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忧郁和抑郁是很不一样的,忧郁是憋着一股劲在那里。如果你看到一个青少年很忧郁,然后你跟他说我们打游戏去啊,或者参加团体活动去,尽管有可能青少年会边参加边抱怨活动无聊。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内心是有愉悦感在的。

自虐是寻求关注,尽管有很多人自称的抑郁是寻求关注,但这不代表内心不痛苦。尽管内心痛苦的程度可能小于表达出来的程度。比如很多表演型人格的人,比如玛丽莲梦露就死于抑郁,尽管她也有很多博得关注的行为和夸张的表达,内心的痛苦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威胁家人想要自杀的人,最后也有可能演变成冲动自杀。所以很多嚷着自己很抑郁的人,也不见得全都是无病而呻。或许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后,会缓解内心的很多痛苦。

抑郁是觉得自己是世界的累赘,给世界添了麻烦,注意生活中那些过分客气的人,很有可能有很深的抑郁倾向。

为了抵抗内心的抑郁,也有可能发展出轻躁狂倾向,就是那些过分阳光,而你又总感觉他可能哪些地方不太对,“不稳当”,也有可能深陷抑郁。

文化中的弱势方,重男轻女的文化下的女性,拜金城市下的外来打工者,都非常容易抑郁。

也有一部分人是抑郁和自虐的混合,没有办法分清哪一种成分更多一点。

遗传因素

基因更像是一座桥,没有抑郁基因的人,即使是适当超载,也不会坍塌,不会得抑郁症。

有抑郁基因的人,在外界压力的超载下,就非常有可能得抑郁症。

而有抑郁基因的人,如果外界环境足够好,也有可能一生都不遭遇抑郁的问题。

抑郁的工作

在体育和艺术相关领域,抑郁更是常见的。比如菲尔普斯,比如傅园慧。也并不一定是他们内心不够坚强,或者原生家庭出了问题。当你的工作每天都是挑战自我挑战世界的极限的时候,你也有可能有一个抑郁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的工作很多都需要一定的创造性,需要和别人不一样,这本身就足够引起抑郁。

还有那种不能够出错,需要循规蹈矩,非常压抑的工作,也很有可能引发强迫症或者抑郁。

而现在,相对宽松的工作越来越少了。

抑郁的文化

抑郁和母亲和环境、原生家庭、童年回忆都有关系。现实是,很多家庭环境良好的孩子也会面临一个抑郁的问题。他们的家庭教育没有太大问题,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创伤事件,那抑郁的阴影是如何悄然出现的呢?

接下来要讲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文化是可以加重所有人的抑郁倾向。不仅解释上面的现象,这也是我这个讲座想讲的重点内容。

夸大和理想化

大家都希望能够在产品设计营销上有所建树。而很多成功广告设计都包含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挑拨人的欲望。比如雀巢咖啡会和一天好开始联系起来,培养人每天早上喝咖啡的习惯。而最早美国女性是没有吸烟习惯的,一个广告就会把吸烟和女权联系起来,他们拍摄一段女性在男人中间抽烟的视频,暗示吸烟是女人和男人平起平坐的象征,自此增加了美国女性吸烟的比率。

而消费者消费过后才发现,一天过得好不好和喝不喝咖啡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女权运动这么多年,也绝不是一根烟就可以完成的。而这些想法的产生,正是因为这些广告设计撩拨起了我们对于理想化生活的欲望。而我们所消费的物质,并没有让我们实现理想化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种叫做厌食症的疾病,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也是最近才出现的。你看电视上那么多明星基本上都是很瘦的,而胖总是和好笑联系在一起。像女孩子玩的芭比娃娃,如果女孩子从小接触这样的玩具,就会觉得只有长成这样才是可爱的,同时会面临一个对自身“身体形象”的不接纳。

还有我们的美颜相机还有化妆技术,这些文化都是去夸大你自己的缺陷,让你越来越难以忍受自己的缺点,从而和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越来越不自信,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这里我要说一下心理学家霍妮的观点,她把自我划分成了真实自我和理想化自我。真实自我是我们需要悉心照顾的部分,而理想化自我让我们变得病态而虚弱。

真实的自我是我们自身活跃的、独特的中心,是唯一能够和需要发展的部分。真实自我蕴含建设性力量,它体现的是自发性、创造性,带来的是活力、整合感。所以我们常说的接纳自我,是要接纳真实自我的这一部分。

而理想化自我呢?理想自我是病态的自我,是个体为了逃避内心冲突,保持自身完整统一,而幻想出来的自身意象。当一个人完全受限与理想自我并受到他的指引时,他们就总是以“应该是什么”来支配自己的思想。

当我们打开淘宝、新闻和视频网站,映入眼帘的都是理想化的形象,每个明星都在卖他的人设,让你感到自己应该努力和他一样的完美。而很多的付费课程也在教你,你“应该”有着怎样的生活,“应该”有怎样的知识面和思考方式。理想自我是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也是引导我们深陷泥潭的海市蜃楼。追求通往理想化自我的路也是追求通往自卑和自我折磨的路。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叫做《搏击俱乐部》,是讲一个人分裂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黑天鹅》这部电影也是讲了类似的故事。

有一部日本的微电影,是讲一个女生压抑自己情感,不论遇到多大的情绪,脸上总是刮着微笑,最后变成了一个“微笑娃娃”。微笑娃娃变得流行,大家争相模仿她的微笑。而更讽刺的是,她在舞台上打破了自己微笑的脸,喊出了自己的情绪后,大家又争相模仿她的新造型。这暗示了“理想自我”和社会文化对人的异化。

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为什么不把芭比娃娃做得胖一点?为什么维秘秀都是瘦子?为什么要去不断消费?为什么不去断舍离,让自己的欲望安定一点?虽然我觉得,一些社会运动,比如女权、反家暴是必要的,但我们也无法要求这个社会文化变得样样合你的心意,抵御社会文化带来的异化,追寻真实自我,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

对爱和权力的寻求

我们一方面希望统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爱;一方面顺从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一方面疏远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正是这些不能完全解决的冲突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现代的竞争文化,让人类陷入不可解的困境,因为人不可能把他人踩在脚下,同时又希望得到他人的爱。

上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我们既想要爱情也想要权力和优越感的内心矛盾。这个冲突活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打开微信,看到那些爆款文章,要么是片面的强调我们要追寻爱,追求与人为善。要么是片面的强调,我们要追寻权力和优越感,要控制别人。比如那些教男士推倒女生的PUA,教授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另一半。国外有谜男,国内有Ayawawa,这样教男性或女性如何控制另一半的情感教练。这些教练教的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有效,会让另一半对你产生很大的理想化,但是随着关系的深入,失望也会随之而来。有的时候,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重点就是看如何处理这样的失望情绪。情侣相互可以交流一些对彼此的、对自己的、对人生的失望,这也是稳固这段关系的途径之一。生活中很少有电影电视剧去真实的描绘这个“失望”,多数都只是去构建完美爱情的幻境,让人沉溺其中。要知道,爱当中不只有治愈,同时也蕴含着毁灭的力量。

有一个阅读网站,叫做晋江文学,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的网文,还有其他的阅读网站也有很多提供给男性看的后宫网文。喜欢看这类网文的同学,如果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幻境和现实的区别,那么自己就很难成长起来。

还有那些教女生应该如何如何优越,如何如何被照顾和拥有特权的微信爆款文章,本质上都是对爱或权力片面的追求。不会有老师教你如何平衡这两者的需要。虽然这个问题在现实中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会教你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发的那一部分变得更加有力量。

为什么找寻自我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以前,一个人父亲是木匠,他也很大概率成为一个木匠,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无需彷徨和怀疑。在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的电影和文字强调你要成为你自己,因为那时候成为自己不是一件必要的事。

而在现代文化中,人们将“成功”变成一件没有上限的事情,赚一个亿只是一个“小目标”,北大也只是“还行”的学校。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父母,无法给予你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去告诉你,做到这样就可以了,你已经很成功了,你已经很棒了。如果你的内心也没有这样强有力的声音去告诉你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你就很有可能产生一个抑郁的情绪,自己开心不起来。而心理咨询能做的,也就是帮助你慢慢培育心底的声音。

这个时代,理想和追寻自我已经变成一种必要的事,要想自己的生活存在意义感,你必须要学会倾听你自己的内心声音。因为大部分电影、书籍都只会告诉你要成长,要找到自己,但是又不会告知你具体的方法。社会分工越来越纷繁复杂,我们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同时我们面临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包括生活方式、个人形象等。如果不学会倾听自己,那将会在彷徨和犹疑中浪费掉自己的大部分生命。引用黑塞的一句话“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搏击俱乐部》

抑郁的消解

药物治疗

我个人并不反对求助于药物,并且,较重的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的必须要服药。但要知道的事实是,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三十五的抑郁,药物是无效的。药物对于很多中轻度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你的睡眠不佳或者作息很不规律,我会建议先想办法把作息稳定下来,同时去精神科求助尝试一些睡眠的药物,再和精神科医生商量要不要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心理治疗

抑郁者的心理治疗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困境,因为有一部分抑郁者习惯理想化他人,也理想化自己。通常1~2次的谈话不足以让抑郁情绪缓解,这里会有一个失望。而抑郁者通常又希望自己是友善和礼貌的,很难开口表达这个失望。有的也会自责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的人际关系很糟,很难感到被别人支持,同时也无法处理这种失望。我通常会鼓励来访者说出他们想说的一切,包括这种失望,但是也并不是每次都有效。

心理咨询行业,也是一个充斥着“理想化”的行业,所以我做长谈心理也是希望让心理咨询变成一件平实的事情。

调整生活习惯

调整作息,询问营养专家如何调整饮食,询问健身教练如何运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有的内心抑郁的人通常也会有一个成瘾的问题。比如烟酒、高热量食品成瘾或者过度消费等。这些成瘾的习惯都显示着有很多被压抑的抑郁情绪。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都是影响情绪和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尽量选择支持性的环境去生活,比如较为轻松自在可以调动自己自发性的工作,比如从很糟的家庭环境中搬出,尽量多和那些你喜欢,也喜欢你的人交往。

自我分析

过度的理想化别人会让自己更加无力,因为力量都在别人那里,不在自己这里。过度的追求理想化中的自己会让自己感到自卑,甚至产生一种羞耻感,因为自己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也没人可以做到。无论是生活还是个人形象,完美都是不存在的。羞耻感和自责会加重抑郁的倾向。所以如果你们有了孩子,也要经常和孩子聊一些你的不完美的事,让孩子知道,不完美是可以被允许的。有时候父母的成就过高也是导致孩子抑郁的因素之一,因为当一个人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父母时,无疑会感到抑郁。

抑郁特质的人会有更多深刻的情感,这既可以是阻碍,也可以是一种力量和天赋,要知道有些创作,没有深刻的情感是难以达成的。所以要慢慢学会驾驭这种力量。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我们是不是总是抱着否认的态度,包括否定自己的需求、否定自己的感受、否定现实、否定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和事。邵夷贝有一首歌叫《否定先生》,这首表达了活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否定倾向,因此要注意内心的那个总是羞耻又内疚的“否定先生”。我们无需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感到羞耻,要直面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虽然是困难的,但那也是消解抑郁的正路。

这个世界应该足够丰富,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人,一个健康的社会看上去太单调了。—朴树

By 心理学徒李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