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斗还是不忘初心的人

1970年9月23日,著名作家、“山药蛋派”鼻祖赵树理死于山西太原。赵树理是山西沁水人,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著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福贵》《蟠龙峪》等。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中国现代小说作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树理曾担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在文革中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着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9月23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赵树理之死

2006年9月24日,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赵树理辞世已经36年了,央视一套5月播出了18集电视剧《赵树理》纪念他。

一书成名

我最早知道赵树理,是读了他的《小二黑结婚》。小说中的二黑与小芹恋爱,被村里垂涎小芹的恶霸金旺嫉恨。金旺勾结他的堂弟兴旺借口捉奸,将二黑和小芹捆了送到区上,企图借刀杀人。没料到区政府却支持了二黑和小芹的婚事,而将金旺和兴旺押起来,并调查他们横行霸道的罪行。这种美好战胜丑恶、正义战胜邪恶的大团圆的戏剧性结局,真是大快人心。

这部小说写成后,得到了当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的赞赏,由他推荐给刚成立的新华书店出版发行,在各解放区引起巨大反响。这篇小说后来被当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实践成果,受到领导文艺工作的周扬的大力赞扬。

后来知道,这部作品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43 年春天,赵树理在辽县(后更名为左权县)工作时,听到了村里的一件事:有一个民兵小队长和一个女青年谈恋爱,遭到村里坏人的嫉恨。那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开了斗争会,用腐败的罪名斗争他,竟然把他打死了。赵树理参与处理了这件事情。当时这样的村干部不少,差不多都是流氓出身。因为在抗战初期,老实的农民对抗日新政权还不摸底子,不敢出头露面,这些流氓分子便乘机表现积极,常被认为是积极分子,提拔为村干部。他们表面上说的是新政府的话,行动上办的是恶霸的事,和旧政权、旧乡绅一个样。所以,人民并没有真正掌握政权。赵树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5月份完成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反映了出来:像金旺、兴旺这样的坏人,如果掌握了权力,就会变本加厉地压迫百姓,对社会形成很大的破坏。同样的主题,还表现在他后来创作的《李有才板话》中。小说中,能够对金旺、兴旺们有所制约的,就是抗日政府共产党新政权。

赵树理和段二淼

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在20多年后的“文革”期间,赵树理竟有了和那个民兵小队长相类似的遭遇。在纪念赵树理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叹,作家当年对社会问题是何等的敏感。

运动开始

赵树理的厄运开始于1966年。8月9日,《山西日报》用了一个半版刊登了韶宝、宏光《从赵树理的作品看他的反动实质》的批判文章。接着,赵树理的家乡晋城县、长治市、晋东南地区就开始了对赵树理的揪斗,然后全省的造反派组织拉着赵树理,到全省各地城镇乡村去游斗。

但此时的赵树理,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赵树理传》中记载了他当时的情况:按照《十六条》的说法,他以为“此次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事,文化界、文艺界的人更应该是无一例外。”他甚至在批判他的大字报上表明自己的态度:“污垢沾身久,未能及早除,欢迎诸同志,策我去尘污。”但他没料到,“上面 ”早给他定了罪:一是和彭德怀一样反动,二是周扬树立的黑标兵,三是反动作家权威。所以,在晋中剧校斗争他时,他就把写着“黑帮分子赵树理”的牌子从脖子上摘下来扔到一边。这个举动,招致了造反派对他三天三夜的批斗,逼他承认是“黑帮”。

8 月下旬,赵树理被揪到长治批判,有人写大字报揭发他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有改朝换代、再造江山的野心,还想和毛主席争高下。证据是赵树理写的诗:“任它冰封与雪飘,江山再造看今朝,钻林不作银蛇舞,也与天公试比高。”这是赵树理1961年2月间在大庆参观时,有感于中国终于有了大油田而做的《油田远眺》。这首诗并未发表,知道这首诗的只有平日交往不错的朋友和同事。现在,却有人拿这首诗来攻击他了。这当然是邀功请赏的卑鄙行为。赵树理对安慰他的人们说:“ 我是为这种故意牵强附会、望文生义的坏风气生气。这样下去,不知有多少人要无故蹲文字狱。不过也没有什么,我有态度,我将到一定时候表态。”几天后,他将一首诗贴在那张大字报旁边:“革命几十年,真理从未违。纵虽小人物,错误也当批。”赵树理从前曾经说过,他是懂得鲁迅笔法的。这首诗的鲁迅笔法,大家当然看得出来,好心人自然更加为他担心了。

赵树理的老同学们曾说他是个“天真的人”,执拗的人。他认准的事不会轻易改变,他认准的理也不会轻易放弃。1955 年11月,赵树理在潞安县琚寨乡和剧作家张万一看了一场戏《柳毅传书》。这是一出传统戏,说的是洞庭龙宫中的龙女和书生柳毅的爱情故事。但是,在当时突出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下,这出戏被改编成地主压迫农民,农民心怀愤怒却苦无对策,柳毅揭露剥削关系,领导农民清算地主。龙女和柳毅的爱情也因此建立在了受压迫的阶级感情基础上。看完戏后,别人问他戏怎么样,他突然反问:“柳毅入党了没有?”又说:“如果还没有,该讨论他的入党问题了。”张万一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禁大笑。他却说:“柳毅同志历史清白成分好,立场鲜明觉悟高。”他说,《柳毅传书》这个戏,故事完整,情节优美,一定要塞进阶级斗争的内容,这叫强奸民间故事。

赵树理的天真源自于人格的善良,他性格的执拗源自于对真理的追求。然而在那场“文革”中,他的天真和执拗,却被“革命者”看作是“顽抗”,招来更残酷的批斗。

遭受冲击

1967 年6月,赵树理在太原五一广场被揪斗时,遇到大雨,又被打断了肋骨。1969年,在晋城被揪斗时,批斗者用三张桌子垒起来搭成一个高台,逼迫赵树理跪在上面低头认罪,又突然把他推下去,摔断了髋骨。据一些回忆文章说,到底是什么时候在哪一次批斗会上被打断了肋骨,大家都无法准确地知道,因为赵树理在批斗会上挨打是经常的。

被打断肋骨、摔断髋骨的赵树理,因为是“反动作家”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至今,许多人都记得,当年赵树理在三儿子的搀扶下,艰难地挪着脚步前往医院看病的身影。肋骨被打断,得不到治疗,发炎化脓,引起了肺部的感染。他患了肺气肿,连呼吸都十分困难。到1968 年七八月间,赵树理还能在家居住,但是得时刻听从造反派组织的“命令”,按时接受对自己的批斗。1968年8月,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山西省文联后,赵树理就和省文联的其他“黑作家”、“走资派”及其他所谓有问题的人,在文联被集中监管,不许回家,一日三餐要家人送去,即所谓的住“牛棚”。

到了1969 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似乎象征着“文革”要胜利结束。年底,“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和“复课闹革命”已经展开,许多工厂开始招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已经开始,社会生活似乎要进入正常。就在从前的被揪斗对象和百姓们都稍微感到松一口气时,对赵树理的迫害却加重了。

1970 年6月,江青在一次会上又点名要求批判赵树理。6月25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批判反动作家赵树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大批判,并抽调人员组织了写作班子,编写了赵树理的“黑材料”,下发各地,供各单位批判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军管组成立了“赵树理专案组”,23日,赵树理被投入监狱。从7月开始,山西各报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工农兵群众批判赵树理的文章,到了年底,《山西日报》发表的批判赵树理的文章已达70余篇,仿佛代表了“无产阶级”对赵树理的无比仇恨。

然而,此时赵树理的情况又怎样呢?一个署名奋飞的人,记录了他在1970年四五月间,去工农兵医院看病时偶遇赵树理的情景:

“ 我无意识地朝我前面的那个小本子扫了一眼,忽然发现姓名栏内工工整整写着‘赵树理’三个楷书小字。‘啊,这不是作家赵树理吗?’我……抬起头来向屋内四顾环视……便发现在靠门的一张长椅上,坐着一位面容清癯、脸色蜡黄、身体十分瘦削而且有些佝偻的老人……他腋下倚着双拐,而且不住地咳嗽。他上衣的口袋里装着一个空纸烟盒,每当他吐痰时,就把那纸盒抖抖索索地掏出来,小心翼翼地把痰吐到里面(生怕流到外面惹人嫌厌),然后再装回口袋里……我又挪了一步靠近他,俯下身来问他道:‘您……怎么了?’他用陌生疑问的眼光看了看我,惨然一笑说:‘没什么,黑夜下床不小心跌坏了腿……肺气肿的老毛病又犯了……’说完就又不住声地咳嗽,同时埋下眼睛不想再说话了……医生拿起我前面的那个病历本,像喊前面无数个患者似的,漫不经心地喊了声‘赵树理——’但话音落到‘理’ 字的时候,便有些不一样了。他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被一个身穿蓝制服的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搀扶过来的病人,用特别和气的声音拍着面前的黄木凳说:‘坐下,坐下 ’……医生用听诊器仔细地检查了患者的心肺,并让他躺在诊床上,把肝区和腹部扪触叩击了一阵。病人一定是感到非常痛苦,他头上冒出大颗汗珠,嘴唇发青,不停咳嗽,但他拼命咬着牙,一声没有呻吟……医生急匆匆跑上三楼去了,半天才回来。他显得很失望,用遗憾的声音对病人说:‘你的病需要住院,可是现在没有床位……请你把住址告诉我,一旦有床位,我就通知你。’医生拿过一张纸,病人感激地望了望他,用抖抖索索的手在上面写下‘南华门16 号’几个工工整整的楷书小字……赵树理同志被那位穿蓝制服的中年人(后来人们说,那是他在晋南工作的大儿子)吃力地搀起来,拄着双拐,蹒跚着艰难地顺着楼梯‘走’下去了……‘这就是写《小二黑结婚》的作家赵树理。’医生一边翻着我的病历,一边抬起眼睛望着楼梯口对屋里的人说……除了游街时的一瞥不算,这就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作家赵树理。过了不久,我便从人们的风传中听到了他的死讯……”

溘然长逝

新华社记者田培植、贾福在《社会自有公论——读赵树理同志的一篇遗稿想到的》一文中,记载了最后一次批斗赵树理大会的情景:“1970 年,在林彪、‘四人帮’的同伙陈伯达直接插手下,对赵树理的迫害愈演愈烈。他再次被关进“牛棚”。这一年的9月17日,赵树理已经奄奄一息,但仍旧免不了批斗的遭遇。他又一次被揪到数万人的批斗大会上。这时,他已经站不起来了,坐在椅子上,连坐也坐不住了,又从椅子上滑倒在地下……”

1970 年9月6日,他抄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交给女儿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能看到党的领导,就替我把它交给党,党会明白的。”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也许知道,为了不给他人留下任何话柄,不给家人带来任何不测,他只能用毛泽东的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表示自己的心迹了。毛泽东的《咏梅》是仿陆游的《咏梅》而作,反其意而用之。陆游的《咏梅》末句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也许才是赵树理心底的声音吧。

1970 年9月18日(有文章说是17日),山西省革委会召开了批斗赵树理的大会。会场在山西省当时最大的能容纳5000人的湖滨会堂,参加人数号称万人。有回忆文章说,会前有人说,“赵树理病势沉重,已经不能动弹。但是一个青云直上的掌权者下令说,他动不了,爬也要爬到会场去。”批斗会开始仅几分钟,被拖在台上的赵树理就因身体极度衰弱昏倒在台上,接着被押解回监狱。

赵树理的女儿赵广建在《回忆我的父亲赵树理》中说:“9月18日,已经濒危的父亲又被拉到万人大会上批斗。这时他已经站立不住了,大会开始了没几分钟,父亲就一头栽倒在地上。眼看父亲是不行了,可那些人仍然强行让父亲写所谓的检查。五天以后,父亲的‘检查’写到中途就含恨死去了。”

这次批斗彻底击毁了赵树理的信念。我听一位熟悉赵树理的老人说,“文革”初期,赵树理对批判他并不以为然,还持乐观态度。他说“文革”是胡闹,社会不会总是这个样子,认为党中央不能让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对于红卫兵的揪斗,他说,那是娃娃们不懂事。所以在揪斗会上,他有时还开导红卫兵们。他的三儿子三湖回忆说:“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每次游斗回来,总是阴郁地发表一通观感:‘市容很成问题,垃圾到处都是……唉,看来国家很困难。’”1966 年冬天,他三次写了检查《回忆历史,认识自己》,对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检查自己的创作。他说:“我以为这过程可能与打扑克有点相像。在起牌的时候,搭子上插错了牌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打过几圈来就都倒正了。我愿意等到最后洗牌时,再被检点。”老作家西戎曾回忆说:“有一天他被揪斗后回来,坐在火炉边,笑着幽默地说:‘会上有人说我反党,说我是敌人,还问我是不是。我说:你们把我当敌人,我可把你们当同志,不然我不真成了敌人了?’”他对女儿说:“相信党,相信群众。现在确有困难,但这对我们每个人的革命意志都是个很好的考验和锻炼,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好处,个人受到一点冲击和委屈不该有什么怨言。”但是,他的这种乐观,被这次声势浩大的批斗会给彻底击毁了。

四天后的1970年9月22日下午,赵树理在狱中突然浑身颤抖,双手乱抓,口吐白沫,嗓子里胡噜作响。经专案组批准后,他被送到医院。23日凌晨2时45分,在忍受了4年多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折磨,在离他64岁生日仅差一天之时,赵树理终于撒手人寰,含冤去世。(胡晓青)

“文革”中的赵树理

1966年5月,晋东南专区上党梆子剧院来电话, 请赵树理到长治参与修改汇演剧目《两教师》。赵树理 同陈奇、潘公展、张仁义、李振杰等5人组成创作组, 先下陵川、晋城两县几所农业中学采访,为修改剧本 积累素材。此时,诬蔑建国以来文艺被一条“反党反社 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的《林彪同志委托江 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已经中央批 准转发全党(4月10日),全国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批判 《海瑞罢官》和声讨“三家村”的文章,火药味越来越 浓,一场把矛头直指广大革命领导干部和文艺界专 家、权威的浩劫,已初见端倪,赵树理对此虽五更深的认识,但已有所预感。所以,他身背马搭子,内装茶壶 茶碗、香烟和中药丸,每到一处落脚,总先翻开马搭 子,摆出茶壶茶碗,吆喝一声“开茶馆喽!”然后招待大 家喝茶。很有些以阿庆嫂自勉的意味。1966年6月2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的大字报”,赵树理等在晋城 农村听到关于这张大字报的广播后的第二天即接到 通知:解散创作组。他返回晋城没几天,随他而来的李 振杰向他来辞行。他递给李一杯茶水说:“‘LLJ雨欲来 风满楼’,我的茶馆也给刮塌了。小李子,先饮下这一 杯离别酒,等雨过天晴,再请你来品茶。”

1966年7月1日,《红旗》杂志公开载文诬蔑周扬 是“文艺黑线”的“祖师爷”、“大红伞”、“总头目”,预示 着受周扬赞誉的赵树理在劫难逃。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过。《决定》号召全国人民“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 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于是,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便在全国普遍发动起来。同一天,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揭批赵树理“问题”的座谈 会,第二天《山西日报》便以《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文学“权威”,打倒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赵树理》的大字标题,报导了这次揭批会。8月11日,省文联机关 开会揭批赵树理,同日《山西日报》发表长篇文章,全盘否定他的创作。接着,8月13日、18日、31日,10月 26日,该报连续发文批判赵树理,从而掀起了山西省第一次批赵高潮。

孩子是天真的。晋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娃娃们, 首先主持召开批斗赵树理的大会。他们把戴着高帽挂 着“黑帮分子赵树理”大牌子的赵树理,押到台子上, 后面跟着宣传部长、文化局长、剧团团长等一串所谓 “黑爪牙”。不料,上台后赵树理突然把大牌子、高帽子 撂到地上,昂然挺直了高大的身躯,闹得会场哑然无 声,人们无不瞠目结舌。造反派头头见势不妙,只好高 喊:“打倒黑帮分子赵树理!”并以势压人,喝道:“造反 派说你是黑帮,你公然对抗,这是反革命行为!我问你 是不是黑帮?你的作品是不是大毒草?”赵树理根本不 理他们的碴,气得“小将”暴跳如雷。半天赵树理才慢 悠悠地说:“说我是黑帮,我不敢当。我人长得黑,可心 不黑,也没帮没派。我的作品尽是‘豆芽菜’,连‘西红 柿’都够不上。要说是大毒草,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种 呢!”闹得批斗会全场哗然,难以为继。主持者只好草 草收兵,然后分三班轮番作战,想以疲劳战术逼迫赵 树理承认。到第二天,赵树理感到体力不支,便低声跟 娃娃们说:“你们说是,那就是?”并规规矩矩写到纸 上,立为字据。造反派拿过“字据”夹到语录中,高声朗 诵:“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的语录,“欢 庆”初战告捷。赵树理美美地睡了一夜,第二天红卫兵 又押他参加“欢庆胜利大会”。当他们发现自己被捉弄 之后,只好狂呼口号。

1966年8月中旬,赵树理被揪到长治晋东南地委 招待所“交待”问题。他看到一张万余言的揭批他“问 题”的大字报,于是就在大字报边上题诗曰:“尘埃由 来久/未能及早除/欢迎诸同志/策我去陈污。”反映 “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对运动的善良愿望。8月下旬, 晋东南地委开会开始揭批赵树理。一天,赵树理看到 —、·张《请看赵树理的野心》的大字报,正被人围观。原 来这张大字报说他对无产阶级专政极端不满,有改朝 换代、再造江山的“野心”。结尾道:“如予不信,有诗为 证:‘任它冰封与雪飘,江山再造看今朝,钻林不作银 蛇舞,也与天公试比高。’这是赵树理亲笔写的,铁证 如山,赖是赖不掉的。”读罢大字报,他很气愤。这 首诗是他所写,但那是1964年3月参观大庆油田, 目睹石油工人顶风雪冒严寒,改天换地大打石油 翻身仗的情景,有感而作。现在这位熟人竟不顾事 实,无限上纲,有意置他于死地,令人发指。赵树理 不觉慨叹:“如此牵强附会,望文生义,任其下去, 不知有多少人要无故蹲文字狱。”激动之余,又赋 诗——首,写在大字报旁边。诗曰:“革命四十载,真 理从未违,纵虽小人物,错误也当批。”这是以鲁迅 笔法,在回敬那位卖友求荣的“小人物”。是年冬, 赵树理被迫写了《回忆历史,认识自己》的检查,约 23000字,一方面,严于解剖自己;另一方面,历数 每篇作品创作的背景和由来,用事实驳斥厂林彪、 四人帮一伙随意加在他头上的种种不实之词的罪 名。检查结尾说:“在起牌的时候,搭子上插错了牌 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打过几圈来就都倒正了。我愿 意等到最后洗牌的时候,再被检点。”这话虽有几 分书生气,但也反映了赵树理对党的事业充满信 心。

1967年第一期《红旗》杂志发表了姚文元《评反革 命两面派周扬》的长文,这是为江青《纪要》作注脚的 文章,文中大淡“黑线专政”史,随意给周扬罗织罪名, 并以周扬划线,诬蔑赵树理等为“资产阶级权威”,意 欲一律打倒。1月8口,《光明日报》发表了《赵树理是 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标兵”》,文章在罗列赵树 理一系列“罪”名后,结尾处气势汹汹地说:“现在是彻 底揭露和批判周扬一伙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 的‘标兵’的时候了。只有把这些资本主义、修正主义 的货色彻底砸烂、彻底消除,才能为无产阶级文艺的 健康发展扫清道路。”9日,《解放军报》以第四版整版 刊登了3篇“批赵”专文,并加编者按胡说道:“赵树理 二十几年来创作的历史,就是他挥舞黑笔反党反人民 的历史,是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为反革命修正主 义集团创造复辟舆论作准备的急先锋。”2月1日,江 青攻击根据赵树理的《三里湾》改编的电影《花好月 圆》“坏透了”。在江青一伙的策动下,批判赵树理的恶 浪漫及全国。

山西的“造反派”自然心领神会,不甘人后。1967 年2月,赵树理被从长治揪回太原,名目繁多的造反 派组织走马灯一样轮番批斗他。有一次,“造反派”问 他:“你是哪一类干部?”赵树理答:“说我是一、二类干 部,我自己觉得不配。说我是三类,你们不会答应。说 是四类吧,我自己不会承认。我看算三类半吧。”搞得 批斗者无可奈何。

“造反派”管这种批斗会叫“拚刺刀”会,蛮横逼迫 被斗者认“罪”服“批”。赵树理偏偏不买帐,一次他对 “拚刺刀”的造反派说:“拚刺刀,得双方都有刺刀。现 在只是准你们讲话,不叫我说话,这叫什么拚刺刀?这是捅刺刀嘛!”说完,做了一个“捅”的手势,弄得“造反 派”哭笑不得。有人高叫“赵树理,你再不老实,判你30 年徒刑。”赵树理笑曰:“30年以后,还不一定有我老赵 呢。”

有一次,一伙“造反派”开来一辆卡车,把赵树理 拉到一个地方批斗,下车就叫他承认“锻炼锻炼”是一 株大毒草。赵树理向他们阐明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没说几句,就有人吼道:“赵树理,你别‘下车尹始,哇 啦哇啦!”’他纠正说“不是‘下车尹始’是‘下车伊始’。 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那意思是……”,那位 念白字的造反派有些心虚地说:“不管下车什么, 你必须老实交代,新农村有‘小腿疼’、‘吃不饱’这 佯的人吗?”“有!”“你见过?”“见过!”结果招来 一阵拳脚。

1967年3月,康生、江青一伙煽动“抓叛徒”活 动,许多历史已有正确结论的老干部、老党员被打 成所谓“叛徒”,残酷迫害,无情打击。赵树理也进 过国民党“自新院”,但他并未暴露自己的党员身 份,没有出卖同志,这时,也被加上“叛徒”罪名。 月,江青又提出“文攻武卫”的口号,于是,武斗逼 供成风。此时,赵树理被触及皮肉已成家常便饭, 也弄不清哪一次肋骨被打折,留下了不治的隐疼。 尽管处境恶劣,可赵树理并未屈服,是年春夏之 交,一伙造反派要他交代如何“利用小说反党”的问 题,时值《讲话》发表日期前后,引发了赵树理的一片 真情,他倾吐了听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话》时所受到的激励和鼓舞,坚信自己“还会有提笔 的机会”,但表示“不写小说了,要写戏剧!”因为“农民 文化程度不高,劳动也太繁忙,……看小说是比较困 难的。如果写成剧本,剧团在农村公演,让老老少少都 能看,这有多好。”在如此困难的时候,他心中仍然惦 记着亿万农民群众,耿耿此心,纸笔难表。

1968年,两派武斗升级,社会秩序混乱。赵树理却 比较乐观,常常在批斗之后,一回家就学代数、几何, 画国画、叠灯笼。吃饭前,常以碗筷充锣鼓敲打一阵, 唱一段上党梆子。兴头来时,就拎起鸡毛掸子当马鞭, 在地中间跑圆场,逗得小外孙也在他屁股后边转。弄 得老伴啼笑皆非,叹道:“斗成你这样,还把你高兴的!” 其实,他这是苦中作乐,是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无声 抗议,坚信邪不压正,光明总会到来。他曾对女儿广建 说:“我们党倒霉就倒在这一文一武身上!”(指江青、林 彪)并经常劝慰广建说:“小鬼,不要软弱,相信党,相信 群众。现在确实困难,但这对我们每个人的革命意志 都是个很好的考验和锻炼,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好处, 个人受到一点冲击和委屈不该有什么怨言,,”赵树理 对个人受冲击不大介意,但对国家命运却很关心。每 次坐车游斗回来,总是忧郁地发表一通观感:“市容很 成问题,垃圾到处都是……唉!看来国家很困难。”

1968年秋天,军宣队、工宣队进驻省文联,被集中 监管,不得回家。秋后,次子赵二湖赴山西洪洞插队, 要见父亲一面,竟不准许。事后,赵树理对三子赵三湖 说:“咱们都是从农村来的,一辈子不应该忘记农村!”

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 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 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会后,在所 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指引下,在林 彪、江青一伙的操纵下,全国的所谓“斗、批、改”运动 沿着“极左”道路越滑越远。一些抵制他们极左路线的 革命干部和专家、权威,遭到更加残酷的迫害。赵树理 首当其冲。是年,在军、工宣队监管下,赵树理竟被做 为“清队”的靶子,抱病被拉回晋城批斗,强迫他站到 三张摞起来的桌子上,低头认“罪”,后被推下去摔碎 髋骨。从此,赵树理不能自理,辗转呻吟,度日如年。秋 后,有一位故乡的文化人来太原看望赵树理,他撑着 伤病之躯,嘱咐这位同志:“晋城、阳城一带流行的上 党秧歌(即泽州秧歌),群众喜欢唱,喜欢听,能不能考 虑配上丝弦,把这个地方小剧种扶植起来。”

1970年四五月,长子赵广源路过太原。见父亲病 得不成样子,扶他到省委机关对门的医院诊治。大夫 一查认为:“需马上住院治疗。”可院方却以“没有床 位”顶回。医生只好安慰他道:“请你把地址告诉我,一 旦有床,我就通知你。”然而,在那反常的年代,同许多 善良人们的愿望相反,林彪、江青一伙对病人膏盲的 赵树理的残害却愈演愈烈。6月23日,奄奄一息的赵 树理被押进太原钟楼街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军管专 案组”进行隔离审查。6月25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批判反动作家赵树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 群众性大批判的同时,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省里当 即抽调人马组成写作班子,整理编写了大量有关赵树 理的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材料, 供各地各单位批判之用。7月24日,《山西日报》头版 头条发表省革委会大批判写作小组的大块文章《把一 贯鼓吹资本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作家赵树理 彻底批倒批臭》。第二天该报又发表了当时已成为中 央要员的大寨带头人的文章《赵树理是贫下中农的死 敌》。于是,在山西全省又掀起一次批赵高潮。据不完 全统计,从1970年7月24日至年底,仅《山西日报》 就载批赵文章76篇,到处都是批赵专栏,连穷乡僻 壤,也涂满了“砸烂赵树理的狗头”的标语和漫画。 对于一个作家的批判竟达到如此精心策划、大动 干戈的程度,实属罕见。说明赵树理的言行已成为林 彪、江青一伙推行反革命极左路线的严重障碍,是他 们的眼中钉肉中刺,非置于死地而后快。可是,历史的 发展不会按照他们一伙的如意算盘去捏弄,而是取决 于民心的向背,对此,赵树理充满自信,他说:“对我 们,社会自有公论。”事实验证了他的论断,晋城一位 小学教师趁批斗发言之机,把一小瓶“竹叶青”酒塞到 赵树理的衣兜中,有人秉承上面的旨意,三次跑到赵 树理的故乡召开批判会,却开成三次“摆功会”,全力 “诱导”也无济于事;一位小爬虫到赵树理下过乡的地 方拼凑批赵材料,惹恼了川底村的郭先老汉,老汉气 愤地说:“赵是保国忠良,怎么保国忠良没好下场哩!”

1970年9月6日,几经周折获准探望父亲的赵广 建,来到关押赵树理的山西省高级法院的一间小屋 里。见“父亲在伏案认真地抄写着什么,我轻轻地走过 去一看,原来是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父亲用 一只手按着被打断了两根肋骨的侧胸,忍着极大的疼 痛,艰难在坐在桌前恭恭敬敬,一笔一划地抄写着,汗 水从他布满皱纹的额头沁出来,滴在纸上,他却抄得 那样虔诚,那样聚精会神,仿佛在用整个生命书写着 自己的信仰和寄托。看到这个情景,我积悲难禁,一下 子哭出声来。父亲回头一看是我,叫我靠到桌前,双手 捧着那首刚刚写好的《咏梅》递给我,庄重严肃地对我 说:‘小鬼,如果将来有一天能看到党的领导,就替我 把它交给党,党会明白我的……”’这次会面赵树理与 女儿长谈了数小时,详细地回顾自己的家世、历史和 创作生涯。临末惋惜地说:“近些年来,我几乎没有写 什么,因为真话不能说,假话我不说,只好不写。”

1970年9月17日,赵树理被揪到太原工农兵(即 湖滨)会堂批斗,因病体不支,晕厥倒地。9月23日凌 晨2时45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刹那,这位忠诚的 共产党员、杰出的人民作家,终于含冤逝世。 赵树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在国内 外享有盛名,影响深远。他继承了鲁迅革命现实主义 传统,继承了我国古代和民间的优秀文艺传统,吸取 了世界文艺名著的有益成分,创造出一种有独特艺术风格,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真正为老百姓所喜闻 乐见的文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解决 了革命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的作家。他的创作 堪称我国农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的壮丽史诗。他把农民的口语加工提炼为鲜 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为我们写下了第一 流的作品,不愧为一位“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文如其人,诚如周扬同志所说,赵树理“文好人也 睁”。他像农民一样纯朴、憨直,而又机智诙谐;他大智 若愚,才华不外露;他克己奉公,对人民忠心耿耿。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 庄丛中笑。”这是赵树理临终前手书的毛主席《咏梅》 同中的两句,其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意境,是赵树理人 陪和信念的生动体现。历史验证了他的预言:严寒终 悔过去,春天必将到来。赵树理逝世后6年,祸国殃民 的林彪、江青之流先后垮台,形势好转。

1978年10月17日.赵树理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仪式由全国文联副主 席周扬同志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刘白羽同志致悼 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文 化部和山西省的领导人及首都、山西文艺界知名人 士、生前好友及家属参加。悼词对赵树理的文学业绩、 创作道路、道德情操和政治品格都做了公正的评价。 从此,冤案彻底昭雪,名誉得以恢复,遗作得以刊行、 再版。1980年10月,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赵树理文集》 4卷。1986年9月开始,北岳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了 董大中、郜忠武、李士德合作编辑的《赵树理全集》1至 5卷。1986年4月24日,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修建了赵树理陵园.永远纪念这位人民作家。

By 王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