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双向情感障碍揭秘

3月30日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生日,他就是梵高,一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从2015年始,国际上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双向情感障碍日。除了梵高,达芬奇、海明威、诗人海子等知名人物均曾为双相情感障碍困扰,所以双相情感障碍亦被称为“天才病”。

忽高忽低的情绪变化 比抑郁了还严重

要说清这个诊断,还得先从抑郁症说起。在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抑郁发作的典型表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病人通常有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降低,劳累感增加,活动减少。以上这些是抑郁的核心症状,也是基本症状。

在此基础上,抑郁发作还可能会出现下述附加症状,比如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当然,不是在一次抑郁发作中,附加症状的表现都会出现,但至少要符合两条。而且符合的条目越多,抑郁的程度相对也越重。

如果病人一次或间断而多次的出现抑郁发作,那么诊断为抑郁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患者不仅会出现抑郁症状,还在抑郁缓解期甚至没有缓解时出现与抑郁发作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状态,比如兴奋话多,思如潮涌,言语夸大,精力充沛,情绪高涨,信心爆棚、干劲十足等表现。这类患者会自我感觉特别好,甚至会有“我想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的感觉。有的患者会一掷千金,花钱如流水,有的患者则“豪气干云”,爱管闲事,路见不平一声吼,不该出手也出手。总之与抑郁发作时的被动消极、懒言少动可谓“冰火两重天”。这种表现在专业上被称为躁狂发作。

如果将抑郁比作低谷,那么躁狂就可谓高峰,可见抑郁与躁狂是情绪的两个极端,犹如地狱和天堂。如果在抑郁发作之后又出现了躁狂发作,或者躁狂发作之后出现了抑郁,或者只出现两次或更多的躁狂发作,那么一个新的诊断就出现了,即“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抑郁发作,这里以D来表示;躁狂发作,这里以M来表示。也就是说,如果有D+M,或者M+M,那么诊断就是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可以包含抑郁,却已不再是抑郁症。其严重程度、复杂程度相比抑郁症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抑郁易辨识 轻躁狂易忽略

上面提到的躁狂发作,由于其表现与平时迥异,所以通常容易被识别发现。但是,临床上还有一种轻度的躁狂状态,专业上称为“轻躁狂”,则容易被忽略。

小张就是这样的一位患者,之前患有抑郁症,从外地来北京就诊。经过治疗,抑郁状态逐渐好转。几个月后复诊时,家属高兴地向医生反馈,称小张现在不仅抑郁症好了,还变得非常积极,每天早起跑步,见人主动打招呼,工作态度也更加积极,有时还乐于助人,晚上回家居然学起了英语。这些都是他平时一直不愿做的事情。家属反映,患者不是百分之百的好了,而是百分之一百二的好了,也即比之前没病的时候还要好一些。

医生闻听,却没有像家属那么高兴。和小张交流时,医生发现小张目光炯炯有神,说话妙语连珠,幽默风趣。他的工作虽然效率上去了,但做得有些虎头蛇尾。人还有些举止轻佻,见到异性会主动打招呼,有时甚至言语失当。这些都是小张以前做不出来的事情。好在他的言行举止没有太出格,工作、生活都还过得去。但有时也会让人侧目而视。接诊医生给出的判断就是,小张由抑郁转为了轻躁狂。由于之前患有抑郁,现在的诊断就需要更改为双相情感障碍。可见,轻躁狂是非常容易被忽略、被误解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

在轻躁狂状态下,患者可能表现为才思敏捷、灵感不断、积极乐观、行动高效,甚至富有创造力。甚至,轻躁狂不但不会被视为心理问题,反而会因其机敏睿智、积极乐观而成为其个人魅力的来源。几乎不会有人将其和疾病扯上关系,所以很自然的就会被忽略。这也是很多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名人被视为患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三高两低”的重性精神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在目前的疾病管理中,位列重性精神疾病。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实际上是双相患者,只是没有被识别而已。当然,部分患者的病程如果充分发展,双相的特点也会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成形”,诊断也会更加容易。有报道称,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三高两低”特点。很多轻生的患者实际上就是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期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的。因此,双相情感障碍不容忽视!

需要指出的是,双相比较青睐一些天才少年或一些高智商者。某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比如海明威、拿破仑、贝多芬、舒曼等,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此,有人将双相冠以“天才病”之称。但双相绝非天才的专属,普通人群也照样发病。当然,天才也不都是双相,绝大部分还是健康均衡的,有的只不过具有某些双相的特征而已。一些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或大学生也会遭遇双相情感障碍。但只要对这种疾病保持一定的警惕和觉察,发现苗头及时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治疗,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阻止、降低或减缓双相情感障碍对患者的侵扰和影响的。

通过“双向情感障碍日”,我们能更多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无论自己还是亲友,警惕双相的苗头,发现症状、及时干预。希望每个人的情绪不再跌宕于天堂和地狱之间,毕竟,我们生活在人间。

By 健康中国

抑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忧郁和抑郁是很不一样的,忧郁是憋着一股劲在那里。如果你看到一个青少年很忧郁,然后你跟他说我们打游戏去啊,或者参加团体活动去,尽管有可能青少年会边参加边抱怨活动无聊。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内心是有愉悦感在的。

自虐是寻求关注,尽管有很多人自称的抑郁是寻求关注,但这不代表内心不痛苦。尽管内心痛苦的程度可能小于表达出来的程度。比如很多表演型人格的人,比如玛丽莲梦露就死于抑郁,尽管她也有很多博得关注的行为和夸张的表达,内心的痛苦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威胁家人想要自杀的人,最后也有可能演变成冲动自杀。所以很多嚷着自己很抑郁的人,也不见得全都是无病而呻。或许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后,会缓解内心的很多痛苦。

抑郁是觉得自己是世界的累赘,给世界添了麻烦,注意生活中那些过分客气的人,很有可能有很深的抑郁倾向。

为了抵抗内心的抑郁,也有可能发展出轻躁狂倾向,就是那些过分阳光,而你又总感觉他可能哪些地方不太对,“不稳当”,也有可能深陷抑郁。

文化中的弱势方,重男轻女的文化下的女性,拜金城市下的外来打工者,都非常容易抑郁。

也有一部分人是抑郁和自虐的混合,没有办法分清哪一种成分更多一点。

遗传因素

基因更像是一座桥,没有抑郁基因的人,即使是适当超载,也不会坍塌,不会得抑郁症。

有抑郁基因的人,在外界压力的超载下,就非常有可能得抑郁症。

而有抑郁基因的人,如果外界环境足够好,也有可能一生都不遭遇抑郁的问题。

抑郁的工作

在体育和艺术相关领域,抑郁更是常见的。比如菲尔普斯,比如傅园慧。也并不一定是他们内心不够坚强,或者原生家庭出了问题。当你的工作每天都是挑战自我挑战世界的极限的时候,你也有可能有一个抑郁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的工作很多都需要一定的创造性,需要和别人不一样,这本身就足够引起抑郁。

还有那种不能够出错,需要循规蹈矩,非常压抑的工作,也很有可能引发强迫症或者抑郁。

而现在,相对宽松的工作越来越少了。

抑郁的文化

抑郁和母亲和环境、原生家庭、童年回忆都有关系。现实是,很多家庭环境良好的孩子也会面临一个抑郁的问题。他们的家庭教育没有太大问题,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创伤事件,那抑郁的阴影是如何悄然出现的呢?

接下来要讲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文化是可以加重所有人的抑郁倾向。不仅解释上面的现象,这也是我这个讲座想讲的重点内容。

夸大和理想化

大家都希望能够在产品设计营销上有所建树。而很多成功广告设计都包含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挑拨人的欲望。比如雀巢咖啡会和一天好开始联系起来,培养人每天早上喝咖啡的习惯。而最早美国女性是没有吸烟习惯的,一个广告就会把吸烟和女权联系起来,他们拍摄一段女性在男人中间抽烟的视频,暗示吸烟是女人和男人平起平坐的象征,自此增加了美国女性吸烟的比率。

而消费者消费过后才发现,一天过得好不好和喝不喝咖啡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女权运动这么多年,也绝不是一根烟就可以完成的。而这些想法的产生,正是因为这些广告设计撩拨起了我们对于理想化生活的欲望。而我们所消费的物质,并没有让我们实现理想化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一种叫做厌食症的疾病,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也是最近才出现的。你看电视上那么多明星基本上都是很瘦的,而胖总是和好笑联系在一起。像女孩子玩的芭比娃娃,如果女孩子从小接触这样的玩具,就会觉得只有长成这样才是可爱的,同时会面临一个对自身“身体形象”的不接纳。

还有我们的美颜相机还有化妆技术,这些文化都是去夸大你自己的缺陷,让你越来越难以忍受自己的缺点,从而和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越来越不自信,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这里我要说一下心理学家霍妮的观点,她把自我划分成了真实自我和理想化自我。真实自我是我们需要悉心照顾的部分,而理想化自我让我们变得病态而虚弱。

真实的自我是我们自身活跃的、独特的中心,是唯一能够和需要发展的部分。真实自我蕴含建设性力量,它体现的是自发性、创造性,带来的是活力、整合感。所以我们常说的接纳自我,是要接纳真实自我的这一部分。

而理想化自我呢?理想自我是病态的自我,是个体为了逃避内心冲突,保持自身完整统一,而幻想出来的自身意象。当一个人完全受限与理想自我并受到他的指引时,他们就总是以“应该是什么”来支配自己的思想。

当我们打开淘宝、新闻和视频网站,映入眼帘的都是理想化的形象,每个明星都在卖他的人设,让你感到自己应该努力和他一样的完美。而很多的付费课程也在教你,你“应该”有着怎样的生活,“应该”有怎样的知识面和思考方式。理想自我是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也是引导我们深陷泥潭的海市蜃楼。追求通往理想化自我的路也是追求通往自卑和自我折磨的路。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叫做《搏击俱乐部》,是讲一个人分裂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黑天鹅》这部电影也是讲了类似的故事。

有一部日本的微电影,是讲一个女生压抑自己情感,不论遇到多大的情绪,脸上总是刮着微笑,最后变成了一个“微笑娃娃”。微笑娃娃变得流行,大家争相模仿她的微笑。而更讽刺的是,她在舞台上打破了自己微笑的脸,喊出了自己的情绪后,大家又争相模仿她的新造型。这暗示了“理想自我”和社会文化对人的异化。

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为什么不把芭比娃娃做得胖一点?为什么维秘秀都是瘦子?为什么要去不断消费?为什么不去断舍离,让自己的欲望安定一点?虽然我觉得,一些社会运动,比如女权、反家暴是必要的,但我们也无法要求这个社会文化变得样样合你的心意,抵御社会文化带来的异化,追寻真实自我,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

对爱和权力的寻求

我们一方面希望统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爱;一方面顺从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一方面疏远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正是这些不能完全解决的冲突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现代的竞争文化,让人类陷入不可解的困境,因为人不可能把他人踩在脚下,同时又希望得到他人的爱。

上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我们既想要爱情也想要权力和优越感的内心矛盾。这个冲突活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打开微信,看到那些爆款文章,要么是片面的强调我们要追寻爱,追求与人为善。要么是片面的强调,我们要追寻权力和优越感,要控制别人。比如那些教男士推倒女生的PUA,教授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另一半。国外有谜男,国内有Ayawawa,这样教男性或女性如何控制另一半的情感教练。这些教练教的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有效,会让另一半对你产生很大的理想化,但是随着关系的深入,失望也会随之而来。有的时候,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重点就是看如何处理这样的失望情绪。情侣相互可以交流一些对彼此的、对自己的、对人生的失望,这也是稳固这段关系的途径之一。生活中很少有电影电视剧去真实的描绘这个“失望”,多数都只是去构建完美爱情的幻境,让人沉溺其中。要知道,爱当中不只有治愈,同时也蕴含着毁灭的力量。

有一个阅读网站,叫做晋江文学,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的网文,还有其他的阅读网站也有很多提供给男性看的后宫网文。喜欢看这类网文的同学,如果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幻境和现实的区别,那么自己就很难成长起来。

还有那些教女生应该如何如何优越,如何如何被照顾和拥有特权的微信爆款文章,本质上都是对爱或权力片面的追求。不会有老师教你如何平衡这两者的需要。虽然这个问题在现实中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会教你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发的那一部分变得更加有力量。

为什么找寻自我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以前,一个人父亲是木匠,他也很大概率成为一个木匠,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无需彷徨和怀疑。在当时也没有那么多的电影和文字强调你要成为你自己,因为那时候成为自己不是一件必要的事。

而在现代文化中,人们将“成功”变成一件没有上限的事情,赚一个亿只是一个“小目标”,北大也只是“还行”的学校。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父母,无法给予你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去告诉你,做到这样就可以了,你已经很成功了,你已经很棒了。如果你的内心也没有这样强有力的声音去告诉你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你就很有可能产生一个抑郁的情绪,自己开心不起来。而心理咨询能做的,也就是帮助你慢慢培育心底的声音。

这个时代,理想和追寻自我已经变成一种必要的事,要想自己的生活存在意义感,你必须要学会倾听你自己的内心声音。因为大部分电影、书籍都只会告诉你要成长,要找到自己,但是又不会告知你具体的方法。社会分工越来越纷繁复杂,我们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同时我们面临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包括生活方式、个人形象等。如果不学会倾听自己,那将会在彷徨和犹疑中浪费掉自己的大部分生命。引用黑塞的一句话“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搏击俱乐部》

抑郁的消解

药物治疗

我个人并不反对求助于药物,并且,较重的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的必须要服药。但要知道的事实是,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三十五的抑郁,药物是无效的。药物对于很多中轻度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你的睡眠不佳或者作息很不规律,我会建议先想办法把作息稳定下来,同时去精神科求助尝试一些睡眠的药物,再和精神科医生商量要不要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心理治疗

抑郁者的心理治疗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困境,因为有一部分抑郁者习惯理想化他人,也理想化自己。通常1~2次的谈话不足以让抑郁情绪缓解,这里会有一个失望。而抑郁者通常又希望自己是友善和礼貌的,很难开口表达这个失望。有的也会自责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的人际关系很糟,很难感到被别人支持,同时也无法处理这种失望。我通常会鼓励来访者说出他们想说的一切,包括这种失望,但是也并不是每次都有效。

心理咨询行业,也是一个充斥着“理想化”的行业,所以我做长谈心理也是希望让心理咨询变成一件平实的事情。

调整生活习惯

调整作息,询问营养专家如何调整饮食,询问健身教练如何运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有的内心抑郁的人通常也会有一个成瘾的问题。比如烟酒、高热量食品成瘾或者过度消费等。这些成瘾的习惯都显示着有很多被压抑的抑郁情绪。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都是影响情绪和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尽量选择支持性的环境去生活,比如较为轻松自在可以调动自己自发性的工作,比如从很糟的家庭环境中搬出,尽量多和那些你喜欢,也喜欢你的人交往。

自我分析

过度的理想化别人会让自己更加无力,因为力量都在别人那里,不在自己这里。过度的追求理想化中的自己会让自己感到自卑,甚至产生一种羞耻感,因为自己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也没人可以做到。无论是生活还是个人形象,完美都是不存在的。羞耻感和自责会加重抑郁的倾向。所以如果你们有了孩子,也要经常和孩子聊一些你的不完美的事,让孩子知道,不完美是可以被允许的。有时候父母的成就过高也是导致孩子抑郁的因素之一,因为当一个人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父母时,无疑会感到抑郁。

抑郁特质的人会有更多深刻的情感,这既可以是阻碍,也可以是一种力量和天赋,要知道有些创作,没有深刻的情感是难以达成的。所以要慢慢学会驾驭这种力量。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我们是不是总是抱着否认的态度,包括否定自己的需求、否定自己的感受、否定现实、否定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和事。邵夷贝有一首歌叫《否定先生》,这首表达了活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否定倾向,因此要注意内心的那个总是羞耻又内疚的“否定先生”。我们无需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感到羞耻,要直面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虽然是困难的,但那也是消解抑郁的正路。

这个世界应该足够丰富,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人,一个健康的社会看上去太单调了。—朴树

By 心理学徒李二狗

如何识别数据造假

真假数据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造假或修饰的数据,一种是作弊流量或者机器刷量。真正的数据是真正的用户的真正的行为记录。

这话有点绕,我来解释一下:带着真实的目的和动机,做出的真实的网络行为!他们的浏览、注册、访问、离开……这一些列的行为,都是真实的。
我们通过观察数据,去推断这种数据背后的行为是否是真实人的真实的、自然的行为,就可以知道流量数据是否是作弊的!

到底如何识别呢?
关于第一种情况:造假或修饰数据 
推荐使用本福德定律(Benford’s Law)。本福德定律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数据检验方法,在安然公司破产和伊朗大选选票甄别中都曾被使用到。本福德定律通过自然生成的数字中1到9的使用频率对数据进行检验。如果你的数据具备一定规模,没有人工设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且数据本身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那么就可以使用本福德定律对数据进行检验,甄别数据是否经过人为修饰。
本福德定律中自然生成的数字首位为1的概率为30.10%,2的概率为17.61%,依次递减,首位为9的概率仅为4.58%。依据这一期望概率值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检验。以下是本福德定律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公式可以计算出1-9中每个数字出现数据首位的概率。

我们使用本福德定律公式逐一计算了数字1-9出现在首位的概率。左表是每个数字出现的概率值。

数据检验的过程如下:
a)计算首位数字出现的概率
b)计算1-9本福德定律生成概率值。
c)求max|实际值-期望值|,为K-S值。
d)求1.36/n的开平方根,为截止值。
e)对比K-S值与截止值,如果KS值低于截止值,那么可以判定数据为自然生成,没有经过人工修饰。否则就可能有造假的风险。此处举例略。


关于第二种情况:机器刷量
1)通过访问时间点识别
通过24小时中访问者的变化趋势来判别虚假流量,比如证券行业按照访问者的作息时间在24小时中会出现2个访问高峰时间段,而午夜时段则会出现访问的低谷,如图1。因此如果流量在24小时中不符合这个趋势则十分可疑。例如午夜出现大量访问的情况。那么来看图2这个24小时变化趋势图,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答案是明显是异常流量,大家自己去思考。

图1

图2 2)通过访客的终端属性识别
方法一:关注低价设备的排名
你可以重点分析渠道的新增用户或者启动用户的设备排名。如果你发现某款低价设备排名异常靠前,这种情况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这些数据可以在统计平台的终端属性分布中找到。
尤其是 iOS 平台没有模拟器,所有的用户数据需要通过真机触发。很多刷量的工作室会选择购买二手的 iPhone 5c 来做刷量真机。有个做渠道推广的朋友踩过这样的坑,发现某个渠道有 75% 的设备是 iPhone 5c ,比 top5 的 iOS 设备占比还多。继而又发现这个渠道的留存率等指标都差强人意,最终查出这个渠道使用了大量的 iPhone 5c 来刷量。
方法二:关注新版本操作系统的占比
很多渠道刷量工作室在操作系统版本的适配上会有延时。所以建议渠道人员在查看渠道用户的操作系统时,可以和全体手机网民的操作系统的分布做比较。如果你发现某个渠道下面,不存在新版本的操作系统(比如iOS 8.x),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渠道合作的工作室的技术还没有适配最新的操作系统。
方法三:关注 wifi 网络的使用情况
从用户行为上来说,大家在下载 App 的时候倾向于使用 wifi(流量贵啊),相比之下,启动 App 时,会对当前网络的敏感性差一些。也就是说,新增用户的 wifi 使用比例一般会大于启动用户(活跃用户)的 wifi 使用比例。
3)通过访客的地理位置识别。 
一般虚假流量通常很难使用多个地区的不同ip来产生流量,通过区域地图如果看到流量来源都集中到某一区域,这部分流量就很可疑。但是这是最基本的刷量技术,现在部分刷量技术也很高级,流量也有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这个其实就要结合业务来判断的,也就说只有特定地域的访问者才会对某业务感兴趣,区域之间数据肯定存在差异性,相信大部分产品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当我们将不同地域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就可以从每次访问页面浏览量、平均停留时间、跳出率等指标发现了异常,比如目标地域与非目标地域的访问者在不同的指标上都表现出了相同的访问特征。再进一步说就是全国用户都表现出了极度相似的访问特征。这里面明显存在问题。如下图3。

图3
4)通过访客的路径和点击分布识别
按照常理产品的页面点击不可能99%都集中在某几个页面,除非其他页面真的做的非常糟糕,但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比如下图,某产品有十几个产品页面但是99%的点击量集中在这4个页面,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所以这部分流量就很值得可疑。当然建议最好结合用户行为中的路径分析和其他行为指标综合分析,如果基本这4个页面就是主要行为路径且访问时刻或访问频率等指标远远超乎一般人,那基本断定是刷量。

图4
5)通过访客忠诚度识别
访客忠诚度是对一段时间内访客回访频率进行的分析。通常来讲,当一定数量的访问者访问你的产品后,总会有一部分访问者会再次访问的。即使这部分访问者非常少。哪怕只有一两个。这就好像在一个页面中,即使有些链接放在非常隐蔽的位置,也总还是会有人点击的,即使比例非常的少。因此,在分析一个渠道的流量时,适当的拉大时间维度来分析访客回访也是辨别虚假流量的一种方法。真实的访客中会有再次回访的行为产生,而虚假流量在合作结束后是不会进行这些收尾工作的。所以那些在合作期结束后齐刷刷没有回访的流量多半是异常的,当然这个也要结合业务动态来分析,比如产品转型或处于生命周期后段的话也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6)通过访客行为分析多指标识别

可以通过访客的多行为指标联合判断,下图为使用tableau所做的一套完整的识别刷量的操作。数据采集为某产品某一天的所有行为数据。以下散点图为一次访问深度峰值、一次页面访问峰值、访问页面数、会话数两两散点图,散点大小代表访问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用户。图5图6为正常参照数据,图7图8为待检数据。

图5(正常对照)

图6(正常对照)
图5和图6正常数据来看,单个用户单次访问峰值、单次页面访问峰值、单日会话数均较收敛,阀值基本在100以内,且访问量分布较分散,不存在极端峰值或严重帕累托数据。

图7 (待检数据)

图8(待检数据)
图7图8为待检产品数据,可见数据严重趋于极端化,单个用户单次访问深度、单次页面访问深度、单日会话数远远大于100存在大量用户,且这部分流量访问量明显较突出,是整体产品的主要贡献流量。图8可见在Q1-1.5IQR、 Q3+1.5IQR内限外的异常数据居多。
为了防止过分排异,假设单次页面浏览峰值100以上且单次访问深度峰200以上且日会话100次以上,三者同时成立为排异条件,数据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严重偏离,且异常占比71.96%。

图9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次假设,再次对排除的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用箱图分析,见下图10和图11。图10中可见异常数据基本收敛在内限以内,图11数据基本符合正常用户行为特征,符合初始设计思路,故假设成立。

图10(异常数据)

图11(正常数据)

最后根据设定好数据规则对刷量的流量进行排除。本次操作成功为业务方排除了主要异常流量。当然数据排异规则一方面结合数据特征,一方面还需结合具体业务,本次规则采用的是三条件同时成立较严格的处理规则,囊括了主要异常数据,有兴趣的童鞋还可以尝试两条件成立或单条件成立的情况。

当然真假数据的甄别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再介绍了。最后说一句,数据中真假数据的识别也是一门学问,但个人认为是做好数据分析的基本功,只有数据源正确,数据分析才有价值可言。

By 王香文

为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

历朝历代的新旧交替和政权更迭,都是肇始于知识分子对大众的思想启蒙为前提条件,没有知识分子的精神指引、大力协助和制定纲领,各种类似的农民和下层自发的社会变革和运动莫不以失败而告终,纵观古今中外,这是历史的铁律。

历来,统治阶级要想确保自己的政权稳定,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愚忠受众,这个阶层构成权力结构稳定的最基本要素,统一他们的思想,钳制他们的精神,禁锢他们的行动,令他们形成对统治阶层绝对的服从和膜拜,以威权、恐惧和各种诱饵为工具,令他们的言行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是统治者需要的最理想状态。而知识分子基于他们的独立人格、知识结构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却能轻而易举识破这种统治者精心构造的大网和阴谋诡计,所以他们的存在,往往令统治阶层坐卧不安,芒刺在背。一旦不为统治者所用或者形成危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人类的最精英力量的代表,掌握着社会发展的金钥匙,拥有巨大的能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会形成一呼百应、雪崩般的惊人效应,这种势能不论其使用与否,本身就是足以湮灭和给予统治阶层毁灭性打击的可怕力量,所以他们自身一旦完成统治者需要的利用价值,不再甘于被驱使,甚至提出自己的主张,就必然成为疯狂打击和严密控制的对象。


其实,这也就是在人类的古代、近代史上,知识分子阶层在社会变革时期,往往最先横遭深重的身心摧残和人格减等的深层次原因。

By 已重置

有些人为什么容易被洗脑

忠诚于自己的集体

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忠诚于自己的欲望

最终都将忠诚于自己的选择

我们看到的表象是,顽固不化

于此相比,忠诚的代价无足轻重,不论赔多少钱,骗多少人,倾家荡产还是妻离子散。忠诚的代价不去赘述,忠诚的对象则是,一个虚假的“自我意识”。

这个状态,在精神传销的领域里体现的更为精准。在以NLP教练技术、创造丰盛为两大代表的精神传销心理流洗脑中,这个逻辑更容易表达清楚。

为什么?

东方世界,笼统的大中华文化圈里,相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更强调集体意识,我们从经典里感知到很多,譬如:

舍己为人

从善如流

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不能只顾自己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

幸福的基准是家庭幸福(传统中国人格核心特质)

心理流为什么在中国体现出来很多非常负面的洗脑效应,跳楼自杀、人格崩溃、被传销利用、被邪教利用?然后扯上乱七八糟的“能量”说辞, 神秘主义也无声潜入,邪教把“能量”换成“福祉、福音、开悟、成圣”也就自然出现。

以至于被各路骗子发挥到如此疯狂敛财的地步,抛开里面的神秘主义成分单论心理学,就是因为来自于西方的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西方陌生社会下的人格基础研究而成,西方是陌生人社会强调契约,东方是熟人社会强调拉关系走人情,面对陌生人和熟人两种社会环境,人格超我属性的基础是截然不同的。

若想通过五天七天,三千五千、三万五万的课程,改变意识充分启蒙自我,不能说没有,因为确实我在一线调查中,看到有不少这样的真实案例,所以我也不会对这些培训,一竿子打翻一船,这里有一个规律很有意思。

一线城市,被启蒙自我的人比例最大,二线三线四线越来越少。

一线城市,显示出负面洗脑效应的比例很小,二线三线四线越来越多,越来越恶劣。

中年人,被启蒙比例越大,被洗脑化的比例越小,

老年人往往是邪教式的效果,

年轻人则是传销式的效果较大。

男性,被启蒙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

同理,女性显示出负面洗脑效应的比例远大于男性

三种规律的认知,需要对整个中国现状社会,有所了解。北上广深很开放很国际化,人格构成已经趋向于成熟的陌生人社会,这是国际化的附带效应。

中年人有阅历有自我矫正能力,老年人哪怕是直销里都是被洗脑(是否有洗脑效应首先取决于自身心理建设),年轻人则是一张白纸,尤其是大学生。最邪恶的就是大学周边的培训,夹杂大量的自我启蒙,启蒙歪了变洗脑的概率极高,

至于男性和女性,我想不需要社会心理学大家都明白,女人总是感性的,内敛的特质本身就更注重内心建设和自我体验,传统里总是说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女性更容易被吸引,被洗脑

总而言之。这些东西只适合一小部分人,如何抵抗负面洗脑,如何筛选知识提升自我?首先就是让自我意识足够强大,但是自我的强大又相当程度依赖对社会认知锻炼出来的超我意识,缺乏这个基础的自我意识都是脆弱的。

但是,一旦具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大部分心理学的洗脑就有更多正面效应,确实能够相当程度上启蒙自我,发现自己的小宇宙。

那么骗子们怎么玩的呢?

往往是在前期用心理学,后期会建设新的集体意识,替代老的集体意识。

从逻辑上来说,替换了群体就替换了群体意识,这就将刚刚启蒙的自我意识又扼杀了,用新的集体意识淹没了萌芽的自我,这时候就变成了恶性的洗脑效应。两千年的历史造就我们,骨子里的集体主义,先天强大无比。

教练技术体现的尤为突出。其整个培训价值也就是两三千而已,而且都集中在前两个阶段,三阶段的培训感召就是个为了塑造新的集体意识,就是为了控制精神而来。当然其初衷不一定如此,应该是其市场运作本土化的结果

对当事人本身而言,没有足够阅历,就匮乏足够意志力,又影响到自我这个平衡机制,而一旦集体意识这个逻辑中的集体被替换,一切就悔之晚矣。

而邪教怎么玩的呢?

很简单,把集体意识换成邪教教主的意志就可以了,或者以神的名义出现,或者以信徒群体要挟,都是一个套路。

相比而言,从整体来看,信这些真还不如信钱,中等收入陷阱里面的信仰缺失,还不如让他们回到无产重新奋斗,乌合之众里面的负面情绪太多。

为什么很多跨国集团在中国都折戟沉沙,很多西方企业都知道在中国的高管尽可能用中国人,不是因为中国人低一等或者高一等,而是社会不同,其个体人格的超我属性不同,导致销售心理、管理心理学上天差地别的迥异。

所有西方式的民主逻辑在中国,都会因盲从变成比印度还要印度。懂中国人的只有中国人,指望西方的政治逻辑也好,心理学逻辑也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必然结果就是一败涂地。

而现实中国的高速发展,多是因为借鉴学习,不是照搬照抄,可我们的心理学领域,尤其是这些洗脑的骗子,全部都是完全照搬照抄,结果连西方邪教的神秘主义也抄过来了,盲目崇拜和盲目自信都是不合国情的。

骗子们当然也会创新,于是国学、儒学、佛学、易学的马甲替换掉西方神秘主义,又是一轮洗脑高峰期,你看到了吗?

这不是教育问题,这是历史文化包袱,不要总看着历史里精彩的一面,不光彩的东西总是语焉不详,有多少人能说清楚历史文化包袱?

我们本来就是一个集体意识远高于个体意识的民族,这是骨子里基因,这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实体现。

By 防骗大数据

AI诈骗的新套路

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新不仅会带来更丰富的娱乐体验,也让诈骗团伙有了更“高级”的诈骗空间,一些新技术被诈骗团伙用上后,平台短时间内很难做出准确的打击动作。

AI换脸

初级一点的诈骗账号可能只是用一张简单的P图照片来假扮明星本人,高级点的就截取明星日常生活中透露出来的一些短视频片段来伪装真人,再牛叉一点的可能就会使用到AI换脸技术了。

某些假扮明星的短视频账号就是采用了AI换脸技术,让视频都能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其实很多短视频APP都有往换脸这一领域尝试的趋势,今年6月份外媒报道抖音可能在尝试开发一款名为Face Swap的秘密功能,此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的脸换到明星身上。

虽然后续证明Face Swap只是一个公开的换脸工具,但越来越低的AI换脸门槛确实给诈骗团伙提供了很多便利,包括国内一度比较火爆的ZAO换脸工具,可以轻松的将视频的脸换成其他人的。

语音合成

除了图像上的高仿伪造之外,难防的还有语音合成造假,随着语音合成技术的进展,现在想要合成一段近似于某位名人的语音并不困难。

目前市面上可以免费进行名人语音合成的产品多如牛毛,很多产品都可以在线生成明星主播语音包, 只要将想要说的话输入即可用明星的口吻读出来,部分明星的语音效果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稍微狡猾些的诈骗者不仅会利用语音合成来以假乱真,还会在假的语音中掺杂一些明星本人的真实语音内容,这样半真半假让观众更难分辨,也让打假鉴别更难展开。

视频平台:审核难、打假难

AI换脸降低了视频造假的门槛,由于数量太多,鉴别速度和难度都非常巨大,这是目前名人造假视频难甄别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泛滥成灾的AI换脸造假视频,美国去年曾经成立过一只DeepFake(AI换脸)打假团队,普林斯顿计算机系讲师Shiva Kintali称, 当前比较好的打假手段是区块链技术,给每一个原视频都打上唯一的印记,这样拿假视频去对比时就能直接判断真伪了。

然而这一措施存在一个巨大的短板: 核实成本太高。

基于图像和语音的联合伪造会让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审核变得异常艰难,因为此类视频不属于色情违规视频,依靠传统的智能检测系统也许根本查不出来。想要证实一个账号是否是明星本人的账号,需要人工找到原视频并加上标记,甚至还需要联系明星本人,核实其是否有在该平台注册账号。

能不能联系到明星本人?机器是否能检测出来这是一个伪造身份的视频?这是技术上的难点。

另外,这些视频号也不会单纯的把名字设计成和明星本人一模一样,就以靳东的诈骗账号为例,有些的名字里面直接带有靳东字样,也有些并没有。有的叫东子,有的叫东弟,还有的叫阿东。

伪造马云马化腾的账号也不少,有的叫马总,有的叫Pony马,还带着很多特殊符号,这些名字很难判断是否存在盗用身份诈骗的行为。

对观众来说,这些是比较亲切的叫法,更能加强以假乱真的效果,但是对平台的审核人员来说,这无疑大大加大了审核的难度,让假冒明星的账号更难鉴别。

而诈骗账号鉴别难,归根结底还是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风控尚不健全,尤其是身份核实、实名验证等环节没有做好。

其实有关冒用他人身份进行诈骗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说明,凡是诈骗财物都属于犯罪行为。但问题是,能不能抓住短视频诈骗者本人,对其账号进行永久封禁。

不少虚假明星的操作者都是团伙作案,比如2019年12月在东营落网的假冒名人电信诈骗案件,其主犯就有4名。他们利用集群购买来的身份信息伪造账号来进行批量操作,当某个假账号的粉丝量比较多引起关注时,就立刻关掉这个账号,重新开设一个账号。

△某非法的抖音短视频注册平台,接收一条注册短信只需2毛钱

这种多点打围的游击战形式让官方更难准确的封禁此类伪禁账号,而这一点赖不了谁,平台的责任还是大头,只有在实名验证和身份审核不完善的平台上,此类诈骗黑产账号才有猖獗的空间。

就目前来看,电商平台和游戏平台大多已经实现了青少年防沉迷认证和比较严苛的实名认证机制,诈骗账号并不是没有,而是诈骗的成本会很高。以淘宝平台为例,刷单卖假货很难根除,但是造假商贩的成本却一年比一年高,现在已经发展到只能用真人账号去手动刷单造假,这就是因为淘宝平台对违规账号的封禁力度和实名认证的检测程度都在逐年递增。

而短视频平台这方面尚未完善,几大主流平台的实名认证流程都有不少漏洞可以钻,有些下平台甚至都不需要实名认证就能上架带货。 这就意味着,造假团伙可以轻易的在此类短视频平台上批量创建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同质化诈骗账号,也难怪抖音上会一度出现60多个鹿晗和30多个杨幂了。

受骗观众:树大招风的大小饭圈

正如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治的电视伪劣产品广告一样,短视频平台的假明星诈骗也是野草烧不尽。昨天可以在QQ群、微信群里大行其道,今天又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肆虐。等到短视频平台得到了监管,未来又会在新的平台上再次蔓延。

为什么这些诈骗团伙怎么灭都灭不干净呢?

其实纵观明星诈骗类案件,犯罪团伙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定位”, 首先大多以女性为目标,打着感情的幌子让受害人深信不疑, 其次按年龄分老少两个板块。假扮靳东、邓超、周润发等“成熟帅哥”针对中老年妇女下手,假扮w-inds、朱一龙、吴亦凡等“男团鲜肉”针对低龄少女下手。

这么大的“目标市场”,很难让犯罪分子不动心。

另一方面,诈骗立案也向来都有难捕捉、难立案、高门槛的特点。根据我国最高法的规定,诈骗案的最低立案标准是受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那么学精了的诈骗团伙通常就会采用游击打围的形式来进行多地点、小金额、多批次的诈骗操作,一旦被发现立马转移阵地,大大增加了诈骗立案的难度。

过去的地方台虚假广告是如此,今天假扮名人的诈骗账号也是如此,且不说受骗者对账号深信不疑,大多不会去起诉,哪怕真的去起诉了,诈骗金额可能也难以被划入立案范畴,很容易不了了之。

结语

总而言之,从诈骗者到诈骗渠道再到受骗者,这三个环节的多种原因共同造就了虚假名人诈骗层出不穷的情况,而这一现象在短视频平台的野蛮生长下更是难以监管。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资源有限,立案金额标准也让诈骗团伙有隙可乘,利用多点游记的方式躲避审查。

By 传媒头条

多难兴邦是真的吗?

古今中外,因为多难而兴邦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因为多难而亡国的也不少。“多难”跟是否“兴邦”没有必然的关系,何况历史本来也有它的偶然性。

外忧也好,内患也好,多难的直接影响往往都是加强了中央的集权。例如中国在历史上为了应对外部游牧民族的威胁不得不重视军事,这就会提高两项”百姓“最怕也最恨的负担——赋税和徭役。但这种拿财产、自由与一部分人的生命来换取安全的”交易“看上去是合理的,”百姓“也希望中央政府是强大的和可以依靠的,因此”百姓“会比较理解和认同,矛盾会有一定的缓解,中央的实力和权力就可以”平稳“地加强。如果看过《1984》和《V字仇杀队》,肯定会记得里面的专制统治者是怎么没有威胁都要制造威胁来 凝聚人心强化极权的。

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也确实可能利用获得的强大实力抵御外部的侵略、救济自然灾害、维持社会安定,以便修养生息,并使”百姓“感觉到这是”太平盛世“——虽然这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就曾经被一些西方人视作专制的典范,比如《论美国的民主》里就引用过一段旅行者的话说:”中国人有安宁而无幸福,有百业而无进步,有稳劲而无闯劲,有严格的制度而无公共的品德。在中国人那里,社会虽然也在天天前进得相当好,但绝不是甚好。“可是当外部的威胁相对于中央的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也就是”多难“多得太多的时候,赋税和徭役的不断提高所引发内部的矛盾就会大到不可能抵消。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巅峰之一明朝就是在关外的女真和国内农民起义的夹击下灭亡的。 而如果统治者既无能又爱折腾,”难“稍微多点就完蛋了。

与之相对应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北美的发展就和其它欧亚大陆上的国家就完全不同。美国建立的时候各州分权,联邦的权力极小。即使是1831年托克维尔到美国考察的时候,美国也不需要什么军队。用他的话说:”美国总统是军队的统帅,但这只军队只有六千名士兵。他也指挥舰队,但这支舰队只有几艘军舰。他主管联邦与外国的往来事务,但美国没有邻国。它与世界的其余大洲隔着汪洋大海……它没有敌人,它的利益只是偶而同地球上其他国家的利益冲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世界越来越小,威胁无视距离,利益无处不在,现在的美国除去国民警卫队都还有百万军队,消耗着全世界最高的军费。同时,美国联邦的权力也比以前要大得多。 所以从历史上来看,“多难兴邦”只是许多种现象中的一种。”多难“会提高政府和人民的忧患意识,也常常使人民更依赖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多难兴邦”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左传里的意思是:也许邻国遇到灾难,反而能保卫其领土。像齐国出了桓公、晋国出了文公,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所以不要打以邻为壑、趁火打劫的小算盘。


另外,李鸿章遗折里也用到过个词: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效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这个更直白:皇上啊,老臣要挂了。虽然咱们国家要黄了,但是你也要好好努力啊,一二三四五这么这么办,我也算没白给你卖命啊。
从来也没有哪里说“灾难多了国家就能强大”。

至于如何给它赋予政治含义,其实已经够直白的了。或者说,这个词语的频繁出现仅仅是一种政治需要,甚至是情感需要,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客观规律来看待。

By 甘震

归顺则活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成因探索

要研究人是什么,首先要把人当做基因机器来看。一旦离开了基因机器这个基本事实,用所谓的人文价值来掩盖人的动物本质,永远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的人文思想家永远搞不懂什么叫人性,那是他们的思维本身之局限,而最大的局限,就是非要把人脱离于动物。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常成为某些中国人喜欢嘲笑别人的用语,这是很可笑的。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人身上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机制,这是与生俱来的,是最人性的。只是不同的人激发这种机制的阈值不一样。满足条件的时候,正常人都会变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人类先天具备多套不同地心理机制(设计),在不同的条件下被激活。如果在尚未绝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斗志昂扬的愤怒机制被激活。但是在力量悬殊、毫无靠抵抗求生机会的情况下,被激活的是斯德哥尔摩心理机制。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非任何病态行为,而是人类最正常的行为,是基本人性。这种心理机制的普遍存在,减少了部落争斗中的种间残杀导致的损失。人类能够减少纷争,能够减少你死我活的自相残杀,能够在绝境中生存,全靠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是爱上绑架者。设想部落战争中的俘虏,投降或被杀掉吃掉?这是非常强的淘汰。如果不具备真心爱上绑匪,则可能面临两种风险:1、伪装不够被识破而有杀身之祸。2、自己活得不开心。作为最佳生存策略,就是爱上你的敌人并归化他们。表面归顺是一种很难的事情,因为进化的进程是双方动态的过程,你要欺骗,对方就会进化出辨识你欺骗的能力。一个欺骗者一不小心被识破就死,比真心归顺者要冒更大的风险。因此真心归顺才是最佳策略。
  举一个例子:在古代的部落战争中,其中一方打败了,全被抓了俘虏,如果这些人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基因,他们英勇不屈,随时反抗,时刻要杀死看守他们的人,结果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这些人全被杀掉当食物吃掉。
  如果这些人认命,当了囚犯,但是并不具备斯德哥尔摩基因,他们忍辱负重,但是并不热爱那些奴役他们的人。这样他们即使做了奴隶,仍然不是可靠的人,他们仍然会伺机造反、复仇,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快乐,寿命也不会长,所以被杀掉、抑郁死掉、造反起义再互相残杀,留下来得活人没几个。
  如果具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基因,他们在反抗和绝望一段时间后,如果统治者给他们吃喝,对他们表现善意,他们会因此感谢并爱上了奴役他们的人,这类人具有“可驯化性”而被容纳,最后就会成为战胜部落的一分子而实现了部落的融合,所以得到广泛传播的基因,是斯德哥尔摩基因,而不是英勇不屈的基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进化并不复杂,实际上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心理机制——归顺则活,否则被杀。进化环境也比其他心理机制简单得多:隔绝,彻底被控制,没有逃生机会,随时可以被杀,信息隔绝。这是一个接近理想的可重复性非常强的环境。具备进化选择环境的重复性条件。即使在一群充满英雄人格的人中间,并没有任何投降屈服的人,只要符合频繁的部落战争的俘虏关押条件,也是可能进化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只要偶然的一个突发基因让一个人愿意真心归顺,并认同统治者,这种基因就获得了更大的生存机会,无数代扩散后,会成为普遍基因。
  人类进化史上,从一百五十多万年到最近的一万多年,是生存环境相对稳定的石器时代,进化心理学认为这是人类的心理机制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进化环境是古代部落战争频繁时代。对照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四个条件,可以发现这是典型的部落战争中被俘虏者的生存环境。这种情景经常出现、长期存在,淘汰力还很强大,因此具有非常强的选择性。
  广义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应该是人类才有,归顺征服者并爱戴他们,这是在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机制。但是能够长时间绑架俘虏,并控制他们,这只有人类社会才能做到。所以狭义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只有在人类社会才能存在。
  生物的进化是某种由基因组合决定的各种机制(或称设计)的传播(而不是达尔文时代所以为的以物种为单位的进化),只有那些具有更大生存机会的机制(设计)才有得以生存传播——这是废话,也是正确的真理。

By 饱醉豚

区块链已经开始改变这18个行业

在未来5-10年,区块链有可能颠覆很多行业。以下18个行业是已经正在被颠覆的行业

第一,银行业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完全改变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升效率。

麦肯锡在其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区块链的特性将改变金融体系间的核心准则:因其安全、透明及不可篡改的特性,金融体系间的信任模式不再依赖中介者,许多银行业务都将“去中心化”,实现实时数字化的交易。

麦肯锡认为,区块链的应用在虚拟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票据与供应链金融、证券发行与交易及客户征信与反诈欺等五大金融场景将能产生最直接与有效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上亿人们接触到金融服务,包括在第三世界的人们,他们往往没有传统银行的条件。例如比特币技术可以跨区域迅速转账,并且手续费较低。

第二,网络安全

黑客可以使整个网络瘫痪,篡改数据,让不谨慎的用户踏进网络陷阱,盗走并伪造身份信息,利用中心化数据库和单点故障进行攻击。

区块链存储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可以避免这些安全陷阱。区块链可以从三方面增加安全性:拦截身份盗窃、防止数据篡改、阻止拒接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区块链虽然不是修复所有互联网问题的灵丹妙药,可是可以成为专家和工程师的强大工具,尤其是存在单点故障和中心化漏洞的系统。

第三,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外协同,千军万马、步调一致!

为了解决“信任”难题,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即所谓的“链主(核心企业)”模式。

供应链上大大小小的事务,例如采购、计划、生产、物流、退货等,通常都由链主来进行“中心化”的设计、协调和管理。然而,这种传统的“中心化”、“集约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天生就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体的复杂的功能网链结构。在这个链条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交互运行,协同难度极高,传统的依靠单一“链主”的协调机制已经遭遇瓶颈。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

第四,预测领域

预测市场需要一个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更加适应全球用户参与的平台来改变现状,而这与区块链的特性天然匹配。无论从竞彩到股票到选举,这些科技可以去中心化地下注和观测。

基于区块链的预测市场中的数字货币和智能合约能够保证其执行的自动化和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也为预测市场提供了更好的便捷性和流动性,与传统的中心化平台相比,用户在区块链平台上的每一次参与预测都更加安全、便捷、低成本。

第五,联络和物联网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物联网(IoT)领域的想法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了。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看起来至少在IoT的三个方面能够成为其合适的解决方案:大数据管理,安全和透明性,还有对基于相互连接的智能设备之间服务交换的微交易带来的便利。

三星和IBM正在开发“ADEPT”区块链技术,一个智能设备的去中心化网络。连接大量设备的公开账本,无需中心机构去处理设备间交流。设备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更新软件、管理故障和观测能量使用。

第六,保险业

来自技术的力量正在让保险业越来越回归本质:链接标的、重拾信任、分担共享。换句话说,传统保险业的大数法则,可能会因为技术、科技、链接,遭遇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诞生新的可能性。

一旦区块链技术引入保险业,我们过去围绕保险公司为中心的一整套“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分支机构”的组织机构就会被打破——至少在技术上就不存在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区块链技术从数据存储上就会构建出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网络。举个例子,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的一个赔案上传,中国人保全国各个分公司的理赔系统都会同时共享这个赔案的数据和信息,甚至是一个标准。

第七,共享经济

区块链天生就具备去中心化的特性,这一点与共享经济的宗旨有着高度的吻合。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一致性共享数据账本,在此架构下,整个系统的运作都是公开透明的,它将让共享经济变得更加容易。

《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显示,腾讯正在把智能合约运用于自行车租赁、房屋共享等领域,如果这种智能合约运用于今天火爆的共享单车领域,也许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全新的改变。

第八,云储存

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加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是协同云存储的核心。

区块链可以记录所有完整信息,但是成本就会很高,而且任何情形下,加密和分布式哈希值都足以验证数据区块。

可验证性区块链不仅仅是用分布式加密格式存储数据,因为毕竟其他方案也可以做到这个功能;区块链这个功能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序列链路,每个区块包含链上前一区块的加密哈希值。区块以此方法互连成链,形成去中心化交易账本。这个账本可以是公开和可视的,因此可以清楚了解事实或事件的历史顺序;或者也可以是许可型的,就像金融机构处于隐私性原因所要求的那样。

无论它是公有链还是私有链,这个账本都可以实现连贯一致的数据存储;而且它的去中心化特性可以防范外部攻击和系统内部的恶意破坏者。

重要的是,区块链还可以生成和复制数据;即使在网络连接不稳定的时候也不受影响。至于安全性,迄今为止黑客盗窃比特币都是因为持有者自身数字钱包安全性缺失,而不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缺陷。不再依赖中间商很多观察者认为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最大转变是去中介化。

第九,慈善业

慈善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善款去向不明、信息不公开。区块链技术可以说是慈善公益的最佳“良药”。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互相不信任的多方依据某种共识共同记账”,每一方都有账本,里面的信息公开透明,而且不可篡改。

对于慈善来说,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公开透明性,可以确保捐款人对自己资金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询;不可篡改的特性也能确保财务信息不会被篡改;可匿名性还能保护捐款者的隐私。

还可以在区块链技术底层引入智能合约,让善款的使用规则在捐款之前就已经被写死,可以确保专款专用,大众基于爱心捐助的款项只会流向那些满足捐款条件的人身上,而不会被类似于“郭美美”和其身后的蛀虫拿去满足自己的私欲。

第十,投票

区块链最有可能颠覆的重要社会方面是投票。

这些年以来,各种权力的斗争已经突显出了现有选举方法的缺点,现有的选举制度甚至还遭受了舞弊及腐败的指控。

自从区块链技术出现以来,因为其不可篡改、高透明度等特性,它被誉为具有改革投票系统的潜力。

区块链科技可以被运用到选民注册、身份确认,通过电子统计确保只有正当的投票被记录,并且投票不会被篡改或者移除。创建一个不可更改、公开可见的投票记录账本。可以让选举更加公平和民主化。

第十一,政府管理

政府服务是区块链技术最直接、最显著的应用领域之一,因此开明的政府已经开始致力于各种区块链倡议。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和去第三方信任的数字记账解决方案,正逐渐被市场上的财务、审计、公证、税收、金融等相关机构重视。

尤其是对于政府工作而言,虽然政府具有极强的公信力,但政府的部分行为依旧会因为不透明而受到诟病。将区块链的应用拓展到政府工作上,将更加有助于政府向社会传递出透明管理的信号,也更有利于社会监督的落实。

第十二,公益行业

互联网文化本身具备平等、开放、互助的基因,与公益的特质十分匹配。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记账的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基于这一新技术,原本由公益组织掌握的“账本”将共享到每个参与者的手中,每一笔捐款流向和用途都将被一一记录,以便于各方进行监督和审计。

“区块链+公益”新生态正处于持续构建之中。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公益模式的瓶颈,降低公益机构的运营负担;公益参与方式的改变,亦拉近了社会公众和公益之间的距离。

第十三,医疗业

医疗业是另一个很依赖于旧体系,并且需要变革的行业。医院很大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安全地储存数据的方式。

医疗和健康信息共享,医疗流程透明化,医疗事故责任可追溯,用于缴费和保险的智能合约等等……总体来说,区块链的作用是在一个不可信的环境中提供信任——这不正是中国医疗行业最需要的东西么?

第十四,能源管理

能源互联网具备精确计量、泛在交互、自律控制、优化决策、广域协调五大特征,但每个方面都面临着现实问题。

要想让能源互联网成功落地,各种信息交互、智能电网的控制和调度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协同控制都是其必须跨越的障碍,而区块链技术正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第十五,在线音乐

音乐版权的重要性对于在线音乐平台来说不言而喻,拥有更多的版权意味着能够俘获更多的用户,平台也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版权的最终所有者是归为创作者的,因此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将生产端与消费端联系起来,于此,区块链技术或许可以解决。

第十六,零售业

当你购物的时候你需要信任商铺的零售系统。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可以让零售不同,买家和卖家可以直接连接无需中间商和费用。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让伪造变得非常困难。正是这部分的技术价值让加密货币具有吸引力。从供应商、制造商到运货商,为每一个产品清单来源添加可验证记录,区块链给供应链中这些操作的合法性提供了可能。

相比于传统集中式系统,通过分布式账本进行交易存在许多优点。分布式账本交易更安全,因为所有交易由区块链的每个节点进行确认。其次,更加便宜和便捷,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用户,即买卖双方。

第十七,房地产业

区块链技术据称可改变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方式,它能合并许多复杂的流程和房地产公司通常要处理的事例,加快交易进程、减少欺诈行为,为每一个参与者提供更透明、安全的交易。

据国际区块链房地产协会(International Bitcoi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主席Ragnar Lifthrasir,区块链技术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种方式:房地产购买;房地产托管;房地产所有权转移。

第十八,也许就是你的行业

如果你的行业和数据或者任何交易系统打交道,那么就很有可能被区块链颠覆,这是个开放并充满机会的领域。

By Entertop Sdn Bhd

美国直播带货为什么火不起来

2020 年,直播带货可能已经成为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根据淘宝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预售当天,李佳琦和薇娅的成交额分别达到 33 亿和 35 亿人民币,按照抽成比例计算,这一天的直播下来两人分别赚到 6 亿和 8 亿人民币。

虽然去年国内的直播带货出现了商品质量、虚假流量等问题,国内的直播带货行业也在最近进入了相对冷静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直播带货这种形式对国内电商销售额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而在海外市场,看到国内直播带货的火热,资本和巨头们看似也按捺不住了。一方面,这一年可以在海外市场看到明显的媒体电商化、电商媒体化趋势。比如 12 月 19 日,TikTok 与沃尔玛合作,进行了其在海外的第一场直播带货。虽然没有透露这次带货的销售成绩,但是观看量还是不错的,一小时的直播时间内,直播间人数最多时接近 2 万。

TikTok 与沃尔玛合作的直播带货

另一方面,海外用户看直播的习惯也在慢慢养成。据笔者观察,海外直播市场在疫情之前都集中于游戏相关内容,泛娱乐直播也就是在中国出海企业的带动下在东南亚还算火热。但疫情之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最大的游戏直播平台 Twitch 也开始发力非游戏业务,Just Chatting 是用户观看时长最长的类别。BIGO LIVE 在美国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根据 App Annie 的测算+研报数据,BIGO LIVE 去年 9 月的月流水达到 6000 万美金左右。

经历一年的变化,直播带货是否也能在海外市场发生化学反应?相较于一年之前,海外直播带货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成熟市场只有“直播”没有“购物”

去年年初,白鲸出海曾对 2019 年的海外直播带货进行了一次采访报道,当时海外的直播带货还是零星规模。经过此后疫情带来的全球电商渗透率的提升,海外直播电商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各个平台的进度各异。下面先从去年观察过的亚马逊、速卖通、Shopee 三家海外电商平台说起。

三家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大概情况

依然不重视直播带货的亚马逊上,用户的关注点也不在商品。

进入亚马逊的直播间,最直观的感受是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播,都还没有形成将“直播”与“带货”结合起来的意识。这一点其实从 Amazon Live 中直播间的名字就能看出。比如一个卖厨具的直播间叫“cook with me!”,一个卖婴儿产品的直播间叫“my baby must haves!”对比淘宝直播常用的“新年新活动 6 折起”、“直播送福利,1 折抢购”这样简单粗暴的直播间名字,那种看上去不以卖货为目的的直播似乎更容易吸引亚马逊的观众。

直播过程中观众的反映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笔者进入了一间卖护发类产品的直播间,评论区中,观众们的注意力都没放在产品上。比如有的观众向主播提问“我前额的头发太卷了,你有什么建议?”,还有的观众问“你怎么避免头发打结?”这位主播一边使用产品,一边回答评论区观众提出的问题。

而在其他一些直播间中,主播甚至很少跟观众互动。比如一位推荐运动器械的主播大部分时间都在面对着镜头健身而不是向观众介绍这个器械的详细情况;一位卖游戏设备的主播一直在一言不发地玩着游戏,看上去很像游戏平台的直播间。评论区中每隔几分钟会出现一两条留言,但内容都是闲聊,没有人问有关产品的问题。甚至到美国时间凌晨两点直播间还有 4 个人的时候,这位主播还在评论区问“你们 4 个为什么还在看我?”

据笔者查询发现,这位叫 Kyle LEVO 的主播是一个网红,他在 TikTok 上有 60 万粉丝,YouTube 频道也有 7.46 万订阅量。在亚马逊上,像 Kyle LEVO 这样在社交平台有一定粉丝但又不那么头部的 KOL 有很多,他们都加入了 Amazon influencer program,在这个项目中,KOL 通过直播向观众介绍商品,如果卖出去商品可以得到来自亚马逊的奖励。但是从直播间的人数和主播的态度来看,亚马逊的直播只是这些主播的副业,他们的重心还是放在社交平台内容的更新上,也正因如此他们的直播带货专业度很低。

而从直播间的互动来看,促销可能是一个手段,但单纯的促销并不能吸引用户真的进入直播间转化,“闲聊”式的直播内容+与产品的结合带货才是突破的关键,但明显,在笔者观察的美国市场,这样的人才并不具备。相比于去年,Amazon Live 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也增长不大,一般在同一时间只有 4、5 场直播在进行,直播间人数普遍不超过 100 人。Amazon Live 的冷清,很有可能是亚马逊平台上的消费者特性决定的。根据《棱镜》的报道,一位分析师表示:“去亚马逊购物的群体更看重比价和产品下的用户点评,对品牌忠诚度不高。亚马逊也并没有系统性地为品牌配备合适的网红进行带货。”“大家去亚马逊就是买东西,而不是寻开心。”

其实与去年相比,亚马逊也对直播做了改进,比如增加了评论区功能,这让亚马逊的买家终于可以与卖家实时互动而不是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另外,视频内容的分类更明确了,目前 Amazon Live 中的品类有美妆类、健身类、电子产品等。

但除了以上几点改动以外,像去年提到的针对移动端的优化不够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移动端的 Amazon Live 还是像一个网页端的移植版。不仅如此,此前设置在左侧主菜单栏中的 Amazon Live 的入口也被亚马逊移除掉了,而现在要在 App 内搜索 Amazon Live 的关键词才能进入直播。

对于亚马逊这样的巨头来说,优化移动端体验、把直播入口放到更明显的位置应该不是难事,但是亚马逊没有这样去做,也能反映出对于亚马逊而言,Amazon Live 还没有像淘宝直播一样,有效推动销量增长、也因此没有得到相应的优先级。

有中国基因的平台积极布局,用户也认真购物

相比于亚马逊,速卖通和 Shopee 这一年来在直播带货上的进步更大,这一方面因为这两个平台主要面向新兴市场,教育用户的难度更低、而愿意做直播带货去赚钱的人也更多一些,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基因让这几家平台在直播带货上逐渐向国内的淘宝看齐。

最直观的体现还是在用户的反应上。跟 Amazon Live 中观众把直播带货当成普通直播看相比,在 Shopee 和速卖通上,观众们显然更“实际”。比如在速卖通一个卖女鞋的直播间,观众的问题基本都跟产品有关,指定鞋码要求主播展示,或者直接问“价格是多少?”。直播间的名字也跟国内“接轨”,比如“Be Beautiful!65% discount!”。观众的反应和直播间宣传式的标语都反映出在新兴市场,主播侧和消费者侧对直播带货的接受度都更高一些。

这两个平台的直播间观看人数也比去年增长明显。特别是速卖通,根据速卖通的直播时间表显示,近四天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是速卖通官方发起的一场俄语直播,卖的是螺丝刀、电钻等五金产品,直播了 49 分钟,观看人数达到 11 万多,相较一年前有接近 5 倍的提升。同时也有大量观看人数上万的场次,但是也都以品牌官方发起为主。这与国内直播带货,流量更向 KOL 集中,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这些观看人数上万的直播场次中有多场俄语直播(这是因为速卖通主市场是俄罗斯,估计在那里做的工作比较多,刚好接受度又高)。

Shopee 则是对其最大的印尼市场的 App 界面做了调整,将直播功能 Shopee Live 放到了底部一级标签当中,体现出对直播的重视。而且 Shopee Live 的确在今年对 Shopee 平台的销量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据白鲸出海向 Shopee 了解,2020 年 12.12 大促期间,共计 4.5 亿人次观看了 Shopee Live,几乎与 2019 年全年的 5 亿次持平。同时,12.12 大促当天,参与直播的跨境卖家较去年翻番,像华为、橘朵、三只松鼠等知名国货品牌均积极采取直播曝光,大促当天参与直播的品牌卖家数量较去年同期上涨 7 倍。反映到对销量的促进上,一个广州的彩妆品牌 O.TWO.O 今年在 Shopee Live 直播,并通过虾皮网红营销服务 SKS 开启网红带货,直播当日店铺的订单量增长超 17 倍,GMV 增长近 10 倍。

另外笔者还观察到,Shopee 跟速卖通相比,特点是直播间数量更多,但也因此流量更分散,导致单个直播间的观看人数没有速卖通多。当地时间下午四点, Shopee 的印尼区人数最多的一个直播间也只有 800 多人。不过印尼的用户互动倒是很积极,笔者计算了下,一个人数 300 多人的卖衣服的直播间,在 1 分钟内有 23 条评论出现,大多是要求主播展示指定款式,在评论区上方,也会不时地出现“xxx 在本次直播中买了商品”的提示。

Shopee Live 的评论区

看得出 Shopee 和速卖通两家在这一阶段的策略明显不同,Shopee 更希望流量分散,而速卖通则希望能够先提高单个直播间的热度。两个平台虽然跟淘宝直播的热度相差还很大,但可以看出消费者能接受、平台也在积极地做调整,预测接下来这些面向新兴市场的电商平台在直播带货上还可以有更多增长的空间。

除了电商平台以外,品牌独立站也开始在平台内引入直播功能,而且也是中国的品牌走在了最前面。根据笔者了解,目前 SHEIN 和 Zaful 都在 App 内开通了直播带货功能,而这些平台的直播带货大多由 KOL 营销机构提供服务,一些公司在杭州的直播基地跨洋开播,也有机构在纽约等地设立了工作室,直接找当地的模特来服务这些品牌出海商家。

图片来自 SocialV 创始人 Richard 朋友圈(已获得对方许可)

在直播的形式上,Zaful Live 的风格更像淘宝,有一个布置好的场地,两位主持人试穿正在带货的服装展示给观众。而 SHEIN 的直播就相对简陋了些,没有专门的布景,直播地点一般在主播的家中,主播展示衣服的上身效果,产品的价格会出现在屏幕的左侧。有一些场次中,SHEIN 还会同时邀请到多位 KOL,她们线上连线实时讨论,风格甚至有点像圆桌论坛而不是直播带货。SHEIN 采用的这种区别于“传统直播带货”的带货形式,是否有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相关的从业者可以关注下。

Zaful 和 SHEIN 直播的风格对比

SHEIN 和 Zaful 的直播频率都不高,SHEIN 的上一场直播在一个多月之前,而 Zaful 也最多一天一场。

一位从业者告诉白鲸出海,其实这个阶段,品牌独立站上的直播,更多倾向于品牌和产品展示,还没有到带货的阶段,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

掌握大量流量的社交平台,直播带货的布局缓慢

综上所述,面向新兴市场的购物平台在直播带货的推进上显然更顺利,流量也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但是成熟市场的用户却很少会去亚马逊看直播,短期来看亚马逊很难成为成熟市场直播带货的选择。那么自带流量的社交平台会是成熟市场直播带货的好选择吗?

根据去年的报道,当时海外直播带货的流量主要来自社交平台,但也呈现出流量聚合性不够的特点。一年过去,笔者发现成熟市场社交平台的直播带货依然是有潜力但看不到明显变化的一种状态。

以海外直播带货场次最多的 Facebook 为例,一位美妆类网红同时在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多个平台活跃,凭借她自身的流量,Facebook 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可以达到 1 万以上。这位主播的带货方式就是在镜头面前化妆,直播中所用的化妆品都写在了直播简介里。

但是很显然欧美的网红不会把 Facebook 直播作为主要工作,她们的直播频率很低,比如 Facebook 上有 15 万粉丝的首饰品牌 Sassy Jones,去年在 Facebook 上只进行了 3 场直播,观众最多的一场达到 3500 多人。

Sassy Jones 2020 年的直播场次

所以在成熟市场,虽然一些大 V 的流量可观,却不能形成规模,Facebook Live 反倒成为新兴市场很多小型卖家推销产品的手段。网红投放平台 socialbook 的 Heidi 长期驻扎美国,她表示,这是因为直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作,主播要出力才能有回报。所以在东南亚这种新兴市场,人们会把直播当作一种赚钱的方式,但美国人不差钱,不会为了赚钱而去卖力地直播。”另外她还观察到,在美国 Facebook Live 一般是用来看选举这种社会事件的直播。

Facebook 以外,YouTube 和 TikTok 作为视频类平台,其实在直播带货方面更有优势,而且在 2020 年也的确受到了一些大的电商平台的青睐,但距离规模化都还很远。

前文中提到,TikTok 近期与沃尔玛合作,完成了它在海外的直播带货首秀,而且观看人数最多时接近 2 万人,从吸引流量的能力上看算是海外顶级了。但是在直播过程中,带货的 TikTok 网红并没有看着屏幕回答粉丝的问题,一位叫 Micheal Le 的网红还在镜头面前展示了他的特长舞蹈,画风与国内的淘宝直播差别很大。也因此有观众在评论区问“是不是录播”。

同时 YouTube 也在去年的网络星期一期间与美国定制 T 恤平台 Tee Spring 合作,邀请了几位 YouTube 的创作者通过直播的方式带货。不过关于这次直播的效果如何,海外居然没有报道,也侧面反映出当前海外对于直播带来的带货效果并不够重视。

成熟市场直播带货发展缓慢,现阶段视频带货是更好的选择

对比直播带货在新兴市场表现出的潜力,要让成熟市场的用户接受直播带货这种形式还需要一段时间。而相较于直播带货,视频带货虽然没有互动的效果,但貌似在这一阶段更靠谱一些。根据钛动科技 CEO 李述昊的介绍,直播带货比视频带货的互动性强,所以更容易提升购物的转化。但是另一方面,直播带货的风险更高,KOL 在直播过程中如果说错话就可能直接带来负面影响。

socialbook 的 Heidi 告诉白鲸出海,美国人本就没有看直播的习惯,尤其是非游戏直播。但是视频的形式却有比较高的接受度。“目前在美国,带货效果最好的是 YouTube 视频,通常是一个品牌或产品找到一个大网红去拍视频安利,然后请一些小网红跟着种草,这样这个品牌可以短期内火起来。”

此外,一些 YouTuber 也会拍一些好物分享视频、开箱视频或 vlog,并在视频简介中插入商品的链接或为自己店铺引流。钛动科技的 CEO 李述昊表示,不同平台的内容也有侧重,YouTube 的视频带货集中于电子产品的开箱、游戏等,而 TikTok 侧重于时尚类,比如口红、衣服等。

YouTuber 通过在视频简介中插入链接的方式带货

同时,谷歌搜索的引流作用对这些带货视频的影响是很大的。同为谷歌旗下的产品,YouTube 自然不缺少来自谷歌搜索的流量,当用户在谷歌搜索商品关键词的时候,搜索结果中就会出现该物品的相关 YouTube 视频。而根据最近的消息,谷歌正在测试一项新的功能,当用户在 Google 的 App 中搜索关键词时,可以出现来自 TikTok 和 Instagram 的相关短视频,并且无需离开 App 就可以观看。这项功能也会让 YouTube 以外的其他视频平台在带货上有更多可能性。

谷歌正在测试的新功能

而至于 YouTube,似乎还有更大的目标。去年 10 月,谷歌宣布计划将 YouTube 打造成为一个一站式的购物平台,让用户可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购买视频里的商品,实现种草到拔草的闭环。

另外,Heidi 表示除了 YouTube 以外,Instagram 也是海外带货很好的选择。去年 Instagram Shop 上线、“购物”被单独设立为一级标签,都让 Instagram 在带货效果上进一步提升。

海外直播带货将会走向何方?

综合全部的观察,海外的直播带货可能更多地还处于探索阶段,直播带货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包括了产品品类、支付、KOL 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需要逐一击破,并且做好用户的教育,海外的直播带货才有可能形成规模。根据亚马逊这样的巨头对直播带货在策略上的不重视就可以看出,在成熟市场,直播带货还远没有到推动销量增长的阶段,带货还停留在视频侧。在海外,直播带货的内容和形式,都会与国内有一些变化,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会有更大的区别。在成熟市场,主播可能是一些做视频的 KOL,没有很强的带货意识,而消费者,也更关心自己的问题、需求能否得到解决,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需要生态的进一步成熟。

但是不管怎样直播的形式互动性更强,对于转化的推动也更大,疫情以来海外用户观看直播的习惯正在慢慢养成,看上去海外用户虽然接受得慢,但整体趋势是跟国内保持一致的。因此海外的直播带货虽然不会像国内一样在短期内爆发,但是随着直播在海外逐渐渗透,未来几年或许会有不错的进展。

By 白鲸出海