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黑化”时代

有一天如果你醒过来,你想去做自己,那么现实条件都为你准备好了,只剩你一个内心的转变。 ——武志红   01 时机:权力大反转主创团:你在微博话题#她们变“坏”了#中写道:“我们正处在一个时代的拐点”,这个拐点是指什么呢?

武志红 :我想从一个大背景去谈谈这件事。   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很长一段时间是男权社会。   萨特的情人波伏娃写了一本书《第二性》提到: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都是男人第一性,女人第二性。圣经也说: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来的。   但男人第一性的来源是什么呢?   第一、男人体力强,有力量;   第二、过去男人组织性比女人更强。   这就导致我们有文字记载的5000年历史中,一直是男人的权力高于女性。   而现代文明社会带来了一场权力的大反转,我们不再是刀兵相见,体力也不再是最重要的。   尤其现在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拼的是:   语言能力。   这方面女人一点都不比男人差,甚至更强。   而且因为过去女人被压得太厉害了,所以现在的崛起还有点复仇的味道。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女性们正在集体从白天鹅,变成黑天鹅,最后变成一只彩色的天鹅。  

主创团:除了这样的大背景,催化女性黑化的还有哪些更具体的条件吗?武志红:所谓“黑化”,我的理解是女性需要用比较负面的情绪去释放她自己,然后磕磕绊绊最终找到自己的过程。   放300年前,女性要谈黑化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在社会完全不同了!   首先是你能独立挣钱,养活自己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再往前推200年,女人连工作的资格都没有,根本没有经济基础,去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其次,现在媒体舆论上女性的声音很多,掌控力也很强。   所以现在无论在力量上,还是经济上,大环境已经给了女人黑化的土壤。   或许你还受过去文化对你的洗脑,你以为自己要做个乖女孩。   但有一天如果你醒过来,你想去做自己,那么现实条件都为你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你内心的转变。  

02 人格黑化:伤害还是和解?主创团:为什么有的人黑化会变得很可怕,比如伤害别人;而有的人能够最后走向和解?人和人的“黑化”有人格上的区别吗?黄玉玲:这取决于她人格的破碎程度。   如果是一个破碎的人,她的人格不太稳定,可能摆荡幅度是非常大:她要么就很好,要么就很可怕。   从两个极端正十分到负十分,180度对撞。   本来这样的人格结构就很破碎,这样对撞带来的攻击性和破坏力都特别强,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武志红 :我举个例子,一个男人,有一个极其温柔贤惠的老婆,这个老公就觉得在她面前可以肆无忌惮。   后来他出轨了,以为跟老婆提离婚会非常容易。   结果当他提出离婚的时候,女人一言不发,把孩子叫过来,当着老公的面狂打自己的孩子。   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没有中间过程。   丈夫没发现妻子温柔贤惠的形象是虚假的,是她的一个面具而已,她压抑自己为的是获得一个回报。   这个回报就是:我的家庭是稳定的。   当男人提离婚的时候,对女人来说,婚姻没了,她内在的那个自我也就破碎了。   黄玉玲:是的,这时候,这个破碎的人,她需要一个外在的粘合剂来粘合她的碎片。   我来讲另一个故事:一对情侣,女人很能干,也很付出;而男人完全相反:不怎么担责,并且很自我。   这两人结合,彼此双方都有欣赏对方的地方。   结果他们结婚生子之后,这个男人还是很自我,女人很失望,对他就各种吼,还找各种理由来刺激对方。   后来这个女人就发现,这个男的有一点不同:吵完架之后,第二天还是一如既往地早起做早餐,该照顾她的事情一件都不落下。   其实,她是在考验他们关系的柔韧度。   而身边这个男人无论她怎么发怒,都没有离开她,其实就是给了她的自我一个粘合,允许她真自我的表达。   这就像咨询室里,咨询师会鼓励来访者多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的来访者人格摆荡很厉害,一会把人夸上天,过一会又可以把人踩在地上,这时咨询师要稳稳在那儿。   不管来访者说什么,咨访关系都不容易断掉,这样便有机会去粘合这些破碎的人格碎片。

通常来说,破碎程度越高,修复需要的时间越长;稳定程度越高,时间越少,修复可能性就更大。   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在修复。   而有些人会更快一些——外部的契机、个人的成长,她遇到的人和事都会促进她修复,并且是不断地变化的。   03 你的一辈子都是你的容器主创团:如果一个破碎的女性她没有这个粘合剂呢,就无法活出自我了吗?

武志红:一个有创伤的女性,要活出她自己,一段很强包容性的关系的确非常重要。   这段关系对女性来说,就是「容器」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容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女性如果被休了,就没人敢娶,对女人来说,这是对她存在的扼杀。   但现代这个社会很包容,男性可以经历多次关系,女性也可以。   当然,前提是不要去过度的破坏关系,因为这会伤到你自己。   很多时候,女人不断地找男人,她是在找容器。   当然可能到最后,发现闺蜜更为重要,情感比男性细腻很多,那这也是她的容器。   黄玉玲:男性也是如此,在关系中找容器。   只不过,女性倾向于认同自己是脆弱的,而男性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强大的。   但男女一进入亲密关系,一切都是相互的。   容器有很多,比方说做咨询、做一个艺术创作、去旅行……都可以帮到你疗愈自己。   有个女孩,有段时间她很抑郁,偶然安排了去旅行,她爬到一个很高的山时,周围空无一人,没有声音。   望着远方,那一刻她感觉自己跟天地有了连接,突然就哭了。   在那一刻,她找到了一个很深的共鸣,似乎也找到了人生的某种意义。   对于她来说,天地也是她的容器,她能从中汲取力量。   容器不是你非要亲密关系去容纳你,而是将你的生命里展开,去跟人建立连接,去跟这个世界建立连接,然后你从中找到力量——万事万物,都是你的容器。   我们强调的所谓的“扎根”,不只是可以向下,还可以将你的触角伸向四周。   武志红:当我们自己开始感觉——我可以按照我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就不再需要刻意地用黑化的方式去做自己。   关系是容器,时间和空间也是容器,你的一辈子都是你的容器。   所以啊,慢慢来,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04 黑化要趁早主创团:为什么有些女性经济独立,也能照顾自己了,但还是无法黑化呢?比如类似樊胜美这样的女性。

武志红:女性无法完全地活出她自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跟原生家庭,尤其是妈妈做切割。   我的一个多年的好友,很可爱的女性,但她始终谈不了恋爱。   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境——梦到她挑着担,走在广州的市中心,但四周都是钢筋水泥,空无一人。   我就随口问她,你联想一下那个担子里有什么?   她说:一个是我爸,一个是我妈。   她始终把爸妈背在身上,分化不成功,所以男性不敢靠近她,恋爱也就不成。   分离的两个步骤是,你要问问自己:   第一,你和妈妈分离完成了吗?   第二,你和爸爸、或者原生家庭分离了吗?   黄玉玲:通常分离之所以很难,难在我们脑袋里的幻想——   我们担心一分离,父母就活不下去;二是害怕父母会因此跟我们断绝关系。   但现实是什么呢?   有一个真实事件是这样的,一个女孩跟妈妈吵架之后,她一个人去流浪,在她的想象里面,她把妈妈打败了,同时她也感觉到很罪恶。   几个月后她身上没几个钱了,这时候妈妈也想她,就问:宝贝你是不是没钱了?要不……我给你打点钱?   她那一瞬间发现,她这么走了几个月,   第一、妈妈还是活得好好的;   第二、妈妈还在关心她,完全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脆弱。   后来她回家之后,跟妈妈两人的关系像是重新洗牌了一样:   妈妈知道女儿的界限在那儿,女儿也知道其实分开也没那么可怕。   所以当我们说“黑化”的过程时,不得不承认:这需要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面你去观察人性。   最后会发现有的关系,能够回来;但也有的关系是回不来的,关系会死掉,或者会有偏激的反应。   例如少有的父母,因为孩子不孝顺,在一气之下,就喝农药死了,一个尸体横躺在那,让这个孩子万劫不复。   这很可怕,对吗?   如果要黑化的话,建议在更年轻的时候反抗,那时候父母还很刚强,等到你毕业工作了,你跟父母的关系会慢慢地有了和解和平衡,你也可以为你的人生做主。   而那些一直都没怎么反抗的,等到30多岁再反抗的,那简直就是剧烈的、颠覆的、可怕的。   到了一定程度她可能会不惜毁掉一切,只为做一次自我。   所以,黑化要趁早!   武志红:是的。对你个人而言如此,对父母更是。   因为,父母越老越依赖。   年轻的时候,狠心一点挺好。   你的父母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你这么锋利,他们还很结实,怕什么。   很多他们对你的绑架性需求,都是一些心理需求。没了这些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吗?   可能未必。   如果你趁早离开他们,他们还有能力去想办法,让自己生活得更OK。   我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在他们父母还是五六十岁的时候就提醒过他们,必须要跟父母分离,他们没有做。   但那等到父母80多岁了,已经习惯大家生活在一起、相互干涉了……这时一想要分离,就是死去活来的,根本已经行不通。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多坏一坏,是他们在小时候就懂得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空间,应该要鼓励。   对于中年人来说,也不迟。   现在流行的一种状态叫:中年叛逆,如果有能力、有契机,也是很棒的人生历练。   05 黑化避坑指南主创团:对准备“黑化”的女性有哪些提醒?

武志红:① 经过深刻反思后,再结婚。   不要急着结婚,我们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你要去思考清楚这一点,因为一旦结婚,结婚很早,无论对于男性女性,都没有经过深刻的反思。   结婚后,过去那些重男轻女的思想,都还是会在这个家庭里浓烈地存在着。   这就意味着,你们一下子带上了巨大的枷锁,这部分尤其对需要经历生育脆弱期的女性来说,是不利的。   过去总在谈爱情对一个女人来说有多重要,其实都在强调:女性是不应该独立存在的。   这是因为过去女性必须要依靠一个好男人。   而现在,爱情是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部分,婚姻是更加平等、有共识的结合,我们可以经过反思,创造出更多新的可能。   ② 接受人性的残酷面。   一旦你想要活得自己的主体性,就要做好去面对“人性残酷一面”的心理准备,这是外在世界有的、人的内心都会有的「阴暗面」——   例如一个男人,他会突然羞辱你,不会好好对你。   假设你遇到这样一个人,你该如何从这段关系里面成长起来?   你面对它时,说:OK,这个世界的确会有这样的人。   那么,你接受了这个世界的残酷面。   如果在这样一个环境,你能够活下来,你能活得漂亮,那么它不会摧毁你,只会使你的力量增强。   到那时你拥有反击的能力来保护自己,但你可以选择对谁反击。  

06 女人活得爽,下一代才会更强主创团:都说女权实质上是平权,它不仅解放女性,也在解放男性,我们今天所谈的女性黑化,对整个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呢?武志红:重男轻女的文化下,男性把自己放在女性之上,这时女性作为妈妈,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压下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时下一代就越来越弱。   过去我们总觉得自己弱,好像被什么东西锁住,其实可能跟那个虚弱的妈妈关系很大。

但如果女人变强,可能会男人构成挑战,他们择偶会变得麻烦,但同时也对男人有了更高的要求,男人也会随之变强。   而妈妈变强,对孩子的容纳度会变大,孩子可以更强;并且妈妈强,孩子跟妈妈的分离会简单得多,孩子的主体性发展也有了空间。   所以总体上来说:

女人活得爽,下一代会更强;一代代是一个不断变强的过程。

By 武志红

公链代币的估值应该参照“国家”而不是“公司”定价

1/ 许多人试图对底层公链(L1)代币进行像股票一样的估值。

这太荒谬了。

不要像「公司」那样为以太坊、Solana 等定价,而应该像「国家」那样为它们定价。

就是这样。

2/ 评估 L1 代币的第一种错误方法:收益倍数。

有些人将股票的价值投资框架应用到区块链上,围绕 ETH、SOL、AVAX 等提出市盈率、市销率等概念。

3/ 不出所料,这些比率看起来高得惊人。高到会让任何价值投资爱好者心脏病发作。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4/ 这就是问题所在。收益是公司价值的最终目标。但它们不适用于对公链计算价值。

5/ 如果以太坊明天将平均 Gas 费减半,类似市盈率的因素将会翻倍。这是否意味着以太坊之前被高估了一倍? 不。相反,这将是平台增长的福音。

6/ 由于区块链的价值来自于代币持有者支持多少经济活动,无论该活动中有多少百分比被平台作为「利润」而收入囊中。

7/ 如果您将公链视为类似于国家的主权经济生态系统,估值比率的荒谬之处就显而易见了。

如果美国将所有税率加倍,美国政府的「市盈率」将下降一半。 但这对美国经济有好处吗? 几乎没有。

8/ 从结构上讲,在一些国家,政府活动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其他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国有资产占比相对较高)的市盈率将低于美国(国有资产占比较低)。这能真正说明这两个经济体的经济价值吗? 没有任何意义。

9/ 对 L1 代币进行估值的第二种错误方法:现金流贴现(DCF)。DCF 是另一个借用股票估值的常用框架,实际上更荒谬。

10/ 股票的 DCF 模型是这个样子: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11/ 这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与其股价计价货币是相同的货币,例如美元。

12/ 但是 Solana 和以太坊的未来现金流以 SOL 和 ETH 为单位,而不是美元。因此您需要对未来每个时期的汇率做出假设,以得出以美元计价的 DCF。

Solana 的 DCF 模型是这个样子: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13/ 这完全没用,因为首先要计算 USD/SOL 汇率。

对 L1 代币估值不应采用公司估值模型,而应将 L1 代币作为「加密货币国家」的货币进行估值。

14/ L1 代币是一种新型资产。它们是某种股票,某种债券,某种货币。但是区块链平台越大,它就越像一个主权经济体,它的原生代币就是一种真正的货币。

15/ 因此在对 L1 代币估值时,货币的汇率模型比股票股息模型更有用。

16/ 不幸的是,当您尝试估算汇率时,简直就像捅了马蜂窝。 有一百万个影响不同货币相对价格的因素,以及数百个框架和假设,对于具体估算流程,可以写装满一个图书馆的书。

17/ 但还是有一个简单而优雅的框架——可以说是最接近「基本面分析」的框架,是货币的量化模型。

具体公式是:

货币供应量 (M) · 货币流通速度 (V) = 价格 (P) · 实际 GDP (Y)

重新排列等式,您可以将价格水平表示为: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18/ 这与汇率有什么关系?

19/ 假设任何两个经济体的产出都是可替代的,因此价格差异可以被套利(在很多情况下显然不是这样,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目的),顺便说一句,A 国和 B 国货币的价格水平的关系是: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20/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汉堡在德国卖 1 欧元,在美国卖 1.5 美元,所以美元 / 欧元汇率 = 1.5。

将这一等式重新代入先前的国内价格水平等式中,您将得到:

21/ 如果还不清楚,假设

国家 A = 美国

国家 B = 以太坊,

您得到: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22/ 这意味着 ETH 兑美元的汇率在以下情况下升值:

  1. 以太坊 GDP (Y_ETH) 增长快于美国 GDP (Y_US)
  2. 美国货币供应量(M_US)的增长速度快于以太坊货币供应量(M_ETH)
  3. 美元货币流通速度 (V_US) 的增长速度快于 ETH 货币流通速度 (V_ETH)

23/ 如果你按表面价值计算这个等式,以美元计算的 ETH 价格增长率与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应该有 1:1 的关系。自去年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而 ETH 价格发生的变化就是证据。

24/ 但这还不是最有趣的部分。

有趣的是,ETH 价格增长率和以太坊 GDP 增长率(即以太坊经济的总产出)也应该是 1:1 的关系。

25/ 显然,那里没有统计局为「以太坊国家」编制「GDP」。 但是可以从交易、钱包、总锁仓价值(TVL)等的增长率,间接推断出 GDP 增长。

26/ 几乎每笔交易都涉及一些额外的经济产出。钱包的增长可以被认为是该国「工作人口」的增加。 TVL 的增长反映了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增长。

27/ 当然,这些都不是完美的措施。 但关键是它们与平台上产生的额外经济产出呈正相关。

实际数据证实了这些变量和代币 / 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

28/ 顺便说一句,交易量的增长与以太坊和 ETH 的价格增长呈现近乎线性的相关性:交易量增长 10% 意味着价格平均增长 13%。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29/ 同样,钱包总数增长 10% 意味着价格平均上涨 7%。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30/ 下面这张就更引人注目了。钱包增长的加速(即新钱包的增长率)与 ETH 价格增长几乎是 1:1 的关系。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31/ 还不止这些。

虚拟世界中的软件开发就像实体经济中的建筑业——GDP 增长的领先指标。 可以说,在 L1 平台上的开发人员活动,相比交易或钱包而言更能说明即将到来的经济扩张。

32/ 回到 5 月份,如果你在 Github 上搜索「ethereum」和「solana」,前者返回的 repo 结果是后者的 65 倍。 到 10 月,倍数已缩减至 17 倍——与 「Solana 国家」的快速增长呈现正相关。

观点:公链代币的最佳估值方式不应参照「公司」,而是参照「国家」定价

33/ 所有这些并不是说平台自己的现金流不重要。

对于 L1 代币的稳定性来说,这很重要。

34/ 政府成为货币的垄断发行者绝非偶然。 历史上有许多民间货币。 但它们从来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总是被政府货币所淘汰。

35/ 在民间货币的诸多问题中,「财政基础」的缺失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

36/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保护其货币的价值,这是最稳定、几乎有保障的收入。 即使法币是「无支持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征税来筹集资源,并使用这些资源来购买 / 出售其货币,以捍卫其价值。

37/ 这是一件大事,能给货币持有者带来信心。

非政府货币不能这样说,嗯……直到现在。

38/ 将交易费用编入平台上的每项经济活动,并用于代币销毁或抵押奖励,「区块链国家」的货币正在获得类似于政府货币的财政支持。

39/ 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虽然这些现金流并不能确定代币价格,但从长远来看,它们有助于保持汇率稳定。

40/ 但对代币价格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加密货币「国家」的 GDP 增长。由于元宇宙仅处于原始阶段,故事才刚刚开始。

By Tascha Che

微软的元宇宙布局什么样?

“2021年11月2日,微软年度技术盛会Ignite 2021在线开幕。该大会介绍了微软在元宇宙、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混合办公、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安全等领域所开发的创新技术、应用领域和行业场景。”

用户微软Ignite 2021

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正式宣布进军元宇宙。微软的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Ignite 线上会议上表示,微软将探索元宇宙技术,并加入这个有着一系列其他大牌品牌和企业的数字世界。这是在Facebook(如今更名为Meta)宣布将在接下来5-10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之后,又一科技巨头进军元宇宙领域。

Nadella分享说:“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我们正在创建一个全新的元宇宙。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宇宙使我们能够将计算嵌入到现实世界中,并将现实世界嵌入到计算中,从而为任何数字空间带来真实的存在感。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将我们的人性带到我们身边,并选择我们想要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想要与谁互动。”

微软企业传播副总裁Frank X. Shaw也在官网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微软将为元宇宙提供动力。Frank认为,在过去的 18 个月中,数字技术一直处于每个行业的前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必要。元宇宙是一个“持久的数字世界,它与物理世界的许多方面相连,包括人、地点和事物”。微软如今为元宇宙提供动力,类似于微软在1990 年代谈论互联网和网站的方式。

Frank 写道:“元宇宙将是一个支持跨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共享体验。随着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元宇宙可以帮助人们在数字环境中聚会,使用虚拟头像/化身会让会议更加舒适,并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创造性协作。”

微软的元宇宙发展规划

微软计划通过两项新举措发展元宇宙。

第一项举措名为“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客户在零售商店、员工在工厂车间等空间内的移动和互动方式,以及如何在混合工作环境中优化健康及安全管理。人们能够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模型和观察数据,在零售商店,工厂车间等任何空间进行交互。

第二项举措名为“Mesh for Microsoft Teams”,将在微软现有的 Team 功能(线上会议)之上,加入一个名为 Mesh 的混合现实的功能,允许不同位置的人们通过生产力工具Teams加入协作,召开会议、发送信息、处理共享文档等,共享全息体验。该功能也允许人们使用个性化的 3D 头像,体验一个沉浸式的空间。

第一项计划的测试版将于 12 月初推出,而第二个产品将于 2022 年上半年推出。

第一个产品允许用户造访虚拟重现的现实商店与场景。Nadella接受Bloomberg采访时称,他们已经使用此产品造访了医院的新冠病房、丰田汽车工厂以及国际空间站等地。

第二个产品主要面向普通用户,虚拟体验协作平台Mesh直接植入到现有产品Microsoft Teams中将提高用户的虚拟体验感。微软表示,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项举措的最终目的是将该公司的混合现实和HoloLens与会议和视频通话功能结合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硬件的布局

Nadella在接受Bloomberg电视台的采访时表示,公司旗下的视频游戏设备 Xbox (微软游戏设备,类似索尼的PS5)未来将专注于将元宇宙融入在他们设备上的游戏中。

而事实上除了游戏设备之外,微软也专门开发了AR/VR相关设备,称为HoloLens。如今已经迭代至第二代了。HoloLens,是一副由 Microsoft 开发和制造的混合现实智能眼镜。

HoloLens 初始于2016 年 3 月 30 日发货,面向美国和加拿大的开发人员,当时定价为 3000 美元。而此后,三星和华硕等公司也陆续向微软提议,与微软合作,围绕 HoloLens生产相关周边的混合现实产品。2016 年 10 月 12 日,微软宣布 HoloLens 全球可以购买。

HoloLens 2 于 2019 年 2 月 24 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上发布,预售价 3,500 美元。

用户用户微软HoloLens设备

然而相比于市面上虚拟现实相关产品,微软HoloLens的缺点在于价格偏高。例如Meta公司最新2020年推出的Oculus Quest 2售价仅有299美元,不到微软HoloLens的十分之一。且Oculus Quest 2 的分辨率为每只眼镜 1832×1920(大致相当于4K的高画质),可以说在性价比上Meta公司的Oculus Quest 2有着极大的优势。Oculus Quest 2也被评为国外权威性测评网站最值得入手的虚拟现实设备。

微软需要提高其产品的性价比,这样才能在虚拟现实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传闻苹果也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设备,有望2022年推出。擅长软硬结合的苹果未来入局此领域,势必会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用户虚拟现实设备市占率

来源:Counterpoint’s 全球虚拟现实设备报告

提高社交体验感

微软Teams将推出新的3D头像/化身,以推动元宇宙环境的发展。用户不需要戴上VR头盔就可以使用它们。这些头像可以在2D和3D会议上代表用户本人,如果他们不想打开网络摄像头,可以选择动画版本的虚拟头像/化身。

微软Teams副总裁Jared Spataro表示:“如今人们在参加数字会议时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他们必须选择是打开摄像头还是关闭摄像头。打开摄像头意味着你站在最前面和中间,人们会看到你的一举一动。关闭摄像头意味着你几乎不会发出社交动作,很难给人全心投入到会议中的感觉。”

这也导致了我们会怀疑关掉视频保持静音同事是不是真的参加了会议。微软的人为因素实验室已经模拟了这些情况,他们发现此情况会让人们觉得身心疲惫以及倍感压力。他们还发现,当你有个化身或头像时,70%的会议参与者会觉得那个人在场。Kipman说:“选择微软的3D头像,将能够投射出你自己的肢体语言,通过网络摄像头或其他方式映射你的动作,未必需要打开摄像头造成压力”

这些虚拟化身或头像可以模仿面部表情。Kipman说:“你需要能够以一种真实的方式展现自己,这包括皱眉和表达愤怒情绪。因为作为一种商业和情感构建,化身以尽可能真实的方式代表着你,这一点很重要。“

微软将使用人工智能(AI)来聆听用户的声音,然后为用户的头像/化身制作动画。如果切换到更加身临其境的3D会议场景,那么这些动画还将包括当用户点击举手选项时举起你头像的手,或者在你的头像周围制作动画表情符号。沉浸式空间是微软认为这种Mesh集成最有用的地方,特别是在构建元宇宙。

用户虚拟化身和头像的参与

微软表示Teams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开始使用这些虚拟化身或头像。微软的目标是到明年上半年,用户将能够进入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而Meta此前宣布的元宇宙愿景与微软展示的平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用户都可以在这两个平台上创建自己的3D品牌空间,人们的头像既可爱又卡通。

除了3D头像的添加,微软也增加了对翻译和转录的支持。用户可以在虚拟Teams空间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见面,降低语言上的障碍。用户也能够在虚拟空间共享 Microsoft Office 的文件,让用户能够在虚拟空间中产生价值。

可见,微软正在积极提高元宇宙的体验感。如今的体验感是元宇宙的一个缺点,而提高元宇宙的体验感有助于提升人们参与元宇宙的意愿。微软认为在社交中,存在感、与人交谈、眼神交流和反应都将是至关重要的;而提升社交感能够将微软的元宇宙增加许多优势。

元宇宙的无限可能

微软认为,元宇宙是“智能云和智能边缘的巅峰之作”,它的本质在于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持久、稳定连接的数字世界,元宇宙将让物理世界中的人、物、场等要素与数字世界共享经验。比如,在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元宇宙可以让人们在数字环境中会面,借助数字替身以及更有创意的协作方式,让人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更加自如地彼此交流沟通。

对于元宇宙的定义以及它包含的内容因涉众而异,但无可否认的是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因其有着无限的可能。实际上,在Facebook更名为Meta几天后,微软就推动在Teams内部建立元宇宙。

“All in”元宇宙的Meta公司,其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曾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回答过一个关于元宇宙收入机会的问题。他说:“我认为数字产品和创造者将会非常强大,人们通过他们的化身、数字服装、数字产品、他们所拥有的应用程序,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来表达自己。商务将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将能够同时销售实体产品和数字产品。”

元宇宙的变现能力在于构建一个交易市场,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人类可以在成熟的元宇宙内体验现实世界能够做的事;现实世界不能体验,元宇宙中也能够实现或体验。按照此逻辑来看,一个成熟元宇宙的经济会大于现实世界的经济。这给予了无限的想象。

持续增长的市场

2021年11月1日,微软公布了最新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三个月里,微软营收达45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205.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其中,游戏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1亿美元,增幅约为16%。

受新一代主机Xbox Series X/S的推动,微软Xbox硬件营收同比上升了166%。Xbox相关的内容和服务营收增速则相对较慢,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大约2%。微软在财报中说明,这主要是因为“上一年业绩强劲”,并且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和第一方游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被第三方游戏的营收下滑抵消了。

去年因疫情的推动,“宅经济”游戏行业经历了一轮增长。在此前的微软财报中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的一年里,Xbox Game Pass订阅用户数量增长了37%,但未能达到微软此前设定的目标(48%)。虽然没有达到微软的预期,但这也显示了游戏行业的快速增长。

用户持续增长的微软游戏业务

元宇宙兼具了社交和游戏的属性。而游戏市场直到现在仍然是个快速增长的大蛋糕。Newzoo的一份对于游戏产业的报告中指出,到 2022 年,消费者在游戏上的支出将增长至 1960 亿美元,2018 年至 2022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9.0%。

用户游戏市场的快速增长

来源:Newzoo报告

元宇宙能够将游戏与社交结合在一起,这也让巨头极度看好元宇宙的未来,并开始布局这未来将产生的巨大市场。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巨大的行业潜力促使微软想吃下这一大蛋糕。

By Chenglin Pua

AI编程会取代程序员吗

用AI算法帮程序员写AI算法?或许不少程序员“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AI了,该学会自己补全代码了”的心愿就要实现。
在今年6月份,GitHub与Open AI一同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GitHub Copilot”的AI工具,Copilot可以根据上下文自动补全代码,包括文档字符串、注释、函数名称、代码,只要编程者给出一定提示,这款AI工具就可以补全出完整的函数。

Image

GitHub Copilot官网
令人震惊的是Copilot还在不断进化。在近日举行的GitHub Universe 2021开发者大会上,GitHub官方表示Copilot已开始支持Java、C、C++和C#等语言的多行代码完成,并增加了Neovim和JetBrains IDE,包含开发者常用的IntelliJ IDEA、PyCharm等编辑器的支持。

Image

Copilot运行范例;来源GitHub Copilot官网
GitHub表示,如今新写的30%代码都是在AI编程工具Copilot的帮助下完成的,Copilot真的如此强大吗?在社交网络中,已有不少早早拿到了Copilot试用资格的博主分享了他们使用Copilot的感受。

Image

来源:微博截图
当然,除了认真写Copilot使用体验的博主,还有偷偷摸鱼被抓个现着的程序员……

Image

来源:微博截图
Copilot虽然强大,但就和大部分人工智能工具一样,它仍是建立在OpenAI Codex算法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海量的代码来训练其智能程度。
这对同样有着微软血统的OpenAI以及Github来说不是问题,微软在2018年斥资7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的代码共享网站Github,这意味着Copilot所依托的Codex算法接受了数十亿行公共代码的训练。
事实早在Copilot诞生之前,OpenAI就推出1750亿参数的AI模型GPT-3,GPT-3耗费了千万美元对人类的诗歌、小说、新闻等海量自然语言进行训练(主要是英语),也因此GPT-3对自然语言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在GPT-3出现后,曾这样感慨:“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答案,其实只是4.398万亿个参数而已。”

Image

Codex就是基于GPT-3进行训练,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Greg Brockman曾表示Codex是 GPT-3 的后代。因此Codex也具备了将部分指令清晰的英语翻译成代码的能力,甚至有部分媒体宣传Codex已经让程序员门槛降低到了只要会英语就能写代码的地步。

Image

在官方示例的Codex效果展示中,程序员只需要在编辑界面写下“Make it be smallish”示例上图中的大型飞船就会如下图一般缩小,而在这个过程中程序员并不需要输入一行代码,Codex会自动编写车程序。

Image

如今,Codex经过无数代码与金钱训练出来的强大能力应用到了AI工具Copilot上,这虽然造就了Copilot神奇的代码补全、给出函数建议等功能,但同时也使得Copilot陷入了系列舆论争议风波。
当Copilot受到越来越多程序员的欢迎,GitHub的CEO Nat Friedman兴奋地表示:“每天都有数百名GitHub的开发者在使用Copilot,如果预览版进展顺利的话,我们将计划在未来某个时候将其扩展为付费产品。”
Nat Friedman的这番话让Copilot一下没那么香了,这意味着经过GitHub和OpenAI的一波神操作后,收费的Copilot白嫖了全球最大的代码共享网站GitHub5000万用户的知识成果用来商业化。这其中引起争议的焦点就在于Copilot的版权存在开源代码衍生品商业化GPL版权问题。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即通用公共许可证,是一系列自由软件许可证的统称,它可以用来保证用户运行、研究、共享和修改软件的自由。与此对应的是,任何复制、迁移GPL版权的衍生作品都必须遵循相同或等效的许可条款。
简单来说就是,我是开源软件、开源代码你随便用没问题,但你只要用了就也得支持开源,其它任何人也可以免费使用你的代码或软件。Copilot引起GitHub社区人们公愤的关键就是其把开源代码洗成商业产品,无视了早期促进程序语言世界丰富、开放的开源精神,已有不少程序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未来将不再使用GitHub来托管自己的代码。

Image

GitHub官方则解释Copilot“通常不会精确复制代码块”,也有人认为Copilot通过海量代码AI训练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就如同人类一样,人类前期也需要通过学习其他人的相关知识来内化成为自己的,很难把AI模型训练出来的代码简单的理解为复制粘贴。
然而已有不少人否定了这个说法,在通过Copilot解决程序中的一些经典问题时,会发现Copilot几乎一字不差的复制粘贴了GitHub上的某段经典代码。这意味着在Copilot成为商业产品后,使用Copilot的用户在把其代码应用到自家产品时一不小心就会中招违反GPL协议,面临被人起诉的风险,因此,已有一些科技公司已明确要求禁止员工使用Copilot。
Copilot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不止如此,随着程序员们对Copilot了解的逐步加深,他们发现Copilot并不完美,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Copilot背后的Codex既经过大量文本语言训练,也吸收了网络世界中鱼龙混杂的海量代码,因此Copilot输出的部分代码或许看出去没有那么美好,有着隐私泄露、安全风险等问题。B站大佬陈睿就躺枪了一次,虽然立刻有网友表示其中出生年月日信息有误。

Image

也有网友表示“Copilot 一时爽,调试火葬场”,因为想要清楚、清晰的描述出目标函数想要实现的功能并不简单,同时在使用Copilot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回顾检查AI生成的代码是否正确,这反而容易干扰到编程时的原有思路。

Image

来源:微博截图
目前,GitHub Copilot还处于未收取任何费用的申请试用阶段,目前还是人类程序员的“助手”,至于它是否能够取代程序员,还为时尚早。毕竟“自动补全代码”和“自动设计并生成代码”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By 洪雨晗

软银为何巨亏8251亿日元

三个月亏掉8200亿日元,又刷新了全球风投史上的纪录。

11月8日,日本投资巨头——软银集团披露了最新的财报,今年7-9月,愿景基金合计亏损高达8250.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5亿元),超越了此前单季度亏损7886亿日元的纪录,成为史上最惨烈的一个季度。

此次巨亏或许与愿景基金重仓的2只电商股相关。首先是,韩国最大的电商企业Coupang在三季度的最大跌幅超44%,使得愿景基金持仓市值缩水超过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5亿元);另外,阿里巴巴股价也一路走低,三季度的跌幅达34.7%,使得阿里巴巴在愿景基金的持仓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

软银CEO孙正义表示,目前,公司正处于“暴风雪”中,更重要的一项指标:净资产价值在一年内下降超过7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26亿元)。

3个月巨亏8250亿日元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重挫,最大的“受害者”竟是软银集团。

当地时间11月8日,全球风险投资巨头—软银集团更新了2021财年第二财季(截至7-9月)的财报数据,因旗下愿景基金的投资遭遇巨幅回撤,软银集团在第三季度净亏损接近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

根据软银的财报显示,今年7-9月,愿景基金部门合计亏损高达8250.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5亿元),超越了全球疫情爆发伊始造成的单季度7886亿日元的损失纪录,成为愿景基金史上最惨烈的一个季度。

图片

来源:软银财报

这份糟糕的财报,再次令软银集团成为全球投资圈的舆论焦点。上一次遭遇如此巨大的亏损,是在2020财年(2019/4/1 至 2020/3/31),一年亏掉1.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15亿元),当时业绩“爆雷”的主要原因是,估值超700亿美元的“独角兽”WeWork上市失败,泡沫破灭;另一只重仓持有的科技巨头Uber股价连续遭遇暴跌。

面对这份财报,软银CEO孙正义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公司正处于“暴风雪”中,净利润遭遇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指标是,公司的净资产价值在一年内下降超过770亿美元,其中愿景基金第一大重仓股阿里巴巴的仓位占比已经下降至不足30%。

图片

来源:软银财报

尽管愿景基金的表现糟糕,但孙正义强调,虽然愿景基金近3个月表现不佳,但从累计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愿景基金仍为投资者带来了接近6万亿日元的回报。更重要的是,愿景二期基金正处于布局阶段,有望在几年后进入回报期,预计愿景基金旗下投资有望在2021财年实现31宗IPO。

但投资标的实现IPO似乎并不能给愿景基金带来丰厚回报,有机构分析师指出,回顾软银愿景基金今年的表现,旗下的大部分IPO项目都没能赚到钱,其在新股市场的表现非常差,这背后的原因是,愿景基金投资的项目价格虚高,甚至出现了泡沫。

其中,滴滴便是案例之一,2016年至2017年,软银中国斥资100亿美元参与了滴滴的G轮及战略融资,当时滴滴的估值已超过500亿美元。今年滴滴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行,最新收盘价(8.12美元)对应的总市值为392亿美元,意味着,软银对滴滴的这笔投资中,已经出现了大幅亏损。

账面巨亏也给软银的股价蒙上了一层阴影,自7月以来,软银股价持续下挫,截止11月8日收盘,最新股价为6161日元,相较今年3月的高点,累计下跌幅度超42%,大幅跑输日经指数、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对此,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也做出回应,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价值最多1万亿日元的回购计划。

巨亏的真相

愿景基金3个月巨亏8250.86亿日元,与2只电商巨头股价暴跌有密切关系。

首先是,韩国最大的电商企业Coupang,今年7月以来,其股价连续遭遇大跌,三季度的最大跌幅超44%,总市值蒸发351.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49亿元)。

图片

软银对Coupang的投资始于2015年,当年获得了软银的10亿美元投资,对应估值50亿美元;随后的2018年,愿景基金再向Coupang投资了20亿美元,这2笔投资让愿景基金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其IPO之后,软银拥有8.6%的投票权,及33.1%股权。

Coupang上市后,股价一路崩跌,迅速跌破了发行价。无奈之下,软银连续2次以破发价抛售,回笼资金约17.5亿美元。当前,愿景基金仍持有Coupang的5.682亿股股票。以此计算,愿景对Coupang的持仓,在三季度浮亏超过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5亿元)。

除了Coupang以外,愿景基金三季度巨亏的另一个来源是,中国的电商龙头—阿里巴巴。

众所周知,软银一直都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尽管近年来连续减持,但截止2021年7月,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仍高达24.85%,持股数量为6.736亿股。

然而,今年7月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一路走低,7-9月期间,阿里巴巴的股价累计跌幅达34.7%,以此计算,软银持有的阿里巴巴市值在三季度缩水5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90亿元)。

图片

阿里巴巴市值的大幅缩水,使得其在愿景基金持仓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而在2020年三季度末,阿里巴巴在愿景基金中占比高达59%。

面对2大重仓股的下挫,也让孙正义产生了反思。据软银披露,相较于愿景一期平均每单投资额9.43亿美元,二期基金的平均投资额将下降至1.92亿美元,意味着,愿景基金正在改变此前的重仓下注的策略,转为分散化投资。

孙正义表示,将加快愿景基金后续基金的投资步伐,截至今年9月底,该基金已将其330亿美元资本的15%分配给中国的创业项目,特别是人工智能行业。

下一只“阿里巴巴”何在?

2008年的阿里巴巴,成就了孙正义的投资“神话”,当时的一笔2000多万美元投资,到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时,便为孙正义带来了超2000倍的收益。此后,阿里巴巴一直成为了软银集团最安全的基石,每当软银集团面临危机之时,几乎都会选择减持阿里,获得“救命钱”。

2016年,软银集团首次减持阿里巴巴,套现超100亿美元;

2019年6月,软银再次出售阿里73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套现金额超过130亿美元,持股比例降至25.8%;

在2020年3月底遭遇巨额亏损后,软银陆续减持了0.9%的阿里股份,再次从阿里套现超50亿美元。

当前愿景基金再度遭遇巨亏,会否再度低位减持阿里巴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然而,当前软银更迫切的事情,或许是寻找下一只“阿里巴巴”。2010年以来,全球科技行业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中国的庞大市场中,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明显科技互联网企业,然而孙正义却没能在创业初期捕获到其中的任何一只。 

相比之下,小米的天使投资人晨兴资本、在滴滴A轮时大胆下注的金沙江创投,成功押注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的老牌美元基金红杉、IDG都迎来了黄金时代,赚得盆满钵满。 

而字节跳动、滴滴等新经济巨头,出现在软银的投资组合中时,已经到了移动互联网泡沫膨胀的2016年。

2016年至2017年,软银中国斥资100亿美元参与了滴滴的G轮及战略融资,届时滴滴的估值早已超过500亿美元。

2018年,软银愿景基金才第一次关注到张一鸣,而此时的字节跳动已经进入Pre-IPO阶段,估值已经高达750亿美元,显然已经错过了一级市场最佳的入场时机。

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软银的1000亿美元的“大跃进”吹起了全球共享经济的泡沫,最终付出了巨额亏损的代价。

软银做错了什么?

面向网约车巨头Uber以及写字楼二房东公司WeWork失败的投资(愿景基金一号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导致了愿景基金的巨亏。

2020年,随着软银集团掌管的愿景基金一号爆出创纪录的180亿美元巨额亏损,软银筹措的愿景基金二号已经前途未卜。业内人士表示,二号基金很难找到投资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愿景基金一号号称“千亿美元规模”,是人类有史以来资金规模最大的科技投资基金,凸显了孙正义对于科技投资市场的野心和对于有潜力科技新创公司的“胃口”。然而,面向网约车巨头Uber以及写字楼二房东公司WeWork失败的投资(愿景基金一号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导致了愿景基金的巨亏。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2017年推出的愿景基金一号因其庞大的规模震惊了科技投资界。1000亿美元的规模比任何其他科技投资基金都大几个数量级,其中包括硅谷重量级基金红杉(Sequoia)和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愿景基金一号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苹果、高通、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以及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公共投资基金。

2019年7月,软银宣布计划创建108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二号”,主要投资人工智能,这一宣布再次震惊了科技投资行业。软银集团承诺亲自向愿景基金二号投入380亿美元,软银集团还宣传称,苹果、微软和富士康未来也会成为二号基金的投资人,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愿景基金二号已经启动并运行,但只有软银集团自己注入的380亿美元。该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进行了约5项投资,包括对制药初创公司Alto的2.5亿美元入股。愿景基金二号目前的规模不到软银集团所称规模的一半,其未来现在岌岌可危。

“愿景基金一号的表现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决定暂时不面向合作伙伴进行愿景基金二号的营销,”孙正义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软银集团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

他补充道:“如果一号基金表现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其他投资机构)为愿景基金二号提供资金。”

孙正义将自己比作一个被误解的耶稣基督,他同时为自己的投资策略辩护(在WeWork上市失败、估值暴跌之后,孙正义和软银集团的投资风格在全球遭到了批评),他说他不会试图从其他公司和个人那里筹集资金,除非愿景基金一号投资的公司业绩开始改善。

愿景基金一号已经在很多科技或互联网公司下了大赌注,包括Uber、英国芯片公司ARM(其实是软银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企业协作聊天工具Slack、WeWork、印度酒店连锁Oyo、英国游戏公司Important和德国在线旅游预订平台GetYourGuide等。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愿景基金一号已经为88家初创企业提供了总计750亿美元的支持。根据该基金近日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3月31日,愿景基金一号发生的年度亏损为177亿美元。作为参考,软银集团公布的年度亏损为130亿美元。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软银集团将WeWork的估值从一年前的470亿美元减记至今天的29亿美元,只有原来的十六分之一。而迟迟无法实现盈利的网约车龙头企业Uber的市值在去年也暴跌了100多亿美元。

阿布扎比主权财富投资公司穆巴达拉向愿景基金一号提供了资金,但该公司尚未确认是否计划支持二号基金。去年9月,外媒报道称穆巴拉计划在第四季度投资愿景基金二号,但官方没有宣布任何消息。一家财经媒体去年10月份的一则报道显示,穆巴达拉“尚未决定”是否参加愿景基金二号的投资。

一位了解情况的科技投资人表示:“虽然他们是一个重要的支持者,但是穆巴达拉被愿景基金一号的糟糕表现彻底震惊了。”这位消息人士希望保持匿名,因为愿景基金是其投资组合公司的潜在投资人,“软银集团投资纪律太差。不幸的是,现在没有太多理想的投资机会来花掉基金的资金。”

Mangrove资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克·特卢斯茨认为,穆巴拉并不是唯一犹豫不决的投资人。他说:“软银集团几乎不会找到愿景基金二号的投资人。”

特卢斯茨表示:“根据他们最新公布的结果,虽然愿景基金一号的投资策略很聪明,但执行效果很差。他们需要交付成果,实施更好的管理,并重新建立投资人对其模式的信心。”

风险投资公司“基准风投”的合伙人马丁·米尼奥则并不悲观。他在推特上写道:“我们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软银集团愿景基金一号的表现不佳,到底是因为他们的战略(太多资本)还是他们的执行(错误的投资/企业估值)。”

米尼奥表示:“筹集大量的资金让软银集团获得了巨大的风险投资机会,这是一个聪明的业务突破方式,所以我相信这种运作模式能够奏效。”

软银愿景基金的总部设在伦敦安静的梅菲尔区的一栋传统联排别墅里,目前基金已经在全球多地雇佣了数百名员工,基金由首席执行官拉杰夫·米斯拉领导,他曾经是德意志银行的高管。

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美国一家财经电视频道采访时,米斯拉表示,不应该根据早期的一些投资错误来判断愿景基金,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在18至24个月内赎回。“我保证你会看到我们投资的结果会发生变化,”他说。

他补充道:“我们犯了很多错误,这很正常。我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着手实施愿景基金二号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把所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流程中。”

靠豪赌换回的“回光返照

孙正义有一个“十倍先生”的绰号,得自于阿里巴巴前CEO卫哲,他曾经对路透社回忆道:

“我解释任何商业计划与模型,孙正义第一反应就是,可以扩大十倍吗?当我设法回答,他会接着提问,能不能再十倍。”

“十倍先生”的背后,是孙正义一以贯之的豪赌投资风格。这个循环是这样的——对目标公司重金投资——迅速推高公司估值——跑马圈地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后再高价离场。

重磅下注,一路跟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开牌。这造就了孙正义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也造就了他“投资教父”的声名。但在投资者质疑、股价下挫面前,孙正义也不得不遇难从权,一点点剥离手中的权益资产,变战略投资为短期回报,挽救止不住的亏损。

孙正义的第一个办法,是将既有投资项目快速推送上市。

2020年7月2日,软银投资的在线家庭保险提供商Lemonade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了139%。受益于疫情催生的公众健康保险意识,Lemonade获得了市场的看好,两个交易日内市值翻了1.5倍,成为了美股今年表现最佳的本土IPO。

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相比,Lemonade只是孙正义动作中的小手笔。2016年,软银斥资320亿美元,完成了对Arm的收购。这是软银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交易。作为交易对象,Arm也确实值得上这个价钱,2015年,这家公司Arm处理器的出货量达到150亿个,历史出货总量则超过1000亿个,世界上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在采用Arm的架构。

如今,这家标准的长线战略标的,也成为了孙正义的兜售之物。他计划将其出售,或是在2023年甚至更早让Arm上市。

对Arm的出售,虽然金额注定巨大,却仍然不是真正的惊人之举。直到其真正开始抛售非卖品与成名作,才能看得出孙正义绝境求生的信念与迫切。

3月23日,软银披露了4.5万亿日元的筹资计划。其中2万亿日元将用于回购股票,其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购买公司债券、增加存款,预计将在未来4个季度内完成。在这个计划当中,软银最大的动作,就是疯狂抛售了占据孙正义投资生涯盈利80%的阿里巴巴股票。

凭借超越千倍的回报,软银在阿里巴巴的投资上获利超越千亿美元。孙正义多次强调绝不会出售阿里股票,然而计划抵不上变化,在业绩面前,孙正义只能选择食言,通过出售阿里股票期权,套现1.6万亿美元。除此之外,孙正义还通过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获得2.4万亿日元资金,出售旗下电信子公司获得3千亿日元。

通过一系列变卖操作,孙正义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收益套现,暂时解决了软银业绩亏损和财务投退平衡的困境。但出售资产带来的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收入,如何让这些资金进行收益产出,如何让软银完成从绝地逢生到彻底翻盘的跃迁,乃至于如何再造一个新软银。

孙正义的豪赌本性,在这里再次显露。在一级市场折戟沉沙、铩羽而归的他,需要立即找到一张新赌桌,去把这把输惨了的牌打赢。

这时,正从疫情中走出大反弹行情的美股二级市场,纳入了孙正义的视野。

2020年春天,正当美联储开始放水,大量的资金涌入美股市场的时候。一部分敏感的交易机构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情况不明的巨手买家,在不断吃进特斯拉、苹果、亚马逊、微软、奈飞等蓝筹科技股。

2020年6月11日,特斯拉(TSLA.US)市值超越丰田汽车(TM.US),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车上市企业。此后,特斯拉的股价涨速如同坐上了马斯克研发的猎鹰火箭,在60个交易日里成功实现翻倍。

根据高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周内,美国股票交易看涨期权的平均总名义价值每天为3,350亿美元,这是2017年至2019年滚动平均水平的三倍多。而这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流入了苹果、特斯拉、亚马逊等科技股。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对于买家身份的猜测,逐渐明朗起来。9月4日,媒体传出知情者消息称,软银在一季度买入了将近40亿美元的亚马逊、特斯拉、微软等蓝筹科技股,还同时斥资约40亿美元,买入这些已有持仓的科技股以及其他科技股的看涨期权。此外,另有媒体称,软银的期权与名义价值500亿美元的股票挂钩。

对于媒体就以上消息的求证,软银的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然而,却有财经博客提供了直接证据,在二季度软银新进的科技股名单中,包括了特斯拉、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伟达、奈飞、Zoom、拼多多等。

该博客还称,软银的第四大股东——日本政府养老金正在间接买入特斯拉和苹果的深度OTM价外看涨期权。

事实上,这正是在孙正义操纵下,软银在美股二级市场进行的豪赌计划。在孙正义的计划中,软银将一面买进科技股,一面买进这些股票的看涨期权,在股价推高后,同时从股价上涨和期权溢价中获利。

众所周知,看涨期权是在合约到期前,以固定价格买入相应资产的权利。当投资者购买期权的时候,市场承担了他们的风险,而市场为了将风险敞口对冲掉,就会购买相应的衍生品和股票,这是因为做市商并不愿承担标的股票价格变动的风险,只愿赚取期权出售以及交易所产生的佣金。

这种套利模式,构成了软银做多科技股,在二级市场豪赌的核心机制。

通过大量购买看涨期权和正股,软银推动了标的公司股价上升。与此同时,做市商需要大量买入正股以对冲风险,这又进一步地促进了股价上涨。在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软银可以将价格早已飙升的期权与股票脱手。这样一来,软银就可以从正股上涨和加杠杆期权中同时锁定获利。

理论上讲,任何一支股票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多获利,但作为谙熟于资本市场的资深大鳄,孙正义当然清楚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更有利于进行这样的操作。它需要有故事、有题材炒作的想象空间、有众望所归的市场预期、有已经成型的上涨趋势、有对投资者的号召效应,当然,最好还要有足够大的权重,以便同步影响大盘氛围。

在这一点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科技股,无疑是吻合度最高的标的。

如果仅从财务数据上看,特斯拉的销量只有丰田的3%,盈利能力更是只有丰田的5%。在产品质量上,特斯拉更是无法与早早采用了TNGA架构的丰田相比。但它的特点也很明显。作为历史上最好的超级销售员之一,天赋异禀的南非人马斯克在美国这一技术圣地,捡便宜般地坐享技术大成,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对于特斯拉的看法——这并非一家车企,而是一家在智能汽车概念下的科技企业。

同处科技、汽车两条赛道,特斯拉拿到的是市场的双重期望。在科技一端,特斯拉有具体的落地场景、有巨大市场预期;在汽车一端,有传统行业对技术的仰望,有科技集成和科技创新的预期。

这正是孙正义豪赌计划所需要的,他深知市场心理,知道投资者会如何衡量特斯拉的价值:特斯拉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公司产品产销双增、导致财报预喜;一分为五的拆股计划让投资者进入门槛更低;与此同时,马斯克在其他领域不断释放的技术成果突破,这些助力因素的叠加,使得本就处于上涨轨道的特斯拉,只要再加力一推,就可以飙升飞起。

时间进入八月,市场的热情果然被点燃了,特斯拉开始了自己的起飞之路。在“Crazy August”中,市场见证了日均突破400亿,峰值566.7亿、换手率高达15.94%的疯狂交易量。

特斯拉宣布拆股后价格走势

特斯拉宣布拆股后价格走势

作为另一个重要标的,苹果在8月全月里,有11天股价创收盘新高;9月1日当天,苹果市值超越2.3万亿美元,盘中,史上首次市值超越小盘股指罗素2000.

由于软银和跟风机构重磅加仓看涨期权,这为科技股与指数带来了强力提振。随着股价不断上涨,又需要更多股票进行对冲,这就形成了火上浇油的局面。当单只股票的看涨期权购买数量过于庞大时,便会出现“流动性相对欠缺”的情况。投资者由此开始买入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等“替代品”。而为了对冲,做市商也一直在买入这些基准股指的看涨期权。

这也使得纳斯达克指数因为权重科技股的飙升而一路走高。这一市场热情,以及软银对科技股衍生品的交易,已经让一些市场老手感到震惊,一位专注衍生品的美国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在自己从业20年以来,这个规模的交易是我所见过最庞大的。

财报由巨亏转为巨盈,持仓标的股价飙升,看起来,孙正义的豪赌手笔,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然而,就在新软银即将浮出水面之时,成功又与他失之交臂。

杠杆给不了光明的未来

杠杆交易的一个基本特性在于,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同步放大了风险与亏损。

在市场走高时,这种交易策略可以推波助澜让价格走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当市场走低时,这种对冲交易也会加剧整个市场的波动。而一旦大幅下跌开始,来自投资者的踩踏,与做市商的杠杆平仓就会加速这个过程。

2020年9月3日、4日,在两个交易日内,美国股市飙升至纪录高点的同时,也迎来了闪崩时刻,纳斯达克累积跌幅约10%,特斯拉等科技股领跌全市,其股价距离高点回调幅度达到近20%。

在媒体与普通分析师的口径中,纳斯达克与科技股的轰然崩塌,一方面来源于美国总统大选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公司实际基本面已经不足以支撑其价值,有大量的获利盘要回吐。

然而,对于这场小规模的股灾,市场上却有着另外一路传闻:来自华尔街的做市商与沽空机构,看准了期权在到期日的前一天进行砸盘,以更快的速度将对冲头寸进行平仓,其目标只有一个:打爆在期权市场疯狂加仓的软银。

在9月5日收盘后,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宣布,标普500新纳入三只股票并剔除三只股票。调整在9月21日美股开盘起生效,特斯拉并未在新纳入名单中。该消息的传出,使得特斯拉股价迅速再次下探6.29%。

根据一位了解软银近期期权交易活动的银行家称,美股的大幅回撤,让软银的浮盈蒙受了巨大损失,但他也做出预计,软银会继续买入行为。

这无疑符合孙正义的豪赌个性。在上个月的投资者会议中,孙正义提到,如果基金出现亏损,他会用自己的份额去弥补基金的损失。

显然,和二十年前相比,这还是那个孙正义,他爱冒险,要争取利润,他仍然是那个激进的冒险家。但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也许做什么都是错的。

By 冉超潘博文

元宇宙与Web3.0的关系

当你在家里看网剧的时候,隔壁老王家的某云矿机正在不断地为你传输下一集的视频文件;你为了看这部剧向视频网站支付了 15 块钱的会员费,老王的矿机靠着给附近的人传文件,一天赚了 2 毛钱。

你是普通的互联网用户,老王是 Web 3.0 参与者。

Web 3.0 和区块链有什么关系?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Web3.0 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它基于现在的互联网(或者你可以叫他 Web 2.0),同时 Web3.0 带来的变化把互联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水平。计算机科学家和互联网专家认为,这些变化将使互联网变得更加智能,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容易。

而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的从业者则为 Web 3.0 赋予了更高的期待,他们如今已经开始期待打破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垄断,创造一个全新的自由世界。

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范式转移的变化,我们先看看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Web 1.0 -> Web 2.0 -> Web 3.0: 不断进化

我们即将见证的趋势是,互联网将随着用户的需求和使用而发展,最终归于用户。

Web 1.0——网站投喂信息给用户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用户与网络的互动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即用户只能被动地浏览文本、图片以及简单的视频内容,网站提供什么,用户查看什么。几乎没有互动可言。

对于 90 后、00 后来说,在社交媒体和视频流媒体盛行之前,曾经有过一个互联网(早期)版本!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在谷歌、百度发展之前的一段时间,互联网曾经由 AltaVista 和 Netscape 主宰。当时,互联网的存在只是为了宣传他们的实体公司。这些网站是「只读网站」,意味着你只能搜索和阅读信息。

(AltaVista,全球最知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之一,于 1995 年创立。2003 年被雅虎收购,2013 年雅虎宣布关闭搜索引擎 AltaVista 服务。Netscape,网景通信公司,曾经是一家美国的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器 Netscape Navigator 而闻名。1998 年 11 月,网景被美国在线 AOL 收购。)

而那个时代的电子商务网站实际上跟现在超市发的促销手册一样,只是给你展示内容,你无法在网站上下单。

这就是 Web1.0,缓慢的 Web 1.0,完全受控制的 Web 1.0。

Web 2.0——互联网开始与人互动

下一代互联网被称为「Web2.0」或「读写」网络。现在,用户不仅仅是单纯的访问者,他们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内容,并将其上传到网站上。以著名的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为例,她仅用了 2 年的时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视频作者变成了月收入数千万的视频大 V。

大概从 03 年开始,O’Reilly Media 的副总裁戴尔·杜赫蒂(Dale Dougherty)首先提出「Web2.0」这个词,随后「Web2.0」的浪潮席卷全球。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Web2.0」完全重新定义了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

有影响的网红只需要发一个视频就可以让一个餐馆排满长队,也可以用一句话让一家网店差评如潮。互联网人对于互联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往网站给用户投喂信息的时代已经过去。

Web2.0 的主要目标是,使互联网更加民主,并尽可能地方便用户访问。

Web 3.0——更通人性的互联网

在传统互联网人的眼里,Web3 可能是这样的。

每次你在京东上买东西时,网站的算法都会通过查看跟你一样购买过某件产品的用户购买的其他产品或者根据你以前的浏览记录、购买记录来进行推荐。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网站正在向其他用户身上学习你的潜在偏好,然后向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内容。从本质上讲,网站本身就是在学习,从而变得更加智能化。

他们认为,「Web1.0 主要由来自企业或机构为吸引其客户所产生的内容驱动。Web2.0 通过用户在网站上传和共享他们的内容,让互联网进一步发展。Web 3.0 通过在线应用程序和网站接收互联网上的信息,向用户提供新的信息或者数据。」

比如语义网络,「我爱比特币(I love Bitcoin)」和「我<3 比特币(I <3 Bitcoin)」之间有什么区别?两个句子之间的语法不同,但语义相同。在我们这个例子中,语义处理数据所传达的意义或情感,使得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语义网和人工智能是 Web3.0 的两大基石。有了语义元数据,Web3.0 将增强数据之间的连接。因此,用户体验将发展到另一个连接水平,可以利用所有可用信息。

再比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通过网站过滤并尽可能向用户提供最好的数据。在目前的 Web2.0 中,我们已经开始采纳用户意见,帮助我们了解特定产品或资产的质量。一个像烂番茄(Rotten Tomatoes)这样的网站,用户可以在上面为电影投票打分。评分较高的电影通常被认为是「好电影」。这样的列表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好数据」,而不必获得「坏数据」。

再比如高级的 3D 图像,想象一下在《第二人生(Second Life)》或《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这样的在线游戏中,用户对他们在线角色的感兴趣程度远超过他们对真实自我的感兴趣程度。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创始人 Philip Rosedale,相信虚拟身份将像电子邮件地址和手机一样流行。这种观点似乎有些牵强,但别忘了,在 20 年前的 1997 年,也只有少数人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而未来拥有 3D 身份的人,将有可能越来越多。

最后,互联网将无处不在。我们已经在 Web2.0 中获得了这项功能。像 Instagram 这样的社交媒体网站,用户可以在相机上拍摄图像,然后在线上传和分发,从而成为他们的知识产权。因此,图像变得随处可见,也就是无所不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接入的发展,将实现随时随地体验 Web 3.0。互联网将不再像 Web 1.0 只存在在桌面上,也不再像 Web 2.0 那样存在在智能手机上,它将是无所不在的。Web 3.0 也可以被称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因为你周围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在线连接的,也就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真正的 Web 3.0——由人来控制的互联网

从以上描述来看,Web 3.0 是一个更适合人类使用的互联网,它对人类的服务更加优秀且自然。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用户需要将自己的信息大批量无偿地提供给人工智能和服务提供者,让他们训练 AI 模型来提供更好的推荐和语义关联,而无处不在的 Web 3.0 体验也将导致互联网用户隐私的消失,商家知道你是谁,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而你对商家却知之甚少。

隐私、数据、权利、审查、身份……这都是区块链 Web 3.0 关心的话题。

在互联网科技前沿的数字加密货币行业里,圈内人士对于 Web 3.0 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互联网早已千疮百孔,上面提到的 4 个属性只是互联网发展必然会经历的阶段,但并不足以构成 web 3.0。

真正的 Web 3.0 的几个特点

如果办公室小野拿到的广告分成是 100%,而不是平台抽成 30% 或者 40%,那么她将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是在现在的互联网阶段,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传统互联网是中心化运行、是被互联网巨头垄断的的,运营商需要为各种成本买单。

Web 3.0 需要全新的范式来颠覆如今的互联网巨头垄断局面,保护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利益。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存储、无法篡改、信息加密等特点,再结合区块律动 BlockBeats 近期的研究总结,可以大致地将 Web 3.0 贴上这么 4 个标签:

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2、数据确权与授权

3、隐私保护与抗审查

4、去中心化运行

针对目前互联网出现的诸多问题,诸如需要重复注册账号、服务商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网络公司使用用户数据盈利、网络服务无法延续等问题,都可以使用上述提到的 4 个标签单独或者组合起来使用,成为 Web 3.0 的解决方案。

Web 3.0 将带来透明、可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因为用户已经免费使用了几十年的互联网内容,大家对于将个人数据通过《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的方式免费给网站、服务商使用的方法并不反感,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们忽略了,企业使用用户的数据赚到的钱,并不会返回给用户,在收入覆盖运营成本之后剩下的利润,用户无权获得。很多人觉得这理所当然,但这不公平。

无论是 Web 1.0 还是 Web 2.0,因为运营服务的中心化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来透明度和信任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数据权益通证化、数据确权与授权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来得到解决。用户在 Web 3 的世界里产生的数据归用户所有,在没有得到用户的授权确认之前,使用者无权使用。同时由数据使用而产生的收益,用户也有可能通过数字加密货币行业的通证经济分一杯羹。

通证经济、数字资产的出现,也让用户得到了参与 Web 3.0 开发公司运行的机会,他们可以参与投票、参与分红,实现开发者与使用者的良性互动。用户既是使用者,又是维护者。比如区块律动 BlockBeats 之前推荐的 Brave 浏览器,当用户在浏览器内上网时,浏览器会推荐广告给读者,与此同时也会返还一部分收入给读者。既消费了用户的数据,又为用户创造了收入。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产品出现,让用户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中。AVC 资本合伙人 Fred Wilson 认为,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为是 Open Data(开放数据),属于 Web 3.0 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文章开头提到的老王,因为参与了某个项目的挖矿,他的矿机被用来当作视频网站的 CDN 节点,给附近的视频用户传递视频文件,按照上传出去的流量来计算自己的工作量,再从优酷或者爱奇艺或者腾讯视频分钱。老王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 Web 3.0 的参与者,他可以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也能为自己的贡献行为赚钱。

Web 3.0 会让用户放心使用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用户对于自己的数据的控制权利,其实非常低。

比如你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可能因为新浪博客的一封「停止服务公告」而遭到删除。即便是你在网易云音乐上花钱买的版权音乐,也会因为网易云版权到期而被从 App 中删除,再也听不到。你心爱的游戏也有可能因为开发商赚不到钱而「已断开服务器连接」,让你花了几个月打得装备灰飞烟灭。

传统互联网领域,这一切都已经发生,而且还会发生更多。在 Web 3.0 时代,这个问题将通过去中心化解决。

像以太坊 2.0、Dfinity 等号称全球计算机的区块链将为开发者提供基础的计算服务,不需要再去租用服务器,用户的数据也可以通过 IPFS、Sia、OrbitDB(使用 IPFS 的去中心化数据库)等技术去中心化存储,没有人能再控制你的数据。只要你愿意为游戏运行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付费,即便整个游戏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仍然可以玩。

产品和游戏的改动也得经过社区投票才能通过,开发者不再有独裁的权利。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就因为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随意修改角色技能而对此大动肝火,Web 3.0 的出现将限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Web 3.0 很无情但可以异常地公平

Web 3.0 实际上是冷冰冰的,它不会带感情,只有这样它才能为所有人忠诚地服务。

Web 3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将超越我们对目前金融行业的想象,而且已经落地。以 MakerDAO 去中心化借贷平台为例,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超额抵押数字资产来获得锚定美元的稳定币 DAI。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没有感情,它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它只认链上记在的不可篡改的记录以及实实在在的数字资产。

当你走进银行的时候,银行要审查你的资质,查你的资金来源,然后经过漫长的审查后再那你的抵押物给你贷款;而在 Web 3.0 的 Defi(去中心化金融)里,没有那么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对比进行审查,无论是你一个被赶出家门的流浪汉,还是一个身穿西装的华尔街大佬,部署在以太坊区块链上 MakerDAO 智能合约都将无条件地接收你的数字资产并将稳定币借给你。

现实世界中,你或许可以通过花言巧语取得别人的信任,而 Web 3.0 不听这一套。它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它不会骗人,也无法被人骗,同样在区块链上做生意,也可以几乎「去信任」。这种行为又被 Fred Wilson 称为开放金融(open finance)。

Web 3.0 效率低、普及难度大

但不可否认,新的 Web 3.0 世界存在很重大的问题:低效。这与区块链从业者们认可的 Web 3.0 去中心化运行有直接关系,去中心化的效率相较于中心化的 Web 2.0 和传统意义上的 Web 3.0 来说,都要低的很多。

首先是去中心化网络对于任务处理的速度低下,即便是那些号称 Web 级的区块链项目也无法掩盖效率低的事实;然后是使用去中心化网络需要支付的隐性成本,进入 Web 3.0 的用户都会被「手续费」概念给弄糊涂,原本的互联网根本不存在手续费这件事。

Web 3.0 要对用户科普的内容要远远超过区块链、比特币、加密货币要科普的知识。当然,开发者也可以通过多样的设计将应用程序设计的和传统 App 无异,让用户根本感觉不到这些复杂的运行机制的存在。但这类开发工具,才刚刚起步。

Web 3.0 的普及难度可能很大,无论是对开发者的普及,还是对用户的普及,还是对企业的普及,都将异乎常规的难。尤其是在如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试图加强互联网监管的时代,Web 3.0 正在与政客们进行对抗。

再加上通证经济和人性自私,炒币远比做项目赚钱。为了取得大众信任,开发团队甚至需要定期露面来证明自己还在工作。如何把区块链运行得跟传统互联网一样,同时又能保持区块链的特性,是目前区块链开发者们仍在头疼和探索的难题。

Web 3.0 是否值得存在

这是绝大多数反对 Web 3.0 概念的声音。他们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几乎完善的阶段,用户已经习惯了出售数据,习惯了订阅制度,习惯了这一切后就不愿意再进入 Web 3.0 世界。

对此,他们认为 Web 3.0 这个概念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现在已经进入了 Web 3.0 阶段。从用户接受的角度来看,Web 3.0 似乎是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因为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但是从去中心化以及个人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Web 3.0 有它的价值。但它的价值能多大,需要等待市场去检验。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从数字加密货币市场角度思考的 Web 3.0 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它的存在是否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等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开发者、区块链运营者还是用户,Web 3.0 不再像 Web 2.0 一样只需要等待就能享受,只有主动地参与才能够创造这么一个真正享受权利和值得旅行义务的新互联网世界。

以下是与Web3.0有关的代币:

Web3.0底层公链:Eth,Dot,Icp,Smt;

Web3.0数据存储:Ar,Fil,Cru,Pha;

Web3.0广告:Bat;

Web3.0社交:Mask,Rss3(未发币),Mirror(未发币);

Web3.0应用:Link,Grt,Mask,Bat,Band,Gnt,Lpt;

Web3.0论坛:Bbs(未发币);

Web3.0军火库:Gtc,Rad;

Web3.0云计算与通信:Ankr,Icp,Rlc,Mask,Pha,Cqt;

Web3.0身份索引:Lit,Icx,Bright,Sjsnb;

Web3.0隐私与匿名:Nu,Keep,Pha;

Web3.0交易:Uni,Dydx,Vega,Sushi,1Inch,Snx等;

Web3.0组织Dao:Ygg,Fwb,Bit,Gno,Dora等等;

By 律动

揭秘贝索斯投资的“永葆青春”神药

近期,搜狗CEO王小川辞任、投身生命科技领域,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辞任、开始布局“脑科学”……有评论人士表示,财富他们已经拥有得足够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解决“寿命”的问题。

美媒报道,57岁的贝索斯正联合一家生物科技机构Altos Labs,开发能逆转人体衰老的应用成果。其依赖的主要技术是诺奖得主山中伸弥在2006年发现的生物重编程技术。“你可以从一个 80 岁的老人身上取出一个细胞,然后在体外将年龄逆转 40 岁,没有其他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1]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去年12月,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实验室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通过上述技术使老年小鼠恢复了视力[2],但他依然认为这个领域是“新生”——前景独特但距离临床研究还有10多年的漫长距离。

辛克莱尔确实有这样的发言权。作为衰老干预领域的权威,以及多个制药企业的参与创办人,他如今已经52岁了,但是外貌、精气神却没有丝毫的中年感。他曾对媒体表示:通过血液测算,自己的实际生理年龄只有30多岁。而贝索斯、比尔·盖茨等富豪在“延长寿命”领域的重金加注,有很大一部分信心来自于辛克莱尔。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52岁的大卫·辛克莱尔

2016年,辛克莱尔与华盛顿大学发育生物学教授今井真一郎先后在Cell公布了惊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给老年小鼠补充β-烟酰胺单核苷酸(即火爆富人圈的“哈佛衰老抑制剂”瑞维拓的关键成分),使其出现了显著的衰老逆转,老年小鼠的神经功能、代谢能力均大幅提升[3],后续甚至证实使高龄小鼠的剩余寿命延长了2.3倍[4]。随后,辛克莱尔便开始服用该物质并公开表示自己出现了“逆生长”的迹象,当2018年美国霍伯麦公司将其转化为实用化产品瑞维拓(Reinvigorator)后,甚至在富人圈内激起了持续疯抢。

目前,该物质已经具有完备的安全性验证和临床反馈。辛克莱尔就职墨尔本大学教授的父亲、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妻子也在常年服用该物质,他80岁的父亲如今还能在健身房做完一组130公斤的腿部推举……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除了瑞维拓外,挑动富人神经的“延寿”科技还在持续的挖掘中。将时间快进10年,当重编程技术开始走进应用,贝索斯接受全身的“细胞年轻化改造”后,这位中年首富的年龄或许将从67岁逆转,甚至有外国网友认为,未来支持寿命流通的时间交易所或将在首富的亚马逊帝国下建立。

对于硅谷的野心家们来说,很多人都会自信地说出“我不会死去”的观点。

“我不想让我的敌人活得比我久。”公认的延寿狂人、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在谈到自己是如何延寿时,毫不忌讳地说到。当时外界传闻,他定期会到一家名为 Ambrosia 的公司接受“换血”——将年轻人的血液注射到自己体内,这甚至引发了一小批美国富豪的效仿。他本人并不承认换血一事,却向媒体坦诚自己选择了“冰冻人”技术,也在吃一些衰老干预的药物。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我认为,我现在距离我的最低标准——活到180岁刚过去了25%。”

防弹咖啡创始人戴夫·阿斯普雷今年45岁,他每天服用上百份补充剂,每6个月注射一次干细胞,他还有一个耗资500万元的“Alpha办公室”:低温冷冻、高压氧、红外线、电磁脉冲……各类的高科技在他这里都成了延寿的可能手段。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在他们眼里,衰老就和生活中的感冒、电脑上的bug一样,可以通过技术解决。而眼下,科技的进步正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一目标。

从2018年5月至今,以瑞维拓为代表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应用成果便始终位列衰老干预技术的第一梯队,在国立卫生研究院智库PubMed中检索相关词条,发表在《细胞》《科学》等期刊的研究显示有数千条,其中还有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人体临床研究成果[5]。

这项技术究竟火爆到哪种地步,李嘉诚曾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取此类物质(瑞维拓前体分子)服用,后来在媒体追问下说道“感觉超好”,而“李超人年轻20岁”的相关新闻也很快在整个亚太地区发酵。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在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取服用后表示“发现指甲长得很快”。瑞维拓通过京东和天猫进入中国后也迅速在国内富人圈中引发疯抢。

“对抗死亡,是我们的必争之战。”

这是贝索斯送给亚马逊股东们的最后一句话,而他就是这句话的先行者。

贝索斯在结束上一段婚姻后,他和新女友劳伦·桑切斯的花边新闻很快受到了全球关注。首富一改往日“硅谷码农”的形象,穿上花衫,以更年轻的精神面貌,与新人相拥出入象征上流社会身份的游艇、豪宅、酒会等。尽管被嘲“老房子着火”,但他却表现得毫不在意,只因女友“让我有回到青春的感觉”。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人到中年,对青春的渴望也到达了顶峰。除了这项被媒体放大的投资外,贝索斯早在几年前就与彼得·蒂尔一起巨资投了Unity Biotechnology,其创始人声称拥有“清除衰老细胞的技术”。其竞争对手Calico,也在谷歌和制药巨头艾伯维的支持下,首次公开其研究成果——让小鼠的大脑功能恢复至年轻水平。

而李嘉诚“年轻20岁”的新闻曝光后不久,他便入股了瑞维拓的上一代技术,步入晚年一贯低调的首富也不惜为其抛头露面地站台。贝索斯最新看好的重编程技术,也或将随着基因编辑、CAR-T疗法的普及,位列衰老应用的梯队。

这些流传富人圈的延寿技术,是否足够令人兴奋?因此,才有声音说:“永生的那个人不会是你,因为你没钱。”

不过,科学发展的本质还是在于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以往1年花费150多万的富豪专享“延寿分子”,随着其技术奠基者霍伯麦与巴菲特旗下麦克莱恩的联手而下探至300美元,并逐渐渗透进普通的高净值群体。

首富贝索斯投资“逆转衰老”,细胞“年轻”一倍,寿命即将货币化?

人类的演化无时无刻不在颠覆自然界的规律:石器被计算机、机器人所取代,AI让自动驾驶代替了直立行走,基因编辑技术促成了世界首例猪肾在人体的成功移植……这些让人类解放双手、寿命延长的变化都在提示着:

现在正是重新定义人类物种的时刻,这不仅是变革的开端,更是演化的起始。

By 21世纪经济报道

癌症为什么容易复发?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而复发、转移是癌症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

        爱看香港喜剧片的影迷对“吴孟达”这个名字可谓耳熟能详,他是香港少有的金牌配角之一,特别是和周星驰合作的喜剧电影,让人捧腹大笑。

       然而,2月22日,微博热搜上“吴孟达患肝癌”的消息却让影迷们笑不起来。据吴孟达好友向外界透露,吴孟达罹患肝癌,现已手术并进入化疗阶段。

       那么,达叔已经切除了肿瘤是不是就意味着影迷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呢?其实,在抗癌的漫漫征程中,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肿瘤一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复发,或是到别的地方兴风作浪——转移。因此打好和肿瘤的持久战,是取得抗癌胜利的关键。

       临床治愈不是切除肿瘤这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通过外科手术把肿瘤切除干净就万事大吉了。做完外科手术真的等于临床治愈吗?

       “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癌症,答案显然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教授举例说,大多数甲状腺癌、I期胃癌患者仅进行根治性手术就有机会获得治愈,但是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仅通过外科手术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目前临床上推荐多学科合作机制,根据患者初诊的肿瘤分期、患者体质等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后随访满5年,依然没有异常症状(如局部出血、疼痛)或体征(如异常的淋巴结肿大),超声、CT 等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明确转移性病变,可认为达到“临床治愈”,这也是医生们通常所说的“5年生存率”。

       癌细胞为何像打不死的“小强”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 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复发、转移是癌症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对于癌症复发、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依然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比较常见的有干细胞假说。在各种治疗后,大部分癌细胞死亡,但仍有一小部分细胞存活下来。这些存活下来的就是癌症干细胞,它们就像大树的根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潜能,对多种治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其运动和迁徙能力又增加了癌症转移的风险。

       除了干细胞假说,科学家还发现,癌细胞为了存活下来,还具备“休眠”的能力。肿瘤休眠假说也是公认的癌症复发的机制之一。顶级期刊《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曾总结休眠癌细胞的生命周期:扩散的癌细胞首先会选择合适的生态位,但缺氧等微环境特点会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停滞,癌细胞此时会进行重编程而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在具备了逃脱免疫监视的能力后开始长期休眠。当癌细胞在贫瘠的环境中慢慢攒够了能量后就会被激活,或因微环境因素诱导而被激活。

       癌症的转移包含癌细胞浸润、血管生成等多个步骤,除了这两种与转移相关的假说外,还有上皮—间质转化假说、种子—土壤假说等。每一个假说背后都存在很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但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转移复发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整体上来讲,复发的癌症比初始的癌症治疗要更为困难,对治疗方式的响应程度通常也不如肿瘤的第一次治疗,原因如下

  • 初始的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已经尽可能将癌细胞完全清楚了。但仍然可能残留一些极小的癌细胞群体,很早就迁徙出了手术和放疗的范围。这些癌症往往是侵袭性非常强的(快速生长和快速扩散),也就是说复发的肿瘤是恶性程度是非常高的亚群组成的。对恶性程度进一步增高的肿瘤,治疗的困难性就会大大增加
  • 癌症对初始的放化疗治疗产生了抵抗力。癌细胞可以对治疗产生抵抗力,就像细菌对抗生素耐药一样。这意味着化疗或放疗也许可以杀死大部分癌细胞,但是其中一些癌细胞没有受到足够的影响或改变以至于可以在治疗后存活下来。这些癌细胞可以生长并导致癌症再次出现。之前的使用过的化疗药物再次使用敏感性下降很多,甚至没有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剂量不足的放疗和化疗,甚至可以把一部分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选择”出来,这部分肿瘤细胞就是肿瘤的干细胞,由于肩负着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任务,其治疗抵抗的能力非常强大。也容易在全身各处定居增长起来,造成多发的转移,使得治疗更加棘手。
  • 初始治疗的副作用也会导致的再次治疗的困难:例如,某些特定的化疗药物会导致心脏问题或手和脚的神经损伤。如果持续给你同样的药物,会使得这些问题加重或者导致长期的副作用。手术治疗也是如此,第一次手术后,局部的粘连和解剖结构的变化,大大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出血、感染和穿孔等)的风险。再次放射治疗也是主要因为副作用的原因很少进行,这是由于第一次放疗后,正常组织如脊髓等已经接受很高的放射剂量,再次放疗,为杀灭肿瘤,脊髓等正常脏器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再次照射,会出现脊髓截瘫、肠道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身心都要“硬”才有希望打“胜仗”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2%,而甲状腺癌却高达84.3%。

       为何同样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能力却大相径庭呢?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不同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恶性程度不同,侵袭、转移、复发能力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也大不相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肿瘤细胞内在的基因调控层面的差异。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技术(CRISPR技术)为每个癌细胞打上一个独特的“标签”后,追踪它们及其后代的演变和转移过程,发现了导致转移的“热点”基因(IF127和REG4等基因与高转移潜力相关)。

       除了肿瘤本身的情况外,宿主的因素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对于同一肿瘤类型来说,分期越晚,肿瘤负荷越重,预后也越差;按计划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其预后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的身心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也会影响预后。

       在临床上不难发现,体质好的患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患者以及亲朋好友给予更多支持的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治疗,更有机会从治疗中获益。

       “武器”升级有望提高患者生存率

       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新成果不胜枚举,但要落地到提高患者的生存,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探索新药物、新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最直接的方法。如今最火的癌症治疗药物当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让免疫系统重新奋起攻击肿瘤细胞。

       巴一教授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已经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获得成功。

       新治疗模式主要是多学科讨论,相比于以往的单学科孤军奋战,目前肿瘤多学科讨论的协作模式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肠癌肝转移这样的晚期患者,在内科、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多方协作的基础上,依然有治愈的机会。

       其次,转化研究也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蓄力。比如,很多转化研究开始寻找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筛选治疗方案。例如相关研究发现JAK1/2 突变、PTEN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POLD1/POLE 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医生看到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自然就会对免疫治疗的取舍做出判断。

       最后,基础研究的发展一直是临床进步的后盾。新的治疗靶点、新的治疗药物都依赖于基础研究的支撑。巴一教授举例说,肥胖已被证实与癌症的发生及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2020年12月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会使癌细胞在与免疫细胞(CD8+T细胞)争夺燃料的竞争中胜出。在高脂肪饮食下,癌细胞能够进行代谢重编程以增加脂肪的摄取和利用,而 CD8+T细胞则不能。这个研究让我们知道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拉锯战会因肥胖而改变,虽然还不能确定明确治疗靶点,但这一发现为通过代谢弱点来对抗癌症的新策略打开了大门。

       就目前情况下,接受规范合理的抗肿瘤治疗是降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最有效的手段。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是早期发现复发转移最有效的方式。

癌症转移可以预测吗?

随着技术的进步,癌症转移的早预测早发现并不是不可实现的。首先,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是能够被预测的。2019年ASCO会议报道了日本广岛大学津谷康弘教授在早期肺癌研究中发现的几个高危因素,包括:肿瘤>2cm,肿瘤侵袭脏胸膜,有局部淋巴或血管浸润。当存在这些风险因素时,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会从96%下降至86%,复发风险大大提高。最近发表于《Lung Cancer》杂志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术后cf-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其疾病复发风险是阴性患者的8.5倍。其次,在癌症复发转移的早期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就需要尽早发现癌症复发。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癌症复发转移:

1原发症状

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原发部位又出现了与初次确诊时相似的症状,如包块、结节等,并且可能症状加重。

2疼痛症状

除原发部位的局部疼痛外,还可出现背痛、腰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等。有些内脏疼痛不太容易察觉,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感觉腹部、腰部疼痛,并且疼痛短期不缓解,甚至加重,一般多见于骨转移。很多复发转移的患者都是因为疼痛不能忍受了才去就诊,此时可能就有点晚了,自己多受苦不说,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3消瘦症状

患者在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在相对平稳状态,如某段时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或贫血等症状时,应引起重视。这是因为体内肿瘤细胞增多,消耗了机体大量营养物质。

4淋巴结症状

患者应该时刻关注身体各部位的淋巴结情况,防患于未然。平时自己可以多摸摸,照照镜子看看,如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处出现无法解释且无痛的淋巴结肿大,应当立即就医。

5发热症状

癌症患者的发烧和普通的感冒发烧有很大区别,一般不会超过38度,还可在午后、下午、夜间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应该抗生素、抗过敏的药物一般作用不大,反而应用抗癌药后可退烧。当出现这种不明原因的低烧时也应引起警惕。

6出血症状

出血也是复发转移患者常出现的症状之一。如咯血、呕血、无痛性血尿、黑便、阴道流血,或身体其他不明原因的出血等,都应及时就诊。

7阻塞症状

管腔的狭窄,甚至堵塞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这是因为管腔内的肿瘤增大。若在食管,可见吞咽困难;若在气管或咽喉,可见气短、声音嘶哑,或语不出声等症状。

8脑部症状

部分脑转移的患者,当出现脑水肿时会出现疼痛、头晕或视物模糊。如果病灶长在支配肢体活动的区域,会出现渐进性的肢体无力,无法行走。

9.个体化基因检测,检出携带的致病基因以及致病突变,从而预测患癌几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By 付琳

中国药企正在出海

2021年1月,百济神州与诺华就PD-1抗体的授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前者将得到6.5亿美元的首付金额与22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这笔交易,拉开了2021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License-out)的序幕。
8月8日,荣昌生物宣布与西雅图基因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后者将开发和商业化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获得的潜在收入总额将高达26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数额刷新了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license-out交易的最高纪录。

据《财经·大健康》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中国药企共发生22起License-out交易,交易额超过35亿美元。项目许可引进License-in交易,共有82起。
授权合作 (License) ,是通过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付款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地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商业化权益。
引进项目的License-in,曾经助力一批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如今License-out背后,是中国本土创新企业展现的创新能力,被国外市场与合作方认可。
资本、行业、政策端人士的共识是“出海潮”将成为趋势,License-out项目会越来越多。

面对多变的支付环境、融资与资本退出渠道,如何在专注国内市场与国际化间抉择、布局国际化战略,如何决定商务拓展(BD)项目、选择合作伙伴等,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需要进一步摸索的。

01

什么是好的商务拓展项目?

“内卷与国际化,这两个关键词我反复听到。”海思科医药集团国际合作部总监周峰感慨。
最先“卷”起来的是抗癌药物的靶点。抗癌药CAR-T细胞疗法中,CD19、CD20、CD22等都是热门靶点,仅CD19临床试验,在国内占比就超过40%。
另一个抗癌新药PD-1上,药企扎堆、同质化程度不输CAR-T。7月5日,乐普生物PD-1普特利单抗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这是国内第11款申报上市的抗PD-1单抗。国内已经批准七款PD-1单抗,均获批多项适应症,而且都有新适应症处于上市申请阶段。
西南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全球有154个PD-1产品在研,其中85个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占比达55%。

什么是Car-T细胞治疗?

CAR-T细胞治疗是现今炙手可热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CAR-T的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T细胞受体嵌合型T细胞作为最早的免疫治疗手段,这种T细胞会表达一种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 ,TCRs),这些T细胞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胞内和胞外的肿瘤抗原。

CAR-T用的T细胞通过人工改造来提高特异性。操作时在从患者体内分离的普通T细胞,并在其中加入嵌合抗体。这个抗体可以特异的识别癌细胞,并激活T细胞来将其杀灭。加入这个嵌合抗体的CAR-T细胞便拥有了精准识别并打击癌细胞的“超能力”。将这样的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就可以帮助患者清除癌细胞。实现了从最开始的基础免疫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变。

CAR-T治疗的流程示意,图片来自 CAR T Cell Therapies Are a Growing Area of Research

艾米丽-怀特黑德(Emily Whitehead)是CAR-T治疗的小代言人,这个5岁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朋友在化疗无效医生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在六岁时接受了CAR-t治疗,康复后至今没有复发。

图片来自网络

利用CAR-T技术,还有不少“疑似治愈”癌症的例子,在半年或一年的复查后,没有发现癌细胞的死灰复燃。不过是否患者癌症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根治,在余下生命不在复发还需要时间来帮助我们检验。产业界不会错过这个前景大好的技术,诺华(Novartis)立刻将其作为其99亿美元研发预算的优先项目之一,朱诺治疗公司(Juno Therapeutics)以及美国凯特公司(Kite Pharma,Inc.)也投入这个技术的开发中。

一些参与CAR-T项目的公司

现实中还显骨感的CAR-T细胞治疗

虽然CAR-T技术听起来十分振奋人心,但是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不少距离。在实现癌症治愈梦想的道路上,有不少的绊脚石有待清除。

首先,CAR-T技术也有副作用,其运用到临床的一个重大风险便是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当T细胞杀灭细胞的同时会释放出一类叫做细胞因子的蛋白来号召更多的免疫细胞共同参与这场战争。但是由于CAR-T反应的过于高效,细胞因子的产生量也相当可观,这个“风暴”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头痛、高烧等副作用,疏于监护还有死亡风险。

图片来自 What is the Cytokine Storm?

其次,现今技术的运用范围太有限了,对待实体瘤还处于束手无策的阶段。

同时,技术的效率有待提高、操作复杂、个性化程度过高、价格过于高昂、成功运用肿瘤范围还需扩大、肿瘤微环境带来的影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多人死亡,FDA一度暂时叫停Juno公司的CAR-T免疫疗法JCAR015临床II期试验,并在近日最终再次由于病人死亡主动放弃了这一项目。这一表现更是增强了大家的疑虑。Kite的axicabtagene ciloleucel也造成过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和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的病例。

不解决这些问题,CAR-T技术的临床运用和可能的受益人群将十分受限。这也是为什么CAR-T技术公司在上市和融资时风头正劲,但是由于以上叙述的种种原因,现在公司股票的热度已经开始回落。

海外交易的内卷

海外交易也“卷”起来了,需用更多的钱去砸一个项目。不少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聚集的微信群里,常常会出现一名成员发出一则新闻,显示某公司签了引进项目的大单,随之而来的是整齐划一的恭喜,然后是签单的公司负责人发红包感谢。
“引进项目就像买东西,同样一个手机,原本6000元能买到,为什么要花1万元买下来,而且还骄傲地说拿下大单。”某业内人士说,用钱压竞争对手为了License-in,“这个风气不太好”。
在他看来,有些公司可能出于战略考虑,引进项目后更能吸引投资,“对于真正想做事情的公司,无形中交易成本整体提高了,造成内卷,恶性循环”。
商务拓展项目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周峰认为,首先要看项目是否有好的市场价值,其次要看能否落地、进临床,第三一定是买对的而不是买贵的。
购买、引进项目,是选择将自己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领域,与合作方强强联合。
广州领晟医药创始人宋燕,帮助不少企业完成过海外交易,她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好的License-in项目应该是对自身成熟产品、自研管线的补充,“要么你是为了实现技术上的领先,要么希望拿到某一项独特技术的授权,要么扩大自身适应症独特的适应能力”。
如何成功地将项目License-out出去?第一步要看的,仍是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底气。
宋燕的经验是,首先要看项目本身是否基于最好的靶点,尤其是跨国药企、大公司正在做的,而且进度比较接近的;还要看临床试验是在哪里做的,能否经得起核查,数据的国际化程度如何,甚至是找哪家公司做的临床试验。

意将上市的公司,需慎重考虑海外交易

一单关键的海外项目交易,往往会成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通过监管机构审评、进入市场的机会显著增加。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统计显示,通过商务拓展项目得到上市申请药物,通过的成功率更高,基本超过50%。
上市公司的商务拓展项目交易,对于二级市场无疑是利好消息。荣昌生物8月8日公布与西雅图基因的License-out交易,8月10日股价达到每股119.6港元,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22.35%,盘中一度达到每股145.5港元的高价。
出价过高的License-in项目,最终也难逃市场规律。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炽认为,随着国内医保政策的变化,交易价格过高的License-in项目,会很难在中国市场得到预期的回报,“会从股价和其他层面上体现出来”。
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至少九家制药公司的科创板IPO被否,上市被拒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其中不乏陷入License-in模式争议的企业,比如亿腾景昂、天士力等。
一些业内人士的观察是,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科创板,不欢迎License-in。
在太湖医药创新大会上,上交所的参会人员面对企业的疑问表示:科创板不喜欢纯License-in模式,对于有License-in项目的公司,要看其在共同开发项目中的参与程度。

除了IPO难关,在海外交易的实战中,生物科技公司们还要与诸多大药企“直球对决”。当面临同一个具有潜力的创新药项目,小公司与大药企都想要引进时,资金、人才,甚至谈判话术、对项目的感情都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
过往十年,中国医药产业成立了1500多家大大小小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少生物科技公司的商务拓展负责人的疑问是:公司规模小、海外项目经验有限,甚至资金也只够一个项目的交易,如何拿到心仪的项目?
“有大公司介入时,你要小心一点了。”宋燕说,小公司要展现自己能力,“要表现出在这个赛道你对这款药爱的一塌糊涂”。此外,技术团队的沟通要对等,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证明自己在中国市场知道的最多,解决问题能力最强。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医药首席分析师徐佳熹则对生物制药企业提出四个标准:研发管线中要有一款至少10亿元国内销售的品种,以200万元养一名销售来算,要有一个500人以上的销售部门;要有足够的临床人员数量、药政能力、市场准入经验;创始人要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素质;要有持续进入品种的商务拓展能力。
尽管困难重重,宋燕还是认为,“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内地市场,更要向国际进军。”

03

国际化布局要趁早

荣昌生物创始人兼CEO房健民在梳理自己公司十多年的演化进程后,认为“犯了很多错误”。
“早期,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只是说这个药能够在中国上市就不错了,来自资本市场的钱也很少。”房健民回忆2008年创建公司之初,从公司战略到布局,到临床试验,一开始没有按照国际的标准来做,“前几年,我们还在考虑国际化对创新公司的意义”。
随着国内数据的积累,房健民团队觉得适合在美国报临床,开始和美国FDA沟通。“又返回头做一些工作,比如补一些数据来支持美国的临床申报,这是比较浪费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021年3月,荣昌生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在国内获批上市;4月,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凭借泰它西普上市、与跨国药企海外交易后,10月14日房健民公开宣布,“2亿美元的首付款,我们已经收到了。”
房健民提醒“后来人”为避免日后的麻烦,做创新药,一开始就要把国际化作为主要的内容,不管要不要在美国申报,CMC(药学研究)的工作都要满足美国FDA和EMA(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要求。
随着国内研发成本的急剧上升、同靶点候选药物竞争白热化、医保谈判降价压力,新药上市后在国内的回报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医保谈判让药企心惊肉跳,过了这一关,进医院又是一个难题,医院总在说总量需要控制,创新药进来意味着将其他药挤出去。”一名药企负责人感慨,“以前认为拿到国内百分之几都是很大的市场,现在发现不够可观。”
国际化不再只是药企、生物科技公司的高目标、高追求,已然成为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市场很大,但是14亿人的市场再怎么样,也比不上70亿大。”徐佳熹说。

By 孙爱民、王小

软银与DCG最近投了哪些加密项目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5 日期间,加密市场共发生 27 笔投融资事件,较上周略有下降;已披露投融资总金额为 13.098 亿美元,为今年四月以来次高点。

软银大手笔加码加密市场,DCG 完成 7 亿美元融资 | 投融资周报

从赛道分类来看,NFT 和游戏赛道热度继续上升,该领域融资数占总融资数比例过半。本周共发生 3 笔亿级大额融资。金额最高的一笔为灰度母公司 DCG 以 100 亿美元估值融资 7 亿美元,软银愿景基金二期与 Latin America Fund 领投;其次为区块链游戏工作室 Mythical Games 完成 1.5 亿美元 C 轮融资,a16z 领投;非洲跨境支付公司 Chipper Cash 以 20 亿美元估值完成 1.5 亿美元融资,FTX 领投。

除此以外,软银还在过去一周内领投了 The Sandbox 完成 93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这也是元宇宙大火的当下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则融资消息。软银愿景基金是软银旗下科技投资基金,重点关注科技领域独角兽,其在过去一周内的活跃表现展现了其押注加密领域的决心。

机构方面,本周持续活跃机构包括 a16z、Animoca Brands、Jump Capital 、Dragonfly Capital、Multicoin Capital、Huobi Ventures、Electric Capital 、FTX 、Hashed、Polychain Capital 、Delphi Digital 、DeFiance Capital、Tiger Global、DeFiance Capital 等,活跃机构普遍聚焦于 NFT 和 DeFi 等领域。

注:统计中融资笔数和总金额不包含投资基金融资和谷歌向芝商所投资。

NFT 和游戏

区块链游戏工作室 Mythical Games 完成 1.5 亿美元 C 轮融资,a16z 领投

区块链游戏工作室 Mythical Games 完成 1.5 亿美元 C 轮融资,估值达 12.5 亿美元,a16z 领投,D1 Capital、RedBird Capital、The Raine Group、Binance、FTX 参投,现有投资者 Galaxy Interactive、WestCap、01 Advisors、Javelin Partners、Struck Capital、Alumni Ventures 和 Signum Growth Investments 追投。

来源链接

区块链沙盒游戏 The Sandbox 完成 9300 万美元融资,软银 Vision Fund 2 领投

区块链沙盒游戏 The Sandbox 完成 9300 万美元融资,软银 Vision Fund 2 领投。

来源链接

游戏工作室 Faraway 完成 Alameda Research 和 Alameda Research 领投的 2100 万美元 A 轮融资,a16z 和红杉资本等参投

游戏工作室 Faraway 完成 2100 万美元 A 轮融资,Alameda Research 和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领投,a16z、红杉资本、Pantera Capital、Jump Capital 和 Solana 参投。

来源链接

数字房产交易游戏 Upland 完成由 Animoca Brands 领投的 18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数字房产交易游戏 Upland 完成 1800 万美元 A 轮融资,Animoca Brands 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 OneTeam Partners、Block.one、Alumni Ventures Blockchain Fund、Global Founders Capital、C3 Management、Michael Ronen (前软银管理合伙人)、Mike Vorhaus (Vorhaus Advisors)和 Michael Terpin (Transform Group CEO)等参投。

来源链接

板球 NFT 平台 Faze 完成 174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Tiger Global 领投

板球 NFT 平台 Faze 完成 174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Tiger Global 领投,Dapper Labs、Coatue、红杉资本印度、SamsungNext、Courtside Ventures 以及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主席 Vivek Ranadive 参投。

来源链接

互动式内容体验创意工作室 rct AI 完成超千万美元的 A-3 轮融资,Zonff Partners 联合投资

旨在运用分布式学习和人工智能打造下一代交互式体验的创意娱乐工作室 rct AI 完成超千万美元的 A-3 轮融资,Zonff Partners 联合投资,原股东 Galaxy Interactive 以及元宇宙资本、Springwind Ventures、Bonfire Union、Everest Ventures Group、FBG Capital、Folius Ventures、HashKey Capital、Hash Global、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Lucid Blue Ventures、Mask Network、PKSHA SPARX Algorithm Fund、SNZ 等参投。

来源链接

NFT 数据市场 Hawku 完成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光速创投领投

NFT 数据市场 Hawku 宣布完成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光速创投领投,Dragonfly Capital、Multicoin Capital、Alameda Research、Animoca Brands、Solana、Virtual Human Studio、e^{i} Ventures 等参投。

来源链接

ARPG 游戏 Project SEED 完成 310 万美元私募融资,Huobi Ventures 等参投

ARPG (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 Project SEED 完成 310 万美元私募融资,Huobi Ventures、Solar Eco Fund、Cipholio、Solana Capital、BlackEdge Capital、Basics Capital、UG Ventures、Exnetwork Capital、Minted Lab 等参投。

来源链接

NFT 社交平台 Monaco Planet 完成由 Three Arrows Capital 和 IMO Ventures 投资的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NFT 社交平台 Monaco Planet 完成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Three Arrows Capital 及 IMO Ventures 共同投资。

来源链接

Solana 生态 NFT 社交平台 Only1 完成超 300 万美元融资,将推出 NFT 市场

Solana 生态 NFT 社交平台 Only1 (LIKE)宣布获 A41 Ventures、Satori Research 和 Ellipti Ventures 战略投资,Only1 已经完成了超过 300 万美元的融资。

来源链接

多链游戏基础设施开发商 Koi Labs 完成 260 万美元 Pre-A 轮融资

多链游戏基础设施开发商 Koi Labs 宣布完成 260 万美元 Pre-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AU21 Capital、Titans Ventures、CryptoDiffer、X21 Digital、Maven Capital、Encrypt Club、Kyros Ventures、Exnet Capital 等参投。

来源链接

基于 Solana 的游戏 Nyan Heroes 完成 250 万美元融资,Three Arrows 等领投

基于 Solana 的射击类游戏 Nyan Heroes 宣布完成 2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Three Arrows Capital、Mechanism Capital 和 DeFiance Capital 领投,Sino Global Capital、Infinity Ventures Capital、Solana Ventures、Skyvision Capital、Yield Guild Games 和 Merit Circle 参投,天使投资人包括 Kevin Lin (Twitch)、Thomas Vu (Riot Games)、吴忌寒(Matrixport)、Darren Lau (The Daily Ape)和 Mr.Block。

来源链接

元宇宙土地信息聚合器 WeMeta 完成 110 万美元首轮融资,DCG 等参投

元宇宙数字土地信息聚合器 WeMeta 完成 110 万美元首轮融资,Delphi Digital、DeFi Alliance、Digital Currency Group、Galaxy Interactive、Hashed、SkyVision Capital 和 Tribe Capital 参投,其他天使投资者包括 Andy Chorlian (Fractional)、Darren Lau (The Daily Ape)、John Fiorelli (Kenetic)和 Navi Singh (Antler)。

来源链接

区块链游戏初创公司 Star Sharks 获 Binance Labs 战略投资

区块链游戏初创公司 Star Sharks 获 Binance Labs 战略投资,投资金额未披露。Star Sharks 是一款建立在币安智能链(BSC)上的,以海洋世界为背景的 3D NFT 游戏,用户可以通过持有、繁殖、交易其鲨鱼宠物 NFT 来获取收益。

来源链接

DeFi

Cardano 生态 DeFi 协议 Ardana 完成 1000 万美元战略融资,Three Arrows、Ascensive Assets 领投

Cardano 生态 DeFi 协议 Ardana 完成 1000 万美元战略融资,Three Arrows Capital 和 Ascensive Assets 共同领投,cFund、Morningstar Ventures、Mechanism Capital、Kronos Research、FMFW、MGNR、Selini Capital、Skynet Trading 和 Portico Ventures 参投。

来源链接

加密衍生品市场 Beta Finance 通过私募融资和公开代币销售筹集 575 万美元资金

由 DeFi 平台 Alpha Finance Lab 孵化的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 Beta Finance 宣布通过私募融资和公开代币销售筹集了 575 万美元资金,私募轮融资由红杉资本印度领投,ParaFi Capital、DeFiance Capital、Spartan Group、GSR、Delphi Digital 和 Multicoin Capital 参投。

来源链接

Tempus 完成 40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计划于 11 月底在以太坊主网上线

未来收益率代币化和固定利率协议 Tempus 完成 40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Distributed Global、Jump Capital、 Koji Capital 参投,现有投资者也参与了该轮投资。

来源链接

DeFi 质押和流动性策略平台 xToken 完成 200 万美元融资,Lattice Capital 等参投

DeFi 质押和流动性策略平台 xToken 完成 200 万美元融资,Lattice Capital、Zeal Capital 创始人 Joe Buttram、Cygni Capital 联合创始人 Thomas France、Kyber Network 联合创始人 Loi Luu 及其团队、Synthetix 创始人 Kain Warwick 等参投,所筹资金将用于发展 xToken 的去中心化资产管理平台。

来源链接

YieldFi 平台 Entropyfi 通过 Deversifi 上的 IDO 融资 160 万美元

YieldFi 平台 Entropyfi 通过 Deversifi 上的 IDO 融资 160 万美元,将上线 Deversifi、Uniswap 和 QuickSwap。

来源链接

YieldFi 平台 Entropyfi 完成 150 万美元种子轮及私募轮融资

YieldFi 协议 Entropyfi 宣布完成 150 万美元种子轮及私募轮融资,4RC 领投,Crypto.com、Hotbit、Woo Ventures、LD Capital 以及极客投资团队和天使投资人 ChainIDE、DeFi Dad、区块先生、Justin Bram 参投。

来源链接

应用

虚拟交互视频聊天平台 Gather 完成 5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红杉资本和 Index Ventures 领投

专注于虚拟交互的视频聊天平台 Gather 完成 5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红杉资本和 Index Ventures 领投,Dylan Field (Figma)、Jeff Weiner (LinkedIn)、Juan Benet、Lachy Groom、Elad Gil、YC Continuity、Neo、Haystack 参投。

来源链接

数字身份认证公司 Spruce 完成 750 万美元融资,Ethereal 和 Electric 领投

数字身份认证公司 Spruce 宣布完成 750 万美元融资, Ethereal Ventures 和 Electric Capital 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 BITKRAFT、Coinbase Ventures、Alameda Research、A.Capital Ventures、SV Angel、Protocol Labs、Future Positive、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Gemini Frontier Fund 以及 Parity Technologies 联合创始人 Jutta Steiner 等。

来源链接

Cosmos 生态隐私一层网络 Penumbra 完成 475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Penumbra Labs 完成 475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Dragonfly Capital 领投,Interchain Foundation、Lemniscap、Robot Ventures、Volt Capital、Figment、Strangelove Ventures、Informal Systems 和 ZKValidator 参投。

来源链接

澳大利亚加密投资应用 Bamboo 完成 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Orthogonal Trading 等参投

澳大利亚加密投资应用 Bamboo 完成 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Orthogonal Trading、Mountain Ash Investment Management 和 VP Capital 等参投。

来源链接

CeFi

灰度母公司 DCG 以 100 亿美元估值融资 7 亿美元,软银愿景基金二期与 Latin America Fund 领投

灰度母公司 Digital Currency Group (DCG)以 100 亿美元估值融资 7 亿美元,软银愿景基金二期与 Latin America Fund 领投,GIC Capital、Ribbit Capital、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CapitalG 参投。

来源链接

非洲跨境支付公司 Chipper Cash 以 20 亿美元估值完成 1.5 亿美元融资,FTX 领投

非洲跨境支付公司 Chipper Cash 完成 1.5 亿美元 C 轮延期融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FTX 领投,现有投资者 SVB Capital 、Deciens Capital、Ribbit Capital、Bezos Expeditions、One Way Ventures 和 Tribe Capital 以及一些新投资者参投,此轮融资后该公司估值达 20 亿美元。

来源链接

加密货币交易所 AscendEX 完成 5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Polychain Capital 和 Hack VC 领投

加密货币交易所 AscendEX 完成 5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Polychain Capital 和 Hack VC 领投,Jump Capital、Alameda Research、Uncorrelated Ventures、Eterna Capital、Acheron Trading、Nothing Research 和 Palm Drive Capital,AscendEX 在 B 轮融资中的估值达 4.55 亿美元。

来源链接

其他

谷歌向芝商所投资 10 亿美元,芝商所核心清算和交易系统将迁移到谷歌云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与谷歌云(Google Cloud)签署为期 10 年的合作伙伴关系,谷歌已向芝商所投资 10 亿美元,芝商所的核心清算和交易系统也将迁移到谷歌云,从而通过采用云来改变全球衍生品市场。

来源链接

区块链游戏开发平台 Enjin 成立 1 亿美元 Efinity 元宇宙基金,将用于元宇宙生态建设

区块链游戏开发平台 Enjin 成立 1 亿美元 Efinity 元宇宙基金(Efinity Metaverse Fund),以正式支持 Enjin 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并帮助实现去中心化的 Metaverse。

来源链接

Avalanche 基金会启动 2 亿美元专项投资基金「Blizzard」

Avalanche 基金会启动 2 亿美元专项投资基金「Blizzard」,该基金的初始投资者包括 Avalanche 基金会、Ava Labs、Polychain Capital、Three Arrows Capital、Dragonfly Capital、CMS Holdings、Republic Capital、R/Crypto Fund、Collab+Currency、Lvna Capital、Finality Capital Partners。

来源链接

NFT 生态投资公司 Sfermion 旗下风投基金 Fund II 完成 1 亿美元募资,DCG、Animoca Brands 等参投

NFT 生态投资公司 Sfermion 旗下风投基金 Fund II 完成 1 亿美元募资,DCG、CMT Digital 和 Animoca Brands 参投,个人投资者包括 a16z 合伙人 Marc Andreessen、Gemini 创始人 Winklevoss 兄弟以及 Bloq 联合创始人 Matthew Roszak。

来源链接

加密风险基金 Collab+Currency 为新基金募资 6000 万美元,将继续投资早期加密项目

加密货币风险基金 Collab+Currency 宣布完成一只新的 6000 万美元基金募资,将继续投资于早期加密项目,此外 Collab+Currency 在推出的新网站上列出其投资组合。

来源链接

区块链投资机构 Sanctor Capital 首只基金已筹资 2000 万美元,将专注于 GameFi 等领域

区块链投资机构 Sanctor Capital 已为其首只基金筹资 2000 万美元,将专注 GameFi、DeFi 和跨链基础设施开发。

来源链接

SocialFi 平台 Torum 获 Kucoin Labs 基金投资,具体金额未披露

SocialFi 平台 Torum 获 Kucoin 旗下 Kucoin Labs 基金战略投资,具体投资金额未披露,此次合作将赋予 Torum 与独家合作伙伴的联系,并获得 KuCoin 生态系统提供的区块链技术支持、法律咨询等服务,以专注于发展社交网络元宇宙。。

来源链接

By 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