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贩卖焦虑击中了吗

我们经常被商家利用的焦虑有哪些?或者说,你常常因为什么而感到很焦虑?

其实总结一下,最常见的两个焦虑大类,我觉得本质上就是2个:

  • 一个是金钱焦虑
  • 一个是身份焦虑

在这两大类型的焦虑之下,又衍生出更多样式的焦虑。

  • 金钱焦虑。不是有句话毒鸡汤说嘛,你所有的焦虑还不都是因为穷。成年人的世界里,判断成败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门槛依然是,有钱!有没有一夜暴富的捷径啊??学啥可以年入百万啊?有什么办法能遏止财富缩水啊?可以说,没钱是最大的焦虑了。
  • 身份焦虑。这个时代,除了最顶层和最底层的人之外,每个人都在焦躁,而焦躁和核心,不仅仅是人们担心的金钱问题,更是背后的身份危机。

“你必须飞速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简直就像一把刀扎进了中产阶级的心。事实上,如何留在原地,真的是当下中产阶级最大的身份焦虑。飞速奔跑,却寸步难行,名义上中产,实际上感觉和屌丝一样紧巴巴,随时可能滑落底层。

不中产,就屌丝。这中间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当“中产”二字的标准越来越高,你只有垫着脚,只有向前跑,才能停留在这个尚算体面的阶层。

所以,大多数人的焦虑都脱不开金钱焦虑和身份焦虑这两点。而金钱焦虑和身份焦虑带来的,是各种衍生的焦虑:

1. 竞争焦虑

你们觉得年薪七位数的职业经理人焦虑吗?你们觉得年薪30万的小leader焦虑吗?是的,他们都同样很焦虑,焦虑自己随时被替代,担心自己随时跌回年薪10万的行列。即使他们终日穿着名牌服装却战战兢兢,踏着3000元的鞋却如履薄冰。

我有个同事,有天晚上和我聊,说:安顿啊,我每天一觉醒来就在想阿何会不会哪天把我炒了。我说:嗯嗯,我也这种感觉。

所以,别以为自己在职场上多混了几年就高枕无忧了,你的身后永远都是更年轻、更能干、更便宜、还不油腻的小年轻们在等着干掉你……

2. 年龄的焦虑

女生对年龄的焦虑很好理解,哪个女人不想永远保持年轻貌美、保持少女感呢?与衰老缠斗,可谓是我们女人终其一生的战斗,加油啊各位美少女战士。

男生的年龄焦虑也很好理解,这一天天的,年纪越来越大,会不会一事无成啊?啥时候才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世界很快就是年轻人的,他们希望自己离开世界中心舞台的时间,尽量延迟一点。

3. 知识的焦虑

我们都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那时候坐在飘着秋叶的窗口,埋头看书一看就是一天,觉得内心丰富极了。可是现在的知识获取,以小时计啊。一本原本应该看10天的书,现在APP上的精华版,5分钟就能看完。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一个月读了100本书,依然觉得知识不够用。我们必须还要买各种课程,订阅各种专栏,手机里必须下载至少3个知识类APP,成为付费会员,才能换得一点心理安慰。

类似这样的焦虑还有很多,比如:

  • 颜值焦虑——这是个以貌取人的世界,我这么丑,连对象都没有,只能孤独终老了
  • 人际焦虑——这社会好复杂啊,人心难测,我该咋办呢?
  • 教育焦虑——养个娃多难啊,我的娃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吧?
  • 安全焦虑——天天熬夜加班,会不会哪天我他妈就猝死了啊……

这就是当下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焦虑,讲的我自己都觉得心累。这些焦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剂剂毒药,让我们很难受,但对商人、营销人却是机会。制造“焦虑”就是他们核心的销售技巧。包括我们做知识付费的,焦虑点就是我们要挖掘的用户痛点和产品卖点。

所以营销人员在策划的时候,首先要去分析产品,其次去分析目标人群,看看目标群体此处正处于哪种焦虑中,把这种焦虑拧出来,去刺激他,打痛他,然后在卖给她一个看上去能解决焦虑的方案。

所谓的制造焦虑,核心是制造“欠缺感”,兜售需求。方法可能有很多,最常用,最管用的招数有以下三个:

1.对比

所以我们第一个制造焦虑的办法就是对比法。没有对比,就没有焦虑。这种方法非常常见,因为它特别好使。

对比法所营造的欠缺感,就是一种“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者“别人比我的更好”,或者“别人都在做,而你却不在做”的感觉。

我胖,我不焦虑,因为身边的人跟我一样胖。我丑,我不焦虑,因为朋友们颜值在同一条线上。这时候,你说服他们去减肥美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如果你的闺蜜突然去了趟韩国,换了张脸变成了那个经常吃饭的漂亮姐姐,被小鲜肉撩,你是不是瞬间感觉你们的友谊开始有塑料味了?

因为你开始认为你们不再是同一个群体了,那个比你还丑的妹子,现在有帅哥天天送鲜花,你连招呼都收不到,这才是你要开始变美的核动力。所以一个女孩子决心要变美绝对不是为了鸡汤文里面说的,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其实就是为了转角遇到更好的帅哥。

你们承认不?

同样的,如果你昨天的同事甚至是你的下属,忽然成为了你的上司,或者变为明天的老板,这恐怕是你最不能容忍的事,估计比炒鱿鱼还残忍。你和同事本来是同一个群体,现在他有了更高级的身份,这个身份,足够让你焦虑好几天。

真正的吸引力,不在于饼有多大,而是同等人群中有人吃得比我好。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减少焦虑感,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面子。

好的,前面我们说过,用对比这一招制造焦虑非常好使,很多商家经常用

用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就是你用来对比的人物、故事或者案例,一定要让用户觉得,正是我所经历过的,和我所处的普通阶层是非常贴近的,甚至还不如我。

千万别动不动就举马云怎样怎样,范冰冰怎样怎样,雷军怎样怎样。你如果说,现实生活中一个大学生是怎样赚到比你工资还多的钱的?一个刚工作两年的同事是怎么做到总监级别的?身边的朋友是怎么在短时间内瘦了50斤的?甚至讲的是你自己一个中专生一开始摆地摊卖手机贴膜,后来通过运营公众号成为了月入10万+,比大学生还牛逼的暴发户的故事,马上就有感觉了对吧?

这就是关于对比这个制造焦虑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说说另一个制造焦虑的方法——

2.恐惧

“恐惧营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可以快速点燃用户焦虑情绪的营销策略。你要科学的去吓唬你的读者。

也就是说:通过制造压力,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告诉并让用户感觉到,如果不用我的产品,现在或者不久你极有可能你会面临种种威胁、风险,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者行为。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话:“不减肥,你就变成人人都嫌弃的胖子”、“不读书,你就是个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不学习,那么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和你打”、“弹钢琴的孩子数学更好”……

这是因为当人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恐惧时候,都会激活大脑中的“杏仁核体”,让人分泌更多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回让人在短期内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让人从“放松”的状态脱离出来,更加留意周围的信息。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说“弹钢琴陶冶情操”的时候,母亲们不会留意文案信息,而一旦说“弹钢琴的孩子数学更好”,就一下子激发了注意力。

3.损失

它其实对应的是心理学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叫损失厌恶。

什么是损失厌恶呢?就是同样一个东西,你得到它时产生的喜悦,跟失去它时产生的痛苦相比,痛苦的感受会比喜悦更加强烈。

举个例子: 你今早出门的时候,捡到了一张100块的毛爷爷,估计今天你整天心情都会很好。但是晚上的时候,你发现你又把这100块弄丢了,这时候你的心情就有点上坟的感觉了。

但事实上,你今天并没有损失一分钱,你丢的钱是你早上捡到的本来就不属于你的钱。但你还是心情跟下雨了似得,甚至开始埋怨自己这么不小心……这两种情况对比,丢失100块带给你痛苦,会比你捡到100块给你带来的快乐,要强烈的多。

这就是损失厌恶。由于这种损失厌恶效应,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拥有的东西,包括觉得自己应该拥有的东西。很多商家就看透了这个心理机制,利用这个弱点搞营销。

商家做的就是利用这个人性的弱点,要让用户感知到,如果不用我的产品,你所拥有的某样东西就会消失。你现在无所作为的状态,就是在失去!

我们再来想象下这个场景:你在公司茶水间正在跟一个同事扯淡呢,忽然她说:我上周买了一只股票,结果大涨,3天就赚你两个月的工资。

而事实上,你同事的薪水还不如你。这时候你就没法淡定了,你会自动把同事口中的炒股高收益率,当成“你本来应该得到”的状态,认为你没去炒股是一种损失,所以真正激励去入坑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失去心理”。

再比如,不参加减肥训练营,你就失去了一个变美的机会。护肤品最常用的:“留住20岁的自己。”比如某针对非本科学历工作者的职业培训:“不要失去,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一门教你学习英语课程:“不要放弃一个用英语赚钱的机会”。

是不是越看越焦虑?焦虑就对了,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以下是一位职场人处理焦虑的心得体会:

我历数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无论媒体工作还是创业,相对都是焦虑的高发领域。但 是相比之下,我是人群里生活比较忙乱、但比较不容易焦虑的人。

我想说一下克服焦虑的经验,那就是:舍弃、看透、冷漠、躲藏。

第一个词是舍弃。

舍弃并不完全等同于流行的“断舍离”,但它们部分重合。我理解的舍弃,是善于挑选一段时间、一个场景内的主要目标,然后把跟目标无关的因素忘记。时间和场景变换,主要目标会变换,这时候就要看情况是否调整主要目标。 最典型的场景是工作和娱乐的变换。在工作状态下忘记娱乐,在娱乐状态下忘记工作,这就是舍弃。

如果事情非常多,场景变换非常快,那么这种舍弃的节奏也随之 加快,但不管是多么微小的间隙,都要舍弃次要目标,寻找主要目标。否则,两个 不同标准会重叠,你会不知道按照哪个标准选择,有个精确的说法叫作“心挂两肠”,焦虑随之而来。 要做到快速取舍,需要慢慢培养一些明确标准,而防止标准的重叠:什么事重要, 什么事不重要;什么事对,什么事错。就像给自己画一条明确的线,线之上的,不纠 结,去做;线之下的,不纠结,不做。当然,这条线并不容画,需要价值观、判断力足够成熟,需要长期的总结和训练。

第二个词是看透。

它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面对一个麻烦,尤其是急切的时候,绝不为其中无法改变的部分费神,只关注其中可以解决的部分。 已经发生或必将发生的事实不可改变,为它付出任何精力都是损耗。

最典型的例子是“迟到”这个场景,我见到太多人,在约会、会议、赶飞机即将迟到的时候张皇失措,不断抱怨司机开错车道,选错路,或者绝望地思考着后果。但这一切都丝毫不 会改变迟到的事实和它的后果。这时候应该做的,是弥补和防备可能的后果,哪怕系好鞋带以便下车后跑得快一些,都更有用。如果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不如安心 看本书,或者处理一些与此无关的工作。记住,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伤神,别人可 能会因为你这种时候的状态感到奇怪,但这是这个情景下最正确的状态。

大的一层则是,从总体上认清麻烦不断是自己人生的常态,并且为此做好一切心理 准备。不要为“麻烦出现”这件事耗费心神,不要懊悔,不要叹息不幸——除非这种懊悔和叹息是策略性的,能带来帮助。这样,你可以冷静对待任何麻烦,并且用最快的时间决断最好的应对方式。

第三个词是冷漠。

这一点包含在上一点里,但值得单独拿出来说。 冷漠主要是对自己而言。很多焦虑的来源,是“太爱惜自己”。而化解这个焦虑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简单地问一句”有什么大不了的“。从战术上把一切自己无法改 变、必须承受的后果看成“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我看来是问题发生后唯一正确的心 态,它有些自欺欺人,因为很多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破产,甚至死亡。但假如 你曾经试过多问几次自己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世界变得不那么可怕了。人可以承受绝大多数坏事,并且能够度过绝大多数危机,失恋、失去工作、失去财产都是并不 致命的麻烦,更不用说你面对的大多数麻烦根本到不了这个层级:诸如一件工作没 有做好、丢了一个钱包这种小事,不是无法弥补的过错。大多数情况下,都还来得及。

还要记住一点:有些痛苦根本无法解决。这也是冷漠的价值:不要呵护自己脆弱的幻想,要让自己承认这个事实。接受它然后想想怎么办,反正你早晚要接受。

第四个词是躲藏。

要给自己准备一个随时可以躲进去忘记一切的庇护场。 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寻找一些可以快速进入又快速出来的状态,这些东西可以是 一本小说、一个歌手、一些游戏画面,或者一个你非常喜欢的 人,一段你难忘的回忆,它们的特点是,你可以在耐心就要失控的混乱时刻,花二 十分钟甚至十分钟躲进去,让自己彻底放空,享受片刻沉浸,用最短时间给自己吸 取最大的耐心和宁静感,然后出来继续面对一切。 很多时候,抽一根烟或者涂一次口红就是充当着这种效果。有些经常焦虑的人喜欢 抽烟,有些女孩每天需要到卫生间补几次口红,这些小举动其实就是躲藏,三五分 钟时间,可以积攒很多能量。 一定要有短暂放空的办法,大多数事情不会被10分钟耽搁,而这10分钟却可以给你 带来处理大多数事情需要的力气和耐心。

判断利弊和得失,判断后果,专注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对问题产生情绪。 理性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不断提醒自己,你会发现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生 活会仍然一团乱麻,但你面对乱麻会更加镇定。

By 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