以太坊、莱特币、达世币等品种可以继续挖。
后来文件说虚拟币挖矿高能耗,又幻想说这些机器都是电老虎,吃电厉害所以被打击,FIL 这种在 IDC 机房里的低能耗挖矿不受影响。

在多省清退比特币矿场后,打着“IPFS”(分布式储存)的名义而落地的硬盘挖矿项目依然潜伏在各地的数据中心之中,包括虚拟货币项目Filecoin和Chia等。

  与比特币等以算力验证产生虚拟货币的技术路线不同,硬盘挖矿以储存空间验证为主,在挖矿过程中,“硬盘挖矿”占用了极大的储存空间,至7月30日,FIlecoin全网的有效算力(储存空间)占到了8.259EiB,Chia的全网储存空间则达到了31.45EiB,两者总计占用了近40EiB的储存空间。

  40EiB是什么概念?一个对比是,2020年11月,百度网盘曾经公布其用户数据的储存总量已经突破1000亿GB(约93EiB),这是其从2012年运营起8年发展的结果,而上述两种虚拟货币的验证储存空间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即达到了超过4成的比例。

  “这些储存空间记录了一大堆毫无用处的信息,基本没有任何有效信息”,一位曾经为File矿池提供过硬件设备和技术服务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上述人士在2021年上半年为FIL矿池提供了3000台服务器以做数据封装,该人士介绍,中国是上述两种虚拟货币矿池算力集中的区域,而与比特币的矿场不同,Filecoin用电量较小,但对机房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多以租用各地的数据中心机柜的方式存在,因此也更加隐蔽。

  此外,硬盘挖矿中存在的资金盘现象也颇被关注。与比特币不同,FIL在激励机制上设置了抵押挖矿的模式,即挖矿前需要先购买FIL币作为质押,挖出来的币则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逐一“解禁”,一位虚拟货币投资人士表示,这一模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金盘模型。

  目前,国内的比特币矿场已逐一清退,监管之下,硬盘挖矿矿场清退还远吗?

  币价走低,储存空间还在涨

  2020年10月,Filecoin正式上线,也带动了“硬盘挖矿”概念,此后多种硬盘挖矿币逐一上线,凭借着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虚拟货币的一轮行情而收到普遍关注。

  在今年4月FIL币达到了币值的最高峰,此后便一路走低,目前仅为高峰状态币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余主打IPFS的虚拟货币也随着整个虚拟币市场行情的走低而迎来普跌,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挖矿”端的投入并不见少,在今年4月币价走低后,储存空间仍然处于增长区间。

  在7月初,Filecoin和Chia全网所占用的储存空间近36EiB,至7月末已经上涨至近40EiB。

  快速的增长对硬件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上述设备技术服务商算了一笔账,以7月初的近36EiB储存总量计算,按平均一台服务器320T容量估算,存储这些数据至少使用了12万台存储服务器,生成这些数据使用了1万5千台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占用了近2万个IDC机柜。“大量的挖矿需求造成从年初开始服务器核心配件CPU,内存,硬盘价格大幅上涨,并且缺货。连带造成服务器整机价格上涨,交货延迟,”上述服务商表示。

  一位硬件设备销售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硬盘的价格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快速上涨,直到近两个月才逐渐稳定下来。其认为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疫情对全球供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即硬盘挖矿带来的需求增长。

  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公司此前发布了截至7月2日的2021财年Q4财报,当季营收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0%,而净利润达到了4.82亿美元,同比大涨190%、环比增长47%,毛利率也扩大到了29.4%。希捷方面称在第四财季期间,去中心化存储区块链Chia币挖矿潮带动了硬盘市场需求,约占本季度bit总出货量中等个位数百分比。

  与比特币产生的大量二手显卡不同,由于存在“P盘”等技术流程,挖矿后的二手硬盘在市场上流通的难度更高,价格也更低。

  此外,尽管在电力消耗要低于比特币的挖矿方式,但硬盘挖矿依然带来了大量电力消耗,上述供应商算了一笔账,按平均每台服务器功率500W估算,以36EiB储存总量计算的13万5千台服务器每年耗电近6亿度,托管的IDC机房配套用电近3亿度,年总耗电量9亿度。

  在耗费了大量储存空间和电力资源后,最终形成的只有近40EiB的“垃圾数据”,“这些数据没有任何用处,只是为了获得奖励而产生的”,上述供应商表示。

  技术隐蔽下的“资金盘”

  比特币的挖矿过程会消耗大量电力,因此其矿场也主要集中在风光电资源丰富的四川、内蒙古地区。但硬盘挖矿并非如此,多位投资过硬盘挖矿项目的人士表示,很多硬盘矿池在东部地区,甚至包括华东、中部的一些核心城市的IDC机房之中。

  一位投资者表示他曾经考察过一个Chia项目,位于长沙市的一处机房,按照当时矿池销售人员的介绍,如果成功签订订单,还可以报销往返机票,甚至购买算力多,还有诸如赠送特斯拉汽车等促销活动。

  上述供应商表示,Filecoin对于机房环境、带宽要求较高,所以一般都以在IDC机房内租用机柜的形式建立,也因为如此,所以其隐蔽性较好,目前还未出现大面积的关停。

  硬盘挖矿的隐蔽性并不仅仅在于所处的位置,Filecoin等项目均以“IPFS”为概念,在技术的包装下,硬盘挖矿被包装为类理财产品进行销售,经济观察报获得的多份宣传资料中均多提及算力能够产生的币数量以及其收益回本周期。

  “但实际上,由于数字货币市场此前整体的下滑,硬盘投入回报周期在不断延长,遥遥无期”,一位硬盘挖矿的投资人表示。

  由于技术特性和投资门槛较高的限制,Filecoin等虚拟货币普遍采用了矿池的方式进行投资,即将矿池内的储存里以分拆打包的形式进行出售,并承诺回报周期,因此投资人的投资金额并不直接对应特定的硬件设备,而整个“算力池”也变成了“资金池”。

  “Filecoin整个机制设置非常巧妙,它有质押机制,意味着要挖矿先要先期投入一部分资金作为质押,此外,挖矿的收益也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在一定时间周期内逐渐支付,从机制设置天然的可以沉淀下很多的资金”,上述供应商表示。


现在靴子终于落地,所有品种的矿工们都没什么好幻想的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国内头部的 FIL 厂商已经开始被约谈,要求清退。
所以接下来,大家会看到各大厂商们对于监管政策的表态。
相较于比特币以太坊等矿机需要搬运出海而言,fil 有些不一样。
目前大多是通过备份数据+迁移机器的方式在从大陆撤退。
备份数据是为了不触发惩罚机制,而迁移机器目前大多搬到了香港。
所以除了厂商成本增加之外,矿工暂时没有什么损失。
经此一役,大陆与矿圈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首先矿场活不下去了,因为政策直接打击挖矿企业。
其次市场也没有了,这种情况下,谁还敢逆流而上去买矿机?
基本上来讲,大陆没有矿工的生存土壤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
今天下午在跟一个朋友聊 FIL 政策的时候,他表示监管是不是要考虑下 FIL 惩罚机制的问题,估计不会轻易下决策。
良心哥笑了笑说,你看到教培行业了吗? 还记得今年上半年,整个矿业如火如荼,甚至有从业者开始宣称,今年是挖矿元年,全民挖矿时代即将到来。
而短短半年之后,一切戛然而止,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一个时代,才刚刚开始。
空投骗局卷土重来
再说两个紧急的事情,就在昨晚,良心哥接到了两起空投骗局的爆料。
第一个跟之前良心哥曝光的 BTT 假空投很相似,一起来看下: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简单就是来说,通过高额收益吸引用户去点击链接,并且给到授权。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而当你给到授权之后,就相当于交出去了转账权限。 这个粉丝从给授权到被盗币,期间只用了 4 个小时。 损失金额,3 万多 U。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这种盗币团伙一般都是在国外,你甚至没法定位到他们是谁。
目前来看,只能认栽。
当你不了解这背后的原理,又不想当这样的冤大头,请你仔细看看良心哥在 7 月份和 8 月份的这两篇文章:
别他吗撸 BTT 空投了!看看你的币还在吗?
现在的币圈人不叫韭菜,叫鱼苗
另外一个盗币案子,手段则比这个要高明。
一方面是做了个假的金色财经快讯,另一方面则是在签名上做了手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后来受害人也请教了技术咖,人家说有一种签名是不能给的,如下: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在这个被盗案中,受害人被盗取了 14 多个以太坊,损失惨重。
所以在最新的两个案件中,良心哥要告诉你们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他吗的那么傻逼呼呼的相信优质空投会送到你面前来。
现在薅羊毛的玩法已经变了,真正的优质大毛自己能薅到就不错了,空投是有门槛的,你得翻墙、得钱包交互、得做安全隔离,还不一定能撸的到。
现在这种又是知名项目,又是规则简单,而且还带邀请奖励的,就差你把钱包授权给他了。
jst 有没有空投,你自己不会去看一看问一问吗?
一看有空投就觉得是优质大毛不能错过,一看优质大毛就精虫上脑,一精虫上脑就点链接进去,一点进去就他吗无脑授权,一授权就开始质押撸空投。 几个小时之后你会发现,你一根毛都没剩下。 脑子很有用,但你真的有吗?
没脑子就不要他吗的瞎操作。
第二,自动屏蔽波场系的空投。
无论是之前的 BTT 还是本次的 JST,都是波场链上的代币,原因很简单,因为波场链上的 U,是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稳定币,所以他不会去搞你以太钱包、bsc 钱包,因为里边可能都是垃圾币,但你的波场钱包里,有 u 的概率很高。如果再看到波场上有空投,直接当骗局处理,绝对不会错杀一个。 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会错过优质大毛,
我就问你是本金重要还是空投重要?
第三,具备一点常识。 不要轻易给来路不明的链接、dapp 去授权。 不要在有风险提示的时候还去签名。
你相当于把银行卡和密码都告诉人家了,人家不盗你的币才怪呢。
如果真的是忍不住想撸空投,起码在撸之前求证一下,多问一问。
去看看项目方的官方媒体有没有活动,去问问群友知不知道这个活动。
问人一句话,能掉一块肉?
真不知道该问谁的,你们不认识我吗?
来我公众号里发消息留言又不要钱,你们发的消息又不是不回,咋就这么金口难开呢?
非得等到币丢了再哭哭啼啼的来问该怎么办才舒服是吗?
现在的骗子越来越坏,之前还是骗、割韭菜,现在都直接改偷改抢了,你辛辛苦苦攒的币,可能因为一次点击授权直接就被清零,这种情况我经历过,我能体会当时那种绝望和无助,所以不希望你们也再被盗币。
攒点币不容易,好好珍惜,别瞎折腾。骗子们不眠不休 还记得之前碰瓷我们的绿洲学院吗?
今天又换马甲重来了,这次改名叫做方舟讲堂,在一些大 V 的号里做了投放,之前的林晨,这次改名叫韩飞了,又是要开始讲课,然后骗人到杀猪盘里收割的套路。
FIL 挖矿未能幸存,中国从此再无矿业!
文案跟之前的也没什么区别,再次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目前正值多事之秋,境外的骗子已经开始忍不住群魔乱舞了,良心哥只希望大家能够看清这些骗局,不要产生无谓的损失。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什么要去便宜这狗骗子呢?

By 币圈的良心

小镇做题家的成长与心酸

过去一两年里,人们热衷于谈论学区房,谈论择校,谈论培训巨头们的兴盛和衰亡。这些概念多存在于大城市间。相比之下,县城的教育生态少有被讲述的热度。

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县城中数量庞大的学生。调查研究显示,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

无论是衡水模式大行其道的时候,还是「双减」之后,周末学科培训被叫停的现在——补课,在县城,以一种跟大城市截然不同的逻辑,持续运转着。

 补课制造的拥堵

「再忍一下,回家就能吃上饭了。」一个周三晚上的8点40分,孙莉开车来接上了2个小时补习班的儿子,哪知道竟然堵车了。

在广东韶关下辖的这个县城里,从来没有说晚上堵车的,这还是头一次。在禁止周末补课之后,「双减」政策的本意,是让学生们放学直接回家,结果经不住家长们「自然卷」,将补课改到了放学后。孙莉的前后左右都是开车来接孩子从补习班下课的家长。

大家在进入主路前堵成了一团,有人按喇叭,有人抱怨,还有家长在打电话喊交警。在他们身后,县城里最好的培训机构的大楼静静矗立。这栋楼像一个漩涡一样,吸引着整个县的家长。培训机构每一间教室都寄托着某种希望。

补习班位于县城的主要商业街上。从地理位置上,就足以看到补课这件事在县城家长们心中的地位。小县城的家长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县城里什么都少。商场少,医院少,经过的铁路少,孩子能上的重点中学也少。别的东西家长们可以忍,但涉及到孩子的就忍不了。

现在正是开学季,是县城最热闹的时候,街头巷尾三三两两,聊的少不了孩子的成绩。分数是个永远的话题。因为县城最好的初中和高中都只有一所,所以根本不需要像大城市那样发愁择校,分够就能上,分不够,你的孩子就不行,就这么简单粗暴。

孙莉发愁的也是这件事。儿子数学一直70多分,语文一篇作文能有10个错别字,英语就更别提了。她之前一晚上没睡,都在跟老公聊这件事。

「现在都在说,要让一半的中学生毕业分流去职高。」孙莉老公说。

「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想让我儿子去。」孙莉说。

她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补课。

在县城,补课是绝对的刚需。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还没出台之前。但想要在县城招到学生,还需要用县城特色的方式。当地一家县城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发现,传统的投放电视广告、新媒体广告,在县城行不通。反而,串联起县城人的社交媒体,是一个又一个的「本地生活微信群」,又或者是本地论坛之类。所以,当「XX补课班打折」和「XX超市水果打折」的信息一同出现在群里时,你不要觉得意外。

为了更高效地招生,县城的另一个方法是依靠地推。每到放学的时候,补课机构就开始忙碌。在县城学校周围,当你看到街边有人拿着传单走向你,那人不会是推广游泳健身或是美容美发的,而是推销补习班的。这种最原始的地推模式,在县城才是高效的获客方法。有时,孙莉能同时收到四五份传单。

传单发得勤,因为需求足够强。孙莉专门让儿子问过,在儿子所在的初中重点班里,班上80%的学生在补课。有一回,儿子跟她说,班上家里最有钱的孩子,光英语补习班就上了3个,一个学校的,一个民间机构的,还有个一对一专门辅导作业的。

还有一个同学家里,是下面村镇里开厂子的,家长干脆每周末开车送孩子到县城上补习班。孙莉听了有一种危机感——就连补课这件事,也已经有了「贫富差距」。

image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县城补课法则

对县城的家长们来说,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要遵守县城补习班的逻辑法则。

这一点跟大城市颇有差异。比如轮滑课、钢琴课、乐高课……这些在县城不大受待见。在家长们心里,能提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语数外这老三样是绝对的主流。在县城补课,关系大于规则,口碑大于营销。大城市里经过营销后几乎人尽皆知的培训机构,诸如学而思培优,对县城来说没有意义,很难触及到这里。

最大的原因是这些大机构在县城招不到老师,很多好老师去市里了。要达到全国标准化的教学水平,县城本地的老师则略显不足。同时,县城没有小升初,没有培优的需求,奥数班不吃香,所以学而思培优混不开。相比之下,符合县城本地特色的「补差班」「提分班」才是最吃香的。

为了进入好的补习班,家长们得绞尽脑汁。很多县城学生补过的都是诸如「X状元补习班」「X老师提分班」之类的补习班,有的是借用商家店铺,有的隐藏在居民楼。这些补习班,通常由退休教师或是一些大专毕业生来教,有的干脆直接聘用高三毕业学生来兼职,良莠不齐,选择起来也不容易。

一名初中生的父亲吴峰,做小生意,一个月收入5000块钱左右,这在当地已经算高的。尽管如此,补习班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容不得选错。一个星期前,他参加一个朋友的酒局,那个朋友是科长,透露了一个补习班,说是这个老师把一个班上30名的孩子教到了班级第一。在县城,一个补课老师有这一个案例就足够了,足以吸引一大批家长。他敬了三次酒,终于要到了补课老师的联系方式。

光有联系方式还不够,争取下来补习名额还要付出代价。吴峰打电话去问,开班的是一名退休数学教师,对方说只收20个学生,现在报名有点晚了。吴峰立马懂了,马上给老师充了200块钱手机话费,获得了增加的名额。等到进去才发现,这个班已经收了33个学生。

县城补习的另一个疯狂之处,还在于补习班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公办学校的老师们。

双减之后,公办学校教师补课行为被严查。前几年,还是有胆子大的老师冒险。吴峰说,这样的机会只给少数学生。「比如去年的时候,班上那些成绩好、比较听话的尖子生,老师暗示周末需要来老师家里补课。」这常常让吴峰很羡慕,因为他儿子的成绩还不够好,没有这样的机会。

违规补课的公办校老师,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力竞争者。县城一家以英语补课为主的补课机构校长说,在过去,他总是被公立校的英语老师抢学生。他主做小学六年级到初中的英语补习,「六年级的学生好招,但能否留存,就要看升到了初中是否遇到初中英语班主任了。只要遇到英语班主任,班主任就会要求班上学生到他家补课,生源就流失了。」

image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小县城没什么别的路,只能依靠考试」

在县城,真正的竞争是悄无声息的。

教育攀比也是一种竞争。对孙莉来说,生活在小县城,每个人几乎都是透明的,圈子里的人都彼此了解,「你身上早就有很多标签了,孩子就是你最重要的一个标签」。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暑假,参加一个同事孩子的升学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办了六十多桌酒,祝贺的人都用「成功」来评价。相比之下,另一个同事的孩子,只考上了大专,连摆酒席的资格都失去了。

在单位里,这种竞争更是无处不在。孙莉在一家事业单位当会计,平时工作枯燥、重复,6个同事坐在办公室里,能聊的共同话题,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位于金字塔塔尖的话题无非也是孩子。

最让她郁闷的一点,是她总觉得其他同事的孩子都比她的优秀,但她们在表面上又都不承认。有时她听得牙齿都发痒。有一次一个同事说,自己的儿子得了市数学竞赛一等奖,然后说完了马上问她:「你儿子不是在上补习班吗?能不能推荐点比较难一点的辅导资料?」还有一个同事的儿子虽然成绩中等,但亲戚就是老师,天天免费补课,每天都在办公室说「你说我这一下子省了多少钱啊」。

双减政策下来,他们办公室里也讨论了一阵子,但聊来聊去还是老话题——升学难,找工作不容易,得出的结论还是得继续补课,「我们小县城没什么别的路,只能依靠考试」。

儿子升上初三之后,带儿子补课的吴峰感觉很疲惫。儿子学习很要强,目前班上排名第十。按照往年,班上前十名有机会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暑假的时候,带着儿子去内蒙古玩了一趟,父子都很开心。结果妻子一个电话打过来,说儿子班上11名到20名的孩子暑假都在疯狂补课,他的好心情一下子没了。

县城就那么大,儿子班上好几个同学的父母还是他同事,平时见了面说起孩子,都一副不成器的模样,「天天就知道玩」。后来他私底下一打听,这几个同事的孩子,上补习班比谁都凶,有的还请了一对一家教。

「这哪是学习啊,这是打仗。」吴峰说。

现在,他的儿子也加入了这场补习战争。双减之后,学校规定,所有作业只能做一个半小时,假如是做5门课程的作业,平均到每门只有18分钟。「18分钟,数学能写几道题?这可能吗?」于是,他眼看着儿子每天6点放学,然后赶往补习班,等上完了他接儿子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然后继续做作业到11点。

「等洗完澡,再吃点东西,睡觉都12点了,第二天早上6点还要起来上学。」由于县城比较小,他们家距离学校1公里,以前儿子都是走路上下学,如今为了让儿子能多睡一会,他专门买了一辆电动车送他。

儿子一天晚上上完补习班跟他说,「爸爸我好累,好饿」。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慰儿子,只能给他买了个汉堡。结果路上还偶遇了班上排名15名的同学,他赶紧趁热打铁,「你看,他也是刚学完,你要是不学,就被他超过了」。

image

在比较之下孩子补课的压力越来越大。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双减」之后,补课的惯性

双减要求取消周末学科补习班,着实让孙莉担忧了一把。

孙莉觉得,这就好像一个每天都要吃药的人,突然停药了,这可怎么办呢?第二天,孙莉请了个病假,几乎是守着10点钟,等当地最大辅导机构开门就去问。像她这样焦虑的家长可以说是辅导机构的最爱。一个老师模样的中年男人看起来一点不慌,当着她的面泡起了茶,端着茶杯说:「现在周末不让补课了,我们这里的班都从周末改到了星期中间。」

孙莉赶紧刷二维码,三科补习费,大约3000块。周一、周三、周五晚上上课,从晚上6点半上到8点半。

随之改变的还有孩子的作息时间。教育部在最新文件中要求「5+2」,也就是中小学阶段,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不少于2小时。原本当地的初一学生是4点左右放学,现在加了2个小时学校的课后服务,变成6点左右放学。为了赶补习班时间,还有家长给老师写申请书,申请提前15分钟放学,以免错过补习班。

改变的,还有晚饭内容。9月6号是周一,孙莉来接儿子放学,她背着双肩包,站在校门口,手上还提了个塑料袋。双肩包里放着辅导班的材料,塑料袋里装着两个烤红薯,两碗凉菜。马上6点半培训班就开课了,她得跟儿子在路上抓紧吃两口,边吃还不忘边嘱咐:「别吃太多,到时候血液都在胃里,上补习班脑子就不够用了。」

等到了补习班门口,看见几十个像他们一样边啃东西边等着课程开始的家长和学生时,她才知道投入其中的,不是她一个。

除了换了时间,换了形式,一切似乎也没什么变化。一些中学根据双减的要求,开始了课后服务的摸索。比如,有的学校马上成立了一个「校内课后服务中心」,一口气推出了三款不同的课后服务模式。

「最普通的就是『基础托管班』,这个班最便宜,只要400块钱左右,老师什么都不讲,相当于放学了之后,上两个小时自习。贵一点的是『特色课程班』,这个班是正常上课,要近1000块钱一学期。最贵的是『特长课程班』,是校外请人过来讲课。」一名初中教师刘琦透露说。

课程出来后,让家长们自行选择,大约80%的家长选择了贵的班。几乎没有家长选择基础班。刘琦说,由于规定课后不能上语数外课程,现在一般会把课程的名字变一下,比如,语文叫阅读课,英语叫欣赏课,数学叫思维课。

某种意义上,还是在补课。多名该县城的公办学校老师都感觉现在工作量更大了,学生睡觉也更晚。

由于班上学生们大都在补课,但在公办学校课堂上又不能超前授课,所以老师们还得面对校外补习机构带来的教学压力。「我们班50个学生,只有一个人没补课,因为实在太穷。」 刘琦说。有一次,按照教材计划,他要讲类似5+(-3)这样的负数加减法。结果讲这一课的时候,班上一大半的学生都快睡着了,因为他们早就上过了。

9月10号这一天夜里,接补课的儿子的孙莉,在培训机构门口堵了10分钟,还是没能开上主路。进来和出去的车将路彻底堵死。一个推着干炒牛河快餐车的人赶过来,见缝插针做起了生意。

一时间,她被裹挟在停顿的车流中,陷在原地,动弹不得,前方是主干道,后方是排着长队的车,就像她和“小镇做题家”孩子的人生一样进退两难。

小镇做题家长大了以后是什么样呢?

小镇做题家这个黑色幽默的词出自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特指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在小组里,身处名校却被焦虑包围的青年学子自称「废物」(「Five」)。小组今年5月成立以来,超过10万名「废物」聚集在这个小组里互相抱团安慰。

小镇青年们的生活像被套上了某种诅咒,关于他们的故事总要套上放弃、残缺和遗憾的语境。在2020年,这个语境下的主题是「小镇做题家」。

当985名牌大学光环与自嘲的「做题家」放在一起,戏谑又精准地描绘了小镇青年在大城市面对的失落与哀愁。「小镇做题家」背后所隐含的城乡差距、阶层固化、教育不公平议题,也持续地在讨论中发酵。

985里的荣光与失落

在「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里,故事的剧本大多相似:小镇出生的做题家们凭着勤奋的韧劲考上名牌大学,但题海战术在灵活的大学中失效,做题家们受到生活视野和家庭资源的局限,逐渐泯然众人,只能在毕业后拿着低工资在城市中迷茫,自嘲「应试教育下的废物」。

人生最荣光的时刻停留在高考放榜时,做题家们过五关斩六将地从县城高分走出,面临着人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小组成员小杨出生在西南小县城,高考那年是县城里的文科状元,志愿是北京一所知名院校。她仍记得拿到成绩单的那天,校长、老师甚至是县里的校领导都过来祝贺她,「觉得去北京毕业后肯定就要进人大当官了」。

大学报到那天,她拖着棉被到北京,因为妈妈说「城里买被子贵」。那是小杨第一次踏足城市,对北京的感觉是「居然从早到晚都有那么多人走来走去」。

那时她有几位来自大城市的室友。有次一起出门逛街,她搭地铁入闸后想往列车方向去,但走错了直接走出闸。几位室友喊也喊不住,最后在地铁人员帮助下才重新入站。

室友们友好,没有嘲笑她。但内向敏感的她还是尴尬不已。她不好意思告诉这些城里的孩子,其实她是第一次坐地铁。

中学成绩靠做题,小杨总坐在教室的角落沉浸「五三」题目里,优秀的成绩让她轻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到大学后,「题海战术」到大学就失灵了。

大学的选修课程多,社会活动也多。室友们都热衷社团活动,但她一心想学习,又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英语都跟不上。她加入了一个新闻社团,但在那些洋气漂亮的新闻系同学面前,她又怯懦了。

后来她渐渐学不下去,社团也没有兴趣参加了。开始在图书馆整天看小说,回到寝室就看电视剧。

毕业时她因为成绩太差,在北京一堆大学生中显得过于普通。最后还是凭着知名大学的头衔,回到家乡一所职业学校里当行政人员。

躺在出租屋的夜晚,她常禁不住思考:高考那年,是不是已是人生的巅峰?

「一步错,步步错」

有些做题家,因为资源、信息、视野限制,在毕业时错选了又脏又累又没钱途的专业,折腾四年后发现即使从985院校毕业,出来后也无法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小组里懊恼着「所有的努力都用错了方向」。

在最近的一个热门讨论帖里,广东一个小镇出生的楼主高考时是县城的榜眼,因为信息不足够,只能靠着父亲不知哪里弄来的《高校报考手册》,报考了某985理工院校一个轻化工专业,只因为「听上去未来感十足,感觉是新兴行业」。

到学校时与师兄师姐交流才发现,其实专业学的就是造纸。抱着试试的态度,楼主大学继续认真学习,拿着不错的绩点,期盼着毕业能份好工作。

直到大三到工厂实习,才被现实重击:恶劣的环境、随处丢弃的垃圾、闷热吵闹的厂房,「那些机器开起来的时候,声音震天响,整个车间都是三十多度的热蒸汽,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更糟糕的是,缺少信息自愿的楼主错过了所有转专业的机会,毕业后工资仅有3500元,工作几年才逐渐加到5000元的月薪。

「一步走错了,步步都错了」,楼主不无后悔。

这些又累又脏又没前途的专业,被做题家们被称为「天坑」。著名的例子有某985院校的轻化工和某211院校的木材科学与工程,分别对应造纸和木工——夕阳制造业。

小组不鼓励成员接受媒体的采访,对入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他们乐于在小组里分享了解的「天坑」专业,告诫后来者。

做题家们似乎执意坚守着小组这个桃花源,互相安慰,也寻求自我剖析与和解。

「功利」的教育

不同于人们熟知的故事脉络,名牌大学并没有帮助做题家们通往成功之门。大学里,他们的人生开始下坠,逐渐丧失自我认同,直至自嘲为「废物」。

随着话题的火爆,一些官媒开始抱怨做题家们只会怨天尤人、吐槽社会,「将人生遭遇的挫折全部归咎于家庭」,称他们「跌入了沉迷学霸人设的陷阱」。

再严苛一点,批评他们对知识功利,完全只把读书当成敲门砖。

甚至有学者反思认为,「小镇做题家」的价值观全是社会、父母塑造,而不是凭着热爱和兴趣去探求人生意义,是在用他人的标准替代了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自我是虚幻的,是功利社会塑造出来的自我。

做题家们的故事与个人奋斗有关,但也与社会进程有关,与城乡差距有关,与社会不平等有关。

这个议题,也让我们去反思,究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功利地读书」是可取的吗?

在古典教育理论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为「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但当教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它被强烈地赋予了「改变命运」的含义。

用教育实现阶层跃升成为了一种思维惯性,年轻人背负着父辈沉重的期许、背负着家庭脱贫的渴望,当多年努力后教育只是带领他走向一条死胡同,做题家们的焦灼和不忿便可以理解。

官媒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挑剔,难道不是一种「何不食肉糜」?

象牙塔里的学者、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媒体都需要明白,如果教育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可能,大部分的人可能根本不会读书。

有资源的人可以视读书为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径,当资源有限,「功利化」地读书实现阶层跃升,对下层社会的孩子来讲自然是最实际、最明智的路径。

不能因为「功利」,便否认那些因为资源缺乏而能视读书为唯一出路的人。

向上流动,也许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13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传遍互联网,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文章里,一位农村子弟通过学习最终成为了上海都市白领的故事,终于与城市同龄人有了一同平等享受咖啡的机会。

13年后,十万做题家聚集在豆瓣群里,叹息着「信息不对称」让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些不公平,却每天在地球上演。

在BBC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创作者们跟拍英国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7岁一直拍到56岁,仅有一个穷孩子念到牛津,其他穷孩子都早早工作。影片阐释的道理残酷却真实: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中产阶级的孩子还是中产。

阶层跃升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而且需要时间,有时候甚至一整代人的努力。

城市的孩子从家庭里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关系网络和文化资本,也拥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言,阶层与经济状况有关,更与文化资本有关。实现社会流动需要资本支持,除了经济资源,还有文化资源。两者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就像经济优越的家庭可以定居在一线城市,拥有更优质的文化资源,能够给孩子提供更良好的文化熏陶,有更大的几率进入好大学。

在一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里,为孩子报音乐兴趣班的城市家庭占到18%,农村仅6%。农村中有54%的孩子从没与「与父母一起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而非农户口中只有26%。

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中产阶级家庭的交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塑造了更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拥有更大的词汇量,在权威人士面前能更自如地表达抽象概念。贫困家庭的孩子通常没有学会这些技能,长大之后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一种局促感:他们很少通过与别人交流协商达成自己的目的、更加沉默寡言、更可能被动接受别人的意见。

因此小镇走出的做题家,即使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了高学历,但匮乏的文化资本让只擅长做题的他们越来越难获得新的资源,在社会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这似乎是一种「原生家庭的诅咒」:你穷,是因为你的父母很穷。

这里的穷不仅是财富的绝对数量,还包括财富带来各种机遇,允许一个家庭去挖掘孩子潜能。缺乏财富的家庭,往往看不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即使看到了,因为试错成本太高,也没有底气让孩子勇敢尝试。

视野、兴趣、认知,是一个人进行阶级跃升时所需要的拥有的文化资本,受到家庭环境的制约。做题家和其他人的不平等从出生之前已注定。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烦恼,每个时代也有它的旋律。

40年前,《中国青年》里一位叫潘晓的读者来信,讨论「人生的道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讨论。这位23岁的青年读者,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已不复存在,觉得已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40年后,「小镇做题家们」在豆瓣小组里抱团取暖,思索着社会公平的意义。他们依然相信高考意味着一种上升途径,但认为这只是像创口贴一样,掩盖了伤口,「没有真正解决发炎的问题」。他们渴望的,是资源能够绝对平均分配的社会。

社会没有资格评判谁比谁的焦虑更高级,与其批判做题家们负能量、焦虑过重,倒不如将他们的故事放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下,去理解他们的焦虑与不忿。

毕竟,大部分做题家们都十分清楚,尽管读书没有为他们带来理想中的生活,但也避免了他们的生活走向更糟糕的境地。在那些弥漫着「丧」的自嘲里,更多的是隐含着对社会阶级固化的无奈和反讽,和对自己出身的自卑。

小镇做题家本身是在拔地而起的城市化和日渐扩大的城乡差距里,逃不掉的注脚。

以下是一位小镇做题家的心声:

如果不能忘记自己是小镇做题家,那么小镇做题家没有出路

我虽然不是做题家,但在三线城市长大,也有很多来自于小镇的学霸朋友。当然“小镇”不是指真的小镇,而是说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接收到充分的精神物质资源。

小镇做题家不是不能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但因为家庭出身以及常年接受的思想灌输而跳不出思维的牢房。就像穷人很难培养合理投资的习惯,不是不敢投就是一股脑去赌博。这就是所处环境局限性所导致的。每当我们在某个阶段觉得自己终于掌握了人生,很快现实就会让我们清醒,其实还是在梦里,只是在不同层罢了。之后不断循环重复,走入相同的陷阱

而小镇做题家最偏爱的就是卷与竞争却往往很难学会合作与让渡一部分利益达到共赢。我周围有些这样的朋友,即使后来已经脱离了小镇,但骨子里还是刻着对于竞争的热爱,以及往往不由自主的爱占便宜。想起一个我很优秀的朋友,他会因为无关紧要的考试比其他人低几分而翻脸而郁郁寡欢,也会因为在说好大家团购吃的,每人理应两份时偷偷多拿一份。即使是他不喜欢且不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免费或者可以接近免费的获取,他就会拿到极限。这每一条都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但累积在一起,就是大格局的丧失,和注定难堪大任以及别扭的性格。。说句政治不正确的,很多小镇青年可能更容易有奇怪的行径,但这个更多只是因为成长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匮乏,所造成的不安全感。

小镇做题家因此最容易陷入两种误区。一是人为制造的虚假稀缺,我以前写过(如何看待科大表白墙下关于出国读 PhD 利弊的新一轮讨论?):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少学习能力出众的人,尤其是从信息不发达地区来的人,很容易在信息不对等的环境下被灌输低价值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但因为其自身的智力水平较高,总会一步步的从“美梦”中醒来,而陷入痛苦与迷茫中。对聪明人洗脑的其实并不难,因为他们爱分析爱思考,使用得当更容易被误导。首先你先把低价值的事物包装的难度极大,人们会不自觉的把难度和价值划上等号。其次就是营造竞争环境,让他们周围的人都朝一个方向努力,异端者就会不断的怀疑自己。最后就是善用权威身份,利用社会地位年龄差距对它们谆谆教诲,甚至大打感情牌。三招下来,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都逃不出去。
其实这就是县城学霸,以及我们普通人中佼佼者活的更加痛苦的原因:你会认同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却因为客观和人为的原因而总被带偏到了沟里面,等琢磨清楚时往往都已经在沟里面了。所以聪明人反而更可怜,因为大部分时候命运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无力感反而更折磨人。

二是面对更大的世界的贪婪心以及害怕失去,因不曾体验过繁华而显得难以抑制的欲望。正因为我们从小没见过更大的世界,因此每一点甜头都是诱惑。办公室随便可以带回家的打印纸,朋友放在桌上的零食,每一点可以占的小便宜,每个微不足道的锱铢必较。我不是说我们来自小镇的人都是这样,但客观的生长环境会让我们更不易控制自己。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一种猥琐,甚至病态的行为。害怕失去,害怕错过每一个机会,想听到别人的每一句话,想占到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便宜

在这两种情绪的夹杂下,一面相信自己总会在“做题”(泛指竞争)中胜出并陷入无意义的人为制造的稀缺,一面又有各种难以抑制的欲望而害怕错过与失去,必须占到每一个便宜,抓住每一个。时间久了,还不如在小镇时活得通透、快乐、与自在,曾经引以为豪的“做题”似乎不完全是祝福,也可能是痛苦的来源。“做题”能力让他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出身“小镇”使他与这个大世界看起来格格不入。如果再被人利用了这个弱点,就是天生的资本家韭菜。

照我来看,小镇做题家的出路在于解构自己的欲望,并承认自己所在的环境。你总要慢慢明白是真正的机会,什么是人为制造的稀缺。你也总要明白人生注定会错过,你不能得到每个机会,你不能占到每个便宜。主动放弃小便宜,不要做有损自己格局的事情,长久下来,自然人会舒展很多。你总要和自己和解,也总要承认人生除了竞争以外多得是别的事情可以决定最终高度,比如出身。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到不了富二代起跑的地方。但那又怎么样呢?活得快乐是很主观的事情,家庭幸福,事业稳定,爱人在侧,不是全部都要获得才会快乐。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首先要学会识别什么是虚假的稀缺,而不是看到任何资源都想去攫取,收住自己泛滥的欲望。其次就是要明白竞争不是问题的最优解,发展与合作才是,真正的大成就绝不可能仅仅依靠竞争就达成。

电影《倚天屠龙记》里面,张三丰临场教张无忌太极拳来应战玄冥二老。教了一遍后,张三丰问:“忘了吗?”张无忌道:“差不多忘了。”张三丰回:“等你全都忘了,就可以上了。”

对于小镇做题家而言,必须先忘记自己是个“做题家”,放下竞争才是硬道理。也需要忘记自己的小镇记忆,懂得在更大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错过很多事情,不会失去一点就全部失去。唯有如此,才能跳出思维定式所带来的局限,获得自洽与安宁。

By 微调

谋财害命的医疗数据造假

医学期刊《柳叶刀》于2020年5月22日发表的文章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带货”的羟氯喹跌下神坛。

研究结果称,新冠患者服用这种原本用于抗疟疾的药物后,更有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在医院病亡的概率增加。受此研究影响,世界卫生组织随即宣布在其大型药物研发项目中暂停有关羟氯喹的试验。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柳叶刀》的研究本身禁不起推敲。问题出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数据分析公司Surgisphere上。这家Linkedin上只显示3名员工的芝加哥企业,是否真的准确掌握了全球上千家医院的医疗数据?

数据违背常识

《柳叶刀》的羟氯喹研究作者,是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一家附属医院的心脏病专家梅拉(ManDeep Mehra),合著者包括另外两位心脏病专家,以及数据公司Surgisphere创始人,拥有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和行医资格的德塞(Sapan S Desai)。

这项研究的数据源自全球671家医院的9.6万名新冠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死亡比例9%;接受羟氯喹或羟氯喹加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死亡比例高达18%和23.8%。

但当外界开始相信羟氯喹无效且有害时,许多研究人员对这一结果提出异议。

从原始数据选取来看,有人质疑称,全球六大洲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BMI)差别很小,但实际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肥胖率有较大区分;而患者吸烟率差别又过大,占比三分之二的北美洲患者吸烟率是南美洲患者的三倍。

此外,这些患者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他们接受的羟氯喹剂量和病情严重程度极为不同。北美洲患者接受的剂量显著高于美国设定的指导方针,研究也没有规避服用实验药物的患者可能比对照组患者病情更重的风险。

曼谷玛希隆大学疟疾研究员尼古拉斯·怀特(Nicholas White)还发现,研究纳入了4402名非洲患者,但非洲许多医院并没有电子病历存放如此详细的患者数据。

《卫报》调查发现,该研究囊括的5家澳大利亚医院死亡患者数高于官方通报的全国死亡病例数。之后《柳叶刀》发布更正声明称,一家被分配到澳大利亚组的医院实际应为亚洲组,这才导致死亡数过高。

《柳叶刀》还表示,与Surgisphere没有关联的作者正对数据来源和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预计很快就会发布结果。

当数据失去可信度时,提供数据的公司便成为众矢之的。

Surgisphere是什么公司?

《柳叶刀》研究的患者数据库由总部在美国芝加哥的企业Surgisphere建立并维护,该公司由论文合著者德塞创建于2008年。

界面新闻查询Surgisphere网站发现,该公司自称利用QuartzClinical®平台分析医疗数据,来源包括医院的电子病历、供应链数据库和财务系统等。该平台复杂的机器学习技术为专业医疗人士提供了易于理解的数据分析结果,并且结果已经应用于权威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

然而公司网站并没有列出任何与其合作的医院,也没有列出任何医学专家为其担任顾问。

在美国广泛使用的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上,截至北京时间6月4日中午,只有3名用户把自己标记为Surgisphere员工。除具备医疗背景的创始人德塞外,其余两人分管商务和营销业务。

管理咨询公司Nous Group数据科学家彼得·埃利斯(Peter Ellis)撰文质疑:仅靠这几名员工就能向数百家医院提供软件收集敏感的患者数据,同时遵守46个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关于数据保护的规定吗?

投资基金Blocktown Capital医生詹姆斯·托达罗(James Todaro)提出的问题是,既然公司已经成立超过10年,为什么Surgisphere的数据库直到今年5月才出现在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中?

德赛的发言人对《科学》杂志回应称,该公司有11名员工,维护巨大数据库的方式是“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尽可能地使这个过程自动化,这几乎是完成此类任务的唯一方式。”

但作为一家强调机器学习的公司,Surgisphere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没有留下痕迹,也没有详细介绍公司数据库的技术水平。

对于创始人德塞,《卫报》调查发现,他曾在美国接到三起医疗事故诉讼,其中两起发生在2019年11月。在其中一个案例中,患者指控他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北社区医院因粗心大意导致手术为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

西北社区医院证实,德塞自2016年6月以来一直受雇于该医院,但已于2020年2月10日因个人原因自愿离职。

2008年,德塞在Indiegogo网站发起一项众筹活动,宣传一种名为神经动力学流(NeuroDynamics Flow)的产品,称其是“体验下一代人类增强和可穿戴电子产品。让你学得更快,表现更好,更聪明地思考。”该装置筹集300多美元,距离1万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更多研究中招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研究也和Surgisphere的数据库产生联系。该期刊发表的一篇“表示担忧”的文章,称其2020年5月1日发布的一项研究也使用了Surgisphere数据库中世界各地数百家医院的记录。当时该文章结论称,新冠患者持续使用常见降压药不会增加死亡风险。

该期刊已要求作者提供更多资料证实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提到5月1日发表的另外两项独立研究已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新冠患者服用降压药没有额外风险。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杂志同属“医学四大刊”,和《美国医学期刊》(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并称为顶级综合性医学周刊。

还有一项使用Surgisphere数据库的研究于今年4月发表在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网站上,同样由德赛与人合著。该研究发现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降低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伊维菌素是拉美地区的常见药物。这项研究促使疫情严重的秘鲁将伊维菌素添加到国家新冠肺炎治疗指南中,多个拉美国家对其需求激增。

但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Carlos Chaccour指出了研究数据的不妥之处:接受呼吸机输氧治疗同时没有使用伊维菌素的患者死亡率只有21%。而针对纽约市及周边地区的病例研究发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新冠患者死亡率高达88%。

在Surgisphere网站上,该公司于5月29日对《柳叶刀》羟氯喹研究数据作出回应,称研究结果不完全适用于健康人或不住院的轻症患者,研究没有得到制药公司、政治团体或其他捐赠者的资助。公司数据来自46个国家的1200多个机构,且“严格的隐私标准是医院信任Surgisphere的主要原因”。

到目前为止,Surgisphere尚未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伊维菌素相关的研究数据作出说明。

羟氯喹的未来

虽然增加死亡风险的研究数据存在隐患,但羟氯喹正受到更多质疑。

2020年6月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羟氯喹在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方面还不如安慰剂效果好。研究观察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821人,其中80%报告称密切接触过新冠患者。结果显示,服用羟氯喹的人中12%患上了新冠肺炎,而没有服用该药的人中,感染比例为14%。

此前特朗普证实为了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而服用羟氯喹两周。他的私人医生肖恩∙康利出具体检报告称,服用一个疗程没有让特朗普产生副作用。

6月3日当天,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决定似乎又将改写羟氯喹的命运。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评估目前收集的羟氯喹试验病亡率数据后,“团结试验” 数据安全和监控委员会建议无需修改试验方案,试验项目执行小组将继续进行羟氯喹的治疗试验。

然而曼谷玛希隆大学的尼古拉斯·怀特指出,当《柳叶刀》的研究在全球成为头条后,现在已经很难招募患者参加羟氯喹试验了:“全世界都认为这些药物有毒。”

新冠疫苗的全面接种也逐渐将疫苗数据的水分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2020年11月9号时,辉瑞公司曾表示研制的新冠疫苗阻止了90%以上的新冠感染。

当时特朗普也曾发文称,“股市大涨,疫苗即将上市,报告90%有效。这是多好的消息!”截至2021年1月6日,已有近1728.9万剂疫苗分发至全美各地,接种第一剂疫苗的人数约为530.6万。辉瑞疫苗在欧盟,新加坡,韩国等多地也已经开打。

虽说辉瑞疫苗在之前曾饱受争议,但宣传的95%有效性还是让许多人选择了它。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权威医学《英国医学杂志BMJ》副主编亲自撰文的一篇文章
如一颗重磅炸弹一样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文章中对辉瑞疫苗95%的有效性
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且指出疫苗的真实有效性可能只有29%!

这篇文章由《英国医学杂志》的副主编Peter Doshi发表,
而《英国医学杂志》(BMJ)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更是有150年的历史,因此其权威性可想而知。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篇文章一出震惊了所有人。             “疑似病例”文章中指出,辉瑞公司报告了170例经PCR证实的covid-19病例,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8和162例。但还有一组被称为“疑似COVID-19”的组别,其数字十分庞大。“疑似COVID-19”
即疑似但未确诊的病例就是有症状但是未经过PCR核酸确诊的

根据FDA关于辉瑞疫苗的报告,在整个研究人群中共有3410例疑似COVID-19病例。其中疫苗组1594例,安慰剂组1816例

也就是说,有三千多个人出现了新冠症状,但只是核酸检测没有确诊,但是辉瑞在算有效性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们算作确诊。根据文章中提到的粗略估计,疫苗对发展中的covid-19症状的有效性,这样算只有19%。远远低于监管机构规定的50%有效性阈值

即使排除了接种后7天内发生的病例:辉瑞疫苗组409例,安慰剂组287例,其中应包括由于短期疫苗反应性引起的大部分症状,疫苗效力仍然只有29%。


Peter Doshi表示,如果这些疑似病例中有许多或大部分是在PCR检测结果为假阴性的人群中,这将大大降低疫苗的效力。也就是说,如果把确诊+疑似的病例算作一组,疫苗的有效性很可能在29%-95%之间。但是他还强调,如果那些“疑似covid-19”的患者的临床病程基本上与确诊的covid-19相同,那么“疑似加确诊的covid-19”可能比确诊的covid-19更具有临床意义。由于在试验中疑似covid-19病例比确诊covid-19多20倍,而且试验的目的也不是评估疫苗是否能阻断病毒传播,因此,对严重疾病进行分析,即“住院率、重症监护病房病例和试验参与者的死亡率是有必要的,而且这也是唯一对疫苗是否能让人们摆脱疫情的评估方法。Peter Doshi还指出,这显然需要更多数据来回答这些问题,但辉瑞公司92页的报告都没有提到那3410例“疑似covid-19”病例。它也没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关于Moderna疫苗的报道也没有,唯一的来源,就是FDA对辉瑞公司疫苗的审查报告。     辉瑞的有效性分析排除371人文章中还指出,需要更多数据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分析FDA对辉瑞疫苗的审查表中的一个无法解释的细节

371名个体因“与第2次给药后的第7天或以前出现重要方案偏差”而被排除在疗效分析之外。令人担忧的是,随机分组之间在排除这些偏差的数量上存在不平衡:疫苗组311例,安慰剂组只有60例。疫苗组的人数是安慰剂组的5倍多

Peter Doshi对此提出疑问:

  • 辉瑞研究中的这些“方案偏差”是什么?
  • 为什么疫苗组的受试者被排除在外的人数增加了五倍?
  • FDA的报告没有说明,这些排除在外的情况甚至很难在辉瑞的报告和期刊上发现。

    药物服用、双盲测试以及委员会在上个月Peter Doshi提出了对使用止疼药、退烧药治疗症状会有混淆作用的担忧。他推测,这些药物可以掩盖症状,导致covid-19病例的检出率偏低。如今他表示,它们混淆结果的可能性似乎相当有限。尽管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在疫苗接种者中的服用频率是安慰剂接受者的3-4倍,但它们的使用大概集中在疫苗使用后的第一周,用于缓解注射后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

也就是说,疫苗组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这也让他有理由担心这会导致被“非官方‘揭盲’”

考虑到疫苗的反应性,很难想象参与者和研究人员猜不到他们属于哪一组。疫苗使用的“双盲”测试,就是说一组人接种新冠疫苗,另一组接种的是安慰剂,但测试的关键就是两组人都不知道自己接种的是什么。

而Peter Doshi对辉瑞疫苗的担忧就是,疫苗接种者这一组接种后服用药物的频率是接种安慰剂组的3-4倍,并且在吃药后会出现十分统一的情况:就是平均都会在一个星期后再出现反应。
这么来看真的很容易就猜得到自己接种的是什么

Peter Doshi表示,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相对主观的,因此揭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FDA和两家公司似乎都没有正式探讨致盲程序的可靠性及其对报告结果的影响。同时Peter Doshi还对统计covid-19案件的主要事件裁决委员会的程序提出疑问。

  • “他们是否对疫苗接种后第一周的抗体数据和患者症状信息视而不见?”
  • “他们采用了什么标准?”
  • “为什么一个由患者报告结果(covid-19症状)和PCR检测结果组成的试验需要这样一个委员会?”

同时文章指出,虽然Moderna任命了四名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都是大学附属医师,但辉瑞公司的协议说,辉瑞公司的三名员工做了这项工作。

最后,Peter Doshi表示,为了解决试验的许多开放性问题需要获得原始试验数据,但目前似乎没有一家公司与任何第三方共享数据。辉瑞公司表示,它正在“按要求提供数据,并接受审查”。但作者指出,这远不够。公开程度如何还不清楚,因为研究方案说辉瑞公司将在研究完成24个月后才开始提供数据。Moderna的数据共享声明意味着2022年中后期的某个时候会公开。

然而,目前全球已经有近千万人接种辉瑞疫苗。如果辉瑞疫苗真的只有29%的有效性,那有多少人会因为等不到到2022年公布具体数据而死亡?辉瑞引发大量不良反应不仅如今辉瑞疫苗的有效性遭到了权威医学期刊副主编的质疑。从试验以来,全球已经公开报道了数千起因接种辉瑞疫苗而导致死亡的案例

葡萄牙《晨邮报》等媒体消息,一名41岁的女性在2020年12月30日首次接种辉瑞和德国生物科技公司的疫苗后,于2021年1月1日在家中去世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则提到,该国已有4人在接种辉瑞疫苗后不久死亡。

此外,挪威也报道两人接种疫苗后死亡

美国食药监局的一会议文件显示,辉瑞在疫苗的后期试验中总共有六人死亡,其中两人注射疫苗后死亡。不仅是死亡案例不断飙升,注射辉瑞疫苗后出现的副作用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辉瑞疫苗在全球已经出现许多公开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

据《路透社》报道,一名来自阿拉斯加州朱诺的医护人员
在辉瑞疫苗接种后不到十分钟之内竟出现了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据报道,此前阿拉斯加患者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急诊科主任林迪·琼斯告诉记者,这名患者从来没有过敏史。可这名患者却快速出现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随后,她被送入ICU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经过彻夜治疗,这名女子的症状得以缓解。

英国医疗监管机构表示,任何有药物或食品过敏史或严重过敏反应史的人都不应接种这款辉瑞疫苗。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3日,共报告了4393起不良反应事件辉瑞公司的一项新分析则显示,副作用在年轻人身上更明显。第二次注射后,许多人必须请假一天休息,直到症状减轻。在16到55岁之间的人群中一半以上感觉疲劳,一半以上出现头痛。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发冷,37%的人感到肌肉疼痛。

辉瑞疫苗时当下“最热门”的新冠疫苗选择,如今已经有多国开始了大范围接种,但英国医学杂志BJM居然曝出如此重磅的消息,也是必定会引起更多人的讨论。一直以来辉瑞都在宣传的“95%有效性”被权威医学杂志质疑只有29%,再加上此前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甚至是死亡,如今辉瑞疫苗的安全性也不得不让人担忧。

By 田思奇

理财型保险的套路

有多少人买过或者想买理财型保险?

理财型保险,主要包括孩子的教育基金,年金,分红型保险,养老金等等。
不知有多少家庭的第一份保险,是给自己孩子的教育基金。
有多少人给自己买的第一份保险,是存钱性质的?既有保障,又能有利息收入,岂不是一举多得???

首先给家庭支柱买好足额的保障,
然后经费充足的话,确实有需要的话,可以给孩子买教育基金,
或者买一些理财性质的保险,作为家庭财务规划的补充


我们看看理财型的保险,常见的套路有哪些?

1信广告?

您是否已经被这个宣传吸引住了?
想想自己20年,投了100万,每年领18000,然后65岁开始每年36000,投保25年的时候,还可以领出来113万……
这个收益肯定比理财好啊
简直是赚翻了!!每次看到这样的宣传,我立马想到,又有一批人要去交智商税了。
稍微静下心来,想想,觉得如果你投入100万,这么好的收益,为什么人家自己不留着?
再说,保险公司拿着你的钱,去投资什么项目,能得到如此高的收益?

2投资收益率

保监会要求理财型保险的收益最高在3-3.5%之间,由各保险公司自行定价。


所以目前的理财型的保险的收益不可能高过银行理财、股票、基金(有风险的投资),所以想高收益的,请移步银行理财或其他投资。

在银行存款利率13%的时候,保险公司出过一批10%保证利率的产品,那个时候买的人,现在看来是赚翻了。

保险资金是一项长期资金,比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时间还要长,所以他的利率最起码比银行5年定期高,最起码才能算合格的。(目前中国银行5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是2.75%。)

投资收益率,用excel表里自带的函数公式IRR,就可以直接算出来。

如果30岁的时候开始买上面那个产品,64岁身故,投资收益率在2.47%左右,
如果活到80岁身故的话,收益率在2.7%左右。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广告。例如某家的有一款理财型保险,合同中写明保证利率1.75%,但是给的宣传演示是按照4.5%演示的。


有的公司合同注明保证利率是3%。
有的公司合同注明保证利率是3.5%

有的只是告诉你多少岁可以领多少钱,活不到那个岁数就领不到。
这种产品的收益率就需要自己算。

3分红型保险

我个人不建议买各种分红型的保险。


因为同样保额的分红型保险,会比不带分红功能的保险贵30%到50%。

最关键是,保险公司会告诉你,分红,不保证肯定有。某些年度可能为0.

4保证利益还是画大饼?

有人会问,还是上面那个产品,我按照到85年的时候,可以领到2346万啊。

这就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画大饼了。

保险公司会给账户有一个最低的保证利率
例如某家的1.75%,保证最差收益在1.75%。

但是他给你演示的是按照4.5%的利率演示的

保险公司说,我有分红啊,我去年按照4.5%给的分红,所以按照4.5算。

那么保险公司为什么不把保证利率写成4.5%??所以在看保险公司的利益演示表的时候,千万不要看演示利益,而要看保证利益
演示利益,也就演示演示,你就看看就可以了。
最终还是要看落到合同上面的保证利益。

5保费豁免

今天有个大学同学和我说,有个儿童教育基金特别好,如果我出事了,我还有好几十万的保费就不用交了,孩子的保障还在。

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合同,教育基金每年5万,交20年,然后主合同后面,附加了一个投保人身故保费豁免,每年缴费1100.

可以豁免的保费在5万-95万之间。
是不是觉得特别划算?

那你又被套路了,其实,32岁的女性,买20年的定期寿险,保额100万的话,保费在630元。
如果按照每年缴费1100,如果身故的话,保险公司需要理赔的赔款在174万左右。

但是按照教育基金自带的保费豁免算的话,真的出事,可能只有5-95万的赔偿。

那么买那个带豁免的教育基金,是不是不如买一个保证利率高的理财型保险+高额的定期寿险?

所以,保险方案需要好好设计。
花了同样的钱,可能有的家庭得到了充足的保障;有的家庭仅仅得到了不如银行的利息。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By 沈杰

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和区块链有什么关系?

随着 NFT 狂热的能量增长,围绕 「 元宇宙 」 的对话也在增长。我们都在谈论 「 元宇宙 」,但没有人试图对它进行有意义的定义。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元宇宙实际是什么的可行建议。「元宇宙 」 将是许多不同层和技术的编排,但它最终将崩溃在元宇宙的所有组件都将遵守的单一共享事实来源上。

br

元宇宙将由对象组成,所有这些对象必须知道所有其他对象都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创建已知元宇宙中所有对象的分类帐,以及它们共享的交互和故事历史。

理解 Metaverse (元宇宙) 需要将其剥离成其组成部分,然后将其重新组合成一个关于「它」是什么的单一叙述。

让我们继续。

文章乐高积木

就像以太坊的货币乐高积木一样,我之前的文章相互叠加,阅读很重要,以便将意识流带到下一篇文章中。

这篇文章是建立在我写的其他三篇文章的基础上的。虽然可以单独阅读本文,但可以通过阅读前面的文章来补充进一步的调查:

一个没有银行的国家

加密经济系统(以太坊)是人类大规模协调的下一个演变。从狩猎采集者到宗教,再到民族国家,再到数字协议,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好的技术,可以在更大规模的群体协调中运作。

以太坊在云端托管了一个数字国家,它以自下而上的激励而非自上而下的强制方式运作。

数字 Leviathan

继续从无银行国家,以太坊协议是 Thomas Hobbes 的 Leviathan 延伸,但不是绝对的君主制或行政领导,对 Leviathan 的控制被打破并在构成 Leviathan 身体的人们之间共享。 这为「民有、民享」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文化革命

加密革命是一场货币和技术革命,但加密的遗产将是人类文化的复兴。以太坊促进了无限不同数字文化的创造,因为这些文化终于有了一个经济基础。这种复兴将通过使资产的市场价值与我们的人的价值更紧密地结合来展开。

自下而上构建 Metaverse

元宇宙是数字时代的新组织机构。但是我们以前见过这个!在我们定义元节之前,我们需要定义它之前的迭代。

看起来像一个民族国家

我最近阅读了 Seeing like a State,它说明了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是什么感觉。民族国家是激励和愿望的统一体,利用其中的人来实现这些愿望。

br

民族国家是其域内值得注册的所有内容的中央注册机构。民族国家喜欢秩序,因此使用秩序系统来解释它拥有权力的所有事物。

我们有许多秩序现象通过民族国家的愿望来定义我们的生活:

  • 社会安全号码:123-45-6789
  • 实际地址:1234 Taylor Ave N, Unit #56
  • 电话号码:(123) 456-7890
  • 企业 EIN 号码:123-45-6789

民族国家内部人员和实体的序列化有助于国家了解它的组成部分。一旦一个民族国家对其控制的一切进行核算,它也可以开始对一切征税。

它不仅仅是序列化人和他们的业务。

根据 Seeing like a State,我们目前拥有的有序的国家-国家结构是建立在先前试图解释税务员管理的土地价值的基础上的。传统上,土地将根据其作物产量的能力进行评估和衡量,国家将聘请测量员根据土地可生产的作物价值来正确评估土地价值。好的,肥沃的土地将比干旱的土地征税更多,因为中央会计机构希望其公平份额。

早期的农业会计系统会绘制出土地和在其上生长的作物类型。每 6 英尺种植一排 6 英尺宽的白杨树,用于腰部种植,国家将根据税法 653.723.51 征税。马铃薯每 6 英寸种植一次,这意味着一英亩土地可以种植 120,000 个马铃薯,每年将为该州带来 50,000 美元的税收。

民族国家将通过艰苦的努力来确保它对它所统治的所有价值进行核算,因为知道这将为国家带来高额的税收。

这就是野生的、多样化的森林如何变成一种特定类型树木的同种作物。森林变成了适合种植木材的树木网格。荒野变成了井然有序的牧场,只有一种庄稼。混乱、不稳定的土地变成了街道网格,都带有数字。

民族国家需要将事物有序、编号和计算,以优化其协调资源的能力。民族国家的中央登记处需要了解其控制范围内的所有宝贵资源,以便可以适当地征收税收并发展国家。

洞察力:加密货币行业最近遇到了这种民族国家对一切进行标记并随后征税的愿望。美国财政部的征税能力受到其无法控制的经济体系内财产和所有权缺乏监督的阻碍。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加密。

民族国家希望对一切负责,这对定义的系统健康有益,但它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民族国家出于税收目的将所有人及其财产减少到一个序列号是不人道的,并且限制了自由,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反对政府过度扩张的原因。

那是因为如果民族国家如愿以偿,民族国家欲望的长期结论可能是这样的:

br

民族国家建立在关于自身状态及其周围世界的中央情报之上。

它正在寻求「了解」周围的世界,并提取其资源。这一概念解释了民族国家对土著文化的频繁压迫。游牧民族很难征税,因为您无法在特定地点找到他们。它们生产和消耗的资源是模糊不清的,难以追踪,因为它们以无序的方式生产。民族国家不知道如何衡量「在野外」生产或消费的商品的价值,也就是「下落不明」。

土著文化天生就不能与民族国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原住民更接近于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民族国家则希望消耗自然的无序混乱并输出有序的文明。我们已经看到民族国家将土著文化限制在越来越小的土地区域中,因为民族国家的愿望开始围绕非民族国家文化来占领和秩序世界。

这已成为当前世界社会结构的一个重大缺陷,也是全球社会压力和不平等的重要来源之一。

如果要出现更大、更公正的人类组织结构,它们必须消除对其领域下的身份或对象合法性的文化偏见。

看起来像一个协议

加密经济系统能够管理以前由民族国家承担的大量责任,同时保留个人对周围世界最大限度表达其愿望的权利。

以太坊是一个新国家。云中的国家,自下而上的选择参与,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虽然参与机制不同,但我们看到以太坊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类似功能。

以太坊也喜欢有序和序列化的东西。事实上,如果你想在以太坊上存在任何东西,你必须遵守 EVM 的法律。

  • 想在以太坊上建立结算吗?你需要一个以太坊地址。
  • 想要在以太坊上的身份?您需要一个 ENS 名称。
  • 想要部署令牌?你需要一个代币的合约地址。
  • 想购买 NFT?您的特定以太坊地址将需要与特定合约地址进行交互,因此以太坊可以知道要更新分类帐的哪个部分。

Ethereum 是一种将对象序列化到 Metaverse 的协议。您可以通过将智能合约信息部署到以太坊来初始化 NFT 的状态。

以太坊不需要雇佣土地测量师或财政部。它不需要人工来了解其领域内资源的价值。

以太坊知道:

br已知:地址位置、ETH 数量、拥有的代币数量、拥有的代币价值

由于以太坊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它永远不会为了征税而敲门。以太坊作为一个组织系统的重大改进之一是保持账本活跃度的成本效益。通过消除其自身对最大税收提取的物质欲望,以太坊仅收取维护系统所需的最低税收收入(例如交易费)。

税款由那些实际为以太坊新国家成员支付公共费用的人支付:那些保护和更新全球分类

Metaverse 中的对象永久性

无论元宇宙是什么,它都需要对象永久性

在元宇宙中找到的项目必须表现得像真实元宇宙。元宇宙中的对象必须与元宇宙中的其他对象发生冲突。如果没有,它们是对象吗?

元宇宙对象必须知道彼此的存在。在数字世界中,这只能在元宇宙中所有已知项目的单一真实来源已知所有对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民族国家为其在其域内发现的对象分配编号,而个人则为他们在以太坊上创建的对象分配编号。「标记化」过程将对象显化到元宇宙中,并使同一存在平面中的所有其他对象「知道」该对象。

一个宇宙诞生了。

这就是以太坊作为一个新国家的角色。注册所有对象,并使它们交互。在 DeFi 中,我们称之为「金钱乐高」,但在 NFT 中,我们称之为「元宇宙」。当人类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记录物体所有权时,「书写」就被发明了,这项发明开始了记录历史的过程。

元宇宙将通过类似的过程到达。首先,我们将其中存在的项目记录在一个通用分类账上,然后我们将围绕这个单一的真相来源(我们称之为元宇宙)建立一个数字文明,通用分类帐是元宇宙的基础骨架

身份是对象

像之前的所有组织系统(宗教、民族国家等)一样,以太坊是由人组成的。但到目前为止,以太坊很难真正知道组成它的人是谁。

我们的人类灵魂和人类身份不是可以序列化并添加到区块链的东西。那是世界上人类空间层独有的东西,而且永远都是。

民族国家不关心人类精神;他们会给你一个 8 位数的社会安全号码,然后继续前进。你的身份是民族国家赋予你的。此外,它每 6 年到期一次;如果你不去离你最近的执照部门,就会有后果。

在 Metaverse 中,您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

以太坊地址对每个人都是免费的,并且不能单独将地址链接到一个人。在以太坊工作期间,我个人使用了 50 多个以太坊地址,其中许多是与其他人共享的。

虽然我的个人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几个地址,但通过这些地址的所有可替代 ERC20 代币都没有将特定身份实际链接到该地址。

货币和其他可替代资产旨在消除所有者和单位之间的关联。货币应该是一种不露面的非政治性公用事业,它没有偏见,也不接受有关使用它的实体的任何信息。

ERC20 代币从钱包中来来去去。由于它们是可替代的,一旦它们与其他代币混合,它们就失去了任何形式的可追溯性。

我的以太坊地址持有 ETH、UNI、AAVE、MKR 或任何其他 ERC20 代币的余额……就像其他数千个以太坊地址一样。非差异化,非唯一性。事实上,我可以从一个钱包出售所有代币,然后从另一个钱包重新购买,两个钱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随着像 Aztec 这样的隐私工具上线,我可以将 ERC20 代币从地址 A 发送到地址 B,而无需关联这两个地址,从而使地址无法用于建立身份。

ERC20 代币的内在中立性是产生公平和开放的全球金融体系所必需的一项奇妙属性,但它未能建立在云中托管数字国家所需的条件。这就是不可替代代币的力量所在。

br

我的以太坊地址保存着 Cryptopunk #1118,其中只有一个。我不能私下将 Cryptopunk #1118 发送到另一个钱包。由于只有一个 Cryptopunk #1118,NFT 作为一个链上对象,在它接触的所有以太坊地址之间建立一个身份链。

以太坊所关心的不是地址本身,而是地址持有的对象。

br

ERC20 不会将身份与以太坊地址相关联,但 ERC721 会为它做任何事情。作为一个真正的形而上学的存在,人们可以穿越元宇宙领域并与他们在旅行中遇到的物体进行互动。

NFT 是特定的,因此对 NFT 的所有权说明了特定的品味。

这是我在 OpenSea 上的 NFT 钱包:

br

有很多钱包,但这个是我的。没有其他钱包托管这种特定的人工生成对象集合。NFT 开始在控制它们的私钥后面形成身份阴影。

NFT PFP 头像运动

当人们将 NFT 添加到他们的社交媒体个人资料图片时,了解地址背后的人变得非常容易。

br

ENS 名称也有同样的作用。事实上,ENS 在向 ENS 名称本身添加身份层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不仅仅是附加到以太坊地址的人类可读的名称。我希望 ENS 在使身份与以太坊保持一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ENS 地址也是 NFT,它们在以太坊上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身份层。

在以太坊上人类序列化

以太坊不会像一个民族国家在你出生时给你分配一个数字那样赋予你身份。你可以选择你在以太坊上的身份。以太坊不知道你是一个特定的人,也不在乎。但是,当您购买 NFT 时,尤其是将其作为 Web 2 化身的 NFT 时,您从现有的数百万个 NFT 中选择一个特定的 NFT,以成为你自我的数字表示。

我从合约地址 0xb47e3……3BBB 中选择了 Cryptopunk #1118 ,作为我人类品味和人类精神的代表,我选择将 Cryptopunk #1118 的属性赋予一个随机的以太坊地址。

我选择了我的复仇地址,我确定什么其身份。反过来,以太坊意识到存在特定身份的存在,它通过在一个以太坊地址内实例化特定身份属性来塑造以太坊。

由于以太坊元宇宙中特定对象的关联,该以太坊地址与众不同。它与一组特定的独特 NFT 接触,并且那些不可替代的交互将它与元宇宙中存在的所有其他以太坊地址区分开来。它有自己的可追溯路径,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要讲。只有它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而这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br

NFT 是人类如何成为以太坊状态的可识别对象。不是以太坊的国家,而是以太坊虚拟机的内存状态。奇怪,他们用的是同一个词!

身份的复兴

以太坊身份颠覆了我们在民族-国家模型下的认知方式。在以太坊上,我们选择我们的身份。以太坊并没有以八位数字的形式赋予我们身份,而是问我们:是什么识别了我们?

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个以个人从压迫性的、自上而下的宗教暴政中崛起为标志的时期,我们看到了艺术从 2D 轮廓和原始视角向 3D 表现和照片写实风格的转变。

br

我相信元宇宙在身份属性方面提供了类似的范式转变。我们正处于身份从 2D 到 3D 转换的风口浪尖。

在物理世界中,我们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物理形式有关。事实上,民族国家使用肤色、眼睛颜色、头发颜色、性别和身高将您的财产注册到其中央数据库,以便跟踪您。查一下你的身份证,就在那里。你的人类形态的物理特性与以太坊无关。以太坊无法知道您的肤色,也不在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一些具有某些特定物理特性的人选择与他们出生时赋予的 DNA 完全不同的数字表示。

正念的练习教导个人如何将他们的思想与身体分开,并更加意识到他们的内部过程独立于他们身体的过程。你的人类形态是覆盖在你人类精神上的。虽然这些东西相互作用,但它们也是不同的。

如果有机会,理论上,你的人类精神可以选择体现不同的容器。你的脸就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你就是你。

br来源于三箭资本 CEO 推特

数字元宇宙的表示

在 pppleasr 的《财富》杂志封面首次亮相后,我迷上了我的 CryptoPunk。

br

封面充满了对加密推特人物的引用。有 Crypto Dog、Loomdart、Banteg、Tetranode、Santiago Santos、Cobie 等。

作为一个加密推特的个性,我非常沮丧,因为我没有被包括在封面中。每个加密货币人都有机会成为加密历史的一部分,但很明显我永远不会被包括在这件艺术品中;我的推特 / 社交媒体头像是我本人的照片。

pppleasr 的图像中没有人类……只有数字表示。这就是重点。纳入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作品的标准需要数字化、非人类的身份表征。Pplplear 的艺术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人类形态不在这个现实平面内进行计算。

br

元宇宙的其余部分(战利品??)

身份是第一个到达 Metaverse 的东西,但是一旦我们建立了自己,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东西。一旦人类从游牧狩猎采集者进化为农业定居者,我们就开始收集东西。

同样,一旦我们能够解决 Metaverse,就该收集物品了!

元宇宙战利品

就在本周在以太坊,我们看到一些全新的东西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和能量。战利品(冒险家)于 28 日掉落,铸造了 8,000 个「袋子」,每个袋子都有 8 种不同的物品,每个都具有稀有程度。

在 OpenSea 上,项目如下所示:

br

以前,NFT 都是关于特定的 JPEG。NFT 生成艺术或 NFT PFP 运动的核心是购买与以太坊文化相关的特定 JPEG。

JPEG 标准只是一个对象上的特定装饰层,它实际上并不包含关于自身的任何装饰信息。

因此,当您购买战利品包时,您是否购买了一个 JPEG 文件,它是一个物品清单?不。OpenSea 上的 JPEG 只是令牌的说明,而不是令牌本身。这些 Loot Bags 代币具有创建一组对象的属性,并赋予这些对象以独特的属性。

OpenSea 尚未更新以呈现这些对象的属性,但 0xInventory.com 等网站能够表达 Loot bag 的相关属性。

br
br

该 0xInventory.app 网站正在呈现虚拟实境的更高分辨率的版本,因为它涉及到的战利品令牌。它使用嵌入在令牌中的属性对其前端进行外观更改。这些变化是原始而简单的;标识对象的文本已根据稀有程度更改颜色。

0xInventory.app 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只是表面层的变化,只是说明了令牌本身的属性,无论它们是稀有的、史诗的、传奇的还是普通的。但这是令牌在将其属性表达到围绕它们呈现的元宇宙中时必须采取的第一步。

今天,您的令牌会更改网站上自己的文本的颜色。明天?元宇宙将特定的数字对象显示到您的手中并更改可用的选项。

战利品叉子

Loot Project 解锁了什么?可能什么都没有。这是全新的,没有人知道。任何 4 天前(在撰写本文时)都存在不可估量的风险。

但是,自从 Loot Project 诞生以来,衍生项目就开始在元宇宙的 Loot 角落「附加」或「附加」价值。

虽然 Metaverse 的这个角落是完全不稳定的,但这种用于建立 Metaverse 如何增长的模型已经获得了先例。这种新模型将表达推到了表面,而价值和效用则更深地嵌入到以太坊协议中。

一些人已经注意到这种模式背后的潜力。通过将标记化的属性嵌入到技术堆栈的更深层次中,您可以优化最大的外观选择,同时在 Metaverse 内建立对象属性的单一真实来源。

这有助于降低开发人员的复杂性和开发成本,同时为用户提供自由、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能力分数

有人制定了一份「能力得分」合同,并创建了可以授予这些战利品持有者的「统计数据」。它们基本上是传统游戏中常见的 RPG 统计数据。

毕竟,以太坊是一个金钱游戏景观。

br

人物

一份合同是为了建立一个「角色」的第一个表现形式,这个角色穿着一个战利品包里的所有战利品。

这与最初的 Loot 团队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由想要在 Loot 生态系统中添加附加功能的志同道合的参与者发起的。

br

领域

「领域」能够由战利品袋持有者铸造,它们是某种想象宇宙的生成地图,理论上可以围绕战利品。目前尚不清楚它将如何与上述对象进行交互。

br

生成元宇宙

元宇宙将在外围呈现。以太坊无法决定元宇宙的外观,它只能托管它所拥有的有价值的对象。

「元宇宙」不能由单一的事实来源确定。这从根本上是不可扩展的。相反,元宇宙将根据本地的一组规则和属性在本地呈现。但是,虽然 Metaverse 将在本地呈现,但该 Metaverse 中的有价值的对象将是通用且可互操作的。

br

元宇宙组成

无论元宇宙是什么,它都会将自己组合成一个涌现的结构。不会有特定的创世时刻或位置,而是元宇宙会慢慢地在我们周围显现。Metaverse 将是一个可组合的宇宙,其对象是共享和交互的。

为了变得更加身临其境,Metaverse 将不得不在外观上表现出来。在 Metaverse 上生成装饰层所需的计算不会来自「区块链」;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更现实的是,元节将由相关元节的本地规则确定的参数呈现。Fortnite metaverse 将按照 Fortnite 规则、Axie 由 Axie 和 Decentraland 由 Decentraland 来体现。

使所有这部分成为「元宇宙」的是元宇宙对象的共享注册表。就像 SMS 和 TCIP 一样,元宇宙将建立在用于识别对象的协议之上。

如果它在现实世界中很重要,它可以由元宇宙中的序列化对象表示。元宇宙可能以许多不同且不兼容的孤岛开始。这些独立的孤岛只会确认与「诗句」的那个角落相关的某些特定对象,并且与元节其余部分的唯一连接将是通过像 Uniswap 或 OpenSea 这样的深层连接结构。许多项目仅与元节的特定区域相关,它们将通过 ETH、Uniswap 和 OpenSea 的底层流动性层连接。

但正如 DeFi 从不同的应用程序慢慢迁移到单一的通用金融结构一样,元宇宙将通过类似的货币乐高机制将自己缝合在一起。

元节将通过在资产和对象识别的中心基础上附加元节宇宙的更大和更无缝的组件来增长。它将慢慢体现为数字存在的一个组合的替代维度。

以太坊是元宇宙的经济基础

元宇宙实际如何表现的细节将取决于特定角落或壁龛的独特规则。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元宇宙要求:

  1. 中央资产登记处
  2. 一层金融应用
  3. 经济引擎

这就是以太坊。令牌注册表。DeFi 应用程序的组合。本土货币和经济体系。

这些组合在一起,是元宇宙经济系统的基础。

空灵的欲望

我们在这篇文章的开头阐述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欲望,并暗示了它的物理性质如何在它所控制的土地上建立物质欲望。

像以太坊这样的加密经济系统是个人与以太坊提供的社会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阶梯式改进。以太坊并没有将人类变成一个收获的农场,而是一个公共产品系统,它优化了最小价值提取。

以太坊的人不是告诉它它是什么,而是告诉以太坊它是什么。以太坊不是针对寻租进行优化,而是根据对象的大小(在数据方面)以及它与周围对象交互的复杂性来收费。

州级税收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所有经济体系都有某种税收制度。所有系统都需要保持自我保护,经济越强大,它就能为自己的保护提供资金,文明就越好。

EIP 1559 征收与使用以太坊成正比的税收。您放在链上的数据越多,您支付的费用就越多。以太坊不是对财富或收入征税,而是根据你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征税:区块空间。

随着元宇宙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对象将到达以太坊的区块空间内,并且这些对象的一部分将与其他对象继续进行链上交互,这将需要在以太坊上进行状态更新以更新区块空间的状态周围的元界。

元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对象交互将通过汇总执行(在敌对环境中,「狂野」)或由受信任的数据库(在友好环境中)执行。但即使第 1 层交易变得更便宜、更高效,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元宇宙数据对象和对象对对象交互的寒武纪爆炸所抵消。

由于以太坊的货币政策,元宇宙不会受到廉价汽油价格的影响,这在生态系统周围产生了安全飞轮。随着元宇宙变大,以太坊变得更加安全,从而使元宇宙本身更加安全。

ETH 是元宇宙货币

模因「艺术以 ETH 定价」是在 2020 年冬季 NFT 热潮期间创建的,因为每个人都注意到所有 NFT 都以 ETH 计价。

br

当然,CryptoArt 只是一个开始。自然地,在它成熟为一个功能更强大、相互交织的生态系统之前,元宇宙将从高价值的投机艺术作品开始。

虽然元宇宙处于早期阶段,但它将被孤立和分离。元宇宙唯一统一的将是底层金融化层,即 DeFi,它在元界的所有子区域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经济基础。

元宇宙的第一个共享方面将是 ETH。ETH 是一种普通货币,它将元宇宙中所有分离的孤岛联合在一个单一的流动资产上。虽然 Axie Infinity 中的对象还不能与 Gods Unchained 中的对象交互,但它们都可以用 ETH 购买或出售,从而允许将 Axie Infinity 的价值传递给 Gods Unchained 或元宇宙的任何其他部分。

金钱将是将元宇宙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件事,而 ETH 就是金钱。

br

结论

这张图片最近在 Twitter 上与我分享。从表面上看,它说明了「元宇宙」这个词被过度炒作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非描述性的,以至于实际上没有说明任何内容。

这只是一个大肆宣传的词,每个人都想与之保持一致。

br

我认为这是表面上的模因,但实际上比我们所展示的要深刻得多。所有的技术都朝着一个统一的主体发展。元宇宙将自行构建,它会向那些最接近帮助它实现这一目标的人招手。Metaverse 是一个可以召唤周围环境的对象。它想要被建造,它只需要人类为它建造。

像协议接收器,元宇宙是一个对象的是吸引。它奖励那些为它做出贡献的人,而更具可扩展性的结构发现自己更深入地嵌入到整体结构中。

NFT 热潮始于 JPEG,但在元宇宙建立之前,我们必须处理更多的文件格式。当谈到这一切将如何展开时,你的猜测和我的一样好。

我只能给你留下我们在整个加密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学到的相同教训:

  • 展会启动工作
  • 领导很重要
  • 我们将模仿某事直到我们弄清楚

我期待着与大家一起探索元宇宙。似乎我们最近才发现了大量未开发的新领域。让我们建立一些很酷的东西。

By David Hoffman,Block Unicorn

OMG Network是什么币?怎么为以太坊扩容?

可扩展性是加密行业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对于使用最多的区块链网络质疑的Ethereum来说,难以扩展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根据YCharts的数据,Ethereum的日交易量在2020年9月达到历史最高点,为140万笔转账,超过了2018年1月127.8万笔的记录。随着DeFi领域的蓬勃发展,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增加,目前Ethereum处理的交易量超过130万笔(截至2月10日)。

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增长,OMG Network(原OmiseGo)推出了针对Ethereum的扩容解决方案,我们将在本文中进行介绍。

OMG Network的前身是OmiseGo,是一个在Ethereum上进行价值转移的二层扩容方案。

简单来说,二层扩容方案是基于一个区块链(Ethereum)之上的另一个区块链(OMG子链)。

将交易转移到一个吞吐量更高的快链上,可以释放主区块链上宝贵的区块空间,同时加快速度,降低成本。

OMG Network正是这样做的,同时保留了第二层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OMG Network与Ethereum区块链上的ETH和ERC-20代币都是兼容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inex已经将其集成到其原生USDT稳定币的转账、提现和存款中。

区块链可扩展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以太坊的影响

在深入了解OMG网络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问题,尤其是Ethereum。

虽然中心化系统,如Visa、PayPal或MasterCard,可以每秒处理数千笔交易,但去中心化网络往往为有限的可扩展性而烦恼。

这个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区块链网络上达成共识和验证数据所需的密集机制,是保持高度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关键。

为此,网络中的每个验证者都必须达成共识,以验证交易并向链上添加新的区块。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5笔左右的交易(TPS),而Ethereum最多可处理15笔TPS。

当可扩展性受到限制,网络遇到高需求时,很容易出现拥堵,导致交易费用和处理时间过长。

目前,由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应用的大量使用,Ethereum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因此,网络越来越拥堵,2月9日平均Gas费用达到24.67美元

OMG Network 的工作原理

为了释放Ethereum链上的区块空间,OMG使用了More Viable Plasma(MoreVP),这是Plasma二层扩容技术的更新。

在这里,OMG网络将转账捆绑在一起,压缩成单笔交易,并将其移动到OMG子链(Ethereum之上的第二层链)进行验证。

最后,子链将经过验证的转账送回Ethereum主区块链进行最终验证。

由于扩容技术的效率,OMG网络能够每秒处理数千笔交易,每一笔通过OMG处理的转账成本正好是Ethereum上成本的三分之一。

OMG子链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规模,是因为网络中只有一个节点,即运营商。相比之下,Ethereum上大约有8000个节点

虽然单节点结构使得OMG子链比Ethereum更加中心化,但它可以实现比主区块链高得多的交易吞吐量

然而,尽管运营商具有中心化的性质,但一个被称为观察者(watcher)的去中心化计算机网络不断监测运营商的可疑或恶意活动,以确保提交给Ethereum区块链的数据是正确的。

此外,由于Ethereum区块链上的验证者必须通过OMG网络最终完成交易,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与主链上标准转账类似的安全和去中心化水平。

另外,OMG子链是非托管的,这意味着用户的资金从未真正离开Ethereum网络,而是投入到智能合约中。因此,即使OMG离线或遭受重大攻击,用户也能正常收回资金。

OMG Token及其价格表现

OMG Token(OMG)是OMG网络的原生代币,用于支付二层转账的费用,观察者(watchers)可以质押OMG。

早在2017年6月,OMG网络就发行了OMG Token,向投资者募集了2500万美元。有趣的是,OMG是少数几个能在2017年的ICO热潮中存活下来的加密项目之一,其价格大幅升值。

截至2021年2月10日,OMG代币已经从最初的0.35美元估值飙升至5.68美元,意味着1520%的历史投资回报率。

OMG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总的来说,OMG网络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加密货币项目,旨在通过增强Ethereum的可扩展性,为区块链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0年6月,该项目发布了OMG Network的测试版,并已部署在Ethereum主网上。

自推出以来,OMG已经将其二层扩容方案与多种加密货币服务整合在一起,包括用于USDT转账的Bitfinex以及Ledger硬件钱包,该项目希望与更多数字资产企业达成新的合作。

同时,一定要去跨时代的、由LSEG驱动的加密货币交易所AAX来交易OMG

By AAX小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