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社会人格

具有反社会人格特质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会有反社会行为吗?

前几日,我看了一部和反社会人格相关的韩剧《窥探》,今天就和大家来探讨下这个话题。

杀人犯的孩子会成为杀人犯吗?

《窥探》里发生的故事似乎在指向肯定的答案,按照剧中的设定,精神病态的基因可以遗传,在胚胎阶段就可以检测出来。

连环杀手韩叙俊被捕后,他的妻子和另一名女子发现自己的孩子都被检测出了这种基因。

25年后,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案又一次发生,凶手则指向韩叙俊的孩子……

什么是精神病态?

精神医学理论认为它是一种天生的人格特质,也就是我们说的反社会人格。

犯罪心理学专家罗伯特·D.黑尔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的大脑不同于一般人。

他们的基因中具备一些与众不同的高风险基因,例如单胺氧化酶。这些高风险基因让他们好斗,不怕危险,在高压环境下更冷静。

按照研究所说,基因里带着反社会人格特质的孩子,长大后反社会的可能性极大。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吗?我想用两个真实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

02

“精神变态竟是我自己”

詹姆斯・法隆(James H. Fallon)是一个年过而立的神经学家。多年来,他看过了无数脑部扫描图,他知道杀人犯们的图像是与众不同的。

另外,他还进行了一项基因方面的独立研究,想要找出与阿兹海默症有关的特定基因。

为此,他为自己的同事和家人,都做了基因测试和脑部扫描。

结果出来后,让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拿到自己家人的脑部扫描图时,竟然发现其中一张图,和自己研究的杀人犯脑部扫描图,十分相似。

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家人里,有杀人犯的基因。

一开始他觉得是整理扫描图的同事弄错了,还怒气冲冲去质问同事。

没想到,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那张图确实不是他家人的,而是他本人的脑部扫描图。

他去询问母亲,母亲告诉他,他的父系家族在2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数个杀妻弑母的案件。

2011年,他又发现自己的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全是凶杀犯,另一支则是抛妻弃子的流氓恶棍。

作为一名科学家,而且是专注于大脑神经解剖学数十年的神经学家,他一直坚信,人类对自己是谁和自己的行为几乎无法掌控。

我们的先天因素(基因)决定了个性的80%,而后天因素(成长环境)只掌控其余的20%。

可现实生活中的他,从未伤害过别人,也没犯过罪。但实验结果就摆在面前,他不得不面对。

他去问了和自己有几十年交情的朋友,才察觉了一些端倪。

同事们其实也质疑过他的行为,甚至叫过他心理变态。只是他当时没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甚至觉得这是别人对他的愤怒和嫉妒。

现在看来,这些神经病学家们的话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他审视自己过往的行为,发现自己确实有过“不可理喻”的时候。

他喜欢戏弄别人,喜欢恶作剧,但他并非存心要作恶,只是想要观赏别人的痛苦。

他发现,自己对伦理道德的观念与大部分人不同,他认为,伦理就是一套用来管理某个群体或者社会的规章制度,而且他还没什么道德感。

在自我分析之后,他认为自己拥有杀人犯基因,却仍能保持正方向成长,根本原因是,家里人一直在悉心栽培他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用爱意和支持保护着他,哪怕他调皮捣蛋,也会耐心引导他,未曾对他有过任何暴力。

在正确的引导下,他的冷血变成了科学研究上的冷静,他基因里虐待别人的欲望则帮助他更好地理解罪犯在想什么,所以他成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詹姆斯的故事印证了,有这类基因的人,并不一定真的会犯罪,他们很可能正直和善,事业成功。

那些真正变成杀人狂的,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早期受虐,或者长期处在暴力环境中。

就像《窥探》里,就有不断刻画凶手小时候受继父虐打的情节。

03

自带危险属性的孩子

第二个故事,在英国一个叫《危险的少数》的纪录片里。

男孩科迪,女孩劳伦,是两个从小就表现出极度“残酷”行为的孩子。

6岁的科迪,看起来和普通小男孩并没什么不同。

然而,科迪妈妈却说,科迪3岁时把一只小猫放进了微波炉,后来又杀了奶奶的小狗。杀掉小狗以后,科迪没有一丝难过,还叫奶奶去看。

科迪还经常欺负妹妹,常跑到妹妹房间,吓唬她,打她,弄伤她。

精神科医生说,如果科迪的行为一直持续到成年,他将成为一个极度危险的人。

第二个孩子叫劳伦,她在4岁后就开始看心理医生。

劳伦出生以后就和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她从来不笑。她没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一旦她发怒,她会展现最大的破坏行为。

劳伦进入幼儿园后,行为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有一天,老师告诉劳伦妈妈,劳伦带了一个危险工具去了幼儿园,那是一种专门切割瓷砖的工具。

劳伦在幼儿园展示给别的小朋友看,她还鼓动别的小朋友把手指放在里面,告诉他们可以切下手指。

很多小朋友都吓哭了,但是劳伦却不为所动。

她的行为也震惊了老师,老师除了通知劳伦妈妈,还打电话通知了心理医生。

越了解劳伦的情况,劳伦妈妈越担心。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到青春期她可能会离家出走,20岁之前就会因为伤人或杀人罪进监狱。

劳拉妈妈甚至担心,自己哪天睡觉时被女儿杀了,因为劳伦非常冲动,只要谁让她愤怒,她就可能伤害谁,没有一丝怜悯之心。

除了行为残忍,他们还擅长撒谎,从小有偷盗行为,欺负弱小,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喜欢寻求刺激,喜欢惹事生非等等。

因为“大脑”与正常人不太一样,他们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感受,也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他们行动时不考虑后果,只遵循自己情绪。

如果没有实施心理干预和治疗,这类孩子很可能在青春期和成年后严重伤害别人,成为 “杀人犯”。

记录片中,两家父母会定期与精神病医生会面,评估孩子的行为和精神状况,并从咨询师那里获得如何应对这类孩子的建议。

他们都非常有耐心,愿意用充满爱的养育方式,一步步教会他们如何处理愤怒,并且随时监督他们的行为,孩子也开始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詹姆斯和这两个孩子的故事都说明,真正优良的教养,可以战胜先天不足的基因。

不过,这并不会让孩子变得完美。拥有反社会基因的人不会变成天使,但是完全可以让他们朝不坏的方向发展,不要让邪恶的种子萌芽。正确的教养方式,积极的教育环境,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对反社会人格的看法

反社会人格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很多都是在年少时期、孩童时期就有所体现。当孩子有这类人格障碍的时候,他会表现出一些特征,父母一定要细心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变化。

李玫瑾教授提到,反社会人格者不一定都会犯罪,这个群体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智商的人特别多,但他们跟其他聪明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对所有事情都不感兴趣,包括家庭、爱情、孩子等等。

有这种特征的人,未必会犯罪,但是如果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具备这样的反社会人格特征,那么一定要及时帮孩子就医,因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纵使青少年时期成绩优异,能力优秀,这种人格也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反社会人格障碍,又被称为无情型人格障碍、社会性病态,具有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哪怕做的事情违背道德和法律,他们也不会产生负罪感。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不会被情感约束。哪怕朋友、亲友受到伤害,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他们将保持冷漠的态度。

此外,这类人群的行为举止容易受到偶然动机的驱使。如果你阻碍了他的道路,那么你会成为他眼中的绊脚石,至于如何处理,就得看他是怎么想的了。反社会人格的特征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你的行为或言语让他感到了威胁,那么他会用非常残忍的方法消除后患并完全不感到愧疚。

虽然反社会人格者在很多人眼中相当于一个“不定时炸弹”,但是他们却不认为自己跟常人有区别,所以他们撒谎的时候自信满满,非常不容易识别。

你可能认为这些人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这类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

根据统计,全世界有4%的人是反社会人格,也就是说在100个人里面,可能就有4个人是漠视道德和法律的人。

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首先,童年的精神创伤、糟糕的家庭关系、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的外部环境,都对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儿时遭遇家暴、肉体虐待、严重的精神压力、校园霸凌等等。

其次,反社会基因也会遗传。

我们都知道,性格受到了遗传的影响,而反社会人格作为一种人格障碍,也是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的。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专家,曾经对1000对双胞胎以及他们的孩子进行研究,其中500对双胞胎为同卵,另外500对为异卵。

通过对比,科学家发现,遗传了“好斗”等反社会基因的孩子,经常表露出不良行为,哪怕他们的家庭是温馨而幸福的。

在此之前,英国伦敦大学的特里·莫菲教授,也曾对儿童的好斗心理做出研究。

他花了26年的时间跟踪调查了新西兰的一千多名儿童,发现其中缺乏“MAOA基因”的孩子,成年后往往更加好斗。

既然反社会人格如此“棘手”,那么当孩子表现出相关特点时,家长该如何去引导呢?虽然非常困难,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需要一些耐心。

“靠近孩子,让他没法做坏事”

李玫瑾教授在讲解反社会人格的时候,分享过一个身边发生的例子。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民警为了更好地管理罪犯,专门去研究犯罪心理方面的知识,结果发现自家孩子就是反社会人格。

这位民警爸爸是怎么做的呢?他辞掉了工作,每天陪着孩子一块玩耍做事,帮孩子度过了危险期。

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阶段,但是这位父亲一直陪着孩子。李玫瑾教授说,这种方法非常好,孩子只要一干坏事,家长就说“我跟你一块去,我帮你!”,让他干不成坏事。

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反社会人格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感到害怕,可是当孩子表现出相关特征时,父母第一时间要做的,还是镇定。

一方面,有些孩子撒谎、争吵,并不就代表他就是反社会人格。草率地给孩子下定义,只会伤害到他们的心。

另一方面,确认孩子是反社会人格之后,也不要将他看成“未来的罪犯”而草木皆兵,否则容易加剧孩子的恶劣情况。

当孩子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的特征,家长要予以重视,关心靠近孩子;同时要带他们去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不要耽误治疗时间。

另外,如果孩子遇到校园霸凌,一定要将孩子从霸凌中脱离出来,否则反社会人格将会在孩子的心里真正深根发芽,让孩子永久脱离正常思维的轨道。

结语

《天生变态狂》书中里有这么一句:你要记住,在一个一百人的聚会里,你基本会遇到起码一个具有精神病态基因的人。反社会人格不会消失,他们的发展非常两极化。他们的冷血、理智、不考虑他人感受,做事不计后果、心思缜密的特质,使得他们要么早早就开启了犯罪道路,要么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精英人士”。无论是挑选合作伙伴,还是人生伴侣,都要注意识别反社会人格。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幸拥有反社会人格的基因,如何不让孩子伤害他人将是一生的功课。

附录识别反社会人格的特点

1、相貌智力均在中等以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常使人产生好感。

2、不带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思维并不紊乱,也没有幻觉与妄想现象。

3、不带有焦虑症与情感障碍的症状,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

4、对人对事既无责任心,亦无义务感,关键时刻毫无担当,推卸责任。

5、缺乏坦诚气概,予人以虚伪印象。

6、知过而不思悔改,且无羞耻之心。

7、所表现之侵犯别人的行为,事先并无明确动机或计划,多是起于隐蔽性的冲动。

8、缺乏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不能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把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擅长狡辩。

9、极端自我中心;在损害别人利益以满足起私欲之后,不肯对人回报,甚至不愿付出应有的亲情与爱意。

10、情感冷漠而缺少变化,不似常人般受外因感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情,常有虐待动物的行为。

11、嫉妒心极强,不能见贤思齐,不能从别人的榜样行为中学习改变自己,对能力强于自己的人有强烈恶意。

12、虽不关心别人,却强烈需要别人的关注与信赖。

13、常在幻想状态下对人表现恶作剧行为,以让他人痛苦为乐;脱下道貌岸然的面具后粗鄙丑陋的言行惹人厌恶,尤以酒后为然,容易迷恋精神药物与毒品。

14、在两性关系上,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性交往从不认真,从不向对方付出真心与爱情。如果伴侣不听从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自尊受创,就会殴打、虐待甚至杀害对方。

15、生活无目标,无计划,也无方向,容易做出自毁行为。对高智商反社会人格而言,则表现出对目标的极度执着、不择手段。

By 小楼妈咪有方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