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

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

  总的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1。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比较使自己的工作获得主动性

  当我们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后,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结论的好奇使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兴趣全面上升。

  2。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理解和判断往往在实验室进行,而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实验室①,当统计数据不充分、研究对象又十分泛化时,替代的研究方式可能是进行历史比较。

  正如在自然界存在着气候变化长周期一样,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只要时间的跨度足够大,也会发现历史的重复现象或者相似之处②。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次危机之间实际间隔约80多年,如果加上上次大萧条之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比较研究的时间超过百年。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与萧条的更迭,这使得这个宝贵的时间成为进行比较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①自然科学中,一些学科也无法通过实验室验证,比如宇宙天体学、气候学、生命科学等。②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世界存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驱动的大约45~50年的经济周期。熊彼特1939年提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存在大约48~60年的经济长周期。范杜因在1979年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中提出,技术创新具有寿命周期,并将长技术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弗里曼在1982年的《失业与技术创新——关于长波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中,着重从技术创新扩散与就业关系的角度对长技术周期进行了分析。)

  3。本项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历史的周期率。

  我们认为,周期性是历史变化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点。

  历史在时间跨度足够长时会不断重复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周期率首先表现为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但这种交替只是分析问题的起点①。

  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试图发现在两次繁荣萧条之中那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相似程度,更准确地说,这项研究是试图理解两次危机发生前技术和经济背景的类似性,刻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行为和大众心理的特征,描述两次危机的宏观发展轨迹,从而为应对危机的决策提供依据。(①参见《资本论》关于经济周期的描述。)

  4。历史重复自己有线性方式,也有非线性方式,有符合逻辑的精准变化规律,也有逻辑不清的意外变化,甚至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历史困惑,这一切既是进行这项研究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难点所在。

  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们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归纳两次危机的不同点,试图总结出两者的共性特点,并得出初步的政策结论。

  由于历史事件和比较的对象极为宏观,可以用于翻阅资料和进行数据比较的研究时间十分有限,我们的描述选择了较为粗略的方式,描述的重点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即便是对“是什么”的描述也十分困难,因此这项研究大纲仅是更深入研究的起点。

  二、两次危机的区别点

  在提炼两次危机的共同点之前,十分有必要看到两次危机存在的巨大区别。

  非常明显,两次危机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的程度不同。

  从危机爆发初期的情况看,1929年大萧条造成的经济总量损失和商业破坏要大大超过本次金融危机。

  但本次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演变日趋复杂,美国复苏过程曲折反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政治产生共振,负向反馈,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提高。

  总的来看,这次危机尽管短期杀伤程度要轻,但调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深度影响难以估计。归纳起来,两次大危机有几点主要的区别:

  1。人口结构不同。

  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大萧条期间的人口年龄较轻,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而本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人口的年龄已大大提升,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①,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造成劳动力的市场适应性减弱,人们更乐于维持现状而不是变革。(①以美国为例,1929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3%,2007年则占12.6%(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统计局)。)

  2。技术条件不同。

  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而本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两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技术进步的程度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核武器的发展使得主要国家具有相互制衡的能力,鲜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世界战争解决国家利益争端。

  相反,核力量造成的“恐怖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同时,本次金融危机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这会加重风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

  3。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

  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吸收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且日趋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了稳定器和刹车系统。

  另外,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基于对上次大萧条的认识,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

  因此,本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短期损害还没有达到上次大萧条的程度。

  4。全球化的程度不同。

  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①。

  目前全球的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替代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

  资本市场开放的程度大大提高,跨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②,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使得单个国家的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交融。

  虽然会有保护主义的思潮和损人不利己的种种行为出现,但是这些做法将损害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因此将是短命的。(①1928年全球贸易占世界GDP的16.7%,2007 年则占51.6%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1980年总额为5 190亿美元,2007年达到18 330亿美元,年均增长5%,高于同期全球GDP 3.4%的增长率。)

  5。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

  上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欠发达国家受到严重的外部震荡,但只有消极接受的无奈,没有力量拉动全球经济回升。

  而本次危机截然不同,全球力量出现了结构性变化①,在发达国家内需下滑的时候,世界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发动机。

  这些国家的巨大需求对经济下滑的拉升作用加大,全球经济危机可能从中心扩散到外围,但是从外围折射到中心的力量巨大。(①1929年美、欧、日以外的亚非拉国家GDP合计占世界GDP的23.3%,2010年则占到42.6%,危机期间的2009年金砖四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90%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 人民网等)。)

  三、两次危机的共同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关于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我们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十点结论,简要描述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长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引起繁荣,繁荣又是萧条的原因,重大的技术革命引起大繁荣,毫无疑问也会引起大萧条,这是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表现。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是在第二次技术革命后发生的,而这次危机则发生在“第三次浪潮”之后①。

  重大的技术革命总是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解放,这不但改变着生产函数和产生“毁灭”的创新效应,而且每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结构、地缘政治、国家力量对比产生深远而根本性的影响。

  如果生产关系调整滞后于技术创新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调整滞后于经济基础变化,潜在的危机风险必然加大。

  对这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做出过十分到位的描述,康德拉季耶夫也做过大量研究。所不同的是,从技术革命发生到产生危机的时间大为缩短,1870年以后发生的电力技术革命到发生1929年的危机间隔了60余年,而1980年以后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与本次金融危机之间只隔了30余年。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①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驱动力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70年,到“二战”结束。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科技为驱动力的“第三次浪潮”开始于1945年,1978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开启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驱动力的信息和新经济革命。)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1929年大萧条之前,柯立芝总统实行了以放任自流著称的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基本保持缄默,金融利益集团也对放松监管、推动金融自由化发挥了巨大影响。

  在此期间,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首先集中在电力行业汽车行业,自由竞争使主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垄断程度大幅度提高,劳资对立由于经济繁荣得到一定缓解,而弱势的农业相对衰退,埋下了产业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经济投机性增强等种种隐患。

  但不管怎样,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创造了著名的“柯立芝繁荣”。

  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强大的产业和金融利益集团作用下,从克林顿到小布什政府也都采取了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际的经济放任程度和对监管的放松接近甚至超过里根政府的做法。

  在此期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信息通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繁荣已经出现,美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长久的繁荣,人们乐观地认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周期已经不复存在。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十分明显的是,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制造业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已经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过度负债的经济模式已经充满风险(见表1、图1)。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见图2)。

  大萧条期间所表现出的,是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次危机则与全球化、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虚拟化程度提升、不同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更多关系。

  但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分配差距也不仅表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而且表现在传统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三角形循环,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资源富足国家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发达国家通过负债消费,拉动新兴市场国家产能利用。虽然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但是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上次危机美国总统作出“每家的后院有两辆汽车、每家的锅里炖着一只鸡”的承诺;而这次危机发生前,两任总统都承诺提高住房自有率①。

  欧盟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税收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但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社会福利安排出现过度化倾向,但绝大部分政治家难有决心和胆量压缩福利。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

  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

  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目前的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对这个问题,桥水投资基金的戴利欧先生在“和谐的去杠杆化”一文中,对政府和民间的去杠杆化过程做了精彩描述。

  文章认为,每隔70年左右的一次高负债都伴随着一次经济危机(见图3),在这期间工资增长都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负债增长都大大超过税收能力。(①在1995年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发布的《国家住房战略》中,克林顿提出:“要实现住房自有率在本世纪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10月小布什在华盛顿竞选连任的演讲时提出:“任何一个家庭搬进自己拥有的房子都会感到美国比其他国家强”。)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分配出现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出现变异。

  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情,使大众都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宁愿相信各种投机奇迹,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多少人可以经受泡沫产业的诱惑,社会心态浮躁具有普遍性。

  在宽松货币环境和以提高杠杆率为实质的金融创新助推下,大量举债进行高风险投机,产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大萧条前主要是股市泡沫,这次危机前是房地产泡沫。

  正如加尔布雷思所描述的,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状态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

  可以肯定的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制度条件下,人类这种自我膨胀的说服力量和缺乏理性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个相关的质疑: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是否具有永恒性?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

  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在经济泡沫导致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下,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从而捅破了泡沫,改变了投机者的心理预期,使得迟早发生的事终于发生(见图4)。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929年大萧条还没有明确的宏观经济理论指导,而本次金融危机则是宏观经济政策长期服从于政治选举目标。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形势都缺乏准确的理解,大萧条时期美联储的决策者基本没有总需求管理的意识,而这次美联储则对已经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与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所应该执行的货币政策认识很不到位。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在面对严重危机的时候,主要国家在应对政策上总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应当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错过时机,应当采取宏观扩张政策的时候则采取紧缩政策,应当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的时候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应当压缩社会福利、推动结构改革的时候却步履艰难甚至反复和倒退①。

  这些明显的错误在事后看起来显得可笑,但对当事人来说,实施正确的政策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几乎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最近的希腊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同时,在市场大幅波动中获益是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一些国家软弱的政府政策面前,国际金融市场力量往往起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作用,这种力量又与在野的政治力量相结合,使得当政者处境岌岌可危。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次危机中的市场力量从来都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认识问题而忽视其政治属性,就会犯重大的判断性错误。(①2012年欧债危机持续发展,法国、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民意普遍左转,民族主义和极左、极右势力明显抬头,大选之年政府不得不迎合民意,许多有利于债务问题解决的政策难以实施,欧债风险迅速上升。)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事件,它们似乎是一些小概率事件,由运气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一旦从正常状态转入危机状态,它就开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循环。

  危机往往从经济大幅跳水开始,由泡沫破裂走向失业率攀升,由经济困境加重转向社会矛盾激化,由经济社会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乃至军事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面对超高的负债率,先是在财政上采取紧缩政策,去杠杆化进程开始;

  随后经济泡沫破裂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往往通过货币贬值和债务重组得以缓解;

  而后,在经济未实现好转之前,通胀上升和股市繁荣往往带来一次虚假复苏,但很快会遇到经济的二次探底

  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是这样,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美国金融危机一度出现缓解,但欧债危机却出乎意料地全面恶化,系统风险迅速上升,全球经济可能由此进入第二轮危险期。

  同样,当国内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向外部转移和推卸责任。

  危机的自我拓展只有走完全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大危机一旦发生就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上次大萧条最极端的情况是希特勒通过民选方式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前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在危机自我逻辑实现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意外事件,一连串的失控和误判也屡屡发生。

  目前,欧债危机正在深化,中东形势很不确定,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冲突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本次危机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见图5)。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大萧条后,世界在绝望中发生了凯恩斯革命。在这次危机中,虽然凯恩斯理论再一次获得生命力,但人口老龄化、全球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强化所导致的潜在生产能力下降,加上劳动力市场更加“粘性”,使单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撞到天花板。

  同时,全球通缩压力、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等导致的负面效应显现,全球经济又一次进入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境地。

  前一段兴起的心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不少研究引人注目,目前兴起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呼声提高,这说明全球都在等待着理论创新。

  这次理论创新可能围绕全球经济最实质和困难的问题展开:世界出现的总需求萎缩和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在全球宏观配置失衡的局面,加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陷入绝境,既带来本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也快速向全球传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尚无明确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个国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而大国相互合作又如此困难,急需提出一个可行方案,解决这个全球性的复杂问题。

  我们看到,全球经济的恶化又一次产生巨大的倒逼力量,这在曾经的欧盟峰会上已经体现出来。同时还要看到,尽管理论创新十分重要,但全球经济能否走出危机,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运气因素,这在1929年大萧条的末期表现得十分充分。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验证。基辛格在他的名著《大外交》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

  这个判断可能被两次危机所证实。大萧条后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向美洲,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元占据支配地位,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诞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这次危机发生后,全球发展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二十国集团(G20)平台产生,世界实力对比正在急剧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危机不仅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有积极的创新作用,更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

  总之,大危机所分配的不只是一个国家国内的财富,而且是国家之间实力的对比。危机的再分配效应是无法抗拒的,世界经济秩序将继续发生稳步但不可逆转的重大变革(见图6)。

  四、三点政策思考

  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使我们得到不少思想收获,也受到很多启示。考虑到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在诸多可以选择的政策建议中,这里主要想提出三点思考。

  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

  比较研究的结论和目前欧债危机的恶化形势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震荡;二是危机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

  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比较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从经济意义来说,在本次危机前,我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境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化后稳步加以实施。

  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比较研究的结论还告诉我们,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

  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定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By 刘鹤

什么是Band Protocol预言机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token价格上涨10倍很常见,尤其是在牛市期间。然而,在加密市场相对平静的30天内,价格上涨10倍很难见到。Band Protocol最近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Band Protocol已经有几年历史了,但最近才发布升级后的主网。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该项目与ICON和Elrond在内的数十家知名加密货币项目合作,其原生代币Band也上线Coinbase和Huobi等多家知名交易所。

你可能会问:“Band Protocol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Band Protocol是通过创建平台以解决加密货币的“预言机问题(Oracle)”,该平台通过去中心化方式将其现实世界数据反馈给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的Dapps和智能合约。

Band Protocol历史

Band Protocol最先浮现于Soravis Srinawakoon脑海中,他是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表单企业家之一,他有斯坦福大学(本科和硕士!)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学习工作经历。在BCG工作期间,Srinawakoon创办了几家公司,涉及行业有能量饮料、咖啡,甚至油炸豆腐片等等。

2014年,Srinawakoon听说麻省理工学院向所有完成调查的本科生“空投”价值100美元的比特币,从那时起开始涉足加密货币。有趣的是:每个受访者收到的0.3枚比特币现在价值超过3500美元。

*Band Protocol CEO Soravis Srinawakoon

不久,Srinawakoon和他的朋友们开发了一个加密货币“赌博”网站,用比特币奖励在赌场游戏中获胜的用户。在网站巅峰时期,Srinawakoon卖掉了网站,利用资金开发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被我们熟知的Band Protocol。

Srinawakoon意识到,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内的互动质量会下降,这主要是由错误信息和缺乏责任感造成。因此,Band Protocol是为了向建立在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社区提供准确可靠信息。Band Protocol第一个版本于2017年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线。

随着时间推移,Band Protocol发展更加注重预言机元素。DeFi和Dapp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这些技术不能访问现实世界数据,那么它们中的许多技术就无法发挥作用,这些协议在自己原生区块链中与现实世界隔绝,那么Band的作用和用户群将非常有限。

意识到这一点后,Band Protocol团队取消了基于Ethereum版本的协议和以社区为中心的运营方式,并开始转向预言机协议,将开发出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对开发者更友好的预言机。今年6月推出了Band Protocol新主网是使用Cosmos SDK构建,也是Cosmos网络一部分。

Band加密货币ICO

Band Protocol有2次ICO和1次IEO经历。第一次ICO是在2018年8月公募,1000万个Band代币以每个30美分的价格出售,共筹集300万美元。第二次ICO是在2019年5月私募,500万个Band代币以每个40美分的价格出售,共筹集了200万美元。

*Band Protocol IEO

Band Protocol的IEO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轮融资,筹集了近600万美元。通过Binance Launchpad,Band以每个47美分的价格售出了近1240万个代币。由于Band Protocol的初始版本是建立在以太坊公链上,所以在ICO和IEO轮中出售的所有Band都是ERC-20代币。

Band的总供应量为1亿个,不过预计未来会发生变化(后面会有介绍)。在两轮ICO和IEO之后,抛售了27.37%的Band代币。

*Band Token分布图

在剩余的供应量中,25.63%分配给了生态系统开发,20%的代币分配给了Band Protocol团队,5%的代币分配给了项目顾问,剩余22%的代币则留给了Band Protocol基金会。在Band目前的文档和媒体中,似乎没有任何关于这个基金会的信息。

如何理解Band Protocol?

Band Protocol是一个安全且可扩展的去中心化预言机(oracle),以 Layer 2 的形式为公链扩容。它允许去中心化应用将互联网上的现有数据进行利用,而无需可信任的中介。与现有的其他协议相比,Band Protocol提供了更便宜,更快速的解决方案,并且不会影响安全性。使用 Band Protocol的开发者将能够构建更广泛的去中心化应用,并集成到链下财务数据。

*Band Protocol将现实数据传送至区块链

Band Protocol将自己描述为一个“跨链数据预言机”。在加密货币中,数据预言机是一个程序,它可以将API接口和现实世界的数据汇总连接到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的Dapp和智能合约中。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天气、股票价格、加密货币价格,甚至是飞行记录等。跨链就是意味着Band Protocol能够对多个区块链进行链接,不仅仅局限于以太坊网络内。这一创新模式是目前所缺乏的,也是该项目的主要卖点。

Band Protocol区块链被称为BandChain,验证者和委托人用其原生的Band代币质押,激励最新准确的数据馈送。

Band Protocol如何运行?

当前Band Protocol与旧版本协议运行方式相比,其运行方式更容易理解。Band Protocol的以太坊版本涉及多个数据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代币,这些代币都是由Band支持,并根据社区内数据需求有价值波动。

*Bandchain图解

这一点需要简单说明,因为很多二手资料(如文章和视频)都是介绍以太坊版本的Band Protocol。BandChain(当前的Band Protocol区块链)使用的是更简单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机制,用于追溯可靠数据。它本质上是由验证者和委托者组成的网络,确保外部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Band预言机

当有人想要从Band Protocol中发送数据请求时,他们向BandChain提交一份智能合约,其中包含想要的数据以及他们数据聚合方式的细节。然后根据各自质押Band加权平均数,随机选择验证者来提供数据。

通过智能合约指定获取数据来源,实现智能合约聚合数据。然后,这些数据会存储在BandChain上,并随时供其他请求者(如果有的话)使用。

*Band Protocol速度和成本

简单举例来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餐厅点餐一样。你提交一个汉堡(数据)的订单(智能合约),并在订单中指定要在面包上放芥末,在另一个面包上放番茄酱(你希望数据加在一起的具体方式)。厨师(验证者)根据他们对汉堡的烹饪能力“随机”选择(也许顶级汉堡厨师正在上厕所,他们就会选择第二好的汉堡厨师代替)。在支付了订单后(用Band代币),你就会收到定制汉堡(数据)。与餐厅相比,这个过程在BandChain上从开始到结束只需要3-6秒,成本不到1美元。

BandChain如何运行?

BandChain验证者的任务是生成新区块和处理交易数据。验证者在生成新区块和可靠数据时,会得到Band代币奖励。验证者可以自己设定费用。

如果验证者离线时间过长,并重复签署交易(对数据请求收取的费用超过其声明的费用),或者对数据请求没有反应,可能削减部分之质押金。

*验证者在Bandchain上的角色

与其他DPoS和PoS共识机制不同的是,成为网络验证者所需的质押数量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而是取决于其他验证者的质押份额的多少。

*Bandchain上100个验证者

如果想成为BandChain上的验证者,你必须是网络上前100名质押者之一。你可以通过支付所需的Band或说服足够多的人将他们的Band委托给你,从而跻身于这个排行榜。

委托人将Band代币委托给选择的验证者,以换取区块奖励的一小部分和验证者的数据请求费。虽然没有规则强迫委托人审核验证者及其数据,但他们有动力这样做。如果验证者有恶意行为,委托人也会看到他们质押部分Band代币被削减。

*Bandchain上委托者的角色

委托人和数据请求者都可以使用Lite Client协议来验证数据质量。

Band Protocol治理

验证者和委托人都可以投票支持或反对协议修改,其中1票等于1个Band。委托人的投票方式不必与委托验证人方式相同。

通常来说,委托人的投票会凌驾于验证者的投票之上,以“平衡”协议的治理。如果委派者没有投票,他们的准选票将自动以验证者投票相同的方式投出。

*BandChain投票

事实上,委托人的投票会凌驾于验证者的投票之上,“平衡”协议治理。如果委派者没有投票,他们的准选票将自动以验证者投票方式投出。

关于Band Protocol的运行方式,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注意。新版本的Band Protocol旨在为代币供应引入一个可变的通货膨胀率,以每年7%-20%浮动变化去激励Band代币持有者的网络参与积极性。

Band Protocol VS Chainlink协议

“等一下,上面介绍听起来很像Chainlink!”那么你是对的。Band Protocol被认为是Chainlink的直接竞争对手,Chainlink是目前加密领域最受欢迎的预言机,遥遥领先。Band Protocol的一些特性在与Chainlink的特性进行比较才能更好的理解。

*Chainlink vs Band Protocol.

首先,Chainlink的预言机只与以太坊区块链兼容。Band Protocol的预言机具有不可知链性,它兼容包括以太坊在内的几十个区块链。其次,Chainlink预言机是一种“请求”服务。当用Link请求数据时,你可以选择最值得信赖的供应商为你提取数据,并支付LINK代币作为报酬后;当用Band Protocol,你所需要的数据可能已经存储在链上的某个地方,这是因为数据在不断地被输入到网络中。这意味着你可以以更快、更低的成本收到数据。其次,BandChain对数据的请求也是通过区块链上单一交易来处理;Chainlink在两个独立载体交易中发送请求和接收数据,这意味着如果以太坊网络拥堵,可能会有明显的延迟。

Chainlink和Band Protocol之间的第三个区别就是了解你的客户(KYC)规则。如果想成为Chainlink数据提供商,你必须提供文件证明个人或组织身份;这对于Band Protocol来说是没有必要,只要他们有资格成为验证者,任何人都可以。

*KYC在加密货币中越来越普遍

有趣的是,有没有KYC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在Chainlink上发现的许多数据聚合器也活跃在Band Protocol上。根据一些消息来源,Chainlink更喜欢与区块链项目合作,这些项目赋予chainlink预言机独有性。也就是说,加密货币应用使用多个预言机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DeFi中,价格数据的错误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混乱。

Band Protocol路线图

Band Protocol修订后的愿景是成为不止于加密数字火币区块链的预言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团队概述了4个以中国著名图标命名的发展阶段。

*Band Protocol roadmap

Phase 0 阶段(文昌)。这是今年6月10日主网推出的Band Protocol,这个阶段包括将ERC-20 Band代币换成主网Band代币。(目前仍有很多ERC-20 Band代币在流通)。

Phase 1阶段(关羽)。这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在BandChain上引入智能合约预言机数据请求的自定义脚本语言。它还专注于将BandChain与基于Ethereum和Cosmos区块链上的应用进行整合。

Phase 2阶段(老子)和Phase 3阶段(孔子)。这阶段的重点是提高区块链的互操作性,允许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并打开企业区块链的大门。Srinawakoon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Band Protocol将专注于亚洲市场(可能是由于Chainlink在北美的主导地位)。

Band 价格分析

Band的价格历史让人眼前一亮。Band在2019年底加密货币熊市进入市场,几个月来,它的价格一直持平在20-30美分左右。这刚好低于其ICO价格每枚代币30美分美元。

*BAND 价格

今年4月,Band代币的价格开始缓慢攀升。在8月10日,也就是主网发行后整整2个月的时间里,Band代币的价格爆涨至17美元以上。与其ICO价格相比,涨幅高达56倍,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Band token在知名交易所陆续上市,出现了10倍的涨幅。虽然过去几天调整,但与之前的低点相比,Band价格仍然是涨破了天。

如何获得Band

Band加密货币可以在一些知名的交易所进行交易,包括Binance、Huobi和Coinbase Pro。如果你喜欢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可以在Kyber Network和Uniswap等交易所上交易Band(虽然流动性有限)。建议最好的选择Binance交易所,近80%的Band交易都发生在那里。

说到流动性,Band 24小时的交易量几乎与其市值相当! 这在质押性加密货币中是非常罕见(因为它们被锁定在指定协议中,无法交易)。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Band的总供应量还没有任何变化。

Band钱包

现在,Band是在自己原生区块链上运行,如果选择钱包储藏,选择就非常有限。支持Band的数字钱包似乎只有Trust Wallet、Coinbase Wallet和Atomic Wallet。

*Atomic 钱包支持BAND

Ledger硬件钱包正将Band添加到其支持的加密货币列表中。如果你目前拥有ERC-20版本的Band,建议将其提到Binance等交易所,在那里可以换取“新”Band代币。

对Band Protocol的看法

Band Protocol是一个非常非常令人兴奋的项目,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原因很简单:任何一种实用的去中心化应用都需要预言机来工作。

Srinawakoon准确地将预言机问题描述为价值“数十亿美元”。像Band Protocol这样“互联网连接”的预言机和“世界计算机”区块链一样有价值。

*Band Protocol概述

考虑到DeFi的加速步伐,Ethereum和类似的区块链逐渐占据加密技术的中心舞台,Band的价值只会继续增长,甚至可能挑战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老大”的地位。

Band Protocol唯一真正的问题是加密货币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代币分配,Band总供应量的30%都没有掌握在投资者和Bandchain参与者手中。雪上加霜的是,Srinawakoon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户并不关心去中心化”,该协议似乎正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它将由一个中心化的验证者集团与被动的委托人组成。

尽管有这些担忧,我们仍然非常看好Band。Band Protocol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之一。这将从根本上取决于其他加密货币的增长幅度,特别是那些试图成为“Ethereum杀手”的加密货币。目前预言机的发展阶段还处于萌芽阶段,并不能保证数据绝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从DeFi项目对它的需求趋势来看,预言机这条路的探索,让区块链有了更多道路可走。

By 火星财经

什么是The Graph(GRT)币

什么是The Graph

说的简单一些,The Graph 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索引协议。

The Graph 跟我们的谷歌、百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应用的领域不同。传统的互联网离不开精准的搜索引擎,这样才能获得我们需要的数据。同样的,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索引协议来适应日益发展的区块链世界。

相对来说,链上数据比传统数据更为复杂,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只是一串串杂乱无章的代码,协议间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增益、进行协同。许多数据也不能够被直接调用和查询,只能通过一个中心化的检索服务器,从链上抓取数据后进行处理,之后以 API 的形式提供给各种去中心化应用进行连接使用。这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思想。

而 The Graph 的出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让搭建在公共底层网络上的无服务器去中心化应用成为了可能。

在今年7月份,The Graph这个项目才正式向外界开始宣传,相比DOT、FIL来说,它的行事相对低调。所以,The Graph以及GRT还是鲜为人知,关于区块链检索协议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炒作,但是团队为此付出了三年多的努力。

具体来说,The Graph 是 Web3 去中心化协议,用于索引和查询区块链数据,应用于以太坊,给 Defi 和去中心化应用提供核心的数据基础设施。开发人员或任何人都可以在我们的网络上构建和发布称为Subgraph(子图)的开放数据 API。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GraphQL 查询这些 API 调取数据。

7527fa027f6bc6f936a36634ca02bc13?x-oss-process=style%2Fcailu-watermark

根据其官方资料显示,与The Graph系统交互的协议角色有好几种,他们的恰当参与保证了协议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有激励驱动他们这样做。

1、用户(Comsumer):用户向索引器支付查询费用。他们通常是终端用户,但也可能是集成The Graph的网络服务或中间件。

2、检索人(Indexer):检索人是The Graph的运行节点。其动力是赚取财务奖励。

3、管理人(Curator):管理人使用GRT代币来指明哪些子图值得索引。他们通常是开发者,也可能是支持他们在使用服务的终端用户,或者纯粹出于经济动机的一种角色。

4、委托人(Delegator):委托人向某个Indexer质押GRT代币,赚取一部分通货膨胀奖励和费用,他们无需亲自运行一个Graph节点。这类角色主要出于经济动机。

5、执法者(Fisherman):执法者时刻检查查询响应是否正确,以此保护网络。渔夫动机是利他的,因此The Graph将率先为网络提供执法者服务。

6、仲裁员(Arbitrator):在争议解决期间,仲裁员决定是否对索引器进行罚没。他们可能出于经济或利他动机。

在今年10月份,The Graph 宣布将与开源项目State Channel、L4、Magmo、Connext和Consensys Mesh R&D合作构建基于以太坊网络部署可扩展通用状态通道,旨在帮助用户直接连接到去中心化服务提供商的分布式网络,从而实现更快,更安全的P2P小额支付交易。

开发人员构建并发布开放的API,称为子图,应用程序可以使用GraphQL进行查询。生产中有一种托管服务,使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开始在图形上构建,这种分散的网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该图目前支持索引来自以太网、IPFS和PoA的数据,更多的网络即将出现。

The Graph 代币 GRT 的使用场景

为了支持查询市场的功能,The Graph协议引入了一种原生代币:Graph代币(GRT)。 Graph代币在协议中主要有三个作用:

1、检索人质押

检索人质押Graph代币,以便自身被查询市场所发现,同时在执行工作过程中提供经济安全。

2、 委托人质押

委托人可将 GRT 质押至其认为可靠的检索人的检索节点上,参与到网络安全维护中,同时与检索节点分享收益。预测哪些子图对网络具备价值,他们因为正确预测而获得奖励。

3、管理人通过联合曲线质押

管理人将 GRT 通过联合曲线质押在其认为最佳的 Subgraph 上并获得此 Subgraph 的查询费用。

用户能够支付ETH或DAI进行查询。但是最终的结算将以GRT进行,以确保整个协议中使用一种通用的帐户单位。

此外,持有原生代币还能够通过通货膨胀来激励特定行为。动态调整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能力是工具箱中的一个强大手段。

10分钟4亿公募代币被抢光

在今年10月份,去中心化索引协议 The Graph已完成两轮代币GRT公开发行。总发行量为100亿,每年 3% 的速率进行增发, GRT共融资约1300万美金。

据官方表示,第二轮GRT公开发行启动仅10分钟,4亿代币就已全部销售,单价0.00008 ETH,约为0.03美元,共有超过4500个地址成功抢购。

d8b880a1aef5f153faad0cc689317d8f?x-oss-process=style%2Fcailu-watermark

向合格的买家,限额销售GRT代币:每个注册人都有一定的额度分配给他们,以便销售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参与者,并消除大买家或机器人购买销售的可能性。

要求销售参与者成功填写KYC和登记表,回答关于他们对图表的理解、对DeFi和Web3的兴趣以及对网络贡献的意愿的问题。根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过去的贡献,阶段和单个上限的分配在10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间。

GRT 购买者主要由俄罗斯、越南、中国、印度和英国等,共有99个国家参与。

643903fc009faaf9a2ab769507f8cdc0?x-oss-process=style%2Fcailu-watermark

由于需求量巨大,第二轮代币在大约10分钟内售完,第3阶段没有剩余代币,销售提前完成。所以现在公募的代币已经没有了,只能从交易所进行购买。

GRT 为何暴涨?

The Graph 历经了3年的开发,5个月的测试网运行,主网终于上线。GRT 之所以被大家看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The Graph 这个平台,它的发展预示者整个区块链数据进入索引和查询的阶段。

1、头部交易所的支持和Coinbase效应

GRT获得了头部交易所的支持,如Coinbase Pro,OKEx和Binance、火币等。 这些顶级的交易所,拥有数理庞大的交易者,又基本同时上线,这就为币价和拉升创造了条件。

对于Coinbase大家都知道,在币圈有一个Coinbase效应,Coinbase宣布其对交易某种代币有兴趣似乎就意味着该种代币是优质加密货币,这种代币很快就会迎来一波上涨。

GRT也明显受到了这种效应的影响,在The Graph主网上线10分钟后,Coinbase 就宣布上线GRT,币价暴涨似乎在预料之中。

2、DeFi 和 DAPP 的发展成就了The Graph

市场的需求反映了未来The Graph发展前景,The Graph 的出现让区块链数据索引成为可能。今年 DeFi 和 DAPP 的发展也成为大家看好GRT的重要原因,未来区块链数据索引发展正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重要趋势,The Graph 也会带给这一领域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随着DeFi 和 DAPP的发展进一步繁荣,The Graph所处的赛道应该也会顺势发展。

从今年的经验来看,只要搭上 DeFi 这个赛车的协议发展都不错,比如预言机 Chainlink ,已经从无名小卒,变成了前10名的主流币。

当许多人看到“ API”和“区块链”一词时,有人问这是否是Chainlink的竞争对手,这两者都是对区块链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 Chainlink 分析师和投资者 Chainlinkgod 的说法,事实并非如此。他最近强调指出,由于Graph Network仅从区块链中获取其API的数据,因此它目前无法与链下的数据源进行交互,与Chainlink并不是竞争关系。

未来GRT也是有可能走 Chainlink 相同的一条路,币价上涨值得期待。

3、The Graph或成为区块链数据索引的领头羊

Graph的技术已为该领域的一些顶级DeFi应用程序提供了动力,包括Uniswap,Synthetix,Balancer、AAVE,Aragon,Gnosis,Balancer,Coingecko,Yearn,Curve,Chainlink,Livepeer, Bancor, Moloch DAO、Decentraland、ENS等,几乎涉及了整个DeFi热门协议。到目前为止,数以千计的开发人员已经为应用程序部署了3000多个子图。

在过去六个月的时间里,The Graph 使用量增长了 10 倍,从六月份的 10 亿月查询量到十一月的 100 亿月查询量,平均日查询量到达了 3.5 亿次。

很显然,这个赛道正在开启,The Graph 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领头羊,未来这个领域正在被大家看好。现在随着The Graph的关注度加强,进行GRT交易的人数也可能会增加,新增资金会进一步推动币价上行。

The Graph 可以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的项目,GRT未来升值空间存在,发展前景仍被看好。从长期来看,伴随区块链应用的进一步拓展,未来 The Graph 会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为Defi、Web3.0等区块链数据提供索引和服务。

但是,The Graph 主网上线时间并不长,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其代币GRT上线之后即被暴拉,也有炒作的嫌疑,短期投机风险仍然较大。

By 大白高国

为什么更多人选择以太坊而非比特币

2020年的最后2个月,比特币开启了上升渠道,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在2020年最后2个月的表现并不起眼,而在2021年的第一天,以太坊似乎开始苏醒,自2021年1月1日以来,以太坊已经上涨了70%,并在2021年1月10号触碰到三年前2018年1月14日的价格高点,虽然短暂触碰后便开始回调,但是今天,以太坊看起来要再比冲击之前的价格高点了。关于加密货币的市场讨论通常围绕着比特币,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比特币能够吸引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注意,它是区块链的创造者、它市值第一、并占据了70%的加密货币市值……然而,即使是这样,以太坊仍能够在市场中夺人眼球。我仍相信以太坊能够在2021年吸引更多的聚焦灯,并且在市场中能够保持领先。

1.昂贵的比特币使新入场的投资者目光转向ETH

比特币在最近3个月中价格经历了指数级别的上升,在撰写本文时,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达到了35500美元,这对长期投资者来将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增加市场活力的新入局玩家却不太友好,大部分的投资者并没有如此多的资金去购买一个完整的比特币,这可能会让投资者觉得自己比特币所抛弃,如果比特币继续上涨,无论对于新入场的投资者还是之前未建立比特币仓位的老玩家来讲,这种“被抛弃感”会越来越多。虽然ETH的价格已经开始冲击三年前的高点,但是与比特币的价格相比,ETH显得十分划算,更不用说,相比较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ETH是市场上绝大多数分散式融资 (DeFi) 协议和分散式应用程序 (dApps) 运行的主要智能合约平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自称”以太坊杀手”的加密货币能够像ETH平台一样被广泛认可并采用。

2.以太坊即将跟随BTC登上CME,传统投资者的投资将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一直关注传统金融市场。你会发现在过去的12个月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比特币(BTC)期货交易产品的交易量创下了新高。伴随着CME不断增加交易量,据数据显示,12月份的比特币日均交易量(ADV)达到11179份合约(等值于55900 BTC),同比增长114%,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也在之前3个月中不断创造历史,并创造新的最高点。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期货与期权交易所。2020年5月,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440。而根据最新消息,2021年2月8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正式推出以太坊期货,目前该项决定正在等待最后的审查。有了之前比特币的成功经验,ETH得审查之路也将大概率顺利通过。一旦顺利通过,传统金融市场就彻底为以太坊打开了大门,投资者无需实际购买和存储以太坊,就能投资以太坊,换而言之,就好比我们在支付宝上买黄金一样简单。试想一下,如果”新钱”开始像通过期货向比特币那样流向ETH,那么ETH势必和BTC一样,传统投资者的投资会将ETH源源不断的推上新的高度。

3.ETH2.0的启动将吸引更多投资者

ETH2.0是对当前以太坊的升级,它要解决以太坊的可扩展性和费用等问题。ETH2.0是PoS链,跟当前以太坊1.0的PoW链是两条不同的链,未来两者最终会融合。区块链网络中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理论,即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无法同时满足,这就需要在网络设计时进行一个权衡。比如比特币满足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在可扩展性上就有所牺牲。ETH2.0旨在通过分片技术提高扩展性,大幅提高区块链网络的吞吐量,改善整个网络运行的性能。分片的思路简单理解就是增加流水线的数量,将业务订单分类分配到每条流水线上,这样所有的流水线可以并行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大大提升。同样,ETH2.0将启用64个数据分片(后续分片数量也可能会增加),每条分片链只处理自己的交易信息,64条分片链并行运行,显著改善吞吐量不佳的现状。pow转换为pos,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机会,这种转变将改变以太坊的经济模式、资源使用和治理。更重要的是,随着其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分散性的提高,一个更快、更好的平台将会比之前更加诱人。

4.Defi将为ETH提供强劲动力

ETH在2017年强势上涨中,以太坊价格飙升至超过1400美元,在那一轮上涨中,1co表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以太坊,可以一键发行代币,再加上一份精美的白皮书,就可以开启融资,这种模式让ETH开启了疯狂模式,虽然最后绝大1CO项目都以破碎收尾,但他们确确实实在那一轮上涨趋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时间来到2021年,回顾2020年,我们可以看到DEFI的火热,不同于1CO的风险性,DEFI是实实在在的金融行为,DeFi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的缩写,也被称做Open Finance。它实际是指用来构建开放式金融系统的去中心化协议,旨在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活动。由于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操作兼容性,市场上大部分的DEFI都选择ETH平台,数据显示,以太坊上的DeFi总锁仓量已经达到了305亿美金,而由于以太坊的高度兼容性,只有以太坊上实现了借贷、DEX、保险、理财等完整的生态系统。伴随着ETH2.0的到来,部署在ETH平台的DEFI将不在受制于性能瓶颈,如此一来,未来市场上的DEFI的第一选择必定是ETH2.0,ETH上的DEFI生态必将成为市场的核心。虽然加密货币的剧烈波动是相当频繁的,但是,在世界持续拥抱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背景下,完全忽视区块链绝对会是一个错误的绝对。区块链或许是人类历史近期内最有可能的财富转移方式之一,而我仍然相信,2021年或许是ETH最有机会的一年,我们或许将见证加密货币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年。

By 星球日报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以太坊

比特币重大事件与价格分析

【2008年:比特币诞生元年】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 “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发表论文:针对第三方平台的不透明、不可控、花费高的缺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模型“去中心化、不可增发、无限分割”。

2008年11月1日,比特币正式在网络上发行,发行前后一年多时间,市场并不认可。

【2009年,“挖矿”兴起】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某小型服务器中挖出50枚比特币,比特币从此登上货币市场舞台,自此之后,“挖矿”的网民越来越多,但主流市场还未认可它的价值。

这一年,你加入“挖矿”大军了吗?

【2010年:第一笔比特币交易,一块天价披萨】

2010年5月21日,美国程序员拉丝勒用一万枚比特币换取了两款披萨饼,折合市场价30美元,比特币价格:0.003美元,折合人民币1.88分。

比特币产生价值后,挖矿热潮热度持续走高,2010年11月,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已破产)上单枚比特币价格已突破0.5美元,比初始价格上涨约167倍。

这一年,你买比特币了吗?

【2011年:比特币第一次爆发】

因为价格基数小,加入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到2011年,比特币的价格一直不停上涨,到2011年2月,比特币价格正式与美元等价,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价格涨约333倍。

2011年3月到2011年4月,比特币的发展历史再一次出现重大转折点——比特币与英镑、巴西币、波兰币兑换交易平台上线,随后《时代周刊》、《福布斯》等美国主流媒体相继发表比特币相关文章,来自更多国家的投资者疯狂涌入炒币行列。

2011年6月8日,比特币单枚成交价达到31.9美元,创造历史新高,比初始价格上涨约16000倍。

随后不久,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爆发“黑客事件”,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受到了投资者们的质疑,比特币价格持续走低,急剧回落。

你的比特币还安全吗?

【2012年:初遇寒冬,世界首家比特币交易所诞生】

“黑客事件”笼罩下,2012年2月,单枚价格跌破2美元,比起2011年6月创下的新高成绩31.9美元,跌幅达到1395%!

但还是有无数投资者看重了它的价值,把它当作股票“挣快钱”。还有无数大佬看中它承载的历史使命,于2012年下半年成立比特币基金会,同时欧洲召开第一届比特币会议,开始制定相关市场措施,比特币价格开始回暖。

2012年12月6日,世界首家比特币交易所在法国诞生,比特币单价重回巅峰期,单枚涨至13.69美元。

这一年,你挨过寒冬了吗?

【2013年:开启飞涨模式】

2013年3月,按照兑换汇率,全球发行比特币总值超过10亿美元,比特币开始猛涨,比特币“去中心化”和“全面监管”的划时代意义被投资者普遍认可。

2013年1月,因塞浦路斯债务危机,不少民众开始摒弃由银行监管的传统金融行业,数字货币受到青睐,比特币单枚价格暴涨至265美元。

2013年下半年,欧洲多数国家竞相出台比特币发行政策,比特币价格开启飞涨模式,截止12月单枚价格突破1147美元,超越黄金国际价格。

这一年,你的存款是买了黄金还是比特币?

【2014年-2016年:如坐过山车】

2014年到2016年,数字货币市场受外界干扰频率较小,新投资者数量不断减少,比特币市场持续低靡。

2015年8月,比特币单枚价格跌至200美元。

2016年,比特币市场迎来巨大变化:内部变化——年产量开始收缩,外部变化——受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亚洲投资者激增等事件影响,价格持续上涨,

截止2016年12月突破1000美元。

这一年,你还没买比特币?你还不知道区块链?

【2017年:大涨大跌,再次迎来巅峰,辉煌一时】

2016年比特币价格已是顶峰期,2017年再次暴涨,全年涨幅高达1700%,整个价格走势图如一轮过山车,暴增暴跌让投资者为之疯狂。

2017年全年比特币最低价位是789美元,对应日期为1月11日;

最高价位为18674美元(目前也是历史记录最高价位),对应日期是12月18日。

94事件犹如昨日,币圈多少人由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

你是割肉吐血的那位?还是低吸成王的那位?

【2018年:再遇寒冬】

在2017年辉煌一时之后,2018年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受多方政策影响, 2018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比特币有过短暂的升值期,1月7日达到峰值16448美元,但从1月8日开始暴跌,仅1月8日一天就跌了2219美元,跌幅达15.6%,后续有涨有跌,但跌幅始终高于涨幅,迎来了漫漫熊市。

从0.003美元的价格起步,到18674美元“前无古人”的巅峰战绩,再到如今7000左右的持续震荡,比特币这11年,可谓“暴涨暴跌永不休,一家欢喜一家愁”。

【2019-2020年:终于又回到了2万美元】

2019年1月,比特币价格徘徊在3000美元左右。

2019年12月,比特币已经涨到7000美元以上。

2020年3月,新馆疫情爆发,比特币跌到年度最低点5300美元。很多人对于币圈的未来再次充满忧虑

谁能料到低位过后,比特币竟然一路看涨。2020年12月31日,比特币涨至29000美元,已经超过2017年最高点20052美元。“套在高位”的2017年老韭菜终于扬眉吐气。

【2021年:6万已经实现,10万还是梦吗】

2021年2月20日,比特币总市值冲破1万亿美元大关,超越2个茅台。

特斯拉15亿美元加持比特币的消息,直接导致了比特币本轮疯狂上涨。对于买入比特币仅一个多月时间的特斯拉来说,其从比特币狂涨中所获取的利益已高达6亿美元,这几乎是特斯拉2020财年的全部盈利。

不仅是特斯拉,投资机构也已纷纷加入这场狂潮:贝莱德、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史坦利、红杉等均已入局,黑石、桥水也都在近期公开“站台”比特币,比特币终于在2021年4月冲到64000美元的高点。

虽然5月回落至35000美元,下半年的走势我们拭目以待。

By 乐娘娘

金本位为什么被抛弃了

人类经济的发展在近现代发生了几个维度的重大改变,而金本位制度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无法适应这些改变。这些改变具体如下:

(1)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总体经济水平呈指数型增长。

(2)商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投资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间接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债务关系变得脆弱。社会需要强大的“最后贷款人”。

具体而言,金本位在上述新环境下展现出了如下致命缺点:

A) 金本位极其容易造成通缩。

技术革命使得日常消费品的生产成本迅速下滑,然而黄金的生产技术和产量却不怎么变化,导致其和日常消费品的相对价差持续扩大。简单计算,黄金价格从1987年每盎司450美元上涨到2019年的1330美元,翻了3倍,而手机价格保持不变,当年的大哥大要万把来块,而今天最好旗舰的手机还是万把来块。那若是以黄金计价,手机价格将跌掉三分之二。这样的例子可以衍生到其他日用品和投资领域,如果手上的通货(黄金)越来越值钱,我又为什么要拿去换别的东西(投资和消费)呢?

B) 金本位的短期价格波动非常大,使得通胀和通缩变得飘忽不定。

仍然以手机为例子,今天买部手机2500元,明天就2000元,你是不是很想砍人。投资也是类似,人们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来预测未来的投资收益。

更细一点说,通胀通缩的真正害处在于“不可预测性”。如果通胀每年是10%,而且人人都知道,那大家在制定工资和产品价格的时候就会把这部分通胀自动考虑在内。这种情况从本质上来说,除了平时花钱的面额大一些,并没有太大影响,该怎么投资消费还是怎么投资消费。然而“不可预测”就会导致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计划被打乱,同时使得财富分配扭曲。今天突然通胀200%,但厂家没来得及调整产品价格,使得本来要卖200元的货还是只卖了100元,莫名便亏损了100元。

这种通胀通缩的飘忽不定,打击的依然是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

C) 发生金融危机时,金本位下的中央银行将难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如果把经济比作一只可爱的猪宝宝,那其中的一条条价值链/供应链则是猪宝宝的血管,为其各个器官输送养分,使其茁壮成长。这一条条价值链/供应链背后的生产关系,都是企业家们发挥企业家精神,辛辛苦苦将分散的社会资源整合组织起来而形成的。而为了最有效地整合资源,债务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企业间债务(如应收应付货款)、银企间债务(贷款投资款)。

而在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体系中,债务关系往往是很脆弱的,或者说挤兑是很容易导致债务链条断裂的。细点来说,间接金融导致了货币乘数,也就是明明只有1元钱的银行,却能贷出去5元钱。如果大家对银行没有信心,突然要求兑付5元钱,兜里只有1元钱的银行就直接扑街。银行扑街,A企业的贷款就没有着落,其供应商B企业也收不到货款,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整条价值链随着众多企业破产而粉碎。而要重新整合这条价值链,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多米诺骨牌推得是爽,重新搭一遍得把你累死。

因此,让大家伙对银行业有信心不要老想着去挤兑,是中央银行非常重要的任务。而怎么让大家对银行有信心?就是央行自己得有钱,最好能自己直接印钱。而金本位下,央行库里的大黄金是不会生小黄金的,央行没有夯实的家底,金融危机就很容易蔓延。

现在还是有很多声音鼓吹回归金本位,方式五花八门,但这些声音中无一例外并没有解决金本位的上述致命缺点。另一方面,虽然传统意义上的金本位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绝对并非最优选项。

美联储长期瞄准美国本土通胀率制定货币政策,却无视身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对其他国家的不利影响,定会让其在不远的将来面临新的重大挑战。要知道,美国的低通胀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1)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价进口产品 (2)美元通过美债等金融途径回流美国。美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已经充分说明了该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国际社会也需要一种新的货币体系。

By 佚名

炒币从哪里获得靠谱信息

币圈现在还是很混乱的世界,说它混乱主要是指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非常难于把握。这会严重阻碍用户进入币圈。


特别是绝大多数人进入币圈,都是以玩币、炒币、投机、投资等等和钱直接相关的事。这是需要寻找那些可以预测价格的信息。预测价格,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靠谱一点的信息,最好是能够相对有效预测价格的信息呢?我的答案是:官网!官网!官网!目前的币圈,你想认识一个币,任何一个币,最有效,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全是在官网上。这三个“最”,代表了最高级,官网比任何其他渠道的信息都要更有效,更全面,更真实。但这三个“最”也无法保证 100% 有效,100% 全面和 100% 真实。任何一个币都有一个官网,如果没有,那就不要去搭理它了。虽然有些币是去中心化的,严格来说是不存在“官网”,但至少有一个或几个最重要的网站,我们也可以近似地称之为“官网”。没必要死抠这点细节。

如果你真准备花钱进来买币,最好你要阅读官网里的每一个字,理解里面的每一个单词。从官网上非常重要的几类信息。

第 1 大类就是技术。这里包括最纯粹的代码类、数学分析类技术,也包括经济学上的分析,也包括应用场景类的分析。这些我们可以统称为技术。这里还包括了一些未实现的,即未来技术。

第 2 大类是生态。包括支持这个币的各大企业和各个社会分工。

第 3 大类是使用这个币的知识和资源。包括钱包下载,怎么去买这个币。 从官网里可以引申出足够多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也非常重要。

第 1 重要的就是愿意在官网上粘贴头像的人。要关注这些人,如果他们有 twitter 就去关注他们的 twitter;如果有博客,就去关注他们的博客;如果是中国人,就要想办法加到他们的微信,看他们的朋友圈;如果是外国人,尽可能想办法关注他们的 Facebook。他们这些人,敢把自己的头像放在官网上,就代表了这个币里最重要的人。这和我们买一家公司的股票,需要关注他们的 CEO 之类的是一个道理。我们要从关注这些人的信息来判断他们对这个币的态度,他们的人品、勤劳和资源。从而扩展到对这个币是不是有信心。

第 2 重要的是官网上引申出来的社区。一般官网都会提供一个供网友讨论的在线社区,包括 reddit 子论坛,github 代码仓库,telegram 群,官方 twitter,官方 Facebook,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群,等等。这些社区往往是官网通知一些需要实时效应信息的场所。从这些社区里,我们也可以体会一下“网友的态度”,虽然参考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但对于极端的态度,如高度亢奋,维权,等等,还是有价值的。

我对币官网的认可,并不是我瞎猜的,或者简单推理得来的。我是从股票市场上学来的。买股票和炒币也是一样,炒股的信息也是乱七八糟,让股民不知所云。我读完巴菲特,查理芒格,彼得林奇,他们的炒股书之后发现,这些股神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公司提供的信息,包括从公司那里获得资产负债表,商业业务信息,和管理层交流等。这些信息无一例外,可以从公司的官网直接获得,或者间接获得。这个地球人炒股炒了上百年了,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币圈乱七八糟的信息渠道太大,在获取信息这一层面上,官网信息就是完备的,官网就是信息的全部;官网是指导我们炒币的最高纲领。所谓完备性,就是官网及其引申出来的信息,就是炒币需要的 100% 的信息,不需要再从其他渠道道听途说。我这么说会不会太绝对了。对,就是绝对了,但就得这么说,这是我血的教训,无数次被骗,无数次亏钱的,血淋淋的教训。你们打算进来炒币,一定要听我这篇文章说的。不这么夸张不足于表达我的伤心。所有媒体的信息完全不要相信,特别是以公司存在,以流量变现为商业模式的,绝对不要去信。美国总统说 CNN 是 Fake News,这是真的,董王总统说的对。所有媒体,包括币圈媒体,真正写作的都是作文专业的,他们不是技术、经济、理财等等的专家,他们全是吸引注意力的专家。媒体的盈利模式就是注意力变现,这和读者的炒币利益是对立的。包括以个人身份对外的自媒体,也不要信。包括我这个公众号,我绝对没有能力教读者炒币,更没有能力预测价格。我有这个能力,我写个屁文章,我自己炒币挣钱不香吗?我写文章,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倒逼自己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所谓提高认知,这背后潜台词就是说,我就是很笨的,我昨天是笨的,我需要明天变的聪明一点。

第二目标是流量变现,我努力写作,有人看,喜欢我的人打赏一点钱,我就太开心了。我的公众号有流量,我也想卖点东西,我想办法做一些双赢的生意。你们读我的文章,我很感激,但你们一定要知道,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会犯错误。而且我的责任更是有限的,我会为我写文章犯了错误而道歉,但道歉只对我有用,道歉让我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但对读者没有用的。你们读我的文章最好是娱乐心态,你们看了开心就是最大的收益。一定得抱着有罪推定的态度去读我的文章。就是先假定我的结论是错的,除非有了科学层面上的论证。如果万一你们读了我的文章,感觉到了认知的提高,那主要功劳还是你自己,这是你一直以来的知识积累,到了我这文章时,只不过是积累的最后一丝。我是没脸向你的成功邀功。 在币圈,意见领袖 KOL 的言论也要以有罪推定的态度去看。哎,听“专家”“KOL”的话,做投资,说多了都是泪,我血淋淋的教训。稳妥一点,干脆不要看。

币圈大 V 绝大多数都是说花边新闻的,价格发生后自吹的,这些信息没意义,无法指导未来的炒币,除非你有时光机。币圈,在信息上,真的是太复杂了,对于一个币,除了官网上挂的那些头像,其他人的话真的太不靠谱了。 微信群,论坛发帖什么的,也要有罪推定。微信群,其实干脆退掉是合理的,相信我,你不会错过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微信群里说话的全都是调侃,要不就是建好了仓位,明里或暗里劝别人买,要不就是骂人维权…… 要不要去研究 K 线的技术分析?如果你信科学,就不要。信息论的缔造者香农早在几十年前就通过科学的论证证明了技术分析无法预测股票价格。币圈太多的人希望不了解一个币,只通过 K 线来炒币了,但我亲身验证过,对我来说,技术分析只会让我亏钱。 最后,重要的事再说一遍:目前的币圈,你想认识一个币,任何一个币,最有效,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全是在官网上。

By 黄世亮

Coinbase注册

币安注册

Robinhood注册

挖矿平台摇身一变成资金盘

政策因素导致挖矿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一周内,无论是矿工还是挖矿平台,都感受到了政策的压力。

之前良心哥解读过政策,实际上监管是好事。

因为监管代表了认可。

如果是矿工,大不了把机器从不能挖矿的地方搬迁到可以挖矿的地方。

但挖矿平台不同,平台手里的机器,大部分是客户的,因为受到政策冲击,会导致客户收益下降。如果客户理解还好,根据政策调整后重新计算收益即可,如果客户不理解,可能会产生扯皮现象。

所以江卓尔之前就发过声明说,这里触发了免责条款中的不可抗力。
Image大部分的平台在跟客户的合同中都会有免责条款,b.top还好,说虽然触发免责条款,但b.top将出台措施,维护客户利益,确保不发生亏损。
但有的平台就不这么想了。
无良平台的歪心思
有的平台会想,我正好可以借着这一波,把之前的窟窿堵一堵,把产生的泡沫消一消。在说平台问题之前,先讲一个行业知识。挖矿平台的产品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整机,一种是算力。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类矿机。而算力,一般是按照T卖。以蚂蚁S19为例,这台机器有95T算力,现在行情价格约为6万/台。一台价格就需要6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门槛也不低,所以平台为了降低投资门槛,获取更多客户,就把每台机器的收益平均到每T上,按T售卖。
对平台来说,好处是门槛降低,能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但对用户而言,其实并不怎么划算。因为矿机的所有权不归你。一般来讲,算力是有期限的,一年也好两年也罢,矿机挖矿期间的收益可以归用户,但最终矿机归平台方,所以很多平台靠沉淀资产也不少赚钱。
但挖矿平台有个隐疾一直被忽视,且很难去证明:超卖。无论是矿机也好,算力也罢,严格来说是要1比1兑付的。
比如本次销售200台矿机,那么就要有不低于200台的矿机上架到矿场。
算力也是同理。但不少平台并未做到这一点,卖了200台机器,上架100台。给用户的收益却依然按照200台的总量发放,因为全网的单T产出收益是透明的,在app里只需要完成记账即可。这样一来,挖跨平台变成了资金盘,理论上只要有充足的人进入,那么就一直能玩下去。何况平台本身还有实体矿机作为托底,比什么都没有的纯资金盘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这是矿机盘比普通资金盘难界定的地方。你说他是资金盘,他有实体资产,你说他有资产,但他又存在超卖。
这种玩法的可怕之处在于,只有到楼塌的那一刻,你才知道楼塌了。
而这些鬼魅魍魉,都在本次的打击挖矿政策下暴露出来了。
以下良心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高危平台
今天爆雷的一家,叫算力蜂。
良心哥接到爆料,说算力蜂在抢劫用户资产。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图。Image正如良心哥所说,算力蜂打着响应国家政策的旗号,要求用户自愿置换产品。但搞笑的是现在政策还都没落地呢,你就急乎乎的要噶韭菜。
上面一栏是用户购买的产品,有eth和btc,但这些现在因为要“响应国家号召”,得宣布砍掉。
砍掉后怎么办呢?我给你置换,下面一栏就是可置换产品。如果是平价置换的话,投资者倒也没什么意见,因为风向在这,但算力蜂的置换,却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以ipfs算力来讲,现在的单t算力成本不到5000元,在置换产品里的标价却高达7000元。
同样的还有140元/M的显卡,号称单卡算力能到30M,但实际到不了。这样算下来588显卡价格高达4200元,而市场价格只有2000出头,并且只是显卡,不包含电源、机箱、主板等配件。
更搞笑的是,整机btc的矿机,居然拿出来上古时代的T2T产品。当投资者在群里质疑算力蜂拿T2T矿机来置换的时候,就会被踢出群。
Image这样的明抢行为引起了用户的强烈愤慨,但直到目前算力蜂仍然没给出新的解决方案,投资者已经在准备材料计划报警。
实际上像算力蜂这样的算力平台不在少数。人人矿场这段时间负面消息不断,并且在平台上也出现了btc算力产品却用fil来置换的方案,被外界解读为btc算力产品超卖无法兑付。
最新情况又说是拿usdt兑付btc的收益,仿佛从侧面再次证明btc算力的超卖现象。
Image如果这两家算力平台出了兑付问题,估计会引起整个矿圈大地震。
同时投资者恐慌也会造成新的挤兑危机,引发雪崩式的崩盘,矿圈算力平台将面临行业大洗牌。但你无法知道哪家平台什么时候出事,就像良心哥上文里说的:
只有到楼塌的那一刻,你才知道楼塌了。

By 币圈的良心

矿场的未来在哪里

2021年5月21 日的深夜10点,518后的第三天,监管毫不意外的又来一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重点内容,其中的第二条,点名”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币圈应声下跌,比特币价格瞬间下跌7.89%。其他加密货币下跌幅度大多超过15%,22日比特币最低跌至单价33506.19美元,但已经历了连日挫折的大饼很快又爬回38000美元左右。

  一、风雨那年今又回

  见过那些年的区块链有币无币青年纷纷表示–疯牛自zuo,不算意外。回想2017年9月4日下午3点,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停止一切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当日公告一出,各个交易所代币价格一路下跌,其中,通过ICO融资发行的代币跌幅最高,数种代币跌破发行价,最高跌超过90%。

  从那以后,币圈皆知在我国境内发币是违法的,涉币的企业都把注册地改到了境外。在国内,区块链使用“链圈”和“币圈”来划分ICO、资金盘的界限,白皮书、空气币早就了1.0时代。围绕价值的存在,人们开始关注“挖”出来的币,因为有了电费为主的基础成本,有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核心基础价值概念,币圈有了撮合交易的DeFi,有了ETF期货。四年之后,这次的监管刀锋,指向的重点是–挖矿。也就是比特大陆、亿邦国际、嘉楠耘智这些硬件企业支撑的数字造“币”产业,人称“矿圈”。

  二、挖矿就是“造币”

  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被称为“挖矿”,其中涉及的最重要的成本是“矿机”运行消耗的电费。因此,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矿场”都聚集在电力充足且电费便宜的地区,例如火电充足的内蒙古和新疆,水电丰富的云南、四川、贵州。

  为了降低电费支出,挖矿业一直在寻求使用可再生能源,澳洲的矿工发现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大幅降低成本,不仅免除了电力成本的税收,还降低了75 %的挖矿成本。2018 年 11 月,CoinShares的关于比特币挖矿的趋势、成本和能耗表明,大多数比特币挖掘是在全球拥有可再生能源地区进行的。其中,约80 %的挖矿活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这个曾经的数据或许让马斯科拒收比特币的理由虚弱了不少。

  三、“疯牛”激怒监管

  但是由于币圈火爆,国内外的社交媒体炒币获上不断宣扬“炒币财富自由”。明星带货、机构囤币、黄金替代,金融市场的焦点从股市跑到币圈,“疯狂牛市”下的币价催生疯狂挖矿,用电已经不似当初一样小心谨慎、精打细算。在高回报的欢呼中,贪婪的市场已极尽所能获取可得的电力和资源。闲置的数据中心,稳定可持续的火电,都是矿圈用以“造币”的目标。

  2019年11月,在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将挖矿从淘汰产业目录中删除,一切仿若隔夜。众所周知,火力发电能耗大,用来挖矿显然与近期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明显违背。5月18日,内蒙古发改委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宽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问题情况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保障作用,特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举报主要范围有四项: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伪装成数据中心享受税收、土地、电价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为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提供场地租赁等服务的企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电力供应,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业务的企业。与此同时,各地的数据中心也纷纷自查澄清,撇清干系。

  四、矿池、矿工、矿场的未来

  2017的9.4之后,虽然币圈依然时时闪耀着熟悉的中式名字结构,但起伏几轮的整治之后,除了孙宇晨,交易平台都普遍低调了。出海成了交易平台的集结号,为了方便交流,很多在近处的海岛安了营。518之后,矿场纷纷表态关停国内业务,粉丝开始祝福和展望北美等境外业务。购买矿机虽然遇到“不可抗力”,但多数卖家给了选择性方案,去留自愿。无论是否继续和矿场一起玩,多数情况下的风险收益模式都有的选择。态度上,也是走的无怨无悔,不抱幻想。

  币圈在我国境内从交易去中国化走到了算力去中国化阶段,但资本的逐利并不会因此结束。如果没有可用的电源,没有数据中心资源,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还存在未知的监管风险,矿圈在国内也的确无法好活。在找到有效新出口之前,作为造币工厂的矿场,撤离才是上策。这对币圈稳定同样意义重大。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第三条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其中提出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遵循绿色理念开展投融资行为和继续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对于我国境内的虚拟货币,监管和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互相困扰的局面,出海或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扰。

  继交易出海之后,矿场也要出海了。算力和交易,在数字化时代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数字货币中,只是金融的能量放大了一切。万语千言,互联网已经加速了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速度,金融科技不断给资本服用加速兴奋剂,如何寻找为疯狂的资本寻找一条静心欢喜的从良之路,是全球金融市场在数字化时代都要面临的问题。

5月25日,内蒙古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此次《八项措施》打击措施覆盖为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提供场地、电力支持,以及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比以往的文件更为具体、内容也更丰富。

一石激起千层浪。

26 日,比特富富平台宣布将于当日24时起屏蔽大陆地区IP, 比特小鹿发布公告将于22时起屏蔽大陆地区IP, 算力蜂发布公告称将暂停BTC/ETH系列相关产品的销售。火星云矿宣布将于20点起屏蔽中国大陆境内IP的访问 。目前火星云矿的云算力采购支持支付宝、微信、USDT、Visa和银联等支付渠道,主要客户来源为中国大陆地区。 ​​​

内蒙古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挖矿上下游企业影响不言而喻。

2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计划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4月底前全部退出,同时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5月19日,内蒙古发改委再发布《关于受理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问题信访举报的公告》。公告指出,自治区能耗双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特设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举报平台,全面受理关于虚拟货币“挖矿”企业问题信访举报。举报范围包括虚拟货币“挖矿”企业(含其他多种隐藏形式“挖矿”企业和主体);伪装成数据中心享受税收、土地、电价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为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企业提供场地租赁等服务的企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电力供应,从事虚拟货币“挖矿”业务的企业。

欧科链讯与多位矿工沟通得知,经过几个月的清理和关停,目前,内蒙古地区大部分的挖矿企业均已撤出。

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该政策的出台是否会带来其他省区的效仿也未可知。

据了解,虚拟货币矿场需要布局在电力资源丰富、电价低廉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等皆为矿场聚集地。其中,新疆、内蒙古主要是火力发电,而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则因水电资源丰富,丰水期时会吸引矿场常驻,而在枯水期,矿场则大多转移至火电区。

根据剑桥替代金融中心(Cambridge Centre for Alternative Finance)的数据,当前国内算力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因此同为火力发电的新疆是否会出相应政策尤为关键。

与火电区挖矿活动影响碳中相关政策和不同的是,水电区挖矿消耗的能源较为清洁,几乎没有碳排放问题。

2021 年初,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孜州州级工业集中区评定办法(试行)》和《甘孜州工业集中区建设指南》的通知,其中提到“统筹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水电消纳示范区重点引进以区块链、大数据等绿色高载能企业,布局区块链+金融,建设甘孜州大数据中心,引导比特币挖矿逐渐转型为分布式云计算中心,逐步打造集数据生产、汇聚、处理、交易、应用于一体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

随着 6 月丰水期的到来,按惯常矿工或转入水电区。不过市场担忧的是,随着监管的加码,水电区是否也将出台相应政策。

那么矿工是否会出海?如果选择出海,将去往哪里?对此有矿工表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美国一些地方等等”。

据了解,此前大量国内矿工更倾向于出海伊朗。但最新消息是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9月22日之前伊朗方面禁止加密货币挖矿。近日伊朗电力部门发言人也曾公开表示,由于天气炎热、工业繁荣导致用电量上升、干旱使得水力发电量减少以及伊朗私人加密货币“矿场”耗电太多等导致电力短缺,伊朗未来将通过错峰用电、新建电厂、阻止加密货币“挖矿”等行动。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哈萨克斯坦或将成为矿工出海的首选。该国于去年6月通过法律修正案,明确了加密货币挖矿的监管和税收,希望以此促进以石油为主导的经济,这可以为急需能源的企业提供相对廉价的电力,同时还披露了在加密货币采矿领域吸引7.15亿美元投资的计划。目前,包括嘉楠科技、比特矿业(原500.com)等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多家头部矿场建立了合作关系。26日最新消息,比特矿业将投资900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建立比特币矿场。

此外,19日,比特矿业宣布将与比特小鹿全资子公司Dory Creek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共同投资建设加密货币挖矿数据中心。根据2020 年2 月路透社报道,灰度投资公司(Grayscale Investments)创始人巴里·席尔伯特(Barry Silbert)对投资者表示其在最近的3-6个月里看到,比特币采矿活动正从中国境内转移到美国和加拿大。但他没有解释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

根据Statista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2020年超过65%的算力来自于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在加密货币的挖矿中起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美国和俄罗斯在比特币挖矿中的市场份额均约为7%。这一数据与剑桥替代金融中心呈现的数据一致。

中国矿工和矿企的出海,或使比特币算力逐渐转移分散到世界各地,从而实现算力分散,降低 51%攻击风险的发生,使比特币网络更为健康。

By 王娟

Coinbase注册

币安注册

Robinhood注册

韭菜如何总结经验教训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亏钱的为什么总是散户?在这个残酷的资本市场中到底有多少散户可以盈利呢?又有多少人亏损之后是不死心的呢?还有多少人是知道自己怎么亏损的呢?在币圈,总是有大把的人亏得血本无归,但还是有络绎不绝的新人参与其中,甚至有评论戏称:总是有割不完的韭菜!因为他们甚至连比特币到底是什么,交易机制到底是怎样的,你的对手方到底是谁?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清楚,只听别人忽悠“这个能大赚一把”,就贸然入场,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投资者亏损的呢?我个人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1、频繁交易

  很多新手,每天都会操作,一个月恨不得每天都交易,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操作多了总会失手的,失手之后心态就会变坏,心态一变坏就可能意气用事,选择“报复”式的操作:可能逆势,可能重仓。这样就会一步错步步错,很容易造成账面上的巨大亏损,这些亏损甚至几年都回不来。 如果我们的账户有100万元,当你亏损了50%,那么剩下的50万元想要回本,就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赚取100%的利润才能回到100万元,这两者的难度区别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而且频繁操作的另一个必然原因是投资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参与了交易。如果是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统来进行操作,那么一定是等待的时间大于持仓的时间,因为市场只有20%的时间是趋势行情,剩下的80%是横盘时间。如果一个交易系统一天之内在单个交易品种上给出几十次的交易信号,那么请远离它,因为在我看来它几乎不可能让你获得盈利。“剥头皮”永远赚不了大钱!一个优质的交易系统必然会尽量避免参与横盘市场,所以不可能频繁操作。唯一的解释就是交易者没有按照规矩来,自己不假思索地盲目操作。

2、喜欢逆势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入场点位比别人好,但是好的点位,往往需要“兵行险招”,而为此付出代价的,大有人在。当价格涨得很高,空头就蠢蠢欲动,试图在高点做空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哪知道“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部分炒币者尤其喜欢处于历史低位的币,因为这样子买入的话自己的成本比别人都低,心里简直是乐开了花。却没有想到,一个币既然已创出了历史新低,那么很可能还会有更低的低点出现,甚至用不了几个月你的股票就被腰斩了。抄底抄底,最后抄在了山腰上。

3、长期满仓

  有些“土豪”朋友,无论账户里有多少资金,每次操作不是重仓就是全仓,一旦行情走反,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账户亏损越来越大。如果在现货市场,你不割肉,或许还能扛着,运气好的话等几个月也就回本了。但是这样做的话因为没有剩余资金,途中会错过很多反弹行情,而这些行情,是可以拿来做波段盈利的!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扛回来的,很多人都是最后都会滴血割肉,认赔出局!

  如果放到期货市场,或者是借助杠杆的现货投资,比如说2017年那波大牛,大量的投资者选择配资炒股,这是比特币大涨的一个原因。在上涨过程中许多人赚得非常多,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在行情下跌时,还未离场或者那些跟风入场的新手,亏得血本无归。当你借助了杠杠,不止损,将会面临现货投资者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爆仓。

  我在2018年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告诉我,之前一直玩股票,后来开始接触股指期货。他投入80万元开始交易。大家都知道,2017年后半年可是大牛市,而且他在5000点就开始入场,照理说这原本是个喜剧,他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对,没错,因为即使他满仓操作,按照5000点的位置,怎么说也能翻个好几倍的!

可是大家小看他了。

  他不仅仅点位好,而且心也黑,换个词,就是“贪婪”。然后我的这位朋友,在5000点满仓进场之后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他又把这些利润满仓买入合约,而且没有设置止损!照他的操作计算,那波行情他看到的点位是15000点,他的账户就能到2000万元!大家都知道那波行情的最高点是19000,照理说他完全没问题的!

  然而就在某一天,币价有一波较大的回调,而那波回调,让他“爆仓”了。因为他是满仓,保证金不够用了。这次爆仓直接影响到了他的生活状况,为了缓解生活压力,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汽车,并且不得不出来找工作。

  他对我说:“我没有接触过合约市场,所以对此缺乏认知,这是我这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然,无论如何我也会留出一部部分资金来抵御回调风险!”

4、喜欢扛单

  扛单,说得难听点就是:死不认错。很多人亏损不是源于不会买而是不会卖,金融市场有一句老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知道什么时间买进并不困难,难就难在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

  什么时候平仓?是全部平仓还是部分平仓?平仓之后是反手操作还是空仓观望?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提前考虑到的。悲剧的是该平仓的时候不果断平仓,本来是盈利的交易因为没有及时平仓,结果坐了趟过山车,原地出发原地打回!不但损失盈利,甚至可能亏损,更让心理备受煎熬。后悔之余可能会悲叹一声:哎,我当时应该平仓的!

  在我接触过的上千名朋友之中,我惊奇地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容易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止损过大但止盈敏感,赚了点就跑,亏了就死扛。如果你每一次盈利一点就走,一旦亏损就死拿,当然你有可能会扛回来,但当你扛不回来的时候,一笔失败的单子可以把你之前所有的成果都化为乌有。

  还有,炒币的人很多时候侥幸心理过大,明显破位还不卖,等到底部又控制不住卖出,事后又懊恼万分,深深自责!

5、盲目自信、缺乏自律

  虚拟币的概念再好,技术面撑不住了也下跌;再差,大盘好了也能上涨。往往这种情况让很多投资者非常郁闷。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选的币基本面很好,各种指标都很优秀,可依旧还是跌那么惨呢?

  这个市场,没那么简单!我有一个徒弟,大学高材生,做事很认真且很聪明。学习技术分析两个月,对盘面就有自己的一套分析思路了。他很得意,天天和我们指东道西,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了。我心想:这才2个月就翘尾巴了,那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呗!于是给他账户,让他操作,结果做得一塌糊涂!经常把一些优质上涨的信号割肉平仓,平完仓就往上走。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掌握一些知识就可以纵横币圈了,殊不知如果没有强大的自律去执行这些策略,终将付出高昂代价。想要在这个市场站稳,一点也不比高考容易!

  那为什么我选的“好币”跌了呢?基本面好也要配合大盘和该币的技术面等综合分析,不是说概念好,买进去就会涨,技术分析也至关重要。执行策略是盈利的保证,绝大多数人炒币赔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盲目自信、缺乏自律,不能坚守原则,一旦亏损就方寸大乱。原则可以有很多个,但是如果你决定了执行哪些原则,就应该坚持这么做。

  总有人,不管新手还是老手,很多时候“感觉应该要涨了”就买进去了,可以这么说,这个感觉往往会害了你。在我们学习交易法的初期,我们必须要遵循我们定的规矩,就是每一个信号都要走一遍流程,对其优劣进行评判。当你坚持下来,这就会变成一个习惯,以后遇到每一个交易信号就过一遍原则,走一遍流程,更加科学地进行判断。当我们是按照“原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行情,而不是靠主观的“感觉”来交易的时候,就离成功不远了。

  总而言之,导致交易者操作失败的原因很多,以上5点只要沾上一点就可以让你的交易彻底失败。但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失败其实都是由性格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恐惧、贪婪、担忧、愤怒,人性是交易的天敌。

作为投机者,大多抱着快速致富的目的来到这个市场,但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所带给投机者的,却可能是永远的失望,甚或是痛苦的绝望!交易中最大的坑,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归根结底,是人性使然,想要成为一个能够在市场长期存活,持续盈利的投资者,要破除的人性障碍有很多。

1.3 要么改变,要么继续输!

  说了这么多,那么处于亏损状态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市场很公平,因为无论是富二代还是平民老百姓,都无法走捷径。道听途说的结果往往比较悲惨;我身边也出现过几个私募的操盘手因为内幕交易而被处罚,这些并非正道,而且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是万万碰不得的,如果你赚钱了,结果人进去了,那不就悲剧了吗?我们应该做的,是优化我们的技术,让我们的头脑强大起来,这才是长久之计。

  有人说在中国炒币只能靠内幕,我持反对意见。因为我自己就在币圈市场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而我也完全没有任何所谓的“内幕交易”,而是紧跟热点,分析指标,严格把控仓位和风险,从而达到获利。我可以获利,其他具备相同素质甚至更高水平和能力的人一样也可以。

  巴菲特在股市连续几十年的神奇盈利,难道也是内幕交易吗?恐怕这么大一块“肥肉”,美国证监会一定死死地盯着吧?再说,买入一只可口可乐股票,然后持有几十年,这也是“内幕交易”?内幕交易,只能是短线投机。而巴菲特做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投资,两者不可相提并论。我们做不到巴菲特那么厉害,也做不到索罗斯的霸气,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分析,让我们的资产有一定的增值,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改变的习惯,只是如果有些习惯妨碍了我们交易,那就必须要改变,如果改变不了,那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我们学习交易的过程,其实就是改变自己,完善我们性格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容易,因为不是简单的身体上的改变,而是思想上的重大完善,若要成功,则必须改变。变则胜,不变则败。

By 爆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