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US稳定币法案详细解析

当大多数人还对“稳定币”半知半解的时候,历史已经翻过了改变世界的的重要一页。稳定币将会开启新的货币规则,对它越了解就越能抓住时代的机遇。

一、歷史的幽靈:東印度公司的數位迴歸

歷史從不簡單地重複,但它會押韻。當川普愉快的在 「天才法案」(GENIUS Act)的檔案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的時候,我腦中湧現的,是歷史的記憶 —— 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紀,被國家授予了主權權力的商業巨獸,荷蘭與英國的東印度公司。

這部法案看似只是金融監管的技術性調整,但其深層意涵,卻是在為 21 世紀的 「新東印度公司」 頒發特許狀,一場重塑全球權力格局的變革已然拉開序幕。

1a. 新權力的特許狀

回溯四百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和英國東印度公司(EIC)並非尋常的貿易商行。它們是憑藉國家授權,集商人、士兵、外交官和殖民者於一身的混合體。荷蘭政府授予 VOC 的權力包括:自行招募軍隊、發行貨幣、與其他國家君主簽訂條約,甚至發動戰爭。

同樣,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 EIC 的皇家特許狀,也使其擁有了在印度進行貿易壟斷、建立軍事和行政職能的權力。這些公司是歷史上最早的跨國公司,它們控制的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定義了那個時代全球化的命脈 —— 海洋貿易航線。

今天,”天才法案” 所做的,正是以立法形式,為新時代的權力巨頭 —— 穩定幣發行商 —— 授予合法性。表面上,法案旨在通過設定儲備金標準、要求資產認證等方式來規範市場,防範風險。但其真正的效果,是通過篩選和認證,創造出一個受美國政府認可的 “合法” 穩定幣發行商寡頭集團。

這些被 “加冕” 的公司,如 Circle(USDC 發行商)、未來的 Tether(如果其選擇合規),以及像 Apple、Google、meta、x 等多家坐擁數十億使用者的網際網路巨頭,他們將不再是野蠻生長的加密叛軍,而是被正式納入美國金融戰略版圖的 “特許公司”。它們控制的,將是新時代的全球貿易航線 ——24/7 不間斷執行的、無國界的數位金融軌道。

1b. 從貿易航路到金融軌道

東印度公司的權力根植於對物理貿易路線的壟斷。它們用炮艦和要塞確保了香料、茶葉和鴉片貿易的獨佔權,並從中攫取了鉅額利潤。新時代的 “數位東印度公司” 則將通過控制全球價值流動的金融軌道來行使權力。

當一個由美國財政部或特定機構監管的美元穩定幣,成為全球跨境支付、DeFi(去中心化金融)借貸、RWA(真實世界資產)交易的預設結算單位時,其發行商就掌握了定義新金融體系規則的權力。它們可以決定誰能接入這個系統,可以根據指令凍結任何地址的資產,可以設定交易的合規標準。這是一種比控制物理航線更深層、更無形的權力。

1c. 與國家之間模糊的共生與對抗

東印度公司的歷史,是一部與母國之間關係不斷演變的史詩。起初,它們是國家推行重商主義、與競爭對手(如葡萄牙)進行戰略博弈的代理人。然而,公司的逐利本性使其迅速膨脹為一個獨立的權力中心。

為了利潤,EIC 不惜發動戰爭(如普拉西戰役)、從事不道德貿易(如鴉片貿易),屢屢將英國政府拖入其不願參與的外交與軍事泥潭。最終,當公司因管理不善和過度擴張而瀕臨破產時,又不得不向國家求援,導致政府通過一系列法案(如 1773 年的《茶葉法案》和 1784 年的《皮特法案》)逐步加強監管,最終在 1858 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徹底剝奪了其行政權力,將其領土收歸王室直接統治。

這段歷史為我們預演了未來穩定幣發行商與美國政府之間可能的動態關係。目前,這些公司被視為推行美元霸權、對抗中國數位人民幣的戰略資產。然而,一旦它們成長為 “大到不能倒” 的全球金融基礎設施,其自身的機構利益和股東訴求將變得至關重要。它們可能會為了商業利益,做出與美國外交政策相悖的決定。

這預示著,當私人機構發行的美元穩定幣體系過於龐大時,將不可避免地和國家主權發生衝突,屆時,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基於利益博弈的穩定幣法案的再升級。

以下表格清晰地對比了這兩種跨越時空的權力實體,揭示了歷史驚人的相似性:

歷史的幽靈已經歸來。通過 “天才法案”,美國正在釋放一種新的東印度公司。它披著科技創新的外衣,手持區塊鏈的權杖,但其核心,卻是古老的商業帝國邏輯 —— 一個由國家特許、最終將與國家爭奪權力的全球性私人企業主權。

二、全球貨幣海嘯:美元化、大通縮與非美元央行的終結

“天才法案” 所催生的,不僅是一個新的權力實體,更是一場將席捲全球的貨幣海嘯。這場海嘯的能量,源於 1971 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正是那次歷史性的 “解放”,為今天美元穩定幣的全球征服鋪平了道路。

對於那些主權信用本就脆弱的國家而言,未來將不再是由政府選擇本國貨幣還是傳統美元,而是由民眾選擇在崩潰的本幣和觸手可及、毫無摩擦的數位美元之間做出抉擇。這將引發一波前所未有的超級美元化浪潮,徹底終結許多國家的貨幣主權,並給它們帶來毀滅性的通縮衝擊。

2a.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幽靈

要理解穩定幣的威力,必須回到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的那個時刻。該體系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形成了一個以黃金為最終錨的穩定結構。然而,這一體系內含一個致命的矛盾,即 “特里芬難題”: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美元必須通過美國的貿易逆差持續流向世界,以滿足全球貿易發展的需求;但持續的逆差又會動搖人們對美元兌換黃金能力的信心,最終導致體系崩潰。1971 年,尼克松總統關閉黃金兌換視窗,宣告了該體系的死亡。

然而,美元的死亡卻是它新生的開始。在隨後的 “牙買加體系” 下,美元與黃金徹底脫鉤,成為一種純粹的信用貨幣。它被從 “黃金的枷鎖” 中解放出來,美國聯準會可以更自由地發行貨幣,以滿足美國國內的財政需求(如越南戰爭的開支)和全球對美元流動性的需求。

這奠定了過去半個世紀美元霸權的基礎 —— 一個依賴於全球網路效應和美國綜合國力的、無錨的霸權。穩定幣,尤其是受美國法律認可的穩定幣,正是這個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終極技術形態。它將美元的流動性供給能力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維度,使其能夠繞過層層監管的各國政府,繞過傳統的、緩慢且昂貴的銀行體系,直接滲透到全球經濟的每一個毛細血管,每一個個人的手(機)裡。

2b. 超級美元化(Hyper-dollarization)的降臨

在阿根廷、土耳其等長期遭受高通膨和政治動盪困擾的國家,民眾為了保全財富,自發地將本幣兌換成美元,這便是 “美元化” 現象。然而,傳統美元化存在諸多障礙:你需要銀行帳戶,需要面對資本管制,需要承擔持有實體貨幣的風險。穩定幣徹底拆除了這些藩籬。任何擁有智慧手機的人,都可以在幾秒鐘內,以極低的成本,將即將貶值的本幣換成錨定美元的穩定幣。

在越南,中東,香港,日本,韓國,一家家的 U 店正在快速的取代傳統的找換店,杜拜售樓處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義烏小店開始能用 U 來買菸。

這些無孔不入支付滲透,將把美元穩定幣化從一個漸進的過程,變成一場瞬時完成的海嘯。當一個國家的通膨預期稍有抬頭,資本將不再是 “外流”,而是 “蒸發”—— 瞬間從本幣體系中消失,進入全球加密網路。我們可將這種屬性定義為 “對主權貨幣的替代性增強”。

對於那些信用本已搖搖欲墜的政府,這將是致命一擊。本幣的地位將被徹底動搖,因為民眾和企業擁有了一個更完美、高效的替代品。

2c. 大通縮與國家權力的蒸發

當一個經濟體被超級美元化浪潮席捲後,其主權國家將失去兩項最核心的權力:一是通過印鈔來彌補財政赤字的權力(即貨幣鑄幣稅);二是通過利率和貨幣供應量來調控經濟的權力(即貨幣政策獨立性)。

其後果是災難性的。

首先,隨著本國法幣被大規模拋棄,其匯率將螺旋式下跌,陷入惡性通膨。然而,在以美元計價的經濟活動層面,卻會出現劇烈的大通縮。資產價格、工資和商品價值若以美元衡量,將一落千丈。

其次,政府的稅基將隨之蒸發。以迅速貶值的本幣計價的稅收,將變得毫無價值,國家財政將陷入崩潰。這種財政的死亡螺旋,將徹底摧毀國家的治理能力。

這一過程,從川普簽署天才法案為起點,將通過 RWA(真實世界資產上鏈)加速。

2d. 白宮 vs. 美國聯準會:美國內部的權力博弈

這場貨幣革命並不只是打擊美國的對手,它甚至將在美國內部引發危機。

目前,美國聯準會作為獨立的中央銀行,掌握著美國的貨幣政策。然而,一個由財政部或白宮下設新機構監管的、私人發行的數位美元體系,將創造出一個平行的貨幣軌道。

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影響對穩定幣發行商的監管規則,來間接甚至直接地干預貨幣供應和流向,從而繞開美國聯準會。這可能成為美國行政分支為實現其政治或戰略目標(例如,在選舉年刺激經濟,或精準制裁對手)而打造的強大工具,從而在將來引發美元一場關於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深刻的信任危機。

三、21 世紀的金融戰場:美國對抗中國的 「自由金融體系」

如果說穩定幣法案對內是一場權力重構,那麼對外,它就是美國在與中國的大國博弈棋局上,落下的一枚至關重要的棋子:通過立法扶持一個私有的、基於公共區塊鏈的、以美元為核心的 “自由金融體系”。

3a. 新時代的金融鐵幕

二戰後,美國主導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其目的不僅是重建戰後經濟秩序,更是在冷戰背景下,構建一個將蘇聯及其盟友排除在外的西方經濟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成為了推行西方價值觀和鞏固同盟體系的工具。

如今,”天才法案” 所要構建的,正是數位時代的新版 “布雷頓森林體系”。它旨在建立一個以美元穩定幣為基礎的全球金融網路,這個網路開放、高效,且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國家主導的模式截然對立。這有點像美國當年為對抗蘇聯的自由貿易體系的安排,但出手更狠。

3b. 開放圍剿封閉:許可制 vs. 無需許可

中美在數位貨幣上的戰略路徑,呈現出根本性的差異,這是一場 “開放” 對 “封閉” 的意識形態戰爭。

中國的數位人民幣(e-CNY)是一個典型的 “許可制”(Permissioned)系統。它執行在由央行控制的私有帳本上,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帳戶都在國家的嚴密監控之下。這是一個數位化的 “圍牆花園”,其優勢在於高效的中心化管理和強大的社會治理能力,但其封閉性也使其難以獲得全球使用者的真正信任,尤其是那些對其監控能力抱有警惕的個人和機構。

相比之下,美國通過 “天才法案” 所支援的穩定幣,則建立在以太坊、Solana 等 “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的公共區塊鏈之上。這意味著,任何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在這個網路上進行創新 —— 開發新的金融應用(DeFi)、建立新的市場、進行交易 —— 而無需得到任何中心化機構的批准。美國政府的角色,不是成為這個網路的運營者,而是成為這個網路中最核心資產(美元)的 “信用擔保人”。

這是一種極其高明的非對稱戰略。美國正在利用其對手最薄弱的一環 —— 對失控的恐懼 —— 來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它將全球的創新者、開發者和尋求金融自由的普通使用者,都吸引到以美元為中心的開放生態中。中國被邀請來參加一場它在結構上就無法獲勝的遊戲:一個由國家控制的區域網,如何與一個向全球開放的、充滿活力的金融網際網路競爭?

3c. 繞開 SWIFT:釜底抽薪的降維打擊

近年來,中俄等國應對美元霸權的一個核心策略,是建立繞開美國控制的金融基礎設施,例如替代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跨境支付系統。然而,穩定幣的出現,讓這一策略顯得笨拙而過時。基於公共區塊鏈的穩定幣交易,從根本上就不需要經過 SWIFT 或任何傳統銀行的中介。價值的轉移,通過全球分佈的節點網路以密碼學方式完成,這是一個全新的、與舊體系平行的軌道。

這意味著,美國不再需要費力地保衛舊的金融城堡(SWIFT),而是直接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戰場。在這個新戰場上,規則由程式碼和協議定義,而非國家間的條約。當全球大部分的數位價值開始在這條新軌道上執行時,試圖建立一個 “SWIFT 替代品” 就如同在高速公路時代,努力去修建一條更豪華的馬車道一樣,失去了意義。

3d. 贏得網路效應之戰

數位時代的核心戰爭,是網路效應的戰爭。平臺一旦吸引了足夠多的使用者和開發者,就會形成強大的引力,使其競爭對手難以追趕。通過 “天才法案”,美國正在將美元 —— 這個全球最強健的貨幣網路 —— 與加密世界 —— 這個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金融網路 —— 進行融合。其產生的網路效應將是指數級的。

全球的開發者會優先選擇為擁有最大流動性和最廣泛使用者基礎的美元穩定幣開發應用。全球的使用者會因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和資產選擇,而湧入這個生態。相比之下,e-CNY 可能在 “一帶一路” 等特定範圍內推廣,但它封閉的、以人民幣為中心的特性,使其難以在全球範圍內與這個開放的美元生態系統相抗衡。

綜上所述,”天才法案” 遠非一部簡單的國內法案。它是美國在 21 世紀地緣政治棋局中的核心戰略部署。它以一種 “四兩撥千斤” 的方式,利用 “去中心化” 和 “開放” 的理念,來鞏固其最核心的權力 —— 美元霸權。它不是在與中國進行一場對稱的軍備競賽,而是通過改變金融戰場的地形,將競爭帶入一個美國擁有絕對優勢的新維度,對對手的金融體系進行降維打擊。

四、萬物的 “非國家化”:RWA 與 DeFi 如何瓦解國家控制

穩定幣本身並非革命的終點,它更像是一匹攻入城的特洛伊城木馬。一旦全球使用者習慣了通過它來持有和轉移價值,一場更巨集大、更深刻的革命便會隨之而來。這場革命的核心,是將一切有價值的資產 —— 股票、債券、房產、藝術品 —— 都轉化為可以在全球公共帳本上自由流動的數位代幣。

這個過程,即 “真實世界資產上鏈”(RWA),將從根本上切斷資產與特定國家司法管轄權的聯絡,實現資產的 “非國家化”,並最終顛覆以銀行為核心的傳統金融體系。

4a. 穩定幣:通往新世界的 “特洛伊木馬”

在古老的傳說中,希臘人通過獻上一具巨大的木馬,最終攻陷了堅固的特洛伊城。今天,穩定幣正扮演著類似的角色。在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眼中,受監管的、有資產抵押的穩定幣似乎是馴服加密世界這匹野馬的 “木馬”—— 一個相對安全、可控的入口。

然而,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GENIUS 法案在致力於通過推廣 “安全” 的穩定幣來鞏固國家權力的同時,無意中為 “危險” 的、真正去中心化的非國家貨幣,構建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使用者獲取渠道。

穩定幣的核心功能,是作為連線傳統法定貨幣世界與加密資產世界的門戶。它們是加密世界的 “入口匝道”(on-ramp),是跨越兩個世界的 “橋樑”。一個普通使用者最初可能只是為了享受穩定幣在跨境匯款或日常支付中帶來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或商家給予的補貼。但一旦他們下載了數位錢包,習慣了鏈上交易的模式,他們與比特幣、以太坊等真正去中心化資產之間的距離,就只剩下一次點選。

那些提供穩定幣交易服務的平臺,如 Coinbase 或 Kraken,本身就是一個包羅永珍的加密資產超市。使用者為了穩定幣而來,但很快就會被 DeFi 協議提供的高額收益、或是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的敘事所吸引。從持有 USDC 到質押 ETH 參與流動性挖礦,這個過程對於一個已經入門的使用者來說,是自然而然的延伸。

這就為國家制造了一個深刻的悖論。國家的短期目標是通過推廣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來強化美元霸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必須鼓勵和支援使用者友好的錢包、交易所和各類應用的開發與普及。然而,這些基礎設施在技術上是中立的、協議無關的。同一個錢包,既可以存放受監管的 USDC,也可以存放匿名的門羅幣;同一個交易所,既可以交易合規的穩定幣,也可以交易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

隨著使用者對加密世界的理解加深,他們對更高收益、更強隱私保護、或真正抗審查性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屆時,他們自然會從僅提供價值穩定但無增值潛力的穩定幣,轉向那些能夠滿足這些更高層次需求的資產。

4b. RWA 革命:資產掙脫國界的枷鎖

如果說 DeFi 是這場革命的上層建築,那麼 RWA 就是其堅實的經濟基礎。RWA 的核心,是將存在於物理世界或傳統金融系統中的資產,通過法律和技術流程,轉化為區塊鏈上的代幣。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由中國團隊開發的蘋果應用商店裡擁有數百萬全球使用者的 app,其所有權通過法律和技術手段被代幣化,成為在區塊鏈上流通的數位憑證。

該代幣在一個鏈上的、無需許可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中進行交易。

阿根廷一位使用者在發起交易後,幾秒鐘內就在自己的數位錢包中收到了這個代幣。

整個過程 —— 資產的代幣化、抵押、穩定幣的鑄造與轉移 —— 完全在鏈上完成,繞開了中國、美國(因其美元錨定)和阿根廷三國的傳統銀行系統。這不僅僅是一條更優越的支付軌道,它是一個平行的、幾乎無視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所劃定的政治與法律邊界的金融平行宇宙。

這正是 “貨幣的非國家化” 推動 “金融的非國家化”,並最終實現 “資本的非國家化”。

在資本可以非國家化的情況下,資本家,自然也將非國家化。

4c. 傳統金融體系的末日

這個由穩定幣驅動、以 RWA 為基礎的新金融生態,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一次全面衝擊。傳統金融的核心功能,本質上是作為資訊和信任的中介。銀行、券商、交易所、支付公司等機構,通過其龐大的資本、複雜的系統和政府的牌照,來解決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並從中收取高昂的費用。

而區塊鏈技術,通過其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的特性,以及由程式碼(智慧合約)強制執行的規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信任機制 ——”程式碼即法律”。在這個新正規化下,傳統中介的大部分功能都顯得多餘和低效:

銀行的存貸業務,可以被去中心化的借貸協議所取代。

交易所的撮合交易,可以被自動做市商(AMM)演算法所取代。

支付公司的跨境結算,可以被穩定幣的秒級全球轉帳所取代。

華爾街的資產證券化,可以被更透明、更高效的 RWA 代幣化所取代。

五、主權個體的崛起與國家的黃昏

當資本可以無國界流動,當資產可以脫離司法管轄,當權力從民族國家向私人巨頭和網路社群轉移,我們便抵達了這場變革的終點 —— 一個由 “主權個人”(The Sovereign Individual)主導,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Westphalian system)終結為標誌的新時代。這場由穩定幣和人工智慧(AI)共同驅動的革命,其深遠影響將超越法國大革命,因為它並不僅僅帶來政權的更迭,它改變的,更是權力的存在形式。

(主權個人一書,的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預言)

5a. 《主權個人》的預言成真

1997 年,詹姆斯・戴爾・戴維森(James Dale Davidson)和里斯 – 莫格勳爵(Lord William Rees-Mogg)在其驚世駭俗的著作《主權個人》中預言,資訊時代的到來將從根本上改變暴力和權力的邏輯。他們認為,民族國家之所以能在工業時代崛起,是因為它能有效地保護大規模、固定化的工業資產,並從中徵稅。

但在資訊時代,最重要的資本 —— 知識、技能和金融資產 —— 將變得高度流動,甚至存在於無形的網路空間中。屆時,國家將像一個試圖用柵欄圈住 「長了翅膀的牛」 的牧場主,其徵稅和控制能力將大打折扣。

穩定幣、DeFi 和 RWA 的出現,正是這本書中 「網路貨幣」(cybermoney)和 「網路經濟」(cybereconomy)的現實版本。它們共同構建了一個全球性的、低摩擦的價值網路,讓資本真正長上了翅膀。一個精英個體可以輕鬆地將自己的財富配置於全球各地的 RWA 代幣,並通過穩定幣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瞬時轉移,而這一切都記錄在一個國家機器難以觸及的公共帳本上。書中預言的 「個人將擺脫政府的壓迫」 和 「財富持有者將能夠繞開國家對貨幣的壟斷」 正在成為現實。

5b.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終結

自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以來,世界政治的基本單位就是主權國家。這個體系的核心原則包括:國家在其領土內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各國主權平等、以及互不干涉內政原則。這個體系的基石,是國家對領土內的人口和財產的絕對控制權。

主權個人的崛起,正在從根本上侵蝕這一基石。當最富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個體,其經濟活動和財富積累都發生在 「域外」(cyberspace)時,領土的邊界就失去了意義。國家發現自己無法有效向這些全球流動的精英徵稅,其財政基礎將不可避免地被削弱。為了阻止財富外流,絕望的政府可能會採取更激進、更專制的手段,例如書中預言的 「人質劫持式」 的稅收和對促成個人自主的技術進行破壞。但這隻會加速精英的出走,形成惡性迴圈。最終,民族國家可能會蛻變為一個空殼,其功能僅限於為那些無法進入全球數位經濟的、不那麼具有流動性的民眾提供福利和保障 —— 一個為窮人服務的 「保姆國家 「。但顯然,這樣的國家,與財富創造無關

5c. 最後的邊疆:隱私與國家稅收的終局之戰

這場革命的下一步,將是隱私。目前的公共區塊鏈雖然是匿名的(pseudonymous),但交易仍可被追蹤。然而,隨著零知識證明等隱私技術的成熟(如 Zcash 和 Monero 所採用的技術),未來的金融交易將可能實現完全的匿名和不可追蹤。

當全球化的、基於穩定幣的金融系統與強大的隱私技術相結合時,就構成了對國家稅收能力的最終挑戰。稅務機關將面臨一個無法穿透的 「黑箱」,無法有效識別交易方和應稅所得。這將是 「去監管」 的最終形態,因為當國家失去徵稅能力時,它也就失去了進行有效監管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法國大革命,是用 「民族主權」 替代了 「君主主權」,權力的主體從國王換成了民族國家,但權力的地域性本質並未改變。而穩定幣開啟的這場革命,則是用 「網路主權」 和 「個體主權」,去消解 「民族國家的領土主權」。它不是權力的轉移,而是權力的 「去中心化」 和 「非國家化」。

這是一個更根本、更徹底的正規化轉移,其影響之深遠,確實不亞於,甚至可能超過法國大革命。我們正站在一箇舊世界解體、新秩序浮現的黎明。這個新世界將賦予個體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但也將帶來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混亂與挑戰。

By PANews

稳定币是什么,未来又如何

稳定币是一类加密货币,其设计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通常通过与法定货币、贵金属或其他资产挂钩来实现这一目标。换言之,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锚定”在现实资产(如美元)上的数字货币,其价值波动很小,与剧烈波动的比特币等传统加密货币形成鲜明对比。

一、稳定币的通俗解读

为了让概念更直观,我们可以用一个“游乐园”场景来类比加密货币市场:

  • 比特币:就像游乐园里限量发售的“明星纪念品”(比如某位明星的签名手办)。这些纪念品数量有限,稀缺性让它们价格忽高忽低。早上可能因为排队的人多,价格被炒到1000元一个;中午明星突然宣布退出娱乐圈,价格可能暴涨到2000元;但晚上如果有传闻说手办其实不那么稀有,价格可能跌到500元。买这种纪念品的人往往是在赌它的未来价值,风险和回报都很高。
  • 稳定币:就像游乐园里的“游戏币”。游乐园规定1枚游戏币永远可以玩一次旋转木马或换一份爆米花。这种游戏币的价值稳定,因为它由游乐园的规则(类似稳定币的锚定机制)严格控制。不管纪念品的价格如何波动,游戏币的价值始终不变,适合用来“安全”地参与游乐园的各种活动。

补充说明

  • 比特币的波动性: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不仅是因为供需,还受到全球经济、政策监管、技术发展(如减半事件)、市场情绪等的影响。就像古玩或纪念品的价格可能因外部新闻或事件而剧烈变化。
  • 稳定币的稳定性:稳定币(如USDTUSDC)的价值通常锚定美元,通过储备资产或算法机制维持1:1的兑换比例。但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币的“稳定”依赖于发行方的信用或机制的可靠性。如果“集市主办方”或“游乐园”失去信用(比如储备不足或丑闻),兑换券或游戏币也可能失去价值(如2022年TerraUSD 的崩盘)。

二、根据抵押方式不同,稳定币主要有三种类型:

  • 法币抵押型:由中心化机构持有等值的法定货币储备,以1:1比例锚定发行的稳定币。例如,USDT和USDC等稳定币都声称每枚代币都有相应美元作为储备,保证用户可按1:1兑换。发行方通常会聘请会计师定期审计托管账户,以确保储备金充足。就像把钱存到支付宝里,你存100元人民币,支付宝里就有100元余额,背后有等额人民币支撑。USDT、USDC这类稳定币就是如此,1个稳定币对应1美元的储备,你随时能兑换回美元。
  • 加密资产抵押型:用其他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通过智能合约超额抵押来支撑稳定币价值。如去中心化平台MakerDAO发行的DAI,就要求用户以高于1:1的比例存入加密资产(如以太坊),以应对价格波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无需信任单一实体,抵押信息公开透明;但需要维持较高抵押率来防范价格剧烈变动。
  • 算法型:随着美国的稳定币法案出台,这类发行方式的实现比较困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只做了解即可。这种方式不直接持有外部资产,而是通过预设算法自动调节稳定币供应量来维持价值稳定。例如,当价格高于目标值时增发币量,反之缩减供给。算法稳定币去中心化程度高,但其机制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可能难以应对,历史上也出现过失败案例(如 TerraUSD 的崩盘)。

这三种稳定币机制各有优缺点,但共同点是它们结合了加密货币的全球流动性和链上透明性,同时力图提供接近法定货币的价格稳定性。正因如此,稳定币成为支付、储值、跨境转账等场景中受欢迎的数字资产,尤其在高通胀或跨境支付需求较大的地区,用户可用美元等稳定币规避本国货币贬值。

三、发行条件与限制

由于稳定币直接与现实资产挂钩,其发行和管理受到严格约束:

(一)美国

  • 牌照与资本要求:监管机构通常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取得类似支付机构或电子货币机构的牌照,并具备充足的资本。例如,欧美和香港等地的新规都明确规定,锚定单一货币的稳定币发行机构须具备支付牌照或电子货币牌照,并保持一定规模的股东权益或资本。
  • 充足储备金:已通过参议院,待众议院批准的《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明确规定,每发行1美元的稳定币,背后必须有等值的 “高流动性、安全资产” 作为支撑,范围包括美元和短期国债等。这就像支付宝不能随便增发余额,你存100元它才能有100元余额,不能自己凭空造出100元余额,否则大家的钱就不安全了。储备资产要与发行机构自有资金严格隔离管理,并通过安全托管方式(如多签、保险或监管托管)防范盗窃、欺诈等风险。这种安排确保即便出现兑付需求,用户也能随时按面值赎回稳定币。
  • 透明度与审计:为维护市场信任,发行方通常需要定期公开储备审计报告或使用链上预言机等技术公开储备情况。例如,TrueUSD接入了链上预言机,实时提供抵押率数据,用户可以验证所有代币的真实抵押比例。这些透明度措施有助于防止超发或暗箱操作,并增加持币者信心。
  • 消费者保护与合规:发行方须承担用户保护责任,包括披露核心信息、保护数据隐私等,并严格执行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相关法规。许多法规要求发行机构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KYC),监控和报告可疑交易。例如,美国的 GENIUS 法案就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具备冻结、销毁可疑资产的技术能力,以配合执法机构。这些规定旨在杜绝犯罪资金利用稳定币进行洗钱或逃避监管,同时保障稳定币体系的合法合规。
  • 技术安全保障:稳定币通常在区块链上运行,因此需要坚实的技术架构来维护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包括使用去中心化的预言机获取可靠的价格信息,以保证锚定机制准确执行;以及采用智能合约多重签名、分布式共识等机制防止单点故障和黑客攻击。例如,在DeFi应用中锁仓的稳定币总量巨大,需要与底层区块链同等强度的安全保障,确保价格喂价无篡改并保持1:1锚定关系。

(二)中国香港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已于2025年5月21日通过,预计2025年8月1日生效,具体要求包括:

  • 定义与范围:明确稳定币为锚定单一或多货币、单位或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需标明锚定价值(如港元稳定币)。
  • 发行主体:发行方须为注册公司,接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监管,海外机构发行港元稳定币亦需遵守。
  • 资本金:最低资本金为2500万港元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需为足额货币资金。
  • 储备资产:市值须始终大于等于未赎回稳定币面值,与公司其他资金隔离,专款专用。
  • 风险管理:发行方需及时满足兑付要求,建立KYC、AML制度,监控非法资金流动。
  • 业务限制:禁止支付稳定币利息,仅限经营稳定币业务,防止其变为理财产品。

上述条件和限制的设置,核心目的是维护币值稳定、强化用户信心防范风险。严格的储备要求和审计可防止发行机构超发滥发,进而避免价格脱钩;反洗钱和身份认证措施防止非法资金流入稳定币网络;技术安全和透明度保障则确保体系无单点风险、让持币者随时了解资产状态。这些条规正是为确保稳定币既“稳”又“可用”而制定的。

四、稳定币发行意义

  • 当前,SWIFT的核心功能是为金融机构的结算业务提供金融交易电文交换服务,具体表现为提供规则统一的金融行业安全报文服务与接口服务。不过,借助 SWIFT进行支付的成本颇为高昂,这些成本涵盖了银行手续费、SWIFT通道费、因交易延迟产生的损失以及准备金等多个方面。由于整个支付流程涉及的环节众多,中间参与方收取的手续费等费用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导致从收款方到付款方的单次交易往往需要25至35美元的交易费用。
  • 而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交易在去中心化网络中进行,无需依赖银行等中介机构的营业时间和清算周期。理论上可实现7×24 小时实时结算,且跨境转账的确认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具体取决于区块链网络的拥堵情况)。例如,USDC、USDT 等稳定币的跨境转账,无论金额大小,流程一致且耗时短。

为了更好了解稳定币的机制,在这里我们用支付宝作为举例:

在支付体验上,稳定币与中国常见的手机数字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有很多相似之处。事实上,有分析指出,从货币属性角度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内部的“平台货币”本质上就类似于人民币稳定币。这种类比的意思是:在支付宝里用户存放的余额,与存放在银行的人民币挂钩,可被随时用于支付,其经济功能与稳定币十分类似。

具体操作上,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的流程也很直观:用户打开手机钱包(应用)选择相应稳定币,如USDT,然后扫描商家提供的收款二维码。一旦确认,稳定币即可在数秒或几分钟内到账,过程与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几乎一样快捷。例如,Bitget Wallet 等数字钱包已经支持稳定币扫码支付:在越南某餐厅结账时,用户只需用钱包扫描二维码,USDT就能秒到账,如同用支付宝刷码付款一样方便。

综上所述,稳定币在使用方式、支付速度和便捷性方面与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应用非常相似:都通过手机应用执行、支持扫码或转账操作、到账快速、操作界面简洁。这使得普通用户可以很自然地将稳定币当作数字现金来使用——区别只在于它们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并可进行全球转账。稳定币这种结合了区块链技术和“数字钱包”体验的新型支付工具,正逐渐为更多用户所熟悉,并为跨境和去中心化支付提供了可行的替代方案。

五、与传统加密货币的对比

稳定币与比特币等传统加密货币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从几个角度对比说明:

  • 价格波动性:稳定币的波动性极低,其价值通常与锚定资产基本保持等价。例如,1 USDT通常等于1美元,在理想情况下其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相比之下,比特币价格受市场供求和投资者情绪影响巨大,经常出现数十个百分点的波动。比特币曾多次在数月内从数千美元飙升到数万美元再暴跌,这种剧烈波动使它不适合作为日常支付手段,而更像是一种高风险投资资产。
  • 用途与应用场景:由于稳定性高,稳定币主要用于支付和交易中转。例如,在加密货币交易中,交易所和用户常将资产临时转换为稳定币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在DeFi领域,稳定币被广泛用于借贷、流动性提供等场景,成为去中心化金融的基础资产。此外,稳定币还被用于跨境支付和汇款,因为它们可直接与当地法币兑换,简化兑换环节、降低成本,并提供低费用和快速到账的特性。而比特币的主要用途则是投资和价值储存,被视为“数字黄金”。一些经济不稳定国家的居民也会购买比特币避险保值。虽然理论上比特币也可以用于支付,但其交易确认时间较长、手续费较高,实际支付场景远不如稳定币那般便捷。
  • 监管状况:稳定币由于与法币挂钩,往往被纳入更严格的金融监管框架。许多国家将稳定币发行人要求持有支付或电子货币牌照、保持储备资产等。例如,美国和香港等地最新法规都针对稳定币制定了专门规定,强调储备真实性和反洗钱义务。相比之下,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则更加复杂:部分国家将其视为商品或财产,对交易所和投资实施监管;另一些国家则限制或禁止其支付使用。总体而言,比特币的监管更加分散和不一致,而稳定币因其类货币属性通常会被归入类似电子货币的监管体系,以保护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六、未来展望

稳定币市场正快速增长,预计到2028年总市值可能达2万亿美元(Cointelegraph)。随着监管完善(如美国GENIUS Act和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稳定币将在全球支付、DeFi(去中心化金融)和传统金融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需警惕储备不足、监管压力和技术风险等挑战。

稳定币对中国的意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朱太辉指出,从结算时间看,传统银行跨境汇款需要1至5个工作日,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稳定币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结算。从结算成本看,传统银行跨境汇款平均成本率在6.35%左右,而部分地区发送稳定币的平均成本已经降至1美元以下。

与此同时,稳定币依然被长期应用于灰色产业,美元稳定币代表泰达币(USDT)与美元币(USDC)被研究机构指责存在相当规模的非法金融交易,泰达币更是数次被美国政府指出涉及非法金融活动。

“稳定币是现实需求的产物,一方面应用于虚拟资产交易、链上交易等新兴经济领域,传统方式不能满足这类交易的支付结算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灰色和非法交易。”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刘晓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稳定币立法,既是创新的需要,也是金融安全的需要。

刘晓春同时指出,支付结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法定货币体现的价值转移,稳定币的支付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有收款人最终获取法定货币才是结算的实现。

保护并促进法币主权

在立法过程中,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相关法案不约而同将境外与本币挂钩的稳定币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保护并促进法币主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强调,法币稳定币背后同时融合了市场对法币信用的信任与担忧。

一方面,境外与本币挂钩的稳定币可能对本币金融体系产生风险冲击。近年来,法币稳定币曾数次引发金融市场震荡。我国虽未正式探索发展稳定币,但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上已出现过以1:1比例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境外难免出现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中国金融体系也必然会面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冲击,很有必要制定法规加以防范。”刘晓春表示,从监管角度,可以对不同发行人或不同稳定币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定。

另一方面,借助稳定币的全球化特性,主权货币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拓展至各个国家境内的商品服务支付和金融交易。目前,美元稳定币市值已占据法币稳定币的95%以上。“通过锚定美元稳定币,美元的影响范围将扩大到新兴领域,进而可能扩大美元影响力。”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说。

刘晓春强调,在美元尚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的情况下,在一个国际化的新兴经济领域普遍使用美元稳定币进行支付结算是一个正常现象。中国如果发行人民币稳定币,其首要目的不应该是为了与美元稳定币竞争,而是为新兴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

同步推进法币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发展

我国多年来积极利用央行数字货币解决跨境支付中的难点痛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

央行数字货币同样能够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并降低成本。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平台处理一笔支付业务可在6至9秒内完成,节约近一半成本。

与稳定币的点对点结算不同,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结算时,可以采用双边或多边结算模式。郑磊向记者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两种结算模式因涉及双边或多边国家的法律监管和不同的金融体系,推广难度高。他认为,通过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以扩大离岸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非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支付中增加离岸人民币的使用频率,作为传统金融手段的补充,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从应用场景看,法币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前者主要运用于跨境结算、加密资产交易等,后者已广泛运用于国内生活缴费、购物消费等场景。刘晓春进一步指出,由于应用场景与稳定币特性的高度适配,稳定币能够成功应用的场景,也必然是央行数字货币适用的场景。“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实际上有助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刘晓春说。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朱太辉建议,未来在推动人民币稳定币发展上,可采取渐进性的路线。在时间选择上,可考虑在香港尽快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宜早不宜迟;在发展路径上,香港的市场规模和使用场景有限,可尝试“先境外离岸再境内离岸”,从香港逐步向内地自贸区推广。

By 证券时报网

为什么长期节食与素食对健康不利

素食主义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能量摄入通常较低,导致摄食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饮食过于单一和质量低劣也会造成关键营养素的缺乏。

根据新闻报道,方大同看起来是一名严格素食者,而且他的父母也都是,这使问题更加严重。气胸是一种医学疾病,指空气进入肺部与胸壁之间的狭窄间隙,破坏了这一薄而密的结构,从而使肺部在呼吸时无法正常扩张和收缩,导致部分或完全塌陷。如果胎儿期肺部发育不良、缺乏弹性,就更容易在压力下撕裂或衰竭。正常的肺部发育依赖于充足的蛋白质和锌来构建组织和支持细胞生长,蛋白质或锌的缺乏会削弱肺泡壁和表面活性剂的生成,从而增加脆弱肺部发生气胸的风险。

此外,维生素B12对细胞分裂和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并通过神经系统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间接支持肺部成熟,而这些营养素在素食饮食中往往严重缺乏。

有研究显示,胎儿期锌含量低与动物模型中肺部发育迟缓密切相关。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疑问:为何并非所有素食者最终皆罹患肺部疾患?答案在于,生物学本质上是一场概率的博弈。方大同的不幸或在于,他既携带有影响肺部发育的遗传易感性,又身处胎儿期营养匮乏的环境,双重打击进一步削弱了肺部发育。

最终,我们可以确定大多数病症的根源在于营养缺陷,因为发育本身是一个对营养极为依赖的过程。即使一个婴儿能够顺利出生,也不代表其每个器官都得到了完美发育;微小的结构或生化缺陷可能在几十年内逐渐累积,成年后便以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遗传和环境因素可以加速或减缓这一过程。

实际上,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衰老进程:吸烟者的肺部可能衰老得更快,饮酒者的肾脏和肝脏可能迅速退化,而经常锻炼或拥有良好NOS基因的人,其血管衰老可能较慢

方大同几乎犯了书中每一个营养错误,从胎儿时期开始的营养不足在几十年中不断累积,再加上遗传易感性,对其肺功能造成了持续的负面影响,最终在41岁时引发了气胸。

这为每个人敲响了警钟:发育过程中关键阶段的健康状况,为未来的疾病风险奠定了基础。例如,自闭症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便是子宫内大脑发育的中断,这种发育障碍会给个体带来终生的影响。

为什么长期节食的人甲状腺都会出问题

大S的肺炎和杨幂的发际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跟吃太少引起的营养缺乏有关。

从一个很高的角度来看,预防桥本需要管理支持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营养。从一个简单的角度来看,你吃不够东西,营养摄入就会减少,从而提升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一方面是被网上普遍建议少吃的潮流信息给误导了,另一方面是作为明星自己需要保持一定的体型,而少吃是短期内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她们统一认为,少吃即可以助于健康长寿又可以维持良好身材,不这样做才傻呢。吃到7分饱,16:8/轻断食,断食,避免碳水,这些全部是建立在少吃是健康的理念上的。她们不明白,这些都是给肥胖美国人的建议,对一个150kg肥胖美国人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因为减少身体的脂肪/炎症负担对整体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对一个45-50kg的杨幂来说,你的体脂已经太低了,少吃已经得不到减少脂肪的好处了,反而体脂过低对身体还会产生损害

另外,少吃通过减少营养摄入还会进一步损害健康。如果说这三个人都有桥本,我也不会感到惊讶,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大约70-80%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包括桥本)患者为女性。女性与男性最大的区别有哪些?女性营养丰富的肉类吃得相对更少,总摄入量相对更少,通常反复进行过饥饿自己的减肥饮食,生理方面就是雌激素与睾酮的区别(雌激素时促自身免疫的,而睾酮是抑制自身免疫的)

肉里面含有支持甲状腺功能的所有营养,包括支持抗氧化功能的重要氨基酸,以及支持免疫功能的高热量,锌,铁,和硒,全部只有肉才能有效提供。蔬菜不光不含这些,还含有大量损害甲状腺功能的植物毒素,包括致甲状腺肿物质,抑制铁/锌/硒吸收的植酸,以及抑制碘吸收的高氯酸盐(碘是关键甲状腺营养),月经失血还会让你不断的流失重要的铁元素。不仅如此,当你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到一定程度时,身体必须要下调能量产生并采取节省能量的代谢模式

甲状腺是调节能量产生的主要器官,会不会桥本只是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去攻击甲状腺为了下调能量产生的一种适应机制。网上提到杨幂的食谱,每餐都是没有热量的蔬菜,饿了喝一点酸奶。这群人都是同一个恐龙理念,就是全心全力的要限制热量/卡路里摄入。为了正确调节免疫系统,使其不攻击自身组织,需要提供两样东西,一个是能量,另一个是营养。当你限制热量摄入时,你就限制了这两样东西,那甲状腺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大S英年早逝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48岁s于肺炎的概率极低,明星通常需要强迫自己少吃以维持一定的体重,这种做法对免疫系统特别有害。为了使免疫系统发挥最佳功能,需要高热量摄入和充足的营养状态。少吃会减少能量产生,并使身体缺乏免疫系统对抗感染所需的营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会经历一个称为免疫衰老的过程,其特征是产生有效免疫反应的能力下降。在肺炎的情况下,老年人更难激活免疫系统去有效清除感染,从而发展为更严重的形式。

年轻人的病死率通常不到1%,而老年人的病死率则在5%到15%之间。这仅仅是因为年轻人的身体产生能量的效率更高,且营养状况通常比老年人更好。

理论上,中年人通过挨饿或剥夺营养会诱发暂时性免疫衰老状态。由于大S是素食主义者,我更不会感到惊讶,因为她的营养状况会进一步受损,素食者的饮食缺乏支持免疫系统的重要营养,包括铁、锌和维生素B12。此外,现代环境充斥着毒素,这些毒素也会损害我们身体的能量生产过程和营养状况。每次身体感染病毒,免疫系统都会被激活来拯救我们,大量的营养资源就会从身体中耗尽。

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引入,全世界的病毒负担大幅增加,这使每个人都面临着营养缺乏的风险。我们从新冠病毒中了解到,死亡的人要么是老人,要么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因此处于营养耗尽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身体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如果除了每年季节性流感之外,还要面对新冠病毒,现代环境毒素的侵袭,同时还在吃素,挨饿为了保持一定的体重,进一步损害营养状况。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为何年纪轻轻就死于肺炎的合理结论。众所周知,怀孕期间感染是诱发后代自闭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这是因为在感染期间,营养资源会被调动起来对抗感染,是以牺牲支持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为代价。让我再举两个鲜明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保持营养状态很重要。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近亲或朋友那里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失业、失去家人、离婚、高压力的生活事件都可能引发疾

病。这是因为压力也会消耗营养,营养消耗会使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损害癌症免疫监视。

怀孕是另一个消耗营养的事件,分娩后,如果母亲的营养储备没有得到充分补充,她可能会进入相对缺乏的时期。这种状态会影响各种身体系统,包括免疫系统和大脑功能,这两个身体中能量和营养最密集的系统。产后抑郁症和桥本氏病尤为常见,抑郁症来自大脑功能下降,而桥本氏病来自免疫功能下降。所以长期素食加节食的大S,在两次流产两次生产,总共四次怀孕的摧残下,身体的免疫系统已经不堪一击了,更不用说再加上新冠造成的免疫系统崩塌,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By H健康先生

什么病适合看中医,什么病适合看西医

中医和西医都是治病救人的医学宝库,虽然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在不同的病症上各有所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医生,我们整理了一份根据症状推荐的选择方向。

如果你有心脑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我们建议你先看西医。西医在急性发作时能迅速控制症状,但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的调理作用。

对于便秘问题,首选中医。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中医能够通过调理来根本解决便秘问题,避免长期依赖药物。

感冒的治疗中西医皆可。绝大多数情况下,感冒不吃药七天能好,吃药一周能好,输液一星期也能好。关键在于治疗感冒时是否在同时提升免疫力。如果感冒症状比较重,可以找西医,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首选中医。中医理疗和中药调养在这些病种的治疗上更有优势,而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面瘫、眼科疾病、口腔疾病等问题,我们建议首选中医。中医在针灸配合理疗方面有着更确切的疗效,而西医在检查、手术矫正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对于脾胃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问题,首选中医。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从整体调节身体,对这些病症有着较好的疗效。而西医在局部治疗、激光治疗等方面有较强的特色。

妇科病、偏头痛、失眠等问题,我们建议选择中医。中医在这些病种的调理上,有着独到的优势。而西医在特定人群身上的治疗效果相对明显。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状态、复杂慢性病等问题,我们建议以西医为主。西医在控制病情和改善症状方面有可靠的疗效证据,而中医则可以通过配合治疗来发挥作用。

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果选择中医,不要化妆,以便让医生观察到你的真实面貌。不要吃会影响舌苔颜色的食物或药物。不要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以免影响医生的观察和诊断。如果选择西医,要记清发病过程,预约检查时问清注意事项,做好个人卫生,带好用药单及病例。

总的来说,急性病、意外伤害、器质性病变一般选择西医,而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则应该选择中医调理和营养补充。重要的是不要选错大方向,看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By 养生滴小张

怎么做小众需求的跨境电商

2024年8月,我和有着10年跨境电商经验的阿甘聊了一期关于在亚马逊做跨境电商的内容。当时效果很好,很多粉丝表示想多听一些。

于是这一次,我们又邀请阿甘做了一次返场,和大家聊一聊2025年跨境电商怎么做,现在入局有哪些方向。

波波:今年的黑五(美国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节,相当于国内的双十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阿甘:很多卖家说今年的黑五比往年差很多,其实是有一些原因的。

2024年美国有很多电商平台高速成长,比如Temu或者是TikTok,甚至是亚马逊自己也搞了一个低价商城叫做Haul。Haul刚刚开始做市场推广,目的性其实很明确,主要就是想和TikTok、Temu做一些低价竞争。所以价格区间相对较低的一些卖家,比如10美金到30美金区间的这些产品,它们的黑五销量被分流得还是比较严重的。做高价格区间的卖家,流量其实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黑五的销售额总体还是呈增长趋势。这次黑五的总战绩是104亿美金,同比增长10%;网一的战绩是133亿美金,同比增长7.3%。数据表明欧美地区还是保持一个增长的趋势。

这次黑五玩具品类增长比较猛,在线销售额环比增长680%,增幅排在第一位。第二到第六名分别是个护、珠宝、家电、电子消费品、服装。根据以往的经验,数码、家电、服装品类应该排在第一、第二,但今年比较特殊,玩具品类的增长幅度遥遥领先。

波波:玩具涨这么多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涨幅?

阿甘:大家买一些儿童类礼品的时候,可能更愿意在电商挑选。因为不知道要给家里小朋友送什么礼物的时候,线上的平台选择起来更加方便一点,或者可以选到一些创意型的玩具礼品。这是我大概判断的一个原因。

即使有关税政策变化,

对日用消费品品类的影响也不大

波波:特朗普即将上台,大家有很多关于关税政策的预测。你觉得对跨境卖家或者外贸公司有什么影响吗?我们应该怎么及时调整?

阿甘:这个问题被问得非常多,大家都很关心特朗普上台后,外贸以及跨境电商会到受到什么影响。2016年到2019年,特朗普也在加关税,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影响的是部分类目,对大多数卖家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新能源汽车、芯片这些品类是关税政策的重点目标,对于传统的日用品品类,其实就算加关税影响也不大。

另外大多数中国卖家是以类目的标准价格去做关税申报。比如产品售价100美金,但是它的采购价格是10美金,类目的标准价格可能是5美金,那它是以5美金去做关税申报,基数是比较低的。大家听说关税增加20%、30%,可能会有个误区,认为是以售价来定它的关税,其实大多数卖家为了合理规避这些问题,会以比较低的申报价值去做海关申报。

所以我觉得,大家也没有必要那么担心关税的增长。

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是会对一些产品采取反倾销手段。不过大家也知道,中国一带一路,很多供应链跟工厂搬到东南亚去了,比如泰国、越南、柬埔寨这些地方。这也可以降低成本,避开美国的这种政策风险。

所以川普上台我觉得大家也不用那么担心。而且我个人觉得,川普其实是搞经济的,至少在2016年到2019年期间,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增长。我也没有听说哪一个卖家因为特朗普做总统,导致生意不好做。

特朗普针对美国本土平台亚马逊,应该会从政策上做一定的扶持。对中国品牌出海的一些电商平台,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但具体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我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如果大家想做品牌出海的话,我觉得还是要以美国本土的电商平台为主,相对来说这四年时间会比较平稳。

超低价产品不适合亚马逊

波波:我看到过几组数据,欧美的消费增长每年都是10%、9%这样往上涨,但其实数字上的增长更多地是源自通货膨胀,它是物价在涨,销售量并没有上升。所以根据你的观察,美国现在的消费市场到底是怎样的?

阿甘:我主要是做电商,用户体量和整个GMV一直在保持增长趋势。从消费的客单价来看,有没有出现降级消费这种趋势呢?我个人觉得是有的。不过我个人体感并不是特别明显,主要还是要看品类。

我认为客单价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是那么适合亚马逊了。亚马逊上面有一个推广的费用,平台的佣金,FBA的尾层的费用。比如说一件T恤的极限价格最低只能卖到9.9,但是Temu能卖到多少?Temu可以卖到1.99。为什么亚马逊不能卖到更低的价格?因为是亚马逊尾层的FBA配送,就要去掉3.5美金左右。

此外亚马逊还有引流的费用,比如说平均每一个CPC的点击要0.5美金,那么你如果换回10次点击,就要花掉5美金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包括FBA费用在内,你的成本就要去掉8.5美金,这还没算产品成本和平台佣金。所以亚马逊的获客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相对会比较高,如果客单价格低到一定程度,这个产品就不太适合亚马逊。

亚马逊价格下探的时候有个极限值,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平台就不太适合这部分卖家了,他们可能去做Temu或者是TikTok的这种平台才更加适合。

跨境电商退货率低于中国,

服装品类20%是极限

波波:最近国内都在讨论兴趣电商退货率偏高的问题,货架电商退货率没有那么高。在美国兴趣电商不是主流,货架电商依然是主流。那我想问一下,美国各个品类的退货率跟中国比起来是不是都更低一点?

阿甘:从退货率来讲,我身边有做天猫、京东、抖音的卖家,国内的卖家我也会跟他们接触,我发现他们的退货率非常可怕。

在美国市场,我们以服装为例,退货率是很高的,通常来说会达到15%左右。在国内的话,我了解到的情况,它的退货率有时候可以达到20%-30%,抖音的退货率就更高了。当然这是个例不代表整个市场,我朋友跟我说他的抖音上面的服装退货率会达到30%-35%。

在跨境平台,20%我觉得已经到极限了,再高的话可能会承受不住退货造成的损耗。在国内退货后的产品可以回收重新包装,还可以继续销售。但在海外市场退回损耗会比较大,包装破损都会造成无法二次销售。所以北美市场卖服装的中国卖家,他们大多数都会卖一些弹性比较好的产品,款式比较偏标品,不会去做非常潮流时尚的产品。我个人经验,跨境卖家如果做服装的话,退货率20%应该是极限了,再高运营成本可能会扛不住。

波波:我之前听朋友说在中东,你退了货再弄回中国是一件成本更高的事情,所以他在中东还有一些线下店,把退的货直接放到线下店里面,以一个优惠的价格直接卖掉。

阿甘:在美国也有,他们会去回收这部分二手库存或者不可售的商品,回收的价格是售价的一折。那么还有一个隐形成本是你的货在海外仓,或者在FBA亚马逊的仓库。比如波波你是收库存的,我想把库存转给你。你出价是一折,那么我还要承担物流运费,我要把货移仓出来转到你的目的地。所以我还不如把货直接扔掉,很多卖家也不太愿意做这样的事。

除非产品的单价比较高,比如我卖的是羽绒服,那我可能还愿意这么做。如果我只是卖一件T恤或者一条沙滩裤,那我可能就考虑扔掉了。我有个朋友是做比基尼的,比基尼本身成本较低,季节一过之后库存积压在那边还有仓储费用,他就以一个非常低的价格直接清掉。有一些人会直接弃置掉,在亚马逊上弃置也有费用,“丢垃圾”也是有费用的。所以有时候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作为跨境卖家,比较怕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比如退货、滞销、库存冗余等等。

不要以自己的认知判断机会,

选品要基于对目标用户的了解

波波:2024年这一波美国的促销,你感觉有哪一些亮眼的品类和选品方向?

阿甘:今天我重点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选品这一块的内容,分享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首先说一个关于大环境的问题,就是孤独经济,其实孤独经济在全球经济发达地区都存在。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00后或者95后,都不太愿意结婚生子,甚至连性欲都没有了。以美国为例,一个数据报告显示,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在过去12个月内没有与任何人发生过性关系,让我有点惊掉下巴。

上次我们讨论过关于成人用品的话题,有些卖家会考虑美国是成人用品比较好的市场。从数据上来看,他没有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不代表他没有性需求。成人用品其实在美国市场还算是有增长的趋势,这跟孤独经济有很大的关系。

孤独经济产生很多种需求,比如说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读书,或者是一个人宅在家里面,都会产生一些新的需求。

比如在亚马逊上面,2024年单人咖啡机销量就非常好。单人咖啡机售价大概是在60美金左右,亚马逊目前排名第一的产品,12月份大概可以卖到1万单左右。这让我想起了国内的一个电器品牌,叫做小熊电器。有时候我自己在公司里面煮一些东西吃,也不需要太大的锅,小熊的锅用起来就非常方便。

我不知道它当时是不是朝着这个方向去想的,但目前来说,我觉得它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做床单通常都会做双人的Kingsize、Queensize,很少有人会想去做一些小尺寸的床单。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大多数卖家没有意识到需求的增长,正是因为这样,反而竞争难度就会比较低。

2025年,我比较推荐大家关注一下孤独经济,去研究一下用户的日常需求。

那就顺着话题继续聊,床单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叫做“接地”。它是什么概念呢?类似墙壁上的插座要“接地”。我们人体是有磁场的,那么我们就需要跟大地的能量磁场进行交互,在交互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电荷保持平衡。那它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方式,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流动性,减少肌肉的疼痛、提高精神的注意力等等。海外对于这种新的观念比较严谨,他们就做了双盲测试。一群人是接地的,一群是不接地的,过一段时间之后去测量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等等,结论是接地有非常大的好处。

“接地”的关键词热度在2024年同比增长420%,就可以想象热度有多高。用户有接地的需求,大家就想我怎么能够接地呢?我总不能一天到晚光着脚在地上走,也不现实。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睡觉的时候,买带接地导线的床单。接地床单就是把床单接到家里的插座上,地线直接插进去。

所以接地床单在亚马逊卖得非常好,我觉得2025年还有非常大的机会,因为现在的产品我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接地床单中有银线,目前国内的产品大概能做到5%的含量,我个人判断他们是虚标的,可能连5%都到不了。正常来说应该达到10%到15%,它的效果会比较好。跨境电商的卖家如果对接地床单感兴趣的话,可以把产品的品质给做好。

波波:接地床单是真的有用吗,这是智商税产品还是真的科学?

阿甘:我没有体验过,不过我觉得有一点心理安慰剂效果。你告诉他这一定是好的,那他可能真的觉得就是好的。有一个群体对这种东西是很相信的,就是喜欢瑜伽和冥想的人,对于精神能量比较相信的这群人。他们除了床单,也会考虑接地的瑜伽垫、接地的脚垫。或者在办公的时候,有些人脚下面会放一个垫子,那么他们就可以用接地的垫子,让你每天在办公能够跟大地能量进行互换。我要强调一下,我自己本人没有试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波波:有身心灵的那个感觉了。

阿甘:是的,我就告诉大家一个方向,目前这类产品处于极速增长的阶段。顺着话题我们继续聊一聊,关于健康还有什么产品?

很多中国卖家在做跑步机和步行机。我做过一个数据调研,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步行,这跟日本的老龄化有很大关系,受众群体最多,参与的人也最多,频率也最高。我还调研了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我发现步行的运动习惯在全世界经济发达地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很多人在卖步行机跟跑步机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想到运动健身,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通过调研我发现步行背后很大的一部分需求是改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缩写叫PAD,中文名叫外周动脉疾病。这种疾病就是缺少运动,腿部的血管就有静脉曲张的症状。

为什么要说到这一点呢?就是很多中国卖家在卖这种类型的产品的时候,可能只想到运动健身,但是没有想到它其实是解决某一些具体的问题。我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你们在卖某一种类型的产品的时候,不要以自己个人的认知去判断产品它有什么特征。比如很多人考虑我的进货成本,我可以无极变速、我可以折叠等等,其实都不是核心卖点。我觉得核心卖点要切中用户需求,比如用户每天需要20分钟到30分钟的步行,你的跑步机可以定时。

另外,计步器在北美市场也卖得很好。

波波:15年前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iPhone开始慢慢普及,以及小米开始创业,智能手机就出现了。计步器在中国已经被手机给替代掉了,所以我特别好奇为什么在欧美又流行起来了?

阿甘:我之前做过运动手表,实际上我在卖运动手表的时候,销量最好的是传统老式的那种,上面就一个LCD,显示字体非常大。那这种手表卖给谁?我发现我最终卖的用户群体是中老年人,45岁以上的群体大概占到70%,65岁以上的群体大概占到40%左右。这些中老年用户不想要太多附加功能。

这些客人给我们的评价是什么呢?他说他非常喜欢电子手表,他说字又大又清晰,不需要经常充电,功能又很简单。所以计步器卖给谁?可能是老年人用,可能是宠物主人拴在一条狗身上,有些是视力不好的人用,或者他就单纯嫌麻烦,对计步器更加喜欢。计步器产品在北美的亚马逊上销量非常好,而且单价比较高,客单价达到24.99美金,在1688上面大概就几块钱人民币。

波波:我感觉这个需求就像为什么要买一个墨水屏一样,因为他就是想单纯看书。

阿甘:没错没错,就是可以防止一些外界的干扰,我就认认真真专注在这一件事情上。其实现在我看到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计步器单独卖得很好;另一个方向就是步行机和计步器的组合。我没看到哪个卖家把两个东西组合在一起,说明这些卖家对于用户的真正需求其实并不是非常了解。如果真的很了解用户需求,可以买一个步行机再送一个计步器,用户的体验可能会更好。

除了老人之外还有小孩,也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的方向。目前中国的父母都关心孩子的智商发育,很少有人去考虑孩子的平衡性训练。他们的左右脑其实都需要通过一些方式进行锻炼,特别是在孩子的发育期。海外比较注重这种训练,他们会让孩子单脚跳跃,或者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地上有一堆砖头,我们会左晃右晃地踩着那个砖头淌过那一滩水。他们在亚马逊上有专门训练的产品,又可以起到玩的作用,又可以训练他们的平衡感,促进他们左右脑的平衡发育。

我想告诉大家,有的时候在做品牌出海的时候,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要想一想用户群体到底是谁,它能够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如果更深入地去做市场调研,你的产品的成功率会更高。

现在大多数卖家关注的是我卖东西能赚多少钱,停留在我能够做出多少体量,能够有多少利润率。我觉得如果第一步就考虑这些的话可能不太好,还是要想清楚产品的目标群体是谁,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品牌出海的第一步。

波波:说过了老人和小孩,关于宠物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方向?

阿甘:其实宠物有很多利基的方向。我们知道宠物的零食会有饼干,但是其实宠物零食也要考虑到季节性。有一个品牌专门做冷冻的狗零食,可能超出很多中国人的想象空间。因为大多数华人或者是亚裔人,有喝温水、热水的习惯,但是根据我的一些海外经验,好像其他每一个国家都是喝冰水。在宠物食品中有很多品牌开始做夏季的冷冻食品,能够为宠物狗提供夏季的降温。

季节性除了有夏季,肯定也有冬季。那冬季有什么呢?冬季其实有一些很利基的产品,比如像猫,传统我们想到的可能就是猫爬架、猫碗之类的,但实际有一个产品方向很好,叫做流浪猫的收容所。在北美、欧洲有大量的流浪猫。一旦到了冬季,就有一些爱心人士会给流浪猫买庇护所。

需求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我再强调一下,是爆发式增长,增长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一月份。这一类产品竞争难度非常非常小。为什么很小?因为大多数做宠物的卖家,就是做一个垂直类目,比如猫爬架、猫碗等等,没有考虑到从季节性的因素去做产品开发。

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从季节性去考虑的话,比较容易抓到一些瞬间爆发的流量,这样的话其实竞争难度又小,爆单的概率又比较高。

我之前还了解过,冬季的时候鸟会渴死,因为水面冻结了,所以国外的庭院里面会有恒温喂鸟池,水里面有个恒温器,专门给野生的鸟喂水。

宠物中除了猫跟狗之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像爬宠、冷血动物之类的,整个竞争难度就相对来说更小一些。你听过给蜘蛛弄一个笼子吗?应该没听说过吧。它是一个很奇葩的需求,体量却特别大。

波波:之前提过的跳珠围栏就是给蜘蛛住的,对吧?

阿甘:没错,就是一个亚克力的透明装置,里面有一个造景,有一些植物可以保持湿度,专门养蜘蛛。

波波:我最近还买了一个亚克力的罩子,罩我那个乐高的法拉利。我觉得利润很高,因为就一堆塑料。

阿甘:对,只是做出适合的尺寸跟造型,那么就有市场。一个亚克力的罩子大概可以卖到20美金左右,它的成本肯定是极低的,物流运费也比较低,利润率是比较好的。有些东西场景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比如灯它是一个露营灯,价格可能就翻倍了;它如果是个室内灯,可能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接着再分享几个关于日常生活的产品。我们刚才说到喝冰水,喝冰水是中国人最忌讳的一个事情,特别是冬季以及女人来月经的时候。不但不敢吃冰,下水肯定也是不敢的。但在北美市场有经期的泳装,月经期间照样下水。这种也是属于文化习惯带来的差异化需求,如果你是做泳装的工厂,直接从泳装赛道切入跨境电商,我觉得成功率可能不是那么高,因为竞品太多。如果从一些特殊的需求去做,比如做经期泳装,你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些,而且客单价格也比普通泳装更好。

还有一些更加冷门的产品,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男生跟女生一起住,最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上厕所习惯问题,男生有时候会滴到马桶圈上和地上。海外有种两用的马桶座,翻下来一点的时候有一个像漏斗的装置,专门对准男生的“水枪”,对准进去尿的时候就不会滴到外面。马桶座翻第二层,女生就可以坐在上面。这种男女二合一的马桶座,售价很高,会达到179美金,因为客单价格太高了所以单量不高,但是赛道很利基。

海外市场对马桶座分得很细,比如有成人跟儿童共同使用的马桶座,翻下第一层是儿桶的,翻下第二层是成人的。他们会把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分得很细,国内可能比较少见。这也跟一些文化习惯有关,比如在儿童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入园规则中有说到你的小朋友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必须要学会自己上厕所,如果学不会的话,我有理由拒绝你上幼儿园。

其实任何产品都源于生活,做跨境电商的时候需要更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了解这些东西才能够把产品越做越好,可以找到一些非常利基的、利润率高的、竞争难度小的产品。

社交平台种草,产生消费需求

波波:我特别关心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有一点新奇特的产品,在中国推广的渠道往往就是视频,或者博主带货、小红书种草。那么在美国它是怎么推广的?比如经期泳装、跳珠围栏,好像都是一个新的名词,它是怎么去种草,怎么去推广的?跟国内的推广路径类似吗?

阿甘:在海外有非常多的社交平台,比如TikTok、ins、Reddit等等,这些社交平台会有一些讨论的话题,那这些讨论的话题就可以起到种草的作用。

Reddit上面曾经有个帖子说到喝热水事情,他说他妈妈发现他喝热水,以为他要自杀,就打电话报警了。喝热水在中国人的习惯当中很正常,但是他的母亲当时就很紧张。在美国的社交平台上他们会去讨论,考虑我这种做法到底行不行,比如说我喝冰水到底行不行?我喝热水行不行?我来月经的时候游泳行不行?讨论之后他们的认知和知识面就会发生变化。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种草的过程,就像前面提到的接地床单。

国外的社交平台跟国内是一样的,会有这样一个认知过程,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

波波:其实可以理解为跟国内一样,只是大家在不同的平台先去种草。

阿甘:是这样的。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更离奇的东西,比如说麻辣烫。你们能想象麻辣烫在北美市场呈高速增长吗?麻辣烫是中国非常接地气的一种美食,正在被更多西方人接受。他们在研究它的菜谱,或者考虑买一些工具等等。像这种类型的需求的话,它也是通过社交的方式传播,用户体验后觉得还不错,那么整个搜索趋势就开始向上增长。

如何发现需求?

日积月累扩宽知识面

波波:我很想问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发现这些品类的?

阿甘:看每个人的时间利用率吧。第一,我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我很喜欢研究用户的需求;第二,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看社交平台关键词的趋势,还有看行业的一些数据报告。我会搜索关键词,看一些热搜的话题标签,如果你经常关注会发现原来这些趋势背后就是一个需求,那你就顺着思路再去挖掘。日积月累,看的东西就越来越多,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广。

像我现在这种程度,就是北美市场或者欧洲市场所有的品类我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甚至包括玄学的品类。比如说宗教当中的穆斯林我也接触过,虽然我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很好奇,我发现他们全球大概有20亿受众。有些数据让我就觉得,原来群体这么大,那我是不是该研究一下他的需求跟产品?就顺着这样的思路一步一步往前递进。

波波:那你现在你主要在开哪些品类的店?

阿甘:我自己现在是比较垂直的,我是做汽车配件跟五金工具的。因为想法多并不代表所有东西都做,我可能只能蜻蜓点水,真的要去落地其实蛮困难的。我现在在深圳有一个产品落地的团队,把我的一些想法落地。我目前比较看好的是游戏机,未来我可能会以游戏类型的产品为主。我有新的想法的时候,我深圳这边的团队会帮我落地,因为深圳做电子类产品,它的效率、速度、供应链等等都非常棒。

2025才入局做跨境电商,晚不晚?

波波:那你觉得都2025年了才入局做跨境电商,晚不晚?

阿甘:今天为什么聊产品?就是希望给大家增强一些信心。很多人其实不懂得到底卖什么,以及担心失败率的问题。比如我刚才说马桶座,男生马桶座跟女生的马桶座,它的体量很小,但是完完全全可以让你比较轻松地跑完这一段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前面这段我可以让你很轻松地顺利跑完,但是后面这段可能就要看你自己了。未来它到底能做多大,你能够做得多好,要看你自己。

前面这段如果你抄我的答案,问题不大,基本上成功率可以达到7成到8成,但是我让你暴富也不可能。还是要强调一下,我们做分享不是想卖什么东西或者收什么培训费,完全没有,只是完全出于分享目的。

波波:今天我们又跟阿甘老师学了很多冷知识,这些品类真的还挺独特的。因为中国电商大家讨论的品类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阿甘老师总是能带我们看到一些隐秘的角落,这些角落是我从来没琢磨过的东西。

这次访谈收获很多,那么也希望大家在2025年都能够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赚到钱。

By 进击波未来商业

揭秘缅北的明家犯罪集团

在缅北果敢地区,包括明家在内的“四大家族”控制着当地的赌场、矿产、地产等暴利行业和黑灰产业,大肆对我国公民实施犯罪。已经畏罪自杀的明学昌,1954年出生于缅甸果敢,先后担任缅甸掸邦议会议员、果敢自治区领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明家从2015年底开始,逐渐依靠赌博、电诈生意实现暴富。在家主明学昌的带领下,逐步发展为以其儿子明国平、女儿明菊兰、孙女明珍珍等为主要成员的明家犯罪集团。

  明家犯罪集团通过招揽电诈“金主”,也就是电诈团伙的负责人,陆续设立了卧虎山庄、路易国际、玉祥国际集团等一批产业化、集团化的赌诈园区,合作笼络着一批大小电诈“金主”,高峰时期园区里涉诈人员近万人,大肆对中国公民实施虚假投资理财、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各类电诈犯罪活动。

  温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王造:明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依靠在当地历史以来形成的势力、实力以及武装,通过武装实施控制、管理。

  金主和明家相互依存、紧密共生,为了更有效地逃避打击和控制电诈人员为自己攫取巨额利润,金主们会主动投靠明家寻求庇护。

  收了保护费的明家,除了要为了金主们出面“平事儿”,日常还要派驻武装力量暴力管理园区,对不服从管理、无法完成任务的电诈人员轻则体罚、重则残害。

  罗某良,之前是明家电诈园区卧虎山庄民兵队长。据他的交代,殴打、虐待、铐在老虎笼旁威吓、关进小黑屋禁闭等等,在各个电诈园区司空见惯、天天上演。

  警方查实明家电诈园区高峰时期电诈人员多达上万人,串并出明家电诈窝点对中国境内实施的电诈案件数超万起。明家以收取保护费、物业费、管理费和租金等名目加强武装,继而又对金主、园区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在获取源源不断高额暴利的同时,确保整个家族势力版图的持续运行和扩张。

血夜枪响

中国籍电诈人员4死4伤

  为了彻底铲除缅北四大家族侵害中国公民的犯罪土壤,经中缅双方多轮会谈磋商,从2023年7月开始,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就在专案组对明家犯罪开展紧密侦查期间,缅甸果敢地区发生了一起枪杀中国公民的恶性案件,相关消息迅速登顶热搜,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2023年10月20日,来自“卧虎山庄”的枪响,彻底揭开了缅北四大家族的黑暗历史,也加速了明家犯罪集团的覆灭。

  随着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的持续推进,中国警方与缅甸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执法合作,一大批缅北电诈窝点被清剿,大量涉诈人员被抓获并移交我方,打击形势对境外诈骗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明家也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紧张气氛。

  明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明珍珍:2023年10月份果敢自治区有一个活动,就是清查活动,到每个园区去检查一下有没有人被羁押或者说被控制人身自由的。我就问过我爷爷明学昌,我就说要怎么去应对,他说跟其他家族一样,反正就是来检查的时候,你人员先转移出去,然后等到检查完了再把这些人员转移出来。

  得知当地执法部门将要对卧虎山庄进行清查,为保护电诈窝点,继续控制涉诈人员,2023年10月19日,明家通知卧虎山庄里的电诈“金主”,紧急转移园区内电诈人员到所谓的“安全地带”,妄图蒙混过关。

  明家以“送想回家的涉诈人员回国”为理由,组织电诈园区内的人员分批次转移,并安排武装人员当晚携带枪支进行押运。

  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 张政:当天晚上他们是总共转移了近600人,且他们也知道这次转运可能会发生反抗,所以押运都是荷枪实弹的,是有大量的民兵武装持枪看守的。

  很快,被陆续转移的涉诈人员意识到,明家并非真的要把他们送回国内,而是要将他们藏匿起来躲避清查,有人想要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负责看押的武装人员直接开枪射击。4人死亡、4人受伤,弥漫着血腥与暴力的“卧虎山庄”成为互联网搜索“热词”,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同时,4名中国警察在枪击案中被残忍杀害的消息也甚嚣尘上。

  温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王造:4名对象死亡、4名对象受伤,死亡和受伤的对象都是在他们园区,原来他们的卧虎园区里面实施电诈的相关对象。

  记者:那不是我们的人民警察?

  温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王造:根本不是我们人民警察,所以这一块涉及人民警察被残害,这个是谣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中缅合作“四大家族”被彻底摧毁

  “10·20”枪击案件发生后,为了尽快彻查此案,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昆明、临沧、温州警方成立专案组,并指定温州侦办明家犯罪集团专案,在中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下与缅甸警方开展了联合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也掌握并查清了“10·20”枪击案真相和明家犯罪集团的涉嫌犯罪的主要事实。

  由于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地点等都在缅北果敢,这给我国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尽快查明案件真相,为中国公民讨回公道,专案组抽调数百名警力,取证就先从缅北移交我方的上万名涉诈回流人员进行逐一筛查开始。

  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 纳新:因为当时有大量的涉诈人员已经开始回流入境,我们就立马组织了100多号警力赶赴到临沧,对这些人逐一地开展筛查,从中我们找了400多人,就是整个“10·20”案件的亲历者或者知情者。

  侦查人员很快就发现,“10·20”枪击案件发生后,为了掩盖杀人的犯罪事实,明珍珍不仅指派手下消除现场遗留的痕迹,还将其中3名被杀害的中国籍电诈人员的尸体进行了藏匿掩埋。

  侦查取证到了关键阶段,为了获取“10·20”枪击案最核心、最关键的物证,专案组与缅方保持密切沟通协商,在中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框架下,中国警方与缅甸警方成立联合调查组,冒着战事风险赴果敢开展现场勘查,收集固定证据。

  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 纳新:我们在果敢老街那查获了遇难者的遗体,还有一些被焚烧人员的骨灰。同时,在案发现场还有大量遗留枪弹痕迹,直接提取到弹头,并在现场提取了几百份的血迹样本。

  侦查越深入、罪恶就越难以掩盖,明家犯罪集团的累累罪行也被彻底揭开。在充分掌握犯罪事实的基础上,2023年11月12日,我国公安机关对明学昌、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进行公开悬赏通缉。在缅甸各方的大力配合下,2023年11月16日,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3人被成功抓捕并移交中方。缅方2023年11月15日夜组织对明学昌抓捕,其间明学昌畏罪自杀身亡。

  专案组将彻查“10·20”案件的真相,作为撬开缅北四大家族犯罪集团的突破口。为了摧毁包括明家在内的缅北“四大家族”,一年多时间里,专案组民警奔赴20多个省份100多个地市进行侦查调查、搜集固定证据,查实一批命案以及涉赌诈资金上百亿元。

  2024年1月30日晚,押解白所成、白应苍、魏怀仁、刘正祥、刘正茂、徐老发以及4名“10·20”枪击案重大犯罪嫌疑人的包机安全降落至昆明机场,至此“10·20”枪击案成功告破,疯狂对我国公民实施电诈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也被彻底摧毁。

明码标价

中国人在缅北被“交易”

  缅北果敢“四大家族”被铲除,国内电信诈骗类犯罪发案数大幅下降,让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前往电诈园区的不法分子彻底梦碎。而另一方面,电诈犯罪给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也越来越强化着中国警方打击跨境涉我电诈犯罪的坚定决心。

  李某乾,广东人,29岁,2023年9月偷渡到缅北。和大多数梦想去缅北“淘金”的人一样,出去的原因就是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高薪招募的信息。

  电诈回流人员 李某乾:“蛇头”说背手表,说背一趟有十几万,然后就相信了,他那边给我买机票,然后就飞到昆明去了,然后昆明他们就有车来接我到边境,就跟着他们过去。

  按照“蛇头”的安排,李某乾偷渡到缅北后,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电诈园区的敛财工具,被明码标价地“出售”给了明家。

  在卧虎山庄,管理人员把诈骗话术单发给他,简单培训后,就开始上岗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了。李某乾讲,他每天上午9点上班,按照话术一天至少要打几百个电话,要求每天必须诱骗上钩三个受害人,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毒打。

  如果敢反抗只会被打得更重,李某乾一心想找机会逃跑。有一次,他和一个代号叫“不悔”的电诈人员试图翻墙逃跑,但很快被荷枪实弹的看守民兵抓了回来。

  电诈回流人员 李某乾:民兵抓到我之后,然后就用手铐铐起来,是用这么长的钢管、水管,打弯了好几根,肋骨也断了,跟我一起逃跑的,我在那边听说是被打死了。叫兽医来看,说这个人不能打了,再打就会死了。

  在双方力量绝对悬殊的情况下,一心就想着摆脱牢笼的电诈人员几乎不可能有逃跑的机会,在当地,明家既掌控着警察营,又拥有自己的民兵大队,约2000人的武装力量,就是要保障电诈园区为他们源源不断地产出“价值”。毕竟对明家而言,园区里的每个电诈人员都是“行走的人民币”。

  被扔进小黑屋的李某乾死里逃生、躲过了一劫,而那个当时和他一起逃跑的伙伴却再也无法回家。令专案组成员感到愤怒和无奈的是,就在“10·20”枪击案发生后,仍有人还在偷渡前往缅北。

  福建刘女士年仅20岁的儿子就在其中,偷渡出去12天后再也联系不上他了。警方后来查实,他已经死在了缅北。更可悲的是,为了寻找儿子,刘女士又被人骗了90多万,主要是借款和贷款。

  受害人 刘女士:花钱从园区里面赎出来要十几万,又说我儿子在里面借钱借多少万,然后叫我拿钱。

  目前,诈骗刘女士90多万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对于缅北电诈团伙来说,是否由于他们的累累罪行,导致国内受害人家破人亡、堕入无底深渊,他们丝毫并不在意,他们要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将受害人的家财吃干榨尽。

  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杨国强:有很多的案例是因为被骗以后产生轻生念头,甚至是自杀的,那就是家破人亡,那就是倾家荡产。你说我们作为人民警察还有什么理由不打击他们。

By 中国普法

OnlyFans为什么这么火

成人网站OnlyFans这几天又小火了一把,因为母公司发财报的关系,披露了部分旗下业务的数据,其中就包括表现特别亮眼的OnlyFans。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粗暴的赚钱,特别特别赚钱,而且商业结构非常一目了然,没有任何需要绕弯的地方:

总收入66亿美元,创作者分走53亿,平台留下13亿,这13亿扣掉流量成本和交易手续费,还剩8.2亿毛利,再扣掉运营成本也就是员工工资和税费之类,纯利差不多是4.8亿。

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而且还很良心,什么30%的业内分账标准,根本不需要,平台只拿20%,也不搞什么公式复杂的流量激励啊广告分成啊,只负责专心搭好台子,福利姬们在上面好好唱戏经营账号,除了赤裸裸的账单往来,双方没有任何多余的关系。

所以才有人说,由Ass(屁股)驱动的经济动力,远远超过了由AI(人工智能),OnlyFans单平台的收入就比所有AI新兴公司加起来还多,是的,把你想得起名字的AI公司,OpenAI、Midjourney、Runway等等全部加起来,都比不上OnlyFans能赚钱。

AI负责改变未来,Ass负责满足当下,看来大家都还是不怎么喜欢延迟满足的⋯⋯

我再补充一点关于OnlyFans的数据细节吧:

– OnlyFans隶属于英国的一家私有公司,发财报不是因为上市,而是英国法律要求有披露义务,这几年利润基本都以股息形式发给股东了,和互联网公司烧钱换市场的做法完全不同,因为它的自然增长就已经吊打所有同行了;

– OnlyFans的员工只有42人,而且还是逐年减少的结果,它没有降本增效的压力,纯粹是上门生意自主运转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平均每个员工创造了3100万美元的收入,是苹果、微软和谷歌的15倍以上;

– 在OnlyFans里,410万创作者,满足着3亿用户的需求,平均每个创作者的收入是1800美元,但头部效应也很明显,15%的收入被前0.1%的创作者拿走了,而这前0.1%的创作者,赚钱能力是前1%的15倍,是前10%的100倍;

– 作为前0.1的头部创作者,女歌手Bhad Bhabie晒过自己的收款后台,3年时间里她从OnlyFans分到了5700万美元的到手收入,其中超过一半是来自付费对话,以及Bhad Bhabie从来没有发过一张裸照以及色色视频;

– 是的,这里有两个大多数人对OnlyFans的误解,一个是它只能用来搞色色,另一个就是卖图包和视频才是最主流的变现模式,OnlyFans实际上是粉丝经济的连接器,成人内容确实占据多数,但也有卡戴珊式的名媛人物会用OnlyFans营业,贩卖的是亲近自己的机会以及互动权利;

– 去年OnlyFans上收入排名第一的是好莱坞女演员Bella Thorne,排第二的是女说唱歌手Cardi B,排第三的是澳大利亚歌手Iggy Azalea,他们都不是成人内容的创作者,事实上前十里只有两人算得上搞色色的,其余八人都是娱乐圈的名人在OnlyFans上做收割,如果只算色色内容,基本集中在腰尾部,头部反而不多见,这和Pornhub等更加「垂直」的平台还不太一样;

– 今年奥运期间也有关于部分奥运选手为了补贴生活去开OnlyFans的消息,其实也和色色关系不大,纯粹是因为OnlyFans的粉丝经济生态是最成熟的,如果你有一定名气,OnlyFans是把名气变现的最安全渠道之一,去年UFC综合格斗有拳手闹劳资纠纷,也去OnlyFans卖健身课了;

– 色色内容的占比当然也很高,但流量分配的占比却低一些——大头流量被降维打击过来的名流们分走了——所以也卷得厉害,可以理解为反过来的二八定律,80%的色色创作者拿到了20%的收入,Reddit上常有在OnlyFans卖裸照卖了一年的妹子自嘲说连税表都没收到,意思是一年来的分成甚至没达到400美元起步的报税标准;

– 之前我分享过AI公司给OnlyFans的大V们定制自动聊天模型的例子,在没有接入AI之前这些活儿都是外包给菲律宾人来干,西方社会的有偿电话传统相当深厚,对于给钱才能聊天这事儿的接受度很高,OnlyFans的活跃消费,有很大比重发生在对话次数和时长的购买上;

– 曾有第三方统计,OnlyFans的用户群体里接近90%是已婚男性,70%是白人,平均年收入4.2万美元——勉强摸到美国人年收入的中位线——平均年龄29岁,简而言之,无法从婚姻里得到满足的工薪阶层青中年白男,是OnlyFans这66亿巨大收入的主力贡献者;(source:doi 10.1007/s10508-022-02329-0)

– 根据Similar Web的数据,来自推特的流量转化在社交平台里超过53%,远远高于Reddit、Instagram和YouTube,这也使推特成为了OnlyFans创作者们仅次于谷歌的外部流量,这既和推特的开放性有关,也得益于两家平台的用户年龄结构也完全雷同,都是25岁-34岁占据大头,我再说一遍,这个年龄档位的划分是行业标准,能够宣称年轻人平台的,一定要是18-24岁占比最高;

– NYT报道过那些依附于OnlyFans的「电子皮条客」职业,可以理解为给福利姬们做代运营,每天在Instagram等平台给他们觉得有戏的妹子发消息,说服对方来开OnlyFans,双方分工合作,妹子负责更新内容,代运营负责推广转化,收入三七开,妹子拿三,代运营拿七,这个分配比例你们可能想不到吧;

– 成人女演员Riley Reid——更熟悉的叫法是「柠檬姐」,因她后背上有柠檬水谚语的汉语纹身——因为觉得市面上的代运营公司都太剥削了,一度成立了自己的代运营公司,只收10%-15%的费用去帮OnlyFans的妹子们减轻成本,可以说是girls help girls了;

– 对OnlyFans的代聊采访也有意思,他们都提到过,那些付钱求聊的男人在大多数时候想聊的话题其实和性无关,而是需要找一个绝对不会批评他们的温柔对象倾诉,倾诉自己的孤独、绝望和不被理解,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由某个来自东南亚的抠脚大汉在聊天框里给予安慰。

励志典范的故事

有个20岁的女菩萨Sophie Rain晒了自己过去一年在上面的收入:4347万美元。(图1)

4347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比NBA顶级球星东契奇的年薪还高,汤姆・克鲁斯去年的片酬和分账加起来也就差不多这个数。

很多人在难以置信之余,可能也会忍不住质疑:Sophie Rain是谁?我怎么都没听过这个名字?她凭什么能赚这么多钱?

还真没这么简单。

在开OnlyFans之前,Sophie Rain就是Instagram和TikTok上的顶流网红了,发条视频就几百万播放的那种,但她通过OnlyFans变现的方法,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颠覆了「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沃霍尔定律,把这15分钟的聚光灯转化成了长期运转的现金收割机。

整个经过,我愿称之为互联网擦边女的神级套路。

先来认识一下Sophie Rain(图2),年轻,漂亮,混血,确实条件很不错,但这显然不是可以年入4000万美元的原因,同样资质的妹子,社交媒体上「应有尽有」,也没见几个能这么赚钱的。

实际上,2021年的时候,Sophie Rain还在餐厅做服务员,拿的是最低工资,身处贫困交加的移民家庭,父母欠了一屁股债,曾经要领食品券度日。

TikTok是改变她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身边的年轻人都在用,所以她也跟风开了号,然后发一些对口型唱歌的模版视频,很快小火了一波,涨粉也很快,成了一个小网红。

但这种流量的价值有限,没有给她带来多少直接收益,她也就继续做着服务员,有空就更几条视频,然后撞上了第二个转折点——或者说,本来是不幸的悲剧,但她逆天翻盘,将之变成了空前绝后的机遇。

去年网上突然流出了一条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是Sophie Rain身穿暗黑蜘蛛侠的Cos连体服和人OOXX的过程,一下子火遍了全网。

按照我们的阅片偏好,可能会觉得视频片段没啥亮点,而且91Porn之类的平台天天都有类似的视频上架,没见哪个女主火成这样啊。

但就跟很多莫名流行得到处都是的meme/梗图一样,互联网的潮水充满了偶然性,泼天流量就是会随机敲门,硬要归因的话,那个小视频戳中了美国当代青少年的Porn审美,蜘蛛侠Cos之于Comic Nerds,连体衣之于Fetish群体,卡戴珊式的身材之于名媛时尚,混血外观之于移民上升趋势,等等。

最关键的是,这个视频很快就被删了,然后引发了一片难求的社交风波,到处都在灵魂发问,你看过Sophie Rain的蜘蛛侠视频吗?在哪里还能看到?求个资源好人一生平安。。。

不信你们可以现在去Google或者Reddit搜索Sophie Rain + Spiderman,出来的地址全是引流的,没一个真正靠谱的能让你找到原始视频的结果,你就知道这个关键词是怎么因为海量的需求而被有利可图的SEO给污染成这个样子的了。

然后评论区被各种刷屏的Sophie Rain很快出来开了直播,表示那个视频里的女主,不是她。。。只是一个和她长得很像的人,希望大家不要再拿这个事情骚扰自己了。。。

怎么说呢,我开不了上帝视角,没办法判断她说的是真是假,如果她说的是实话,那么显然,她就是一个被意外卷进来的受害者,但这和她接下来的行为,又充满了矛盾性。

因为虽然她嘴上说着那个视频跟自己无关,却开始蹭那个视频的热度了,比如她真的买了一身同款蜘蛛侠连体衣,和自己的妹妹、闺蜜一起穿上,开始拍短视频跳擦边舞。。。(图3)

太绝了咱就是说,流量都不是起飞了,直接爆炸,炸到六亲不认的那种。

最后,她用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让粉丝去OnlyFans关注她:餐厅的老板相信她在拍色情视频,把她开除了,而她在和朋友们商量了之后,决定接受这个丑闻,并正大光明的用它来改善生活。

真诚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有没有?没有受害者身份的哀怨,而是坦白承认,我要用它来赚钱,是铁粉的就来开个订阅,5美元一个月,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然后就有超过1000万人去付款了。。。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Sophie Rain不光是一个网红,她本身还是一个搜索热词,每天都有无数人去搜她的那段视频,这样的主动需求,构成了另一个庞大的转化来源,OnlyFans相当于一个落地页,那些半天都没找到视频的用户,突然发现付5美元就能在OnlyFans上看到Sophie Rain本尊亲自发布的「隐秘」视频,这种消费动力是很自然和强劲的。

在晒了收入之后,Sophie Rain难免引起巨大的舆论争议,但从她经营流量的能力来看,是真的玩懂了互联网,甚至连那些「笑贫不笑娼」的讨论都预料到了,也很轻易的化解掉了:

「我帮家里还清了所有欠款,他们再也不用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了,当爸爸知道我做了这些之后,感动得哭了起来,并给我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拥抱。」

而且Sophie Rain还在有意识的往名流圈子里挤,比如跟知名的说唱歌手谈恋爱,和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们合影之类,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该怎么利用来之不易的镁光灯,不愿意像很多同类网红那样火一把就过气,媒体在报道她的时候,甚至用了「Y世代有Megan Fox,Z世代有Sophie Rain」这样的表达。

除了厉害,说不出第二个词。

再update一些信息吧:

– 正文里我比较隐晦的说了,这位妹子相当善于经营自己,其实就是在暗示她其实并非纯粹的素人,不能只用素人的光谱去理解这种规模的创收经济;

– 这次年赚4000万+美金的新闻,铺稿铺得最多的媒体,是面向英文市场的印度新闻站群,为啥?因为发通稿的性价比最高(便宜);

– 实际上是幕后团队非常厉害,比如你们猜为什么Google搜不出来她的泄露视频,因为有专门的律师逐条提交DMCA投诉,把准确的结果都删完了,人为的制造出了稀缺性,素人做不到这点;

– 有在她的营销团队里干过的人披露,为了实现这4000万+美金的收入,对应的买量成本在10%-20%左右,也就是要花出大几百万美金去不停的下钩子;

– @哥飞 去查了一些数据,Sophie Rain这个词组的单月搜索量最高达到500万次,这种主动搜索的行为非常依赖长尾效应,不是网红能独自制造的;

– 很多人不太清楚OnlyFans的消费结构,订阅只是门槛,真正的收入大头,在Tips(小费)上,需要一对一私聊去激发,我之前分享过OnlyFans的代聊产业链,这部分又会抽走20%左右的收入;

– 20%的营销成本,20%的代聊成本,20%的平台分成,再扣掉团队薪资和所得税,剩下的才是Sophie Rain这个人而不是名字的到手收入。

By 阑夕

为什么华人普遍支持川普

如果川普的选民都是华人,那他可能早就稳赢了。

四年前美国大选前夕,国内某网站曾发起一项数万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是川普的支持率以3:1大胜拜登。当时英国市调公司YouGov也做了一项意向调查,发现亚太区8个国家/地区(香港、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中,只有台湾对川普的支持率高过拜登(42%比30%),台湾自此被称为“亚洲川粉”基地。

一个曾发动对华贸易战、反移民、对华人等少数族裔不友好的政治人物,为什么会赢得这么多华人支持者?

这首先当然是因为川普在某些方面恰好契合他们的价值观,拨动了那根“心弦”,人们得以在他身上投射各式各样的想象和理想,使得他们不去在意他那些攻击性的冒犯行为。支持态度,其实往往是一种自我性格和价值观的无意识表露。

川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口号,带有明显的国家主义色彩,这是中国人熟悉的配方。与其说这像早先的“美国梦”,倒不如说更像“中国梦”:承诺复兴国家,回到一个“我们”骄傲、掌控主导权的时代,激发起爱国情绪。

作为一个群体,华人总体上的价值观其实偏保守,对国家、家庭、婚姻等方面的态度本来就更接近西方政治光谱中的右翼,偏好秩序而厌恶“混乱”,所以“白左”才成了一个负面意涵的污名。简言之,川普以本国优先、反移民、民粹化、反建制派、阴谋论、直率,都很合中国社会的口味。

在自由派眼里,川普是一个撒谎成性、毫不掩饰歧视少数群体的烂人,但在川粉眼里,他却是秩序和道德的捍卫者,选民主党才会导致混乱。曾有一位就跟我力辩:

川普白人至上这个帽子是谁扣的?我只看到他推崇宪法精神,遵从传统价值观,这些东西白人保持得好点,基督徒坚持得多点,不能因为这样就说他白人至上。

拜登、克林顿、希拉里这些民主党人为什么负面事件缠身,性丑闻、吸毒之类不一而足?因为民主党打着平等自由幌子包庇纵容犯罪非法勾当,一直秉承这种理念,当然他们自己也会比较放纵。人类还是要约束自己有道德追求的。

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川普也“负面事件缠身”,但顺着这个逻辑,在他看来,既然要守卫秩序和道德边界,那么反移民、反扶持举措(那只会“养懒汉”)也就是“阻止堕落”的必要一步:

最近看辩论,我越来越觉得共和党是授人以渔,而民主党是授人以鱼,他们这样只能把美国福利搞垮。2010年的时候我就听华人告诉我说美国好傻,都被非法移民各色人等吃穷了,确实福利已经大不如前。

欧洲各国接收难民初衷也很令人感动,可是后面负面效应那么多,还是要想好怎么一步步来。最近美国签证有新政,HIB据说是薪资排列优先级,不再是随便抽签,这样就是保证优秀的人优先得到机会,其实和大学凭成绩录取差不多,勤勉奋斗、反感不劳而获的华人就是和这些理念吻合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华人川粉不反感川普的反移民理念,因为他们觉得那只是“反对非法移民”,而自己作为勤勤恳恳的“模范少数民族”不是排挤的对象。不仅如此,中国社会反对接收难民、非洲等地移民的情绪十分浓烈。

虽然华人在美国社会是少数族裔,但很多人抱有一种等级制的错觉:虽然“白人优于华人”,但“华人优于黑人”,他们自己是靠着个人努力走到这一步的(所谓“奋斗逼”),因而还抱有一种特殊的公平感,尤为看不惯给黑人等弱势群体的扶持政策,这样一来,他们身为劳动者,却反对给劳动者福利。这与里根时代以来共和党强调小政府、个人奋斗的理念一拍即合。

当面临一些复杂难解的问题时,中国人的心态似乎也寄望于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站出来“力挽狂澜”,重建秩序,而在这一点上,川普至少看上去“敢想敢干”,比无论是拜登还是哈里斯都更具备男子气概乃至人格魅力。

在一次讨论中,我一位颇有见识的大学师兄感慨:“美国这个国家的改变还是需要一个强硬的人。中国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我个人非常不愿意接受威权,但中国的现实,非得有个威权的力量,不管这力量是来自哪里的,才可能改变中国。中国人的人性决定了这点。”

另一位已移民美国多年的师姐也力挺川普:“必须是川总这样的才能打破敌人那强大的堡垒,你看媒体、学校、华尔街、硅谷、好莱坞……君子的声音早被淹没了,也拉不下脸揭露他们,与他们为敌啊。”

在她看来,美国政府已经被资本暗中操控,多元文化只是带来了混乱和道德堕落,而秉持传统美德的“好人”则忍气吞声,此时就只有像川普这样的人才能倾听到“人民”的声音,打倒建制派,进行有力的反击。

在此隐约可见的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冲动,表露出身为普通人对正式体制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强烈不适,而把“回归秩序”看作是当下困境的出路。

这种民粹主义的思路当然并不鲜见。且不说中国了,雷蒙·阿隆在1964年就曾指出,戴高乐痴迷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反复鼓动“真正”的法国团结在他身后,而只有由政客们主宰的那个“表面上”的法国才会反对他。可以说,戴高乐主义是一种结合了人民主权、克里斯玛型领袖和威权主义的统治形式,一种代表“人民”反对精英的意识形态。

到了这一步,人们就会进一步为这位领袖赋予光环。有人和我说,他支持川普,“就冲他马不停蹄一天几个州(原话如此)集会的敬业精神,体现出他对选民的高度尊重和对总统这个职位的敬畏”——他可没把这理解为是对权位的迷恋。

有的人几乎把他看作是一位具有儒家美德的政治家,爱国、清廉、坚守:“川普为了国家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当总统期间每年只领1美元的工资,不但要面对反对者的掣肘,还要跟fake news作斗争。在我看来,川普就是一个会重塑美国价值观的伟人。”——说这话的,可也是一位高学历的名牌大学毕业生。

另一派为数甚少的人,之所以支持川普,是因为相信唯有他能以不按常理出牌的强硬手段迫使中国改革,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国内已经没有力量能推动这样的改革,唯有依靠外力。但是,且不说这样的“倒逼改革”即便有,恐怕也未必是按他们所预期的那样改变,而且这背后也隐含着同样的期待,即川普是一个令这边有所畏惧的强有力政治人物。

和他的对手相比,川普的另一优势是他强大的煽动力,能够激发起支持者的强烈情绪。尽管这常常导致一种“榴莲效应”(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则很厌恶),但不可否认,不少人之所以力挺他,恰是因为喜欢他的做派。

这一点在我周围的人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某种程度上当然也是因为中国人毕竟并非他的选民,无须理性思考其政策对自己的直接影响,仅凭观感,直觉上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也就行了。

一位大学生说,她非常喜欢川普,因为他的演讲特别铿锵有力,很有“正能量”,一听他讲话就很受鼓舞,说不出的开心,还能顺便学英语。

我不时听有人说,“真是喜欢川普这老头,真性情,没一点遮遮掩掩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此,人们在意的不是他言论的对错,而是“率真”,考虑到中国人对“政治正确”的普遍反感,他的做法反而会为他加分。

当他那些争议言论受到反击时,有时又反倒激起一些国人惯常对“遭受冤屈”者的同情。我一位朋友说:“我妈很同情川普,觉得他被抹黑、被丑化成无知的小丑一样,太过分了,他肯定不是这样的。”

凡此等等,都不难看出一些国人在做出选择时更多依靠的是直觉和情感,而非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认识。直白地说,就是看一个人是否“顺眼”,但没有细想他到底是不是有损自己的利益。

某种程度上,美国政治的玩法也一样,林肯早就说过:“公众的情绪就是一切。有了它,什么都不会失败;反对它,什么都不会成功。任何左右公众情绪的人,都比制定法令者或宣布司法判决者的影响更为深远。”只不过,中国公众的情绪,似乎尤为强烈。

当然,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美国政治始终只是“隔岸观火”,川普也就是一个方便投射自己情感、信念的对象,那与其说是真实的川普,倒不如说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人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偏好,以及我们这个社会的政治土壤:如果中国出现川普式的人物,那将会怎样?

更多的华川粉在中国

昨天那篇《为何那么多华人支持川普》发出来后,引发了很多争议——当然,有争议也不意外,但后来看评论区才意识到,不少读者的争议点,是以为我所说的“华人”指“美国华人”。

并不是。如果仔细读了文章,就会发现,我看似是在分析美国政治,其实是在借“华人川粉”这个现象,来分析中国人的心态。

我文中所举的例子,绝大部分都出自我身周围的中国人,不是在美国的华人,所以我才会提到“中国人毕竟并非他的选民,无须理性思考其政策对自己的直接影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美国政治始终只是‘隔岸观火’”。

实际上,这篇原本我标题用的是《中国人为什么支持川普》,那样或许就少一点误解,但因为修改了三次都发不出来,我最后绞尽脑汁之下,就更换了一个标题:

不过讽刺的是,昨天死活发不出来,今天在小号以《为何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川普》为题,居然倒是发出来了。

“美国华人”和“国内的中国人”确实是有区别的,不止是国籍,政治态度也不一致。

580万美籍华人长久以来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被看作是一些“沉默的选民”,“亚裔”因而有时被视为“哑裔”,但以往华人选民还是更支持民主党。在2020年的大选中,67%的美国华人投票给了拜登,支持川普的仅有28%。这一次情况也差不多,据AAPI Data今年的一项调查,美国华人对蓝红两大阵营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是65%比24%。

有这么一种说法:“第一代华人移民支持共和党,第二代就支持民主党。”今年的民调数字证实了这一点:18-29岁的年轻华裔选民92%支持民主党,只有7%打算投给川普。

图片

不过,从总体上看,华人差不多是亚裔群体里对民主党好感度最弱的。2016年川普第一次参加美国大选,就曾因一些种族主义和反移民言论激起亚裔反感,结果是亚裔各群体都加速倒向民主党,然而,华人是其中唯一对民主党支持率反而下滑的(从56%到51%)。

皮尤研究中心(Pew)的一项调查显示,亚裔美国人中,华裔是唯一一个大多数人不看好其祖籍国的群体,也就是说,川普对华采取强硬态度他们并不介意,甚至反而会有好感。

孙婉宁今年10月21日在一篇报道《纽约唐人街中有三分之二支持川普》中采访了一位纽约华人,他说自己投票支持川普的原因是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偏保守的共和党价值观更亲近:

我们中国人不想依赖福利。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工作来创造自己的财富。我们有像川普这样的传统家庭价值观。我们喜欢川普在法律和秩序方面的立场,以及他对犯罪采取强硬态度和支持警察的意愿。我们也同意他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例如性别转换和同性恋。我认为这些做法应该在个人层面上被容忍,而不是像左派在我们学校所做的那样被推广。

这些传统价值观,毫无疑问,在国内有着更为深厚的土壤。如果说美国华人对哈里斯和川普的支持率是65%比24%,那么在我们这边,大概率是倒过来——四年前晋江文学城曾发起数十万人参与的网上投票,结果是川普对拜登取得69%比21%的压倒性胜利。

图片

在欧洲也有一项民调,询问各国人如果参与美国大选,会想投给谁,结果非常鲜明:北欧各国压倒性地支持哈里斯,西欧随后,而川普支持率超过50%的无一例外都在东欧:斯洛文尼亚(51%)、斯洛伐克(52%)、摩尔多瓦(56%)、保加利亚(58%)、匈牙利(62%)、格鲁吉亚(66%)、塞尔维亚(67%),最高的是俄罗斯(78%)。全部属于原苏联阵营。

从地图上看,这呈现出很明显的梯度:越是现代价值理念深入人心的地方,越不倾向于川普,反之则更容易支持他。在西欧,川普支持率最高的是在英国(32%),这虽然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却也正是最珍视传统、保守党长期执政的地方,这并非偶然。

图片

虽然中国没有类似的民调数字,但参照此前的非正式网上调查,如果说70%的中国人支持川普,和俄罗斯接近,这也说得通——毕竟中俄两边的社会确实在诸多价值理念上有着相似的底色,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俄粉?

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此前也有一项调查,中国社会支持/反对俄罗斯的比例刚好是3:1,和支持/反对川普的比例大致接近,这又难道只是巧合吗?

图片

说到底,我所关心和在意的,与其说是那些发生在遥远大洋彼岸的事件,不如说是中国本身:不但是这些事件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和冲击,也从中国社会的反应中了解我们这个群体的心态和政治倾向。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川普是一张试纸,测出中国人对政治人物的种种态度。正由于美国大选是一个难以可以公开谈论的话题,人们才可以安全无虞地把自己的政治理解投射在他身上,这就愈发折射出其本人的真实价值基底。我知道有的人把我昨天那篇分析看作是一种知识精英的傲慢,但相信我,我无意如此,那是陈述,不是批评——我只是想更好地认清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当下我们所目睹的,是美国正处于一场身份政治的文化内战之中,但回头望望这边呢?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By 维舟

什么是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

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出现一个新词——“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又被称为“指控文化”(Call-out Culture)或“抵制文化”,是指个人或企业因所谓“不当”言论和行为而遭到社会群体和媒体的抵制,从而“被取消”(Cancelled),也就是俗称的“社会性死亡”。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遍布全美,“取消文化”在欧美国家愈演愈烈,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美国,“取消文化”具有深层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意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在此期间通过的一系列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消除了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歧视;并催生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以及黑人“种族意识”的觉醒。多元文化主义者主张改变美国教育中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曲解,对传统的以“瓦斯普”(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为中心的美国历史内容进行改革,强调美国历史经验的多元性,注重对少数族裔的研究,希望修正传统的欧洲中心历史观。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传统史学无视黑人及其他少数族裔的苦难和贡献,他们在历史教科书中“被取消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保守势力开始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批判,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及其“政治正确”的做法是反历史的。一些极端右翼者声称,多元文化主义者重建美国历史的努力是在“取消(美国)文化”。

    “取消文化”的含义演变成如今的个人或企业因所谓“不当”言论和行为而遭到社会群体和媒体的抵制,源于2018年6月28日《纽约时报》发表的《每个人都被取消了:只需要一件事,有时什么都不需要,粉丝就能打倒一位名人》一文。文中提到,“取消文化”是“一种文化抵制”,“人们在谈论注意力经济——当你剥夺对某人的注意时,你就剥夺了他们的生计”。

    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取消文化”几乎无所不在。2019年,《澳大利亚麦格理词典》(Australia Macquaire Dictionary)将“取消文化”选为“年度热词”,因为无论好坏,“它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无论美国自由派或保守派是否喜欢这个词,“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政治正确”“觉醒文化”与重塑美国历史

    什么样的言论和行为属“不当”而应被“取消”?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取消文化”的支持者看来,任何违背美国所谓“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歧视、侮辱性言论和行为都应被“取消”。

    “政治正确”一词最早由美国全国妇女组织的主席卡琳·迪克劳在1975年提出。她认为,虽然宪法赋予了女性平等的地位,但在语言上女性受到的歧视和侵犯非常普遍,应该清除那些歧视性语言。卡琳的主张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响应,20世纪60年代,民权观念深入人心,美国社会在反省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从语言上消除歧视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美国的“政治正确”文化发展至今包含以下主要内涵:不得冒犯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不得冒犯不同宗教信仰或不同政见持有者;不得冒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政治正确”导致人们必须对少数族裔、弱势群体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避免使用任何冒犯性的言辞,这已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

    “取消文化”还与近年来美国社会中出现的“觉醒文化”(Woke Culture)及“指控文化”密切相关。“觉醒”(Woke)一词源自美国黑人文化,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俚语,泛指对系统性种族歧视保持清醒和警惕,因此又译为“警醒”。2020年,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而死亡,掀起了新一轮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美国对系统性种族歧视的反思达到高潮。如今,“觉醒”一词涵盖的政治和社会意涵逐渐扩大,从种族不平等延伸到性别、跨性别者、环保主义者、堕胎、性骚扰等社会议题。与“取消文化”一样,“觉醒文化”在美国演变成一场文化战争。自由派认为,对不平等及其他形式的不正义保持警醒,敢于发声,积极地抵制各种偏见、假新闻和不平等,或者像“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参与者那样,用手机拍下非法的杀戮、袭击和逮捕并予以曝光,是正义、进步的行为。而保守派则将“觉醒文化”视为“取消文化”的孪生兄弟,是走过头的“政治正确”。他们把“觉醒文化”倡议者斥为“觉醒暴徒”。

    “取消文化”倡导者的另一个重要诉求,就是重塑美国历史,使那些“被取消”的黑人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回美国历史教科书。自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自由派知识精英致力于对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为中心的美国历史内容和教学进行改革,强调美国历史经验的多元性,注重对黑人、妇女及其他少数族裔的研究。1994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美历史教学中心公布《全国(中小学)历史教学标准》,这一文件在强调美国社会中族裔、群体、性别和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同时,又强调共同的特征把所有美国人凝聚在一起。该《标准》公布后引发美国社会的激烈讨论。反对者认为,《标准》大谈历史黑暗面,无视美国历史的优秀传统。2019年8月,《纽约时报》的汉娜·琼斯(Nikole Hannah-Jones)发起了“1619项目”。“1619项目”重新定义了美国历史的开端,挑战了以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为起点的传统史学观。琼斯认为,1619年第一艘运奴船载着20多位黑奴抵达北美,奴隶制由此开启,这是美国历史的开端,自那以来的400年间,美国黑人一直在为实现美国的建国理想而奋斗。琼斯认为,奴隶制是引起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种族歧视来自这个国家自身的血液,是一种无法自我改正的基因缺陷;奴隶制是美国一切罪恶的根源,黑人的努力创造了美国的文明。“1619项目”在美国得到了许多个人和机构的支持,2020年琼斯因此荣获年度普利策奖。

    “取消文化”的是与非

    “取消文化”的支持者利用舆论的力量对不当言行进行纠正和抵制,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他们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是“取消文化”积极的一面。

    “取消文化”是一种民众的自发的行为。在网络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大大加强。“取消文化”不仅关注当下,而且溯及过往,这使得美国公众人物、公司等不得不谨言慎行,检点自己的行为,以免因“政治不正确”而被“取消”。“取消文化”所营造的舆论氛围及其威慑力构筑了一个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纠错机制,提升了少数族裔和其他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取消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重新审视美国历史,这有利于缓和种族矛盾。拜登政府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得到多数美国民众的支持和肯定。2021年4月20日,拜登为弗洛伊德事件发表讲话,称“系统性种族主义”是“我们国家灵魂上的污点”。5月31日,拜登发表公告,纪念一百年前在美中西部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发生的白人暴徒杀害黑人的种族屠杀事件,呼吁美国民众“反思我们国家种族恐怖的深刻根源”。5月20日,拜登签署《新冠仇恨犯罪法案》,以遏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出现的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和暴力激增的情况。6月17日,拜登设立“六月节国家独立日”(又译为“解放日”),以纪念1865年6月19日,南方邦联投降两个月后,北方联邦士兵将自由的消息带给了德克萨斯州被奴役的黑人。10月8日,拜登政府同时发布《庆祝2021年哥伦布日宣言》和《庆祝2021年原住民日宣言》。宣言表示,“我们承认许多欧洲探险家对原住民部落的错误暴行,我们不想隐藏这段可耻的历史”。

    另一方面,“取消文化”的弊端和破坏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其支持者的一系列矫枉过正的做法,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首先是拆雕像和更名运动。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全美爆发了新一波“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接着出现了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拆除或移除历史人物雕像的风潮。有统计显示,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期间,全美至少有160座邦联历史人物雕像被拆除或移除,其中包括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和美洲大陆发现者哥伦布的雕像。疫情期间,加州旧金山学区委员会对该市44所学校改名的决定,在全美引发关注。其中包括以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政治人物命名的学校,还有以美国国歌的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桂冠诗人罗伯特·洛威尔命名的学校,这些人因为曾经拥有黑奴或写过关于黑人的负面文字,由美国历史上的“伟人”变成了“罪人”。

    近年来,“取消文化”还影响了教育界。大学教授们如履薄冰,说错一个词就可能被投诉。在教育界最常见的新闻,就是某某讲师或教授因为上课选用的材料、和学生交流时的用词“不当”而被学生投诉,有不少教授被要求停课,甚至被解职,职业生涯被“取消”。据统计,自2014年至2022年2月10日,共有209位教师“因言获罪”,被停课或解聘。2021年秋季,密歇根大学音乐系教授盛宗亮在作曲课上播放了1965年由劳伦斯·奥利维尔主演的莎士比亚剧《奥赛罗》。这一行为遭到了学生投诉,他们“对这个录像以及教授不解释选择播放它的理由感到极为不舒服”。盛宗亮发了一封简短的道歉电子邮件,后来他再次表示道歉。随后的几周里,在多次撰写了电子邮件和公开信,以及几节课被取消后,校方宣布,盛宗亮将自愿停授这门课,以便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美国,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儿童读物因被控带有种族偏见而下架。2020年6月,美国流媒体平台HBO Max下架了《飘》,这部电影已在美国上映近80年,曾荣获8项奥斯卡大奖。HBO Max发言人表示,《飘》是“时代的产物,描绘了一些种族歧视,很不幸,这在美国社会很常见”,“这些种族描述在当时是错误的,在现在也是错误的”。在配有两部谴责奴隶制和对历史背景进行讨论的短片后,《飘》重新上架。2021年3月,美国著名作家和漫画家苏斯博士的六本儿童读本因其对种族主义和刻板印象的描绘而被下架。随后,芝加哥图书馆表示将暂停借阅苏斯博士的漫画书,而纽约公共图书馆则表示将继续借阅苏斯博士有争议的漫画书。有人认为,苏斯博士的漫画“以有害和错误的方式描绘了人们”,应当下架。反对者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应夸大其词,苏斯博士笔下每个人看起来都可笑,无关种族。英国作家 J.K.罗琳也陷入了“取消文化”风波。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上映20周年特别节目中,众多电影主创重聚一堂,但独缺原作者J.K.罗琳。起因是2020年罗琳曾在推文中对“跨性别者”提出质疑。其后,罗琳受到多方谴责。《纽约时报》在美国地铁站展示的新广告上指控罗琳反对跨性别的言论,让读者去想象一个没有作者的经典系列小说。

    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正在撕裂美国社会

    “取消文化”支持者的极端行为对美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破坏和扭曲,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广泛担忧。有学者认为,它使文化艺术和知识界进入“寒冬”。在涉及种族、性别、跨性别、堕胎等敏感社会议题上,人们三缄其口,而那些被“取消”的人和书籍,犹如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象征耻辱的“红A”永远戴在胸口。

    在美国,对“取消文化”的不同理解具有强烈的党派斗争色彩。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大约3/4的民主党人表示“取消文化”更有可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过半共和党人表示这更有可能惩罚那些不应受惩罚的人。

    “取消文化”受到共和党保守派的激烈抨击。在2020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特朗普等共和党人对“取消文化”发起猛烈攻击,至少11名发言者(占登台讲话人数约1/3)表示“取消文化”令人担忧。该大会的一份文件将“取消文化”描述为“抹去历史,鼓励无法无天的行为,有悖于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交流”。

    2020年7月3日美国“独立日”前夕,特朗普特意来到拉什莫尔山并发表演讲,那里刻有华盛顿、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林肯四个巨大的石雕像。他谴责试图推倒南方联盟领导人和其他历史人物雕像的“愤怒的暴民”。他指责一些左派政治人士是在“诋毁我们的英雄,抹去我们的价值观”。在被推特永久关闭账号后,特朗普创建了“特朗普媒体技术集团”(TMTG),“取消‘取消文化’”是其宗旨之一。

    美国知识界对“取消文化”所表现出的反智主义及其对美国社会文化所造成的破坏感到担忧,其中不乏理性的批判声音。2021年6月,奥巴马在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专访时对极左的“取消文化”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民众在遭遇不公时依然应该挺身控诉,但“取消文化”超越常理、片面、危险。《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艾伦·德首维茨(Alan Dershowitz)的《取消文化:对言论自由和正当程序的最新攻击》一书,详细阐述了“取消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对美国文化所造成的破坏。他认为,“取消文化”是麦卡锡主义再现,它的迫害方式不是来自官方,而是社交媒体和舆论。2020年7月7日,153位知名记者、作家和教授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题为《一封关于公正和公开辩论的信》的公开信,呼吁公民的自由权利(Civility)。这封信肯定了目前人们“对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强烈抗议”,也支持“对警方进行早就该有的改革”,但随即指出,这种必要的诉求也使得一种“不宽容的气氛”正在社会蔓延,信息和思想的自由交流正日益受到限制。这不仅有损自由社会的命脉,也会削弱每个公民民主参与的能力。然而,公开信发表后立即招致许多批评。批评者认为,公开信的签署者多数是富有的白人,他们拥有大量的公开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被压制,害怕所谓的“取消文化”失去控制,但他们没有提到,几代人以来,新闻界、学术界和出版界是如何压制边缘化群体的声音的。

    “合众为一”是美国社会的信条,也是建国200多年来美国人追求的梦想。《一个美国农夫的信札》(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中写道:“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总有一天,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以及他们的后代将使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现实是,两百多年过去了,经历了进步主义运动、民权运动的美国,如今却深陷身份政治和文化战争之中。

    “取消文化”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是身份政治和政治极化的产物。近年来,美国政治的重心从阶级政治转化为身份政治,“身份”逐渐取代经济和意识形态,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问题。左翼民主党更多关注少数族裔、移民、妇女、跨性别者、同性恋者的权利;右翼共和党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维护以“瓦斯普”(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为核心的主流文化,抵制移民和难民。难以治愈的种族痼疾、非法移民问题,以及长期存在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以及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身份政治和政治极化。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背离了“合众为一”的理念,正在撕裂美国社会。

By 人民网

什么是马斯克最痛恨的woke觉醒文化

“我失去了儿子。”7月22日,美国科技大佬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被骗同意儿子泽维尔接受性别确认护理程序后,后者就被“觉醒思想病毒杀死了”。泽维尔生于2004年,在16岁时开始接受变性治疗。儿子的变化让马斯克对“觉醒文化”深恶痛绝,他发誓要摧毁这种“病毒”。和马斯克持类似立场的还有大部分美国右翼人士和共和党人,但对于很多左翼人士以及民主党人来说,“觉醒文化”却是一种进步思想。“觉醒文化”在美国已经演变成一场围绕身份政治的文化冲突,这种思潮还被“出口”至欧洲,搅动着欧洲的政治社会生态。

“可以是一种侮辱,也可以是一种骄傲”

“泽维尔‘已死’。”7月22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此前被骗签署文件,允许儿子泽维尔服用青春期阻断剂,并因此让儿子变成了女儿薇薇安。

近年来,马斯克对“觉醒文化”大加挞伐,将其描述为对“现代文明”的威胁,并称他此前收购推特就是为了对抗“觉醒文化”。然而当被问到什么是“觉醒文化”时,这位科技大佬的描述并不精准。

同样觉得“觉醒文化”概念难以定义的还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他2023年6月1日在艾奥瓦州举行的一个保守派早餐会上表示,一半的人无法定义这个词。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对此评论称,特朗普的话无意中凸显了现在美国政治的混乱和矛盾的本质,“觉醒”一词可以是一种侮辱,也可以是一种骄傲,其具体含义会根据上下文而变化。

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多年来,“觉醒”一词被用来形容那些考虑少数群体权利并参与反对社会不公正斗争的人。“觉醒”是追求社会和气候正义活动人士自豪地佩戴的标签,从“黑人的命也是命”到应对全球变暖,“觉醒文化”在倡导一个平等和正义的新时期。美国《大西洋月刊》称,许多媒体和政界人士声称,“觉醒文化”仅是关于正义和体面的问题:愿意承认美国过去的残酷,承认其过去仍然在塑造这个国家。

不过,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觉醒”被一些共和党人用作贬义词,用来指代一些民主党人和进步人士推动的基于身份的社会正义问题。《今日美国报》援引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一位发言人的话称,“觉醒”是“进步激进主义”的同义词,是对美国存在系统性不公正的认可。曼哈顿研究所学者戈德堡认为,“觉醒”意味着“左翼激进主义”,其本质是相信群体之间的结果差异——无论是种族、性别还是性等,很大程度上是压迫性社会力量和结构的产物。

其实,“觉醒”一词最初是由美国进步派黑人创造的,并被用于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种族正义运动。美国《韦氏词典》称,在黑人群体中,政治上“觉醒”意味着某人对社会不公和种族不平等有所了解、受过教育,能意识到相关问题。美国史密森尼大众唱片公司,收录了上世纪30年代里德·贝利演唱的抗议歌曲《斯科茨伯勒男孩》,里面出现的“觉醒”一词经常被认为是该词汇最早的出处。“斯科茨伯勒男孩”是指9名黑人青少年,他们被诬告于1931年在亚拉巴马州强奸了两名白人妇女,后来8人被草率地判处死刑。该案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权案件之一。根据《韦氏词典》,“觉醒”一词在2014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蔓延时,更加流行起来。

“这个词已经变得极具分裂性。”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介绍说,“觉醒”一词已经被美国左派和右派大量使用,把这个曾经受欢迎的信条变成了一个“有毒和分裂的”词。《大西洋月刊》称,对“觉醒文化”的态度将民众分为了两大阵营:一些人将美国的所有弊病归咎于相关理念,而另一些人则基本上不加批判地为它们辩护。接受《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采访的纽约大学生凯南称,现在的“觉醒文化”有些过头,“觉醒”人士总是倾向于把不同意他们看法的人都说成“保守派”或“特朗普支持者”,而且有时候去年还可以说的话,今年就突然变得“有冒犯性”了。住在新泽西州的工程师杰森则表示,所谓“觉醒文化”是美国利益集团创造出的伪概念,目的是煽动民众对立,以保证自己能继续控制美国社会。

对于美国两党来说,“觉醒”一词的含义更是大相径庭。据《今日美国报》报道,民主党人似乎把这个词视为一种荣誉勋章,而共和党人则把它当作必须禁止的东西。美国关于“觉醒文化”的斗争已蔓延至各领域。

“美国右翼与‘觉醒资本主义’开战”

因为保守派人士对“觉醒文化”的抵制,美国出现了 “反觉醒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领头人之一就是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

据ABC报道,德桑蒂斯在佛罗里达州通过了《父母教育法》和《停止觉醒法》,在学校实施限制在课堂上出现种族、压迫、性别和性取向话题的政策。佛州政府还禁止在公立大学校园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项目(DEI)上投入资金,拒绝在州立高中开设非裔美国人历史的大学预修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领域有关“觉醒文化”的斗争并不局限于佛罗里达州。2023年,美国20多个州考虑或批准了针对DEI项目的新法律。

“美国右翼与‘觉醒资本主义’开战”,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称,德桑蒂斯在对“觉醒资本主义”的战争中开辟了新战线。所谓“觉醒资本主义”是美国保守派专栏作者杜特2015年在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创造的词汇,他将其定义为企业为了维持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而对进步事业表示支持的方式。有人将电影中聘请黑人演员演绎白人角色的做法,也称为“觉醒资本主义”。“对话”新闻网称,德桑蒂斯提出法案,规定佛罗里达州公共机构将不再能与使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持续性标准对债券进行估值的评级机构合作。ESG得分较低的公共机构和公司的借贷成本会上升。贝莱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是ESG运动的关键参与者。德桑蒂斯曾宣布从贝莱德撤出20亿美元的投资。

同样的,针对“觉醒资本主义”的行动并不仅限于佛罗里达州。过去几年,美国共有18个州提出或通过了立法,限制州企业与使用ESG标准限制向化石燃料行业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

性少数群体的权利也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另一“阵地”。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今年3月报道,自从开始竞选以来,特朗普就把目标对准了性少数群体。他表示如果自己当选,将签署行政命令,削减任何向美国青少年宣传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精神错乱以及其他“不恰当的种族、性或政治内容”学校的联邦资金支持。与特朗普相对的是美国总统拜登以及民主党人。法新社称,拜登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为保障性少数群体的权利提供联邦政府支持。2022年6月15日,他还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等民主党政要在白宫会见性少数群体代表,并对他们表示声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王玙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的“觉醒文化”以及身份政治的流行与其经济发展不平等等因素有关。她解释说,美国收入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财富向少数的富人阶层集中。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群体经济压力增大,更倾向于支持强调公平公正的“觉醒文化”,身份政治也成为他们表达和争取经济平等的重要手段。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经历转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高科技集中于大城市,吸引大量高学历、高技能年轻人,他们更倾向于支持“觉醒”议题。传统制造业岗位减少,蓝领工人就业状况恶化,感到被边缘化。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地域、群体在对“觉醒文化”的认同上出现分歧。

“美国的身份政治是如何从包容走向分裂的”,英国《卫报》称,在美国,白人和黑人、拉丁裔和亚裔、男人和女人,各个不同群体都感到自己受到攻击、欺凌、迫害和歧视。再加上创纪录的不平等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政治光谱的两边都看到了身份政治。

王玙璠认为,一方面,“觉醒文化”和身份政治提升了美国公众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议题的意识,促进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对推动社会平等、增强社会包容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觉醒文化”变成一种政治正确,被简单地标签化和符号化,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此外,左翼的“觉醒文化”遭到右翼保守派势力反扑,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分裂。两党关于“觉醒”和“反觉醒”的“文化战争”加剧政治极化,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漂洋过海到欧洲引发分裂

“觉醒文化”这个在美国诞生的概念和行动,漂洋过海来到欧洲后,也在欧洲引发了“反觉醒文化”运动。据BBC2021年12月报道,半年前如果有法国人被问及对“觉醒”这个英文词的理解时,大多数法国人可能会误把这个词当作烹饪时常用的炒锅(wok),但2021年年末,“觉醒”的概念已风靡法国。法国《西部报》称,这个源自美国黑人权利运动的词汇,前些年还没有进入法国公众视野,直到2021年才在政客辩论中多次出现,例如巴黎市长伊达尔戈此前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基于‘觉醒文化’来竞选”。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波兰等国此前曾抱怨欧盟将其“觉醒”议程强加于人。CNN2022年发文称,在英国,“觉醒”被用来描述任何以前可以被描述为“政治正确”的东西,包括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跨性别者权利和对大英帝国历史的批判。据路透社2024年5月1日报道,意大利一名将军出版了一本贬损性少数群体、少数族裔的书,引发众怒。他说,“觉醒文化”和“取消文化”让欧洲人对自己的根感到羞耻,而他希望意大利和欧洲维护自己的身份。一些西方保守派人士认为,“取消文化”是“觉醒文化”的“孪生兄弟”,是指撤回对某人的支持,这可能会导致你失去工作,甚至更糟。

很多西方媒体和政治人士对于“觉醒文化”非常警惕。例如欧洲新闻网2021年曾发表文章,认为“觉醒文化”和“取消文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将欧洲的民主置于危险之中”。半岛电视台也提醒说,“觉醒文化”有时也会扼杀一些有意义的事业。2019年,加拿大最古老的女性家庭暴力庇护所被剥夺了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该庇护所拒绝接受变性女性(生理上是男性的变性女性)。平权运动组织“石墙”的创始人范肖被他所创立的机构“清理门户”,而这只是因为他强调了普通女性对变性人的担忧。此外,很多人仅因为表达了与“觉醒文化”立场不同的观点,就会遭遇被“取消”。

王玙璠表示,和美国一样,“觉醒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也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它推动了欧洲国家对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的重视。另一方面,它也造成社会分裂。“觉醒文化”推动欧洲社会清算殖民历史、对身份认同的过度强调,还导致群体对立和社会隔阂加剧,造成极右翼势力反弹,进而推动了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

By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