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行到现在,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诞生一个伟大的公司,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投出一个伟大的公司,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
但很遗憾,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
过去很多年,每天忙于出差、聊项目、写周报、招商、募资、尽调,执着于“战术上的勤奋”,更愿意从具体项目从发,去研究:行业、竞争、技术、模式、团队、财务等能够直接关系到KPI的细节问题。这种做法不能说不对,但是似乎离得到想要的答案想去甚远。
今年,因为客观原因,难得有一些看书的时间。
于是,我看了《硅谷之火》、《硅谷之心》、《光刻巨人:ASML的崛起之路》、《三位一体:英特尔传奇 》、《乔布斯传》、《埃隆马斯克传》、《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风险投资史》等等十几本书。之后,我就开始尝试从历史和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这两个问题。最近,好像想到了一些答案。
其实,第一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小问题:
哪些公司属于伟大的公司?
这些公司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原因?
从我有限的案例看,ASML、英特尔、苹果、Tesla、波音、SpaceX,都是伟大的公司。
我们仔细回想下,上述企业是否都有以下共同点:
他们通常定义了一类产品的形态;
这种形态要么是独创性的,要么对上一代产品是碾压性的;
他们提供的产品一定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
他们提供的产品一定是大众可及的。
由此可见,伟大的公司大多定义了一类产品形态,而这类产品一定要是大众可及的,而大众之所以愿意使用它们,可以让生产/生活成本极大的降低,工作/出行效率极大的提升,而这“一升一降”又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普及。
没错,我称之为产品的“社会效应”,即这种产品在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同时,更可以为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好处,甚至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某些变革。
一个家伟大公司的产生,必然是因为提供了一款具有极大“社会效应”的产品。
既然已经思考出了一家伟大公司的诞生要素,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识别到这些伟大的公司?
其实,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似乎又有了一些模糊的方向:
首先,还是要回顾一下人类的几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即“蒸汽革命”,带动了一批煤、铁巨无霸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革命”,进而产生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我们至今仍在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大名鼎鼎的西门子、通用电气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诞生了原子能、航天、生物制药、计算机、互联网,这也是我们正在经历,而马上进入尾声的一场革命。前文耳熟能详的那批企业,基本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工业革命,其实都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新的内容,但无外乎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能源革命(蒸汽–电力–原子能);
交通革命(火车–飞机–火箭);
信息革命(电报–互联网);
算力革命(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
生物革命(现代医学的诞生)。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
伟大的技术革命制造了产生伟大公司的温床。而伟大的公司,正是把这些技术产品化、可及化的那些企业。
所以:
第四次工业革命,何时发生?
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发生在什么领域?
也许,此时有人会说:
现在世界这么动荡,你想象这些有什么用?
但是,平心而论,这个世界更差了嘛。
想象下,我们没有智能手机,没有5G,没有微信、抖音,没有高铁、电动车、无人机,没有滴滴和美团外卖的生活,而他们,都只是诞生在近15年里。
所以,暂时忘记那些糟糕的事情,让我们来抽空想象下15年后的生活:
电是免费的;
每个人会有一个机器人管家/保姆;
肿瘤和遗传疾病将不复存在;
招手叫来的是无人驾驶的滴滴;
未来的食物都是从严格监管的工厂里培育出来的;
快递是由无人机/无人车送到门口的;
2小时内可以坐超级高铁抵达中国任何一个地方;
1小时内可以从北京飞到纽约;
然后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见到家人的全息形象。
如果上述设想全部实现,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类社会。
而这些,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发生的场景。
不对,也许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在发生:
可控核聚变、高温超导、氢能、空间太阳能电站、固态/燃料电池;
可复用火箭、亚轨道飞行器、超级高铁、新能源汽车/船/飞机、无人驾驶汽车/船/飞机、外骨骼;
卫星通讯(Starlink、星网)、量子通讯、ARVR技术、全息传输;
mRNA、基因治疗、抗衰老技术、组织再生、脑机接口、人造肉、合成淀粉;
OPenAI、人形机器人。
可能,我们正处于新经济周期的起点,而世界第二大科技体的造富运动就在眼前。
那些引领人类做出突破的公司,必然会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而与之相关的创业者、员工、投资人也必然获得无法想象的收获。
况且:
我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民;
最优秀的创业者;
国家正处于政治和竞技影响力全球扩张的关键阶段。
这是一段难熬的岁月,你我皆是短期无法抽离的局中人,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并且深刻感受到三者叠加引起的巨大变化。
投资人的微信群都在聊什么
芯片投资人的群又恢复了往日的火热。
导火索就是华为突然发布麒麟9000S和mate60 pro。
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网传的华为调研纪要和小作文是真的假的”
“麒麟9000s是不是从松山湖下面挖出来的”
“麒麟9000s是不是14nm堆叠工艺”
“美国人都说了,单层,7nm制程,类N+2工艺。”
“类N+2工艺的良率究竟如何”
“到底是谁代工的,中X国际,X积电,还是华为的秘密晶圆厂”
“国产193nmArF浸润式DUV光刻机啥时候能量产交付”
“国产EUV光刻机5年内能不能搞定”
当然了,这类讨论大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因为,知道内情的不敢说,不知道内情的道听途说。
最终,讨论在群里某人亮出出抢购到mate 60 pro+ 和众人“遥遥领先”的点赞中结束。
02 新能源投资人
新能源群这两年突然增加了很多新鲜的面孔。
一方面,新能源的热点确实很多:光伏、新能源车、锂电、储能、氢能。
另一方面,这两年有很多其他行业的投资人涌入了新能源领域。
比方说,这个新能源群里,就有不少之前投TMT和消费的“老相识”。
新能源群每天的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某某钠电公司获得B++++++轮融资,@某群友,恭喜恭喜”
“对《某某地区又诞生了百亿估值新能源独角兽》一文的批判”
“HJT、TOPCon、钙钛矿谁是未来”
“政策限制储能/回收类企业上市是否实锤”
“XX明星锂电公司preIPO轮的估值究竟有多离谱”
“XX明星储能公司降估值卖老股了”
当然了,每个新能源群最终都会有两个保留节目:
一般重头戏是,电动三傻的车友互喷环节。
当然了,比亚迪和特斯拉的车主,格局都是比较打开的,他们一般讨论的是谁会成为宇宙第一的车企。
03 医疗投资人
医疗投资人的群应该是平均学历最高的群,人均博士。
医疗群一般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常,总是分享些:政策变化、学术论文、临床进展,隔三差五的,大家还会在群里讨论讨论某个品种的临床数据。
从去年开始,医药行业遭遇了各种各样的轮番暴击。
先是二级市场暴跌,再是集采品种的扩大,还有医药领域反腐,然后到IPO政策变化。
这两年来,群里分享的基本都是些负面的消息,开始大家还在很热烈的讨论,到后面讨论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以至于很多群友都以为这个群死了。
这天。
有人转发了一个:“据传,五套标准企业一律不再受理”到群里。
换在往常,医疗投资人群里肯定不免又是一阵唏嘘和讨论
“五套也上不了”
“18A又发不出来”
“以后创新药投资怎么办啊”
“还有什么能投啊”
这次,医药投资人的群里静悄悄,感觉群真的是死了。
突然。
不知道是谁手滑发了张福利图到群里。
群里突然热闹了起来,大家纷纷表示,群友给力,以后请多发点。
直到此时,众人才发现,原来,之前是这个群的打开方式不对。
04 投资人的八卦群
八卦群应该是今年最热闹的群了。
一个合格的八卦群一般由一位热心的群主,几位每天勤勤恳恳地提供八卦/福利图/段子的瓜农,若干位杠精,还有一两位群宠组成。
众所周知,八卦群一般都遵循着严格的作息时间:朝九晚五,工作日。
于是,有好事者评价到:
上班了,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热闹,每个人都在带薪聊天,也不知道,是哪家倒霉公司招了你们这群人。
八卦群的内容一般都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讨论《有头有脸的投资人都去XXX了》是不是标题党”
“哪家企业要看BP前先打1000万保证金”
“哪家企业的创始人拿投资人的钱去买保时捷了”
“哪家创业的创始人最近二婚了”
“哪家企业现金流要断了”
“哪家机构最近在降薪裁员”
“哪家机构的DPI六年只有0.1”
“哪个机构的合伙人最近搞了桃色新闻”
当然了,如果群里有几个热爱军事/国际政治的,群里还会时不时讨论下俄乌冲突和中美关系。
总而言之,八卦群,就是每个投资人抱团取暖的港湾和每天下饭的电子榨菜。
05 投资人的求职群
一般从投资人求职群,可以窥见最近一级市场的动向。
比方说,20年基本都是医药投资人的职位,21年基本都是ESG投资人的职位,22年基本都是储能投资人的职位。
求职群一般是没有人说话的,只有几个每天发布岗位信息的活雷锋。
每个群友进群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一般是快速看下群成员里面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头像,生怕遇到了熟人或者是同事。
最离谱的,还是某人进群之后意外发现自己组的MD也在群里,然后吓的赶紧退群了。
当然,要说23年求职群最大的变化,主要有几点:
1、产投和国资/引导基金的招聘需求增加了;
2、家办职位是最受欢迎的;
3、大模型投资人的招聘需求增加了;
4、但是上述增加都无法掩盖总体需求大幅度下滑的事实。
投资人小剧场:IPO的焦虑
今天,是XX资本召开的季度总结会。
由于近期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公司合伙人胡总的要求下,本次会议的主题变成了退出策略研讨,让各位同事谈一谈对近期IPO政策变化的看法。
01 AIGC组
胡总首先翻了周博的牌子:
“周博,你那个XX项目,后续资本市场路径是怎么规划的?”
周博士是公司看大模型方向的投资经理,他在今年出手了几个大模型公司,有两个发展不错的,也获得了后续融资。
“公司的资本市场路径是很明确的!”
周博士一脸兴奋:
“A轮X杉已经在看了,X瓴资本的ZL也想要额度,B轮打算开给中东的主权基金,C轮打算跟某企鹅和某度合作, D轮找几个国资战投,估值搞到200亿,然后就可以去港股报他们那个18C,大模型第一股!”
有人小声的提醒周博士:
“周总啊,你刚才说的那几家潜在投资人,好像都有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啊。”
”老周啊,第一批大模型版号里面好像没有你这家公司啊,正规吗?”
周博士瞪了眼说话的方向,淡定地总结道:
“任正非都说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就是大算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波澜壮阔,不可想象。IPO只是第一步,XX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持有的企业。”
02 半导体组
第二个发言的是半导体组的小赵。
要说三年前的半导体组,投中了几个半导体企业,并且成功科创板IPO,一时风光无几。
后来,他们再接再厉,高位追投了几个IC设计、存储类的公司,然后就赶上了科创板批量劝退此类公司。
于是,小赵现在对半导体组的项目也是一脑门的官司。
“按照目前的审核政策,IC设立类的公司应该暂时是上不了科创板了。”
“利润体量也不够报创业板。”
“存储类的公司主要是受半导体行业周期影响,利润下滑的很厉害。”
胡总点了点头:“小赵啊,有啥经验教训要总结嘛?”
“最大的教训是要敬畏周期。”
“你的教训很深刻,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老板,听说今年iphone15系列的京东预售很好。”
“这跟半导体项目有啥关系?”
“说明半导体的补库存周期要开始了,半导体行业要进入下一个繁荣周期了。”
“所以,你这几个项目啥时候能报IPO?”
“我也不知道啊,这不还是要看监管的IPO政策嘛。”
03 新能源组
小王最近也被一个储能项目整的焦头烂额。
当初这个项目之所以能顺利投决,一方面是‘IPO确定性强’;另一方面是企业答应帮助小王完成在当地的招商落地任务。
然而天不遂人愿,项目报辅导之后就陷入了停滞。据说是因为有传言,储能类的项目的科创属性和盈利能力存疑,所以监管建议此类的项目谨慎申报。
要说,小王投的项目是个大储,还算有国家强制配储的政策支持,而他一个朋友投了某知名独角兽户储,今年业绩下滑严重,现在就有点欲哭无泪了。
胡总问小王:
“储能类项目的IPO政策,最近有什么新的说法?”
小王赶紧把最近的传言和国家支持配储的政策汇报了一遍。
胡总点点头,又追问到:
“那公司计划啥时候申报IPO?”
“胡总,企业老板亲口承诺,IPO进度不影响他们在XX地区建厂的进度,XX地区的领导很满意我们的推荐,说希望下一期基金继续跟我们合作。”
“嗯,不错。这个是大事,要敦促企业抓紧落实。”
04 生物医药组
宋博士是公司生物医药组的同事。
“小宋啊,现在不受理五套标准的企业,你投的那一堆创新药企业怎么办哟”
听到点名,宋博士赶紧扶了扶眼镜。
“五套标准只是暂时不受理,后面可能随时开闸,实在不行还能报港股18A。”
“港股40%的股票一天成交不到10万港币”,一位同事小声说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拆台,宋博士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他小声嘀咕道:
“实在不行,不是还能去北交所嘛。”
“北交所?”胡总哼了一声:
“小宋啊,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啊,不然我们怎么跟LP们交代。哎,你说,你那些创新药企业要满足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还需要多久啊。”
“啊,这我还没想过……….”
宋博士挠了挠头,他的脸已经红的发紫了。
胡总一摆手,也不再追问:“行吧,你们医药组,以后还是尽量投点有收入有利润的项目吧。”
05 其他行业组
最后的时间,照例是由others组的同事发言,包括但不限于:消费、文娱、TMT等行业组。
胡总望向了这几位同事,一脸的同情,张了张嘴,又有点无可奈何。
眼见着胡总欲言又止的样子,投消费的同事抢先打破了沉默:
“老板,你是知道的,我们这些都是红灯行业,上不了市的。”
胡总有点生气:
“你们现在这个态度是不对的,虽然有政策影响,但是不能摆烂,还是得想办法,A股上不了,就想想去港股,港股去不了的,就去美股,美股还去不了,新加坡也不是不能考虑。实在不行的,该回购回购,该诉讼诉讼。”
见到胡总有点不悦,投TMT的同事小C赶紧圆场:
“胡总,虽然我们这些行业在上市这块面临些困难,但是有些企业基本面还是可以的,您看,现在公司在各地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要不我们几个就把这块承担起来,把这些企业拉去聊聊,看看能不能满足落地要求。”
“嗯,小C这个想法不错,你们几个以后就跟着CRO(首席返投官)李总搞返投吧,散会。
By 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