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的前世今生

时间倒退回4月19日,又一个“EOS生态”项目跑路了。

当天早上,不少人习惯性地打开“EOS生态”APP,然而页面却提示网络错误,账户登陆不上了。

随后,负责人唐碧兴在微信群声称项目受到攻击,损失1600多万个EOS,甚是心痛,希望大家耐心等待系统修复。

其实项目方早在跑路前夕,就把 EOS 不断地转移至 huobidevice3 以及 huobidevice5 这两个主要地址,总计资金量达 3.8 亿人民币。如今 huobidevice3 已经“荣登”EOS富豪榜第七位。

EOS富豪榜

大量转账,关网,甩锅黑客。

此三连操作,跑路实锤。

紧接着第二天,一个个抱团取暖的维权群就建立起来了,充斥着讨伐的情绪以及乱哄哄的意见。

鉴叔扶额: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一、打着EOS旗号的资金盘何其多

实际上,自EOS上线以来,各种打着EOS旗号的资金盘项目就层出不穷。

EOS魔方、EOS金融、币火圈、以及各种EOS生态……在这里,鉴叔就不一一赘述了,已经哼哧哼哧为大家整理了一张图。

历来EOS相关资金盘概览 |鉴叔整理

当然,这仅是部分统计,鉴叔的目的则是想把几个项目拎出来,带大家仔细品一品其中的共性:

▌1.本质就是持币生息

以“EOS生态”为例,它直接宣传用户只需要将EOS从交易所充值到生态激活投票,即可每日分红。

再看鉴叔刚扒过的“币火圈”,尽管项目方硬说自己是一个社交+资讯的IM,要打造币圈第一社交广告圈。但是下载APP一看,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依旧是充值EOS不断释放利息,并且鼓吹一个月回本。

币火圈APP页面

这类资金盘其实很简单,不管它如何包装,本质都是持币生息。

对于项目方来讲,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自己发一个币,直接依托EOS的知名度就能吸引用户,轻轻松松冷启动。

▌2.收益分为「静态+动态」两部分

静态收益的高低取决于投入EOS的多少,一般日息都在0.2%-3%。

鉴叔发现,这些项目大多设置了上限,比如“EOS生态”最多只能投入300EOS,是不是有点饥饿营销内味儿了。在维权群鉴叔也看到不少人都是批量注册账户,从而增加参与额度。

动态收益则来自于拉人头,资金盘的标配。

有的项目比较狠。比如EOS金融,在发展后期随意改变规则,如果一直不拉新人就直接降低收益。而 DDEOS 则是在一开始就简单粗暴地设置了一个出局规则,静态收益不得低于动态收益,否则就out!意图太过明显,参与的人必须发展团队&复投二选一。

DDEOS平台规则

▌3.打着各种官方的名义招摇撞骗

比如去年跑路的EOS生态(EOSNode)就公然抄袭了乌克兰节点cryptolions的介绍以及团队信息。

我们都知道,EOS的节点有很多在国内,而这些资金盘项目更偏爱国外的超级节点来碰瓷,一来用户不熟悉,二来人家天高黄帝远的也管不到,往往不能够及时辟谣。

而今年419跑路的“EOS生态”,则谎称自己是EOS超级节点 starteosiobp 核心团队创立的。

来源:微博

很多人不了解EOS账号创建的规则,面对这样一套说辞自然真假难辨。

而真实情况是,stareosiobp 确实是21个超级节点之一(目前排名第九),w.io 也确实是 stareosiobp 创建的,但是当初这个账号是以90088个EOS的竞拍价出售的。

换言之,“EOS生态”的项目方只是花钱买了w.io这个账号,所以 w.io 账号持有者的行为和 stareosiobp 没有一丁点关系。

另外,今年冒出来的两个项目——币火圈和DDEOS——则都以超级节点的“投票代理”来欺骗用户。

请看上图项目方的说辞,真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鉴叔来带你扒皮:

首先,客服口中所谓“官方查询”地址 eosflare.io ,只不过是一个第三方的区块链浏览器。

其次,EOS 的”投票代理“并不是官方授权的,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设置成为“投票代理”,这玩意儿没有什么含金量。

最后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投票代理”,投票代理的真正用意是指我不需要把EOS转账出去,币还放在自己口袋里,而仅仅是授予我的投票权,让别人替我执行投票。而币火圈和DDEOS都要求用户将币转入对方账户,压根儿没用上代理投票的功能。

总结来看,套路在不断升级,但是本质如出一辙,都是借超级节点的名义包装自己,营造一种影响力的假象,来博取用户的信任罢了。

二、为何屡试不爽

虽然这些项目基本都以崩盘告终,但是这一类型的盘子可谓屡试不爽,割了一茬又一茬。

究竟为何?鉴叔总结其原因有两方面:

1、人心贪婪,明知道是资金盘还往里面跳

2、知识盲区,EOS和“EOS生态”傻傻分不清楚

关于第一点,鉴叔真的不想多说,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控制不出自己的欲望,总是天真地以为自己是第一批入局的人,咱劝不动,也拽不住。

至于第二点,在很多币圈人眼中是不值得一提的。然而项目方的目标用户正是那些对EOS不太了解的小白,这样才好利用信息差把他们都圈进来。

什么是节点?什么是超级节点?为什么要投票?

在这里,鉴叔有必要给大家补补课。

首先,EOS 的初始总量为10亿,系统每年增发1%的代币,其中75%为投票奖励,25%为出块奖励。

用户可以给节点投票,票数排名前21的节点我们称之为超级节点,它们轮流记账出块,即享有出块奖励。而投票奖励就是根据节点获得的投票来分配。

所以,节点获得的投票越多,总体奖励自然越高。这就是为什么节点要拉拢用户为其投票的理由。本质也是节点和用户的共赢。

那么这些打着“投票”的幌子吸引用户入场的项目,他们真的有参与EOS的投票吗?

以 419 跑路的“EOS生态”为例,我们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查询看到,项目充值地址 w.io 自身并不是一个节点,而且也没有给任何节点投票。

截图来自 EOSPark

况且目前参与EOS投票的年化收益不到3%。而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资金盘,一年下来的收益动辄就是三四倍。

左:EOS金融 右:币火圈

换言之,项目方的盈利能力完全无法支撑这种高分红模式,不靠后来者接盘还能靠啥?

鉴叔总结

EOS和各路EOS资金盘完全是俩码事。

后者的终局注定是跑路,最近尤其应该警惕柚子家园和DDEOS。

鉴叔在此郑重提醒大家,远离任何打着EOS旗号的高收益持币生息项目。

By 陀螺财经

什么是Cardano(ADA)币?

很多人不了解 Cardano,但我认为它是目前被严重低估的加密货币,它要做的事情非常宏大,它解决了第一代加密币——比特币(Bitcoin)所有存在的问题,它也支持第二代加密币——以太坊(Ethereum)的智能合约(甚至做得更好),并且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更革命的概念。

Cardano 主要负责人 Charles Hoskinson(原以太坊联合创始人)有一个 Cardano 白板演讲视频,这个视频概述了 Cardano 要做的事情。我会通过总结它的这场演讲来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革命性的第三代加密币 Cardano。

注意:这是我个人根据对这个视频的理解所写出来的文章,如果有对演讲原意有理解错误或者缺失,欢迎大家来斧正。同时需要声明,此文仅讨论 Cardano 本身的愿景和哲学,并无意作任何的投资建议。

欢迎加入 Cardano 中文长期持有者 Telegram 讨论群:Telegram: Contact @CardanoHodlers,这里是 Cardano 信仰者的聚集地,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Cardano 的平台和项目进展。

Cardano 的来历

要了解 Cardano 是什么,首先我们它的来历。

Charles 认为第一代加密币是比特币。比特币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两个人发生交易时,需要向一个中心化组织进行验证的问题。

但是问题是,交易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人向另一个转账这么简单,背后往往会有一个故事。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要求另一个人帮他做一件事,之后他才会向这个人支付一笔金钱。而这就是合约。

所以第二代加密币以太坊出现了。以太坊将图灵完备编程语言引入到区块链当中,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来实现我们需要做的合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合约。

但我们能留意到,比特币、以太坊这些区块链,它们并不能规模化(Scalable)。以及,目前的加密币,它们往往还会因为意见的分歧而出现分叉,比如比特币与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又或者以太坊与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并且,它们还有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当 ICO、风投的钱用完了,那谁还会来发展这个区块链?

总的来说,目前的加密币都有可规模化性(Scalability)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可持续发展性(Sustainability)的问题。而 Cardano 的哲学和愿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然,Caradano 还会学习和继承目前已有的区块链的优点,并加入很多的新概念和技术。

所有上面这些问题的学术研究和解决方案,科学家们都通过会议、论文以及大学参与来进行同行审阅(Peer Review),以进行监督和研讨。工程师们会据此来编写高可信的代码。

可规模化性(Scalability)

Charles 认为是否具有可规模化性,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TPS、网络带宽以及数据量。而 Cardano 正希望通过一种优雅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网络当中,我们每秒钟就自然会有越来越多交易量,也自然会有更多的网络带宽以及更大的数据储存空间。

当然,在目前来说,Cardano 由于还没有像比特币或者以太坊这么非常大的交易量,所以可规模化性的实现并不是十分迫切的,Cardano 团队计划在 2018 年稍晚的时候才开始实现,大概在 2018 年年中左右会放出一部分,并于 2019 年底才完成。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钟能够交易的数量)

Cardano 的团队研究了一种被命名为 Ouroboros 的算法,这是一种可证明安全的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简称 PoS)协议。它是一种高效率的共识算法,是加密币界第一种真正严格安全的算法,这种算法的论文 也是目前唯一被加密学会议收录的论文。它是模块化的,并且适用于未来。

与比特币及它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 PoW)机制相比,Ouroboros 所采用的 PoS 机制除了能够提供同样的安全保障之外,运行成本也非常低,它不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尤其是这些计算资源还需要去做无意义的运算)。它会根据每个 Daedalus 钱包 所拥有的 Cardano 币的数量,随机地进行工作量的分配。也就是说,你只需要将你的电脑开着钱包启动着,并且联网,那么它就会挖矿。这套机制计划在 2018 年 Q2 开始运行。

这个算法解决了交易量有上限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这个区块链当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可以使用,所以说当 Ouroboros 算法完成后,TPS 将会是无限的。

网络带宽

网络带宽指的是进行交易时所携带的数据在进行网络通信时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当这个区块链的规模越来越大时,我们所需要的网络带宽也将会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个区块链的节点都做到支撑所有节点之间进行的所有通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ardano 采用了 RINA。RINA,递归网络架构(Recursive InterNetwork Architecture)。我对这个架构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只能粗略地说说。它应该是一种类似于 TCP/IP 的架构,它可以非常自然地让节点之间的通讯就像进程间通讯(IPC)一样,使得我们能够很自然地进行规模化的通讯。

RINA 计划会在 2018 年开始加入一部分到 Cardano 当中,并且在 2019 年完成。

数据量

无限增长的数据量可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知道所有的数据,比如说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发生交易的时候,他们并不需要知道其他人的数据,只需要知道的是需要转出资金的一方的上下文是合法和正确的即可。

所以我们会需要一些像修剪(Pruning)、订阅(Subscription)和压缩(Compression)等的这些技术,使得每个用户大体上都只需要保存他们必须保存的数据。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分区(Partitioning)的概念,意思就是用户实际上不具有所有节点的数据,而是保存区块链其中一个块(chunk)的数据。

在压缩技术上,Cardano 还会涉及到侧链(SideChain)技术。通过侧链,我们可以使得那些非常小的数据块以双向绑定的形式连接到一起,使得它们具有高级别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Cardano 会通过一种非常严格的方式来学习这些概念,从而开发出一种新的区块链,使得用户只需要保留非常小的数据的同时,获得同样的安全和正确性保障,以应对无限增长的数据量。

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世界上有非常多种区块链系统,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Ripple)等。除此之外,还有传统的银行网络系统。这些系统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规则,这也导致了系统与系统之间非常难以明白对方。

区块链与区块链之间

目前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交易所来进行兑换。但是交易所本身是不安全的,比起区块链技术,它们很容易被黑,并且会受到政府严厉的监管,以至于有时会被关闭。以及,由于交易所是中心化的,所以当我们使用交易所时,会被一个小组的人控制你是否能够兑换、提现、冲值等。

对于区块链与区块链之间,Cardano 将会通过侧链去解决这个问题。

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系统之间

即使我们把区块链与区块链之间的链接做好了,我们还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我们不可避免与传统银行进行沟通。比如说你是一家加密币公司,你发行一种 ERC20 令牌(Token),然后这个些令牌卖得非常好,数百万美元进了你们公司的银行账户。而银行本身是受监管的实体,于是他们会问你,这数百万美元是怎么来的?然后你说通过卖 ERC20 令牌获取的;他们继续问,你们的客户是谁?然后你回答,是网上的人。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回答,银行会认为这是一件有问题的事情。由于银行是受监管的实体,所以他们需要将这一些可疑的活动记录汇报到一些财政部们或机构。

总的来说,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系统之间,存在三个问题:

  • 元数据(MetaData)
  • 归属问题(Attribution)
  • 合规性(Compliance)

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像每笔交易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交易双方是谁、为什么交易等数据,这些数据在区块链世界并不关心,但传统金融系统非常关心,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元数据保存在区块链当中。但是这会涉及到一个隐私的问题,因为元数据都是一些敏感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是不能直接公开的。而 Cardano 要做的,就是弄明白到底哪些元数据需要放到区块链当中,以及怎么放(比如怎么加密)、什么时候放等。并且在存放之后,什么人可以看到。

Cardano 的钱包 Daedalus 在未来的 12 个月内,会支持大量的功能来标注交易和金融活动。这些元数据可以根据用户认为是必需的需求,进而导出或共享。此外,数据可以由三方应用程序操作,用于特定目的(例如税务会计)。其次,他们也正在探索添加对可涵盖散列和加密字段的特殊地址的支援。这种结构将允许用户在区块链上发布元数据,而不需公开揭示它。但是,如果用户想要共享数据,那么它将具有交易享有的所有可审计性、不可变性和时间戳保证。

归属问题

归属问题说的是关于身份识别,也就是如何识别一个用户。其实它也算是元数据的一种,但是它特别重要。在现在的互联网中,我们常用用户名和密码去进行识别,但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非常容易被猜到和被黑的,而且经常出现同一组用户名密码被重复地使用在不同地方的情况。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公钥,那这样在网上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识别每一个人。而加密币正是生产令牌的工厂,这些令牌可以作为公钥存放在区块链当中,它可以被用来存放公钥。

Cardano 正使用这种的方式,来让用户保存和保户我们自己的资产,以及让互联网识别自己。

合规性

在金融领域,有三大监管条例:KYC(认识客户)、AML(反洗钱)和 ATF(反恐怖融资)。在加密币世界当中,这些条例并没有被重视,但是这是传统合法金融体系的关键因素,无论它们是交易所、银行还是任何的金融服务公司。

Cardano 正在试图在加密币世界和传统合法金融体系中寻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一方面能够提供加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在每次交易当中加入元数据。这样可以使得我们有办法合法地在加密币世界中逐步升级我们的交易方式,这样也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那家卖 ERC20 令牌的公司所遇到的问题了。所以 Cardano 要做的,正是要使得传统金融体系能够慢慢接受加密技术。

可持续发展性(Sustainability)

可持续发展性是比可规模化性和互操作性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可持续发展性可分为两个问题去讨论:

  • 我们怎么去支付想要支持的东西?(How do we pay for things?)
  • 我们要到哪里去?(Where should we go?)

我们怎么去支付想要支持的东西?(如何迭代?)

加密币不是公司,而是一种基础设施,它就像公路又或者一些像 TCP/IP 的开源协议。

但这些东西由于资金问题,它并不能自由地长期发展,它们通常需要由一些机构或者公司去资助的。举个例子,像 W3C 现在就有激烈的关于是否把 DRM 支持进浏览器标准当中去的争论,然后我们看到 EFF 退出 W3C 以抗议,因为它认为大公司是在为它们的利益作努力,而不是为了一个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所以,对于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靠机构或公司资助可能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方式,它可以为发行货币的团队筹集大量的资金,如果这个团队靠谱的话,确实是能成事的。但有一个问题是,无论在 ICO 时你筹集了多么巨量的资金,你总有用完的一天。

所以我们想,能不能创造一个具有财政模型(Treasury Model)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不断地从分散的银行账户中筹集资金,用于给一些有很多人支持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假设有一个人提出来一个很好的想法,需要筹集资金,那他可以提供这个想法到这个财政系统当中;然后,一些令牌的拥有者(或者说持币者),可以将手里的令牌投票给这个好的想法。当累积到一定的令牌后,这个财政系统就会释放这部分的资金给提出想法的人去落地实施。当然,如果所投资的项目是有收益的,那就会再次促进这个系统的运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这也是一个民主的系统。当越来越多的想法被提出后,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讨论优先级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提出想做一件事,另一个人提出想做另一件事时,那大家就会选择到底哪件事情更重要和紧迫,从而给哪个事情投票。

当然,这个模型还可以通过自身这种模型来进行更新迭代自己。

总的来说,这个财政模型的好处是,它是公平的、方便参与投票的、能激励大家投票的,并且不需要依赖中心化的机构。它将会在 2017 年 Q4 完成讨论,并在 2018 年下半年将第一版加入到 Cardano 当中。

我们要到哪里去?(如何解决分叉问题?)

区块链和加密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不断地迭代和更新。但是,当有迭代和更新时,就有可能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可能导致这个区块链出现分叉,比如比特币与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又或者以太坊与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

之所以第一、第二代加密币会出现分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它们没有一个规范来判断到底哪种分叉是更合理的。我们回到我们人类的社会当中,我们会发现人们大部分时候都有办法解决分歧,这是因为我们都有宪法,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别的国家。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分叉问题,Cardano 正在设计一套类似宪法的规范,称为《Cardano 优化议案(Cardano Improvement Proposal)》,它将会在 2018 年 Q1 完成。它会通过一种能让机器理解的方式——也就是智能合约的方式来保证它的执行,IOHK 正大力研发当中,2018 年会有所公布。

最后

Cardano 是目前我看到的目光最宏远的区块链项目,如果它的哲学和愿景真正实现的话,人类社会将会迎来一个革命式的未来。

欢迎加入 Cardano 中文长期持有者 Telegram 讨论群:Telegram: Contact @CardanoHodlers,这里是 Cardano 信仰者的聚集地,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Cardano 的平台和项目进展。

扩展阅读

By Jasin Yip

Coinbase注册

币安注册

Robinhood注册

什么是Fantom(FTM)币?

老牌公链的问题

众所周知,比特币、以太坊等老牌公链存在一个问题:节点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但速度和扩展性也越差,而DAG则刚好相反,简单来说就是越多节点加入,速度就越快,扩展性也会变得无限大。

实际上,曾经EOS、TRX等明星公链也曾尝试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例如号称百万TPS的EOS实测不过几千,并且安全性奇差,成为市场名头最响、表现最差的公链。

而许多新型公链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主打金融公链的雪崩协议、开放网络NEAR等等,Fantom则采用了一种名为DAG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Fantom团队的创新方案得到众多投资机构的支持,比如Block VC、BlockCrafters、JRR Crypto、CryptoBazzar、连接资本、Zorax Capital、 Transference Fund、节点资本、Nirvana Capital、DFund 基金、丹华资本、回向区块链基金等。

基于DAG的新型智能合约平台

Fantom是一个基于DAG的智能合约平台,解决现有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和确认时间问题。Fantom是一个高扩展性的DAG项目,支持智能合约,快速交易并且手续费几乎为零。

什么是DAG呢?

有向无环图。是计算机领域的一种常用数据结构,从结构上看,是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在图论中,如果一个有向图无法从某个顶点出发经过若干条边回到该点,则这个图是一个有向无环图。因为有向图中一个点经过两种路线到达另一个点未必形成环,因此有向无环图未必必能转换成树,但任何有向树均为有向无环图。

DAG没有区块的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数据单元(包含比如交易,消费等),并且可以同时可以多个用户提交数据,就是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并通过数据单元间的引用关系链接起来(节点之间直接确认)。

Fantom项目在技术上进行了诸多的创新,尝试解决区块链技术的“不可能三角”。

首先,Fantom 平台采用一种名为“lachesis 协议”的新协议来维持共识。该协议将被整合到 Fantom OPERA 链中。其目的是允许在Fantom OPERA 链之上建立一批程序,让所有的用户能够享受成本几乎为零的即时交易。

OPERA 链作为一种新型分布式基础架构,旨在通过大规模快速处理块来解决现存区块链的扩展性问题。同时,OPERA 链试图在分布式环境中实时处理交易信息以及“StoryData”。

OPERA 链由三层组成:核心层(Core Layer)负责大规模处理交易;软件层(OPERA Ware Layer)负责支持智能合约及其他功能;应用层(OPERA Application Layer)为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支持。

其次,LCA(Lachesis Consensus Algorithm)共识算法,该算法旨在使用基于 DAG 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来提高性能和安全度。它不仅可以防止特定节点故障导致的攻击,而且还能做到极高的交易吞吐量。

LCA 具体将在 Lachesis 协议的基础上形成“Lachesis DAG”。事件块之间的一连串链接形成 DAG,DAG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可存储不可更改的任意数据。事件块包括以下信息:交易、智能合约、历史信息及之前交易的价值等。

再者,虚拟机方面,Fantom 虚拟机旨在大幅减少容量并提升处理速度。基于寄存器的虚拟机可以将 OPCODE 的执行成本降低 50%以上,并将性能容量提高近一倍。

相比于其他项目来说,Fantom 项目创新之处还有,Fantom 希望用安全性很高的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技术来增强签名和节点之间传输数据时的安全性。

椭圆曲线加密的优点体现在它能够用较短的密钥长度确保较高的安全性,并允许在签名时进行高速计算。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运用最有效的算法来解决离散对数问题,从而很轻松地设计出一个安全的密码系统。

这一密码系统的效率更高,因为安全性相同的情况下,它的密钥长度较其他的加密系统更短。此外,Fantom 还打算通过使用 ECC 技术增加对软硬件钱包的支持,并增强这些钱包的安全性。

FTM代币

FTM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质押(staking),质押FTM成为验证节点,从而获得收入,这与常见的PoS共识机制十分类似。

https://www.bixiaobao.com/cn/coinlist/fantom

根据Fantom网络数据,目前共有36名验证节点,超过1.4万个地址,约有54%的FTM处于质押中,数量超过13.7亿枚。

根据币小宝区块链大数据,FTM代币总发行量为31.7亿枚,全网流通量约25亿枚,目前价格约为0.1149美元,总市值超过3.5亿美元。

FTM价格在去年5月份之前一直处于横盘状态,约为0.004美元,DeFi爆发之后,Fantom果断选择进入DeFi,随后FTM价格也开始直线暴涨,与之前0.004美元价格相比,涨幅约28倍。若按照历史低点0.0019计算,涨幅更是超过60倍,是低调而又暴涨的王者。

Fantom在DeFi领域的探索

2020年5月7日,Fantom宣布上线 Fantom finance,这是第一个以 aBFT 共识机制启动的DeFi 平台,常见的DeFi项目多数基于以太坊网络,而该项目则是基于Fantom平台。

Fantom的aBFT共识机制有以下几个优势:

  • 接近瞬间确认
  • 高吞吐量
  • 高安全性

对于DeFi项目来说,这些特征是基本条件。 Fantom finance将提供链上交易、借贷、质押等服务,并且确保安全性和速度。更重要的是,用户在平台不会有任何的延迟或堵塞的体验。

Fantom Finance有三个基本的产品:fMint、fSwap、fLend。

  • fMint,铸造稳定币。即用户可以通过 fMint 锁仓 FTM 代币铸造合成资产 fTokens。
  • fSwap,交易所。fSwap支持高达176种合成资产的交易,这些合成资产将通过 Opera 网络的权益证明共识进行链上保护。fSwap具有深度好、确认速度快、0滑点的优势。
  • fLend,借贷。用户可以通过fLend进行借贷,不同资产构成资金池,借贷利率根据市场情况自动调节,与Compound类似。

Fantom的团队也是亮点之一。其创始人 Ahn 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科学与 IT 业务背景,同时其曾有过创业履历经验,这些对于项目有后续的技术开发、运维管理以及制度化发展都有较大的正向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Fantom 项目拥有至少 14 人的技术专项开发团队,且其中不乏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同时技术团队中,有多位成员拥有区块链技术专项研究背景。总之,Fantom 特设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开发团队,相对而言,此举赋予了该项目较强的创新性与竞争力。

总之,Fantom通过在机制上进行创新,成功得到了市场认可。近期,Fantom又宣布与Coinbase托管达成合作,紧接着,Fantom又先后与预言机领Band、去中心化交易所Sushiswap先后达成合作,这些马不停蹄了商务合作持续为FTM代币赋能,也是其暴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需指出的是,Fantom平台的DeFi界面上手难度较一般项目难度略大,流动性挖矿收益也不具有明显优势,未来锁仓量能否持续增长,或未可知。

By 链得得

暗网币王门罗币

提起暗网,总会让人不自觉联想到BTC;但现如今暗网世界里活跃度最高的加密货币已不再是比特币,非法交易的最优选也并非BTC,而是热度一直不温不火的 — — 门罗币

这个时常与恶意挖矿软件捆绑出现的隐私币种,自诞生之初便与暗网结下不解之缘。而今年以来,不少领域大佬更是在社交媒体多次强调其与网络黑色地带之间日渐紧密的联系。慢雾科技余弦表示,当前XMR在暗网世界的活跃度与生态排名第一;杀毒软件McAfee之父则称,门罗币将赢得暗网100%的支持……不知不觉间,“门罗币晋升为暗网币王”似乎已逐渐成为币圈的普遍共识。

注:根据黑客论坛关于暗网内加密货币接受程度的投票情况显示,门罗币的受认可度最高,比特币仅高于BCH(数据源自:Recorded Future;截止时间:2018年2月)

不过根据七月初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Mosaic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受暗网商户网站支持更多的加密货币依旧是比特币,相关商户数量较位居第二的门罗币高出326个百分点。同月,Chainlysis发布的报告也指出,BTC年内在暗网上的交易额达5.15亿美元,是该市场交易额最高的加密货币,其次才是XMR。既然如此,那新晋暗网币王的说法从何而来?

注:根据Mosaic关于隐私币的研究报告下显示43家(98%)暗网商户网站接受比特币,10家(23%)接受门罗币。而慢雾科技创始人余弦则援引该数据并表示,如果将恶意蠕虫的地下世界也考虑在内,门罗币在暗网世界的活跃度与生态是第一(图片截自:Mosaic分析师Eli Ndinga的Medium账户)

在匿名币缺少的蛮荒时代抢得先机

比特币在暗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没错,但上述两个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也揭露出,BTC在该领域内使用率已大幅下降的趋势;其中涉及非法交易活动所占的比例仅剩不到1%,与七年前相比下滑超85%。而且还能轻易预见到的是,随着外界对比特币认知度的逐步提高,未来这些统计数据还将进一步下降。

比特币在暗网市场的年度交易额(数据源自:Chainlysis)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暗网市场,尤其是丝绸之路,比特币不会这么快被市场所接受。当然也正是因为BTC后来的飞速发展,让其与暗网渐行渐远;毕竟不断往主流靠拢的比特币对于倾向于隐蔽的暗网用户来说,确实过于高调。而为了保持神秘性以及安全性,近年来暗网早已将兴趣转向一些知名度较低且匿名性更强的加密货币;比如门罗币以及Zcash。据Wallet Investor的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这两种隐私币在暗网的受欢迎程度大幅飙升,且远超其他同类币种。

而其中诞生更早且现阶段社区活跃度更高的门罗币,则先于Zcash受到暗网商户的接纳。2016年8月底,当时两个主要的暗网市场OASIS和AlphaBay相继宣布添加门罗币作为支付手段。虽然2016到2017年间XMR在暗网的普及率不高,但门罗币在该发展阶段便展现出自身匿名属性的明显优势

补充: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加密货币内,门罗币Reddit社区的人数排名第四,仅次于比特币(110万)、以太坊(44.4万)以及莱特币(20.7万);部分数据源自:CryptoMiso、Reddit

就以2017年的暗网市场AlphaBay查封事件为例,当时该网站被美国FBI没收的价值880万美元的加密资产中,比特币(1605枚)、以太坊(8309枚)以及Zcash(3691枚)都被清楚地列明了具体的收缴数量;唯独门罗币,因为缺乏私钥信息而数量不详。

所有链上AML最大的敌人

事实上,这种与门罗币隐私性相关的趣事还有很多。前年互联网公司Akamai安全研究员在接受Mashable采访时表示,当网络攻击者勒索门罗币的时候,由于后者固有的匿名性质,使得攻击者本人也无法确定是哪位受攻击者交付了赎金;而去年因匿名性问题无法追回部分被盗NEM的Coincheck,为了防患于未然,则干脆将高匿名性且难追踪和监管的门罗币直接下架。

当然同期遭到Coincheck以及跟随者Korbit下架的加密货币还有达世币以及Zcash。这些币种的匿名技术各有千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易的安全隐私性。不过相较于能够查看持币富豪排行榜的Dash以及可选择性纰漏交易信息的Zcash,门罗币所呈现出的从交易双方到交易金额,甚至连交易IP都能隐藏处理的匿名化程度显得更为突出。而且与当前隐私交易成本过于昂贵的Zcash相比,门罗币的可用性及便捷性都稍胜一筹;因为其2018年下旬整合Bulletproofs机制之后,交易手续费已下降至近乎零的水平。

另一方面,从相关加密货币上线交易所的数量出发亦能看出端倪。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上线门罗币的交易所仅有58家,远低于同年诞生的达世币以及稍晚出现的Zcash。虽说后两者上线交易所较多可能与其由中心化团队运行有关,但这也能侧面反映出交易所对门罗币匿名化程度的忌惮;毕竟随着各国政府对领域关注的提高,KYC/AML已成为交易所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屡屡被政府点名的门罗币显然会增加平台的顾虑。据悉,本月Zcash就疑似因为无法满足英国监管机构的要求而遭Coinbase UK下架;但值得关注的是,Coinbase从未考虑过上架门罗币。

数据源自:Coinmarketcap

匿名性强,不可追踪、交易费用极低、生态建设较为完备、市值稳定(排名一直在第十名上下徘徊)……这些特点的叠加,让门罗币博得黑客以及暗网的青睐。早前Recorded Future在黑客论坛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门罗币在暗网的接受率位居首位。而同为黑客的余弦则在微博上发言称,门罗币是所有链上AML最大的敌人,没有之一。虽然这个说法还有待考证,但不难看出领域对门罗币匿名技术的认可。

而更为有趣的是,去年十月币安宣布与Chainlysis合作并加入反洗钱监控时,确实有网友扬言要利用门罗币从中捣乱;这位名为Willy Clicks的推特用户表示,有时候他会新建一个币安账户,存入XMR,兑换为BTC,然后直接提现至暗网市场,再重新兑换回门罗币,这番操作下来只为刺激一下币安CEO赵长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门罗币能够让人“肆意妄为”的属性,的确与暗网这个最为自由且人性最为释放的地方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图片截自:Twitter

对于抗ASIC的执念正合黑客心意

当然上面提及的特点只是门罗币进入暗网的敲门砖,而真正能让其迅速在里面找到自己位置并与暗网联系更为紧密的原因,离不开社区开发者对于抗ASIC矿机的执念

与其核心开发者保持匿名的神秘状态相似,门罗币开发社区对于抵抗ASIC矿机也有着莫名的执着。该隐私币种采用的内存-密集型算法CryptoNight本就对ASIC不友好;后来还在比特大陆宣布发售基于CryptoNight的X3矿机之后,立马宣布修改核心共识算法以大力抵制ASIC进入XMR网络。

注:门罗币当前全网算力为312MH/s,还不到Zcash网络算力的十分之一(门罗币的全网算力变化情况;数据源自:bitinfocharts)

归功于开发者与矿商的正面硬刚,门罗币从2014年发展至今依旧支持CPU以及GPU挖矿。这意味着,现阶段即便是使用电脑甚至是手机浏览器亦能挖得XMR;而这也正好让网络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从其诞生开始门罗币便一直被恶意挖矿软件捆绑,上至政府部门电脑设备,下至电视机顶盒,甚至连高考录取查询系统都有门罗币恶意挖矿程序的身影。经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调查发现,当前流通中的XMR大约有5%都是通过恶意活动挖出的;而且这还是仅仅考虑了劫持挖矿工具的统计结果,如果加上网页端或者其他研究者无法获取的挖矿软件,数据可能远不止5%。

虽然今年三月初全球最大的浏览器挖矿代码提供商Coinhive关门之后,加密货币恶意挖矿攻击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挖矿软件又再次频繁出现,六月以及八月初多个网络安全公司还发现了不少新型恶意挖矿软件。可以肯定的说,只要社区开发者抵抗ASIC的决心保持不变,凭借着门罗币几乎不可追踪的特点,这项活动将会像烧不尽的野草一样,一直持续下去。

为此长久以来,门罗币恶意挖矿软件都被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活跃于全球网络的活动有意无意地促进了门罗币与暗网的联系,也在无形中提高了黑客和门罗币之间的粘性。正因如此,加上恶意挖矿的黑暗生态及地下江湖,让门罗币成为了当前暗网世界最为活跃且生态最大的加密货币。

开发者表示抗ASIC是为了维护公平挖矿,追求匿名是出于对隐私的珍视;创始人Riccardo Spagni则强调技术无罪,从逻辑上来说,暗网活动与门罗币是没有关系的。不过门罗币这些愿景哪一样不是与暗网的追求相似;而哪一个老牌支付型加密货币的兴起不是或多或少受到暗网的推动,现已暗网逐渐淡出的比特币是,16年因被AlphaBay接受市值首次挤进前十的门罗币也是。

By Lucy Cheng

比特币挖矿的收益

首先,打开Btc.com网站,右下方有一块内容。

0?wx_fmt=png

这里面的内容,我们今天就看一个全网算力,这个时间点是90.27 E。

以一台目前最常见的大算力矿机为例(比特大陆Ant S17+)

需要知道的参数:

算力:73T hash/s (一般都是缩写为T,全称是T hash/s)

功耗:≈3 kw

电费:0.33元/度

全网算力:1000E hash/s

以上参数皆可以变动:

比如:不同的矿机算力和功耗是不同的。

电费每个矿工的也不同,有的是0.2元一度电,有的是0.38元一度电,只从价格来看,火电水电不同,不同的时间段也不同。全年来看,三毛三一度电,不算便宜也不算贵是个中肯的数字。

全网算力也有所浮动,未来有可能增加。不过我们以下的计算就按照最近一段时间的93E全网算力来算。

我们就算一个最本质的东西,1T算力1天时间能赚多少利润。

利润=销售额-成本

成本主要是电力费用(一度电就是1kwh,1kw的机器运转一个小时耗费的就是一度电),销售额就是每天挖出来的比特币卖了值多少钱。

成本公式:3kw x24h x 0.33÷73T = 0.325 单位是:元每T每天

销售额公式: 1T/ ( 93×10^6T) x 12.5 x 6 x 24h x50000= 0.9677 单位是:元每T每天

0?wx_fmt=png

以上内容,简要解释一下,三千瓦的机器跑一天就是24小时就是一天花了几度电,乘以0.33元就是这么多电的电费,除以73T,就是一个T一天的电费。

1T算力除以全网算力93E,单位需要换算一下,1E=10^6T,目前比特币一个区块奖励是12.5个币,约十分钟一个块,一个小时等于6个十分钟,所以乘以6,再乘以一天24h,得出一天一个T算力能挖出多少btc,然后比特币的价格约等于50000元一个,得出一个T算力一天挖出来的币卖了值多少钱

利润公式:0.9677-0.325=0.64

这就是1T算力一天时间赚的钱。

以上内容有有趣的地方,在成本公式中的一度电的电费是0.33元。一天的成本算出来是0.325约等于一度电。看下单T功耗,3kw/73T=41W,也就是说单T功耗接近40w的时候,一个T一天就是耗一度电。

那么对于这台73T的机器,一天的利润是:0.64 x 73=46.7元

如果全网算力不变,区块奖励(12.5个btc)不变,比特币的价格也不变的情况下,回本周期是多久呢?

假设这台机器的售价是15330元,15330/46.7=328天。也就是11个月。接近一年时间。

明年比特币6月减半之后,销售额公式中的12.5就变成一半也就是6.25。那这个收益就会延长。

如果全网算力增加(不再是93e而是100e,或者120e),也就是销售额公式中的分母变大,数字变小,收益降低。

如果比特币价格不再是5万一个,价格上升,收益增多,价格下降收益减少。

所谓“云算力”也是一样的算法,正规云算力公司本质还是矿机挖比特币,获得区块奖励。

本篇内容就是教给大家核算的具体公式方法,当然,根据个人需要可以设置表格公式,然后参数根据需求进行变化。

可能变化的参数如下:

1,矿机的算力

2,全网的算力

3,矿机的功率

4,一度电的成本

5,区块的奖励

根据核算方法的基本公式,可以根据需求做出更复杂的变化和计算。这个各位读者可以好好琢磨。

比特币的挖矿原理是什么?

比特币为什么有2100万个?抛开设计者的经济学构思,直接说数学构思,2009年1月3号开始,约十分钟一个区块,一个区块奖励是50个btc,4年后减半成为25个btc,再过4年继续减半,以此类推。

目前处于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打包区块奖励是12.5个,明年会减半成6.25个。

用数学公式去算。

一小时有6个十分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四年减半。一直减半,也就是后面是个等比数列。

比特币总量=50 x 6x 24 x 365 x 4 x (1+1/2+1/4+1/8+……+1/2^n)

以上等式就是约等于2100万个,其中,(1+1/2+1/4+1/8+……+1/2^n)是一个等比数列,数学上等于2.

也可以看出来,比特币前四年,挖出来的数量是1050万个,也就是一半,然后第二个四年,挖出来是1050的一半,也就是525万,第三个四年周期是525万的一半,也就是262.5万。现在处于第三个周期的末尾(2020年五六月份减半),所以很多新闻说现在比特币的“流通量”为1700或者1800万个,可以用计算器加一下,就是这个数字,只是有几百万个或许已经永久丢失,流通量大大低于产出。

备注:挖矿的奖励实际上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区块奖励,另一部分是在这大概十分钟内全网发生的比特币交易费。后者占比极小,在目前阶段收益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

引用上一篇养鸡场逻辑,母鸡下金蛋,但是有些金蛋弄丢了,所以,流通总量低于产出量。

简单提一句,经济学模型,这个就是通缩模型,在经济学模型中并没有大的创新。中本聪(这个人或者这个组织)有没有诺贝尔奖级别的贡献,和这个通缩模型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个极简单(也比较简陋)的经济模型。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型去获得经济繁荣。本文只讲数学模型。

比特币挖矿的过程是什么?密码学原理是什么?

简单来说:解开一个数学难题,然后广播出去,得到验证后,获得区块奖励。别的矿机收到信息后,放弃解这个数学难题,去算下一个数学难题,争取区块奖励。以此类推。

具体一些,这里接这个数学难题就是用到了一个密码学知识:单向散列函数

单向散列函数,又叫哈希函数,比特币中的哈希函数是SHA256.

之前写了很多篇关于密码学的文章,可以参考(《比特币中的密码学:哈希函数的五大特性和挖矿原理》),在此也简单讲述。

SHA256 是一种哈希函数,SHA(信息)=256位的二进制数字,输入任何信息,可以是一本《红楼梦》可以是一个字等等,都可以快速得到这256位二进制。改一点点输入信息,结果就相差很多,而且,从结果信息无法反推输入信息。

对于二进制来说,前面的0越多,这个数字越小,如果范围是小于等于这个数,意味着二进制数位上,前面的0越多,这个范围越窄,猜出来输入值的难度越高。

SHA256(SHA256(信息+x))小于等于目标值(target)。

用矿机去找或者说去猜x,知道满足条件。这就是挖矿。

公式中的信息是区块头信息,包含version,pre_hash,merkle root,ntime,nbits等等信息,随着区块高度的改变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去猜的这个x数值也可以写成nonce,写成什么不重要,不影响理解比特币挖矿,大概知道有这会事儿就行了。

挖矿过程运用的只是单向散列函数的特性,公钥加密、签名、验证等概念,不要纠结,这个解题过程用不着。

如果依然没有看明白,请忽略以上单向散列函数的描述,简单粗暴的理解为,解一个数学题。而且解这个数学题只能靠猜,没有合理的运算方法去解这个题。

硬件知识和矿机发展简史

做这个数学难题刚开始由CPU来做,然后是GPU显卡挖矿,然后是FPGA,然后是现在的主流比特币挖矿的ASIC芯片矿机。

CPU能处理复杂问题,但是这个解题过程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头脑,使劲猜就好了。于是用GPU 并行运算等相关特性比较好,最著名的公司是英伟达(NVIDIA)和AMD公司,在矿圈,前者被称为N卡,后者被称为A卡。

GPU有耗电和其他缺点,于是用FPGA,深圳有家很牛的无人机企业叫大疆科技,背后用的就是FPGA。GPU和FPGA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应用(知识扩展,和今天主题无关)。

FPGA 就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再次提醒:所有听不懂的概念,不要纠结,直接跳过),就是说白了,好编程,好调整。但是呢,功能相对还是太多了。我只是要一个能够把元宵装进盒子的人,不需要一个大学生博士生,继续简化,出现了ASIC芯片。

“我只需要一双手,而你却给了我一个人”——亨利·福特

现在AISC本质上就是简化后的产物,只剩下一双手,只解决这一个函数问题。

和CPU对比,CPU是一个博士生和产线工人比赛谁能把元宵装到盒子里装得快,由于优秀的集成,变成了一个博士生和十个一百个产线工人比赛谁装元宵装得快。结果可想而知,于是,现在比特币挖矿,只用ASIC芯片矿机。

矿机发展的逻辑以上已经讲完了,历史部分简述如下:

2009年1月3号,中本聪用CPU挖矿;2010年9月就有了GPU挖矿,2011年有了FPGA,2012年8月烤猫fried cat 众筹搞ASIC矿机,那时间开始世界矿业向中国倾斜,2012年11月,btc首次减半,差不多四年了从2009年。2013年年初,烤猫继续干。阿瓦隆ASIC矿机弄出来了,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ASIC矿机,母公司就是嘉楠耘智,最近上市纳斯达克股价大跌的那个公司。

2013年年底的大阳线,很多第一代同学入场,中国两次大规模矿工出现和炒币的人出现第一次就是2013年,第二次就是2017年。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014年之后的历史,就很容易在网上查到了。烤猫2015年1月份就失踪了,神秘失踪,这个具体为啥失踪,是被人谋害了,是穿越了被外星人带走了,还是因为矿机慢慢地不够好了,人家跑路了,我们不关心这些内容,这不是八卦类文章。烤猫同志为比特币挖矿做出大贡献,在此向烤猫同志致敬。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比特大陆崛起,在2017年2018年占了全球市场80%以上,过去一年数据的话,大概比特大陆的矿机蚂蚁矿机占60%多,神马矿机占20%+。这里面的恩怨纠葛和具体市场比例,感兴趣自己查吧。

挖矿、矿池、矿场的关系

矿业基本逻辑:电子鸡下的虚拟币。

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吃过鸡蛋,也很可能见过母鸡,母鸡会下蛋,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想象一下,如果母鸡会下金蛋,市场会变成怎样?

首先,有人买金蛋,直接在市场上去卖金子,这是二级市场交易,发生在交易所。有了差价也可以赚钱,然后会有人想,我可以养母鸡,然后让母鸡下蛋,这样就可以拿着金蛋去卖,成本可以降低。从买卖金子的纯粹交易,变成了生产金子,然后卖出金子,这就是制造业了。生产然后销售。

这金蛋就现在替换成比特币,这母鸡就是矿机,世界上有养鸡场,所以世界上会有矿场,这样便于管理,而对母鸡下蛋效率的追求,不断培育更快更强的战斗鸡的过程就是矿机的迭代升级,比特币挖矿就是电子鸡下的虚拟币,虚拟币当然还可以叫做数字货币或者加密货币,这里特指比特币。叫什么不重要。各位矿工和矿场主,本质和养鸡场老板的生意模式是一样的。

当然,母鸡下蛋的能力随着新一代母鸡的培育出现,慢慢显得不够快。于是,您把母鸡(也就是矿机)从厂里拉出来卖给别人,这就是二手矿机市场

而那些培育更优秀的算力更大的矿机公司,本质和培育更优秀的下蛋母鸡品种的公司一样,这里面最近上市的有嘉楠耘智公司,目前头部的矿机是蚂蚁矿机(比特大陆)和神马矿机(比特微)。

矿机托管就是我买了母鸡,但是数量不是特别多或者我实在觉得管理起来比较麻烦,所以我就去找有场地的老板,谈一下,你帮我托管我的鸡,我给你托管费,这样我省心省力。

那么,云算力更好理解,我到云算力的平台(他们有养鸡场有鸡,或者能联系上这类资源),说了我买100只鸡的下蛋能力(算力),这样,我可以买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的协议合同,下的蛋卖掉,平台扣完费用,剩下的就是我赚的钱。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概念,叫做矿池。矿池的描述,涉及到挖矿的具体过程,也就是矿机工作原理,我们下篇文章会再次提到矿池概念。在此简单描述。

一台台比特币矿机在挖矿的过程,好像一群老母鸡都在努力下金蛋(或者叫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也就是矿机挖矿的过程),只要一只母鸡下了蛋大叫一声“我已经下蛋了”广播出去(也就是找到正确答案会广播到网络上),这所有的鸡都停止本次下蛋过程(在确认完确实人家确实下蛋了,确实已经率先解决问题了)。准备下一次下蛋的过程,所以有可能单台矿机或几台矿机挖一年一个区块也挖不出来,就是纯粹花电费赔钱,所以,有人就想招了,干脆聚合算力,一起去挖,比如1万台矿机,一段时间挖出来10000个btc,扣点手续费,那么,每台基本上能分1个比特币,大家也愿意干。所以目前比特币矿机矿场都会接入矿池。

以上的描述,母鸡、养鸡场、下蛋能力就对应了矿机、矿场和算力。同时,类比延伸出,二手矿机市场,矿机公司,矿池,云算力的概念,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对整个矿业的生态和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明白了。

为什么会有人挖矿?为什么不直接买币?

任何商品都有一个源头,2009年1月3日开始中本聪挖出来第一个区块,那时候世界上才有了比特币,比特币挖矿成本如果高于二级市场价格,很可能大多数矿工会选择关机,影响整个网络。

大多数时候比特币挖矿的成本比二级市场低,直接养母鸡下一个蛋,卖一个,用来交饲料食物(也就是矿机对应的电费等,电费是大头儿),只要销售额大于电费的消耗,这就是赚钱的事儿,然后过段时间,赚的钱超过了当时买机器的钱(这段时间叫做机器的回本周期),就可以买更多的机器,扩大规模继续生产——这是制造业的基本逻辑。

所以,币圈很多人不了解矿圈,很正常,前者是金融逻辑后者是制造业逻辑,本身相差甚远,大矿主大多数对炒币不感兴趣,多数时候也无所谓涨跌,因为涨跌对他来只是短时间内的利润多少而已,币圈很多人也对矿机不甚了解,因为矿机需要的是生产规模、重金投入以及硬件知识。

By 加密二锅头

币圈做市商是干什么的

做市商的英语是Market maker,又称之为造市者,是根据买卖报价为金融产品制造市场的商家,专门为金融市场提供流通性, 然后以此向市场接受者收取溢价, 进而获得报酬。在不受监管、没有做市商制度约束的数字货币市场上,庄家就是做市商,做市商又是庄家。ICO发起人为了提高市场流通性,平稳币价,以及市值管理,也会构建专业的做市商团队来参与做市。交易平台提升市场流通性,也会公布市商计划来吸引做市商。

做市商利用溢价,或称之为定价优越性来得到收益, 通常可以理解为交易差价。做市商往往迅速地建仓和平仓, 关键因素在于,做市商并不在乎做多还是做空, 做市商的目的是时刻置身市场当中。如此几乎每时每刻,当做市商拿着“价差”交易的时候, 都可以以相对的交易的风险获得潜在的利润。 反过来, 如果做市商置身市场之外, 如此便代表着随时随刻都会产生机会成本的损失。 因而, 做市商常常同时活跃在不同的市场中, 进而确保其盈利性不易受限于市场某一特性。

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做市商

在数字货币交易市场市商的做市商,一般就是指庄家, 归因于数字货币市场并不像传统的金融市场, 有着现行政策的干预, 数字货币市场的市场交易目前不受监控, 没有传统市场的严格做市场制度来约束。然而传统金融市场上, 受做市商制度制约的公开庄家也是市商, 无论是庄家还是做市商, 都能为金融带来流通性。

在市面上的某些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会提供一些市商计划方案,并提供相匹配的市场交易接口, 但基本都是属于被动的市场交易接口, 跟非市商计划的市场交易接口一样,不可以主动吃单。 如果想要主动报价并吃单, 只有通过交易平台内部, 直接或者间接的嵌入交易平台的撮合操作系统。

做市商的盈利方式

利润是市商行为的牵引力,而市扬参与者的买卖交易行为则是市商利润的原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价差盈利, 某些交易中心为了保持足够的流通性以及交易量, 也会对市商开展返佣。

做市商盈利方式之一:差价获利

做市商第一种盈利方式是通过做市过程中买卖价差盈利, 用1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如果在市场中买一价位为6353.5599USDT, 卖一价位为6355.0000USDT, 其中就会形成1.4401USDT的价差。 在买一价和卖一价中间分别挂买价为6353.5599USDT的买单委托, 委托量为0.002BTC; 挂卖价为6344.0000USDT的卖单, 委托量为0.002个BTC, 挂卖价为6355.0000USDT的买单,委托代理量为0.002个BTC。假如买卖单子都可以成功,那总成交的盈利为0.0028802USDT, 同时减除手续费。此外, 为了防止市场交易中风险, 交易者还可以采用风险对冲的策略对头寸采取保值,根据存货模型、信息模型将风险转移到资产。即可获得收益。

做市商的盈利方式之二: 交易返佣

做市商的第二种盈利方式是交易返佣,市商对交易平台的流通性起着了关键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某个交易平台的流通性越高,用户的交易体验性越好, 用户粘性提高, 交易平台也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利润, 因而交易平台愿意给某些专门做市商的人予以返利。

做市商面临的风险

做市商面临的风险中,除了量化交易会面临的风险,如历史数据的完整性,策略模型设计上的缺陷、系统故障、风险控制缺失、过度拟合交易成本敏感性风险。通常还会面临如下几种风险:

1.模型风险

模型风险也称定价风险,它决定做市场能否提供富有的吸引力价格,以及定价的确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做市场的盈亏。

2.资产价格巨大波动的存货风险

如果标的资产的价格朝着单边方向发展,例如在上涨趋势里,卖单成交后买单没有成交,就会承担卖出价格上涨的风险。在下跌趋势里,买单成交后卖单没能完全成交,就会承担买入价格下跌的风险。

3.买卖指令的泊松分布造成交易风险

由于在交易所的买卖交易指令下达的频次和数量都具有随机性,也许会造成卖出单成交以后买入单还没有完成成交的风险。

币圈交易所的上下游关系

加密货币交易所大多数缺乏监管,而盈利模式较为清晰——类似“抽水”的商业模式也是被证明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只要有人在交易所平台交易,就会有手续费产生,而这就成为交易所最稳定的营收来源。所有的加密资产最终要到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所是区块链行业兵家必争之地。

1、交易所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交易所,即为用户提供资产交易的平台。本文所说的交易所,是指数字货币交易所,也叫作加密资产交易所或者加密货币交易所。目前主要用于数字货币的交易。

用户可以通过数字货币交易所去买卖 BTC、ETH、EOS 等数字货币。买的币可以长期持有,擅长交易的用户也可以通过低买高卖的操作来赚取收益。

目前做的比较大的一线数字货币交易所主要有几个:火币、币安、OKCoin。大家如果要买币的话可以去这几个交易所。

2、交易所有哪些种类呢?

一般根据交易所是否托管用户资产,将交易所分为两类: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中心化交易所:

1.由交易所来托管用户资产,用户通过手机号/邮箱来确认身份。
2.下单、撮合均通过中心化服务器完成,交易不上链。
3.不同公链的币种之间可以进行交易。
4.像我们常用的“火币、币安、OKCoin、Gate”等交易所均属于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

1.用户自己保管资产,需要通过区块链钱包进行交易。
2.下单、撮合通过智能合约完成,每一笔交易都是在链上可查的。
3.目前只能交易同一条公链上的币种。

像“鲸交所WhaleEx、Uniswap、IDEX、Newdex”等均属于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此强调: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主要是在资产方面去中心化,也就是交易所平台不负责托管用户的数字资产,撮合交易是中心化的。也正因为并不能完全的去中心化,所以市场上不时有声音说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伪命题”。仁者见仁。

3、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量好像很小,原因是什么呢?

是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量还很小。

根据Coinmarketcap 的统计,中心化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量(去除刷量后)约为:10 亿 USDT 量级。根据 dappreview 的统计,去中心化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量约为:300 万 USDT,约为中心化交易所的0.3%。

注意:不同的交易所平台有不同的交易费率,常见的有0.1%,0.2%等等,当然,也有交易即挖矿或者类似BNB交易抵扣等(变相)返还交易费用的交易平台,甚至有免费的交易平台。

如果按照0.2%的交易费计算,从商业角度分析,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营收(销售额),大概和中心化交易所的利润相当。这还是只考虑,交易费用的收入这一个方面。此处还没有考虑上币费用以及相关市场服务费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量目前还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量这么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更快,体验更好,深度更好。去中心化交易所操作复杂,学习门槛太高,且成交很慢。

2.中心化交易所可以交易多个不同链的币种,去中心化交易所多数只能交易同一条链上的币种。

3.中心化交易所发展较早,产品、技术、运营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去中心化交易所才刚刚起步,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满足特殊用户的特殊需求(不用 KYC),未来两者会处于并存状态。

现在的中心化交易所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一般都有备用金,即使资产被盗也能赔付,如果被盗资产在可赔付范围之内。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目前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4、交易所除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这种分类,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吗?

根据技术的差异,大的分类一般都是这么分的。根据交割方式也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比如Bitmex就是比较知名的期货交易所。不过这个分类方法一般是在中心化交易所这个分类下的。

云交易所:

中心化交易所,从系统是否自研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研的,像“火币、币安、OKCoin”这种都是。一类是云交易所,即由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交易所更像是包了一个壳。外表看起来是交易所,实则是券商的角色,我把这类交易所称为“券商型交易所”。

目前国内专门提供云交易所服务的公司主要有几家,一家是 ChainUP,一家是 BHop。除了几家老牌的交易所,很多新起的交易所底层使用的是这两家的服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交易所开始采用云交易所的方案,好处是不需要维护复杂的系统,也不用考虑安全问题,只需要做好运营和品牌建设即可。而云交易所的技术服务商,只需要专心做好技术即可,不用考虑运营、市场、销售、品牌等业务。

其实交易所技术就像轮子,不用每个交易所都造轮子。重复造轮子即是技术的浪费,又给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

未来交易所会逐渐分化成“交易所+券商”,类似于股票市场的结构。我比较看好云交易所的发展,分工精细化也是行业进步的标志之一。

5、交易所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是怎样的呢?

交易所是区块链行业的核心枢纽,是提供 数字货币 交易的地方。与其直接相关的上下游包括:项目方、钱包、矿池、做市商等。接下来我逐个简单介绍一下:

项目方,即发行加密资产或数字货币的一方。项目方发行数字货币之后,为了融资或者提升数字货币的流动性,就需要上交易所,项目方与交易所的关联最紧密。很多交易所也会投一些项目方,完成“孵化、融资、上所、宣传”一条龙服务。项目方的上币费是交易所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这个后边会提到。

钱包,交易所的钱包一般分为热钱包和冷钱包。热钱包即联网的钱包,可以随时转入转出资产;冷钱包即不联网的钱包,安全性更高。交易所的大额资产往往是保存在冷钱包里的,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冷钱包的服务商很多,有“库神、cobo、imtoken”等,冷钱包一般会以硬件钱包的形式出现。很多交易所的冷钱包,也会选择性采用这几家的服务。

冷钱包的原理是,在本地(设备内部)进行数字签名,然后通过二维码将签好名的交易发送到联网的 App,再由联网的App发送到链上进行广播确认。

矿池,交易所托管了大量的用户资产,交易所就可以开设矿池业务,参与公链的节点竞选、投票等,获取额外收益。这部分收益有的交易所会分给用户,有的交易所就自己占有了。注意:这里所说的矿池不是基于PoW工作量证明的传统矿池,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回顾本专栏往期文章“矿业三篇”。

做市商,即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角色,基本上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或者合作的做市商。优秀的做市商可以为交易所提供足够的深度,这样用户可以以最优的价格交易数字资产,对用户来说也是好事。当真实的用户量不足时,做市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交易所刷交易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了,方法就是通过做市商自买自卖来完成。交易所会给做市商开 0 手续费账号,这样做市商想怎么刷就怎么刷,刷个 1 亿、10 亿都很轻松,所以交易所的交易量水分很大。

量化交易和做市商的区别和联系:

市场上总是出现量化交易和做市商这两个概念,很多朋友容易混淆。在此说明,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为交易所提供流动性。区别是做市商处于一个中立的状态,不是通过交易进行盈利,更多是提供服务。而量化交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是通过交易获取利润。这也是交易所交易量注水的来源之一,所以不能单纯通过交易量来评判某家交易所平台的优劣。

By 加密二锅头

USDT还是USDC?稳定币还有哪些?

目前常见的稳定币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美元锚定发行的稳定币;另一种是以加密资产抵押发行的稳定币;最后一种是算法稳定币。

一、以美元锚定发行的稳定币(USDT、USDC、BUSD等)

这类代币发行时以美元锚定,就是每发行1枚代币,便向银行存入1美元,这类代币的典型代表是USDT、USDC、BUSD等。

USDT

USDT是由泰达公司发行的稳定币,与美元1:1锚定,可以理解为1美元=1USDT,USDT中文名称泰达币,据币小宝官网显示,USDT目前流通市值约为154亿美元,是稳定币中的龙头,市场份额超过70%,关于USDT相关的文章请看这里《USDT是什么货币?USDT如何套利?不知道这三点亏掉裤衩》。

USDT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尽管USDT宣称每发行1枚USDT便向银行存入1美元,但到底真实情况如何,恐怕只有泰达公司自己知道,美国某政府机构甚至指出USDT某一时期的准备金只有70%(就是发了价值100美金的USDT,但实际上向银行存入了70美金),总之,USDT从未公开过审计报告,也引起诸多人士的质疑。

USDC

USDC由比特大陆、高盛集团、IDG、中金公司、光大和百度等投资的Circle公司发布,是一个完全抵押的美元稳定币,专业服务公司均富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将每月公开报告Circle发行的USDC的财务状况。USDC背后发行公司Circle,目前拥有美国除夏威夷外各州、英国和欧盟的支付牌照以及纽约州BitLicense,是加密资产行业全球牌照数目最多的公司,拥有美元、英镑、欧元进出加密资产的合规通路。

此外,USDC也成为美国Coinbase交易所唯一支持的稳定币,与USDT相比,USDC更为透明公开,目前市值排名第二,仅次于USDT。

其他

除了USDT和USDC以外,还有一些头部交易所发行的稳定币,如币安发行的BUSD、火币发行的HUSD、OKex发行的USDK以及双子星发行的GUSD等等。

二、以加密货币抵押发行的稳定币(DAI、WBTC、RENBTC)

由于通过加密资产抵押发行,这一类稳定币又被称为去中心化稳定币。这类稳定币最大的特点是稳定性好,不用担心中心化机构的不透明问题。但缺点是目前数量偏少,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如果智能合约受到攻击,这类代币资产可能受到损失。

DAI

DAI通过抵押ETH发行,整个过程依靠智能合约技术实现,合约代码完全公开透明。由于不锚定法币,因此法币贬值并不影响DAI的价值,相反,锚定美元的稳定币会随着美元的贬值而受到影响。在币小宝官网显示,DAI目前价格约为1.01USDT,略高于美元稳定币,从这点来看,DAI的模式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如果通过ETH抵押生成DAI,需要注意极端行情由于ETH价格下跌造成的清算,如今年3月份暴跌曾造成了大量的ETH被清算。

币小宝官网显示,DAI市值约为10亿美金,目前是第三大稳定币。

参考资料:https://www.bixiaobao.com/cn/coinlist/dai

WBTC

wBTC(Wrapped BTC)由BitGo、Kyber Network等发起,2019年初在以太坊上发行的ERC-20代币,并以真实的比特币1:1支持。wBTC是一种托管式解决方案,其中托管者联盟将真正的BTC锁定并发行相应的wBTC代币。只能由具备完整KYC/AML资格的注册商户发起wBTC。其治理通过DAO进行,BTC托管是通过多签合约来保证。

WBTC是以太坊网络上的BTC,是一种ERC20代币。WBTC与比特币1:1锚定,换句话说,每向指定地址存入1枚BTC,便生成一枚WBTC。由于比特币无法在以太坊网络直接流通,但通过WBTC间接实现了比特币在以太坊网络的流通。

币小宝官网显示,WBTC目前流通市值已经高达9.5亿美元,发行总量超过8.7万枚。

RENBTC

renBTC 是基于 RenProtocol 发行的流通于以太坊网络的 BTC 锚定币,renBTC 和真实的比特币价值 1:1 锚定。

RenProtocol 已于 2020-05-27 上线 RenVM 虚拟机,用户可以将原生 BTC 存入指定的 RenBridge 网关作为抵押,RenVM 通过智能合约在以太坊网络中发行对应的 renBTC,整个发行过程较为去中心化。

REN 非常容易被集成, 目前已经被 Curve 、1inch 支持,ren 组建了阵容豪华的 DeFi 联盟,以支持集成通过 REN 铸造出来的 renBTC、renBCH、renZEC 等锚定币 。

币小宝官网显示,目前renBTC发行总量约为2.2万枚,市值超过2.4亿美元。

三、算法稳定币(AMPL、LUNA)

AMPL

币小宝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解释AMPL,AMPL发行不依靠任何资产抵押,而是依靠一种算法,简单来说,如果AMPL市场价格下跌,则减少供应;反之,若AMPL价格上升,则增加供应。由于价格上涨时,用户钱包里的AMPL会自动增加,因此用户不仅可以享受价格上涨收益,还可以享受数量增加的收益,因此AMPL这种机制带来了巨大的投机效应,一度暴涨暴跌,最高时高达4美元,最低是跌至0.6美元左右,与1AMPL=1美元的设计理念相去甚远。具体参考《Defi最当红花旦AMPL,单日暴涨45%的稳定币了解一下》。

LUNA

LUNA是一种算法稳定币,由Terra团队推出。 Terra区块链采用双代币模式,分别为 Luna 代币以及锚定包括美元、韩元等法币的 Terra 稳定币家族。一个简单的总结是:用户通过燃烧 Luna 可以铸造 Terra,也可以通过向系统发送 Terra 并获得等值的 Luna。

据币小宝官网显示,LUNA价格为0.32美元,距离高点下跌已经超过60%,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算法稳定币并未获得市场认可。

总结,目前市场上美元稳定币依然占绝对优势,在Paypal使用USDC进行结算以后,USDC已经取代USDT成为目前流动性最好的稳定币,此外,USDC、DAI等稳定币今年表现也值得期待,成为Defi挖矿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By 币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