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真的没有好下场吗?

说起坏官,人们似乎最痛恨贪官,其实比贪官更让人痛恨的是酷吏。纵观二十四史,大多数史书都会单列一章“酷吏传”,虽然史书中也记载官员贪腐的事例,但没有看到史书中有“贪官传”以警示世人。


史书中的专门列出的坏官,一般就是两种,一是“奸臣传”,二是“酷吏传”,奸臣祸国,酷吏害人,酷吏的祸害,足以使其与奸臣并列。与贪官相比,酷吏作恶,尤其令人发指。可能正是因为酷吏作恶多端,多行不义必自毙,从古至今,酷吏都没有好下场。然而,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虽然为官者都知道酷吏没有好下场,但是,古往今来,酷吏总是不绝如缕,源源不绝。为何明知酷吏没有好下场,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做酷吏?

纵观古今形形色色的官员,好官大体上可以分为那么几种:清流,如海瑞,虽然失之迂腐,难以为民造福,但品行高洁,总能引人仰望;循吏,如明之张居正,如晚清李鸿章,有显著政绩,但施政中不愿拘泥而多有变通,往往容易招致非议,比如李鸿章就混到“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但独撑晚清危局者,依然少不了李鸿章。能吏的层级低于循吏,不仅是官职低,主要是眼界境界低,能吏能够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有时为棘手疑难,还得突破规则,对于突破规则,是否会败坏风气,破坏规矩,能吏是不怎么在意的。晚清的左宗棠,甚至袁世凯,都可以视为能吏的代表。


而酷吏,则是不折不扣的坏官。酷吏当然有极强的办事能力,甚至可以说,酷吏是坏官中的战斗机。酷吏的典型代表,就是汉代的张汤,唐代的周兴、来俊臣。酷吏与能吏、循吏的区别,就是酷吏行事毫无底线,甚至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

因为酷吏行事毫无人性,在需要酷吏作为打手的时候,就会放纵酷吏作恶。可是,即使需要用酷吏,因为酷吏毫无人性的行事风格,自然不会得到尊重。说到底,酷吏就是养的一条恶狗,需要时放出来咬人,但酷吏终究是要视之为狗,一条恶狗,难道还要让其颐养天年,这不是笑话么?总有一天,是要打狗吃狗肉的。酷吏没有好下场,是势所必然。


虽然,世人皆知酷吏不会有好下场,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做酷吏。虽然,人们要愤恨地对酷吏说,好好做个人吧,可是,还是有不少人要在酷吏这条路上狂奔。个中原因,就是因为酷吏有时是一条官场上位捷径。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并不容易;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很不容易;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眼界境界,更不容易。而要做酷吏,那只要酷就行了。酷,就是所向披靡的刀锋,可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那种感觉,可以说非常爽。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酷吏的下场一般有三种:

  第一,因民怨沸腾,皇帝不得不将其斩杀以平众怒。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酷吏,当时淮南王刘安谋反,张汤负责审理这个案子,为讨主子欢心,他审讯时,数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签扎,或火烙,或烟熏,无所不用其极。此一案,就有2万多人被杀。张汤这种做法使权贵们感到威胁,为求自保,他们联合起来给张汤罗列了一系列的假罪名,并一致弹劾张汤。皇帝当然知道这些罪名是假的,但为了平息众怒,武帝将张汤赐死。

  第二种:被仇家暗杀。成语请君入瓮的主角周兴是武则天最信任酷吏之一。周兴得宠时滥杀无辜,后来有人告周兴谋反,武则天令另一酷吏来俊臣审问周兴。来俊臣问周兴:“囚多不服罪,奈何?”周兴答:“装囚入大瓮,四周烧炭炙之,必服。”于是,来俊臣命人取来大瓮,在四周用炭烧,对周兴说:“请君入瓮。”周兴叩头服罪。武则天念其忠诚从轻发落了他,流配岭南。不过周兴在赴岭南的道上被仇家所刺杀。

  第三种,被另一个酷吏扳倒。前面提到的来俊臣的死与他的好友酷吏卫遂忠有关,当时卫遂忠告发来俊臣想自己做皇帝,最后来俊臣被斩首。斩首那天,来俊臣人头刚一落地,百姓蜂拥而上,把来俊臣的尸体挖眼剥皮,连五脏六腑都掏了出来,不一会儿,来俊臣的尸骨就荡然无存了。

还有一些,他们成功逃过了正义的审判,但很少为人知晓。

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里记载了十一位酷吏的具体行迹。其下场分别是:

(1)郅都。此人满足了汉景帝整肃宗室列侯的需要,“列侯宗室见(郅)都侧目而视”,后因审理临江王刘荣(景帝之废太子)一案引起窦太后(刘荣祖母)不满,遭窦太后报复,被斩。

(2)宁成。同样是为了满足汉景帝整肃宗室列侯的需要,造成的结果是“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后于汉武帝时代被外戚报复,“抵罪髡钳”后离开官场成为民间豪族。另一酷吏义纵做南阳太守时,“尽破碎其家”,将宁成及其宗族一并摧毁。

(3)周阳由。汉武帝时代酷吏,每任职一地必夷灭当地豪族大家。做河东都尉时与当地太守争权,互相举报。太守自杀,周阳由弃市被诛。

(4)赵禹。汉武帝时代酷吏,与张汤合作制定律令,司马迁称西汉“用法益刻”便是从赵禹开始的。赵最后“以寿卒于家”

(5)张汤。汉武帝时代酷吏。用法严峻,开“腹诽罪”之恶例,治狱专以武帝意志为准,并善于援引经典为暴行粉饰。后败于同僚倾轧,自杀。

(6)义纵。汉武帝时代酷吏,曾一日“报杀四百余人”。后因鼎湖至甘泉的道路维护得不好,而被病中的汉武帝怀疑“难道义纵觉得我没机会再走这条路吗?”继而失宠。同年,杨可奉汉武帝之命在全国实施“告缗”(举报他人财产),义纵将举报者当乱民给抓了,引起汉武帝不满,被杀。

(7)王温舒。汉武帝时代酷吏,曾杀人至“流血十余里”。后因在“诏征豪吏”运动中受人钱财给人开后门被告发,遭诛灭五族。

(8)尹齐。汉武帝时代酷吏。在他做中尉的时代,“吏民益凋敝”。后病死于淮阳中尉任上,死后有仇家欲焚烧其尸体泄愤。

(9)杨仆。汉武帝时代酷吏。其行径大体与尹齐相仿。后率军参与征伐朝鲜,因与同僚发生争执被免为庶人。后病故

(10)减(咸)宣。汉武帝时代酷吏。与另一酷吏成信交恶。成信藏匿到上林苑中,减宣派去格杀成信的吏卒射中了上林苑门,被问成大逆之罪,自杀。

(11)杜周。汉武帝时代酷吏。他主政的时代,“廷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万余人”。后病死。杜周死时,留下了“累数巨万”的家产,宗族不衰,子孙后代皆担任官职

班固在《汉书·酷吏传》中增加了四名酷吏的具体行迹。其下场分别是:

(1)田广明。汉武帝时代以酷吏起家,“以杀伐为治”。汉宣帝时代因率军出击匈奴“引空军还”,被宣帝下旨责备后自杀。

(2)田延年。霍光时代酷吏,曾参与废黜昌邑王。其主政期间以强硬手段直接没收富户财物,导致富人皆怨,出钱征集田延年的犯罪证据。后因被揭发贪污巨款,自杀。

(3)严延年。汉宣帝时代酷吏。冬月论囚时“流血数里”,时人送外号“屠伯”。后被同僚告发,以“怨望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杀。

(4)尹赏。汉成帝时代酷吏,死于执金吾任上。四子皆官至太守这十五名酷吏中,不得好死者十人,得善终者五人。不得好死的十人当中,又有半数人的死亡,与做酷吏并无直接关系。

如:宁成被消灭,是因为他离开朝廷后成了民间豪族,成了其他酷吏的消灭对象;周阳由被杀,是因为与同僚争权;义纵被杀,是因为他忤逆了汉武帝的旨意,阻挠了告缗运动;减(咸)宣的死是个意外,不慎射中上林苑门冒犯了汉武帝;田广明则是死于领军作战不力。所谓“历朝历代没有一个酷吏能够善终”,并非事实。更紧要的是,汉代的酷吏是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群体,并非只有以上十五人而已。

司马迁说得很明白:“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类多成、由等矣。”——从宁成、周阳由开始,西汉的官僚集团便大部分都是宁成、周阳由这类人物了。他还说:“自温舒等以恶为治,而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温舒。”——自从王温舒以穷凶极恶为治理之道,西汉的郡守、都尉和诸侯国“欲为治”的二千石官员,具体施政时都在效仿王温舒。他还说:“至若蜀守冯当暴挫,广汉李贞擅磔人,东郡弥仆锯项,天水骆璧推咸(成),河东褚广妄杀,京兆无忌、冯翊殷周蝮鸷,水衡阎奉朴击卖请,何足数哉!何足数哉!”太史公说得很明白:他只为十一名酷吏做传,绝非那个时代只有十一名酷吏。而是这十一名酷吏祸害最大。他们或是时代风气转变的标志,或是参与了酷吏的制度化建设,或是在长安获得了极大的权力可以害及更多的人。

但在这些人之外,酷吏仍数不胜数,比如:蜀守的冯当崇尚暴力、广汉的李贞喜欢将人剁碎、东郡的弥仆喜欢锯人的脖子,天水的骆璧专以椎击成狱,河东的褚广胡乱杀人,京兆的无忌与冯翊的殷周犹如蝮蛇鸷鸟般阴毒、水衡都尉阎奉以棍棒逼人服罪逼人出钱行贿。“何足数哉!何足数哉!”一句,实乃太史公面对一个酷吏泛滥时代,发出的既沉痛又无奈的感慨。

太史公希望酷吏无好下场,希望他们遭受现世报。但他为之立传的酷吏(包括《汉书》增入)中,尚且有三分之一得了善终,有三分之一的败亡与做酷吏无直接关系。可以想见,大多数酷吏的命运,其实远比太史公的期望要好——汉武帝死后并无“酷吏整肃运动”,且直到西汉灭亡也未见有针对酷吏的淘汰或整顿。班固《酷吏传》文末的“赞曰”里说得很清楚:“张汤死后,……自是以至哀、平,酷吏众多”——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汉哀帝、汉平帝时代,酷吏始终层出不穷。眼见着大多数酷吏没有遭遇现世报,应是太史公沉痛撰写《酷吏列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大多数酷吏没有好下场,但愿意做酷吏的人总是源源不绝。思之至此,让人想到陆游的一首诗:


棠梨花开社酒浓,
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
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
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
书生穷死胜侯封。
唉,崖州万里窜酷吏,思之慨然。

By 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